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9355A - 文档生成装置和文档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文档生成装置和文档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9355A
CN102289355A CN2011101672498A CN201110167249A CN102289355A CN 102289355 A CN102289355 A CN 102289355A CN 2011101672498 A CN2011101672498 A CN 2011101672498A CN 201110167249 A CN201110167249 A CN 201110167249A CN 102289355 A CN102289355 A CN 102289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utting apart
presumptive area
original image
a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7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9355B (zh
Inventor
伊藤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89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9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9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9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文档生成装置,包括: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从跨页原稿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各个数据中,提取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基准数据生成部,基于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分割预定区域的基准数据;分割判定部,在基准数据与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差异为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可分割,在该差异小于判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可分割;和图像分割处理部,在判定结果为不可分割的情况下,将原稿图像数据不分割地印刷,在判定结果为可分割的情况下,将原稿图像数据分割后印刷。

Description

文档生成装置和文档生成方法
本发明申请基于2010年6月17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0-138067要求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而将其全部内容纳入本发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将跨页原稿(摊开原稿)分割来复印的功能的文档生成装置、文档生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提出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存在跨越书等跨页原稿的左右或上下的页布局的构成要素的情况下,能够不将该构成要素分割地印刷或作为图像数据保存。(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303740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5-303740号公报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按照如下方式构成:当被输入了将跨页原稿的左右或上下的页的图像分别形成的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存在跨越左右或上下的页布局的构成要素,在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不将原稿图像数据分割地加以输出,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向图像分割部供给原稿图像数据,生成表示将原稿图像左右或上下二分割后的图像的分割图像数据加以输出。
在这里参照图10A~图10C,就书等跨页原稿的概念进行说明。
图10A是书等跨页原稿的概念图,图10B为单页原稿的概念图。
图10A所示的跨页原稿在左右双页上印刷有各自独立的图像,通过在中央的余白部分对折来构成书。
另一方面,有时存在跨越这样的跨页原稿的左右双页,印刷例如图10B所示的单页图像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通过在中央的图像形成部位对折来构成书。
即,在制成的书中,可能同时存在(混合存在)图10A所示的在跨页的双页上各自独立地印刷了图像的双页原稿和图10B所示的图像横跨双页印刷的单页原稿。
然而,在复印这样的作为跨页原稿同时存在双页原稿与单页原稿的书等跨页原稿时,由于打开的中央部分(即,书的折缝部分)无论怎样都不能紧贴地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玻璃台上,因此如图10A及图10C所示,有时在该部分,即在成为分割位置的中央部分(折缝部分)会产生一定宽度的阴影150。
并且,对这样在中央部分(折缝部分)产生一定宽度的阴影150的跨页原稿进行分割复印时,据(日本)特开2005-303740号公报记载的内容,存在由于该折缝部分的阴影150的影响,将原稿分割成多个构成要素变得困难,作为跨页原稿进行判定也较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将该一定宽度的阴影150部分判定为构成要素的情况下,还存在有可能将本来可以分割的图10A所示的原稿图像判定为不可分割的问题。
也就是说,尽管该原稿的图像本来是可以分割的,但是由于判定结果为肯定(即,判定为在分割位置上存在构成要素),所以有可能不将在跨页的双页上印刷有各自独立的图像的双页原稿分割,而作为单页原稿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相关问题点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档生成装置和文档生成方法,即便是读取的跨页原稿的中央部分(折缝部分)形成为阴影的原稿图像数据,也能够可靠地识别是在跨页的双页上分别独立地印刷有图像的双页原稿、还是跨越双页印刷有图像的单页原稿,准确地判断是否可以分割。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文档生成装置具备将跨页原稿分割复印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读取部,读取跨页原稿,生成跨页原稿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印刷部,印刷上述原稿图像数据;提取部,从由上述图像读取部生成的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各个数据中,提取包含预定分割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部,基于由上述提取部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分割预定区域的基准数据;分割判定部,比较上述基准数据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在其差分数据(差数据)为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可分割,在其差分数据比上述判定阈值小的情况下,判定为可分割;和图像分割处理部,在上述分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为不可分割的情况下,将上述原稿图像数据不分割地在上述印刷部进行印刷,在上述分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为可分割的情况下,将上述原稿图像数据分割后在上述印刷部进行印刷。
即,根据本发明的文档生成装置,从由图像读取部生成的跨页原稿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各个数据中提取包含预定分割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基于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分割预定区域的基准数据。更具体地说,上述生成部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对于由上述提取部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确定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显示出相同的倾向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取该确定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平均,生成上述基准数据。上述生成部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对于由上述提取部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计算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相似度,确定相似度比预先规定的阈值大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取该确定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平均,生成上述基准数据。
在将书等跨页复印时,有时会在跨页原稿的中央部(书的折缝部分)出现一定宽度的阴影。而且,在复印这样的书的全部的跨页页时,图像读取部所读取到的全部的跨页页的原稿图像数据中,都在分割方向的中央部包含表示书的折缝的阴影的数据。
即,在图像读取部所读取到的原稿图像数据是复印了跨页原稿的数据时,图像读取部的光学传感器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的扫描方向(分割方向)上的亮度变化,成为在扫描方向的中央部(折缝部分)出现亮度水平的峰值(亮度水平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那样的变化。
本发明着眼于此点,从由图像读取部生成的跨页原稿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各个数据中,提取进行分割的分割位置——即包含折缝部分的阴影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基于该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分割预定区域的基准数据。这样,通过生成包含折缝部分的阴影的数据的基准数据,在比较基准数据与跨页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时,就能够排除折缝部分的阴影的影响。即,由于阴影的部分在基准数据和由图像读取部生成的跨页原稿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双方都含有,所以可以忽视。因此可以根据在其他的区域通过数据比较获得的数据的一致度,来准确地判断可否分割。从而,即便是在书等各跨页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中,同时存在跨页的双页原稿(在左右页上印刷有独立的图像的原稿)和跨页的单页原稿(横跨左右页印刷图像的原稿)的情况,也能够可靠地分割印刷跨页的双页原稿,而不分割地印刷跨页的单页原稿。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将跨页原稿中同时存在跨页的双页原稿和跨页的单页原稿的印刷物分割复印的情况下,即便是在读取该跨页原稿而得的原稿图像数据中包含印刷物的折缝部分的阴影数据的情况,也不受该阴影数据的影响,可靠地将跨页的双页原稿判定为跨页的双页原稿,将跨页的单页原稿判定为跨页的单页原稿。由此,跨页的双页原稿能够可靠地分割印刷,跨页的单页原稿能够不分割地进行印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文档生成装置,上述分割判定部能够在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区域中,进行上述基准数据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比较判定。更具体地说,上述两个以上的区域,可以为将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的上述分割预定区域在与分割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划分而得的两个以上的正交方向划分区域。
在跨页原稿上印刷有跨页的单页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根据该图像的种类或大小、形状、印刷位置等,若仅在分割方向的一个区域中判定分割的可否则可能会发生误判定。例如,在如图7所示的跨页的单页原稿106的情况下,在其上部印刷有横跨左右页的表106a,而从中央部到下部,左右分开地印刷有其说明文等106b、106c。为了进行更高精度的可否分割的判定,需要将该跨页原稿106判定为单页原稿。例如在原稿的高度方向(Y)的中央部沿分割方向(扫描方向)X对该跨页的单页原稿106进行扫描时,由于在其扫描线不含上部的表106a,所以可能会判定为可以分割的跨页的双页原稿。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正交方向划分区域中,进行基准数据与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比较判定,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可否分割的判定。
在此情况下,上述分割判定部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按每个上述正交方向划分区域,比较上述基准数据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当在上述正交方向划分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正交方向划分区域中,其差分数据为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可分割。由此,可以将如图7那样的跨页的单页原稿可靠地判定为跨页的单页原稿。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分割判定部,在上述基准数据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比较结果是判定为其差分数据比上述分割阈值小时,取得上述基准数据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分割方向上的偏移量,上述图像分割处理部基于来自上述分割判定部的偏移量,修正分割位置,分割上述原稿图像数据。上述图像分割处理部,能够基于来自上述分割判定部的偏移量,修正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以使上述基准数据的峰值(亮度水平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峰值(亮度水平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一致。上述图像分割处理部,能够基于来自上述分割判定部的偏移量,修正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以使上述基准数据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一致。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只要分割位置附近的图像存在同一性,就能够修正原稿的图像偏移或读取误差,在正确的位置进行分割复印。
另外,在本发明的文档生成装置中,上述生成部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修正由上述提取部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以使各个分割预定区域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相互一致后,基于修正后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分割预定区域的基准数据。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取得修正了原稿图像数据间的折缝部分的阴影的偏移的更准确的基准数据,所以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可否分割的判定。
另外,在本发明的文档生成装置中,上述分割判定部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修正上述基准数据,以使上述基准数据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一致后,比较上述基准数据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取得修正了原稿图像数据间的折缝部分的阴影的偏移的更准确的差分数据,所以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可否分割的判定。
另外,在本发明的文档生成装置中,上述分割判定部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计算上述基准数据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差分数据的平均值,在计算出的平均值为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可分割,在计算出的平均值比上述判定阈值小的情况下,判定为可分割。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排除差分数据的位置的偏差的影响,所以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可否分割的判定。
另外,本发明的文档生成方法,在将跨页原稿分割复印的文档生成装置中执行,其特征在于,执行:原稿图像数据生成步骤,读取跨页原稿,生成跨页原稿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提取步骤,从由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的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各个数据中,提取包含预定分割上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步骤,对于由上述提取步骤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确定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显示出相同的倾向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取该确定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平均,生成基准数据;判定步骤,比较上述基准数据与上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在其差分数据为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可分割,在其差分数据比上述判定阈值小的情况下,判定为可分割;和在上述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为不可分割的情况下,将上述原稿图像数据不分割地在上述印刷部进行印刷,在上述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为可分割的情况下,将上述原稿图像数据分割后在印刷部进行印刷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文档生成方法,即便是在书等各跨页原稿中同时存在跨页的双页原稿与跨页的单页原稿,且在读取该跨页原稿而得的原稿图像数据中包含书的折缝部分的阴影数据的情况,也不受该阴影数据影响地,能够将跨页的双页原稿可靠地判定为跨页的双页原稿,将跨页的单页的原稿可靠地判定为跨页的单页的原稿。从而,能够可靠地将跨页的双页原稿分割印刷,将跨页的单页原稿不分割地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文档生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A是表示分割复印模式的处理动作的具体例1的流程图。
图2B是表示分割复印模式的处理动作的具体例1的流程图。
图3A是表示在分割方向上对跨页的双页原稿和该跨页原稿的分割预定区域进行投影处理时的投影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B是表示在分割方向上对跨页的双页原稿和该跨页原稿的分割预定区域进行投影处理时的投影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C是表示在分割方向上对跨页的单页原稿和该跨页原稿的分割预定区域进行投影处理时的投影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D是表示在分割方向上对跨页的双页原稿和该跨页原稿的分割预定区域进行投影处理时的投影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生成的基准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存储于图像处理部的临时存储介质中的跨页的双页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5B是表示显示亮度变化的投影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5C是表示基准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5D是表示投影数据与基准数据的差分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存储于图像处理部的临时存储介质中的跨页的单页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B是表示显示亮度变化的投影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C是表示基准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D是表示投影数据与基准数据的差分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跨页的单页原稿的其它例子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具体例2的分割判定部中的判定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9A是表示存储于图像处理部的临时存储介质中的跨页的双页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B是表示显示亮度变化的投影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C是表示基准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D是表示投影数据与基准数据的差分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0A是书等的跨页的双页原稿的概念图。
图10B是单页原稿的概念图。
图10C是在单页原稿的中央部印刷有阴影的状态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文档生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功能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该文档生成装置适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1是具备将跨页原稿分割复印功能(下面称为分割复印模式)的复合机,大致划分起来,其结构包括:读取装置(图像读取部)2,具备用于扫描原稿来读取图像数据的读取机构部(作为光学传感器的CCD单元或原稿的自动输送装置等);印刷装置(印刷部)3,具备印刷由读取装置2读取到的图像数据的印刷机构部(供纸单元、搬送单元、图像形成单元、转印单元、定影单元等);显示/操作装置4,具备搭载有接收用户的各种操作的未图示的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控制装置5,控制这些各装置2~4。
控制装置5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文档生成装置的主要部分,包括控制部51、图像读取部52、图像处理部53、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基准数据生成部55、分割判定部56、图像分割处理部57和图像输出部58。
图像读取部52将由读取装置2读取的跨页原稿的跨页的单页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进行将存储的原稿图像数据向图像处理部53传输的处理。
图像处理部53进行将自图像读取部52传输来的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指定的分辨率,并将其传输到图像分割处理部57和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的处理。
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进行的处理是,从由图像处理部53转换为指定的分辨率的跨页原稿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各个数据中,提取包含进行分割的分割位置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基准数据生成部55和分割判定部56。
基准数据生成部55,进行根据自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传输来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分割预定区域的基准数据,并将生成的基准数据传输到分割判定部56的处理。
分割判定部56进行的处理是,对自基准数据生成部55传输来的基准数据与自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传输来的分割预定区域数据进行比较,在其差分数据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可分割,在其差分数据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判定为可以分割,并将该判定结果输出到图像分割处理部57。
图像分割处理部57进行的处理是,在分割判定部56的判定结果为不可分割的情况下,将自图像处理部53传输来的原稿图像数据不分割地输出到图像处理部58,另一方面,在分割判定部56的判定结果为可以分割的情况下,将自图像处理部53传输来的原稿图像数据分割后输出到图像输出部58。
图像输出部58进行将自图像分割处理部57传输来的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印刷用的图像数据后输出到印刷装置的处理。
印刷装置3对发送来的印刷数据进行打印输出。
显示/操作装置4在用户指示分割复印模式时使用。另外,还可显示实施分割复印模式时的分割结果等。
控制部51具备未图示的CPU、ROM、RAM等,根据来自显示/操作装置4的用户的分割复印模式的指示设定信息,控制各部分的动作。另外,用于执行分割复印模式的文档生成程序存储于ROM中,当CPU选择分割复印模式时,从ROM依次读出文档生成程序,并在RAM上展开、依次执行,进行文档生成(即分割复印)。
<分割复印模式具体例1的说明>
下面,对于在上述结构的数字复合机1中选择分割复印模式时的处理动作的具体例1,参照图2A、图2B所示的流程图和图3A~图3D、图4、图5A~图5D以及图6A~图6D所示的动作说明图进行说明。
用户将同时存在跨页的双页原稿和跨页的单页原稿的原稿载置于读取装置2上,操作显示/操作装置4的触摸屏,进行印刷尺寸或分割复印的设定,并通过按下开始键,来开始分割复印模式。
即,读取装置2开始已设置的多张原稿的读取动作,将读取的原稿的跨页页的原稿图像数据依次传输到图像读取部52(步骤S1)。
图像读取部52将由读取装置2依次读取的跨页的单页的原稿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等中,将存储的跨页的单页的原稿图像数据依次传输到图像处理部53中(步骤S2)。
图像处理部53将从图像读取部52依次传输来的跨页的单页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指定的分辨率,依次保存到未图示的内部的HDD等临时存储介质中(步骤S3)。
接着,图像处理部53首先将保存于临时存储介质的各跨页的单页的原稿图像数据依次传输到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步骤S4)。
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从自图像处理部53传输来的全部的跨页的单页的原稿图像数据中,提取出包含进行分割的位置(将原稿分割成多个部分复印时的各部分间的边界线)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将其传输到基准数据生成部55(步骤S5)。另外,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将提取的各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保存在未图示的内部存储器中,直至收到来自分割判定部56的发送请求为止。
这里,就分割预定区域的提取方法进行説明。由于置于读取装置2的原稿能够自动地检测,所以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可以自动地提取分割预定区域。例如,如果原稿为A3尺寸,则分割尺寸(将原稿分割为多个部分复印时的各部分的尺寸)为其一半即A4尺寸。因此,在该例中,只要夹着该A4尺寸的边界线(将原稿分割为多个部分复印时的各部分的边界线),将分割方向的规定区域作为分割预定区域由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进行提取即可。规定区域只要预先设定好即可。另外,在由用户设定分割尺寸的情况下,只要夹着其设定的分割尺寸的边界线,将分割方向的规定区域作为分割预定区域由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进行提取即可。
当沿着分割方向的分割预定区域的尺寸过短时,由于分割预定区域仅成为折缝部分的阴影,所以可否分割的判定的精度下降,另一方面,当沿着分割方向的分割预定区域的尺寸过长时,由于分割预定区域包含很多适于可否分割的判定的折缝部分的阴影的附近区域以外的部分,所以可否分割的判定的精度下降。因此,优选沿着分割方向的分割预定区域的尺寸设定为小于沿着分割方向的原稿的尺寸,更优选设定为沿着分割方向的原稿的尺寸的10~20%的范围内。另外,分割预定区域的位置优选以使将原稿分割为多个部分复印的情况下的各部分间的边界线通过分割预定区域的中心的方式设定。
基准数据生成部55基于自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传输来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分割预定区域的基准数据(步骤S6)。
这里,对于步骤S6的处理,即基准数据生成部55的基准数据的生成步骤,参照图3A~图3D所示的说明图进行说明。
基准数据生成部55从自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传输来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中,确定分割方向(光学传感器的扫描方向)上的亮度变化显示出相同的倾向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取该确定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平均,生成基准数据。
例如,当在进行分割的方向(光学传感器的扫描方向)X上对在图3A中表示的跨页原稿100的分割预定区域W进行投影处理(相当于计算出在沿着与分割方向X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像素的亮度的平均值)时,可以得到表示分割方向X上的亮度变化的投影数据D1。该投影数据D1如图3A所示,是出现阴影的折缝部分101的亮度平均值(亮度水平)降低,而在其两侧部分成为比较高的亮度平均值(亮度水平)的波形变化的投影数据。
基准数据生成部55如此进行操作,依次取得各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并确定投影数据的波形变化(即,亮度变化)为相同倾向的投影数据。基准数据生成部55计算各投影数据间的相似度(例如差分(差)的倒数)。而且,基准数据生成部55生成相互的相似度比阈值大(例如,相互间没有差分(差别))的投影数据的组作为候补数据组。基准数据生成部55生成一个或多个候补数据组,在生成了一个候补数据组的情况下,将该候补数据组确定(登记)为基准数据的生成候补;在生成了多个候补数据组的情况下,从这些多个候补数据组之中,选出投影数据间的相似度整体上较高的候补数据组,将其确定(登记)为基准数据的生成候补。另外,在投影数据间的相似度相同(例如投影数据间无差分)的候补数据组为两类以上的情况下,在这两种以上的候补数据组之中,将构成候补数据组的投影数据的数量(例如无差分的投影数据的数量)较多者确定(登记)为基准数据的生成候补。另外,即使在跨页的单页原稿图像数据存在多个的情况下,跨页的单页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被确定(登记)为基准数据的生成候补的概率也非常低。其原因在于,首先,由于跨页的单页原稿图像数据彼此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的相似度小(差分大),因此跨页的单页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成为候补数据组的概率较低。其次,多个跨页的单页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成为相同倾向(相互的相似度高)的,仅限定于多个跨页的单页原稿用同样的格式等记载的罕见的情况。即便在此情况下,只要跨页的双页原稿(应分割的原稿)比跨页的单页原稿多,跨页的双页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即可确定(登记)为基准数据的生成候补,跨页的单页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不确定(登记)为基准数据的生成候补。
例如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例中,由于投影数据D1和投影数据D2在分割预定区域W中的亮度变化的倾向相似,所以基准数据生成部55将这些投影数据D1、D2确定(登记)为基准数据的生成候补。另一方面,在图3C所示的跨页原稿102的原稿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分割预定区域W中的投影数据D3的亮度变化的倾向与上述的投影数据D1、D2相比明显不同(由于不存在亮度水平的峰值(此时为最低)),因此基准数据生成部55将投影数据D3从基准数据的生成候补中排除(不登记)。
另外,作为亮度变化的倾向是否相似的判定手法,可以将各投影数据作为二维矢量进行数值化,通过取该数值的平均进行比较来进行判定。不过,该判定手法为生成基准数据之一例,例如,当考虑二维的图像时,也可以根据亮度分布的平均值生成基准数据,求取基准数据与各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来判定近似度。为了确认两个图像的相关,求取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方法是目前周知的技术。
另外,如图3D所示,在根据分割预定区域W中存在图示的那样的明确的分割基准线R1的原稿103的原稿图像数据生成基准数据的情况下,如投影数据D4那样,在亮度变化中存在明确的最低值D41。从而,在对生成候补的各投影数据在分割方向X上进行位置修正,以使其与最低值D41的位置一致后,通过取平均可以生成更有相关性的基准数据。即,基准数据生成部55也可以对各投影数据进行修正(使投影数据在分割方向上移动),以使各投影数据的峰的位置(最低点位置)相互一致,之后通过取各投影数据的平均来生成基准数据。
图4表示这样生成的基准数据D0的一例。不过,图4所示的基准数据D0表示根据图3A、图3B等投影数据生成的基准数据的一例。
这样生成的基准数据D0被传输到分割判定部56(步骤S7)。
当分割判定部56接收到由基准数据生成部55生成的基准数据D0时,对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请求各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发送(步骤S8)。
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基于该数据发送请求,依次向分割判定部56发送保存于内部存储器中的各页的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步骤S9)。
分割判定部56依次求取基准数据D0与自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发送来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差异(即差分数据)(步骤S10),并依次进行该差分数据与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的比较(判定处理)(步骤S11)。
其结果,在差分数据比判定阈值小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判断为“否”时),由于比较对象的原稿图像数据和基准数据D0这两个数据存在相关性,所以分割判定部56判定为比较对象的原稿图像数据可以分割(即判定为是跨页的双页原稿),将可分割信号作为分割判定信号向图像分割处理部57输出(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根据步骤S11中的差分数据与判定阈值的比较结果,差分数据为判定阈值以上时(在步骤S11中判断为“是”时),由于比较对象的原稿图像数据和基准数据D0这两个数据没有相关性,所以分割判定部56判定为比较对象的原稿图像数据不可分割(即,判定为是跨页的单页原稿),将不可分割信号作为分割判定信号向图像分割处理部57输出(步骤S13)。
例如当储存于图像处理部53的临时存储介质中的原稿图像数据为图5A表示的跨页的双页原稿104的原稿图像数据时,由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从该原稿图像数据中提取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为显示出图5B那样的亮度变化的投影数据D5。该投影数据D5与图5C表示的基准数据D0的差分数据D5′成为如图5D所示的水平(level)变化的波形,为比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Ls小(即差异小,换言之为一致度高)的数据。即,差分数据D5′的平均値(分割预定区域W的全部的位置的平均)比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Ls小。像这样,在差分数据的平均値小于判定阈值的情况下,分割判定部56判定为比较对象的原稿图像数据可以分割,将可分割信号作为分割判定信号向图像分割处理部57输出。
相对地,例如当存储于图像处理部53的临时存储介质中的原稿图像数据为图6A所示的跨页的单页原稿105的原稿图像数据时,由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从该原稿图像数据中提取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为显示出图6B那样的亮度变化的投影数据D6。该投影数据D6与图6C所示的基准数据D0的差分数据D6′成为如图6D所示的那样的水平变化的波形,为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Ls以上的(即差异大,换言之为一致度低)数据。即,在差分数据D6′中存在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Ls以上的部分。这表示在原稿的分割预定区域W内的折缝部分的阴影以外的区域上刊载有有意义的图像,这样的原稿图像数据应判断为跨页的单页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另一方面,由于在本来应该分割的跨页的双页原稿中,在折缝部分的阴影以外的区域上没有刊载有意义的图像,所以跨页的双页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差分数据无论在分割预定区域W的哪个位置,都比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Ls小。像这样,在差分数据中存在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Ls以上的部分的情况下,分割判定部56判定为比较对象的原稿图像数据不可分割,将不可分割信号作为分割判定信号向图像分割处理部57输出。
即,在分割判定部56中,在储存于图像处理部53的临时存储介质中的原稿图像数据为图5A所示的跨页的双页原稿104的原稿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经过如图5B、图5C、图5D中所示的基于比较处理的分割判定处理,将可分割信号向图像分割处理部57输出,而另一方面,在储存于图像处理部53的临时存储介质中的原稿图像数据为图6A所示的跨页的单页原稿105的原稿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经由如图6B、图6C、图6D中所示的基于比较处理的分割判定处理,将不可分割信号向图像分割处理部57输出。
从分割判定部56输入到图像分割处理部57的可分割信号或不可分割信号,按照设置在读取装置2上的原稿的读取顺序输送过来。另外,从图像处理部53的临时存储介质输入到图像分割处理部57的原稿图像数据,也按照设置在读取装置2上的原稿的读取顺序输送过来。即,在图像分割处理部57中,能够适时地(合拍地)接收从图像处理部53输入的原稿图像数据和从分割判定部56输入的分割判定信号(可分割信号或者不可分割信号)。
从而,在从分割判定部56输入的分割判定信号为可分割信号的情况(当步骤S11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图像分割处理部57对于从图像处理部53输入的原稿图像数据,将处理从步骤S12推进到步骤S14,将自图像处理部53接收到的例如A3尺寸的原稿图像数据进行二分割,将各分割原稿图像数据依次地输出到图像输出部58(步骤S14)。图像输出部58将接收到的分割原稿图像数据依次地转换为印刷用的图像数据,作为A4尺寸原稿数据依次向印刷装置3输出(步骤S15)。印刷装置3将接收到的分割原稿图像数据依次印刷到A4尺寸的记录纸上输出(步骤S16)。即,在此情况下,将图5A所示的跨页的双页原稿104的原稿图像数据分割为右半部分的原稿图像数据和左半部分的原稿图像数据,分别印刷到A4尺寸的记录纸上输出。
另一方面,在从分割判定部56输入的分割判定信号为不可分割信号的情况(当步骤S11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图像分割处理部57对于从图像处理部53输入的原稿图像数据,将处理从步骤S13推进到步骤S17,将自图像处理部53接收到的例如A3尺寸的原稿图像数据不分割地输出到图像输出部58(步骤S17)。图像输出部58将接收到的原稿图像数据依次地转换为印刷用的图像数据,作为A3尺寸原稿输出到印刷装置3(步骤S18)。印刷装置3将接收到的原稿图像数据印刷到A3尺寸的记录纸上输出(步骤S19)。即,在此情况下,将图6A所示的跨页的单页原稿105的原稿图像数据不分割地作为单页原稿图像数据印刷到A3尺寸的记录纸上输出。
分割判定部56、图像分割处理部57和图像输出部58,对通过读取装置2读取的原稿的全部页,反复实施上述步骤S11~步骤S19的处理,当结束对于全部页的分割印刷处理时(在步骤S20中判断为“是”),结束分割复印模式。
以上为分割复印模式的具体例1的说明。
<分割复印模式的具体例2的说明>
不过,在跨页的原稿上印刷有跨页的单页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因该图像的种类或大小、形状、印刷位置等的不同,若仅在分割方向的一个区域进行可否分割的判定,则存在误判定的可能。例如图7所示的跨页单页原稿106的情况,在其上部以跨过左右页的方式印刷有细线的表106a,从中央部至下部,分开左右分别印刷有说明文等106b、106c。这样的图像结构的跨页的单页原稿106,按道理为了进行精度更高的可否分割的判定,需要判定为单页原稿。但例如在原稿的纵向(Y)的中央部,在分割方向(扫描方向)X上对该跨页原稿106进行扫描时,由于在该扫描线上不含上部的表106a,所以会判定为可以分割的跨页的双页原稿。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分割复印模式的具体例2采用如下结构,即,通过在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区域,进行基准数据与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比较判定,来进行精度更高的可否分割的判定。
具体来说,在本具体例2中,如图7所示,在与分割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Y(下面称为纵向)上划分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W,将其分割成三个正交方向划分区域(下面称为纵向划分区域)111~113。
即在图7所示的例中形成如下结构:在第一纵向划分区域111中包含表106a,在其之下的第二纵向划分区域112和第三纵向划分区域113中不包含任何印刷图像。
在本具体例2中,数字复合机1的功能框图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为分割判定部56中的判定处理动作,所以这里仅对分割判定部56的判定处理动作(即,在图2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10和步骤S11的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仅表示本具体例2的分割判定部56中的判定处理动作的部分的流程图。
即,在分割判定部56中,依次求取基准数据D0与从分割预定領域数据提取部54发送来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差分数据,但是这时,对于各页,将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分别分割成与第一纵向划分区域111相对应的第一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与第二纵向划分区域112相对应的第二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以及与第三纵向划分区域113相对应的第三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并且,分别求出第一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与基准数据D0的差分数据(第一差分数据)、第二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与基准数据D0的差分数据(第二差分数据)以及第三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与基准数据D0的差分数据(第三差分数据)(步骤S10-1)。
接着,分割判定部56对于一个跨页页的原稿,首先比较第一差分数据与判定阈值Ls(步骤S11-1)。当其结果为第一差分数据比判定阈值小的情况(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接着比较第二差分数据与判定阈值Ls(步骤S11-2)。当其结果为第二差分数据比判定阈值小的情况(在步骤S11-2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接着比较第三差分数据与判定阈值Ls(步骤S11-3)。当其结果为第三差分数据比判定阈值小的情况(在步骤S11-3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由于两数据存在相关性,所以判定为比较对象的原稿图像数据可以分割(即,判定为是跨页的双页原稿),将可分割信号作为分割判定信号输出到图像分割处理部57(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1-1~步骤S11-3的判定中只要有一项判定为“是”的情况下,两数据之间就没有相关性,所以判定为比较对象的原稿图像数据不可分割(即,判定为是跨页的单页原稿),将不可分割信号作为分割判定信号输出到图像分割处理部57(步骤S13)。
在将上述判定处理适用于图7所示的跨页的单页原稿106的情况下,步骤S11-1中的判定结果为“是”,处理向步骤S13推进。
即,通过进行具体例2的判定处理,可以将图7所示的跨页的单页原稿106正确地判定为跨页的单页原稿。
<分割复印模式的具体例3的说明>
另外,在上述具体例2中没有特别提及关于基准数据的生成的内容。即,说明了与上述具体例1相同的情况。也就是说,采用根据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仅生成1类基准数据的结构。
但是,如果要更准确地进行分割判定,采用如下结构即可,即,对于基准数据,也分别生成与第一纵向划分区域111相对应的第一基准数据D01、与第二纵向划分区域112相对应的第二基准数据D02以及与第三纵向划分区域113相对应的第三基准数据D03,在步骤S10-1中,分别求取第一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与第一基准数据D01的差分数据(第一差分数据)、第二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与第二基准数据D02的差分数据(第二差分数据)和第三分割预预定区域的数据与第三基准数据D03的差分数据(第三差分数据)。由此,接下来的步骤S11-1~步骤S11-3的判定处理就成为无误判定的、更准确的判定处理。
<分割复印模式的其他的具体例的说明>
如在上述图3D中说明的那样,在根据分割预定区域W中存在明确的分割基准线R1的原稿103的原稿图像数据生成基准数据的情况下,该基准数据成为与投影数据D4同样地在亮度变化中存在明确的最低值的数据波形。从而,通过修正该最低值的产生位置,可以实现在更均匀的位置(原本的分割位置)进行分割复印。
例如图9A所示,由读取装置2读取的原稿的分割预定区域W中,存在图示的明确的分割基准线R1,当该原稿为该分割基准线R1偏离中心(分割方向的中央部)的原稿110时,由分割预定区域数据提取部54从该原稿图像数据中提取的分割预定区域W的投影数据,成为图9B所示的亮度变化的投影数据D7,对该投影数据D7与图9C所示的基准数据D0进行比较时,投影数据D7的最低点位置71与基准数据D0的最低点位置72在分割方向X上错开X1。因此,在分割判定部56中,以使这些峰(最低点位置71、72)的位置一致(使基准数据D0向左方向偏移X1)的方式对基准数据D0进行修正,然后通过比较基准数据D0与投影数据D7(取差分)来获取差分数据。由此,对于差分数据,也可以通过修正投影数据的偏移量来获取更准确的差分数据。
另外,分割判定部56将该偏移量(向左移动X1)与分割判定信号一起向图像分割处理部57输出。
图像分割处理部57在将图9A所示的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分割印刷时,考虑该偏移量,在使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偏移该偏移量X1的位置(分割基准线R1)分割该数据。由此,能够印刷在本来的分割位置正确地分割的原稿图像数据。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记录了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上,记录上述的分割复印模式的处理动作,即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文档生成方法的各步骤的文档生成程序。
作为该记录介质,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可以为未图示的存储器,例如ROM那样其本身为程序介质(program medium)的,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为设置有程序读取装置作为外部存储装置,能够通过在其中插入记录介质来进行读取的程序介质。无论哪种情况,只要是存储的程序代码可以被微处理器访问并执行的结构即可,或者,无论哪种情况下,都可以采用读出程序代码且所读出的程序代码被下载到微机的未图示的程序存储区域,并且执行该程序代码的方式。该下载用的程序预先存储于主体装置内。
这里,上述程序介质为可与主体分离的记录介质,也可以为包括磁带或盒式磁带等磁带类、软盘(注册商标)或硬盘等磁盘或CD-ROM/MO/MD/DVD等光盘的盘类、IC卡(包含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掩膜ROM、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快闪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的,固定地承载有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外,在采用可以连接包含互联网在内的通信网络的系统结构的情况下,可以是以从通信网络下载程序代码的方式流动地承载程序代码的介质。另外,当像这样从通信网络下载程序代码的情况下,其下载用的程序可以是预先储存于主体装置的程序,或者是从其他的记录介质安装的程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跨页的双页原稿的1次读取动作,来一连串地进行基准数据生成部55的基准数据的生成处理、分割判定部56的判定处理以及图像分割处理部57的分割処理,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一系列的处理。也可以将各个处理分开进行,例如,一次读取跨页原稿的全部页,首先执行基准数据生成部55的基准数据的生成处理,之后再次读取同样的跨页原稿的全部页,此次执行分割判定部56的判定处理以及图像分割处理部57的分割处理。
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的特征的前提下以多种形式实施。另外,本次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不是限定的解释的依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受上述说明书正文的限制,而是基于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划定的。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包含在与权利要求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形或变更。

Claims (12)

1.一种文档生成装置,具备将跨页原稿分割复印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读取部,读取跨页原稿,生成跨页原稿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
印刷部,印刷所述原稿图像数据;
提取部,从由所述图像读取部生成的所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各个数据中,提取包含预定分割所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
生成部,基于由所述提取部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分割预定区域的基准数据;
分割判定部,比较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在其差分数据为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可分割,在其差分数据比所述判定阈值小的情况下,判定为可分割;和
图像分割处理部,在所述分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为不可分割的情况下,将所述原稿图像数据不分割地在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在所述分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为可分割的情况下,将所述原稿图像数据分割后在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对于由所述提取部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确定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显示出相同的倾向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取该确定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平均,生成所述基准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判定部,在所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预定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区域中,进行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比较判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区域,是将所述原稿图像数据的所述分割预定区域在与分割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划分而得的两个以上的正交方向划分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按每个所述正交方向划分区域生成所述基准数据,
所述分割判定部,按每个所述正交方向划分区域,比较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当在所述正交方向划分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正交方向划分区域中,其差分数据为预先设定的所述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可分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判定部,在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比较结果是判定为其差分数据比所述判定阈值小时,取得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分割方向上的偏移量,
所述图像分割处理部,基于来自所述分割判定部的偏移量,修正分割位置,分割所述原稿图像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分割处理部,基于来自所述分割判定部的偏移量,修正所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以使所述基准数据的峰值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峰值一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分割处理部,修正所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以使所述基准数据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一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在修正由所述提取部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以使各个分割预定区域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相互一致后,基于修正后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生成分割预定区域的基准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判定部,在修正所述基准数据,以使所述基准数据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峰值一致后,比较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档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对于由所述提取部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计算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的相似度,确定相似度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取该确定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平均,生成所述基准数据。
12.一种文档生成方法,在将跨页原稿分割复印的文档生成装置中执行,其特征在于,执行:
原稿图像数据生成步骤,读取跨页原稿,生成跨页原稿的全部页的原稿图像数据;
提取步骤,从由所述原稿图像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的所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各个数据中,提取包含预定分割所述原稿图像数据的分割位置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
生成步骤,对于由所述提取步骤提取的全部页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确定分割方向的亮度变化显示出相同的倾向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取该确定的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的平均,生成基准数据;
判定步骤,比较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分割预定区域的数据,在其差分数据为预先设定的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可分割,在其差分数据比所述判定阈值小的情况下,判定为可分割;和
在所述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为不可分割的情况下,将所述原稿图像数据不分割地在印刷部进行印刷,在所述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为可分割的情况下,将所述原稿图像数据分割后在印刷部进行印刷的步骤。
CN201110167249.8A 2010-06-17 2011-06-16 文档生成装置和文档生成方法 Active CN102289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8067 2010-06-17
JP2010138067A JP4954316B2 (ja) 2010-06-17 2010-06-17 ドキュメント作成装置、ドキュメント作成方法、ドキュメント作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9355A true CN102289355A (zh) 2011-12-21
CN102289355B CN102289355B (zh) 2015-01-21

Family

ID=45328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7249.8A Active CN102289355B (zh) 2010-06-17 2011-06-16 文档生成装置和文档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58082B2 (zh)
JP (1) JP4954316B2 (zh)
CN (1) CN1022893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3731A (zh) * 2012-12-18 2014-06-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7492B1 (ja) * 2012-08-22 2013-10-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5064609A1 (ja) * 2013-10-31 2015-05-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076495B2 (ja) * 2013-10-31 2017-02-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4881339B (zh) * 2015-05-18 2018-09-1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装置、测试方法及显示系统
JP6693313B2 (ja) * 2016-07-07 2020-05-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分散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分散印刷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95601A1 (en) * 2002-11-05 2004-05-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the program is recorded
US20050225805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gram therefor, storage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8022159A (ja) * 2006-07-11 2008-01-31 Canon Inc 文書処理装置及び文書処理方法
US20080068670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 data signal, and recording medium
US7430065B2 (en) * 2001-08-27 2008-09-30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ing distortions in image data scanned from bound originals
CN101465932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4290B1 (en) * 2000-11-09 2005-10-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rrect distortion of document copies
JP4232679B2 (ja) * 2004-04-15 2009-03-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0065B2 (en) * 2001-08-27 2008-09-30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ing distortions in image data scanned from bound originals
US20040095601A1 (en) * 2002-11-05 2004-05-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the program is recorded
US20050225805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gram therefor, storage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8022159A (ja) * 2006-07-11 2008-01-31 Canon Inc 文書処理装置及び文書処理方法
US20080068670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 data signal,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465932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3731A (zh) * 2012-12-18 2014-06-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方法
CN103873731B (zh) * 2012-12-18 2017-09-2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04859A (ja) 2012-01-05
JP4954316B2 (ja) 2012-06-13
US8958082B2 (en) 2015-02-17
CN102289355B (zh) 2015-01-21
US20110310421A1 (en) 201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9355A (zh) 文档生成装置和文档生成方法
EP0629078B1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nd reproducing image information
JP2009122760A (ja) 文書処理装置、文書処理方法及び文書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584763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方法
US200502076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documents that include MICR characters
US796963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0161498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62616A (zh) 表单处理系统、ocr装置、表单制作装置
CN103914496A (zh) 一种页面校对的方法和装置
CN1704990B (zh) 信息嵌入/信息探测方法、装置、程序和系统及记录媒体
JP4655824B2 (ja) 画像認識装置、画像認識方法および画像認識プログラム
CN102819739B (zh) 一种版心定位方法和装置
US8208766B2 (en) Method of selecting image,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the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JP2008234291A (ja) 文字認識装置及び文字認識方法
JP5216985B2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保険証照合システム
MXPA02008494A (es) Correccion de distorsiones en el proceso de formas.
CN10193054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08310531A (ja) 帳票識別方法及び帳票識別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該帳票識別方法を用いた光学文字読取システム
JP6289720B1 (ja) 年末調整業務支援システム
CN106469034A (zh) 描绘命令处理装置和描绘命令处理方法
CN111310433B (zh) 锁线装订拼版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JP2019101647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CN1590091A (zh) 计算机支持制版处理方法
TWI320155B (zh)
JP4701918B2 (ja) 教材処理装置、教材処理方法および教材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