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4779A - 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4779A
CN102304779A CN201110211029A CN201110211029A CN102304779A CN 102304779 A CN102304779 A CN 102304779A CN 201110211029 A CN201110211029 A CN 201110211029A CN 201110211029 A CN201110211029 A CN 201110211029A CN 102304779 A CN102304779 A CN 102304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motor
control device
lace curtaining
fiber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1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4779B (zh
Inventor
王新厚
辛三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2110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04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0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4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4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47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电机马达、传动装置、接收网帘、制动装置、机架装置和控制装置,机架装置由轴承组成,接收网帘的旋转轴安装在轴承上;传动装置一端与接收网帘的旋转轴相连,另一端与电机马达的输出轴相连;电机马达与控制装置相连;控制装置与制动装置相连;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相接或断开的电子离合器;电子离合器由控制装置控制。方法是利用控制装置对电子离合器的接合和断开进行延时控制,从而利用接收网帘接收纤维。本发明接收的纤维属于相同时刻不同接收距离的纤维,可用于对纤维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Description

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纳米纤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微纳米化是一个研究热点。在实践上研究如何让纤维直径进一步减小,在理论上研究如何表征这尺度减小的过程和规律,都需要有客观而准确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因此,合理设计一个方法和装置,测定和表征纤维形成过程,并得到准确而真实的纤维直径数值非常重要。该方法和装置在用于表征纤维形成过程时,尽可能不影响或干扰原工艺加工条件,这样得到的才是真正工艺条件下的纤维形成过程现象。
现有的微纳米纺丝技术有很多种,对纺成微纳米纤维的接收方法也很多。如熔喷非织造接收装置有滚筒式、平网式和立体成型(芯轴)形式。静电纺丝接收装置有圆柱状转鼓接收装置、凝固池接收装置、旋转圆盘接收装置、框架接收装置、相对圆环接收装置、平行电极接收装置、尖端接收装置、辅助电极接收装置等等。关于微纳米纤维的接收方式和装置的专利较多,但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用于表征纤维形成过程的接收方法和装置。下面具体以熔喷工艺中的纤维接收装置为例说明。熔喷工艺中关于接收装置的专利有美国专利(USP4936934),该专利主要采用滚筒表面接收纤维。接收时滚筒表面和纤维运动方向垂直,通过改变滚筒表面和喷丝孔出口的距离达到收集不同纺丝距离的纤维,同时本专利滚筒有内部均匀吸风可使熔喷纤网达到质量分布均匀。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6195452.5,公告号CN201864904U)接收距离调节装置,该专利采用传统的网帘方式接收纤维,接收时网帘表面和纤维运动方向垂直,接收距离的调节是通过专门螺杆升降装置来完成。
按对纤维研究方面来说,这些接收方式的专利可归为一类接收方式,叫垂直接收方式,即接收面垂直于纤维运动方向。其优点是,能够提供纤维及产品的平均信息,如不同接收距离的纤维直径值,将该接收距离接收到的纤维测量直径,再求平均值即得到。适用于该微纳米纺丝技术中工艺与产品关系研究,即研究原料、形成纤维前的熔体与成品纤维之间的对应平均性能参数之间关系的研究。该类接收方式的缺点是,第一,该类接收方法的装置在使用时,对原工艺过程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上所述,该装置对原工艺的干扰作用随着接收距离的减小而变大,在离喷丝头很近的距离如1-2cm左右时,偏差非常大。而研究熔喷工艺中纤维成型机理时,接收距离较小处纤维的指标值如直径等是很重要的基础数据。所以上述专利只适用于接收距离较大范围的纤维接收。第二,该类接收方法只能用于比较粗略的表面性研究,提供数据事实缺乏深度。它所提供的信息只有条件和结果方面的,缺乏中间过程详细信息,只能用于定性或大概定量方面研究。如在静电纺丝技术发展历程中,不同观测纤维成型方法在对待纤维是否存在分裂现象上有着不同的观点。在熔喷工艺也存在类似情况,从理论上看纤维在被气流拉伸过程中,除了直径变细外,还有许多其它信息,如会发生偶尔的断裂现象,断裂点大致位置,会发生横向的振动,形态发生改变,“shot”和“小点”的产生等,采用现有的接收方法均不能将上述信息捕捉到并反映出来。第三,该类接收方式所提供的信息是平均信息,缺乏原位性。如需要研究纤维在不同接收距离的直径数据,采用的方法是将在不同时间不同接收距离所得到纤维求平均值。但是当需要准确研究一根纤维沿长度方向上直径的变化时,则这种接收方式不能提供这方面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能够在相同时刻收集不同接收距离的纤维,解决目前现有的接收方法不能满足研究工作中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包括电机马达、传动装置、接收网帘、制动装置、机架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机架装置由轴承组成;所述接收网帘的旋转轴安装在所述轴承上;所述传动装置一端与接收网帘的旋转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机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马达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接收网帘绕自身旋转轴旋转;所述电机马达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与制动装置相连;所述的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相接或断开的电子离合器;所述电子离合器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同步齿形带相连;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中心与所述电机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中心与接收网帘的旋转轴相连。
所述接收网帘为金属网。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供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控制装置设定电子离合器的延时时间和收集纤维流的次数;
(2)在接收网帘的正面贴上一层黑色接收纸;
(3)放置所述原位接收装置,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纤维流的轴线相互平行,旋转轴的轴线与纤维流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接收网帘的宽度;
(4)打开电机马达,电机马达的输出轴开始转动,控制装置开始延时;
(5)延时结束,控制装置向电子离合器发送接合信号,电子离合器使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相接,接收网帘开始旋转接收纤维流,直至达到设定的纤维流次数;
(6)控制装置向电子离合器发送断开信号,并向制动装置发送制动信号,电子离合器使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断开,同时制动装置进行制动,使接收网帘停止在指定的位置。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接收的纤维属于相同时刻不同接收距离的纤维,反映纤维形成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信息,区别于现有产品接收方式接收纤维所提供信息,对于纤维形成过程研究很实用,也可以用于其它相关研究。本发明接收装置在使用时,因为接收装置平行于纤维运动方向,且速度较快,对原实验工艺参数值干扰较小,收集的纤维更加接近于真实工艺下的纤维。对本发明所接收纤维相关性能参数的研究属于近似原位(in-situ)研究,如纤维直径变化数值来自真正同一根纤维的不同部分测得,而不是取自于多根纤维直径的平均值,因此更接近于实际。本发明接收方法和装置可用于现有所有微纳米纺丝技术,如熔喷技术(melt-blowing)、纺粘技术(spun-bond)、静电纺丝技术(electro-spinning)、闪蒸纺丝技术(flash spinning)等。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装置工作时的俯视图;
图3是纤维流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纤维直径变化图;
图5是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纤维直径变化图;
图6是实施例6的纤维直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提供本装置全部动力的电机马达1、用于将电机马达1的动力传输给接收网帘2的传动装置、用于纵向收集微纳米纤维的接收网帘2、用于将旋转的接收网帘2快速停下的制动装置3、用于固定接收网帘2的旋转轴并可让接收网帘2绕旋转轴旋转的机架装置4和控制装置5。所述机架装置4由轴承组成,所述接收网帘2的旋转轴安装在所述轴承上。所述传动装置一端与接收网帘2的旋转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机马达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马达1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接收网帘2绕自身旋转轴旋转。所述电机马达1与控制装置5相连,所述控制装置5与制动装置3相连。所述的电机马达1的输出轴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电机马达1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相接或断开的电子离合器6,所述电子离合器6由所述控制装置5控制。所述控制装置5主要是智能电路控制板。其作用是:第一、延时启动。给传动电子离合器6发送脱开或闭合的信号。当开机时,由于电机马达1速度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本发明不利用低速,所以在电机马达1处于低速时,传动电子离合器6处于延时脱开状态,这时电机马达1转动而接收网帘2停止。当电机马达1达到需要的转速时,延时结束,本控制装置5给信号传动电子离合器6,让电子离合器6闭合,带动接收网帘2开始转动工作;第二、准确控制接收次数。当接收网帘2高速回转收集纤维流(如图2,图中A部分为纤维流的形成点)时,每转动一圈,和纤维流交汇而收集一次。根据具体实验要求,确定收集次数,在控制面板上设置次数。当接收次数达到时,本控制装置同时给信号传动电子离合器6和制动装置3,让电子离合器6脱开,同时让正在回转的接收网帘2制动而停止。第三、定位停机。当收集结束时,通过电路设计让接收网帘2停在指定的地点,利于换接收纸,也利于下一次开始工作。
所述传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皮带轮7和第二皮带轮8,所述第一皮带轮7和第二皮带轮8通过同步齿形带9相连;所述第一皮带轮7的中心与所述电机马达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8的中心与接收网帘2的旋转轴相连。所述接收网帘2为金属网。
本装置的接收方式为平行接收方式(也叫过程接收方式,又叫瞬时接收方式或原位接收方式),接收面平行于纤维运动方向。其特点是:原料从开始,经过不完全相同长度的工艺路径,形成过程纤维。简单说就是,相同时刻,收集不同工艺路程(接收距离)的纤维。该工艺路程(接收距离)包括从纤维形成点开始,到最终成品纤维为止。这类接收方式收集到的东西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纤维,而是从粗到细连续不断的纤维细流固化物(如果纺成微纳米纤维是连续长丝),该细流一些性能参数(如纤维直径、形态和强度等性能)连续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接收到的是一根连续纤维流,则同一跟纤维上直径的变化就可以得到清楚直接的表征,而不是通过多少个值的平均来表征。如果纤维在变细过程中出现分裂或断裂,则通过该接收方式接收到的纤维中可以很清楚看出。这些纤维过程信息可以用于直接反映纤维形成过程状态,非常适合用于纺丝工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控制装置设定电子离合器的延时时间和收集纤维流的次数;
(2)在接收网帘的正面贴上一层黑色接收纸(纤维为本白色,这样便于对比观察到纤维直径等)。
(3)将原位接收装置放到如图2位置,并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纤维流的轴线相互平行(如图3,图中AO为纤维流锥体的中心线,AB为纤维流锥体的锥边),旋转轴的轴线与纤维流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接收网帘的宽度(如图2)。
(4)打开电机马达,电机马达的输出轴开始转动,控制装置开始延时。
(5)延时结束,控制装置向电子离合器发送接合信号,电子离合器使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相接,接收网帘开始旋转,并按要求扫过喷射纤维流,从而接收纤维流,直至达到设定的纤维流次数。
(6)控制装置向电子离合器发送断开信号,并向制动装置发送制动信号,电子离合器使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断开,同时制动装置进行制动,使接收网帘停止在指定的位置。
(7)将接收网帘上的接收纸连同收集在上面的纤维一起取下来,准备下一步测试,同时将另一张接收纸粘在接收网帘上,准备下一次的收集。
(8)离线对收集纤维进行测试。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选择一种微纳米纤维纺丝方式,设计一定的纺丝工艺。然后开启纺丝机械,加入相应的原料(具体见实施例)进行纺丝,调整工艺到设计参数,待稳定纺丝后,将本发明装置按照上述原理说明进行过程纤维收集,得到过程纤维。对过程纤维进行直径测定,得到直径变化曲线。改变工艺参数,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或选择另一种微纳米纤维纺丝方式,重复实验。
实施例1:采用熔喷纺丝方法,原料是低熔点聚丙烯(PP),熔融温度大约为170℃,熔融指数为1200,喷丝孔直径0.2mm,熔喷熔体温度为290℃,空气速度为200m/s,最后纤维直径为1.20μm。纤维直径变化如图4中方块所示。
实施例2:采用熔喷纺丝方法,原料是低熔点聚丙烯(PP),熔融温度大约为170℃,熔融指数为1200,喷丝孔直径0.20mm,熔喷熔体温度为350℃,空气速度为210m/s,最后纤维直径为0.55μm(550nm)。纤维直径变化如图4中五角星形所示。
实施例3:采用熔喷纺丝方法,原料是低熔点聚丙烯(PP),熔融温度大约为170℃,熔融指数为70,喷丝孔直径0.20mm,空气速度为30m/s。最后纤维直径为14.63μm。纤维直径变化如图5中星号所示。
实施例4:采用熔喷纺丝方法,原料是低熔点聚丙烯(PP),熔融温度大约为170℃,熔融指数为70,喷丝孔直径0.20mm,空气速度为60m/s。最后纤维直径为13.80μm。纤维直径变化如图5中加号所示。
实施例5:采用熔喷纺丝方法,原料是低熔点聚丙烯(PP),熔融温度大约为170℃,熔融指数为70,喷丝孔直径0.20mm,空气速度为80m/s。最后纤维直径为12.82μm。纤维直径变化如图5中乘号所示。
实施例6:采用单针头静电纺丝方法,原料是质量比为10%的聚丙烯腈(PAN)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实验电压为13kV,流量为1.88ml/h,注射器针头直径为0.5mm,接收距离为8cm。最后纤维直径为0.124μm(124nm)。纤维直径变化如图6所示。

Claims (4)

1.一种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包括电机马达(1)、传动装置、接收网帘(2)、制动装置(3)、机架装置(4)和控制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装置(4)由轴承组成;所述接收网帘(2)的旋转轴安装在所述轴承上;所述传动装置一端与接收网帘(2)的旋转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机马达(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马达(1)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接收网帘(2)绕自身旋转轴旋转;所述电机马达(1)与控制装置(5)相连;所述控制装置(5)与制动装置(3)相连;所述的电机马达(1)的输出轴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相接或断开的电子离合器(6);所述电子离合器(6)由所述控制装置(5)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皮带轮(7)和第二皮带轮(8),所述第一皮带轮(7)和第二皮带轮(8)通过同步齿形带(9)相连;所述第一皮带轮(7)的中心与所述电机马达(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8)的中心与接收网帘(2)的旋转轴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帘(2)为金属网。
4.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控制装置设定电子离合器的延时时间和收集纤维流的次数;
(2)在接收网帘的正面贴上一层黑色接收纸;
(3)放置所述原位接收装置,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纤维流的轴线相互平行,旋转轴的轴线与纤维流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接收网帘的宽度;
(4)打开电机马达,电机马达的输出轴开始转动,控制装置开始延时;
(5)延时结束,控制装置向电子离合器发送接合信号,电子离合器使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相接,接收网帘开始旋转接收纤维流,直至达到设定的纤维流次数;
(6)控制装置向电子离合器发送断开信号,并向制动装置发送制动信号,电子离合器使电机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断开,同时制动装置进行制动,使接收网帘停止在指定的位置。
CN 201110211029 2011-07-26 2011-07-26 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4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1029 CN102304779B (zh) 2011-07-26 2011-07-26 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1029 CN102304779B (zh) 2011-07-26 2011-07-26 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4779A true CN102304779A (zh) 2012-01-04
CN102304779B CN102304779B (zh) 2013-06-26

Family

ID=45378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1102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4779B (zh) 2011-07-26 2011-07-26 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0477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23186A (ja) * 2007-03-14 2008-09-25 Mecc Co Ltd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363137A (zh) * 2008-09-24 2009-02-11 重庆大学 一种制备定向排列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
EP2045375A1 (en) * 2007-10-02 2009-04-08 Stem Cell Technology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spinning 2D- or 3D-structures of micro- or nano-fibrous materials
CN201284386Y (zh) * 2008-10-09 2009-08-05 同济大学 静电纺丝取向调节收集装置
CN101525771A (zh) * 2009-03-27 2009-09-09 北京服装学院 制备扭曲结构聚合物微/纳米复合纤维的装置和方法
CN101857976A (zh) * 2010-05-19 2010-10-13 青岛大学 一种有序排列和交叉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装置
CN102031574A (zh) * 2011-01-19 2011-04-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静电纺丝设备及由其制备一维有序PAMPS/PNIPAAm微纳米纤维的方法
US20110148005A1 (en) * 2004-06-29 2011-06-23 Yong Lak Joo Method for Elevated Temperature Electrospinni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8005A1 (en) * 2004-06-29 2011-06-23 Yong Lak Joo Method for Elevated Temperature Electrospinning
JP2008223186A (ja) * 2007-03-14 2008-09-25 Mecc Co Ltd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045375A1 (en) * 2007-10-02 2009-04-08 Stem Cell Technology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spinning 2D- or 3D-structures of micro- or nano-fibrous materials
CN101363137A (zh) * 2008-09-24 2009-02-11 重庆大学 一种制备定向排列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
CN201284386Y (zh) * 2008-10-09 2009-08-05 同济大学 静电纺丝取向调节收集装置
CN101525771A (zh) * 2009-03-27 2009-09-09 北京服装学院 制备扭曲结构聚合物微/纳米复合纤维的装置和方法
CN101857976A (zh) * 2010-05-19 2010-10-13 青岛大学 一种有序排列和交叉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装置
CN102031574A (zh) * 2011-01-19 2011-04-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静电纺丝设备及由其制备一维有序PAMPS/PNIPAAm微纳米纤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4779B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4306B (zh) 一种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
CN104060355A (zh) 一种连续纳米纤维纱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CN103088478A (zh) 一种取向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连续制备装置及方法
CN204738069U (zh) 转环型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制备装置
CN101760903A (zh) 聚苯硫醚纺粘针刺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09417B (zh) 一种人工智能型静电纺丝仪
CN102260930A (zh) 一种收集取向纳米纤维装置及方法
CN104711719A (zh) 旋转收集器制备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08995636U (zh) 一种纺机升降系统
CN102304779B (zh) 用于表征微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原位接收装置和方法
CN103173879A (zh) 单向排列的静电纺纳米初生长纤维的立式流动水浴收集方法及其装置
CN103789855B (zh) 利用x射线在线同步检测的熔融纺丝方法
CN112834524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璃纤维纱线在线检测设备及方法
CN203112981U (zh) 一种取向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连续制备装置
CN204676220U (zh) 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车间的细纱断头管理系统
CN104141174B (zh) 一种静电纺丝取向纤维制备装置
CN203333896U (zh) 一种电磁式细纱机纱线断头检测装置
CN203977080U (zh) 一种用于微型熔喷机上的喷头
CN102212894B (zh) 一种框架收集式纳米纤维绞线结构静电纺丝装置
CN204728007U (zh) 旋转收集器制备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装置
CN110257929B (zh)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设备
CN203440510U (zh) 一种粗旦丝导丝卷绕系统
CN203890527U (zh) 一种可调节纺粘非织造布纺丝距离的装置
CN104988663B (zh) 一种无纺布纤维流向监测装置
CN208843944U (zh)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