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5187B - 一种双柏散瘀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柏散瘀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25187B CN102225187B CN2011101754089A CN201110175408A CN102225187B CN 102225187 B CN102225187 B CN 102225187B CN 2011101754089 A CN2011101754089 A CN 2011101754089A CN 201110175408 A CN201110175408 A CN 201110175408A CN 102225187 B CN102225187 B CN 1022251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od
- stasis
- radix
- dissipating
- pla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柏散瘀膏及其制备方法。该双柏散瘀膏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大黄50~70g,侧柏叶40~55g,黄柏30~40g,莪术30~40g,姜黄30~40g,三棱30~40g,薄荷30~40g,黄藤30~40g,泽兰30~40g,荷叶30~40g,海藻30~40g,两面针30~40g,栀子20~30g,千斤拔20~30g,荆芥20~30g,滑石20~30g,冰片10~20g,桂枝6~15g,徐长卿6~15g,制马钱子6~15g,羌活6~15g,桃仁3~10g。该双柏散瘀膏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气滞瘀血、热毒引起的疼痛、肿胀等不适;主要用于急慢性子宫炎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柏散瘀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子宫、输卵管、卵巢、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所发生的炎症,统称为盆腔炎。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按发病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引起感染性休克,后果严重;慢性者因病程迁延日久,反复发作,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中医对盆腔炎没有记载,属于妇科杂病的“癓瘕”、“痞块”,以及“月经不调”、“带下”等病。中医治疗盆腔炎以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的始终。本病无论是急性期之湿热或热毒之侵袭,还是慢性期寒湿或湿热内聚,最后终因与血相搏,积而成瘀,瘀阻胞脉,痹阻络道,而导致腹痛、带下、腰酸坠痛、月经不调,不孕育诸疾产生。所以活血化瘀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大法,是临床获取良效之关键。其中,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0~25%。输卵管阻塞多由慢性输卵管炎症所致。中医认为本病机主要有气滞、寒湿滞、气虚血瘀、热盛瘀阻、肝郁肾虚、肾虚等。
子宫肌瘤又称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刻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当供血不良时,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性愈多,还可以导致不孕、流产、早产等。甚至于子宫颈癌同时存在。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症瘕”范畴,一般由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积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因寒气客于子门,瘀血凝结,蕴久化热,与内湿相合,日益增大发为本病。治疗当以行气导滞、理血散积,活血破瘀、消症散结,清热化湿、祛瘀散结,理气化瘀、导痰消积诸法,辨证施治。当肌瘤患者出现崩漏时,亦可采用塞流、澄源,复旧诸法调治。
内服中药在于调整和加强脏腑功能,在提高自我修复能力的同时又针对局部的病理变化发挥治疗作用;穴位敷贴目的在于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平衡,通过穴位皮肤腠理的吸收而直达病变所在的部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柏散瘀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双柏散瘀膏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柏散瘀膏,该双柏散瘀膏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大黄50~70g,侧柏叶40~55g,黄柏30~40g,莪术30~40g,姜黄30~40g,三棱30~40g,薄荷30~40g,黄藤30~40g,泽兰30~40g,荷叶30~40g,海藻30~40g,两面针30~40g,栀子20~30g,千斤拔20~30g,荆芥20~30g,滑石20~30g,冰片10~20g,桂枝6~15g,徐长卿6~15g,制马钱子6~15g,羌活6~15g,桃仁3~10g。
该陈术健脾膏优选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大黄60g,侧柏叶47g,黄柏35g,莪术35g,姜黄35g,三棱35g,薄荷35g,黄藤35g,泽兰35g,荷叶35g,海藻35g,两面针35g,栀子23g,千斤拔23g,荆芥23g,滑石23g,冰片14g,桂枝11g,徐长卿11g,制马钱子11g,羌活11g,桃仁5g。
上述双柏散瘀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30~40g荷叶、40~55g侧柏叶、30~40g两面针、20~30g千斤拔、30~40g黄藤和30~40g海藻粉碎成粗粉,混合后用水浸泡,煎煮三次,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0~1.24的稠膏;将50~70g大黄、30~40g黄柏、30~40g莪术、30~40g姜黄、30~40g三棱、30~40g薄荷、30~40g泽兰、20~30g栀子、20~30g荆芥、20~30g滑石、10~20g冰片、6~15g桂枝、6~15g徐长卿、6~15g制马钱子、6~15g羌活和3~10g桃仁混合后经低温超微粉碎得到粉体目数为150~160目的细粉;边搅拌边向细粉中加入稠膏,得到稠膏细粉;取290~310g凡士林和290~310g药用明胶溶解于195~205ml纯化水后,加到上述稠膏细粉中,搅拌均匀成可塑性膏基后涂膏,分装,得到双柏散瘀膏。
所述煎煮三次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煎煮2.5~3.5h,第三次煎煮0.8~1h。
上述双柏散瘀膏以15g为一贴,使用方法为一日一次,贴于患处。
各种原料的药理疗效如下:
大黄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和脾经;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
侧柏叶性味苦涩,寒;归心、肝和大肠经;功效:止血,乌须发,止咳喘。
黄柏性味苦,寒;归肾、膀胱和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莪术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止痛,积散结,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姜黄性味辛、苦,温;归脾、肝经;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三棱性味辛、苦,平;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薄荷性味辛,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黄藤性味甘、苦,寒,有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便。
泽兰性味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化瘀,行水消肿。
荷叶性味苦、辛,微涩,凉;归心、肝和脾经;功效: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
海藻性味咸,寒;归肺、脾、肾、肝和胃经;功效:软坚,消痰,利水,退肿。
两面针性味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肝、肺、胃和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千斤拔性味甘、涩,平;归肺、肾和膀胱经;功效:祛风利湿,消瘀解毒。
荆芥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滑石性味甘、淡,寒;归膀胱、肺和胃经;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冰片性味辛、苦,凉;归心、肺经;功效: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和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徐长卿性温,味辛;归肝、胃经;功效:疏风解热,行气活血。
制马钱子苦,寒;归肝、脾二经;功效: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羌活味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和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本发明双柏散瘀膏以双柏为主组成,由大黄、侧柏叶、黄柏等组成,大黄外用破血瘀、清血热、消血肿;侧柏叶清热凉血;黄柏清热燥湿、诸药合用,共成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肿、消炎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分析,双柏散瘀膏的各种药物成分均具一定的抗菌、抑菌消炎止痛的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加上三棱、莪术、桃仁等活血化瘀药加大消炎力度,并使药物穿透皮肤,易于吸收。将上述药物合并使用,可以很好地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气滞瘀血、热毒引起的疼痛、肿胀等不适;主要用于急慢性子宫炎症。采用本发明双柏散瘀膏对输卵管阻塞粘连病人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或月经期,排卵期外敷双柏散瘀软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增加盆腔血液循环,促进排卵。
双柏散瘀软膏局部外敷,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原则,应用经络学说辩证配穴,通过皮毛、穴位、经络起作用,利用药物的药理效应和皮肤微循环吸收原理,将药物敷于穴位、病变局部或特定部位,药物的气味通过局部皮肤吸收而直达到病所,从而发挥其防病治病的特殊作用。其依据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原料药组合紧凑,可有效治疗气滞瘀血、热毒引起的疼痛、肿胀等不适。本发明制剂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2)为进一步提高本制剂的疗效,保证制剂质量,方便患者携带和改进传统中药煎煮过程烦琐,不利于现代都市人使用的缺点,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将其开发为膏剂;(3)生产方法简便,用药成本不高,药理作用范围广,也适用自己配处方自制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将荷叶30g、侧柏叶40g、两面针30g、千斤拔20g、黄藤30g和海藻30g粉碎成粗粉,混合后用水浸泡,煎煮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煎煮2.5h,第三次煎煮0.8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0的稠膏;将大黄50g、黄柏30g、莪术30g、姜黄30g、三棱30g、薄荷30g、泽兰30g、栀子20g、荆芥20g、滑石20g、冰片10g、桂枝6g、徐长卿6g、制马钱子6g、羌活6g和桃仁3g混合后经低温超微粉碎得到粉体目数为150目的细粉;边搅拌边向细粉中加入稠膏,得到稠膏细粉;取290g凡士林和290g药用明胶溶解于195ml纯化水后,加到上述稠膏细粉中,搅拌均匀成可塑性膏基后涂膏、分装,得到双柏散瘀膏。
上述双柏散瘀膏以15g为一贴,使用方法为一日一次,贴于患处。
实施例2
将荷叶40g、侧柏叶55g、两面针40g、千斤拔30g、黄藤40g、海藻40g粉碎成粗粉,混合后用水浸泡,煎煮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煎煮3.5h,第三次煎煮1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4的稠膏;将大黄70g、黄柏40g、莪术40g、姜黄40g、三棱40g、薄荷40g、泽兰40g、栀子30g、荆芥30g、滑石30g、冰片20g、桂枝15g、徐长卿15g、制马钱子15g、羌活15g和桃仁10g混合后经低温超微粉碎得到粉体目数为160目的细粉;边搅拌边向细粉中加入稠膏,得到稠膏细粉;取310g凡士林和310g药用明胶溶解于205ml纯化水后,加到上述稠膏细粉中,搅拌均匀成可塑性膏基后涂膏、分装,得到双柏散瘀膏。
上述双柏散瘀膏以15g为一贴,使用方法为一日一次,贴于患处。
实施例3
将荷叶35g、侧柏叶47g、两面针35g、千斤拔23g、黄藤35g、海藻35g粉碎成粗粉,混合后用水浸泡,煎煮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煎煮3h,第三次煎煮1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2的稠膏;将大黄60g、黄柏35g、莪术35g、姜黄35g、三棱35g、薄荷35g、泽兰35g、栀子23g、荆芥23g、滑石23g、冰片14g、桂枝11g、徐长卿11g、制马钱子11g、羌活11g和桃仁5g混合后经低温超微粉碎得到粉体目数为150目的细粉;边搅拌边向细粉中加入稠膏,得到稠膏细粉;取300g凡士林和300g药用明胶溶解于200ml纯化水后,加到上述稠膏细粉中,搅拌均匀成可塑性膏基后涂膏、分装,得到双柏散瘀膏。
上述双柏散瘀膏以15g为一贴,使用方法为一日一次,贴于患处。
实施例4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不孕不育专科经过16年的临床实践,治疗20多万人次。证明本发明双柏散瘀膏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在该医院,每年约有8000人次以上的病人使用该药,总有效率达85%,特别对湿热型、肝郁型、痰湿型的不孕症具有十分理想的疗效。
按随机抽查原则,按回顾性的GCP临床研究方法抽出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不孕不育专科门诊治疗的80例多因素造成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诊断标准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抽出的病例中所有病人均外敷了双柏散瘀膏。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即“治愈”标准为治疗后2年内受孕,“好转”为治疗虽未受孕,但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改善,“未愈”为治疗后未受孕且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其治疗结果显示,治疗3~6个月的54例,治愈26例,其中宫外孕2例,自然流产2例,好转12转,未愈16例;治疗6个月以上者26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未愈2例,总治愈率为55%,总好转率77.5%。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柏散瘀膏,其特征在于:该双柏散瘀膏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大黄50~70g,侧柏叶40~55g,黄柏30~40g,莪术30~40g,姜黄30~40g,三棱30~40g,薄荷30~40g,黄藤30~40g,泽兰30~40g,荷叶30~40g,海藻30~40g,两面针30~40g,栀子20~30g,千斤拔20~30g,荆芥20~30g,滑石20~30g,冰片10~20g,桂枝6~15g,徐长卿6~15g,制马钱子6~15g,羌活6~15g,桃仁3~1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柏散瘀膏,其特征在于:该双柏散瘀膏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大黄60g,侧柏叶47g,黄柏35g,莪术35g,姜黄35g,三棱35g,薄荷35g,黄藤35g,泽兰35g,荷叶35g,海藻35g,两面针35g,栀子23g,千斤拔23g,荆芥23g,滑石23g,冰片14g,桂枝11g,徐长卿11g,制马钱子11g,羌活11g,桃仁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柏散瘀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30~40g荷叶、40~55g侧柏叶、30~40g两面针、20~30g千斤拔、30~40g黄藤和30~40g海藻粉碎成粗粉,混合后用水浸泡,煎煮三次,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0~1.24的稠膏;将50~70g大黄、30~40g黄柏、30~40g莪术、30~40g姜黄、30~40g三棱、30~40g薄荷、30~40g泽兰、20~30g栀子、20~30g荆芥、20~30g滑石、10~20g冰片、6~15g桂枝、6~15g徐长卿、6~15g制马钱子、6~15g羌活和3~10g桃仁混合后经低温超微粉碎得到粉体目数为150~160目的细粉;边搅拌边向细粉中加入稠膏,得到稠膏细粉;取290~310g凡士林和290~310g药用明胶溶解于195~205ml纯化水后,加到上述稠膏细粉中,搅拌均匀成可塑性膏基后涂膏,分装,得到双柏散瘀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柏散瘀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三次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煎煮2.5~3.5h,第三次煎煮0.8~1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754089A CN102225187B (zh) | 2011-06-27 | 2011-06-27 | 一种双柏散瘀膏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754089A CN102225187B (zh) | 2011-06-27 | 2011-06-27 | 一种双柏散瘀膏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25187A CN102225187A (zh) | 2011-10-26 |
CN102225187B true CN102225187B (zh) | 2012-11-14 |
Family
ID=44806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7540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5187B (zh) | 2011-06-27 | 2011-06-27 | 一种双柏散瘀膏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251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50330B (zh) * | 2013-11-12 | 2014-10-29 | 刘序会 |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药剂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567C (zh) * | 1998-11-16 | 2002-03-13 | 吴学栋 | 一种补肾壮阳通络祛湿药酒 |
CN1586572A (zh) * | 2004-07-07 | 2005-03-02 | 香港养春堂中药有限公司 | 女性不孕口服液 |
CN101347585A (zh) * | 2007-07-21 | 2009-01-21 | 王日久 | 妇科瘫痪经带散 |
CN101856492B (zh) * | 2010-06-09 | 2012-01-04 | 杨青 | 妇科用中药组合物 |
-
2011
- 2011-06-27 CN CN2011101754089A patent/CN10222518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25187A (zh) | 2011-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56027A (zh) |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外敷膏药 | |
CN109200144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和膏药 | |
CN104623561A (zh) |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 | |
CN104826036A (zh) |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复合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0431577C (zh) |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53019A (zh) | 舒经调脏的中药热敷袋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69738B (zh) | 一种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乳房肿块、关节积液、跌打损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1095923A (zh) | 一种治疗宫外孕的中药 | |
CN104998232A (zh) | 一种痛经贴 | |
CN103007093A (zh) |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83616B (zh) | 一种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 | |
CN102225187B (zh) | 一种双柏散瘀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79975B (zh) |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混合物 | |
CN105031331A (zh) | 一种治疗痛经的肚脐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06893A (zh) |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成药 | |
CN103585403B (zh) |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 | |
CN102552853B (zh) |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下腹痛和痛经的复方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4491670A (zh) |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644860A (zh) | 一种治疗孕产妇炎性外痔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89994A (zh) | 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制剂 | |
CN103735950A (zh) | 一种用于防治痔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2824B (zh) | 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成药 | |
CN101829254A (zh) |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71912A (zh) |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口服汤剂 | |
CN104644907A (zh) |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配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