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545A - 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37545A CN102237545A CN2010105720299A CN201010572029A CN102237545A CN 102237545 A CN102237545 A CN 102237545A CN 2010105720299 A CN2010105720299 A CN 2010105720299A CN 201010572029 A CN201010572029 A CN 201010572029A CN 102237545 A CN102237545 A CN 1022375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hargeable battery
- breaking
- jar
- folding part
- exemplary embodi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68 insulating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095 Ni-M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477 Ni—M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罐,容纳电极组件并具有开口端、与开口端基本相对的底表面、第一平坦表面和第二平坦表面,其中第一平坦表面和第二平坦表面每个具有促进罐在压缩下变弯曲的第一破裂部,其中第一轴限定为从底表面延伸到开口端,并且其中第一破裂部沿基本垂直于第一轴的方向上的第二轴延伸;以及盖板,密封罐的开口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也就是,二次电池)能够重复地充电和放电。典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镍氢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可再充电电池可以以组的形式制造,并通常用于移动电子装置,诸如蜂窝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摄像机。
可再充电电池通常包括:果冻卷型电极组件,通过缠绕正电极和负电极且使隔板位于其间而以堆叠的方式形成;罐,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以及盖组件,气密地(hermetically)密封罐的上开口。
罐通常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并具有圆柱形或角形(angular shape)。当压力在角形罐的竖直方向作用时,也就是当产生纵向压缩时,罐的下底面能够被折叠而向内挤压从而损坏电极组件,使正电极和负电极短路。然后,可再充电电池可能燃烧或爆炸。
在本背景部分公开的以上信息仅是为了增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含并不形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经在该国中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已经进行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纵向压缩下也稳定的可再充电电池。还进行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电池的纵向压缩而对电极组件显著损坏的可再充电电池,从而防止或减少燃烧或爆炸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罐,容纳电极组件并具有开口端、与开口端基本相对的底表面、第一平坦表面和第二平坦表面,其中第一平坦表面和第二平坦表面每个具有促进罐在压缩下变弯曲的第一破裂部,其中第一轴限定为从底表面延伸到开口端,并且其中第一破裂部沿基本垂直于第一轴的方向上的第二轴延伸;以及盖板,密封罐的开口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破裂部是凹槽。此外,第一破裂部可以靠近罐的开口端和/或靠近罐的底表面且与罐的底表面间隔开。此外,第一平坦表面上的第一破裂部可以基本对应于第二平坦表面上的第一破裂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破裂部在第一平坦表面上和第二平坦表面上,第一折叠部在第一平坦表面上。第一折叠部可以与第一破裂部和第二破裂部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或者可以接触两个破裂部。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因为破裂部提供在正面和背面上且靠近罐的底面,当罐被压缩从而由于纵向压缩而变形时,破裂部变弯曲或破裂以使罐的底面朝向罐的外侧折叠,从而防止由变形的底面对电极组件的损伤。因此,能够防止正电极和负电极短路,并能够防止可再充电电池的燃烧或爆炸。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在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组装的状态下沿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在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组装的状态下沿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a)是图2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4(b)是图2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纵向压缩的测试结果的透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透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8(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图8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纵向压缩的测试结果的透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截面透视图。
图11是沿图9中的线XI-XI截取的截面透视图。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2(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3(b)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4(b)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5(b)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16(a)是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6(b)是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17(a)是根据本发明第八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7(b)是根据本发明第八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18(a)是根据本发明第九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8(b)是根据本发明第九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19(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9(b)是根据本发明第十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图20(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20(b)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可再充电电池
2:隔板 4:正电极
6:负电极 10:电极组件
20:罐 21:第一面(正面)
22:第二面(背面) 23:第三面(底面)
30:盖组件 31:电极端子
32:盖板 33:绝缘衬垫
32a:端子孔 34:端子板
36:绝缘板 37:绝缘壳
51,61,251:第一破裂部
52,62,252:第二破裂部
271,371,471,771,871,971,1071,1171:折叠部
571,671:第一折叠部 572,672:第二折叠部
C:距离 L:竖直长度
L51,L61,L251,L252,L271,L371,L471,L571,L572,L671,L672,L771,L871,
L971,L1071,L1171:长度
T:其余部分的厚度
W:凹口宽度 W21,W2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地,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修改,而都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附图和描述都应被认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整个说明书中指代相似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在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组装的状态下沿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电极组件10;罐20,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10以及电解质;以及盖组件30,气密地密封形成在罐20的上端处的开口。
电极组件10通过螺旋缠绕正电极4和负电极6且使隔板2位于两者之间以果冻卷的形式形成。电极组件10具有通常对应于角形罐20的内部空间的形状从而安装到罐20的内部。
罐20能够通过形成在其一侧的开口而接收电极组件10,并形成为导体从而能够用作电极端子。例如,罐20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并与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4电连接以用作正端子。在此情形下,为盖组件30提供的电极端子31与电极组件的负电极6电连接以用作负端子。反过来,罐20可以用作负端子,电极端子31可以用作正端子。
盖组件30包括:盖板32,固定到罐20的开口;电极端子31,插入到盖板32的端子孔32a中,绝缘衬垫33位于两者之间;端子板34,与电极端子31的下端电连接;绝缘板36,置于盖板32与端子板34之间;以及绝缘壳37,使电极组件10和盖组件30绝缘。绝缘衬垫33使电极端子31和盖板32电绝缘,绝缘板36使端子板34与盖板32电绝缘。
固定到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4的正引线11焊接到盖板32的内表面以将正电极4的电流传输到盖板32和罐20。也就是,罐20用作正端子。此外,固定到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6的负引线12焊接到端子板34的下表面以将负电极6的电流传输到端子板34和电极端子31。也就是,电极端子31用作负端子。
图3是在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组装的状态下沿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4(a)是图2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4(b)是图2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图3、图4(a)和图4(b),罐20具有角形并包括开口、第一面(在下文称作“正面”或“第一平坦表面”)21、第二面(在下文称作“背面”或“第二平坦表面”)22以及第三面(在下文称作“底面”或“底表面”)23,以形成电极组件10的容纳空间。在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角形罐20构造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最小化在纵向压缩下对电极组件10的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罐20的正面21和背面22包括邻近或靠近底面23的至少一个第一破裂部51和61。第一破裂部51和61示范性地形成为在前面21和背面22上的对应位置处且与底面23间隔开的凹槽或凹口,从而促进正面21和背面22在压缩下变弯曲或破裂。
第一破裂部51和61可以分别形成在正面21和背面22上并分别具有长度L51和L61,长度L51和L61可以等于或小于正面21和背面22沿宽度方向的宽度W21和W22。例如,为了使第一破裂部51和61有效地引起正面21和背面22破裂,第一破裂部51和61的长度L51和L61可以为宽度W21和W22的约80%或更大。第一破裂部51和61形成为在正面21和背面22上基本对称,从而在发生阈值纵向压缩的情形下引起罐20的通常对称的变形。
罐20包括靠近底面23的第一破裂部51和61以对应于由纵向压缩引起的变形。此外,罐20可以包括靠近盖板32的第二破裂部52和62以更有效地应对由纵向压缩引起的变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罐20的正面21和背面22还包括邻近盖板32的第二破裂部52和62。第二破裂部52和62可以示范性地形成为在正面21和背面22上且在与盖板32间隔开的对应位置处的凹槽或凹口,从而促进正面21和背面22的破裂。
第二破裂部52和62可以分别形成在正面21和背面22上并可以分别具有长度L52和L62,长度L52和L62可以等于或小于正面21和背面22沿宽度方向的宽度W21和W22。例如,为了使第二破裂部52和62有效地引起正面21和背面22变弯曲或破裂,第二破裂部52和62的长度L52和L62可以为宽度W21和W22的约80%或更大。此外,第二破裂部52和62形成为在正面21和背面22上基本对称,从而在纵向压缩下引起罐20的通常对称的变形。
此外,靠近底面23的成对的第一破裂部51和61以及靠近盖板32的成对的第二破裂部52和62形成为在竖直长度方向(L)上在罐20的两侧基本对称,以在纵向压缩下引起通常对称的变形。
参照图3,第一破裂部51和61以及第二破裂部52和62可以具有在约0.1mm至约0.5mm之间的凹口宽度(W),在凹口处的壳的厚度(T)可以在约0.1mm至约0.15mm之间。在罐20的材料上可以存在不同,但当罐20由铝合金制成时,如果凹口宽度(W)小于0.1mm,则破裂引发效果会过弱;如果凹口宽度(W)大于0.5mm,则罐20的耐久性可能被削弱。如果罐20在凹口处的厚度(T)小于0.1mm,则罐20的耐久性可能被削弱;而如果它超过0.15mm,则破裂引发效果会过弱。因此,为了促进破裂引发而不使罐20的耐久性退化,罐20可以形成为,基于罐20的材料和可再充电电池100的使用环境,使凹口宽度(W)最大化而使其余部分的厚度(T)最小化。
第一破裂部51和61形成为与底面23间隔开使得它们位于罐20的竖直长度(L)的约10%以内,从而当第一破裂部51和61变弯曲或破裂时,底面23能够变弯曲或破裂而不妨碍电极组件10,从而有效防止底面23被朝向电极组件10推动。第二破裂部52和62形成为与盖板32间隔开使得它们位于罐20的竖直长度(L)的约25%以内,从而当第二破裂部52和62破裂时,盖板32能够变弯曲或破裂而不妨碍电极组件10,从而有效防止盖板32被朝向电极组件10推动。
图5是示出图4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纵向压缩的测试结果的透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透视图,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参照图5至图7,当罐20由于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纵向压缩而压缩和变形时,第一破裂部51和61在底面23附近以长度L51和L61破裂,允许底面从罐20的外部折叠。因而,底面23能够变形而不强行进入电极组件10或损坏电极组件10。也就是,尽管底面23变形,但是正电极4和负电极6不会短路。
此外,当罐20由于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纵向压缩而被压缩和变形时,第二破裂部52和62在盖板32附近以长度L52和L62破裂,允许盖板32从罐20的外部折叠。因而,仅盖板32变形,而不与电极组件10接触或损坏电极组件10。也就是,尽管盖板32变形,但是能够避免正电极4与负电极6的短路。
底面23在紧密附着到电极组件10的状态下变形,而盖板32在与电极组件10间隔开且使绝缘壳37位于其间的状态下变形。当可再充电电池100被纵向压缩而变形时,盖组件30损坏电极组件10的可能性小于底面23损坏电极组件10的可能性。因此,正面21和背面22可以包括第一破裂部51和61以及第二破裂部52和62之一,或者在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正面21和背面22可以包括第一破裂部51和61以及第二破裂部52和62。在此情形下,第一破裂部51和61以及第二破裂部52和62的存在能够防止在靠近底面23和盖板32的部分处对电极组件10的显著损坏,还能防止或减少正电极4和负电极6短路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各种其它的示范性实施例将通过将它们与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和前述示范性实施例比较来描述。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8(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第一破裂部51和61以及第二破裂部52和62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对比地,参照图8,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中,第一破裂部251和61具有不同的结构,第二破裂部252和62具有不同的结构,折叠部271形成在正面21上。
例如,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形成为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背面22上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形成为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第一破裂部251和61靠近底面23不同地形成,第二破裂部252和62靠近盖板32不同地形成。成对的第一破裂部251和61以及第二破裂部252和62通常为对称的。
背面22上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具有与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破裂部基本相同的形状和基本相同的破裂性能。正面21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正面21的中心部分处,第一破裂部251的长度L251和第二破裂部252的长度L252比正面21的宽度W21短。例如,正面21上的第一和第二破裂部251和252的长度L251和L252为正面21的宽度W21的大小的约30%或更大以最小化靠近底面23和盖板32的弯曲或破裂。
折叠部271形成为在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沿罐20的竖直长度(L)方向延伸的凹口。折叠部271的长度L271比正面21上的第一和第二破裂部251和252的长度L251和L252长。当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使破裂最小化时,折叠部271引起正面21在纵向压缩下被折叠以促进背面22上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的破裂。也就是,通过正面21的折叠并促进背面22的破裂,折叠部271的存在补充了在正面21上较短的第一和第二破裂部251和252的较低的破裂性能。
折叠部271的长度L271可以为正面21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的距离(C)的约80%或更大。此外,长度L271可以等于距离(C)。如果折叠部271的长度L271小于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的距离(C)的80%,则正面21在纵向压缩下的折叠引发性能会恶化,并且会妨碍背面22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的破裂。
图9是示出图8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纵向压缩的测试结果的透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截面透视图,图11是沿图9中的线XI-XI截取的截面透视图。参照图8至图11,当罐20被可再充电电池200的纵向压缩压缩而变形时,背面22上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在底面23和盖板32附近以长度L61和L62破裂,允许底面23和盖板32在罐20的外面折叠。
同时,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在底面23和盖板32附近以长度L251和L252破裂。此外,因为正面21破裂得比背面22短,所以正面21关于背面22沿折叠部271向内折叠(见图9和图11)。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中,罐20在罐20的内侧处变形为与电极组件10接触。因为形成在罐20的正面21上的折叠部271促进了背面22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的破裂,所以能够减少在第一破裂部251和61以及第二破裂部252和62处的凹口处理的分散影响。因此,因为仅底面23和盖板32变形,所以它们不与电极组件10接触也不损坏电极组件10。也就是,正电极4和负电极6没有被变形的底面23和盖板32短路。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2(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折叠部271形成为单条线,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00的折叠部371形成为两条线。像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一样,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00包括形成在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以及形成在背面22上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00中,两条线的折叠部371形成为基于在正面21的宽度W21的中心处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中心线的基本对称的结构。两条线的折叠部371在罐20的长度方向(L)上形成在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以引起正面21的两个区域或至少一个区域在纵向压缩下折叠,进一步促进背面22上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的破裂。在此情形下,折叠部371之间的间隔C371在约5mm至8mm之间。如果间隔C371小于5mm,则两条线中的至少一条不太可能被折叠;如果间隔C371超过8mm,则正面21可能被不对称地折叠或者使正面21非常难以被折叠。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3(b)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00,折叠部371形成为与正面21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间隔开。也就是,折叠部371的长度L371短于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的距离(C)。对比地,在根据本发明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400中,折叠部471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相连。也就是,折叠部471的长度L471基本等于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的距离(C)。在本发明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中,折叠部471的长度L471比本发明的第三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折叠部371的长度L371长,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引发正面21的折叠。也就是,在本发明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中,折叠部471可以引起或引发正面21从底面23附近到盖板32附近被折叠。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4(b)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500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中额外地包括第一和第二折叠部571和572。
第一折叠部571形成为在正面21的宽度W21的中心处在第一破裂部51和第二破裂部52之间沿罐20的竖直长度方向(L)延伸的凹槽或凹口。第一折叠部571与正面21的第一破裂部51和第二破裂部52相连。也就是,第一折叠部571的长度L571基本等于第一破裂部51和第二破裂部52之间的距离(C)。
第二折叠部572形成为在背面22的宽度W22的中心处在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之间沿罐20的竖直长度方向(L)延伸的凹口。第二折叠部572与背面22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相连。也就是,第二折叠部572的长度L572等于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之间的距离(C)。
在纵向压缩下,第一折叠部571引起正面21从底面23附近折叠到盖板32附近,以促进背面22上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的破裂。此外,在纵向压缩下,第二折叠部572引起背面22从底面23附近折叠到盖板32附近,以促进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51和第二破裂部52的破裂。也就是,当根据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500受到纵向压缩时,正面21或背面22可以被折叠而转向内侧或外侧。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5(b)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本发明的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500,第一和第二折叠部571和572将正面的第一破裂部51和第二破裂部52与背面22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连接。对比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600中,第一和第二折叠部671和672与正面21的第一破裂部51和第二破裂部52间隔开并且与背面22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间隔开。
参照图15,在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600中,第一折叠部671的长度L671短于第一破裂部51和第二破裂部52之间的距离(C),第二折叠部672的长度L672短于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之间的距离(C)。
在发生纵向压缩的情况下,第一折叠部671引发正面21被折叠以促进背面22上的第一破裂部61和第二破裂部62的破裂,第二折叠部672引发背面22被折叠以促进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51和第二破裂部52的破裂。也就是,当纵向压缩发生到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600时,正面21或背面22可以被折叠而转向内侧或外侧。
图16(a)是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6(b)是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折叠部271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间隔开。对比地,在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700中,折叠部771连接到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
参照图16,与本发明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相比,在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700中,折叠部771具有基本等于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的距离(C)的长度L771,从而有效引起正面21被折叠。也就是,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折叠部771引起正面21从底面23附近折叠到盖板32附近。
图17(a)是根据本发明第八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7(b)是根据本发明第八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折叠部271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间隔开。对比地,在根据本发明第八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800中,折叠部871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间隔开并连接到正面21上的第二破裂部252。
参照图17,在根据本发明第八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800中,具有比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的距离(C)短的长度L871的折叠部871引起正面21被折叠。在本发明的第八示范性实施例中,因为折叠部871引起正面21折叠直到盖板32附近,所以在盖板32附近能够比在底面23附近折叠更多的正面21。
图18(a)是根据本发明第九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8(b)是根据本发明第九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折叠部271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间隔开。对比地,在根据本发明第九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900中,折叠部971与正面21上的第二破裂部252间隔开并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连接。
参照图18,在根据本发明第九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900中,具有比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的距离(C)短的长度L971的折叠部971引起正面21被折叠。在本发明的第九示范性实施例中,因为折叠部971引起正面21被折叠直到底面23附近,所以在底面23附近能够比在盖板32附近折叠更多的正面21。
图19(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9(b)是根据本发明第十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00,形成为两条线的折叠部371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间隔开。对比地,在根据本发明第十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0中,形成为两条线的折叠部1071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间隔开并与正面21上的第二破裂部252相连。
参照图19,在根据本发明第十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0中,具有比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之间的距离(C)短的长度L1071的折叠部1071引起正面21被折叠。在本发明的第十示范性实施例中,因为折叠部1071引起正面21折叠直到盖板32附近,所以在盖板32附近能够比在底面23附近折叠更多的正面21。
图20(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20(b)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后视图。参照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00,形成为两条线的折叠部371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和第二破裂部252间隔开。对比地,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100中,形成为两条线的折叠部1171与正面21上的第一破裂部251相连并与正面21上的第二破裂部252间隔开。
参照图20,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100中,具有比第一和第二破裂部251和252之间的距离(C)短的长度L1171的折叠部1171引起正面21被折叠。在本发明的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因为折叠部1171引起正面21折叠直到底面23附近,所以在底面23附近能够比在盖板32附近折叠更多的正面21。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认为是实际的示范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地,旨在涵盖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21)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
罐,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具有开口端、与所述开口端基本相对的底表面、第一平坦表面和第二平坦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平坦表面和所述第二平坦表面每个具有促进所述罐在压缩下变弯曲的第一破裂部,其中第一轴限定为从所述底表面延伸到所述开口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沿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方向上的第二轴延伸;以及
盖板,密封所述罐的所述开口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是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靠近所述罐的所述开口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靠近所述罐的所述底表面且与所述罐的所述底表面间隔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靠近所述底表面位于所述罐的长度的10%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平坦表面的宽度的至少8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在所述第一平坦表面上的第一破裂部基本对应于在所述第二平坦表面上的第一破裂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的宽度在约0.1mm至约0.5mm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罐在所述第一破裂部处的厚度在约0.1mm至约0.15mm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平坦表面的宽度的至少约3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平坦表面和所述第二平坦表面上的第二破裂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靠近所述罐的所述底表面,所述第二破裂部靠近所述罐的所述开口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破裂部靠近所述底表面位于所述罐的长度的10%内,所述第二破裂部靠近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罐的长度的25%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平坦表面上的第一折叠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沿所述第一轴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破裂部与所述第二破裂部之间的距离的至少80%。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一破裂部和所述第二破裂部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包括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凹槽。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接触所述第一破裂部和所述第二破裂部。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平坦表面上的第二折叠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折叠部基本对应于所述第一折叠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3084110P | 2010-05-03 | 2010-05-03 | |
US61/330,841 | 2010-05-03 | ||
US12/906,045 | 2010-10-15 | ||
US12/906,045 US8920964B2 (en) | 2010-05-03 | 2010-10-15 | Rechargeable batter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37545A true CN102237545A (zh) | 2011-11-09 |
CN102237545B CN102237545B (zh) | 2014-07-02 |
Family
ID=4435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7202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7545B (zh) | 2010-05-03 | 2010-12-03 | 可再充电电池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20964B2 (zh) |
EP (1) | EP2385565A1 (zh) |
JP (1) | JP5331786B2 (zh) |
KR (1) | KR101191628B1 (zh) |
CN (1) | CN10223754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2443A (zh) * | 2013-01-30 | 2014-08-0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97255B1 (ko) * | 2009-11-30 | 2011-12-2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JP5858235B2 (ja) * | 2012-04-16 | 2016-02-10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電池 |
KR102629177B1 (ko) * | 2016-07-12 | 2024-01-2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019682B1 (ko) * | 2017-12-08 | 2019-09-0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열가소성 수지가 채워진 벤트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전지케이스 |
KR20210099469A (ko) * | 2020-02-04 | 2021-08-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셀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637A (zh) * | 1996-11-05 | 1998-05-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池 |
JP2001143664A (ja) * | 1999-11-16 | 2001-05-25 | Gs-Melcotec Co Ltd | 電 池 |
WO2001061770A1 (en) * | 2000-02-18 | 2001-08-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afety mechanism for rectangular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1604759A (zh) * | 2008-06-09 | 2009-12-1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73411B2 (ja) | 2000-05-31 | 2010-06-02 | 株式会社東芝 | 密閉二次電池 |
EP1327270B1 (en) * | 2000-09-29 | 2017-01-25 | LG Chemical Co., Ltd. | Safety plate of secondary battery |
KR20030043407A (ko) | 2001-11-28 | 2003-06-0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각형 이차 전지 |
JP4097482B2 (ja) | 2002-08-19 | 2008-06-1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開裂溝付き密閉型電池 |
JP4535699B2 (ja) | 2003-07-17 | 2010-09-0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開裂溝付き密閉型電池 |
KR100551885B1 (ko) * | 2003-10-20 | 2006-02-1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
KR100670493B1 (ko) | 2005-03-24 | 2007-01-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캔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
US9136507B2 (en) * | 2005-03-24 | 2015-09-15 | Samsung Sdi Co., Ltd. | Can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
BRPI0813288A2 (pt) * | 2007-06-22 | 2014-12-30 | Boston Power Inc | Dispositivo de interrupção de corrente, bateria, bateria de íons de lítio, métodos para manufaturar um dispositivo de interrupção de corrente, uma bateria, e uma bateria de íons de lítio. |
KR101192090B1 (ko) | 2008-06-09 | 2013-11-2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전지 |
-
2010
- 2010-10-15 US US12/906,045 patent/US892096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0-28 KR KR1020100106071A patent/KR10119162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11-08 EP EP10251907A patent/EP238556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2-03 CN CN201010572029.9A patent/CN10223754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21 JP JP2010284774A patent/JP533178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637A (zh) * | 1996-11-05 | 1998-05-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池 |
JP2001143664A (ja) * | 1999-11-16 | 2001-05-25 | Gs-Melcotec Co Ltd | 電 池 |
WO2001061770A1 (en) * | 2000-02-18 | 2001-08-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afety mechanism for rectangular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1604759A (zh) * | 2008-06-09 | 2009-12-1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2443A (zh) * | 2013-01-30 | 2014-08-0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10071232A (zh) * | 2013-01-30 | 2019-07-3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331786B2 (ja) | 2013-10-30 |
US20110269013A1 (en) | 2011-11-03 |
US8920964B2 (en) | 2014-12-30 |
KR101191628B1 (ko) | 2012-10-17 |
CN102237545B (zh) | 2014-07-02 |
KR20110122050A (ko) | 2011-11-09 |
JP2011238587A (ja) | 2011-11-24 |
EP2385565A1 (en) | 2011-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57432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pack exhibiting enhanced coupling strength between a battery cell and mounting members | |
CN102237545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1752517B (zh) | 盖组件和使用该盖组件的二次电池 | |
US8137837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pack having excellent production process property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 |
EP3046160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pack of the same | |
CN102376931A (zh) |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 |
CN101950812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JP2001520440A (ja) | 電気化学セルおよび電池 | |
CN101409358B (zh) | 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 | |
US11664555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 vehicle | |
WO2023185285A1 (zh) | 电池 | |
CN114696047A (zh) | 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 | |
US20090305118A1 (en) | Protective circuit module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 |
US8852766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pack | |
CN114270588A (zh) | 二次电池 | |
CN102903862B (zh) | 可充电电池 | |
KR102164002B1 (ko) | 밴드 조립체 | |
US20110305942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 |
US20210050564A1 (en) |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pack | |
CN214384784U (zh)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
KR20160141944A (ko) | 이차전지 | |
CN213636041U (zh) | 正极片、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 |
KR20160102725A (ko) | 보호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
CN110915021B (zh) | 电池模块和电池组 | |
CN103531743A (zh) | 电池组及壳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