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0451A -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0451A
CN102230451A CN2011101314888A CN201110131488A CN102230451A CN 102230451 A CN102230451 A CN 102230451A CN 2011101314888 A CN2011101314888 A CN 2011101314888A CN 201110131488 A CN201110131488 A CN 201110131488A CN 102230451 A CN102230451 A CN 102230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bar
place
roller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14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双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314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0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0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0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了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其特征在于一种固定带有向上的锥体轴(1),其轴置于套轴(2),在套轴上端带有转动风力组合(3),其在套轴下端置于方子由一侧构置于连轴横杆带有甩辊兼作发电机(4),依杆另一侧固定框架置于蓄电瓶(5)便于更换电瓶,也可由活动电路变为固定电源(6),又提供了一种甩辊盘式置气囊漂浮水利发电、一种橡胶坝瀑布气囊漂浮滚轮水力发电等多种多样产品,其叶片轮弧槽面大、能够折叠、气囊漂转为特征,尤其是甩辊兼作发电机,代替了齿轮变速,减轻了机器阻力又提高了转动惯性,其构造简单,可走入家庭发电又可筹建大型发电场,在低差水、低风量情况下都能够发电,有永久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
技术领域: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
技术背景:
地球上的本来就有的能源,如煤炭和石油面临已被现在人类荒采已空,使人类不得不寻找一种技术代替能源,例如,众所周知的技术有,螺旋式蜗牛水利发电机组,即三峡等发电,螺旋桨高杆风力发电,即我国西北部已实施,都已达到良好的效益。但是该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蜗牛式水利发电必须筹建大坝即高水差才能够发电,又如:采用螺旋桨高杆风力发电,也必须是一定大风量才能够发电。本发明在专利申请号200810130452.6和200910168414.4所述提供了“一种滚式置气囊水利、风力置气囊发电”和“一种环保挡风墙发电”,其技术已启示我国现有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采用低水差、低风量发电而走入实际产品还没有实施。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使低水差、低风量能够发电提高发电效益。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用于风力发电其特征在于:一种固定带有向上的锥体轴,其轴置于套轴,在套轴上端带有转动风力组合,其在套轴下端置于方子由一侧构置于连轴横杆带有滚动甩辊兼作发电机,依杆另一侧固定框架置于蓄电瓶便于更换电瓶,包括采用一种电路转换方法即探刷转轴变为固定电路源应用,包括在套轴与轴之间置于轴承和一种磁旋轴承,包括辊轮绕周接合面带有气轮、实胶轮和牙轮。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盘式置气囊漂浮水力发电其特征在于:置一种瓦槽叶片轮转动盘,该盘中央有转动轴,其轴下有锥对准固定锥座,其气囊漂浮套入于轴柱,其轴柱穿过该上方置于棚顶孔,顶端由一侧置有一横杆置于滚动甩轮兼发电机,一种电路转换变为固定电路,包括人工河渠和橡胶坝聚水位通过水流方向槽口,冲击转动盘,包括在轮轴上加方形体可上下活动来调整水位,包括采用水利风力综合发电。
一种橡胶坝瀑布置气囊漂浮滚式水力发电其特征在于:在有橡胶坝,形成的瀑布激流处,构置于一种形状气囊漂浮滚式带水瓦轮,是由一节瓦槽轮,再合并套上气囊环圈,其两头中心轴连接于固定,使每个气囊辊都铰链在一起,使中心轴连接于发电机,其另一种方法是构造一种外壳瓦槽轮,在轮空腔内加置皮囊充入气体包括橡胶坝为橡胶皮囊中注入水加重形成水挡水坝。
一种塔顶置转动聚风筒气囊漂浮定风向发电其特征在于:置一种塔式结构,顶面中央固定转动轴,轴上置于聚风筒内置于转动风力发电组合,在筒尾置于方向翼带有气囊漂浮,采用气囊随风浮力定风位,包括塔式构造框架内置于转动风力发电组合和采用磁旋轴承,包括该聚风筒构置在院落和房顶即平地。
一种油液滚漂浮变速箱风力发电其特征在于:置一种箱体,其顶面设置于按装口即备盖,其箱体内注入油液再置于转动滚空壳漂浮,该两头有转动轴,由箱体两壁兼作支承,其中一头转动轴漏出箱体外连带转动风力组合,又在空壳漂浮另一端置于绕周齿牙连带于一小牙轮,连带于箱体处发电机,包括在变速箱下底设置于转向轴,包括平式立式两种变速箱。
一种油液浮子甩辊风力灯其特征在于:置一种塔式结构杆,顶面置一筒状,在筒内中央立一杆其底置于锥体,又在杆上置漂浮,其杆上方穿过油封轴承后,在杆上置随漂浮子方向置杆,杆上带甩滚动轮兼作发电机,其甩辊于筒壁沿滚动,其甩辊外头连接于电灯泡照明,该中轴杆上方置于转动风动力,包括采用转换器把活动电路变为固定电路。
一种支承弧形板风叶轮发电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轴置有转动轴,轴外套固定有向外周的杆,杆上置于支承,支承上固定弧形板构造,为了弧形板构造材料轻质采用现有技术的彩钢板等材质,其下端带有甩辊置发电机发电。
一种迎风张开、逆风合风叶轮发电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轴设置转动轴,外套壳固定向外周的杆,杆上固定叶片,在叶片迎风角置于转动轴,连接于活动叶片其叶片夹角间置于固定卡杆,当顺风时从内夹角进入一定风量后,使活动叶片,向外全部张开,当逆风时缩到卡杆的位置,其下端带有甩辊置发电机发电。
一种电力控制迎风张开、逆风合风叶轮发电其特征在于:其轴上方固定向外周的杆,在杆内端置于转轴连带于能够折叠风叶片,由外风叶片尾端置于电机控制,当迎风时电机置于滑轮向杆外走,当逆风时电机置于滑轮向内走,包括气囊定风向和风翼针定风向包括构造特大型风力推动叶机轮采用电子控制。
一种转动门式迎风关、逆风开风力发电其特征在于:在中心置有固定向上的锥体杆,杆外有转动套,在套两侧置于门形框架,框内分为数个小孔,每个小孔由一种合叶吊于板位于迎风面,当迎风时小孔口关上,当逆风时吊门随风向漂开。包括小孔吊门材质由泡沫或一种气囊门以及木质材料包括转动门框架为上下扭筋门框架,其框内置于较薄的彩钢板材之类使用拉轨器摽紧。其转动轴下端为甩辊置发电机发电。
一种人造谷聚风墙用于车辆供电技术其特征在于:其进风口宽大,而出风口逐渐变小窄,其谷沟走势弯形在出口处构置于风力发电,其车辆随顺风行驶,包括采用框形挡风墙其挡风墙框孔置于风力发电,包括应用于非公路环保挡风技术。
本发明所述漂浮材质为橡胶气囊,也可采用铁皮和非金属类空壳即塑料类等,包括采用泡沫和木质漂浮。
本发明所述甩辊轮为发电机甩辊和非发电机甩辊,其轮绕周结合面有气轮和实胶还有牙轮,其沿地面为平面,铁轨面和齿面以及磁旋面。
本发明所述水力转动叶轮片和风力转动叶轮片均两个片以上为槽形、扭筋形、弧形和螺旋滑浆型,其叶面积大小无局限性,包括应用于各种车辆采用本发明风力发明,材质由现有技术彩钢板和一切轻质合成材料以及铸造
本发明所述采用的轴承为一般轴承和磁旋轴承。
本发明所述产品为大型、小型、微型和其它综合发电。
本发明为了便于维修和更换电瓶方便带有控制系统,稳压、转换等系统。
技术分析与效益:
本发明采用了甩辊兼作发电机其技术减了齿轮之间摩擦阻力,即不用齿轮变速也能够起到变速又提高了物体转动惯性,本发明水轮风轮叶片均采用较大叶片这是人们都熟知的技术,当然大叶片比小或窄的阻力大,而采取叶片能够折叠均是提高水力风力的技术,例如鸟儿翅膀大能够飞起来,而翅膀较小的鸟类是不能飞的。又例如中国古代的滏河发源地,就有许多的古代水利加工原料方法即水碾,其力大如牛,古代的水利提升机它可以把水排到三四米高处,其都采用了盘式,滚式带有槽形叶片,因此本发明一般的河流都能发电,只要有风即微风就能发电,采用气囊漂浮即减少地球的引力本发明其构造简单,只要去制造,去实施,就等于无需开采、运输,是一种永久用之不完的油田、煤矿,缓解了地下能源日趋短缺局面,尤其是本发明不必要筹建大型水坝即大差发电危害自然,和不必要设置特大型立杆柱螺旋桨风力发电,本发明方法也能够筹建群体性、综合性、特大型和小型、微型的水利水力、风力发电。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启示下得出的其它任何与本相同或相近的产品构造和使用方法,均落在本发明政策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用于风力发电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盘式置气囊漂浮用于水力发电示意图
图3为一种橡胶坝瀑布置气囊漂浮滚轮水力发电示意图
图4为一种塔顶置转动聚风筒气囊漂浮定风向发电示意图
图5为一种油液滚漂浮变速箱风力发电示意图
图6为一种油液浮子甩辊风力灯示意图
图7为一种支承弧形板风叶轮发电俯视图
图8为一种迎风张开、逆风合风叶轮发电俯视图
图9为一种电力控制迎风张开、逆风合风叶轮发电俯视图
图10为一种转动门式迎风关、逆风开风力发电示意图
图11为一种人造谷聚风墙风力发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用于风力发电其特征在于:一种固定带有向上的锥体轴(1),其轴置于套轴(2),在套轴上端带有转动风力组合(3),其在套轴下端置于方子由一侧构置于连轴横杆带有滚动甩辊兼作发电机(4),依杆另一侧固定框架置于蓄电瓶(5)便于更换电瓶,包括采用一种电路转换方法即探刷转轴便活动电路变为固定电路源(6)应用,包括在套轴与轴之间置于轴承和一种磁旋轴承,包括辊轮绕周接合面带有气轮、实胶轮和牙轮。
由图2所示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盘式置气囊漂浮用于水力发电其特征在于:置一种瓦槽叶片轮转动盘(1),该盘中央有转动轴(2),其轴下有锥对准固定锥座,其气囊(3)套入于轴柱,其轴柱穿过该上方置于棚顶孔(4),顶端由一侧置有一横杆置于滚动甩轮兼发电机(5),一种电路转换(6)变为固定电路,包括人工河渠和橡胶坝聚水位通过水流方向槽口(7),冲击转动盘,包括在轮轴上加方形体(8)来调整水位,包括采用水利风力综合发电。
由图3所示一种橡胶坝瀑布置气囊漂浮滚轮水力发电其特征在于:在有橡胶坝(1),形成的瀑布激流处,构置于一种形状气囊滚式带水瓦轮(2),是由一节瓦槽轮,再合并套上气囊环圈,其两头中心轴连接于固定,使每个气囊辊都铰链在一起,使中心轴连接于发电机,其另一种方法是构造一种外壳瓦槽轮,在轮空腔内加置皮囊充入气体包括橡胶坝为橡胶皮囊中注入水加重形成水挡水坝。
由图4所示一种塔顶置转动聚风筒气囊漂浮定风向发电其特征在于:置一种塔式结构(1),顶面中央固定转动轴(2),轴上置于聚风筒内置于转动风力发电组合(3),在筒尾置于方向翼带有气囊漂浮(4),采用气囊随风浮力定风位,包括塔式构造框架内置于转动风力发电组合(5)和采用磁旋轴承。
由图5所示一种油液滚变速箱风力发电其特征在于:置一种箱体(1),其顶面设置于按装口即备盖(2),其箱体内注入油液(3)再置于转动空壳气囊(4),该两头有转动轴(5),由箱体两壁兼作支承,其中一头转动轴漏出箱体外连带转动风力组合(6),又在气囊空壳另一端置于绕周齿牙连带于一小牙轮(7),连带于箱体处发电机(8),包括在变速箱下底设置于转向轴(9),包括平式立式两种变速箱。
由图6所示一种油液浮子甩辊风力灯其特征在于:置一种塔式结构杆(1),顶面置一筒状(2),在筒内中央立一杆其底置于锥体(3),又在杆上置漂浮(4),其杆上方穿过油封轴承后,在杆上置随漂浮子方向置杆(5),杆上带甩滚动轮兼作发电机(6),其甩辊(6)于筒壁沿滚动,其甩辊外头连接于电灯泡照明(7),该中轴杆上方置于转动风动力,包括采用转换器把活动电路变为固定电路。
由图7所示一种支承弧形板风叶轮发电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轴置有转动轴(1),轴外套固定有向外周的杆(2),杆上置于支承(3),支承上固定弧形板构造(4),为了弧形板构造材料轻质,采用现有技术的彩钢板等材质,其下端带有甩辊置发电机发电。
由图8所示一种迎风张开、逆风合风叶轮发电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轴设置转动轴(1),外套壳固定向外周的杆(2),杆上固定叶片(3),在叶片迎风角置于转动轴(4),连接于活动叶片(5)其叶片夹角间置于固定卡杆(6),当顺风时从内夹角进入一定风量后,使活动叶片(5)向外全部张开,当逆风时缩到卡杆(6)的位置,其下端带有甩辊置发电机发电。
由图9所示一种电力控制迎风张开、逆风合风叶轮发电其特征在于:其轴上方固定向外周的杆(1),在杆内端置于转轴连带于能够折叠风叶片(2),由外风叶片尾端置于电机(3)控制,当迎风时电机置于滑轮向杆外走,当逆风时电机置于滑轮向内走,包括气囊定风向和风翼针定风向包括构造特大型风力推动叶机轮采用电子控制。
由图10所示一种转动门式迎风关、逆风开风力发电其特征在于:在中心置有固定向上的锥体杆,杆外有转动套(1),在套两侧置于门形框架(2),框内分为数个小孔(3),每个小孔由一种合叶吊于板(4)位于迎风面,当迎风时小孔口关上,当逆风时吊门随风向漂开。包括小孔吊门材质由泡沫或一种气囊门以及木质材料包括转动门框架(2)为上下扭筋门框架,其框内置于较薄的彩钢板材之类使用拉轨器摽紧,其转动轴下端为甩辊置发电机发电。

Claims (10)

1.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用于风力发电其特征在于:一种固定带有向上的锥体轴(1),其轴置于套轴(2),在套轴上端带有转动风力组合(3),其在套轴下端置于方子由一侧构置于连轴横杆带有滚动甩辊兼作发电机(4),依杆另一侧固定框架置于蓄电瓶(5)便于更换电瓶,包括采用一种电路转换方法即探刷转轴便活动电路变为固定电路源(6)应用,包括在套轴与轴之间置于轴承和一种磁旋轴承,包括辊轮绕周接合面带有气轮、实胶轮和牙轮。
2.按照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盘式置气囊漂浮用于水力发电其特征在于:置一种瓦槽叶片轮转动盘(1),该盘中央有转动轴(2),其轴下有锥对准固定锥座,其气囊(3)套入于轴柱,其轴柱穿过该上方置于棚顶孔(4),顶端由一侧置有一横杆置于滚动甩轮兼发电机(5),一种电路转换(6)变为固定电路,包括人工河渠和橡胶坝聚水位通过水流方向槽口(7),冲击转动盘,包括在轮轴上加方形体(8)来调整水位,包括采用水利风力综合发电。
3.按照权利要求书1、2所述的一种橡胶坝瀑布置气囊漂浮滚轮水力发电其特征在于:在有橡胶坝(1),形成的瀑布激流处,构置于一种形状气囊滚式带水瓦轮(2),是由一节瓦槽轮,再合并套上气囊环圈,其两头中心轴连接于固定,使每个气囊辊都铰链在一起,使中心轴连接于发电机,其另一种方法是构造一种外壳瓦槽轮,在轮空腔内加置皮囊充入气体包括橡胶坝为橡胶皮囊中注入水加重形成水挡水坝。
4.按照权利要求书1、2、3所述一种塔顶置转动聚风筒气囊漂浮定风向发电其特征在于:置一种塔式结构(1),顶面中央固定转动轴(2),轴上置于聚风筒内置于转动风力发电组合(3),在筒尾置于方向翼带有气囊漂浮(4),采用气囊随风浮力定风位,包括塔式构造框架内置于转动风力发电组合(5)和采用磁旋轴承。
5.按照权利要求书1-4所述一种油液滚变速箱风力发电其特征在于:置一种箱体(1),其顶面设置于按装口即备盖(2),其箱体内注入油液(3)再置于转动空壳气囊(4),该两头有转动轴(5),由箱体两壁兼作支承,其中一头转动轴漏出箱体外连带转动风力组合(6),又在气囊空壳另一端置于绕周齿牙连带于一小牙轮(7),连带于箱体处发电机(8),包括在变速箱下底设置于转向轴(9),包括平式立式两种变速箱。
6.按照权利要求书1-4一种油液浮子甩辊风力灯其特征在于:置一种塔式结构杆(1),顶面置一筒状(2),在筒内中央立一杆其底置于锥体(3),又在杆上置漂浮(4),其杆上方穿过油封轴承后,在杆上置随漂浮子方向置杆(5),杆上带甩滚动轮兼作发电机(6),其甩辊(6)于筒壁沿滚动,其甩辊外头连接于电灯泡照明(7),该中轴杆上方置于转动风动力,包括采用转换器把活动电路变为固定电路。
7.按照权利要求书1-4一种支承弧形板风叶轮发电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轴置有转动轴(1),轴外套固定有向外周的杆(2),杆上置于支承(3),支承上固定弧形板构造(4),为了弧形板构造材料轻质,采用现有技术的彩钢板等材质,其下端带有甩辊置发电机发电。
8.按照权利要求书1-4一种迎风张开、逆风合风叶轮发电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轴设置转动轴(1),外套壳固定向外周的杆(2),杆上固定叶片(3),在叶片迎风角置于转动轴(4),连接于活动叶片(5)其叶片夹角间置于固定卡杆(6),当顺风时从内夹角进入一定风量后,使活动叶片(5)向外全部张开,当逆风时缩到卡杆(6)的位置,其下端带有甩辊置发电机发电。
9.按照权利要求书1-4一种电力控制迎风张开、逆风合风叶轮发电其特征在于:其轴上方固定向外周的杆(1),在杆内端置于转轴连带于能够折叠风叶片(2),由外风叶片尾端置于电机(3)控制,当迎风时电机置于滑轮向杆外走,当逆风时电机置于滑轮向内走,包括气囊定风向和风翼针定风向包括构造特大型风力推动叶机轮采用电子控制。
10.按照权利要求书1-4一种转动门式迎风关、逆风开风力发电其特征在于:在中心置有固定向上的锥体杆,杆外有转动套(1),在套两侧置于门形框架(2),框内分为数个小孔(3),每个小孔由一种合叶吊于板(4)位于迎风面,当迎风时小孔口关上,当逆风时吊门随风向漂开。包括小孔吊门材质由泡沫或一种气囊门以及木质材料包括转动门框架(2)为上下扭筋门框架,其框内置于较薄的彩钢板材之类使用拉轨器摽紧,其转动轴下端为甩辊置发电机发电。
CN2011101314888A 2011-05-13 2011-05-13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 Pending CN102230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14888A CN102230451A (zh) 2011-05-13 2011-05-13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14888A CN102230451A (zh) 2011-05-13 2011-05-13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0451A true CN102230451A (zh) 2011-11-02

Family

ID=44843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14888A Pending CN102230451A (zh) 2011-05-13 2011-05-13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045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6993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垂直轴旋转激振式风能浮获装置
CN107476932A (zh) * 2017-10-17 2017-12-15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水翼潮流能发电装置
CN108134539A (zh) * 2018-02-13 2018-06-08 中国农业大学 基于压电效应的风能俘获发电装置
CN111594378A (zh) * 2020-05-20 2020-08-28 南京晓庄学院 一种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海水淡化一体化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6993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垂直轴旋转激振式风能浮获装置
CN107476932A (zh) * 2017-10-17 2017-12-15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水翼潮流能发电装置
CN108134539A (zh) * 2018-02-13 2018-06-08 中国农业大学 基于压电效应的风能俘获发电装置
CN111594378A (zh) * 2020-05-20 2020-08-28 南京晓庄学院 一种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海水淡化一体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301609A1 (en) River-Flow Electricity Generation
CN202707347U (zh) 可调节浮管式水力发电机
CN107100787B (zh) 一种模块化波浪能、潮流能、风能、太阳能集成发电平台
WO2016062139A1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单框架式叶轮
CN104329205A (zh) 水流发电装置
CN102230451A (zh) 一种甩辊兼作发电机和漂浮用于风力、水力发电技术
CN1730934A (zh) 风力及海流发电叶片调速机
GB2463113A (en) Floating water wheel with chevron shaped paddles
CN205663565U (zh) 摆翼式海流能发电装置
KR101262579B1 (ko) 가변속 수차런너 및 발전기 일체형 구조를 갖는 유속형 소수력발전장치
CN101545443B (zh) 水力发电水轮机
WO2014174327A2 (en) Turbine with moving-self adjusting blades for conversion of the kinetic energy of fluids to mechanical-rotational and electric
CN110513245A (zh) 一种新型风叶及其使用方法
CN207905979U (zh) 一种高效活动叶片水车发电装置
CN201170152Y (zh) 一种潮汐发电设施
CN203230517U (zh) 一种利用自然能发电的装置
CN104564516B (zh) 悬浮式风力涡轮
CN204663751U (zh) 一种高效水流发电装置
CN103742343B (zh) 自适应海浪海流综合发电装置的固定及连接单元
CN206738058U (zh) 一种双叶轮流体动力装置
CN206770092U (zh) 一种新型浮子式河流发电装置
CN201090376Y (zh) 立轴式风力双向旋转发电机
CN103195654A (zh) 风能动力装置
CN203906165U (zh) 流水发电装置
CN214221396U (zh) 可充分利用水流动能的水轮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