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6067A - 回射物品 - Google Patents

回射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6067A
CN102246067A CN2009801492867A CN200980149286A CN102246067A CN 102246067 A CN102246067 A CN 102246067A CN 2009801492867 A CN2009801492867 A CN 2009801492867A CN 200980149286 A CN200980149286 A CN 200980149286A CN 102246067 A CN102246067 A CN 102246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cube corner
corner retroreflective
optic axis
retro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92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6067B (zh
Inventor
三村育夫
雨宫圭司
林智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filed Critical TOKYO
Publication of CN102246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6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02B5/124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plate or she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回射效率、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和回转角特性的回射物品。回射物品通过在共同平面(Sc面)上将多个立方角回射元件形成为最密填充状而成,立方角回射元件的3个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彼此共有3条棱线(HD、HE和HF)和1个顶点(H),立方角回射元件具有通过该顶点(H)且离该3个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距离相等的光学轴,回射物品包含至少2种以上的立方角回射元件,光学轴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彼此倾斜。

Description

回射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射物品,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在交通标识、施工标识、回射衣物用品、光学传感器反射器、商业标识、车辆牌照或者车辆标志等中优选使用的由立方角回射元件构成的回射物品。
另外,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使用具有改善了的回射效率、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和回转角特性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回射物品。
背景技术
有关由具有良好的回射效率、入射角特性的立方角回射元件构成的回射物品,一直以来提出了若干的方案。
例如,在Stimson的美国专利第1591572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然而,没有记载哪种形状的元件可以得到良好的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和回转角特性。
另外,在Shultz的美国专利第3417959号(专利文献2)和美国专利第3922065号(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金属针(pin)的前端形成棱柱(prism)并将它们多个捆扎而形成棱柱集合体的方法(针捆束法)。形成该棱柱集合体的方法适合于比较大的棱柱制造中,但是在需要形成例如2000个/cm2以上的微棱柱的情况下是不实用的。
进一步地,在Stanley的美国专利第3458245号(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钝角和锐角交替地至少2个面、优选4个面以上排列的回射棱柱。
更进一步地,在Holmen的美国专利第3924929号(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通过密封了六角棱柱的单元的重复而形成的回射物品。
更进一步地,在Lindner的美国专利第4066331(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将每列不同的6角棱柱排列的回射物品。
更进一步地,在Heasley的美国专利第4073568号(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将1种六角棱柱重复排列的回射物品。
进一步地,同样地,在Heasley的美国专利第4189209号(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将厚度不同的2种六角棱柱交替地重复排列的回射物品。
更进一步地,在Smith的美国专利第6114009号(专利文献9)中,也公开了适合于立方角回射薄片的形成的模子、该模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由该模子形成的回射薄片,特别公开了由多个薄的薄板形成的模子及其制造方法。
更进一步地,在加藤的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昭63-109233号(专利文献10)中,公开了由对来自左方向的临界角以上的入射光线具有反射性能的第1反射部以及对来自右方向的临界角以上的入射光线具有反射性能的第2反射部构成的反射物品。
另外,在三村等的美国专利第6120280号(专利文献11)、美国专利第6010609号(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使光学轴向元件的左右的方向倾斜的非对称形状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元件设计和制造方法。
根据这样的使光学轴向元件的左右的方向倾斜的非对称形状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记载了在使2个方向的光学轴倾斜的方向上,入射角特性得到了改善。然而,在这些文献所记载的元件中,不能获得良好的回转角特性的改善。
另一方面,在三村等的美国专利第6318866号(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有关观测角的改善的各种方案。
在该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通过使一对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相对的侧面为不同的形状从而能够改善观测角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159157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341795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345824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392206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392492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第406633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第407356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8:美国专利第418920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9:美国专利第611400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0:日本实公昭63-109233号公报
专利文献11:美国专利第612028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2:美国专利第601060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3:美国专利第631886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高使用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回射物品的视觉辨认性。
特别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回射效率、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和回转角特性的回射物品,其使用能够在交通标识等中优选使用的立方角回射元件。
更具体地,在于提供一种由能够在交通标识、施工标识、回射衣物用品、光学传感器反射器或车辆标志等中优选使用的立方角回射元件构成的回射物品。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直以来,众所周知的是投影形状是六边形型的所谓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与使用在市售的交通标识中那样的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相比,该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理论上具有非常高的回射效率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这样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可适合于薄片状的制品的程度的微小尺寸的金属铸型加工是困难的,没有作为薄片制品的适合例,因而使用在使用比较大的元件的路面标识(pavement marker)和路侧反射板(reflector)等中。
进一步地,有关什么样形状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能够具有良好的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和回转角特性,停留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没有公开能够期待仅可提供于交通标识的性能的技术。
所谓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是,如说明现有技术的图3所示那样的3个四边形的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彼此共有3条棱线(HD、HE和HF)和1个顶点(H),被6条外周边(AE、EC、CD、DB、BF和FA)划分,且具有通过顶点(H)且离该3个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距离相等的光学轴的元件。
另外,一般地,该现有公知的光学元件是,3条棱线(HD、HE和HF)具有相同的长度,且光学元件的光学轴相对于共同平面(Sc面)垂直或者向1个或2个方向倾斜的元件。
还有,共同平面(Sc面)是成为回射物品的反射平面的基准的平面,并被定义为平行于连结相同形状的元件中的最深的(入射面侧)顶点的假想面的面。
本发明的回射物品,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两种以上的立方角回射元件,该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光学轴在垂直于各个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彼此倾斜。
这样的光学轴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倾斜的立方角回射元件,不是现有已知的。现有已知的光学轴向2个方向倾斜的元件公开在本发明的发明人所公开的美国专利第6120280号(专利文献11)中,但是,这样的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向2个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两方的方向倾斜。通过这样的光学轴的倾斜,从而达到了对向着光学轴的方向的回射性能的改善。
然而,在现有公知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对于2个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方向的光学性质在左右方向上是对称的,但是,对于c面和棱线HF的方向的光学性质由于形状不对称而不相等。因此,现有公知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具有由光的入射方向而使回射性能不同的问题。
因此,在现有公知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光学轴的倾斜的方向相反,但是,不过是2个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均向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方向倾斜,由光学轴的倾斜引起的入射角特性等的改善在左右方向上产生相同的改善效果。然而,不能够达到对于作为与现有公知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垂直的方向的c面和棱线HF的方向的改善。因此,在现有公知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无法对全部的方向进行均匀的回射效率的改善。
还有,在本发明中,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成分中的向a面或b面方向的倾斜成分,即在垂直于Sv面且包含垂直于共同平面(Sc面)的线的面(Sh面)内的倾斜成分,被定义为Sh面光学轴倾斜角(θh)。
另外,Sv面内的倾斜成分被定义为Sv面光学轴倾斜角(θv)。而且,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角被定义为该两个角度成分(θh、θv)所合成的角度(θ)。另外,光学轴的倾斜的方位可以在立方角回射元件的所有方向360°上适当变化。
还有,在θv倾斜中,记号的负倾斜(-)是指相对于c面的方向的倾斜(图面的上侧),正倾斜(+)是指棱线HF方向(图面的下侧)的倾斜。
另外,在θh倾斜中,记号的负倾斜(-)是指朝图面向作为左方向的a面方向的倾斜,正倾斜(+)被定义为向作为右方向的b面方向的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回射物品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由于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内(Sv面),相对于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光学轴可以倾斜,因而可以改善上述那样的不良状况。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回射物品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由于包含至少2种以上的立方角回射元件,光学轴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内彼此倾斜,因而对于c面和棱线HF方向的任意的方向均可以达到光学性能的改善。
其结果,本发明中的立方角回射元件对于a面方向、b面方向或者c面方向、棱线HF方向的任意的方向均可以获得均匀的光学特性、回转角特性。
进一步地,优选,本发明中的立方角回射元件,包含至少一组以上的立方角回射元件,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内,光学轴相对于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向相对的方向倾斜。
这样的包含至少一组以上的向相对的方向倾斜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回射物品更加优选为,对c面和棱线HF方向的两方的方向也可以赋予均匀的光学特性或回转角特性。
另外,Sv面内的相对的方向的倾斜的角度优选为方向相反且仅以相同的角度倾斜,但是,也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倾斜,并可以根据使用的用途和设置条件来进行适当地选择。
另外,本发明中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光学轴相对于从元件的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角度(θv),优选为+0.5~+15°或-0.5~-15°。
在θv为+0.5~+15°或-0.5~-15°的情况下,由于光学轴的倾斜而产生的改善效果大,进一步地,3个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的面积的差异只不过是变得过大,因而存在入射光在反射侧面3次反射并回射的回射效率不降低的趋势。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光学轴相对于从元件的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角度(θv),优选为+2~+7°或-2~-7°。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广角特性的回射物品,并能够提供一种使用具有良好的回射效率、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和回转角特性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回射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前面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图。
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前面图。
图6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前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的前面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回射物品的侧面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中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中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回射物品的前面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的侧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回射物品的前面图。
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中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回射物品的前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回射物品的前面图。
图20是第5实施方式中的回射物品的侧面图。
符号的说明
HF…棱线
Sc…共同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引用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回射物品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回射物品中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前面图。在图1中,元件的反射侧面上所表示的记号N表示本元件的光学轴相对于共同平面(Sc面)垂直的所谓标准元件。在图1中,表示了全部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是左右对称且相同形状的标准元件的集合体。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回射物品中的标准型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侧面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现有技术的各个标准型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顶点为相同的高度,共同平面(Sc面)成为连结各个标准型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最深的顶点的面。另外,在图2中,箭头组表示光学轴的方向,各个标准型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的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共同平面(Sc面)垂直。
图3是表示1个图1所示的标准型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图。如图3所示,3个正方形的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彼此共有3条棱线(HD、HE和HF)和1个顶点(H),并由6条外周边(AE、EC、CD、DB、BF和FA)进行划分。在这样的标准型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光学轴通过顶点(H)且离3个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距离相等,相对于共同平面(Sc面)垂直。
该标准型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为了进行回射,而被形成为3个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彼此所成的角度(也称为“顶角”)互相垂直。另外,例如,如交通标识那样,在光源和作为观察者的驾驶员之间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为了使回射的光在例如1~3°左右的范围发散,一般会进行从垂直形成稍微赋予偏差。通过赋予这样的顶角偏差,从而可以达到观测角特性的改善,该技术也可以适合在形成有本发明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回射物品中。
图4表示根据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标准型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反射侧面上所表示的记号N是指为标准元件。另外,从顶点延伸的线段表示光学轴的方向。在这样的标准型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如图4所示,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内,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和光学轴一致。
图5是表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回射物品中光学轴向2个方向倾斜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发明人公开的美国专利第6120280号(专利文献11)所公开的元件组。
如图5所示,各个回射元件,θh的方向相反且倾斜角为相同的角度那样的元件的行在每一行交替地排列。还有,θh倾斜中负倾斜(-)是指朝向图面向作为左方向的a面方向的倾斜,正倾斜(+)被定义为向作为右方向的b面方向的倾斜。这样的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向2个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两方的方向倾斜。另外,反射侧面上所表示的记号L表示光学轴在图面上向左侧倾斜,记号R表示向右侧倾斜。
这样的光学轴的倾斜对于向着光学轴的方向可以达到回射性能的改善。但是,在图5所示的回射物品中,不能达到上下方向的改善。
图6表示根据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回射物品中光学轴向右方向倾斜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放大图。在这样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与图3所示那样的标准反射元件相同,3个四边形的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彼此共有3条棱线(HD、HE和HF)和1个顶点(H),并由6条外周边(AE、EC、CD、DB、BF和FA)来进行划分,光学轴通过顶点(H)且离3个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的距离相等。
然而,由于3个四边形的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不具有相同形状且均为长方形,因此3个反射侧面的面积不相等。因此,容易产生回射的效率下降的问题,随着光学轴的倾斜角越大该不良状况越大。
图7是表示根据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向右倾斜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的图。反射侧面上所表示的记号R是指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为向右侧倾斜的倾斜元件,且光学轴在Sh面内向b面方向倾斜。从顶点延伸的实线表示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用虚线表示且垂直于Sc面的标准反射元件的光学轴向右侧倾斜。在这样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如图7所示,光学轴相对于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向右侧偏移,但是,光学轴的Sv面内的成分与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向着相同的方向。
同样地,图8是表示根据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向左倾斜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立体图的图。反射侧面上所表示的记号L是指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为向左侧倾斜的倾斜元件,光学轴在Sh面内向a面方向倾斜。从顶点延伸的实线表示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用虚线表示且垂直于Sc面的标准反射元件的光学轴向左侧倾斜。在这样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如图8所示,光学轴相对于Sv面向左侧偏移,但是,光学轴的Sv面内的成分与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向着相同的方向。
图9是表示与图5相同光学轴向左右倾斜的现有公知的回射物品中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图。然而,图5所示的元件组,一行中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光学轴分别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相对于此,在图9所示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中,形成有在同一行内,光学轴的倾斜的方向每隔一个不同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
(第1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图。在图10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相对于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光学轴倾斜。还有,记号对应于图3所示的回射元件。
图10所示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各个相对于被2个反射侧面(a面和b面)夹持的棱线(HF)为对称形状。而且,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的面(Sv面)内,相对于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光学轴倾斜。
在图10中,反射侧面上用记号B表示的元件是指,在Sv面内相对于c面的方向的倾斜θv是负倾斜(-)的元件。另一方面,反射侧面上用记号F表示的元件是指,在Sv面内相对于棱线(HF)的方向的倾斜θv是正倾斜(+)的元件。
图11表示图10所示的每隔一行倾斜角θv向正或负方向倾斜那样的元件组的侧面图。图11中用箭头表示的线段表示各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的方向,虚线表示标准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垂直于共同平面Sc面的线段)。而且,各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的方向,相对于用虚线表示的标准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的方向,向各自的上方向(负方向)和下方向(正方向)倾斜。另外,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顶点为不同的深度,共同平面(Sc面)成为连结形成在顶点最深的位置上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顶点的面。
图12表示根据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倾斜θv为负倾斜的回射元件的立体图。反射侧面上所表示的记号B是指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为倾斜元件,且光学轴向c面的方向倾斜。从顶点延伸的实线表示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用虚线表示的标准反射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垂直于共同平面Sc面的线段)向上侧倾斜。另外,由于该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光学轴位于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
图13表示根据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倾斜θv为正倾斜的回射元件的立体图。反射侧面上所表示的记号F是指,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为倾斜元件,且光学轴向HF的方向倾斜。从顶点延伸的实线表示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用虚线表示的标准反射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垂直于共同平面Sc面的线段)向下侧倾斜。另外,由于该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光学轴位于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
如图10至图13所示,由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轴向倾斜θv为正和负方向倾斜那样的回射元件组形成的回射物品,包含2种彼此不同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光学轴倾斜。因此,相对于c面和棱线HF方向的任意的方向均可以达到光学性能的改善。
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中,相对于a面和b面、或者c面和棱线HF方向的任意的方向均可以赋予均匀的光学特性或回转角特性。
(第2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图。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为组合了图5所示那样的光学轴向左右倾斜(在Sh面内的光学轴倾斜)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以及图10所示那样的光学轴向正·负的方向倾斜(在Sv面内的光学轴倾斜)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
在图14中,反射侧面上表示为记号B的回射元件是光学轴在Sv面内c面方向的所谓θv为负倾斜的元件,表示为记号F的回射元件是光学轴在Sv面内棱线HF方向的所谓θv为正倾斜的元件。另外,表示为记号L的回射元件是光学轴在Sh面内a面方向的所谓θh为负倾斜的元件,表示为记号R的回射元件是光学轴在Sh面内b面方向的所谓θh为正倾斜的元件。
通过这样的构造,图14所示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由于光学轴向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倾斜的元件被最密填充,因而可以对全周方向改善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和回转角特性。
图15表示根据图1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以光学轴向上下左右4个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的回射元件组的侧面图。还有,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顶点为不同的深度,共同平面(Sc面)成为连结形成在顶点最深的位置上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的顶点的面。
在图15中,最上段的元件相对于用虚线表示的标准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垂直于共同平面Sc面的线段)向上方向(c面方向)倾斜,从上开始第3段的元件相对于用虚线表示的标准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向下方向(棱线HF方向)倾斜。另外,从上开始第2段的元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标准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不具有倾斜成分,但是,在Sh面内向左侧的方向倾斜。进一步地,最下段的元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标准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不具有倾斜成分,但是,在Sh面内向右侧的方向倾斜。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包含2种以上的彼此不同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光学轴倾斜。
(第3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图。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回射元件组中,以在一个元件中光学轴向上或下以及左或右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
图17是表示在图16中反射侧面上用例如记号RB表示的元件的图。在图17中,用点划线表示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没有图示)下垂的垂线以及其延长线(H-Hn)。另外,Sv面是包含棱线HF和从H向Sc面下垂的垂线的面。另外,光学轴(H-Hr)用实线表示,从位于光学轴上的点Hr向Sv面引下垂线,在将该垂线和Sv面之间的交点作为Hb时,从Hn向Hb的箭头表示上下方向的倾斜(θv)。进一步地,从Hb向Hr的箭头表示左右方向的倾斜(θh)。另外,光学轴的倾斜度(θ)是合成了Sh面(包含H、Hb、Hr的面)内的倾斜成分(θh)和Sv面内的倾斜成分(θv)的角度。如图17所示,用记号RB表示的元件,以光学轴在Sh面内b面方向的θh为正倾斜,在Sv面内c面方向的θv为负倾斜的方式形成。另外,同样地,在图16中,用记号LB表示的元件,以光学轴在Sh面内a面方向的θh为负倾斜,在Sv面内c面方向的θv为负倾斜的方式形成。另外,用记号RF表示的元件,以光学轴在Sh面内b面方向的θh为正倾斜,在Sv面内HF方向的θv为正倾斜的方式形成。另外,用记号LF表示的元件,以光学轴在Sh面内a面方向的θh为负倾斜,在Sv面内棱线HF方向的θv为正倾斜的方式形成。因此,图16中的回射元件组,光学轴向4个方向倾斜。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包含2种以上的彼此不同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光学轴倾斜。
(第4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图。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与图16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相同,在彼此邻接的每一行中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光学轴在上下方向不同。但是,相对于图16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一行内的元件的光学轴的左右方向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图18所示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组在一行内元件的光学轴的左右方向上的倾斜的方向每隔一个不同。
图1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组,与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相比,由于可以使回射效率、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和回转角特性更加均匀而优选。
(第5实施方式)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回射物品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的图。图1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回射元件组,与图16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组相同,在彼此邻接的每一行中立方角回射元件的光学轴在上下方向上不同。但是,图1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回射元件组,在一行内形成有光学轴向左或右的方向倾斜的元件以及光学轴不向左右方向倾斜的元件。因此,由于图19的回射元件组的光学轴向9个方向倾斜,因此可以具有特别良好的回转角特性。
图20表示根据图1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以光学轴向上下左右9个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的回射元件组的侧面图。此外,如图20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各个立方角回射元件的顶点为不同的深度,共同平面(Sc面)成为连结形成在顶点最深的位置上的立方角回射元件的顶点的面。
在图20中,最上段的元件的用实线表示的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用虚线表示的标准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垂直于共同平面Sc面的线段),向上方向(c面方向)即θv为负的方向倾斜,图19中用LB、RB表示的一部分元件,在Sh面内向左右的方向即θh为正·负的方向倾斜。另外,中段的元件在侧面图中,相对于标准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在上下方向上不具有倾斜成分,但是,如图19所示在Sh面内θh向左右侧的方向倾斜。进一步地,最下段的元件的用实线表示的光学轴,如图20所示,相对于用虚线表示的标准元件的光学轴的倾斜方向,向下方向(棱线HF方向)即θv为正的方向倾斜,图19中用记号LF、RF表示的一部分元件在Sh面内向左右的方向即θh为正·负的方向倾斜。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作为本发明的回射物品的具体用途,作为能够在交通标识、施工标识、回射衣物用品、光学传感器反射器、商业标识、车辆牌照等中使用的回射物品,由于具有良好的回转角特性而能够以自由的方位切割薄片而使用在标识中。

Claims (4)

1.一种回射物品,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共同平面(Sc面)上以最密填充状形成多个立方角回射元件而成,
该立方角回射元件的3个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彼此共有3条棱线(HD、HE和HF)和1个顶点(H),且该立方角回射元件具有通过该顶点(H)且离该3个反射侧面(a面、b面和c面)距离相等的光学轴,
该回射物品包括至少2种以上的立方角回射元件,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该顶点(H)向该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光学轴彼此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射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一组以上的立方角回射元件,该光学轴在垂直于反射侧面(c面)且包含其它的反射侧面(a面和b面)的共同的棱线(HF)和从该顶点(H)向共同平面(Sc面)所引的垂线的面(Sv面)内,相对于该垂线向相对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射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光学轴的相对于从顶点向该共同平面所引的垂线的角度(θv)为+0.5~+15°或-0.5~-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射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光学轴的相对于从顶点向该共同平面所引的垂线的角度(θv)为+2~+7°或-2~-7°。
CN200980149286.7A 2008-12-08 2009-12-08 回射物品 Active CN102246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1893 2008-12-08
JP2008-311893 2008-12-08
PCT/JP2009/006693 WO2010067583A1 (ja) 2008-12-08 2009-12-08 再帰反射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6067A true CN102246067A (zh) 2011-11-16
CN102246067B CN102246067B (zh) 2014-07-16

Family

ID=42242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9286.7A Active CN102246067B (zh) 2008-12-08 2009-12-08 回射物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11839B2 (zh)
EP (1) EP2360498B1 (zh)
JP (1) JPWO2010067583A1 (zh)
CN (1) CN102246067B (zh)
ES (1) ES2813854T3 (zh)
WO (1) WO201006758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0052A (zh) * 2015-06-12 2018-02-16 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7710053A (zh) * 2015-06-12 2018-02-16 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91572A (en) 1925-02-05 1926-07-06 Jonathan C Stims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central triple reflectors
US3458245A (en) 1966-08-15 1969-07-29 Reflex Corp Canada Ltd Retro-reflective reflectors
US3924929A (en) 1966-11-14 1975-12-09 Minnesota Mining & Mfg Retro-reflective sheet material
US3417959A (en) 1966-11-14 1968-12-24 Minnesota Mining & Mfg Die for forming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US3541606A (en) * 1967-10-16 1970-11-17 Amerace Esna Corp Reflectorized vehicles and reflectors therefor
US3922065A (en) 1968-05-31 1975-11-25 Minnesota Mining & Mfg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US3923378A (en) * 1973-04-24 1975-12-02 Amerace Corp Cube-corner reflector with non-aligned cube axes and element axes
US4073568A (en) 1975-11-26 1978-02-14 Ferro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or units with three mutually perpendicular surfaces defining a trihedral angle of a 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US4066331A (en) 1976-06-25 1978-01-03 Beatrice Foods Co. Cube corner type retroreflectors with improved cube corner unit relationships
US4189209A (en) 1978-10-13 1980-02-19 Ferro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or of integrated light reflecting units of varying configurations
JPS63109233A (ja) 1986-10-28 1988-05-13 Mazda Motor Corp 圧力波過給機付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S63109233U (zh) 1987-01-09 1988-07-14
US5138488A (en) * 1990-09-10 1992-08-1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with improved angularity
JPH0719704U (ja) * 1993-09-09 1995-04-0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反射器
JPH0829603A (ja) * 1994-07-12 1996-02-02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再帰型反射器
DE69627895T2 (de) 1995-07-28 2004-05-19 Nippon Carbide Kogyo K.K. Herstellungsverfahren von mikroprismenmatrixen
WO1997004940A1 (fr) * 1995-07-28 1997-02-13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atrice microprisme
JP2853995B2 (ja) * 1996-08-16 1999-02-0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再帰型反射器
JPH10123309A (ja) * 1996-10-22 1998-05-15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三角錐型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シート
US5981032A (en) 1997-07-02 1999-11-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cube corner sheeting mold and sheeting formed therefrom
JP3468418B2 (ja) 2000-03-15 2003-11-17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三角錐型キユーブコーナー型再帰反射シート
DE10216579A1 (de) * 2002-04-14 2003-10-23 Sen Hans-Erich Gubela Weitwinkelsensorsystem mit Tripelreflektor und Herstellung der Werkzeuge
US7156527B2 (en) 2003-03-06 2007-01-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amina comprising cube corner elements and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CN101506694B (zh) * 2006-08-22 2012-10-03 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 三棱锥型立方角回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0052A (zh) * 2015-06-12 2018-02-16 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7710053A (zh) * 2015-06-12 2018-02-16 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7710052B (zh) * 2015-06-12 2020-05-22 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813854T3 (es) 2021-03-25
US8511839B2 (en) 2013-08-20
JPWO2010067583A1 (ja) 2012-05-17
WO2010067583A1 (ja) 2010-06-17
CN102246067B (zh) 2014-07-16
US20110286097A1 (en) 2011-11-24
EP2360498B1 (en) 2020-07-15
EP2360498A4 (en) 2016-01-06
EP2360498A1 (en) 201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7107B (zh) 回射物
JP4777900B2 (ja) 複合三角錐型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シートおよび再帰反射物体
US9365080B2 (en) Tire
CN101868741B (zh) 角隅型回归反射物品
EA019545B1 (ru) Многонаправленное уголковое световозвращ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JP5932659B2 (ja) 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型再帰反射シート
CN102422186A (zh) 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物品
CN103403441A (zh) 面光源装置
CN111479709A (zh) 装饰体
US9164220B2 (en) Uniform light directing film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2246067B (zh) 回射物品
CN105599543A (zh) 充气轮胎
CN104039568A (zh) 充气轮胎
CN201017050Y (zh) 顶角偏摆型光学膜
TWI356925B (en) Light guide panel for lcd comprising stripe prism
CN104838293A (zh) 利用变形结构立方角的反光片
JP655292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603648B (zh) 可操纵的多方向棱镜群反向反射片材
JP4980950B2 (ja) 三角錐型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物品
CN104364679B (zh) 立方角型反光片
CN102736151A (zh) 改进钻石级反光膜反射光锥的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WO2019128861A1 (zh) 一种双向辨识的轮胎及轮胎模具
CN205484889U (zh) 一种棱柱面导光板
CN104391393A (zh) 液晶显示屏用反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