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9584A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9584A
CN102259584A CN2010101903093A CN201010190309A CN102259584A CN 102259584 A CN102259584 A CN 102259584A CN 2010101903093 A CN2010101903093 A CN 2010101903093A CN 201010190309 A CN201010190309 A CN 201010190309A CN 102259584 A CN102259584 A CN 102259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input shaft
clutch
gear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03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9584B (zh
Inventor
罗红斌
任毅
杨胜麟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903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9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9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9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9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9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其中,还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轴以及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通过一级或多级齿轮副形成第一传动比,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通过一级或多级齿轮副形成第二传动比,内燃机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离合器与第一输入轴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输入轴连接,第一电机还通过第二离合器与第二输入轴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本发明由于形成了车辆前进档的两个档级,进而能够根据车辆的不同行驶工况,灵活选择各种工作模式和各个对应档位,所以很好的满足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驶需要。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能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两大挑战,传统汽车日益受到石油危机的严重困扰,节能环保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主题。鉴于此,推出纯电动汽车的呼吁日益高涨,但是受到技术、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纯电动汽车还无法实现量产、全面推向市场化。
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异表现,无疑是在纯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之前,最为现实的技术之一。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如图5所示,该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100、电动机200以及作为动力耦合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400、安装有行星齿轮的行星架500和太阳轮600,其中,电动机200通过齿轮300将动力传递给齿圈400,内燃机100将动力传递给太阳轮600,然后将二者的动力通过行星架而耦合在一起并传输给汽车的行驶系。
公知地,汽车的内燃机或电动机的转速较高,由内燃机或电动机输出的转动传递到汽车的驱动轮之前,必须经过减速机构减速增扭以驱动汽车,这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同样如此。减速机构主要由减速齿轮系构成,其减速比在减速齿轮箱制造完成之后是固定不变的。为适应不同工况下汽车减速增扭的需要,传统汽车驱动系统(即仅由内燃机驱动)安装有变速箱以进行汽车的档位操作,但是,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由于其动力机构(即内燃机和电机)的布置形式以及动力耦合机构的限制,安装变速箱不但使得驱动系统结构过于复杂,而且在安装结构上也难以实现。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倒挡主要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实现,而变速则主要通过调整电动机的转速来实现,这相当于一种无级变速。
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这种变速方式并不能适应汽车不同工况下的需要,例如,对于上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而言,当汽车处于爬坡(假设坡度是该汽车满载下所能行驶的极限坡度)情形下时,需要使得内燃机100和电动机200耦合后的输出扭矩达到最大,此时电动机200的输出扭矩应当在该情形下达到最大,但是该输出转速必须经过减速机构减速以增加扭矩才能带动汽车爬坡(尤其是汽车满载而质量较大时),为适应此种工况减速机构的减速比必须设计得较大。但是,如果以该较大的减速比来作为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减速机构的减速比却不能适应该汽车其它工况的需要,例如,当该汽车空载并行驶在平坦路面上时,此时要求汽车能够以比较高的速度行使,然而由于减速机构的减速比已经设计得较大,此时即使电动机200和内燃机100耦合后的转速达到最大,但经过减速机构较大的减速比的减速,汽车的行驶速度仍然不够理想。
由上分析可知,传统的汽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变速方式并不能满足汽车不同工况下的行驶需要,这在汽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设计上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变速方式不能满足汽车不同工况下的行驶需要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满足汽车不同工况下的行驶需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其中,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轴以及各自向所述输出轴输送动力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通过一级或多级齿轮副形成第一传动比,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通过一级或多级齿轮副形成第二传动比,所述内燃机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还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形成第一传动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形成第二传动比。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所述第三齿轮或所述第四齿轮连接。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差速器,所述输出轴上还固定有第五齿轮,所述差速器与所述第五齿轮连接。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传动比小于所述第二传动比。
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均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中空结构中并与第一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为中空轴,所述第二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的中空结构中,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均为中空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内燃机和第一电机之间,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的中空结构中,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均为中空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以及内燃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子均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中空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还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的中空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还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均为中空轴,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由于设置了两个输入轴和一个输出轴,两个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分别通过齿轮副连接,同时通过第二离合器将内燃机与第二输入轴连接,内燃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两个输入轴输出动力,从而形成了车辆前进档的两个档级,进而能够根据车辆的不同行驶工况,灵活选择各种工作模式和各个对应档位,所以很好的满足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驶需要。同时内燃机还可以通过第二输入轴输出动力,即内燃机可以通过两个传动比输出动力,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内燃机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经济性。此外,本发明的具有两个前进档级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能够使得整车低速扭矩增大、起步更快,而在中高速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内燃机的最高效率,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减少了尾气排放与能量损耗,最终达到整车的低排放、低油耗和高动能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第二种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汽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1、第一电机3以及第二电机10,其中,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6、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轴13以及各自向输出轴13输送动力的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7,第一输入轴5和输出轴13之间通过一级或多级齿轮副形成第一传动比,第二输入轴7和输出轴13之间通过一级或多级齿轮副形成第二传动比,内燃机1与第一电机3连接,第一电机3通过第一离合器4与第一输入轴5连接,第二电机10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第一电机3还通过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
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级或多级齿轮副,为了追求更大的传动比,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通过多级齿轮副连接;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等普通乘坐车来说,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通过一级齿轮副即可满足传动比的需要,所以为了简化结构,更进一步地,第一输入轴5上固定有第一齿轮81,第二输入轴7上固定有第二齿轮91,输出轴13上固定有第三齿轮82和第四齿轮92,第一齿轮81与第三齿轮82啮合形成第一传动比K1,第二齿轮91与第四齿轮92啮合形成第二传动比K2。
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7各自向输出轴16输送动力,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7不是同一根轴或者不是通过联轴器等部件连接在一起的而是不相连接的,第一输入轴5输出动力时,第一输入轴5的动力不会直接带动第二输入轴7运转(第一输入轴5的动力可以通过输出轴16带动第二输入轴7转动);而第二输入轴7输出动力时,第二输入轴7的动力也不会直接带动第一输入轴5运转(第二输入轴7的动力可以通过输出轴16带动第一输入轴5转动)。这样内燃机1和第二电机10可以各自以第一传动比和第二传动比向输出轴16输送动力。
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既与第一输入轴5连接并通过第一齿轮81和第三齿轮82将动力输送给输出轴13,又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并通过第二齿轮91和第四齿轮92将动力输送给输出轴13。即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的动力根据需要可以通过两个档位(两组传动比)输出。
第二电机10的动力通过第二齿轮91和第四齿轮92输送给输出轴13,即第二电机10的动力通过一个档位(一组传动比)输出。
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可以通过两个档位输出,这两个档位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以及车辆的安装空间可以进行合理选择。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进行描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内燃机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依次布置,第一电机3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均位于第一电机3的中空结构中并与第一电机3的转子连接,第一输入轴5为中空轴,第二输入轴7穿过第一输入轴5与第二离合器6连接,第一输入轴5与第一离合器4连接。
第一电机3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中可以安装设置其它零件,从而可以有效节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空间,使得整个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更适合于安装空间较小的车辆。
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可以均完全位于第一电机3的中空结构中;也可以是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中的一者完全位于第一电机3的中空结构中,另一者部分位于第一电机3的中空结构中。但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均与第一电机3的转子连接。
第一离合器4用来连接第一电机3和第一输入轴5,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4的开合就可以控制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一输入轴5之间的动力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4就可以实现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的一个档位。
第二离合器6用来连接第一电机3和第二输入轴7,通过控制第二离合器6的开合就可以控制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二输入轴7之间的动力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第二离合器6就可以实现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的另一个档位。
第二电机10直接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0的工作与否就可以控制第二电机10与第二输入轴7之间的动力通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内燃机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依次布置,第二电机10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第一离合器4和所第二离合器6均位于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电机10的转子连接,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7均为中空轴,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31穿过第一输入轴5并分别与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连接,第一输入轴5穿过第二输入轴7与第一离合器4连接。
第二电机10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中可以安装设置其它零件,从而可以有效节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空间,使得整个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更适合于安装空间较小的车辆。
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可以均完全位于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也可以是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中的一者完全位于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另一者部分位于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电机10的转子连接,第一离合器4只是安装到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但并不与第二电机10的转子连接。
第一离合器4用来连接第一电机3和第一输入轴5,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4的开合就可以控制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一输入轴5之间的动力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4就可以实现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的一个档位。
第二离合器6用来连接第一电机3和第二输入轴7,具体的是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31通过第二离合器6、第二电机10的转子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离合器6的开合就可以控制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二输入轴7之间的动力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第二离合器6就可以实现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的另一个档位。
第二电机10直接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0的工作与否就可以控制第二电机10与第二输入轴7之间的动力通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二电机10位于内燃机1和第一电机3之间,第二电机10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均位于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电机10的转子连接,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7均为中空轴,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31穿过第一输入轴5并分别与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6以及内燃机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输入轴5穿过第二输入轴7与第一离合器4连接。
第二电机10位于内燃机1和第一电机3之间,即内燃机1的输出轴和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31穿过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连接在一起。
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可以均完全位于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也可以是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中的一者完全位于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另一者部分位于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电机10的转子连接,第一离合器4只是安装到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但并不与第二电机10的转子连接。
第一离合器4用来连接第一电机3和第一输入轴5,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4的开合就可以控制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一输入轴5之间的动力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4就可以实现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的一个档位。
第二离合器6用来连接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二输入轴7,具体的是内燃机1的输出轴和/或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31通过第二离合器6、第二电机10的转子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离合器6的开合就可以控制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二输入轴7之间的动力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第二离合器6就可以实现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的另一个档位。
第二电机10直接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0的工作与否就可以控制第二电机10与第二输入轴7之间的动力通断。
在以上三种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均安装在一个电机(第一电机3或第二电机10)的中空结构中,所以整个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更适合安装在空间有限的车辆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内燃机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依次布置,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的转子均具有中空结构,第一离合器4位于第一电机3的中空结构中并与第一电机3的转子连接,第一离合器4还与第一输入轴5连接,第二离合器6位于第二电机20的中空结构中并与第二电机10的转子连接,第二离合器6还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7均为中空轴,内燃机1的输出轴与第一电机3的转子连接并穿过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7与第二离合器6连接。
穿过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7与第二离合器6连接的轴可以是与内燃机1的输出轴一体的轴,也可以是与内燃机1的输出轴连接的另外的轴。
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的转子均具有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中可以安装设置其它零件,从而可以有效节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空间,使得整个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更适合于安装空间较小的车辆。尤其是两个电机均具有中空结构,可以用来分别安装两个离合器,这样就能避免将两个离合器安装到同一个电机的中空结构中时需要电机轴向尺寸较大的问题,而且分别安装还比较简单且不会相互影响。
第一离合器4用来连接第一电机3和第一输入轴5,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4的开合就可以控制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一输入轴5之间的动力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4就可以实现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的一个档位。
第二离合器6用来连接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二输入轴7,具体的是内燃机1的输出轴和/或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31通过第二离合器6、第二电机10的转子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离合器6的开合就可以控制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与第二输入轴7之间的动力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第二离合器6就可以实现内燃机1和/或第一电机3的另一个档位。
第二电机10直接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0的工作与否就可以控制第二电机10与第二输入轴7之间的动力通断。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差速器11,差速器11与第三齿轮82或第四齿轮92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输出轴13上还固定有第五齿轮(图中未示出),差速器11与第五齿轮连接。
差速器是驱动轿的主件,差速器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普通差速器由行星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动力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带动左、右两条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
输出轴13用来将内燃机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的动力输出到差速器11中。因此可以使设置在输出轴13上的第三齿轮82、第四齿轮92或者另外的第五齿轮与差速器11的行星轮架啮合从而形成动力输出路线。
由于第一齿轮81和第三齿轮82、第二齿轮91和第四齿轮92分别啮合形成两个传动比K1和K2,在输出轴13和差速器11之间还可以形成一个传动比K3,所以整车的传动比有两个,分别为K=K1*K3和K’=K2*K3。其中,K3可以由第三齿轮82、第四齿轮92或者第五齿轮与差速器11的行星轮架啮合而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而选择第三齿轮82、第四齿轮92或者第五齿轮与差速器11的行星轮架啮合。为了可以形成更宽广的传动比范围,K3可以由第五齿轮与差速器11的行星轮架啮合形成。另一方面,为了降低零件的占用空间,减少零件的数量,降低成本,K3可以由第三齿轮82或第四齿轮92与与差速器11的行星轮架啮合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两个档位(或整车的两个传动比)与一般意义的两档是不同的,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内燃机1可以通过两个传动比(或两个档位)输出动力,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两档是一样的。但是第二电机10只有一个档位,即第二电机10只使用第二传动比K2输出动力。由于内燃机1和第二电机10共用了一个传动比(第二传动比K2),所以整车的传动比还是只有两个,但这与一般意义的两档(两个传动比)不同。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比K1和第二传动比K2是不同的,根据需要可以使第一传动比K1大于第二传动比K2,也可以使第一传动比K1小于第二传动比K2。优选地,第一传动比K1要小于第二传动比K2,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需要。
为了提高内燃机1的燃油经济性,尤其是中高速时的燃油经济性,由第一齿轮81和第三齿轮82、第二齿轮91和第四齿轮92分别啮合形成的两个传动比K1和K2应该不同,更进一步地,第一齿轮81与第三齿轮82的传动比K1小于第二齿轮91与第四齿轮92的传动比K2,从而使得整车的传动比K也小于K’。
对于现有技术中只有一个整车传动比的混合动力方案,为了保证车辆正常启动,该传动比通常设置的较大,从而使得内燃机和/或电机输出的扭矩较大,这样车辆才能有较大的扭矩正常启动。这种车辆在启动或者低速运行时可以很好的满足需要,但是高速运行时,由于传动比较大,内燃机无法保证一直工作在燃油经济区,从而降低了燃油的利用率,增大了油耗,恶化了排放,不利于环保。同时,为了兼顾内燃机和电机的输出性能,并满足车辆的输出,这种车辆可能需要设置一个较大功率的电机,这样电机就比较占用空间,也增加了整车的成本。
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行星轮系形成两个传动比的混合动力方案,由于行星轮系结构比较复杂,在使用时需要制动某个转动元件如行星架或齿圈,这样就需要设置制动器等零件来实现,控制也比较复杂;同时由于行星轮系中转动元件如太阳轮、行星架等转速较高,需要在行星轮系中设置润滑油路。这样整个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尺寸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控制也比较复杂,成本就比较高。
而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以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由于设置了两个输入轴进而形成了两个传动比,所以可以使得车辆在启动和低速运行时采用一个较大的传动比,在高速运行时采用一个较小的传动比,从而使得车辆在低速时可以输出大扭矩,高速时可以输出高的速度。即内燃机1输出的动力经过一个较小的传动比K,从而可以更好的发挥内燃机1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的性能,提高内燃机1高速运行时的燃油经济性,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油耗,减轻排放。而第二电机10输出的动力经过一个较大的传动比K’,从而可以输出一个大的扭矩进而顺利启动车辆以及使车辆低速运行。同时,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中内燃机1输出的动力还可以经过一个较大的传动比K’,从而可以提高内燃机1中速运行时的燃油经济性,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油耗,减轻排放。因此使得内燃机1在中高速时都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有效提高了车辆的性能。即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使得内燃机在一个更宽广的速度范围内都能保证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对于目前储能装置不够理想的混合动力车,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无法单纯依靠纯电动模式运行时有效拓宽了内燃机经济运行的速度范围,使得装配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车辆更加绿色环保。
由于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中的内燃机1和第二电机10共用了一个传动比,即均与第二输入轴7连接,内燃机1和第二电机10输出的动力都会通过第二齿轮91和第四齿轮92输送到输出轴13。所以无需另外设置齿轮副实现第二个传动比,从而有效减少了齿轮的数量,缩短了轴向安装空间,降低了成本,同时使得整个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
另一方面,由于设置了两个传动比,同时这两个传动比K和K’可以根据需要而相差较大,这样就可以降低第二电机10的功率,即可以选用一个较小功率的电机作为第二电机10,从而降低了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占用空间,节约了整车成本。
同时,由于采用两组齿轮副形成了两个传动比,因此,整个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轴向空间也比较小,更有利于空间布置,尤其适合轴向空间小的车辆。另外可以设置一个变速箱,从而将第一齿轮81、第一输入轴5、第二输入轴7、第二齿轮91、第三齿轮82、第四齿轮92和输出轴13安装固定到该变速箱中。一般地,变速箱中会有润滑油,当车辆行驶时,第三齿轮82、第四齿轮92就可以将润滑油搅起,从而很容易的实现齿轮的润滑而无需另外设置润滑油道。同时齿轮的成本较低,而且无需设置同步器等来控制切换两个传动比,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整个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成本,进而降低混合动力车辆的成本,更有利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推广普及。
内燃机1与第一电机3相连,此时,内燃机1的输出轴和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处于同一轴线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可以使得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与内燃机1的输出轴共线或者不共线。为了降低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径向安装空间,优选地,内燃机1的输出轴、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以及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处于同一轴线上。
公知地,轴与齿轮之间可以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固定连接,如通过花键连接。即第一输入轴5与第一齿轮81、第二输入轴7与第二齿轮91、输出轴13与第三齿轮82和第四齿轮92之间可以通过花键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输出轴13的尺寸以及简化输出轴13与第三齿轮82和第四齿轮92的连接固定,第三齿轮82和第四齿轮92可以为同一个齿轮或者为一体成型的两个齿轮。
内燃机1可以为汽油机、柴油机或者甲醇、乙醇等其它燃料内燃机等等。内燃机1与第一电机3的转子连接,因而,内燃机1的动力和第一电机3的动力可以一起通过第一离合器4而传递给第一输入轴5,或者内燃机1的动力传递给第一电机3,以产生电能。
具体来说,在第一离合器4处于接合状态的情况下,当内燃机1工作时,内燃机1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一离合器4传递到第一输入轴5。由于内燃机1与第一电机3的转子相连,因此当内燃机1工作时,不论第一离合器4是否接合,第一电机3的转子都将在内燃机1的带动下而运转,而当第一电机3工作时,同样也将带动内燃机1运转。
第一电机3可以为AC交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直流永磁电机等等。第一电机3既可以发电机模式工作,也可以电动机模式工作。在以发电机模式工作时,第一电机3用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电动机模式工作时,第一电机3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具体地说,当内燃机1工作,内燃机1带动第一电机3以发电机模式工作时,第一电机3将内燃机1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当第一电机3以电动机模式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输出至内燃机1,从而带动内燃机1的输出轴旋转(无论第一离合器4接合与否),或者输出至第一输入轴5(当第一离合器4接合时)。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而第一电机3可以用作内燃机1的启动电机,从而无需为内燃机1设置额外的启动电机,同时第一电机3还能够向第一输入轴5输出动力,因而,在满足动力需求的情况下,节省了部分安装空间。此外,当需要车辆倒档时,仅使第二电机10反转即可实现,因而无需设置额外的倒档装置,从而进一步节省了安装倒档装置的安装空间,使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较为紧凑的整体结构。
第二电机10可以为AC交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直流永磁电机等等。第二电机10既可以发电机模式工作,也可以电动机模式工作。当以发电机模式工作时,第二电机10用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当以电动机模式工作时,第二电机10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具体地说,当由第二输入轴7传递来的机械能传递至第二电机10时(如当下坡或刹车过程时),第二电机10以发电机模式工作,从而将第二输入轴7传送来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当第二电机10以电动机模式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输出至第二输入轴7。通常情况下,车辆通过第二电机10来进行驱动。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储能装置(图中未显示),该储能装置分别与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电连接。该储能装置用于将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在用作发电机时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再向第一电机3和/或第二电机10供电。该储能装置为可多次充放电的电能单元,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等。
进一步地,该储能装置还可以与电能功率输入装置连接,即通过电能功率输入装置向储能装置充电,从而构成“插入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一般情况下,内燃机1输出的动力会存在振动,为了减小该振动,在内燃机1的输出轴上会设置有扭转减震器等减震机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一步地,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双质量飞轮2,内燃机1通过双质量飞轮2与第一电机3连接。
双质量飞轮,就是将原来的一个飞轮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保留在原来内燃机一侧的位置上,起到原来飞轮的作用,用于起动和传递内燃机的转动扭矩,这一部分称为初级质量。另一部分则放置在传动系变速器一侧,用于提高变速器的转动惯量,这一部分称为次级质量。两部分飞轮之间有一个环型的油腔,在腔内装有弹簧减振器,由弹簧减振器将两部分飞轮连接为一个整体。由于次级质量能在不增加飞轮的惯性矩的前提下提高传动系的惯性矩,令共振转速下降到怠速转速以下。
双质量飞轮是当前汽车上隔振减振效果最好的装置,因此该双质量飞轮2的设置可以实现内燃机1和第一电机3之间的隔振减振,有利于降低内燃机1对第一电机3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第一电机3的实际工作性能。
离合器4可以根据需要而选择各种合适的离合装置,如可以为湿式离合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内燃机1只需要在高速运行时输出动力从而驱动车辆,此时,第一离合器4或第二离合器6才需要结合,因此,第一离合器4或第二离合器6的液压源如油泵可以无需另外设置电动机驱动而由内燃机1驱动。即由内燃机1带动油泵转动,进而为第一离合器4或第二离合器6提供液压力。
公知地,混合动力车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如车载ECU,从而可以控制整车以及汽车上各个机构运行在各种工作状态下。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并进行合理的选择。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工作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模式下,即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以第二电机10驱动即纯电动模式为主。只要储能装置中的电量能满足第二电机10的需要即可控制车辆运行在纯电动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工作以下工作模式:停止模式、串联模式、并联模式、纯电动模式和能量回馈模式:
停止模式:此时车辆的内燃机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均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处于分离状态或结合状态都不会对车辆产生影响。
串联模式:此时,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均分离,车辆在第二电机10的驱动下行驶,同时内燃机1带动第一电机3发电,第一电机3发的电可以直接输出给第二电机10,也可以输送给储能装置。
并联模式:此时,第一离合器4或者第二离合器6结合,第二电机10接收储能装置的电能运转并将动力通过输出轴13输送到差速器11进而驱动车轮12转动行驶;同时,内燃机1启动,并将动力通过输出轴13输送到差速器11进而驱动车轮12转动行驶。
此时,第一电机3也可以作为电动机运行,并将动力通过输出轴13输送到差速器11进而驱动车轮12转动行驶。
纯电动模式:第二电机10接收储能装置的电能并将动力通过输出轴13输送到差速器11进而驱动车轮12转动行驶。此时,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均分离,内燃机1和第一电机3均停止运行。
能量回馈模式:当车辆制动时,第二电机10可以接受输出轴13输送的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储存到储能装置中。
当然,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可以工作在其它模式,如停车发电模式:此时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6均分离,内燃机1带动第一电机3发电并给储能装置供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可以在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控制即可实现与上述运行模式不同的模式。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由于设置了两个输入轴和一个输出轴,两个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分别通过齿轮副连接,同时通过第二离合器将内燃机与第二输入轴连接,内燃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两个输入轴输出动力,从而形成了车辆前进档的两个档级,进而能够根据车辆的不同行驶工况,灵活选择各种工作模式和各个对应档位,所以很好的满足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驶需要。同时内燃机还可以通过第二输入轴输出动力,即内燃机可以通过两个传动比输出动力,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内燃机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经济性。此外,本发明的具有两个前进档级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能够使得整车低速扭矩增大、起步更快,而在中高速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内燃机的最高效率,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减少了尾气排放与能量损耗,最终达到整车的低排放、低油耗和高动能等效果。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由于通过两个齿轮副形成了两个传动比,只需要控制第二电机10工作就可以使得第二电机10自动输出动力而无需另外设置控制结构,而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4或第二离合器6就可以使得内燃机1按照两个传动比输出动力,因此有效降低了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控制难度,简化了控制策略,进而降低了该驱动系统出现控制故障的几率,有效提高了控制质量,从而降低了车辆的故障率以及车主的保养成本。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内燃机1可以通过两个传动比输出动力,所以内燃机1在中高速时都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辆的性能。即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使得内燃机在一个更宽广的速度范围内都能保证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对于目前储能装置不够理想的混合动力车,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无法单纯依靠纯电动模式运行时有效拓宽了内燃机经济运行的速度范围,使得装配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车辆更加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充分发挥了内燃机和第二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很好的兼顾了性能与成本,从而有利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推广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轴以及各自向所述输出轴输送动力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通过一级或多级齿轮副形成第一传动比,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通过一级或多级齿轮副形成第二传动比,所述内燃机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还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形成第一传动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形成第二传动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所述第三齿轮或所述第四齿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差速器,所述输出轴上还固定有第五齿轮,所述差速器与所述第五齿轮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比小于所述第二传动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均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中空结构中并与第一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为中空轴,所述第二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的中空结构中,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均为中空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内燃机和第一电机之间,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的中空结构中,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均为中空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以及内燃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子均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中空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还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的中空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还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均为中空轴,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1010190309.3A 2010-05-31 2010-05-31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Active CN102259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0309.3A CN102259584B (zh) 2010-05-31 2010-05-31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0309.3A CN102259584B (zh) 2010-05-31 2010-05-31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9584A true CN102259584A (zh) 2011-11-30
CN102259584B CN102259584B (zh) 2014-07-02

Family

ID=4500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0309.3A Active CN102259584B (zh) 2010-05-31 2010-05-31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9584B (zh)

Cited B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4476A (zh) * 2011-12-26 2012-06-27 福建省福工动力技术股份公司 带变速箱的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691770A (zh) * 2012-05-29 2012-09-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2874092A (zh) * 2012-09-18 2013-01-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双离合两档变速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CN102874107A (zh) * 2012-09-18 2013-01-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双离合传动装置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CN103569105A (zh) * 2013-11-21 2014-02-12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动力驱动系统能量协调控制方法
CN104290589A (zh) * 2014-01-30 2015-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4290586A (zh) * 2014-01-30 2015-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4290587A (zh) * 2014-01-30 2015-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4290588A (zh) * 2014-01-30 2015-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15113423A1 (zh) * 2014-01-30 2015-08-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动力传动系统
WO2015113412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5082993A (zh) * 2014-04-18 2015-1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CN105383282A (zh) * 2015-12-11 2016-03-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方法
US9421966B2 (en) 2014-10-20 2016-08-23 Byd Company Limited Hybrid vehicle and shifting control method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reof
US9568080B2 (en) 2014-01-3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568081B2 (en) 2014-01-3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568066B2 (en) 2014-09-1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568065B2 (en) 2014-09-1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Transmission uni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566978B2 (en) 2014-01-3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US9568082B2 (en) 2014-01-3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874266B2 (en) 2014-09-10 2018-01-23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919699B2 (en) 2014-01-30 2018-03-20 Byd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izer of the same
CN107867167A (zh) * 2016-09-28 2018-04-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107867165A (zh) * 2016-09-28 2018-04-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US9944165B2 (en) 2014-01-30 2018-04-17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9986954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998694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9986953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US10363806B2 (en) 2014-01-30 2019-07-30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20056731A1 (zh) 2018-09-21 2020-03-2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混合动力变速器和混合动力车辆
CN112297820A (zh) * 2020-11-02 2021-02-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
CN112977399A (zh) * 2021-03-15 2021-06-18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增程式电动汽车
CN113858935A (zh) * 2021-10-08 2021-12-3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6314A1 (en) * 1994-10-03 1997-11-12 Tai-Her Yang Hybrid power system with clutches for drive mode control
CN1778587A (zh) * 2004-11-26 2006-05-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101342859A (zh) * 2007-07-09 2009-0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1753013U (zh) * 2010-05-31 2011-03-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6314A1 (en) * 1994-10-03 1997-11-12 Tai-Her Yang Hybrid power system with clutches for drive mode control
CN1778587A (zh) * 2004-11-26 2006-05-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101342859A (zh) * 2007-07-09 2009-0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1753013U (zh) * 2010-05-31 2011-03-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ited B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4476B (zh) * 2011-12-26 2015-10-28 福建省福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带变速箱的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514476A (zh) * 2011-12-26 2012-06-27 福建省福工动力技术股份公司 带变速箱的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691770A (zh) * 2012-05-29 2012-09-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2874092A (zh) * 2012-09-18 2013-01-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双离合两档变速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CN102874107A (zh) * 2012-09-18 2013-01-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双离合传动装置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CN102874092B (zh) * 2012-09-18 2016-01-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双离合两档变速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CN103569105A (zh) * 2013-11-21 2014-02-12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动力驱动系统能量协调控制方法
US9568080B2 (en) 2014-01-3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566978B2 (en) 2014-01-3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WO2015113423A1 (zh) * 2014-01-30 2015-08-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动力传动系统
WO2015113412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290588B (zh) * 2014-01-30 2015-09-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4290589B (zh) * 2014-01-30 2015-09-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4290587A (zh) * 2014-01-30 2015-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US10670123B2 (en) 2014-01-30 2020-06-02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290586A (zh) * 2014-01-30 2015-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US10363806B2 (en) 2014-01-30 2019-07-30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944165B2 (en) 2014-01-30 2018-04-17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290589A (zh) * 2014-01-30 2015-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US9568081B2 (en) 2014-01-3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919699B2 (en) 2014-01-30 2018-03-20 Byd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izer of the same
US9568082B2 (en) 2014-01-3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290588A (zh) * 2014-01-30 2015-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5082993A (zh) * 2014-04-18 2015-1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US9568065B2 (en) 2014-09-1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Transmission uni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874266B2 (en) 2014-09-10 2018-01-23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568066B2 (en) 2014-09-1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421966B2 (en) 2014-10-20 2016-08-23 Byd Company Limited Hybrid vehicle and shifting control method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reof
CN105383282A (zh) * 2015-12-11 2016-03-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7867167A (zh) * 2016-09-28 2018-04-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107867165A (zh) * 2016-09-28 2018-04-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109986953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998694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9986954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WO2020056731A1 (zh) 2018-09-21 2020-03-2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混合动力变速器和混合动力车辆
CN112297820A (zh) * 2020-11-02 2021-02-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
CN112977399A (zh) * 2021-03-15 2021-06-18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增程式电动汽车
CN113858935A (zh) * 2021-10-08 2021-12-3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CN113858935B (zh) * 2021-10-08 2023-08-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9584B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9584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N102085795B (zh) 一种车用离合器动力藕合同步器换档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0476253C (zh) 多模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
CN201753013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N102107604B (zh) 汽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档位操作方法
CN101417606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2050001B (zh) 四模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2259581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N101544181B (zh) 动力总成系统
CN101920652A (zh) 一种车用串/并联双电机多离合器混合动力驱动单元
CN102343796B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N101204920A (zh) 混合动力车驱动系统
CN203032364U (zh) 一种采用行星齿轮两挡变速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CN111251865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1633523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1450609A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2848913A (zh) 一种采用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CN201777126U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N101519035A (zh) 一种混合动力用机电耦合动力传动装置
CN101152837B (zh) 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
CN108895128A (zh) 具有双联齿轮结构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CN202357849U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08682599U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变速器传动系统
CN109203966A (zh) 混合动力的横置变速器驱动系统及其车辆
CN202896299U (zh) 一种采用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