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2880A -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2880A
CN102282880A CN2010800049874A CN201080004987A CN102282880A CN 102282880 A CN102282880 A CN 102282880A CN 2010800049874 A CN2010800049874 A CN 2010800049874A CN 201080004987 A CN201080004987 A CN 201080004987A CN 102282880 A CN102282880 A CN 102282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data
communication servic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49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2880B (zh
Inventor
泽井亮
木村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82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2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Abstract

为了在不对用于主要用途的通信服务造成不利影响的条件下开启频谱的次要利用,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通信设备处获取有关第一通信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的数据;当所获取的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第二通信服务可用;以及当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在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处满足第二条件时,准许利用第二通信服务。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几年,进行了对基于频谱的使用条件使分配用于主要用途的频谱被用于次要通信服务的讨论。例如,在IEEE802.22工作组(比较非专利文献1)中研究了用于使美国数字TV广播(TV空白空间)的频谱中所包括的未被使用的信道可用于无线电通信的标准规范。另外,根据2008年11月来自FCC(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报告,针对通过使用通过履行特定标准而被授权的通信设备来准许TV空白空间的次要利用进行了讨论(比较非专利文献2)。另外,由欧盟领导正在酝酿广泛分配被称为CPC(感知导频信道)的专用控制信道来进行DSA(动态频谱接入)。另外,在IEEESCC(标准协调委员会)41中也正在进行对于进行DSA的次要利用系统的技术研究。而且,作为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另一示例,存在在使用未经许可的频谱的多数系统(majority system)的服务区域中使用更简单的通信协议构建次要通信系统的情况。例如,假设当使用ISM(工业科学医疗)频段的WiFi(注册商标)系统为多数系统时,在其服务区域中使用另一简单通信协议来构建次要通信系统。
在频谱的这种次要利用中,必需预先检测周围的通信环境并确认有关次要利用的通信服务(下文中称为第二通信服务)不会对有关主要用途的通信服务(下文中称为第一通信服务)造成不利影响。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802.22WG on WRANs”,[在线],[2009年1月5日搜索],因特网<URL:http://www.ieee802.org/22/>
非专利文献2:“Second Report and Order and Memorandum Opinionand Order”,[在线],[2009年1月5日搜索],因特网<URL:http://hraunfoss.fcc.gov/edocs_public/attachmatch/FCC-08-260A 1.pdf>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没有报告这样的情况:通过预先检查周围的通信环境来开启频谱的次要利用从而使得不会对有关主要用途的通信服务造成诸如通信质量降低之类的不利影响的特定过程。
鉴于以上所述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对有关主要用途的通信服务造成不利影响的条件下开启频谱的次要利用的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通信设备处获取有关第一通信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的数据;当所获取的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二通信服务可用;以及当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在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处满足第二条件时,准许利用第二通信服务。
另外,当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不满足第二条件时,通过多个通信设备检测通信环境被推荐给第一通信设备。
另外,当第二通信服务的利用被准许时,用于邀请用户参与第二通信服务的信标被从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给附近的通信设备。
另外,当对于信标的响应被接收时,由第一通信设备基于响应中所包括的信息来决定将被用于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模式。
另外,当第二通信设备具有准许利用第二通信服务的授权时,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可以被从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另外,当有线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可用时,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可以使用有线连接被发送。
另外,当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可以使用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时,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可以使用第一通信服务而被发送。
另外,在准许的步骤中,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将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隅第一通信服务中的通信历史相比较来评估,并且第二通信服务的利用可以根据可靠性的评估结果而被准许。
另外,在准许的步骤中,可以验证出使用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设备不是在过去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中执行未经授权的动作的设备,并且第二通信服务的利用可以根据验证的结果而被准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确定单元,其在有关其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的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第二通信服务可用,其中该确定单元在确定第二通信服务可用时向具有准许利用第二通信服务的授权的设备做出准许利用第二通信服务的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促使计算机控制通信设备充当以下单元的程序:确定单元,其在有关其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的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部分或全部的第二通信服务可用,并且当确定单元确定第二通信服务可用时,确定单元向具有准许利用第二通信服务的授权的设备做出准许利用第二通信服务的请求。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可以在不对有关主要用途的通信服务造成不利影响的条件下开启频谱的次要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第一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2的通信系统中的功能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第二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图4的通信系统中的功能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第三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图6的通信系统中的功能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第四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图8的通信系统中的功能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1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1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的第三部分。
图1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协议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元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重复的说明被省去。
另外,将按照以下次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功能分类
2.通信设备的硬件配置示例
3.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
4.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
5.次要利用开启之前的通信协议的选择
6.在节点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示例
7.总结
<1.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功能分类>
首先,下面列出了将被结合在加入系统以实现频谱的次要利用的通信设备中的主要功能(FC:功能种类)。加入系统的通信设备结合有以下列出的七种功能(FC1至FC7)中的一种或多种:
FC1:次要通信认证节点
FC2:主要通信中继节点
FC3:高级确定节点
FC4:确定节点
FC5:智能检测节点
FC6:检测节点
FC7:通信节点
[1-1.次要通信认证节点(FC1)]
当通过后面描述的高级确定节点或确定节点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时,次要通信认证节点(FC1)根据遵循频谱策略的特定准可条件来准许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或扩展。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可以检查发送自高级确定节点或确定节点的终端标识符、认证标识符、设备标识符、检测器标识符等是否被包括在例如,在过去未经授权而使用频率的标识符的列表中。如果以上标识符中的任意标识符被包括在做出未经授权的使用的标识符的列表中,则例如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可以拒绝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或扩展。另外,如果控制第一通信服务的流量的基站是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则该基站可以参考用户流量等的历史并利用很多未被占用的信道来授予一段时间或一个地方的第二利用的准许。从而可以使得一些未被占用的信道打开并使频谱被有效使用。另外,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可以生成、获取、或更新将被高级确定节点或确定节点用来确定次要利用的可用性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供应给高级确定节点或确定节点。将用于确定次要利用的可用性的信息包括诸如可用于检测的功率等级之类的基于服务区域或基于社区的调整信息以及由相邻小区的基站提供的系统信息(诸如,使用的频段和带宽)。次要通信认证节点从而可以充当所谓的第二通信服务的协调器。
存在两种次要通信认证节点:永久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和临时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永久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是被授权协调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设备(因为其满足了法令等设置的预定标准)。另一方面,临时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是根据通信环境等从永久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接收授权(因为其满足特定标准)从而在授权范围内(例如,在有限的频率信道或资源块的范围内或者在特定最大值之下的传输功率的范围内)临时对第二通信服务进行协调的通信设备。这里,通信服务的“协调”可以包括例如用于第二通信服务的资源的分配(即,调度)。临时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可以通过与永久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相互交换调度信息来以协作的方式执行用于第二通信服务的资源分配。
[1-2.主要通信中继节点(FC2)]
主要通信中继节点(FC2)充当伪基站或接入点,其中当该节点与涉及主要用途的通信网络(下文中称为第一通信网络)相连接时,允许附近节点使用第一通信服务。
[1-3.高级确定节点(FC3)]
高级确定节点(FC3)基于从后面描述的确定节点获取的次要通信简档,来确定涉及次要利用的通信网络(下文中称为第二通信网络)的扩展是否可用。次要通信简档一般包括通信环境的检测数据(包括从检测数据统计算出的链路数据)。次要通信简档还可以包括用于每个第二通信网络的调度信息。另外,次要通信简档可以包括分配给每个确定节点的频谱策略的标识符等。例如,当用于开启次要利用的标准(检测等级或数据库)与附近的第二通信网络一致时,高级确定节点可以确定第二通信网络是可以扩展的。替代地,当所有网络都满足最严格的检测等级时,高级确定节点可以确定第二通信网络是可以扩展的。另外,当数据库可以使用网络之间的公共信道来访问时,高级确定节点可以确定第二通信网络是可以扩展的。另外,当将互相连接的通信设备被包括在两个相邻的网络中时,高级确定节点可以利用其目的限于在通信设备之间中继或者多跳传播数据的条件来确定第二通信网络的扩展的可用性。另外,当可以通过利用基于波束形成或传输功率控制的干扰控制技术提升最大传输功率而不对第一通信服务产生不利影响时,高级确定节点可以确定第二通信网络的扩展是可用的。如果高级确定节点确定第二通信网络的扩展是可用的,则向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做出准许第二通信网络的扩展的请求。一般,高级确定节点具有后面描述的确定节点的功能。应该注意,当高级确定节点和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存在于物理上的同一设备上时,高级确定节点和次要通信认证节点之间的通信被作为逻辑功能之间的通信执行(或者其可以被省去)。另一方面,当高级确定节点和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存在于物理上不同的设备上时,使用无线链路或有线链路来执行高级确定节点和次要通信认证节点之间的通信。这里的无线链路可以是例如,基于第一通信服务的无线链路。另外,有线链路可以是私有网络(例如,核心网)或公共网络(例如,ADSL等)上的链路。
[1-4.确定节点(FC4)]
确定节点(FC4)基于后面描述的智能检测节点或检测节点检测出或获取的检测数据,根据遵循频谱策略的特定可用性条件来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是否可用。例如,当作为次要利用的目标的频谱的功率等级检测结果低于上述调整信息中定义的功率检测等级时,确定节点可以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替代地,当对于作为向后面描述的数据服务器进行查询得到的结果的作为次要利用的目标的频谱准许次要利用时,确定节点可以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另外,当作为次要利用的目标的频谱的功率等级检测结果低于从上述数据服务器得到的数据所指示的功率检测等级时,确定节点可以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注意,作为次要利用的目标的频谱的功率等级检测结果可以是例如,A/D采样输出值的平均值。如果确定节点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则其向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做出对于准许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的请求。然后,如果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准许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则确定节点例如通过向附近的通信设备发送信标来邀请第二通信服务的用户并开启第二通信服务。发送自确定节点的信标可以被附近的通信设备用于检测、同步、以及获取关于第二通信服务的系统信息等。例如,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同步信号和次要同步信号、以及PBCH(物理广播信道)上的信号等是上述信标的示例。确定节点从而充当从第一通信服务切换到第二通信服务的用于认知无线电的引擎。另外,确定节点响应于来自上述高级确定节点的指示生成次要通信简档,并且将该简档发送给高级确定节点。应该注意,类似于上述关于高级确定节点的描述,确定节点和次要通信认证节点之间的通信也可以被作为逻辑功能(在处于同一设备上的情况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处理可以被省略)之间的通信或者使用无线链路或有线链路的通信(在处于不同设备上的情况下)执行。
[1-5.智能检测节点(FC5)]
智能检测节点(FC5)从位于其自身设备附近的检测节点或者智能检测节点获取存储在每个节点中的有关通信环境的检测数据。智能检测节点还可以将其自己检测出的检测数据添加到所获取的检测数据(或者仅使用由其自己检测出的检测数据)。智能检测节点从而充当能够协同附近节点获取用于确定次要利用所必需的检测数据的扩展后的检测器。另外,智能检测节点响应于来自另一智能检测节点或确定节点的指示发送所存储的检测数据。
[1-6.检测节点(FC6)]
检测节点(FC6)检测其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并且生成检测数据。如后面详细描述的,检测数据一般是指示有关第一通信服务的周围通信环境的数据。例如,接收信号的功率等级或能量或者第一通信服务的调度信息可以被用作指示周围通信环境的数据。检测节点从而充当检测确定次要利用所必需的检测数据的检测器。另外,检测节点响应于来自智能检测节点或者确定节点的指示发送所生成的检测数据。
[1-7.通信节点(FC7)]
当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时,通信节点(FC7)使用第二通信服务执行通信。通信节点从而充当一般通信设备。注意,被用于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协议可以是诸如IEEE802.11a/b/g/n/s、Zigbee、或者WiMedia之类的期望的通信协议。
[1-8.术语“次要利用”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次要利用”一般是指使用如上所述的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额外或替代通信服务(第二通信服务)的利用。在有关术语“次要利用”的含义的上下文中,第一通信服务和第二通信服务可以是不同类型的通信服务或者相同类型的通信服务。不同类型的通信服务可以是可以从诸如数字TV广播服务、卫星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无线LAN接入服务、以及P2P(端到端)连接服务之类的任意通信服务中选择的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通信服务。另一方面,相同类型的通信服务例如可以包括由通信载波提供的宏小区(macro-cell)的服务和移动通信服务中的由用户或者MVNO(移动虚拟网络操作者)操作的毫微微小区(femto-cell)的服务之间的关系。另外,相同类型的通信服务还可以包括由基站提供的服务和由中继站(中继节点)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关系,以覆盖遵循WIMAX、LTE(长期演进)、LTE-A(高级LTE)等的通信服务中的频谱空穴。另外,第二通信服务可以是利用使用频谱聚合技术聚合的多个碎片频带的服务。另外,第二通信服务可以是由提供比位于基站提供的服务区域中的基站的服务区域更小的服务区域的毫微微小区、中继站、或者小或中等尺寸的基站提供的补充性通信服务。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的主题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次要利用的模式。
<2.通信设备的硬件配置示例>
接下来,描述结合了前一部分中列出的FC1至FC7中的一种或多种的通信设备的硬件配置。
图1是示出上述通信设备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框图。通过图解在图1中示出的通信设备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22、ROM(只读存储器)24、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6、总线30、输入/输出接口32、输入设备40、输出设备42、存储设备44、通信接口(I/F)46、以及驱动器50。
在图1中,CPU 22将通用计算机的操作作为整体进行控制。ROM 24存储由CPU 22执行的程序、数据等。RAM 26在CPU 22执行处理期间临时存储程序或数据。
CPU 22、ROM 24、以及RAM 26通过总线30相互连接。输入/输出接口32也连接至总线30。
输入/输出接口32将CPU 22、ROM 24、以及RAM 26与输入设备40、输出设备42、存储设备44、通信接口46、以及驱动器50相连接。
输入设备40通过例如,按钮、开关、操纵杆、鼠标、键盘、触摸面板等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指示或信息。输出设备42通过诸如CRT(阴极射线管)、液晶显示器或者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之类的显示设备、诸如灯泡之类的发光设备、或者诸如扬声器之类的输出设备等向用户输出信息。存储设备44由例如硬盘驱动器或者闪存组成,并且存储程序、数据等。通信接口46仲裁用于第一通信服务或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处理。可移除介质52可以根据需要被装载到驱动器50。
以上部分中所列的功能FC1至FC7中的每一种可以被实现为例如,软件。在每种功能被实现为软件的情况下,构成软件的程序例如,被存储在图1中所示的ROM 24或存储设备44中,在执行时被装载到RAM 26,然后被CPU 22执行。所以,CPU 22可以充当次要通信认证单元(FC1)、主要通信中继单元(FC2)、高级确定单元(FC3)、确定单元(FC4)、智能检测单元(FC5)、检测单元(FC6)、或者通信单元(FC7)。替代地,可以使用额外安装到通信设备的专用处理器将每种功能实现为硬件。
<3.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
接下来,描述由结合有功能FC1至FC7中的一种或多种的通信设备组成的通信系统的示例。
[3-1.第一系统配置示例]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配置的示意图。图2中的圆圈所圈的数字对应于上述功能(FC)的编号。另外,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中的设备之间的功能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参考图2,通信系统1包括服务器10、基站100、三个通信设备110、以及检测设备120。三个通信设备110和检测设备120被放置在可能与基站100进行通信的区域102中。另外,基站100通过网络12(其是有线网络)连接至服务器10。
服务器10通过使用网络12上连接的基站100向位于基站100附近的通信设备提供第一通信服务。第一通信服务可以是例如数字TV广播服务,或者其他种类的通信服务。另外,服务器10还可以充当完整地存储有关第一通信服务的通信环境的数据的数据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当前用于通信区域中的每个位置的频率的数据、用于每个位置的频率的使用历史数据、从使用历史数据预测出的有关流量条件的预测数据等被存储在服务器10中。
另外,在通信系统1中,服务器10作为上述次要通信认证节点(FC1)进行操作。具体地,当服务器10从随后描述的作为确定节点进行操作的基站100接收到对于准许利用第二通信服务的请求时,服务器10可以根据上述准许条件来准许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
基站100向位于区域102中的设备提供上述第一通信服务。另外,基站100作为以上所述的确定节点(FC4)和检测节点(FC6)进行操作。具体地,例如,基站100与位于其自身设备附近的通信设备110通信,检测通信环境,并且生成检测数据。另外,基站100从检测设备120获取检测数据,将该数据与在其自身设备中检测出的检测数据相结合,然后根据例如,如上所述的可用性条件来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是否可用。另外,当基站100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时,基站100向作为次要通信认证节点的服务器10做出对于准许频谱的次要利用的请求。然后,当频谱的次要利用被准许时,基站100开启第二通信服务。
通信设备110作为如上所述的通信节点(FC7)进行操作。具体地,通信设备110向基站100发送无线电信号,并从基站100接收无线电信号。基站100从而可以检测区域102中的通信环境。
检测设备120作为如上所述的检测节点(FC6)进行操作。具体地,检测设备120检测其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并且生成检测数据。然后,检测设备120将所生成的检测数据发送给基站100。注意,在通信系统1中,检测设备120可以被省略。
通过这种配置的通信系统1,基站100可以通过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未被使用的部分(或全部),来向通信设备110和检测设备120提供第二通信服务。
[3-2.第二系统配置示例]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的配置的示意图。另外,图5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通信系统2中的设备之间的功能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参考图4,通信系统2包括服务器10、基站200、三个检测设备220、以及智能检测设备230。三个检测设备220和智能检测设备230被放置在可能与基站200进行通信的区域202中。另外,基站200通过网络12(其是有线网络)被连接至服务器10。
基站200可以向位于区域202中的设备提供第一通信服务。另外,基站200作为图5中所示的以上描述的次要通信认证节点(FC1)、确定节点(FC4)、以及检测节点(FC6)进行操作。具体地,基站200可以从例如位于其自身设备附近的智能检测设备230获取检测数据。另外,基站200可以与位于其自身设备附近的检测设备220通信,通过其自身检测通信环境,并生成检测数据。然后,基站200基于从智能检测设备230获取的检测数据和/或由其自身检测出的检测数据,根据上述的可用性条件来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是否可用。另外,当基站200基于检测数据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时,基站200开启第二通信服务。
检测设备220作为如上所述的检测节点(FC6)进行操作。具体地,响应于来自智能检测设备230的指示,例如,检测设备220检测其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并生成检测数据。然后,检测设备220将所生成的检测数据发送给智能检测设备230。
智能检测设备230作为如上所述的智能检测节点(FC5)进行操作。具体地,智能检测设备230向其自身设备附近的检测设备220给出对通信环境进行检测的指示,并从检测设备220获取检测数据。另外,智能检测设备230可以将通过检测其自身的周围通信环境得到的检测数据添加到所获取的数据。此时,智能检测设备230可以将多项检测数据结合在一起,并且生成一项检测数据。然后,智能检测设备230将该检测数据发送给基站200。
通过这种配置的通信系统2,可以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未被使用的部分(或全部),向检测设备220和智能检测设备230提供第二通信服务。另外,即使在基站200检测出的通信环境的检测数据的精确度较低时,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可用性也可以通过使用从智能检测设备230获取的检测数据更适当地确定。
[3-3.第三系统配置示例]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3的配置的示意图。另外,图7是示出图6中所示的通信系统3中的设备之间的功能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参考图6,通信系统3包括服务器10、基站300、两个检测设备320、两个检测设备322、智能检测设备330、以及确定设备340。其中,两个检测设备320、智能检测设备330、以及确定设备340被放置在可能与基站300进行通信的区域302中。另外,基站300通过网络12(其是有线网络)被连接至服务器10。
基站300可以向位于区域302中的设备提供第一通信服务。另外,基站300作为如上所述的次要通信认证节点(FC1)进行操作。具体地,当基站300从作为确定节点进行操作的确定设备340接收对于准许利用第二通信服务的请求时,基站300可以根据上述准许条件来准许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
检测设备320作为如上所述的检测节点(FC6)进行操作。具体地,检测设备320检测它们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并生成检测数据。然后,检测设备320将生成的检测数据发送给智能检测设备330或者确定设备340。同样,检测设备322也可以作为如上所述的检测节点(FC6)进行操作。具体地,响应于来自智能检测设备330或者确定设备340的指示,检测设备322检测它们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生成检测数据,并将所生成的检测数据发送给智能检测设备330或者确定设备340。
智能检测设备330作为如上所述的智能检测节点(FC5)进行操作。具体地,响应于来自确定设备340的指示,智能检测设备330从其自身设备附近的检测设备320和322获取检测数据。另外,智能检测设备330将通过检测其自身的周围通信环境得到的检测数据添加到所获取的数据。然后,智能检测设备330将检测数据发送给确定设备340。
确定设备340作为如上所述的主要通信中继节点(FC2)和确定节点(FC4)进行操作。具体地,确定设备340可以从位于其自身设备附近的检测设备320和322以及智能检测设备330获取检测数据。然后,确定设备340基于所获取的检测数据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是否可用。当根据检测数据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时,确定设备340进一步向基站300做出对于准许次要利用的开启的请求。此时,确定设备340将所获取的检测数据、额外得到的其自身设备的位置数据等发送给基站300。然后,当根据所发送的数据次要利用的开启被准许时,确定设备340利用位于其自身设备附近(例如,区域304)的通信设备开启第二通信服务。另外,基站300可以根据通信环境临时向确定设备340授权准许频谱的次要利用。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设备340作为如上所述的临时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进行操作,并且在通过其自身确认检测数据满足上述准许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开启的准许条件后开启第二通信服务。
另外,确定设备340作为主要通信中继节点(其是用于第一通信服务的伪基站或接入点)进行操作,并可以将与发送自检测设备322的第一通信服务相对应的通信数据包中继到例如,基站300。
注意,如图6所示,两个检测设备322被放置在区域302外,其中在区域302中无线电信号可以被发送给基站300并可以被从基站300接收。由于这两个检测设备322被如此放置在基站300不可能进行通信的位置中,所以基站300很难向这两个检测设备322提供有关次要利用的第二通信服务。鉴于此,根据通信系统2的配置,确定设备340作为确定节点进行操作,并且提供以位于区域304内的智能检测设备330和检测设备320和322为目标的第二通信服务。
[3-4.第四系统配置示例]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4的配置的示意图。另外,图9是示出图8中所示的通信系统4中的设备之间的功能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参考图8,通信系统4包括服务器10、基站400、五个检测设备420、智能检测设备430、确定设备450、以及高级确定设备460。另外,基站400通过网络12(其是有线网络)被连接至服务器10。
基站400可以向位于区域402中的设备提供第一通信服务。
另一方面,如图9中所示,检测设备420作为如上所述的检测节点(FC6)进行操作。具体地,检测设备420检测它们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生成检测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检测数据发送给智能检测设备430、确定设备450、或者高级确定设备460。
智能检测设备430作为如上所述的智能检测节点(FC5)进行操作。具体地,响应于来自确定设备450的指示,智能检测设备430从其自身设备附近的检测设备420获取检测数据。另外,智能检测设备430将通过检测其自身的周围通信环境得到的检测数据添加到所获取的数据。然后,智能检测设备430将检测数据发送给确定设备450。
确定设备450作为如上所述的永久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FC1)和确定节点(FC4)进行操作。具体地,确定设备450可以从其自身设备附近的检测设备420和智能检测设备430获取检测数据。另外,确定设备450基于所获取的检测数据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是否可用。然后,当确定设备450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时,确定设备450开始向位于其自身设备附近(例如,区域404)的通信设备提供第二通信服务。另外,响应于来自高级确定设备460的请求,确定设备450创建包括所获取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计算出的链路数据、以及频谱策略等的次要通信简档,并且将该简档发送给高级确定设备460。这里发送的次要通信简档被随后描述的高级确定设备460用来确定第二通信网络的括展的可用性。
高级确定设备460作为如上所述的永久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FC1)和高级确定节点(FC3)进行操作。具体地,高级确定设备460首先向确定设备450给出用于发送次要通信简档的指示。高级确定设备460然后基于接收自确定设备450的次要通信简档确定第二通信网络的扩展是否可用。然后,当高级确定设备460确定第二通信网络的扩展可用时,高级确定设备460开始向位于其自身设备附近的通信设备以及确定设备450提供具有扩展后的网络范围的第二通信服务。
通过这种配置的通信系统4,可以通过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未被使用的部分(或全部)在包括区域404和406的区域408中提供第二通信服务。由于高级确定设备460和确定设备450相互协作提供第二通信服务,所以第二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被扩展。注意,在该实施例中,确定设备450和高级确定设备460可以被放置在其中提供有第一通信服务的区域402外部。
如图2至图9中所示,基于利用频谱的次要利用的通信系统的配置,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和确定节点(或者高级确定节点)可以是相同的通信设备或不同的通信设备。另外,在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和确定节点之间可用的通信简档的类型(有线或无线等)存在差异。另外,被确定节点用来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可用性的数据的精确度随着检测通信环境的范围而不同。鉴于上述情况,根据下面部分中描述的通信控制处理,当通信系统具有上述系统配置中的任意一种时,在不对第一通信服务产生不利影响的条件下,可以开启(或扩展)频谱的次要利用。
<4.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
图10至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开启频谱的次要利用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参考图10,处于待命(等待)状态的通信设备首先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来自应用的指示等生成对于频谱的次要利用的请求,并且该请求被检测到(S102)。
接着,检测到对于次要利用的请求的通信系统检查其自身设备是否具有作为能够确定次要利用的可用性的确定节点的功能(S104)。此时,当该设备不具有作为确定节点的功能时,处理进行到图12中的S310。另一方面,当该设备具有作为确定节点的功能时,处理进行到S106。
在S106中,具有作为确定节点的功能的通信设备(下文中称为确定设备)获取关于其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的检测数据(S106)。例如,在图2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中,基站100可以通过利用通信设备110发送并接收无线电信号来检测区域102内的通信环境。另外,在图6中所示的通信系统3中,确定设备340可以通过利用检测设备320发送并接收无线电信号来检测区域304内的通信环境。
然后,确定设备基于所获取的关于通信环境的数据,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开启是否可用(S108)。具体地,如果通过分析所获取的数据得到的诸如噪声率或误差比之类的参数或者所获取的数据中所包括的诸如功率等级之类的参数满足上述可用性条件,则确定设备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
然后,确定设备检查其自身设备是否具有准许次要利用的可用性的授权(S110)。具体地,在该步骤中,检查确定设备是否也具有作为能够准许频谱的次要利用的次要通信认证节点的功能。例如,图2中所示的基站100和图6中所示的确定设备340是确定节点,但不是次要通信认证节点。所以,由于确定节点不具有准许次要利用的授权,所以处理进行到S112。另一方面,图4中所示的基站200和图8中所示的确定设备450是确定设备和次要通信认证节点。所以,由于确定节点具有准许次要利用的授权,所以处理进行到S116。注意,在图6中所示的通信系统3中,例如,当确定设备340临时从基站300接收到准许频谱的次要利用的授权时,确定设备340可以作为临时性次要通信认证节点进行操作,所以处理进行到S116。
在S112中,确定设备向作为次要通信认证节点的外部协调器发送请求准许频谱的次要利用的消息(S112)。在该步骤中,确定设备例如将所获取的关于通信环境的检测数据(以及分析检测数据的结果)和该消息一起发送。然后,当所接收的数据满足上述的特定准许条件时,次要通信认证节点(例如,图2中所示的服务器10或图6中所示的基站300)准许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注意,在S112中对于确定设备用来与次要通信认证节点通信的通信协议的选择处理在后面进一步描述。
然后,确定设备确定次要通信认证节点是否准许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S114)。当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被准许时,处理进行到图12中的S302。另一方面,当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不被准许时,处理进行到图11中的S202。
另外,在S116中,还充当次要通信认证节点的确定设备基于关于通信环境的检测数据以及上述分析结果,根据与S112中相同的准许条件来确定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是否可被准许(S116)。还充当次要通信认证节点的确定设备对应于例如,图4中所示的基站200或者图8中所示的确定设备450。当确定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可被准许时,处理进行到图12中的S302。另一方面,当确定第二通信服务的开启不可被准许时,处理进行到图11中的S202。
在图11的S202中,确定设备确定多个通信设备对通信环境的检测(这是智能检测)是否被推荐(S202)。例如,即使关于通信环境的检测数据不满足上述准许条件,当预测出通过智能检测得到了好的检测结果时,次要通信认证节点也可以在智能检测的前提下准予频谱的次要利用。例如,当检测数据中所包括的无线电信号的能量在时间上不稳定但是满足上述准许条件时,可以预测出通过智能检测得到了好的检测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向确定设备推荐智能检测,以通过使用被智能检测增强后的检测数据来作出关于次要利用的准许的确定。此时,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可以另外指示用于执行智能检测的参数(例如,频谱遮罩、传输功率、传输时间、传输间隔等)。在决定用于执行智能检测并发送智能检测请求的参数(随后描述)时,优选即时且尽可能地不对第一通信系统产生影响的参数。具体地,确定设备可以基于使用其自己的检测功能检测出的每个频段的接收功率等级Pr来决定传输功率Pt(Pt>Pr),并且发送智能检测请求。此时,根据参数信息的数据量,指示低于接收功率等级Pr的功率等级的频段可以被选择作为传输信道频段。当在S202中智能检测被推荐时,处理进行到S204。另一方面,当在S202中智能检测没有被推荐时,由于无法开启频谱的次要利用,确定设备再次进入待命状态(S102)。
在S204,确定设备根据所指示的参数将对于智能检测的请求(智能检测请求)用信标传输(常规传输)给附近的通信设备(S204)。例如,在图4中所示的通信系统2中,作为确定节点的基站200可以将智能检测请求发送给智能检测设备230。另外,在图6中所示的通信系统3中,确定设备340可以将智能检测请求发送给智能检测设备330。注意,当确定设备接收来自另一通信设备的类似智能检测请求时,确定设备可以与该通信设备协同执行智能检测。
然后,确定设备确定对于智能检测请求的响应是否接收自附近的通信设备(S206)。当响应是从附近的通信设备接收时,处理进行到S208。另一方面,当响应不是接收自附近的通信设备时,确定设备无法执行智能检测,从而无法开启频谱的次要利用,所以确定设备再次进入待命状态(S102)。
在S208,确定设备利用已经对智能检测请求做出响应的通信设备(智能检测设备)执行智能检测(S208)。具体地,确定设备首先与智能检测设备同步物理链路和用于智能检测的通信协议。更具体地,可以根据例如确定设备和智能检测设备之间的预先协商决定的通信参数进行同步。另外,每个设备可以自动检测前导序列(preamble),并通过参考后续接收的数据包的报头信息进行同步。另外,传输参数可以被设置到盲状态(blind state),并且接收端的设备可以自动评估所接收的参数。然后,确定设备指示智能检测设备对通信环境进行检测,并接收检测结果。针对更大的范围(或者具有更高精确度)的关于通信环境的检测数据从而被获取。然后,基于通过智能检测获取的检测数据,在S110到S116的处理中频谱的次要利用被准许,然后处理进行到图12中的S302。
在图12的S302,接收到对于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开启的准许的确定设备将用于邀请用户参与第二通信服务的信标发送给附近的通信设备(S302)。此时,可以使用信标来指示根据频谱策略(例如,频谱遮蔽、传输功率、传输时间、传输间隔等)决定的用于第二通信服务的参数。
然后,在经过特定时间长度之后,例如,确定设备确定其是否从附近的通信设备接收到了对于上述信标的响应(S304)。当从附近的通信设备接收到响应时,处理进行到S306。另一方面,当没有从附近的通信设备接收到响应时,由于没有用户参与第二通信服务,所以确定设备再次进入等待状态(S102)。
在S306,确定设备根据例如对于信标的响应中所包括的第二通信服务的参与者的性能信息(其代表支持的协议、调制方法等)来决定用于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模式(S306)。此时,优选的是,确定设备决定能够最有效地利用频谱的通信方式来使用。注意,当在通信设备之间预先定义了将用于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模式时,S306可以被跳过。
然后,当决定了将用于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模式时,在确定设备和第二通信服务的参与者之间开启第二通信服务(S308)。然后,执行对于参与用户的认证(S310),并且通过例如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一部分或全部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在该步骤中,还没能在图10的S104中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可用性的通信设备例如,可以像S310电的用户一样参与第二通信服务。
应该注意,确定设备开启第二通信服务的过程主要在图10至图12中描述。但是,参考图10至图12描述的通信控制处理可以被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图8中所示的高级确定设备460扩展第二通信服务的过程。
<5.在开启次要利用之前选择通信协议>
在图10的S112中在确定设备和外部协调器之间进行通信以及如上所述在图11中为了智能检测进行通信时,第二通信服务还没有开启。所以,下面描述用于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协议。
[5-1.确定设备和外部协调器之间的通信协议]
图13是示出选择在图10的S112中当确定设备向外部协调器做出对于准许频谱的次要利用的请求时使用的通信协议的选择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参考图13,确定设备首先确定与作为次要通信认证节点的外部协调器的有线连接是否可用(S402)。图2中所示的基站100例如可以使用通过网络12的与服务器10的有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S408中,确定设备决定使用用于有线连接的通信协议(例如,以太网(注册商标)、FDDI等)。另一方面,图6中所示的确定设备340例如无法使用与基站300的有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404。
在S404,确定设备确定其是否可以通过第一通信服务与外部协调器通信念(S404)。图6中所示的确定设备340例如可以通过第一通信服务与基站300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在S408,确定设备决定使用关于第一通信服务的通信协议。另一方面,当其无法通过第一通信服务与外部协调器通信时,处理进行到S406。
在S406,确定设备确定是否存在准予与外部协调器进行通信的替代通信协议(S406)。当存在替代通信协议时,在S408确定设备决定使用该通信协议。另一方面,当不存在替代通信协议时,确定设备返回待命状态,因为其无法得到对于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准许。
当通信协议被以上述方式决定时,确定设备通过使用所决定的通信协议向如上所述的外部协调器发送请求对于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准许的消息(S410)。
[5-2.用于智能检测的通信协议]
在图11中的用于智能检测的通信时,优选的是根据例如功能种类FC1至FC7中的不同等级的节点之间的较高阶节点的控制,使用层级管理通信协议。层级管理通信协议可以是例如Zigbee等。当将对通信环境进行检测的指示从确定设备发送到智能确定设备时,例如,可以根据作为较高阶节点的确定设备的控制使用诸如Zigbee之类的层级管理通信协议。当使用层级管理通信协议时,通过使用发送和接收间隔在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其中该发送和接收间隔由协调器管理(次要利用的协调器,其不同于次要通信认证节点)并且已进行用于其带宽保留。例如,在上述Zigbee中,基于由协调器管理的信标,作为非竞争访问时段的时间间隙和作为竞争访问时段的时间间隙被放置。然后,在使用竞争访问时段中的时间间隙执行通信的设备之间,传输时机由其自身的确定调整,从而可以避免与另一设备的传输数据包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知避免竞争的定时,每个设备必须接收发送自协调器且遵循层级管理通信协议的参考信标。
另一方面,当在智能检测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检测数据时,例如,可以使用诸如IEEE802.11s或者WiMedia之类的自治分布式通信协议。在自治分布式通信协议中,由于在数据包的传输和接收处不存在协调器,所以通过由其自身的确定来调整传输时机来在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从而不会与来自另一设备的传输数据包发生冲突。替代地,可以根据首先发送信标的设备的控制,来使用诸如Zigbee之类的层级管理通信协议。如果在上述功能种类FC1至FC7中的同一等级的节点之间使用自治分布式通信协议,则可以简单地根据设备的位置来调整执行智能检测的设备之间的拓扑。
<6.在节点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示例>
在根据上述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中,在节点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括被广泛地分为检测数据和控制数据的两种类型的数据。
[6-1.检测数据]
检测数据是由上述检测节点或者智能检测节点检测的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作为检测节点或者智能检测节点的检测目标的通信资源是有可能被第一通信服务使用的通信资源,并且其可以被以频率信道、资源块或代码为单元进行设置。可以通过在第一通信服务的下行链路中观测广播信道(LTE中的PBCH(物理广播信道))来决定什么范围的通信资源应该是检测目标。检测数据除了包括检测通信环境的设备的标识符和检测结果以外,还可以包括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的设备的位置数据、以及检测算法的种类、时间戳等。另外,通过分析检测数据和指示用于第一通信服务的周围通信环境的调度信息得到的分析结果可以被包括在广泛意义的检测数据中。
设备的位置数据是指示例如在检测时检测到通信环境的设备的位置的数据。位置数据被确定节点(或者高级确定节点)用来做出有关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可用性的确定。具体地,确定节点预先将在外部(例如服务器10等)准备的位置信息数据库下载到其自身设备。数据库包括第一通信服务的信道分配、与位置数据相关联的信道利用历史等。所以,确定节点可以通过使用位置数据作为关键字从位置信息数据库检索信道分配或信道利用历史,来评估次要利用对第一通信服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代替将位置信息数据库预先下载到其自身设备,确定节点可以在确定次要利用的可用性时通过使用位置数据作为关键字来向外部数据库进行查询。
检测算法的种类指示哪种值将被检测(或者已经被检测出来),诸如无线电信号能量、噪声功率等级、噪声率(例如,SNR或CNR)或者误差比(例如,BER或者PER)。
检测结果包括根据上述种类的检测算法的检测结果的值。检测结果的值可以由软比特(软判决值)或硬比特(硬判决制)表示。例如,优选的是,确定节点(或者高级确定节点)用硬比特来表示将被发送给次要通信认证节点的检测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检测值确定次要利用的可用性的结果等由诸如“0”或“1”的逻辑值表示。这使得节点之间的流量降低。另一方面,将从检测节点(或者智能检测节点)发送到确定节点(或者高级确定节点)的检测结果一般由软比特表示。
时间戳包括通信环境的检测何时开启的时间、以及通信环境的检测何时结束的时间等。
[6-2.控制数据]
控制数据是为了使构成次要利用系统的上述的一个节点控制另一节点或者一个节点被另一个节点控制而使用的数据。控制数据可以包括对于开启或停止检测的指示、对于检测数据的传输的指示、检测算法的种类的指示、对于次要通信简档的传输的指示、对于访问位置信息数据库的请求等。
另外,当高级确定节点、确定节点、或者智能检测节点将从多个节点获取的检测数据结合在一起时,诸如平均或标准偏差之类的指示检测数据是由什么方法结合在一起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控制数据中。
另外,次要通信认证节点、高级确定节点、或者确定节点可以通过将由一个节点获取或检测的检测数据与由另一节点检测或获取的检测数据相比较来评估每种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例如,当在位于附近的多个节点检测或获取的检测结果中间存在较大偏差时,检测数据的可靠性被评估为低。在这种情况下,检测数据的可靠性的评估结果被包括在控制数据中。另外,可以通过将由一个节点检测或获取的检测数据与由另一个节点检测或获取的检测数据相比较来检测处于隐藏终端的状态中的节点。
另外,智能检测节点可以与另一智能检测节点交换诸如可允许的跳数的上限以及可允许的检测节点数目、和最小的所需要的检测节点数目之类的控制数据。这使得在将检测数据的质量保持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能够扩展智能检测的检测区域。
<7.总结>
以上参考图1至图13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根据通信控制处理,有关确定节点周围的通信环境的数据被获取,并且当所获取的数据满足上述可用性条件(第一条件)时,确定频谱的次要利用可用。然后,在位于相同通信设备或者位于与确定节点不同的通信设备中的次要通信认证节点中,当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满足上述准许条件(第二条件)时,频谱的次要利用被准许。从而可以在实现频谱的次要利用的各种系统配置中在适当地确定不会对第一通信服务产生不利影响之后开启频谱的次要(扩展)利用。
另外,当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不满足上述准许条件时,通过多个通信设备来检测通信环境(其是智能检测)被从次要通信认证节点推荐给确定节点。结果,即使在根据单个设备的检测结果无法适当确定对于第一通信服务的影响时,对于第一通信服务的影响可以使用通过智能检测增强后的检测数据来确定。
另外,当第二通信服务的利用被准许时,用于邀请用户参与第二通信服务的信标被从确定节点发送给附近的通信设备。然后,基于对于信标的响应中所包括的信息(例如,上述容量信息),决定将被用于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节点。从而可以迅速选择最佳通信模式并开启第二通信服务。
说明书中描述的每个实施例的主题可用于如上所述的次要利用的各种模式类型。例如,如上所述,可以说中继节点或者毫微微小区的覆盖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空穴的操作是频谱的次要利用的一种模式。另外,使用相互之间的公共频谱的宏小区、RRH(远程无线电头端)、热区(Hotzone)、中继节点、以及毫微微小区等可以形成频谱的次要利用的一种模式(诸如,异构网络)。
以上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同时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以上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找出各种改变和修改,并且应该理解它们自然处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参考标记列表
1、2、3、4                    通信系统
10                            服务器(第二通信设备)
100、200                      基站(第一通信设备)
300                           基站(第二通信设备)
340、450                      确定设备(第一通信设备)
460                           高级确定设备(第一通信设备)
120、220、222、320、322、420  检测设备
230、330、430                 智能检测设备

Claims (11)

1.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通信设备处获取有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的数据;
当所获取的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二通信服务可用;以及
当所述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处满足第二条件时,准许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通过多个通信设备对通信环境的检测被推荐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利用被准许时,用于邀请用户参与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信标被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到附近的通信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当对于所述信标的响应被接收时,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基于所述响应中所包括的信息来决定将被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具有准许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授权时,所述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被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当有线连接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可用时,所述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被使用所述有线连接来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有可能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时,所述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被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服务来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准许的步骤中,所述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的可靠性是通过将所述有关通信环境的数据与所述第一通信服务中的通信历史相比较来评估的,并且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利用是根据所述可靠性的评估结果而被准许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准许的步骤中,验证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通信设备不是在过去已经在分配给所述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中执行过未经授权的动作的设备,并且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利用是根据所述验证的结果而被准许的。
10.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在有关其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的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二通信服务可用,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在确定所述第二通信服务可用时,向具有准许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授权的设备做出对于准许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请求。
11.一种使得计算机控制通信设备用作以下单元的程序:
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在有关其自身设备周围的通信环境的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使用分配给第一通信服务的频谱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二通信服务可用,
其中,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二通信服务可用时,所述确定单元向具有准许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授权的设备做出对于准许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服务的请求。
CN201080004987.4A 2009-01-26 2010-01-12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Active CN1022828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4681 2009-01-26
JP2009-014681 2009-01-26
PCT/JP2010/050231 WO2010084801A1 (ja) 2009-01-26 2010-01-12 通信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2880A true CN102282880A (zh) 2011-12-14
CN102282880B CN102282880B (zh) 2016-05-04

Family

ID=42355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4987.4A Active CN102282880B (zh) 2009-01-26 2010-01-12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23881B2 (zh)
EP (1) EP2384044B1 (zh)
JP (1) JP5601201B2 (zh)
KR (1) KR101596538B1 (zh)
CN (1) CN102282880B (zh)
BR (1) BRPI1006900B1 (zh)
RU (1) RU2534736C2 (zh)
WO (1) WO201008480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3212A (zh) * 2015-06-08 2015-09-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协作中继及频谱聚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898755A (zh) * 2014-05-14 2016-08-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频谱上的干扰协同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8286B2 (ja) 2009-01-14 2015-0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353812B2 (ja) * 2009-08-12 2013-1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812011B2 (en) * 2010-02-10 2014-08-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database access for spectrum access
US8654721B2 (en) * 2010-08-04 2014-02-1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s, 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5566225B2 (ja) * 2010-09-02 2014-08-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729629B2 (ja) * 2010-09-09 2015-06-03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装置、通信方法
JP2012089993A (ja) * 2010-10-18 2012-05-10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無線通信共存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977274B2 (en) * 2010-11-15 2015-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Geo-location aided sensing
JP5610346B2 (ja) * 2010-12-20 2014-10-22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Tvwsチャネルの割り当て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5704704B2 (ja) * 2011-02-28 2015-04-22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コグニティブ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124347B2 (en) * 2011-04-04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in a white space
US9313664B2 (en) * 2011-07-21 2016-04-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loud service for optimizing white-space networks coexistence
JP5712078B2 (ja) * 2011-07-27 2015-05-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端末の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サーバ
JP5683412B2 (ja) * 2011-08-29 2015-03-1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子メールの通知方法
CN103002501A (zh) * 2011-09-19 2013-03-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中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JP5959883B2 (ja) * 2012-03-06 2016-08-0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異種システム共存方法及び無線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EP2830266A4 (en) 2012-03-19 2015-12-02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FORMATION RELAY METHOD, AND PROGRAM
JP6176515B2 (ja) * 2012-04-27 2017-08-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資源管理方法、及び無線資源管理プログラム
JP6021007B2 (ja) * 2013-01-18 2016-11-02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データベース、データベース制御方法
CN104113888B (zh) * 2013-04-19 2019-10-1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WO2015138914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band mesh operations
US9055163B1 (en) 2014-12-01 2015-06-09 Oceus Networks, Inc. Methods of operating wireless parameter-sensing nodes and remote host
KR20170004054A (ko) * 2015-07-01 2017-01-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센서망을 이용한 상호 연동형 통신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5516986B (zh) * 2016-01-08 2019-04-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伪基站的方法、终端、数据处理器以及系统
JP6071159B2 (ja) * 2016-02-19 2017-02-01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異種システム共存方法及び無線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US9974079B1 (en) * 2016-11-08 2018-05-1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requency selection for broadband transmissions among a shared spectrum
US10616939B2 (en) * 2017-06-06 2020-04-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hoc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to access various services via a cellular network
PT3766286T (pt) * 2018-03-15 2022-05-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para colocar um nó numa comunicação sem fios em modo de vigília, assim como o nó correspondente
CN114339774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6044A (ja) * 2007-02-22 2008-09-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ら並びにコグニティブ制御局装置と基地局装置
CN101267578A (zh) * 2008-04-30 2008-09-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蜂窝移动节点自组织Ad hoc网内节点的通信控制方法
CN101310465A (zh) * 2005-10-14 2008-11-19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多频率分配系统中使用有效频谱感测进行频率信道分配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7300B1 (en) * 1999-10-25 2001-12-0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US7920538B2 (en) * 2003-12-08 2011-04-05 Investors Life Insurance Company Spectral reuse transceiver-based aggregation of disjoint, relatively narrow bandwidth (voice) channel segments of radio spectrum for wideband RF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US7027827B2 (en) * 2003-05-19 2006-04-1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haring between multip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261996B (en) * 2003-08-18 2006-09-11 Nokia Corp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selecting quality of service-related inform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447416B2 (ja) 2004-09-22 2010-04-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マルチバンド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機
US20070026868A1 (en) * 2005-07-26 2007-02-01 Schulz Gary D Licensed/unlicensed frequency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wide-area network
US8335183B2 (en) * 2005-08-26 2012-12-18 Nec Corporation Provision of downlink packet access services to user equipment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252725B1 (ko) 2005-09-16 2013-04-08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동적 스펙트럼 액세스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점유 사용자로의통지
WO2007043827A1 (en) 2005-10-14 2007-04-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frequency channel assignment using effec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multiple fa system
JP4685646B2 (ja) * 2006-01-30 2011-05-18 株式会社東芝 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周波数割当方法
JP4772582B2 (ja) * 2006-04-28 2011-09-14 株式会社東芝 コグニティブ無線システム
US20070259681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Jung-Fu Che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Based User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88339B2 (en) 2006-05-18 2013-11-1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emporarily unused bandwidth in the RF spectrum
US7813318B2 (en) * 2006-10-16 2010-10-12 Stmicroelectronics, Inc. Methods of messaging control of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DFS) for cognitive radio base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 systems
US20080151856A1 (en) * 2006-12-21 2008-06-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gnitive radio policy change
CN101578793B (zh) 2007-01-04 2014-03-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分布式频谱感测方法和装置
US8041627B2 (en) * 2007-03-06 2011-10-18 Spectrum Bridg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pectrum with transferable access rights
US8655283B2 (en) * 2007-04-23 2014-02-18 Lingna Holdings Pte., Llc Cluster-based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US8155033B2 (en) * 2007-11-28 2012-04-10 Motorola Solutions, Inc. Opportunistic spectrum sensing optimization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72378B2 (en) * 2007-12-28 2013-06-25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S7965641B2 (en) * 2008-02-14 2011-06-21 Lingna Holdings Pte., Llc Robust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s
US8411766B2 (en) * 2008-04-09 2013-04-02 Wi-La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spectral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5648286B2 (ja) * 2009-01-14 2015-0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0465A (zh) * 2005-10-14 2008-11-19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多频率分配系统中使用有效频谱感测进行频率信道分配的方法
JP2008206044A (ja) * 2007-02-22 2008-09-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ら並びにコグニティブ制御局装置と基地局装置
CN101267578A (zh) * 2008-04-30 2008-09-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蜂窝移动节点自组织Ad hoc网内节点的通信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8755A (zh) * 2014-05-14 2016-08-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频谱上的干扰协同方法和装置
CN105898755B (zh) * 2014-05-14 2019-07-1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频谱上的干扰协同方法和装置
CN104883212A (zh) * 2015-06-08 2015-09-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协作中继及频谱聚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883212B (zh) * 2015-06-08 2017-09-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协作中继及频谱聚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84044A1 (en) 2011-11-02
CN102282880B (zh) 2016-05-04
RU2011129978A (ru) 2013-01-27
EP2384044A4 (en) 2014-02-19
JP5601201B2 (ja) 2014-10-08
KR20110119647A (ko) 2011-11-02
EP2384044B1 (en) 2017-08-02
KR101596538B1 (ko) 2016-02-22
US8923881B2 (en) 2014-12-30
BRPI1006900B1 (pt) 2022-01-04
WO2010084801A1 (ja) 2010-07-29
RU2534736C2 (ru) 2014-12-10
JPWO2010084801A1 (ja) 2012-07-19
BRPI1006900A2 (pt) 2016-02-16
US20110275322A1 (en) 201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2880A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JP6423390B2 (ja) 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動的チャネル選択の直接的な適応制御に関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800999B (zh)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801092B (zh) 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US92825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ordin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usage in a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1783760B (zh) 通信设备、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Debroy et al. Contention based multichannel MAC protocol for distributed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03081438A (zh) 构建共存协议消息的方法
CN102960009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US201502646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aliwatu A new connectivity strategy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ing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