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3120B - 用于使用确认码本来确认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使用确认码本来确认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3120B
CN102273120B CN201080004058.3A CN201080004058A CN102273120B CN 102273120 B CN102273120 B CN 102273120B CN 201080004058 A CN201080004058 A CN 201080004058A CN 102273120 B CN102273120 B CN 102273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ing
communication link
code word
subscriber equipment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40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3120A (zh
Inventor
S·D·桑布瓦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73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3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3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3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6Channel splitting in point-to-point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用于确认分组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码字进行冗余地使用,以减少反馈确认信息所需要的比特总数量,或者以增加码字间的欧几里得空间。

Description

用于使用确认码本来确认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基于35U.S.C.§119(e),本申请要求享受于2009年1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142,836的优先权,该申请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系统中确认信息的反馈。
背景技术
已广泛地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例如语音、数据等。这些系统可以是能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类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一个终端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这些通信链路。
MIMO系统使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来进行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以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其也可以被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对应一个维度。如果使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创建的另外的维度,则MIMO系统能够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高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在相同的频域内,因此互易性(reciprocity)原则允许从反向链路信道来估计前向链路信道。这使得当多个天线在接入点处可用时,该接入点能够在前向链路上提取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系统、方法和设备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些方面,但这些方面中没有单个方面可以单独地对其期望的属性负责。下面,在不限制由权利要求书所表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将简要地讨论其较突出的特征。在仔细思考这些讨论之后,特别是在阅读题目为“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之后,人们将理解本发明的特征是如何提供分组确认的。
一个方面是发送确认码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一数量的分组;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二数量的分组;针对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确定是否对所述分组进行确认;基于所述确认确定,从码本中选择码字,其中所述码本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的一组码字,其中所述相同组的码字还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三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四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不相同,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不相同,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之和与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和相同;以及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选择的码字。
另一个方面是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包括多个确认码字的确认码本;接收机,被配置为通过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来接收第一数量的分组,以及通过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来接收第二数量的分组,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之和等于第三数量;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分组和所述第三数量而不考虑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来选择所述码字中的一个;以及发射机,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所选择的码字。
另一个方面是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机,被配置为通过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多个(K个)活动通信链路,接收所述活动通信链路中的每一个上的最大数量(p1、p2、...、pK)的分组;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具有多个(C个)码字的确认码本,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活动通信链路中的每一个上的多个分组,以确定是否对所检测到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确定的确认来选择所述码字中的一个;以及发射机,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所选择的码字。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用于在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多个(K个)活动通信链路上,接收所述活动通信链路中的每一个上的最大数量(p1、p2、...、pK)的分组的模块;用于存储具有多个(C个)码字的确认码本的模块,其中用于检测所述活动通信链路中的每一个上的多个分组,以确定是否对所检测到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的模块;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确定的确认来选择所述码字中的一个的模块;以及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选择的码字的模块。
另一个方面是发送确认码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多个(K个)活动通信链路中的每一个上的多个分组,其中每一个活动通信链路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最大数量(p1、p2、...、pK)的分组;针对每一个检测到的分组,确定是否对所述分组进行确认;基于所确定的确认,从具有多个(C个)码字的码本中选择码字,其中
Figure BDA0000074026350000033
以及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选择的码字。
另一个方面是接收确认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链路上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数量的分组;在第二通信链路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数量的分组;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确认码字;以及基于所述确认码字、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确定所发送的第一数量的分组和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哪些分组被进行了确认。
另一个方面是基站,包括:发射机,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来发送第一数量的分组,以及通过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来发送第二数量的分组;接收机,被配置为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码字;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码字、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来确定所发送的分组中的哪些分组被进行了确认。
一种基站包括:用于通过所述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来发送第一数量的分组,以及通过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来发送第二数量的分组的模块;用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码字的模块;以及用于基于所述码字、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确定所发送的分组中的哪些分组被进行了确认的模块。
另一个方面是一种在其上编码有确认码本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确认码本包括多个(C个)码字,每一个码字指示在多个(K个)载波上发送的多个(p1、p2、...、pK)分组的确认或者否定确认(not-acknowledgment),其中
Figure BDA0000074026350000041
另一个方面是一种发送信道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信道化码发送指示关于第一载波的信息的第一信道信息信号;使用所述信道化码发送指示关于第二载波的信息的第二信道信息信号;以及使用所述信道化码,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信号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信号的传输之间,发送对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的分组和在所述第二载波上接收的分组进行确认的确认信号。
另一个方面是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机,被配置为在至少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接收分组;以及发射机,被配置为使用信道化码来发送指示关于所述第一载波的信息的第一信道信息信号,指示关于所述第二载波的信息的第二信道信息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信号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信号之间,对所述分组的接收进行确认的确认信号。
又一个方面是一种在其上编码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指令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发送信道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信道化码发送指示关于第一载波的信息的第一信道信息信号;使用所述信道化码发送指示关于第二载波的信息的第二信道信息信号;以及使用所述信道化码,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信号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信号的传输之间,发送对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的分组和在所述第二载波上接收的分组进行确认的确认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2是针对单分组通信链路和双分组通信链路上的传输可能性中的每一个所需要的码字数量的表。
图3是用于单分组通信链路和双分组通信链路的分组确认的示例性码本。
图4是描绘选择码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针对两个双分组通信链路上的传输可能性中的每一个所需要的码字数量的表。
图6是用于两个双分组通信链路的分组确认的示例性码本。
图7是描绘选择码字的另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描绘接收码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对针对两个载波的信息进行编码的单信道化码的时序图。
图10是对针对两个载波的信息进行编码的双信道化码的时序图。
图11是对针对三个载波的信息进行编码的单信道化码的时序图。
图12是对针对四个载波的信息进行编码的单信道化码的时序图。
图13是对针对三个载波的信息进行编码的双信道化码的时序图。
图14是对针对四个载波的信息进行编码的双信道化码的时序图。
图15是对针对三个载波的信息进行编码的另一种双信道化码的时序图。
图16是对针对四个载波的信息进行编码的另一种双信道化码的时序图。
图17是描绘发送信道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描绘接收码字的另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10的功能框图。无线通信系统10包括通过第一通信链路301和第二通信链路302来彼此之间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00和至少一个基站200。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301、302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单分组通信链路,其中在该单分组通信链路上,在每一个周期可以发送单个分组,其也可以是多分组通信链路,其中在该多分组通信链路上,在每一个周期可以发送多个分组。例如,第一通信链路301可以是双分组通信链路,其中在该通信链路上,在每一个周期可以发送零个、一个或者两个分组。
用户设备100包括:与存储器120进行数据通信的处理器110、输入设备130和输出设备140。该处理器还与调制解调器150和收发机160进行数据通信。收发机160还与调制解调器150和天线170进行数据通信。用户设备100及其组件由电池180和/或外部电源进行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80或者其一部分可由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接口190进行再充电。虽然单独地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的是,针对用户设备100所描述的功能模块不需要是单独的结构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20可以实现在单个芯片中。同样,处理器110、调制解调器150和收发机160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实现在单个芯片中。
处理器110可以是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的组合。此外,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若干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耦合地从存储器120读取信息或者向存储器120写入信息。另外地或者替代地,处理器可以包括诸如处理器寄存器之类的存储器。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处理器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处理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包括在不同的层具有不同的容量和访问速度的多级分层高速缓存。存储器120还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它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非易失性存储设备。该存储器可以包括硬盘驱动器、诸如压缩盘(CD)或数字视频光盘(DVD)之类的光盘、闪存、软盘、磁带和Zip驱动器。
处理器110还耦合到输入设备130和输出设备140,以分别从用户设备100的用户接收输入和向用户设备100的用户提供输出。适当的输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键盘、按钮、按键、开关、定点设备、鼠标、操纵杆、远程控制、红外线检测器、视频照相机(可能与视频处理软件相耦合,以便例如检测手势或者面部表情)、移动检测器或者麦克风(可能耦合到音频处理软件,以便例如检测语音命令)。适当的输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显示器和打印机的视觉输出设备,包括扬声器、听筒、耳机和警报器的音频输出设备,以及包括压力反馈游戏控制器和振动设备的触觉输出设备。
处理器110还耦合到调制解调器150和收发机160。调制解调器150和收发机160根据一种或多种空中接口标准,对处理器110生成的数据进行准备,以便通过天线170在通信链路301、302上进行无线传输。调制解调器150和收发机160还根据一种或多种空中接口标准,对通过天线170在通信链路301、302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该收发机可以包括发射机162、接收机164或者二者。在其它实施例中,发射机162和接收机164是两个单独的组件。调制解调器150和收发机160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的组合。天线170可以包括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的多个天线。
用户设备100及其组件由电池180和/或外部电源进行供电。电池180可以是存储能量的任何设备,特别是存储化学能量并将其提供为电能的任何设备。电池18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二次电池,其中二次电池包括锂聚合物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或者镍镉电池,或者电池18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原电池,其中原电池包括碱性电池、锂电池、氧化银电池或者锌碳电池。外部电源可以包括墙壁插座、汽车点烟器插座、无线能量传送平台或者太阳。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80或者其一部分可通过电源接口190由外部电源进行再充电。电源接口190可以包括用于连接电池充电器的插孔、用于近场无线能量传送的电感器或者用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光伏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00是移动电话、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无线数据接入卡、GPS接收机/导航仪、照相机、MP3播放器、可携式摄像机、游戏控制台、腕表、时钟或者电视。
基站200还包括耦合到存储器220和收发机260的至少一个处理器210。收发机260包括耦合到天线270的发射机262和接收机264。处理器210、存储器220、收发机260和天线270可以如上面针对用户设备100所描述的来实现。
在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中,基站200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301和第二通信链路302向用户设备100发送数据分组。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301在每一周期发送多达两个分组,而基站200通过第二通信链路302在每一周期仅仅发送多达一个分组。
因此,在每一个周期,存在六种可能的传输。现参见图2,这六种可能的传输指定为TxA-F,如下所述:TxA,在任一通信链路上零个分组;Tx B,在第一通信链路上零个分组,以及在第二通信链路上一个分组;Tx C,在第一通信链路上一个分组,以及在第二通信链路上零个分组;Tx D,在每一个通信链路上一个分组;Tx E,在第一通信链路上两个分组,以及在第二通信链路上零个分组;Tx F,在第一通信链路上两个分组,以及在第二通信链路上一个分组。同样地,在用户设备处存在六种可能的检测。
如果基站200根据Tx A来进行发送,则基站不期望响应,并且在任一通信链路上没有检测到任何分组的用户设备100什么也不发送。因此,如图2中所示出的,对于Tx A来说,不需要码字。
如果基站200根据Tx B来进行发送,则基站200期望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发送的分组的ACK或者NACK。如果用户设备100没有检测到该分组,则其认为基站200已根据Tx A来发送,而不发送响应。如果基站200没有接收到响应,则其确定该分组没有被接收。如果用户设备100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检测到该分组,则其对该分组进行分析,并判定是发送指示该分组的ACK的码字还是指示该分组的NACK的码字。因此,对于Tx B来说,需要两个码字。
如果基站200根据Tx C来进行发送,则基站200期望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分组的ACK或者NACK。如果用户设备100没有检测到该分组,则其认为基站200已根据TxA来进行发送,而不发送响应。如果基站200没有接收到响应,则其确定该分组没有被接收。如果用户设备100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检测到该分组,则其对该分组进行分析,并判定是发送指示该分组的ACK的码字还是指示该分组的NACK的码字。因此,对于Tx C来说,需要两个码字。不幸的是,由于在下面所讨论的传输可能性(例如,Tx D)中可能由未检测的分组所导致的不明确性(ambiguity),而不能使用与针对Tx B的码字相同的码字。
如果基站200根据Tx D来进行发送,则基站200期望针对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分组的ACK或者NACK,以及针对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发送的分组的ACK或者NACK。如果用户设备100没有检测到两个分组中的任何一个,则其认为基站200已根据TxA来进行发送,而不发送响应。如果基站200没有接收到响应,则其将确定这两个分组中没有任何一个已被接收。如果用户设备100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检测到分组,但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没有检测到分组,则其认为基站200已根据Tx C来进行发送,其对所检测到的分组进行分析,并发送针对Tx C的ACK/NACK码字中的一个。如果用户设备100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检测到分组,但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没有检测到分组,则其认为基站200已根据Tx B来发送信号,其对所检测到的分组进行分析,并发送针对Tx B的ACK/NACK码字中的一个。由于针对Tx B和Tx C的码字不相同,因此基站200可以确定哪个分组没有被检测到。如果这些码字是相同的,则基站200不能够判断这些分组中的哪个没有被检测到。如果用户设备100检测到这两个分组,则其对这些分组进行分析,并判定发送用于指示针对这两个分组的ACK、针对第一分组的ACK和针对第二分组的NACK、针对第一分组的NACK和针对第二分组的ACK、还是针对这两个分组的NACK的码字。因此,对于Tx D来说,需要四个码字。
如果基站200根据Tx E来进行发送,则基站200期望用于指示针对这两个分组的ACK、针对第一分组的ACK和针对第二分组的NACK、针对第一分组的NACK和针对第二分组的ACK、或者针对这两个分组的NACK的码字。如果用户设备100没有检测到这些分组,则其认为基站200已根据TxA来进行发送,而不发送响应。如果基站200没有接收到响应,则其确定这些分组没有被接收到。如果用户设备100检测到这些分组,则其对这些分组进行分析,并判定发送用于指示针对这两个分组的ACK、针对第一分组的ACK和针对第二分组的NACK、针对第一分组的NACK和针对第二分组的ACK、还是针对这两个分组的NACK的码字。因此,针对Tx E,需要四个码字。但是,如果这些码字与针对Tx D所选择的码字相同,则不会产生不明确性。在接收到这些码字中的一个之后,基站200可以基于其发送的分组来确定结果。
最后,如果基站200根据Tx F来发送信号,则基站200期望用于指示针对这三个分组中的每一个的ACK或者NACK的码字。如果用户设备100没有检测到这些分组中的任何一个,则其认为基站200已根据TxA来进行发送,而不发送响应。如果基站200没有接收到响应,则其将确定这些分组中没有任何一个被接收。如果用户设备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检测到分组,但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没有检测到分组,则其认为基站200已根据Tx E来进行发送,其对所检测到的分组进行分析,并发送针对Tx E的ACK/NACK码字中的一个。如果用户设备100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检测到分组,但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没有检测到分组,则其认为基站200已根据Tx B来进行发送,其对所检测到的分组进行分析,并发送针对Tx B的ACK/NACK码字中的一个。如果用户设备100在这两个通信链路上均检测到分组,则其对这些分组进行分析,并判定是发送用于指示针对这三个分组中的每一个的ACK还是NACK的码字。因此,针对Tx F,需要八(2×2×2)个码字。
由于针对Tx D的四个码字和针对Tx E的四个码字可以相同,而不会引入任何不明确,因此对于该码本来说,只需要十六个码字。因此,用于表示所有可能的码字所需要的比特数从5比特(用于表示20个码字)减少到4比特(用于表示16个码字)。
图3描绘了包括这些码字的示例性码本。如上文所描述的,如果基站200没有从用户设备100接收到ACK/NACK响应,则其确定这些分组中没有任何一个已被接收。
响应于根据Tx B、Tx D或者Tx F的传输,基站200可以接收码字1或者码字2。如果基站响应于根据Tx D或者Tx F的传输接收到码字1或者码字2,则其将确定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分组没有被接收。
响应于根据Tx C或者Tx D的传输,基站200可以接收码字3或者码字4。如果基站响应于根据Tx D的传输接收到码字3或者码字4,则其将确定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发送的分组没有被接收。
响应于根据Tx D、Tx E或者Tx F的传输,基站200可以接收码字5、6、7或者8中的一个。如果基站响应于根据Tx D的传输接收到码字5、6、7或者8中的一个,则其将确定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分组已被检测到,以及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发送的分组已被检测到。如果基站接收到码字5或者码字6,则其将确定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的分组已被确认,以及如果基站接收到码字5或者码字7,则其将确定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的分组已被确认。
如果基站200响应于根据Tx E的传输接收到码字5、6、7或者8中的一个,则其将确定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两个分组都已被检测到。如果基站接收到码字5或者码字6,则其将确定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第一分组已被确认,以及如果基站接收到码字5或者码字7,则其确定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第二分组已被确认。
如果基站200响应于根据Tx F的传输接收到码字5、6、7或者8中的一个,则其将确定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两个分组都已被检测到,以及在第二通信链路302上发送的分组没有被检测到。如果基站接收到码字5或者码字6,则其将确定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第一分组已被确认,以及如果基站接收到码字5或者码字7,则其将确定在第一通信链路301上发送的第二分组已被确认。
响应于根据Tx F的传输,基站200可以接收码字9-16中的一个。如果基站200接收到码字9-16中的一个,则其将确定所有发送的分组都已被检测到,并将基于码字来确定哪些分组已被确认。
图4是描绘选择码字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该方法可以由例如图1中的用户设备100来执行。在方框410中,处理400开始于检测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一数量的分组。例如,该检测可以由处理器100、收发机160或者天线170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执行。例如,第一通信链路可以是图1的用户设备100和基站200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301。所检测到的分组的数量可以是例如零个分组、一个分组或者多个分组。可以检测这些分组,例如,通过将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功率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来进行检测。所检测到的分组的数量可以取决于所期望的分组数量。例如,如果该接收信号功率大于单分组链路上预定的门限,则可以确定检测到一个分组,而如果该接收信号功率大于双分组链路上的预定门限,则可以确定检测到两个分组。
接着,在方框420,在第二通信链路上检测第二数量的分组。可以执行该检测,例如可以由处理器100、收发机160或者天线170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第二通信链路可以是例如图2的用户设备100和基站200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302。所检测到的分组的数量可以是例如零个分组、一个分组或者多个分组。可以检测这些分组,例如,通过将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功率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来进行检测。所检测到的分组的数量可以取决于期望的分组数量。例如,如果该接收信号功率大于单分组链路上的预定门限,则可以确定检测到一个分组,而如果该接收信号功率大于双分组链路上的预定门限,则可以确定检测到两个分组。
虽然顺序地描述了方框410和420,但应当理解的是,针对方框410和420描述的这些步骤可以同时执行,在时间上重叠或者以相反顺序来执行。
继续转到方框430,对于每一个分组,确定是对每一个分组进行确认(ACK)还是否定确认(NACK)。例如,该确定可以由处理器110来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是否对分组进行确认的确定是基于对该分组执行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例如,如果分组通过了CRC检验,则确定对该分组进行确认。
在方框440,基于该确认确定来选择码字。可以执行该选择,例如,由处理器110结合存储器120来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图3的示例性码本,码本包括用于对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一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和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的一组码字,其中该相同的一组码字也用于对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三数量的分组和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四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第三数量与第一数量不相同,第四数量与第二数量不相同,并且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之和与第三数量和第四数量之和相同。例如,图3的码本包括用于对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一个分组和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一个分组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的一组码字(码字5、6、7和8)。该相同的一组码字(码字5、6、7和8)也用于对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两个分组和第二通信链路上的零个分组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在该情况下,第三数量(2)与第一数量(1)不相同,第四数量(0)与第二数量(1)不相同,第三数量和第四数量之和(2+0=2)与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之和(1+1=2)相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数量是2,第二数量是1,第三数量是1,第四数量是2。
最后,在方框450,对所选择的码字进行发送。可以执行该步骤,例如,由处理器110、调制解调器150、收发机160或者天线170中的至少一个来执行。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或者通过不同的通信链路来发送所选择的码字。
为了简单起见,上面的讨论集中于一个实施例上的通信,其中在该实施例中,基站200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301来在每一周期发送多达两个分组,而基站200可以通过第二通信链路302来在每一周期只发送多达一个分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200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301来在每一周期发送多达两个分组,并通过第二通信链路302来在每一周期发送多达两个分组。
因此,在每一个周期,存在九种可能的传输。现参见图5,将这九种可能的传输被指定为Tx G-O。同样地,在用户设备100处存在九种可能的检测。利用与上面针对图2的相同的推理,针对Tx G需要零个码字,针对Tx H需要两个码字,针对Tx I需要四个码字,针对Tx J需要两个码字,针对Tx K需要四个码字,针对Tx L需要八个码字,针对Tx M需要四个码字,针对Tx N需要八个码字,以及针对Tx O需要十六个码字。
如上面针对图2所描述的,如果针对Tx B和Tx C的码字相同,则由于用户设备100可能将Tx D曲解成Tx B或者Tx C的事实,而会产生不明确性。如上面所进一步描述的,如果针对Tx D和Tx E的码字相同,则不会产生不明确性。
参见图5,如果针对Tx M和Tx I的码字相同,则由于用户设备100可能将Tx O曲解成Tx M或Tx I,而会产生不明确性。但是,如果针对Tx K的码字与针对Tx M或者Tx I的码字相同,则不产生不明确性。因此,可以对至少四个码字进行重用(reuse)。此外,如果针对Tx L和Tx N的码字相同,则不产生不明确性。因此,可以对另外的八个码字进行重用。另外,针对Tx L和Tx N的码字可以是针对Tx O的码字的子集,而不会产生任何不明确性。因此,可以对另外的八个码字进行重用。
由于在不引入任何不明确性的情况下,针对Tx K的四个码字和针对Tx M的四个码字可以相同,以及针对Tx M的八个码字和针对Tx N的八个码字可以相同的并且可以是针对Tx O的十六个码字的一个子集,因此该码本仅需要28个码字。因此,用于表示所有可能的码字所需要的比特数,从6比特(用于表示48个码字)减少到5比特(用于表示28个码字)。
图6描绘了包括码字的示例性码本。如上文所描述的,通过在不引入不明确性的情况下重用相同的码字来指示不同的接收可以减少码本中码字的数量。通过减少码字的数量,需要更少的比特来发送该信息。此外,通过减少码字的数量,可以在欧几里得(Euclidean)空间中将这些码字进一步间隔开,以最小化不正确地检测码字的可能性。
图7描绘了选择码字的另一种方法,其中该方法可以由例如图1的用户设备100来执行。在方框710,处理700开始于检测在多个(K个)活动通信链路中的每一个上的多个分组。可以执行该检测,例如由处理器100、收发机160或者天线170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上文针对图4的方框410所描述的方式来执行。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活动通信链路(K)的数量是两个。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存在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的活动通信链路。如上文所讨论的,每一个通信链路可以是单分组通信链路、双分组通信链路、或者是在其上可以在每一周期发送多于两个分组的链路。因此,每一个通信链路与在每一个周期在该通信链路上可以发送的最大数量(p1、p2、...、PK)的分组相关联。例如,在单分组通信链路中,最大数量(pi)的分组是一个,而对于双分组通信链路来说,最大数量(pi)的分组是二个。针对每一个通信链路,所检测到的分组的数量必然小于或者等于与该通信链路相关联的分组的最大数量。
接着,在方框720,对于每一个分组,确定是对每一个分组进行确认(ACK)还是否定确认(NACK)。可以执行该确定,例如,由处理器110来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是否对分组进行确认的确定是基于对该分组执行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例如,如果分组通过该CRC,则确定对该分组进行确认。
在方框730,基于上述确认确定来选择码字。可以执行该选择,例如,由处理器110结合存储器120来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图3的示例性和图6的示例性码本,码本包括全部数量(C)的码字,其中下面表达式成立:
C < ( &Pi; j = K &Sigma; i = 0 P j 2 i ) - 1 - - - ( 1 )
例如,在图2中,在没有冗余的情况下,码字的全部数量是20,其是
Figure BDA0000074026350000152
对于K=2、p1=2和p2=1来说,即(1+2+4)(1+2)-1=20。但是,图3中所描绘的码本具有的码字的全部数量(C)等于16,其小于
Figure BDA0000074026350000153
具体而言,码字的数量(C)小了再举一个例子,在图5中,在不使用冗余的情况下,码字的全部数量是48,其是对于K=2、p1=2和p2=2,即(1+2+4)(1+2+4)-1=48)。但是,在图6中所描绘的码本的码字的全部数量(C)等于28,其小于
Figure BDA0000074026350000156
再举一个例子,对于四个通信链路(其中,两个链路是单分组通信链路,两个链路是双分组通信链路)来说,在没有冗余的情况下,码字的全部数量是440,其是
Figure BDA0000074026350000161
对于K=4、p1=1、p2=1、p3=2和p4=2来说,即(1+2)(1+2)(1+2+4)(1+2+4)-1=440。在另一个示例中,对于四个双分组通信链路来说,在没有冗余的情况下,码字的全部数量是2400,其是
Figure BDA0000074026350000162
对于K=4、p1=2、p2=2、p3=2和p4=2,即(1+2+4)(1+2+4)(1+2+4)(1+2+4)-1=2400。在后一情况下,通过在每当发送七个分组时发送相同的码字,只使用2016个码字。
最后,在方框740,对所选择的码字进行发送。可以执行该步骤,例如,由处理器110、调制解调器150、收发机160或者天线170中的至少一个来执行。可以通过活动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者通过不同的通信链路来发送所选择的码字。
上面所讨论的图4和图7是描绘可以执行的例如由图1的用户设备100来执行的选择码字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描绘可以执行的例如由图1的基站200来执行的接收码字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方框810,处理800开始于在第一通信链路上发送第一数量的分组。可以执行该发送,例如,由处理器210、收发机260或者天线270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执行。第一通信链路可以是例如图1的用户设备100和基站200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301。所发送的分组的数量可以是例如零个分组、一个分组或者多个分组。
在方框820,处理800继续在第二通信链路上发送第二数量的分组。也可以执行该发送,例如,由处理器210、收发机260或者天线270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执行。第二通信链路可以是例如图1的用户设备100和基站200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302。所发送的分组的数量可以是例如零个分组、一个分组或者多个分组。
虽然顺序地描述了方框810和820,但应当理解的是,针对方框810和820所描述的步骤可以同时执行、在时间上重叠或者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此外,虽然在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仅仅描述了两个通信链路,但应当理解的是,相同的处理也可以被应用于多于两个的通信链路。
在方框830,接收确认码字。可以执行该接收,例如,由天线270、收发机260或者处理器210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执行。作为响应,处理800继续进行方框840,其中在方框840中,基于该码字、第一数量的分组和第二数量的分组来确定这些分组中的哪些分组被进行了确认。由于所使用的码字可以指示多个不同的接收,因此使用第一数量的分组和第二数量的分组来去除任何不明确性。例如,如果接收到图6的码字19,则已知第一数量的分组的数量是2和第二数量的分组的数量是1使得基站200能够确定第一通信链路上的两个分组没有被确认,而第二通信链路上的一个分组已被确认。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该确定,基站200对没有被检测到分组或者没有被确认的分组进行重新发送。
图18是描绘接收码字以及基于所接收的码字来确定所发送的分组中的哪些分组被接收、被检测到和/或被确认的另一种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1810,处理1800开始于在第一通信链路上发送第一数量的分组。可以执行该发送,例如,由处理器210、收发机260或者天线270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执行。第一通信链路可以是例如图1的用户设备100和基站200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301。所发送的分组的数量可以是例如零个分组、一个分组或者多个分组。
在方框1820,处理1800继续在第二通信链路上发送第二数量的分组。可以执行该发送,例如,由处理器210、收发机260或者天线270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执行。第二通信链路可以是例如图1的用户设备100和基站200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302。所发送的分组的数量可以是例如零个分组、一个分组或者多个分组。
虽然顺序地描述了方框1810和1820,但应当理解的是,针对方框1810和1820描述的这些步骤可以同时执行、在时间上重叠或者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此外,虽然在图18中所示的实施例仅仅描述了两个通信链路,但应当理解的是,相同的处理也可以被应用于多于两个的通信链路,例如四个通信链路或者多于四个的通信链路。
在方框1830,接收确认码字。可以执行该接收,例如,由天线270、收发机260或者处理器210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执行。
图5描绘了多种传输可能性以及针对每一种传输可能性所需要的码字的数量。这些传输可能性中的每一个可以与包括所列出的码字的数量的子码本相关联。但是,不同的子码本中的码字的数量可以是相同的。在方框1840,基于第一数量的分组和第二数量的分组来选择多个子码本。虽然在方框1830之后进行了描述,但下面所描述的步骤可以在接收确认码字之前执行。
如上文所提及的,如果基站200根据Tx O来进行发送,则用户设备100可能将其曲解成Tx M、Tx I和Tx G。因此,基站将选择针对Tx O、Tx M、Tx I和Tx G的子码本。为了节约处理时间和功率,在下面的步骤中,不选择和不搜索其它的传输可能性。作为另一个例子,如果基站200根据Tx N来进行发送,则基站将选择针对Tx N、Tx M、Tx H和Tx G的子码本。所选择的子码本属于一个子码本组,可以选择该子码本组的码字来使该组的特有的码字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最大。
最后,在方框1850,基于该码字和所选择的子码本来确定这些分组中的哪些分组被进行了确认。可以按顺序对所选择的子码本进行分析或同时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哪些分组被进行了确认。
上文所公开的方法和实施例可以在使用多载波HSPA(高速分组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允许在相邻的载波上进行双小区操作。已经提出了允许对三个或四个HSDPA载波进行聚合以及允许对多达两个载波中的MIMO操作进行组合。下文详细讨论了HS-DPCCH(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框架,以支持在多载波HSDPA中所提出的特征的不同组合。HS-DPCCH携带用户的确认信息和当前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在下文详细描述HS-DPCCH之前,在此讨论MC-HSDPA特征的不同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多载波传输仅应用于HSDPA物理信道,载波属于相同的节点B,当在相同的频带上位于相邻的载波上时,可以将MIMO与多达两个单独的频带中的多达两个HSDPA载波相组合,这些载波在多达两个单独的频带中操作,并且可以对多达四个HSDPA载波进行聚合。
因此,MC-HSDPAUE应当能够同时在零个、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载波上进行通信。在带内载波聚合的情况下,UE可以假定这些载波是相邻的。因此,当对多个HSDPA进行聚合时,下面的配置是可能的:(A)单个频带中的一个载波;(B)单个频带中的两个相邻的载波;(C)单个频带中的三个相邻的载波;(D)单个频带中的四个相邻的载波;(E)第一频带中的一个载波和第二频带中的一个载波;(F)第一频带中的两个相邻的载波和第二频带中的一个载波;(G)第一频带中的两个相邻的载波和第二频带中的两个相邻的载波;或者(H)第一频带中的三个相邻的载频和第二频带中的一个载波。在上面的情况的每一个中,UE可以对多达两个载波中的MIMO传输进行解调和解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信道化编码方案可以用于HS-DPCCH。例如,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使用十个码字中的一个来对针对两个载波的ACK/NACK/DTX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并在单个时隙中对其进行发送。此外,对针对这两个载波的CQI进行联合编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双信道化编码方案。
针对用于MC-HSDPA的各种HS-DPCCH实施例,可以考虑各种设计目标。在一个实施例中,每小区携带相同数量的反馈信息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一个小区中,针对ACK/NACK和CQI,使用相同数量的信息比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确保对链路预算没有显著的影响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单信道化编码设计是优选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重用现有的编码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重用针对HS-DPCCH的信道编码设计以及对编码进行扩频和调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每一个小区,在双小区操作期间获得的性能与在单小区操作期间获得的性能相同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每一小区的信号能量与噪声比进行归一化之后,当与单小区操作相比较时,在各小区上获得相同的性能是令人满意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避免对上行链路噪声上升、干扰余量、立方度量(CM)或者峰均功率(PAPR)比的显著影响的令人满意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确保前向兼容性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计允许MIMO和四载波聚合同时发生。
在下文描述了在启用双小区操作并且在每一个小区中配置了MIMO的情况下,HS-DPCCH设计的实施例。针对ACK/NACK和CQI信道讨论了单信道化码设计和双信道化码设计。
在单信道化码的情况下,可以如图9中所示出的设计HS-DPCCH。对于ACK/NACK部分,联合编码方案支持两个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中的多达两个MIMO流的ACK/NACK反馈。例如,可以使用图6的示例性码本。通过将CQI(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周期的最小值设置为2TTI(传输时间间隔)或者4ms,可以将针对每一个载波的PCI(预编码控制信息)和CQI反馈信息进行时分复用(在时间上针对载波1的CQI对载波2的CQI进行了偏移)。在该约束条件下,当使用单信道化码时,不需要针对PCI/CQI反馈信息设计任何新的信道编码方案。相反,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用于MIMO的PCI/CQI的HS-DPCCH信道编码,重用下面的信道编码方案:针对类型A报告的(20,10)信道编码和针对类型B报告的(20,7)信道编码。
在双信道化码的情况下,可以如图10中所示出地设计HS-DPCCH。可以在单独的信道化码上,并行地发送针对这些载波中的每一个的ACK/NACK、PCI和CQI反馈信息。因此,当使用双信道化码时,在一个实施例中,重用下面的HS-DPCCH信道编码方案:针对MIMO的H-ARQACK/NACK的版本7HS-DPCCH信道编码、针对MIMO的PCI/CQI的版本7HS-DPCCH信道编码、针对类型A报告的(20,10)信道编码和针对类型B报告的(20,7)信道编码。
下面描述了当同时配置MIMO和DC-HSDPA时,使用单信道化码的ACK/NACk设计。如果人们盲目地列出与MIMO和DC-HSDPA调度事件的所有组合相对应的所有可能H-ARQ ACK/NACK假定,则总共存在48个假定,如图6中所列出的,或者包括PRE/POST的50个假定。但是,如上面所解释的,这并不意味着在该情况下需要定义50个不同的码字,这是由于我们可以识别彼此之间相互排斥的不同组的假定。具体而言,存在可以根据下面的事件来分类的四组假定:组A,节点B调度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一个传输块和辅服务HS-DSCH小区(secondary serving HS-DSCHcell)上的一个传输块;组B,节点B调度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一个传输块和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组C,节点B调度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和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一个传输块;以及组D,节点B调度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和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
在组A中,节点B调度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和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一个传输块。当没有在任一载波中配置MIMO时,该情况与DC-HSDPA版本8场景相对应。每当这种事件在节点B处发生,则包括PRE/POST,存在来自UE的十种可能的组合H-ARQ响应。这些假定允许UE漏掉对这些载波中的任意一个上的HS-SCCH进行解码的可能性。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每当在节点B处发生这种调度的组合,就使用在针对DC-HSDPA的版本8中已经指定的十个码字。
在组B中,节点B调度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一个传输块和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每当在节点B处发生这种调度的组合,则包括PRE/POST,存在来自UE的十六种可能的H-ARQ响应。因此,在该情况下,需要定义十六个码字。潜在地,可以从属于其它三个组的已经指定的码本或者码字来对这些码字中的八个进行重用。具体而言,PRE和POST码字可以与针对组A所指定的那些码字相同。当UE仅检测到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仅一个传输块时,与ACK/NACK相对应的码字可以与针对组A所指定的码字相同。当UE仅检测到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时,则ACK/NACK码字的四种可能的组合可以与针对MIMO的版本7中所指定的那些码字相同。当在辅服务HS-DSCH小区中只调度MIMO传输,并且在服务的HS-DSCH小区中什么也不调度时,这允许对单载波MIMO解码器的重用。可以确定与来自服务HS-DSCH小区的一个传输块和来自辅服务HS-DSCH小区的两个传输块上的ACK/NACK的组合相对应的剩余的八个码字。当搜索八个新的码字时,人们可以放宽或者妥协对于重用四个传统的MIMO版本7码字的愿望,以免进一步减少整个编码(overall code)的最小距离。
在组C,节点B调度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和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一个传输块。每当在节点B处发生这种调度的组合,就可以期望来自UE的十六种可能的H-ARQ响应。因此,在该情况下,需要定义十六种新的码字。在一个实施例中,部分地重用针对组B所定义的十六个码字。PRE和POST码可以与针对组A所指定的PRE和POST码相同。与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ACK/NACK相对应的两个码字可以与针对组A所指定的码字相同。与UE仅检测到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的情况相对应的四个码字,可以与组D中的相同,但与UE检测到辅服务HS-DSCH上的两个块时所使用的四个码字不相同。
在组D中,节点B调度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和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每当在节点B处发生这种调度的组合,就可以期望来自UE的26种可能的H-ARQ响应。这些码字中的十个可以是在其它组中所指定的码字。在一个实施例中,PRE和POST码字对于所有其它的组(A、B和C)来说是共同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码字中的四个属于组C。这些是UE仅检测到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时的ACK/NACK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码字中的四个属于组B。这些是当UE仅检测到辅服务HS-DSCH小区上的两个传输块时的ACK/NACK组合。因此,可以指定十六个另外的码字以定义(10,5)编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双信道化码用于H-ARQ ACK/NACK。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一个信道化码上,重用用于MIMO的版本7中所定义的现有H-ARQACK/NACK信道编码。
下面描述当在四个载波的任何载波中没有配置MIMO情况下,针对该四个载波的HS-DPCCH设计的实施例。讨论了针对三个载波或者四个载波被聚合并且在任何载波中没有配置MIMO的情况下的设计选项。针对ACK/NACK和CQI信道,讨论了单信道化编码设计和双信道化编码设计。
在单信道化码的情况下,可以分别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出的设计针对三个载波和四个载波(其中任何载波中没有配置MIMO)的HS-DPCCH。
对于ACK/NACK部分,可以设计一种新的联合编码方案来支持针对下行链路上的三个或者四个同时进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由于存在着UE漏掉这些载波中的任何一个上的HS-SCCH的有限概率的事实,因此来自UE的可能的H-ARQ ACK/NACK响应的数量显著增加。包括PRE/POST,对于三个载波的情况,在HS-DPCCH上存在28种可能的H-ARQACK/NACK响应。换言之,对于K=3、p1=1、p2=1和p3=1, ( &Pi; j = 1 K &Sigma; i = 0 P j 2 i ) - 1 = ( 1 + 2 ) ( 1 + 2 ) ( 1 + 2 ) - 1 = 26 . 包括PRE和POST关键字,产生了28种可能的响应。同样,对于四个载波情况,在HS-DPCCH上,存在82种可能的H-ARQ ACK/NACK响应。换言之,对于K=4、p1=1、p2=1、p3=1和p4=1,(1+2)(1+2)(1+2)(1+2)-1=80。包括PRE和POST关键字,产生了82种可能的响应。
因此,可以针对三个载波和四个载波情况分别定义大小为28((10,5)编码)和82((10,7))的新码本。在一个实施例中,(10,5)编码可以与上面所描述的对于DC-HSDPA+MIMO的情况针对组D所设计的编码相同。对于配置了三个或者四个载波,但在任何载波中没有配置MIMO的情况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将CQI反馈周期的最小值设置为2TTI或者4ms可以将针对每一个载波的CQI反馈信息进行时分复用(在时间上载波2的CQI针对载波1的CQI进行了偏移)。在该约束条件下,当使用单信道化码时,不需要针对CQI反馈信息设计任何新的信道编码方案。相反,在一个实施例中,重用了来自先前版本的信道编码方案。例如,对于三载波聚合,可以将CQI信息的DC-HSDPA版本8联合(20,10)信道编码用于载波1和载波2,将CQI信息的版本5(20,5)信道编码用于载波3。对于四载波聚合,可以将CQI信息的DC-HSDPA版本8联合(20,10)信道编码用于载波1和载波2以及用于载波3和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使用双信道化码。图13描绘了当三个载波被聚合时的可能设计,以及图14描绘了当四个载波被聚合时的可能设计。如在图13和图14中所看见的,在单信道化码上发送针对多达两个载波的ACK/NACK和CQI反馈信息,并行地发送两个这种码以携带针对多达四个载波的反馈信息。因此,当使用双信道化码时,在一个实施例中,重用在先前的版本中已经指定的HS-DPCCH信道编码。例如,对于三载波集合,信道化码1可以包括针对载波1和载波2的DC-HSDPA版本8H-ARQACK/NACK信道编码和针对载波1和载波2的CQI信息的DC-HSDPA版本8联合(20,10)信道编码,而信道化码2可以包括针对载波3的版本5H-ARQACK/NACK信道编码和针对载波3的CQI信息的版本5(20,5)信道编码。对于四载波集合,信道化码1可以包括针对载波1和载波2的DC-HSDPA版本8H-ARQ ACK/NACK信道编码和针对载波1和载波2的CQI信息的DC-HSDPA版本8联合(20,10)信道编码,而信道化码2包括针对载波3和载波4的DC-HSDPA版本8H-ARQ ACK/NACK信道编码和针对载波3和载波4的CQI信息的DC-HSDPA版本8联合(20,10)信道编码。
下面描述针对三个或者四个载波,对于在两个载波中配置了MIMO的情况下,HS-DPCCH设计的实施例。单信道化码或者双信道化码可以用于ACK/NACK和CQI信道。如上文所提及的,针对四个信道并且在这些信道中的两个上MIMO,存在 ( &Pi; j = 1 K &Sigma; i = 0 P j 2 i ) - 1 = ( 1 + 2 ) ( 1 + 2 ) ( 1 + 2 + 4 ) ( 1 + 2 + 4 ) - 1 = 440 种可能的H-ARQ响应,或者包括PRE/POST的442种响应。通过采用冗余,可以在没有任何不明确性(ambiguity)的损失的情况下,将该数量减少至少百分之二十。
图15描绘了在四个载波被聚合,并且仅在两个载波中配置MIMO的情况下,针对HS-DPCCH的基于双信道化码的设计。如图15中所示出的,在单信道化码上发送针对两个载波的ACK/NACK反馈信息,并行地发送两个这种信道化码,以携带针对四个载波的反馈信息。以TDM方式在第一信道化码上发送针对载波1和载波2上的MIMO流的CQI信息,而在第二信道化码上对针对载波3和4的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因此,当使用双信道化码时,可以重用在先前的版本中已经指定的HS-DPCCH信道编码方案以及上文所考虑的针对DC-HSDPA和MIMO的ACK/NACK信道编码方案。可以将该双信道化编码方案潜在地扩展成支持在所有四个载波中配置MIMO,如图16中所示出的。
上文使用在上文所公开的用于减少在H-ARQ中使用的码字数量的实施例给出了用于MC-HSDPA的HS-DPCCH的设计框架。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信道化码设计包括对在多个载波和/或MIMO流中的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这使得只要将CQI反馈周期的最小值设置为大于一个TTI(2ms),就可以重用现有的CQI设计。
上文在图9-图16中所示出的时序图中的一些落入图17的流程图中所描绘的通用传输方案。在方框1710,处理1700开始于使用单信道化码传输关于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接收的分组的第一确认信号。可以执行该传输,例如由图1的用户设备100来执行,具体而言,由该用户设备的处理器110、调制解调器150、收发机160或者天线170中的至少一个来执行。该处理顺序地继续进行方框1720、1730和1740,使用该信道化码传输关于第一载波的信道信息信号、关于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接收的另外的分组的第二确认信号以及关于第二载波的第二信道信息信号。
图9的时序图落入入上文所描述的传输方案,这是由于其开始于关于载波1和载波2的ACK/NACK信号,其后跟着的是载波1的CQI、载波1和载波2的ACK/NACK和载波2的CQI。此外,图11和图12的时序图也落入上文所描述的传输方案,其中第一载波是载波1,第二载波是载波3。
虽然本说明书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示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设计出本发明的变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贯穿上面的描述中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光场或光粒或者其任意组合来表示。术语信号和门限可以取决于信号调制技术。如果使用脉冲幅度调制(PAM),则信号的电压幅度或者功率表示信号值。在该情况下,门限仅仅是一个功率值。如果使用移相键控,则信号的相位可以表示信号值,该相位可以转换成所接收的信号电压的标志。在该情况下,如果信号是在多个符号上进行结合,则所接收的信号的标志和幅度一起指示该信号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示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方法和算法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这种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示例性的部件、框、模块、电路、方法和算法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用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示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若干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示例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可以将存储介质连接至处理器,从而使该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并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如果以软件来实现,则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计算机或者特定用途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举例而言,但非做出限制,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单元,并能够由通用计算机或特定用途计算机或者通用处理器或特定用途处理器进行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可以将任何连接适当地称作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而言,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的,那么所述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述介质的定义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使本领域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围绕所公开示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示例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申请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示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申请所示出的示例,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14)

1.一种发送确认码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410)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一数量的分组;
检测(420)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二数量的分组;
针对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确定(430)是否对所述分组进行确认;
基于所述确认的确定,从码本中选择(440)码字,其中所述码本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的一组码字,其中所述相同的一组码字也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三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四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不相同,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之和与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和相同;以及
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450)所选择的码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三数量的分组;
检测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四数量的分组;
针对所述第三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以及针对所述第四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确定是否对所述分组进行确认;
基于针对所述第三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四数量的分组所确定的确认,从所述一组码字中选择另一个码字;以及
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选择的另一个码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字和所述另一个码字是相同的码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或者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是MIMO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量是一,所述第二数量是一,所述第三数量是二,所述第四数量是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量是一,所述第二数量是二,所述第三数量是二,所述第四数量是一。
7.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存储器(120),其被配置为存储包括多个确认码字的确认码本;
接收机(164),其被配置为通过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来接收第一数量的分组,以及通过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来接收第二数量的分组;
处理器(110),其被配置为针对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和针对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确定是否对所述分组进行确认,以及被配置为确定检测到的分组的数量,以及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确认决定和所确定的检测到的分组的数量从码本选择码字,所述码本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的一组码字,其中所述相同的一组码字也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三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四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不相同,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之和与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和相同;以及
发射机(162),其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所选择的码字。
8.一种接收确认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通信链路上向用户设备发送(810)第一数量的分组;
在第二通信链路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820)第二数量的分组;
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830)码字,其中所述码字是从码本中选择的,其中所述码本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的一组码字,其中所述相同的一组码字也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三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四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不相同,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之和与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和相同;
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发送的第一分组的数量和在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发送的第二分组的数量;以及
基于所述码字、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确定(840)所发送的第一数量的分组和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哪些分组被进行了确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码字、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确定所发送的第一数量的分组和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哪些分组没有被确认,以及所发送的第一数量的分组和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哪些分组没有被检测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没有被确认或者没有被检测到的分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字也是用于对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三数量的分组和在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四数量的分组进行确认的码字。
12.一种基站(200),包括:
用于通过所述基站和用户设备(100)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301)来发送第一数量的分组,以及通过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302)来发送第二数量的分组,以及用于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发送的第一分组的数量和在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发送的第二分组的数量的模块(262);
用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码字的模块(264),其中所述码字是从码本中选择的,其中所述码本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的一组码字,其中所述相同的一组码字也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第三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第四数量的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确认或者否定确认,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不相同,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之和与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和相同;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码字、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确定所发送的分组中的哪些分组被进行了确认的模块(21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用于确定的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码字、所述第一数量的分组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分组,确定所发送的第一数量的分组和第二数量的分组中哪些分组没有被进行确认,以及所发送的第一数量的分组和第二数量的分组中哪些分组没有被检测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码字也是用于对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三数量的分组和在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所述第四数量的分组进行确认的码字。
CN201080004058.3A 2009-01-06 2010-01-06 用于使用确认码本来确认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2273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283609P 2009-01-06 2009-01-06
US61/142,836 2009-01-06
US12/652,658 US8737374B2 (en) 2009-01-06 2010-01-05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acknowledgment
US12/652,658 2010-01-05
PCT/US2010/020270 WO2010080844A2 (en) 2009-01-06 2010-01-06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acknowledg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3120A CN102273120A (zh) 2011-12-07
CN102273120B true CN102273120B (zh) 2014-03-05

Family

ID=42104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4058.3A Active CN102273120B (zh) 2009-01-06 2010-01-06 用于使用确认码本来确认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737374B2 (zh)
EP (2) EP2386153B1 (zh)
JP (2) JP5536101B2 (zh)
CN (1) CN102273120B (zh)
TW (1) TW201108661A (zh)
WO (1) WO201008084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9572B1 (ko) 2008-11-25 2015-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셀 hsdpa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인식자 전송용 물리제어채널의 전송전력을 조절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737374B2 (en) * 2009-01-06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acknowledgment
WO2010099653A1 (zh) 2009-03-03 2010-09-1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US8345614B2 (en) * 2009-03-17 2013-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channelization code HARQ feedback for DC-HSDPA +MIMO
TWI542168B (zh) * 2010-01-15 2016-07-11 諾基亞科技公司 針對四載波高速下行鏈接封包接取多重輸入多重輸出之混成自動重覆請求確認頻道編碼技術
WO2011099926A2 (en) * 2010-02-15 2011-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rq ack/nack signaling for multi-carrier hsdpa
AU2011324151B2 (en) 2010-11-03 2016-0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of HARQ-ACK transmission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8797966B2 (en) 2011-09-23 2014-08-0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8879496B2 (en) 2011-12-19 2014-11-0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Beamforming codeword exchange between base stations
KR101970684B1 (ko) 2012-02-28 2019-04-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8977922B2 (en) * 2012-03-22 2015-03-10 Broadcom Corporation ACK-NACK signaling enhancements
US9823864B2 (en) * 2014-06-02 2017-11-21 Micron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rottling packet transmission in a scalable memory system protocol
WO2018066781A1 (ko) * 2016-10-07 2018-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경쟁 기반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방식에 기초하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3230A2 (en) * 2003-03-26 2004-09-29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ethod of correcting radio link quality information employed therefor, and its program
WO2008041932A1 (en) * 2006-10-02 2008-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mal error protection coding for mimo ack/nack/pre/post information
WO2008092303A1 (en) * 2007-01-29 2008-08-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93079B1 (ko) * 2001-11-02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부호 분할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채널 품질을 보고하는장치 및 방법
US20030108013A1 (en) 2001-11-19 2003-06-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30092894A (ko) * 2002-05-31 2003-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순방향 채널 품질을 보고하기 위한 채널 품질 보고 주기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US7961700B2 (en) * 2005-04-28 2011-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oper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KR101073915B1 (ko) * 2005-05-03 2011-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동 재전송 기능을 가지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US20060268720A1 (en) 2005-05-26 2006-11-30 Zhigang Ro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95504B2 (en) * 2005-06-16 2011-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K-to-ACK 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
US7983674B2 (en) 2005-06-16 2011-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base station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15714B1 (ko) * 2006-08-21 2011-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구를 사용하는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모부호를 이용한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7924776B2 (en) * 2006-10-27 2011-04-12 Lg Electronics Inc. Auxiliary ACK channel feedback for control channels and broadcast multicast signals
US9019983B2 (en) 2006-10-27 2015-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US8068457B2 (en) 2007-03-13 2011-1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multiple acknowledgments in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s
US9294231B2 (en) 2007-03-17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ble acknowledgement process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43673B2 (en) 2007-06-15 2012-08-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843989B2 (en) * 2007-06-26 2010-11-3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bedding a first signal in the coding of a second signal
KR101132085B1 (ko) * 2008-01-28 2012-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신호 전송방법
US8189647B2 (en) * 2008-02-29 2012-05-2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 codebook to encode embedded information
US8477734B2 (en) 2008-03-25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37374B2 (en) * 2009-01-06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acknowledgment
EP2320592B1 (en) * 2009-11-06 2013-05-29 Fujitsu Limited An uplink H-ARQ signalling mechanis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3230A2 (en) * 2003-03-26 2004-09-29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ethod of correcting radio link quality information employed therefor, and its program
WO2008041932A1 (en) * 2006-10-02 2008-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mal error protection coding for mimo ack/nack/pre/post information
WO2008092303A1 (en) * 2007-01-29 2008-08-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5424A1 (en) 2012-08-08
US8737374B2 (en) 2014-05-27
US20100202348A1 (en) 2010-08-12
US20130242948A1 (en) 2013-09-19
EP2386153A2 (en) 2011-11-16
US9204430B2 (en) 2015-12-01
CN102273120A (zh) 2011-12-07
JP5706014B2 (ja) 2015-04-22
TW201108661A (en) 2011-03-01
WO2010080844A3 (en) 2010-12-02
EP2386153B1 (en) 2014-10-15
JP2012514947A (ja) 2012-06-28
EP2485424B1 (en) 2017-04-05
WO2010080844A2 (en) 2010-07-15
JP5536101B2 (ja) 2014-07-02
JP2014143692A (ja)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3120B (zh) 用于使用确认码本来确认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EP2087630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hybrid arq feedback for hsdpa mimo
US85551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WO2019072074A1 (zh)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US85147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ectuating a signal carrier configuration
CN103024807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3182633B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nd corresponding user equipment
CN107370570B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系统
CN104285396A (zh)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系统
CN112567667B (zh) 基于cbg的重传
WO2012050834A1 (en) Efficient signaling of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CN106385309A (zh)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US100212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feedback signal
CN109691006A (zh) 反馈应答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524463B1 (en) Harq acknowledgment channel coding for 4-carrier hsdpa mimo
WO2022000393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figuring harq-ack feedback
WO2020010493A1 (en) Harq solutions to support multiple active bandwidth parts
CN110999089B (zh) 方法和装置
WO201817153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739494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175541A (zh) Harq确认的集成信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