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8429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18429A CN102318429A CN2010800082321A CN201080008232A CN102318429A CN 102318429 A CN102318429 A CN 102318429A CN 2010800082321 A CN2010800082321 A CN 2010800082321A CN 201080008232 A CN201080008232 A CN 201080008232A CN 102318429 A CN102318429 A CN 1023184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
- koc kind
- koc
- wireless
- actual achiev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9 cha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系统具备:数据量测定部(224),其在第一呼叫种类开始后,测定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以及MAC处理部(222),其在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根据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一呼叫种类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根据在呼叫中设定的优先度级别(例如“priority class”)来控制无线资源的分配的技术。一般根据契约形态等固定地设定呼叫的优先度级别。
例如,在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呼叫种类(以下称为第一呼叫种类)中,无线资源的分配的控制是对呼叫分配无线资源(时隙或频率)的顺序(调度顺序)的控制。第一呼叫种类例如是与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或HSU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Uplink Packet Access)对应的呼叫。
另一方面,在根据传输速度分配无线资源的呼叫种类(以下称为第二呼叫种类)中,无线资源的分配的控制是根据无线资源的分配而变化的传输速度的(分配传输速度)的控制。第二呼叫种类例如是与R99(Release99)对应的呼叫。
从无线控制装置或交换站等上位节点向无线基站通知呼叫的优先度级别。
具体地说,在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标准化的W-CDMA/UTMS系统中,作为从交换站向无线控制装置通知的信号格式,通过“分配/保留优先级(Allocation/Retention Priority level)”,能够通知呼叫的优先度级别(例如非专利文献1)。此外,作为从无线控制装置向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格式,通过“MAC-hs调度优先级指示(MAC-hs Scheduling PriorityIndicator)”能够通知呼叫的优先度级别(例如非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S25.413 V7.9.0“UTRAN Iu interface RANAP signalling”
非专利文献2:TS25.433 V8.1.0“UTRAN Iub interface Node B ApplicationPart(NBAP)signalling”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根据呼叫的优先度级别控制无线资源的分配。因此,希望对于每个用户或服务实现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的差别化。
但是,一般根据契约形态等固定地设定了呼叫的优先度级别。因此,例如在优先度级别高的呼叫引起的通信量较大时,即使优先度级别低的呼叫引起的通信量较少,优先度级别低的呼叫的传输速度仍然降低。如此,无法对各用户提供公平的服务。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公平的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一呼叫种类。无线通信系统具备:测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呼叫种类开始后,测定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以及设定部,其在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根据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设定部根据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通信品质,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设定部根据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平均传输速度,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设定部根据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目标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平均传输速度的差分,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第二特征的无线基站设置在提供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一呼叫种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具备:测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呼叫种类开始后,测定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以及设定部,其在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根据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在第三特征的无线通信方法中,提供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一呼叫种类。无线通信方法具备:步骤A,其在所述第一呼叫种类开始后,测定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以及步骤B,其在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根据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公平的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20的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带信号处理部220的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MAC处理部222的框图。
图5表示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优先度的表。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2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表示变更例1的用于确定目标传输速度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以下的附图记载中,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或者类似的符号。
附图为示意性的附图,需要注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不同。因此,应该考虑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在附图相互之间还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的概要)
实施方式涉及提供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一呼叫种类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提供根据传输速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二呼叫种类。
第一呼叫种类例如是在W-CDMA中与HSDPA(High Speed DownlinkPacket Access)的承载或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式的分组承载对应的呼叫。在第一呼叫种类中,无线资源的分配的控制是对呼叫分配无线资源(时隙或频率)的顺序(调度顺序)的控制。
调度顺序由无线基站(eNodeB)来进行控制。此外,应该注意无线基站在无线资源的分配控制中,无论无线区间的混乱状况如何,都采用第一呼叫种类的优先度级别。
在此,关于具有高的优先度级别的第一呼叫种类,被分配无线资源的机会多,关于具有低的优先度级别的第一呼叫种类,被分配无线资源的机会少。
第一呼叫种类的优先度级别由核心网络40(例如MME:MobilityManeagment Entity)设定,从核心网络40通知给无线基站20。
第二呼叫种类例如是与R99(Release 99)对应的呼叫。在第二呼叫中,无线资源的分配的控制是根据无线资源的分配而变化的传输速度(分配传输速度)的控制。
分配传输速度由无线控制装置(RNC)控制。应该注意无线控制装置在无线资源的分配控制中,根据无线区间的混乱状况,采用第二呼叫种类的优先度级别。
在此,关于具有高的优先度级别的第二呼叫种类,被分配相当于高的分配传输速度(例如64kbps)的无线资源,关于具有低的优先度级别的第二呼叫种类,被分配相当于低的分配传输速度(例如32kbps)的无线资源。
第二呼叫种类的优先度级别由核心网络40(例如交换机)设定,从核心网络40通知给无线控制装置。
在此,无线通信系统具备:测定部,其在第一呼叫种类开始后,测定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以及设定部,其根据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在实施方式中,设定部根据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例如,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越多,越使调度顺序推后,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越少,越使调度顺序提前。因此,能够提供公平的服务。
(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是采用Evolved UTRA and UTRAN(LTE:Long TermEvolution或者Super 3G)的系统。因此,应该注意省略了在R99中使用的结构(例如无线控制装置)。
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关于下行链路,作为无线接入方式而使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关于上行链路,作为无线接入方式而使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
在OFDMA中,将频带划分为多个狭窄的频带(子载波),使用多个子载波来传输数据。在SC-FDMA中划分了频带,在多个无线终端之间使用不同的频带来传输数据。由此,在SC-FDMA中降低多个无线终端之间的干扰。
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对无线终端10提供服务。例如,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一呼叫种类以及根据传输速度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二呼叫种类。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呼叫种类是与HSPDA或HSUPA对应的呼叫,第二呼叫种类是与R99对应的呼叫。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第一呼叫种类以及第二呼叫种类为分组交换呼叫的情况。
具体地说,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无线基站20、接入网关30、核心网络40。
无线终端10是移动电话、PDA、笔记本PC等终端。无线终端10经由无线信道与无线基站20进行通信。无线终端10还被称为UE(User Equipment)。
各无线基站20管理各小区80。具体地说,无线基站20经由无线信道与处于小区80的范围内的无线终端10进行通信。无线基站20还被称为eNB(eNode B)。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线基站20设置了无线基站20a~无线基站20d。同样地,作为小区80设置有小区80a~小区80d。多个小区80(小区80a~小区80d)构成服务区域。
在此,应该注意无线基站20与多个无线终端10进行通信。无线基站20关于第一呼叫种类控制无线资源的分配。具体地说,无线基站20控制对呼叫分配无线资源(时隙或频率)的顺序(调度顺序)。
在后面叙述无线基站20的细节(参照图2)。
接入网关30是管理多个无线基站20的装置。即,接入网关30是无线基站20的上位节点。
核心网络40例如具有MME(Mobility Maneagement Entity)。核心网络40还被称为EPC(Evolved Packet Core)。
(信道结构)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呼叫种类的信道结构。此外,省略与第二呼叫种类有关的信道结构的说明。
作为下行链路,可以举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第一呼叫种类用下行控制信道等。作为上行链路,可以举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第一呼叫种类用上行控制信道等。
在下行链路中,通过第一呼叫种类用下行控制信道向无线终端10传输:被映射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的用户的信息和传输格式的信息、被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中的用户的信息和传输格式的信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
此外,在下行链路中,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用户数据例如是在网页浏览、文件传输(FTP)、语音分组(VoIP)等IP分组、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中使用的控制信号等。作为物理信道,把用户数据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作为传输信道,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中。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第一呼叫种类用上行控制信道向无线终端10通知下行链路的品质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下行链路的品质信息(CQI)被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自适应调制以及编码(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第一呼叫种类用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分时复用的信道、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频率重叠的信道。
此外,在上行链路中,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用户数据例如是在网页浏览、文件传输(FTP)、语音分组(VoIP)等IP分组、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中使用的控制信号等。作为物理信道,把用户数据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中,作为传输信道,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中。
(无线基站)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20的框图。
如图2所示,无线基站20具有无线通信部210、基带信号处理部220、传输路径IF230、呼叫处理部240。
关于下行链路,无线通信部210把无线频率信号发送给无线终端10。在此,无线通信部210在把要发送给无线终端10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率信号之后,将无线频率信号放大。
关于上行链路,无线通信部210从无线终端10接收无线频率信号。在此,无线通信部210在把从无线终端10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放大后,把无线频率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处理部220进行L1(第1层:Layer1)的处理、PDCP层(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Layer(分组数据集中协议层))的处理、RLC层(RadioLink Control Layer(无线链路控制层))的处理、MAC层(MediaAccess ControlLayer(媒体通路控制层))的处理。
例如,在下行链路中,作为上述各层的处理,进行重传控制处理(例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r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调度处理、传输格式选择处理、信道编码处理、IFFT处理等。
例如,在上行链路中,作为上述各层的处理,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纠错解码处理、重传控制处理(例如HQRQ)等。
将在后面叙述基带信号处理部220的细节(参照图3)。
传输路径IF230是用于与接入网关30进行通信的接口。例如,传输路径IF230经由接入网关30从核心网络40取得由核心网络40设定的第一呼叫种类的优先度级别。
呼叫处理部240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20的状态管理、无线基站20的无线资源的管理等。
(基带信号处理部)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基带信号处理部。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带信号处理部220的框图。
如图3所述,基带信号处理部220具备:L1处理部221、MAC处理部222、RLC/PDCP处理部223、数据量测定部224。
L1处理部221进行第1层的处理。具体地说,L1处理部221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进行信号编码处理、IFFT处理等。L1处理部221关于上行链路的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信道解码处理等。
L1处理部221把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控制信息(例如DownlinkScheduling Information(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控制信息(例如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发送给无线终端10。另外,L1处理部221将下上链路的送达确认信息发送给无线终端10。
L1处理部221从无线终端10接收下行链路的品质信息(CQI)、下行链路的送达确认信息。把下行链路的品质信息(CQI)通知给MAC处理部222。
L1处理部221根据从无线终端10接收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以及下行链路的品质信息,判定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把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通知给MAC处理部222。
L1处理部221可以根据从无线终端10接收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以及下行链路的品质信息,推定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
L1处理部221可以把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量通知给数据量测定部224。L1处理部221可以把在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在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量通知给数据量测定部224。
无线资源例如是频率资源、时间资源、代码资源或功率资源。频率资源可以是资源块数。
MAC处理部222进行MAC层的处理。具体地说,MAC处理部222进行MAC层中的重传控制(例如HARQ)处理、调度处理、传输格式选择处理。此外,将在后面叙述MAC处理部222的细节(参照图4)。
RLC/PDCP处理部223进行RLC层的处理、PDCP层的处理。具体地说,RLC/PDCP处理部223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的发送处理。例如,RLC/PDCP处理部223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进行PDCP层中的分组的划分以及整合、RLC层中的重传控制处理。RLC/PDCP处理部223进行上行链路的数据的接收处理。例如,RLC/PDCP处理部223关于上行链路的数据,进行PDCP层中的分组的划分以及整合、RLC层中的重传控制处理。
RLC/PDCP处理部223,在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把RLC层中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量通知给数据量测定部224。RLC/PDCP处理部223可以在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把RLC层中的上行链路的接收数据量通知给数据量测定部224。
或者,RLC/PDCP处理部223在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可以把PDCP层中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量通知给数据量测定部224。RLC/PDCP处理部223在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可以把PDCP层中的上行链路的接收数据量通知给数据量测定部224。
RLC/PDCP处理部223可以把RLC层以及PDCP层双方中的发送数据量(或接收数据量)通知给数据量测定部224。
数据量测定部224在第一呼叫种类开始后,测定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
作为第一呼叫种类的实绩,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所示的实绩。
(1)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量的累计值
(2)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上行链路的接收数据量的累计值
(3)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量的累计值
(4)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量的累计值
(5)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上行链路的数据接收中使用的无线资源量的累计值
(6)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以及数据接收中使用的无线资源量的累计值
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终端10测定(1)~(6)所示的利用实绩。还可以针对每个服务种类测定(1)~(6)所示的利用实绩。还可以针对每个契约种类或每个优先度级别测定(1)~(6)所示的利用实绩。还可以针对在无线终端10和无线基站20之间设定的每个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种类或每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的种类测定(1)~(6)所示的利用实绩。
发送数据量以及接收数据量可以是RLC层的数据量。发送数据量以及接收数据量也可以是PDCP层的数据量。
无线资源量是频率资源、时间资源、代码资源或功率资源。无线资源也可以是频率资源、时间资源、代码资源以及功率资源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频率资源可以是资源块数。
服务种类例如是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语音服务、流服务或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等种类。
契约种类是无线终端10的用户加入的契约的种类。契约种类例如是LowClass(低级别)契约、High Class(高级别)契约、定额计费契约或按量计费契约等种类。
优先度级别是对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传输的优先度进行分类的级别。例如可以根据契约种类设定优先度级别。与优先度级别低的呼叫相比,优先传输优先度级别高的呼叫。优先度级别与逻辑信道相对应,有时被称为逻辑信道优先度(Logical Channel Priority)。此外,优先度级别有时也被称为PriorityClass。
逻辑信道种类例如是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或DTCH(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等种类。可以根据更加详细的多个逻辑信道来定义DCCH以及DTCH。
无线承载种类是传输数据的无线承载的种类。无线承载与逻辑信道一一对应。因此,可以认为无线承载与逻辑信道意义相同。
(MAC处理部)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MAC处理部。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MAC处理222的框图。
如图4所示,MAC处理部222具有:HARQ控制部310、状态管理部320、优先度设定部330、调度系数计算部340、UE选择部350、频率资源管理部360、TRF选择部370。
HARQ控制部310进行MAC层中的重传控制。具体地说,HARQ控制部310把从无线终端10初次发送的块(以下称为发送块)和从无线终端10重传的块(以下称为重传块)合成。
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终端10(UE)设置HARQ控制部310,还可以针对每个逻辑信道设置HARQ控制部310。此外,可以对多个无线终端10(UE)设置共享的HARQ控制部310。
状态管理部320管理各无线终端10(UE)的状态。状态管理部320对每个UE管理HARQ Entitiy的状态、UE的Mobility的状态、DRX状态(间歇接收周期)、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可否采用持续调度、有无发送MAC控制块(MAC Control Block)、下行链路的发送状态、缓冲存储状态等。
优先度设定部330根据由数据量测定部224测定的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优先度。例如,优先度设定部330参照图5所示的表,设定优先度(Apriority#n(Amountdata))。在图5所示的表中,优先度(Apriority#n(Amountdata))以及利用实绩(Amountdata)针对每个优先度级别(Apriority#n)相对应。如图5所示,利用实绩(Amountdata)越少,优先度(Apriority#n(Amountdata))越高。此外,优先度级别(Apriority#n)越高,优先度(Apriority#n(Amountdata))越高。
调度系数计算部340根据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具体地说,调度系数计算部340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无线终端10n(UEn)的调度系数Cn。
[公式1]
Apriority#n(Amountdata):无线终端10n(UEn)的优先度
Apriority#n:无线终端10n(UEn)的优先度级别
Amountdata:无线终端10n(UEn)的利用实绩
Qn:无线终端10n(UEn)的通信品质
无线终端10n(UEn)的平均传输速度
如上所述,使用图5所示的表,根据优先度级别以及利用实绩来确定无线终端10n(UEn)的优先度。
以下那样求出无线终端10n(UEn)的通信品质。例如,根据从无线终端10n通知给无线基站20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ror)计算下行链路的通信品质。例如,根据从无线终端10n接收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计算上行链路的通信品质。
此外,还可以根据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功率偏差值计算上行链路的通信品质。在这样的情况中,根据参考信号的通信品质和功率偏差值,推定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通信品质。
无线终端10n(UEn)的平均传输速度是向无线终端10n进行发送的下行链路的传输速度的平均值或从无线终端10n进行接收的上行链路的传输速度的平均值。在平均传输速度的计算中,例如可以把发送数据在发送缓冲存储器中存在的时间作为分母。此外,在平均传输速度的计算中,可以把发送数据在发送缓冲存储器中存在的时间以及发送数据在发送缓冲存储器中存在的时间的合计时间、即设定了第一呼叫种类的时间作为分母。
在此,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终端10计算调度系数Cn。在该情况下,作为利用实绩,使用针对每个无线终端10测定出的利用实绩。
可以针对每个服务种类计算调度系数Cn。在该情况下,作为利用实绩,使用针对每个服务种类测定出的利用实绩。
可以针对每个契约种类或优先度级别计算调度系数Cn。在该情况下,作为利用实绩,使用针对每个契约种类或优先度级别测定出的利用实绩。
可以针对每个逻辑信道种类或无线承载种类计算调度系数Cn。在该情况下,作为利用实绩,使用针对每个逻辑信道种类或无线承载种类测定出的利用实绩。
UE选择部350关于动态调度的第一呼叫种类,选择应该分配无线资源的无线终端10(UE)。具体地说,UE选择部350根据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系数Cn,选择应该分配无线资源的无线终端10(UE)。UE选择部350把应该分配无线资源的无线终端10(UE)的数量通知给TRF选择部370。
如此,UR选择部350根据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系数Cn,控制对无线终端10(UE)的第一呼叫种类分配无线资源的顺序(调度顺序)。
在此,关于具有大的调度系数Cn的第一呼叫种类,被分配无线资源(时隙或频率等)的机会多,关于具有小的调度系数Cn的第一呼叫种类,被分配无线资源(时隙或频率等)的机会少。即,关于具有大的调度系数Cn的第一呼叫种类,调度顺序早,关于具有小的调度系数Cn的第一呼叫种类,调度顺序晚。
此外,UE选择部350关于下行链路,除了调度系数Cn之外,还可以根据应该发送给无线终端10(UE)的数据量选择无线终端10(UE)。UE选择部350关于上行链路,除了调度系数Cn之外,还可以根据应该从无线终端10(UE)接收的数据量选择无线终端10(UE)。
根据在无线基站20中设置的缓冲存储器的缓冲存储量取得应该发送给无线终端10(UE)的数据量。根据从无线终端10报告的缓冲存储量(Buffer StatusReport)推定应该从无线终端10(UE)接收的数据量。
频率资源管理部360管理频率资源。具体地说,频率资源管理部360监视在采用动态调度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可使用的剩余频率资源。频率资源管理部360把剩余频率资源通知给TRF选择部370。
TRF选择部370关于动态调度的第一呼叫种类,决定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发送格式。此外,TRF选择部370根据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发送格式,分配无线资源(时隙或频率)。具体地说,TRF选择部370根据从UE选择部350通知的、无线终端10(UE)的数量以及从频率资源管理部360通知的剩余频率资源,分配无线资源。
(无线基站的动作)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动作。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20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10中,无线基站20取得通信品质。例如根据CQI计算下行链路的通信品质。例如根据参考信号的SIR计算上行链路的通信品质。
在步骤20中,无线基站20取得无线终端10(UE)的平均传输速度。平均传输速度是对无线终端10进行发送的下行链路的传输速度的平均值或从无线终端10进行接收的上行链路的传输速度的平均值。
在步骤30中,无线基站20取得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作为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所述的利用实绩。
(1)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量的累计值
(2)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上行链路的接收数据量的累计值
(3)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量的累计值
(4)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量的累计值
(5)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上行链路的数据接收中使用的无线资源量的累计值
(6)进行第一呼叫种类期间的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以及数据接收中使用的无线资源量的累计值
在步骤40中,无线基站20取得优先度。例如,无线基站20参照图5所示的表,根据利用实绩(Amountdata)以及优先度级别(Apriority#n)确定优先度(Apriority#n(Amountdata))。
在步骤50中,无线基站20取得无线终端10n(UEn)的调度系数Cn。例如,无线基站20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无线终端10n(UEn)的调度系数Cn。
[公式2]
Apriority#n(Amountdata):无线终端10n(UEn)的优先度
Apriority#n:无线终端10n(UEn)的优先度级别
Amountdata:无线终端10n(UEn)的利用实绩
Qn:无线终端10n(UEn)的通信品质
(作用以及效果)
在实施方式中,调度系数计算部340根据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计算出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系数Cn。UE选择部350根据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系数Cn,控制对无线终端10n(UEn)的第一呼叫种类分配无线资源的顺序(调度顺序)。
在此,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越多,越使调度顺序推后,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越少,越使调度顺序提前。因此,能够提供公平的服务。
在实施方式中,根据优先度(Apriority#n(Amountdata))计算调度系数Cn,根据利用实绩(Amountdata)确定优先度(Apriority#n(Amountdata))。因此,应该注意根据利用实绩(Amountdata)计算调度系数Cn。
在实施方式中,根据优先度级别(Apriority#n)确定优先度(Apriority#n(Amountdata))。因此,应该注意在调度系数Cn的计算中还考虑优先度级别(Apriority#n)。
(变更例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具体地说,在变更例1中,取代无线终端10n(UEn)的优先度,根据无线终端10n(UEn)的目标传输速度计算调度系数Cn。具体地说,无线基站20(调度系数计算部340)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无线终端10n(UEn)的调度系数Cn。
[公式3]
Amountdata:无线终端10n(UEn)的利用实绩
Qn:无线终端10n(UEn)的通信品质
Rtarget,Priority#n:无线终端10n(UEn)的目标传输速度
例如,使用图7所示的表,根据优先度级别以及利用实绩来确定无线终端10n(UEn)的目标传输速度。在图7所示的表中,目标传输速度(Rtarget,priority#n(Amountdata))以及利用实绩(Amountdata)针对每个优先度级别(Apriority#n)相对应。如图7所示,利用实绩(Amountdata)越少,目标传输速度(Rtarget,priority#n(Amountdata))越高。此外,优先度级别(Apriority#n)越高,目标传输速度(Rtarget, priority#n(Amountdata))越高。
(作用以及效果)
在变更例1中,与实施方式相同,调度系数计算部340根据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计算出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系数Cn。UE选择部350根据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系数Cn,控制对无线终端10(UE)的第一呼叫种类分配无线资源的顺序(调度顺序)。
在此,在变更例1中与实施方式相同,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越多,越使调度顺序推后,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越少,越使调度顺序提前。因此,能够提供公平的服务。
在实施方式中,根据目标传输速度(Rtarget,priority#n(Amountdata))计算调度系数Cn,根据利用实绩(Amountdata)确定目标传输速度(Rtarget,priority#n(Amountdata))。因此,应该注意根据利用实绩(Amountdata)计算调度系数Cn。
在实施方式中,根据优先度级别(Apriority#n)确定目标传输速度(Rtarget,priority#n(Amountdata))。因此,应该注意在调度系数Cn的计算中还考虑优先度级别(Apriority#n)。
(变更例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具体地说,在变更例2中,除了无线终端10n(UEn)的优先度之外,还根据无线终端10n(UEn)的目标传输速度计算调度系数Cn。具体地说,无线基站20(调度系数计算部340)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无线终端10n(UEn)的调度系数Cn。
[公式4]
Apriority#n(Amountdata):无线终端10n(UEn)的优先度
Apriority#n:无线终端10n(UEn)的优先度级别
Amountdata:无线终端10n(UEn)的利用实绩
Qn:无线终端10n(UEn)的通信品质
Rtarget,Priority#n:无线终端10n(UEn)的目标传输速度
(作用以及效果)
在变更例2中与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1相同,调度系数计算部340根据进行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计算出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系数Cn。因此,当然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1同样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构成该公开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限定了该发明。根据该公开,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清楚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举例表示了采用LTE的系统,但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采用R99的系统。
在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控制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具体地说,可以根据第二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控制第二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虽然在变更例1以及变更例2中没有特别涉及,但对于低于目标传输速度的平均传输速度的第一呼叫种类,可以使调度系数Cn成为最大。即,可以使比目标传输速度低的平均传输速度的第一呼叫种类最优先。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034217号(2009年2月17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并入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可用于提供公平的服务。
Claims (6)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提供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一呼叫种类,其特征在于,
具备:测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呼叫种类开始后,测定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以及
设定部,其在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根据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根据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通信品质,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根据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平均传输速度,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根据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目标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平均传输速度的差分,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5.一种无线基站,其设置在提供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一呼叫种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该无线基站的特征在于,
具备:测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呼叫种类开始后,测定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以及
设定部,其在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根据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提供以分时方式分配无线资源的第一呼叫种类,其特征在于,
具备:步骤A,其在所述第一呼叫种类开始后,测定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以及
步骤B,其在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期间,根据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利用实绩,设定所述第一呼叫种类的调度顺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34217 | 2009-02-17 | ||
JP2009034217A JP2010193080A (ja) | 2009-02-17 | 2009-02-17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CT/JP2010/052138 WO2010095576A1 (ja) | 2009-02-17 | 2010-02-15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18429A true CN102318429A (zh) | 2012-01-11 |
Family
ID=42633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82321A Pending CN102318429A (zh) | 2009-02-17 | 2010-02-15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039306A1 (zh) |
EP (1) | EP2400809A1 (zh) |
JP (1) | JP2010193080A (zh) |
CN (1) | CN102318429A (zh) |
WO (1) | WO201009557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3457B (zh) * | 2011-07-15 | 2016-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保证上行服务质量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04349391B (zh) | 2013-07-30 | 2019-02-12 |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WiFi工作站点的调度处理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2483A (zh) * | 2003-09-04 | 2005-03-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分组优先级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596527A (zh) * | 2002-08-30 | 2005-03-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分组发送调度方法及基站装置 |
CN101627648A (zh) * | 2007-01-19 | 2010-01-1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50506B1 (en) * | 1999-10-07 | 2005-02-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orward-link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689510B2 (en) * | 2000-09-07 | 2010-03-30 | Sonic Solutions | Methods and system for use in network management of content |
CA2376962A1 (en) * | 2001-04-02 | 2002-10-0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mts packet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on uplink channels |
WO2006129698A1 (ja) * | 2005-05-31 | 2006-12-07 | Nec Corporation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
JP5024791B2 (ja) | 2007-07-31 | 2012-09-12 | サミー株式会社 | スロットマシン |
-
2009
- 2009-02-17 JP JP2009034217A patent/JP2010193080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2-15 CN CN2010800082321A patent/CN102318429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2-15 US US13/201,945 patent/US2012003930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2-15 WO PCT/JP2010/052138 patent/WO201009557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2-15 EP EP10743702A patent/EP240080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6527A (zh) * | 2002-08-30 | 2005-03-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分组发送调度方法及基站装置 |
CN1592483A (zh) * | 2003-09-04 | 2005-03-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分组优先级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01627648A (zh) * | 2007-01-19 | 2010-01-1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039306A1 (en) | 2012-02-16 |
JP2010193080A (ja) | 2010-09-02 |
EP2400809A1 (en) | 2011-12-28 |
WO2010095576A1 (ja) | 2010-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27396B2 (en) | Uplink data splitting | |
CN102369778B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缓冲状态报告 | |
CN101554078B (zh) | 用于在连接有效期间支持服务质量的方法 | |
JP5530993B2 (ja) | 基地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資源管理方法 | |
CN102415187B (zh) | 用于控制多个传输块的发送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 |
EP263495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
EP2474192B1 (en)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0915853B1 (ko)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스케줄링 | |
JP4698742B2 (ja) | 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EP1467528B1 (en) | Method of flow control for HSDPA and HSUPA | |
KR101188379B1 (ko) | 가중화 방법을 사용한 네트워크 엘리먼트에 대한 부하 측정값의 결정 | |
US20080259863A1 (en)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hannel and Carrier Resources for Multi-Carrie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 |
KR20100058648A (ko) | 무선 링크 제어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 크기를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6003736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adio resource use per traffic cla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5101704B2 (ja) | Ulレート違反検知 | |
CN103069732A (zh) |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功率余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EP1732340A1 (en) |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control method | |
RU2410840C2 (ru) |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б уровне шума для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го пакет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 |
CN101940026B (zh) | 增强上行链路fach的网络控制吞吐量 | |
KR20100087340A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는 기지국 및 방법 | |
KR101897622B1 (ko) | 액세스 포인트 간 통신들에 기초한 다수의 액세스 포인트들과의 통신들의 관리 | |
JP5314173B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制御方法 | |
CN102318429A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6210268A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