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0586B - 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0586B
CN102280586B CN 201110173494 CN201110173494A CN102280586B CN 102280586 B CN102280586 B CN 102280586B CN 201110173494 CN201110173494 CN 201110173494 CN 201110173494 A CN201110173494 A CN 201110173494A CN 102280586 B CN102280586 B CN 102280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ayer
thickness
component
type d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734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0586A (zh
Inventor
秦大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11101734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80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80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0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0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0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专门适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固体器件,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顺序沉积的玻璃衬底上的阴极层、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三组分光活性层、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阳极层组成;其中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3HT∶PC61BM∶BCP=12∶10∶0.01~12∶10∶0.1或PCPDTBT∶PC71BM∶Bphen=12∶15∶0.01~12∶15∶0.1。本发明的三组分光活性层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已有的二组分光活性层高20%,且填充因子也高10%,同时克服了现有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诸多缺点。

Description

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专门适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固体器件,具体地说是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当今世界,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同时,人们也在积极寻找并开发新型的能源利用和转化技术。由于有机半导体具有柔性、成本低廉等优势,有机太阳能电池成为当前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焦点之一。目前最先进的有机光伏转换技术使用的是具有体相异质结结构的聚合物/小分子二组分光活性薄膜,单管能量转换效率最高已经达到8.13%,但是距离10%的商业化要求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
为加快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进程,目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发展反转结构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技术。在正常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与聚(苯乙烯磺酸)共混薄膜经常用做空穴传输层,但是聚(苯乙烯磺酸)的酸性对导电氧化铟锡薄膜的腐蚀性很强,这就降低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而且,正常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经常使用活泼金属(如钙)作为阴极,这样也不利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长期稳定性,但是,在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没有这些问题;二是,开发能够对光活性薄膜的形态结构进行有效调节的简易方法,易与溶液涂布生产方式相结合,并最大程度降低光活性薄膜后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印刷生产速度。CN101577313公开了反型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在先专利申请技术虽然解决了聚3,4-乙撑二氧噻吩和聚苯乙烯磺酸混合溶液腐蚀ITO玻璃表面的这个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问题,但是该在先专利申请技术存在以下三个缺点:①二氧化钛(TiO2)薄膜的成型加工温度在400~500℃之间,这已经非常接近ITO的分解温度,因此对ITO衬底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不利于长寿命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②使用P3HT:PCBM二组分共混薄膜作为活性层,经退火后形成了体相异质结结构,这在光活性薄膜加工技术上没有任何创新;③使用酞菁铜(CuPc)作为空穴传输层,其电导率很低,空穴导出能力差。CN101997085A披露了一种反型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使用ITO作为器件阴极,避免了使用活泼金属作为阴极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但这是属于世界早已公认的技术,该在先专利申请技术存在以下三个缺点:①采用低功函数的金属材料,厚度为1~2纳米,用来作为空穴阻挡层,厚度很薄的低功函数的金属材料,即活泼金属会给器件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②层状结构是在真空镀膜机内顺次蒸镀不同材料形成的,工艺繁复,成本高;③使用MoO3作为阳极修饰层,即空穴传输层,其电导率很低,空穴导出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不但克服了现有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诸多缺点,而且其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具有体相异质结构的二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玻璃衬底上的一层阴极层、一层沉积在阴极上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一层沉积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三组分光活性层、一层沉积在三组分光活性层上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沉积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阳极层组成;所述阴极层的材料是导电氧化铟锡薄膜或贵金属薄膜;所述沉积在阴极层上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材料是在萘四甲酸二酐中掺杂隐性结晶紫,其质量配比为萘四甲酸二酐∶隐性结晶紫=1∶0.01~1∶1;所述沉积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三组分光活性层的材料是以下三组分薄膜中的任意一种:I.由聚(3-己基噻吩)、[6.6]-苯基-C61-丁酸甲酯和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组成的三组分薄膜,其质量配比为聚(3-己基噻吩)∶[6.6]-苯基-C61-丁酸甲酯∶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12∶10∶0.01~12∶10∶0.1;II.由聚[2,1,3-苯并噻二唑-4,7-二基[4,4-双(2-乙基己基)-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2,6-二基]]、[6.6]-苯基-C71-丁酸甲酯和4,7二苯基-1,10-菲啰啉组成的三组分薄膜,其质量配比为聚[2,1,3-苯并噻二唑-4,7-二基[4,4-双(2-乙基己基)-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2,6-二基]]∶[6.6]-苯基-C71-丁酸甲酯∶4,7二苯基-1,10-菲啰啉=12∶15∶0.01~12∶15∶0.1;所述沉积在光活性层上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的材料是在N,N’-二(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中掺杂三氧化钨,其质量配比为N,N’-二(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三氧化钨=1∶0.05~1∶0.5;所述沉积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阳极层材料是银。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述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的厚度为100nm和面电阻小于10欧姆/每4×4cm2方块。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述的贵金属是金或银,其薄膜的厚度为20nm的。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述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厚度为10nm。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述的三组分光活性层的厚度为I.80nm或II.120nm。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述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50nm。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述的阳极层的厚度为100nm。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述的材料均可以通过商购获得。
为了节省篇幅,列出以下化合物的英文缩写、分子式或元素符号,并在下文中均用英文缩写、分子式或元素符号表示相应的化合物。
萘四甲酸二酐的英文缩写为NTCDA;隐性结晶紫的英文缩写为LCV;聚(3-己基噻吩)的英文缩写为P3HT;[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英文缩写为PC61BM;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的英文缩写为BCP;聚[2,1,3-苯并噻二唑-4,7-二基[4,4-双(2-乙基己基)-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2,6-二基]]的英文缩写为PCPDTBT;[6.6]-苯基-C71-丁酸甲酯:PC71BM;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hen;N,N’-二(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的英文缩写为NPB;三氧化钨的分子式为WO3;银的元素符号为Ag;金的元素符号为Au。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衬底上的阴极层的处理
把以阴极层覆盖的玻璃衬底称为阴极衬底,将该阴极衬底裁成4×4cm2的小块,先在盛有丙酮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再在盛有乙醇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最后在盛有去离子水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每次10分钟,该阴极层是厚度为100nm和面电阻小于10欧姆/每4×4cm2方块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厚度为20nm的金薄膜或厚度为20nm的银薄膜;
第二步,在阴极层上沉积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
将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衬底用氮气吹干,然后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层上沉积NTCDA中掺杂LCV的薄膜作为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其厚度为10nm,掺杂质量比为:NTCDA∶LCV=1∶0.01~1∶1;
第三步,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沉积三组分光活性层
选用以下工艺中的任意一种:
I.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3HT∶PC61BM∶BCP=12∶10∶0.01~12∶10∶0.1,配制12mg/ml的P3HT、10mg/ml的PC61BM和0.01~0.1mg/ml的BCP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将第二步制得的沉积了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中间产品从真空镀膜机中取出,在1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将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旋涂到第二步沉积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旋涂时间为30秒钟,形成的三组分薄膜的厚度为80nm,之后在大气条件下放置200~1200秒;
II.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CPDTBT∶PC71BM∶Bphen=12∶15∶0.01~12∶15∶0.1,配制12mg/ml的PCPDTBT、15mg/ml的PC71BM和0.01~0.1mg/ml的Bphen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将第二步制得的沉积了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中间产品从真空镀膜机中取出,在2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将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旋涂到第二步沉积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旋涂时间为30秒钟,形成的三组分薄膜的厚度为120nm;
第四步,在三组分光活性层上沉积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
将第三步制得的沉积了三组分光活性层的中间产品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三步沉积的三组分光活性层上再沉积NPB中掺杂WO3作为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厚度为10~50nm,其质量配比为NPB∶WO3=1∶0.05~1∶0.5;
第五步,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沉积阳极层
在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四步沉积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沉积Ag薄膜作为阳极层,厚度100nm,沉积速率为将此最终产品从在真空镀膜机中取出;
由此,最终制得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中,所涉及的设备、工艺均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所涉及的材料均是商购获得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本发明所提出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是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在光活性薄膜制备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的、具有体相异质结结构的二组分光活性薄膜的束缚,具有原始创新性,其中电子给体聚集在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底部,能够与反转光伏器件结构很好的匹配,因此,本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的显著进步在于:
(2-1)本发明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制备工艺简单。在聚合物给体和小分子受体溶液中加入微量的BCP或Bphen,在微量的BCP或Bphen诱导下,小分子受体在旋涂成膜过程中可优先聚集,从而实现了光活性薄膜的分层结构,这个过程能与当前的溶液涂布印刷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完全兼容;BCP或Bphen的加入量小,不捕获空穴和电子,因此,本发明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具有很好的电子和空穴传输能力,相应的反转光伏器件的填充因子高,这有利于制备大面积的光伏转换器件;本发明在传统的聚合物/小分子二组分体系中加入微量的第三组分,制备出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其反转结构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具有体相异质结结构的二组分光活性薄膜高出20%,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和极大的商业价值。
(2-2)与现有技术CN101577313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①CN101577313使用纳米晶体二氧化钛(TiO2)薄膜作为电子传输层,虽然不需要真空蒸镀手段,但是二氧化钛(TiO2)薄膜的成型加工温度在400-500摄氏度之间,这已经非常接近ITO的分解温度,因此对ITO衬底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不利于长寿命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本发明使用真空蒸镀的NTCDA:LCV薄膜作为空穴阻挡层(即电子传输层),这对ITO衬底没有破坏作用,因此,能够达到很好的器件稳定性。②CN101577313使用P3HT:PCBM二组分共混薄膜作为活性层,经退火后形成了体相异质结结构,这在光活性薄膜加工技术上没有任何创新,仍旧处于国外核心专利的垄断范围。而本发明提出了使用分层的三组分共混薄膜作为活性层,这在光活性薄膜加工技术上属于原始创新,不受到任何国外核心专利的覆盖。③CN101577313使用酞菁铜(CuPc)作为空穴传输层,其电导率很低,空穴导出能力差,而本发明使用NPB:WO3作为空穴传输层,其电导率很高,空穴导出能力强,有利于器件性能的提高。
(2-3)与现有技术CN101997085A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①CN101997085A采用低功函数的金属材料,厚度为1~2纳米,来作为空穴阻挡层,厚度很薄的低功函数的金属材料,即活泼金属会给器件打来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本发明使用NTCDA:LCV薄膜作为空穴阻挡层,即电子传输层,因此,能够达到很好的器件稳定性。②CN101997085A使用C60或C70作为电子受体材料,CuPc或Pentacene作为电子给体材料,而本发明使用PC61BM或PC71BM作为电子受体材料,P3HT或PCPDTBT作为电子给体材料,在材料分子结构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CN101997085A的层状结构是在真空镀膜机内顺次蒸镀不同材料形成的,而本发明的具有分层结构的光活性层是在旋涂薄膜过程中一次性形成的,在加工方式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③CN101997085A使用MoO3作为阳极修饰层,即空穴传输层,其电导率很低,空穴导出能力差,而本发明使用NPB:WO3作为空穴传输层,其电导率很高,空穴导出能力强,有利于器件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与现有技术中具有体相异质结结构的二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曲线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实施例表明,本发明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由在玻璃衬底上的一层阴极层i、一层沉积在阴极层i上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ii、一层沉积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ii上的三组分光活性层iii、一层沉积在三组分光活性层iii上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iv和一层沉积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iv上的阳极层v组成。
实施例1
制备结构为厚度100nm的ITO/厚度10nm的NTCDA∶LCV=1∶0.01/厚度80nm的P3HT∶PC61BM∶BCP=12∶10∶0.1/厚度10nm的NPB∶WO3=1∶0.05/厚度100nmAg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该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由玻璃衬底上的一层厚度100nm的ITO阴极层、一层沉积在ITO阴极层上的厚度10nm的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一层沉积在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厚度80nm的P3HT:PC61BM:BCP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一层沉积在P3HT:PC61BM:BCP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上的厚度10nm的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沉积在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厚度100nm的Ag阳极层组成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上述ITO为氧化铟锡薄膜的简称,ITO阴极层附着在玻璃衬底上,简称为ITO阴极衬底。氧化铟锡导电薄膜的厚度为100nm,面电阻小于10欧姆/每4×4cm2方块。本实施例的ITO阴极衬底是由南玻公司生产的,通过商购获得。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衬底上的ITO阴极层的处理
将氧化铟锡导电薄膜的厚度为100nm、大小为4×4cm2和面电阻小于10欧姆/每4×4cm2方块的ITO阴极衬底方块先在盛有丙酮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再在盛有乙醇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最后在盛有去离子水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每次10分钟;
第二步,在阴极层上沉积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
将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衬底用氮气吹干,然后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层上沉积NTCDA中掺杂LCV的薄膜作为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厚度为10nm,掺杂质量比为:NTCDA∶LCV=1∶0.01;
第三步,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沉积三组分光活性层
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3HT∶PC61BM∶BCP=12∶10∶0.1,配制12mg/ml的P3HT、10mg/ml的PC61BM和0.1mg/ml的BCP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将第二步制得的沉积了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中间产品从真空镀膜机中取出,在1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将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旋涂到第二步沉积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旋涂时间为30秒钟,形成的三组分薄膜的厚度为80nm,之后在大气条件下放置200秒;
第四步,在三组分光活性层上沉积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
将第三步制得的沉积了三组分光活性层的中间产品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三步沉积的三组分光活性层上再沉积NPB中掺杂WO3作为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厚度为10nm,其质量配比为NPB∶WO3=1∶0.05。
第五步,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沉积阳极层
在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四步沉积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沉积Ag薄膜作为阳极层,厚度100nm,沉积速率为
Figure BDA0000071106940000061
将此最终产品从在真空镀膜机中取出;
由此,最终制得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对比实施例1
制备结构为厚度100nm的ITO/厚度10nm的NTCDA∶LCV=1∶0.01/厚度80nm的P3HT∶PC61BM=12∶10/厚度10nm的NPB∶WO3=1∶0.05/厚度100nm的Ag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该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由玻璃衬底上的一层厚度100nm的ITO阴极、一层沉积在ITO阴极上的厚度10nm的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一层沉积在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厚度80nm的P3HT:PC61BM薄膜二组分光活性层、一层沉积在P3HT:PC61BM薄膜二组分光活性层上的厚度10nm的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沉积在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厚度100nm的Ag阳极层组成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该具有二组分光活性层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是:
除“第三步”之外,其他步骤工艺均同实施例1。此具有二组分光活性层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的“第三步,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沉积二组分光活性层”的操作步骤如下:按照二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3HT∶PC61BM=12∶10,配制12mg/ml的P3HT和10mg/ml的PC61BM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将第二步制得的沉积了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中间产品从真空镀膜机中取出,在1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将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旋涂到第二步沉积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旋涂时间为30秒钟,形成的二组分薄膜的厚度为80nm,之后在大气条件下放置200秒。
由此,最终制得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二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设:实施例1所制得的本发明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为器件A,对比实施例1所制得的已有的二组分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为器件B。
图2中,空心圆圈点曲线为器件A的光电流曲线,实心方块点曲线为器件B的光电流曲线。
从图2可以得到器件A的光伏性能参数:开路电压为0.59伏,短路电流为8.88毫安每平方厘米,能量转换效率为2.05%,填充因子为39.1%;器件B的光伏性能参数:开路电压为0.57伏,短路电流为8.24毫安每平方厘米,能量转换效率为1.69%,填充因子为36.0%。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层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已有的体相异质结的二组分光活性层高20%,且填充因子也高10%。
实施例2
制备结构为厚度100nm的ITO/厚度10nm的NTCDA∶LCV=1∶0.05/厚度120nm的PCPDTBT∶PC71BM∶Bphen=12∶15∶0.1/厚度25nm的NPB∶WO3=1∶0.2/厚度100nm的Ag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该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由玻璃衬底上的一层厚度100nm的ITO阴极层、一层沉积在ITO阴极层上的厚度10nm的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一层沉积在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厚度120nm的PCPDTBT:PC71BM:Bphen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一层沉积在PCPDTBT:PC71BM:Bphen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上的厚度25nm的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沉积在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厚度100nm的Ag阳极层组成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本实施例的ITO阳极衬底是由南玻公司生产的。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衬底上的ITO阴极层的处理
同实施例1;
第二步,在阴极上沉积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
将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衬底用氮气吹干,然后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层上沉积NTCDA中掺杂LCV的薄膜作为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厚度为10nm,掺杂质量比为:NTCDA∶LCV=1∶0.05;
第三步,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沉积三组分光活性层
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CPDTBT∶PC71BM∶Bphen=12∶15∶0.1,配制12mg/ml的PCPDTBT、15mg/ml的PC71BM和0.1mg/ml的Bphen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将第二步制得的沉积了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中间产品从真空镀膜机中取出,在2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将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旋涂到第二步沉积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旋涂时间为30秒钟,形成的三组分薄膜的厚度为120nm;
第四步,在三组分光活性层上沉积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
将第三步制得的沉积了三组分光活性层的中间产品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三步沉积的三组分光活性层上再沉积NPB中掺杂WO3作为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厚度为25nm,其质量配比为NPB∶WO3=1∶0.2;
第五步,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沉积阳极层
同实施例1;
由此,最终制得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3
制备结构为厚度20nm的Ag/厚度10nm的NTCDA∶LCV=1∶1/厚度80nm的P3HT∶PC61BM∶BCP=12∶10∶0.01/厚度50nm的NPB∶WO3=1∶0.5/厚度100nm的Ag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该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由玻璃衬底上的一层厚度20nm的Ag阴极层、一层沉积在Ag阴极层上的厚度10nm的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一层沉积在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厚度80nm的P3HT:PC61BM:BCP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一层沉积在P3HT:PC61BM:BCP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上的厚度50nm的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沉积在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厚度100nm的Ag阳极层组成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本实施例所用的沉积有一层厚度20nm的Ag薄膜阴极层的玻璃衬底是通过商购获得的。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衬底上的Ag薄膜阴极层的处理
以大小为4×4cm2的沉积有一层厚度20nm的Ag薄膜阴极层玻璃作为衬底,将该衬底先在盛有丙酮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再在盛有乙醇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最后在盛有去离子水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每次10分钟;
第二步,在阴极层上沉积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
将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衬底用氮气吹干,然后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层上沉积NTCDA中掺杂LCV的薄膜作为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厚度为10nm,掺杂质量比为:NTCDA∶LCV=1∶1;
第三步,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沉积三组分光活性层
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3HT∶PC61BM∶BCP=12∶10∶0.01,配制12mg/ml的P3HT、10mg/ml的PC61BM和0.01mg/ml的BCP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将第二步制得的沉积了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中间产品从真空镀膜机中取出,在1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将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旋涂到第二步沉积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旋涂时间为30秒钟,形成的三组分薄膜的厚度为80nm,之后在大气条件下放置700秒;
第四步,在三组分光活性层上沉积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
将第三步制得的沉积了三组分光活性层的中间产品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三步沉积的三组分光活性层上再沉积NPB中掺杂WO3作为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厚度为50nm,其质量配比为NPB∶WO3=1∶0.5;
第五步,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沉积阳极层
同实施例1:
由此,最终制得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4
制备结构为厚度20nm的Ag/厚度10nm的NTCDA∶LCV=1∶1/厚度80nm的P3HT∶PC61BM∶BCP=12∶10∶0.05/厚度50nm的NPB∶WO3=1∶0.5/厚度100nm的Ag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该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由玻璃衬底上的一层厚度20nm的Ag阴极层、一层沉积在Ag阴极层上的厚度10nm的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一层沉积在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厚度80nm的P3HT:PC61BM:BCP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一层沉积在P3HT:PC61BM:BCP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上的厚度50nm的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沉积在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厚度100nm的Ag阳极层组成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本实施例所用的沉积有一层厚度20nm的Ag薄膜阴极层的玻璃衬底是通过商购获得的。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除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3HT∶PC61BM∶BCP=12∶10∶0.05,配制12mg/ml的P3HT、10mg/ml的PC61BM和0.05mg/ml的BCP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之外,其他步骤和操作工艺均同实施例3。
由此,最终制得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5
制备结构为厚度20nm的Au/厚度10nm的NTCDA∶LCV=1∶1/厚度120nm的PCPDTBT∶PC71BM∶Bphen=12∶15∶0.01/厚度50nm的NPB∶WO3=1∶0.5/厚度100nm的Ag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该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由玻璃衬底上的一层厚度20nm的Au阴极层、一层沉积在Au阴极层上的厚度10nm的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一层沉积在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厚度120nm的PCPDTBT:PC71BM:Bphen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一层沉积在PCPDTBT:PC71BM:Bphen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上的厚度50nm的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沉积在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厚度为100nm的Ag阳极层组成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本实施例所用的沉积有一层厚度20nm的Au薄膜阴极层的玻璃衬底是通过商购获得的。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衬底上的Au薄膜阴极层的处理
以大小为4×4cm2的沉积有一层厚度20nm的Au薄膜阴极层玻璃作为衬底,将该衬底先在盛有丙酮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再在盛有乙醇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最后在盛有去离子水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每次10分钟;
第二步,在阴极上沉积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
将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衬底用氮气吹干,然后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层上沉积NTCDA中掺杂LCV的薄膜作为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厚度为10nm,掺杂质量比为:NTCDA∶LCV=1∶1;
第三步,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沉积三组分光活性层
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CPDTBT∶PC71BM∶Bphen=12∶15∶0.01,配制12mg/ml的PCPDTBT、15mg/ml的PC71BM和0.01mg/ml的Bphen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将第二步制得的沉积了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中间产品从真空镀膜机中取出,在2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将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旋涂到第二步沉积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旋涂时间为30秒钟,形成的三组分薄膜的厚度为120nm;
第四步,在三组分光活性层上沉积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
将第三步制得的沉积了三组分光活性层的中间产品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三步沉积的三组分光活性层上再沉积NPB中掺杂WO3作为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厚度为50nm,其质量配比为NPB∶WO3=1∶0.5。
第五步,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沉积阳极层
同实施例1;
由此,最终制得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6
制备结构为厚度20nm的Au/厚度10nm的NTCDA∶LCV=1∶1/厚度120nm的PCPDTBT∶PC71BM∶Bphen=12∶15∶0.05/厚度50nm的NPB∶WO3=1∶0.5/厚度100nm的Ag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该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由玻璃衬底上的一层厚度20nm的Au阴极层、一层沉积在Au阴极层上的厚度10nm的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一层沉积在NTCDA:LCV薄膜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厚度120nm的PCPDTBT:PC71BM:Bphen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一层沉积在PCPDTBT:PC71BM:Bphen薄膜三组分光活性层上的厚度50nm的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沉积在NPB:WO3薄膜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厚度为100nm的Ag阳极层组成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本实施例所用的沉积有一层厚度20nm的Au薄膜阴极层的玻璃衬底是通过商购获得的。
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除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CPDTBT∶PC71BM∶Bphen=12∶10∶0.05,配制12mg/ml的PCPDTBT、10mg/ml的PC71BM和0.05mg/ml的Bphen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之外,其他步骤和操作工艺均同实施例5。
由此,最终制得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工艺均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所涉及的材料均是商购获得的。

Claims (8)

1.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玻璃衬底上的一层阴极层、一层沉积在阴极上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一层沉积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三组分光活性层、一层沉积在三组分光活性层上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和一层沉积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阳极层组成;所述阴极层的材料是导电氧化铟锡薄膜或贵金属薄膜;所述沉积在阴极层上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材料是在萘四甲酸二酐中掺杂隐性结晶紫,其质量配比为萘四甲酸二酐:隐性结晶紫=1:0.01~1:1;所述沉积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的三组分光活性层的材料是以下三组分薄膜中的任意一种:Ⅰ.由聚(3-己基噻吩)、[6.6]-苯基-C61-丁酸甲酯和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组成的三组分薄膜,其质量配比为聚(3-己基噻吩):[6.6]-苯基-C61-丁酸甲酯: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12:10:0.01~12:10:0.1;Ⅱ.由聚[2,1,3-苯并噻二唑-4,7-二基[4,4-双(2-乙基己基)-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2,6-二基]]、[6.6]-苯基-C71-丁酸甲酯和4,7二苯基-1,10-菲啰啉组成的三组分薄膜,其质量配比为聚[2,1,3-苯并噻二唑-4,7-二基[4,4-双(2-乙基己基)-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2,6-二基]]:[6.6]-苯基-C71-丁酸甲酯:4,7二苯基-1,10-菲啰啉=12:15:0.01~12:15:0.1;所述沉积在光活性层上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的材料是在N,N’-二(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中掺杂三氧化钨,其质量配比为N,N’-二(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三氧化钨=1:0.05~1:0.5;所述沉积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的阳极层材料是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的厚度为100nm和面电阻小于10欧姆/每4×4cm2方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贵金属是金或银,其薄膜的厚度为20nm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厚度为1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组分薄膜的厚度,其中Ⅰ为80nm,Ⅱ为12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5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层的厚度为100nm。
8.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衬底上的阴极层的处理
把以阴极层覆盖的玻璃衬底称为阴极衬底,将该阴极衬底裁成4×4cm2的小块,先在盛有丙酮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再在盛有乙醇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最后在盛有去离子水的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两次,每次10分钟,该阴极层是厚度为100nm和面电阻小于10欧姆/每4×4cm2方块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厚度为20nm的金薄膜或厚度为20nm的银薄膜;
第二步,在阴极层上沉积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
将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衬底用氮气吹干,然后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一步处理过的阴极层上沉积NTCDA中掺杂LCV的薄膜作为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其厚度为10nm,掺杂质量比为:NTCDA:LCV=1:0.01~1:1;
第三步,在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沉积三组分光活性层
选用以下工艺中的任意一种:
Ⅰ.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3HT:PC61BM:BCP=12:10:0.01~12:10:0.1,配制12mg/ml的P3HT、10mg/ml的PC61BM和0.01~0.1mg/ml的BCP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将第二步制得的沉积了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中间产品从真空镀膜机中取出,在1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将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旋涂到第二步沉积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旋涂时间为30秒钟,形成的三组分薄膜的厚度为80nm,之后在大气条件下放置200~1200秒;
Ⅱ.按照三组分薄膜的质量配比为PCPDTBT:PC71BM:Bphen=12:15:0.01~12:15:0.1,配制12mg/ml的PCPDTBT、15mg/ml的PC71BM和0.01~0.1mg/ml的Bphen的溶剂为1,2-邻二氯苯的混合溶液,将第二步制得的沉积了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的中间产品从真空镀膜机中取出,在2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将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旋涂到第二步沉积的有机N型掺杂空穴阻挡层上,旋涂时间为30秒钟,形成的三组分薄膜的厚度为120nm;
第四步,在三组分光活性层上沉积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
将第三步制得的沉积了三组分光活性层的中间产品放入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三步沉积的三组分光活性层上再沉积NPB中掺杂WO3作为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厚度为10~50nm,其质量配比为NPB:WO3=1:0.05~1:0.5;
第五步,在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沉积阳极层
在真空镀膜机中,真空镀膜机抽到背景真空度为4×10-4Pa,采用热蒸发方式,在第四步沉积的有机P型掺杂空穴传输层上沉积Ag薄膜作为阳极层,厚度100nm,沉积速率为
Figure FDA00001929896300021
将此最终产品从在真空镀膜机中取出;
由此,最终制得上述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三组分光活性薄膜的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上述英文缩写的中文全称分别为,NTCDA:萘四甲酸二酐,LCV:隐性结晶紫,P3HT:聚(3-己基噻吩),PC61BM:[6.6]-苯基-C61-丁酸甲酯,BCP: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PCPDTBT:聚[2,1,3-苯并噻二唑-4,7-二基[4,4-双(2-乙基己基)-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2,6-二基]],PC71BM:[6.6]-苯基-C71-丁酸甲酯,Bphen:4,7二苯基-1,10-菲啰啉,NPB:N,N’-二(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
CN 201110173494 2011-06-24 2011-06-24 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280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73494 CN102280586B (zh) 2011-06-24 2011-06-24 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73494 CN102280586B (zh) 2011-06-24 2011-06-24 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0586A CN102280586A (zh) 2011-12-14
CN102280586B true CN102280586B (zh) 2012-12-12

Family

ID=45105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73494 Active CN102280586B (zh) 2011-06-24 2011-06-24 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0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500B (zh) * 2013-04-22 2015-05-27 河北工业大学 双电子传输层结构的反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CN104629005A (zh) * 2013-11-13 2015-05-20 北京师范大学 一类基于9,10-二取代菲共轭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CN105185912A (zh) * 2015-08-26 2015-12-2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双受体的三元太阳能电池
CN105932160B (zh) * 2016-06-07 2018-05-1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有机光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293A (zh) * 2009-06-10 2009-11-04 河北工业大学 聚合物光电子薄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77313A (zh) * 2009-06-19 2009-11-11 吉林大学 反型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7085A (zh) * 2010-10-12 2011-03-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反型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7087A1 (en) * 2008-11-17 2010-05-20 Plextronics, Inc.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 comprising substituted endohedral metallofulleren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293A (zh) * 2009-06-10 2009-11-04 河北工业大学 聚合物光电子薄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77313A (zh) * 2009-06-19 2009-11-11 吉林大学 反型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7085A (zh) * 2010-10-12 2011-03-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反型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rald Hoppe etc..Organic solar cells:An overview.《J.Mater.Res.》.2004,正文.
Li-Min Chen etc..Recent Progress in Polymer Solar Cells:Manipulation of Polymer:Fullerene Morphology and the Formation of Efficient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Advanced Materieals》.2009,第1434-1449页.
Multilayer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wet-processed polymeric bulk heterojunction film and dry-processed small molecule films;Youngkyoo Kim etc.;《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80305;正文 *
Organic solar cells:An overview;Harald Hoppe etc.;《J.Mater.Res.》;20040707;正文 *
Recent Progress in Polymer Solar Cells:Manipulation of Polymer:Fullerene Morphology and the Formation of Efficient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Li-Min Chen etc.;《Advanced Materieals》;20091231;第1434-1449页 *
The inverted solar cells with the polymer:fulllerene belend film possessing a stratified composition profile;Wei Quan etc.;《Applied Physics A》;20110519;正文 *
Wei Quan etc..The inverted solar cells with the polymer:fulllerene belend film possessing a stratified composition profile.《Applied Physics A》.2011,正文.
Youngkyoo Kim etc..Multilayer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wet-processed polymeric bulk heterojunction film and dry-processed small molecule films.《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8,正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0586A (zh)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72776B1 (en) Mesoscopic framework for organic-inorganic perovskite base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403773B2 (ja) 有機薄膜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059418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nanostructured inorganic/organic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
CN101562231B (zh) 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9502182B2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20312375A1 (en) All-Solid-State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
CN105024013A (zh) 一种新型的低温溶液法制备的高效率长寿命的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JP2007273939A (ja) 有機薄膜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802041B (zh) 一种非富勒烯钙钛矿平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KR101543438B1 (ko) 페로브스카이트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2280586B (zh) 反转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04819A (zh) 一种包含钙钛矿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6500B (zh) 双电子传输层结构的反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CN105355787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01670B1 (ko) 산소와 할로겐 원자로 개질 된 n형 반도체를 갖는 페로브스카이트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58565B1 (ko) 유기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791801B1 (ko) 칼코겐원소로 개질된 n형 반도체를 갖는 페로브스카이트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3097646A1 (zh)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
KR101239171B1 (ko) 염료를 포함하는 광활성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08504B1 (ko) 유기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65397B1 (ko) 태양전지
KR101077833B1 (ko) 탠덤형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04919B1 (ko) 전도성 첨가물을 갖는 싸이오펜 고분자 기반 유기 광기전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64196B1 (ko) 칼코지나이드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인버트형 유기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Solís-Vivanco et al. Double ETL in ITO-free poly-3-hexylthiophene-based organic solar c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