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3212B - 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3212B
CN102223212B CN201010150972.0A CN201010150972A CN102223212B CN 102223212 B CN102223212 B CN 102223212B CN 201010150972 A CN201010150972 A CN 201010150972A CN 102223212 B CN102223212 B CN 102223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matrix
sinr
matrix
layer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09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3212A (zh
Inventor
王利利
李全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0101509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3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23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3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3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3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的上报方法和设备,属于无线通信领域,用于降低终端上报PMI的时延。本发明中,终端接收基站在设定频域范围内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参考符号后,确定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根据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最近测量上报的传输层数,确定由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对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干噪比(SINR);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一个预编码矩阵,将该预编码矩阵的索引上报给基站。采用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终端上报PMI的时延。

Description

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对于下行传输模式4,5和6,需要终端向网络侧上报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息,以网络侧利用该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将下行数据处理后发送给终端。 
目前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的候选集已在36.211标准中确定。 
在两天线端口{0,1}情况下,如果可独立分解出的传输信道数即秩数RI=1,预编码矩阵可选码本的集合n∈{0,1,2,3},其中n表示所采用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即码本索引),可采用的预编码矩阵见下表中v=1时列出的矩阵; 
在两天线端口{0,1}情况下,如果RI=2,预编码矩阵可选码本的集合n∈{1,2},其中n表示所采用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可采用的预编码矩阵见下表中v=2时列出的矩阵; 
在四天线端口{0,1,2,3}情况下,预编码矩阵可选码本的集合n∈{0,1,…,15},其中n表示所采用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可采用的预编码矩阵见下表,v的取值同RI值。 
下表1是在天线端口{0,1}上传输时所采用的码书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011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021
表1 
下表2是在天线端口{0,1,2,3}上传输时所采用的码书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022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031
上表中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032
其中I为单位矩阵,un如上表中列出。Wn {s}表示取Wn中的s列构成的预编码矩阵。 
目前终端估计要上报的PMI的实现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 
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终端计算相关频域范围内承载有参考符号(RS)的各个子载波的信道系数H,H是用于表征信道时频情况的参数;相关频域范围包含一个或多个资源块(PRB),每个PRB包含多个子载波,PRB包含的部分子载波上承载有参考符号; 
步骤102:根据当前的天线端口(P)数和RI数确定当前模式下的可用码本集合,即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集合,称为预编码矩阵候选集: 
codebook _ index _ set = { 0,1,2,3 } ; P = 2 , RI = 1 { 1,2 } ; P = 2 , RI = 2 { 0,1 , . . . 15 } ; P = 4
下面开始遍历预编码矩阵候选集中的所有预编码矩阵,对于遍历到的每个预编码矩阵计算得到一个传输块大小(TB size),将i的初始值设置为0: 
步骤103:选取预编码矩阵候选集中的第i个预编码矩阵W,利用W计算相关频域范围内各PRB中承载有参考符号(RS)的各子载波的信干噪比(SINR)值;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子载波的SINR值: 
SINR k , l = diag ( ( h k , l · W ) H ( h k , l · W ) σ n 2 )
其中SINRk,l表示子载波k中、承载有参考符号的第l个OFDM符号构成的资源单元(RE)的SINR,子载波k的SINR由子载波k中、承载有参考符号的各个OFDM符号构成的RE的SINR构成。 
diag代表取对角元素,σn为噪声系数,hk,l为H中第k行第l列的元素,表示子载波k中第l个OFDM符号构成的RE的信道系数。 
步骤104:对于相关频域范围内的各个PRB,执行如下步骤:采用EESM拟合算法,将上一步骤中计算得到的该PRB中的子载波的SINR值进行拟合,得到该PRB的等效SINR值; 
步骤105:采用EESM拟合算法,将上一步骤中计算得到的各PRB的等效SINR值进行拟合,得到相关频域的等效SINR值; 
步骤106:根据相关频域的等效SINR值和相关频域包含的PRB个数,通过查表得到该等效SINR值和PRB个数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 Size),记为TBi;TB Size用于表征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AC)能够承载的数据量; 
步骤107:判断是否遍历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所有预编码矩阵,若是,则到步骤108;否则,将i加1,返回步骤103; 
步骤108:从步骤106中计算得到的各TBi中选取最大的TB,将该最大的TB对应的W确定为最终选取的预编码矩阵,该W的索引即为UE需要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索引。 
方法二: 
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计算相关频域范围内承载有参考符号(RS)的各个子载波的信道系数H,H是用于表征信道时频情况的参数; 
步骤202:根据当前的天线端口(P)数和RI数确定当前模式下的可用码本集合,即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集合,称为预编码矩阵候选集: 
codebook _ index _ set = { 0,1,2,3 } ; P = 2 , RI = 1 { 1,2 } ; P = 2 , RI = 2 { 0,1 , . . . 15 } ; P = 4
下面开始遍历预编码矩阵候选集中的所有预编码矩阵,对于遍历到的每个预编码矩阵计算得到一个等效归一化信道容量,将i的初始值设置为0: 
步骤203:选取预编码矩阵候选集中的第i个预编码矩阵W,利用W计算相关频域范围内各PRB中承载有RS的各子载波的SINR值;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子载波的SINR值: 
SINR k , l = diag ( ( h k , l · W ) H ( h k , l · W ) σ n 2 )
其中SINRk,l表示子载波k中、承载有参考符号的第l个OFDM符号构成的资源单元(RE)的SINR,子载波k的SINR由子载波k中、承载有参考符号的各个OFDM符号构成的RE的SINR构成。 
diag代表取对角元素,σn为噪声系数,hk,l为H中第k行第l列的元素,表示子载波k中第l个OFDM符号构成的RE的信道系数。 
步骤204:对于相关频域范围内的各PRB中承载有RS的各子载波,根据上一步骤中计算得到的该子载波的SINR,按照如下公式计算该子载波的等效信道容量: 
thoughput k , l , codebook _ index = Σ layer _ index = 1 layer _ num log 2 ( 1 + SINR k , l , codebook _ index ( layer _ index ) ) layer _ num ;
其中,codebook_index为预编码矩阵索引,k为该RE所在的子载波号,l为构成该RE的OFDM号, 
layer_num为终端可独立分解出的传输信道数,thoughputk,l,codebook_index为在使用codebook_index表示的预编码矩阵时,子载波k中、承载有参考符号的第l个OFDM符号构成的RE的等效信道容量。子载波k的等效信道容量由子载波k中、承载有参考符号的各个OFDM符号构成的RE的等效信道容量构成。 
SINRk,l,codebook_index(layer_index)为利用codebook_index表示的预编码矩阵计算得到的该RE的SINR结果中第layer_index个对角元素值。 
步骤205:求取相关频域范围内第i个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 
thoughput ( codebook _ index ) = Σ k = 1 2 N RB DL Σ l = 1 2 thoughput k , l , codebook _ index 4 · N RB DL ;
其中,thoughput(codebook_index)为codebook_index表示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NRB DL为相关频域范围内包含的PRB的个数。 
步骤206:判断是否遍历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所有预编码矩阵,若是,则到步骤207;否则,将i加1,返回步骤203; 
步骤207:比较不同码本下等效信道容量的大小,使等效信道容量最大的码本即为所选的预编码矩阵,其索引即为需要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索引。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上述两种确定PMI的方法均存在复杂度过高的问题。假设下行系统带宽为20M,即共包含100个资源块,在不考虑RS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以每个资源块上包含4个参考符号用于PMI估计为例,对于预编码矩阵候选集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则需要计算400个RE的SINR值。在候选集包含16个预编码矩阵码本时,则需要计算6400个RE的SINR值。如果终端需要频繁上报PMI信息,那么如此大的计算量将会导致终端电池消耗过大,同时由于PMI估计复杂度过高导致的PMI上报时延也会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上报方法和设备,用于降低终端上报PMI的时延。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在设定频域范围内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参考符号后,确定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终端根据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最近测量上报的传输层数,确定由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 
终端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从确定的各等效信道容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将该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块TB大小;从确定的各TB大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TB大小,将该数值最大的TB大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终端将选取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PMI上报给基站。 
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参考符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在设定频域范围内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参考符号RS; 
平均矩阵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预编码矩阵集合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最近测量上报的传输层数,确定由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 
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用于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干噪比SINR;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一个预编码矩阵; 
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从确定的各等效信道容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将该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或者,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块TB大小;从确定的各TB大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TB大小,将该数值最大的TB大小对应的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PMI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选取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PMI上报给基站。 
本发明中,终端接收基站在设定频域范围内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RS后,确定该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终端确定由当前可用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后,对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并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一个预编码矩阵,并将该预编码矩阵的索引上报给基站。可见,本发明中,终端在针对某个当前可用预编码矩阵确定SINR时,仅需根据承载有RS的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而不需要确定设定频域范围内全部承载RS的RE的SINR,有效的降低了终端确定需要上报的PMI的复杂度,进而降低了终端上报PMI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PMI估计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PMI估计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降低终端上报PMI的时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MI的上报方法,本方法中,在确定终端需要上报的PMI时,需要确定承载有RS的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在遍历当前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时,根据该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每一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需要上报的预编码矩阵。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MI信息的上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终端接收基站在设定频域范围内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RS后,确定该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步骤31:终端根据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最近测量上报的传输层数(RI),确定由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 
步骤32:终端对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 
步骤33:终端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一个预编码矩阵,并将该预编码矩阵的索引上报给基站。 
步骤30中,终端确定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其具体实现可以 如下: 
首先,终端对于多个子载波中的各子载波,确定该子载波的信道系数H,根据该信道系数H按照以下公式确定该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RHH; 
RHH=HHH; 
然后,终端将确定的各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进行矩阵平均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即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091
R HH ‾ = 1 M Σ m = 1 M ( R HH ) m ;
其中(·)H表示共轭转置,m表示设定频域范围内第m个承载了参考符号的子载波,M表示设定频域范围内承载有参考符号的子载波的总数。 
步骤32中,具体可以按照如下公式根据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 
R wH = ( W ( i ) ) H R HH ‾ ( W ( i ) ) ;
SINR = 1 diag ( ( R wH δ 2 + I ) - 1 ) - 1 ;
其中,W(i)表示当前预编码矩阵; 表示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δ2表示噪声功率估计值,I表示与RwH维度相同的单位矩阵,diag(·)表示取对角线元素操作。假设RI=N,则按照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N个SINR值。 
步骤33中,终端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一个预编码矩阵,其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终端对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 
从确定的各等效信道容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将该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确定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 
第一种,按照以下公式根据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Thi: 
Thi = Π layer _ index = 1 RI ( 1 + SINR ( layer _ index ) ) ;
其中RI表示最近测量上报的传输层数,layer_index表示传输层数的索引。 
第二种,按照以下公式根据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Thi: 
Thi = Σ layer _ index = 1 RI log 2 ( 1 + SINR ( layer _ index ) ) RI ;
其中,RI表示最近测量上报的传输层数,layer_index表示传输层数的索引。 
步骤33中,终端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一个预编码矩阵,其具体实现还可以如下: 
对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块(TB)大小; 
从确定的各TB大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TB大小,将该数值最大的TB大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上述根据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TB大小,其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根据所述SINR、所述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以及TBS表格,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TB大小。例如: 
首先,采用EESM拟合算法,将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进行拟合,得到等效SINR;然后,通过查找TBS表格确定所述等效SINR、所述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对应的TB大小,将该TB大小作为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TB大小。 
再例如: 
首先,对于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通过查找TBS表格确定该SINR、 所述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对应的TB大小; 
然后,将确定的各TB大小相加,将相加结果作为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TB大小。 
较佳的,在步骤32中根据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干噪比SINR之后,终端可以判断确定的SINR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big,若是,则将该SINR的取值设置为所述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big,然后执行后续步骤。 
本发明中的设定频域范围可以为宽带频域范围或子带频域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遍历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估计PMI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如下:计算包含参考符号的各个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对所有包含参考符号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求平均,获得一个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然后再遍历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对于遍历到的每个预编码矩阵,考虑层间干扰计算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干噪比SINR,以避免每个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波都去遍历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带来实现上的高复杂度,并且考虑了层间干扰,避免了当RI>1时没有考虑到层间干扰而带来的估计错误问题;对获得的每层SINR进行上限保护,然后通过等效信道容量公式的等效简化公式进行最优预编码矩阵选择,进一步减少计算量,获得最终的PMI值。 
如图4A所示,本发明的PMI估计流程可以如下: 
步骤S01:计算包含参考符号的各个子载波的信道系数H; 
步骤S02:计算所有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RHH,并计算当前设定频域范围内所有RHH的平均值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111
RHH=HH
R HH ‾ = 1 M Σ m = 1 M ( R HH ) m
其中(·)H表示共轭转置,m表示设定频域范围内第m个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 波,M表示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波的总数。 
步骤S03:根据当前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终端最近上报的RI信息确定当前模式下的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W: 
codebook _ index _ set = { 0,1,2,3 } ; P = 2 , RI = 1 { 1,2 } ; P = 2 , RI = 2 { 0,1 , . . . 15 } ; P = 4
当高层信令指示中包含码本子集限定(3GPP TS36.213 v8.6.0)时,预编码矩阵的集合可以进一步缩小。下面遍历预编码矩阵候选集W中所有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求取子载波的信干噪比和等效归一化容量(指每个子载波上的容量); 
步骤S04:选择W中的第i个预编码矩阵W(i),i的初始值为1;计算W(i)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 
R wH = ( W ( i ) ) H R HH ‾ ( W ( i ) )
SINR = 1 diag ( ( R wH δ 2 + I ) - 1 ) - 1
其中δ2表示噪声功率估计值,I表示和RwH维度相同的单位矩阵,diag(·)表示取对角线元素操作; 
步骤S05:对获得的每层传输信道的SINR进行上限保护,即当SINR>SINRbig时,设置SINR=SINRbig; 
其中,SINRbig定义为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SINR,这样,当第j层对应的SINR(j)大于一个足够大的SINRbig时,SINR(j)并不能比SINRbig带来更高的吞吐量增益,再按照SINR(j)进行等效信道容量计算,会使得计算出的等效信道容量比系统能达到的最大值还要高,这时,就需要对SINR(j)进行上限保护,定义SINR(j)=SINRbig。 
步骤S06:使用等效信道容量公式的等效简化公式计算W(i)下的等效信道容量Thi; 
Thi = Π layer _ index = 1 RI ( 1 + SINR ( layer _ index ) )
其中RI表示当前的传输层数,layer_index表示传输层数的索引,取值范围为[1,RI]。 
步骤S07:判断是否遍历完W,即i是否等于W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个数;若是,则到步骤S08;否则,将i加1,到步骤S04; 
步骤S08:选取获得的各Thi中的最大Thi,该最大Thi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即为需要反馈的PMI。 
如图4B所示,本发明的PMI估计流程还可以如下: 
步骤S11:计算包含参考符号的各个子载波的信道系数H; 
步骤S12:计算所有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RHH,并计算当前设定频域范围内所有RHH的平均值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132
RHH=HH
R HH ‾ = 1 M Σ m = 1 M ( R HH ) m
其中(·)H表示共轭转置,m表示设定频域范围内第m个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波,M表示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波的总数。 
步骤S13:根据当前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终端最近上报的RI信息确定当前模式下的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W: 
codebook _ index _ set = { 0,1,2,3 } ; P = 2 , RI = 1 { 1,2 } ; P = 2 , RI = 2 { 0,1 , . . . 15 } ; P = 4
当高层信令指示中包含码本子集限定(3GPP TS36.213 v8.6.0)时,预编码矩阵的集合可以进一步缩小。下面遍历预编码矩阵候选集W中所有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求取子载波的信干噪比和等效归一化容量(指每个子载波上的容量); 
步骤S14:选择W中的第i个预编码矩阵W(i),i的初始值为1;计算W(i)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 
R wH = ( W ( i ) ) H R HH ‾ ( W ( i ) )
SINR = 1 diag ( ( R wH δ 2 + I ) - 1 ) - 1
其中δ2表示噪声功率估计值,I表示和RwH维度相同的单位矩阵,diag(·)表示取对角线元素操作; 
步骤S15:对获得的每层传输信道的SINR进行上限保护,即当SINR>SINRbig时,设置SINR=SINRbig; 
其中,SINRbig定义为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SINR,这样,当第j层对应的SINR(j)大于一个足够大的SINRbig时,SINR(j)并不能比SINRbig带来更高的吞吐量增益,再按照SINR(j)进行等效信道容量计算,会使得计算出的等效信道容量比系统能达到的最大值还要高,这时,就需要对SINR(j)进行上限保护,定义SINR(j)=SINRbig。 
步骤S16:通过查找TBS表格确定该SINR、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的PRB的个数对应的TB大小; 
步骤S17:判断是否遍历完W,即i是否等于W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个数;若是,则到步骤S18;否则,将i加1,到步骤S14; 
步骤S18:从确定的各TB大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TB大小,该数值最大的TB大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PMI即为需要反馈的PMI。 
下面结合不同的实施例对所提出的基于遍历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估计PMI的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场景假设: 
以LTE系统为例,系统带宽为20M,基站天线端口数为2,终端最近反馈的RI值也为2。此时需要上报宽带PMI,也就是说当前的设定频域范围为整个下行系统带宽。 
第1步:计算包含参考符号的各个子载波的信道系数H,那么一个常规子 帧中H的个数共有(2*100)*4=800个; 
第2步:计算所有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RHH,并计算当前下行系统带宽上所有RHH的平均值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151
第3步:根据当前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终端最近上报的RI信息确定当前模式下的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W。根据假设的场景,天线端口数为2,最近反馈的RI值也为2。则选用下表中v=2列中的预编码矩阵作为预编码矩阵候选集,此时可用的预编码矩阵为2个,记做Npmi。两个预编码矩阵分别用W1和W2表示; 
第4步:分别计算预编码矩阵W1和W2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 
R wH 1 = ( W 1 ) H R HH ‾ ( W 1 )
SINR 1 = 1 diag ( ( R wH 1 δ 2 + I ) - 1 ) - 1
R wH 2 = ( W 2 ) H R HH ‾ ( W 2 )
SINR 2 = 1 diag ( ( R wH 2 δ 2 + I ) - 1 ) - 1
其中δ2表示噪声功率估计值,I表示和RwH维度相同的单位矩阵,diag(·)表示取对角线元素操作; 
第5步:对获得的SINR1和SINR2进行上限保护,当SINR1>SINRbig时设置SINR1=SINRbig,当SINR2>SINRbig时设置SINR2=SINRbig; 
其中,SINRbig定义为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SINR。 
第6步:使用等效信道容量公式的等效简化公式计算W1和W2的等效信道容量Th1和Th2; 
Th 1 = Π layer _ index = 1 2 ( 1 + SINR 1 ( layer _ index ) )
Th 2 = Π layer _ index = 1 2 ( 1 + SINR 2 ( layer _ index ) )
第7步:比较Th1和Th2的大小,最大的Th值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索 引即为需要反馈的PMI。 
实施例二: 
场景假设: 
以LTE系统为例,系统带宽为10M,基站天线端口数为2,终端最近反馈的RI值为1。此时CQI和PMI的反馈模式为非周期1-2模式时,需要上报宽带PMI和子带PMI且子带大小为6。系统带宽内共有9个子带,前8个子带包含6个PRB,最后一个子带包含2个PRB。宽带PMI的计算流程请参考实施例1,下面主要描述子带PMI的计算流程: 
对于每个子带,执行如下步骤1-步骤7: 
第1步:计算包含参考符号的各个子载波的信道系数H;那么前8个子带中H的个数共有(2*6)*4=48个,最后一个子带的H的个数为(2*2)*4=16; 
第2步:计算当前子带上所有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RHH,并计算所有RHH的平均值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161
第3步:根据当前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终端最近上报的RI信息确定当前模式下的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W。根据假设的场景,天线端口数为2,最近反馈的RI值为1。则选用下表中v=1列中的预编码矩阵作为预编码矩阵候选集,此时可用的预编码矩阵为4个,记做Npmi。4个预编码矩阵分别用W0,W1,W2和W3表示; 
第4步:分别计算预编码矩阵W0,W1,W2和W3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 
R wH 0 = ( W 0 ) H R HH ‾ ( W 0 )
SINR 0 = 1 diag ( ( R wH 0 δ 2 + I ) - 1 ) - 1
R wH 1 = ( W 1 ) H R HH ‾ ( W 1 )
SINR 1 = 1 diag ( ( R wH 1 δ 2 + I ) - 1 ) - 1
R wH 2 = ( W 2 ) H R HH ‾ ( W 2 )
SINR 2 = 1 diag ( ( R wH 2 δ 2 + I ) - 1 ) - 1
R wH 3 = ( W 3 ) H R HH ‾ ( W 3 )
SINR 3 = 1 diag ( ( R wH 3 δ 2 + I ) - 1 ) - 1
其中δ2表示噪声功率估计值,I表示和RwH维度相同的单位矩阵,diag(·)表示取对角线元素操作; 
第5步:对获得的SINR0,SINR1,SINR2和SINR3进行上限保护,当SINR0>SINRbig时设置SINR0=SINRbig,当SINR1>SINRbig时设置SINR1=SINRbig,当SINR2>SINRbig时设置SINR2=SINRbig,当SINR3>SINRbig时设置SINR3=SINRbig; 
其中,SINRbig定义为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SINR。 
第6步:使用等效信道容量公式的等效简化公式计算四个预编码矩阵的等效信道容量Th0,Th1,Th2和Th3; 
Th 0 = Π layer _ index = 1 1 ( 1 + SINR 0 ( layer _ index ) )
Th 1 = Π layer _ index = 1 1 ( 1 + SINR 1 ( layer _ index ) )
Th 2 = Π layer _ index = 1 1 ( 1 + SINR 2 ( layer _ index ) )
Th 3 = Π layer _ index = 1 1 ( 1 + SINR 3 ( layer _ index ) )
第7步:比较Th0,Th1,Th2和Th3的大小,最大的Th值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即为需要反馈的当前子带的PMI。 
实施例三: 
场景假设: 
以LTE系统为例,系统带宽为20M,基站天线端口数为2,终端最近反馈 的RI值也为2。此时需要上报宽带PMI,也就是说当前的设定频域范围为整个下行系统带宽。 
第1步:计算包含参考符号的各个子载波的信道系数H,那么一个常规子帧中H的个数共有(2*100)*4=800个; 
第2步:计算所有包含参考符号的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RHH,并计算当前下行系统带宽上所有RHH的平均值 
Figure GSA00000093250700181
第3步:根据当前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终端最近上报的RI信息确定当前模式下的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W。根据假设的场景,天线端口数为2,最近反馈的RI值也为2。则选用下表中v=2列中的预编码矩阵作为预编码矩阵候选集,此时可用的预编码矩阵为2个,记做Npmi。两个预编码矩阵分别用W1和W2表示; 
第4步:分别计算预编码矩阵W1和W2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 
R wH 1 = ( W 1 ) H R HH ‾ ( W 1 )
SINR 1 = 1 diag ( ( R wH 1 δ 2 + I ) - 1 ) - 1
R wH 2 = ( W 2 ) H R HH ‾ ( W 2 )
SINR 2 = 1 diag ( ( R wH 2 δ 2 + I ) - 1 ) - 1
其中δ2表示噪声功率估计值,I表示和RwH维度相同的单位矩阵,diag(·)表示取对角线元素操作; 
第5步:对获得的SINR1和SINR2进行上限保护,当SINR1>SINRbig时设置SINR1=SINRbig,当SINR2>SINRbig时设置SINR2=SINRbig; 
其中,SINRbig定义为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SINR。 
第6步:通过查找TBS表格确定该SINR1、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的PRB的个数对应TB1;通过查找TBS表格确定该SINR2、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的PRB的个数对应TB2; 
第7步:比较TB1和TB2的大小,最大的TB值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即为需要反馈的PMI。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参考符号接收单元50,用于接收基站在设定频域范围内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参考符号RS; 
平均矩阵确定单元51,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预编码矩阵集合确定单元52,用于根据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最近测量上报的传输层数,确定由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 
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53,用于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干噪比SINR;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一个预编码矩阵; 
PMI信息上报单元54,用于将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选取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上报给基站。 
所述平均矩阵确定单元51用于: 
对于所述多个子载波中的各子载波,确定该子载波的信道系数,根据该信道系数确定该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 
将确定的各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进行矩阵平均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53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 
R wH = ( W ( i ) ) H R HH ‾ ( W ( i ) ) ;
SINR = 1 diag ( ( R wH δ 2 + I ) - 1 ) - 1 ;
其中,W(i)表示该预编码矩阵; 表示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δ2表示噪 声功率估计值,I表示与RwH维度相同的单位矩阵,diag(·)表示取对角线元素操作。 
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53用于: 
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 
从确定的各等效信道容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将该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53用于: 
按照以下公式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Thi: 
Thi = Π layer _ index = 1 RI ( 1 + SINR ( layer _ index ) ) ;
其中RI表示所述传输层数,layer_index表示传输层数的索引。 
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53用于: 
按照以下公式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Thi: 
Thi = Σ layer _ index = 1 RI log 2 ( 1 + SINR ( layer _ index ) ) RI ;
其中,RI表示所述传输层数,layer_index表示传输层数的索引。 
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53用于: 
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块TB大小; 
从确定的各TB大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TB大小,将该数值最大的TB大小对应的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53用于: 
根据所述SINR、所述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以及 TBS表格,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TB大小。 
该终端还包括: 
上限保护单元55,用于在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确定SINR之后、并且根据确定的SINR选取预编码矩阵之前,判断确定的SINR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信干噪比门限值,若是,则将该SINR的取值设置为所述信干噪比门限值。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终端接收基站在设定频域范围内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RS后,确定该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终端确定由当前可用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后,对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并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一个预编码矩阵,并将该预编码矩阵的索引上报给基站。可见,本发明中,终端在针对某个当前可用预编码矩阵确定SINR时,仅需根据承载有RS的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而不需要确定设定频域范围内全部承载RS的RE的SINR,有效的降低了终端确定需要上报的PMI的复杂度,进而降低了终端上报PMI的时延。 
本发明中,计算复杂度低,一方面体现在对所有包含参考符号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求平均,获得一个平均信道相关矩阵,避免每个包含参考符号子载波都去遍历可用预编码矩阵集合带来实现上的高复杂度,另一方面体现在通过等效信道容量公式的等效简化公式进行最优码本选择,省去了对数运算,进一步减少计算量的方案。 
本发明中,考虑层间干扰计算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避免了当RI>1时没有考虑到层间干扰而带来的PMI估计错误问题。 
本发明中,采用SINR上限保护措施,避免了因为SINR大于一个足够大的SINRbig(SINRbig为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SINR)时,直接使用 SINR进行等效信道容量计算带来的PMI估计差错的情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在设定频域范围内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参考符号后,确定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终端根据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最近测量上报的传输层数,确定由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
终端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按照如下公式一根据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干噪比SINR;
公式一: R wH = ( W ( i ) ) H R HH ‾ ( W ( i ) ) ; SINR = 1 diag ( ( R wH δ 2 + I ) - 1 ) - 1 ; 其中,W(i)表示该预编码矩阵;
Figure FSB0000120774320000012
表示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δ2表示噪声功率估计值,I表示与RwH维度相同的单位矩阵,diag(·)表示取对角线元素操作;
终端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从确定的各等效信道容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将该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块TB大小;从确定的各TB大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TB大小,将该数值最大的TB大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终端将选取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PMI上报给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包括:
终端对于所述多个子载波中的各子载波,确定该子载波的信道系数,根据该信道系数确定该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
终端将确定的各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进行矩阵平均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公式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Thi:
Thi = Π layer _ index = 1 RI ( 1 + SINR ( layer _ index ) ) ;
其中RI表示所述传输层数,layer_index表示传输层数的索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公式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Thi:
Thi = Σ layer _ index = 1 RI log 2 ( 1 + SINR ( layer _ index ) ) RI ;
其中,RI表示所述传输层数,layer_index表示传输层数的索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TB大小包括:
根据所述SINR、所述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以及传输块大小TBS表格,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TB大小。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干噪比SINR之后、并且终端根据确定的各SINR,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一个预编码矩阵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终端判断确定的SINR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信干噪比门限值,若是,则将该SINR的取值设置为所述信干噪比门限值。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频域范围为宽带频域范围,或子带频域范围。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参考符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在设定频域范围内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参考符号;
平均矩阵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预编码矩阵集合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站的天线端口数和最近测量上报的传输层数,确定由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
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用于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按照如下公式一根据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确定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干噪比SINR;
公式一: R wH = ( W ( i ) ) H R HH ‾ ( W ( i ) ) ; SINR = 1 diag ( ( R wH δ 2 + I ) - 1 ) - 1 ; 其中,W(i)表示该预编码矩阵;
Figure FSB0000120774320000032
表示所述平均信道相关矩阵;δ2表示噪声功率估计值,I表示与RwH维度相同的单位矩阵,diag(·)表示取对角线元素操作;
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从确定的各等效信道容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将该数值最大的等效信道容量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或者,对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各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块TB大小;从确定的各TB大小中选取数值最大的TB大小,将该数值最大的TB大小对应的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选取的预编码矩阵;
PMI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选取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PMI上报给基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矩阵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述多个子载波中的各子载波,确定该子载波的信道系数,根据该信道系数确定该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
将确定的各子载波的信道相关矩阵进行矩阵平均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所述多个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用于:
按照以下公式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Thi:
Thi = Π layer _ index = 1 RI ( 1 + SINR ( layer _ index ) ) ;
其中RI表示所述传输层数,layer_index表示传输层数的索引。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用于:
按照以下公式根据确定的该预编码矩阵下每层传输信道对应的SINR,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等效信道容量Thi:
Thi = Σ layer _ index = 1 RI log 2 ( 1 + SINR ( layer _ index ) ) RI ;
其中,RI表示所述传输层数,layer_index表示传输层数的索引。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SINR、所述设定频域范围内包含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以及以及传输块大小TBS表格,确定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TB大小。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还包括:
上限保护单元,用于在所述预编码矩阵选取单元确定SINR之后、并且根据确定的SINR选取预编码矩阵之前,判断确定的SINR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能够实现无错误传输时所需要的信干噪比门限值,若是,则将该SINR的取值设置为所述信干噪比门限值。
CN201010150972.0A 2010-04-16 2010-04-16 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223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0972.0A CN102223212B (zh) 2010-04-16 2010-04-16 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0972.0A CN102223212B (zh) 2010-04-16 2010-04-16 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3212A CN102223212A (zh) 2011-10-19
CN102223212B true CN102223212B (zh) 2014-06-25

Family

ID=44779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0972.0A Active CN102223212B (zh) 2010-04-16 2010-04-16 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23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7180B (zh) * 2012-03-02 2016-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反馈装置以及信息反馈方法
CN103905161A (zh) * 2012-12-26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3974315B (zh) * 2013-02-05 2018-0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三维信道测量资源配置和质量测量方法及设备
WO2015143632A1 (zh) * 2014-03-26 2015-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530075B (zh) * 2014-10-04 2019-05-1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d-mimo通信中的csi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7181578B (zh) 2016-03-10 2020-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7222249B (zh) * 2016-03-21 2020-07-0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733483B (zh) * 2016-08-12 2020-12-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988919B (zh) * 2017-06-0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9787668B (zh) * 2017-11-15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1435848B (zh) 2019-01-11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0535505B (zh) * 2019-03-29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预编码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基站
CN111786704B (zh) * 2020-06-03 2022-05-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cri选择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49739A (zh) * 2021-06-30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得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04972B (zh) * 2022-02-18 2022-06-07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秩指示和预编码矩阵索引的计算方法、接收端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820A (zh) * 2008-12-30 2009-08-1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
CN101599788A (zh) * 2009-05-15 2009-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te系统中确定信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0771B2 (en) * 2007-02-06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and preco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820A (zh) * 2008-12-30 2009-08-1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
CN101599788A (zh) * 2009-05-15 2009-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te系统中确定信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宁,李少谦,岳钢.LTE-A中协同多点传输的联合处理预编码方法.《中兴通讯技术》.2010,第16卷(第1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3212A (zh) 201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3212B (zh) 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2111197B (zh) 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164730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同信道干扰的表征
CN101695012B (zh) 用于基于差分方案发送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CN102882575B (zh) 用于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21969B (zh) 用于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
CN102983949B (zh) 多载波mu mimo系统中的sdma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4734754A (zh) 一种波束赋形权值训练方法及基站、终端
Crepaldi et al. CSI-SF: Estimating wireless channel state using CSI sampling & fusion
CN102938687B (zh) 上行预编码信息发送方法、预编码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5474557A (zh) Lte网络中的传输模式分配
CN10194494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3718487B (zh) 信道质量指示的获取方法、用户设备、演进节点b和系统
CN102291199A (zh)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4864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于分数的干扰协调
CN102035619B (zh) 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036601A (zh) 一种确定秩指示和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81096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773348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024779A (zh) 一种自适应信道质量指示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19192A (zh) 报告信道质量信息
CN103369655B (zh) 一种提高lte pucch dtx检测性能的方法
CN102347820A (zh) 一种多小区协作无线通信系统联合编解码方法
CN103684668B (zh) 确定信道质量指示值的方法、装置及lte终端
CN101540746B (zh)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