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6817A - 再生燃料分离塔 - Google Patents

再生燃料分离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6817A
CN102266817A CN2010101913822A CN201010191382A CN102266817A CN 102266817 A CN102266817 A CN 102266817A CN 2010101913822 A CN2010101913822 A CN 2010101913822A CN 201010191382 A CN201010191382 A CN 201010191382A CN 102266817 A CN102266817 A CN 102266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ond
knockout tower
circulating pump
carbon gran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13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坷
马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913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6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6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6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燃料的分离塔,其组成结构为:(1)分液仓;(2)气泡再生器;(3)浆液分配管;(4)补气阀;(5)补气咀;(6)粗分池;(7)鼓泡板;(8)循环泵;(9)循环泵接口;(10)精分池;(11)碳粒分离器;(12)尾粉溢流管;(13)旋流浆液管;(14)浆液输送管;(15)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6)碳粒分离口。

Description

再生燃料分离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燃料的分离塔,具体说是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粉煤灰固体废弃物及煤矸石磨细粉末可通过再生燃料分离塔的处理,分离出碳粉及有价值的剩余成分。
技术背景:
再生燃料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作为废弃物排放的物质,按常规方式不能再作为燃料使用,主要有火力发电厂废弃粉煤灰、劣质的煤矸石。在这类废弃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可燃物,如果把这些分散的可燃物于附着在一起的其他物质分离开来,我们就能够利用这些可燃物。煤矸石是指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是可利用的资源,具有双重性。从煤炭开采来看,中国每年生产1亿吨煤炭,排放矸石1400万吨左右;从煤炭洗选加工来看,每洗选1亿吨焦煤排放矸石量2000万吨,每洗1亿吨动力煤,排放矸石量1500万吨。到十五末期全国国有煤矿拥有矸石山1500余座,堆积量30亿吨以上(占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的40%以上)。粉煤灰是大型燃煤锅炉排放的废弃物,全国每年排放量达数亿吨。粉煤灰目前已成为一种有用的建筑材料,但由于过去锅炉燃烧不充分,大量粉煤灰中含碳量太高,而碳又是建筑材料的大敌。如果把碳粒离出来,剩下的粉煤灰又可作优质建筑材料。煤矸石和粉煤灰的大量堆放,不仅压占土地,影响生态环境,其溶水将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而且粉煤灰和煤矸石中含有一定的可燃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自燃,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烟尘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影响矿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随着国家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解决煤矸石和粉煤灰污染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中的有效热成分,变废为宝,解决污染是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治理和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是本专利的主要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燃料的分离塔,将工业生产中作为废弃物排放的物质进行分离处理,得到可燃性的碳粒和加工过后剩余的尾粉。
本发明的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再生燃料分离塔组成结构如附图一所示:(1)分液仓;(2)气泡再生器;(3)浆液分配管;(4)补气阀;(5)补气咀;(6)粗分池;(7)鼓泡板;(8)循环泵;(9)循环泵接口;(10)精分池;(11)碳粒分离器;(12)尾粉溢流管;(13)旋流浆液管;(14)浆液输送管;(15)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6)碳粒分离口。
本发明的结构主要由四大部分所组成:A、补气装置:B、粗分池:C、精分池。D、循环装置。所述的补气装置(A)组成结构如图二所示包括:(1)分液仓;(2)气泡再生器;(3)浆液分配管;(4)补气阀。其结构特点是分液仓(1)为底面密封的圆柱体上面连接浆液分配管(3),每根浆液分配管(3)上连接带有补气阀(4)的气泡再生器(2)。
所述的精分池(C)的结构组成包括:(10)精分池;(7)鼓泡板;(11)碳粒分离器。其结构特点是底面密封的初分池(6)与精分池(10)通过浆液输送管(14)相连接,碳粒分离器(11)内设多层鼓泡板(7),鼓泡板的结构特点是有多孔的钢板。所述的(D)、循环装置包括:(8)循环泵;(9)循环泵接口(13)旋流浆液管;在底部设尾粉溢流管(12);(14)浆液输送管;(15)再生燃料分离塔口,其结构特点是:在旋流浆液管(13)上设置补气管(5),在碳粒分离器(11)上连接循环泵(8),使中层碳粉循环进入精分池(10)进行精分。旋流浆液管(13)将碳粒分离器(11)和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5)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燃料的分离塔,可以通过4个步骤实现;1、将煤矸石磨细到80μm的平均粒度或粉煤灰大于45μm的粒度,加水和分离剂搅拌均匀。
2、将第1步中所得到的煤矸石和粉煤灰浆液通过输送泵(8)泵入再生燃料分离塔顶部的分液仓(1),再由液浆分配管(3)均匀的分配进入再生燃料分离塔内的初分池(6)进行部分的碳粒分离后在进入精分池(10)。
3、煤矸石或粉煤灰浆液进入碳粒分离器(11),用循环泵(9)将未充分分离的浆液抽出并泵送到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5),再进多个旋流浆液管(13),使浆液在再生燃料分离塔内旋转。煤矸石粉或粉煤灰中的碳粒快速上浮,并溢流到收集装置,提高分离效率及产量。
4、煤矸石粉或粉煤灰的尾粉通过再生燃料分离塔底部尾粉溢流管排流到尾矿粉调节箱,再进入尾矿粉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工业生产中排放固体废弃物中所含有的碳粒成分分离,碳粒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作为燃料直接使用,而剩余成分经过脱水处理后就可以作为优质的建材。再生燃料分离塔能够实现机电一体化,可以调节处理原料的份量。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大规模生产,而且成本低。本发明的结构补气装置(A)能够大量的补充气泡,从而降低了耗电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碳粉的发热量,并且节约了30%的分离剂。
附图说明
附图一为再生燃料分离塔的结构图。
附图二为补气装置(A)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案:
1、将煤矸石磨细到80μm的平均粒度或粉煤灰原灰大于45μm的粒度,置入搅拌器,加水和分离剂搅拌均匀。其中原料、水和分离剂的配合比为1000∶3000∶2
2、将第1步中所得到的煤矸石和粉煤灰浆液通过输送泵(8)泵入再生燃料分离塔顶部的分液仓(1),分液仓(1)底面密封液浆满后自然从浆液分配管(3)流入初分池(6),在浆液流动的过程中补气阀(4)不断的补充空气,会使浆液产生更多的气泡。由于碳粒子是高度分散的亲水性颗粒,而分离剂是一种异极性物质,能改变水中碳粒表面湿润性,使碳粒表面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从而附着于气泡上,达到初分的效果。
3、初分池(6)中的浆液和气泡通过浆液输送管(14)流入精分池(10),气泡上浮,剩余的浆液继续下沉,流经鼓泡板(7),其中鼓泡板为多层多孔,使流入的浆液产生出更多的气泡。
4、当浆液进入到碳粒分离器(11),颗粒大的部分进入尾粉溢流管(12),其余未完全分离的浆液用循环泵抽出并泵入(15)再生燃料分离塔口,此时浆液流入旋流浆液管(13)进入到碳粒分离器(11),浆液流动的同时补气咀(5)不断的补入空气,使流入碳粒分离器(11)的浆液产生出更多的气泡。
5、当气泡从碳粒分离器(11)上浮经过多孔鼓泡板(7),使气泡不断的分离出更多的小气泡,气泡上浮集中在碳粒收集口(16)并溢流到收集装置。
6、煤矸石粉或粉煤灰的尾粉通过再生燃料分离塔底部尾粉溢流管排流到尾矿粉调节箱,再进入尾矿粉收集装置。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4)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燃料的分离塔,其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所组成:A、补气装置:B、粗分池:C、精分池。D、循环装置。具体组成部分如附图一所示:(1)分液仓;(2)气泡再生器;(3)浆液分配管;(4)补气阀;(5)补气咀;(6)粗分池;(7)鼓泡板;(8)循环泵;(9)循环泵接口;(10)精分池;(11)碳粒分离器;(12)尾粉溢流管;(13)旋流浆液管;(14)浆液输送管;(15)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6)碳粒分离口。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补气装置(A)包括:(1)分液仓;(2)气泡再生器;(3)浆液分配管;(4)补气阀。其结构特点是分液仓(1)为底面密封的圆柱体上面连接浆液分配管(3),每根浆液分配管(3)上连接带有补气阀(4)的气泡再生器(2)。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精分池(C)组成包括:(10)精分池;(7)鼓泡板;(11)碳粒分离器。其结构特点是底面密封的初分池(6)与精分池(10)通过浆液输送管(14)相连接,碳粒分离器(11)内设多层鼓泡板(7),鼓泡板的结构特点是有多孔的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循环装置(4)包括:(8)循环泵;(9)循环泵接口(13)旋流浆液管;在底部设尾粉溢流管(12);(14)浆液输送管;(15)再生燃料分离塔口,其结构特点是:在旋流浆液管(13)上设置补气管(5),在碳粒分离器(11)上连接循环泵(9),使中层碳粉循环进入精分池(10)进行精分。旋流浆液管(13)将碳粒分离器(11)和再生燃料分离塔口(15)连接在一起。
CN2010101913822A 2010-06-04 2010-06-04 再生燃料分离塔 Pending CN102266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13822A CN102266817A (zh) 2010-06-04 2010-06-04 再生燃料分离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13822A CN102266817A (zh) 2010-06-04 2010-06-04 再生燃料分离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6817A true CN102266817A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49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13822A Pending CN102266817A (zh) 2010-06-04 2010-06-04 再生燃料分离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68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8879A (zh) * 2012-05-09 2012-10-03 山东莱芜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细鳞片石墨浮选专用浮选柱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7879A (en) * 1976-10-21 1981-03-24 Bergwerksverband Gmbh Process for dewatering coal slurries
CN2586537Y (zh) * 2002-10-16 2003-11-19 王怀法 一种两段充气式微泡浮选柱设备
CN1669663A (zh) * 2005-03-30 2005-09-21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田庄选煤厂 一种双流态微泡浮选装置及其双流态微泡浮选方法
CN1785528A (zh) * 2005-11-23 2006-06-14 天津大学 由除尘灰分离铁与炭的方法
CN201404861Y (zh) * 2009-05-13 2010-02-17 湖南省电力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专用浮选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7879A (en) * 1976-10-21 1981-03-24 Bergwerksverband Gmbh Process for dewatering coal slurries
CN2586537Y (zh) * 2002-10-16 2003-11-19 王怀法 一种两段充气式微泡浮选柱设备
CN1669663A (zh) * 2005-03-30 2005-09-21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田庄选煤厂 一种双流态微泡浮选装置及其双流态微泡浮选方法
CN1785528A (zh) * 2005-11-23 2006-06-14 天津大学 由除尘灰分离铁与炭的方法
CN201404861Y (zh) * 2009-05-13 2010-02-17 湖南省电力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专用浮选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8879A (zh) * 2012-05-09 2012-10-03 山东莱芜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细鳞片石墨浮选专用浮选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9617B (zh) 从高炉瓦斯灰中回收铁和碳元素的工艺
CN103801450B (zh) 一种从极低品位含钨尾矿中回收钨的工艺
CN101654717B (zh) 一种高炉除尘灰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03934098A (zh) 高碳粉煤灰/煤渣脱碳分级方法及装置
CN110201790B (zh) 一种宽粒级煤泥的分选回收系统及分选回收工艺
CN213350162U (zh) 一种水煤浆气化细渣回收利用系统
CN110422975A (zh) 基于气化黑水的含油废弃物热洗-细渣高值利用集成工艺
CN102225354A (zh) 一种重浮混合分选工艺及其分选装置
CN105170306A (zh) 一种针对高灰高泥高矸石煤的洗选工艺
CN207605861U (zh) 一种细煤泥脱泥降灰装置
CN110882851B (zh) 一种硫化矿的选矿系统及选矿方法
CN107033983A (zh) 一种煤炭燃前的复合脱硫系统及方法
CN109604045A (zh) 高硫含铜矿石矿山生产中减少石灰和选矿药剂用量的方法
CN1883811A (zh) 炼铁高炉瓦斯泥分选综合利用方法
CN102266817A (zh) 再生燃料分离塔
CN104225969A (zh) 一种钼矿浮选尾矿浆的浓缩方法及其浓缩装置
CN201889232U (zh) 再生燃料分离塔
CN101327384A (zh) 一种废渣选铜尾矿处理方法
CN207463454U (zh) 一种充填式浮选柱
CN104958949A (zh) 尾矿干排带式过滤机多次布料系统
CN201189438Y (zh) 一种烟气脱硫石灰石浆液的制备装置
CN207025554U (zh) 一种尾矿处理系统
CN203728665U (zh) 矿山废渣废水回收净化循环环保系统
CN203678540U (zh) 铜冶炼废渣浮选装置
CN1270808C (zh) 烟气脱硫过程之吸收剂-石灰石浆液制备装置及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