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上行数据的传输增益,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TDD上下行配置2、3和4,也设计了相应的TII bundling方案,即在这三种情况下,根据每个无线帧内上行子帧的数目,UE将在一个bundle中的至少两个上行子帧上发送同一TB在信道编码后的不同RV,从而来实现同一上行数据的多次传输,相应的,在这三种情况下,基站也需要根据每个无线帧内上行子帧的数目,在每一个bundle中的至少两个上行子帧上接收UE发送的同一TB在信道编码后的不同RV,并在合并后进行解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上下行配置3和4,以无线帧为单位设计相应的TTIbundling方案,而针对上行行配置2,则以无线半帧为单位设计相应的TTIbundling,下面将分别予以详细说明。
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和4时,UE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发送上行数据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600:UE在无线帧N中的子帧n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无线帧N+1内的数据传输方式,其中,N为无线帧的序号,n为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UE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可以是UL grant(上行调度授权),或者ACK/NAK(肯定/否定)指示。
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编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0,1,2,3,4,5,6,7,8,9},即n存在10种不同的取值,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n的取值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7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n的取值为8,即UE在无线帧N内的第8个子帧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
又例如,参阅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n的取值为8,即UE在无线帧N内的第8个子帧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
基于预设规则,UE应当在子帧n上接收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在子帧n+I上接收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本实施例中,I=0,但不排除I非0的情况。
步骤610:UE在无线帧N+1中指定的K个子帧上,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的指示,分别发送TB1的不同RV。
本实施例中,将上述K(K>1)个子帧分别称为子帧S1...,子帧SK,基于设置的TII bundling方案,将这K个子帧作为一个bundle,用于传送同一数据包(即TB1)的不同RV。
针对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K的取值可以相同或者不同,K个子帧的编号S1、.....SK的取值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7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Bundle size=3,即K=3,而无线帧N+1内的三个连续子帧2,3和4组成一个bundle,即S1=2、S2=3、S3=4。
又例如,参阅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Bundle size=2,即K=2,无线帧N+1内的两个连续子帧2和3组成一个bundle,即S1=2、S2=3。
另一方面,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指示上一数据包传输成功且要求UE发送数据包,则UE发送的TB1为新的数据包,而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指示上一数据包传输失败,则UE发送的TB1为重传的数据包,那么,在执行步骤610时,UE将在K个子帧上分别发送TB1的不同RV,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7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UE在无线帧N+1的子帧S1上发送TB1的RV0,即第0号冗余版本,在无线帧N+1的子帧S2上发送TB1的RV2,即第2号冗余版本,在无线帧N+1的子帧S3上发送TB1的RV3,即第3号冗余版本。
实际应用中,存在四种RV版本,分别为RV0、RV1、RV2和RV3,UE在K个子帧上按照哪种顺序发送哪几种RV,可以预先设置,例如,RV0->RV2->RV3,RV0->RV1->RV2,RV0->RV1->RV3......,上述方式仅为一种较佳的举例。
又例如,参阅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UE在无线帧N+1的子帧S1上发送TB1的RV0,在无线帧N+1的子帧S2上发送TB1的RV2。
同理,实际应用中,存在四种RV版本,分别为RV0、RV1、RV2和RV3,UE在K个子帧上按照哪种顺序发送哪几种RV,可以预先设置,例如,RV0->RV2,RV0->RV1,RV1->RV3......,上述方式仅为一种较佳的举例。
步骤620:UE在无线帧N+1中的子帧n接收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并进行后续处理,该第二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TB1的传输结果以及在无线帧N+2内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UE接收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可以是UL grant,或者ACK/NAK指示。
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n的取值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7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n的取值为8,即UE在无线帧N+1内的第8个子帧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
又例如,参阅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n的取值为8,即UE在无线帧N+1内的第8个子帧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
此外,在执行步骤620时,若接收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UE发送新的TB2,则UE将在无线帧N+2中指定的K(K>1)个子帧上,分别发送TB2的不同RV,这K个子帧的编号也为子帧S1...,子帧SK;若接收到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UE对TB1进行重传,则UE在无线帧N+2中指定的K(K>1)个子帧上,分别发送TB2的不同RV;
进一步地,若接收到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UE不需对TB1进行重传且未指示发送第二TB,则UE在无线帧N+2中指定的K(K>1)个子帧上不发送数据块。
其中,无论是哪种情况,K,以及S1,...,SK的取值与步骤610中相同,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7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Bundle size=3,即K=3,而无线帧N+2内的三个连续子帧2,3和4组成一个bundle,即S1=2、S2=3、S3=4。
又例如,参阅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Bundle size=2,即K=2,无线帧N+2内的两个连续子帧2和3组成一个bundle,即S1=2、S2=3。
另一方面,UE在无线帧N+2中指定的K个子帧上,分别发送TB1或TB2的不同RV的方式,可以参照步骤610中在无线帧N+1中发送TB1的不同RV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7所示,当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在40ms周期内,在non-bundling时,同一TB最多进行4次传输(包括重传);而在配置TTI bundling后,同一TB最多进行12次传输(包括重传),其实现的上行增益可以达到10*log10(12/4)=4.77dB;显然,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后,UE可以采用更多的上行子帧发送相同的TB,有效增加了TB的发射功率,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和吞吐量,进而提高了上行覆盖,以及提升上行传输增益。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若采用了上述TTI bundling方案,则上行HARQ进程数目为1,且RTT=10ms。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所示,当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在40ms周期内,在non-bundling时,同一TB最多进行4次传输(包括重传);而在配置TTI bundling后,同一TB最多进行8次传输(包括重传),其实现的上行增益可以达到10*log10(8/4)=3.01dB;显然,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后,UE可以采用更多的上行子帧发送相同的TB,有效增加了TB的发射功率,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和吞吐量,进而提高了上行覆盖,以及提升上行传输增益。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若采用了上述TTI bundling方案,则上行HARQ进程数目为1,且RTT=10ms。
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UE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发送上行数据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900:UE在无线半帧M内的子帧m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内的数据传输方式;其中,M为无线半帧序号,L为序号增量,m为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UE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可以是UL grant,或者ACK/NAK指示。
一个无线半帧包括5个子帧,其编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0,1,2,3,4},即m存在5种不同的取值,本实施例中,针对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不同应用场景,m的取值相同,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无论RTT设置为何种时长,Bundle size设置为何种取值,m的取值可以为3,即UE在无线半帧M内的第3个子帧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当然,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不同的m取值,上述方式仅为举例。
当然,若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基于预设规则,UE应当在子帧n上接收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在子帧n+I上接收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本实施例中,I=0,但不排除I非0的情况。
步骤910:UE分别在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中的每一个无线半帧内的子帧S上,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的指示,发送TB1的不同冗余版本,其中,L为序号增量,S为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
本实施例中,基于设置的TII bundling方案,将上述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的子帧S(共有L个子帧S)作为一个bundle,用于传送同一数据包(即TB1)的不同RV。
针对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不同应用场景,L的取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子帧S的编号S的取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序号增量L1的取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具体为:
在第一种情况下,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Bundle size=3,即L=3,S取值为2,L1的取值为4;即UE要将无线半帧M+1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2内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3内的子帧2作为一个bundle来分别发送TB1的不同RV。其中,各无线半帧可以按照预设方式从相邻的无线帧中选取。
例如,参阅图10所示,采用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S来描述,UE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无线半帧M+1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2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无线半帧M+3的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或者,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UE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又例如,参阅图11所示,采用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S来描述,UE可以从无线帧N中选取无线半帧M+1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1中选取无线半帧M+2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3的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或者,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UE可以从无线帧N中选取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1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来组成一个bundle。
在第二种情况下,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Bundle size=4,即L=4,S取值为2,L1的取值为4;即UE要将无线半帧M+1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2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3内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4的子帧2作为一个bundle来分别发送TB1的不同RV。其中,各无线半帧可以按照预设方式从相邻的无线帧中选取。
例如,参阅图12所示,采用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S来描述,UE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无线半帧M+1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2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无线半帧M+3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4的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或者,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UE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来组成一个bundle。
又例如,参阅图13所示,采用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S来描述,UE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无线半帧M+1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无线半帧M+2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3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4中选取无线半帧M+4的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或者,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UE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4中选取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另一方面,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指示上一数据包传输成功且要求UE发送数据包,则UE发送的TB1为新的数据包,而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指示上一数据包传输失败,则UE发送TB1为重传的数据包,那么,在执行步骤910时,UE将在L个子帧S上分别发送TB1的不同RV,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此两种应用场景下,UE在无线半帧M+1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RV0,在无线半帧M+2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RV2,在无线半帧M+2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RV3。
实际应用中,存在四种RV版本,分别为RV0、RV1、RV2和RV3,UE在K个子帧上按照哪种顺序传输哪几种RV,可以预先设置,例如,RV0->RV2->RV3,RV0->RV1->RV2,RV0->RV1->RV3......,上述方式仅为一种较佳的举例。
又例如,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此两种应用场景下,UE在无线半帧M+1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RV0,在无线半帧M+2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RV2,在无线半帧M+3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RV3,在无线半帧M+4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RV1。
同理,实际应用中,存在四种RV版本,分别为RV0、RV1、RV2和RV3,UE在K个子帧上按照哪种顺序传输哪几种RV,可以预先设置,例如,RV0->RV2->RV3->RV1,RV0->RV1->RV2->RV3,RV1->RV2->RV3->RV0......,上述方式仅为一种较佳的举例。
步骤920:UE在无线半帧M+L1中的子帧m上接收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并进行后续处理,该第二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一TB的传输结果以及UE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UE接收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可以是UL grant,或者ACK/NAK指示。
本实施例中,针对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不同应用场景,m的取值相同,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无论RTT设置为何种时长,Bundle size设置为何种取值,m的取值可以为3,即UE在无线半帧M+L1+L内的第3个子帧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当然,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不同的m取值,上述方式仅为举例。
此外,在执行步骤920时,若接收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UE发送新的TB2,则UE将分别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中的子帧S上发送TB2的不同RV;若接收到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UE对TB1进行重传,则UE将分别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中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不同RV;
进一步地,若接收到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不需对第一TB进行重传且未指示发送第二TB,则UE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中的子帧S上不发送数据块。
其中,无论是哪种情况,L、m、S以及L1的取值与步骤910中相同,具体为:
在第一种情况下,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Bundle size=3,即L=3,S取值为2,L1的取值为4;即UE要将无线半帧M+4+1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4+2内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4+3内的子帧2作为一个bundle来分别发送TB1或TB2的不同RV。其中,各无线半帧可以按照预设方式从相邻的无线帧中选取。
在第二种情况下,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Bundle size=4,即L=4,S取值为2,L1的取值为4;即UE要将无线半帧M+4+1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4+2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4+3内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4+4的子帧2作为一个bundle来分别发送TB1或TB2的不同RV。其中,各无线半帧可以按照预设方式从相邻的无线帧中选取。
另一方面,UE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中的子帧S上发送TB1或TB2的不同RV的方式,可以参照步骤910中在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中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且Bundlesize=3时,在40ms周期内,在non-bundling时,同一TB最多进行4次传输(包括重传);而在配置TTI bundling后,同一TB最多进行6次传输(包括重传),其实现的上行增益可以达到10*log10(6/4)=1.76dB;显然,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后,UE可以采用更多的上行子帧发送相同的TB,有效增加了TB的发射功率,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和吞吐量,进而提高了上行覆盖,以及提升上行传输增益。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且Bundlesize=4时,在40ms周期内,在non-bundling时,同一TB最多进行4次传输(包括重传);而在配置TTI bundling后,同一TB最多进行8次传输(包括重传),其实现的上行增益可以达到10*log10(8/4)=3dB;其中,基站在发送指示该TB是否传输正确的信息前,由于处理时延的要求,可能未能对40ms中最后一次传输进行处理,因此,配置TTI bundling后实现的上行增益也可以为10*log10(7/4)=2.43dB。显然,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后,可以采用更多的上行子帧发送相同的TB,有效增加了TB的发射功率,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和吞吐量,进而提高了上行覆盖,以及提升上行传输增益。
如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若采用了所述TTIbundling方案,上行HARQ进程数目为1,且RTT=20ms。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较佳的,网络侧的基站也应当采用相适应的TTIbundling方案来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参阅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基站采用TTI bundling方案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的第一种方法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1400:基站在无线帧N中的子帧n上向UE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无线帧N+1内的数据传输方式,其中,N为无线帧的序号,n为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可以是UL grant,或者ACK/NAK指示。
与步骤600同理,参阅图7和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n的取值为8,即基站在无线帧N内的第8个子帧上向UE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n的取值为8,即基站在无线帧N内的第8个子帧上向UE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
基于预设规则,基站应当在子帧n上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在子帧n+I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本实施例中,I=0,但不排除I非0的情况。
步骤1410:基站在无线帧N+1中指定的K个子帧上,分别接收UE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的指示发送的TB1的不同RV。
本实施例中,将上述K(K>1)个子帧分别称为子帧S1...,子帧SK,基于设置的TII bundling方案,将这K个子帧作为一个bundle,用于接收同一数据包(即TB1)的不同RV。
与步骤610同理,参阅图7和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Bundlesize=3,即K=3,而无线帧N+1内的三个连续子帧2,3和4组成一个bundle,即S1=2、S2=3、S3=4;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Bundle size=2,即K=2,无线帧N+1内的两个连续子帧2和3组成一个bundle,即S1=2、S2=3。
另一方面,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指示上一数据包传输成功且要求UE发送数据包,则基站接收UE发送的TB1为新的数据包,而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指示上一数据包传输失败,则基站接收UE发送的TB1为重传的数据包,那么,在执行步骤1410时,基站将在K个子帧上分别接收UE发送的TB1的不同RV,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7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基站在无线帧N+1的子帧S1上接收TB1的RV0,在无线帧N+1的子帧S2上接收TB1的RV2,,在无线帧N+1的子帧S3上发送TB1的RV3。
实际应用中,存在四种RV版本,分别为RV0、RV1、RV2和RV3,基站在K个子帧上按照哪种顺序接收哪几种RV,可以预先设置,例如,RV0->RV2->RV3,RV0->RV1->RV2,RV0->RV1->RV3......,上述方式仅为一种较佳的举例。
又例如,参阅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基站在无线帧N+1的子帧S1上TB1的RV0,在无线帧N+1的子帧S2上发送TB1的RV2。
同理,实际应用中,存在四种RV版本,分别为RV0、RV1、RV2和RV3,基站在K个子帧上按照哪种顺序接收哪几种RV,可以预先设置,例如,RV0->RV2,RV0->RV1,RV1->RV3......,上述方式仅为一种较佳的举例。
步骤1420:基站在无线帧N+1中的子帧n向UE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二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TB1的传输结果以及UE在无线帧N+2内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可以是UL grant,或者ACK/NAK指示。
本实施例中,与步骤620同理,参阅图7和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n的取值为8,即基站在无线帧N+1内的第8个子帧上向UE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n的取值为8,即基站在无线帧N+1内的第8个子帧上向UE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
此外,在执行步骤1420时,若TB1传输成功且需要UE发送TB2,则基站通过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UE发送新的TB2,即指示UE分别在无线帧N+2中指定的K(K>1)个子帧上,发送TB2的不同RV,这K个子帧的编号也为子帧S1...,子帧SK;若TB1传输失败,则基站通过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UE对TB1进行重传,即指示UE分别在无线帧N+2中指定的K(K>1)个子帧上,发送TB2的不同RV;
进一步地,若TB1传输成功且不需要UE发送TB2,则基站可以通过第二上行控制信令仅向UE指示TB1传输成功,而不指示继续发送数据块。
其中,无论是哪种情况,K,以及S1,...,SK的取值与步骤1410中相同,与步骤610同理,参阅图7和图8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Bundle size=3,即K=3,而无线帧N+2内的三个连续子帧2,3和4组成一个bundle,即S1=2、S2=3、S3=4;在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Bundle size=2,即K=2,无线帧N+2内的两个连续子帧2和3组成一个bundle,即S1=2、S2=3。
另一方面,基站在无线帧N+2中指定的K个子帧上,分别接收TB1或TB2的不同RV的方式,可以参照步骤1410中在无线帧N+1中接收TB1的不同RV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7所示,当TDD上下行配置为3时,在40ms周期内,在non-bundling时,同一TB最多进行4次传输(包括重传);而在配置TTI bundling后,同一TB最多进行12次传输(包括重传),其实现的上行增益可以达到10*log10(12/4)=4.77dB;显然,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后,基站可以采用更多的上行子帧接收相同的TB,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和吞吐量,进而提高了上行覆盖,以及提升上行传输增益。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所示,当TDD上下行配置为4时,在40ms周期内,在non-bundling时,同一TB最多进行4次传输(包括重传);而在配置TTI bundling后,同一TB最多进行8次传输(包括重传),其实现的上行增益可以达到10*log10(8/4)=3.01dB;显然,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后,基站可以采用更多的上行子帧接收相同的TB,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和吞吐量,进而提高了上行覆盖,以及提升上行传输增益。
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基站采用TTI bundling方案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的第二种方法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1500:基站在无线半帧M内的子帧m上向终端侧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内的数据传输方式;其中,M为无线半帧序号,L为序号增量,m为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可以是UL grant,或者ACK/NAK指示。
一个无线半帧包括5个子帧,其编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0,1,2,3,4},即m存在5种不同的取值,本实施例中,针对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不同应用场景,m的取值相同。
与步骤900同理,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无论RTT设置为何种时长,Bundle size设置为何种取值,m的取值可以为3,即基站在无线半帧M内的第3个子帧上向终端侧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当然,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不同的m取值,上述方式仅为举例。
基于预设规则,若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基站应当在子帧n上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在子帧n+I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本实施例中,I=0,但不排除I非0的情况。
步骤1510:基站分别在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中的每一个无线半帧内的子帧S上,接收UE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的指示发送的TB1的不同RV,其中,L为序号增量,S为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
本实施例中,基于设置的TII bundling方案,将上述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的子帧S(共有L个子帧S)作为一个bundle,用于传送同一数据包(即TB1)的不同RV。
针对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不同应用场景,L的取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子帧S的编号S的取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序号增量L1的取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具体为:
在第一种情况下,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Bundle size=3,即L=3,S取值为2,L1的取值为4;即基站要将无线半帧M+1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2内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3内的子帧2作为一个bundle来分别接收TB1的不同RV。其中,各无线半帧可以按照预设方式从相邻的无线帧中选取。
例如,参阅图10所示,采用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S来描述,基站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无线半帧M+1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2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无线半帧M+3的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或者,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基站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又例如,参阅图11所示,采用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S来描述,基站可以从无线帧N中选取无线半帧M+1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1中选取无线半帧M+2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3的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或者,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基站可以从无线帧N中选取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1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来组成一个bundle。
在第二种情况下,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Bundle size=4,即L=4,S取值为2,L1的取值为4;即基站要将无线半帧M+1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2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3内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4的子帧2作为一个bundle来分别接收TB1的不同RV。其中,各无线半帧可以按照预设方式从相邻的无线帧中选取。
例如,参阅图12所示,采用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S来描述,基站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无线半帧M+1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2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无线半帧M+3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4的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或者,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基站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来组成一个bundle。
又例如,参阅图13所示,采用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S来描述,基站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无线半帧M+1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无线半帧M+2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3的子帧2,从相邻的无线帧N+4中选取无线半帧M+4的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或者,以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n来描述,基站可以从无线帧N+2中选取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3中选取子帧2和子帧7,从相邻的无线帧N+4中选取子帧2,来组成一个bundle。
另一方面,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指示上一数据包传输成功且要求UE发送数据包,则基站接收的TB1为新的数据包,而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指示上一数据包传输失败,则基站接收的TB1为重传的数据包,那么,在执行步骤910时,基站将在L个子帧S上分别接收UE发送的TB1的不同RV,具体为:
例如,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此两种应用场景下,基站在无线半帧M+1的子帧S上接收TB1的RV0,在无线半帧M+2的子帧S上接收TB1的RV2,在无线半帧M+2的子帧S上接收TB1的RV3。实际应用中,存在四种RV版本,分别为RV0、RV1、RV2和RV3,UE在K个子帧上按照哪种顺序接收哪几种RV,可以预先设置,例如,RV0->RV2->RV3,RV0->RV1->RV2,RV0->RV1->RV3......,上述方式仅为一种较佳的举例。
又例如,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此两种应用场景下,基站在无线半帧M+1的子帧S上接收TB1的RV0,在无线半帧M+2的子帧S上接收TB1的RV2,在无线半帧M+3的子帧S上接收TB1的RV3,在无线半帧M+4的子帧S上接收TB1的RV1。
同理,实际应用中,存在四种RV版本,分别为RV0、RV1、RV2和RV3,基站在L个子帧上按照哪种顺序接收哪几种RV,可以预先设置,例如,RV0->RV2->RV3->RV1,RV0->RV1->RV2->RV3,RV1->RV2->RV3->RV0......,上述方式仅为一种较佳的举例。
步骤1520:基站在无线半帧M+L1中的子帧m上向UE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二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一TB的传输结果以及UE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可以是UL grant,或者ACK/NAK指示。
本实施例中,针对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的不同应用场景,m的取值相同。与步骤920同理,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在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无论RTT设置为何种时长,Bundle size设置为何种取值,m的取值可以为3,即基站在无线半帧M+L1+L内的第3个子帧上向UE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当然,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不同的m取值,上述方式仅为举例。
此外,在执行步骤1520时,若TB1传输成功且需要UE发送TB2,则基站通过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UE发送新的TB2,即指示UE分别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中的子帧S上发送TB2的不同RV;若TB2传输失败,则基站通过第二上行控制信令指示UE对TB1进行重传,即指示UE分别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中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不同RV;
进一步地,若TB1传输成功且不需要UE发送TB2,则基站可以通过第二上行控制信令仅向UE指示TB1传输成功,而不指示继续发送数据块。
其中,无论是哪种情况,L、m、S以及L1的取值与步骤1510中相同,具体为:
在第一种情况下,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Bundle size=3,即L=3,S取值为2,L1的取值为4;即基站要将无线半帧M+4+1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4+2内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4+3内的子帧2作为一个bundle来分别接收UE发送的TB1或TB2的不同RV。其中,各无线半帧可以按照预设方式从相邻的无线帧中选取。
在第二种情况下,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时,Bundle size=4,即L=4,S取值为2,L1的取值为4;即基站要将无线半帧M+4+1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4+2内的子帧2、无线半帧M+4+3内的子帧2和无线半帧M+4+4的子帧2作为一个bundle来分别接收UE发送的TB1或TB2的不同RV。其中,各无线半帧可以按照预设方式从相邻的无线帧中选取。
另一方面,UE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中的子帧S上发送TB1或TB2的不同RV的方式,可以参照步骤1510中在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内每一个无线半帧中的子帧S上发送TB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且Bundlesize=3时,在40ms周期内,在non-bundling时,同一TB最多进行4次传输(包括重传);而在配置TTI bundling后,同一TB最多进行6次传输(包括重传),其实现的上行增益可以达到10*log10(6/4)=1.76dB;显然,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后,可以采用更多的上行子帧接收相同的TB,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和吞吐量,进而提高了上行覆盖,以及提升上行传输增益。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当TDD上下行配置为2且Bundlesize=4时,在40ms周期内,在non-bundling时,同一TB最多进行4次传输(包括重传);而在配置TTI bundling后,同一TB最多进行8次传输(包括重传),其实现的上行增益可以达到10*log10(8/4)=3dB;其中,基站在发送指示该TB是否传输正确的信息前,由于处理时延的要求,可能未能对40ms中最后一次传输进行处理,因此,配置TTI bundling后实现的上行增益也可以为10*log10(7/4)=2.43dB。显然,采用TTI bundling方案后,基站可以采用更多的上行子帧接收相同的TB,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和吞吐量,进而提高了上行覆盖,以及提升上行传输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TDD上下行配置为2、3和4的情况,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支持TTI bundling的操作方案,允许UE采用至少两个上行子帧组成bundle来发送同一数据包的不同RV,相应的,允许基站采用至少两个上行子帧组成bundle来接收同一数据包的不同RV,从而有效增加了数据的发射功率,增强了数据的接收质量,进而提升了上行覆盖效果,提升了上行传输增益。上述针对TDD上下行配置2,3和4所设计的支持TTI bundling的操作方案,在现有技术中是不存在的。
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UE包括第一通信单元160和第二通信单元161,其中,
第一通信单元160,用于在无线帧N中的子帧n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无线帧N+1内的数据传输方式,并在无线帧N+1中指定的K个子帧上,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的指示,分别发送第一数据传输块TB的不同冗余版本;
第二通信单元161,用于在无线帧N+1中的子帧n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并进行后续处理,该第二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TB的传输结果以及在无线帧N+2内的数据传输方式;
其中,N为无线帧序号、n为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K>1。
或者,
第一通信单元160,用于在无线半帧M中的子帧m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内的数据传输方式,以及分别在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中的每一个无线半帧内的子帧S上,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的指示,发送第一数据传输块TB的不同冗余版本;
第二通信单元161,用于在无线半帧M+L1中的子帧m上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并进行后续处理,该第二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TB的传输结果以及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的数据传输方式;
其中,M为无线半帧序号、L、L1为序号增量,m、S为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
参阅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包括第一传输单元170和第二传输单元171,其中,
第一传输单元170,用于在无线帧N中的子帧n上向终端侧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无线帧N+1内的数据传输方式,以及在无线帧N+1中指定的K个子帧上,分别接收终端侧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的指示发送的第一数据传输块TB的不同冗余版本;
第二传输单元171,用于在无线帧N+1中的子帧n上向终端侧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二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TB的传输结果以及在无线帧N+2内的数据传输方式;
其中,N为无线帧序号、n为基于无线帧的子帧编号,K>1。
或者,
第一传输单元170,用于在无线半帧M中的子帧m上向终端侧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令,该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内的数据传输方式,以及分别在无线半帧M+1至无线半帧M+L中的每一个无线半帧内的子帧S上,接收终端侧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令的指示发送的第一数据传输块TB的不同冗余版本;
第二传输单元171,用于在无线半帧M+L1中的子帧m上向终端侧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并进行后续处理,该第二上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TB的传输结果以及在无线半帧M+L1+1至无线半帧M+L1+L内的数据传输方式;
其中,M为无线半帧序号、L、L1为序号增量,m、S为基于无线半帧的子帧编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