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0307A -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0307A
CN102220307A CN2011101382705A CN201110138270A CN102220307A CN 102220307 A CN102220307 A CN 102220307A CN 2011101382705 A CN2011101382705 A CN 2011101382705A CN 201110138270 A CN201110138270 A CN 201110138270A CN 102220307 A CN102220307 A CN 102220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ion
ion beam
ion implantation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82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Zhongke Guanggu Gre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ongke Guanggu Gre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ongke Guanggu Gre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ongke Guanggu Gre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382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0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20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0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化学诱变:选择隐甲藻作为出发藻种,按照常规方法经过斜面培养,接种子瓶在25℃培养室培养,把培养三天左右的种液中的微藻用人造海水溶液稀释;2)离子束诱变:把经上述处理过的藻液均匀涂布在无菌空白培养皿中,加20-30%甘油保护,用无菌风风干,再将涂布有微藻的平板放置入离子注入机靶室内进行离子注入;3)离子注入完成后,使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单藻筛选,以摇瓶培养的二十二碳六烯酸产率为标准,以高出对照组10%-20%的摇瓶中挑选高产藻种。本发明具有选育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选育周期短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微藻发酵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一种,是动物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决定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变形性。对多种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足量的PUFAs的摄入对胎儿和幼儿视觉和神经的发育至关重要。欧美国家现在对于DHA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应用于食品和保健药品中。在食品中的应用包括婴儿奶粉、牛奶、奶酪、食用植物油脂、烘焙油脂等,消费者对于DHA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比较高。DHA的配方奶粉在很多国家已经上市,形成DHA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应用热潮。我国DHA在食品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DHA在国内的主要应用集中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国内一些著名企业陆续推出添加DHA的产品,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DHA的认识仅停留在对婴幼儿的脑部发育作用,而忽略了或根本就未意识到DHA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基于DHA的摄取应长期通过膳食中的低摄入量逐步的累积的观点,食用植物油作为人们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们通过膳食中低量摄人逐步的累积DHA最好的载体。
当前食品工业上使用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多属于从海洋捕捞的鱼类的鱼油中获得,此法成本高昂,消耗海洋资源,且原料品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有少量来自海洋微藻,多数为国外公司垄断,未见其藻种选育方法。我们选用采用的微藻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为异养型微藻,无需光照培养,工程化培养实现简单,培养方式接近常规工业发酵,便于利用原有设备和技术工艺。而其DHA积累含量高,一般能达到总脂的30-50%,而且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1%以下,特别是不含EPA,使用安全。目前国际上已有利用的先例,如美国MARTECK公司推出的孕产妇用DHA胶囊已获美国FDA食品认证,其生产上使用的藻种即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业界有利用微藻的自养作用在光培养反应器中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但自养培养设备复杂,产出率低。且藻液内含有效成分浓度低,不利于下游分离纯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育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选育周期短的菌株的诱变筛选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a)以隐甲藻为诱变出发藻,本发明所用出发藻种可以购自藻种保藏中心,也可以常规方法从海洋水体中筛选。使用亚硝基胍作为化学诱变剂进行预处理;
b)以隐甲藻为诱变出发藻,按一般方法制涂平板,并放入离子注入机靶室内进行离子注入,靶室内真空度为1×10-2乇-1x10-3乇,注入离子为N+,离子注入能量为5-10Kev,注入剂量为2.5×1014-5×1014N+/cm2,离子注入完成后,进行单菌落筛选,以摇瓶培养的二是二碳六烯酸产率为标准,以高出对照组10%的摇瓶中挑选高产藻种,反复多次进行离子注入诱变和选育,以二十二碳六烯酸产率大于2g/L,即获得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的高产藻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DHA菌种选育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选育周期短,利用微藻生产DHA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DHA后续提取制备简单,得率高使用范围广,能够为食品、保健品及其相关的疾病治疗提供新的原料来源。并且,使用该藻种总油脂含量可提高1-3倍;使用此藻种油脂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可提高1-3倍;发酵设备条件简单,发酵原料便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学诱变:选择隐甲藻作为出发藻种,按照常规方法经过斜面培养,接种子瓶在25℃培养室培养,把培养三天左右的种液中的微藻用人造海水溶液稀释,稀释度控制在100倍以内。然后将稀释所得到的微藻悬浮液按照特定比例与化学诱变剂溶液亚硝基胍溶液混合。25℃以下,处理20分钟;然后在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丢掉上清液,再加入人造海水。
其中,本发明所用到的亚硝基胍溶液的浓度为0.1g/L化学诱变剂与微藻悬浮液的体积比例为1∶10。
2)离子束诱变:把经上述处理过的藻液均匀涂布在无菌空白培养基上,加20%甘油保护,用无菌风风干。再将涂布有微藻的平板放置入离子注入机靶室内进行离子注入,靶室内的真空度大概在1x10-2乇。以N+为注入离子,离子注入能量为5Kev,注入剂量为2.5×1014N+/cm2
3)离子注入完成后,使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单藻筛选,以摇瓶培养的二十二碳六烯酸产率为标准,以高出对照组10%的摇瓶中挑选高产藻种,反复多次进行离子注入诱变和选育,以二十二碳六烯酸产率大于2g/L,即获得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的高产藻种。
实施例2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学诱变:选择隐甲藻作为出发藻种,按照常规方法经过斜面培养,接种子瓶在25℃培养室培养,把培养三天左右的种液中的微藻用人造海水溶液稀释,稀释度控制在100倍以内。然后将稀释所得到的微藻悬浮液按照特定比例与化学诱变剂溶液亚硝基胍溶液混合。27℃以下,处理25分钟;然后在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丢掉上清液,再加入人造海水。
其中,本发明所用到的亚硝基胍溶液的浓度为0.2g/L化学诱变剂与微藻悬浮液的体积比例为1∶10。
2)离子束诱变:把经上述处理过的藻液均匀涂布在无菌空白培养基上,加20-30%甘油保护,用无菌风风干。再将涂布有微藻的平板放置入离子注入机靶室内进行离子注入,靶室内的真空度大概在1x10-2乇。以N+为注入离子,离子注入能量为7Kev,注入剂量为3×1014N+/cm2
3)离子注入完成后,使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单藻筛选,以摇瓶培养的二是二碳六烯酸产率为标准,以高出对照组15%的摇瓶中挑选高产藻种,反复多次进行离子注入诱变和选育,以二十二碳六烯酸产率大于2g/L,即获得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的高产藻种。
实施例3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学诱变:选择隐甲藻作为出发藻种,按照常规方法经过斜面培养,接种子瓶在25℃培养室培养,把培养三天左右的种液中的微藻用人造海水溶液稀释,稀释度控制在100倍以内。然后将稀释所得到的微藻悬浮液按照特定比例与化学诱变剂溶液亚硝基胍溶液混合。30℃以下,处理30分钟;然后在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丢掉上清液,再加入人造海水。
其中,本发明所用到的亚硝基胍溶液的浓度为0.3g/L化学诱变剂与微藻悬浮液的体积比例为1∶10。
2)离子束诱变:把经上述处理过的藻液均匀涂布在无菌空白培养基上,加30%甘油保护,用无菌风风干。再将涂布有微藻的平板放置入离子注入机靶室内进行离子注入,靶室内的真空度大概在1x10-3乇。以N+为注入离子,离子注入能量为10Kev,注入剂量为5×1014N+/cm2
3)离子注入完成后,使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单藻筛选,以摇瓶培养的二是二碳六烯酸产率为标准,以高出对照组20%的摇瓶中挑选高产藻种,反复多次进行离子注入诱变和选育,以二十二碳六烯酸产率大于2g/L,即获得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的高产藻种。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4)

1.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化学诱变:选择隐甲藻作为出发藻种,按照常规方法经过斜面培养,接种子瓶在25℃培养室培养,把培养三天左右的种液中的微藻用人造海水溶液稀释,稀释度控制在100倍以内;
2)离子束诱变:把经上述处理过的藻液均匀涂布在无菌空白培养基上,加20-30%甘油保护,用无菌风风干,再将涂布有微藻的平板放置入离子注入机靶室内进行离子注入;
3)离子注入完成后,使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单藻筛选,以摇瓶培养的二十二碳六烯酸产率为标准,以高出对照组10%-20%的摇瓶中挑选高产藻种,反复多次进行离子注入诱变和选育,以二十二碳六烯酸产率大于2g/L,即获得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的高产藻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将稀释所得到的微藻悬浮液按照特定比例与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溶液混合,在25℃-30℃处理20-30分钟;然后在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去掉上清液,再加入人造海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靶室内的真空度大概在1x10-2乇-1x10-3乇;以N+为注入离子,离子注入能量为5-10Kev,注入剂量为2.5×1014-5×1014N+/cm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硝基胍溶液的浓度为0.1g/L-0.3g/L,化学诱变剂与微藻悬浮液的体积比例为1∶10。
CN2011101382705A 2011-05-26 2011-05-26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Pending CN102220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82705A CN102220307A (zh) 2011-05-26 2011-05-26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82705A CN102220307A (zh) 2011-05-26 2011-05-26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0307A true CN102220307A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7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82705A Pending CN102220307A (zh) 2011-05-26 2011-05-26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203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1249A (zh) * 2013-12-13 2015-06-1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藻藻株人工选育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1249A (zh) * 2013-12-13 2015-06-1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藻藻株人工选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07329B2 (ja) ω−7脂肪酸合成物、及び黄緑色藻を培養して該合成物を生産する方法と応用
CN101892160B (zh) 一种海洋真菌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LX0809及其工业应用
CN107032886B (zh) 一种富硒天然多功能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15350B (zh) 一种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及桦褐孔菌的深层发酵方法
Lutzu et al. Interactions of microalgae and other microorganisms for enhanced production of high-value compounds
CN105229140A (zh) 裸藻属微藻类、多糖类的制造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2630490B (zh) 一种提高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菌丝体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07523504A (zh) 裂殖壶菌突变株
CN102782145A (zh) 制备含有月桂酸的油脂的方法
CN107164238B (zh) 一种裂殖壶菌菌株及其诱变方法和应用
CN105309750A (zh) 一种高含量牛樟芝真菌活性多糖和三萜精粉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生产工艺
KR20170068461A (ko) 반연속적 배양 방법
CN103211088A (zh) 海参饵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81896A (zh) 蟹味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9297A (zh) 一种花生四烯酸产生菌高山被孢霉的诱变筛选方法
CN105349588A (zh) 利用裂殖壶菌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EP2791314A1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algal biomass
CN103343118A (zh) 一种应用于有机富硒农业的生物硒产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05255807A (zh) 一种冠突散囊菌的分生孢子的制备方法
CN103849575B (zh) 一种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方法
TW202016289A (zh) 新穎的破囊壼菌屬微藻菌株及使用該微藻菌株製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方法
CN102703332B (zh) 一株产花生四烯酸油脂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02220307A (zh) 一种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诱变微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CN105586267B (zh) 生产灵芝菌丝体的灵芝诱变菌株
Hong et al. Biotechnological potential of Korean marine microalgal strains and its future prospecti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