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7242A -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7242A
CN102217242A CN2010800024519A CN201080002451A CN102217242A CN 102217242 A CN102217242 A CN 102217242A CN 2010800024519 A CN2010800024519 A CN 2010800024519A CN 201080002451 A CN201080002451 A CN 201080002451A CN 102217242 A CN102217242 A CN 102217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mentioned
communicator
packet
s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24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7242B (zh
Inventor
西冈伸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17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7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7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72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系统具有经由串行链路连接为环状的多个通信装置。在该通信系统中,一个通信装置发行使不参与数据转发的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待机包。该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将来自链路前段的通信装置的待机包向链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处理,若对待机包进行了中继处理,则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另外,和该一个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发行使参与数据转发的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转移至回送模式所用的回送包。该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将来自链路前段通信装置的回送包向链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处理,若对回送包进行了中继处理,则使本装置转移至回送模式。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串行链路进行环连接的例如多个通信装置间的数据转发技术。
背景技术
伴随近年来半导体的微细化技术及高速化技术的进步,在设备间或者搭载于设备内的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间进行通信的数据量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在另一方面,在受封装成本影响的LSI的端子数(焊盘数)有严格的限制。因此,为了以更少的LSI的端子数实现高速的数据通信,采用串行传输的接口规格正在广泛普及。
一般来说,在串行传输路径上难以进行总线连接,作为用来连接多个通信装置的拓扑可举出环形拓扑。在环形拓扑上,连接于数据发送源的通信装置和目的地的通信装置之间而作为中继站的通信装置为了进行中继处理,需要总是活动的。为了减少这种作为中继站的通信装置内的电力消耗,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现有技术:使中继站转移至旁路模式,该旁路模式中,将中继处理不需要的在逻辑层上进行动作的协议处理部变为非活动的。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065216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通信装置其结构为,在维持逻辑层的重置状态的期间,在物理层上进行动作的收发处理部的最后段绕过接收数据。因此,无法减少执行旁路处理的期间的收发处理部以及未使用的传输路径及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内的电力消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能够实现未使用的传输路径(串行链路)及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内的电力消耗的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具有经由串行链路连接为环状的第1通信装置和多个第2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1通信装置具备:第1命令处理部,和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和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在作为转发上述命令包的部分链路的下行链路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时,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待机包;第1数据转发部,通过上述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发送,以及通过作为转发上述响应包的部分链路的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接收;上述第2通信装置具备:第2命令处理部,和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和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在上述上行链路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时,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待机包;第2数据转发部,通过上述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接收,以及通过上述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发送;包中继部,根据输入的包的目的地将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处理;待机控制部,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待机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装置连接在串行链路上,其中,具备:命令处理部,和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和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发行使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的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待机包;数据转发部,通过作为转发上述命令包的部分链路的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转发,以及通过作为转发上述响应包的部分链路的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转发;包中继部,根据输入的包的目的地将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处理;待机控制部,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待机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
另外,本发明的集成电路使用于在串行链路上连接多个通信装置而成的通信系统中包含的通信装置,其中,具备:命令处理电路,和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及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发行使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的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待机包;数据转发电路,通过作为转发上述命令包的部分链路的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转发,以及通过作为转发上述响应包的部分链路的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转发;包中继电路,根据输入的包的目的地将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处理;待机控制电路,在由上述包中继电路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待机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在具有经由串行链路连接为环状的第1通信装置和多个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中实施,上述第1通信装置执行:第1命令处理步骤,和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及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在作为转发上述命令包的部分链路的下行链路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时,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待机包;第1数据转发步骤,通过上述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发送,以及通过作为转发上述响应包的部分链路的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接收;上述第2通信装置执行:第2命令处理步骤,和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及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在上述上行链路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时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待机包;第2数据转发步骤,通过上述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接收,以及通过上述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发送;包中继步骤,根据输入的包的目的地将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处理;待机控制步骤,在中继处理后的包是上述待机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的各自,因为未使用于数据转发的未使用的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通过将待机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而转移至待机模式,所以能够实现未使用的部分链路及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内电力消耗的降低。
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在上述下行链路使用于上述数据包的转发时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回送包,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在上述上行链路使用于上述数据包的转发时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回送包,上述待机控制部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回送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回送模式。
根据上述的通信系统,因为使用于数据转发的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通过将回送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而转移至回送模式,所以能够实现使用于数据转发的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内电力消耗的降低。另外,因为通过使之转移至回送模式,实现来自串行链路的输入信号在通信装置内传递的传递路径的缩短,所以可以抑制通信装置内的通信延迟。
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和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经由上述下行链路及上述上行链路的各自,进行流控制包的收发,将在上述下行链路及上述上行链路之中未使用于上述数据包的转发的部分链路上传输的上述流控制包设为上述待机包,将在使用于上述数据包的转发的部分链路上传输的上述流控制包设为上述回送包。
根据上述的通信系统,为了使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另外,为了使通信装置转移至回送模式,利用了为进行流控制而交换的流控制包。因此,为了使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另外,为了使通信装置转移至回送模式,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包的收发,能够有效抑制串行链路的通信业务量增大。
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在数据包的写入时,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流控制请求包,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针对该流控制请求包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流控制就绪包,在数据包的读出时,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流控制请求包,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针对该流控制请求包给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流控制就绪包,将上述流控制请求包设为上述回送包,将上述流控制就绪包设为上述待机包。
根据上述的通信系统,为了使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另外,为了使通信装置转移至回送模式,利用了为进行流控制而交换的流控制请求包和流控制就绪包。因此,为了使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另外,为了使通信装置转移至回送模式,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包的收发,能够有效抑制串行链路的通信业务量增大。
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第1数据转发部及上述第2数据转发部的各自在本装置是上述数据包的发送侧时,在预定大小的数据转发的最后,发送将转移至上述回送模式后的上述通信装置从上述回送模式解除所用的回送解除信号,上述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回送解除信号的检测来解除本装置的上述回送模式。
根据上述的通信系统,可以在将通信装置从回送模式解除所需的回送解除信号的传输中按原状利用数据通信用的串行链路,不需要设置专用的传输路径,能够有效抑制成本的上升。
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及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的各自在本装置是上述数据包的接收侧时,在上述预定大小的数据转发之后,发送将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后的上述通信装置从上述待机模式解除所用的唤醒信号,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及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的各自发行由通信装置写入本装置的状态所用的轮询包,上述第2通信装置还具待机来检测上述唤醒信号的唤醒检测部,上述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唤醒信号的检测来解除本装置的上述待机模式,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轮询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
根据上述的通信系统,可以在将通信装置从待机模式解除所需的唤醒信号的传输中按原状利用数据通信用的串行链路,不需要设置专用的传输路径,能够有效抑制成本的上升。另外,因为利用同一轮询包进行通信装置的状态通知和通信装置往待机模式的转移,所以可以在防止通信业务量增大,并且实现利用通信装置的电力消耗减少。
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第1数据转发部及上述第2数据转发部的各自在本装置是上述数据包的发送侧时,在预定大小的数据转发的最后发送数据脉冲串结束信号,上述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数据脉冲串结束信号的检测来解除本装置的上述回送模式。
根据上述的通信系统,因为为了将通信装置从回送模式解除,利用了在预定大小的数据转发的最后发送的数据脉冲串结束信号,所以可以在抑制串行链路的通信业务量增大,并且实现通信装置回送模式的解除。
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及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的各自在本装置是上述数据包的接收侧时,在上述预定大小的数据转发之后,发送将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后的上述通信装置从上述待机模式解除所用的唤醒信号,在发送出该唤醒信号之后,发行通知数据包的接收结果所用的状态包,上述第2通信装置还具待机来检测上述唤醒信号的唤醒检测部,上述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唤醒信号的检测来解除本装置的上述待机模式,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状态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
根据上述的通信装置,可以在将通信装置从待机模式解除所需的唤醒信号的传输中按原状利用数据转发用的串行链路,不需要设置专用的传输路径,能够有效抑制成本的上升。另外,因为利用同一轮询包进行通信装置的状态通知和通信装置往待机模式的转移,所以可以防止通信业务量增大,并且实现利用通信装置的电力消耗减少。
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上述待机控制部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上述命令包及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上述响应包的某一个时,使本装置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
根据上述的通信系统,可以抑制通信系统内的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中(a)是表示在图1的通信装置间交换的包的包格式的一例的附图,(b)是表示命令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c)是表示响应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d)是表示数据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
图3中(a)是表示在图1的通信装置间交换的设备枚举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b)是表示流控制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c)是表示轮询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
图4是表示图1的通信装置使用的8B/10B方式的专用码元功能分配的一例的附图。
图5是图1的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图1的通信系统内主机和从机间的连接的一例的附图。
图7是表示图1的通信系统内包含的主通信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1的通信系统内包含的非主通信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包中继处理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图1的通信系统整体的初始化顺序和与命令处理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1是图1的通信系统整体的与写入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轮询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2是图1的通信系统整体的与写入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轮询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3是图1的通信系统整体的与读出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轮询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4是图1的通信系统整体的与读出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轮询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5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使用的8B/10B方式的专用码元功能分配的一例的附图。
图16是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整体的与写入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接收状态通知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7是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整体的与写入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接收状态通知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8是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整体的与读出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接收状态通知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9是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整体的与读出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接收状态通知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20是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
<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在图1的通信系统中,包括4个通信装置100a~100d。还有,图1等中所述的“0”~“4”表示出给通信装置100a~100d分配的设备ID。
通信装置100a~100d具备协议处理部101a~101d和收发处理部102a~102d。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信装置100a设为主通信装置(第1通信装置)。另外,将通信装置100b~100d设为是非主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各通信装置100a~100d的协议处理部101a~101d是在逻辑层上进行动作的块。各通信装置100a~100d的收发处理部102a~102d是在物理层上进行动作的块,具有串行发送部(Tx)103a~103d及串行接收部(Rx)104a~104d等。由于各通信装置100a~100d中的串行发送部103a~103d和串行接收部104a~104d通过串行链路105依次连接为环状,因而形成了环形拓扑的通信系统。其中,在串行链路105上,按在图1中作为“正向”所示的方向传输串行信号。
有关协议处理部101a~101d和收发处理部102a~102d的详细情况将在下面进行说明,这里说明它们的概要。
协议处理部101a~101d根据预定的协议,实施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接收包的解释或对于其他通信装置输出的发送包的生成。另外,收发处理部102a~102d经由串行链路105接收从环前段的通信装置所输出的串行信号,将串行信号变换为接收包,把接收包输出给协议处理部101a~101d。另外,收发处理部102a~102d将从协议处理部101a~101d所输入的发送包变换为串行信号,把串行信号经由串行链路105发送至环后段的通信装置。
这里,在通信装置100a~100d间交换的包包含目的地信息。协议处理部101a~101d在接收包的目的地信息表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时,实施将其接收包作为发送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输出的中继处理。这样,发送源的通信装置和目的地的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装置为中继站,由此能实现主通信装置和任意的从通信装置间的包交换。
<包的包格式>
下面,对于在图1的通信装置100a~100d间交换的包的包格式,一边参照图2(a)~图2(d)一边进行说明。
图2(a)是表示在图1的通信装置100a~100d间交换的包的包格式的一例的附图。如图2(a)所示,包格式包含头(HEADER)201和有效负载(PAYLOAD)202。
包头201包含包类型(TYPE)211、作为上述目的地信息的目的地ID(DID:Destination ID)212、发送源ID(SID:Source ID)213和事务ID(TID:Transaction ID)214。
包类型211表示包的种类。作为包,有作为数据转发的开始请求由主机发行的命令包(CMD)、作为针对命令包的应答由命令包的目的地的从机发行的响应包(RES)、包含在主机和从机间转发的实数据的数据包(DAT)以及为了经由串行链路对其他的通信装置通知状态所使用的消息包等。
目的地ID212及发送源ID213根据给各通信装置所分配的设备ID等来指定,可进行环连接的通信装置的总数由目的地ID212及发送源ID213的场长度来限制。还有,假设图2(a)的目的地ID212及发送源ID213的场长度全都为4位,则作为设备ID能够利用“0”~“15”的值,在此,将主通信装置100a的设备ID设为“0”,“15”作为实施以通信系统内的全部通信装置为目的地的广播所用的特别的设备ID来使用。另外,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的设备ID在初始化时分配唯一的值。
在一组的主机和从机间发行多个命令(命令排队),同时执行多个数据转发(事务)时,通过目的地ID212和发送源ID213无法识别事务。因此,需要事务ID214。
有效负载202具有依赖于包类型211的不同的场。下面,说明命令包、响应包及数据包各自的有效负载的概要。
图2(b)是表示命令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如图2(b)所示,命令包的有效负载包含表示数据转发的读出(Read)和写入(Write)的数据转发类别的R/W标志221、数据转发开始地址(Addr)222及数据转发大小(Size)223等。图2(c)是表示响应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如图2(c)所示,响应包的有效负载包含表示命令受理成功与否的NACK(Negative Acknowledge)标志231及命令错误时的错误代码(Error)232等。图2(d)是表示数据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如图2(d)所示,数据包的有效负载包含数据转发的实数据(Data)241等。
<其他包的有效负载的有效负载格式>
下面,对于在图1的通信装置100a~100d间交换的设备枚举包、流控制包、轮询包的有效负载格式,一边参照图3一边进行说明。
图3(a)是表示在图1的通信装置100a~100d间交换的设备枚举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设备枚举包是作为包类型211中的消息包来定义的包。设备枚举包用于主通信装置给连接在串行链路上的非主通信装置各自分配唯一的设备ID,并取得连接在串行链路上的非主通信装置的个数。设备枚举包的有效负载如图3(a)所示,包含由通信装置写入本装置的设备ID所用的设备ID场(Device ID)261。
图3(b)是表示在图1的通信装置100a~100d间交换的流控制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流控制包是在满足预定的流控制条件时为了进行流控制所使用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还用作使通信装置转移到回送模式所用的回送包,或者使通信装置转移到待机模式所用的待机包。
流控制包的有效负载如图3(b)所示,包含写入可转发的数据包数的流控制大小(FCSize)271及回送标志(Lpbk)272。这里,在命令包中所指定的数据转发大小223的数据按预定的块大小单位分配于数据包中来进行转发。而且,按包含它们多个数据包在内的每个流控制大小271进行流控制。回送标志272控制使流控制包发送源的通信装置和目的地的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装置是否转移至回送模式,流控制包若设定了回送标志272(标志设立)则作为回送包,若未设定回送标志272(标志不设立)则作为待机包进行处理。
图3(c)是表示在图1的通信装置间交换的轮询包的有效负载的一例的附图。轮询包用于表示通信装置的通信可否等的状态通知,在本实施方式中,还用作使通信装置转移到待机模式的待机包。另外,轮询包在与由流控制包的流控制大小271所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有关的数据转发之后发行。
轮询包的有效负载如图3(c)所示,包含完成标志(CPL)281和状态场(Status)282。完成标志281是表示命令包的数据转发大小223的数据转发已完成所用的标志。完成标志281不设定在命令包的数据转发大小223的数据转发完成前发行的轮询包中(标志不设立),而设定在数据转发完成后发行的轮询包中(标志设立)。状态场282是为了通信装置通知本装置的通信可否等状态所使用的场。
还有,上述的包格式要考虑按照系统的规模及协议等不同的结构,例如变更场长度、删除场或者添加场等,包的格式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进行变更。
<8B/10B方式的专用码元>
下面,对于图1的通信装置100a~100d使用的8B/10B方式的专用码元,一边参照图4一边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通信装置100a~100d使用的8B/10B方式的专用码元的功能分配的一例的附图。
在8B/10B方式下,可以有效利用将8位变换为10位的冗余性,除了通常表示8位(字节)数据的D码元之外还可以利用控制用的专用的K码元。在8B/10B方式下,作为K码元可以利用12种。在图4中,使“K代码”、“码元”、“功能”、“原始数据(16进制)”、“Current RD-(当前RD-)”和“Current RD+”相关联表示。原始数据(16进制)表示基于8B/10B方式的编码前的8位数据,“Current RD-”及“Current RD+”表示基于8B/10B方式的编码后的10位数据。还有,由于将编码前的8位(字节)数据变换为“Current RD-”及“Current RD+”中的某一个的10位数据的方法为已知,因而详细情况予以省略。
在图4中,在其一部分中分配了SOP(Start of Packet:包开始)、EOP(End of Packet:包结束)、RFLB(Return from Loopback:从回送返回)、COM(Comma:间隔)、SYNC(Synchronzation:同步)及EOP(End of Packet:包结束)。
SOP及EOP分别表示包的起始及末尾,添加于包的起始及末尾,是为了识别包的划分位置所使用的。RFLB(回送解除代码)是为了将通信装置从回送模式解除所使用的。SYNC(同步代码)是为了在通信装置间取得同步所使用的。而且,COM因为是在由8B/10B方式的码元串组成的串行数据内,不从其他2个码元的任何组合生成的独特的信号模式,所以用作从串行数据正确识别码元串的划分位置将其变换为并行数据所用的划分字符。还有,COM以外的专用码元不仅仅是单独使用,还可以作为和作为划分字符的COM进行了组合而得到的码元集。
<通信装置的结构>
下面,对于图1的通信装置100a~100d的结构,一边参照图5一边进行说明。图5是图1的通信装置100a~100d(通信装置300)的结构图。
通信装置300具备收发处理部301、协议处理部302和时钟源303。收发处理部301相当于图1的收发处理部102a~102d,协议处理部302相当于图1的协议处理部101a~101d。时钟源303用来生成参照(基准)时钟,例如由电压控制型晶体振荡器(VCXO:Voltage Controlled Xtal Oscillator)等构成。
[收发处理部]
收发处理部301具备串行接收部(Rx)311、解码部312、编码部313、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Tx)315、唤醒检测部316及待机控制部317。串行接收部311相当于图1的串行接收部104a~104d,串行发送部315相当于图1的串行发送部103a~103d。
串行接收部311具备串行接收器331、时钟数据恢复(CDR:Clock DataRecovery)电路332和串行/并行变换部(S/P变换部)333。
串行接收器331根据从串行链路105输入的串行信号生成串行接收数据。CDR电路332根据从外部的时钟源303供应的参照时钟和串行接收数据,实施数据时钟的生成及串行接收数据的同步化。S/P变换部333通过从来自CDR电路332的串行接收数据的位串,检测上述COM码元那样的划分字符,来检测码元的起始位位置,将其变换为8B/10B方式的码元长度(10位宽度)的并行接收数据。从S/P变换部333输出的并行接收数据被输入解码部312中,并且通过回送路径318进行分路而输入待机控制部317中,从待机控制部317输入回送选择器314中。还有,在下面要将通过回送路径318分路后的并行接收数据称为“并行回送数据”。
再者,对于CDR电路332进行说明。CDR电路332包含PLL(PhaseLooked Loop:锁相环)电路336。PLL电路336通过在初始化时,使从时钟源303供应的参照时钟倍增到期望的数据时钟频率,并维持其频率,进行数据时钟的生成。一般来说,由于在从环前段的通信装置输入的串行接收数据中包含不稳定扰动(时间轴方向的偏差),因而CDR电路332为了去除不稳定扰动,进行数据时钟和串行接收数据的边缘的对位。
这里,作为串行接收数据,在“0”连续或者“1”连续时,CDR电路332无法捕捉串行接收数据的边缘。因此,以在预定期间内一定发生从“0”到“1”的转移或者其相反的转移的形式,编码部313将发送包的位串以8B/10B方式进行编码。因此,“0”或“1”通常只连续到3位(最大5位),CDR电路332可以捕捉串行接收数据的边缘,能够从串行接收数据正确提取数据时钟边缘的信息。
解码部312将构成串行接收数据的10位的码元数据各自,按照8B/10B方式的解码表解码为原来的8位(字节)数据,作为接收包输出给协议处理部302。
编码部313将构成从协议处理部302输入的发送包的8位(字节)数据各自以8B/10B方式编码为10位的码元数据,把由10位的码元数据构成的并行发送数据输出给回送选择器314。
回送选择器314由待机控制部317进行控制,将并行发送数据和并行回送数据的一个有选择地输出给串行发送部315。
串行发送部315具备并行/串行变换部(P/S变换部)351和串行驱动器352。P/S变换部351将8B/10B方式的码元长度(10位宽度)的并行发送数据或并行回送数据变换为串行发送数据或者串行回送数据。串行驱动器352根据来自P/S变换部351的串行发送数据或者串行回送数据生成串行信号,将串行信号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唤醒检测部316根据串行链路105的信号状态,检测从环前段的通信装置未驱动串行链路的电闲置状态(例如高阻抗)开始了唤醒信号的驱动的状况。唤醒信号是为了将其他的通信装置恢复为包的可转发状态所使用的信号。这里,由于需要在初始化顺序中数据时钟的生成前发送唤醒信号,因而作为唤醒信号,要使用以低速的参照时钟使之转移后的数据、按预定期间“Low”固定后的数据以及按预定期间“High”固定后的数据等。
待机控制部317进行以下控制:使与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处理有关的串行接收部311和解码部312、与发送处理有关的编码部313和串行发送部315、以及协议处理部302全体的各自在活动状态(工作状态)和待机状态(停止状态)之间进行转移。
另外,待机控制部317进行以下控制:使通信装置例如转移至下述回送模式,并解除回送模式,该回送模式是为了进行接收测试时BER(Bit ErrorRate:比特错误率)的计量或故障发生时的原因确定所使用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回送模式除了接收测试时BER的计量及故障发生时的原因确定之外,还用于中继数据包的通信装置的省电化。
[协议处理部]
协议处理部302包含包中继部371、命令处理部372和数据转发部373。
包中继部371根据来自解码部312的接收包的目的地ID,进行接收包的目的地判定。包中继部371在接收包的目的地ID212表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时,通过将接收包当作发送包输出给编码部313,进行包的中继处理。另一方面,包中继部371在接收包的目的地ID212表示发往本装置时,按照接收包的包类型211,将接收包分配给命令处理部372和数据转发部373的某一个并进行输出。
命令处理部372进行与命令包及响应包的交换有关的处理等各种处理,在此,说明与命令包及响应包的交换有关的处理。还有,对于其他的处理则在下述的动作流程及动作顺序中进行说明。
主机的命令处理部372对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从机)发行命令包,等待来自从机的响应包的接收,确认正确接收响应包而信号交换成立的状况。
和主机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从机)的命令处理部372接收来自主机的命令包,如果能够对通信对象的主机进行在命令包中指定的数据转发,则发行将NACK标志231设定成ACK(Acknowledge)后的响应包,使信号交换成立。
数据转发部373按照命令处理部372中信号交换的结果,进行数据包的读出(Read)和写入(Write)的某一个。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收发处理部301的串行接收部311、解码部312、编码部313和串行发送部315、以及协议处理部302全体成为待机状态(停止状态)后的通信装置300的模式设为省电的待机模式。另外,回送选择器314的输出是并行回送数据,将收发处理部301的解码部312和编码部313、以及协议处理部302全体成为待机状态(停止状态)后的通信装置300的模式设为省电的回送模式。还有,不言而喻,也可以在待机模式及回送模式下,根据通信装置的结构等适当变更变为待机状态的块。
<主机和从机间的连接>
图6是表示图1的通信系统中主机和从机间的连接的一例的附图。
在实施以通信装置100c为从机的数据转发时,将从主通信装置100a经由通信装置100b到达通信装置100c为止的路径称为“下行链路”DL。另外,将从通信装置100c经由通信装置100d到达通信装置100a为止的路径称为“上行链路”UL。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发行命令包,该命令包经过下行链路DL,被传输到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此时,命令包由通信装置100b的包中继部371进行中继处理。接收到命令包后的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发行响应包,该响应包经过上行链路UL,被传输到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此时,响应包由通信装置100d的包中继部371进行中继处理。
然后,在由命令包的R/W标志221所指定的数据转发类别为写入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00a的数据转发部373发行数据包,该数据包经过下行链路DL被传输到通信装置100c。此时,数据包由通信装置100b进行中继处理。与之相对,在命令包的由R/W标志221所指定的数据转发类别为读出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00c的数据转发部373发行数据包,该数据包经过上行链路UL被传输到通信装置100a。此时,数据包由通信装置100d进行中继处理。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因为由存在于主机和从机间的中继站(图6的情况下是通信装置100b、100d)对包进行中继,所以能够以和Point toPoint(点对点)连接时相同的协议进行数据转发。
<通信系统的动作>
下面,对于图1的通信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信装置的动作]
下面,对于图1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各自的动作,一边参照图7~图8一边进行说明。其中,图7是表示图1的主通信装置100a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图1的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还有,在下面为了说明的方便,将适当汇总图7的流程图和图8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主通信装置100a执行唤醒处理(步骤S101),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执行唤醒处理(步骤S201)。还有,由通信装置100a~100d执行的唤醒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图10的步骤S301中进行说明,这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步骤S101、步骤S201的唤醒处理完成之后,主通信装置100a执行设备枚举处理(步骤S102),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执行设备枚举处理(步骤S202)。还有,由通信装置100a~100d执行的设备枚举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图10的步骤S302中进行说明,这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上述的初始化顺序(步骤S101~S102)完成之后,主通信装置100a执行命令发行等的命令处理(步骤S103)。
上述的初始化顺序(步骤S201~S202)完成之后,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变为包等待接收状态。通信装置100b~100d若接收到包,则包中继部371实施根据接收包目的地ID的接收包的目的地判定(步骤S203)。
在接收包是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包时(S203:发往其他装置),接收到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包后的通信装置执行图9的包中继处理(步骤S210)。
另一方面,在接收包是发往本装置的包时(S203:发往本装置),接收到发往本装置的包后的通信装置(从通信装置)执行命令处理(步骤S204)。
这里,说明由主通信装置100a执行的命令处理(步骤S103)和由从通信装置执行的命令处理(步骤S204)的概要。
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发行使数据转发启动所用的命令包,等待接收来自由命令包的目的地ID212所指定的从通信装置的响应包。从通信装置的命令处理部372接收来自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包,如果对通信装置100a,能够进行在命令包中指定的数据转发,则发行将NACK标志231设定成ACK后的响应包,使命令·响应的信号交换成立。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确认正确接收来自从通信装置的响应包而命令·响应的信号交换成立的状况。
在上述的命令处理(步骤S103、S204)中命令·响应的信号交换成立之后,主通信装置100a实施流控制(步骤S104),从通信装置实施流控制(步骤S205)。还有,在流控制中,主通信装置100a和从通信装置一边相互确认对方的缓冲器状态,一边调整数据包的转发量和定时。
这里,说明由主通信装置100a实施的流控制(步骤S104)和由从通信装置实施的流控制(S205)的概要。
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和从通信装置的命令处理部372收发唤醒信号,接着,收发同步代码。
然后,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将目的地ID212设为从通信装置的设备ID,发行将能进行数据转发的数据包数包含在流控制大小271内的流控制包。从通信装置的命令处理部372接收来自主通信装置100a的流控制包,若能够进行流控制包的流控制大小271的数据转发,则发行以目的地ID212为主通信装置100a的设备ID的流控制包。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接收来自从通信装置的流控制包,确认正确接收流控制包而流控制的信号交换成立的状况。
这里,数据转发利用下行链路及上行链路的一个进行。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及从通信装置的命令处理部372的各自在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中使用于数据转发的部分链路转发的流控制包中设定回送标志272(标志设立),不在经由未使用于数据转发的部分链路转发的流控制包中设定回送标志272(标志不设立)。
也就是说,在由R/W标志221指定的数据转发类别为写入的情况下,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在流控制包中设定回送标志272,从通信装置的命令处理部372不在流控制包中设定回送标志272。在数据转发类别为读出的情况下,从通信装置的命令处理部372在流控制包中设定回送标志272,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不在流控制包中设定回送标志272。
在上述的流控制(步骤S104、S205)中流控制的信号交换成立之后,主通信装置100a的数据转发部373实施数据转发(步骤S105),从通信装置的数据转发部373实施数据转发(步骤S206)。还有,在数据转发的最后,发行数据包的通信装置的数据转发部373发行回送解除代码(RFLB)。
在主通信装置100a和从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中,数据转发类别为写入的情况下,主通信装置100a的数据转发部373发行数据包。该数据包作为串行信号在下行链路上进行传输,从通信装置的数据转发部373接收数据包。此时,上行链路及连接在上行链路上的通信装置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而成为未使用。
另一方面,在数据转发类别为读出的情况下,从通信装置的数据转发部373发行数据包。该数据包作为串行信号在上行链路上进行传输。然后,主通信装置100a的数据转发部373接收数据包。此时,下行链路及连接在下行链路上的通信装置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而成为未使用。
与由流控制包的流控制大小271所指定的数目的数据包有关的数据转发(步骤S105、S206)完成后,主通信装置100a执行轮询处理(步骤S106),从通信装置执行轮询处理(S207)。
这里,说明由主通信装置100a执行的轮询处理(步骤S106)和由从通信装置执行的轮询处理(步骤S207)的概要。还有,还同时说明由作为中继站的通信装置执行的针对轮询包的处理。
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发行以目的地ID212为从通信装置的设备ID的轮询包。其中,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在命令包的数据转发大小223的数据转发完成前不设定完成标志281(标志不设立),若数据转发完成则设定完成标志281(标志设立)。
中继站通信装置的包中继部371将轮询包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包,在轮询包的状态场282中附加本装置的通信可否等的状态,输出至环后段的通信装置。
从通信装置的包中继部371将轮询包判定为发往本装置的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从通信装置的命令处理部372以目的地ID212为主通信装置100a的设备ID,发行轮询包,该轮询包写入了状态场282中所输入的轮询包的状态场282的内容和本装置的通信可否等的状态。其中,从通信装置的命令处理部372在命令包的数据转发大小223的数据转发完成前不设定完成标志281(标志不设立),若数据转发完成则设定完成标志281(标志设立)。
中继站通信装置的包中继部371将轮询包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包,在轮询包的状态场282中附加本装置的通信可否等的状态,输出至环后段的通信装置。
主通信装置100a的包中继部371将轮询包判定为发往本装置的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然后,命令处理部372从所输入的轮询包的状态场282取得连接在串行链路105上的除了本装置以外的全部通信装置的状态。
还有,主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将所取得的本装置以外的全部通信装置的状态,使用于下次进行命令发行的通信对象的从机的选择。
主通信装置100a在命令包的数据转发大小223的数据转发完成之前(S107:否),重复执行步骤S104到步骤S106的处理,若命令包的数据转发大小223的数据转发完成(S107:是),则转移为步骤S108的处理。主通信装置100a在发行命令包来继续通信时(S108:是),执行步骤S103以后的处理来继续通信,在不继续通信时(S108:否),结束通信。
从通信装置在命令包的数据转发大小223的数据转发完成之前(S208:否),重复执行步骤S205到步骤S207的处理,若命令包的数据转发大小223的数据转发完成(S208:是),则执行步骤S209的处理。从通信装置在等待命令包的接收来继续通信时(S209:是),执行步骤S203以后的处理来继续通信,在不继续通信时(S209:否),结束通信。
(包中继处理)
图9是表示图8的包中继处理(步骤S210)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接收到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包后的通信装置的包中继部371判定接收包是待机包还是回送包(步骤S251)。
待机包是具有使其他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的属性的包。待机控制部317在协议处理部302中接收待机包后,使与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处理有关的串行接收部311和解码部312转移至待机状态,在发送待机包后使与发送处理有关的编码部313和串行发送部315转移至待机状态。从而,在协议处理部302中对待机包进行了中继处理时,与上述收发有关的任何电路都成为待机状态,因为收发停止,所以将协议处理部302也包括在内的通信装置全体变为待机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束初始化顺序之后发行的、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设定了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及数据包以外的全部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包相当于待机包。
回送包是具有使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之中使用于数据转发的部分链路上所连接的通信装置转移至回送模式的属性的包。待机控制部317在协议处理部302中回送包的中继处理后,切换回送选择器314,转移至将并行回送数据输出给串行发送部315的回送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设定了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相当于回送包。
在接收包是待机包时(S251:待机),通信装置的包中继部371将接收包作为发送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在中继待机包后的通信装置中,待机控制部317通过将收发处理部301的串行接收部311、解码部312、编码部313和串行发送部315、以及协议处理部302全体变为待机状态,而使本装置转移至省电的待机模式(步骤S255)。然后,转移至待机模式后的通信装置等待唤醒信号的检测,若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到唤醒信号,则待机控制部317通过将收发处理部301的串行接收部311、解码部312、编码部313和串行发送部315、以及协议处理部302全体变为活动状态,来解除本装置的待机模式(步骤S256)。
在接收包是回送包时(S251:回送),通信装置的包中继部371将接收包作为发送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在中继回送包后的通信装置中,待机控制部317将回送选择器314的输出从并行发送数据切换为并行回送数据,通过将收发处理部301的解码部312、编码部313以及协议处理部302全体变为待机状态,而使通信装置转移至省电的回送模式(步骤S252)。其中,转移至回送模式后的通信装置在解除回送模式之前,按串行接收部311、待机控制部317、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315的顺序传递来自串行链路105的输入,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转移至回送模式后的通信装置等待回送模式被解除,待机控制部317若从并行回送数据检测到回送解除代码(RFLB),则将回送选择器314的输出从并行回送数据切换为并行发送数据,通过将收发处理部301的解码部312和编码部313、以及协议处理部302全体变为活动状态,来解除本装置的回送模式(步骤S253)。
解除回送模式后的通信装置的包中继部371等待轮询包的接收。包中继部371在轮询包的状态场282中附加本装置的通信可否等的状态,将附加本装置的状态后的轮询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步骤S254)。然后,在中继轮询包后的通信装置中,待机控制部317通过将收发处理部301的串行接收部311、解码部312、编码部313和串行发送部315、以及协议处理部302全体变为待机状态,而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步骤S255)。然后,转移至待机模式后的通信装置等待唤醒信号的检测,若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到唤醒信号,则待机控制部317通过将收发处理部301的串行接收部311、解码部312、编码部313和串行发送部315、以及协议处理部302全体变为活动状态,来解除本装置的待机模式(步骤S256)。
[通信系统整体的动作顺序]
(初始化顺序和与命令处理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0是图1的通信系统整体的初始化顺序和与命令处理有关的动作顺序。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经由作为电源刚接通后的电闲置状态的串行链路105,从串行驱动器352开始唤醒信号的发送,开始利用PLL电路336的数据时钟的生成。通信装置100b~100d的各自处于其唤醒信号的等待接收状态。通信装置100b~100d按顺序,由唤醒检测部316从串行链路105的信号状态检测唤醒信号,通过从串行驱动器352将唤醒信号输出至串行链路105,来中继唤醒信号,开始利用PLL电路336的数据时钟的生成。通信装置100a由唤醒检测部316从串行链路105的信号状态检测循环一圈后的唤醒信号。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若经过预定的期间,完成了利用PLL电路336的数据时钟的生成,则开始同步代码(SYNC)的发行。在数据时钟的生成完成之后,通信装置100b~100d的包中继部371按顺序,将同步代码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接收在串行链路105上循环一圈后的同步代码。
上面是步骤S301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以目的地ID212为广播用的设备ID“15”,发行将作为自我设备ID的“0”包含在设备ID场261中的设备枚举包。
通信装置100b~100d的包中继部371按顺序,接收设备枚举包,将把设备枚举包的有效负载202中包含的设备ID场261的值增加“1”后的值,设为本装置的设备ID。然后,包中继部371在设备ID场261中写入本装置的设备ID,将写入本装置的设备ID后的设备枚举包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
这样一来,在给全部的通信装置分配设备ID之后,设备枚举包到达通信装置100a,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根据设备枚举包的有效负载202中包含的设备ID场261的值“3”,识别除自我之外还有3个通信装置100b~100d连接在串行链路105上的状况。
上面是步骤S302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给通信装置100c发行命令包(CMD)。该命令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命令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a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命令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命令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命令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命令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命令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命令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命令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包中继部371把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命令包判定为待机包,将使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命令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命令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命令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命令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命令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在通信装置100c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命令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收发处理部301的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下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b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303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c的处理。
命令包的目的地的通信装置(从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接受命令包,给通信装置100a发行响应包(RES)。该响应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响应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c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响应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响应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在通信装置100d中,与响应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响应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响应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响应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响应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响应包判定为待机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响应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a中,与响应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响应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响应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响应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命令处理部372利用该响应包,确认命令·响应的信号交换成立的状况。
在通信装置100a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响应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上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d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304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c~100d的处理。
(与写入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轮询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1及图12的动作顺序是与接于命令包的R/W标志221为写入时图10的命令处理后的流控制、数据转发、轮询有关的动作顺序。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将解除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的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活动状态。然后,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将唤醒(Wakeup)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发送到通信装置100c。
在通信装置100b中,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唤醒信号,将解除本通信装置100b的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解除本通信装置100b的待机模式。然后,通信装置100b通过将唤醒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而把唤醒信号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
在通信装置100c中,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唤醒信号,将解除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的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活动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下行链路的待机状态被解除,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b的待机模式被解除。
接下来,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在发行预定数量的同步代码(SYNC)之后,给通信装置100c发行设定了回送标志272后的流控制包(FCTL)。该流控制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通信装置100b在串行接收部311内的S/P变换部333里,根据与上述同步代码对应的串行接收数据正确识别码元划分位置,进行并行数据化。借此,后续的串行接收数据作为流控制包进行接收,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在接收到的同步代码的中继输出后将流控制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设定回送标志272后的流控制包判定为回送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回送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回送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c中也相同,通过串行接收部311内的S/P变换部333里的同步代码接收而正确进行并行数据化的流控制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流控制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上面是步骤S331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c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将解除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的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活动状态。然后,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将唤醒(Wakeup)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发送到通信装置100a。
在通信装置100d中,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唤醒信号,将解除本通信装置100d的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解除本通信装置100d的待机模式。然后,通信装置100d通过将唤醒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而把唤醒信号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
在通信装置100a中,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唤醒信号,将解除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的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活动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上行链路的待机状态被解除,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d的待机模式被解除。
接下来,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在发行预定数量的同步代码(SYNC)之后,给通信装置100a发行不设定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FCTL)。该流控制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c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不设定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通信装置100d在串行接收部311内的S/P变换部333里,根据与上述同步代码对应的串行接收数据正确识别码元划分位置,进行并行数据化。借此,后续的串行接收数据作为流控制包进行接收,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在接收到的同步代码的中继输出后把流控制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未设定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判定为待机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a中也相同,通过串行接收部311内的S/P变换部333里的同步代码接收而正确进行并行数据化后的流控制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流控制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命令处理部372利用该流控制包来确认流控制的信号交换成立的状况。
在通信装置100a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未设定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上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于其上的通信装置100d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332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c~100d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a的数据转发部373给通信装置100c发行数据包(W-DAT)。该数据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数据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来自串行链路105的数据包对应的输入信号按串行接收部311、待机控制部317、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315的顺序进行传递,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数据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数据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数据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数据包输出给数据转发部373。
该一系列的处理在由流控制包所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写入完成之前重复进行。
若由流控制包所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写入完成,则通信装置100a的数据转发部373发行回送解除代码(RFLB)。该回送解除代码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回送解除代码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来自串行链路105的回送解除代码对应的输入信号按串行接收部311、待机控制部317、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315的顺序进行传递,输出至串行链路105。此时,待机控制部317检测回送解除代码,在与回送解除代码对应的输入信号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解除本通信装置100b的回送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回送解除代码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回送解除代码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将回送解除代码输出给数据转发部373。数据转发部373根据回送解除代码的接收,来完成按流控制大小所指定的数据包的接收。
上面是步骤S333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c的处理。
由流控制包的流控制大小271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发行等的数据转发完成后,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给通信装置100c发行轮询包(POL)。该轮询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a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轮询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轮询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轮询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在轮询包的状态场282中附加本通信装置100b的状态,将附加本通信装置100b的状态后的轮询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轮询包判定为待机包,把使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轮询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轮询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轮询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在通信装置100c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轮询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下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b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334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c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将解除收发处理部301发送侧的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活动状态。然后,通信装置100b的命令处理部372将唤醒(Wakeup)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发送到通信装置100a。
在通信装100d中,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唤醒信号,将解除本通信装置100d的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解除本通信装置100d的待机模式。然后,通信装置100d通过将唤醒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而把唤醒信号向环后段的通信装置进行中继。
在通信装置100a中,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唤醒信号,将解除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的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活动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上行链路的待机状态被解除,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d的待机模式被解除。
接下来,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在发行预定数量的同步代码(SYNC)之后,给通信装置100a发行轮询包(POL),该轮询包在状态场282中写入了在步骤S334中所输入的轮询包的状态场282的内容和本通信装置100c通信可否等的状态。该轮询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c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轮询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17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通信装置100d在串行接收部311内的S/P变换部333里,根据与上述同步代码对应的串行接收数据正确识别码元划分位置,进行并行数据化。借此,后续的串行接收数据作为轮询包进行正确接收,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轮询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在接收到的同步代码的中继输出后,在轮询包的状态场282中附加本装置通信可否等的状态,将附加本通信装置100d的状态后的轮询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轮询包判定为待机包,把使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轮询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a中也相同,通过串行接收部311内的S/P变换部333里的同步代码接收而正确进行并行数据化后的轮询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轮询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轮询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在通信装置100a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轮询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上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d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335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c~100d的处理。
(与读出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轮询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3及图14的动作顺序是与接于命令包的R/W标志221为读出时图10的命令处理后的流控制、数据转发、轮询有关的动作顺序。
通信装置100a~100c执行和图11的步骤S331从通信装置100a发送唤醒(Wakeup)信号到通信装置100c接收同步代码(SYNC)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给通信装置100c,发行不设定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FCTL)。该流控制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a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不设定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流控制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未设定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判定为待机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包被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流控制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在通信装置100c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未设定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下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b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351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c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c、100d、100a执行和图11的步骤S332从通信装置100c发送唤醒(Wakeup)信号到通信装置100a接收同步代码(SYNC)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给通信装置100a发行设定了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FCTL)。该流控制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流控制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设定了回送标志272的流控制包判定为回送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回送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回送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a中,与流控制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流控制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命令处理部372利用该流控制包,来确认流控制的信号交换成立的状况。
上面是步骤S352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c~100d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c的数据转发部373给通信装置100a发行数据包(R-DAT)。该数据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数据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与来自串行链路105的数据包对应的输入信号按串行接收部311、待机控制部317、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315的顺序进行传递,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a中,与数据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数据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包中继部371实施数据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数据包输出给数据转发部373。
该一系列的处理在由流控制包所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的读出完成之前重复执行。
若由流控制包所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的读出完成,则通信装置100c的数据转发部373发行回送解除代码(RFLB)。该回送解除代码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回送解除代码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与来自串行链路105的回送解除代码对应的输入信号按串行接收部311、待机控制部317、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315的顺序进行传递,输出至串行链路105。此时,待机控制部317检测回送解除代码,在与回送解除代码对应的串行信号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解除本通信装置100d的回送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a中,与回送解除代码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回送解除代码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将回送解除代码输出给数据转发部373。数据转发部373根据回送解除代码的接收,来完成由流控制大小所指定的数据包的接收。
上面是步骤S353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c~100d的处理。
由流控制包的流控制大小271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发行等的数据转发完成后,通信装置100a~100c执行和图11的步骤S331从通信装置100a发送唤醒(Wakeup)信号到通信装置100c接收同步代码(SYNC)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并执行和图12的步骤S334通信装置100a发行轮询包以后的处理实质上相同的处理(步骤S354)。
通信装置100c、100d、100a执行和图12的步骤S335通信装置100c发行轮询包以后的处理实质上相同的处理(步骤S355)。
《第1变形例》
下面,对于第1变形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其中,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1变形例中,作为待机包来处理的包的种类、作为回送包来处理的包的种类不同,并且解除回送模式所用的专用码元的种类不同。
<8B/10B方式的专用码元>
下面,对于第1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00a~100d使用的8B/10B方式的专用码元,一边参照图15一边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第1变形例通信装置100a~100d使用的8B/10B方式的专用码元功能分配的一例的附图。
在图15中,在其一部分中分配了SDB(Start of DATA Burst:数据脉冲串开始)、SOP、EDB(End of DATA Burst:数据脉冲串结束)、COM、LIDL(Logical Idle:逻辑空闲)及EOP。SDB及EDB表示与流控制大小对应的数据转发的起始及末尾。LIDL是为了维持通信装置间的同步而使用的。
<待机包和回送包>
[回送包]
在第1变形例中,发行数据包的通信装置在数据包的发送之前,为了对数据包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请求流控制而发行的、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流控制请求包相当于回送包。这里,因为流控制请求包的转发路径成为其后数据包的转发路径,所以不需要图3(b)所示的回送标志272。另外,对于流控制大小271,在事先共享预定值的情况下也是不需要的。
[待机包]
在第1变形例中,初始化顺序结束之后发行的、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流控制请求包及数据包以外的全部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包相当于待机包。
<通信系统的动作>
[通信系统整体的动作顺序]
第1变形例中通信系统整体的初始化顺序及与命令处理有关的动作顺序和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图10的动作顺序实质上相同。
(与写入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接收状态通知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6及图17的动作顺序是与接于命令包的R/W标志221为写入时图10的命令处理后的流控制、数据转发、接收状态通知有关的动作顺序。
通信装置100a~100c执行和图11的步骤S331从通信装置100a发送唤醒(Wakeup)信号到通信装置100c接收同步代码(SYNC)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给通信装置100c,发行流控制请求包(FCREQ)。该流控制请求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请求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请求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流控制请求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流控制请求包判定为回送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回送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回送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请求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请求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流控制请求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上面是步骤S501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c的处理。
其中,在通信装置100a给通信装置100c发行流控制请求包,通信装置100c接收到该流控制请求包之后,通信装置100a仍继续发送LIDL,通信装置100b仍继续中继LIDL,通信装置100c仍继续接收LIDL。
通信装置100c、100d、100a执行和图11的步骤S332从通信装置100c发送唤醒(Wakeup)信号到通信装置100a接收同步代码(SYNC)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若做好了针对在步骤S501中获取到的流控制请求包的数据包写入的准备,则给通信装置100a发行流控制就绪包(FCRDY)。该流控制就绪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c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流控制就绪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在通信装置100d中,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就绪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就绪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流控制就绪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流控制就绪包判定为待机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a中,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就绪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就绪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流控制就绪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命令处理部372利用该流控制就绪,来确认流控制的信号交换成立的状况。
在通信装置100a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流控制就绪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处理,上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d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502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c~100d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a的数据转发部373在流控制大小的数据转发之前,发行SDB码元。该SDB码元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SDB码元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来自串行链路105的SDB码元对应的输入信号按串行接收部311、待机控制部317、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315的顺序进行传递,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SDB码元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SDB码元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将SDB码元输出给数据转发部373。
通信装置100a~100c在由流控制请求包所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写入完成之前,执行和图12的步骤S333从通信装置100a发送数据包(W-DAT)到通信装置100c接收数据包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若由流控制请求包所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的写入完成,则通信装置100a的数据转发部373发行EDB码元。该EDB码元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EDB码元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来自串行链路105的EDB码元对应的输入信号按串行接收部311、待机控制部317、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315的顺序进行传递,输出至串行链路105。此时,待机控制部317检测EDB,解除本通信装置100b的回送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EDB码元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EDB码元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将EDB码元输出给数据转发部373。
上面是步骤S503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c的处理。
其中,EDB码元的收发后,通信装置100a仍继续发送LIDL,通信装置100b仍继续中继LIDL,通信装置100c仍继续接收LDIL。
通信装置100c、100d、100a执行和图12的步骤S335从通信装置100c发送唤醒(Wakeup)信号到通信装置100a接收同步代码(SYNC)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给通信装置100a发行通知数据包的接收结果所用的状态包(STAT)。该状态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c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状态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在通信装置100d中,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状态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状态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状态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状态包判定为待机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a中,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状态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状态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状态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在通信装置100a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状态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信装置100a的中继处理部371以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状态包为契机,再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虽然在EDB码元的收发后,通信装置100a仍继续发送LIDL,但是由于通信装置100a的收发处理部301发送侧成为待机状态,因而来自通信装置100a的LIDL的发送停止。若通信装置100b不再接收LIDL,例如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到串行链路105为电闲置状态,则唤醒检测部316将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
若来自通信装置100b的LIDL的发送停止,通信装置100c不再接收LDIL,例如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到串行链路105为电闲置状态,则唤醒检测部316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这样,由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发行状态包就成为下行链路往待机状态的转移及连接在下行链路上的通信装置100b往待机模式的转移的契机。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上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d成为待机模式。另外,下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b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504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的处理。
(与读出时的流控制、数据转发、接收状态通知有关的动作顺序)
图18及图19的动作顺序是与接于命令包的R/W标志221为读出时图10的命令处理后的流控制、数据转发、接收状态通知有关的动作顺序。
通信装置100c、100d、100a执行和图11的步骤S332从通信装置100c发送唤醒(Wakeup)信号到通信装置100a接收同步代码(SYNC)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c的命令处理部372给通信装置100a发行流控制请求包(FCREQ)。该流控制请求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与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请求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请求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流控制请求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流控制请求包判定为回送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回送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回送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a中,与流控制请求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请求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请求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流控制请求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上面是步骤S551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c~100d的处理。
其中,在通信装置100c给通信装置100a发行流控制请求包,通信装置100a接收到该流控制请求包的以后,通信装置100c仍继续发送LIDL,通信装置100d仍继续中继LIDL,通信装置100a仍继续接收LIDL。
通信装置100a~100c执行和图11的步骤S331从通信装置100a发送唤醒(Wakeup)信号到通信装置100c接收同步代码(SYNC)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若做好了针对在步骤S551中获取到的流控制请求包的数据包写入的准备,则给通信装置100c发行流控制就绪包(FCRDY)。该流控制就绪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a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流控制就绪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71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就绪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就绪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流控制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流控制就绪包判定为待机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流控制就绪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流控制就绪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流控制就绪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流控制就绪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命令处理部372利用该流控制就绪包,来确认流控制的信号交换成立的状况。
在通信装置100c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流控制就绪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下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b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552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c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c的数据转发部373在流控制大小的数据转发之前,发行SDB码元。该SDB码元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SDB码元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与来自串行链路105的SDB码元对应的输入信号按串行接收部311、待机控制部317、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315的顺序进行传递,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a中,与SDB码元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SDB码元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将SDB码元输出给数据转发部373。
通信装置100c、100d、100a在由流控制就绪包所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读出完成之前,执行和图14的步骤S353从由通信装置100c发送数据包(R-DAT)到由通信装置100a接收数据包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若由流控制请求包所指定的数量的数据包的读出完成,则通信装置100c的数据转发部373发行EDB码元。该EDB码元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EDB码元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入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d中,与来自串行链路105的EDB码元对应的输入信号按串行接收部311、待机控制部317、回送选择器314、串行发送部315的顺序进行传递,输出至串行链路105。此时,待机控制部317检测EDB,解除本通信装置100d的回送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a中,与EDB码元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EDB码元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将EDB码元输出给数据转发部373。
上面是步骤S553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c~100d的处理。
其中,EDB码元的收发后,通信装置100c仍继续发送LIDL,通信装置100d仍继续中继LIDL,通信装置100a仍继续接收LIDL。
通信装置100a~100c执行和图11的步骤S331从通信装置100a发送唤醒(Wakeup)信号到通信装置100c接收同步代码(SYNC)为止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给通信装置100c发行状态包(STAT)。该状态包经由包中继部371被输入编码部313中,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a中,发行过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状态包后的命令处理部372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经由包中继部317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在通信装置100b中,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状态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状态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其他通信装置,把状态包输出给编码部313。与该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从串行发送部315输出至串行链路105。
在通信装置100b中,包中继部371将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状态包判定为待机包,把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在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输出到串行链路105之后,使本通信装置100b转移至待机模式。
在通信装置100c中,与状态包对应的串行信号被输入串行接收部311中,状态包被输入包中继部371中。包中继部371实施状态包的目的地判定并判定为发往本装置,把状态包输出给命令处理部372。
在通信装置100c中,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状态包后的包中继部371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通信装置100c的中继处理部371以接收到发挥作为待机包的作用的状态包为契机,再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编码部313及串行发送部315变为待机状态。
虽然在EDB码元的收发后,通信装置100c仍继续发送LIDL,但是由于通信装置100c的收发处理部301的发送侧成为待机状态,因而来自通信装置100c的LIDL的发送停止。若通信装置100d不再接收LIDL,例如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到串行链路105为电闲置状态,则唤醒检测部316将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使本通信装置100d转移至待机模式。
若来自通信装置100d的LIDL的发送停止,通信装置100a不再接收LDIL,例如唤醒检测部316检测到串行链路105为电闲置状态,则唤醒检测部316将使收发处理部301的接收侧转移至待机状态所用的控制信号输出给待机控制部317。待机控制部317接受该控制信号,将串行接收部311及解码部312变为待机状态。
这样,由通信装置100a的命令处理部372做出的状态包发行就成为上行链路往待机状态的转移及连接在上行链路上的通信装置100d往待机模式的转移的契机。
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下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b成为待机模式。另外,上行链路变为待机状态,连接在其上的通信装置100d成为待机模式。
上面是步骤S554中通信系统的主通信装置100a和非主通信装置100b~100d的处理。
《第2变形例》
下面,对于第2变形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信系统内的全部通信装置具备例如由电压控制型晶体振荡器(VCXO)构成的时钟源303。与之相对,在第2变形例中,由通信系统内的1个通信装置具有时钟源。还有,也可以使通信系统内1个以上的一部分通信装置具备时钟源。
<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
图20是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在图20的通信系统中,4个通信装置400a~400d通过串行链路402进行了连接。其中,设为通信装置400a是主通信装置,通信装置400b~400d是从通信装置。还有,如果除了与时钟源有关的结构之外,则例如通信装置400a是和通信装置100a相同的结构,通信装置400b~400d是和通信装置100b~100d相同的结构。
通信装置400a具有时钟源401,通信装置400a~400d的结构为能够中继参照时钟。通信系统为共用时钟结构,也就是使从时钟源401所输出的参照时钟,在和数据转发用的串行链路402并存的时钟传输路径403上进行传播。
《补充》
本发明不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而在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与其相关或者附带的目的所需的任何方式下都能够实施,例如也可以是下面。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虽然将连接在串行链路105、402上的非主通信装置个数设为是3个,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非主通信装置个数也可以是2个或4个以上。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虽然发送数据变换部315及接收数据变换部313在数据变换的方式中使用了8B/10B方式,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数据变换方式中使用64B/66B方式或其他的方式。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虽然其结构为,使来自S/P变换部333的输出数据回送,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来自CDR电路332的输出数据回送。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虽然将其他用途的包共同使用为待机包或回送包,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待机包及回送包也可以准备专用的包。
(5)流控制方式并不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所说明的流控制方式。
(6)也可以对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使用的轮询包进行广播。
(7)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通信装置例如也可以作为LSI来实现,该LSI是一种集成电路。它们既可以分别进行单芯片化,也可以以包含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形式进行单芯片化。这里,虽然设为LSI,但是也有时根据集成度的不同,称呼为IC、系统LSI、超级LSI和极大LSI。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于LSI,也可以采用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微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在LSI制造后,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重新构成LSI内部的电路单元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再者,如果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派生的其他技术,出现了替换LSI的集成电路化技术,则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有可能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8)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以及在上述补充中所说明的内容。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在经由串行链路进行环连接的多个通信装置等之间实施数据转发时实现电力消耗减少的通信系统等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0a~100d    通信装置
101a~101d    协议处理部
102a~102d    收发处理部
103a~103d    串行发送部
104a~104d    串行接收部
105    串行链路
300    通信装置
301    收发处理部
302    协议处理部
303    时钟源
311    串行接收部
312    解码部
313    编码部
314    回送选择器
315    串行发送部
316    唤醒检测部
317    待机控制部
318    回送路径
331    串行接收器
332    CDR电路
333    串行/并行变换部(S/P变换部)
336    PLL电路
351    并行/串行变换部(P/S变换部)
352    串行驱动器
371    包中继部
372    命令处理部
373    数据转发部

Claims (12)

1.一种通信系统,具有经由串行链路连接为环状的第1通信装置和多个第2通信装置,其中,
上述第1通信装置具备:
第1命令处理部,与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及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在作为转发上述命令包的部分链路的下行链路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时,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待机包;以及
第1数据转发部,经由上述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发送,以及经由作为转发上述响应包的部分链路的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接收;
上述第2通信装置具备:
第2命令处理部,与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和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在上述上行链路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时,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待机包;
第2数据转发部,经由上述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接收,以及经由上述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发送;
包中继部,根据被输入的包的目的地,将包中继处理给环后段的通信装置;以及
待机控制部,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待机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上述下行链路使用于上述数据包的转发时,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回送包;
在上述上行链路使用于上述数据包的转发时,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回送包;
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回送包时,上述待机控制部使本装置转移至回送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和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经由上述下行链路及上述上行链路的各个链路,进行流控制包的收发;
将在上述下行链路及上述上行链路之中的未使用于上述数据包的转发的部分链路上传输的上述流控制包设为上述待机包;
将在使用于上述数据包的转发的部分链路上传输的上述流控制包设为上述回送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数据包的写入时,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流控制请求包,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针对该流控制请求包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流控制就绪包;
在数据包的读出时,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流控制请求包,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针对该流控制请求包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流控制就绪包;
将上述流控制请求包设为上述回送包;
将上述流控制就绪包设为上述待机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本装置是上述数据包的发送侧时,上述第1数据转发部及上述第2数据转发部各自在预定大小的数据转发的最后,发送用于将转移至上述回送模式后的上述通信装置从上述回送模式解除的回送解除信号;
上述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回送解除信号的检测来解除本装置的上述回送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本装置是上述数据包的接收侧时,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及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各自在上述预定大小的数据转发之后,发送用于将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后的上述通信装置从上述待机模式解除的唤醒信号;
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及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各自发行用于通信装置写入本装置的状态的轮询包;
上述第2通信装置还具备用于检测上述唤醒信号的唤醒检测部;
上述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唤醒信号的检测来解除本装置的上述待机模式,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轮询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本装置是上述数据包的发送侧时,上述第1数据转发部及上述第2数据转发部各自在预定大小的数据转发的最后,发送数据脉冲串结束信号;
上述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数据脉冲串结束信号的检测来解除本装置的上述回送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本装置是上述数据包的接收侧时,上述第1命令处理部及上述第2命令处理部各自在上述预定大小的数据转发之后,发送用于将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后的上述通信装置从上述待机模式解除的唤醒信号,在发送出该唤醒信号之后,发行用于通知数据包的接收结果的状态包;
上述第2通信装置还具备用于检测上述唤醒信号的唤醒检测部;
上述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唤醒信号的检测来解除本装置的上述待机模式,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状态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上述命令包及发往其他通信装置的上述响应包的某一个时,上述待机控制部使本装置转移至上述待机模式。
10.一种通信装置,连接在串行链路上,具备:
命令处理部,与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和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发行用于使连接在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的部分链路上的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的待机包;
数据转发部,经由作为转发上述命令包的部分链路的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转发,以及经由作为转发上述响应包的部分链路的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转发;
包中继部,根据被输入的包的目的地,将包中继处理给环后段的通信装置;以及
待机控制部,在由上述包中继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待机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
11.一种集成电路,用于多个通信装置连接在串行链路上而成的通信系统中包含的通信装置,具备:
命令处理电路,与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及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发行用于使连接在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的部分链路上的通信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的待机包;
数据转发电路,经由作为转发上述命令包的部分链路的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转发,以及经由作为转发上述响应包的部分链路的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转发;
包中继电路,根据被输入的包的目的地,将包中继处理给环后段的通信装置;以及
待机控制电路,在由上述包中继电路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待机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
12.一种通信方法,在具有经由串行链路连接为环状的第1通信装置和多个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其中,
上述第1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与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及响应包的交换,并且在作为转发上述命令包的部分链路的下行链路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时,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待机包;以及
经由上述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发送,以及经由作为转发上述响应包的部分链路的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接收;
上述第2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与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进行命令包及响应包的交换,在上述上行链路未使用于数据包的转发时,向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发行待机包;
经由上述下行链路对写入的数据包进行接收,以及经由上述上行链路对读出的数据包进行发送;
根据被输入的包的目的地,将包中继处理给环后段的通信装置;以及
在进行了中继处理的包是上述待机包时,使本装置转移至待机模式。
CN201080002451.9A 2009-04-15 2010-03-17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172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98678 2009-04-15
JP2009-098678 2009-04-15
PCT/JP2010/001906 WO2010119616A1 (ja) 2009-04-15 2010-03-17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集積回路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7242A true CN102217242A (zh) 2011-10-12
CN102217242B CN102217242B (zh) 2014-06-11

Family

ID=4298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245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17242B (zh) 2009-04-15 2010-03-17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76704B2 (zh)
JP (1) JP5319760B2 (zh)
CN (1) CN102217242B (zh)
WO (1) WO20101196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7429B2 (en) * 2014-05-28 2019-10-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Methods to transport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s in a symbol encoded transmission stream
US10432353B2 (en) 2014-12-04 2019-10-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Memory-efficient methods of transporting error correction codes in a symbol encoded transmission strea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332A (zh) * 1998-02-13 1999-10-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络系统
JP2000032020A (ja) * 1998-02-13 2000-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ネットワ―クシステム
US20050027876A1 (en) * 2003-07-29 2005-02-03 Toshitomo Umei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05045521A (ja) * 2003-07-22 2005-02-1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載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4363B2 (ja) * 1990-12-28 1997-05-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伝送システムの消費電流低減方法
JPH11355335A (ja) * 1998-06-10 1999-12-24 Hitachi Ltd ループ接続装置およびバイパス制御方法並びにバイパス制御装置
JP3783960B2 (ja) 2003-07-29 2006-06-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伝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332A (zh) * 1998-02-13 1999-10-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络系统
JP2000032020A (ja) * 1998-02-13 2000-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ネットワ―クシステム
JP2005045521A (ja) * 2003-07-22 2005-02-1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載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US20050027876A1 (en) * 2003-07-29 2005-02-03 Toshitomo Umei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41898A1 (en) 2011-06-16
WO2010119616A1 (ja) 2010-10-21
US8576704B2 (en) 2013-11-05
JPWO2010119616A1 (ja) 2012-10-22
JP5319760B2 (ja) 2013-10-16
CN102217242B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4376B (zh) 用于光学介质的低功率模式信号桥接器
EP1494400B1 (en) Physical layer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having a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for connecting to either media access control entries or other physical layer devices
US6516952B1 (en) Dual mode serializer-deserializer for data networks
CN100358278C (zh)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08605056A (zh) 高速串行链路中的单向时钟信令
CN100464321C (zh) Usb网络集线器、usb兼容装置和通信系统
US20120201126A1 (en) Fault Tolerant Network Utilizing Bi-Directional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s Links Between Nodes
US844195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mote PHY auto-negotiation
CN105765550B (zh) 经由总线上的附加副数据线来发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3141066A (zh) 发送电路、接收电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2217242B (zh)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
CN102907061A (zh) 复用串行媒体无关接口
CN101355589A (zh) 以太网设备、以太网通信系统、及以太网设备的配置方法
CN103782549A (zh) 信息传输网络和相应的网络节点
JP3571003B2 (ja) 通信装置及びfpgaのコンフィグ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6612126B (zh) 收发器组和相关联的路由器
CN117395089A (zh) 一种基于uart模块兼容多协议的通信接口
US7940708B2 (en) PCM type interface
US20240004825A1 (en) Serial daisy-chained bus power for serial daisy-chaine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7799671U (zh) 一种基于mlvds的多板卡通信系统
CN101453300A (zh) 一种空间有效载荷信道编码控制系统
CN101674335A (zh) 具有多个传输端口的单一网络接口装置与其方法
CN115658576A (zh) PCIe和RapidIO复合任务包传递系统及方法
WO2006093460A1 (en) An accurate time distribution over asynchronous networks.
CN114095580A (zh) 一种RapidIO低延时、高传输效率架构实现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