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2314B - 具有成对md接结纱线的多层造纸成形织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成对md接结纱线的多层造纸成形织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82314B CN102282314B CN201080004633.XA CN201080004633A CN102282314B CN 102282314 B CN102282314 B CN 102282314B CN 201080004633 A CN201080004633 A CN 201080004633A CN 102282314 B CN102282314 B CN 1022823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cmd
- yarns
- fabric
- sti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21F1/0036—Multi-layer screen-cloth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8—F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aper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造纸织物,包括一系列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组顶部机器方向(MD)纱线、与顶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顶部织物层的一组顶部机器横向(CMD)纱线、一组底部MD纱线、与底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底部织物层的一组底部CMD纱线。各底部MD纱线穿过紧邻顶部MD纱线在其下方穿过的顶部CMD纱线上方。顶部MD纱线、顶部CMD纱线以及底部MD纱线交织,以在顶部织物层上形成斜纹造纸表面。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9年2月25日提交的US临时申请No.61/155,235、2009年11月18日提交的US临时申请No.61/262,268、以及2009年12月15日提交的US临时申请No.61/286,544的优先权,它们每个的公开由此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造纸,更具体地涉及在造纸中使用的织物。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长网造纸工艺中,将纤维素纤维的水浆或者悬浮物(称为造纸“原料”)送到环形带上行段的顶部上,该环形带是用金属丝和/或合成材料编织而成的,并在两个或更多的辊之间运行。这种带通常被称作“成形织物”,在其上行段上表面上具有造纸表面,该造纸表面用作过滤器,以使造纸原料的纤维素纤维与水介质分离,从而形成湿纸幅。在重力或织物上行段的下表面上(即“机器侧”)所存在的真空的作用下,水介质通过被称作排水孔的成形织物的网眼而排出。
在离开成形部之后,纸幅被传送到造纸机的按压部,在此纸幅穿过一对或多对压辊的辊隙,所述压辊被通常被称作“压毡”的另一种织物覆盖。压辊的压力将多余的水分从纸幅中去除;通过在压毡中设置“毛毡”层来提高水分去除。然后将纸传送到干燥部,以便进一步去除水分。在干燥之后,纸便可以进行下一步处理和包装。
当在此使用时,术语机器方向(“MD”)和机器横向(“CMD”)分别表示与造纸织物在造纸机上行进的方向一致的方向、和平行于织物表面且横向于行进方向的方向。同样,对织物中的纱线的竖直关系的方向参考(例如,上方、下方、顶部、底部、下面等)假设织物的造纸表面是织物的顶部,而织物的机器侧表面是织物的底部。
一般来说,造纸织物通过两种基本编织技术中的一种被制成环形带。在第一种技术中,利用平织工艺平织织物,其中织物的端部通过许多公知的接合方法的任意一种接合而形成环形带,例如将端部拆开然后重新编织在一起(通常称之为拼接),或者在能够进行针缝的翼部上缝制或者在各端上缝制特殊的双折部,然后将它们重新编织成能够进行针缝的环。现在许多自动接合机是可以广泛地利用的,对于某些织物可以使用该自动接合机来使至少部分接合处理自动化。在平织造纸织物中,经纱是沿机器方向延伸的,而纬纱是沿机器横向延伸的。
在第二种基本编织技术中,采用环形编织工艺将织物直接编织成连续带的形式。在该环形编织工艺中,经纱是沿着机器横向延伸的,而纬纱是沿着机器方向延伸的。以上所述的两种编织方法在本领域中都是公知的,这里使用的术语“环形带”表示由任一方法制成的带。然而,因为织物在织机边缘处的形成和质量的原因,使得通过环形编织工艺能够实现的编织的复杂度受到限制。
在造纸中有效的纸张和纤维支承是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对于最初成形湿纸幅的造纸机的成形部而言更是如此。此外,成形织物当以高速在造纸机上运行时,它们应该呈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并且优选地是高度可渗透的,以便当它传送到造纸机的按压部时减少保留在纸幅内的水量。在薄纸和高级纸应用中(即,在高质印刷、复写墨印刷、香烟、电容器等中使用的纸),造纸表面包括非常精细地编织的结构或精细金属丝网结构。
一般来说,例如在高级纸和薄纸应用中使用的精细编织织物包括至少一些相对较小直径的机器方向或机器横向的纱线。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纱线通常是脆弱的,导致织物缩短的表面寿命。此外,更小纱线的使用也会不利地影响织物的机器稳定性(特别在抗偏斜、变窄倾向和硬度方面),这会负面地影响织物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与精细编织织物有关的问题,已经开发出多层成形织物,该多层成形织物在纸成形表面上具有细网纱线以利于纸成形,并且在机器接触侧具有粗网纱线以提供强度和耐用性。例如已经构造出这样的织物,其应用与两组机器横向纱线交织的一组机器方向纱线,以形成具有精细的纸成形表面和更耐用的机器侧表面的织物。这些织物形成通常被称为“双层”织物的织物类别的一部分。相似地,已经构造出包括两组机器方向纱线和两组机器横向纱线的织物,其形成精细网纸侧织物层和分离的粗糙机器侧织物层。在作为通常被称为“三层”织物的织物类别一部分的这些织物中,一般两层织物通过分离的缝编纱线结合在一起。然而,它们也利用来自一组或多组底部和顶部机器横向纱线的纱线和机器方向纱线结合在一起。由于双层和三层织物与单层织物相比,包括附加组的纱线,所以这些织物一般比可比较的单层织物具有更高的“厚度”(即它们更厚)。示例性双层织物示出在授予Thompson的US专利No.4,423,755中,并且示例性三层织物示出在授予Osterberg的US专利No.4,501,303、授予Vohringer 的US专利No.5,152,326以及授予Ward的US专利No.5,437,315和No. 5,967,195、授予Troughton的US专利No.6,745,797中。
织物设计者不断地寻求可以提供性能特性的不同平衡的设计。例如,在一些织物中,高度CMD支撑、顶部CMD纱线间距的均匀性、尺寸稳定性、磨损量以及CMD硬度是期望的。这样,提供在这些领域具有较强性能且编织相对容易和/或低廉的织物会是有用的,尤其对于薄纸和纸巾应用。
发明内容
作为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致力于一种包括一系列重复单元的造纸织物。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组顶部机器方向(MD)纱线、与顶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顶部织物层的一组顶部机器横向(CMD)纱线、一组底部MD纱线、与底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底部织物层的一组底部CMD纱线。各底部MD纱线穿过紧邻顶部MD纱线在其下方穿过的顶部CMD纱线上方。顶部MD纱线、顶部CMD纱线以及底部MD纱线交织以在顶部织物层上形成斜纹造纸表面。
作为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致力于一种包括一系列重复单元的造纸织物。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组顶部MD纱线、与顶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顶部织物层的一组顶部CMD纱线、一组底部MD纱线、与底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底部织物层的一组底部CMD纱线、以及与顶部CMD纱线和底部CMD纱线交织的一组MD缝编纱线。顶部MD纱线、顶部CMD纱线以及缝编纱线交织,以在顶部织物层上形成斜纹造纸表面。各底部MD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多个结节,各缝编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至少一个结节,并且没有缝编纱线结节形成于在下方相邻底部MD纱线形成结节的底部CMD纱线下方。
作为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致力于一种包括一系列重复单元的造纸织物。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组顶部MD纱线、与顶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顶部织物层的一组顶部CMD纱线、一组底部MD纱线、与底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底部织物层的一组底部CMD纱线、以及与顶部CMD纱线和底部CMD纱线交织的一组MD缝编纱线。顶部MD纱线、顶部CMD纱线以及缝编纱线交织以在顶部织物层上形成斜纹造纸表面。各底部MD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多个结节,其中各缝编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至少一个结节,并且其中至少一些底部CMD仅由缝编纱线在下方穿过。
作为第四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致力于一种包括一系列重复单元的造纸织物。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组MD缝编纱线,所述缝编纱线成对设置;与缝编纱线交织以形成顶部织物层的一组顶部CMD纱线;以及与缝编纱线交织以形成底部织物层的一组底部CMD纱线。所述缝编纱线和所述顶部CMD纱线交织以在顶部织物层上形成斜纹造纸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织物的重复单元的顶层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织物的底层的仰视图。
图3为沿着图1的织物的线3-3剖开的示出典型MD纱线的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附加实施例的织物的重复单元的顶层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织物的底层的仰视图。
图6A和图6B分别为沿着图4的织物的线6A-6A以及6B-6B剖开的示出典型MD纱线的剖面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织物的重复单元的顶层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织物的底层的仰视图。
图9A和图9B分别为沿着图7的织物的线9A-9A以及9B-9B剖开的示出典型MD纱线的剖面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附加实施例的织物的重复单元的顶层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织物的底层的仰视图。
图12A和图12B分别为沿着图10的织物的线12A-12A以及12B-12B剖开的示出典型MD纱线的剖面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附加实施例的织物的重复单元的顶层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的织物的底层的仰视图。
图15为沿着图13的织物的线15-15剖开的示出典型MD纱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是旨在被限制为示出的实施例,相反地,这些实施例旨在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和完整地公开本发明。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清楚可以放大一些部件的厚度和尺寸。
为了简便和/或清楚,可能不会详细地描述公知的功能或构造。
除非另外限定,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例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背景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度形式的意义,除非在此明确地这样定义。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意在限制本发明。当用在本文中时,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晰地指出。还应该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包含”,当用在本说明书中时,明确说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附加。当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相关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
虽然下面的附图仅示出其中例示的织物的单个重复单元,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商业应用中,附图中示出的重复单元会沿着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重复许多次,以形成适于在造纸机上使用的较大织物。
现在转到图1-图3,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形织物5的重复单元10。重复单元10包括八条顶部MD纱线11-18、四十条顶部CMD纱线21-60、八条底部MD纱线61-68以及十六条底部CMD纱线71-86(即顶部CMD纱线和底部CMD纱线的比例是5:2)。下面描述这些纱线的交织。
首先转到图1,其中示出了织物10的顶面。除了各顶部MD纱线穿过一组七条连续顶部CMD纱线下面之外,各顶部MD纱线11-18与顶部CMD纱线以1×3斜纹图案的“上1/下3”的顺序特征交织。相邻底部MD纱线61-68穿过前述组的七条连续顶部CMD纱线中的第四CMD纱线上方,从而形成另一个“下3/上1/下3”的顺序。结果是由顶部MD纱线、顶部CMD纱线以及底部MD纱线形成整体的“上1/下3”顺序。
该图案示出在图1和图3中。利用顶部MD纱线11和底部MD纱线61作为示例,顶部MD纱线11穿过顶部CMD纱线21-23下方、顶部CMD纱线24上面、顶部CMD纱线25-27下面、顶部CMD纱线28上面、顶部CMD纱线29-31下面、顶部CMD纱线32上面、顶部CMD纱线33-35下面、顶部CMD纱线36上面、顶部CMD纱线37-39下面、顶部CMD纱线40上面、顶部CMD纱线41-43下面、顶部CMD纱线44上面、顶部CMD纱线45-47下面、顶部CMD纱线48上面、顶部CMD纱线49-51下面、顶部CMD纱线52上面、顶部CMD纱线53-59(上述提及的七条连续纱线的组)下面、顶部CMD纱线60上面。底部MD纱线61穿过顶部CMD纱线56上方,该顶部CMD纱线56在七条连续顶部CMD纱线53-59的组中是第四顶部CMD纱线。这样,顶部MD纱线11和底部MD纱线61一起形成顶部CMD纱线21-60在重复单元10中出现10次的“下3/上1”图案。
相邻顶部MD纱线互相偏移15条顶部CMD纱线。作为示例,参考图1,顶部MD纱线11穿过七条连续顶部CMD纱线53-59下面,其中底部MD纱线61穿过顶部CMD纱线56上方。相邻顶部MD纱线12穿过顶部CMD纱线28-34(其与顶部CMD纱线53-59偏移15条顶部CMD纱线)下面,其中底部MD纱线62穿过顶部CMD纱线31(其与顶部CMD纱线56偏移15条顶部CMD纱线)上方。结果是由顶部MD纱线11-18、顶部CMD纱线21-60以及底部MD纱线61-68在重复单元10的顶面上形成1×3斜纹图案。
现在转到图2,底部MD纱线61-68与底部CMD纱线71-86以“上4/下1/上2/下1”的顺序交织,其在重复单元10中重复两次(在图2中,其中示出了织物的底面,底部MD纱线61-68示出为穿过“下4/上1/下2/上1”的底部CMD纱线71-86;然而,这是因为织物被从其在图1中的朝向翻转。在图2的论述中保留了织物顶面代表“上”而织物底面代表“下”的习惯,即使图2的实际图示不同地显示)。底部MD纱线穿过单个底部CMD纱线下面的位置称为底侧MD“结节”。此外,各底部MD纱线61-68如上所述穿过一条顶部CMD纱线21-60上方;底部MD纱线61-68与顶部CMD纱线的交织发生在底部MD纱线的其中一个“上2”段期间。这些缝编位置称为顶侧MD结节。
作为示例,并且参考图2和图3,底部MD纱线61穿过底部CMD纱线71-74上方、底部CMD纱线75下方、底部CMD纱线76和77上方、底部CMD纱线78下方、底部CMD纱线79-82上方、底部CMD纱线83下方、底部CMD纱线84和85上方、底部MD纱线86下方。当底部MD纱线61穿过底部CMD纱线84和85上方时,它也穿过顶部CMD纱线56上方。相邻底部MD纱线互相偏移6条底部MD纱线。结果是在三条底部MD纱线下方在织物10的底面上具有底部CMD纱线形成“浮纱”的图案。
具有本文所示编织图案的织物可以具有与现有织物并且尤其是适于形成薄纸的现有织物相比改进的特性。更具体而言,这种织物可以享有顶部CMD纱线的改进的间距均匀性。在造纸表面上具有斜纹图案的一些现有MD缝编织物承受“成对”的顶部CMD纱线,其会负面地影响顶部CMD纱线间距的均匀性。在这种织物中,顶部MD纱线缝编在底部CMD纱线的下方。并且,因为在织物底面上的相对较长的CMD浮纱,所以织物可以具有与现有织物相比改进的磨损量以及CMD硬度和稳定性。并且,顶部CMD纱线与顶部MD纱线的5︰2比例能够改进织物的Beran织物支撑指数(FSI)和排水指数(DI)。
利用本发明原理的织物10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重复单元110示出在图4-图6B中并且广泛地表示为110。重复单元110包括四条顶部MD纱线111-114、四十条顶部CMD纱线121-160、四条底部MD纱线161-164、十六条底部CMD纱线171-186、以及设置成四对的八条缝编纱线191a、191b-194a、194b。在下面描述这些纱线的交织。
首先转到图4,其中示出了织物110的顶面。各顶部MD纱线111-114以与重复单元10关联所示的“上1/下3”的顺序与顶部CMD纱线交织。例如,顶部MD纱线111穿过顶部CMD纱线123、127、131、135、139、143、147、151、155、159上方和其余顶部CMD纱线下方(参见图4和图6B)。顶面还包括缝编纱线191a、191b-194a、194b的部分,其每个组合以用作在织物10的顶面上完成1×3斜纹图案的单个“复合”纱线。更具体而言,各缝编纱线形成5个顶侧结节,每个结节由三条连续顶部CMD纱线的组间隔开,其中用标记“a”表示的缝编纱线(例如缝编纱线191a或192a)穿过5条顶部CMD纱线上方,并且用标记“b”表示的各缝编纱线(例如缝编纱线191b或192b)穿过另外的5条其他顶部CMD纱线上方。例如,并且参考图4和图6A,缝编纱线191a穿过顶部CMD纱线160上方、顶部CMD纱线121-123下方、顶部CMD纱线124上方、顶部CMD纱线125-127下方、顶部CMD纱线128上方、顶部CMD纱线129-131下方、顶部CMD纱线132上方、顶部CMD纱线133-135下方以及顶部CMD纱线136上方。其配对的缝编纱线191b穿过顶部CMD纱线140上方、顶部CMD纱线141-143下方、顶部CMD纱线144上方、顶部CMD纱线145-147下方、顶部CMD纱线148上方、顶部CMD纱线149-151下方、顶部CMD纱线152上方、顶部CMD纱线153-155下方以及顶部CMD纱线156上方。因此,缝编纱线191a、191b一起形成“复合”顶部MD纱线,其相对于顶部CMD纱线沿着整体的“上1/下3”的路径。结果,顶部MD纱线111-114、顶部CMD纱线121-160以及缝编纱线组合以形成1×3的斜纹造纸表面。缝编纱线对互相偏移10条顶部CMD纱线。
现在转到图5,底部MD纱线161-164以在重复单元中的“上2/下1/上4/下1/上2/下1/上4/下1”的顺序与底部CMD纱线171-186交织(如在图2中那样,在图5中,在图5的论述中保留了织物顶面代表“上”而织物底面代表“下”的习惯,即使图5的实际图示不同地显示。这个同样适用于下文中图8、图11和图14的情况)。例如,底部MD纱线161穿过底部CMD纱线185、186、171和172上方、底部CMD纱线173下方、底部CMD纱线174和175上方、底部CMD纱线176下方、底部CMD纱线177-180上方、底部CMD纱线181下方、底部CMD纱线182和183上方以及在底部CMD纱线184下方。
此外,各缝编纱线191a-191b-194a、194b穿过两种底部CMD纱线171-186下方,其由4条底部CMD纱线间隔开。这样,一对缝编纱线组合来形成复合底部MD纱线,该复合底部MD纱线沿着先前提及的“上2/下1/上4/下1/上2/下1/上4/下1”的顺序。例如,缝编纱线191a穿过底部CMD纱线178和183下方,并且缝编纱线191b穿过底部CMD纱线186和174下方。因此,缝编纱线191a、191b一起沿着与以上关于底部MD纱线描述同样的顺序。底部CMD纱线形成相对较长的底部浮纱(在长度方面,它们是三种底部MD纱线/缝编纱线)。
织物100可以展示与上面关于织物10描述的性能优点相同的一些性能优点,并且可以进一步享有改进的直通排水、渗透性、FSI以及DI。在一些实施例中,织物200可以由三种不同的经轴编织,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结合热压点焊头使用两种经轴以适应偏离各经轴的经纱纱线卷曲的差异。
在图7-图9B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成形织物20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重复单元210。重复单元210包括四条顶部MD纱线211-214、四十条顶部CMD纱线221-260、四条底部MD纱线261-264、十六条底部CMD纱线271-286、以及设置成四对的八条缝编纱线291a、291b-294a、294b。在下面描述这些纱线的交织。
首先转到图7,其中示出了重复单元210的顶面。各顶部MD纱线211-214以与重复单元10关联所示的“上1/下3”的顺序与顶部CMD纱线交织。参考图9B,顶部MD纱线211穿过顶部CMD纱线223、227、231、235、239、243、247、251、255、259上方和其余顶部CMD纱线下方。与织物100的情况相同,顶面也包括缝编纱线291a、291b-294a、294b的部分,其每个组合以用作在织物200的顶面上完成1×3斜纹图案的单个“复合”纱线。然而,织物200的不同在于,缝编纱线291a、291b-294a、294b与顶部CMD纱线221-260交织的部分不具有同样的长度。在每对缝编纱线中,具有标记“a”的缝编纱线穿过八条顶部CMD纱线上方(其每个由三条连续顶部CMD纱线间隔开),从而形成八个顶侧结节,并且具有标记“b”的缝编纱线穿过两条顶部CMD纱线上方(其由三条连续顶部CMD纱线间隔开),从而形成两个顶侧结节。缝编纱线对互相偏移10条顶部CMD纱线。
作为示例,并且参考图7和图9A,缝编纱线291a穿过顶部CMD纱线248、252、256、260、224、228、232和236上方以及顶部CMD纱线249-251、253-255、257-259、221-223、225-227、229-231和233-235下方。缝编纱线291b穿过顶部CMD纱线240和244上方和顶部CMD纱线241-243下方。因此,缝编纱线291a、291b一起形成复合纱线,其沿着与顶部MD纱线211-214的图案相似的“上1/下3”的图案,结果是顶部MD纱线211-214和缝编纱线291a、291b、294a、294b形成1×3的斜纹表面。
现在转到图8,底部MD纱线261-264沿着上面关于织物100描述的“上2/下1/上4/下1/上2/下1/上4/下1”的顺序。该顺序在图9B中由底部MD纱线261图示,底部MD纱线261穿过底部CMD纱线273、276、281和284下面。缝编纱线291a、291b-294a、294b组合来形成采取相同顺序的复合纱线。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具有标记“a”的缝编纱线仅形成其中一个底部MD结节,并且具有标记“b”的缝编纱线形成其中三个底部MD结节。例如并且如图9A所示,缝编纱线291a穿过底部CMD纱线278下面,并且缝编纱线291b穿过底部CMD纱线275、281和284下面(从而形成具有上面提及的“上2/下1/上4/下1/上2/下1/上4/下1”顺序的复合纱线)。
织物200可以具有织物100的性能优点,并且还可以仅利用两种经轴更容易地编织,因为与顶部纬纱交错八次的缝编经纱具有与顶部经纱纱线的卷曲非常相似的卷曲;并且与顶部纬纱仅交错两次的缝编经纱具有与底部经纱纱线的卷曲非常相似的卷曲。因此,当将经纱纱线适当地联接时,在偏离相同经轴的经纱纱线之间的卷曲差异非常小。
在图10-图12B中示出了广泛地标记为300的另一个织物实施例的重复单元310。织物300的重复单元310包括五条顶部MD纱线301-305、五十条顶部CMD纱线311-360、五条底部MD纱线361-365、二十条底部CMD纱线371-390、以及设置成五对的十条缝编纱线391a、391b-395a、395b。在下面描述这些纱线的交织。
首先转到图10,其中示出了织物310的顶面。各顶部MD纱线301-305以 “上1/下4”的顺序与顶部CMD纱线交织。例如,顶部MD纱线301穿过顶部CMD纱线314、319、324、329、334、339、344、349、354、359上方和其余顶部CMD纱线下方。与织物200的情况相同,重复单元310的顶面也包括缝编纱线391a、391b-395a、395b的部分,其每个组合以用作在织物300的顶面上完成1×4斜纹图案的单个“复合”纱线。与织物200相同,织物300的顶面具有缝编纱线391a、391b-395a、395b与顶部CMD纱线21-60交织的不是同样长度的部分。在每对缝编纱线中,具有标记“a”的缝编纱线穿过七条顶部CMD纱线上方(其每个由四条连续顶部CMD纱线间隔开),并且具有标记“b”的缝编纱线穿过三条顶部CMD纱线上方(其由四条连续顶部CMD纱线间隔开)。
作为示例,并且参考图10和图12A,缝编纱线391a穿过顶部CMD纱线312、317、322、327、332、352和357上方以及顶部CMD纱线311、313-316、318-321、323-326、328-331、353-356和358-360下方。缝编纱线291b穿过顶部CMD纱线337、342和347上方以及顶部CMD纱线338-341和343-346下方。因此,缝编纱线291a、291b一起形成复合纱线,其采取与顶部MD纱线311-315的图案相似的“上1/下4”图案,结果是顶部MD纱线311-315和缝编纱线391a、391b、395a、395b形成1×4的斜纹五综缎纹表面。
现在转到织物300的底面,并且参考图11,底部MD纱线361-365采取“上4/下1/上4/下1/上4/下1/上4/下1”的顺序。该顺序在图12B中由底部MD纱线361图示。缝编纱线391a、391b-395a、395b组合来形成采取相同顺序的复合纱线。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具有标记“a”的缝编纱线仅形成其中一个底部MD结节,并且具有标记“b”的缝编纱线形成其中三个底部MD结节。例如并且如图12A所示,缝编纱线391a穿过底部CMD纱线384下面,并且缝编纱线391b穿过底部CMD纱线374、379和389下面(从而形成具有上面提及的“上4/下1/上4/下1/上4/下1/上4/下1”顺序的复合纱线)。
织物300也可以享有织物10、100和200的性能优点,但是20综结构可以提供更高的渗透性、FSI、DI以及磨损量/可能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造纸织物示出在图13-图15中并且广泛地标记为400。织物400的重复单元410包括八对MD缝编纱线411a、411b-418a、418b、四十条顶部CMD纱线421-460以及十六条底部CMD纱线471-486。在下面描述这些纱线的交织。
缝编纱线411a、411b-418a、418b与顶部CMD纱线421-460交织,以形成与上述的织物10、110、210的斜纹表面非常相似的1×3斜纹表面。各缝编纱线对的纱线组合以形成采取作为1×3斜纹图案特征的“下3/上1”顺序的“复合”纱线。各对缝编纱线穿过五条顶部CMD纱线上方以形成顶侧结节;每个顶侧结节由三条顶部CMD纱线间隔开。例如,并且如图13和图15A所示,缝编纱线411a穿过顶部CMD纱线460、424、428、432、436上方并且缝编纱线411b穿过顶部CMD纱线440、444、448、452、456上方;因此,缝编纱线411a、411b一起形成具有上面针对重复单元的整个长度描述的“下3/上1”顺序的复合纱线。其余缝编纱线对相似地形成采取“下3/上1”顺序的复合纱线。
现在转到图14,缝编纱线对411a、411b-418a、418b组合,来以上面针对织物10、100、200描述的“上2/下1/上4/下1/上2/下1/上4/下1”顺序与底部CMD纱线471-486交织。如图14和图15B所示,作为示例,缝编纱线411b穿过底部CMD纱线472和475下面,并且缝编纱线411a穿过底部CMD纱线480和483下面。因此,缝编纱线411a、411b一起采取如上面所述的“上2/下1/上4/下1/上2/下1/上4/下1”顺序。
该织物可以具有上面关于织物10、100、200以及300描述的性能优点,也可以具有甚至进一步改进的纬纱间距和外形以及直通排水。此外,因为所有的经纱具有相同的卷曲,因此该实施例可以容易地在具有两种经轴或者甚至一种经轴的织机上编织。
这些织物的每个可以展示出改进的FSI、DI以及优于相似织物的渗透性。并且,与具有更高密度的缝编纬纱纱线对的织物相比,能够降低编织成本。
在本发明的织物中使用的纱线的形式可以根据最终造纸织物的期望性能而改变。例如,纱线可以是单丝纱线,如上面描述的平坦单丝纱线、多丝纱线、加捻多丝或单丝纱线、细纱线或其任何组合。然而,在许多实施例中,单丝是优选的。并且,包括在本发明的织物中应用的纱线的材料可以是在造纸织物中通常使用的材料。例如,纱线可以由聚酯、聚酰胺(尼龙)、聚丙烯、芳族聚酸胺等形成。此外,这些聚合物可以包括添加剂或者可以与其他聚合物混合以对单丝赋予特殊性能,例如改进的抗污染、抗伸长、抗磨蚀和/或抗化学性能,以进一步提高成形织物的性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根据最终织物的具体应用选择纱线材料。具体地,由聚酯或聚酰胺形成的圆单丝纱线可以是合适的,并且应该注意的是,单丝纱线用作底部MD纱线可以是特别合适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本发明的织物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纱线。在包括顶部和底部MD纱线的实施例中,顶部MD纱线可以具有比底部MD纱线更小的直径。缝编纱线通常与顶部MD纱线具有相似的直径。例如,顶部MD纱线、顶部CMD纱线以及缝编纱线可以具有在大约0.10到0.17mm之间的直径,底部MD纱线可以具有在大约0.10到0.17mm之间的直径,并且底部CMD纱线可以具有在大约0.18到0.28mm之间的直径,尤其是对于薄纸和纸巾应用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织物的网也可以改变。例如,顶面的网可以在大约30×30到42×50(epcm到ppcm)之间改变,并且总的网可以在60×42到84×70之间改变。
此外,不同类型的纱线相对于其他类型纱线的数量可以改变。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部CMD纱线与底部CMD纱线的数量是5:2;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比例,例如1:1、2:1、3:1以及3:2。然而,具有5:2比例的实施例可以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它们能够提供包括渗透性、纤维支撑、稳定性以及磨损量的性能的良好平衡。特别是与具有2:1比例的织物相比,CMD纤维支撑可以得到改进,因为每英寸具有更多的顶部CMD纱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制造纸的方法。根据这些方法,提供了在此描述的示例造纸成形织物之一,并且然后通过对成形织物应用造纸原料并且通过然后从造纸原料去除水分来制造纸。因为如何对成形织物应用造纸原料以及如何从造纸原料去除水分的细节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因此不需要在此提供关于本发明这方面的附加细节。
前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例示性的,而不构成本发明的限制。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明白,在本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能够在示例实施例中进行许多修改。因而,所有这些修改旨在被包括在如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其中包括权利要求的等同物。
Claims (22)
1.一种造纸织物,其包括一系列重复单元,每个所述重复单元包括:
一组顶部机器方向(MD)纱线;
与顶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顶部织物层的一组顶部机器横向(CMD)纱线,其中顶部MD纱线仅与顶部CMD纱线交织;
一组底部MD纱线;以及
与底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底部织物层的一组底部CMD纱线;
其中各底部MD纱线穿过紧邻顶部MD纱线在其下方穿过的顶部CMD纱线上方;并且
其中顶部MD纱线、顶部CMD纱线以及底部MD纱线交织,以在顶部织物层上形成斜纹造纸表面,
其中顶部CMD纱线与底部CMD纱线的比例是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斜纹造纸表面是1×3的斜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各底部CMD纱线形成至少两个底面CMD浮纱,并且其中所述底面CMD浮纱具有一致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底面CMD浮纱穿过三条连续的MD纱线下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各底部MD纱线包括底部MD纱线穿过两条连续的底部CMD纱线上方的段,并且其中所述底部MD纱线穿过所述段中的顶部CMD纱线上方。
6.一种造纸织物,其包括一系列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
一组顶部机器方向(MD)纱线;
与顶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顶部织物层的一组顶部机器横向(CMD)纱线,其中顶部MD纱线仅与顶部CMD纱线交织;
一组底部MD纱线;
与底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底部织物层的一组底部CMD纱线;以及
与顶部CMD纱线和底部CMD纱线交织的一组MD缝编纱线;
其中顶部MD纱线、顶部CMD纱线和缝编纱线交织以在顶部织物层上形成斜纹造纸表面;
其中各底部MD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多个结节,各缝编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至少一个结节,并且没有缝编纱线结节形成于在下方相邻底部MD纱线形成结节的底部CMD纱线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斜纹造纸表面是1×3的斜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各底部CMD纱线形成至少两个底面CMD浮纱,并且其中所述底面CMD浮纱具有一致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底面CMD浮纱穿过三条连续的MD纱线下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斜纹造纸表面是1×4斜纹的五综缎纹。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顶部CMD纱线与底部CMD纱线的比例是5:2。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各缝编纱线在顶部CMD纱线上方形成多个结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一对缝编纱线的每条在顶部CMD纱线上方形成与该对缝编纱线中的另一条不同数量的结节。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一对缝编纱线的每条在顶部CMD纱线上方形成与该对缝编纱线中的另一条相同数量的结节。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每对缝编纱线在顶层中交织,以形成相对于顶部CMD纱线沿着与顶部MD纱线相同的编织顺序的复合纱线,并且其中每对缝编纱线在底层中交织,以形成相对于底部CMD纱线沿着与底部MD纱线相同的编织顺序的复合纱线。
16.一种造纸织物,其包括一系列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
一组顶部机器方向(MD)纱线;
与顶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顶部织物层的一组顶部机器横向(CMD)纱线,其中顶部MD纱线仅与顶部CMD纱线交织;
一组底部MD纱线;
与底部MD纱线交织以形成底部织物层的一组底部CMD纱线;以及
与顶部CMD纱线和底部CMD纱线交织的一组MD缝编纱线;
其中顶部MD纱线、顶部CMD纱线和缝编纱线交织以在顶部织物层上形成斜纹造纸表面;
其中各底部MD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多个结节,其中各缝编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至少一个结节,并且其中至少一些底部CMD纱线仅由缝编纱线在下方穿过。
17.一种造纸织物,其包括一系列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
一组机器方向(MD)缝编纱线,所述缝编纱线成对设置;
与缝编纱线交织以形成顶部织物层的一组顶部机器横向(CMD)纱线;以及
与缝编纱线交织以形成底部织物层的一组底部CMD纱线;
其中所述缝编纱线和所述顶部CMD纱线交织以在顶部织物层上形成斜纹造纸表面,
其中顶部CMD纱线与底部CMD纱线的比例是5:2。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各缝编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至少一个结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各缝编纱线在相应的底部CMD纱线下方形成两个结节。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各缝编纱线在顶部CMD纱线上方形成多个结节,并且其中各缝编纱线形成相同数量的结节。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斜纹图案是1×3的斜纹图案。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斜纹造纸表面是1×4斜纹的五综缎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523509P | 2009-02-25 | 2009-02-25 | |
US61/155235 | 2009-02-25 | ||
US26226809P | 2009-11-18 | 2009-11-18 | |
US61/262268 | 2009-11-18 | ||
US28654409P | 2009-12-15 | 2009-12-15 | |
US61/286544 | 2009-12-15 | ||
US12/700133 | 2010-02-04 | ||
US12/700,133 US8196613B2 (en) | 2009-02-25 | 2010-02-04 |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MD binding yarns |
PCT/US2010/023693 WO2010098979A1 (en) | 2009-02-25 | 2010-02-10 |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md binding yarn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82314A CN102282314A (zh) | 2011-12-14 |
CN102282314B true CN102282314B (zh) | 2014-04-09 |
Family
ID=4207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4633.XA Active CN102282314B (zh) | 2009-02-25 | 2010-02-10 | 具有成对md接结纱线的多层造纸成形织物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96613B2 (zh) |
EP (1) | EP2387645B1 (zh) |
JP (2) | JP5833931B2 (zh) |
KR (1) | KR101278498B1 (zh) |
CN (1) | CN102282314B (zh) |
AU (1) | AU2010218323B2 (zh) |
BR (1) | BRPI1007068B1 (zh) |
CA (2) | CA2865859A1 (zh) |
MX (1) | MX2011007421A (zh) |
WO (1) | WO20100989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96613B2 (en) * | 2009-02-25 | 2012-06-12 | Kevin John Ward |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MD binding yarns |
US8632707B2 (en) * | 2010-09-28 | 2014-01-21 | Huyck Licensco Inc. | Fabric for non-woven web forming proces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DE102011003304A1 (de) * | 2011-01-28 | 2012-08-02 | Voith Patent Gmbh | Zellstoffentwässerungsbespannung für eine Zellstoffentwässerungsmaschine |
US8480857B2 (en) * | 2011-02-02 | 2013-07-09 | Voith Patent Gmbh | Structured fabric for use in a papermaking machine and the fibrous web produced thereon |
US20150102526A1 (en) | 2013-10-16 | 2015-04-16 | Huyck Licensco, Inc. | Fabric formed by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process |
US20190029369A1 (en) * | 2017-07-28 | 2019-01-31 | Wolverine Outdoors,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3-d printed fabric |
FI3752671T3 (fi) * | 2018-02-12 | 2024-07-02 | Huyck Licensco Inc | Md-ala-apulankoja sisältävä monikerroksinen paperikoneen viirakangas |
JP7053424B2 (ja) * | 2018-09-27 | 2022-04-12 | 日本フエルト株式会社 | 製紙用織物 |
US11339534B2 (en) * | 2019-09-18 | 2022-05-24 | Huyck Licensco Inc. | Multi-layer warp boun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s |
JP7377777B2 (ja) * | 2020-07-10 | 2023-11-10 |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 工業用織物 |
USD1027460S1 (en) * | 2020-09-26 | 2024-05-21 | Casper Sleep Inc. | Woven textile |
JP7210785B1 (ja) | 2022-01-11 | 2023-01-23 |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 工業用織物 |
JP7210787B1 (ja) | 2022-01-11 | 2023-01-23 |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 工業用織物 |
JP7210786B1 (ja) | 2022-01-11 | 2023-01-23 |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 工業用織物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9927A (en) * | 1980-09-26 | 1985-02-19 | Hermann Wangner Gmbh & Co Kg | Two-ply screen for the sheet forming zone of a papermaking machine |
CN1930342A (zh) * | 2004-03-30 | 2007-03-14 | 安德烈亚斯·库费拉特两合公司 | 丝网、尤其是造纸丝网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430425C (sv) | 1981-06-23 | 1986-09-19 | Nordiskafilt Ab | Formeringsvira for pappers-, cellulosa- eller liknande maskiner |
US4423755A (en) | 1982-01-22 | 1984-01-03 | Huyck Corporation | Papermakers' fabric |
DE3938159A1 (de) | 1989-11-16 | 1991-05-23 | Oberdorfer Fa F | Verbundgewebe fuer papiermaschinensiebe |
US5437315A (en) | 1994-03-09 | 1995-08-01 | Huyck Licensco, Inc. |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
US5937914A (en) * | 1997-02-20 | 1999-08-17 | Weavexx Corporation | Papermaker's fabric with auxiliary yarns |
US5967195A (en) * | 1997-08-01 | 1999-10-19 | Weavexx Corporation |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stitching yarn pairs integrated into papermaking surface |
US5881764A (en) * | 1997-08-01 | 1999-03-16 | Weavexx Corporation |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stitching yarn pairs integrated into papermaking surface |
US6179013B1 (en) * | 1999-10-21 | 2001-01-30 | Weavexx Corporation | Low caliper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s with machine side cross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having a flattened cross section |
US6123116A (en) * | 1999-10-21 | 2000-09-26 | Weavexx Corporation | Low caliper mechanically stable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abrics with paired machine side cross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
US6585006B1 (en) * | 2000-02-10 | 2003-07-01 | Weavexx Corporation |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companion yarns |
JP2002013087A (ja) * | 2000-06-30 | 2002-01-18 | Nippon Felt Co Ltd | 製紙用二層織物 |
US6379506B1 (en) * | 2000-10-05 | 2002-04-30 | Weavexx Corporation | Auto-joinable triple 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
US6745797B2 (en) * | 2001-06-21 | 2004-06-08 | Weavexx Corporation |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
NO333373B1 (no) * | 2002-05-24 | 2013-05-13 | Nippon Filcon Kk | Industrielt tolys stoff |
JP3900037B2 (ja) * | 2002-08-01 | 2007-04-04 |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 工業用二層織物 |
JP3925915B2 (ja) * | 2002-05-24 | 2007-06-06 |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 工業用二層織物 |
US6896009B2 (en) * | 2003-03-19 | 2005-05-24 | Weavexx Corporation | Machine direction yarn stitched triple 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s |
GB0317248D0 (en) * | 2003-07-24 | 2003-08-27 | Voith Fabrics Gmbh & Co Kg | Fabric |
JP2006322109A (ja) | 2005-05-19 | 2006-11-30 | Nippon Filcon Co Ltd | 工業用二層織物 |
JP4684849B2 (ja) * | 2005-10-28 | 2011-05-18 |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 工業用二層織物 |
JP4743780B2 (ja) * | 2006-08-29 | 2011-08-10 |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 工業用二層織物 |
US7624766B2 (en) * | 2007-03-16 | 2009-12-01 | Weavexx Corporation | Warped stitche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
US20090183795A1 (en) * | 2008-01-23 | 2009-07-23 | Kevin John Ward |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Long Machine Side MD Floats |
US7766053B2 (en) * | 2008-10-31 | 2010-08-03 | Weavexx Corporation |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alternating paired and single top CMD yarns |
US8196613B2 (en) * | 2009-02-25 | 2012-06-12 | Kevin John Ward |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MD binding yarns |
-
2010
- 2010-02-04 US US12/700,133 patent/US8196613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2-10 BR BRPI1007068-0A patent/BRPI1007068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2-10 CA CA2865859A patent/CA286585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2-10 MX MX2011007421A patent/MX2011007421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2-10 WO PCT/US2010/023693 patent/WO201009897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2-10 CN CN201080004633.XA patent/CN102282314B/zh active Active
- 2010-02-10 AU AU2010218323A patent/AU20102183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2-10 EP EP10704070.1A patent/EP2387645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2-10 KR KR1020117018591A patent/KR10127849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2-10 JP JP2011551121A patent/JP5833931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2-10 CA CA2750234A patent/CA2750234C/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5-31 JP JP2013115768A patent/JP2013224507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9927A (en) * | 1980-09-26 | 1985-02-19 | Hermann Wangner Gmbh & Co Kg | Two-ply screen for the sheet forming zone of a papermaking machine |
CN1930342A (zh) * | 2004-03-30 | 2007-03-14 | 安德烈亚斯·库费拉特两合公司 | 丝网、尤其是造纸丝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196613B2 (en) | 2012-06-12 |
CN102282314A (zh) | 2011-12-14 |
CA2750234C (en) | 2015-01-20 |
EP2387645B1 (en) | 2020-02-05 |
BRPI1007068B1 (pt) | 2019-07-02 |
JP2012518726A (ja) | 2012-08-16 |
CA2750234A1 (en) | 2010-09-02 |
WO2010098979A1 (en) | 2010-09-02 |
BRPI1007068A2 (pt) | 2016-02-10 |
CA2865859A1 (en) | 2010-09-02 |
AU2010218323B2 (en) | 2012-11-15 |
KR20110103464A (ko) | 2011-09-20 |
JP5833931B2 (ja) | 2015-12-16 |
AU2010218323A1 (en) | 2011-07-07 |
US20110036527A1 (en) | 2011-02-17 |
JP2013224507A (ja) | 2013-10-31 |
KR101278498B1 (ko) | 2013-07-02 |
MX2011007421A (es) | 2011-08-15 |
EP2387645A1 (en) | 201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82314B (zh) | 具有成对md接结纱线的多层造纸成形织物 | |
CN102817268B (zh) | 经纱缝合的多层造纸用织物 | |
KR100865773B1 (ko) | 비균일 상부 cmd 플로트를 구비하는 제지용 삼중층성형직물 | |
CN1952257B (zh) | 带有形成机侧面节点的纵向缝合纱线的造纸成形织物 | |
US7766053B2 (en) |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alternating paired and single top CMD yarns | |
CN1840778B (zh) | 利用机器方向缝合纱线形成机器侧节的造纸机成形织物 | |
US7275566B2 (en) | Warped stitche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fewer effective top MD yarns than bottom MD yarns | |
CN101092801B (zh) | 具有横向的纱线组织且顶部机器方向的纱线与底部机器方向纱线的比值为2:3的造纸织物 | |
JP2006512507A (ja) | 二重交差平行バインダー布 | |
US20100147410A1 (en) |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Long Machine Side MD Floats | |
US7487805B2 (en) |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cross-direction yarn stitching and ratio of top machined direction yarns to bottom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of less than 1 | |
US7624766B2 (en) | Warped stitche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 |
US8539987B2 (en) | Papermaking fabric, in particular for use in the forming section of a papermaking machine | |
AU2003300929A1 (en) | Multi-layer fabric for paper making machine | |
CA2554369C (en) | Non-marking endless woven press felt sea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