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1461A - 包括具有韧性紧固部件的引导凸起或凹槽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包括具有韧性紧固部件的引导凸起或凹槽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31461A CN102231461A CN2011100826893A CN201110082689A CN102231461A CN 102231461 A CN102231461 A CN 102231461A CN 2011100826893 A CN2011100826893 A CN 2011100826893A CN 201110082689 A CN201110082689 A CN 201110082689A CN 102231461 A CN102231461 A CN 1022314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ing element
- electric
- electric connector
- connector
- coup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8—Snap or like fastening comprising a pin snapping into a reces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电耦接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包括从它的插口面平行于耦接方向凸起的引导凸起,该电耦接连接器设计成具有用于容纳引导凸起的引导凹槽。为了改进两个电连接器之间即使当电连接器组件经受振动时的连接强度,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电连接器包括固定元件,根据本发明的该固定元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可沿垂直于耦接方向的方向弹性形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设计成沿耦接方向连接到电耦接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插口面,该插口面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和从插口面凸起且平行于耦接方向的引导凸起。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设计成沿耦接方向连接到电耦接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插口面,该插口面具有引导凹槽,用于沿耦接方向容纳电耦接连接器的引导凸起,该引导凹槽朝向插口面开口并且平行于耦接方向延伸。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两个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所述至少两个电连接器设计成沿耦接方向连接在一起。
背景技术
已经知道电连接器包括引导元件,这些导引元件可具有引导凸起或引导凹槽的形式。特别地,在上述至少两个电连接器相互接触之前,使插口面的接触部分沿耦接方向延伸的引导凸起和引导凹槽或电耦接连接器相互作用。引导凸起和引导凹槽在连接过程中引导电连接器的运动,以及防止电连接器变形或者对接触器造成损坏,这增加了对连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的容许度。特别地,平行于引导凸起的耦接方向的引导表面和具有多边形压槽的圆柱形引导凹槽牢固地引导电连接器。在现有的连接器中,引导凸起和引导凹槽成互补方式设计。
当引导凸起和引导凹槽的至少两个引导表面比余下的引导表面要宽得多时,基本平坦的引导凸起在引导电连接器的运动方面是极其有效的,其中所述引导凸起具有刀片或板的形状以便结合到为壳体或护套形状的引导凹槽。
然而,如果电连接器组件用于会产生易于打开电连接器组件的力的环境中,则所述至少两个耦接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组件可能会损坏。上述环境例如是机动车或者任何其它的移动式机器。耦接连接器的电接触器之间的保持力可能不足以保证连接,特别是当该组件经受振动时。如果连接中断,机器运行将受到影响。
由于现有电连接器存在这些缺陷,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正是要提供即使当该电连接器组件经受机械振动时比现有电连接器更能保证它们的连接的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电连接器,根据本发明将可以实现该目的,在于引导凸起设置有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可以沿垂直于耦接方向的方向弹性形变。
对于具有引导凹槽的上述电连接器来说,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该目的,在于固定元件设置在引导凹槽中,所述固定元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可以沿垂直于耦接方向弹性形变。
对于上述电连接器组件,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该目的,在于至少一个电连接器根据本发明设计,固定元件设置在引导凹槽中并且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可以沿垂直于耦接方向弹性形变,提供引导凸起与引导凹槽的压力配合,该压力配合至少发生在当电连接器完全连接时。
这些简单的技术方案提供了额外的保持力,该保持力由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特别是由固定元件产生的压力配合来产生。作用到连接器组件的至少一个连接器上的这些力特别是振动力被压力配合抵消掉,以使这些力或外部振动不能阻断两个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从而,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更适用于恶劣环境,例如适用于机动车。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必要时可以结合以及利用下面的其他实施例来改进,这些实施例在每个规定情况下本身就是有利的。
根据第一可选实施例,固定元件设置在平行于耦接方向布置的引导表面上。引导凸起和引导凹槽均设计成使至少一个引导表面平行于耦接方向。特别地,当引导凸起是板或刀片形状时,引导凸起的大平面可以构成引导表面。对应于这种引导凸起的引导凹槽具有壳体、护套或盒体形状,其至少两个大侧壁平行于耦接方向延伸从而形成引导表面。
如果电连接器也设置有固定元件,则这些固定元件可以设置在相同引导表面或者其它引导表面上。特别地,这些固定元件可以设置在与引导凸起相对的引导表面上并可以指向相反方向,或者它们可以设置在与引导凹槽相对的引导表面上并彼此相对。作为变型,这些固定元件可以设置成在垂直于耦接方向间隔给定距离。
在电连接器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固定元件可以垂直于耦接方向凸起。具有这种从垂直于耦接方向的引导表面凸起的固定元件的电连接器可用于与现有连接器有关的传统形状的耦接连接器中。
如果固定元件例如通过从引导表面凸起而设置在引导凸起上,则耦接连接器的引导凹槽不必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元件。由于传统引导凹槽相对于不是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引导凸起是基本互补的,所以凸起的固定元件将从其非变形或静止位置推向引导凸起,并且当引导凸起插入到引导凹槽时其进入变形位置。由于它的弹性形变,固定元件在与引导凹槽相对的侧壁或引导表面上施加保持力。该保持力在两个连接器之间,特别是在引导凸起和引导凹槽之间产生压力配合。该压力配合牢固保持电连接器并将它们牢牢固定在一起。
如果固定元件设置在引导凹槽的侧壁或引导表面上,则它压向侧壁并且通过引导凸起和引导凹槽隔开,该引导凸起可以是传统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元件向与引导凸起相对的引导表面施加压力。
从引导表面凸起的固定元件可以是拱桥、舌片或簧片的形状,它们都是基本为弧形。这种固定元件可以具有半凸面形状,至少在其一部分上是该形状。没有垂直于耦接方向的边缘的固定元件以特别有效的方式分布这些形变力。
拱桥或簧片形状的固定元件可以包括两个端部,这两个端部沿和插塞方向相反的方向取向,并且可以连接到引导表面。利用这种固定元件,可以获得高保持力和持久的压力配合。然而,施加到这种固定元件的机械负载与舌片形状的固定元件相比可以产生更为快速的结构劣化。当固定元件发生形变时,舌片形状的固定元件的自由端可以进行不受控的运动,从而防止固定元件压缩,这种压缩长期来讲会造成元件损坏。特别地,当固定元件的自由端的方向和连接器的纵向相反时,可以避免连接过程中引导凸起卡住,其中所述纵向是插口面所定向的方向。而且,通过为连接两个连接器提供额外固定以便防止它们分开,则其自由端的方向和纵向相反的舌片形状的固定元件用作卡件或锚件。
在电连接器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固定元件可以包括弹性部分,该弹性部分要比电连接器的周边部分更具韧性。刚性环境和韧性弹性部分的结合防止该弹性部分在耦接过程中发生错误位移或形变,其中所述刚性环境在耦接过程中不会发生大幅形变。该弹性部分可以在整个固定元件上延伸,或者该固定元件可以由该弹性部分构成。
而且,为了使该固定元件相对于引导表面凸起,该固定元件可以设置有位移部件。该位移部件可以垂直于耦接方向凸起,从而产生或增大固定元件相对于引导表面的凸起量。该位移部件可以是小圆珠或肋条形状的凸起,它相对于耦接方向垂直突起。小圆珠形状的凸起产生保持力或者局部集中的高压力,从而实现压力配合。然而,在电连接器组件连接或打开的过程中,压力峰值会造成损坏,例如在小圆珠形状的凸起的相对引导表面中形成凹槽。为了在相对的引导表面上更好的分配保持力,优选为肋条形状的凸起。
在另一有利实施例中,位移部件可以集成到固定元件。这种类型的位移部件不易与固定元件分离,但是容易制得,例如,可以通过共同注入模制固定元件和位移部件。固定元件还可以集成到插口面,该插口面可以集成到电连接器的电接触器元件的支承体。包括固定元件、插口面和引导凸起或者引导凹槽的支承体例如可以通过在单个制造步骤中进行注入模制而容易地制得。因此该支承体可以快速且廉价地制得。
为了充分得益于位移部件和固定元件的形状和构造,该位移部件可以独立于固定元件而制得,并且当电连接器连接形成电连接器组件时,该位移部件设置在与固定元件相对的引导表面上。从而该固定元件可以包括凸起弹性部分、或者设置有位移部件的弹性部分、或者至少当连接器完全连接时和设置在与弹性部分相对的引导表面上的位移部件相互作用的弹性部分。
形变插孔设置在固定元件的边缘上,垂直于耦接方向,该形变插孔提供容纳至少在一个部分上形变的固定元件的空间。如果不存在形变插孔,则该弹性部分不会具有比电连接器的周边部分更大的韧性。形变插孔可以设计成使得固定元件不会因其形变而在相对端或者形变插孔的基座处接触支承体材料。因此该固定元件易于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压入形变插孔。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和如果例如固定元件被整个压入形变插孔,则固定元件会受到过大压力。因此该形变插孔可以设计成作为固定元件的死止件。在这种情况下,该固定元件邻接到与固定元件相对设置的形变插孔的基座,防止它受到过大压力。作为变型,该形变插孔可以填充韧性材料,该韧性材料产生与固定元件形变相反的力并且随其形变成比例增大该力。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示例的方式,利用有利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可选结构,然而,其中如上所述的单独的特征可以单独应用或者从附图中省略。
图1是电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另一个电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根据图2的电连接器,其中以示意性透视图方式示出其带有的固定元件的第一实施例;
图4是根据图3的电连接器的剖开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图4的实施例,其中根据图1的另一个电连接器的引导凸起插入到引导凹槽中;
图6是设置在根据图1的连接器的引导凸起上的固定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7是根据图6的实施例的剖开的示意性图,该引导凸起插入到引导凹槽中;
图8是设置在引导凸起上的固定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根据图8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侧部剖视图,该引导凸起部分地插入到引导凹槽中;
图10是根据图8和9的实施例,该引导凸起完全插入到引导凹槽中;
图11是设置在引导凸起上的固定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是根据图1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侧部剖视图,该引导凸起部分地插入到引导凹槽中;
图13是根据图11和12的实施例,该引导凸起完全插入到引导凹槽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来初步描述具有插口面2的电连接器1。插口面2沿电连接器1的纵向方向L1定向,插口面2中具有若干接触器元件的接触器部分3设置成可以接触另一个电连接器或耦接连接器。纵向方向L1沿着耦接方向M,其中沿耦接方向M,电连接器1可以连接或耦接到其它电连接器或电耦接连接器。
在插口面2中,设置有大致平面的引导凸起4,该引导凸起基本设置在插口面2的中心位置。引导凸起4具有板或刀片形状,并且沿耦接方向M从插口面2凸起。它的前部5垂直于耦接方向M延伸。前部5的边缘是平的或圆的,从而可以防止引导凸起4在连接电连接器1和耦接连接器的过程中发生变形。引导凸起4包括两个引导表面6、7,它们平行于电连接器1的纵向方向L1延伸。引导表面6、7是引导凸起4的最重要表面。而且,引导凸起4设计成具有边缘或表面8、9,这两个表面相对于引导表面6、7成直角。因此边缘8、9有助于引导凸起4的引导功能,因此还可以称为引导表面8、9。
插口面2形成支承体10的一部分,该支承体设置在电连接器1的连接器外壳11中。支承体10包括用于容纳接触器的开口,其中接触器元件牢固插入到该开口中。引导凸起4可以固定到支承体10中。图1所示实施例设计成集成到支承体10。
电连接器1可以连接到电耦接连接器,其中电耦接连接器可以是传统产品或者甚至是根据本发明设计的产品。作为变型,如果电耦接连接器是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电连接器1可以是根据本发明不用改进的标准连接器。
图2示出另一个电连接器或电耦接连接器20的第一实施例,它包括插口面21,该插口面沿电耦接连接器20的纵向方向L20定向。纵向方向L20和耦接方向M相反。
插口面21还设计成具有接触器部分22,该接触器部分包括用于接触电连接器1的接触器元件的不同接触器元件。这些接触器元件还可以设计成耦接接触器。而且,引导凹槽23设置在插口面21中。引导凹槽23沿纵向方向L20朝插口面21开口并且沿耦接方向M在电耦接连接器20的支承体24中延伸。支承体24设置在耦接连接器外壳25中。
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元件可以设置在引导凹槽23中,其给电耦接连接器20提供了本发明的优点。特别地,固定元件可以设置在引导凹槽23的引导表面26上。引导表面26和引导凹槽23的其它引导表面沿耦接方向M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引导凹槽23包括四个引导表面,它们均平行于耦接方向M延伸并且形成引导凹槽23的侧壁。作为变型,如图2所示,如果固定元件设置在电连接器1中,则电耦接连接器20可以是标准产品。
在所示实施例中,电耦接连接器20是用于电连接器1的插座。作为变型,具有引导凸起4的电连接器1可以设计为电耦接连接器20的插座。
图3示出电耦接连接器2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其功能或其结构与图2中的实施例的部件相对应的那些部件。为了简明起见,将仅描述和图2的实施例不同的地方。
电耦接连接器20以分解图方式示出,插口面或耦接插口面21位于凸起平面的外面。
集成到支承体24的插口面21设置有四个固定元件30a-d。固定元件30a-d将在固定元件30a的下面实施例中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固定元件30a包括位移部件31a和弹性部分32a。位移部件31a设置在引导凹槽23的侧壁33上,侧壁33a是最大的引导表面之一,特别是盒形引导凹槽23的引导表面26。位移部件31a在引导凹槽23中垂直于耦接方向M凸起。它平行于耦接方向M延伸,起始点位于耦接的插口面21上,并且沿耦接方向M在引导凹槽23中延伸。作为变型,位移部件31a可以从距离插口面21为一定距离处开始,并且不会延伸到引导凹槽23的端部或者基座。特别地,位移部件31a可以不根据所示的肋条进行设计,而是设计成沿耦接方向M设置的小圆珠形状的至少一个凸起。
而且,至少一个固定元件30a-d可以设置在盒形的引导凹槽23的最小侧壁或引导表面上。
弹性部分32a形成侧壁33的一部分,并且邻接垂直于纵向方向L20的位移部件31a。弹性部分32a设置在位移部件31a和形变插孔34a之间。形变插孔34a提供弹性部分32a的弹性特征。一方面,位移部件31a和形变插孔34a之间的支承体24的材料较薄,使得弹性部分32a可以弹性形变。另一方面,形变插孔34a具有空间35,在该空间中弹性部分32a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受力。通过将弹性部分32a压向自由空间35,形变插孔34a区域中的那部分支承体24会弹性形变。然而,弹性部分32a通常要比支承体24的周边部分更具韧性。
在该实施例中,电耦接连接器20设置有两对固定元件30a-d,固定元件30a、d和30b、c垂直于耦接方向M相对设置。固定元件30a、d和30b、c又分别相对设置。当然电耦接连接器20可以设计成具有数量或多或少的固定元件30a-d,它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设置。
作为变型,固定元件30a-d并且特别是位移部件31a-d可以设置在电连接器1的引导凸起4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至少两个位移部件31a-d设置在引导凸起4上,那么位移部件31a-d可以背靠背设置。
图4和5示出根据图3的实施例的沿基本垂直于耦接方向M剖开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所示的电耦接连接器20没有插入到引导凹槽23中的引导凸起4,而在图5中设置有这种凸起。
切割面布置成在位移部件31a、d的高度处横切耦接方向M。固定元件30a、d设置在与引导凹槽23相对的侧壁33a、d上,并且相互相对设置。位移部件31a、d均从引导凹槽23凸起并且设置在弹性部分32a、d上,它们集成到支承体24上。形成弹性部分32a、d的那部分侧壁33a、d是簧片形状,所述簧片包括两个固定端。当从引导凹槽23的方向看去,具有自由空间35a、d的形变插孔34a、d设置在位移部件31a、d和弹性部分32a、d的后面。在这种情况下,形变插孔34a是圆柱形,具有方形压槽。形变插孔34a、d以及其它固定元件的设置在位移部件附近的其它形变插孔当然可以设置有另一个压槽,例如三角形、矩形或其它形状的压槽。在图4中,固定元件30a、d示出位于未形变或静止位置H、H′。
在图5中,电耦接连接器1的引导凸起4至少在其一部分上插入到引导凹槽23中。电连接器1和电耦接连接器20至少在完全连接时形成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40。除了位移部件31a、d,引导凹槽23的横截面和引导凸起24的横截面基本互补。如果引导凸起4由此插入到引导凹槽23中,则引导凸起4易于使位移部件31a、d离开引导凹槽23。因弹性部分32a、d有弹性,所以弹性部分32a、d可以至少在其一部分上发生形变并且从图4所示的静止位置H、H′推动到图5所示的变形位置D、D′。当位移部件31a、d固定到弹性部分32a、d时,它们跟随弹性部分32a、d从静止位置H、H′运动直到变形位置D、D′。如果位移部件31a、d设置在引导凸起4的引导表面6、7上,则它们的位置在弹性部分32a、d受压运动期间不会改变。
发生偏移的弹性部分32a、d产生垂直于耦接方向M并指向引导凹槽23的回复力F、F′,至少抵靠引导凸起4支撑在位移部件30a-d上。产生的压力配合有助于保持电连接器1和电耦接连接器20之间的连接,即使有振动或其它力试图破坏该配合连接。
特别地,如果位移部件31a、d和弹性部分32a、d集成到电连接器1,或者集成到电耦接连接器20,配对的连接器(电连接器20或电连接器1)则可以是传统型的,没有包括固定元件30a-d。
图6对应于固定元件30a、c的另一个实施例,其示出引导凸起4的示意性平面图。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其功能或其结构与图1到5的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为了简明起见,将仅描述和图1至5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引导凸起4的前部5位于凸起平面的外面。固定元件30a设置在引导表面6中,并且固定元件30c设置在引导表面7中。位移部件31a、c背靠背设置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它们相对于引导部分4的侧部边缘垂直于耦接方向M设置。固定元件30a、c如图所示为单一件,弹性部分32a、c和位移部件31a、c集成到固定元件30a、c。为了相对于引导凸起4的周边部分增大弹性部分32a、c的韧性,垂直于耦接方向M测量的引导凸起4的厚度t在固定元件30a、c的区域中减小。用虚线表示的、引导凸起4的剖开部分36a、c是圆柱形,并且至少在靠近其余部分32a、c处平行于耦接方向M延伸。剖开部分36a、c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凹槽,凹槽的边缘被斜切或平整,以便当其余部分32a、c发生形变或扭曲时更好的分配机械力。剖开部分36a、c具有形变插孔的功能。
图7是图6的引导凸起4插入到引导凹槽23后的示意性剖视图。切割面设置成在位移部件31c的高度处横切耦接方向M。固定元件30a、c的细节例如在固定元件30c中进行了描述。
位移部件31c发生位移,并且施加压力至电耦接连接器20的支承体24的侧壁33d,从而在电连接器1和电耦接连接器20之间产生压力配合。弹性部分32c发生形变,然后向剖开部分36c弯曲,该剖开部分仍然以虚线来表示。
支承体24可以填充剖开部分36c,或者支承体24可以设计成以使如果引导凸起4插入引导凹槽23在剖开部分36c中将形成自由空间。该自由空间还可以位于剖开部分36c下面,并且邻接抵靠弹性部分32c。因为自由空间,弹性部分32c可以容易地发生形变。如果自由空间位于剖开部分36c下面,则支承体24材料可以用作固定元件30c的死止件。这可以防止弹性部分32c由于过度形变而过度受压。支承体24靠近剖开部分36c的材料还可以具有比其余部分的支承体24更大的韧性,并且可以通过使弹性部分32c形变而发生形变。
图8、9和10示出固定元件30a-d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或侧面横截面图。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其功能或其结构与图1到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为了简明起见,将仅描述和图1至7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图8的固定元件是舌片形状,用附图标记30a′-d′来表示。固定元件30a′、d′形成第一对固定元件,固定元件30b′、c′形成第二对固定元件。固定元件30a′-d′相对于引导凸起4垂直于耦接方向M凸起。舌片形状的固定元件30a′-d′的端部沿纵向方向L1定向,并且固定到引导凸起4。脱离引导凸起4的前部5且与固定元件30a′-d′的纵向方向L1相反的这些端部设计为自由端37a′-d′。自由端37a′-d′相互隔开,特别是相对于引导表面6、7,且垂直于纵向方向L1相互隔开。在侧视图中,具有固定元件30a′-d′的引导凸起4是Y形状。假定固定元件30a′-d′相对于引导凸起4垂直于纵向方向L1凸起,则不必设置单独的位移部件31a-d。
如图8所示,具有引导凸起4的电连接器1可用于对应的标准连接器或电耦接连接器20。电耦接连接器20不必适配,改进的对振动的抵抗由引导凸起4的形状来提供,如图8所示。
图9示出部分连接状态下的电连接器1和2。引导凸起4插入到壳体或护套形状的引导凹槽23中直到到达固定元件30a′-d′,图中仅示出固定元件30b′、c′。固定元件30b′、c′仍然没有形变或者扭曲,如图所示它们位于静止位置H、H′。
在图10中,电连接器1、2的连接更进一步,如图所示,固定元件30b′、c′完全插入到引导凹槽23中。通过引导凹槽23的侧壁33a、d,在侧壁33a、33d上施加回复力F、F′,固定元件30b′、c′分别向对方形变。回复力F、F′的另一个效果是,两个电连接器1、2之间的压力配合有助于获得良好的连接阻力。
因为弹性特征,同时维持一定量的刚度,以及固定元件30b′、c′的基本为半凸面的形状,所以它们的自由端37a′、d′相互压抵,并且舌片形式的固定元件30b′、c′在形变位置D、D′限定出椭圆形或双凸面空间。因为自由端37a′、d′在形变位置D、D′接触,所以回复力F、F′增大。如果自由端37b′、c′在形变位置D、D′不相互接触,则回复力F、F′不是重要的。由于固定元件30b′、c′之间的椭圆形空间,固定元件30b′、c′会或多或少垂直于耦接方向M发生形变,从而吸收和补偿机械振动。
图11、12和13示出固定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和侧面横截面图。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其功能或其结构与图1到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为了简明起见,将仅描述和图1至10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图11中的固定元件30a″、c″具有拱桥或簧片形状,它们设置在引导凸起4的两个引导表面6、7上。固定元件30a″、c″的两端固定到引导凸起4。在这两端之间,固定元件30a″、c″具有弧形形状且发生形变,使得固定元件30a″、c″从引导表面6、7垂直于纵向方向L1凸起。由引导凸起4定界的形变插孔34a、c靠近固定元件30a″、c″,因此提供了用于容纳固定元件30a″、c″的空间,其中固定元件30a″、c″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发生形变。形变插孔34a、c形成为碗形,其开口与固定元件30a″、c″相对。
图12示出部分连接状态下的电连接器1、2。引导凸起4插入引导凹槽23中,直到达到固定元件30a″、c″。固定元件30a″、c″仍然没有形变,并且如图所示处于静止位置H、H′。切割面沿耦接方向M设置成穿过固定元件30c″。
在图13中,电连接器1、2的连接更进一步。固定元件30a″、c″完全插入到引导凹槽23中,压入形变位置D、D′。
固定元件30a″未示出在图13中,因为它压到引导凸起4的相邻部分的后面。固定元件30c″如图所示利用回复力F′施力于侧壁33d。
所有前述固定元件30a-d、30a′-d′、30a″-d″可以设置在引导凸起4的引导表面6-9、26上,或者设置在引导凹槽23上,或者设置在上述引导表面和引导凹槽上。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件(40)的电连接器(1),该电连接器(1)设计成沿耦接方向(M)连接到电耦接连接器(20),该电连接器(1)包括插口面(2),该插口面(2)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3)和平行于耦接方向(M)从插口面(2)凸起的引导凸起(4),其特征在于,引导凸起(4)设置有固定元件(30a-d,30a′-d′,30a″-d″),所述固定元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可沿垂直于耦接方向(M)的方向弹性形变。
2.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件(40)的电连接器(20),该电连接器(20)设计成沿与耦接方向(M)相反的方向连接到电耦接连接器(1),该电连接器(20)包括插口面(21),该插口面(21)具有引导凹槽(23),用于沿耦接方向(M)容纳电耦接连接器(1)的引导凸起(4),该引导凹槽(23)朝向插口面(21)开口并且平行于耦接方向(M)延伸,其特征在于,引导凹槽(23)设置有固定元件(30a-d,30a′-d′,30a″-d″),所述固定元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可沿垂直于耦接方向(M)的方向弹性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1,20),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30a-d,30a′-d′,30a″-d″)设置在平行于耦接方向(M)延伸的引导表面(6-9,33a-d)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20),其特征在于,插口面(2,21)形成用于电接触器元件的部分的支承体(10,24),以及在于固定元件(30a-d,30a′-d′,30a″-d″)集成到支承体(10,2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20),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30a-d,30a′-d′,30a″-d″)包括弹性部分(32a,d)该弹性部分比电连接器(1,20)的周边部分更具韧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1,20),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分(32a,d)至少设计成舌片形、拱桥或簧片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20),其特征在于,形变插孔(34a-d)垂直于耦接方向(M)设置在固定元件(30a-d,30a′-d′,30a″-d″)的边缘,提供用于在至少一部分上容纳形变的固定元件(30a-d,30a′-d′,30a″-d″)的空间(35a,d)。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20),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30a-d,30a′-d′,30a″-d″)垂直于耦接方向(M)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20),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1,20)包括位移部件(31a-d),该位移部件垂直于耦接方向(M)凸起并且设置在引导表面(6-9,33a-d)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1,20),其特征在于,位移部件(31a-d)具有小圆珠或肋条形状且垂直于耦接方向(M)凸起的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连接器(1,20),其特征在于,位移部件(31a-d)集成到固定元件(30a-d,30a′-d′,30a″-d″)。
12.一种具有至少两个电连接器(1,20)的电连接器组件(40),所述至少两个电连接器设计成沿耦接方向(M)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1,20)之一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进行设计,固定元件(30a-d,30a′-d′,30a″-d″)设置在引导凹槽(23)中且在其至少一部分上可垂直于耦接方向(M)弹性形变,提供引导凸起(4)和引导凹槽(23)之间的压力配合,该压力配合至少在电连接器(1,20)完全连接时会发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40),其特征在于,至少当电连接器(1)和电耦接连接器(20)完全连接时,位移部件(31a-d)设置在弹性部分(32a-d)上或设置成与弹性部分(32a-d)相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000626A FR2956527B1 (fr) | 2010-02-15 | 2010-02-15 | Connecteur electrique comprenant une protuberance ou une poche de guidage avec un element de fixation flexible. |
FR10/00626 | 2010-02-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31461A true CN102231461A (zh) | 2011-11-02 |
CN102231461B CN102231461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298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8268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1461B (zh) | 2010-02-15 | 2011-02-15 | 包括具有韧性紧固部件的引导凸起或凹槽的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85429B2 (zh) |
EP (1) | EP2360795B1 (zh) |
CN (1) | CN102231461B (zh) |
BR (1) | BRPI1101780A2 (zh) |
FR (1) | FR2956527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77650B1 (en) * | 2013-01-04 | 2014-07-15 | Jyh Eng Technology Co., Ltd. | Quick-detachable modular jack and face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
JP7061270B2 (ja) * | 2018-11-19 | 2022-04-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FR3142049A1 (fr) * | 2022-11-14 | 2024-05-17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connecteur avec un élément de couplage ayant deux protubérance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83619A (en) * | 1977-06-20 | 1978-04-11 | Automation Industr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146082A (zh) * | 1995-07-17 | 1997-03-26 | Itt制造企业公司 | Ic卡连接器屏蔽的接地 |
US5904581A (en) * | 1996-07-17 | 1999-05-18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device |
CN1399370A (zh) * | 2001-07-23 | 2003-02-26 |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20030054681A1 (en) * | 2001-09-19 | 2003-03-20 | Yazaki Corporation | Lever-joint connector |
US20040147158A1 (en) * | 2003-01-24 | 2004-07-29 | Hobbs Jon 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06067A (en) * | 1970-12-11 | 1972-12-12 | Gen Motors Corp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US5074807A (en) * | 1990-12-03 | 1991-12-24 | Amp Incorporated | Component holding device |
SE509658C2 (sv) * | 1996-04-04 | 1999-02-2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Låsorgan hos ett kontaktdon samt kontaktdon |
US5689598A (en) * | 1996-06-11 | 1997-11-18 | Siecor Corporation | Connector block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mating a plurality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pairs |
JP3799510B2 (ja) * | 1997-03-05 | 2006-07-19 |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100413026B1 (ko) * | 1998-04-30 | 2004-03-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커넥터어셈블리 |
JP2003133002A (ja) * | 2001-08-17 | 2003-05-09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
DE10356566B3 (de) * | 2003-12-04 | 2005-07-21 |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 Verriegelbare Steckverbindung |
JP2005196975A (ja) * | 2003-12-26 | 2005-07-21 | Jst Mfg Co Ltd | コネクタ |
CN201478498U (zh) * | 2009-05-14 | 2010-05-1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DE102009058616B4 (de) * | 2009-12-17 | 2011-11-10 |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 Leiterplattensteckverbinder mit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
US8052441B2 (en) * | 2010-01-11 | 2011-11-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lug module |
US8313336B2 (en) * | 2010-02-01 | 2012-11-20 | Sonion A/S | Assembly comprising a male and a female plug member, a male plug member and a female plug member |
-
2010
- 2010-02-15 FR FR1000626A patent/FR2956527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2-14 EP EP11154338.5A patent/EP2360795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2-15 US US12/931,942 patent/US858542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2-15 CN CN201110082689.3A patent/CN1022314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2-15 BR BRPI1101780-5A patent/BRPI1101780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83619A (en) * | 1977-06-20 | 1978-04-11 | Automation Industr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146082A (zh) * | 1995-07-17 | 1997-03-26 | Itt制造企业公司 | Ic卡连接器屏蔽的接地 |
US5904581A (en) * | 1996-07-17 | 1999-05-18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device |
CN1399370A (zh) * | 2001-07-23 | 2003-02-26 |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20030054681A1 (en) * | 2001-09-19 | 2003-03-20 | Yazaki Corporation | Lever-joint connector |
US20040147158A1 (en) * | 2003-01-24 | 2004-07-29 | Hobbs Jon 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585429B2 (en) | 2013-11-19 |
FR2956527A1 (fr) | 2011-08-19 |
BRPI1101780A2 (pt) | 2012-09-04 |
FR2956527B1 (fr) | 2012-09-21 |
EP2360795B1 (en) | 2016-10-05 |
US20110201225A1 (en) | 2011-08-18 |
EP2360795A1 (en) | 2011-08-24 |
CN102231461B (zh) | 2015-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6930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9698508B2 (en) | Connector and substrat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
US8083527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JP5530538B2 (ja) | 水平に構成されたコネクタ | |
KR101486179B1 (ko) | 콘택트 및 콘택트를 갖는 커넥터 | |
US7264518B2 (en) | Electrical contact including integral stop member | |
CN106299777B (zh) | 卡缘连接器与卡缘连接器组合 | |
JP2012532422A (ja) | 基板対基板タイプのコネクタ | |
JP2007165195A (ja) | コネクタ | |
KR20160026662A (ko) | 커넥터 | |
US20110250800A1 (en) |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plug and receptacle contacts | |
CN104380533A (zh) | 电连接器及阴型端子 | |
US20140134883A1 (en) |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070020966A1 (en) | Board shap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2231461A (zh) | 包括具有韧性紧固部件的引导凸起或凹槽的电连接器 | |
US11791580B2 (en) | Plu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US862277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versatile contact mating surfaces | |
US2010010521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cpu | |
US1162151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housing joined by a flexible joining member | |
JP2012038497A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US20140187098A1 (en) | Connector | |
US648531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20130295791A1 (en) | Connector | |
US6296511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6027937B2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