CN102321261B - 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1261B
CN102321261B CN201110078333.2A CN201110078333A CN102321261B CN 102321261 B CN102321261 B CN 102321261B CN 201110078333 A CN201110078333 A CN 201110078333A CN 102321261 B CN102321261 B CN 102321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wet
bacterial cellulose
bacteria cellulose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83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1261A (zh
Inventor
张雯
王华平
陈仕艳
周碧辉
张泽锐
李哲
张万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783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21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21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1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1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12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Cosmetic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具体地说是一种以细菌纤维素作为基材的医用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本发明通过打浆处理及加入聚乙烯醇(PVA)可以有效的改善其通气性,适当增大其有效孔径,加大纤维随机和隔层交叉排列,构成多弯曲的纤维过滤层,使得细菌病毒等更不易透过此复合膜。本发明所采用的聚乙烯醇(PVA)的浓度及用量较少,为的是以细菌纤维素的三维网状结构为主体,通过添加粘结剂聚乙烯醇(PVA)来改善复合膜的有效孔径及提高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此外通过复合具有广谱抗菌性,且无毒、无副作用的壳聚糖来制备具有防病毒效用的细菌纤维素基防护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具体地说是一种以细菌纤维素作为基材的医用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大多数病毒、细菌的传染途径是通过直接的飞沫传染和间接接触感染(手接触到带有病原体的口沫后接触口、鼻或眼而传染)。口罩是最常见的防护途径之一。医用防护口罩常采用无纺布制成,纤维之间的孔径较大,对细菌、病毒等过滤的效果不佳。常用口罩的纤维直径为15~25μm,纤维直径较粗,其阻隔效率低,且表面容易吸湿,极易发生交叉感染。
多数病毒直径在20~200nm,而通过飞沫传染的病毒直径为70~150nm,流感病毒直径为80~120nm,SARS病毒直径约在70~80nm,冠状病毒直径为80~150nm,甲型H1N1病毒直径为80~120nm。细菌的直径比病毒大,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在500~5000nm之间。可见对于防护材料,其有效孔径≤70nm,即能实现良好的病毒防护效果。
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多等纳米纤维所具有优点,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充分进行过滤,吸附等领域的应用。壳聚糖是无毒、无副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其化学性质与生物性质与人体的组织相近,不会与人体发生排斥反应,不仅如此,壳聚糖不仅具有天然抗菌性能,而且抗菌谱广。壳聚糖的抑菌作用随着其自身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1)壳聚糖的有效基团氨基可以与细菌细胞膜上的类脂、蛋白质复合物反应,使蛋白质变性,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或者与细菌细胞壁形成一个负电荷环境,壳聚糖损坏细胞壁的完整性,或使细胞壁趋于溶解,直至细胞死亡。(2)高分子量的壳聚糖溶于酸后,成为一种阳离子型生物絮凝剂,在絮凝过程中使菌体细胞聚沉,高分子链密集于细菌菌体表面,形成一层高分子膜,影响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阻止代谢废物的排泄,导致菌体的新陈代谢紊乱,从而起到杀菌和抑菌的作用。基于细菌纤维素和壳聚糖的上述特点,可以将其应用于防护材料。
细菌纤维素纤维是由直径3~4nm的微纤组合成10~60nm的纤维束,并相互交织形成发达的超精细网络结构。但由于细菌纤维素的孔径太小,透气性差。故将其打浆处理以此来有效控制其等效孔径。从孔径尺度以及结构上来说,细菌纤维素膜可有效过滤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另外,多孔的结构存在吸附有害、有毒气体的可能性。
中国专利CN101589854A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润于纳米银溶液,经冷冻干燥后与未经纳米银溶液浸泡过的膜压边缝合成一体,制得空气过滤式细菌纤维素口罩。此方法制得的口罩孔径太小,透气性低,舒适感差。
因此开发一种通透性适中,广谱抗菌的医用防护口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制备技术可控、无污染、成本低;得到的复合材料与皮肤的生物相容性好、韧性强、透气性好、抗菌抑菌、舒适安全。
本发明通过打浆处理及加入聚乙烯醇(PVA)可以有效的改善其通气性,适当增大其有效孔径,加大纤维随机和隔层交叉排列,构成多弯曲的纤维过滤层,使得细菌病毒等更不易透过此复合膜。本发明所采用的聚乙烯醇(PVA)的浓度及用量较少,为的是以细菌纤维素的三维网状结构为主体,通过添加粘结剂聚乙烯醇(PVA)来改善复合膜的有效孔径及提高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此外通过复合具有广谱抗菌性,且无毒、无副作用的壳聚糖来制备具有防病毒效用的细菌纤维素基防护材料。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100℃、质量浓度为1~10%的碱溶液中,加热20~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1%的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10000r/min,2~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配成质量浓度为0.5%~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优选2%;
(4)配置质量百分数为0.1%~1%的壳聚糖酸溶液;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优选溶液质量比为5:1:1;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无纺布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无纺布包括聚氨酯无纺布、聚酰胺无纺布、聚烯烃无纺布、聚醚无纺布、聚丙烯腈无纺布、聚乙烯醇无纺布、聚醋酸乙烯无纺布、聚酰亚胺无纺布、聚对苯二甲酸对苯二胺无纺布、聚间苯二甲酸间苯二胺无纺布、聚苯醚无纺布、聚苯硫醚无纺布、聚乳酸无纺布或是各种共聚纤维无纺布;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4℃条件下冷冻20~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
其中,如上所述的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细菌纤维素的产制菌种包括木醋杆菌、产醋杆菌(A.acetigenum)、醋化杆菌(Acetobacter aceti)、巴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葡萄糖杆菌(Gluconobacter spp)、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根瘤菌(Rhizobium trifolii)、八叠球菌(Sarcinaventriculi)、洋葱假单胞菌(Seudomonas cepacia)、椰毒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或空场弯曲菌(Campylobater jejuni)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碱溶液为NaOH溶液、KOH溶液、氨水溶液或NaHCO3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酸溶液为H2SO4、HCL溶液或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15万,聚合度为500~2000。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壳聚糖酸溶液为壳聚糖的盐酸溶液或壳聚糖的乙酸溶液,浓度优选为0.25wt%。
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壳聚糖分散在所述的细菌纤维素膜中并附着于所述的微纤表面,所述的复合膜的有效孔径为50~70nm。
本发明的原理:细菌纤维素膜进行成浆后,大大增加了其表面积,此时的细菌纤维素具有复杂通道和纤维随机分布,形成优良的过滤结构,;加入聚乙烯醇增加了其机械强度,有提高了它的可成膜性,再加入具有光谱抗菌性的壳聚糖,便能实现良好的病毒防护效果。
打浆后的细菌纤维素与聚乙烯醇溶液和壳聚糖溶液混合,冷冻干燥成膜。聚乙烯醇是一种水溶性的粘结剂,因其结构式中含有羟基可与细菌纤维素上的羟基产生氢键作用而粘结在一起,而且更易成膜且加强其韧性、适当增大其通透性,使得纤维随机和隔层交叉排列,构成多弯曲通道的纤维过滤层。由于壳聚糖的结构中的氨基可与细菌纤维素的羟基因氢键作用而相互吸附,将具有广谱抗菌性的壳聚糖与细菌纤维素复合,此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护效果。此复合材料再与亲和皮肤材料一起组合成高效防护口罩。
有益效果
(1)生产过程环保,生产工艺简单,适于推广;
(2)在细菌纤维素原本优异的结构性能基础上,通过与聚乙烯醇(PVA)、壳聚糖的复合,提高了细菌纤维素的机械性能,增加了细菌纤维素的光谱抗菌性;
(3)医用防护细菌纤维素口罩将对细菌纤维素膜在医用辅料、防护口罩等方面的应用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1)将木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NaOH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H2SO4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氨酯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2
(1)将木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NaOH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H2SO4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氨酯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3
(1)将产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KOH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HCl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酰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4
(1)将产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KOH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HCl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酰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5
(1)将醋化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氨水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CH3OOH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烯烃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6
(1)将醋化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氨水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CH3OOH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烯烃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7
(1)将巴式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NaHCO3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乙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8
(1)将巴式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NaHCO3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5%的乙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9
(1)将葡萄糖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0.5%的NaOH及0.5%的KOH混合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05%H2SO4及0.0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丙烯腈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10
(1)将葡萄糖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5%的NaOH与5%的KOH的混合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25%的H2SO4及0.2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丙烯腈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11
(1)将农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0.5%的氨水及0.5%的NaHCO3混合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05%H2SO4及0.0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乙烯醇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12
(1)将农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5%的氨水与5%的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25%的H2SO4及0.2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乙烯醇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13
(1)将根瘤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NaOH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H2SO4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醋酸乙烯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14
(1)将根瘤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NaOH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H2SO4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醋酸乙烯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15
(1)将八叠球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KOH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HCl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酰亚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16
(1)将八叠球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KOH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HCl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酰亚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17
(1)将洋葱假单胞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氨水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CH3OOH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对苯二甲酸对苯二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18
(1)将洋葱假单胞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氨水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CH3OOH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对苯二甲酸对苯二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19
(1)将椰毒假单胞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NaHCO3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乙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间苯二甲酸间苯二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20
(1)将椰毒假单胞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NaHCO3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5%的乙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间苯二甲酸间苯二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21
(1)将空场弯曲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0.5%的NaOH及0.5%的KOH混合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05%H2SO4及0.0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苯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22
(1)将空场弯曲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5%的NaOH与5%的KOH的混合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25%的H2SO4及0.2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苯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23
(1)将木醋杆菌、产醋杆菌混合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0.5%的氨水及0.5%的NaHCO3混合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05%H2SO4及0.0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苯硫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
实施例24
(1)将木醋杆菌、产醋杆菌混合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5%的氨水与5%的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25%的H2SO4及0.2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
(5)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苯硫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6)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7)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
实施例25
(1)将木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NaOH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H2SO4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氨酯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26
(1)将木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NaOH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H2SO4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氨酯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27
(1)将产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KOH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HCl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酰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28
(1)将产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KOH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HCl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酰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29
(1)将醋化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氨水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CH3OOH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烯烃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9)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0
(1)将醋化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氨水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CH3OOH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烯烃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1
(1)将巴式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NaHCO3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乙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9)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2
(1)将巴式醋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NaHCO3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5%的乙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3
(1)将葡萄糖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0.5%的NaOH及0.5%的KOH混合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05%H2SO4及0.0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丙烯腈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4
(1)将葡萄糖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5%的NaOH与5%的KOH的混合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25%的H2SO4及0.2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丙烯腈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5
(1)将农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0.5%的氨水及0.5%的NaHCO3混合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05%H2SO4及0.0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乙烯醇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6
(1)将农杆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5%的氨水与5%的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25%的H2SO4及0.2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乙烯醇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7
(1)将根瘤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NaOH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H2SO4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醋酸乙烯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8
(1)将根瘤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NaOH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H2SO4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醋酸乙烯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39
(1)将八叠球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KOH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HCl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酰亚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40
(1)将八叠球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KOH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HCl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酰亚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41
(1)将洋葱假单胞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氨水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CH3OOH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对苯二甲酸对苯二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42
(1)将洋葱假单胞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氨水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1%的CH3OOH溶液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对苯二甲酸对苯二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43
(1)将椰毒假单胞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1%的NaHCO3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的乙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间苯二甲酸间苯二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44
(1)将椰毒假单胞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10%的NaHCO3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5%的乙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间苯二甲酸间苯二胺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45
(1)将空场弯曲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0.5%的NaOH及0.5%的KOH混合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05%H2SO4及0.0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苯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46
(1)将空场弯曲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5%的NaOH与5%的KOH的混合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25%的H2SO4及0.2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苯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47
(1)将木醋杆菌、产醋杆菌混合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质量浓度为0.5%的氨水及0.5%的NaHCO3混合溶液中,加热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05%H2SO4及0.0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r/min,2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万左右,聚合度为500),配成质量浓度为0.5%的溶液;
(4)配置0.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苯硫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条件下冷冻2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5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实施例48
(1)将木醋杆菌、产醋杆菌混合菌产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100℃、质量浓度为5%的氨水与5%的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加热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25%的H2SO4及0.25%的HCl的混合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为90%;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10000r/min,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万左右,聚合度为2000),配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
(4)配置1%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及0.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聚苯硫醚无纺布作为支持层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4℃条件下冷冻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测得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孔径为70nm。测得在该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99.0%,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9.5%。

Claims (5)

1.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100℃、质量浓度为1~10%的碱溶液中,加热20~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和质量浓度为0.1~1%的酸溶液反复冲洗,当湿膜pH为7.0~7.2时,冲洗停止,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并测定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
(2)将所述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切成1cm2~4cm2的小块,按比例将小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和水置于均质机中,转速为5000~10000r/min,2~5分钟,形成乳浊液,所述的比例是指细菌纤维素干重与水的质量比为1:20~100;
(3)将水溶性高分子助剂聚乙烯醇配成质量浓度为0.5%~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4)配置质量百分数为0.1%~1%的壳聚糖酸溶液;
(5)将细菌纤维素乳浊液和质量浓度为0.5%~5%的聚乙烯醇溶液及0.1%~1%的壳聚糖酸溶液以1~10:1:1的比例均匀混合;
(6)将该混合溶液置于减压抽滤器上,用无纺布抽滤,将溶液抽干,得到复合膜;
(7)将该复合膜置于-20℃~-4℃条件下冷冻20~30小时;
(8)然后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20~24小时,得到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纤维素的产制菌种包括木醋杆菌、产醋杆菌、醋化杆菌、巴式醋杆菌、葡萄糖杆菌、农杆菌、根瘤菌、八叠球菌、洋葱假单胞菌、椰毒假单胞菌或空场弯曲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溶液为NaOH溶液、KOH溶液、氨水溶液或NaHCO3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酸溶液为H2SO4、HC1溶液或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5~15万,聚合度为500~2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聚糖酸溶液为壳聚糖的盐酸溶液或壳聚糖的乙酸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是由直径20~50nm的微纤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微纤与微纤交叉处由聚乙烯醇粘连的细菌纤维素膜,壳聚糖分散在所述的细菌纤维素膜中并附着于所述的微纤表面,所述的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有效孔径为50~70nm。
CN201110078333.2A 2011-03-30 2011-03-30 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1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8333.2A CN102321261B (zh) 2011-03-30 2011-03-30 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8333.2A CN102321261B (zh) 2011-03-30 2011-03-30 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1261A CN102321261A (zh) 2012-01-18
CN102321261B true CN102321261B (zh) 2016-08-10

Family

ID=45449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83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1261B (zh) 2011-03-30 2011-03-30 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212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0250A (zh) * 2013-05-20 2013-09-04 世源科技(嘉兴)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核工业专用一次性防护服及其使用后的处理方法
CN105820587A (zh) * 2016-03-09 2016-08-03 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医用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6044A (zh) * 2017-07-04 2017-12-15 马鞍山市鑫程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耐污性的无纺布
CN108586828A (zh) * 2018-04-10 2018-09-28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可食性复合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35333A (zh) * 2019-12-04 2020-03-31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细菌纤维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93963A (zh) * 2020-04-01 2021-10-12 苏州合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葛根素的微纳复合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19789A (zh) * 2020-04-24 2020-07-17 王彤略 一种流感预防包
CN111840841B (zh) * 2020-08-04 2022-04-19 安徽深呼吸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佩戴的呼吸阀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5388A (zh) * 2008-01-15 2008-07-09 东华大学 一种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1264335A (zh) * 2008-05-07 2008-09-17 东华大学 含氯化银纳米粒子细菌纤维素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5388A (zh) * 2008-01-15 2008-07-09 东华大学 一种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1264335A (zh) * 2008-05-07 2008-09-17 东华大学 含氯化银纳米粒子细菌纤维素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1261A (zh) 201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1261B (zh) 一种防病毒型细菌纤维素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3614927B (zh) 一种含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抗菌整理方法
Rafique et al. Chitosan functionalized poly (vinyl alcohol) for prospects biomedical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 review
CN104225669B (zh) 生物活性细菌纤维素-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Venault et al. Zwitterionic electrospun PVDF fibrous membranes with a well-controlled hydration for diabetic wound recovery
Ren et al. Recent advance in biomass membranes: Fabrication, functional regul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s
CN101591859A (zh) 一种艾叶油微胶囊织物复合整理剂及其应用
CN101586309A (zh) 一种原位复合单质纳米银的细菌纤维素膜的制备方法
CN110747534A (zh) 一种抗菌多糖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59972A (zh) 一种生物偶联纳米银的壳聚糖/纤维素抗菌敷膜的制备方法
CN105887241B (zh) 一种相变调温壳聚糖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Fa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acterial polyvinyl alcohol/chitosan sponge and potential applied for wound dressing
Garcia et al. Cellulose, nanocellulose, and antimicrobial material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disposable face masks: a review
CN105175558B (zh) 一种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2786709B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水透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718A (zh) 壳聚糖凡士林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9739A (zh) 一种甲壳素纳米纤维/聚乳酸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6620832A (zh) 一种透明抗菌水凝胶敷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93014B (zh) 一种ε-聚赖氨酸聚乙烯醇复合生物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Du et al. Fabric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polyvinyl alcohol/polycaprolactone hybrid nanofibers nonwovens by two-nozzle electrospinning for wound dressing
CA2658142A1 (fr) Filtre antiviral et son utilisation dans un purificateur d'air, climatiseur ou humidificateur
CN103556476B (zh) 一种多功能真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3041A (zh) 一种不对称润湿性壳聚糖/淀粉复合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Development of antibacterial polyacrylonitrile membrane modified with a covalently immobilized lysozyme
CN105624920B (zh) 一种高抗菌、吸附重金属微小颗粒的新型微溶无纺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