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0674B - 光纤抛光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抛光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0674B
CN102300674B CN201080006418.3A CN201080006418A CN102300674B CN 102300674 B CN102300674 B CN 102300674B CN 201080006418 A CN201080006418 A CN 201080006418A CN 102300674 B CN102300674 B CN 102300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soir
polishing
polisher
joints
optical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4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0674A (zh
Inventor
罗纳德·P·丕平
理查德·L·西蒙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10/02198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0088184A2/en
Publication of CN102300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0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0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06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抛光设备,其用于抛光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套圈。所述抛光设备包括用于容纳并保持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安装件和通过基座支撑的抛光器壳体。抛光器壳体用于容纳抛光器,所述抛光器包括支撑抛光介质的台板,所述台板连接到行星齿轮系统。所述安装件设置在上盖上,当所述上盖置于关闭位置时,所述上盖封闭所述抛光器壳体。可旋转旋钮在基座的一部分暴露出来,所述可旋转旋钮与所述行星齿轮系统啮合以使所述行星齿轮系统运动。当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抛光介质设置在从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中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所述套圈的端面延伸出来的光纤顶端的附近。

Description

光纤抛光设备和方法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抛光光纤的设备和方法,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抛光要现场封端和抛光的光纤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网络区域,光纤连接器是连接两根或更多根光纤的主要方式之一。有多种光纤连接器,包括用粘合剂围套的连接器,其中用粘结方法将光纤固定在套圈孔内,将光纤顶端保持在相对于套圈顶端基本上固定的位置。另一类连接器包括非套圈连接器,其依靠扣紧光纤的一段长度来产生接触压力。另一类连接器包括远程夹持(围套的)连接器,其中将光纤固定在离光纤末端或光纤顶端一定距离的位置。
在现场安装远程夹持连接器时,一种现行实践是使用共面/齐平抛光。在远程夹持连接器中,如同其他连接器类型一样,如果至少两根光纤的末端形成牢固的物理接触,就可实现很低的光损耗和使光反射最小。然而,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光纤和套圈组件的膨胀系数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能导致光纤末端不接触。产生的间隙会导致明显的反射。常规的远程夹持连接器在美国专利No.5,408,558中有所描述。
另一种现行实践涉及: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抛光以制造从套圈顶端突出的光纤末端。这种抛光远程夹持连接器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出区域,该突出区域可提供牢固的物理接触,同时还可避免光纤顶端受压过大。在认真遵循该方法的要求时,在室内使用温度下(0℃至60℃)允许至少两个光纤末端面充分产生物理接触。然而,不推荐在户外使用常规抛光的现场封端的远程夹持连接器,因为其具有更为苛刻的温度要求(-40℃至80℃)。导致不可接受光学损耗的因素可由现场抛光工艺的内在可变性、工匠失误、过抛光(例如,用太大的力或太多次敲击和粗粒、阻塞或污染的磨料)或替换不同类型的磨料引起。
以下参考文献描述了用于抛光光纤的常规装置:US 2003/0139118A1、US 2004/0086251A1、US2008/0119111A1、US 3,975,865、US4,178,722、US 4,291,502、US 4,979,334、US 5,007,209、US 5,185,966、US 5,216,846、US 5,349,784和US 5,351,445。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抛光设备,以抛光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套圈。所述抛光设备包括用于容纳并保持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安装件。所述抛光设备包括通过基座支撑的抛光器壳体。抛光器壳体用于容纳抛光器,所述抛光器包括支撑抛光介质的台板,所述台板连接到行星齿轮系统。所述安装件设置在上盖上,当所述上盖置于关闭位置时,所述上盖封闭所述抛光器壳体。可旋转旋钮在基座的一部分暴露出来,所述可旋转旋钮与所述行星齿轮系统啮合以使所述行星齿轮系统运动。当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抛光介质设置在从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中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所述套圈的端面延伸出来的光纤顶端的附近。使所述可旋转旋钮运动使得所述突出的光纤顶端相对于抛光介质在预定的行进距离被抛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抛光光纤连接器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具有剥皮的末端的光纤。所述光纤被插入穿过连接器主体和套圈。从套圈的端部设置光纤顶端的突起。将所述光纤固定在所述光纤连接器中。将所述光纤连接器安装在抛光设备的安装部分中,所述抛光设备包括抛光器,其包括支撑抛光介质的台板,所述台板连接到行星齿轮系统。所述安装件设置在上盖上,当所述上盖置于关闭位置时,所述上盖封闭所述抛光器壳体。所述方法还包括旋转与所述行星齿轮系统啮合的可旋转旋钮,以使所述行星齿轮系统运动,其中当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抛光介质设置在从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中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所述套圈的端面延伸出来的光纤顶端的附近。旋转所述旋钮使得所述突出的光纤顶端相对于抛光介质在预定的行进距离上被抛光。此外,暴露的光纤可在设置所述突起之前被切割。
上述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并非意图描述本发明的每一个说明性实施例或每种实施方式。附图及其后的具体实施方式更具体地举例说明了这些实施例。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示例性抛光设备的等轴视图,其上盖位于关闭位置。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示例性抛光设备的等轴视图,其上盖位于打开位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示例性抛光设备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示例性抛光设备的俯视图,其上盖位于打开位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示例性抛光图案的示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联锁和棘爪机构的近距离观看的等轴视图。
图6为示例性光纤连接器的分解图。
虽然本发明可修改为各种修改形式和替代形式,但其具体的方式已以举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将会作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目的并不是将本发明局限于所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其目的在于涵盖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显示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就这一点而言,诸如“顶部”、“底部”、“前”、“后”、“前部”、“向前”和“尾部”等方向性术语应结合所描述的图示取向使用。因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元件可被布置在多个不同取向上,所以使用方向性术语是为了举例说明,且不局限于此。应当理解,可以采用其他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结构或逻辑的改变。因此,不应将以下详细描述视为具有限制意义,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本发明涉及用于抛光在光纤连接器中封端的光纤的设备和方法。如本文所述,当与常规的现场抛光方法进行比较时,现场抛光和组装光纤连接器的一种简单的方法可提供一致、可重复的结果并且可基本减小工艺敏感度,并可减小连接器安装成本。在优选的方面,抛光设备可为重量轻、手持式的机械装置,用于在现场手动操作。
图1A和图1B分别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抛光设备100及其组件的关闭和打开示图。抛光设备100包括安装在基座140上的抛光器壳体110。抛光器壳体110包括设置在铰接地安装在一般主体(general body)111上的上盖120上的连接器安装件122。所述连接器安装件122容纳具有将要被抛光的光纤的光纤连接器10。图1A显示了布置在关闭位置的上盖120。常规闭锁机构114、124可用于将上盖120固定在所述关闭位置。常规铰链机构126可用于允许上盖120在多种操作下重复地打开和关闭。
如图1B所示,在上盖120布置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抛光器130被容纳在抛光器壳体110的内部中。抛光器130包括可旋转台板132。在一个示例性方面,抛光器130壳体的内部包括足够大的空间,以允许可旋转台板在抛光操作中旋转和沿轨道运行。在一个优选的方面,抛光介质135以及一个或多个适形背衬垫136设置在台板132上。示例性抛光器的其它特征在以下更详细地描述。
基座140为抛光器壳体110提供支撑。基座140可包括一件式或多件式构造,这取决于制造和模制考虑。基座140还可包括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一定形状的结构或抓握材料,以为用户提供直接抓握。基座140还包括内部,其容纳抛光器130的齿轮和其它组件,如在以下更详细的描述。如在图1B中的进一步显示,基座140包括联锁按钮145,其通过按压起动,以使得抛光器开始操作。
抛光器壳体110和基座140可由刚性材料构造,所述刚性材料例如金属或模制聚合物(例如,玻璃或矿物填充的塑料)。虽然抛光器壳体110和基座140被显示为分离的组件,但是在替代形式的方面,安装件110和基座140可作为单个单元一体地形成。在一个优选的方面,抛光器壳体110和基座140被定制大小以使得设备100的重量轻(例如,小于1lbs,更优选地,小于0.5lbs),并可在操作中用一只手紧紧握住。
连接器安装件122被构造为容纳常规光纤连接器。例如,常规连接器可包括远程夹持连接器10(见图6)。这种连接器10在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的美国专利申请No.2008-0226236-A1中有所描述。该示例性连接器10包括光纤连接器壳体312,其具有在连接器套圈332中封端的光纤。当光纤连接器10安装在安装件122中时,安装件110被构造为将套圈表面15(例如,见图1B)和突出的光纤顶端(未示出)带至设置在台板132上的抛光介质135附近。安装件122还将连接器10固定到位,以减小由于施加到光纤或连接器组件上的无意识的力导致的可能运动。在以下更加详细地描述示例性连接器10的结构和抛光操作。所述光纤线缆可为常规线缆,例如250μm或900μm缓冲物包覆的光纤、Kevlar强化护套光纤或其它护罩和强化光纤。
在替代形式的方面,常规连接器10可包括可得自3M公司(St.Paul,MN)的CrimplokTM连接器、可得自3M公司(St.Paul,MN)的3MTM 8300热熔融SC连接器或3MTM 8206FC/APC连接器(环氧树脂)。在示例性方面,所述连接器10可具有SC样式。在其它方面,抛光设备可被构造为容纳具有另一标准连接器样式,例如LC样式或FC样式,的连接器。在另一替代形式中,连接器安装件122可被构造为容纳具有多根光纤的连接器,例如MT光纤连接器。
安装件122被构造为以可脱开的方式保持和固定光纤连接器10,并提供紧密配合来固定连接器10,例如通过搭扣配合。优选地,连接器10可通过安装件122以预定角度保持。例如,安装件122可保持连接器10以用于平坦抛光(0°),其中抛光介质垂直于光纤的轴向,或者用于与垂直方向成小角度(约2°至约12°)的成角度抛光,以生产成角度抛光的连接器。
参照图1B,抛光台板132安装到齿轮机构,提供旋转和沿轨道运行的抛光表面135。抛光表面135可包括传统抛光介质或材料。根据抛光类型,抛光介质135包括较大粒度(例如,5-10μm粒度)的磨料,或相对更细粒度的材料(例如,0.02-0.05μm粒度)的抛光介质。例如,在一个方面,可利用圆形件的3M 869XW研磨膜(可得自3M Company(St.Paul Minn.))。抛光介质135可与干抛光剂或湿抛光剂结合使用。在抛光操作完成之后,抛光介质135可从台板/背衬上去除,并用新的一件抛光介质135替代,以用于下一次抛光操作。
在一个优选的方面,抛光介质可通过一个或多个适形垫136作背衬。虽然也可利用单个的垫,但是在一个示例性方面,适形垫136包括第一适形垫136a和第二适形垫136b(见图2)。在一个优选的方面,第一适形垫136a包括相对薄的垫(厚度为约0.8mm)。第一适形垫136a可包括相对硬的垫(例如,肖氏硬度A硬度测验器:约60至约80,优选地,肖氏硬度A硬度测验器:约70)。第一适形垫136a设置在抛光介质135和第二适形垫136b之间。在一个优选的方面,第二适形垫136b包括相对厚的垫(厚度为约3mm)。第二适形垫136b可包括相对软的垫(例如,肖氏硬度00硬度测验器:约30至约50,优选地,肖氏硬度00硬度测验器:约40)。在该构造中,第二适形垫136b提供总适形度,第一适形垫136a为抛光介质135提供合适的支撑。
在另一个示例性方面,被抛光的光纤顶端上的合适的接触力可为从100克力至约150克力。优选地,约130克力,这取决于突出的光纤的长度和研磨介质。接触力、抛光表面的适形度以及套圈顶端的形状的组合配合以帮助提供在抛光的光纤表面上的期望的形状。
如上所述,抛光器130包括可旋转台板132。图2显示了用于使抛光台板132旋转的示例性齿轮系统的截面图。图3显示了设备100和抛光器130的俯视图。总的来说,示例性齿轮系统是一种常规的行星齿轮系统,其使得台板132旋转并为其提供运行轨道。在该示例性方面,行星轴154结合到所述台板并随着在使用过程中行星驱动轴齿轮156与行星齿圈162啮合提供行星式旋转(见图3中的箭头133)。止推轴承153可设置在台板132和轨道臂152之间,位于轨道臂152的周边以有利于台板132在轨道臂152上低摩擦地旋转。此外,台板132通过行星轨道臂152被提供额外的支撑,这可减小在抛光过程中台板132的摇摆现象。针对沿轨道运行式运动,中心轴158连接到轨道臂152,并随着在使用过程中中心轴传动齿轮164与内齿传动齿轮172啮合,中心轴旋转以提供轨道运动(见图3中的箭头131)。内齿传动齿轮172通过设置在行星齿轮系统的底部和基座140的底部的输入旋钮170被驱动旋转。
输入旋钮170通过用户抓握并按照预先选择的方向旋转以抛光连接器。在一个示例性方面,输入旋钮170被旋转一周,以为台板132施加必要的轨道运动和旋转。在一个示例性方面,如图5所示,设备100可包括与输入旋钮170啮合以防止反向旋转的棘爪机构175。此外,旋钮170可被设计为具有雕刻的指状凹槽,其通过用户接触,从而旋钮170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旋转,因此帮助进一步保持可重复的结果。结果,可实现与图4中所示的相似的抛光图案。从图4中可看出,使用行星齿轮系统可提供足够长度(例如,长达一米或更多)的图案,而不会出现图案逆回现象。
此外,如上所述,设备100可提供一致、可重复的结果,并可基本减小工艺敏感度。这样,联锁按钮145被按压起动以释放旋钮170,允许旋钮旋转一整圈。在一个方面,当联锁按钮被按下时,如图5所示,杠杆臂176抬起并释放形成在旋钮170的外齿部上的凸轮或其它结构。在一整圈旋转之后,杠杆臂176再次截住所述凸轮或其它结构以使旋转停止并使联锁按钮复位。因此,针对每个独立的抛光程序,抛光方向相同并且行程一致。
虽然上述抛光器130的示例性实施例参考行星齿轮系统,但是在替代形式的方面,可利用其它类型的齿轮。例如,抛光器齿轮可包括谐波传动齿轮、在中空圆柱体中的无齿摩擦圆柱体或在中空圆柱体中驱动的o形环摩擦结构。
如上所述,图6显示了示例性的远程夹持光纤连接器10。光纤连接器10可包括具有壳型外壳312和光纤靴部380的连接器主体。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外壳312被构造为容纳在SC接收器(例如,SC耦接头、SC适配器或SC插孔)中。如上所述,可利用其它常规的连接器样式。连接器10还包括主干316,其被容纳在外壳312内,可为连接器10提供结构支撑。另外,主干316还包括至少一个进入开口317,其可提供入口以启动设置在连接器内的夹紧装置。主干316还可包括用于连接到光纤靴部380的安装结构318,其可被用来保护光纤免受与弯曲有关的应力损失。外壳312优选地通过搭扣配合固定到主干316的外表面。
连接器10还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内并保持在其中的卡圈体320。卡圈体320是多用途元件,其可容纳夹紧装置340和光纤缓冲夹具。在优选的方面,连接器10包括位移机构,例如在卡圈主体320上形成的柔性外壁或弓形壁,该柔性外壁或弓形壁使得光纤连接器10以合适的方式分配接触力,从而当连接器连接时套圈332和光纤每个承担恰当量的力。卡圈主体320可包括肩部325,其可被用作凸缘以抵抗弹簧355,并可在套圈332插入在例如接收器中时插入在卡圈主体和主干之间。卡圈主体320包括具有开口以接收和容纳套圈332的第一端部321,其在光纤被插入、被抛光和被封端时支撑光纤。套圈332可包括常规的玻璃式或陶瓷式材料,例如,氧化锆或氧化铝材料。卡圈主体320还包括容纳部分323,其提供开口322,在所述开口中,夹紧装置340可插入在卡圈主体320的中央腔中。夹紧装置340可包括元件342和启动盖344。夹紧元件342可安装在卡圈主体320的容纳部分323中,使得其基本固定在形成在容纳部分中的固定元件支架或穴中。盖344优选地被构造用于接合夹紧元件342,使得元件342夹持插入其中的光纤。
本发明的示例性方法提供可导致可重复的现场抛光结果的可重复工艺。具体地讲,可采用以下方法来按照直接方式完成一个或多个现场抛光的光纤连接器。在一个示例性方面,总的工艺包括将光纤线缆剥皮和切割、设置光纤突起(光纤顶端和套圈端面之间的距离)和抛光光纤顶端。在抛光之后,光纤顶端可被清洁。
更详细地说,张力释放防护罩(见图6,靴部380)可螺纹连接到被抛光的光纤上。对于较厚的光纤护套(例如,900μm光纤),在抛光之前,也可将额外的压接套管(未示出)螺纹连接到光纤上。在切割之前,连接器10可以或可以不安装在安装工具或其它夹持器中。通过去除线缆护套的末端部分可制备一定长度的光纤线缆(例如,约60mm)。随后,利用常规光纤线缆剥皮器可将光纤的缓冲包覆层剥除,使得缓冲包覆层延伸超出线缆护套约15mm。暴露的玻璃顶端部分可利用酒精(或其它常规清洁剂)擦拭进行清洁。
光纤可设置在现场切割器中,例如在PCT公开No.WO2009/051918中描述的切割器,所述公开全文以引用方式被并入本文中。可利用现场切割器执行利用例如金刚石包覆的线材进行的切割操作。该切割器可生产与垂直方向成0°至约3.5°之间的切割角的光纤顶端。
切割后的光纤随后运动到设置光纤顶端突起距套圈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的突起设置机构。在这个阶段,光纤可被导向到剩余连接器组件中,直至光纤顶端从套圈端部突出约50μm至约100微米之间的距离。在一个示例性方面,突出设置机构包括具有套圈式端部的设置夹具,套圈式端部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固定台阶。设置夹具与连接器10接触,以使得设置夹具的台阶式端部与连接器套圈的端部接触。这个过程设置了与发生纤维轻微弯曲的点之间的合适突出距离,这确保了保持与设置夹具的纤维接触。足够的突出可为从约15μm至约35μm,优选的突出为约25μm。根据远程夹持连接器,握把元件随后被利用致动器盖致动,以固定纤维位置。此外,利用连接器10的缓冲物压接部分活化缓冲物应变减轻。可选地,当被利用时,压接工具可用于压缩纤维护套周围的压接套管,以在纤维突起设置之后将纤维线缆固定在一定位置。
连接器10因而准备好被抛光并且可插入到抛光设备100的连接器安装件122中。抛光介质135(例如,3M公司的863XW研磨膜、3M公司的869XW粘合剂背衬的研磨膜或针对该申请的其它膜)可布置到台板/背衬垫上,并用DI水或其它常规抛光流体进行润湿。上盖120可关闭到抛光器壳体111上,并通过闩锁固定到位。如上所述,适形垫的厚度和材料选择可用于在被抛光的纤维顶端上产生从约100克力至约150克力(优选地,约130克力)的接触力。联锁按钮145可被按压以释放旋钮170,从而其可相对于物理止挡件旋转一整圈,如上所述,所述物理止挡件防止在所述一整圈的最后发生进一步旋转。在一个示例性方面,旋钮170的一整圈对应于约0.9米的行进距离(即纤维顶端在抛光介质上的行进距离)。抛光工序可产生这样的抛光的纤维顶端,其具有约20μm(±9μm)的突起以及具有≤15μm顶点偏移的凸面形状。在抛光工序之后,纤维顶端可利用酒精擦拭进行清洁。
针对下一连接器抛光操作,抛光介质135可用新的膜替代,并且设备准备好重复相同的抛光行进距离。
在替代形式的方面,可利用多于一个抛光介质135来抛光连接器10。例如,针对成角度抛光,可利用具有相对粗的磨粒的第一抛光介质。在上述工序完成之后,抛光介质可用相对细的磨粒的抛光介质进行替换。连接器可保持在连接器安装件中,并且抛光器可关闭,并且可旋转旋钮可被旋转以对同一连接器执行额外的抛光。
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可简化现场抛光工艺,同时控制在过去导致取决于技术水平的操作的若干波动成因。例如,可去除在现场抛光开始时的共同“空气抛光”操作(将磨料抛光材料置于空气中而不用任何受控的支承力)。另外,现场技术人员不用必须对手抛光工艺中的敲击进行计数。抛光设备可为单纯的手工工具,而不需要电机或电源。对于特定连接器,例如如上所述的那些,仅需要单个抛光步骤。
虽然主要参照利用机械光纤握把的单个光纤远程夹持连接器描述了以上发明,但是本文描述的设备和方法可用于多光纤连接器(例如,多光纤MT式连接器)和/或遥控粘合剂握把,这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当前描述来说是清楚的。
本发明不应被视为局限于上文所述的具体例子,而应该理解为涵盖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明确陈述的本发明的所有方面。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的说明书之后,本发明可适用的各种修改形式、等效方法以及众多结构将变得显而易见。权利要求书旨在涵盖这些修改形式和装置。

Claims (9)

1.一种用于抛光光纤连接器的抛光设备,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套圈,所述抛光设备包括:
安装件,用于容纳并保持所述光纤连接器;
抛光器壳体,用于容纳抛光器,所述抛光器包括支撑抛光介质的台板,所述台板连接到行星齿轮系统,其中所述安装件设置在上盖上,当所述上盖置于关闭位置时,所述上盖封闭所述抛光器壳体;和
基座,用于支撑所述抛光器壳体,其中可旋转旋钮在所述基座的一部分暴露出来,所述可旋转旋钮与所述行星齿轮系统啮合以使所述行星齿轮系统运动,其中当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抛光介质设置在从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中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所述套圈的端面延伸出来的光纤顶端的附近,其中所述抛光设备被定制大小以使得能够在操作中用一只手紧紧握住,并且其中所述抛光设备在现场手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其中一个或多个适形背衬垫设置在所述抛光介质和所述台板之间,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适形背衬垫包括第一适形背衬垫,所述第一适形背衬垫设置在所述抛光介质和第二适形背衬垫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适形背衬垫的厚度为0.8mm,硬度为60至80肖氏硬度A,并且第二适形背衬垫的厚度为3mm,硬度为30至50肖氏硬度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其中当所述光纤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中,并且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光纤顶端经受从100克力至150克力的接触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其中所述抛光器壳体和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为单个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其中所述连接器按照预定角度被保持在所述安装件中,所述预定角度提供垂直于所述光纤的纵向的平坦抛光和成角度抛光之一,其中所述成角度抛光具有与垂直方向成2°至12°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还包括按压启动的联锁按钮,其中所述联锁按钮被按压以释放所述可旋转旋钮,并允许所述可旋转旋钮在与联锁装置再啮合以防止进一步的旋转之前旋转预定旋转量,并且所述抛光设备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可旋转旋钮以允许仅一个方向的旋转的棘爪。
8.一种抛光光纤连接器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具有剥皮的末端的光纤;
将所述光纤插入穿过连接器主体和套圈;
切割所述光纤的暴露端部以产生光纤顶端;
从套圈的端部设置光纤顶端的突起;
将所述光纤固定在所述光纤连接器中;
将所述光纤连接器安装在抛光设备的安装部分中,所述抛光设备包括抛光器,所述抛光器包括支撑抛光介质的台板,所述台板连接到行星齿轮系统,其中所述安装件设置在上盖上,当所述上盖置于关闭位置时,所述上盖封闭所述抛光器壳体,其中所述抛光设备被定制大小以使得能够在操作中用一只手紧紧握住;和
旋转与所述行星齿轮系统啮合的可旋转旋钮,以使所述行星齿轮系统运动,其中当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抛光介质设置在从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中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所述套圈的端面延伸出来的光纤顶端的附近,其中旋转所述旋钮使得突出的光纤顶端相对于抛光介质被抛光,所述抛光包括预定的行进距离,
其中所述安装和旋转步骤在现场手动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旋转所述旋钮使得所述突出的光纤顶端相对于抛光介质按照不重叠的图案被抛光。
CN201080006418.3A 2009-02-02 2010-01-25 光纤抛光设备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0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910709P 2009-02-02 2009-02-02
US61/149,107 2009-02-02
PCT/US2010/021980 WO2010088184A2 (en) 2009-02-02 2010-01-25 Optical fiber polis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0674A CN102300674A (zh) 2011-12-28
CN102300674B true CN102300674B (zh) 2016-12-14

Family

I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11216C1 (ru) * 2019-08-01 2020-01-15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Связьстройдеталь" Муфта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кабелей оптоволоконно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RU2777771C2 (ru) * 2020-09-28 2022-08-09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ститут "Оргэнергострой" Размещенная в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й муфте оптическая схема извещателя охранного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ого, в составе котор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ы совмещенные интерферометр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845A (zh) * 2000-06-23 2002-11-20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用于光纤端面研磨装置的联接套夹持件
CN1401459A (zh) * 2001-08-16 2003-03-12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导纤维端面抛光机
CN1738698A (zh) * 2003-01-10 2006-02-22 3M创新有限公司 应用于化学机械平面化的垫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845A (zh) * 2000-06-23 2002-11-20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用于光纤端面研磨装置的联接套夹持件
CN1401459A (zh) * 2001-08-16 2003-03-12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导纤维端面抛光机
CN1738698A (zh) * 2003-01-10 2006-02-22 3M创新有限公司 应用于化学机械平面化的垫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11216C1 (ru) * 2019-08-01 2020-01-15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Связьстройдеталь" Муфта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кабелей оптоволоконно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RU2777771C2 (ru) * 2020-09-28 2022-08-09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ститут "Оргэнергострой" Размещенная в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й муфте оптическая схема извещателя охранного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ого, в составе котор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ы совмещенные интерферометры
RU2777753C2 (ru) * 2020-09-28 2022-08-09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ститут "Оргэнергострой" Размещенная в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й муфте оптическая схема извещателя охранного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ого, в составе котор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ы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е интерферометр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1042B2 (en) Optical fiber polishing apparatus
JP6000443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研磨装置及び方法
CN101105557A (zh) 可逆光纤连接器
JPS63300852A (ja) 光ファイバの端面研磨装置
JP4953779B2 (ja) 磨き器
EP1284173A3 (en) Optical fiber end face polishing machine
CN103372804B (zh) 光纤连接器抛光设备和方法
US9757839B2 (en) Grinder for grinding end face of fiber
CN102300674B (zh) 光纤抛光设备和方法
JP2003205447A (ja) 光ファイバ付フェルール端面の研磨方法、光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成端キット
US6238278B1 (en) Ferrule holder and ferrule grinding apparatus
US9411175B2 (en) Eyeglass cleaning apparatus
CN102356339B (zh) 光纤抛光设备和方法
JP2010519577A (ja) 光ファイバ研磨装置及び方法
JP3483497B2 (ja) 研磨部材および端面研磨方法
US5813081A (en) Circular device for cleaning the ends of optical fibers
JP2007003901A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および光部品清掃工具
CN1189895A (zh) 光纤连接件
CN112788962A (zh) 用于脱除毛发的脱毛设备
JPH0627330A (ja) 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の端面研磨装置
JP2002018691A (ja) 研磨機
US6186871B1 (e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polishing operation on a fibre or a fibre optic cable in a cable termination
US20090221220A1 (en) Device for polishing optical fibers mounted in a connector
CN1189897A (zh) 用于连接具有断开和斜截头的光纤连接器
JP2000081537A (ja) 光ファイバフェルール研磨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24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after: Cor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Minnesota

Patentee befor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