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1616A -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模式切换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模式切换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1616A
CN102281616A CN2011101439949A CN201110143994A CN102281616A CN 102281616 A CN102281616 A CN 102281616A CN 2011101439949 A CN2011101439949 A CN 2011101439949A CN 201110143994 A CN201110143994 A CN 201110143994A CN 102281616 A CN102281616 A CN 102281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unit
unit
switching signal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39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1616B (zh
Inventor
福田邦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81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1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6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9Power distrib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lowering clock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05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模式切换方法和程序。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单元;切换信号检测单元,用于从由第一通信单元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以及切换控制单元,用于在由切换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模式切换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模式切换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人体作为传输介质发送/接收信息的人体通信正在引起关注。人体通信是通过把电压施加于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来形成电容耦合并通过使用形成的电容耦合来发送/接收信号的通信方法。该人体通信具有这样的优点:其功耗与无线通信(诸如,无线LAN)相比较低,并且它具有高私密性。
另外,由于通过使信号电极接触或靠近人体而开始通信,所以用户能够真实地感觉到正在实际地执行通信。因此,也期望实现使用人体通信的直觉接口。关于人体通信,JP 2010-21984A公开了一种把无线LAN调制方案或通信协议应用于人体通信并且在无线LAN和人体通信之间共享构成要素的通信装置的结构。
发明内容
通常,由于诸如传输速率、调制方案、通信方案等的规范,提供无线LAN的装置很难以低功耗保持等待信号的状态。因此,为了抑制功耗,设置有无线LAN功能的移动电话等采用在使用无线LAN时由用户手工切换到无线LAN模式的机制。然而,用户从口袋等取出诸如移动电话的便携式家电并手工切换到无线LAN模式的机制是不方便的。
因此,正在考虑一种通过使用能够以低功耗等待信号的人体通信来提高便利性的机制。然而,在如同上述专利文件中说明的通信装置那样无线LAN和人体通信共享构成要素的情况下,由于无线LAN的规范,需要在使用人体通信时由用户手工切换到人体通信模式的机制。另外,无线LAN在这里用作例子,但是蓝牙(注册商标;以下为BT)、红外通信等也采用与无线LAN一样的由户手工激活专用模式的机制。
考虑到以上情况,希望提供一种新颖的改进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模式切换方法和程序,它们能够通过使用人体通信提高用户的便利性。例如,本发明旨在在用户把通信装置佩戴在他/她的身上的同时通过该通信装置实现诸如无线LAN的通信的开始/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单元;切换信号检测单元,用于从由第一通信单元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以及切换控制单元,用于在由切换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三通信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包括用于使第二通信单元被选择为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目标的类型信息,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基于由切换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模式切换信号中包括的类型信息来选择第二通信单元,并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可以是未调制载波。另外,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可以是未调制载波和调制载波的组合。
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算术处理单元,用于产生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在被切换控制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之后发送由算术处理单元产生的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要被施加电压的信号电极;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向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所述信号电极施加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单元;以及切换信号发送单元,同于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用于使对手方(counterpart)装置的与第二通信单元对应的通信装置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
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可包括用于使对手方装置的与第二通信单元对应的通信装置被选择为要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目标的类型信息。另外,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可以是未调制载波。另外,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可以是未调制载波和调制载波的组合。
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算术处理单元,用于产生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在所述对手方装置的通信装置根据由切换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模式切换信号被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之后发送由算术处理单元产生的发送数据。
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触摸板,用于由用户通过用身体的一部分触摸该触摸板来输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信号电极放置在该触摸板附近。
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的鼠标。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所述信号电极设置在该鼠标中。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可以是提供无线LAN功能的无线通信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在模式切换信号中包括用于连接到接入点的信道号、接入点的识别信息和用于加密的密钥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单元;切换信号检测单元,用于从由第一通信单元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和切换控制单元,用于在由切换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三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与第一通信单元相同的通信方案执行通信;不同于第三通信单元的第四通信单元;和切换信号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三通信单元发送用于使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模式切换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第二通信单元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从由第一通信单元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以及在检测的步骤中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计算机实现下述功能的程序:第一通信功能,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不同于第一通信功能的第二通信功能;切换信号检测功能,从由第一通信功能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功能的通信模式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以及切换控制功能,在由切换信号检测功能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功能的通信模式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记录有所述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用人体通信提高用户的便利性。例如,在用户把通信装置佩戴在身上的同时通过该通信装置能够开始/结束诸如无线LAN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人体通信的原理的说明图;
图2是用于说明人体通信的使用模式的说明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人体通信块和信号电极的放置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激活信号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激活信号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激活信号的谱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包括的激活信号检测单元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包括的激活信号检测单元中使用的使能信号(Enable)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激活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能够实现根据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和信息处理设备中包括的应用单元的功能的硬件结构的说明图;以及
图13是用于说明WakeUp(唤醒)信号的结构的具体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构成要素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对这些构成要素的重复解释。
[说明的流程]
这里将简要提及以下将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流程。首先,将参照图1说明人体通信的原理。然后,将参照图2说明人体通信的使用模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功能结构。然后,将参照图4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人体通信块和信号电极的放置结构。然后,将参照图5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功能结构。然后,将参照图6和图7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激活信号的结构。然后,将参照图8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激活信号的谱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9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包括的激活信号检测单元的详细结构。然后,将参照图10说明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包括的激活信号检测单元中使用的使能信号(Enable)的结构。然后,将参照图11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激活方法。此时,将参照图13给出WakeUp信号的具体结构的补充说明。
接下来,将参照图12说明能够实现根据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和信息处理设备中包括的应用单元的功能的硬件结构。最后,将总结该实施例的技术思想并且将简要说明通过该技术思想获得的操作效果。
(说明项目)
1:介绍
    1-1:人体通信的原理
    1-2:人体通信的使用模式
2:实施例
    2-1: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功能结构
    2-2:便携式终端100的功能结构
        2-2-1:激活信号的结构
        2-2-2: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的细节
    2-3:根据激活信号的通信装置选择方法
3:硬件结构
4:总结
<1:介绍>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将简要说明人体通信的原理和人体通信的使用模式。
[1-1:人体通信的原理]
首先,将参照图1简要说明人体通信的原理。图1是简要说明人体通信的原理的说明图。在图1的例子中,人体10把发射器(便携式终端100)佩戴在身上。此外,在图1的例子中,人体10正在触摸接收器(信息处理设备200)。另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均具有信号电极和接地电极。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信号电极与人体10接触。另外,信号电极不必与人体10直接接触。例如,在信号电极和人体10之间可以存在衣服等。
由于人体10是电介质,所以当把AC电压施加于发射器的信号电极时在人体10周围产生电场(近场15)。例如,在使用30MHz的频带的情况下,人体10的介电常数为大约90,因此在人体10的表面产生强的近场15。从发射器的信号电极发出的信号经由这个近场15到达接收器的信号电极。另外,不使用空间传播并且不受人体的防护方针严格限制的频带(例如,30MHz或更小)适合用于人体通信。
现在,在这里重要的是作为信号的回流线(return wire)的接地侧的行为。发射器的接地电极具有与地14连接的电容11。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电容11由一个电容器示意性地示出,但事实上在接地电极和地14之间形成大量的电容耦合。接收器的接地电极类似地具有与地14连接的电容12。另外,在发射器的接地电极和接收器的接地电极之间存在电容13。电容11、12和13的总和将是从发射器向接收器发送的信号的回流线。另外,在使用30MHz的频带的情况下,电容11、12和13是充分小的值,因此外部环境对于传播特性几乎没有影响。
在前面,已简要说明了人体通信的原理。
[1-2:人体通信的使用模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2说明人体通信的使用模式。图2是用于说明人体通信的使用模式的说明图。图2显示了在用户身上佩戴的便携式终端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00之间执行人体通信的情况。
当人体10的一部分触摸信息处理设备200并且在便携式终端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00之间开始人体通信时,产生近场15并且能够实现经由人体的便携式终端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00之间的信息的发送/接收。例如,当人体通信开始时,存储在便携式终端100中的图像P的数据被发送给信息处理设备200并且图像P被显示在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显示屏幕上。
另外,使用信息处理设备200输入的个人信息数据(例如,地址簿数据等)能够通过人体通信被发送给便携式终端100。由于根据人体通信经由人体10发送/接收信息,与无线LAN等相比能够实现高私密性。因此,人体通信适合关注其泄露的诸如个人信息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另外,在图2所示的使用模式中,地面用作地14。
在前面,已说明了人体通信的使用模式。
<2:实施例>
在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通过使用人体通信切换通信模式来减小便携式终端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功耗的技术。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在用户不必取出佩戴在用户身上的便携式终端100的情况下切换通信模式的机制。
[2-1: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功能结构]
首先,将参照图3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功能结构。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3中所示,信息处理设备200主要由人体通信块201和应用单元202构成。人体通信块201包括:信号电极211、接地电极212、分配器213(或高频开关)、人体通信单元214和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另外,人体通信单元214包括发送/接收单元221、基带单元222和接口单元223。
另外,应用单元202提供个人计算机(以下为PC)的主要功能。此外,应用单元202的功能由如图12中所示的硬件结构实现。另外,例如,通过利用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基板的接地平面(未示出)可以构成在人体通信中形成回流线的一部分的接地电极212。
(发送时的操作)
首先,从应用单元202输出要发送给便携式终端100的数据。从应用单元202输出的数据经由接口单元223输入到基带单元222。基带单元222对输入数据进行调制并产生发送信号。基带单元222还执行通信协议的控制等。由基带单元222产生的发送信号被输入到发送/接收单元221,并经由分配器213从信号电极211发送。此时,发送/接收单元221把AC电压施加于信号电极211并产生信号电场。另外,短波带(例如,30MHz以下的频带)被用于发送信号的发送。
(接收时的操作)
首先,经由信号电极211由发送/接收单元221接收信号。由发送/接收单元221接收的信号被输入到基带单元222。当输入接收信号时,基带单元222对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产生接收数据。由基带单元222产生的接收数据经由接口单元223输入到应用单元202。当输入接收数据时,应用单元202根据输入的接收数据执行处理(例如,显示对应于接收数据图像)。
(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
如上所述,人体通信单元214是用于在信息处理设备200提供人体通信的基本功能的装置。信息处理设备200能够通过使用这个人体通信单元214的功能根据人体通信实现信息的发送/接收。信息处理设备200还包括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这个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是用于通过使用人体通信切换便携式终端100的通信模式并激活特定通信功能的装置。
首先,当经由连接到应用单元202的触摸面板、键盘等从用户接收到用以激活便携式终端100的特定通信功能的输入时,从应用单元202把这个输入通知给基带单元222。已接收到这个通知的基带单元222指示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使用人体通信把激活信号发送给便携式终端100。当接收到这个指令时,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经由分配器213把AC电压施加于信号电极211并产生信号电场,并且通过使用人体通信把激活信号发送给便携式终端100。
另外,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可以构造为仅发送载波作为激活信号(见图7)或者可以构造为发送附加了特定信号的载波作为激活信号(见图6)。此外,例如大约2MHz的频带被用于在发送激活信号时使用的载波频率,从而使该载波频率不与人体通信单元214使用的频带重叠。另外,在图3的例子中示出了人体通信单元214和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共用信号电极211的结构,但人体通信单元214和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使用分离的信号电极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信号电极211等的放置)
这里,将参照图4给出信号电极211的放置的补充解释。根据信息处理设备200等的形状,信号电极211优选地放置在对于用户方便的位置。例如,如图4中所示,如果信号电极211挨着信息处理设备200的触摸板231(在一侧或者两侧)放置,则用户能够在触摸信号电极211的同时容易地操作键盘等。
另外,如果信号电极211挨着触摸板231放置,则在用户操作鼠标230时手从信号电极211移开。因此,信号电极211可以设置在通过USB等连接到信息处理设备200的鼠标230的握持部分。另外,鼠标230中可内置有人体通信块201。另外,在把信号电极211安装在信息处理设备200或鼠标230的外壳上的情况下,信号电极211不必暴露在信息处理设备200或鼠标230的外壳的表面上。例如,如果信号电极211被设置在由塑料、树脂等形成的外壳里面,则在信号电极211和人体10之间能够形成电容耦合。
在前面,已说明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功能结构。
[2-2:便携式终端100的功能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5说明根据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的功能结构。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5中所示,便携式终端100主要由人体通信块101和应用单元102构成。人体通信块101包括:信号电极111、接地电极112、分配器113(或高频开关)、人体通信单元114和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另外,人体通信块101包括:带通滤波器116、低速时钟生成器117、高速时钟生成器118和振动单元119。另外,人体通信单元114包括发送/接收单元121、基带单元122和接口单元123。
另外,应用单元102提供移动电话、PDA、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的主要功能。此外,应用单元102的功能由如图12中所示的硬件结构实现。另外,例如,通过利用便携式终端100的基板的接地平面(未示出)可以构成在人体通信中形成回流线的一部分的接地电极112。
(通信模式)
便携式终端100具有正常模式和睡眠模式。正常模式是能够通过使用由高速时钟生成器118产生的高速时钟高速地发送/接收信息的状态。另一方面,睡眠模式是停止高速时钟生成器118并且仅能够使用由低速时钟生成器117产生的低速时钟低速地发送/接收信息的状态。在睡眠模式中,利用低速时钟执行信息的发送/接收,因此信息的传输速率会较低,但能够大幅抑制功耗。在便携式终端100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把通信模式设置为睡眠模式。
(在正常模式下发送时的操作)
首先,从应用单元102输出要发送给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数据。从应用单元102输出的数据经由接口单元123输入到基带单元122。基带单元122对于输入数据进行调制并产生发送信号。基带单元122还执行通信协议的控制等。由基带单元122产生的发送信号被输入到发送/接收单元121,并经由分配器113从信号电极111发送。此时,发送/接收单元121把AC电压施加于信号电极111并产生信号电场。另外,短波带(例如,30MHz以下的频带)被用于发送信号的发送。
(在正常模式下接收时的操作)
首先,由发送/接收单元121经由信号电极111接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21接收的信号被输入到基带单元122。当输入接收信号时,基带单元122对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产生接收数据。由基带单元122产生的接收数据经由接口单元123输入到应用单元102。当输入接收数据时,应用单元102根据输入的接收数据执行处理(例如,显示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图像)。
(通信模式的切换操作)
根据从信息处理设备200接收的激活信号执行从睡眠模式到正常模式的切换。当经由信号电极111接收到激活信号时,接收的激活信号经由分配器113被输入到带通滤波器116。这个带通滤波器116是仅使激活信号的频带通过的滤波器。已通过带通滤波器116的激活信号被输入到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
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具有经由基带单元122而输入到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的由低速时钟生成器117产生的低速时钟(L-CLK)。此外,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根据低速时钟间歇地检测激活信号的载波。当从带通滤波器116输入激活信号时,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检测输入的激活信号,并把WakeUp信号输入到基带单元122。这个WakeUp信号是用于从低速时钟的操作(睡眠模式)切换到高速时钟的操作(正常模式)的信号。
当输入WakeUp信号时,基带单元122激活高速时钟生成器118。然后,基带单元122根据由高速时钟生成器118产生的高速时钟操作人体通信单元114,并把通信模式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另外,在把通信模式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时,基带单元122启动振动单元119的操作达到特定时长,并使振动单元119振动。通过以这种方式使振动单元119振动,能够向用户通知完成了切换到正常模式。
(2-2-1:激活信号的结构)
将参照图6至8在这里给出激活信号的结构的补充解释。
图6示出了将未调制载波和通断键控(OOK)信号作为激活信号一起发送的情况的信号结构。在图6的例子中,首先,发送具有时间长度Ts的未调制载波,然后发送具有比特宽度Td的8比特的OOK信号。前部的时间长度Ts具有激活便携式终端100的人体通信单元114的作用。另一方面,后面的部分的时间长度Td×n的OOK信号具有把通信模式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作用。如上所述,在把OOK信号附加到未调制载波的结构的情况下,与仅发送未调制载波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由于外部噪声而出现误操作的概率。
另一方面,图7显示在特定时间段上仅发送未调制载波作为激活信号的情况的信号结构。在图7的例子中,发送具有时间长度Ts的未调制载波。如上所述,在仅发送未调制载波的情况下,对外部噪声的影响的敏感性较高。然而,在执行人体通信的同时通过例如连续地仅发送未调制载波,能够容易地控制人体通信的激活/停止时间段。
在这里,将参照图8考虑在正常模式下人体通信的频谱和激活信号的频谱之间的关系。图8中的S1显示在正常模式下人体通信的频谱。另一方面,图8中的S2至S4显示激活信号的频谱。另外,假设在这里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案执行在正常模式下的人体通信。
在仅在通信开始时使用激活信号的情况下,激活信号的频谱可以像频谱S2一样设置在与人体通信的频谱S1相同的频带中。然而,在正常模式下的通信期间连续发送激活信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相互干扰,激活信号的频谱必须像频谱S3和S4一样设置在与人体通信的频谱S1不同的频带中。
(2-2-2: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的细节)
将参照图9详细地在这里说明便携式终端100中包括的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的结构。图9是用于更详细地说明便携式终端100中包括的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的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9中所示,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由对数放大器131、电阻器132、电容器133、比较器134、确定单元135和定时产生单元136构成。
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根据由低速时钟生成器117产生的低速时钟操作。另外,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以预定的周期间歇地操作。通过由定时产生单元136产生的使能信号(Enable)来控制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的操作定时。例如,如图10中所示,定时产生单元136发出使能信号,该使能信号以Ti(例如,1秒)为周期并且仅在时间Ton(例如,10毫秒)期间为on(开)。
由定时产生单元136产生的使能信号被输入到对数放大器131、比较器134和确定单元135。在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根据使能信号间歇地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减小操作电流。例如,当Ti是1秒并且Ton是10毫秒时,与连续操作的情况相比,操作电流可以减小到大约1/100。另外,当在移动电话等中实现该结构时,在除了应用单元102之外的构成元件的等待状态下的平均功耗可被抑制到大约几十微瓦。
现在,当激活信号被输入到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时,输入的激活信号被输入到对数放大器131。当输入了激活信号时,对数放大器131放大输入的激活信号。然后,对数放大器131根据输入的激活信号的强度输出作为对数线性DC电压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从对数放大器131输出的RSSI被电阻器132和电容器133平滑化并被输入到比较器134。
除了平滑化的RSSI之外,比较器134还具有输入的预定阈值Vref。当输入的RSSI超过该预定阈值Vref时,比较器134输出高信号。从比较器134输出的高信号被输入到确定单元135。在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工作于使能信号为on的时间Ton中并且接收到激活信号的未调制载波的情况下,确定单元135确定已接收到激活信号。
另外,在激活信号包括OOK信号的情况下,确定单元135异步地接收跟在未调制载波之后的OOK信号并确定该数据。当作为确定单元135的确定结果把输入信号确定为激活信号时,确定单元135把WakeUp信号输入到基带单元122。另一方面,当激活信号是仅有未调制载波的信号时,确定单元135随着接收未调制载波一起把WakeUp信号输入到基带单元122。
在前面,已更详细地说明了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的结构。如上所述,通过间歇地操作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能够减小功耗。此外,由于根据低速时钟执行操作直至接收到激活信号,所以能够大幅减小在等待状态下的便携式终端100的功耗。此外,由于使用人体通信把便携式终端100的通信模式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所以用户不必在切换通信模式时操作便携式终端100。结果,用户不必从口袋等取出便携式终端100从而提高了便利性。
在前面,已说明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的功能结构。另外,以上已说明了切换人体通信的通信模式(使用高速时钟的操作模式、使用低速时钟的操作模式)的结构,但是还可以应用于通过使用人体通信来切换其它通信手段(诸如,无线LAN、BT等)的通信模式的结构。例如,可以变型为如下结构:根据通过人体通信发送的激活信号对于提供无线LAN的装置把睡眠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2-3:根据激活信号的通信装置选择方法]
接下来,将参照图11说明使用通过人体通信发送的激活信号的通信装置选择方法。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通过人体通信发送的激活信号的通信装置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如上所述,便携式终端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00的结构可被修改为切换无线LAN、BT等的通信模式的结构。然而,如果在便携式终端100中实现了多个通信装置(例如,人体通信、无线LAN、BT、红外通信等),则需要用于选择要激活的通信装置的机制。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设计了一种用于在激活信号中描述要激活的通信装置的类型并发送该激活信号的机制。在下面,将说明选择通信装置的处理和采用该机制激活便携式终端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00的通信装置的处理。
如图11中所示,首先,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向便携式终端100发送激活信号(S101)。这里,假设便携式终端100处于等待状态并且预定通信装置处于睡眠模式。还假设在激活信号中描述了指示作为要把其通信模式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通信装置的预定通信装置的信息(以下为激活类型)。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激活信号由便携式终端100接收并且被输入到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S102)。当输入激活信号时,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读取该激活信号中描述的激活类型,并基于该激活类型选择要激活的通信装置(S103)。
已选择了通信装置的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把WakeUp信号输入到所选择的通信装置(S104)。例如,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把WakeUp信号输入到提供无线LAN的装置的基带单元。已被输入了WakeUp信号的通信装置把通信模式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如上所述,通过在激活信号中描述激活类型,还能够通过使用利用人体通信的通信模式的切换方法,在实现有多种通信装置的便携式终端100中激活所希望的通信装置。
(WakeUp信号的具体例子)
在这里,将参照图13给出在通过使用人体通信激活无线LAN的情况下使用的WakeUp信号的具体结构的补充解释。图13是用于说明在通过使用人体通信激活无线LAN的情况下使用的WakeUp信号的具体结构的说明图。
通常,当在便携式终端100侧激活无线LAN时,便携式终端100搜索与无线LAN的基站对应的存在于附近的接入点。例如,便携式终端100扫描所有信道并搜索作为便携式终端100要连接的接入点的ID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当找到具有目标SSID的接入点时,便携式终端100连接到该接入点。
此时,需要用于增加安全性的加密密钥。例如,有线等效保密(WEP)密钥等被用作这个加密密钥。在使用WEP的情况下,在发送侧和接收侧设置相同的信息(密钥),并且使用这个密钥执行加密/解密。另外,在WEP的情况下,由于密钥是静态的(64位或128位)并且较弱,所以也在设计具有增加的安全性的新方案。
现在,为了无线LAN的更快连接,将需要作为连接目标的接入点的信道号(CH)、SSID和WEP密钥。图13中显示的WakeUp信号由前同步码D1(PR)、唯一字D2(UW)、数据D3(DATA)和循环冗余校验码D4(CRC)构成。此外,为了无线LAN的更快连接,数据D3由信道号D31、SSID D32和WEPKEY(WEP密钥)D33构成。另外,通过循环冗余校验码D4对数据D3进行错误校验。
在便携式终端100侧的无线LAN接收图13中示出的WakeUp信号(激活信号),并且在确定该WakeUp信号正确的情况下开始连接。此时,便携式终端100通过使用接收的WakeUp信号中包括的信道号、SSID和WEPKEY开始连接到接入点。如上所述,由WakeUp信号给出信道号、SSID和WEPKEY,因此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接入点和便携式终端100之间的通过无线LAN的连接。
在前面,已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人体通信由信息处理设备200实现便携式终端100的通信模式的切换,能够在不触摸便携式终端100的情况下使得所希望的通信装置可用。例如,用户能够把预定通信装置切换到有效状态而不必从口袋、包等取出便携式终端100并对其进行操作。结果,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3:硬件结构>
通过使用例如图12中显示的硬件结构,能够实现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的应用单元102和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应用单元202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使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图12中显示的硬件能够实现应用单元102和202的功能。另外,该硬件的模式是任意的,并且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诸如移动电话、PHS或PDA的移动信息终端、游戏机或各种类型的信息家电。此外,PHS是个人手提电话系统的缩写。此外,PDA是个人数字助理的缩写。
如图12中所示,该硬件主要包括CPU 902、ROM 904、RAM906、主机总线908和桥910。另外,该硬件包括外部总线912、接口914、输入单元916、输出单元918、存储单元920、驱动器922、连接端口924和通信单元926。此外,CPU是中央处理单元的缩写。此外,ROM是只读存储器的缩写。另外,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缩写。
CPU 902用作例如算术处理单元或控制单元,并基于记录在ROM 904、RAM 906、存储单元920或可移动记录介质928上的各种程序,控制每个构成元件的全部操作或一部分操作。ROM 904是用于存储例如要载入到CPU 902的程序或者在算术运算中使用的数据等的装置。RAM 906暂时或永久地存储例如要载入到CPU 902上的程序或者在程序执行时任意改变的各种参数等。
这些构成元件例如通过能够执行高速数据传输的主机总线908彼此连接。对于主机总线908而言,主机总线908通过桥910例如连接到数据传输速度相对较低的外部总线912。另外,输入单元916是例如鼠标、键盘、触摸面板、按钮、开关或操纵杆。此外,输入单元916可以是通过使用红外线或其它无线电波而能够发送控制信号的遥控器。
输出单元918是例如能够在视觉上或者在听觉上向用户通知获取的信息的显示装置(诸如,CRT、LCD、PDP或者ELD)、音频输出装置(诸如,扬声器或头戴式耳机)、打印机、移动电话或传真机。此外,CRT是阴极射线管的缩写。LCD是液晶显示器的缩写。PDP是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缩写。此外,ELD是电致发光显示器的缩写。
存储单元920是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装置。存储单元920是例如诸如硬盘驱动器(HDD)的磁存储装置、半导体存储装置、光学存储装置或磁光存储装置。HDD是硬盘驱动器的缩写。
驱动器922是读取记录在可移动记录介质928(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上的信息或者把信息写到可移动记录介质928中的装置。可移动记录介质928是例如DVD介质、蓝光介质、HD-DVD介质、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介质等。当然,可移动记录介质928可以是例如安装有非接触IC芯片的电子装置或IC卡。IC是集成电路的缩写。
连接端口924是诸如USB端口、IEEE1394端口、SCSI、RS-232C端口的端口或者用于连接外部连接装置930(诸如光学音频终端)的端口。外部连接装置930是例如打印机、移动音乐播放器、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或者IC记录器。此外,USB是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此外,SCSI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缩写。
通信单元926是用于连接到网络932的通信装置并且是例如用于有线或无线LAN、蓝牙(注册商标)或WUSB的通信卡、光学通信路由器、ADSL路由器或各种通信调制解调器。连接到通信单元926的网络932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网络构成并且是例如互联网、家用LAN、红外通信、可见光通信、广播或卫星通信。此外,LAN是局域网的缩写。此外,WUSB是无线USB的缩写。另外,ADSL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的缩写。
<4:总结>
最后,将简要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内容。这里陈述的技术内容能够应用于多种信息处理设备,诸如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便携式游戏机、便携式信息终端、信息家电、汽车导航系统等。
上述信息处理设备的功能结构能够如下表示。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如下的第一通信单元、第二通信单元、切换信号检测单元和切换控制单元。第一通信单元是用于按照第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的装置,第一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上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此外,第二通信单元是用于按照与第一通信方案不同的第二通信方案执行通信的装置。
另外,切换信号检测单元是用于从由第一通信单元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的装置。此外,切换控制单元是在由切换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装置。
通过使用第一通信方案(人体通信)使第二通信单元能够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能够实现基于第二通信方案的通信而不需要用户操作该信息处理设备。
(注释)
便携式终端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00是通信装置的例子。人体通信单元114和214以及用于提供无线LAN、BT等的装置是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三通信单元的例子。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是第一通信单元和切换信号检测单元的例子。激活信号是模式切换信号的例子。激活信号检测单元115和基带单元122是切换控制单元的例子。激活类型是类型信息的例子。OOK信号是调制载波的例子。应用单元102和202是算术处理单元的例子。激活信号发送单元215是第一通信单元和切换信号发送单元的例子。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和其它因素做出各种变型、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本申请包含与2010年6月8日提交给日本专利局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10-131344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通过引用把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包含于此。

Claims (17)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
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单元;
切换信号检测单元,用于从由第一通信单元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以及
切换控制单元,用于在由切换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三通信单元,
其中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包括用于使第二通信单元被选择为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目标的类型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基于由切换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模式切换信号中包括的类型信息选择第二通信单元,并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信号是未调制载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信号是未调制载波和调制载波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算术处理单元,用于产生发送数据,
其中第二通信单元在被切换控制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之后发送由算术处理单元产生的发送数据。
6.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要被施加电压的信号电极;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向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所述信号电极施加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
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单元;以及
切换信号发送单元,同于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用于使与第二通信单元对应的对手方装置的通信装置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包括用于使与第二通信单元对应的所述对手方装置的通信装置被选择为要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目标的类型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信号是未调制载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信号是未调制载波和调制载波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算术处理单元,用于产生发送数据,
其中第二通信单元在所述对手方装置的通信装置根据由切换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模式切换信号被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之后发送由算术处理单元产生的发送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触摸板,用于由用户通过用身体的一部分触摸该触摸板来输入信息,
其中所述信号电极放置在该触摸板附近。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的鼠标,
其中至少所述信号电极设置在该鼠标中。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第二通信单元是提供无线LAN功能的无线通信单元,并且
其中在模式切换信号中包括用于连接到接入点的信道号、该接入点的识别信息和用于加密的密钥信息。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第二通信单元是提供无线LAN功能的无线通信单元,并且
其中在模式切换信号中包括用于连接到接入点的信道号、该接入点的识别信息和用于加密的密钥信息。
15.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
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单元,
切换信号检测单元,用于从由第一通信单元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和
切换控制单元,用于在由切换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第三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与第一通信单元相同的通信方案执行通信,
不同于第三通信单元的第四通信单元,和
切换信号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三通信单元发送用于使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
16.一种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模式切换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第二通信单元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从由第一通信单元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以及
在检测的步骤中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单元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17.一种使计算机实现下述功能的程序:
第一通信功能,按照一通信方案执行通信,该通信方案施加来自与人体接触或靠近人体的信号电极的电压,在人体表面产生近电场并执行发送;
不同于第一通信功能的第二通信功能;
切换信号检测功能,从由第一通信功能间歇地接收的信号检测用于把第二通信功能的通信模式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模式切换信号;以及
切换控制功能,在由切换信号检测功能检测到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下把第二通信功能的通信模式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CN201110143994.9A 2010-06-08 2011-05-31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模式切换方法和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1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1344A JP2011259172A (ja) 2010-06-08 2010-06-08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モード切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31344 2010-06-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1616A true CN102281616A (zh) 2011-12-14
CN102281616B CN10228161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5064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399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1616B (zh) 2010-06-08 2011-05-31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模式切换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25557B2 (zh)
JP (1) JP2011259172A (zh)
KR (1) KR20110134278A (zh)
CN (1) CN102281616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535A (zh) * 2012-09-19 2014-03-26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模式切换模块以及模式切换方法
CN103873155A (zh) * 2012-12-13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4854803A (zh) * 2012-12-21 2015-08-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电子装置之一的电子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5103476A (zh) * 2013-04-04 2015-11-25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身体耦合通信设备的接收器、收发器、收发器模块、身体耦合通信系统和唤醒身体耦合通信设备的身体耦合接收器的方法
CN105320450A (zh) * 2014-06-05 2016-02-10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79231A (zh) * 2013-05-29 2016-03-02 株式会社尼康 电子设备以及程序
CN106416102A (zh) * 2014-05-27 2017-02-15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同步的身体耦合通信设备
CN106897693A (zh) * 2017-02-23 2017-06-2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05216A (zh) * 2017-06-16 2017-09-26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模式的切换方法及智能密码设备
CN107317591A (zh) * 2017-06-26 2017-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比特采样的对数功率检测器架构的无线唤醒接收机
CN108260186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10290439A (zh) * 2019-05-14 2019-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电路、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63893B1 (ko) * 2008-05-28 2013-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KR20100126958A (ko) * 2009-05-25 2010-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디바이스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703398B2 (en) * 2009-06-16 2017-07-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ointing device using proximity sensing
US8374201B2 (en) * 2009-09-16 2013-02-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eamble design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topologies with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WO2014045164A1 (en) 2012-09-21 2014-03-2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 led based line illumination luminaire and system
US9116639B2 (en) * 2012-12-18 2015-08-25 Apple Inc.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during vertical blanking
US9158350B2 (en) * 2012-12-18 2015-10-13 Apple Inc. Link clock change during veritcal blanking
JP2014232403A (ja) * 2013-05-29 2014-12-11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機器
JP2014232964A (ja) * 2013-05-29 2014-12-11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機器
DE102013019746B4 (de) * 2013-11-27 2017-10-26 Audi Ag Verfahren zum Einrichten einer funkgestützten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JP2015180043A (ja) 2014-02-25 2015-10-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DE102014002828B4 (de) * 2014-02-27 2022-02-17 Paragon Ag Vorrichtung zur Kopplung elektrischer Signale über den Körper eines Lebewesens
CN104101413B (zh) * 2014-06-27 2017-01-2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人体通信的体重管理系统
DE102014011753B4 (de) * 2014-08-08 2022-04-28 Testo Ag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eines Signals, Verwendung eines menschlichen Körpers zu einer Bildung eines Signalübertragungswegs und Signal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US9652816B1 (en) 2014-09-29 2017-05-16 Apple Inc. Reduced frame refresh rate
US9495926B2 (en) 2014-12-01 2016-11-15 Apple Inc. Variable frame refresh rate
US9830001B2 (en) * 2015-02-03 2017-11-28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writing pattern using ban
EP3306837B1 (en) * 2015-06-02 2021-12-22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0706825B2 (en) 2015-09-29 2020-07-07 Apple Inc. Timestamp based display update mechanism
US10432322B2 (en) * 2015-12-11 2019-10-01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recep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KR102431455B1 (ko) * 2015-12-14 2022-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체 통신을 이용하여 헬스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862594B2 (en) * 2016-06-20 2020-12-08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44449B2 (en) * 2016-07-04 2018-08-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ecep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0349353B2 (en) * 2016-08-11 2019-07-09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utomatic uploading method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capturing device capable of automatic uploading
US10321406B2 (en) * 2017-02-21 2019-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extually switching from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human body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for power savings
CN106793044B (zh) * 2017-02-28 2018-06-01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蓝牙安全设备低功耗待机的方法及蓝牙安全设备
JP6590162B2 (ja) * 2017-08-02 2019-10-16 株式会社インターフェイス 電界通信トランシーバー
WO2019107888A1 (ko) 2017-11-29 2019-06-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사용자 터치 입력을 이용한 rf 통신 연결 방법
RU2665286C1 (ru) * 2017-11-29 2018-08-28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радиочастотной связ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прикосновени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EP3493414A1 (en) * 2017-12-04 2019-06-05 Panthronics AG Apparatus to process nfc and hbc information
WO2020152374A1 (es) * 2019-01-21 2020-07-30 Rade Tecnologías S.L Sistemas de gestión de autorizaciones para armas
US11642026B2 (en) 2019-02-20 2023-05-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Human body sensing device
US11870511B2 (en) 2021-03-18 2024-01-09 Nxp B.V. Near-field interface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1161B1 (en) * 2000-06-27 2004-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a human body as a signal transmission path
WO2010007739A1 (ja) * 2008-07-15 2010-0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端末装置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1689891A (zh) * 2006-10-13 2010-03-3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网络中管理功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6827A (en) * 1996-11-14 1998-08-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ar-field human-body coupling for encrypted communication with identification cards
JP2005124618A (ja) * 2003-10-21 2005-05-19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X線写真撮影者支援システム
JP4309361B2 (ja) * 2005-03-14 2009-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信号送信装置
KR100842250B1 (ko) * 2005-12-08 2008-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인체접촉 감지를 이용하는 통신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917607B1 (ko) * 2007-09-21 2009-09-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인체 통신 장치
US7777719B2 (en) * 2007-01-19 2010-08-1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using a living body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JP2010021984A (ja) 2008-06-09 2010-01-28 Sony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8593672B2 (en) * 2009-05-01 2013-11-2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nformation equipment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1161B1 (en) * 2000-06-27 2004-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a human body as a signal transmission path
CN101689891A (zh) * 2006-10-13 2010-03-3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网络中管理功率的方法
WO2010007739A1 (ja) * 2008-07-15 2010-0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端末装置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535A (zh) * 2012-09-19 2014-03-26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模式切换模块以及模式切换方法
CN103684535B (zh) * 2012-09-19 2015-11-11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模式切换模块以及模式切换方法
CN103873155A (zh) * 2012-12-13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4854803A (zh) * 2012-12-21 2015-08-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电子装置之一的电子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5103476A (zh) * 2013-04-04 2015-11-25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身体耦合通信设备的接收器、收发器、收发器模块、身体耦合通信系统和唤醒身体耦合通信设备的身体耦合接收器的方法
CN105103476B (zh) * 2013-04-04 2018-11-27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身体耦合通信设备的接收器、收发器、收发器模块、身体耦合通信系统和唤醒身体耦合通信设备的身体耦合接收器的方法
CN105379231A (zh) * 2013-05-29 2016-03-02 株式会社尼康 电子设备以及程序
CN106416102A (zh) * 2014-05-27 2017-02-15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同步的身体耦合通信设备
CN105320450B (zh) * 2014-06-05 2018-11-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20450A (zh) * 2014-06-05 2016-02-10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60186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8260186B (zh) * 2016-12-29 2023-06-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6897693A (zh) * 2017-02-23 2017-06-2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05216A (zh) * 2017-06-16 2017-09-26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模式的切换方法及智能密码设备
CN107317591A (zh) * 2017-06-26 2017-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比特采样的对数功率检测器架构的无线唤醒接收机
CN110290439A (zh) * 2019-05-14 2019-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电路、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59172A (ja) 2011-12-22
US8625557B2 (en) 2014-01-07
US20110299512A1 (en) 2011-12-08
KR20110134278A (ko) 2011-12-14
CN102281616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1616B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模式切换方法和程序
CN105933904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4025696B (zh) 控制附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90912B (zh) 控制sim卡和sd卡的方法以及实现该卡的电子设备
EP195835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ouch and play (tap) - based service and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96235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351575B1 (ko) 이어폰 포트를 이용한 신호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7185711A1 (zh)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3814559B (zh) 通过无线电力信号的无线电力接收器、发射器以及控制方法
US20100211685A1 (en) Pairing exchange
JP2012034157A (ja) 通信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CN104571498A (zh) 一种应用程序启动方法
CN103607713A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06599698B (zh) 一种加密图片、解密图片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48055A (zh) 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50155916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ink between two electronic devices
JP402607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CN107423099A (zh) 键码烧写方法、服务器、终端、键码烧写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8113721A1 (zh)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US8488730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synchronized clock signal
CN105487739A (zh) 一种无线传输电磁式触控装置
CN107148011A (zh) 一种执行目标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090894B (zh) 一种锁卡数据重建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04500B1 (ko) 동기된 클럭신호를 이용하는 통신 장치
Lee Secure, Usable and Practical Authentication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