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6389B - 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6389B
CN102256389B CN 201110232422 CN201110232422A CN102256389B CN 102256389 B CN102256389 B CN 102256389B CN 201110232422 CN201110232422 CN 201110232422 CN 201110232422 A CN201110232422 A CN 201110232422A CN 102256389 B CN102256389 B CN 1022563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ing
pedestal
power supply
floor
copper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324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6389A (zh
Inventor
葛林
葛鑫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2324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63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6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6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3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要点在于:包括防水式电热地板、连接件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和地板线路。供电线路上的各个供电插座分别与相应的火线和零线电连接,通过各个供电插座与相应的地板线路的总线插头相互防水密封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使得各地板线路分别与相应的火线和零线电连接。防水式电热地板通过其供电插接部与相应的分别与火线和零线相连的两个地板线路的相应的地板插头防水密封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从而所有防水式电热地板均为并联在火线和零线上,因此即使地板系统中某块防水式电热地板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防水式电热地板的正常工作,安全可靠。防水式电热地板间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连接,安装方便,节省木材。

Description

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的产品,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热地板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取暖方式,它是将电热材料铺设在地板地板中,通过对电热材料加热而使地板供热。
中国专利文献CN1034826C(申请号92114554.3)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该地板是在地板块中设有水平方向的2个通孔,将电热线穿入通孔中,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通孔的端口采用喇叭口。为了更加安全,地板块可加入阻燃材料,或者地板块采用木粉、石棉粉和适量粘合剂压制而成。虽然该文献未对如何进行电热线的接线进行描述,但从上述“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内容中可以推断其电热线是逐块穿过地板块的,不仅安装麻烦,而且在安装中也会损坏电热线,还有就是一旦某处的电热线有损坏而不导通,则所有地板块都不能发热。
  中国专利文献CN200992793Y(申请号200720002236.4)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其中记载了:“安装时,本实用新型的地板单元1可以象普通地板一样拼接起来,只是在一行(地板长边方向)里面,首尾连接的地板单元之间必须用转换接头实现电连接,这一行地板形式上是串联,但实际上每一块地板中的电热导线都是并联的。”
由此看出,首先,其并联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转换接头和每一地板单元中的传输单元都必须正常,假如其中一个转换接头或一个地板单元的传输单元出现故障,则在该转换接头或地板单元以后的所有地板单元都不能正常工作。
其次,该文献中,地板单元包括发热单元和传输单元,发热单元为并联在传输单元上的电热导线,传输单元和电热导线安装在地板内部。该文献还举出了电热导线在地板内的3种安装方式,第一种安装方式是,通过在地板背面开槽的方式将电热导线铺设在其中,然后再复合一层或多层同样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或者直接将槽填平;第二种安装方式是,采用在地板侧面上打孔然后穿线的方法设置电热导线;第三种安装方式是,将电热导线预埋在地板中,对于复合地板可以采用预埋的方式。上述三种安装方式中,第三种方式中的“复合地板”包括的范围很广,例如,强化木地板就是一种由下至上依次为平衡纸层、密度板、装饰纸层和耐磨纸层通过热压构成的复合地板,因而从结构上讲这种复合地板无法对电热导线进行预埋,故对于该文献中的电热导线的第三种安装方式来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实施。至于前两种安装方式都存在制造复杂麻烦的问题。
再次,该文献中提出了第一插接件、第二插接件、堵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为防水结构的特征,但是并未解决整个地板系统的防水问题。虽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采用了防水结构,但是未提到如何解决在该两个接头与电热导线的连接部位进行防水的问题,也未涉及该两个接头在与地板板体的接触处的的密封和防水问题,当一段时间未对地板系统通电后,空气中的水汽会从接头与地板板体之间的缝隙中进入地板内部,而在接头与电热导线的连接部位凝结,若此时通电,会产生严重的漏电,使得触保器立刻跳闸,若未安装触保器则会因大电流的生成而引起过热甚至是烧毁地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水性较好的用于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也即背景技术中所说的发热单元)。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使用寿命较长和防水性较好的防水式电热地板。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时安装简便、安全性高、防水性较好、而且在使用时即便地板系统中某块防水式电热地板损坏不能工作也不会影响其他防水式电热地板的正常工作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另一种使用时安装简便、安全性高、防水性较好、而且在使用时即便地板系统中某块防水式电热地板损坏不能工作也不会影响其他防水式电热地板的正常工作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
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电热组件包括电热片和2个供电插接部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2个供电插接部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左侧供电插接部和右侧供电插接部。每个供电插接部均包括基座、导电铜片和铜插针。基座为条形块状的注塑一体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卡接部,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或在上下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下侧的插接孔。导电铜片与铜插针电连接,导电铜片与电热片的相应一个电极电连接。电热片的包括电极在内的左右端的一个端头、导电铜片和铜插针做为嵌件在注塑基座时与基座形成一体件,而使得铜插针的尾部、电热片的相应的电极和导电铜片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中,铜插针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相应的插接孔中,从而左侧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的左端上,右侧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的右端上。
以上述电热组件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的卡接部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凸出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和下凸出部,在凸出部与基座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位于上部的插接槽称为上插接槽,位于下部的插接槽称为下插接槽。
以上述电热组件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热片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各电热片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2片电极铜皮、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和2个焊点。电极铜皮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环氧树脂外层的宽度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及电极铜皮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导电铜片为两端沿其长度方向的对称轴旋转90度后得到的扭转铜片,且导电铜片的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铜插针铆接固定在导电铜片的中部中央上,形成相互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导电铜片由其两端的焊接孔分别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的后端相应的焊点上,与相应的电极铜皮形成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上,从而形成电连接组件。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的卡接部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凸出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和下凸出部,在凸出部与基座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位于上部的插接槽称为上插接槽,位于下部的插接槽称为下插接槽。基座的插接孔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设置。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各基座的插接孔处的内壁上均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电连接组件的一端的铜插针、导电铜片、相应的前侧电热片的一端包含电极铜皮的一小段和相应的后侧电热片的一端包含电极铜皮的一小段做为嵌件在相应一端的基座注塑时与该基座形成一体,且铜插针的尾部、导电铜片和焊点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中,铜插针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中,且与插接孔同轴设置。
以上述电热组件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电热片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各电热片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2片电极铜皮、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和2个焊点。电极铜皮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环氧树脂外层的宽度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及电极铜皮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导电铜片为基本呈“T”形的铜片,导电铜片的中部为向上的折弯部,导电铜片的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铜插针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导电铜片的折弯部的外侧中部上,且竖直向下设置。铜插针铆接固定在导电铜片的中部中央上,形成相互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导电铜片由其两端的焊接孔分别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的后端相应的焊点上,与相应的电极铜皮形成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上,从而形成电连接组件。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的卡接部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凸出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和下凸出部,在凸出部与基座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位于上部的插接槽称为上插接槽,位于下部的插接槽称为下插接槽。基座的插接孔在上下方向上朝向下侧设置。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各基座的插接孔处的内壁上均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电连接组件的一端的铜插针、导电铜片、相应的前侧电热片的一端包含电极铜皮的一小段和相应的后侧电热片的一端包含电极铜皮的一小段做为嵌件在相应一端的基座注塑时与该基座形成一体,且铜插针的尾部、导电铜片和焊点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中,铜插针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中,且与插接孔同轴设置。
以上述电热组件的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有: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还包括2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卡接孔座,2个卡接孔座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第一卡接孔座和第二卡接孔座。第一卡接孔座和第二卡接孔座均为截面呈“L”形的孔。
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包括上部主体、底板和电热组件,且上部主体与底板之间在所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前后两侧形成使用时与相邻防水式电热地板相拼装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属于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件。上部主体的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插接遮挡部,2个插接遮挡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插接遮挡部和右插接遮挡部。左右2个插接遮挡部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 
上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与上部主体的插接遮挡部相对应的插接支撑部。2个插接支撑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接支撑部和右插接支撑部。2个插接支撑部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底板。底板的中间部位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上部凹槽。
上述电热组件包括电热片和2个供电插接部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2个供电插接部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左侧供电插接部和右侧供电插接部。 
上述每个供电插接部均包括基座、导电铜片和铜插针。基座为条形块状的注塑一体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卡接部,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或在上下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下侧的插接孔。导电铜片与铜插针电连接,导电铜片与电热片的相应一个电极电连接。电热片的包括电极在内的左右端的一个端头、导电铜片和铜插针做为嵌件在注塑基座时与基座形成一体件,而使得铜插针的尾部、电热片的相应的电极和导电铜片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中,铜插针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中,从而左侧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的左端上,右侧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的右端上。
上述电热片设置在底板的上部凹槽中。上部主体从上方粘结固定在底板上,各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的卡接部的上端被限定在上部主体的相应一个插接遮挡部中,各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的卡接部的下端被限定在底板的插接支撑部中。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上述上部主体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上部主体的前后两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卡接部。2个卡接部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卡接部和后卡接部。前后2个卡接部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每个卡接部包括均沿上部主体的左右方向伸展的下凸部和接触限位部。下凸部和接触限位部按照前后方向上从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
上述底板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底板的前后两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支撑部。 2个支撑部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前后2个支撑部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每个支撑部均为底板的在其前后侧的相应的上部设置了豁口的部位,该豁口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底板,且各支撑部分别与上部主体的相应的卡接部相对应,共同形成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前后两侧的作为连接部的卡接槽部位。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上部主体的2个插接遮挡部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上部主体的每个插接遮挡部包括均沿上部主体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凸出部和遮盖部。凹槽部、凸出部和遮盖部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的开口向下,凸出部向下凸起,遮盖部为板体,且遮盖部的下端面高于凹槽部的下端面,凹槽部的下端面高于凸出部的下端面。
上述底板的2个插接支撑部相对于经过底板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底板的每个插接支撑部包括均沿底板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凸起部和托板部。凹槽部、凸起部和托板部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的开口向上,凸起部向上凸起,托板部为板体,且凸起部的上端面高于凹槽部的上端面,凹槽部的上端面高于托板部的上端面。
上述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的卡接部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凸出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和下凸出部,在凸出部与基座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位于上部的插接槽称为上插接槽,位于下部的插接槽称为下插接槽。上凸出部与上部主体的插座遮挡部的凹槽部相对应。上插接槽与插座遮挡部的凸出部相对应。下凸出部与底板的插接支撑部的凹槽部相对应。下插接槽与底板的插接支撑部的凸起部相对应。
上述各供电插接部分别嵌接固定在相应的上部主体的插接遮挡部和底板的插接支撑部之间。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底板的上部凹槽包括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上部前凹槽和上部后凹槽,且上部前凹槽和上部后凹槽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的数量与上部凹槽的凹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各电热片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凹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2片电极铜皮、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和2个焊点。电极铜皮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凹槽宽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及电极铜皮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导电铜片为两端沿其长度方向的对称轴旋转90度后得到的扭转铜片,且导电铜片的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铜插针铆接固定在导电铜片的中部中央上,形成相互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导电铜片由其两端的焊接孔分别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的后端相应的焊点上,与相应的电极铜皮形成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上,从而形成电连接组件。基座的插接孔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设置。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的插接孔处的内壁上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均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电连接组件的一端的铜插针、导电铜片、相应的前侧电热片的一端包含电极铜皮的一小段和相应的后侧电热片的一端包含电极铜皮的一小段做为嵌件在相应一端的基座注塑时与该基座形成一体,且铜插针的尾部、导电铜片和焊点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中,铜插针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中,且与插接孔同轴设置。上部主体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上表面粘结固定在一起。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底板的上部凹槽包括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上部前凹槽和上部后凹槽,且上部前凹槽和上部后凹槽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的数量与上部凹槽的凹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各电热片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凹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2片电极铜皮、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和2个焊点。电极铜皮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凹槽宽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及电极铜皮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导电铜片为基本呈“T”形的铜片,导电铜片的中部为向上的折弯部,导电铜片的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铜插针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导电铜片的折弯部的外侧中部上,且竖直向下设置。导电铜片由其两端的焊接孔分别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的后端相应的焊点上,与相应的电极铜皮形成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上,从而形成电连接组件。基座的插接孔在上下方向上朝向下侧设置。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的插接孔处的内壁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截面均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电连接组件的一端的铜插针、导电铜片、相应的前侧电热片的一端包含电极铜皮的一小段和相应的后侧电热片的一端包含电极铜皮的一小段做为嵌件在相应一端的基座注塑时与该基座形成一体,且铜插针的尾部、导电铜片和焊点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中,铜插针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中,且与插接孔同轴设置。上部主体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上表面粘结固定在一起。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有: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还包括2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卡接孔座,2个卡接孔座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第一卡接孔座和第二卡接孔座。第一卡接孔座和第二卡接孔座均为截面呈“L”形的孔。
实现本发明的第三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包括防水式电热地板、连接件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和地板线路。
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数量满足铺设面积的要求,各防水式电热地板包括包括上部主体、底板和电热组件。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属于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件。上部主体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上部主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插接遮挡部,2个插接遮挡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插接遮挡部和右插接遮挡部。左右2个插接遮挡部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 
上述底板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底板的左右两侧设有与上部主体的插接遮挡部相对应的插接支撑部。2个插接支撑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接支撑部和右插接支撑部。2个插接支撑部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底板。底板的中间部位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上部凹槽。
上述电热组件包括电热片和2个供电插接部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2个供电插接部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左侧供电插接部和右侧供电插接部。 
上述每个供电插接部均包括基座、导电铜片和铜插针。基座为条形块状的注塑一体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卡接部,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插接孔。导电铜片与铜插针电连接,导电铜片与电热片的相应一个电极电连接。铜插针、导电铜片和电热片的包括电极在内的左右端的一个端头部分做为嵌件在注塑基座时与基座形成一体件,且铜插针的尾部、导电铜片和电热片的相应的电极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中,铜插针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中,从而左侧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的左端上,右侧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的右端上。
上述电热片设置在底板的上部凹槽中。上部主体从上方粘结固定在底板上,各供电插接部的由其基座的卡接部的上端被限定在上部主体的相应一个插接遮挡部中,各供电插接部的卡接部的下端被限定在底板的插接支撑部中。
上述连接件是使用时将相邻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进行锁定连接的部件。
上述供电线路有1条,供电线路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座和一根护套线;护套线中包括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每2个供电插座为1组。每个供电插座均包括座体和供电插钉。座体为注塑一体件,供电插钉固定在座体中。第一电线依次与各个呈单数设置的各组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电连接在一起,第二电线依次与各个呈双数设置的各组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电线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与相应的第一电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第二电线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与相应的第二电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均为在铜丝绞合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
上述地板线路的数量与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座的数量相同。地板线路均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地板插头、一根电线和一个总线插头。
上述总线插头包括插座座体和电连接件。插座座体是注塑一体件,电连接件包括上部铜套和接线筒。电连接件为一体件,电连接件固定在插座座体中,由其接线筒与电线电连接,并且插座座体与电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电线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总线插头的电连接件的上部铜套的内径与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的外径相对应。
上述地板插头包括插座座体和电连接件。地板插头的插座座体是注塑一体件。电连接件为一体件,电连接件固定在插座座体中且与电线电连接,并且插座座体与电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使用时,各根地板线路由其总线插头插在供电线路的相应的一个供电插座上,并形成相互密封防水连接固定,且各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插入各相应的总线插头的上部铜套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各根地板线路的地板插头能同时插在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相应的供电插接部中,并形成相互密封防水连接固定,且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铜插针插入地板插头的电连接件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每块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左侧供电插接部所电连接的相应一条地板线路的总线插头连接于供电线路的相应的双数的一组的相应的供电插座上,该块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右侧供电插接部所电连接的相应一条地板线路的总线插头则连接于供电线路的相应的单数的一组的相应的供电插座上。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上部主体的前后两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卡接部。2个卡接部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卡接部和后卡接部。前后2个卡接部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每个卡接部包括均沿上部主体的左右方向伸展的下凸部和接触限位部。下凸部和接触限位部按照前后方向上从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
上述底板的前后两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支撑部。 2个支撑部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前后2个支撑部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每个支撑部均为底板的在其前后侧的相应的上部设置了豁口的部位,该豁口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底板,且各支撑部分别与上部主体的相应的卡接部相对应,共同形成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
上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为左右对称的挤塑一体件,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部和位于连接部左右两侧的弹性卡接部。第一连接件的弹性卡接部的自由状态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防水式电热地板的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的形状相对应,且第一连接件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前后相邻铺设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相邻的卡接槽部位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形状相对应。使用时,第一连接件可将前后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锁定连接在一起。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础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上部主体的2个插接遮挡部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上部主体的每个插接遮挡部包括均沿上部主体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凸出部和遮盖部。凹槽部、凸出部和遮盖部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的开口向下,凸出部向下凸起,遮盖部为板体,且遮盖部的下端面高于凹槽部的下端面,凹槽部的下端面高于凸出部的下端面。
上述底板的2个插接支撑部相对于经过底板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底板的每个插接支撑部包括均沿底板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凸起部和托板部。凹槽部、凸起部和托板部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的开口向上,凸起部向上凸起,托板部为板体,且凸起部的上端面高于凹槽部的上端面,凹槽部的上端面高于托板部的上端面。
上述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卡接部的位于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凸出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和下凸出部,在凸出部与基座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位于上部的插接槽称为上插接槽,位于下部的插接槽称为下插接槽。上凸出部与上部主体的插座遮挡部的凹槽部相对应。上插接槽与插座遮挡部的凸出部相对应。下凸出部与底板的插接支撑部的凹槽部相对应。下插接槽与底板的插接支撑部的凸起部相对应。
从而各供电插接部分别嵌接固定在相应的上部主体的插接遮挡部和底板的插接支撑部之间。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又一技术方案为基础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的上部凹槽包括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上部前凹槽和上部后凹槽,且上部前凹槽和上部后凹槽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的数量与上部凹槽的凹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各电热片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凹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2片电极铜皮、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和2个焊点。电极铜皮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凹槽宽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及电极铜皮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上部主体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上表面粘结固定在一起。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基础的再一技术方案是: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还包括2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卡接孔座,2个卡接孔座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第一卡接孔座和第二卡接孔座。第一卡接孔座和第二卡接孔座均为截面呈“L”形的孔。
上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卡接部和弹性支撑部。卡接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卡接部和右卡接部,左卡接部和右卡接部对称设置在连接部左右两侧且上部均高出连接部的上表面。弹性支撑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弹性支撑部和右弹性支撑部。左弹性支撑部和右弹性支撑部分别从下方连接在相应的左卡接部和右卡接部的下部上。使用时,将第二连接件的左卡接部和右卡接部分别插入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相应的供电插接部的卡接孔座中形成卡接连接而将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锁定连接在一起。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再一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的插接孔处的内壁上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均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
上述总线插头的电连接件由一块矩形铜皮的上部沿其长度的轴线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上部铜套,由该铜皮的下部沿其宽度方向的轴线自下向上卷成筒状而形成接线筒。上部铜套的内径与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的外径相对应,接线筒的筒径与电线中的铜芯线的线径相对应。插座座体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包括主体部、上连接部和注塑连接部。主体部的形状为工字形,上连接部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供电插座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上连接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将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由其接线筒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的前端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电连接件和电线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形成一体件,其中的上部铜套位于插座座体的内腔中,接线筒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中,上部铜套从上方与插座座体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与电线的伸出插座座体的主体部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总线插头。
上述地板插头的电连接件包括左铜套,右铜套,接线筒和固定筒。电连接件为一体件,由一块基本呈“十”字形的铜皮的左部沿水平方向的轴线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左铜套,由该铜皮的右部沿水平方向的轴线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右铜套,由该铜皮的上部沿垂直方向的轴线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接线筒,由该铜皮的下部沿垂直方向的轴线20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固定筒。
上述左铜套的内径与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铜插针的外径相对应,右铜套的内径与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铜插针的外径相对应。接线筒的筒径与电线中的铜芯线的线径相对应。固定筒的筒径与电线的线径相对应。
上述插座座体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包括主体部、左连接部、右连接部和注塑连接部。左连接部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插接孔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左连接部自右至左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右连接部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插接孔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右连接部自左至右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
将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由其接线筒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由其固定筒套接固定连接在电线上相应的一小段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电连接件和电线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形成一体件,其中的左铜套位于插座座体的左连接部的内腔中,右铜套位于插座座体的右连接部的内腔中,接线筒和固定筒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中,左铜套从左方与插座座体的外部相通,右铜套从右方与插座座体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与电线的伸出插座座体的主体部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地板插头。依次进行上述的总线插头和地板插头的注塑,得到在同一根电线上连接有1个总线插头和多个地板插头的一条相应的地板线路。
上述供电插座的座体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包括座体主部、连接套部和注塑连接部。连接套部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的下侧上。连接套部的内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与总线插头的上连接部的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相应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
上述2个供电插钉为一组,一组的2个供电插钉之间的距离为防水式电热地板的长度的一半。将多组供电插钉按防水式电热地板的长度的一倍距离等间隔钉在护套线中的第一电线上,且供电插钉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一电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将另外多组供电插钉按防水式电热地板的长度的一倍距离等间隔钉在护套线中的第二电线上,供电插钉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二电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上述分属于不同组的相邻近的两组供电插钉之间的沿护套线长度方向间的距离等于防水式电热地板的长度,将各供电插钉和护套线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注塑时与该座体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钉的上端的头部被包覆在座体主部的塑料材质中,供电插钉的向下穿过护套线的下部则位于连接套部的轴线部位上。座体与相应的护套线的伸出座体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座。依次进行上述的注塑,最后得到多个供电插座与护套线相连且电连接而组成的供电线路。
安装时,各总线插头的插座座体的上连接部的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分别位于供电线路相应的供电插头的连接套部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
上述各地板插头的插座座体的左连接部的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分别位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右侧供电插接部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且形成防水连接。
各地板插头的插座座体的右连接部的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分别位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左侧供电插接部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且形成防水连接。
以上述电热组件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热组件还包括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当电热组件的电热片之间构成串联电路时,在该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当电热组件的电热片之间构成并联电路时,在每片电热片的支路上串联有相应一个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热组件还包括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当电热组件的电热片之间构成串联电路时,在该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当电热组件的电热片之间构成并联电路时,在每片电热片的支路上串联有相应一个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
实现本发明的第四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包括防水式电热地板、连接件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和地板线路。
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的数量满足铺设面积的要求,各防水式电热地板包括包括上部主体、底板和电热组件。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属于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件。上部主体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上部主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插接遮挡部,2个插接遮挡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插接遮挡部和右插接遮挡部。左右2个插接遮挡部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 
上述底板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底板的左右两侧设有与上部主体的插接遮挡部相对应的插接支撑部。2个插接支撑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接支撑部和右插接支撑部。2个插接支撑部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底板。底板的中间部位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上部凹槽。
上述电热组件包括电热片和2个供电插接部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2个供电插接部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左侧供电插接部和右侧供电插接部。 
上述每个供电插接部均包括基座、导电铜片和铜插针。基座为条形块状的注塑一体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卡接部,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插接孔。导电铜片与铜插针电连接,导电铜片与电热片的相应一个电极电连接。铜插针、导电铜片和电热片的包括电极在内的左右端的一个端头部分做为嵌件在注塑基座时与基座形成一体件,且铜插针的尾部、导电铜片和电热片的相应的电极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中,铜插针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中,从而左侧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的左端上,右侧供电插接部由其基座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的右端上。
上述电热片设置在底板的上部凹槽中。上部主体从上方粘结固定在底板上,各供电插接部的由其基座的卡接部的上端被限定在上部主体的相应一个插接遮挡部中,各供电插接部的卡接部的下端被限定在底板的插接支撑部中。
上述连接件是使用时将相邻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进行锁定连接的部件。
上述供电线路有1条,供电线路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座和一根护套线。护套线包括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每2个供电插座为1组。每个供电插座均包括座体和供电插钉。座体为注塑一体件,供电插钉固定在座体中。第一电线依次与各个呈单数设置的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电连接在一起,第二电线依次与各个呈双数设置的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电线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与相应的第一电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第二电线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与相应的第二电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均为在铜丝绞合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
上述地板线路的数量与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座的数量相同。地板线路均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地板插头和一根护套线。护套线中包括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三电线和第四电线,所述第三电线和第四电线均为在铜丝绞合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每2个地板插头为一组,每个地板插头均包括插座座体和电连接件。插座座体是注塑一体件,电连接件包括上部铜套和接线筒。电连接件为铜制一体件,电连接件固定在插座座体中。第三电线依次与各个呈单数设置的地板插头的电连接件的接线筒电连接在一起,第四电线依次与各个呈双数设置的地板插头的接线筒电连接在一起,并且插座座体与相应的护套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地板插头的电连接件的上部铜套的内径与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的外径相对应。使用时,将各根地板线路的位于左右方向的相应一端的单数地板插头插在供电线路的相应的单数供电插座上,而将各根地板线路的位于左右方向的上述一端的双数地板插头插在供电线路的相应的双数供电插座上,并形成相互密封防水连接固定,且各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插入各相应的地板插头的上部铜套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上部主体的前后两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卡接部。2个卡接部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卡接部和后卡接部。前后2个卡接部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每个卡接部包括均沿上部主体的左右方向伸展的下凸部和接触限位部。下凸部和接触限位部按照前后方向上从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
上述底板的前后两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支撑部。2个支撑部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前后2个支撑部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每个支撑部均为底板的在其前后侧的相应的上部设置了豁口的部位,该豁口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底板,且各支撑部分别与上部主体的相应的卡接部相对应,共同形成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
上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为左右对称的挤塑一体件,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部和位于连接部左右两侧的弹性卡接部。第一连接件的弹性卡接部的自由状态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防水式电热地板的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的形状相对应,且第一连接件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前后相邻铺设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相邻的卡接槽部位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形状相对应。使用时,第一连接件可将前后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锁定连接在一起。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础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上部主体的个插接遮挡部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上部主体的每个插接遮挡部包括均沿上部主体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凸出部和遮盖部。凹槽部、凸出部和遮盖部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的开口向下,凸出部向下凸起,遮盖部为板体,且遮盖部的下端面高于凹槽部的下端面,凹槽部的下端面高于凸出部的下端面。
上述底板的2个插接支撑部相对于经过底板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底板的每个插接支撑部包括均沿底板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凸起部和托板部。凹槽部、凸起部和托板部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的开口向上,凸起部向上凸起,托板部为板体,且凸起部的上端面高于凹槽部的上端面,凹槽部的上端面高于托板部的上端面。
上述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卡接部的位于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凸出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和下凸出部,在凸出部与基座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位于上部的插接槽称为上插接槽,位于下部的插接槽称为下插接槽。上凸出部与上部主体的插座遮挡部的凹槽部相对应。上插接槽与插座遮挡部的凸出部相对应。下凸出部与底板的插接支撑部的凹槽部相对应。下插接槽与底板的插接支撑部的凸起部相对应。
从而各供电插接部分别嵌接固定在相应的上部主体的插接遮挡部和底板的插接支撑部之间。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又一技术方案为基础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的下侧中央沿地板长边方向设有开口向下走线槽。所述底板的上部凹槽包括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上部前凹槽和上部后凹槽,且上部前凹槽和上部后凹槽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的数量与上部凹槽的凹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和后侧电热片。各电热片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凹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2片电极铜皮、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和2个焊点。电极铜皮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凹槽宽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及电极铜皮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导电铜片有2个,均为基本呈“T”形的铜片,导电铜片的前后方向的中部设有沿左右方向向外侧伸展且向上折弯的折弯部,导电铜片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2个铜插针分别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相应一个导电铜片的折弯部的外侧中部上,且竖直向下设置。一个导电铜片的前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的设有焊点的左端电极铜皮上,将该导电铜片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的设有焊点的左端电极铜皮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左侧电连接组件;另一个导电铜片的前端的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的设有焊点的右端电极铜皮上,将该导电铜片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的设有焊点的右端电极铜皮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右侧电连接组件。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的卡接部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凸出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和下凸出部,在凸出部与基座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位于上部的插接槽称为上插接槽,位于下部的插接槽称为下插接槽。基座的插接孔在上下方向上朝向下侧设置。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各基座的插接孔处的内壁上均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左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左侧供电插接部的基座注塑时与该基座形成一体,且铜插针的尾部、导电铜片和包括相应的焊点在内的前侧电热片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的左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左侧供电插接部的基座中,铜插针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中,且与插接孔同轴线设置。
上述右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右侧供电插接部的基座注塑时与该基座形成一体,且铜插针的尾部、导电铜片和包括相应的焊点在内的前侧电热片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的右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右侧供电插接部的基座中,铜插针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中,且与插接孔同轴线设置。上部主体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上表面粘结固定在一起。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基础的再一技术方案是: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还包括2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卡接孔座,2个卡接孔座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第一卡接孔座和第二卡接孔座。第一卡接孔座和第二卡接孔座均为截面呈“L”形的孔。
上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卡接部和弹性支撑部。卡接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卡接部和右卡接部,左卡接部和右卡接部对称设置在连接部左右两侧且上部均高出连接部的上表面。弹性支撑部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弹性支撑部和右弹性支撑部。左弹性支撑部和右弹性支撑部分别从下方连接在相应的左卡接部和右卡接部的下部上。。使用时,将第二连接件的左卡接部和右卡接部分别插入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相应的供电插接部的卡接孔座中形成卡接连接而将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锁定连接在一起。
以上述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再一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的插接孔处的内壁上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均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
上述地板插头的电连接件由一块矩形铜皮的上部沿其长度的轴线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上部铜套,由该铜皮的下部沿其宽度方向的轴线自下向上卷成筒状而形成接线筒。上部铜套的内径与供电插座的供电插钉的外径相对应,接线筒的筒径与护套线中的第三电线和第四电线的铜丝绞合线的线径相对应。插座座体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包括主体部、上连接部和注塑连接部。主体部的形状为工字形,上连接部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供电插座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上连接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将一组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按大于防水式电热地板的长边长度的距离等间隔由其各自的接线筒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护套线的第三电线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露的铜丝绞合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上述各电连接件和护套线的包括一个裸露的铜丝绞合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形成一体件,其中的上部铜套位于插座座体的内腔中,接线筒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中,上部铜套从上方与插座座体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与护套线的伸出插座座体的主体部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地板插头。将另外一组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按大于防水式电热地板的长边长度的距离等间隔由其各自的接线筒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护套线的第四电线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露的铜丝绞合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上述各电连接件和电线的包括一个裸露的铜丝绞合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形成一体件,其中的上部铜套位于插座座体的内腔中,接线筒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中,上部铜套从上方与插座座体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与电线的伸出插座座体的主体部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地板插头。靠近的两个地板插头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块电热地板的相邻两个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插接孔的距离相应。
依次进行上述的各地板插头的注塑,得到在同一根护套线上连接有多个地板插头的一条相应的地板线路。
上述供电插座的座体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包括座体主部、连接套部和注塑连接部。连接套部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的下侧上。连接套部的内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与总线插头的上连接部的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相应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
上述2个供电插钉为一组,一组的2个供电插钉之间的距离与地板线路中的一组地板插头中的两个地板插头之间的距离相应,供电线路的每组供电插座之间的距离与电热地板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相应。将一组供电插钉按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等间隔钉在护套线中的第一电线上,且供电插钉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一电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将另外一组供电插钉按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等间隔钉在护套线中的第二电线上,供电插钉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二电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将各供电插钉和护套线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注塑时与该座体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钉的上端的头部被包覆在座体主部的塑料材质中,供电插钉的向下穿过护套线的下部则位于连接套部的轴线部位上。座体与相应的护套线的伸出座体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座。依次进行上述的注塑,最后得到多个供电插座与护套线相连且电连接而组成的供电线路。
安装时,各地板线路的位于最右端的一组地板插头中的各相应的地板插头的插座座体的上连接部的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分别位于供电线路相应的供电插头的连接套部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
其余各地板插头的插座座体的上连接部的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分别位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的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槽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且形成防水连接。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发明的电热组件中的所有电连接部位均被注塑在相应的供电插接部的基座中,做到了整体的绝缘密封防水,不会产生漏电现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本发明的电热组件的电热片的导电发热层优选800至1000目的石墨粉作为主要的导电材料,使得整个电热片的不同部位的温度非常接近,最大的温度差值也能保持在1度以内,从而整个电热片发热较为均匀,而且导电发热层和铜皮被压实真空密封在两块环氧树脂薄板之间,避免了电极处产生较大的电流,使电极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电热组件的电热片的导电发热层和铜皮被压实密封在两块环氧树脂薄板之间,使导电发热层和铜皮与空气隔绝,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热片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的自发热组件中还设有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温度开关是一种用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的温度开关,当自发热组件正常工作时,双金属片处于自由状态,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当温度升高至动作温度值时,双金属元件受热产生内应力而迅速动作,打开触点而切断电路,从而起到热保护地板的作用。当温度降到设定温度时触点自动闭合,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无需人工更换,结构简单可靠。
采用自恢复保险丝时,当电路发生短路或者过载时,流经保险丝的大电流使其集温升高,当达到居里温度时,其态密度迅速减小,相变增大,内部的导电链路呈雪崩态变或断裂,保险丝呈阶跃式迁到高阻态,电流被迅速夹断,从而对电路进行快速、准确的限制和保护,其微小的电流使保险丝一直处于保护状态,有效地避免了电路的烧毁甚至因电路烧毁造成的火灾。当断电和故障排除后,其集温降低,态密度增大,相变复原,纳米晶体还原成链状导电通路,自恢复保险丝恢复为正常状态,无需人工更换,结构简单可靠。
(5)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以设置在其上部主体和底板构成的内部腔体中的电热片作为发热元件,还在上部主体和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插座遮挡部和插接支撑部,可将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牢牢的嵌接固定在防水式电热地板中,结构简单可靠。
(6)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相互间均采用挤塑件和注塑件进行连接固定,不仅结构简单可靠,而且节约了大量由于制作传统的榫头而浪费掉的木材。
(7)本发明的电热片设置在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底板的凹槽中,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底板与上部主体的材质相同且通过聚氨酯热熔胶直接粘结成为一体,避免了不同材质之间相互粘结受热胀冷缩影响而产生开裂的问题;还通过粘结剂使得电热片的上侧面粘结在上部面板上,以及使得电热片的下侧面粘结在底板上,结构可靠。
(8)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中的供电系统包括1条供电线路和数条地板线路,地板线路的条数通常与供电线路上的供电插座的个数相同,因此本发明的所有电热地板是真正并联在一起的,每一块电热地板均为一个独立的发热单元,即使某块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工作。
(9)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在与相应的地板线路固定连接配合且电连接时,可以采用沿地板长边的左右方向相互插接固定连接配合且电连接,也可以采用沿地板厚度的上下方向相互插接固定连接配合且电连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适应不同的安装的要求。
(10)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中的供电系统的供电线路是由多个供电插座和1根含有2根电线的护套线组成,并且优选的密封方式是护套线的相应一段和相应的供电插钉在相应一个供电插座的座体注塑时作为嵌件而与该座体连为一体,从而在护套线和供电插座的座体之间具有完全的密封防水性;地板供电系统中的每条地板线路由多个地板插头、1根电线和1个总线插头组成,并且优选的密封方式是电线的相应一段和相应的铜套在相应一个地板插座的插座座体注塑时作为嵌件而与该插座座体连为一体,从而在电线和地板插座的插座座体之间具有完全的密封防水性;每块防水式电热地板的供电插接部在与地板线路的相应的地板插头安装配合时,以及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座与相应的地板线路的总线插头安装配合时,均采用两道密封,大大提高了相互之间连接的密封防水性,上述这些措施的采用,使得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防水性非常好,即使发生意外的漏水情况,或天气潮湿室内湿度大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本系统的正常工作,从根本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还能在启动本发明的地板供电系统后,迅速将水份赶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前下方处向上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防水式电热地板中的电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从图5的上方观察时电热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作为嵌件的电热片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电热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B剖视示意图;
图10为从图1的前方观察时防水式电热地板的上部板体的示意图;
图11为从图1的前方观察时防水式电热地板的下部板体的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1的上方观察时下部板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3的A-A剖视的两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5为由图14所示的第一连接件将两块图1所示的防水式电热地板在长边部位连接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7为由图16所示的第二连接件将两块图1所示的防水式电热地板在短边部位通过相应的电热组件的供电插接部连接在一起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地板线路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相同的相邻两块图1所示的防水式电热地板与相应的图18所示的地板线路组装在一起时铺设在保温层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的地板线路的地板插头的电连接件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供电线路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座与图18所示的地板线路的地板插头相互配合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3为图21的C-C剖视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的示意图;
图25为从图24的D向观察时图24的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6为防水式电热地板中的另一种电热组件的透视示意图;
图27为采用图26所示的电热组件的电热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采用另一种地板线路将2个图27所示的电热地板电连接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供电线路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防水式电热地板1,
上部主体11,插座遮挡部11-1,左插座遮挡部11-11,右插座遮挡部11-12,凹槽部11-1-1 ,凸出部11-1-2,遮盖部11-1-3,
卡接部11-2,前侧卡接部11-21,后侧卡接部11-22,下凸部11-2-1,导向面11-2a,下端面11-2b,阻挡面11-2c,接触限位部11-2-2,接触面11-2d,限位面11-2e, 
底板12,插接支撑部12-1,左插接支撑部12-11,右插接支撑部12-12,凹槽部12-1-1,凸起部12-1-2,托板部12-1-3,支撑部12-2,前支撑部12-21,后支撑部12-22,支撑面12-2a,限位面12-2b, 上部凹槽12-3,上部前凹槽12-3-1,上部后凹槽12-3-2,走线槽12-4,
电热组件13,电热片13-1,前侧电热片13-11,后侧电热片13-12,导电发热层13-1-1,电极铜皮13-1-2,环氧树脂外层13-1-3,焊点13-1-4,
供电插接部13-2,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基座13-2-1,卡接部13-2-1a,插接孔13-2-1b,导电铜片13-2-2,铜插针13-2-3,凸出部13-2-4,上凸出部13-2-4a,下凸出部13-2-4b,插接槽13-2-5,上插接槽13-2-5a,下插接槽13-2-5b,第一密封圈槽13-2-6,第二密封圈槽13-2-7,第一卡接孔座13-2-8,第二卡接孔座13-2-9,
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21,连接部21-1,弹性卡接部21-2,端面21-2a,变形槽21-3,
第二连接件22,连接部22-1,卡接部22-2,左卡接部22-21,右卡接部22-22,弹性支撑部22-3,左弹性支撑部22-31,右弹性支撑部22-32,第一变形槽22-4,第二变形槽22-5,
地板插头3,第一地板插头3-1,第二地板插头3-2,插座座体31,主体部31-1,左连接部31-2,第一插头卡接部31-2-1,第二插头卡接部31-2-2,右连接部31-3,第一插头卡接部31-3-1,第二插头卡接部31-3-2,注塑连接部31-4,电连接件32,左铜套32-1,右铜套32-2,接线筒32-3,固定筒32-4,上部铜套32a,接线筒32b,
总线插头4,插座座体41,主体部41-1,上连接部41-2,第一插头卡接部41-2-1,第二插头卡接部41-2-2,注塑连接部41-3,电连接件42,上部铜套42-1,接线筒42-2,
电线5,护套线50,第三电线51,第四电线52,
供电插座6,座体61,座体主部61-1,连接套部61-2,第一卡接槽61-2-1,第二卡接槽61-2-2,注塑连接部61-3,供电插钉62,
护套线7,第一电线71,第二电线72,
保温层8,
第一配合间隙91,第二配合间隙92,
水平轴线10 ,垂直轴线20,
第一防水式电热地板101,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第三防水式电热地板103,第四防水式电热地板104,第五防水式电热地板105,
地板线路300,第一类地板线路301,第二类地板线路302,
供电线路6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描述方式的方位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描述,以地板的长边方向为左右方向,以地板短边方向为前后方向,以靠近地板中心的一侧称为内侧,以远离地板中心的一侧称为外侧,即图1中的左下方为前侧,右上方为后侧。
(实施例1、电热组件)
见图7至图9,电热组件13包括电热片13-1和供电插接部13-2。电热片13-1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两片电热片13-1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间相互平行设置。供电插接部13-2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和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左端分别与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右侧前后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右端分别与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左侧前后固定连接且电连接。
见图5和图6,电热片13-1的制作方法是:将导电发热材料(本实施例采用的导电发热材料为800目至1000目的石墨粉)和树脂粘结剂(如环氧树脂粘结剂,或聚胺酯树脂粘结剂,或三聚氰胺粘结剂等,本实施例采用环氧树脂粘结剂),搅拌均匀得到导电涂料,其中,导电发热材料占导电涂料总重量的20%-85%。然后将导电涂料按照方带状的形状在含有玻璃纤维的预固化的环氧树脂薄板(薄板厚度为0.2毫米,其中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为1比1)上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印刷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1,并使印刷层在110摄氏度至120摄氏度温度下,在1分钟内进行固化,且导电发热层13-1-1的宽度为环氧树脂薄板的宽度的1/2至3/4(本实施例的导电发热层13-1-1的宽度为环氧树脂薄板的宽度的2/3)。
在导电发热层固化完毕后,立即将一条0.05毫米厚的作为电极铜皮13-1-2的长方形铜皮覆盖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之上,而将另一条0.05毫米厚的作为电极铜皮13-1-2的长方形铜皮覆盖在导电发热层的右端之上,然后用压机将另一块同样的含有玻璃纤维的预固化的环氧树脂薄板在16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的温度、20MPa的压力下,使得上层的环氧树脂薄板与下层的环氧树脂薄板粘结固定在一起,而使带状导电发热层13-1-1和电极铜皮13-1-2被压实真空密封在两块环氧树脂薄板之间,使石墨粉的游离最小,两块环氧树脂薄板则形成环氧树脂外层13-1-3,从而得到厚度为0.5毫米的碳墨薄板。
再在碳晶薄板位于各块电极铜皮13-1-2下侧用钻头轻轻打磨掉表面的环氧树脂层,使电极铜皮13-1-2裸露出来一小部分,再在碳墨薄板的裸露出来的电极铜皮13-1-2上密封设置含有助焊剂的焊料(本实施例的焊料为焊锡)从而成为焊点13-1-4,而制得电热片13-1。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用碳晶粉代替上述石墨粉,该碳晶粉由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26524.3的文献所公开。
见图8和图9,2个供电插接部13-2的结构形状基本相同,均包括基座13-2-1,导电铜片13-2-2和铜插针13-2-3。基座13-2-1为条形块状的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中部的卡接部13-2-1a;卡接部13-2-1a的内侧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
基座13-2-1还设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的插接孔13-2-1b和2个卡接孔座。插接孔13-2-1b位于基座13-2-1外侧中部,2个卡接孔座位于基座13-2-1的外侧前后两侧。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的内壁上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均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2个卡接孔座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均为截面呈“L”形的孔。
见图7,导电铜片13-2-2为由一片沿前后向设置的长方形的铜片制得,保持该铜片前后两端头的水平设置不变,使得该铜片的中间部位以经过铜皮左右向中央的直线为轴线而旋转至铅垂位置而得到,因此导电铜片13-2-2的中间部分铅垂设置通过前后两侧的过渡段的连接而在前后两端部位呈水平设置,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铜插针13-2-3铆接固定而电连接在导电铜片13-2-2的中央部位上,且沿左右向设置并朝向左右向的外侧。
见图6及图7,将上述电连接有铜插针13-2-3的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左侧电连接组件。
将另一个上述电连接有铜插针13-2-3的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的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右侧电连接组件。
将上述左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左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将上述右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右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实施例2、电热组件)
见图26及图27,本实施例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2个插接孔13-2-1b的开口朝向下侧。导电铜片13-2-2为基本呈“T”形的铜片,其中,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方向的中部设有沿左右方向向外侧伸展且向上折弯的折弯部13-2-21,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所述焊接孔的部位焊接固定在相应电热片13-1的设有焊点13-1-4的电极铜皮13-1-2上。铜插针13-2-3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导电铜片13-2-2的折弯部13-2-21的外侧中部上,且竖直向下设置。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处的内壁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截面均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
 (实施例3、防水式电热地板)
见图1至图4和图6,本实施例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包括上部主体11、底板12和电热组件。电热组件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电热组件13。
见图1、图3和图10,上部主体11为木质材料制成的一体件。上部主体11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且上部主体11的左右两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插接遮挡部11-1,以及上部主体11的前后两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卡接部11-2。
见图10,所述的上部主体11的2个插接遮挡部11-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插接遮挡部11-11和右插接遮挡部11-12。左右2个插接遮挡部11-1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11。
每个插接遮挡部11-1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1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11-1-1、凸出部11-1-2和遮盖部11-1-3。凹槽部11-1-1、凸出部11-1-2和遮盖部11-1-3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11-1-1的开口向下,凸出部11-1-2向下凸起,遮盖部11-1-3为板体,且遮盖部11-1-3的下端面高于凹槽部11-1-1的下端面,凹槽部11-1-1的下端面高于凸出部11-1-2的下端面。
见图13,上部主体11的2个卡接部11-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卡接部11-21和后卡接部11-22。前后2个卡接部11-2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11。
每个卡接部11-2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1的左右方向伸展的下凸部11-2-1和接触限位部11-2-2。下凸部11-2-1和接触限位部11-2-2按照前后方向上从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本实施例优选的具体结构是:下凸部11-2-1包括在上部主体11的前后方向上按照由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的导向面11-2a、下端面11-2b和阻挡面11-2c;接触限位部11-2-2包括在上部主体11前后方向上按照由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的接触面11-2d和限位面11-2e。上述导向面11-2a、下端面11-2b、阻挡面11-2c、接触面11-2d和限位面11-2e依次首尾相接,其中的导向面11-2a为外高内低的斜面,下端面11-2b水平设置,阻挡面11-2c为外低内高的斜面,接触面11-2d为外高内低的斜面,限位面11-2e铅垂设置。
见图2、图4、图11和图12,底板12为木质材料制成的一体件。底板12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且底板12的左右两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插接支撑部12-1,底板12的前后两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支撑部12-2,以及底板12的中间部位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设置2条上部凹槽12-3。
见图11及图12,所述的底板12的2个插接支撑部12-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接支撑部12-11和右插接支撑部12-12。2个插接支撑部12-1相对于经过底板12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底板12。
每个插接支撑部12-1包括均沿底板12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12-1-1、凸起部12-1-2和托板部12-1-3。凹槽部12-1-1、凸起部12-1-2和托板部12-1-3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12-1-1的开口向上,凸起部12-1-2向上凸起,托板部12-1-3为板体,且凸起部12-1-2的上端面高于凹槽部12-1-1的上端面,凹槽部12-1-1的上端面高于托板部12-1-3的上端面。
见图13,底板12的2个支撑部12-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支撑部12-21和后支撑部12-22。前后2个支撑部12-2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底板12,且各支撑部12-2分别与上部主体11的相应的卡接部11-2相对应,共同形成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
每个支撑部12-2为底板12的在其前后侧的上部设置了豁口的部位,该豁口沿底板12的左右方向伸展。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2-2的优选的具体结构是:支撑部12-2包括在底板12的前后方向上按照由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的支撑面12-2a和限位面12-2b。支撑面12-2a为水平面或者是外低内高的斜面,限位面12-2b铅垂设置,且该限位面12-2b与上部主体11的卡接部11-2的限位面11-2e相对应且位于同一铅垂面上。
见图12,底板12的所述的2条上部凹槽12-3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2条上部凹槽12-3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12,上部凹槽12-3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本实施例为0.7毫米),且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的大小相同。各上部凹槽12-3的槽宽与相应的电热组件13的电热片13-1的宽度(也即环氧树脂板的宽度)相应。
电热组件13的基座13-2-1的凸出部13-2-4的上凸出部13-2-4a与上部主体11的插座遮挡部11-1的凹槽部11-1-1相对应;上插接槽13-2-5a与插座遮挡部11-1的凸出部11-1-2相对应;下凸出部13-2-4b与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的凹槽部12-1-1相对应;下插接槽13-2-5b与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的凸起部12-1-2相对应。
将电热组件13的电热片13-1分别设置在底板12的相应的上部凹槽12-3中,且电热片13-1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12上,将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由其下部分别粘结设置在底板12的相应的插接支撑部12-1上,然后将上部主体11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下部主体12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且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由其上部粘结设置在上部主体11的相应的插座遮挡部11-1下,从而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嵌接且粘结固定在上部主体11和底板12之间,因此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做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左右两侧相应的供电插接件。
 (实施例4、防水式电热地板)
见图27,本实施例其余与实施例3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电热组件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电热组件13。
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底板12的下侧中央沿地板长边方向设有开口向下走线槽12-4。底板12的2个支撑部12-2的各自的托板部12-1-3在各自的左右向的长度较实施例1中的要短。
 (实施例5、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
见图24,本实施例在进行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描述时,其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向相同,即以图18中地板线路300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即图18中左下方为前侧,右上方为后侧,也即以图19的上下左右方向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
见图15、图17和图24,本实施例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包括防水式电热地板、连接件2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600和地板线路300。防水式电热地板采用实施例1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
见图14和图16,连接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
见图14和图15,第一连接件21为左右对称的挤塑一体件,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部21-1和位于连接部21-1左右两侧的弹性卡接部21-2。第一连接件21的弹性卡接部21-2的自由状态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的形状相对应,且第一连接件21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前后相邻铺设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相邻的卡接槽部位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形状相对应。连接部21-1的形状基本呈“H”形,弹性卡接部21-2的形状为设有自由端的从上方折回的折弯形,且弹性卡接部21-2从连接部21-1的左右两侧中部连接在连接部21-1上,从而在连接部21-1与各弹性卡接部21-2之间形成了相应一个变形槽21-3。使用时,第一连接件21由其弹性卡接部21-2的自由端部位被向下压缩而伸入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相应一个卡接槽部位中,由于此时弹性卡接部21-2的自由端部的端面21-2a被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上部主体11的卡接部11-2的下凸部11-2-1的阻挡面11-2c所阻挡,所以使得第一连接件21将前后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锁定连接在一起。
见图16和图17,第二连接件22包括连接部22-1、卡接部22-2和弹性支撑部22-3。连接件22为注塑一体件。连接部22-1的截面基本呈矩形,卡接部22-2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对称设置在连接部22-1左右两侧且上部均高出连接部22-1的上表面。弹性支撑部22-3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弹性支撑部22-31和右弹性支撑部22-32。左弹性支撑部22-31和右弹性支撑部22-32分别从下方连接在相应的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的下部上,且左弹性支撑部22-31的右部位于连接部22-1的左部下方,与连接部22-1的左部下方之间形成第一变形槽22-4;右弹性支撑部22-32的左部位于连接部22-1的右部下方,与连接部22-1的右部下方之间形成第二变形槽22-5。使用时,将两个第二连接件22的一端分别插入供电插接部13-2的相应的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的“L”形孔的水平段孔中时,第二连接件22由其弹性支撑部22-3受到水平段孔的限制而向连接部22-1靠近,此时相应的第一变形槽22-4或第二变形槽22-5变小;当各第二连接件22的卡接部22-2运动到相应的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的“L”形孔的垂直段孔中时,第二连接件22由其弹性支撑部22-3的回复力使卡接部22-2向上运动,从而将第二连接件22卡接固定在相应的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中,且第二连接件22的卡接部22-2的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供电插接部13-2的相应的卡接孔座的“L”形孔的垂直段孔在水平的左右方向上设有0.1至0.3毫米的配合间隙(本实施例为0.2毫米),所以使得第一连接件22将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锁定连接在一起。
见图18,本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地板线路300有多条。地板线路3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地板插头3(图中只画出2个示意)、一根电线5和一个总线插头4。电线5中的铜导线为单根铜芯线。总线插头4设置在地板线路300的最前端,作为地板线路300与供电线路600电连接的部位。地板线路300的各个地板插头3按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称为第一地板插头3-1、第二地板插头3-2、……地板线路300的各个地板插头3则作为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进行电连接的部位。
各地板线路300按照总线插头4与第一地板插头3-1之间的距离的不同分为第一类地板线路301和第二类地板线路302。第一类地板线路301的总线插头41和第一地板插头3-1之间的距离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宽度的一半再加10毫米至30毫米(本实施例为15毫米),其它相邻的地板插头3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宽度的2倍再加10毫米至30毫米(本实施例为15毫米)。第二类地板线路302的总线插头4和第一地板插头3-1之间的距离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宽度的1.5倍再加10毫米至30毫米(本实施例为15毫米),其它相邻的地板插头3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宽度的2倍再加10毫米至30毫米(本实施例为15毫米)。
见图22,总线插头4包括插座座体41和电连接件42。电连接件42包括上部铜套42-1和接线筒42-2。电连接件42为一体件,由一块矩形铜皮的上部沿其长度的轴线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上部铜套42-1,由该铜皮的下部沿其宽度方向的轴线自下向上卷成筒状而形成接线筒42-2。上部铜套42-1的内径与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的外径相对应,接线筒42-2的筒径与电线5中的铜芯线的线径相对应。插座座体4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41包括主体部41-1、上连接部41-2和注塑连接部41-3。主体部41-1的形状为工字形,上连接部41-2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供电插座6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上连接部41-2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4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41-2-2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将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42由其接线筒42-2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5的前端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电连接件4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电线5不割断)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4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41形成一体件,其中的上部铜套42-1位于插座座体41的内腔中,接线筒42-2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中,上部铜套42-1从上方与插座座体4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与电线5的伸出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4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总线插头4。
见图19和图20,地板插头3包括插座座体31和电连接件32。电连接件32包括左铜套32-1,右铜套32-2,接线筒32-3和固定筒32-4。电连接件32为一体件,由一块基本呈“十”字形的铜皮的左部沿左右水平方向的轴线10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左铜套32-1,由该铜皮的右部沿左右水平方向的轴线10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右铜套32-2,由该铜皮的后部(图20中为上部)沿前后水平方向的轴线20(图20中为垂直方向的轴线20)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接线筒32-3,由该铜皮的前部(图20中为下部)沿前后水平方向的轴线20(图20中为垂直方向的轴线20)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固定筒32-4。
左铜套32-1的内径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铜插针13-2-3的外径相对应,右铜套32-2的内径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铜插针13-2-3的外径相对应。接线筒32-3的筒径与电线5中的铜芯线的线径相对应。固定筒32-4的筒径与电线5的线径相对应。
插座座体3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31包括主体部31-1、左连接部31-2、右连接部31-3和注塑连接部31-4。左连接部31-2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插接孔13-2-1b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左连接部31-2自右至左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3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31-2-2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
右连接部31-3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插接孔13-2-1b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右连接部31-3自左至右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31-3-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31-3-2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
将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32由其接线筒32-3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5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由其固定筒32-4套接固定连接在电线5上相应的一小段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电连接件3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电线5不割断)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3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31形成一体件,其中的左铜套32-1位于插座座体31的左连接部31-2的内腔中,右铜套32-3位于插座座体31的右连接部31-3的内腔中,接线筒32-3和固定筒32-4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31-1中,左铜套32-1从左方与插座座体31的外部相通,右铜套32-2从右方与插座座体3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31-1与电线5的伸出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31-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31-4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地板插头3。
依次进行上述的总线插头4和地板插头3的注塑,得到在同一根电线5上连接有1个总线插头4和多个地板插头3的一条相应的地板线路300。若地板线路300的地板插头3的数量多于需要的数量,则可以将多余的地板插头3进行裁切,并将裁切后裸露出的铜导线的电线5的端头部分进行绝缘密封处理(用绝缘包布进行包覆)。
见图21至图23,供电线路6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座6和一根护套线7。护套线7中包括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中的铜导线为铜丝绞合线。每2个供电插座6为1组。每个供电插座6均包括座体61和供电插钉62。座体61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61包括座体主部61-1、连接套部61-2和注塑连接部61-3。连接套部61-2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61-1的下侧上。连接套部61-2的内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与总线插头4的上连接部41-2的第一插头卡接部4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41-2-2相应的第一卡接槽61-2-1和第二卡接槽61-2-2。
将多组供电插钉62等间隔(所述间隔等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倍)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上,且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其中2个供电插钉62为一组,一组的2个供电插钉62之间的距离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
将另外多组供电插钉62等间隔(所述间隔等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倍)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二电线72上,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其中2个供电插钉62为一组,一组的2个供电插钉62之间的距离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
分属于不同组的相邻近的两组供电插钉62之间的沿护套线7长度方向间的距离等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度。将各供电插钉62和护套线7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61注塑时与该座体61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钉62的上端的头部被包覆在座体主部61-1的塑料材质中,供电插钉62的向下穿过护套线7的下部则位于连接套部61-2的轴线部位上。座体61与相应的护套线7的伸出座体6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6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座6。依次进行上述的注塑,最后得到多个供电插座6与护套线7相连且电连接而组成的供电线路600。使用时,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分别与火线和零线进行相应的电连接,即第一电线71依次与各个呈单数组的各个供电插座6a的供电插钉62电连接在一起,第二电线72依次与各个呈双数组的各个供电插座6b的供电插钉62电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各个供电插头6成为相应的火线供电插头或零线供电插头(也即一组两个火线供电插头和一组两个零线供电插头间隔设置)。
见图19和图25,在安装本发明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时,先将房间的地面上铺设一层保温材料层,本实施例采用可发性聚苯乙烯板铺设在地面上做为保温层8。
见图24,将供电线路600沿所需铺设的房间的前边铺设在墙角处,然后根据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座6的个数铺设相应条数的地板线路300。将各地板线路300的总线插头4插在相应的各供电插座6上,各总线插头4的插座座体41的上连接部41-2的第一插头卡接部4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41-2-2分别位于相应的供电插座6的座体61的连接套部61-2的第一卡接槽61-2-1和第二卡接槽61-2-2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且形成防水连接。各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插入各相应的总线插头4的上部铜套42-1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见图24,将防水式电热地板1按照从左向右和从前向后的次序(或者按照从右向左和从后向前的次序)进行安装,在图24中画出了第一防水式电热地板101、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和第三防水式电热地板103、第四防水式电热地板104、第五防水式电热地板105、地板线路300及供电线路600相互安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以安装图中第一排的第一防水式电热地板101为例,将相应的相邻两个第一类地板线路301的第一地板插头3-1分别插入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插接孔13-2-1b中,各地板插头3的插座座体31的连接部31-2的第一插头卡接部3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31-2-2分别位于相应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且形成防水连接。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铜插针13-2-3插入各相应的地板插头3的右铜套32-2和左铜套32-1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每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所电连接的相应一条地板线路300的总线插头4连接于供电线路600的一个单数组的一个供电插座6a或一个双数组的一个供电插座6b上,该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所电连接的相应一条地板线路300的总线插头4则连接于供电线路600的相应一个双数组的一个供电插座6b或相应一个单数组的一个供电插座6a上。
见图17,然后将两个相同的第二连接件22分别插入第一防水式电热地板101的供电插接部13-2的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且各第二连接件22的左卡接部22-21的左端面与第一防水式电热地板101的右供电插接部13-22的相应的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的内侧均面留有0.1至0.3毫米的第一配合间隙91(本实施例为0.2毫米)。
使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与第一防水式电热地板101在左右方向上保持在同一直线上,然后用力将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沿地板长边方向推向第一防水式电热地板101,此时第一类地板线路301的第一地板插头3-1的插座座体31的右连接部31-3插入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的电热组件13的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插接孔13-2-1b中,第一地板插头3-1的插座座体31的右连接部31-3的第一插头卡接部3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31-2-2分别位于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的电热组件13的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且形成防水连接。电热组件13的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中的铜插针13-2-3插入第一地板插头3-1的右铜套32-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22的右卡接部22-22则分别插入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的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相应的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中,形成卡接配合结构,且各第二连接件22的右卡接部22-22的右端面与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的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相应的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的内侧面均留有0.1至0.3毫米的第二配合间隙92(本实施例为0.2毫米)。
然后按相同的方法铺设第三防水式电热地板103,将第三防水式电热地板103与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固定连接在一起。
当安装位于后侧相邻的第二排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04时,先用上述相应的方法安装好第四防水式电热地板104,然后将第一连接件21插入第一防水式电热地板101后侧右段和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的后侧左段的榫槽中形成卡接配合,然后将第四防水式电热地板104沿地板宽度方向推向第一连接件21,则第一连接件21插入第四防水式电热地板104的前侧的榫槽中形成卡接配合,从而将第四防水式电热地板104与相应的第一防水式电热地板101和第二防水式电热地板102固定连接在一起。
从而按照从左向右,从前向后的安装次序完成整个房间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安装。其中位于房间边角处需要裁切的地板可采用普通地板代替。
位于相应2根地板线路300上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则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在地板线路300,从而每一个防水式电热地板1均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热单元。地板线路300上位于房间边角处没有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电连接的地板插头3则全部进行绝缘密封防水处理。当电源接通时,所有防水式电热地板1一起发热用来取暖,即便是某一块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正常工作而且所有接头之间全部防水连接。
(实施例6、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
本实施例其余与实施例5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电热地板1。
见图28,地板线路300由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地板插头3和一根护套线50组成。各地板插头3均采用总线插头4的结构。所述护套线50中包括2根电线,该护套线50与供电线路600中的护套线7的结构相同,护套线50的2根电线分为第三电线51和第四电线52。
见图28,两个地板插头3为一组,且分别电连接在电线5的第三电线51和第四电线52上。两个地板插头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块电热地板1的相邻两个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插接孔13-2-1b的距离相应。各组地板插头3之间的距离与电热地板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相对应。每个地板插头3均包括插座座体31和电连接件32。插座座体31是注塑一体件,电连接件32包括上部铜套32a和接线筒32b。电连接件32为铜制一体件,地板插头3的电连接件22由一块矩形铜皮的上部沿其长度的轴线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上部铜套32a,由该铜皮的下部沿其宽度方向的轴线自下向上卷成筒状而形成接线筒32b;上部铜套32a的内径与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的外径相对应,接线筒32b的筒径与护套线50中的第三电线51和第四电线52的铜丝绞合线的线径相对应。插座座体3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31)包括主体部、上连接部和注塑连接部;主体部的形状为工字形,上连接部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供电插座6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上连接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将一组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32按大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边长度的距离等间隔由其各自的接线筒32b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护套线50的第三电线51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露的铜丝绞合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上述各电连接件32和护套线50的包括一个裸露的铜丝绞合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3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3形成一体件,其中的上部铜套32a位于插座座体31的内腔中,接线筒32b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中,上部铜套32a从上方与插座座体3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与护套线50的伸出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地板插头3。
将另外一组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32按大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边长度的距离等间隔由其各自的接线筒32b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护套线50的第四电线52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露的铜丝绞合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上述各电连接件3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露的铜丝绞合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3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3形成一体件,其中的上部铜套32a位于插座座体31的内腔中,接线筒32b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中,上部铜套32a从上方与插座座体3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与电线5的伸出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地板插头3。见图29,供电线路600的一组供电插座中的两个供电插座6分别与护套线7的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电连接,两个供电插座6之间的距离与地板线路300中的一组地板插头中的两个地板插头3之间的距离相应。供电线路600的每组供电插座之间的距离与电热地板1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相应。
使用时,供电线路600沿前后方向设置。地板线路300沿左右方向设置且位于供电线路600的左侧。将各根地板线路300的位于右端的单数地板插头3a插在供电线路600的相应的单数供电插座6c上,而将各根地板线路300的位于右端的双数地板插头3b插在供电线路600的相应的双数供电插座6d上,并形成相互密封防水连接固定,且各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插入各相应的地板插头3的上部铜套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将电热地板1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左右两端的插接孔13-2-1b分别与地板线路300中其余相应的相邻两组地板插头3中的与第三电线51和第四电线52相连的两个地板插头相互间卡接配合且电连接的结构,从而每一个防水式电热地板1均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热单元并联在相应的地板线路300上。
以上诸实施例及应用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包括电热片(13-1)和2个供电插接部(13-2);电热片(13-1)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2个供电插接部(13-2)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和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每个供电插接部(13-2)均包括基座(13-2-1)、导电铜片(13-2-2)和铜插针(13-2-3);基座(13-2-1)为条形块状的注塑一体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卡接部(13-2-1a),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或在上下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下侧的插接孔(13-2-1b);导电铜片(13-2-2)与铜插针(13-2-3)电连接,导电铜片(13-2-2)与电热片(13-1)的相应一个电极电连接;电热片(13-1)的包括电极在内的左右端的一个端头、导电铜片(13-2-2)和铜插针(13-2-3)做为嵌件在注塑基座(13-2-1)时与基座(13-2-1)形成一体件,而使得铜插针(13-2-3)的尾部、电热片(13-1)的相应的电极和导电铜片(13-2-2)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相应的插接孔(13-2-1b)中,从而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由其基座(13-2-1)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13-1)的左端上,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由其基座(13-2-1)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13-1)的右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片(13-1)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各电热片(13-1)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1)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1)、2片电极铜皮(13-1-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1-3)和2个焊点(13-1-4);电极铜皮(13-1-2)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环氧树脂外层的宽度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13-1-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13-1-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1-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1)及电极铜皮(13-1-2)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1-4)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13-1-2)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导电铜片(13-2-2)有2个,均由一片沿前后向设置的长方形的铜片制得,保持该铜片前后两端头的水平设置不变,使得该铜片的中间部位以经过铜皮左右向中央的直线为轴线而旋转至铅垂位置而得到,导电铜片(13-2-2)的中间部分铅垂设置通过前后两侧的过渡段的连接而在前后两端部位呈水平设置,且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2个铜插针(13-2-3)分别铆接固定而电连接在相应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中部中央上,形成相互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且沿左右向设置并朝向左右向的外侧;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左侧电连接组件;另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的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右侧电连接组件;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设置;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各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处的内壁上均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左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左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右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右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片(13-1)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各电热片(13-1)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1)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1)、2片电极铜皮(13-1-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1-3)和2个焊点(13-1-4);电极铜皮(13-1-2)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环氧树脂外层的宽度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13-1-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13-1-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1-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1)及电极铜皮(13-1-2)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1-4)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13-1-2)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导电铜片(13-2-2)有2个,均为基本呈“T”形的铜片,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方向的中部设有沿左右方向向外侧伸展且向上折弯的折弯部(13-2-21),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2个铜插针(13-2-3)分别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相应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折弯部(13-2-21)的外侧中部上,且竖直向下设置;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左侧电连接组件;另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的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右侧电连接组件;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在上下方向上朝向下侧设置;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各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处的内壁上均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左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左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右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右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还包括2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卡接孔座,2个卡接孔座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均为截面呈“L”形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还包括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当电热组件(13)的电热片(13-1)之间构成串联电路时,在该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当电热组件(13)的电热片(13-1)之间构成并联电路时,在每片电热片(13-1)的支路上串联有相应一个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
7.一种防水式电热地板,包括上部主体(11)、底板(12)和电热组件(13),且上部主体(11)与底板(12)之间在所述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前后两侧形成使用时与相邻防水式电热地板相拼装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属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件;上部主体(1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插接遮挡部(11-1),2个插接遮挡部(11-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插接遮挡部(11-11)和右插接遮挡部(11-12);左右2个插接遮挡部(11-1)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11);
底板(1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与上部主体(11)的插接遮挡部(11-1)相对应的插接支撑部(12-1);2个插接支撑部(12-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接支撑部(12-11)和右插接支撑部(12-12);2个插接支撑部(12-1)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底板(12);底板(12)的中间部位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上部凹槽(12-3);
电热组件(13)包括电热片(13-1)和2个供电插接部(13-2);电热片(13-1)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2个供电插接部(13-2)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和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
每个供电插接部(13-2)均包括基座(13-2-1)、导电铜片(13-2-2)和铜插针(13-2-3);基座(13-2-1)为条形块状的注塑一体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卡接部(13-2-1a),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或在上下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下侧的插接孔(13-2-1b);导电铜片(13-2-2)与铜插针(13-2-3)电连接,导电铜片(13-2-2)与电热片(13-1)的相应一个电极电连接;电热片(13-1)的包括电极在内的左右端的一个端头、导电铜片(13-2-2)和铜插针(13-2-3)做为嵌件在注塑基座(13-2-1)时与基座(13-2-1)形成一体件,而使得铜插针(13-2-3)的尾部、电热片(13-1)的相应的电极和导电铜片(13-2-2)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从而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由其基座(13-2-1)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13-1)的左端上,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由其基座(13-2-1)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13-1)的右端上;
电热片(13-1)设置在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中;上部主体(11)从上方粘结固定在底板(12)上,各供电插接部(13-2)由其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上端被限定在上部主体(11)的相应一个插接遮挡部(11-1)中,各供电插接部(13-2)由其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下端被限定在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上部主体(11)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上部主体(11)的前后两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卡接部(11-2);2个卡接部(11-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卡接部(11-21)和后卡接部(11-22);前后2个卡接部(11-2)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11);每个卡接部(11-2)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1)的左右方向伸展的下凸部(11-2-1)和接触限位部(11-2-2);下凸部(11-2-1)和接触限位部(11-2-2)按照前后方向上从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
底板(12)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底板(12)的前后两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支撑部(12-2);2个支撑部(12-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支撑部(12-21)和后支撑部(12-22);前后2个支撑部(12-2)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每个支撑部(12-2)均为底板(12)的在其前后侧的相应的上部设置了豁口的部位,该豁口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底板(12),且各支撑部(12-2)分别与上部主体(11)的相应的卡接部(11-2)相对应,共同形成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前后两侧的作为连接部的卡接槽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上部主体(11)的2个插接遮挡部(11-1)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上部主体(11)的每个插接遮挡部(11-1)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1)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11-1-1)、凸出部(11-1-2)和遮盖部(11-1-3);凹槽部(11-1-1)、凸出部(11-1-2)和遮盖部(11-1-3)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11-1-1)的开口向下,凸出部(11-1-2)向下凸起,遮盖部(11-1-3)为板体,且遮盖部(11-1-3)的下端面高于凹槽部(11-1-1)的下端面,凹槽部(11-1-1)的下端面高于凸出部(11-1-2)的下端面;
底板(12)的2个插接支撑部(12-1)相对于经过底板(12)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底板(12)的每个插接支撑部(12-1)包括均沿底板(12)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12-1-1)、凸起部(12-1-2)和托板部(12-1-3);凹槽部(12-1-1)、凸起部(12-1-2)和托板部(12-1-3)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12-1-1)的开口向上,凸起部(12-1-2)向上凸起,托板部(12-1-3)为板体,且凸起部(12-1-2)的上端面高于凹槽部(12-1-1)的上端面,凹槽部(12-1-1)的上端面高于托板部(12-1-3)的上端面;
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上凸出部(13-2-4a)与上部主体(11)的插座遮挡部(11-1)的凹槽部(11-1-1)相对应;上插接槽(13-2-5a)与插座遮挡部(11-1)的凸出部(11-1-2)相对应;下凸出部(13-2-4b)与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的凹槽部(12-1-1)相对应;下插接槽(13-2-5b)与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的凸起部(12-1-2)相对应;
从而各供电插接部(13-2)分别嵌接固定在相应的上部主体(11)的插接遮挡部(11-1)和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包括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12)的分前后设置的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且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12-3)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13-1)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13-1)的数量与上部凹槽(12-3)的凹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13-1)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各电热片(13-1)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1)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的相应的凹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13-1)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1)、2片电极铜皮(13-1-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1-3)和2个焊点(13-1-4);电极铜皮(13-1-2)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的相应的凹槽宽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13-1-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13-1-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1-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1)及电极铜皮(13-1-2)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1-4)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13-1-2)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导电铜片(13-2-2)有2个,均由一片沿前后向设置的长方形的铜片制得,保持该铜片前后两端头的水平设置不变,使得该铜片的中间部位以经过铜皮左右向中央的直线为轴线而旋转至铅垂位置而得到,导电铜片(13-2-2)的中间部分铅垂设置通过前后两侧的过渡段的连接而在前后两端部位呈水平设置,且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2个铜插针(13-2-3)分别铆接固定而电连接在相应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中部中央上,形成相互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且沿左右向设置并朝向左右向的外侧;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左侧电连接组件;另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的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右侧电连接组件;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设置;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各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处的内壁上均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左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左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右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右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上部主体(11)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12)上表面粘结固定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的下侧中央沿地板长边方向设有开口向下走线槽(12-4);所述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包括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12)的分前后设置的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且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12-3)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13-1)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13-1)的数量与上部凹槽(12-3)的凹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13-1)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各电热片(13-1)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1)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的相应的凹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13-1)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1)、2片电极铜皮(13-1-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1-3)和2个焊点(13-1-4);电极铜皮(13-1-2)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的相应的凹槽宽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13-1-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13-1-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1-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1)及电极铜皮(13-1-2)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1-4)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13-1-2)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导电铜片(13-2-2)有2个,均为基本呈“T”形的铜片,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方向的中部设有沿左右方向向外侧伸展且向上折弯的折弯部(13-2-21),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2个铜插针(13-2-3)分别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相应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折弯部(13-2-21)的外侧中部上,且竖直向下设置;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左侧电连接组件;另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的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右侧电连接组件;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在上下方向上朝向下侧设置;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各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处的内壁上均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左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左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右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右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上部主体(11)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12)上表面粘结固定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之一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还包括2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卡接孔座,2个卡接孔座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均为截面呈“L”形的孔。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还包括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当电热组件(13)的电热片(13-1)之间构成串联电路时,在该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当电热组件(13)的电热片(13-1)之间构成并联电路时,在每片电热片(13-1)的支路上串联有相应一个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
14.一种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式电热地板(1)、连接件(2)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600)和地板线路(300);
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数量满足铺设面积的要求,各防水式电热地板(1)包括包括上部主体(11)、底板(12)、和电热组件(13);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属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件;上部主体(11)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上部主体(11)的左右两侧设有插接遮挡部(11-1),2个插接遮挡部(11-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插接遮挡部(11-11)和右插接遮挡部(11-12);左右2个插接遮挡部(11-1)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11);
底板(12)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底板(12)的左右两侧设有与上部主体(11)的插接遮挡部(11-1)相对应的插接支撑部(12-1);2个插接支撑部(12-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接支撑部(12-11)和右插接支撑部(12-12);2个插接支撑部(12-1)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底板(12);底板(12)的中间部位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上部凹槽(12-3);
电热组件(13)包括电热片(13-1)和2个供电插接部(13-2);电热片(13-1)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2个供电插接部(13-2)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和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
每个供电插接部(13-2)均包括基座(13-2-1)、导电铜片(13-2-2)和铜插针(13-2-3);基座(13-2-1)为条形块状的注塑一体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卡接部(13-2-1a),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插接孔(13-2-1b);导电铜片(13-2-2)与铜插针(13-2-3)电连接,导电铜片(13-2-2)与电热片(13-1)的相应一个电极电连接;铜插针(13-2-3)、导电铜片(13-2-2)和电热片(13-1)的包括电极在内的左右端的一个端头部分做为嵌件在注塑基座(13-2-1)时与基座(13-2-1)形成一体件,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电热片(13-1)的相应的电极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从而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由其基座(13-2-1)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13-1)的左端上,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由其基座(13-2-1)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13-1)的右端上;
电热片(13-1)设置在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中;上部主体(11)从上方粘结固定在底板(12)上,各供电插接部(13-2)的由其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上端被限定在上部主体(11)的相应一个插接遮挡部(11-1)中,各供电插接部(13-2)的卡接部(13-2-1a)的下端被限定在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中;
连接件(2)是使用时将相邻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进行锁定连接的部件;
供电线路(600)有1条,供电线路(6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座(6)和一根护套线(7);护套线(7)中包括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每2个供电插座(6)为1组;每个供电插座(6)均包括座体(61)和供电插钉(62);座体(61)为注塑一体件,供电插钉(62)固定在座体(61)中;第一电线(71)依次与各个呈单数组的各个供电插座(6a)的供电插钉(62)电连接在一起,第二电线(72)依次与各个呈双数组的各个供电插座(6b)的供电插钉(62)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电线(71)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61)与相应的第一电线(71)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第二电线(72)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61)与相应的第二电线(72)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均为在铜丝绞合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
地板线路(300)的数量与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座(6)的数量相同;地板线路(300)均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地板插头(3)、一根电线(5)和一个总线插头(4);
总线插头(4)包括插座座体(41)和电连接件(42);插座座体(41)是注塑一体件,电连接件(42)包括上部铜套(42-1)和接线筒(42-2);电连接件(42)为一体件,电连接件(42)固定在插座座体(41)中,由其接线筒(42-2)与电线(5)电连接,并且插座座体(41)与电线(5)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电线(5)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总线插头(4)的电连接件(42)的上部铜套(42-1)的内径与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的外径相对应;
地板插头(3)包括插座座体(31)和电连接件(32);地板插头(3)的插座座体(31)是注塑一体件;电连接件(32)为一体件,电连接件(32)固定在插座座体(31)中且与电线(5)电连接,并且插座座体(31)与电线(5)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使用时,各根地板线路(300)由其总线插头(4)插在供电线路(600)的相应的一个供电插座(6)上,并形成相互密封防水连接固定,且各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插入各相应的总线插头(4)的上部铜套(42-1)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各根地板线路(300)的地板插头(3)能同时插在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相应的供电插接部(13-2)中,并形成相互密封防水连接固定,且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铜插针(13-2-3)插入地板插头(3)的电连接件(3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每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所电连接的相应一条地板线路(300)的总线插头(4)连接于供电线路(600)的一个单数组的一个供电插座(6a)或一个双数组的一个供电插座(6b)上,该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所电连接的相应一条地板线路(300)的总线插头(4)则连接于供电线路(600)的相应一个双数组的一个供电插座(6b)或相应一个单数组的一个供电插座(6a)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部主体(11)的前后两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卡接部(11-2);2个卡接部(11-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卡接部(11-21)和后卡接部(11-22);前后2个卡接部(11-2)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11);每个卡接部(11-2)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1)的左右方向伸展的下凸部(11-2-1)和接触限位部(11-2-2);下凸部(11-2-1)和接触限位部(11-2-2)按照前后方向上从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
底板(12)的前后两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支撑部(12-2);2个支撑部(12-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支撑部(12-21)和后支撑部(12-22);前后2个支撑部(12-2)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每个支撑部(12-2)均为底板(12)的在其前后侧的相应的上部设置了豁口的部位,该豁口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底板(12),且各支撑部(12-2)分别与上部主体(11)的相应的卡接部(11-2)相对应,共同形成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
连接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第一连接件(21)为左右对称的挤塑一体件,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部(21-1)和位于连接部(21-1)左右两侧的弹性卡接部(21-2);第一连接件(21)的弹性卡接部(21-2)的自由状态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的形状相对应,且第一连接件(21)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前后相邻铺设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相邻的卡接槽部位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形状相对应;使用时,第一连接件(21)可将前后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锁定连接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部主体(11)的2个插接遮挡部(11-1)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上部主体(11)的每个插接遮挡部(11-1)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1)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11-1-1)、凸出部(11-1-2)和遮盖部(11-1-3);凹槽部(11-1-1)、凸出部(11-1-2)和遮盖部(11-1-3)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11-1-1)的开口向下,凸出部(11-1-2)向下凸起,遮盖部(11-1-3)为板体,且遮盖部(11-1-3)的下端面高于凹槽部(11-1-1)的下端面,凹槽部(11-1-1)的下端面高于凸出部(11-1-2)的下端面;
底板(12)的2个插接支撑部(12-1)相对于经过底板(12)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底板(12)的每个插接支撑部(12-1)包括均沿底板(12)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12-1-1)、凸起部(12-1-2)和托板部(12-1-3);凹槽部(12-1-1)、凸起部(12-1-2)和托板部(12-1-3)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12-1-1)的开口向上,凸起部(12-1-2)向上凸起,托板部(12-1-3)为板体,且凸起部(12-1-2)的上端面高于凹槽部(12-1-1)的上端面,凹槽部(12-1-1)的上端面高于托板部(12-1-3)的上端面;
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上凸出部(13-2-4a)与上部主体(11)的插座遮挡部(11-1)的凹槽部(11-1-1)相对应;上插接槽(13-2-5a)与插座遮挡部(11-1)的凸出部(11-1-2)相对应;下凸出部(13-2-4b)与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的凹槽部(12-1-1)相对应;
下插接槽(13-2-5b)与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的凸起部(12-1-2)相对应;
从而各供电插接部(13-2)分别嵌接固定在相应的上部主体(11)的插接遮挡部(11-1)和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包括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12)的分前后设置的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且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12-3)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13-1)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13-1)的数量与上部凹槽(12-3)的凹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13-1)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各电热片(13-1)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1)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的相应的凹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13-1)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1)、2片电极铜皮(13-1-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1-3)和2个焊点(13-1-4);电极铜皮(13-1-2)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的相应的凹槽宽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13-1-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13-1-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1-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1)及电极铜皮(13-1-2)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1-4)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13-1-2)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导电铜片(13-2-2)有2个,均由一片沿前后向设置的长方形的铜片制得,保持该铜片前后两端头的水平设置不变,使得该铜片的中间部位以经过铜皮左右向中央的直线为轴线而旋转至铅垂位置而得到,导电铜片(13-2-2)的中间部分铅垂设置通过前后两侧的过渡段的连接而在前后两端部位呈水平设置,且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2个铜插针(13-2-3)分别铆接固定而电连接在相应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中部中央上,形成相互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且沿左右向设置并朝向左右向的外侧;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左侧电连接组件;另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的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右侧电连接组件;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设置;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各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处的内壁上均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左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左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右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右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上部主体(11)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12)上表面粘结固定在一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还包括2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卡接孔座,2个卡接孔座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均为截面呈“L”形的孔;
连接件(2)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2)包括连接部(22-1)、卡接部(22-2)和弹性支撑部(22-3);卡接部(22-2)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对称设置在连接部(22-1)左右两侧且上部均高出连接部(22-1)的上表面;弹性支撑部(22-3)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弹性支撑部(22-31)和右弹性支撑部(22-32);左弹性支撑部(22-31)和右弹性支撑部(22-32)分别从下方连接在相应的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的下部上;使用时,将第二连接件(22)的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分别插入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相应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卡接孔座中形成卡接连接而将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锁定连接在一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处的内壁上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均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
总线插头(4)的电连接件(42)由一块矩形铜皮的上部沿其长度的轴线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上部铜套(42-1),由该铜皮的下部沿其宽度方向的轴线自下向上卷成筒状而形成接线筒(42-2);上部铜套(42-1)的内径与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的外径相对应,接线筒(42-2)的筒径与电线(5)中的铜芯线的线径相对应;插座座体(4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41)包括主体部(41-1)、上连接部(41-2)和注塑连接部(41-3);主体部(41-1)的形状为工字形,上连接部(41-2)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供电插座(6)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上连接部(41-2)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4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41-2-2)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将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42)由其接线筒(42-2)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5)的前端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电连接件(4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4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41)形成一体件,其中的上部铜套(42-1)位于插座座体(41)的内腔中,接线筒(42-2)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中,上部铜套(42-1)从上方与插座座体(4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与电线(5)的伸出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4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总线插头(4);
地板插头(3)的电连接件(32)包括左铜套(32-1),右铜套(32-2),接线筒(32-3)和固定筒(32-4);电连接件(32)为一体件,由一块基本呈“十”字形的铜皮的左部沿水平方向的轴线(10)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左铜套(32-1),由该铜皮的右部沿水平方向的轴线(10)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右铜套(32-2),由该铜皮的上部沿垂直方向的轴线(20)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接线筒(32-3),由该铜皮的下部沿垂直方向的轴线20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固定筒(32-4);
左铜套(32-1)的内径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铜插针(13-2-3)的外径相对应,右铜套(32-2)的内径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铜插针(13-2-3)的外径相对应;接线筒(32-3)的筒径与电线(5)中的铜芯线的线径相对应;固定筒(32-4)的筒径与电线(5)的线径相对应;
插座座体(3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31)包括主体部(31-1)、左连接部(31-2)、右连接部(31-3)和注塑连接部(31-4);左连接部(31-2)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插接孔(13-2-1b)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左连接部(31-2)自右至左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3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31-2-2)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右连接部(31-3)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插接孔(13-2-1b)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右连接部(31-3)自左至右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31-3-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31-3-2)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
将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32)由其接线筒(32-3)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5)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由其固定筒(32-4)套接固定连接在电线(5)上相应的一小段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电连接件(3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3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31)形成一体件,其中的左铜套(32-1)位于插座座体(31)的左连接部(31-2)的内腔中,右铜套(32-3)位于插座座体(31)的右连接部(31-3)的内腔中,接线筒(32-3)和固定筒(32-4)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31-1)中,左铜套(32-1)从左方与插座座体(31)的外部相通,右铜套(32-2)从右方与插座座体(3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31-1)与电线(5)的伸出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31-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31-4)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地板插头(3);依次进行上述的总线插头(4)和地板插头(3)的注塑,得到在同一根电线(5)上连接有1个总线插头(4)和多个地板插头(3)的一条相应的地板线路(300);
供电插座(6)的座体(61)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61)包括座体主部(61-1)、连接套部(61-2)和注塑连接部(61-3);连接套部(61-2)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61-1)的下侧上;连接套部(61-2)的内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与总线插头(4)的上连接部(41-2)的第一插头卡接部(4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41-2-2)相应的第一卡接槽(61-2-1)和第二卡接槽(61-2-2);
2个供电插钉(62)为一组,一组的2个供电插钉(62)之间的距离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将多组供电插钉(62)按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倍距离等间隔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上,且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将另外多组供电插钉(62)按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倍距离等间隔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二电线(72)上,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分属于不同组的相邻近的两组供电插钉(62)之间的沿护套线(7)长度方向间的距离等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度,将各供电插钉(62)和护套线(7)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61)注塑时与该座体(61)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钉(62)的上端的头部被包覆在座体主部(61-1)的塑料材质中,供电插钉(62)的向下穿过护套线(7)的下部则位于连接套部(61-2)的轴线部位上;座体(61)与相应的护套线(7)的伸出座体(6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6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座(6);依次进行上述的注塑,最后得到多个供电插座(6)与护套线(7)相连且电连接而组成的供电线路(600);
安装时,各总线插头(4)的插座座体(41)的上连接部(41-2)的第一插头卡接部(4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41-2-2)分别位于供电线路(600)相应的供电插头(6)的连接套部(61-2)的第一卡接槽(61-2-1)和第二卡接槽(61-2-2)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
各地板插头(3)的插座座体(31)的左连接部(31-2)的第一插头卡接部(3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31-2-2)分别位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且形成防水连接;
各地板插头(3)的插座座体(31)的右连接部(31-3)的第一插头卡接部(31-3-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31-3-2)分别位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且形成防水连接。
20.一种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式电热地板(1)、连接件(2)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600)和地板线路(300);
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数量满足铺设面积的要求,各防水式电热地板(1)包括包括上部主体(11)、底板(12)、和电热组件(13);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属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件;上部主体(11)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上部主体(11)的左右两侧设有插接遮挡部(11-1),2个插接遮挡部(11-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插接遮挡部(11-11)和右插接遮挡部(11-12);左右2个插接遮挡部(11-1)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11);
底板(12)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底板(12)的左右两侧设有与上部主体(11)的插接遮挡部(11-1)相对应的插接支撑部(12-1);2个插接支撑部(12-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接支撑部(12-11)和右插接支撑部(12-12);2个插接支撑部(12-1)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底板(12);底板(12)的中间部位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上部凹槽(12-3);
电热组件(13)包括电热片(13-1)和2个供电插接部(13-2);电热片(13-1)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2个供电插接部(13-2)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和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
每个供电插接部(13-2)均包括基座(13-2-1)、导电铜片(13-2-2)和铜插针(13-2-3);基座(13-2-1)为条形块状的注塑一体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卡接部(13-2-1a),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插接孔(13-2-1b);导电铜片(13-2-2)与铜插针(13-2-3)电连接,导电铜片(13-2-2)与电热片(13-1)的相应一个电极电连接;铜插针(13-2-3)、导电铜片(13-2-2)和电热片(13-1)的包括电极在内的左右端的一个端头部分做为嵌件在注塑基座(13-2-1)时与基座(13-2-1)形成一体件,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电热片(13-1)的相应的电极均被密封在相应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中部和前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从而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由其基座(13-2-1)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13-1)的左端上,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由其基座(13-2-1)密闭包覆固定连接在电热片(13-1)的右端上;
电热片(13-1)设置在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中;上部主体(11)从上方粘结固定在底板(12)上,各供电插接部(13-2)的由其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上端被限定在上部主体(11)的相应一个插接遮挡部(11-1)中,各供电插接部(13-2)的卡接部(13-2-1a)的下端被限定在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中;
连接件(2)是使用时将相邻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进行锁定连接的部件;
供电线路(600)有1条,供电线路(6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座(6)和一根护套线(7);护套线(7)包括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每2个供电插座(6)为1组;每个供电插座(6)均包括座体(61)和供电插钉(62);座体(61)为注塑一体件,供电插钉(62)固定在座体(61)中;第一电线(71)依次与各个呈单数设置的供电插座(6c)的供电插钉(62)电连接在一起,第二电线(72)依次与各个呈双数设置的供电插座(6d)的供电插钉(62)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电线(71)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61)与相应的第一电线(71)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第二电线(72)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61)与相应的第二电线(72)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均为在铜丝绞合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
地板线路(300)的数量与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座(6)的数量相同;地板线路(300)均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地板插头(3)和一根护套线(50);护套线(50)中包括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三电线(51)和第四电线(52),所述第三电线(51)和第四电线(52)均为在铜丝绞合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每2个地板插头(3)为一组,每个地板插头(3)均包括插座座体(31)和电连接件(32);插座座体(31)是注塑一体件,电连接件(32)包括上部铜套(32a)和接线筒(32b);电连接件(32)为铜制一体件,电连接件(32)固定在插座座体(31)中;第三电线(51)依次与各个呈单数设置的地板插头(3a)的电连接件(32)的接线筒(32b)电连接在一起,第四电线(52)依次与各个呈双数设置的地板插头(3b)的接线筒(32b)电连接在一起,并且插座座体(31)与相应的护套线(50)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地板插头(3)的电连接件(32)的上部铜套(32a)的内径与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的外径相对应;使用时,将各根地板线路(300)的位于左右方向的相应一端的单数地板插头(3a)插在供电线路(600)的相应的单数供电插座(6c)上,而将各根地板线路(300)的位于左右方向的上述一端的双数地板插头(3b)插在供电线路(600)的相应的双数供电插座(6d)上,并形成相互密封防水连接固定,且各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插入各相应的地板插头(3)的上部铜套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部主体(11)的前后两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卡接部(11-2);2个卡接部(11-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卡接部(11-21)和后卡接部(11-22);前后2个卡接部(11-2)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11);每个卡接部(11-2)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1)的左右方向伸展的下凸部(11-2-1)和接触限位部(11-2-2);下凸部(11-2-1)和接触限位部(11-2-2)按照前后方向上从外向内的次序依次设置;
底板(12)的前后两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支撑部(12-2);2个支撑部(12-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前支撑部(12-21)和后支撑部(12-22);前后2个支撑部(12-2)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长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每个支撑部(12-2)均为底板(12)的在其前后侧的相应的上部设置了豁口的部位,该豁口均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地板的底板(12),且各支撑部(12-2)分别与上部主体(11)的相应的卡接部(11-2)相对应,共同形成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
连接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第一连接件(21)为左右对称的挤塑一体件,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部(21-1)和位于连接部(21-1)左右两侧的弹性卡接部(21-2);第一连接件(21)的弹性卡接部(21-2)的自由状态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位于前后两侧的卡接槽部位的形状相对应,且第一连接件(21)的外部轮廓的形状与前后相邻铺设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相邻的卡接槽部位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形状相对应;使用时,第一连接件(21)可将前后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锁定连接在一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部主体(11)的2个插接遮挡部(11-1)相对于经过上部主体(1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上部主体(11)的每个插接遮挡部(11-1)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1)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11-1-1)、凸出部(11-1-2)和遮盖部(11-1-3);凹槽部(11-1-1)、凸出部(11-1-2)和遮盖部(11-1-3)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11-1-1)的开口向下,凸出部(11-1-2)向下凸起,遮盖部(11-1-3)为板体,且遮盖部(11-1-3)的下端面高于凹槽部(11-1-1)的下端面,凹槽部(11-1-1)的下端面高于凸出部(11-1-2)的下端面;
底板(12)的2个插接支撑部(12-1)相对于经过底板(12)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底板(12)的每个插接支撑部(12-1)包括均沿底板(12)的前后方向伸展的凹槽部(12-1-1)、凸起部(12-1-2)和托板部(12-1-3);凹槽部(12-1-1)、凸起部(12-1-2)和托板部(12-1-3)在左右方向上按照从内向外的次序依次设置;凹槽部(12-1-1)的开口向上,凸起部(12-1-2)向上凸起,托板部(12-1-3)为板体,且凸起部(12-1-2)的上端面高于凹槽部(12-1-1)的上端面,凹槽部(12-1-1)的上端面高于托板部(12-1-3)的上端面;
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上凸出部(13-2-4a)与上部主体(11)的插座遮挡部(11-1)的凹槽部(11-1-1)相对应;上插接槽(13-2-5a)与插座遮挡部(11-1)的凸出部(11-1-2)相对应;下凸出部(13-2-4b)与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的凹槽部(12-1-1)相对应;
下插接槽(13-2-5b)与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的凸起部(12-1-2)相对应;
从而各供电插接部(13-2)分别嵌接固定在相应的上部主体(11)的插接遮挡部(11-1)和底板(12)的插接支撑部(12-1)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的下侧中央沿地板长边方向设有开口向下走线槽(12-4);所述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包括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12)的分前后设置的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且上部前凹槽(12-3-1)和上部后凹槽(12-3-2)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12-3)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13-1)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13-1)的数量与上部凹槽(12-3)的凹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13-1)有两片,其结构形状基本相同,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侧电热片(13-11)和后侧电热片(13-12);各电热片(13-1)的厚度均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1)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的相应的凹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13-1)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1)、2片电极铜皮(13-1-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1-3)和2个焊点(13-1-4);电极铜皮(13-1-2)呈长条形薄片状;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底板(12)的上部凹槽(12-3)的相应的凹槽宽的1/2至3/4;2片电极铜皮(13-1-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电极铜皮(13-1-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1-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1)及电极铜皮(13-1-2)周围,且设有露出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1-4)分别设置在电极铜皮(13-1-2)的相应的露出部位上;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导电铜片(13-2-2)有2个,均为基本呈“T”形的铜片,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方向的中部设有沿左右方向向外侧伸展且向上折弯的折弯部(13-2-21),导电铜片(13-2-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贯通上下方向的焊接孔;2个铜插针(13-2-3)分别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相应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折弯部(13-2-21)的外侧中部上,且竖直向下设置;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左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左侧电连接组件;另一个导电铜片(13-2-2)的前端的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前侧电热片(13-11)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将该导电铜片(13-2-2)的后端焊接孔部焊接固定在后侧电热片(13-12)的设有焊点(13-1-4)的右端电极铜皮(13-1-2)上;上述结构构成了右侧电连接组件;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卡接部(13-2-1a)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出部(13-2-4),凸出部(13-2-4)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凸出部(13-2-4a)和下凸出部(13-2-4b),在凸出部(13-2-4)与基座(13-2-1)之间形成相应的插接槽(13-2-5),位于上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上插接槽(13-2-5a),位于下部的插接槽(13-2-5)称为下插接槽(13-2-5b);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在上下方向上朝向下侧设置;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各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处的内壁上均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左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左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左侧供电插接部(13-21)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
右侧电连接组件做为嵌件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注塑时与该基座(13-2-1)形成一体,且铜插针(13-2-3)的尾部、导电铜片(13-2-2)和包括相应的焊点(13-1-4)在内的前侧电热片(13-11)的左端部位和后侧电热片(13-12)的右端部位均被绝缘密封在右侧供电插接部(13-22)的基座(13-2-1)中,铜插针(13-2-3)的头部则位于插接孔(13-2-1b)中,且与插接孔(13-2-1b)同轴线设置;上部主体(11)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12)上表面粘结固定在一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还包括2个在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朝向外侧的卡接孔座,2个卡接孔座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分为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第一卡接孔座(13-2-8)和第二卡接孔座(13-2-9)均为截面呈“L”形的孔;
连接件(2)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2)包括连接部(22-1)、卡接部(22-2)和弹性支撑部(22-3);卡接部(22-2)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对称设置在连接部(22-1)左右两侧且上部均高出连接部(22-1)的上表面;弹性支撑部(22-3)按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左弹性支撑部(22-31)和右弹性支撑部(22-32);左弹性支撑部(22-31)和右弹性支撑部(22-32)分别从下方连接在相应的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的下部上;使用时,将第二连接件(22)的左卡接部(22-21)和右卡接部(22-22)分别插入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相应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卡接孔座中形成卡接连接而将左右相邻的两块防水式电热地板(1)锁定连接在一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基座(13-2-1)的插接孔(13-2-1b)处的内壁上从外向内依次设有截面均为弓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
地板插头(3)的电连接件(22)由一块矩形铜皮的上部沿其长度的轴线由两侧向中间卷成筒状而形成上部铜套(32a),由该铜皮的下部沿其宽度方向的轴线自下向上卷成筒状而形成接线筒(32b);上部铜套(32a)的内径与供电插座(6)的供电插钉(62)的外径相对应,接线筒(32b)的筒径与护套线(50)中的第三电线(51)和第四电线(52)的铜丝绞合线的线径相对应;插座座体(3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31)包括主体部、上连接部和注塑连接部;主体部的形状为工字形,上连接部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供电插座(6)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上连接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作为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的截面呈弓形的环形凸出部位;将一组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32)按大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边长度的距离等间隔由其各自的接线筒(32b)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护套线(50)的第三电线(51)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露的铜丝绞合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上述各电连接件(32)和护套线(50)的包括一个裸露的铜丝绞合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3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3)形成一体件,其中的上部铜套(32a)位于插座座体(31)的内腔中,接线筒(32b)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中,上部铜套(32a)从上方与插座座体(3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与护套线(50)的伸出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地板插头(3);将另外一组多个相同的电连接件(32)按大于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长边长度的距离等间隔由其各自的接线筒(32b)套接固定且电连接在护套线(50)的第四电线(52)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露的铜丝绞合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上述各电连接件(3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露的铜丝绞合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3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3)形成一体件,其中的上部铜套(32a)位于插座座体(31)的内腔中,接线筒(32b)则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中,上部铜套(32a)从上方与插座座体(3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与电线(5)的伸出插座座体(31)的主体部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地板插头(3);靠近的两个地板插头(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块电热地板(1)的相邻两个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插接孔(13-2-1b)的距离相应;
依次进行上述的各地板插头(3)的注塑,得到在同一根护套线上连接有多个地板插头(3)的一条相应的地板线路(300);
供电插座(6)的座体(61)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61)包括座体主部(61-1)、连接套部(61-2)和注塑连接部(61-3);连接套部(61-2)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61-1)的下侧上;连接套部(61-2)的内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与总线插头(4)的上连接部(41-2)的第一插头卡接部(41-2-1)和第二插头卡接部(41-2-2)相应的第一卡接槽(61-2-1)和第二卡接槽(61-2-2);
2个供电插钉(62)为一组,一组的2个供电插钉(62)之间的距离与地板线路(300)中的一组地板插头中的两个地板插头(3)之间的距离相应,供电线路(600)的每组供电插座之间的距离与电热地板(1)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相应;将一组供电插钉(62)按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等间隔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上,且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将另外一组供电插钉(62)按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等间隔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二电线(72)上,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将各供电插钉(62)和护套线(7)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61)注塑时与该座体(61)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钉(62)的上端的头部被包覆在座体主部(61-1)的塑料材质中,供电插钉(62)的向下穿过护套线(7)的下部则位于连接套部(61-2)的轴线部位上;座体(61)与相应的护套线(7)的伸出座体(6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6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座(6);依次进行上述的注塑,最后得到多个供电插座(6)与护套线(7)相连且电连接而组成的供电线路(600);
安装时,各地板线路(300)的位于最右端的一组地板插头(3)中的各相应的地板插头(3)的插座座体(31)的上连接部的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分别位于供电线路(600)相应的供电插头(6)的连接套部(61-2)的第一卡接槽(61-2-1)和第二卡接槽(61-2-2)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
其余各地板插头(3)的插座座体(31)的上连接部的第一插头卡接部和第二插头卡接部分别位于相应的防水式电热地板(1)的电热组件(13)的供电插接部(13-2)的第一密封圈槽(13-2-6)和第二密封圈槽(13-2-7)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且形成防水连接。
CN 201110232422 2011-07-29 2011-08-15 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63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32422 CN102256389B (zh) 2011-07-29 2011-08-15 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6608.4 2011-07-29
CN201110216608 2011-07-29
CN 201110232422 CN102256389B (zh) 2011-07-29 2011-08-15 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6389A CN102256389A (zh) 2011-11-23
CN102256389B true CN102256389B (zh) 2013-09-04

Family

ID=44983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3242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6389B (zh) 2011-07-29 2011-08-15 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63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7096B (zh) * 2012-03-27 2014-03-05 江苏德威木业有限公司 自发热地板
CN102677862B (zh) * 2012-03-27 2014-03-05 江苏德威木业有限公司 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
CN102721097B (zh) * 2012-07-09 2014-10-29 肖仲强 一种发热地板组件
CN103648193A (zh) * 2013-11-22 2014-03-19 张正国 制热地板用导电金属片
CN108222411A (zh) * 2018-01-09 2018-06-29 傅少青 装配式地热瓷砖
CN113356506B (zh) * 2021-06-03 2023-09-15 湖北拓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绿色恒温地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32623A1 (en) * 2005-09-15 2007-03-22 Lg Chem, Ltd. Heating floor system
CN201826484U (zh) * 2009-11-13 2011-05-11 周伟平 拼接式电热地板装置
CN201857735U (zh) * 2010-08-10 2011-06-08 吕锋滨 一种用于电热地板的连接构件
CN102094508B (zh) * 2011-01-16 2012-05-23 葛跃进 用于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的安装座及安装座组件
CN102042633B (zh) * 2011-01-16 2012-08-15 葛跃进 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及其电热地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6389A (zh) 201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6393B (zh) 防水式自发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自发热地板及其自发热组件
CN102256389B (zh) 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CN103437526B (zh) 自发热地板
CN102042633B (zh) 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及其电热地板
CN102510586B (zh) 自发热式地板及其电热式组件
CN202220422U (zh) 一种电热地板
CN102901145B (zh) 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
CN201964516U (zh) 一种无钉卡装电热地板
CN202380677U (zh) 一种一体式自发热地板
CN102094508B (zh) 用于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的安装座及安装座组件
CN103132673B (zh) 一体式自发热地板和双向电连接插头
CN202587420U (zh) 一种自发热组件
CN201962912U (zh) 一种用于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的安装座组件
CN202303625U (zh) 一种自发热式地板
CN102607096B (zh) 自发热地板
CN202581520U (zh) 一种自发热地板
CN202581539U (zh) 一种压接穿刺构件
CN202581521U (zh) 一种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
CN201962907U (zh) 一种用于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的供电龙骨
CN202303624U (zh) 一种电热式组件
CN202581522U (zh) 一种安装座的安装下座和安装座的盖板
CN103779687B (zh) 电热地板的接插座构件以及接插棒构件
CN102705892B (zh) 安装座的安装下座和安装座的盖板
CN201962906U (zh) 一种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
CN202384605U (zh) 一种双向电连接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