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5785B - 逆向变换系统及其反馈控制装置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逆向变换系统及其反馈控制装置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5785B
CN102315785B CN 201010213591 CN201010213591A CN102315785B CN 102315785 B CN102315785 B CN 102315785B CN 201010213591 CN201010213591 CN 201010213591 CN 201010213591 A CN201010213591 A CN 201010213591A CN 102315785 B CN102315785 B CN 102315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eedback
feedback loop
elementar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135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5785A (zh
Inventor
许伟展
严宗福
杨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 Forest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oenergy Micr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oenergy Micr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Neoenergy Micr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 2010102135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57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5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5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5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5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逆向变换系统及逆向变换系统的反馈控制装置与方法,该反馈控制装置包含:初级反馈回路单元,以产生一初级反馈电压信号;次级反馈回路单元,以产生一次级反馈电压信号;回路选择单元;及功率检测单元。在逆向变换系统在轻载操作时,回路选择单元选择初级反馈电压信号以控制一PWM控制单元;且功率检测单元将次级反馈回路单元除能,以节省电能消耗。

Description

逆向变换系统及其反馈控制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向变换系统,特别是一种可选择性使用初级反馈及次级反馈并可节能的逆向变换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电子产品中的电源供应器可能需要在电源的输入与其输出之间进行电气隔离,且此隔离通常可使用变压器实现。该变压器可被放置于一称为逆向变换器(flyback converter)的组态中。一逆向变换器经常通过控制一系列供应到该转换器的初级绕组的脉冲来调整该电源供应器的输出。当该输出需增加时,可延长该脉冲的导通时间;相反地,当该输出需减少时,可缩短该脉冲的导通时间。
图1所示为一公知技术逆向变换器示意图,对于该逆向变换器更进一步说明可参见美国专利早期公开20090116265号的说明。参见图1,该逆向变换器10A包含一全桥整流滤波单元12A、一驱动单元14A、一切换开关16A、一变压器单元20A、一输出滤波单元30A、一反馈单元32A。该变压器单元20A更进一步包含一初级线圈(primary side coil)22A、一次级线圈(secondary sidecoil)24A及一辅助线圈(auxiliary coil)26A。在用于AC-DC转换用途时,该全桥整流滤波单元12A可接受一交流电输入(例如一市电),然后转换成一整流后输出。
该整流后输出经该初级线圈22A及该切换开关16A而接地。在整流后输出经该初级线圈22A时,可以将能量耦合到该次级线圈24A及该辅助线圈26A。该次级侧线圈24A将耦合电能经该输出滤波单元30A输出到一负载(未图示)。该反馈单元32A可测量负载上的输出功率(例如电流),以产生一反馈信号,并将该反馈信号反馈至该驱动单元14A。该驱动单元14A依据该反馈信号,或是来自一外部控制单元(未图示)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该切换开关16A的开关,进而控制该逆向变换器10A的输出功率。
随着消费型电子的日益流行及对于环保的重视,电子产品要求在待机时能消耗较低功率,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及降低电能消耗。由于在次级侧的电路常通过电压调整器(voltage regulator)及光耦合器(photo coupler)以将反馈信号以光学方式传递给初级侧电路,且待机时仍须监控输出功率,因此会在待机时消耗不少电能。
再者,图1所示电路为次级侧反馈(secondary side feedback)架构,若在一次侧亦提供反馈电路,例如可由驱动单元14A检测辅助线圈26A的功率,以知道该逆向变换器10A的输出功率,即可提供一初级侧反馈(primary sidefeedback)电路。再者,亦可利用市面销售的具有一次侧反馈功能的开关调节器(例如Linear Technology的开关调节器LT3573),亦可在不需要次级侧反馈下,实现对于逆向变换器输出功率的调整。然而由于变压器单元20A及输出滤波单元30A皆有一些非理想特性,因此由初级侧检测的功率无法反应真正的负载输出状态。再者,初级侧反馈电路尚有成本较高、无法用于较高功率(例如15W以上)用途及响应较慢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选择性使用初级反馈或次级反馈并可节能的逆向变换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选择性使用初级反馈或次级反馈并可节能的反馈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选择性使用初级反馈或次级反馈并可节能的反馈控制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逆向变换系统包含:一变压器单元、一PWM控制单元、一初级反馈回路单元、一次级反馈回路单元,一回路选择单元及一功率检测单元。该变压器单元包含彼此电磁耦合的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及辅助线圈。该切换开关电连接至该初级线圈;而该PWM控制单元电连接至该切换开关。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该辅助线圈,并依据该辅助线圈的耦合电压以产生一初级反馈电压信号。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该次级线圈,并依据该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以产生一次级反馈电压信号。该回路选择单元操作性连接于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及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及电连接至该PWM控制单元,该回路选择单元选择性地将该初级反馈电压信号及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作为一反馈输入信号提供给该PWM控制单元,以控制该切换开关。该功率检测单元电连接至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且检测一输出功率,该功率检测单元在轻载时除能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逆向变换系统的反馈控制装置包含:一初级反馈回路单元、一次级反馈回路单元,一回路选择单元及一功率检测单元。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一辅助线圈,以产生一初级反馈电压信号;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一次级线圈,以产生一次级反馈电压信号。该回路选择单元操作性连接于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及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及电连接至该PWM控制单元,该回路选择单元选择性地将该初级反馈电压信号及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作为一反馈输入信号提供给该PWM控制单元,以控制该切换开关。该功率检测单元电连接至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且检测一输出功率,该功率检测单元在轻载时除能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逆向变换系统的反馈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一逆向变转换系统的反馈,且包含:(a)提供一初级反馈回路单元,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一辅助线圈以产生一初级反馈电压信号;(b)提供一次级反馈回路单元,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一次级线圈以产生一次级反馈电压信号;(c)判断该逆向变换系统是否在轻载状况;(d)若该逆向变换系统在轻载状况,将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除能,且依据该初级反馈电压信号提供反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一公知技术逆向变换器示意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逆向变换系统概念的系统方块图;
图3为说明依据本发明一较佳实例的逆向变换系统电路图;
图4所示为说明本发明回路选择单元及初级反馈回路单元一种实现方式的电路图;
图5所示为说明本发明图3中组合电路内细部元件的电路图;
图6说明依据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7说明在图6所发生信号变化的波形图。
其中,附图标记
逆向变换器10A           全桥整流滤波单元12A
驱动单元14A             切换开关16A
变压器单元20A           初级线圈22A
次级线圈24A             辅助线圈26A
输出滤波单元30A         反馈单元32A
逆向变换系统100         电力转换装置200
反馈控制装置300         回路选择单元10
迟滞比较器102           次级晶体管开关Q1
初级晶体管开关Q2        反相器104
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      运算放大器122
PWM控制单元14           组合电路20′
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      第一MOS开关Q3
第MOS开关Q4             分压电阻R
脉冲产生器202           电压调节单元24
电流检测单元22          隔离单元30
光发射器30A             光晶体管30B
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     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
反馈输入信号COMP        反馈选择信号PSEL
开关控制信号PWM         初级参考电压Vref
临界电压Vth             节点P1
分压电压Vdiv            输出电压Vout
负载电流Iout            步骤S100-S12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其为说明本发明逆向变换系统概念的系统方块图。本发明逆向变换系统100主要包含一电力转换装置200,及一反馈控制装置300。该电力转换装置200接受一交流输入并产生直流输出到输出端口。该电力转换装置200例如可包含图1所示的全桥整流滤波单元12A、变压器单元20A、及输出滤波单元30A,由于这些元件为公知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逆向变换系统100另外包含位于初级侧的一回路选择单元(loopselector)10、一初级反馈回路单元(primary feedback loop unit)12、及一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单元14。本发明逆向变换系统100另外包含位于次级侧的一次级反馈回路单元(secondary feedback loop unit)20及一功率检测单元(power monitoring unit);及包含连接于初级侧及次级侧之间的一隔离单元(isolation unit)30。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例,该功率检测单元可以检测输出端的电压或是电流,以检测逆向变换系统100的输出功率。为了说明方便,在下文中以电流检测单元22为范例说明功率检测单元,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以此为限,亦可以由电压检测单元实现。
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该反馈控制装置300包含该回路选择单元10、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该电流检测单元22及该隔离单元30,以选择性地将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或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的反馈信号供应给PWM控制单元14,借此来调整该逆向变换系统100的输出。
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可以检测该输出端口的输出电压以产生一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该电流检测单元22可将检测的负载电流与一电流参考值比较以产生一反馈选择信号PSEL。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接受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后,将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与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一起传送给隔离单元30。该隔离单元30为至少一个光耦合器或是比流器(currenttransformer);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将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与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组合成一组合信号时,可利用一光耦合器传送;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将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与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分别传送,则可使用两组光耦合器,或采取分时多路复用方式,以利用一光耦合器传送。
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电连接至一辅助线圈(详见后述),以检测该逆向变换系统100在初级侧的功率,以产生一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并将该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传送至该回路选择单元10。该隔离单元30将来自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传送来的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与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以电气隔离方式传送至该回路选择单元10。该回路选择单元10可依据反馈选择信号PSEL内容以选择该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或是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作为一反馈输入信号COMP给该PWM控制单元14。
在额定功率负载状况,亦即在满载(full load)状况或是正常负载(normalload)状况,由于负载功率较高,所以负载电流大于该电流参考值,且该电流检测单元22输出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以选择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产生的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作为该PWM控制单元14的反馈输入信号COMP。若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为一数字信号且预设的逻辑值为0(亦即预设的反馈为选择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产生的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则在满载状况下,PSEL=0,且该回路选择单元10选择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传送至该PWM控制单元14,以进一步控制一切换开关(详见后述)。
在轻载(light load)状况(例如在额定功率的5%-15%以下),由于负载功率较低,所以负载电流小于该电流参考值,且该电流检测单元22输出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以选择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产生的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作为该PWM控制单元14的反馈输入信号COMP。若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为一数字信号且预设的逻辑值为0,则在轻载状况下,PSEL=1,且该回路选择单元10选择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传送至该PWM控制单元14,以进一步控制一切换开关(详见后述)。
在该电流检测单元22判断输出为轻载状况下,该电流检测单元22可送出控制信号至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以关掉用于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的电源,以节省功率。例如图2所示,由于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在满载或是轻载时输出电位不同,因此可利用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控制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与该逆向变换系统100输出端口连接的一开关(未标号),切断用于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的电源,以节省功率。在此情况下,该电流检测单元22可通过另一组光发射器(未图示),以将反馈选择信号PSEL传送给该回路选择单元10,此处可参见图2的虚线路径部分。再者,一般而言,在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内会有电压调整器,在轻载状态下(例如待机时),电压调整器仍会消耗达数微瓦的功率。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轻载状况下,可关闭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的电压调整器电源,及由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产生反馈信号,也可有效降低待机电力消耗。通过图2所示的逆向变换系统,即可在满载时,由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提供反馈信号,以提供精确且快速响应的反馈控制;而在轻载时,由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提供反馈信号,并关掉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的电源,以节省功率。由于在轻载状况下,电压调节较不重要,且滤波元件中的二极管顺向压降也较不具影响,因此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即足以提供反馈控制。再者,由于大多数电子装置平时均处于待机状态(亦即轻载状态),通过关掉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的电源即可有效提供节能效果,增进环保效能。
参见图3,为说明依据本发明一较佳实例的逆向变换系统电路图。在此须知图3所示者仅为实现本发明逆向变换系统的一种可行方式,而非对于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缩。该图所示的部分元件与图1所示的类似,因此使用相同附图标记,且不再赘述。这些单元为全桥整流滤波单元12A、切换开关16A、变压器单元20A、输出滤波单元30A。该变压器单元20A更进一步包含一初级线圈22A、一次级线圈24A及一辅助线圈26A。
在图3所示电路中,在辅助线圈26A上所感应的电压Vx在经过一二极管后产生一顺向电压Vcc,该顺向电压Vcc提供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以产生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及供应给PWM控制单元14作为操作电源。再者,在图3所示电路中,亦可以省却接于辅助线圈26A的二极管,而以一公知的初级反馈回路电路(如Linear Technology的LT3573)测量辅助线圈26A上所感应的电压Vx,以提供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该PWM控制单元14接收该回路选择单元10输出的反馈输入信号COMP(可为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或是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并输出一开关控制信号PWM至该切换开关16A,以做反馈控制。在此实施例中,隔离单元30为一光耦合器隔离单元且包含一光发射器(light emitter)30A及一光晶体管(photo transistor)30B。再者,为了说明方便,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部分元件及电流检测单元22绘示成一组合方块20′(其内部结构可参见后续配合图5的说明),并连接于输出电压Vout、分压电压Vdiv之间。
图4所示为说明本发明回路选择单元10及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一种实现方式的电路图。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包含一运算放大器122,且在接收顺向电压Vcc后,与一初级参考电压Vref做比较,以产生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该回路选择单元10包含一迟滞比较器102、一次级晶体管开关(例如为MOS开关或是BJT开关)Q1、一初级晶体管开关(例如为MOS开关或是BJT开关)Q2及一反相器104。该迟滞比较器102正输入端接收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及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而负输入端接收一临界电压Vth,以选取反馈选择信号PSEL且去除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该反馈选择信号PSEL直接或经该反相器104而控制开关Q2及Q1,以分别将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或是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选择成为反馈输入信号COMP,并传送至该PWM控制单元14做反馈控制。
图5所示为说明本发明图3中组合电路20′内细部元件的电路图。该组合电路20′包含该电流检测单元22及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部分电路。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的附图示出部分电路包含第一及第二晶体管开关(例如为MOS开关或是BJT开关)Q3、Q4、一分压电阻R及一脉冲产生器202。在下文中,这些晶体管开关以第一MOS开关Q3及第二MOS开关Q4为例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以此为限。该第一MOS开关Q3的栅极接收该电流检测单元22的输出信号PSEL,且其源极/漏极经该电阻R而电连接于输出电压Vout及节点P1之间。在满载状况时,电流检测单元22经过比较负载电流后,送出控制信号至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以导通第一MOS开关Q3,此时输出电压Vout会通过电阻R而送至节点P1。复参见图3,此时电压调节元件24(亦即图中示出的TL431)工作,并使隔离单元30的光发射器30A送出反馈选择信号PSEL及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由于在节点P1的分压电压Vdiv依据输出电压Vout变化,因此可以作为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的依据。
再者,在轻载状况时,电流检测单元22经过比较负载电流后,送出控制信号至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以关闭第一MOS开关Q3,此时在节点P1的分压电压Vdiv电压不足以使电压调节元件24操作,因此可以关闭电压调节元件24电源以节省电能;同时,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也不会产生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在由负载状况由满载变化到轻载状况时,电流检测单元22输出电压变化会驱动脉冲产生器202以在反馈选择信号PSEL上叠加(superimpose)一脉冲串(pulse train)。该加上脉冲串的反馈选择信号PSEL经隔离单元30的光发射器30A送出后,可以通知回路选择单元10做反馈回路的切换。在负载状况由满载变化到轻载状况时,电流检测单元22输出电压变化即会通过该隔离单元30而以反馈选择信号PSEL通知该回路选择单元10。若在反馈选择信号PSEL加上脉冲串,即可使回路选择单元10更易判别负载变化及反馈切换状况。在此须知图3至图5仅为说明本发明逆向变换系统的一种可行的电路实施例,而非对于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逆向变换系统其他可行方式及方法通过下列附图配合说明。
图6说明依据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图7说明在图6所发生部分信号变化的波形图,同时请复参见图2的说明。在开机通电之后(S100),电流检测单元22会通过检测负载电流Iout以判断是否该逆向变换系统100在一轻载状况(S110),若是则将反馈选择信号PSEL设定为一轻载电位,亦即设定PSEL=1,此表示将选用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S112),此时的时序为对应图7的时间点t2。随后电流检测单元22送出控制信号将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除能(disable)(S114),亦即关闭供应到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的电源(切断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与输出的连接),以解省电能。再者,另一种实现除能的方式为关闭图5所示的第一MOS开关Q3,以使输出电压Vout不会通过电阻R而送至节点P1,以达到节能作用。同时,回路选择单元10在步骤S116依据反馈选择信号PSEL以将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致能(enable),亦即此时回路选择单元10选择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输出的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作为反馈输入信号COMP,以传送至该PWM控制单元14做反馈控制(S118)。因此由图7可看出,在轻载状况(区间C、D、E),反馈输入信号COMP大致依循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
若电流检测单元22会判断该逆向变换系统100不在一轻载状况(S110),则将反馈选择信号PSEL设定为一满载电位,亦即设定PSEL=0(S120),此时的时序为对应图7的时间点t5。随后电流检测单元22送出控制信号将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致能(S122),亦即使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重新接上电源,或是导通第一MOS开关Q3,以使输出电压Vout通过电阻R而送至节点P1,以达到反馈作用(S122)。同时,回路选择单元10依据反馈选择信号PSEL将初级反馈回路单元12除能(S124),亦即此时回路选择单元10选择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输出的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做反馈控制(S126)。因此由图7可看出,在满载状况(区间A、B、F、G),反馈输入信号COMP大致依循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
再者,在时间点t2及t5,回路选择单元10亦可以选择初级反馈电压信号PFV及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中较小者为反馈输入信号COMP。此时即可避免在次级反馈回路单元20除能且不产生次级反馈电压信号SFV后,万一无法得到反馈输入信号COMP的空窗期状况。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逆向变换系统包含以下特点:
1.依据负载状况选择次级反馈回路或是初级反馈回路,并且在轻载时除能该次级反馈回路以节省电能。
2.通过在轻载时于反馈选择信号PSEL加上脉冲串,以使初级侧电路更易判断反馈切换状况。
3.由于反馈机制可选用次级反馈回路或是初级反馈回路,因此可应用于较大功率用途(例如在15W以上),并同时降低待机消耗电能。由于大多数电器较常处于待机状态,有效降低待机消耗电能可以增进节能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逆向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变压器单元,包含彼此电磁耦合的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及辅助线圈;
一切换开关,电连接至该初级线圈;
一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单元,电连接至该切换开关;
一初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该辅助线圈,并依据该辅助线圈的耦合电压以产生一初级反馈电压信号;
一次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该次级线圈,并依据该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以产生一次级反馈电压信号;
一回路选择单元,操作性连接于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及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及电连接至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单元,该回路选择单元选择性地将该初级反馈电压信号及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作为一反馈输入信号提供给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单元,以控制该切换开关;及
一功率检测单元,电连接至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且检测一输出功率,该功率检测单元在轻载时除能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向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隔离单元,该隔离单元操作性连接于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及该回路选择单元之间,以达成电气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向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功率检测单元在轻载时切断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与该次级线圈的电连接,以实现除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向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包含一电压调节器,且该功率检测单元在轻载时关掉供应至该电压调节器的电源,以达成除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向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更包含一脉冲产生器,该脉冲产生器电连接至该功率检测单元的输出,以于轻载时在该功率检测单元的一反馈选择信号上加上脉冲串。
6.一种逆向变换系统的反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逆向变换系统包含一变压器单元、一切换开关、及一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单元;且该反馈控制装置包含:
一初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该变压器单元的一辅助线圈,并产生一初级反馈电压信号;
一次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该变压器单元的一次级线圈,并产生一次级反馈电压信号;
一回路选择单元,操作性连接于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及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及电连接至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单元,该回路选择单元选择性地将该初级反馈电压信号及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作为一反馈输入信号提供给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单元,以控制该切换开关,及
一功率检测单元,电连接至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且检测一输出功率,该功率检测单元在轻载时除能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隔离单元,该隔离单元操作性连接于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及该回路选择单元之间,以达成电气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率检测单元在轻载时切断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与该次级线圈的电连接,以达成除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包含一电压调节器,且该功率检测单元在轻载时关掉供应至该电压调节器电源,以达成除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更包含一脉冲产生器,该脉冲产生器电连接至该功率检测单元的输出,以于轻载时在该功率检测单元的一反馈选择信号上加上脉冲串。
11.一种逆向变换系统的反馈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一逆向变换系统的反馈,其特征在于,该逆向变换系统包含一变压器单元、一切换开关、及一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单元;该反馈控制方法包含:
(a)提供一初级反馈回路单元,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该变压器单元的一辅助线圈以产生一初级反馈电压信号;
(b)提供一次级反馈回路单元,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电连接至该变压器单元的一次级线圈以产生一次级反馈电压信号;
(c)判断该逆向变换系统是否在轻载状况;
(d)若该逆向变换系统在轻载状况,将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除能,且依据该初级反馈电压信号提供反馈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若该逆向变换系统并非在轻载状况;则进行下列步骤:
(e1)将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致能,且依据该次级反馈电压信号提供反馈控制;及
(e2)将该初级反馈回路单元除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馈控制方法,其中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包含一电压调整器,且于步骤(d)除能时关闭该电压调整器电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除能时切断该次级反馈回路单元电源。
CN 201010213591 2010-06-30 2010-06-30 逆向变换系统及其反馈控制装置与方法 Active CN102315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3591 CN102315785B (zh) 2010-06-30 2010-06-30 逆向变换系统及其反馈控制装置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3591 CN102315785B (zh) 2010-06-30 2010-06-30 逆向变换系统及其反馈控制装置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5785A CN102315785A (zh) 2012-01-11
CN102315785B true CN102315785B (zh) 2013-08-21

Family

ID=4542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13591 Active CN102315785B (zh) 2010-06-30 2010-06-30 逆向变换系统及其反馈控制装置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57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0424B (zh) * 2019-03-29 2023-07-25 捷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载状态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6438C (zh) * 2004-05-24 2009-03-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
US7433208B2 (en) * 2004-07-07 2008-10-0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505288B2 (en) * 2005-11-29 2009-03-17 Potentia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C converter with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outputs
CN100514824C (zh) * 2007-03-28 2009-07-15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式电源转换器及脉宽调制控制电路
CN101588128B (zh) * 2008-05-23 2013-06-05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驰返式电源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5785A (zh)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5754B (zh) 返馳轉換系統及其回授控制裝置與方法
CN102291000B (zh) 开关电源集成电路
CN1319258C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806380B (zh) 具有改进的负载调节的初级端调节的脉宽调制控制器
CN1922779B (zh) 开关调节器和用于切换其输出电压的方法
US8897038B2 (en)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dynamic load detection
US7106603B1 (en) Switch-mode self-coupling auxiliary power device
JP2956681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の切換運転回路
CN101156304B (zh) 开关式电力转换器及其操作的方法
US9954455B2 (en) Constant on 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US20110025289A1 (en) Two-stag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N104660022A (zh) 为电源变换器提供过流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US20160079878A1 (en) Constant on 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CN103227568A (zh) 反激转换器及用于操作所述反激转换器的方法
JP5319137B2 (ja) Dcdc変換器、及びこれに用いた電圧検出装置
KR20040054483A (ko) 자동 버스트모드 동작을 갖는 스위칭 파워서플라이의제어모듈회로
US10171074B2 (en) Electronic system
CN104052290A (zh) 具有次级到初级消息传送的开关功率变换器
CN101317323A (zh) 开关电源装置及其起动方法
CN102739057B (zh) 初次级双反馈控制的返驰式电源转换器
US8269461B2 (en) Hybrid battery charger and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of
JPH06343262A (ja) 同期整流コンバータ
CN104578796A (zh) 电源装置
JP2001298950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H11113191A (ja) 無停電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充電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6

Address after: Taiwan Hsinchu County Tai Yuan Street Chinese jhubei City, No. 30 2 floor 3

Patentee after: Power Forest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Hsinchu Coun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Neoenergy Microelectronic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