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0009A -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0009A
CN102960009A CN2011800324344A CN201180032434A CN102960009A CN 102960009 A CN102960009 A CN 102960009A CN 2011800324344 A CN2011800324344 A CN 2011800324344A CN 201180032434 A CN201180032434 A CN 201180032434A CN 102960009 A CN102960009 A CN 102960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ervice
node
control unit
access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24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0009B (zh
Inventor
泽井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60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0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支持在多个二次通信服务当中共享通信资源。所公开的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多个二次使用节点进行的通信,每个二次使用节点均通过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通信单元,从每个二次使用节点接收表示每个所述二次使用节点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存储单元,存储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接入技术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包括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基于由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是否可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在进行对使得能够在二次通信服务中使用使用过一次的频带(频谱)的讨论。例如,用于允许包括在US数字TV广播的频带中的未使用信道(TV白色空间(white space))可用于无线通信的标准规范正处于IEEE 802.22工作组的审查中(以下参见非专利文献1)。
根据2008年11月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推荐,讨论已针对通过使用满足预定条件并已接收到验证的通信装置来允许TV白色空间的二次使用。该FCC的推荐接受IEEE802.22的标准规范(其是TV白色空间的二次使用的第一标准),并且还覆盖IEEE中的新研究组的活动。技术上,例如,由于需要使用现有技术来以-114[dBm](例如,在噪声系数(NF)为11[dB]时,SNR为大约-19[dB])的水平执行信号检测,因此,期望诸如地理位置数据库访问的辅助功能是必须的(参见以下的非专利文献2)。此外,FCC正处于用于开放作为5GHz频带的一部分的250MHz频带作为用于二次使用的新信道的审查中。
此外,在EU中,正在进行根据长期策略将称为感知导频信道(CPC)的专用控制信道统一分配用于实现动态频谱访问(DSA)。CPC的分配已并入2011年的国际电信联盟(ITU)-WP11的议程中。对执行DSA的二次使用系统的技术研究也在IEEE标准协调委员会(SCC)41的推进中。
一般,当为与一次使用相关的通信服务(以下将称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被二次使用时,重要的是与二次使用相关的通信服务(以下将称为二次通信服务)不与一次通信服务发生干扰。为此,以下的非专利文献2推荐安装数据服务器,该数据服务器从将提供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接收管理者信息、位置信息等并将这些信息累积在数据库中。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服务器根据来自二次使用节点的请求来指定可以为二次使用提供的信道,并且向二次使用节点通知所指定的信道。当二次使用节点使用数据服务器以此方式通知的信道时,防止了与一次通信服务的干扰。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802.22WG on WRANs”[在线],[2010年7月1日搜索],因特网<URL:http://www.ieee802.org/22/>
非专利文献2:“SECOND REPORT AND ORDER ANDMEMORANDUM OPINION AND ORDER,”[在线],[2010年7月1日搜索],因特网<URL:http://hraunfoss.fcc.gov/edocs_public/attachmatch/FCC-08-260A1.pdf>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当仅使用数据服务器提供的上述信息时,存在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并且仍存在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诸如干扰、信号冲突等问题将在可以提供多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情况下发生的风险。此外,当分别提供多个二次通信服务而彼此不合作时,难以实现频率利用的高效率。相应地,优选地是在相互调整诸如无线接入技术、信道等二次使用的配置之后提供各二次通信服务。具体地,即使当服务区域和信道重叠时,也存在可以根据无线接入技术的组合共享通信资源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通过共享通信资源,可以改进频率利用的效率或者增加二次使用的机会。
为此,与本公开相关的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且改进的、支持在多个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的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其控制一个或多个二次使用节点的通信,该一个或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分别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通信单元,从各个二次使用节点接收表示对应的二次使用节点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存储单元,存储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接入技术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当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基于由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是否可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的至少一部分。
如果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不包括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则即使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相互干扰水平超过容许干扰水平时,控制单元也可确定是否可以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的一部分。
当与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相对应的由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无线接入技术是OFDMA(正交频分多址)时,控制单元可确定可以共享通信资源的一部分。
当与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对应的由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无线接入技术是OFDMA、并且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区相对应的由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无线接入技术是CSMA(载波侦听多址接入)时,控制单元可确定可以共享通信资源的一部分。
控制单元可响应于来自提供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的请求,确定是否可以共享通信资源的一部分。
当确定可以共享通信资源的一部分时,控制单元可请求提供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提供指定可共享通信资源的范围的信息。
控制单元可将从提供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接收到的指定可共享通信资源的范围的信息提供给提供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
当存在可共享通信资源时,控制单元可将同步信号提供给分别提供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
当存在可共享通信资源时,控制单元可将用于防止通过共享通信资源而引起的干扰的控制信息发送至提供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
通信单元可以进一步从各个二次使用节点接收服务区域信息。通信控制装置还可包括估计单元,该估计单元使用用于估计由二次使用节点提供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服务区域信息,来估计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和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
当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任一部分都不包括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控制单元可缩小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以便共享通信资源。
另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用于控制多个二次使用节点的通信,该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分别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从各个二次使用节点接收表示对应的二次使用节点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存储所接收到的接入技术信息;以及当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基于由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是否可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和通信控制装置,该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分别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该通信控制装置控制多个二次使用节点的通信。每个二次使用节点均包括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将表示对应的二次使用节点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发送至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包括:通信单元,从各个二次使用节点接收接入技术信息;存储单元,存储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接入技术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当第二二次通信服务区的服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基于由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是否可以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其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将表示通信装置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发送至其它装置,以使得其它装置确定是否需要与其它二次通信服务共享该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的一部分;以及二次使用控制单元,当其它装置确定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包括其它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并且需要基于接入技术信息而与其它二次通信服务共享该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的一部分时,响应于来自其它装置的请求而指定可与其它二次通信服务共享的通信资源的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与本公开内容相关的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可以支持在多个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通信系统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二次使用节点与数据服务器之间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3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通信控制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在共享通信资源时的资源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第一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第二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第三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第四示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二次使用节点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在通信控制装置与二次使用节点之间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示例的序列图。
图11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服务区域估计处理的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的流程示例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13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的流程示例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14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的流程示例的流程图的第三部分。
图15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的处理的流程示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注意,在该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重复说明。
将按照以下顺序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系统的概要
2.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装置的配置示例
2-1.通信控制装置的配置示例
2-2.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
2-3.二次使用节点的配置示例
3.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处理流程
3-1.通信控制处理
3-2.服务区域确定处理
3-3.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
3-4.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的处理
4.总结
<1.系统的概要>
图1是示出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通信系统的概要的说明图。参照图1,示出了一次使用节点10、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数据服务器40和通信控制装置100。
一次使用节点10是使用已预先分配的频带来发送/接收用于一次通信服务的无线信号的节点。然而,一次使用节点10不一定使用所分配的整个频带。在图1的示例中,已分配包括信道F1、F2和F3的频带,但一次使用节点10仅使用它们当中的信道F1和F2。一次通信服务可以是例如包括数字TV广播服务、卫星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等的任意通信服务。另外,例如,当一次通信服务是移动通信服务时,一次使用节点10可以对应于基站。
图1中所示的边界B01是由一次使用节点10提供的一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外边界。位于边界B01内的终端装置(未示出)可以接收由一次使用节点10提供的一次通信服务。边界B02是设置在一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附近的保护区域(guide area)的外边界。保护区域是设置在一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与所谓的白色空间之间的缓冲区域。由于存在保护区域,因此即使当在白色空间内二次使用频带时,也会降低将在位于服务区域中的终端装置中发生诸如干扰的问题的可能性。
在边界B02与边界B03之间,存在所谓的白色空间。在图1的示例中,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位于白色空间内。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中的每一个均是使用分配给一次通信服务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装置。在本说明书的以下描述中,当不需要特别地将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彼此区分开时,省略在附图标记的末尾的字母,并且将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通称为二次使用节点20。
二次使用节点20根据预定频谱策略确定是否可获得二次使用,接收由数据服务器40提供的信道,并接着为位于其附近的终端装置(未示出)提供二次通信服务。在图1的示例中,可将一次使用节点10没有使用的信道F3提供给二次使用节点20a和二次使用节点20b两者。应注意,在不限于图1的示例的情况下,二次使用节点20可位于一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或者在该服务区域附近。例如,为了覆盖由于遮蔽(屏蔽)、衰减等的影响而在服务区域中产生的频谱空穴,二次使用节点可安装在一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
二次通信服务区通常表示使用分配给一次通信服务的频带的部分或全部来提供的附加或替代的通信服务。在术语“二次使用”的含义中,一次通信服务和二次通信服务可以是不同类型的通信服务或同一类型的服务。不同类型的通信服务表示可以从任意通信服务(例如,数字TV广播服务、卫星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无线LAN(局域网)接入服务、端对端(P2P)连接服务等)选择的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型的通信服务。另一方面,同一类型的服务可以包括基于移动通信服务的例如由通信提供商提供的宏小区(macro-cell)的服务以及基于由用户或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管理的毫微微小区(femto-cell)的服务之间的关系。另外,同一类型的服务还可以包括根据WiMAX、长期演进(LET)、先进的LTE(LTE-A)等的通信服务的基站提供的服务与中继站(中继节点)为了覆盖频谱空穴而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关系。此外,二次通信服务可以是使用利用频谱整合技术所整合的多个断片频带的服务。此外,二次通信服务可以是由存在于基站的服务区域内的、相比于基站提供更小服务区域的毫微微小区群、中继站群或小型或中型基站群提供的辅助通信服务。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每个实施例的概要可广泛应用于每种类型的这种二次使用的模式。
数据服务器40具有数据库,该数据库从二次使用节点20接收包括管理者信息、位置信息等的节点信息并累积所接收到的节点信息。数据服务器40可以经由例如因特网、一次通信服务的主干网络等与一次使用节点10和二次使用节点20连接。数据服务器40累积从二次使用节点20接收到的上述节点信息。此外,根据来自二次使用节点20的请求,数据服务器40将例如可以为二次使用而提供的信道、最大发送功率、频谱遮罩等信息提供给二次使用节点20。这样,二次使用节点20变得能够开始二次通信服务。
图2是示出图1中例示的二次使用节点20与数据服务器40之间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参照图2,将二次使用分配给一次通信服务的频带的二次使用节点20首先将节点信息发送至数据服务器40,从而请求登记节点信息(步骤S02)。然后,数据服务器40将从二次使用节点20接收到的节点信息登记到数据库中(步骤S04)。
这里,登记在数据库中的节点信息包括例如以下信息:
·规定(regulation)ID:在将节点验证为可以用于二次使用的装置时所给予的ID。在二次使用TV白色空间的情况下,规定ID可以包括在节点信息中。
·制造商ID:装置的制造商的ID。
·位置数据:表示使用诸如GPS的定位装置动态测量或者保持静止的装置的位置。
·天线高度:装置的天线高度。例如,可以使用平均地面上高度tx(HAAT)。
·管理者信息:包括装置所有者的名字、地址、邮件地址等。
接下来,数据服务器40将确认已完成节点信息的登记的确认信号(confirmation)发送至二次使用节点20(步骤S06)。接下来,二次使用节点20从数据服务器40请求准许二次使用(步骤S08)。然后,数据服务器40确定例如可以提供给二次使用节点20的信道(例如,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未使用部分),并且在存在可提供信道时对二次使用节点20允许二次使用(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数据服务器40向二次使用节点20提供例如以下信息:
·最大发送功率:允许二次使用节点20执行发射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
·许可信道信息:指定可以提供给二次使用节点20的信道的信道号的列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可以被预先分成多个信道,并且信道号可以给予各个信道。可使用信道的中心频率以替代信道号。
·规定信息:可以包括二次使用规则,诸如频谱遮罩。
在该说明书中,从数据服务器40提供给二次使用节点20的这些信息被称为许可信息。
在这些步骤之后,二次使用节点20可以开始二次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
通信控制装置100是控制一个或多个二次使用节点20的通信的通信装置。类似于数据服务器40,通信控制装置100还可以经由例如因特网、一次通信服务的主干网络等与一次使用节点10和二次使用节点20连接。通信控制装置100物理上可以是与数据库40相同的装置。通信控制装置100使用关于二次使用节点20的节点信息、数据服务器40提供的信息等来在多个二次通信服务之间调整各个二次使用节点20提供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信道等的配置。相应地,在可以根据无线接入技术的组合共享通信资源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100支持在多个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通信资源的共享,如将在下一章节详细描述的。
<2.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装置的配置示例>
[2-1.通信控制装置的配置示例]
图3是示出与该实施例相关的通信控制装置100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参照图3,通信控制装置100包括通信单元110、存储单元120、估计单元130和控制单元140。
(通信单元)
通信单元110是用于使通信控制装置100与二次使用节点20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另外,通信单元100能够与数据服务器40进行通信。在该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10从例如允许二次使用的每个二次使用节点20接收对登记二次使用的请求。
对登记二次使用的请求包括例如以下信息:
·规定ID:可以作为节点信息登记在数据服务器中的信息。
·制造商ID:可以作为节点信息登记在数据服务器中的信息。
·位置数据:可以作为节点信息登记在数据服务器中的信息。
·天线高度:可以作为节点信息登记在数据服务器中的信息。
·最大发送功率:可以从数据服务器提供来作为许可信息的信息。
·许可信道信息:可以从数据服务器提供来作为许可信息的信息。
·规定信息:可以从数据服务器提供来作为许可信息的信息。
·利用信道信息:在包括在许可信道信息的列表中的信道当中的、二次使用节点将用于二次通信服务的信道号。
·接入技术信息:表示二次使用节点可以使用(并且当前正在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号的列表。可以根据各无线接入技术(诸如,IEEE802.11af、11g或11n、IEEE802.22、IEEE802.16、LET、LET-A等)预先给予该号。接入技术信息可包括表示是否支持各无线接入技术的位串、代码值等以替代接入技术号的列表。此外,接入技术信息可包括表示是否可以使用稍后将描述的、针对通信服务的共存的协议的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通信控制装置100将这些信息当中的位置数据、天线高度和最大发送功率处理为用于估计二次使用节点20提供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服务区域信息。这里提到的信息仅仅是示例。也就是说,从二次使用节点20发送至通信控制装置100的对二次使用的登记的请求可以不包括上述信息的一部分,或者还可以包括附加信息。此外,通信控制装置100可从数据服务器40而不是从二次使用节点20获取上述信息的一部分。
通信单元110将从每个二次使用节点20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此外,通信单元110从请求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二次使用节点20接收调整请求。稍后将描述的控制单元140处理来自二次使用节点20的调整请求。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120是使用存储介质(例如,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来实现的。在该实施例中,存储单元120存储包括在通信单元110接收到的登记请求中的信息。在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的信息当中,包括二次使用节点20的位置数据、天线高度和最大发送功率的服务区域信息可以由稍后将描述的估计单元130用来估计服务区域。此外,许可信道信息、利用信道信息和接入技术信息可以用于稍后将描述的控制单元140进行的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
(估计单元)
估计单元130使用存储单元120存储的服务区域信息(即,二次使用节点20的位置数据、天线高度和最大传输率)来估计二次使用节点20提供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例如,估计单元130将二次使用节点20提供的第二服务的服务区域近似为以二次使用节点20的位置为中心的圆形区域。
作为用于估计服务区域的半径的方法,考虑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Method for point-to-area predictions for terrestrial services in thefrequency range 30mhz to 3000mhz“(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Commission(ITU),RECOMMENDATION ITU-R P1546-3,2007)中公开的、使用传播路径曲线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单元120预先存储统计曲线(传播路径曲线),该统计曲线基于用于根据天线高度和电场强度导出通信距离(以预定的位置率和预定的时间率使得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的实际测量值。估计单元130将二次使用节点20的最大发送功率转换成电场强度,并且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的传播路径曲线获取与二次使用节点20的天线高度和电池强度相对应的通信距离。该通信距离变为由二次使用节点20提供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半径。
用于估计服务区域的半径的第二种方法是采用Okumura-Hata曲线的市区模型(参见“Digit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由SeiichiSampei所著,Pearson Education Japan,pp.16-19))中的评估公式的方法。在该情况下,估计单元130根据二次使用节点20的最大发送功率和接收器的最小接收灵敏度来计算最大容许路径损耗。然后,估计单元130将所算出的路径损耗和天线高度代入评估公式中,从而计算通信距离。该通信距离变为由二次使用节点20提供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半径。
估计单元130使得存储单元120存储以此方式估计且表示每个二次使用节点20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值(例如,中心位置和圆的半径)。
(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140基于估计单元130估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二次使用节点20可以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来调整用于在二次通信服务之间进行二次使用的配置。根据例如二次使用机会的增加、频率利用效率的改进等,对用于在二次通信服务之间进行二次使用的配置的调整包括对于至少一个二次使用节点20、关于无线接入技术的推荐或者关于要使用的信道的推荐。另外,控制单元140根据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的一部分是否可以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共享。
例如,当与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相对应的由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无线接入技术是OFDMA时,控制单元140可确定可以共享通信资源的一部分。例如,IEEE803.22是还被称为无线区域网络(WRAN)且采用OFDMA的无线通信协议。在采用OFDMA的无线通信协议中,通信资源可以被分成在频率方向上被称为子载波而在时间方向上称为符号的相对小的单位。基站以包括预定数量的子载波和预定数量的符号的资源块为单位调度通信。在该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对应于提供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相应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40与使用OFDMA提供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进行协商,接收可共享通信资源的分布,并由此可以实现通信资源的共享。也就是说,当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是OFDMA时,与采用另一无线接入技术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实现通信资源的共享。
此外,例如,当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相对应的由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无线接入技术是CSMA时,控制单元140可确定可以共享通信资源的一部分。例如,IEEE802.11(11a、11b、11g、11n等)是采用载波侦听多址接入与冲突避免(CSMA/CA)的无线通信协议。不同于OFDMA,CSMA是基站不以集中的方式调度通信的技术,而是终端装置可以根据预定冲突避免(或冲突检测)序列来以任意定时开始进行通信。因此,采样CSMA的第二二次通信服务适于根据确定为从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通信资源的区间中的定时灵活执行通信。
当确定可以共享通信资源的一部分时,控制单元140对提供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请求共享通信资源。该请求要求提供用于指定可共享通信资源的范围的共享资源信息。为了指定可共享通信资源的范围,共享资源信息可以包括例如可共享通信资源的开始定时、结束定时、周期、中心频率(或信道号)等的信息。当从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接收到共享资源信息时,控制单元140将共享资源信息发送至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从而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此外,为了支持例如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与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的同步,控制单元140可通过通信单元110将同步信号提供给各个二次使用节点20。
图4是示出该实施例中在共享通信资源时的资源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4,在横轴是时间轴且纵轴是频率轴的时间-频率域内示出了资源配置。在附图中,由虚线围绕的一个小区(cell)表示在OFDMA中进行调度的最小单位,并且存在该小区称为资源块的情况。一轮调度的最小单位可以包括n个子载波和m个符号。在这些通信资源当中,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为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以间隔INT分配从开始定时Tstart到结束定时Tend的区间中的例如中心频率Fmid的CSMA时隙。开始定时Tstart和结束定时Tend是通过使用例如从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发送的基准信号作为基准来指定的。另外,可以通过从通信控制单元100提供的同步信号在二次使用节点20之间校正这些定时。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例如将包括开始定时Tstart、结束定时Tend、中心频率Fmid和间隔INT的信息作为用于指定可共享通信资源的范围的共享资源信息发送至通信控制装置100。
另外,如在图4中所例示的,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可在分配给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CSMA时隙)与用于周围的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OFDMA时隙)之间设置保护时隙。以此方式,即使当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第二二次通信服务没有完全同步、或者用作基准的频率存在误差时,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第二第二通信服务也可以有利地共享通信资源而不会彼此干扰。
另外,当例如对于第一第二通信服务存在大量业务(traffic)、并且没有足够的空闲通信资源时,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可拒绝通信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当存在足够的空闲通信资源、或者一些时隙由于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而长时间未使用、或者在其它类似状况下时,可以接受通信资源的共享。
[2-2.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
控制单元140在第二通信服务之间进行调整所基于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被分类成例如图5至图8中所例示的四个类别(称为类别A、类别B、类别C和类别D)。
(类别A)
参照图5,示出了属于类别A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在图5中,二次使用节点20a的服务区域A11和二次使用节点20b的服务区域A12重叠。另外,二次使用节点20b包括在二次使用节点20a的服务区域A11中。同样地,二次使用节点20a包括在二次使用节点20b的服务区域A12中。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中,这些相邻的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发送的无线电波变成相互干扰因素,并且存在二次使用时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另外,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中的仅一个包括在另一个的服务区域中的情况可以包括在类别A中。
例如,当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具有类别A的位置关系时,控制单元140还确定是否存在可以由分别提供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的共同无线接入技术。例如,当二次使用节点20a可以使用无线接入技术R1和R2、并且二次使用节点20b可以使用无线接入技术R1时,将无线接入技术R1确定为共同无线接入技术。当存在如上所述的共同无线接入技术时,控制单元140推荐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共同无线接入技术和共同信道。以此方式,例如,使得通信服务共同存在,或者在二次使用节点20a与20b之间形成网状(mesh)网络,使得可以在彼此不干扰的情况下管理二次通信服务。例如,IEEE802.22、Ecma392和IEEE802.11族中的11s、IEEE802.16(WiMax)族中的16j等支持网状协议或用于交换调度信息的协议。相应地,通信服务可以共存于采样这些无线接入技术的通信服务之间。存在在使用公共动作帧(public action frame)等的诸如信标请求的方法中IEEE802.11族支持用于通过接入点或终端获取关于相邻网络的资源使用信息的功能的情况。此外,在该情况下,通信服务可以以相同方式共存。即使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不同(不是相同的),当无线接入技术的组合是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共存的组合时,控制单元140也可以使得两个通信服务共存于共同信道中。这同样适用于以下将描述的其它类别。此外,当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彼此不同且不能共存时,控制单元140推荐提供一种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a或20b使用与由另一二次通信服务使用的第一信道不同的第二信道。此时,由于防止了由带外辐射引起的干扰,因此第二信道在频率轴上与第一信道不相邻是更优选的。以此方式,可以分开管理二次使用节点20a的二次通信服务和二次使用节点20b的二次通信服务而它们彼此不干扰。
(类别B)
参照图6,示出了属于类别B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在图6中,二次使用节点20a的服务区域A11与二次使用节点20b的服务区域A12重叠。然而,二次使用节点20b不包括在二次使用节点20a的服务区域A11中,并且二次使用节点20a不包括在二次使用节点20b的服务区域A12中。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中,无线电波干扰位于重叠区域内的终端装置22a,并且存在二次使用中将发生部分问题的可能性。
例如,当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具有类别B的位置关系时,控制单元140还确定是否存在可以由分别提供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的共同无线接入技术。当存在共同可使用无线接入技术时,控制单元140推荐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共同无线接入技术和共同信道。以此方式,与在类别A的情况下类似,可以管理二次通信服务而它们不会彼此干扰。然而,在类别B的情况下,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不能直接接收对方发送的信号。为此,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140使得通信单元110将同步信号发送至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从而支持通信服务的共存或者网状网络的形成。与在类别A的情况下类似,当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不同并且不能共存时,控制单元40推荐提供一种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与另一二次通信服务使用的信道不同的信道(适合地,为不相邻信道)。
(类别C)
参照图7,示出了属于类别C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在图7中,二次使用节点20a的服务区域A11和二次使用节点20b的服务区域A12不重叠。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中,控制单元140推荐例如分别提供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共同信道而与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无关。这样,可以增加用于提供另一种二次通信服务(未示出)的二次使用节点20的信道的选择。然而,同样在类别C中,当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节点之间的相互干扰(例如,位于两个服务区域的外边界部分的节点之间的干扰)超过容许水平时,控制单元140可执行用于共享通信资源的控制,类似于上述的类别A和类别B中一样。
另外,控制单元140在由从二次使用节点20接收到的许可信道信息表示的信道当中选择例如要推荐给每个二次使用节点20的信道。这意味着可以在针对二次使用的规定(每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在服务提供商之间确定的规定等)的范围内执行通信控制装置100进行的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因此,即使当二次使用节点20从通信控制装置100接收到通知并改变信道时,也不存在与一次通信服务或二次使用节点20附近可以管理的其它通信服务的干扰的风险。
(类别D)
参照图8,示出了属于类别D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在图8中,二次使用节点20a的服务区域A11包括在二次使用节点20b的服务区域A12中。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中,与在类别A的情况下类似,由这些相邻的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发送的无线电波变成相互干扰因素,并且存在二次使用中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例如,当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具有类别D的位置关系时,类似于在类别A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40首先确定是否可以使用共同无线接入技术和共同信道。当可以使用共同无线接入技术和共同信道时,可以推荐使用共同无线接入技术和共同信道。此外,当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不同并且不能共存时,控制单元140确定两个二次通信服务是否可以使用不同信道。当可以使用不同信道时,可以推荐使用不同信道。在这点上,例如,当数据服务器40已对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许可的信道是同一信道时,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不能使用不同信道。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140根据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可以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来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例如,如上所述,当二次使用节点20b的无线接入技术是OFDMA、或者二次使用节点20b的无线接入技术是OFDMA且二次使用节点20a的无线接入技术是CSMA时,控制单元140可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这样,具有类别D的位置关系的两个二次通信服务可以有利地共存。
这里,通信控制装置100可在通过降低二次使用节点20a的发送功率来缩小服务区域A11以使得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变为类别D之后,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此外,即使当服务区域A11不是完全包括在服务区域A12中而是包括位于服务区域A12之外的一部分时,也可将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识别为类别D。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100也可以根据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可以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来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此时,通信控制装置100可使用例如发送功率控制、波束成形等技术,避免从服务区域A12的外部发送的无线信号干扰另一通信服务的风险。
[2-3.二次使用节点的配置示例]
图9是示出与该实施例相关的二次使用节点20的配置示例的框图。二次使用节点20可以是提供任意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装置,例如小型或中型基站、无线中继站、无线接入点等。因此,存在二次使用节点20将根据其作用而具有各种部件的可能性。然而,在图9中,仅示出与该实施例直接相关的部件。参照图9,二次使用节点20包括第一通信单元210、第二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二次使用控制单元240。
(第一通信单元)
第一通信单元210是用于二次使用节点20与数据服务器40和通信控制装置100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根据二次使用控制单元240的控制,第一通信单元210将已参照图2描述的、对登记节点信息的请求发送至数据服务器40,并接收节点信息的登记确认。此外,例如,根据二次使用控制单元240的控制,第一通信单元210将对二次使用许可的请求发送至数据服务器40,并从数据服务器40接收包括响应的许可信息。另外,第一通信单元210将稍后将详细描述的、对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请求发送至通信控制装置100,并且接收作为调整结果从通信控制装置100发送的关于推荐服务配置的信息。
(第二通信单元)
第二通信单元220是用于二次使用节点20将二次通信服务提供给其附近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接口。由第二通信单元220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是诸如IEEE802.11af、11g或11n、IEEE802.22、LTE、LET-A等的任意方法。表示第二通信单元220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230中。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230是使用例如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存储介质来实现的。在该实施例中,存储单元230预先存储二次使用节点20登记在数据服务器40中的上述节点信息。此外,存储单元230预先存储上述接入技术信息。当从数据服务器40提供上述许可信息时,存储单元230存储许可信息。另外,二次使用节点20将二次使用控制单元240将为了二次通信服务而使用的信道号存储作为利用信道信息。
(二次使用控制单元)
二次使用控制单元240控制由二次使用节点20进行的用于频带的二次使用的一系列处理。例如,二次使用控制单元240经由第一通信单元210执行与图2中例示的数据服务器40的处理。此外,二次使用控制单元240确定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必要性,并且在需要调整时将调整请求发送至通信控制装置100。需要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情况例如可以包括根据来自数据服务器40的许可开始二次使用的情况,但由于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干扰而不可能获得期望的通信质量。需要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情况还可以包括例如如下情况:尽管从数据服务器40接收到对二次使用的许可,但是已在所许可的信道上开始另一通信服务并且无法给予二次使用的机会。在下一章节中将详细描述在二次使用控制单元240发送调整请求之后的处理的示例。在从二次使用节点20没有接收到调整请求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100可主动进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以便改进频率利用的效率。
<3.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处理流程>
接下来,参照图10至图15,将描述与该实施例相关的在通信控制装置100与多个二次使用节点20之间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可以对例如已请求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二次使用节点20与位于二次使用节点20附近的一个或多个其它二次使用节点20的每个组合执行这里描述的通信控制处理。
[3-1.通信控制处理]
图10是示出与该实施例相关的在通信控制装置100与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之间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示例的序列图。假设在图10的处理之前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已将节点信息登记在数据服务器40中,并且对二次使用的许可已给予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
参照图10,二次使用节点20b请求通信控制装置100登记二次使用(步骤S102)。如上所述,从二次使用节点20b发送的登记请求包括用于估计由二次使用节点20b提供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服务区域信息、接入技术信息等。然后,通信控制装置100将从二次使用节点20b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步骤S104)。通信控制装置100将确认登记已完成的确认信号(confirmation)发送至二次使用节点20b(步骤S106)。
二次使用节点20a从通信控制装置100请求登记二次使用(步骤S108)。从二次使用节点20a发送的登记请求同样包括服务区域信息、接入技术信息等。然后,通信控制装置100将从二次使用节点20a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步骤S110)。通信控制装置100将确认登记已完成的确认信号(confirmation)发送至二次使用节点20a(步骤S112)。
随后,通信控制装置100的估计单元130使用已从各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接收到的服务区域信息来估计各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步骤S114)。这里,可以在步骤S116中对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请求之后,执行估计单元130进行的服务区域估计处理。
接下来,当识别出对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必要性时,二次使用节点20a从通信控制装置100请求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步骤S116)。这里,二次使用节点可以不从通信控制装置100请求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而是通信控制装置100可主动开始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随后,通信控制装置100确定要推荐给二次使用节点20a或其它二次使用节点20的二次通信服务的配置(步骤S118)。在图10的示例中,其它二次使用节点20对应于二次使用节点20b。通信控制装置100向二次使用节点20a和二次使用节点20b中的至少一个通知所推荐的服务配置(即,要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要使用的信道等)(步骤S120)。
[3-2.服务区域确定处理]
图11是示出在图10的步骤S114中的、由通信控制装置100进行的服务区域估计处理的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11,首先,通信控制装置100的估计单元130获取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的、二次使用节点20的位置、最大发送功率和天线高度(步骤S132)。接下来,估计单元130使用二次使用节点20的最大发送功率和天线高度来计算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半径(步骤S134)。估计单元130估计以二次使用节点20的位置为中心的、具有在步骤S134中所算出的半径的圆形区域是二次使用节点20提供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步骤S136)。当可以获取附加信息(例如,关于二次使用节点20的天线方向性的数据、周边地形的数据等)时,估计单元130可估计不为圆形形状而是为椭圆形状或与地形相应的更复杂形状的服务区域。
[3-3.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
图12至图14是示出在图10的步骤S118中的、由通信控制装置100进行的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的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12,首先,通信控制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40确定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提供的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是否重叠(步骤S151)。可以基于例如两个服务区域的半径之和是否小于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之间的距离,确定服务区域是否重叠。这里,当确定服务区域不重叠时,处理进行至图14的步骤S170。另一方面,当确定服务区域重叠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52。
当处理进行至步骤S152时,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属于图5、图6和图8所示的类别A、类别B和类别D中的任何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40确定是否存在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可以使用的共同无线接入技术(步骤S152)。这里,当确定不存在共同的可使用无线接入技术时,处理进行至图13的步骤S161。另一方面,当确定存在共同的可使用无线接入技术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53。
在步骤S153中,控制单元140确定用于进行中的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的触发器是否是二次使用节点(步骤S153)。例如,当通信控制装置100已从二次使用节点20a接收到对在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请求、并且因而已开始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时,确定用于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的触发器是二次使用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行至图13的步骤S161。另一方面,当通信控制装置100已主动地开始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时,用于该处理的触发器不是二次使用节点,从而,处理进行至步骤S154。
在步骤S154中,控制单元140确定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当前正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是否相同(步骤S154)。这里,当确定当前正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同时,处理进行至图13的步骤S161。另一方面,当确定当前正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不相同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55。
在步骤S155中,控制单元140确定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当前正使用的共同无线接入技术是否有效地(即,在不引起问题的情况下并行)工作(步骤S155)。例如,当在服务区域重叠的情况下使用难以并行管理两个系统的无线接入技术时,控制单元140可以确定共同无线接入技术没有有效地工作。在该情况下,处理进行至图14的步骤S173。另一方面,当确定共同无线接入技术有效地工作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56。
当处理进行至步骤S156时,控制单元140推荐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共同可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共同信道(步骤S156)。此外,控制单元140确定是否需要将同步信号提供给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步骤S157)。例如,当一个二次使用节点20不包括在另一二次使用节点20的服务区域中时,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应于类别B。在这种情况下,当不可以使用网状协议栈(例如,Ecma392等)时,需要协助通信服务之间的同步。同样在类别A或类别D的情况下,当类似于在IEEE802.11族中时钟偏差大时,优选的是协助通信服务之间的同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40可以确定需要将同步信号提供给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
当在步骤S157中确定需要提供同步信号时,控制单元140将同步信号通过通信单元110提供给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步骤S158)。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57中确定不需要提供同步信号时,通信控制装置100不将同步信号提供给这些节点。
在图13的步骤S161中,控制单元140确定在重叠的服务区域中的共同信道上是否存在两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可以使用且还可以彼此共存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组合(步骤S161)。例如,在IEEE802.22的标准规范的帧格式中,设置了用于在多个通信服务之间交换信息的“共存信标周期(Coexistence Beacon Period)”。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通过使用例如“共存信标周期”交换调度信息、路径信息等来形成网状网络,或者交换控制信息以使得调度定时不重叠,从而可使得两个通信服务共存。当确定存在可以共存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组合时,控制单元140推荐使用所述无线接入技术和共同信道(步骤S162)。另一方面,当不存在可以共存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组合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63。
在步骤S163中,控制单元140确定是否可以为两个第二通信服务分配不同信道(步骤S163)。这里,当可以为两个二次通信服务分配不同信道时,控制单元140推荐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不同信道(步骤S164)。例如,当来自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的许可信道信息共同包括信道F1和F2时,可以将信道F1推荐给二次使用节点20a,而可以将信道F2推荐给二次使用节点20b。另一方面,当不可以为两个二次通信服务分配不同信道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65。
在步骤S165中,控制单元140确定是否通过支持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的共享而使通信资源的共享变得可能(步骤S165)。例如,当可以通过将同步信号提供给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来在时分方法中使得两个通信服务共存时,可以确定对通信资源的共享是可能的。在该情况下,处理进行至步骤S167。另一方面,当确定对通信资源的共享是不可能的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66。在步骤S166中,由于没有找到可推荐的组合,因此控制单元140向二次使用节点20a通知没有找到可推荐的组合。
在步骤S167中,控制单元140确定一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是否包括在另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步骤S167)。例如,当两个服务区域之间的半径差大于二次使用节点20a与20b之间的距离时,则可以确定一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包括在另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在该情况下,处理进行至步骤S168。另一方面,当确定一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不包括在另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69。这里,即使确定一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不包括在另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例如,当对应部分的比率不超过预定值时,步骤S167的确定结果可以为“是”。
当处理进行至步骤S168时,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属于图8所示的类别D。此外,可以共享通信资源。这样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组合包括例如OFDMA与CSMA的组合。例如,当具有较大服务区域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是OFDMA时,可以通过如参照图4所述那样配置通信资源来共享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这里,控制单元140通过执行图15所例示的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的处理来实现通信资源的共享(步骤S168)。
当处理进行至步骤S169时,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属于图5和图6中所示的类别A和B中的任一个。此外,可以共享通信资源。即使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140也通过执行如在图15的示例中的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的相同处理来实现通信资源的共享(步骤S169)。
当处理进行至图14的步骤S170时,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属于图7所示的类别C。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40确定用于进行中的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的触发器是否是二次使用节点(步骤S170)。这里,当用于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的触发器是二次使用节点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72。另一方面,当用于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的触发器不是二次使用节点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71。在步骤S171中,控制单元140确定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节点之间的相互干扰是否是容许水平以下(步骤S171)。例如,控制单元140基于各个二次通信服务的发送功率和与节点之间的距离相应的路径损耗,估计两个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干扰水平。此时,用于吸收估计误差的容限(margin)可包括在干扰水平的估计结果中。此外,控制单元140将所估计的干扰水平和与每个二次通信服务的所需通信质量(最小SINR等)相应的容许干扰水平进行比较。基于结果,控制单元140可以确定节点之间的相互干扰是否是容许水平。替选地,二次通信服务的节点可测量实际干扰水平,并且通信控制装置100可接收测量结果以与容许干扰水平进行比较。此外,二次通信服务的节点可以向通信控制装置100报告实际干扰水平与容许干扰水平之间的比较结果。这里,当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节点之间的相互干扰没有超过容许水平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72。在步骤S172中,控制单元140推荐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共同信道,而与无线接入技术无关。另一方面,当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节点之间的相互干扰超过容许水平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71。
在步骤S173中,控制单元140确定是否可以为两个二次通信服务分配不同信道(步骤S173)。这里,当可以为两个二次通信服务分配不同信道时,控制单元140推荐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使用不同信道(步骤S174)。另一方面,当不可以为两个二次通信服务分配不同信道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75。
在步骤S175中,控制单元140确定是否通过支持两个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的共享而使通信资源的共享变得可能(步骤S175)。这里,当确定通信资源的共享是可能的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77。另一方面,当确定通信资源的共享是不可能的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76。在步骤S176中,由于没有找到可推荐的组合,因此控制单元140向二次使用节点20a通知没有找到可推荐的组合。
在步骤S177中,控制单元140通过执行与图15的示例相同的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的处理来实现通信资源的共享(步骤S177)。
通过通信控制装置100进行的确定推荐服务配置的处理流程不限于图12至图14所示的示例。也就是说,可略过或合并图12至图14所示的一些处理步骤,或者可添加附加步骤。此外,可改变处理步骤的顺序。这里,主要描述了通信控制装置100调整两个通信服务之间的服务配置的示例。然而,该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以相同方式在三种以上的通信服务之间进行调整的情况。
[3-4.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的处理]
图15是示出在通信控制装置100与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之间的、图13的步骤S168中的在类别D的情况下支持共享通信资源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用于其它类别的支持通信资源的共享的处理也可以与以下示例相同。
参照图15,首先,通信控制装置100从提供具有较大服务区域的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20b请求对通信资源的共享(步骤S202)。该请求要求提供指定可共享通信资源的范围的共享资源信息。然后,二次使用节点20b根据业务状况确定可共享通信资源,并且以共享通信资源作出响应(步骤S204)。接下来,通信控制装置100将从二次使用节点20b接收到的共享资源信息发送至二次使用节点20a(步骤S206)。然后,二次使用节点20a确认对通信资源的共享是可能的,并且将确认发送至通信控制装置100(步骤S208)。通信控制装置100将同步信号提供给二次使用节点20a和20b(步骤S210)。随后,在第二二次通信服务和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不会彼此引起干扰的情况下,二次使用节点20a使用由共享资源信息指定的范围内的通信资源来管理第二二次通信服务。
另外,例如,在步骤S206或步骤S210中,通信控制装置100可将用于防止通过共享通信资源而引起的干扰的附加控制信息发送至二次使用节点20a。附加控制信息可以例如包括如下信息,诸如对二次使用节点20a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新频谱遮罩、用于二次使用节点20a的子节点的发送功率调整值等。
<4.总结>
至此,已参照图1至图15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通信控制装置100基于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来确定对通信资源的共享是否是可能的。根据这样的配置,即使当存在每一个均想要二次使用的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并且二次使用节点的服务区域和许可信道重叠时,也可以通过使得共享通信资源来改进频率利用的效率或者增加二次使用的机会。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当具有较大服务区域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是OFDMA时,通信控制装置100确定对通信资源的共享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采用OFDMA的二次使用节点(例如,用于二次通信服务的基站)的调度方法,可以以诸如资源块等的调度单位灵活地共享通信资源。另外,当具有较小服务区域的二次通信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是CSMA时,通信控制装置100可确定对通信资源的共享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CSMA的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终端装置可以根据从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通信资源的区间中的定时、以预定的冲突避免(或冲突检测)顺序执行通信。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通信控制装置100可以响应于来自提供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的请求,确定对通信资源的共享是否是可能的,因而,可以将二次使用的机会给予更大数量的二次使用节点。具体地,当二次使用频带时,存在预先没有找到每个二次使用节点支持哪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许多情况。此外,就成本而言为每个二次使用节点给予用于执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的功能是不实际的,并且使得难以确保调整的中立性。相应地,就成本以及调整的中立性而言提供如下中立的通信控制装置100是有用的,该通信控制装置100收集诸如无线接入技术等的关于每个二次使用节点的信息并执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调整。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100和二次使用节点20的控制处理可以使用软件来实现。构成实现上述控制处理的软件的程序预先包含在安装在每个装置内或外部的存储介质中。每个程序例如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在执行时读取并由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等的处理器执行。
以上已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发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该理解,它们将自然落入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附图标记列表
10一次使用节点
20二次使用节点
40数据服务器
100通信控制装置
110通信单元(通信控制装置)
120存储单元(通信控制装置)
130估计单元(通信控制装置)
140控制单元(通信控制装置)
210第一通信单元(二次使用节点)
220第二通信单元(二次使用节点)
230存储单元(二次使用节点)
240二次使用控制单元(二次使用节点)

Claims (14)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其控制一个或多个二次使用节点的通信,所述一个或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分别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从各个二次使用节点接收表示对应的二次使用节点能够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
存储单元,存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接入技术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当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其基于由所述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是否能够在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如果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不包括在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则即使当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的相互干扰水平超过容许干扰水平时,所述控制单元也确定是否能够在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所述通信资源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当与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相对应的、由所述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无线接入技术是正交频分多址时,所述控制单元确定能够共享所述通信资源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当与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相对应的由所述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无线接入技术是正交频分多址、并且与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相对应的由所述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无线接入技术是载波侦听多址接入时,所述控制单元确定能够共享所述通信资源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提供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的请求,确定是否能够共享所述通信资源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当确定能够共享所述通信资源的一部分时,所述控制单元请求提供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提供指定能够共享的通信资源的范围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从提供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所述二次使用节点接收到的指定能够共享的通信资源的范围的所述信息提供给提供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当存在能够共享的通信资源时,所述控制单元将同步信号提供给分别提供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所述二次使用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当存在能够共享的通信资源时,所述控制单元将用于防止通过共享所述通信资源而引起的干扰的控制信息发送至提供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二次使用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还包括:
估计单元,使用用于估计由所述二次使用节点提供的所述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服务区域信息,估计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和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还从所述各个二次使用节点接收所述服务区域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当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任一部分都不包括在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所述控制单元缩小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以共享所述通信资源。
12.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用于控制多个二次使用节点的通信,所述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分别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各个二次使用节点接收表示对应的二次使用节点能够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
存储所接收到的接入技术信息;以及
当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基于由所述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是否能够在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的至少一部分。
13.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和通信控制装置,所述多个二次使用节点分别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多个二次使用节点的通信,
其中,每个所述二次使用节点均包括:
通信单元,将表示对应的二次使用节点能够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发送至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并且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从各个二次使用节点接收所述接入技术信息;
存储单元,存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接入技术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当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中时,基于由所述接入技术信息表示的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和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的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是否能够在所述第一二次通信服务与所述第二二次通信服务之间共享通信资源的至少一部分。
14.一种通信装置,其使用为一次通信服务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来提供二次通信服务,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将表示所述通信装置能够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入技术信息发送至其它装置,以使得所述其它装置确定是否需要与其它二次通信服务共享所述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的一部分;以及
二次使用控制单元,当所述其它装置确定所述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包括所述其它二次通信服务的服务区域、并且需要基于所述接入技术信息而与所述其它二次通信服务共享所述二次通信服务的通信资源的一部分时,响应于来自所述其它装置的请求而指定能够与所述其它二次通信服务共享的通信资源的范围。
CN201180032434.4A 2010-07-07 2011-06-15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02960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5117 2010-07-07
JP2010155117 2010-07-07
JP2010-243788 2010-10-29
JP2010243788A JP5581975B2 (ja) 2010-07-07 2010-10-29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PCT/JP2011/063659 WO2012005093A1 (ja) 2010-07-07 2011-06-15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0009A true CN102960009A (zh) 2013-03-06
CN102960009B CN102960009B (zh) 2016-06-15

Family

ID=45441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2434.4A Active CN102960009B (zh) 2010-07-07 2011-06-15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5704B2 (zh)
EP (1) EP2592857B1 (zh)
JP (1) JP5581975B2 (zh)
CN (1) CN102960009B (zh)
WO (1) WO20120050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16150A1 (en) * 2009-06-05 2010-12-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ixed mode operations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5531767B2 (ja) 2009-07-31 2014-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65082B2 (ja) 2009-07-31 2014-08-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決定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29036B2 (ja) 2009-08-06 2014-0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17676B2 (ja) * 2010-07-07 2014-1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JP5821208B2 (ja) 2010-10-29 2015-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363812B2 (en) * 2012-02-01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hite space operation by a mobile entity
WO2013172749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relating to connection to hotspot
US8948107B2 (en) * 2012-05-31 2015-02-03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EP2858399B1 (en) 2012-06-05 2018-05-02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2858400B1 (en) 2012-06-05 2019-05-1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3220674B1 (en) 2012-06-27 2019-07-31 Sony Corporation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4002585A1 (ja) * 2012-06-27 2014-01-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WO2014002273A1 (ja) * 2012-06-29 2014-01-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896377B2 (ja) * 2012-07-05 2016-03-30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通信管理装置、通信管理方法
WO2014034255A1 (ja) 2012-08-31 2014-03-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JP6295403B2 (ja) * 2013-06-19 2018-03-20 Fdk株式会社 積層インダクタ
US10542435B2 (en) 2013-09-24 2020-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sense adaptive transmission (CSAT)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10356623B2 (en) * 2013-09-24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carrier sense adaptive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JP6277893B2 (ja) 2014-07-08 2018-0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US9906973B2 (en) 2014-11-28 2018-02-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volved NodeB and traffic dispatch method thereof
JP7342204B1 (ja) * 2022-06-27 2023-09-11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短距離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564A (zh) * 2006-08-25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中继站、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1146263A (zh) * 2006-08-18 2008-03-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再利用无线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89071A (zh) * 2007-09-12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重叠关系的mbs区域间的共享mbs无线资源的协调方法
US20100144334A1 (en) * 2008-12-10 2010-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 ELIMINATION FOR DISTRIBUTED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FRAME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6176B2 (en) * 2000-06-13 2006-12-05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e of communications spectrum for fixed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with efficient metho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US20060008320A1 (en) * 2004-06-30 2006-01-12 Triple-T Designs, Inc. Scrapbook rack organizer
US9161231B2 (en) * 2004-10-14 2015-10-13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using coordinate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US20060221918A1 (en) * 2005-04-01 2006-10-05 Hitachi, Ltd.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content to a remote device
EP2288196B1 (en) * 2006-01-11 2018-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ynchronization
WO2007111868A1 (en) * 2006-03-23 2007-10-04 Enphase Ener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direct current to alternating current
GB2440991B (en) * 2006-07-05 2009-01-07 Motorola Inc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ing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009307A1 (en) * 2006-07-06 2008-01-10 Ramesh Sekhar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wireless client communication
US7917149B2 (en) 2006-08-18 2011-03-29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532650B2 (en) * 2006-08-29 2013-09-10 Blackberry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dios occupying a common frequency region
US8614969B2 (en) * 2006-09-15 2013-1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gnitive radio based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policy information for the same
US8712426B2 (en) * 2006-11-20 2014-04-29 The Mitre Corporation Location-based method to specify ratio frequency spectrum rights
WO2008121207A1 (en) * 2007-03-29 2008-10-09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Predictive computer network services provisioning for mobile users
CA2633152C (en) * 2007-06-12 2016-08-16 Sennet Communications Tone based cognitive radio for opportunistic communications
KR100962115B1 (ko) 2007-07-06 2010-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인지 통신시스템에서 공동 전력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장치
US20090032360A1 (en) * 2007-08-02 2009-02-05 Tetsushi Asano Hydraulic Vehicle Clutch System and Method
US8107895B2 (en) * 2007-09-26 2012-01-31 Broadcom Corporation Independent power consumption management in a MIMO transceiver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US7978621B2 (en) * 2007-09-24 2011-07-12 Broadcom Corporation Power consumption management in a MIMO transceiver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CN101874420B (zh) * 2007-11-27 2014-07-2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认知无线电网络的网络进入和设备发现
US9282461B2 (en) * 2008-01-28 2016-03-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providing improved flexible resource usage
JP5106275B2 (ja) * 2008-06-30 2012-12-2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356842A1 (en) * 2008-10-17 2011-08-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pectrum sharing
US8805427B2 (en) * 2008-11-14 2014-08-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Channel reuse with cognitive low interference signals
KR101534169B1 (ko) * 2008-12-23 2015-07-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 도약 모드로 동작 중인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주파수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00220687A1 (en) * 2009-02-10 2010-09-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pectrum management across divers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8688046B2 (en) * 2009-02-25 2014-04-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Quiet spectrum harvester
KR101573737B1 (ko) * 2009-02-26 2015-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CN102388642B (zh) * 2009-04-06 2016-03-0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跨越多种不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电视波段(tvbd)信道静默的方法和设备
KR101587542B1 (ko) * 2009-05-15 2016-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계층 셀 시스템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전송 프레임
US8441975B2 (en) * 2009-06-05 2013-05-14 Broadcom Corporation Medium accessing mechanisms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937872B2 (en) * 2009-06-08 2015-01-20 Wi-Lan, Inc. Peer-to-peer control network for a wireless radio access network
US8180320B2 (en) * 2009-07-13 2012-05-15 Wes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ecting special number communications by a multi-mode phone using a preferred mode
US8793940B2 (en) * 2009-08-10 2014-08-05 Certainteed Corporation Roofing products, photovoltaic roof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using them
US8589359B2 (en) * 2009-10-12 2013-11-19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ensuring consistency among multiple spectrum databases
EP2491746A4 (en) * 2009-10-21 2016-08-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EXISTING NETWORKS IN TVWS
US8224364B2 (en) * 2009-11-23 2012-07-1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quieting and sensing in a secondary communications system
TW201145914A (en) * 2009-12-04 2011-1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Bandwidth management for a converged gateway in a hybrid network
US8306550B2 (en) * 2010-01-21 2012-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in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s
CA2788756C (en) * 2010-02-02 2016-0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KR101341192B1 (ko) * 2010-02-09 2013-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랜에서 채널 접근 방법 및 장치
FR2957218B1 (fr) * 2010-03-04 2012-05-11 Eads Defence & Security Sys Procede d'allocation de ressources radio dans un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JP5657031B2 (ja) * 2010-03-12 2015-01-2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主なサービスを保護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11115449A2 (en) * 2010-03-19 2011-09-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available channe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WO2011127087A1 (en) * 2010-04-06 2011-10-13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Du Lac Sequence detec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pectrum sensing 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s
WO2011126188A1 (en) * 2010-04-07 2011-10-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white space map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8787907B2 (en) * 2010-04-08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selection and transition over white space
US20110263209A1 (en) * 2010-04-22 2011-10-27 Nokia Corporation Quiet period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radio systems
CN105356985B (zh) * 2010-05-06 2019-02-0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动态频谱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US8320304B2 (en) * 2010-06-04 2012-11-27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ccess point for allocating whitespace spectrum
US8364188B2 (en) * 2010-06-04 2013-01-29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allocating whitespace spectrum
US8451789B2 (en) * 2010-06-15 2013-05-2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to request resources in TV white spaces type environment
US8711721B2 (en) * 2010-07-15 2014-04-29 Rivada Network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spectrum arbitrage
US9088989B2 (en) * 2010-07-15 2015-07-21 Rivada Network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dynamic spectrum arbitrage based on usage of network resources
US8861452B2 (en) * 2010-08-16 2014-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of licensed spectrum for control channels in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s
US10470106B2 (en) * 2010-09-13 2019-11-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association and address provisioning
US20120093092A1 (en) * 2010-10-19 2012-04-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channel management
US20120106464A1 (en) * 2010-10-27 2012-05-03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trum sharing with implicit power control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US8717922B2 (en) * 2011-01-28 2014-05-06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ltitaper spectrum sen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BR112013022758A2 (pt) * 2011-03-07 2016-12-06 Intel Corp método implementado por computador, dispositivo de máquina para máquina, sistema de computador e sistema de máquina para máquina
JP6027031B2 (ja) * 2011-03-10 2016-11-1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優先付けされるスケジュールによるスペクトル再割り当て
US9106383B2 (en) * 2011-04-11 2015-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61235B2 (en) * 2011-05-11 2015-10-13 Lg Electronics Inc. Frequency b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in coexistence scheme
US8666421B2 (en) * 2011-05-13 2014-03-04 Limei Xu Method for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with open wireless architecture
WO2012156574A1 (en) * 2011-05-13 2012-11-22 Nokia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
US9100146B2 (en) * 2012-03-08 2015-08-04 Alcatel Lucent Virtual sectorization using an active anntenna arra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263A (zh) * 2006-08-18 2008-03-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再利用无线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32564A (zh) * 2006-08-25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中继站、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1389071A (zh) * 2007-09-12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重叠关系的mbs区域间的共享mbs无线资源的协调方法
US20100144334A1 (en) * 2008-12-10 2010-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 ELIMINATION FOR DISTRIBUTED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FRAME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00893A1 (en) 2013-04-25
US10375704B2 (en) 2019-08-06
EP2592857A1 (en) 2013-05-15
JP5581975B2 (ja) 2014-09-03
EP2592857A4 (en) 2017-08-02
JP2012034326A (ja) 2012-02-16
WO2012005093A1 (ja) 2012-01-12
CN102960009B (zh) 2016-06-15
EP2592857B1 (en) 202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0009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US10764950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565807B2 (en) Transmission of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with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temporarily increased transmitting power
US8811318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traffic in unused band in an intermediate access point
CN105247927B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和终端装置
CN102282880B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US9800997B2 (en) Deriving an indi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s parameter using reference symbols
US11825515B2 (en) Coordination of listen before talk structure in new radio-unlicensed multi-channel access
US20200413491A1 (en) Wireless backbone and structured wireless
US20130225192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the same
CN103460739A (zh) 次级频谱的使用
Su et al. Cognitive radio based multi-channel mac protocols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CN114271023A (zh) 无线骨干和结构化无线
EP297587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time interval for an access node for radio signal measurements
KR102516332B1 (ko) 디바이스 투 디바이스 통신을 위한 리소스 배제
TWI552637B (zh) 基地台及其通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