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9880A - 眼镜镜片选择方法以及眼镜镜片选择系统 - Google Patents

眼镜镜片选择方法以及眼镜镜片选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9880A
CN102269880A CN2011101459730A CN201110145973A CN102269880A CN 102269880 A CN102269880 A CN 102269880A CN 2011101459730 A CN2011101459730 A CN 2011101459730A CN 201110145973 A CN201110145973 A CN 201110145973A CN 102269880 A CN102269880 A CN 102269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glass
far away
portion zone
zone
eye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59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田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69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9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3/00Assembling; Repairing; Cleaning
    • G02C13/003Measuring during assembly or fitting of spectacles
    • G02C13/005Measuring geometric parameters required to locate ophtalmic lenses in spectacles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7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considering wearer's para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镜镜片选择方法以及眼镜镜片选择系统,测定眼球下转量Indih,根据该眼球下转量Indih、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ΔE=Indih-(Fh+SPh+Nh)的式子求出ΔE,根据该ΔE、镜片高度Bh、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以及下部镜框高度Uh,利用Oh=Bh-(Fh+SPh+Nh+ΔE+Uh)的式子求出Oh,选择满足0mm<ΔE<2mm且0mm<Oh的条件的眼镜镜片。

Description

眼镜镜片选择方法以及眼镜镜片选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直到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多种眼镜镜片中,选择一种眼镜镜片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及其选择系统,该多种眼镜镜片分别具有远用部区域、渐进带以及近用部区域。
背景技术
除了单焦点眼镜镜片之外,眼镜镜片还具有渐进光焦度眼镜镜片。该渐进光焦度镜片具有:用于在镜片上方观看远处物体的远用部区域、用于在镜片下方观看近处物体的近用部区域、光焦度在远用部区域与近用部区域的中间连续地改变的渐进带、以及除此之外的被称作“侧方部”或“周边部”的区域。
可根据佩戴者的检眼信息、镜框信息、眼镜镜片信息、其它信息来设计远用部区域、渐进带以及近用部区域,但也可根据各个佩戴者的条件等来设计各种眼镜镜片。
在设计这种眼镜镜片时,具有如下这样的现有例:取得来自眼球运动测定装置的信息,利用软件来分析在佩戴眼镜的状态下的个人眼球运动路径,由此确定1个以上的眼点或平均区域,根据该信息单独设计按照每个人的眼睛修正标准镜片而得到的眼镜镜片(专利文献1)。
另外,具有如下这样的现有例:使用头部追踪系统和从眼镜佩戴者的动作统计模型的统计分析结果中取得的值,判定眼镜佩戴者各自的视觉动作模式,根据镜框选择指导从公知的多个镜片中选择最优的镜片设计(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21027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3-523244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例中,利用眼球运动测定装置取得眼睛或头部动作的信息,利用软件来分析该信息,但如何按照使用目的将测定各个佩戴者的头部以及眼球运动而得到的结果用于镜片设计是不清楚的。尤其在设计渐进光焦度眼镜镜片的过程中涉及多个要素,并且无法明确这些要素中的优先位次,从而未必能够进行合理的镜片设计。此外,由于采用眼球运动测定装置,因此装置整体的价格较高。
专利文献2的现有例与专利文献1相同,如何按照眼镜使用目的将各个佩戴者的头部或眼睛动作的信息用于镜片设计是不清楚的,并且由于采用头部追踪系统,因此装置整体的价格较高,在测定时需要较长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根据按照各个佩戴者廉价地选择最优眼镜镜片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以及眼镜镜片选择系统。
本发明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选择具有远用部区域、渐进带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该眼镜镜片选择方法具有: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决定从远用眼点水平延伸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眼球下转量测定步骤,测定从所述远用眼点到近用眼点的长度即眼球下转量Indih;运算步骤;以及判定步骤,选择满足在所述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并且满足0mm≤ΔE≤2mm且0mm<Oh的条件的眼镜镜片,该运算步骤具有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眼球下转量Indih、从所述远用部区域与所述渐进带的边界线到所述远用眼点的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从所述远用部区域与所述渐进带的边界线到所述渐进带与所述近用部区域的边界线的长度即渐进带长SPh、以及从所述渐进带与所述近用部区域的边界线到所述近用部区域的光学中心的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式(1)求出ΔE;根据所述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所述渐进带长SPh以及所述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式(2)求出th;以及根据所述眼镜镜片的镜片高度Bh、所述th、所述ΔE以及从所述眼镜镜片的下端到所述近用眼点的下部镜框高度Uh,利用式(3)求出从所述远用眼点到所述眼镜镜片的上端的上部镜框高度Oh,其中,
ΔE=Indih-(Fh+SPh+Nh)        (1)
th=Fh+SPh+Nh                 (2)
Oh=Bh-(th+ΔE+Uh)            (3)。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利用运算步骤,根据在眼球下转量测定步骤中测定出的眼球下转量Indih、预先求出的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来计算ΔE,进而,根据该ΔE、预先求出的镜片高度Bh、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以及下部镜框高度Uh来计算Oh。在判定步骤中,在作为对象的眼镜镜片满足在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并且,在运算步骤中计算出的ΔE满足0mm≤ΔE≤2mm的条件且在运算步骤中计算出的Oh满足0mm<Oh的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眼镜镜片作为适合的眼镜镜片进行选择。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选择眼镜镜片时,以作为对象的眼镜镜片满足在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为条件,因此能够确保佩戴者不摇头而在水平方向上看到的范围。此外,以满足0mm≤ΔE为条件,因此,佩戴者的眼球下转量Indih大于或等于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的合计值,在各个佩戴者佩戴眼镜时,可使视线通过远用部区域和近用部区域。在此基础上,ΔE≤2,因此,可实施考虑到镜框余量2mm的合理设计。另外,0mm<Oh,因此,佩戴者可通过镜片的远用部来进行正面观察。此外,为了充分覆盖人的有效视野(有效利用视觉信息的范围),优选9mm≤Oh。人的有效视野一般在20°以内(参照眼镜的科学、1977年),当计算基于该有效视野的理想眼镜佩戴状态(眼镜佩戴距离为12mm)时,如果9mm≤Oh,则镜片的远用部可覆盖有效视野。但实际上,根据面部的构造等,眼镜佩戴距离是各种各样的,不仅限于该值。并且,从远用部区域的宽度根据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而不同的多种眼镜镜片中选择1个眼镜镜片。如果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大,则选择远用部区域窄的眼镜镜片,如果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小,则选择远用部区域宽的眼镜镜片。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从多种眼镜镜片中选择1种渐进光焦度眼镜镜片时,在判断中增加重要性高的要素,因此可进行合理的眼镜镜片设计。而且,不需要捕捉眼睛或头部动作的装置及进行复杂处理的软件,因此能够廉价地进行眼镜镜片的选择。
在本发明中优选以下的结构,首先,在所述远用部区域窄的眼镜镜片中实施所述判定步骤,在满足所述判定步骤的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该眼镜镜片,在所述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的值不满足所述判定步骤的条件的情况下,在与所述远用部区域窄的眼镜镜片相比,所述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实施所述判定步骤。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从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到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附加眼镜镜片的选择位次,因此,可选择适合初次使用渐进光焦度眼镜镜片的佩戴者或使用期间短的佩戴者的眼镜镜片。即,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像差大,容易对佩戴者的眼睛造成负担,与其相对,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像差小,对佩戴者的眼睛的负担小。初次使用渐进光焦度眼镜镜片的佩戴者等首先将像差小的远用部区域窄的眼镜镜片作为选择对象,选择该眼镜镜片是否与上述判定步骤的条件一致,由此能够进行合理的眼镜镜片选择。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以下的结构,在从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这3种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6mm的眼镜镜片中选择一种眼镜镜片时,在4mm<Fh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3mm<Fh≤4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1mm≤Fh≤3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在重视远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可从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中间的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这3种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合理地选择适合佩戴者的1种类型的眼镜镜片。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以下的结构,在从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这3种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4.5mm小于等于6mm的眼镜镜片中选择一种眼镜镜片时,在3mm<Fh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2.5mm<Fh≤3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0.8mm≤Fh≤2.5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在重视中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可从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中间的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这3种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合理地选择适合佩戴者的1种类型的眼镜镜片。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以下的结构,在从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这3种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3.75mm小于等于4.5mm的眼镜镜片中选择一种眼镜镜片时,在2.5mm<Fh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2mm<Fh≤2.5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0.5mm≤Fh≤2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在重视近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可从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中间的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这3种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合理地选择适合佩戴者的1种类型的眼镜镜片。
优选以下的结构,在所述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中,根据水平注视视野角Fa、所述远用眼点与眼球之间的眼镜佩戴距离EL,利用式(4)求出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其中,
Fw=EL tanFa  (4)。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可简单且正确地计算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因此,判定步骤中的判断基准变得正确,从而可选择正确的眼镜镜片。即,水平注视视野角Fa是佩戴者不摇头而在水平方向上可看到的角度,与直接求出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相比,容易正确地求出该角度Fa。此外,远用眼点与眼球之间的眼镜佩戴距离EL可拍摄佩戴者的侧面,通过该拍摄而简单且容易地求出。因此,根据水平注视视野角Fa和眼镜佩戴距离EL来求出该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因此可利用式(4)简单且正确地求出。
优选以下的结构,在所述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中,将所述水平注视视野角Fa设为固定。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各个佩戴者的水平注视视野角Fa的差异较小,因此通过使该角度固定,可简单地求出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
本发明的眼镜镜片选择系统选择具有远用部区域、渐进带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该眼镜镜片选择系统具有: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装置,其决定从实际佩戴时的眼镜镜片的远用眼点水平延伸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其测定从所述远用眼点到近用眼点的长度即眼球下转量Indih;以及选择装置,其根据包含由该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测定值的信息,从多种眼镜镜片中选择一种眼镜镜片,该选择装置具有:运算部,其根据所述眼球下转量Indih、从所述远用部区域与所述渐进带的边界线到所述远用眼点的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从所述远用部区域与所述渐进带的边界线到所述渐进带与所述近用部区域的边界线的长度即渐进带长SPh、以及从所述渐进带与所述近用部区域的边界线到所述近用部区域的光学中心的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式(1)求出ΔE,根据所述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所述渐进带长SPh以及所述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式(2)求出th,根据所述眼镜镜片的镜片高度Bh、所述th、所述ΔE以及从所述眼镜镜片的下端到所述近用眼点的下部镜框高度Uh,利用式(3)求出从所述远用眼点到所述眼镜镜片的上端的上部镜框高度Oh,其中,
ΔE=Indih-(Fh+SPh+Nh)        (1)
th=Fh+SPh+Nh                 (2)
Oh=Bh-(th+ΔE+Uh)            (3);以及
判定部,其判定满足由所述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装置决定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并且满足0mm≤ΔE≤2mm且0mm<0h的条件的眼镜镜片。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可提供能够起到上述效果的装置。
优选以下的结构,所述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具有:视线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眼镜佩戴者的与所述远用眼点对应的视线的位置和与所述近用眼点对应的视线的位置;以及长度计算单元,其计算由该视线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远用眼点的位置与所述近用眼点的位置之间的长度,并且,将该计算值输出至所述运算部。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当注视近用眼点和远用眼点时,眼球的视线位置不同,因此通过检测其位置,可简单地测定眼球下转量。
优选以下的结构,该眼镜镜片选择系统具有前倾角测定单元,该前倾角测定单元测定设置有所述眼镜镜片的镜框的前倾角。
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可在眼镜佩戴者佩戴着眼镜的状态下计测前倾角,因此,能够与佩戴状态无关地求出正确的前倾角。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测定的眼镜镜片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选择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的(A)、(B)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的(A)~(C)是利用正面摄像单元拍摄佩戴着眼镜的佩戴者而得到的图像的概略图。
图5的(A)~(C)是利用正面摄像单元拍摄佩戴着眼镜的佩戴者而得到的图像的概略图。
图6是利用侧面摄像单元拍摄到的图像的概略图。
图7是用于说明求出远用眼点长度的概略图。
图8是用于说明求出近用眼点长度的概略图。
图9的(A)、(B)是与图3所示的装置不同的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0的(A)~(C)是利用正面摄像单元拍摄佩戴着眼镜的佩戴者而得到的图像的概略图。
图11的(A)~(C)是利用正面摄像单元拍摄佩戴着眼镜的佩戴者而得到的图像的概略图。
图12是示出水平注视视野角与眼镜佩戴距离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13的(A)~(C)是示出在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中水平注视视野宽度的长度不同的3种眼镜镜片的概略图。
图14的(A)是远用部区域宽的A类型眼镜镜片的像差图,(B)是远用部区域中等程度的B类型眼镜镜片的像差图,(C)是远用部区域窄的C类型眼镜镜片的像差图。
图15是示出利用运算部运算出的结果的表的概略图。
图16的(A)是渐进带的加入度特性的曲线图,(B)是渐进带的光学特性的曲线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的流程图,是选择重视远近类型的眼镜镜片时的图。
图18的(A)~(C)是示出在重视远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远用部区域的宽度不同的3种类型的概略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的流程图,是选择重视中近类型的眼镜镜片时的图。
图20的(A)~(C)是示出在重视中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远用部区域的宽度不同的3种类型的概略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的流程图,是选择重视近近类型的眼镜镜片时的图。
图22是示出在重视近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远用部区域的宽度不同的3种类型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2...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3、3A...视线位置检测单元,4...侧面摄像单元(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装置、前倾角测定单元),5...长度计算单元,7...选择装置,10...眼镜镜片,11...远用部区域,12...近用部区域,13...渐进带,20...镜框,20P...下端,21...镜框架,21D...下边部,21U...上边部,31...光照射单元,32、320...正面摄像单元,33...移动机构,33A...拱顶,70...选择控制部,71...第一输入部,72...第二输入部,73...数据输出部,701...眼镜信息数据输入部,702...运算部,703...镜片类型特征部,704...判定部,FP...远用眼点,Indih...眼球下转量,NP...近用眼点,α...眼球下转角度,θ...前倾角,Fa...水平注视视野角,Fw...水平注视视野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渐进光焦度镜片作为眼镜镜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佩戴着眼镜时的垂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佩戴着眼镜时的水平方向作为左右方向进行说明。
[眼镜镜片]
如图1所示,眼镜镜片10具有位于上方的远用部区域11、位于下方的近用部区域12、位于这些远用部区域11与近用部区域12之间的渐进带13以及与渐进带13的侧方邻接的侧方区域14。
远用部区域11具有适合观察远方的正度数相对低的平均度数。尤其在佩戴者进行正面观察时,将经过瞳孔中心的水平线(即视线)通过的位置设为远用眼点FP。该远用眼点FP位于使眼镜镜片的几何中心垂直向上扩展的线与远用眼点线FL的交点。
近用部区域12具有适合观察近处(例如读书)的正度数相对高的平均度数。尤其将佩戴者观察近处(下方观察)时的视线通过的位置设为近用眼点NP。
渐进带13是在远用部区域11与近用部区域12之间相对的正的平均加入度数渐进变化的区域。
将通过远用眼点FP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作为远用眼点线FL。将在远用眼点线FL上从远用眼点FP到远用部区域11与侧方区域14的边界线的距离设为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
将通过近用眼点NP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设为近用眼点线NL。远用眼点线FL与近用眼点线NL之间的距离(长度)是眼球下转量Indih。
从远用部区域11与渐进带13的边界线到远用眼点FP是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从远用部区域11与渐进带13的边界线到渐进带13与近用部区域12的边界线的长度(距离)是渐进带长SPh。
从渐进带13与近用部区域12的边界线到近用部区域12的光学中心NC的长度(距离)是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该近用部区域12的光学中心NC是进行近用部区域的光学设计时的光学中心。
侧方区域14是被称作像散区域的区域。当通过侧方区域14进行观察时,能看到物体重影,因此,通常佩戴者不通过侧方区域14观察物体。
通过对这样的渐进光焦度镜片进行成形加工来取得眼镜镜片10,将取得的眼镜镜片10安装在镜框20上而成为眼镜。
镜框20具有安装眼镜镜片10以包围成框状的镜框架21、连接左右镜框架21的中梁22、以及从镜框架21经由铰链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的眼镜腿23(参照图6)。镜框架21具有上边部21U、下边部21D以及侧边部21S。这些上边部21U与下边部21D之间的距离是眼镜镜片的镜片高度Bh,从远用眼点FP到镜框上边部的距离是上部镜框高度Oh。从镜框架21的下边部21D到近用眼点NP的距离是下部镜框高度Uh。
图2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选择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在图2中,眼镜镜片选择系统具有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2以及根据从该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2送出的数据从多个类型的眼镜镜片中选择1个眼镜镜片的选择装置7,该选择装置7具有选择控制部70、第一输入部71、第二输入部72、数据输出部73以及控制选择控制部70的CPU74。
第一输入部71是由键盘、笔等构成,直接输入到选择装置7的输入单元。
第二输入部72是经由互联网、电话线路等通信单元从镜片制造商输入必要信息的单元。
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2测定从远用眼点FP到近用眼点NP的长度的眼球下转量Indih,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一例在图3~图8中示出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的结构,作为其它例在图9~图11中示出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2的要部。
图3的(A)、(B)是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在图3的(A)、(B)中,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具有:视线位置检测单元3,其检测佩戴者的视线位置;侧面摄像单元4,其测定设置有眼镜镜片10的镜框的前倾角θ;以及长度计算单元5,其根据来自这些视线位置检测单元3和侧面摄像单元4的输出,运算眼球下转量Indih。
视线位置检测单元3检测佩戴者的与远用眼点FP对应的视线位置和与近用眼点NP对应的视线位置,具有:光照射单元31,其向佩戴者的眼球E照射光;正面摄像单元32,其拍摄包含反射光的正面图像,该反射光是由佩戴者的眼球E反射该光照射单元31照射的光而取得的反射光;以及移动机构33,其移动这些光照射单元31和正面摄像单元32。光照射单元31和正面摄像单元32设置在共同的壳体30内,该壳体30与以眼球E的中心为旋转中心转动的移动机构33连接。
光照射单元31由近红外线LED构成。
正面摄像单元32利用照相机拍摄由佩戴者的眼球E的视网膜反射并通过瞳孔的反射光,由图像处理部根据该拍摄到的数据检测基于视网膜反射的瞳孔位置。
图3的(A)示出拍摄远用眼点位置的状态。在图3的(A)中,当佩戴者朝着正面使正面视线LF通过远用眼点FP时,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检测瞳孔的位置。
图像处理部为了检测瞳孔的位置,将图像中的瞳孔部分假定为椭圆,利用与椭圆内接的平行四边形的成立条件来计算椭圆中心,根据与通过椭圆中心的直线相交的轮廓点的关系进行轮廓点的去除,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去除后的椭圆参数。
图4具体示出检测瞳孔位置的方法。图4是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佩戴着眼镜的佩戴者而得到的图像32A的概略图。在后述的长度计算单元5的显示部显示该图像32A。
在图4中,在图像32A上与眼镜镜片10一起示出佩戴者的眼球E,在该眼球E的图像32A的右上设置有角度显示部32B。该角度显示部32B是正面摄像单元32的利用[°]表示以佩戴者的眼球E为中心的垂直面内的角度的显示部。在图4中,是佩戴者朝向正面的(观看水平方向)状态,因此角度为0°。
如图4的(A)所示,首先,不使用光照射单元31,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佩戴者的图像。在图4的(A)中示出与通常的照相机拍摄的图像相同的图像,因此眼球E的瞳孔部分EC被拍摄得较黑。并且,在此状态下,当从光照射单元31向眼球E照射光时,如图4的(B)所示,在由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到的图像中,瞳孔部分EC的颜色改变。具体地说,如被称作所谓的红眼那样,瞳孔部分EC的颜色从黑变为红。并且,如图4的(C)所示,从图4的(B)的图像中去除图4的(A)的图像,仅留下瞳孔部分EC的图像。并且,按照上述方法来检测瞳孔部分EC的位置。
图3的(B)是示出拍摄近用眼点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图3的(B)中,当佩戴者朝向下方使视线通过近用眼点时,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检测瞳孔的位置。
图5是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佩戴着眼镜的佩戴者而得到的图像32A的概略图。图5是佩戴者向下的状态,因此,与图4相比,佩戴者的眼睛被拍摄得扁平。
在图5中,在图像32A上与眼镜镜片10一起示出佩戴者的眼球E。在图像32A的右上设置有角度显示部32B。在图5中,是佩戴者使视线朝向近用眼点的(观看斜下方)状态,因此角度大于0°,在图5中显示为30°。
如图5的(A)所示,首先,不使用光照射单元31,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佩戴者的图像。在图5的(A)中,眼球E的瞳孔部分EC被拍摄得较黑。在此状态下,当从光照射单元31向眼球E照射光时,如图5的(B)所示,在由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到的图像中,被拍摄成瞳孔部分EC的颜色发生变化(红)。并且,如图5的(C)所示,从图5的(B)的图像中去除图5的(A)的图像,仅留下瞳孔部分EC的图像。然后,按照上述的方法,检测瞳孔部分EC的位置。
在图3中,移动机构33具备圆弧状的拱顶33A以及驱动部(未图示),该驱动部驱动沿着该拱顶33A设置有光照射单元31和正面摄像单元32的壳体30。该驱动部具有电动机、齿轮机构、链条等适当的结构。
侧面摄像单元4作为前倾角测定单元发挥功能,具有:照相机,其拍摄佩戴着设有眼镜镜片10的眼镜的佩戴者的侧面;以及图像处理部,其根据由该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求出镜框20的前倾角θ。
图6示出由侧面摄像单元4拍摄到的图像。在图6中,拍摄到佩戴者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图像处理部根据该佩戴者的镜框20的眼镜腿23的位置、镜框架21的位置等的图像来计算前倾角θ。将由该图像处理部计算出的前倾角θ的数据发送至长度计算单元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图像处理部,作业人员从由照相机拍摄到的画面中直接求出前倾角θ,并将其数值另外输入到长度计算单元5。
在图3中,长度计算单元5是具有键盘等外部输入部、显示器部以及运算部的个人计算机,根据正面摄像单元32和侧面摄像单元4分别输出的信息及其它信息来运算眼球下转量Indih。
眼球下转量Indih是远用眼点线FL与近用眼点线NL之间的距离(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以0.5mm为单位运算眼球下转量Indih。
图7示出用于说明求出远用眼点长度的概略图,图8示出用于说明求出近用眼点长度的概略图。
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从侧面摄像单元4输入的前倾角θ、连接由正面摄像单元32求出的眼球中心与远用眼点FP的正面视线LF、连接眼球中心与近用眼点NP的下方视线LN、正面视线LF与下方视线LN所成的角度的眼球下转角度α、下方视线LN与眼镜镜片的眼球侧平面OL所成的角度β、眼镜镜片的眼球侧平面OL与正面视线LF所成的角度γ、眼镜镜片的眼球侧平面OL与从下端20P的位置到下方视线LN的法线VL所成的角度δ、镜框20的眼镜侧面的下端20P的位置与正面视线LF之间的距离K、从眼镜侧面的下端20P的位置到下方视线LN的法线VL的距离M,以如下的式(a)~(d)求出从镜框20的下端20P到近用眼点NP的近用眼点长度N。此外,距离K还是眼镜镜片10的远用眼点FP与下端20P表观上的长度,距离M还是眼镜镜片10的近用眼点NP与下端20P表观上的长度。
N=M/COSδ                 (a)
δ=180°-(β+90°)        (b)
β=180°-(α+γ)          (c)
γ=180°-(90°+θ)        (d)
另外,根据以下的式(e)求出从镜框20的眼镜侧面的下端20P到远用眼点FP的远用眼点长度L。
L=K/COSθ            (e)
此外,眼球下转量Indih是远用眼点FP与近用眼点NP之间的距离,因此,根据以下的式(f)求出眼球下转量Indih。
Indih=L-N        (f)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上的式子记录到长度计算单元5的存储器中。
此外,可求出镜框20的眼镜侧面的下端20P的位置与正面视线LF之间的距离K,作为正面摄像单元32从以正面视线LF为中心接收光的位置移动到以下端20P为中心接收光的位置时的移动距离。同样,可求出下端20P的位置与下方视线LN之间的距离M,作为正面摄像单元32从以下方视线LN为中心接收光的位置移动到以下端20P为中心接收光的位置时的移动距离。正面摄像单元32的移动轨跡在圆弧上,但移动距离比眼球与正面摄像单元32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能够与平行移动近似。
对图9~图11所示的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2进行说明。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2与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相比,正面摄像单元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与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相同。
图9的(A)、(B)是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2的概略结构图,是与图3对应的图。图10的(A)~(C)是在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2中利用正面摄像单元拍摄佩戴着眼镜的佩戴者而得到的图像的概略图,是与图4对应的图。图11的(A)~(C)是在佩戴者的视线通过近用眼点时,在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2中利用正面摄像单元拍摄佩戴着眼镜的佩戴者而得到的图像的概略图,是与图5对应的图。
在图9的(A)、(B)中,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2具有:视线位置检测单元3A,其检测佩戴者的视线位置;侧面摄像单元4;以及长度计算单元5,其根据来自这些视线位置检测单元3A和侧面摄像单元4的输出,运算眼球下转量Indih。
视线位置检测单元3A检测佩戴者的与远用眼点FP对应的视线位置和与近用眼点NP对应的视线位置,具有:光照射单元31;正面摄像单元320,其拍摄包含反射光的正面图像,该反射光是由佩戴者的眼球E的角膜SE反射该光照射单元31照射的光而得到的反射光;以及移动机构33,其移动这些光照射单元31和正面摄像单元320。
正面摄像单元320利用照相机拍摄由佩戴者的眼球E的角膜SE反射而得到的反射光,根据该拍摄到的数据利用图像处理部检测角膜SE上的反射点。图像处理部为了检测角膜SE上的反射点,进行与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的图像处理部相同的信号处理。
图10的(A)示出拍摄远用眼点位置的状态。
如图10的(A)所示,首先,不使用光照射单元31,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0拍摄佩戴者的图像。在图10的(A)中示出与通常的照相机拍摄的图像相同的图像,因此眼球E的角膜SE被拍摄得较黑。并且,在此状态下,当从光照射单元31向眼球E照射光时,如图10的(B)所示,在由正面摄像单元320拍摄到的图像中,角膜SE上的反射点颜色改变。并且,如图10的(C)所示,从图10的(B)的图像中去除图10的(A)的图像,仅留下角膜SE的反射点的图像。然后,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来检测角膜SE的反射点的位置。
图9的(B)是示出拍摄近用眼点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图11示出在图9的(B)的位置拍摄到的图像。
如图11的(A)所示,首先,不使用光照射单元31,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0拍摄佩戴者的图像。在图11的(A)中,眼球E的角膜SE的反射点被拍摄得较黑。在此状态下,当从光照射单元31向眼球E照射光时,如图11的(B)所示,在由正面摄像单元320拍摄到的图像中,被拍摄成角膜SE的反射点的颜色发生变化。并且,如图11的(C)所示,从图11的(B)的图像中去除图11的(A)的图像,仅留下角膜SE的反射点的图像。然后,按照上述方法来检测角膜SE上的反射点位置。
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2与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同样,根据远用眼点FP的长度L与近用眼点NP的长度N之差来求出眼球下转量Indih。即,根据上述的式(f)求出眼球下转量Indih。根据上述的式(a)~(e)求出远用眼点FP的长度L和近用眼点NP的长度N。
图12是示出水平注视视野角与眼镜佩戴距离的关系的概略图。在图12中,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是从实际佩戴的眼镜镜片10的远用眼点FP水平延伸的线段,是佩戴者不变更头部方向就能够观看的范围的长度。即,在眼镜镜片10的眼球侧面的远用眼点线FL上,从远用眼点FP到位置SP的距离是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该远用眼点FP位于使眼镜镜片10的眼镜镜片几何中心垂直向上延伸的线与远用眼点线FL的交点,该位置SP是在视线向侧方偏移时不摆动头部就能够看到的位置。
将通过远用眼点FP的正面视线LF与连接眼球中心CE和位置SP的直线LS所成的角度设为水平注视视野角Fa。当将远用眼点FP与眼球中心CE的距离设为眼镜佩戴距离EL时,可利用下式求出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
Fw=EL tanFa          (g)
如图6所示,侧面摄像单元4还作为决定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装置发挥功能。
侧面摄像单元4具有图像处理部,该图像处理部基于由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根据眼球E的大小等来推测佩戴者的眼球中心CE的位置,根据图像来测定该眼球中心CE与远用眼点FP的距离即眼镜佩戴距离EL,并且,基于式(g)根据该眼镜佩戴距离EL和预先输入的水平注视视野角Fa来计算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将由该图像处理部计算出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的数据发送至长度计算单元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图像处理部,作业人员根据由照相机拍摄到的画面直接求出眼镜佩戴距离EL,将其数值另外输入至长度计算单元5,由长度计算单元5计算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水平注视视野角Fa是参照已知的数据求出的值。虽然个体具有一些差异,但仅利用眼球进行搜索的范围在左右水平方向上为20°以内,在更宽的视野中成为使头部旋转容易看到的状态(参照日本眼光学会编:眼镜的科学:1977年Volume1第35页~第38页的“双眼视功能和眼镜”、田丰彦著)。
图13示出在远用部区域11窄的类型中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的长度不同的3种眼镜镜片10。
图13的(A)示出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为了看到远方景色和近处文件双方而使用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在图13的(A)所示的眼镜镜片10中,例如,水平注视视野角Fa大于13°(13°<Fa),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6mm(6mm<Fw)。
在图13的(B)中示出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10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为了看到中距离景色和近处文件双方而使用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10。在图13的(B)所示的眼镜镜片10中,例如,水平注视视野角Fa是大于10°小于等于13°的值(10°<Fa≤13°),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4.5mm小于等于6mm(4.5mm<Fw≤6mm)。
在图13的(C)中示出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为了看到分别位于近处的桌上文件和手中的文件双方而使用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在图13的(C)所示的眼镜镜片10中,例如,水平注视视野角Fa大于8.5°小于等于10°(8.5°<Fa≤10°),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3.75mm小于等于4.5mm(3.75mm<Fw≤4.5mm)。
如图13的(A)~(C)所示,关于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图13的(A)所示的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最长,图13的(C)所示的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最短,图13的(B)所示的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是中间的长度。这样,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根据眼镜镜片10的类型而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水平注视视野角Fa,例如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是Fw≥13°,重视中近和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是0<Fw<13°。在这些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10以及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中分别固定的值。
在图2中,选择控制部70具有眼镜信息数据输入部701、运算部702、镜片类型特征部703以及判定部704。
眼镜信息数据输入部701具有眼镜调制数据输入部705、镜片设计数据部706以及图像分析数据输入部707。
眼镜调制数据输入部705存储有使用方法数据、检眼数据、镜框数据、装配数据等数据,从第一输入部71输入这些数据。在眼镜调制数据输入部705存储的数据中,除了镜片度数、加入度数、球面度数、散光度数、散光轴、棱镜度数等镜片处方数据之外,还包含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镜片高度Bh、渐进带长SPh。这些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镜片高度Bh,渐进带长SPh以0.5mm为单位输入数据。
镜片设计数据部706存储有处方镜片设计特征,利用第二输入部72来输入该数据。处方镜片设计特征是镜片设计所需的各种数据,是由镜片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在该处方镜片设计特征中还包含由运算部702使用的计算式。
图像分析数据输入部707存储有眼球下转量Indih以及眼镜佩戴距离EL的数据、正面观察图像分析数据、下方观察图像分析数据,从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2发送这些数据。
运算部702根据从眼镜调制数据输入部705、镜片设计数据部706以及图像分析数据输入部707发送来的数据实施后述的运算。
即,运算部702根据式(h)、(i)基于眼球下转量Indih、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求出ΔE,接着,根据式(j)基于该ΔE、上述眼镜镜片的镜片高度Bh、合计长度th以及下部镜框高度Uh求出Oh,该合计长度th是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的合计长度。
th=Fh+SPh+Nh        (h)
ΔE=Indih-th        (i)
Oh=Bh-(th+ΔE+Uh)   (j)
镜片类型特征部703按照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10以及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的各种类别,输入远用部区域11宽的A类型、远用部区域中等程度的B类型、远用部区域窄的C类型这3种类型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从第一输入部71、第二输入部72等输入单元输入。
图14示出A类型~C类型的眼镜镜片10的像差图。图14的(A)示出A类型的眼镜镜片10,(B)示出B类型的眼镜镜片,(C)示出C类型的眼镜镜片10。
图14的(A)所示的远用部区域11宽的A类型的眼镜镜片10的侧方区域14的像差大,不适合初次使用渐进光焦度眼镜镜片的佩戴者,图14的(C)所示的远用部区域11窄的C类型的眼镜镜片10的侧方区域14的像差小,因此适合初次使用初渐进光焦度眼镜镜片的佩戴者。图14的(B)所示的远用部区域11为中等程度的眼镜镜片10介于A类型与C类型的中间。
在图2中,判定部704根据来自运算部702和镜片类型特征部703的数据,按照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10以及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根据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的值,分别判定是否满足0mm≤ΔE≤2mm且0mm<Oh的条件。即,在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6mm的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中,当4mm<Fh、3mm<Fh≤4mm以及1mm≤Fh≤3mm时,分别判定是否满足0mm≤ΔE≤2mm且0mm<Oh的条件,在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小于等于6mm且大于4.5mm的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10中,当3mm<Fh、2.5mm<Fh≤3mm以及0.8mm≤Fh≤2.5mm时,分别判定是否满足0mm≤ΔE≤2mm且0mm<Oh的条件,在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等于3.75mm且小于等于4.5mm的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中,当2.5mm<Fh、2mm<Fh≤2.5mm以及0.5mm≤Fh≤2mm时,分别判定是否满足0mm≤ΔE≤2mm且0mm<Oh的条件。
根据图15说明判定部704的具体结构。
图15示出表示由运算部702运算出的结果的表8。
在图15中,在最左栏内示出设定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的Fh设定栏81,在其右边示出显示眼球下转量Indih的眼球下转量显示栏82。在该眼球下转量显示栏82中,以0.5mm为单位显示眼球下转量Indih。在眼球下转量显示栏82的右边示出运算结果显示部83。该运算结果显示部83显示与眼球下转量显示栏82所示的眼球下转量Indih的数值对应的基于式(h)的ΔE的运算值。运算结果显示部83的最上列830显示标准的渐进带长的长度。
判定部704将运算值分成ΔE为0mm以上的可使用区域83A和ΔE为负值的不可使用区域83B。此外,将可使用区域83A分成取0mm≤ΔE≤1mm的数值的边界区域83C和取1mm<ΔE的数值的安全区域83D。在该安全区域83D中,优选ΔE的数值较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取1mm<ΔE≤2mm的数值的范围作为最优区域83E使用。
例如,在眼球下转量Indih是18mm的情况下,可使用安全区域83D的行83S所示的范围的数值,与行83S所示的数值中为最低数值的“2”对应的标准渐进带长S是10mm。在该S10的列中,最优区域83E包含的数值是“2”。
从在该安全区域83D范围的行83S内适合的多个值中,根据以下理由选择数值较小的值(最优区域83E的值)。
图16的(A)示出渐进带的加入度特性的曲线图,图16的(B)示出渐进带的光学特性的曲线图。在图16的(A)中示出为了使加入度提高3D而将渐进带长设为18mm时和设为8mm时的2个例子。由图16的(B)可知,为了使加入度提高3D而将渐进带长设为18mm时与设为8mm时相比,偏差较小。即,由图16可知,当提高相同的加入度时,渐进带长长的一方不易模糊,佩戴者能清晰地观看。另外,由式(h)、(i)可知,渐进带长SPh越长,ΔE越小。因此,不易模糊、佩戴者能清晰观看的眼镜镜片为ΔE较小的眼镜镜片。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渐进带长的选择项具有多个时,在安全区域83D的行83S中,选择数值最小的数值。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判定部704将安全区域83D的行83S包含的数值较小的“2”作为ΔE利用。
返回图2,数据输出部73根据眼镜信息数据输入部701和判定部704,输出镜框数据、佩戴数据、处方数据、以远用部区域11宽的A类型、中等程度的B类型、窄的C类型的远用部区域11的宽度为基准的眼镜镜片类型、以及以重视远近、重视中近、重视近近的使用目的为基准的眼镜镜片类型、镜片加工数据、其它制造镜片所需的信息,例如,可具体地例示显示器等。
接着,根据图17~图22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首先,根据图17和图18说明重视远近类型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方法。重视远近类型的眼镜镜片是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6mm的眼镜镜片。图17是选择重视远近类型的眼镜镜片时的流程图。
[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
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是决定从远用眼点FP水平延伸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的步骤。
首先,佩戴者戴上作为检查对象的眼镜镜片10的眼镜,在自然状态下,佩戴者为了看到远方而使视线朝向正面。利用侧面摄像单元4拍摄该状态下的佩戴者的侧面,求出眼镜佩戴距离EL。根据该眼镜佩戴距离EL和预先设定的水平注视视野角Fa计算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将该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的数据输入至选择装置7
(S101)。
[眼球下转量测定步骤]
说明在图3所示的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2中求出眼球下转量Indih的方法。首先,佩戴者戴上作为检查对象的眼镜镜片10的眼镜,利用侧面摄像单元4测定前倾角θ。并且,佩戴者为了观看远方而使视线朝向正面,将正面摄像单元32放置在与佩戴者正面相对的位置上,一边利用移动机构33进行移动一边拍摄佩戴者的正面。佩戴者朝向正面,在认为与佩戴者的视线一致的位置上配置正面摄像单元32,开始摄像。
首先,如图4的(A)所示,不使用光照射单元31,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佩戴者的图像,从光照射单元31向佩戴者的眼球E照射光。如图4的(B)所示,在由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到的图像的瞳孔部分为红色的情况下,其位置是远用眼点FP,将其角度存储在正面摄像单元32内。在瞳孔部分不为红色的情况下,使正面摄像单元32稍稍移动来求出远用眼点FP的位置。然后,使正面摄像单元32缓缓向下方移动直到眼镜镜片10的下端20P的位置成为正面位置为止,求出其位置,测定眼镜镜片10的远用眼点FP与下端20P之间表观上的长度K。
然后,在自然状态下,佩戴者为了观看近处而使视线朝向下方。由移动机构33使正面摄像单元32移动到被推测为与其下方视线对应的位置,拍摄佩戴者。首先,如图5的(A)所示,不使用光照射单元31,利用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佩戴者的图像,从光照射单元31向佩戴者的眼球E照射光。如图5的(B)所示,在由正面摄像单元32拍摄到的图像的瞳孔部分成为红色的情况下,其位置是近用眼点NP,正面视线与下方视线所成的角度α是眼球下转角。在瞳孔部分未成为红色的情况下,使正面摄像单元32稍稍移动,求出近用眼点NP的位置。然后,使正面摄像单元32缓缓向下方移动直到眼镜镜片10的下端20P的位置成为正面位置为止,求出其位置,测定眼镜镜片10的近用眼点NP与下端20P之间表观上的长度M。
将在以上步骤中测定出的数据输出至长度计算单元5,在该长度计算单元5中,根据上述式(a)~(f)计算眼球下转量Indih。
如图17所示,将眼球下转量Indih的数据输入至选择装置7(S102)。
并且,向选择装置7输入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镜片高度Bh、渐进带长SPh、上部镜框高度Oh、下部镜框高度Uh、其它镜片信息或镜框信息(S103)。
[运算步骤]
将以上的数据发送至运算部702,在该运算部702中,根据眼球下转量Indih、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运算ΔE,此外,根据该ΔE、镜片高度Bh、上部镜框高度Oh、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以及下部镜框高度Uh运算Oh(S104)。
[判定步骤]
判定部704如上所述根据来自运算部702的运算结果和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分别判定3种眼镜镜片10。
例如,在图18所示的重视远近类型的眼镜镜片10中,判定是否满足4mm<Fh、0mm≤ΔE≤2mm、0mm<Oh的条件(S105),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图18的(A)所示的C类型的眼镜镜片10(S106),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判定B类型的镜片是否满足条件(S107)。
B类型的镜片的选择条件是3mm<Fh≤4mm、0mm≤ΔE≤2mm、0mm<Oh,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图18的(B)所示的B类型的眼镜镜片10(S108),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判定A类型的镜片是否满足条件(S109)。
A类型的镜片的选择条件是1mm≤Fh≤3mm、0mm≤ΔE≤2mm、0mm<Oh,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图18的(C)所示的A类型的眼镜镜片10(S110),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选择A~C类型以外的其它镜片(S111)。
接着,根据图19和图20说明重视中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的选择方法。重视中近类型的眼镜镜片是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4.5mm小于等于6mm的眼镜镜片。
图19是选择重视中近类型的眼镜镜片时的流程图。如图19所示,重视中近类型眼镜镜片的选择方法与图17所示的重视远近类型眼镜镜片的选择方法顺序相同,但镜片选择条件的数值不同。即,在重视中近类型的眼镜镜片10中,判定是否满足3mm<Fh、0mm≤ΔE≤2mm、0mm<Oh的条件(S105),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图20的(A)所示的C类型的眼镜镜片10(S106),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判定B类型的镜片是否满足条件(S107)。B类型的镜片的选择条件是2.5mm<Fh<3mm、0mm≤ΔE≤2mm、0mm<Oh,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图20的(B)所示的B类型的眼镜镜片10(S108),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判定A类型的镜片是否满足条件(S109)。A类型的镜片的选择条件是0.8mm≤Fh≤2.5mm、0mm≤ΔE≤2mm、0mm<Oh,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图20的(C)所示的A类型的眼镜镜片10(S110),在未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选择A~C类型以外的其它镜片(S111)。
并且,根据图21和图22说明重视近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的选择方法。重视近近类型的眼镜镜片是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3.75mm小于等于4.5mm的眼镜镜片。
图21是选择重视近近类型的眼镜镜片时的流程图。如图21所示,重视近近类型眼镜镜片的选择方法与图17所示的重视远近类型眼镜镜片的选择方法顺序相同,但镜片选择条件的数值不同。即,在重视近近类型的眼镜镜片10中,判定是否满足2.5mm<Fh、0mm≤ΔE≤2mm、0mm<Oh的条件(S105),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图22的(A)所示的C类型的眼镜镜片10(S106),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判定B类型的镜片是否满足条件(S107)。B类型的镜片的选择条件是2mm<Fh≤2.5mm、0mm≤ΔE≤2mm、0mm<Oh,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图22的(B)所示的B类型的眼镜镜片10(S108),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判定A类型的镜片是否满足条件(S109)。A类型的镜片的选择条件是0.5mm≤Fh≤2mm、0mm≤ΔE≤2mm、0mm<Oh,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图22的(C)所示的A类型的眼镜镜片10(S110),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选择A~C类型以外的其它镜片(S11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利用侧面摄像单元4实施决定从远用眼点FP水平延伸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利用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2实施测定眼球下转量Indih的眼球下转量测定步骤,利用运算部702实施运算步骤,该运算步骤具有如下步骤:根据眼球下转量Indih、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ΔE=Indih-(Fh+SPh+Nh)的式子求出ΔE;以及根据该ΔE、镜片高度Bh、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渐进带长SPh、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以及下部镜框高度Uh,利用Oh=Bh-(Fh+SPh+Nh+ΔE+Uh)的式子求出Oh,利用判定部704实施满足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是已决定的值、0mm≤ΔE≤2mm且0mm<Oh的条件的判定步骤。因此,在从多种类型中选择1个渐进光焦度眼镜镜片时,首先,以满足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为条件,因此可确保各个佩戴者不摇动头而在水平方向上看到的范围。并且,以满足0mm≤ΔE为条件,因此在各个佩戴者佩戴着眼镜时,能够使视线通过远用部区域和近用部区域。而且,ΔE≤2,因此考虑了镜框20的余量2mm,从而能够实施合理的设计。此外,0mm<Oh,因此,最起码能够确保佩戴者选择的眼镜镜框的远用部区域。由此,能够合理地设计对于佩戴者来说不疲劳的眼镜镜片10,而且,不需要可捕捉眼睛和头部动作的装置或进行复杂处理的软件,因此能够廉价地进行眼镜镜片的选择。
(2)在判定步骤中,首先,在远用部区域11窄的眼镜镜片10中实施判定步骤,在满足该判定步骤的条件时选择该眼镜镜片10,在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的值没有满足判定步骤的条件时,与远用部区域11窄的眼镜镜片10相比,在远用部区域11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10中实施上述判定步骤。因此,从远用部区域11窄的类型向远用部区域11宽的类型赋予眼镜镜片10的选择位次,从而能够向初次使用渐进光焦度眼镜镜片的佩戴者或使用期间短的佩戴者提供优选的眼镜镜片。
(3)从远用部区域11宽的A类型、远用部区域11为中间的B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11窄的C类型这3种类型的眼镜镜片10中选择1个眼镜镜片10。并且,在从这3类眼镜镜片10中选择1个类型的眼镜镜片10时,可以从远用部区域11宽的A类型、中间的B类型以及窄的C类型这3个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合理地选择适合佩戴者的1类眼镜镜片。
即,在重视远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6mm,在4mm≤Fh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11窄的C类型的眼镜镜片,在3mm<Fh<4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11为中间的B类型的眼镜镜片,在1mm≤Fh≤3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11宽的A类型的眼镜镜片。此外,在重视中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4.5mm小于等于6mm,在3mm<Fh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窄的C类型的眼镜镜片,在2.5mm<Fh≤3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B类型的眼镜镜片,在0.8mm≤Fh≤2.5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宽的A类型的眼镜镜片。并且,在重视近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3.75mm小于等于4.5mm,在2.5mm<Fh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窄的C类型的眼镜镜片,在2mm<Fh≤2.5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B类型的眼镜镜片,在0.5mm≤Fh≤2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宽的A类型的眼镜镜片。在重视远近类型、重视中近类型以及重视近近类型的各种眼镜镜片中,可分别从远用部区域11宽的A类型、中间的B类型以及窄的C类型这3个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合理地选择适合佩戴者的1类眼镜镜片,因此,可提供对于佩戴者来说适合的眼镜镜片。尤其在重视远近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在4mm≤Fh的情况下开始选择远用部区域11窄的C类型的眼镜镜片10,因此,能够提供对于初次的佩戴者等来说适合的眼镜镜片10。
(4)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根据水平注视视野角Fa和眼镜佩戴距离EL,利用Fw=EL tanFa的式子求出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因此,能够简单且正确地计算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因此判定步骤中的判断基准变得正确,可选择正确的眼镜镜片。
(5)着眼于水平注视视野角Fa在各个佩戴者中差异较小的事实,使其角度按照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10以及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而固定。由此,可简单地求出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能够简化选择顺序,降低镜片设计成本。
(6)用于决定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的水平注视视野角Fa按照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10、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而改变其值,因此,可与眼镜镜片的使用目的对应地进行优选眼镜镜片的选择。
(7)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1、2具有:视线位置检测单元3,其检测眼镜佩戴者的与远用眼点FP对应的视线位置和与近用眼点NP对应的视线位置;以及长度计算单元5,其计算由该视线位置检测单元3检测出的远用眼点FP的位置与近用眼点NP的位置之间的长度,并且,将该计算值输出至运算部702。在注视近用眼点NP和远用眼点FP的情况下,眼球视线的位置不同,因此通过检测这些位置,可简单地测定眼球下转量Indih,结果,能够提高运算步骤和判定步骤的精度。
(8)作为测定设置有眼镜镜片10的镜框20的前倾角θ的前倾角测定单元具有侧面摄像单元4,因此,可在眼镜佩戴者佩戴着眼镜的状态下测量前倾角θ,因此,能够与佩戴状态无关地求出正确的前倾角θ,结果,可提供运算步骤和判定步骤的精度。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显然在本发明的内容中包含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以及效果的范围内的变形和改良。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远用部区域11宽的A类型、远用部区域11为中间的B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11窄的C类型这3种类型的眼镜镜片10中选择1个最优的眼镜镜片10,不过,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远用部区域11的宽度大致分为2个,从这2个类型中进行选择,或者可将远用部区域11的宽度分为4个以上,从这4个以上的类型中选择1个眼镜镜片。
此外,在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中,也可以根据各个佩戴者来设定水平注视视野角Fa。另外,也可以使水平注视视野角Fa在重视远近的眼镜镜片10、重视中近的眼镜镜片10以及重视近近的眼镜镜片10中共用。
另外,作为手册而预先生成图15所示的表8,根据该手册来选择眼镜镜片。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作为选择渐进光焦度镜片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眼镜店等中。

Claims (10)

1.一种眼镜镜片选择方法,该眼镜镜片选择方法选择具有远用部区域、渐进带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该眼镜镜片选择方法具有:
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决定从远用眼点水平延伸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
眼球下转量测定步骤,测定从所述远用眼点到近用眼点的长度即眼球下转量Indih;
运算步骤;以及
判定步骤,选择满足在所述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并且满足0mm≤ΔE≤2mm且0mm<Oh的条件的眼镜镜片,
该运算步骤具有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眼球下转量Indih、从所述远用部区域与所述渐进带的边界线到所述远用眼点的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从所述远用部区域与所述渐进带的边界线到所述渐进带与所述近用部区域的边界线的长度即渐进带长SPh、以及从所述渐进带与所述近用部区域的边界线到所述近用部区域的光学中心的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式(1)求出ΔE;
根据所述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所述渐进带长SPh以及所述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式(2)求出th;以及
根据所述眼镜镜片的镜片高度Bh、所述th、所述ΔE以及从所述眼镜镜片的下端到所述近用眼点的下部镜框高度Uh,利用式(3)求出从所述远用眼点到所述眼镜镜片的上端的上部镜框高度Oh,其中,
ΔE=Indih-(Fh+SPh+Nh)        (1)
th=Fh+SPh+Nh                 (2)
Oh=Bh-(th+ΔE+Uh)            (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在所述远用部区域窄的眼镜镜片中实施所述判定步骤,
在满足所述判定步骤的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该眼镜镜片,
在所述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的值不满足所述判定步骤的条件的情况下,在与所述远用部区域窄的眼镜镜片相比,所述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中,实施所述判定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这3种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6mm的眼镜镜片中选择一种眼镜镜片时,在4mm<Fh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3mm<Fh≤4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1mm≤Fh≤3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这3种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4.5mm小于等于6mm的眼镜镜片中选择一种眼镜镜片时,在3mm<Fh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2.5mm<Fh≤3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0.8mm≤Fh≤2.5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以及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这3种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大于3.75mm小于等于4.5mm的眼镜镜片中选择一种眼镜镜片时,在2.5mm<Fh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窄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2mm<Fh≤2.5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为中间的类型的眼镜镜片,在0.5mm≤Fh≤2mm的情况下选择远用部区域宽的类型的眼镜镜片。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中,根据水平注视视野角Fa、所述远用眼点与眼球之间的眼镜佩戴距离EL,利用式(4)求出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其中,
Fw=EL tanFa      (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镜镜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步骤中,将所述水平注视视野角Fa设为固定。
8.一种眼镜镜片选择系统,该眼镜镜片选择系统选择具有远用部区域、渐进带以及近用部区域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该眼镜镜片选择系统具有:
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装置,其决定从实际佩戴时的眼镜镜片的远用眼点水平延伸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
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其测定从所述远用眼点到近用眼点的长度即眼球下转量Indih;以及
选择装置,其根据包含由该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测定值的信息,从多种眼镜镜片中选择一种眼镜镜片,
该选择装置具有:
运算部,其根据所述眼球下转量Indih、从所述远用部区域与所述渐进带的边界线到所述远用眼点的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从所述远用部区域与所述渐进带的边界线到所述渐进带与所述近用部区域的边界线的长度即渐进带长SPh、以及从所述渐进带与所述近用部区域的边界线到所述近用部区域的光学中心的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式(1)求出ΔE,根据所述远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Fh、所述渐进带长SPh以及所述近用部区域的眼点高度Nh,利用式(2)求出th,根据所述眼镜镜片的镜片高度Bh、所述th、所述ΔE以及从所述眼镜镜片的下端到所述近用眼点的下部镜框高度Uh,利用式(3)求出从所述远用眼点到所述眼镜镜片的上端的上部镜框高度Oh,其中,
ΔE=Indih-(Fh+SPh+Nh)        (1)
th=Fh+SPh+Nh                 (2)
Oh=Bh-(th+ΔE+Uh)            (3);以及
判定部,其判定满足由所述水平注视视野宽度决定装置决定的水平注视视野宽度Fw,并且满足0mm≤ΔE≤2mm且0mm<Oh的条件的眼镜镜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镜镜片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球下转量测定装置具有:
视线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眼镜佩戴者的与所述远用眼点对应的视线的位置和与所述近用眼点对应的视线的位置;以及
长度计算单元,其计算由该视线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远用眼点的位置与所述近用眼点的位置之间的长度,并且,将该计算值输出至所述运算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镜镜片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眼镜镜片选择系统具有前倾角测定单元,该前倾角测定单元测定设置有所述眼镜镜片的镜框的前倾角。
CN2011101459730A 2010-06-02 2011-06-01 眼镜镜片选择方法以及眼镜镜片选择系统 Pending CN1022698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6712 2010-06-02
JP2010126712A JP2011253042A (ja) 2010-06-02 2010-06-02 眼鏡レンズ選択方法及び眼鏡レンズ選択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9880A true CN102269880A (zh) 2011-12-07

Family

ID=44343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59730A Pending CN102269880A (zh) 2010-06-02 2011-06-01 眼镜镜片选择方法以及眼镜镜片选择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97752B2 (zh)
EP (1) EP2392962A1 (zh)
JP (1) JP2011253042A (zh)
CN (1) CN1022698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7397A (zh) * 2018-01-11 2020-08-25 株式会社尼康依视路 图像生成装置、眼镜片选择系统、图像生成方法以及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0154A2 (en) * 2012-08-21 2014-02-27 Shamir Optical Industry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easurement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clinations of a spectacle lens
WO2014133166A1 (ja) 2013-02-28 2014-09-04 Hoya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の設計システム、供給システム、設計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FR3013132B1 (fr) 2013-11-08 2017-01-20 Essilor Int Methode de determination d'au moins un parametre de conception optique pour une lentille ophtalmique progressive
FR3012952B1 (fr) 2013-11-08 2015-11-06 Essilor Int Methode de determination d'au moins un parametre de conception optique d'une lentille ophtalmique progressive
ES2536259B2 (es) * 2013-11-20 2015-12-18 Universidad De Sevilla Procedimiento para la medición de la longitud de progresión real de un paciente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una lente progresiva
JP6379502B2 (ja) * 2014-02-05 2018-08-29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鏡装用画像解析装置、眼鏡装用画像解析方法、及び眼鏡装用画像解析プログラム
US9372076B2 (en) * 2014-04-10 2016-06-21 Tri Too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pipe measurement and alignment
DE102014012452A1 (de) 2014-08-21 2016-02-25 Rodenstock Gmbh Ermittlung von Benutzerdaten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von Bilddaten einer ausgewählten Brillenfassung
US10925479B2 (en) * 2016-10-13 2021-02-23 Ronald Michael Kurtz Networked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for nonpharmacologic constriction of a pupil
US11238611B2 (en) * 2019-07-09 2022-02-01 Electric Avenue Soft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yewear siz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4473A (en) * 1997-07-02 1999-11-16 Rotlex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progressive lenses for a patient's spectacles
AUPQ591800A0 (en) 2000-02-25 2000-03-23 Sol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System for prescribing and/or dispensing ophthalmic lenses
WO2005092173A1 (ja) * 2004-03-26 2005-10-06 Hoya Corporation 眼鏡レンズ供給システム、眼鏡装用パラメータ測定装置、眼鏡装用検査システム、眼鏡レンズ及び眼鏡
JP4942661B2 (ja) 2004-11-16 2012-05-30 エシロール アンテルナシオナル (コンパニー ジェネラル ドプティック) 個人の頭及び眼の動きを考慮した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JP4973027B2 (ja) * 2005-08-22 2012-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FR2898193B1 (fr) 2006-03-01 2008-05-09 Essilor Int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e lentille ophtalmique progressive.
JP5351691B2 (ja) * 2009-10-01 2013-11-27 ホーヤ レンズ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フィリピン インク 眼球下転量測定装置及び眼球下転量測定方法
JP2011138064A (ja) 2009-12-29 2011-07-14 Seiko Epson Corp 視線移動量測定方法および視線移動量測定治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7397A (zh) * 2018-01-11 2020-08-25 株式会社尼康依视路 图像生成装置、眼镜片选择系统、图像生成方法以及程序
CN111587397B (zh) * 2018-01-11 2022-09-06 株式会社尼康依视路 图像生成装置、眼镜片选择系统、图像生成方法以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97752B2 (en) 2012-10-30
JP2011253042A (ja) 2011-12-15
EP2392962A1 (en) 2011-12-07
US20110299033A1 (en) 201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9880A (zh) 眼镜镜片选择方法以及眼镜镜片选择系统
JP6854647B2 (ja) 光学レンズ装置を着用者に対して最適化する方法
ES2335858T3 (es) Lente para gafas de potencia de refraccion progresiva y metodo de diseño de la misma.
CN102301270B (zh) 眼镜镜片评价方法、眼镜镜片设计方法和眼镜镜片制造方法
CN103424891B (zh) 成像装置及方法
CN105722452B (zh) 用于确定渐进式眼镜片的至少一个光学设计参数的方法
KR101300671B1 (ko) 안경 렌즈 제작을 위해 필요한 파라미터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측정 장치
CN105026989A (zh) 眼镜镜片的设计系统、供给系统、设计方法及制造方法
JPWO2005092173A1 (ja) 眼鏡レンズ供給システム、眼鏡装用パラメータ測定装置、眼鏡装用検査システム、眼鏡レンズ及び眼鏡
JP2008521036A (ja) 眼鏡レンズ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眼鏡レンズ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KR20080093964A (ko) 안과용 렌즈
US8579436B2 (en) Single vision ophthalmic lens
EP2367048A1 (en) Spectacle lens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the same
EP3686656B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dicting an eye gazing parameter
CN103605199A (zh) 成像装置及方法
RU2768516C1 (ru) Способ подбора монофокальной офтальмологической линзы
KR20190052141A (ko) 누진 굴절력 렌즈쌍, 누진 굴절력 렌즈쌍의 설계 방법 및 누진 굴절력 렌즈쌍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99313A (ko) 안경 렌즈를 설계하는 방법, 렌즈 및 렌즈를 설계하기 위한 장치
CN107077005B (zh) 一副眼科镜片的光学设计方法及如此获得的一副眼科镜片
US11243401B2 (en) Method for customizing a head mounted device adapted to generate a virtual image
JP6470706B2 (ja) 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11048327A (ja) 眼鏡レンズ選択方法及び眼鏡レンズ選択システム
JP7220280B2 (ja) 被験者の眼球の回旋特性を計測する計測方法及び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JP6030425B2 (ja) パラメータ測定装置、パラメータ測定方法、眼鏡レンズ設計方法および眼鏡レンズ製造方法
JP6297378B2 (ja) 眼鏡レンズ設計方法、眼鏡レンズ製造方法、眼鏡レンズ設計システムおよび眼鏡レンズ設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