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3944U -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3944U
CN208843944U CN201821500633.9U CN201821500633U CN208843944U CN 208843944 U CN208843944 U CN 208843944U CN 201821500633 U CN201821500633 U CN 201821500633U CN 208843944 U CN208843944 U CN 208843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wire drawing
telescopic rod
air cylinder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06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涛
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shan Fiberglas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aishan Fiberglas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shan Fiberglass Inc filed Critical Taishan Fiberglass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5006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3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3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3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包括合页和伸缩杆,所述合页用于连接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所述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可以合页为轴转动,所述伸缩杆用于连接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所述伸缩杆提供所述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转动动力;所述缸体和气缸支架限定旋转角度为45°,以便于人工进行分束操作;所述伸缩杆固定端固定于气缸支架,自由端固定于气缸缸体。本设备制作使用后,完全解决员工操作困难问题,解决了换筒丝束张力较大问题,可以降低涂油转速,达到了节约原材料的目的。

Description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工业转向器领域,具体涉及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玻璃纤维的制造过程中,采用漏板完成成型工艺,目前部分生产线使用漏板与拉丝机头呈垂直结构,而这种结构存在多个问题:首先,在员工操作方面,存在很直观的弊端,分束操作时,内侧集束板分束员工需要俯下身子,向里伸手约1米的距离,虽然目前对集束板的使用方式进行了改进,但是由于距离较大员工操作还是很困难;其次,此工艺在满筒换头过程中,由于气缸上的末端集束器内侧集束板与第一集束器形成一个90度的角度距离,容易造成丝束磨断导致飞丝频繁,此时需要提高涂油转速,避免飞丝;再次,由于提高涂油线速度,在换头过程中带在丝束上的大量浸润剂,均在集束板上被嘞掉,形成较大的浪费现象。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CN201110406666.3,使用漏板进行拉丝,每块漏板设有多个漏孔,熔融的玻璃流经各所述漏孔经冷却后分别拉丝成型为多根玻璃丝纤维,所述多根玻璃纤维由拉丝机驱动丝筒牵引分别经过多个上集束器整理汇集成玻璃纤维丝束,各所述上集束器的后面分别设置于1个转向集束器,经过所述各上集束器整理和/或汇集后的所述玻璃纤维丝束经过转向集束器调整方向。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种设备的转向集束器是固定在气缸上,实现自由上下运行的,而气缸缸体直接固定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无法改变方向。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拔丝气缸结构不容易转向操作的问题,仍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增加了拉丝机头的可移动属性,方便工人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包括合页和伸缩杆,所述合页用于连接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所述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可以合页为轴转动,所述伸缩杆用于连接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所述伸缩杆提供所述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转动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和气缸支架限定旋转角度为45°,以便于人工进行分束操作。将缸体和气缸支架设置成旋转角度为45°,是考虑到人工操作的难点的基础上做出的,如图4所示,在现有的玻纤生产中,需要人工俯身进行对集束器的操作,这一方面是由于带动集束器运动的气缸本身的运动路程与实际应用情况产生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使用的拉丝机仍然需要人工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固定端固定于气缸支架,自由端固定于气缸缸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采用气动伸缩杆,气动伸缩杆包括小气缸和推杆。
进一步的,所述小气缸尾部铰接U形固定件,U形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气缸缸体。
进一步的,所述U形固定件包括凹陷部,所述小气缸的尾部通过螺栓固定于凹陷部,并可在凹陷部内以螺栓为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通过螺栓连接L形固定件,L形固定件包括垂直面和水平面,所述推杆连接垂直面;所述水平面用于固定连接气缸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缸体固定连接集束器,所述汽缸缸体与集束器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的伸缩动作与立式气缸的上升同步进行。
本装置的典型的使用方法,需要结合拉丝机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如下:
一种使用拉丝气缸转向装置的拉丝工艺,使用现有的漏板和拉丝机进行拉丝成型,呈熔融状态的玻璃流经漏板并冷却后,拉丝成型为玻璃纤维,一般来说,玻璃纤维此时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玻璃纤维由拉丝机驱动丝筒牵引分别经过多个集束器整理汇集成玻璃纤维丝束,再经过一个集合集束器整理汇集成完成的玻璃纤维丝束,并缠绕在丝筒上成为成品玻璃纤维丝束。
每块漏板分别拉丝成型的玻璃纤维由拉丝机驱动丝筒牵引,经过各上集束器整理和/或汇集后的玻璃纤维丝束,先经过各转向集束器调整方向,再经过集合集束器整理汇集成完成的玻璃纤维丝束并缠绕在丝筒上成为成品玻璃纤维丝束。现有拉丝机中,如图4所示,集束器设有多个,末端集束器内侧集束板与第一集束器形呈90°,容易造成丝束磨断导致飞丝频繁。
经过末端集束器之后的玻璃纤维,需要人工分束,在传统的操作中,内侧集束板分束员工需要俯下身子,向里伸手约1米的距离,虽然目前对集束板的使用方式进行了改进,但是由于距离较大员工操作还是很困难;本装置的使用时机正是在经过末端集束器之后,在本实施例中,末端集束器被气缸缸体带动以实现移动,进而控制其上经过的玻璃纤维的张力,在这个过程中,本装置同步进行对气缸缸体的推动,使得气缸缸体带动末端集束器向人工操作的方向移动,使丝束在缠绕的成品的两端张力一致,避免出现丝饼成型的不对称现象,稳定成品玻璃纤维丝束的缠绕质量。
分束操作完成后,玻璃纤维缠绕在丝筒上成为成品玻璃纤维丝束,可以提高玻璃纤维丝束的整齐程度,提高玻璃纤维丝束的质量。
通常来说,各漏板与各集束器之间分别设置涂覆浸润剂装置,可以在所有玻璃纤维表面涂覆浸润剂,以减少玻璃纤维之间以及玻璃纤维与加工装置之间的摩擦力。在使用本装置调节后,可以实现减小摩擦力,降低涂油线速度,实现降低浸润剂单耗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拉丝气缸转向装置的拉丝气缸,其使用了如上所述的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本装置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装置的使用,于带动集束器运动的气缸缸筒同步进行,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节约调整所需要的时间,避免耽误工时;
2)本装置的使用时机正是在经过末端集束器之后,末端集束器被气缸缸体带动以实现移动,进而实现控制其上经过的玻璃纤维的张力,在这个过程中,本装置使丝束在缠绕的成品的两端张力一致,避免出现丝饼成型的不对称现象,稳定成品玻璃纤维丝束的缠绕质量;
3)本装置可以避免工人进行复杂的危险操作,保证工人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4)在使用本装置调节后,可以实现减小摩擦力,降低涂油线速度,实现降低浸润剂单耗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原有拉丝机正面示意图,
图5是原有拉丝机俯视示意图,
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拉丝机正面示意图,
图7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拉丝机俯视示意图。
图中,1、伸缩杆,2、气缸缸体,3、气缸支架,4、集束器,5、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1
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包括合页5和伸缩杆1,所述合页5用于连接气缸缸体2和气缸支架3,所述气缸缸体2和气缸支架3可以合页5为轴转动,所述伸缩杆1用于连接气缸缸体2和气缸支架3,所述伸缩杆1提供所述气缸缸体2和气缸支架3转动动力。
所述缸体和气缸支架3限定旋转角度为45°,以便于人工进行分束操作。将缸体和气缸支架3设置成旋转角度为45°,是考虑到人工操作的难点的基础上做出的,如图4所示,在现有的玻纤生产中,需要人工俯身进行对集束器4的操作,这一方面是由于带动集束器4运动的气缸本身的运动路程与实际应用情况产生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使用的拉丝机仍然需要人工操作。
所述伸缩杆1固定端固定于气缸支架3,自由端固定于气缸缸体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1采用气动伸缩杆1,气动伸缩杆1包括小气缸和推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小气缸尾部铰接U形固定件,U形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气缸缸体2。
所述U形固定件包括凹陷部,所述小气缸的尾部通过螺栓固定于凹陷部,并可在凹陷部内以螺栓为轴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通过螺栓连接L形固定件,L形固定件包括垂直面和水平面,所述推杆连接垂直面;所述水平面用于固定连接气缸支架3。
所述气缸缸体2固定连接集束器4,所述汽缸缸体与集束器4垂直。
伸缩杆分别连接的支架与立式气缸,主要目的是改成分离式的后,确保不能有松动而产生震动现象。
所述伸缩杆1的伸缩动作与立式气缸的上升同步进行。
本装置的典型的使用方法,需要结合拉丝机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如下:
一种使用拉丝气缸转向装置的拉丝工艺,使用现有的漏板和拉丝机进行拉丝成型,呈熔融状态的玻璃流经漏板并冷却后,拉丝成型为玻璃纤维,一般来说,玻璃纤维此时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玻璃纤维由拉丝机驱动丝筒牵引分别经过多个集束器4整理汇集成玻璃纤维丝束,再经过一个集合集束器4整理汇集成完成的玻璃纤维丝束,并缠绕在丝筒上成为成品玻璃纤维丝束。
每块漏板分别拉丝成型的玻璃纤维由拉丝机驱动丝筒牵引,经过各上集束器4整理和/或汇集后的玻璃纤维丝束,先经过各转向集束器4调整方向,再经过集合集束器4整理汇集成完成的玻璃纤维丝束并缠绕在丝筒上成为成品玻璃纤维丝束。现有拉丝机中,如图4所示,集束器4设有多个,末端集束器4内侧集束板与第一集束器4形呈90°,容易造成丝束磨断导致飞丝频繁。
如图4、图5所示,图中虚线均为模拟换筒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实线为正常生产中的丝束位置;在生产中拉丝机头满筒换筒前,电磁阀接到信号,开始给立式气缸送气,推动立式气缸支架上升。然后,推丝杆电磁阀接到信号,将丝束推出开始换筒;换筒完毕后,立式气缸支架降下,推丝杆收回,丝束进入开始在机头上缠绕运行,整个动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如图4所示,满筒换筒过程立式气缸集束器上升,以及停车时二层员工分束操作,图4中推丝杆,正常生产中推丝杆收回;如图5中A点所述,满筒换筒时,推丝杆推出,正常生产中丝束被推出;B点是正常生产中的推丝杆收回位置。
经过末端集束器4之后的玻璃纤维,需要人工分束,在传统的操作中,内侧集束板分束员工需要俯下身子,向里伸手约1米的距离,虽然目前对集束板的使用方式进行了改进,但是由于距离较大员工操作还是很困难。
如前所述的拉丝气缸转向装置的使用时机正是进行换筒操作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图中虚线均为模拟换筒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实线为正常生产中的丝束位置,图6中,增加了所述的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图7中,在A’点,满筒换筒时,推丝杆推出,正常生产中丝束被推出,丝束角度变化,A’张力减小;B’点为正常生产中的推丝杆位置。
增加的转向汽缸用气与立式气缸用气同源,当立式气缸接到升起气压时,转向气缸也同时接到气压进行推动立式气缸转向45°。此时,丝束在末端集束器4、推丝杆处的张力减小,降低了磨断丝束的隐患,因丝束上含油,也降低了耗油过大的隐患;当换筒完毕后,立式气缸接到降下的气压信号时,转向气缸也同时收回,立式气缸转回原位置,整个换筒动作完成;当拉丝机停止运行时,立式气缸支架上升,推丝杆推出,转向气缸将立式气缸推出角度为45度。此时,可以降低二层员工分束操作时的难度,减小距离方便员工的分束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本装置同步进行对气缸缸体2的推动,使得气缸缸体2带动末端集束器4向人工操作的方向移动,使丝束在缠绕的成品的两端张力一致,避免出现丝饼成型的不对称现象,稳定成品玻璃纤维丝束的缠绕质量。
分束操作完成后,玻璃纤维缠绕在丝筒上成为成品玻璃纤维丝束,可以提高玻璃纤维丝束的整齐程度,提高玻璃纤维丝束的质量。
通常来说,各漏板与各集束器4之间分别设置涂覆浸润剂装置,可以在所有玻璃纤维表面涂覆浸润剂,以减少玻璃纤维之间以及玻璃纤维与加工装置之间的摩擦力。在使用本装置调节后,可以实现减小摩擦力,降低涂油线速度,实现降低浸润剂单耗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装置的使用,于带动集束器运动的气缸缸筒同步进行,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节约调整所需要的时间,避免耽误工时;
2)本装置的使用时机正是在经过末端集束器之后,末端集束器被气缸缸体带动以实现移动,进而实现控制其上经过的玻璃纤维的张力,在这个过程中,本装置使丝束在缠绕的成品的两端张力一致,避免出现丝饼成型的不对称现象,稳定成品玻璃纤维丝束的缠绕质量;
3)本装置可以避免工人进行复杂的危险操作,保证工人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4)在使用本装置调节后,可以实现减小摩擦力,降低涂油线速度,实现降低浸润剂单耗的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合页和伸缩杆,所述合页用于连接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所述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可以合页为轴转动,所述伸缩杆用于连接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所述伸缩杆提供所述气缸缸体和气缸支架转动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和气缸支架限定旋转角度为45°,以便于人工进行分束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固定端固定于气缸支架,自由端固定于气缸缸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采用气动伸缩杆,气动伸缩杆包括小气缸和推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气缸尾部铰接U形固定件,U形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气缸缸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固定件包括凹陷部,所述小气缸的尾部通过螺栓固定于凹陷部,并可在凹陷部内以螺栓为轴转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通过螺栓连接L形固定件,L形固定件包括垂直面和水平面,所述推杆连接垂直面;所述水平面用于固定连接气缸支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缸体固定连接集束器,所述气缸缸体与集束器垂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丝气缸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伸缩动作与立式气缸的上升同步进行。
CN201821500633.9U 2018-09-13 2018-09-13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Active CN208843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0633.9U CN208843944U (zh) 2018-09-13 2018-09-13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0633.9U CN208843944U (zh) 2018-09-13 2018-09-13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3944U true CN208843944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72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0633.9U Active CN208843944U (zh) 2018-09-13 2018-09-13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3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0499B (zh) 智能玻璃纤维成型卷绕设备
CN102515504B (zh) 多块漏板合并拉丝工艺及使用该工艺的多块漏板拉丝装置
CN105000428A (zh) 一种用于扩展纤维束的设备及其工艺方法
CN204124946U (zh) 一种绞纱倒筒装置
CN108911499A (zh)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CN202064049U (zh) 组合型fdy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208843944U (zh) 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CN109989139A (zh) 新型玻璃纤维成型卷绕设备
CN103132168B (zh) 一种全牵伸长丝牵伸卷绕系统
CN210134198U (zh) 新型玻璃纤维成型卷绕设备
CN205313726U (zh) 一种立式纺丝机用分丝装置
CN209226289U (zh) 一种非金属矿物制品玻纤纱收卷装置
CN104451980B (zh) 一种高支赛络纺氨纶纱集束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CN106477390A (zh) 一种卧式定长型绕线机
CN109399913A (zh) 一种玻璃纤维φ260大卷重直接纱拉丝机
CN207330750U (zh) 一种玻璃纤维拉丝集束装置
CN202809037U (zh) 双胞胎型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202684722U (zh) 一种陶瓷套管研磨扩孔机
CN209508033U (zh) 一种玻璃纤维φ260大卷重直接纱拉丝机
CN109230860A (zh) 一种用于改善碳纤维丝束展幅的收丝机改进型兔子头装置
CN208561215U (zh) 一种静电纺丝用收线装置
CN209471285U (zh) 一种低风阻自承式光缆的挤出装置及生产装置
CN208932701U (zh) 一种用于改善碳纤维丝束展幅的收丝机改进型兔子头装置
CN209292531U (zh) 一种化纤导丝架
CN206624973U (zh) 一种高速率粗纱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