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1615B -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1615B
CN102251615B CN201110106980A CN201110106980A CN102251615B CN 102251615 B CN102251615 B CN 102251615B CN 201110106980 A CN201110106980 A CN 201110106980A CN 201110106980 A CN201110106980 A CN 201110106980A CN 102251615 B CN102251615 B CN 1022516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edge
line
steel column
metal sheet
stre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6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1615A (zh
Inventor
钱英欣
吴金志
袁英战
侯国华
徐刚
苏国柱
王丰
徐瑞龙
沈斌
王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First Testing Institute Of Beijin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06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1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1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1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1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1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和屋面板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边梁和内梁组成,所述边梁架设在钢柱的顶端,内梁平行于边梁,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垂直于内梁设置,其与内梁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设置有厚板带,所述屋面板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实现了金属薄板的屋面板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并克服了现有的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的张拉膜容易变形,容易发生破坏的缺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

Description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各种预应力钢结构体系大多是由线型构件共同组成合理的受力体系,来抵抗荷载作用。这些线型构件包括钢索和各种钢结构杆件。这些结构的共同特点,在主体结构成型后,需要设置独立的屋面围护体系,来达到预期的建筑功能。围护体系包括传统的屋面板、轻钢屋面、金属屋面及其支撑体系。 
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以织物膜材建造的张拉膜结构,采用建筑织物膜材实现了将围护功能与参与结构受力功能合二为一,从这一角度来说,为预应力空间结构技术开辟了新的方向。但是,张拉式膜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由于膜材本身强度较低,尤其是抗撕裂强度差,在大跨度、大体量工程应用中要非常谨慎,尤其是在较强风荷载作用下,膜材容易发生局部破坏从而引起整个结构的坍塌;第二,膜材弹性模量低,属于大变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变形,容易导致积水积雪,局部变形,成为结构使用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第三,膜材在建造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皱褶,影响建筑美观。第四,高强度高性能膜材往往要依赖进口,造价高,使得建筑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屋面围护结构与线性结构不能共同受力的技术问题;并克服现有的与线性结构共同的张拉膜容易变形,容易发生破坏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和屋面板,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边梁和内梁组成,所述边梁架设在钢柱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所述内梁平行于边梁,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垂直于内梁设置,其与内梁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设置有厚板带,所述屋面板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
所述钢柱排列成圆环形,所述边梁和内梁均为环梁,钢柱围成的区域中心设置有内框架,所述内环框架由上内环梁、下内环梁和内环撑杆组成,所述下弦拉索一端与边梁锚固连接,另一端与下内环梁,其和内梁之间为平面垂直,所述屋面撑杆的底端与下弦拉索连接,所述屋面板为等腰梯形。 
所述钢柱排列成两列,其外侧拉有斜拉索,所述边梁和内梁均为直梁,所述下弦拉索和内梁之间为空间垂直,所述屋面撑杆设置在下弦拉索和内梁之间,所述屋面板为矩形。 
所述屋面撑杆两端带有叉耳,下弦拉索与屋面撑杆连接处扣有两块夹板,所述夹板通过直螺栓B连接,与屋面撑杆相对的夹板上焊接有耳板A,所述耳板A插入叉耳内,两者通过销子固定。 
所述下弦拉索端部带有叉耳,所述钢柱和边梁交接处焊接有耳板B,所述耳板B插入叉耳内,两者通过销子固定。 
所述内梁和屋面撑杆连接处焊有耳板A,所述耳板A插入叉耳内,两者通过销子固定。 
所述屋面板为厚度为0.4~2.0mm的彩钢板、不锈钢或合金板。 
所述张拉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张拉板,角钢,承力外伸板和U型螺栓,所述角钢的水平肢相对拼在辅助张拉板的两侧,并通过直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辅助张拉板与承力外伸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两者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承力外伸板和角钢的竖肢之间通过U型螺栓连接,所述辅助张拉板与屋面板焊接,所述辅助张拉板比屋面板厚。 
所述钢柱之间设置有柱间支撑,所述柱间支撑为剪刀撑、人字撑或单向斜撑。 
所述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结构尺寸及钢柱平面布置方式;
步骤二,按确定好的钢柱平面布置方式浇注钢柱基础,并在基础中安装钢柱柱脚预埋件;
步骤三,将钢柱底端与预埋件连接,并在钢柱顶面安装边梁;
步骤四,在内梁设计位置搭设脚手架;
步骤五,将内梁放置在脚手架顶面,并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六,垂直内梁安装下弦拉索;
步骤七,在内梁与下弦拉索的垂足处,安装屋面撑杆;
步骤八,在屋面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安装厚板带;
步骤九,对下弦拉索初步张拉,当测试其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的10%后撤除内梁下部的脚手架;
步骤十,将屋面板搭在其两侧的厚板带上,并与厚板带铆接,其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并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进行预紧;
步骤十一,对下弦拉索继续张拉,直至达到下弦拉索的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
步骤十二,再次调节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内的预应力进行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两种不能的结构平面布置形式,可根据工程具体要求灵活选择,具有很强的适应力。
其次,本发明通过对下弦索施加预拉力,可间接对金属薄板施加预应力,从而使其与下部结构构件共同受力,共同抵抗外部荷载,改变了传统屋面结构多重传力体系和相对复杂的构造做法,使得整个结构更为轻盈、简洁、现代,同时提高整个结构体系的整体性和承受荷载的效率,是对现有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的丰富和拓展。 
还有,由于金属板材料强度高,性能稳定,经济性好,薄钢板材目前是我国钢材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已建有成熟的生产线和加工工艺,产量大幅度增长,产品规格型号丰富,且能够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产品质量,可定型化生产,同时,本发明通过将受力构件及围护构件合二为一,可实现对材料强度的充分利用,因此,在大跨度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仓储及临时建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另外,本发明中设置的辅助张拉装置,可以对屋面板的状态和应力进行微调,确保了屋面板内的预应力的均匀分布。 
再者,预应力金属薄板在此结构体系中始终处于弹性受拉状态,能够充分利用钢材受拉强度高的特点,体现了节约材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技术发展方向。 
最后,本发明所提供的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使较大跨度的实施成为可能,同时结构合理、施工简便,在大跨度结构中具备明显经济性优势。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未铺设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中A处详图。 
图4是下弦拉索和屋面撑杆连接详图。 
图5是屋面撑杆与内梁连接详图。 
图6是下弦拉索与边梁连接详图。 
附图标记:1-屋面板、2-斜拉索、3-屋面撑杆、4-内梁、5-边梁、6-钢柱、7-下弦拉索、8-厚板带、9-辅助张拉板、10-U型调节螺栓、11-柱间斜撑、12-承力外伸板、13-加劲肋板、14-角钢、15-直螺栓A、16-夹板、17-直螺栓B、18-耳板A、19-叉耳、20-销子、21-耳板B、22-上内环梁、23-下内环梁、24-内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5和图6所示,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钢柱平面布置为两列,包括结构框架、张拉索7和屋面板1,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至少两列钢柱6、边梁5、内梁4和厚板带8组成,所述每列钢柱6外侧拉有斜拉索2,所述边梁5架设在钢柱列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12,所述内梁4与钢柱列平行,间隔设置在钢柱列之间,所述厚板带8垂直内梁4间隔设置,内梁4和厚板带8的交点底面连接有屋面撑杆3,屋面撑杆3支撑在与厚板带位于同一竖向面的下弦拉索7上,所述屋面板1为预应力矩形金属薄板,铺设在厚板带8和内梁4形成的网格上,并与厚板带8铆接,与边梁5之间通过张拉辅助装置连接。所述承力外伸板12底面间隔设置有加劲肋板13。屋面撑杆3与内梁4连接详图参见图5,所述内梁4和屋面撑杆3连接处焊有耳板A18,所述耳板A18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下弦拉索7与钢柱和边梁连接详图参见图6,所述张拉索7端部带有叉耳19,所述钢柱和边梁交接处焊接有耳板B21,所述耳板B21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实施例二参见图2,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钢柱平面布置为圆环形,包括结构框架和屋面板1,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外环框架、内环框架、下弦拉索7、内梁4和屋面撑杆9组成,所述外环框架由环形分布的钢柱6和环向架设在钢柱顶面的边梁5组成,所述内环框架位于外环框架的中心,由上内环梁22、下内环梁23和内环撑杆24组成,所述内环撑杆24支撑在上内环梁22和下内环梁23之间,所述边梁5和下内环梁23之间通过下弦拉索7连接,垂直下弦拉索7,边梁5和下内环梁23之间间隔设置有内梁4,内梁4和下弦拉索7的交点顶面设置有向上的屋面撑杆9,所属屋面撑杆9的高度自外向内依次递增,所述屋面板1铺在上内环梁22、边梁5和屋面撑杆9形成的斜面上,与边梁5通过张拉辅助装置连接。所述上内环梁22环的直径比下内环梁23的环的直径大。所述屋面板1为预应力金属薄板,其形状为等腰梯形。 
上述两个实施例下弦拉索7和屋面撑杆3连接详图参见图4,所述屋面撑杆3两端带有叉耳19,下弦拉索7与屋面撑杆3连接处扣有两块夹板16,所述夹板16通过直螺栓B17连接,与撑杆3相对的夹板16上焊接有耳板A18,所述耳板A18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张拉辅助装置详图参见图3,包括辅助张拉板9,角钢14,承力外伸板12和U型螺栓10,所述角钢14的水平肢相对拼在辅助张拉板9的两侧,并通过直螺栓A15连接为一体,所述辅助张拉板9与承力外伸板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两者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承力外伸板12和角钢14的竖肢之间通过U型螺栓10连接,所述辅助张拉板9与屋面板1焊接。 
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辅助张拉板9比屋面板1厚。 
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钢柱列的相邻钢柱之间设置有柱间支撑6。 
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柱间支撑6为剪刀撑、人字撑或单向斜撑。 
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屋面板为厚度为0.4~2.0mm的彩钢板、不锈钢或合金板。 
为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张拉完成后,金属薄板内预应力应达到薄板屈服强度的40%~50%以上。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结构尺寸及钢柱平面布置方式;
步骤二,按确定好的钢柱平面布置方式浇注钢柱基础,并在基础中安装钢柱柱脚预埋件;
步骤三,将钢柱底端与预埋件连接,并在钢柱顶面安装边梁5;
步骤四,在内梁4设计位置搭设脚手架;
步骤五,将内梁4放置在脚手架顶面,并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六,垂直内梁4安装下弦拉索7;
步骤七,在内梁4与下弦拉索7的垂足处,安装屋面撑杆3;
步骤八,在屋面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安装厚板带8;
步骤九,对下弦拉索7初步张拉,当测试其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的10%后撤除内梁下部的脚手架;
步骤十,将屋面板2搭在其两侧的厚板带8上,并与厚板带铆接,其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5连接,并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1进行预紧;
步骤十一,对下弦拉索7继续张拉,直至达到下弦拉索的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
步骤十二,再次调节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1内的预应力进行调节。
所述下弦拉索的索力通过油压传感器、弓矢测力仪、拉压传感器、或穿心力传感器等索力测试仪器测得。 
所述下弦拉索的张拉方法为索端张拉或调节套筒张拉。 
所述屋面板1上粘贴有用于金属薄板内应力监测的应变片。 

Claims (10)

1.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7)和屋面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6)、边梁(5)和内梁(4)组成,所述边梁(5)架设在钢柱(6)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12),所述内梁(4)平行于边梁(5),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7)垂直于内梁(4)设置,其与内梁(4)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3),所述撑杆顶面设置有厚板带(8),所述厚板带(8)平行于下弦拉索(7),所述屋面板(1)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8)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6)排列成圆环形,所述边梁(5)和内梁(4)均为环梁,钢柱围成的区域中心设置有内框架,所述内环框架由上内环梁(22)、下内环梁(23)和内环撑杆(24)组成,所述下弦拉索(7)一端与边梁(5)锚固连接,另一端与下内环梁(23)连接,下弦拉索(7)和内梁(4)之间为平面垂直,所述屋面撑杆(3)的底端与下弦拉索(7)连接,所述屋面板(1)为等腰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6)排列成两列,其外侧拉有斜拉索(2),所述边梁(5)和内梁(4)均为直梁,所述下弦拉索(7)和内梁(4)之间为空间垂直,所述屋面撑杆(3)设置在下弦拉索(7)和内梁(4)之间,所述屋面板(1)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撑杆(3)两端带有叉耳(19),下弦拉索(7)与屋面撑杆(3)连接处扣有两块夹板(16),所述夹板(16)通过直螺栓B(17)连接,与屋面撑杆(3)相对的夹板(16)上焊接有耳板A(18),所述耳板A(18)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拉索(7)端部带有叉耳(19),所述钢柱和边梁交接处焊接有耳板B(21),所述耳板B(21)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梁(4)和屋面撑杆(3)连接处焊有耳板A(18),所述耳板A(18)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1)为厚度为0.4~2.0mm的彩钢板、不锈钢或合金板。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张拉板(9),角钢(14),承力外伸板(12)和U型螺栓(10),所述角钢(14)的水平肢相对拼在辅助张拉板(9)的两侧,并通过直螺栓(15)连接为一体,所述辅助张拉板(9)与承力外伸板(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两者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承力外伸板(12)和角钢(14)的竖肢之间通过U型螺栓(10)连接,所述辅助张拉板(9)与屋面板(1)焊接,所述辅助张拉板(9)比屋面板(1)厚。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之间设置有柱间支撑(6),所述柱间支撑(6)为剪刀撑、人字撑或单向斜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结构尺寸及钢柱平面布置方式;
步骤二,按确定好的钢柱平面布置方式浇注钢柱基础,并在基础中安装钢柱柱脚预埋件;
步骤三,将钢柱底端与预埋件连接,并在钢柱顶面安装边梁(5);
步骤四,在内梁(4)设计位置搭设脚手架;
步骤五,将内梁(4)放置在脚手架顶面,并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六,垂直内梁(4)安装下弦拉索(7);
步骤七,在内梁(4)与下弦拉索(7)的垂足处,安装屋面撑杆(3);
步骤八,在屋面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安装厚板带(8);
步骤九,对下弦拉索(7)初步张拉,当测试其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的10%后撤除内梁下部的脚手架;
步骤十,将屋面板(2)搭在其两侧的厚板带(8)上,并与厚板带铆接,其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5)连接,并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1)进行预紧;
步骤十一,对下弦拉索(7)继续张拉,直至达到下弦拉索的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
步骤十二,再次调节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1)内的预应力进行调节。
CN201110106980A 2011-04-27 2011-04-27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2251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6980A CN102251615B (zh) 2011-04-27 2011-04-27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6980A CN102251615B (zh) 2011-04-27 2011-04-27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1615A CN102251615A (zh) 2011-11-23
CN102251615B true CN102251615B (zh) 2012-09-12

Family

ID=44979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6980A Active CN102251615B (zh) 2011-04-27 2011-04-27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16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3525B (zh) * 2012-06-18 2017-03-15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承载全过程开口式整体张拉结构多阶段设计方法
CN102864840B (zh) * 2012-10-15 2014-07-02 江苏科技大学 采用支座位移法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钢框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47509A (zh) * 2013-04-10 2013-06-12 北京市建筑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全封闭装配式张弦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5040880B (zh) * 2015-08-06 2017-04-19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屋盖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36822B (zh) * 2016-12-20 2019-04-16 安徽瑶海钢构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房顶用悬挂张拉丝杆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CN106836496B (zh) * 2017-04-13 2022-04-15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系留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
CN110158834A (zh) * 2019-05-07 2019-08-23 天津大学 用于张弦结构的下部向心双索索撑节点体系
CN114837304B (zh) * 2022-04-08 2024-02-06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斜柱桁架拉索大跨度钢结构
CN114673354A (zh) * 2022-04-19 2022-06-28 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 采用索网织物模板的复杂曲面混凝土薄壳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4775882B (zh) * 2022-04-27 2024-01-02 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膜-不锈钢-铝合金-拉索组合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44715A1 (ru) * 1979-08-06 1981-07-07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Госстроя Cccp Покрытие зданий и сооружений
JP2930233B2 (ja) * 1996-05-31 1999-08-03 一男 林田 ベンドキャップ構造
CN100487213C (zh) * 2007-12-29 2009-05-13 浙江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荷载缓和作用的张弦梁结构及实施方法
CN201288394Y (zh) * 2008-10-23 2009-08-12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 张弦梁或张弦桁架的下弦节点紧固装置
CN101793094A (zh) * 2010-03-11 2010-08-04 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 多榀张悬桁架渐进张拉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1615A (zh) 201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1615B (zh)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1787732B (zh) 一种斜拉多层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控制方法
CN202090433U (zh) 采用预应力金属薄板屋面的矩形结构
CN113719139B (zh) 一种体育场馆不规则空间网架吊装施工方法
JP2004520511A (ja) プレストレスト合成トラス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64067B1 (ko) 교량용 강관 합성거더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482280B (zh) 一种六边形截面装配式环形支撑体系及其安装方法
CN109797651B (zh) 一种带有波形钢板内模的扁平组合箱梁
CN101858053A (zh) 斜拉桥索塔斜拉索锚板式锚固
CN113175091A (zh) 一种全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索系组合结构
KR101448161B1 (ko) 트러스형 하이브리드 보 구조체
CN106284838A (zh) 一种格构式蜂窝梁节段和大跨度格构式钢梁及其制作安装方法
CN108589914B (zh) 一种自复位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2090483U (zh) 采用预应力金属薄板屋面的圆形结构
CN102330470A (zh) 一种单层预应力框架结构
CN111188278A (zh) 胎架结构、胎架组件及施工方法
CN210420862U (zh) 一种斜拉索塔端锚固装置
CN108487549B (zh) 装配式功能可恢复钢骨架混凝土组合柱及安装方法
KR101707010B1 (ko) 힌지 결합된 분절형 거더를 이용한 프리스트레스 도입방법
CN212834959U (zh) 一种利用钢板耗能的自复位单墩柱结构
CN202644379U (zh) 节段式模块化快速组拼桥
CN212379043U (zh) 一种组合结构桥梁静载试验台
CN108104349B (zh) 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和实施方法
CN210177367U (zh) 一种适用于高塔钢混结合横梁钢结构安装的弱支架系统
CN111485486A (zh) 一种利用钢板耗能的自复位单墩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1

Address after: 100039,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Fuxing Road, No. 34 office building 1

Patentee after: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First Testing Institute Of Beijin

Address before: 100039 Fux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 34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