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0061A - 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以及调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以及调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0061A
CN102300061A CN2010102196136A CN201010219613A CN102300061A CN 102300061 A CN102300061 A CN 102300061A CN 2010102196136 A CN2010102196136 A CN 2010102196136A CN 201010219613 A CN201010219613 A CN 201010219613A CN 102300061 A CN102300061 A CN 102300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value
unnecessary signal
sm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96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王西强
张弘颖
林韶正
薛梓建
郭洛玮
王洪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196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00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00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0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包括:对获取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将放大处理后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以及本地振荡频率(LO)混波至中频信号,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等于所述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所需的带内信号,并对所述带内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调谐装置。应用本发明所述方案,能够提升用户的收视观感和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并能够降低成本,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以及调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电视技术,特别涉及模拟电视中的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以及调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模拟电视技术中,由于各种原因,总会在期望信号(Wanted Signal),即模拟电视的射频信号中混入各种干扰信号,包括噪声信号和赘余(Spur)信号等。噪声信号和赘余信号的存在会使电视画面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必须想办法去除。
现有技术中,通常不会对噪声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区分,即统一当作噪声信号来处理,并采用基频芯片算法进行去除。但是,由于基频芯片算法是针对噪声信号设计的,所以仅对噪声信号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而对于赘余信号来说,由于其与噪声信号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即赘余信号有着固定的频率,而噪声信号没有,另外赘余信号的功率极强(约-70~-90dBm),远大于噪声信号的功率(小于-95dBm),因此,去除效果并不好,相应地,反映到电视画面上就是会呈现出明显的斜条纹,从而影响用户的收视观感。另外,赘余信号的存在还会影响期望信号的接收,从而使得手机等支持模拟电视技术的终端的接收灵敏度降低。再有,基频芯片算法不但不能很好的去除赘余信号,而且由于其实现需要用到中央控制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 Processing)以及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实现起来比较麻烦,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赘余信号去除装置,能够提升用户的收视观感和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并能够降低成本,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调谐装置,能够提升用户的收视观感和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并能够降低成本,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赘余信号去除方法,能够提升用户的收视观感和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并能够降低成本,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赘余信号去除装置,包括:调谐单元以及解调器;其中,所述调谐单元中进一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混波器以及滤波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发送给所述混波器;
所述混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以及本地振荡频率LO混波至中频信号,发送给所述滤波器;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等于所述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
所述滤波器,用于对接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所需的带内信号,发送给所述解调器;
所述解调器,用于对接收到的带内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一种调谐装置,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混波器以及滤波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发送给所述混波器;
所述混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以及本地振荡频率LO混波至中频信号,发送给所述滤波器;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等于所述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
所述滤波器,用于对接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所需的带内信号,发送给所述解调器。
一种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包括:
对获取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将放大处理后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以及本地振荡频率LO混波至中频信号,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等于所述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
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所需的带内信号,并对所述带内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设置为等于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这样,赘余信号就将成为混波后得到的中频信号中的最低频分量,经过带通滤波后,该最低频分量将被过滤掉,从而避免了在电视画面上呈现出明显的斜条纹,提升了用户的收视观感,而且提升了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另外,本发明所述方案无需用到基频芯片算法,也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单元,实现起来简单方便,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赘余信号去除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进行频率偏移前的频谱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进行频率偏移后的频谱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一种赘余信号去除方案,能够提升用户的收视观感和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并能够降低成本,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赘余信号去除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调谐单元11和解调器12;调谐单元11中进一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111、混波器(Mixer)112以及滤波器(Filter)113。
其中,低噪声放大器111,用于对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发送给混波器112;
混波器112,用于将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以及本地振荡频率(LO,Local Frequency Oscillator)混波至中频信号,发送给滤波器113;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等于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
滤波器113,用于对接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所需的带内信号,发送给解调器12;
解调器12,用于对接收到的带内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上述期望信号即指模拟电视的射频信号(RF Signal),LO即指所选择的电视频道的中心频率。
图1所示低噪声放大器111、混波器112、滤波器113以及解调器12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硬件单元,只是部分硬件单元的功能与现有技术中有所不同,这也正是本发明所述方案的优点之一,即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单元,只需利用已有的硬件架构,即可达到较好地去除赘余信号的目的。
其中,低噪声放大器111的功能与现有技术中完全相同。混波器112的功能与现有技术中有所不同,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混波器112直接将接收自低噪声放大器111的经过放大处理后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与LO进行混波即可,而本发明所述方案中,混波器112需要首先将LO的取值设置为等于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然后,再将接收自低噪声放大器111的经过放大处理后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与取值重新设置后的LO进行混波。如何确定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为现有技术,比如可通过频谱分析得到,不再赘述。
另外,混波器112还可进一步确定出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与LO的原始取值(即未重新设置之前的取值)之间的频率偏移值,并将该频率偏移值通知给滤波器113和解调器12,以便滤波器113和解调器12进行相应的调整。这里所提到的“通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混波器112将频率偏移值保存在一寄存器中,滤波器113和解调器12分别读取该寄存器以获取频率偏移值,具体采用何种形式“通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赘述。
考虑到将LO的取值重新设置后,即经过频率偏移后,可能会导致滤波器113的频宽不再符合要求,因此滤波器113需要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偏移值对自身的频宽进行调整,即加大自身的频宽(如果频率偏移值很小,如只有几十KHz,那么可不对频宽进行调整),加大的频宽可大于或等于频率偏移值。假设LO的原始取值为650MHz,混波时所用取值为648MHz,那么频率偏移值即为2MHz,相应地,滤波器113需要将自身的频宽加大2MHz,或者,稍大于2MHz也可以,但通常不能小于,否则,就会有部分期望信号被过滤掉。同样,解调器12需要按照接收到的频率偏移值对带内信号中的亮度、彩度以及声音信号所在的频率值进行偏移,从而与LO的频率偏移情况保持一致,以弥补LO进行频率偏移后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保证电视画面的质量。
上述混波器112如何完成混波、滤波器113如何完成滤波以及解调器12如何完成解调均与现有技术中相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2为本发明进行频率偏移前的频谱分布情况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进行频率偏移后的频谱分布情况示意图。如图2所示,混波前,赘余信号所在频率值为648MHz,LO的取值为650MHz,混波后,赘余信号所在频率值为-2MHz;如图3所示,混波前,将LO的取值设置为等于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648MHz,这样,混波后,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就将变为0MHz或很接近0MHz,后续通过带通滤波器113进行带通滤波后,赘余信号就会被很好地去除。
基于上述介绍,图4为本发明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对获取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步骤42:将放大处理后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以及LO混波至中频信号,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等于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
步骤43:对中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所需的带内信号,并对带内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图4所示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确定出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与LO的原始取值之间的频率偏移值,然后,加大带通滤波时所用滤波器的频宽,加大的频宽大于或等于频率偏移值,并且,按照频率偏移值对带内信号中的亮度、彩度以及声音信号所在的频率值进行偏移。
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照图1所示装置实施例中的相应说明,不再赘述。
总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设置为等于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这样,赘余信号就将成为混波后得到的中频信号中的最低频分量,经过带通滤波后,该最低频分量将被过滤掉,从而避免了在电视画面上呈现出明显的斜条纹,提升了用户的收视观感,而且提升了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另外,本发明所述方案无需用到基频芯片算法,也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单元,实现起来简单方便,并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赘余信号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谐单元以及解调器;其中,所述调谐单元中进一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混波器以及滤波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发送给所述混波器;
所述混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以及本地振荡频率LO混波至中频信号,发送给所述滤波器;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等于所述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
所述滤波器,用于对接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所需的带内信号,发送给所述解调器;
所述解调器,用于对接收到的带内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赘余信号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波器进一步用于,确定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与LO的原始取值之间的频率偏移值,通知给所述滤波器;
所述滤波器进一步用于,加大自身的频宽,加大的频宽大于或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赘余信号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波器进一步用于,确定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与LO的原始取值之间的频率偏移值,通知给所述解调器;
所述解调器进一步用于,按照所述频率偏移值对所述带内信号中的亮度、彩度以及声音信号所在的频率值进行偏移。
4.一种调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混波器以及滤波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发送给所述混波器;
所述混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以及本地振荡频率LO混波至中频信号,发送给所述滤波器;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等于所述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
所述滤波器,用于对接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所需的带内信号,发送给所述解调器。
5.一种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获取到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将放大处理后的期望信号和赘余信号以及本地振荡频率LO混波至中频信号,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等于所述赘余信号所在的频率值;
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所需的带内信号,并对所述带内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与LO的原始取值之间的频率偏移值,加大带通滤波时所用滤波器的频宽,加大的频宽大于或等于所述频率偏移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混波时所用LO的取值与LO的原始取值之间的频率偏移值,按照所述频率偏移值对所述带内信号中的亮度、彩度以及声音信号所在的频率值进行偏移。
CN2010102196136A 2010-06-25 2010-06-25 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以及调谐装置 Pending CN102300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96136A CN102300061A (zh) 2010-06-25 2010-06-25 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以及调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96136A CN102300061A (zh) 2010-06-25 2010-06-25 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以及调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0061A true CN102300061A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60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96136A Pending CN102300061A (zh) 2010-06-25 2010-06-25 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以及调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0006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1925A1 (en) * 2001-10-02 2003-04-17 Ippei Kanno Receiving apparatus
CN1798287A (zh) * 2004-12-20 2006-07-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视系统的调谐器及其调谐方法
CN1885710A (zh) * 2005-06-21 2006-12-27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噪声降频器
WO2008078440A1 (ja) * 2006-12-26 2008-07-03 Sony Corporation 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
CN101651461A (zh) * 2009-05-20 2010-02-17 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Fm信号接收方法及fm信号接收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1925A1 (en) * 2001-10-02 2003-04-17 Ippei Kanno Receiving apparatus
CN1798287A (zh) * 2004-12-20 2006-07-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视系统的调谐器及其调谐方法
CN1885710A (zh) * 2005-06-21 2006-12-27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噪声降频器
WO2008078440A1 (ja) * 2006-12-26 2008-07-03 Sony Corporation 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
CN101651461A (zh) * 2009-05-20 2010-02-17 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Fm信号接收方法及fm信号接收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58125B2 (ja) 放送受信装置、妨害検出装置および妨害検出方法
JP5180226B2 (ja) 信号干渉を決定論的に削減するための手法
US8666352B2 (en) Harmonic cancellation for frequency conversion harmonic cancellation
CN111901002B (zh) 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接收机
US20130044842A1 (en) Radio-frequency front ends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US9184776B2 (en) Signal tuning with variabl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for image rejection and methods
US8320582B2 (en) Interference signal removing apparatus and RF receiver using the same
US7599010B2 (en) TV receiver and analog TV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US722475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RF signal free of 1/f nois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00061A (zh) 赘余信号去除方法和装置以及调谐装置
JP2009088618A (ja) 受信装置
CN102047569A (zh) 接收装置
CN100496098C (zh) 一种电视系统的调谐器及其调谐方法
JP4961520B2 (ja) テレビ・チューナ及びその中で用いられるプリント基板
JP2007288529A (ja) 車両用受信機
KR20140147311A (ko) 듀얼 튜너에서의 노이즈 간섭 방지 방법
JP6788856B2 (ja) チューナ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0013262A (ja) ディジタル無線受信装置
US20080253485A1 (en) Broadcast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CN201904766U (zh) 具有临频干扰抑制功能的中频选频电路
KR101588697B1 (ko) 방송 신호 수신장치
JP4426948B2 (ja) 送受信機
TWI517612B (zh) 頻譜感測系統及頻譜感測方法
WO2014024278A1 (ja) 放送受信装置
CN113595570A (zh) 一种镜像干扰解决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