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1755A - 内嵌式触摸屏及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嵌式触摸屏及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1755A
CN102221755A CN2010101548180A CN201010154818A CN102221755A CN 102221755 A CN102221755 A CN 102221755A CN 2010101548180 A CN2010101548180 A CN 2010101548180A CN 201010154818 A CN201010154818 A CN 201010154818A CN 102221755 A CN102221755 A CN 102221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induction
line
drive wir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48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1755B (zh
Inventor
金利波
陈悦
王丽花
邱承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548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17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21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1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1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1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Abstract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内嵌式触摸屏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摸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触摸层上形成有驱动线和感应线,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相隔且连接的子电极,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本发明由于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这样,驱动线或者感应线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的正对交叠面积减小,从而,减小寄生电容,提高检测灵敏度。

Description

内嵌式触摸屏及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内嵌式触摸屏和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内嵌在液晶显示器(LCD)内部的触摸屏因为可以和彩色滤光片(CF基板)集成在一起,有效的减少了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及简化工艺,因而很受厂商欢迎。如图1和图2所示,内嵌式触摸屏包括彩色滤光片(CF基板)1、黑矩阵2、触摸层3、色阻4、绝缘层5、LCD的公共电极层6、薄膜晶体管基板7(TFT基板)、TFT基板7上的电路电极8以及液晶层9。黑矩阵2位于CF基板1上,黑矩阵2如图2中斜线阴影部分所示,黑矩阵2上设置有若干可透光区域21。触摸层3在黑矩阵2为金属或者其他导电材料时与黑矩阵2同层,在黑矩阵2为有机物等其他不导电材料时位于黑矩阵2上,触摸层3上设置有驱动线和感应线,驱动线和感应线纵横交错设置,手指触摸在驱动线和感应线的交点处时产生触控信号。色阻4位于触摸层3上且覆盖黑矩阵2的可透光区域21,色阻4如图2短虚线部分所示。绝缘层5位于色阻4上。公共电极层6与CF基板1正对,且覆盖于绝缘层5上,公共电极层6如图2中长虚线部分所示。
上述结构的内嵌式触摸屏,因为公共电极层6是布满整层的,无论是触摸层3与黑矩阵2同一层或者触摸层3位于黑矩阵2上,触摸层3上的感应线或者驱动线都与公共电极6完全交叠且触摸层3与公共电极层6之间都包括色阻4和绝缘层5,色阻4也是绝缘的这样,色阻4和绝缘层5相当于位于触摸层3和公共电极6之间的介质层,公共电极层6和触摸层3相当于两极板,因此,触摸层3和公共电极层6之间存在寄生电容,该寄生电容降低触摸屏的检测灵敏度。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寄生电容的大小主要由触摸层3的感应线或者驱动线的线宽决定,线宽大,驱动线或者感应线与公共电极层6正对交叠的面积大,寄生电容大;线宽小,驱动线或者感应线与公共电极层6正对交叠的面积小,寄生电容小,因此,通过减小驱动线或者感应线的线宽可以减小寄生电容,但是,驱动线或者感应线的线宽小时,驱动线或者感应线的电阻会增大,而较大的电阻同样会降低检测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内嵌式触摸屏的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屏,该内嵌式触摸屏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摸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触摸层上形成有多条驱动线和感应线,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相隔且连接的子电极,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
可选地,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且分别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
可选地,所述触摸层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所述感应线和驱动线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感应线互不连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感应线同层形成,该第一连接部通过过孔连接相应的与驱动线错开的相邻两子电极。
可选地,还包括与驱动线互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线同层形成,该第二连接部通过过孔连接与相应的感应线错开的相邻两子电极。
可选地,所述公共电极层还包括桥接部,所述相邻两子电极通过桥接部连接,所述桥接部与相应的所述驱动线或感应线交叠。
可选地,所述桥接部的线宽不相等。
可选地,所述驱动线与所述桥接部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或者所述感应线与所述桥接部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
可选地,所述相邻两子电极通过位于公共电极层上的其他金属形成的桥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摸屏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具有透光区域,所述子电极正对所述透光区域,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与所述透光区域形状相同且面积大于透光区域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感应线和黑矩阵形成于同一层;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形成于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所述驱动线与黑矩阵位于同一层,或者所述感应线与黑矩阵位于同一层。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黑矩阵;在黑矩阵上形成触摸层,刻蚀所述触摸层形成多条驱动线和多条感应线;形成覆盖所述触摸层的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公共电极层,蚀刻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个间隔的子电极和连接相邻子电极的桥接部;所述驱动线与所述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和驱动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
可选地,所述桥接部的宽度不相等。
可选地,所述驱动线或感应线与所述桥接部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或者感应线与所述桥接部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
可选地,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而分别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
可选地,所述桥接部与相应的感应线或者驱动线交叠。
可选地,还包括刻蚀所述黑矩阵形成透光区域,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与所述透光区域的形状相同且面积比透光区域的面积大。
可选地,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感应线与黑矩阵为同一层;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且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形成于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时,所述驱动线与黑矩阵为同一层,或者所述感应线与黑矩阵为同一层。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黑矩阵;在该黑矩阵上形成第一触摸层,刻蚀所述第一触摸层形成所述感应线和与所述感应线互不连接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触摸层上形成介质层,并且在介质层上形成过孔,在该介质层上形成第二触摸层,刻蚀该第二触摸层形成所述驱动线和第二连接部;形成覆盖所述第二触摸层的色阻,在该色阻上形成过孔;在所述色阻上形成公共电极层,蚀刻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个间隔的子电极,所述驱动线与所述子电极错开,与该驱动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驱动线交叠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与该感应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感应线交叠的第二连接部连接;或者所述感应线和驱动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将与感应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感应线交叠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与驱动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驱动线交叠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或者,
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黑矩阵;在该黑矩阵上形成第一触摸层,刻蚀所述第一触摸层形成所述驱动线和与所述驱动线互不连接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触摸层上形成介质层,在介质层上形成过孔,在该介质层上形成第二触摸层,刻蚀该第二触摸层形成所述感应线和与所述感应线互不连接第一连接部;形成覆盖所述第二触摸层的色阻,在该色阻上形成过孔;在所述色阻上形成公共电极层,蚀刻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个间隔的子电极,所述驱动线与所述子电极错开,与所述驱动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所述驱动线交叠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与该感应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感应线交叠的第二连接部连接;或者所述感应线和驱动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将与感应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与该感应线交叠的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与驱动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与该驱动线交叠的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且分别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
可选地,所述黑矩阵具有透光区域,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与所述透光区域的形状相同且面积比透光区域的面积大。
可选地,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感应线和黑矩阵形成于同一层;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形成于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所述驱动线与黑矩阵位于同一层,或者所述感应线与黑矩阵位于同一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这样,驱动线或者感应线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的正对面积减小,从而,减小寄生电容,而且,驱动线也可以做得比现有技术宽,减小驱动线或者感应线的电阻,提高检测灵敏度。
2、将公共电极层分隔成多个子电极后,连接相邻两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可以做到几微米到十几微米数量级,由于金属电阻率低,如此细的金属线不会增大公共电极层的总电阻,另外,连接相邻两子电极之间的桥接部宽度不相等也可以减小公共电极层的总电阻,提高触摸屏的检测灵敏度。
3、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且分别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这样,驱动线或者感应线与子电极没有正面交叠,只与连接相邻两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或者桥接部有交叠,从而,进一步减小寄生电容,提高触摸屏的检测灵敏度。
4、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与透光区域的形状相同,面积大于透光区域的面积,这样,可以保证液晶分子的偏转,触摸屏的显示效果好。
5、所述桥接部的线宽与该桥接部交叠的驱动线或者感应线的线宽成反比,这样,与细的驱动线或者感应线交叠的桥接部宽,与宽的驱动线或者感应线交叠的桥接部窄,不仅可以减小寄生电容,而且,还能减小公共电极层的总电阻,提高检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摸屏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摸屏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摸屏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摸屏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制造内嵌式触摸屏的过程中,发现触摸层与公共电极层正对且它们之间存在绝缘的色阻和绝缘层,触摸层和公共电极层是导电的,触摸层和公共电极层相当于电容的两极板,绝缘层和色阻相当于电容的绝缘介质层,从而,触摸层与公共电极层之间存在寄生电容。本发明的发明人进一步发现,所述寄生电容的大小主要由位于触摸层上的感应线或者驱动线的线宽决定,线宽小,寄生电容小,线宽大,寄生电容大。为了得到较小的寄生电容,不得不采用较小的线宽,但是,当驱动线或者感应线线宽较小时,驱动线或者感应线的电阻较大,这样,较大的电阻同样降低触摸屏的检测灵敏度。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屏,该内嵌式触摸屏包括触摸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触摸层上设置有驱动线和感应线,所述公共电极层分隔成多个相隔且连接的子电极,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内嵌式触摸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和图4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摸屏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是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形成于不同金属层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嵌式触摸屏包括CF基板1、黑矩阵2、触摸层、绝缘层4、色阻5和公共电极层6。黑矩阵2位于CF基板1上,黑矩阵2具有透光区域21。触摸层位于黑矩阵2上,该触摸层包括第一触摸层31和第二触摸层32,此处,第一触摸层31比第二触摸层32更远离CF基板1。所述第二触摸层32上形成有驱动线34。所述第一触摸层31上通过刻蚀的方法形成有感应线(图中未示)和第一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3和感应线互不连接,也就是说,在第一触摸层31上,所有的第一连接部33均不与感应线连接。绝缘层4位于第一触摸层31和第二触摸层32之间,用于绝缘触摸层的第一触摸层31上的感应线和第二触摸层32上的驱动线34。色阻5位于触摸层上且覆盖黑矩阵2的可透光区域21。
公共电极层6包括多个相隔的子电极61,每一子电极61的形状和透光区域21的形状相同,且面积大于透光区域21的面积,这样,可以保证液晶分子的偏转,触摸屏的显示效果好。所述驱动线34与子电极61错开而至少部分位于多个相隔的子电极61中的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优选地,所述驱动线34与子电极61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与该驱动线34错开的子电极61通过形成在第一触摸层31的与该驱动线34交叠的第一连接部33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触摸层31上形成有色阻5,所述色阻5覆盖黑矩阵2的可透光区域21,并且相邻的色阻5间有空隙而形成过孔12,所述第一连接部33在过孔12处露出,在所述色阻5上形成公共电极层6,刻蚀所述公共电极层6形成多个相隔的子电极61,相邻的子电极61通过过孔与露在外面的第一连接部33连接。上述实施例中,驱动线34与子电极61错开而减小驱动线34与子电极61之间的正对面积,减小寄生电容。所述驱动线34与子电极61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这样,驱动线34除了与第一连接部33有交叠外,与子电极61没有正面交叠,进一步降低寄生电容,另外,所述第一连接部33与感应线在第一触摸层31上形成,其宽度为几微米到十几微米量级,这样,降低公共电极层6的总电阻,提高触摸屏的检测灵敏度。
图3和图4中,仅仅示意出了驱动线34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且该相邻两子电极61通过第一连接部33连接的情形,实际上,与感应线错开的子电极61通过其他金属桥接,如通过和驱动线34在同一层形成的与驱动线34互不连接的连接部连接。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和图6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摸屏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触摸层32上形成有驱动线(图中未示)和第二连接部35。驱动线和第二连接部35互不连接,也就是在第二触摸层32上,驱动线和第二连接部35均不连接,在第二触摸层上形成绝缘层4,所述第一触摸层31上形成感应线36。所述感应线36与子电极61错开而至少部分位于多个相隔的子电极61中的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与该感应线36错开的子电极61通过第二连接部35连接,具体的:在相邻的两个子电极61下的绝缘层4上形成过孔13,相邻两个子电极61通过所述过孔13与第二连接部35电连接,这样,所述感应线36与子电极61的正对面积小,该实施例同样可以减小寄生电容,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所述感应线36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这样,进一步减小寄生电容。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61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36和驱动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同样可以达到减小寄生电容的目的。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仅仅示意出与感应线36错开的子电极61通过第二连接部35连接的示意图,实际上,与驱动线错开的子电极61可以通过其他的金属层实现电连接,比如,在第一触摸层31上形成一层金属层,刻蚀金属层形成连接部,通过该连接部连接与驱动线错开的相邻两子电极,又比如,在刻蚀公共电极层6形成子电极61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子电极与所述驱动线错开。
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驱动线和感应线的位置可以互换,比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触摸层31上形成驱动线和第一连接部,在第二触摸层32上形成感应线;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触摸层32上形成所述感应线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触摸层31上形成驱动线。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时,所述驱动线34和所述黑矩阵2为同一层;或者所述感应线36和所述黑矩阵2为同一层。
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3至图6,基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可以获得该内嵌式触摸屏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简述如下:第一触摸层31上通过刻蚀的方法形成有感应线36和与感应线36互不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3,在第二触摸层32上形成驱动线34和与驱动线34互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5,在形成内嵌式触摸屏时,所述感应线36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此时,该相邻两子电极61通过第二连接部35连接,从而,第二连接部35与感应线36交叠;所述驱动线34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此时,该两子电极61通过第一连接部33连接,从而,该第一连接部33与所述驱动线34交叠。这样,也能减小寄生电容。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摸屏的第四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形成于同一材料为金属的触摸层上,仅以感应线36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由于驱动线和感应线形成于同一材料为金属的触摸层上,该触摸层上没有多余的金属来连接相邻的两子电极61,相邻两子电极61通过与公共电极层6同层的桥接部10和10′连接,所述桥接部10和桥接部10′在刻蚀公共电极层6后与子电极61共同留下。由于公共电极层6的电阻比较大,所以,所述桥接部10和10′线宽比较宽,用于降低电阻。所述感应线36与桥接部10或者10′交叠处的部分11或者11′的线宽比相应的桥接部10或者10′的线宽小,这样,感应线36与桥接部10或者10′交叠的面积小,可以减小寄生电容。由于驱动线和感应线36形成在同一层金属层上,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类似,所述驱动线也可以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36分别位于相邻子电极61之间,同样能够达到减小寄生电容的目的,原理参照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也采用了子电极61的形状与透光区域21的形状相同且面积大于透光区域21的面积的设计,这样,保证了液晶分子的偏转,触摸屏显示效果好。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桥接部10和10′不影响公共电极层6的总电阻,桥接部10和10′的宽度不相等,可以将与驱动线或者感应线36交叠的一部分桥接部10′做的较宽,与驱动线或者感应线交叠的另外部分桥接部10做的较小,如图8所示,位于横向位置的桥接部10比位于纵向的桥接部10′的宽度小。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公共电极层6的总电阻小,公共电极层6和触摸层之间的寄生电容小,所述驱动线或感应线36与所述桥接部10或者10′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10或10′的宽度增大而减小,如图8所示,位于竖直方向的桥接部10′的宽度相对于位于水平方向的桥接部10的宽度增大,则,与竖直方向的桥接部10′交叠的感应线36的部分11′的线宽小于位于水平方向的与桥接部10交叠的感应线36的部分11的线宽,同样的,驱动线与所述桥接部交叠的部分的线宽也可以随着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
在上述第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公共电极层6分隔成若干互不相连的子电极61,然后,用位于公共电极层6上层的其他金属连接相邻的子电极。另外,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形成于同一触摸层,在所述黑矩阵的材料也为金属时,所述触摸层(驱动线和感应线)和所述黑矩阵形成于同一层。
另外,与上述第四实施例对应,本发明还提供第一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本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是驱动线和感应线形成于同一触摸层的实施例。该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黑矩阵;在黑矩阵上形成触摸层,刻蚀所述触摸层形成多条驱动线和多条感应线;形成覆盖所述触摸层的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色阻;在所述色阻上形成公共电极层,蚀刻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个间隔的子电极和连接相邻子电极的桥接部;所述桥接部的宽度不相等。
所述驱动线与所述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和驱动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且分别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
所述驱动线或感应线的与所述桥接部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
所述桥接部与感应线或者驱动线交叠,具体的,当所述两子电极之间为驱动线时,连接该两子电极的桥接部与感应线交叠,当所述两子电极之间为感应线时,连接该两子电极的桥接部与驱动线交叠。
另外,所述黑矩阵还包括透光区域,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同且面积比透光区域大。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时,所述触摸屏和所述黑矩阵形成在同一层。
另外,在上述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公共电极层6分隔成若干互不相连的子电极61,然后,用位于公共电极层6上层的其他金属连接相邻的子电极。
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3、图4、图5和图6,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该方法是驱动线34形成在第二触摸层32和感应线36形成在第一触摸层31的实施例,该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基板1,在所述基板1上形成黑矩阵2;在该黑矩阵2上形成第二触摸层32,刻蚀所述第二触摸层32形成所述驱动线34和与所述驱动线34互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5;
在第二触摸层32上形成介质层4,在介质层4上形成过孔13,所述第二连接部35通过过孔13暴露出来,所述过孔13有对称的2个;
在该介质层4上形成第一触摸层31,刻蚀所述第一触摸层31形成所述感应线36和与所述感应线36互不连接第一连接部33;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触摸层31的色阻5,在相邻的色阻5间有间隙形成过孔12,所述第一连接部33通过色阻5间的过孔12暴露出来;
在所述色阻5上形成公共电极层6,蚀刻所述公共电极层6形成多个间隔的子电极61,所述驱动线34与所述子电极61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此种情况下,与驱动线34错开的相邻两子电极61通过过孔12与第一连接部33连接,这样,所述第一连接部33与位于子电极61之间的驱动线34交叠;所述感应线36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此种情况下,与相邻两子电极61错开的感应线36通过过孔1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5连接,这样,第二连接部35与位于相邻两子电极61之间的感应线36交叠。
作为上述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改进,本发明还提供第三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该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与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相比,将第二实施例中的感应线和驱动线的位置互换,也就是,在第一触摸层上形成驱动线和与所述驱动线互不连接第一连接部,在第二触摸层上形成感应线和与所述感应线互不连接第二连接部,其他步骤相同,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在上述三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中,所述黑矩阵2为金属层时,所述驱动线34与所述黑矩阵2的透光区域21形成在同一层上;或者所述感应线36与所述黑矩阵2的透光区域21形成在同一层上。
上述三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中,所述黑矩阵2具有透光区域21,所述子电极61的形状与所述透光区域21相同且面积比透光区域21的面积大,这样能够保证液晶分子的偏转,触摸屏显示效果好。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摸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触摸层上形成有多条驱动线和感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相隔且连接的子电极,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且分别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层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所述感应线和驱动线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感应线互不连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感应线同层形成,该第一连接部通过过孔连接相应的与驱动线错开的相邻两子电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驱动线互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线同层形成,该第二连接部通过过孔连接与相应的感应线错开的相邻两子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还包括桥接部,所述相邻两子电极通过桥接部连接,所述桥接部与相应的所述驱动线或感应线交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的线宽不相等。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与所述桥接部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或者,所述感应线与所述桥接部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子电极通过位于公共电极层上的其他金属形成的桥接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具有透光区域,所述子电极正对所述透光区域,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与所述透光区域形状相同且面积大于透光区域的面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感应线和黑矩阵形成于同一层;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形成于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所述驱动线与黑矩阵位于同一层,或者所述感应线与黑矩阵位于同一层。
12.一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黑矩阵;
在黑矩阵上形成触摸层,刻蚀所述触摸层形成多条驱动线和多条感应线;
形成覆盖所述触摸层的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公共电极层,蚀刻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个间隔的子电极和连接相邻子电极的桥接部;
所述驱动线与所述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或者所述感应线和驱动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的宽度不相等。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与所述桥接部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或者所述感应线与所述桥接部交叠部分的线宽随所述桥接部的线宽增大而减小。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而分别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与相应的感应线或者驱动线交叠。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刻蚀所述黑矩阵形成透光区域,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与所述透光区域的形状相同且面积比透光区域的面积大。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感应线与黑矩阵为同一层;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且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形成于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时,所述驱动线与黑矩阵为同一层,或者所述感应线与黑矩阵为同一层。
19.一种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黑矩阵;
在该黑矩阵上形成第一触摸层,刻蚀所述第一触摸层形成所述感应线和与所述感应线互不连接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触摸层上形成介质层,并且在介质层上形成过孔,在该介质层上形成第二触摸层,刻蚀该第二触摸层形成所述驱动线和第二连接部;
形成覆盖所述第二触摸层的色阻,在该色阻上形成过孔;
在所述色阻上形成公共电极层,蚀刻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个间隔的子电极,所述驱动线与所述子电极错开,与该驱动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驱动线交叠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与该感应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感应线交叠的第二连接部连接;或者所述感应线和驱动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将与感应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感应线交叠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与驱动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驱动线交叠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或者,
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黑矩阵;
在该黑矩阵上形成第一触摸层,刻蚀所述第一触摸层形成所述驱动线和与所述驱动线互不连接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触摸层上形成介质层,在介质层上形成过孔,在该介质层上形成第二触摸层,刻蚀该第二触摸层形成所述感应线和与所述感应线互不连接第一连接部;
形成覆盖所述第二触摸层的色阻,在该色阻上形成过孔;
在所述色阻上形成公共电极层,蚀刻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个间隔的子电极,所述驱动线与所述子电极错开,与所述驱动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所述驱动线交叠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与该感应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过孔与该感应线交叠的第二连接部连接;或者所述感应线和驱动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将与感应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与该感应线交叠的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与驱动线错开的子电极通过与该驱动线交叠的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感应线与子电极错开而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或者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与子电极错开且分别位于相邻两子电极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具有透光区域,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与所述透光区域的形状相同且面积比透光区域的面积大。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感应线和黑矩阵形成于同一层;所述黑矩阵为金属层,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分别形成于第一触摸层和第二触摸层,所述驱动线与黑矩阵位于同一层,或者所述感应线与黑矩阵位于同一层。
CN201010154818.0A 2010-04-14 2010-04-14 内嵌式触摸屏及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 Active CN1022217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4818.0A CN102221755B (zh) 2010-04-14 2010-04-14 内嵌式触摸屏及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4818.0A CN102221755B (zh) 2010-04-14 2010-04-14 内嵌式触摸屏及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1755A true CN102221755A (zh) 2011-10-19
CN102221755B CN102221755B (zh) 2015-04-29

Family

ID=4477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4818.0A Active CN102221755B (zh) 2010-04-14 2010-04-14 内嵌式触摸屏及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21755B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086A (zh) * 2011-11-18 2012-04-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2929031A (zh) * 2012-10-31 2013-02-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945094A (zh) * 2012-10-31 2013-02-2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186297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93735A (zh) * 2012-08-27 2013-09-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WO2014015579A1 (zh) * 2012-07-27 2014-01-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内嵌式电容触控屏的触控图形结构
WO2014048035A1 (zh) * 2012-09-26 2014-04-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内嵌电容式触摸屏液晶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CN103838430A (zh) * 2014-02-24 2014-06-0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6371649A (zh) * 2015-07-20 2017-02-01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面板
CN106405911A (zh) * 2016-11-18 2017-0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阵列基板
US9652094B2 (en) 2014-02-24 2017-05-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 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153288A (zh) * 2017-06-20 2017-09-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7632436A (zh) * 2017-09-28 2018-01-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765488A (zh) * 2015-04-01 2018-03-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628047A (zh) * 2018-04-02 2018-10-0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6789A (zh) * 2019-06-12 2019-09-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11090177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绕射光学元件模块
CN111965878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调光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及智能窗玻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6673A (en) * 1985-10-04 1988-10-11 Hosiden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60098536A (ko) * 2005-03-03 2006-09-19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CN1987564A (zh) * 2005-12-22 2007-06-2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19521A (zh) * 2008-12-02 2009-04-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基板与触控式液晶显示器
CN101673013A (zh) * 2008-09-12 2010-03-1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6673A (en) * 1985-10-04 1988-10-11 Hosiden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60098536A (ko) * 2005-03-03 2006-09-19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CN1987564A (zh) * 2005-12-22 2007-06-2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73013A (zh) * 2008-09-12 2010-03-1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01419521A (zh) * 2008-12-02 2009-04-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基板与触控式液晶显示器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086A (zh) * 2011-11-18 2012-04-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3186297B (zh) * 2011-12-27 2016-03-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86297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1585232B1 (ko) 2012-07-27 2016-01-13 상하이 티안마 마이크로-일렉트로닉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인-셀 정전식 터치 스크린의 터치 패턴 구조
WO2014015579A1 (zh) * 2012-07-27 2014-01-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内嵌式电容触控屏的触控图形结构
US9703426B2 (en) 2012-07-27 2017-07-11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pattern structure of in-cell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103293735B (zh) * 2012-08-27 2015-11-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93735A (zh) * 2012-08-27 2013-09-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WO2014048035A1 (zh) * 2012-09-26 2014-04-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内嵌电容式触摸屏液晶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US9151979B2 (en) 2012-09-26 2015-10-0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In-cel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LCD modul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02929031B (zh) * 2012-10-31 2015-06-1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9201535B2 (en) 2012-10-31 2015-12-01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function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2945094A (zh) * 2012-10-31 2013-02-2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2929031A (zh) * 2012-10-31 2013-02-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838430B (zh) * 2014-02-24 2017-01-1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9645686B2 (en) 2014-02-24 2017-05-0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652094B2 (en) 2014-02-24 2017-05-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 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838430A (zh) * 2014-02-24 2014-06-0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7765488A (zh) * 2015-04-01 2018-03-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371649A (zh) * 2015-07-20 2017-02-01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面板
CN106405911A (zh) * 2016-11-18 2017-0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阵列基板
CN107153288B (zh) * 2017-06-20 2020-06-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7153288A (zh) * 2017-06-20 2017-09-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7632436A (zh) * 2017-09-28 2018-01-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28047A (zh) * 2018-04-02 2018-10-0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90177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绕射光学元件模块
CN110286789A (zh) * 2019-06-12 2019-09-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11965878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调光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及智能窗玻璃
CN111965878B (zh) * 2020-08-31 2023-06-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调光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及智能窗玻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1755B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1755A (zh) 内嵌式触摸屏及内嵌式触摸屏的形成方法
US9372360B2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19958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24813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699321B (zh) 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3364983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52276A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206439A1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1634922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99357A (zh) 一种电子设备、触摸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基板
CN105468202A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941447B (zh)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4281351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278779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5389058A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2446047A (zh) 触摸屏
CN105807979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3927072B (zh) 一种tft阵列基板、触摸显示面板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205375436U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838048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3927071A (zh)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3995616A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314271B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图形结构及其制法、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630238A (zh) 带触感反馈功能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055160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