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7214A - 中继通信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中继通信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7214A
CN102217214A CN2009801455355A CN200980145535A CN102217214A CN 102217214 A CN102217214 A CN 102217214A CN 2009801455355 A CN2009801455355 A CN 2009801455355A CN 200980145535 A CN200980145535 A CN 200980145535A CN 102217214 A CN102217214 A CN 102217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time slot
scheduling
relay station
accesse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55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7214B (zh
Inventor
吴新宙
厉隽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17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7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7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7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与在包含多扇区基站及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减轻干扰相关的方法及设备。使用不同类型的发射时隙,例如基站-中继站时隙、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及基站-接入终端时隙。第一调度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不与第二调度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重合。部署模式使每一特定基站扇区及其相关联的中继站与一个特定调度相关联。同一基站的至少一些不同扇区有意使用不同的调度。接入终端确定并使用对应于接入终端既定从其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基站扇区或中继站的调度。通过在所述系统中利用多个时隙类型分配调度及特定调度部署模式,可减轻边界区域中的接入终端所经历的干扰。

Description

中继通信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且更确切地说,涉及用于使用中继站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具有中继站的蜂窝式网络(例如实施802.16J的蜂窝式网络)中,常用的实施方案是在不同类型的业务之间构造时分多路复用。举例来说,下行链路时隙被划分成三种类型:基站到中继站,中继站到移动台及基站到移动台,且在所有网络的小区中都遵循下行链路时隙的单一逻辑序列。
从干扰的角度来看,这种在整个系统中使用共同的时隙分配方法的方法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在边界区域中。举例来说,当两个相邻的小区正在同时从其中继站向移动台发射数据时,可预计小区边界区域中的移动台会遭受小区间干扰,且可能会具有不良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
基于以上论述,需要用以在使用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减轻干扰的新的方法及设备。
发明内容
各种实施例是针对可用于减轻包含多扇区基站及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方法及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示范性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个不同类型的发射时隙,包含基站-中继站时隙、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及基站-接入终端时隙。示范性无线通信系统进一步在系统中实施多个不同时隙类型分配序列,例如两个不同时隙类型分配序列。不同时隙类型分配序列也可称为调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不同时隙类型序列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序列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不与第二序列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重合。在系统中实施使每一特定基站扇区及其相关联的中继站与不同时隙类型序列中的一者相关联的部署模式。对于系统中的至少一些多扇区基站,不同扇区有意使用不同时隙类型分配序列。系统中的接入终端确定对应于接入终端既定从其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基站扇区或中继站的时隙类型分配序列,且在与所述特定基站扇区或中继站通信时使用所确定的时隙类型序列。
通过在系统中利用多个时隙类型分配序列及实施有利的部署结构,可减轻边界区域中的接入终端所经历的干扰。
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操作扇区化通信装置(例如扇区化基站)的示范性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及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根据一些实施例,扇区化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经配置以: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及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所述示范性扇区化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操作接入终端的示范性方法包含:根据第一调度与第一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一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接入点同步的第二接入点的越区切换;以及根据第二调度与第二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二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所述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不与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重合。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接入点是中继站,且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是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示范性接入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经配置以:根据第一调度与第一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一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接入点同步的第二接入点的越区切换;以及根据第二调度与第二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二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所述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不与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重合。所述示范性接入终端进一步包括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
虽然已在以上概述中论述了各种实施例,但应明白,未必所有实施例均包含相同特征,且上述特征中的一些并非必要的,但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是合乎需要的。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论述许多额外特征、实施例及各种实施例的益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无线通信系统的图,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多扇区基站、中继站及接入终端。
图2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扇区化通信装置的示范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扇区化通信装置的图。
图4是可用于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图3中所说明的扇区化通信装置中的模块的组合件。
图5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接入终端的示范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接入终端的图。
图7是可用于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图6中所说明的接入终端中的模块的组合件。
图8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不同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调度的图。
图9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跨多小区通信系统的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模式。
图10是说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图,其中在图1的示范性系统中使用图8中所描述的时隙类型分配及图9的部署模式。
图11说明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不同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调度。
图12说明根据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不同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调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图。示范性无线通信系统100包含多个多扇区基站(基站1102、基站2104……基站N 106)。示范性基站(102、104……106)耦合在一起,且经由回程网络107耦合到其它网络节点及/或因特网。
示范性通信系统100还包含多个中继站(RS 1 126、RS2 128、RS 3 130、RS 4 132、RS 5 134、RS 6 136、RS 7 138、RS 8 140……RS N 142),其扩展基站的覆盖区域。在此实例中,所述中继站具有对应的基站扇区。确切地说,所述中继站(RS 1 126、RS2 128、RS 3 130、RS 4 132、RS 5 134、RS 6 136、RS 7 138、RS 8 140……RS N 142)分别对应于基站-扇区(基站1扇区1 108、基站1扇区2 110、基站1扇区3 112、基站2扇区1 114、基站2扇区2 116、基站2扇区3 118、基站N扇区1 120、基站N扇区2 122、基站N扇区3 124)。
示范性通信网络100还包含多个接入终端(AT 1 144、AT 2 146、AT 3 148、AT 4 150、AT 5 152、AT 6 154、AT 7 156、AT 8 158、AT 9 160、AT 10 162、AT 11 164、AT 12 166、AT 13 168、AT 14 170、AT 15 172、AT 16 174、AT 17 176、AT 18 178、AT 19 180……AT N 182),例如无线终端。所述接入终端中的至少一些是移动无线终端,其可在通信系统100各处移动,且依据其当前位置在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附接点。
在此实例中,接入终端(AT 1 144、AT 2 146、AT 3 148、AT 4 150、AT 5 152、AT 6 154、AT 7 156、AT 8 158、AT 9 160、AT 10 162、AT 11 164、AT 12 166、AT 13 168、AT 14 170、AT 15 172、AT 16 174、AT 17 176)分别与(RS 1 126、BS 1扇区1 108、BS 1扇区2 110、RS 2 128、RS 3 130、BS 1扇区3 112、BS 2扇区1 114、RS 4 132、RS 5 134、BS 2扇区2 116、RS 6 136、BS 2扇区3 118、BS N扇区1 120、RS 7 138、BS N扇区2 122、RS 8 140、RS N 142、BS N扇区3 124)具有当前无线连接。接入终端19 180处于RS 8 140与RS N 142之间的越区切换过程中,所述越区切换是对应于同一基站的邻近中继站之间的越区切换。接入终端N 182处于RS N 142与RS 4 132之间的越区切换过程中,所述越区切换是对应于不同基站的邻近中继站之间的越区切换。
图2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操作扇区化通信装置的示范性方法的流程图200。所述扇区化通信装置是包含多个扇区(例如,至少第一扇区及第二扇区)的通信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扇区化通信装置包含三个扇区。扇区化通信装置例如为扇区化基站。举例来说,扇区化通信装置是图1的系统100的扇区化基站中的一者。操作在步骤202中开始,其中扇区化通信装置经通电及初始化,并前进到步骤204。步骤206及208是任选的步骤,一些实施例中包含所述步骤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操作还从步骤202前进到任选步骤206及208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
在步骤204中,通信装置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返回到步骤206,在步骤206中,通信装置经控制以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抑制从第二扇区发射。返回到步骤208,在步骤208中,通信装置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通信装置的第三扇区向第三中继站发射。操作从步骤204前进到步骤210。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还从步骤206及208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前进到步骤210。
在步骤210中,通信装置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循环的时间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间隔是其间第二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间隔是其间第一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
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中继站是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的中继站。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第三中继站对应于第三扇区。
操作从步骤210前进到步骤212。在步骤212中,通信装置同时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向接入终端发射。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同时从其扇区中的每一者(例如,从第一、第二及第三扇区)向接入终端发射。操作从步骤212前进到步骤204的输入。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还从步骤212前进到步骤206及208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输入。
图3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扇区化通信装置300(例如扇区化基站)的图。通信装置300是例如图1的系统100的基站中的一者。示范性扇区化通信装置300实施根据图2的流程图200的方法。
通信装置300包含经由总线309耦合在一起的处理器302及存储器304,各种元件(302、304)可经由所述总线交换数据及信息。通信装置300进一步包含输入模块306及输出模块308,其可如图所示耦合到处理器302。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模块306及输出模块308定位于处理器302内部。输入模块306可接收输入信号。输入模块306可包含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实包含用于接收输入的无线接收器及/或有线或光学输入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模块306包含对应于扇区化通信装置300的每一扇区的个别输入子模块。输出模块308可包含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实包含用于发射输出的无线发射器及/或有线或光学输出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模块308包含对应于扇区化通信装置300的每一扇区的个别输出子模块。
处理器302经配置以: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及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循环的时间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其间所述第一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其间所述第二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中继站是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的中继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2进一步经配置以:同时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向接入终端发射。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2经配置以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抑制从第二扇区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扇区化通信装置(其中处理器302是其一部分)包含三个扇区,且处理器302进一步经配置以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三扇区向第三中继站发射。
图4是可用于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图3中所说明的扇区化通信装置300中的模块的组合件400。组合件中400的模块可在图3的处理器302内以硬件实施(例如,作为个别电路)。或者,所述模块可以软件实施且存储于图3中所示的通信装置300的存储器304中。虽然在图3的实施例中展示为单个处理器(例如计算机),但应了解,处理器302可实施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例如计算机)。当以软件实施时,所述模块包含在由处理器执行时配置处理器(例如计算机)302以实施对应于所述模块的功能的代码。在模块组合件400存储于存储器304中的实施例中,存储器304是包括计算机读取媒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读取媒体包括用于致使至少一个计算机(例如处理器302)实施模块所对应的功能的代码(例如,用于每一模块的个别代码)。
可使用完全基于硬件或完全基于软件的模块。然而,应了解,可使用软件及硬件(例如,电路实施的)模块的任何组合来实施所述功能。应了解,图4中所说明的模块控制及/或配置通信装置300或其中的元件(例如处理器302)以执行图2的方法流程图200中所说明的对应步骤的功能。
如图4中所说明,模块组合件400包含:用于在第一时间间隔404期间从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的模块404;用于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抑制从第二扇区发射的模块406;用于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三扇区向第三中继站发射的模块408;用于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的模块410,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及用于同时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模块4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循环的时间间隔。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间隔是其间第二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时间间隔是其间第一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中继站是分别对应于第一及第二扇区的中继站。
图5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操作接入终端(例如,移动终端的移动节点)的示范性方法的流程图500。接入终端是例如包含扇区化基站及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部分。举例来说,接入终端是图1的系统100的接入终端中的一者。示范性方法的操作开始于步骤502中,其中接入终端经通电及初始化,并前进到步骤504。
在步骤504中,接入终端根据第一调度与第一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一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操作从步骤504前进到步骤506。在步骤506中,接入终端根据对应于第二接入点的识别符及所存储的调度信息来确定第二调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对应于第二接入点的装置识别符及扇区识别符的组合来执行所述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检测的广播信号来确定装置识别符及/或扇区识别符。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是信标信号。操作从步骤506前进到步骤508。在步骤508中,接入终端执行向与第一接入点同步的第二接入点的越区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接入点是邻近的中继站。接着,在步骤510中,接入终端根据第二调度与第二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二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所述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不与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是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且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中继站时隙。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接入终端时隙。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是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且第一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中继站时隙及基站-接入终端时隙。
图6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接入终端600(例如移动无线终端)的图。接入终端是600例如是图1的系统100的接入终端中的一者。示范性接入终端600实施根据图5的流程图500的方法。
接入终端600包含经由总线609耦合在一起的处理器602及存储器604,各种元件(602、604)可经由所述总线交换数据及信息。接入终端600进一步包含输入模块606及输出模块608,其可如图所示耦合到处理器602。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模块606及输出模块608定位于处理器602内部。输入模块606可接收输入信号,而输出模块608可发射输出信号。输入模块606可包含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实包含用于接收输入的无线接收器及/或有线或光学输入接口。输出模块608可包含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实包含用于发射输出的无线发射器及/或有线或光学输出接口。
处理器602经配置以:根据第一调度与第一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一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接入点同步的第二接入点的越区切换;以及根据第二调度与第二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二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所述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不与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接入点是邻近的中继站。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是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2进一步经配置以:根据对应于第二接入点的识别符及所存储的调度信息来确定第二调度。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是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且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中继站时隙。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接入终端时隙。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第一调度包含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基站-中继站时隙及基站-接入终端时隙。
图7是可用于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图6中所说明的接入终端600中的模块的组合件700。组合件中600的模块可在图6的处理器602内以硬件实施(例如,作为个别电路)。或者,所述模块可以软件实施且存储于图6中所示的接入终端600的存储器604中。虽然在图6的实施例中展示为单个处理器(例如计算机),但应了解,处理器602可实施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例如计算机)。当以软件实施时,所述模块包含在由处理器执行时配置处理器(例如计算机)602以实施对应于所述模块的功能的代码。在模块组合件700存储于存储器604中时,存储器604是包括计算机读取媒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读取媒体包括用于致使至少一个计算机(例如处理器602)实施模块所对应的功能的代码(例如,用于每一模块的个别代码)。
可使用完全基于硬件或完全基于软件的模块。然而,应了解,可使用软件及硬件(例如,电路实施的)模块的任何组合来实施所述功能。应了解,图7中所说明的模块控制及/或配置通信装置600或其中的元件(例如处理器602)以执行图5的方法流程图500中所说明的对应步骤的功能。
如图7中所说明,模块组合件700包含:用于根据第一调度与第一接入点通信的模块704,所述第一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用于根据对应于第二接入点的识别符及所存储的调度信息来确定第二调度的模块706;用于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接入点同步的第二接入点的越区切换的模块708;用于根据第二调度与第二接入点通信的模块710,所述第二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所述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不与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接入点是邻近的中继站。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是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且所述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中继站时隙。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接入终端时隙。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第一调度包含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基站-中继站时隙及基站-接入终端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706基于对应于第二接入点的装置识别符与扇区识别符的组合来执行其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检测的广播信号来确定装置识别符及/或扇区识别符。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是信标信号。
图8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不同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调度的图800。图800包含代表时隙类型分配的垂直轴802及代表时间的水平轴804。时隙类型分配A 806由以下模式说明:基站到中继站时隙810、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812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814。调度模式如以下后续序列所说明而重复:基站到中继站时隙816、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818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820。时隙类型分配B 808由以下模式说明: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822、基站到中继站时隙824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826。调度模式如以下后续序列所说明而重复: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828、基站到中继站时隙830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832。
应观察到,对应于时隙类型A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有意地不与对应于时隙到B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重合。对应于不同调度类型的不重合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的此特征对于减轻干扰的目的是有益的。
将描述一实例以说明使用不同类型的下行链路时隙类型分配来减轻干扰的方法的益处。假设将在接入终端处接收到高于热噪声10dB的基站信号,且可在接入终端处接收到高于热噪声15dB的中继站信号。如果每个小区使用同一时隙结构,则小区边界上的接入终端将因来自相邻小区中的中继站的干扰而经历0dB的SINR。另一方面,如果在两个相邻小区中使用不同的时隙类型,则边界小区上的接入终端将经历最差5dB的SINR,因为干扰是来自相邻的BS。
在图8的说明中,还可观察到,时隙类型分配A的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与时隙类型分配B的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重合。如果靠近基站的接入终端是由基站而不是由中继站服务,则可控制基站到接入终端的信号的功率电平,以便使其足够低,使得小区间干扰对于重合的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不成问题。
图9包含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跨多小区通信系统的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的图900。在此实例中,存在用于示范性扇区化部署中的两种类型的时隙分配。所述扇区化部署可包含且有时候确实包含扇区化基站与中继站两者。图例900指示:(i)图900中的“0”代表用于基站扇区及其对应中继站的时隙类型分配A;且(ii)图900中的“1”代表用于基站扇区及其对应中继站的时隙类型分配B。时隙分配类型A是例如图8中所说明的时隙类型分配A 806,且时隙类型分配B是例如图8中所说明的时隙类型分配B808。
图10是说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图1000,其中在图1的示范性系统100中使用图8中所描述的时隙类型分配及图9的部署模式。基站1扇区1 102及其对应中继站RS 1 126使用时隙分配类型B。基站1扇区2 110及其对应中继站RS 2128使用时隙分配类型A。基站1扇区3 112及其对应中继站RS 3 130使用时隙分配类型B。基站2扇区1 114及其对应中继站RS 4 132使用时隙分配类型A。基站2扇区2 116及其对应中继站RS 5 134使用时隙分配类型B。基站2扇区3 118及其对应中继站RS 6 136使用时隙分配类型A。基站N扇区1 120及其对应中继站RS 7 138使用时隙分配类型B。基站N扇区2 122及其对应中继站RS 8 140使用时隙分配类型A。基站N扇区3 124及其对应中继站RS N 142使用时隙分配类型B。与基站扇区或中继站通信(例如,从基站扇区或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接入终端确定对应于基站扇区或中继站的时隙分配类型并使用所确定的调度。
图11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不同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调度的图1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1的不同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调度用作图8的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的替代方案。图1100包含代表时隙类型分配的垂直轴1102及代表时间的水平轴1104。时隙类型分配A 1106由以下模式说明: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110、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112及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114。调度模式如以下后续序列所说明而重复: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116、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118及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120。时隙类型分配B1108由以下模式说明: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122、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124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126。调度模式如以下后续序列所说明而重复: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128、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130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132。
应观察到,对应于时隙类型A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有意地不与对应于时隙到B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重合。对应于不同调度类型的不重合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的此特征对于减轻干扰的目的是有益的。
图12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不同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调度的图1200。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2的不同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调度用作图8的示范性时隙类型分配的替代方案。图1200包含代表时隙类型分配的垂直轴1202及代表时间的水平轴1204。时隙类型分配A 1206由以下模式说明: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210、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12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14。调度模式如以下后续序列所说明而重复: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216、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18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20。时隙类型分配B 1208由以下模式说明: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22、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224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26。调度模式如以下后续序列所说明而重复: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28、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230及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32。时隙类型分配C 1209由以下模式说明: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34、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236及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38。调度模式如以下后续序列所说明而重复:基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40、基站到中继站时隙1242及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1244。
应观察到,对应于时隙类型A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有意地不与对应于时隙类型B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重合;且对应于时隙类型A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有意地不与对应于时隙类型C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重合。此外,对应于时隙类型B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有意地不与对应于时隙类型C分配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重合。对应于不同调度类型的不重合的中继站到接入终端时隙的此特征对于减轻干扰的目的是有益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多扇区基站的至少一个扇区及其相关联的中继站中使用不同时隙类型分配(A、B、C)中的每一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中的多个多扇区小区使用时隙类型分配与扇区之间的同一映射(例如,根据预定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些不同小区具有扇区与时隙类型分配之间的不同映射(例如,根据预定模式)。
各种实施例的技术可使用软件、硬件及/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来实施。各种实施例是针对设备,例如,中继站、移动节点(例如移动接入终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附接点的基站及/或通信系统。各种实施例还针对方法,例如控制及/或操作中继站、移动节点、基站及/或通信系统(例如主机)的方法。各种实施例还针对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媒体,例如ROM、RAM、CD、硬盘等,其包含用于控制机器以实施方法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步骤的机器可读指令。
应了解,所揭示的过程中的特定步骤顺序或层级是示范性方法的实例。基于设计偏好,应了解,过程中的特定步骤顺序或层级可重新布置,同时仍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附属方法项以样本顺序呈现各种步骤的元素,且并不打算限于所呈现的特定顺序或层级。
在各种实施例中,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来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节点,以执行对应于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的步骤,所述步骤例如为: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等。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模块来实施各种特征。可使用软件、硬件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来实施此些模块。可使用包含于机器可读媒体(例如存储器装置(例如RAM、软盘等))中的机器可执行指令(例如软件)来实施许多上述方法或方法步骤,以控制机器(例如具有或不具有额外硬件的通用计算机)例如在一个或一个以上节点中实施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因此,各种实施例尤其是针对包含用于致使机器(例如处理器及相关联的硬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媒体。一些实施例是针对装置(例如通信装置),其包含经配置以实施本发明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的步骤中的一者、多者或全部的处理器。
一些实施例是针对包括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用于致使一计算机或多个计算机实施各种功能、步骤、动作及/或操作(例如上文所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步骤)的代码。依据实施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含且有时候确实包含用于待执行的每一步骤的不同代码。因此,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含且有时候确实包含用于方法(例如,控制通信装置或节点的方法)的每一个别步骤的代码。所述代码可呈机器(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形式,所述指令存储于机器可读媒体(例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或其它类型的存储装置)上。除了针对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外,一些实施例针对经配置以实施上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的各种功能、步骤、动作及/或操作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处理器。因此,一些实施例针对经配置以实施本文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中的一些或全部的处理器,例如CPU。处理器可用于例如本申请案中所描述的通信装置或其它装置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装置(例如,通信装置(例如中继站、基站或无线终端))的处理器(例如CPU)经配置以执行描述为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的步骤。因此,一些但并非全部实施例是针对具有处理器的装置(例如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包含对应于由其中包含处理器的装置执行的各种所描述的方法的步骤中的每一者的模块。在一些但并非全部实施例中,装置(例如通信装置)包含对应于由其中包含处理器的装置执行的各种所描述的方法的步骤中的每一者的模块。可使用软件及/或硬件来实施所述模块。
虽然是在OFDM系统的情形下描述,但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及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适用于广泛的通信系统,包含许多非OFDM及/或非蜂窝式系统。方法及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适用于混合系统,例如包含OFDM及CDMA信令技术的系统。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鉴于上述描述将容易明白上述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及设备上的许多额外变化。所述变化将被认为处于范围内。所述方法及设备可与且在各种实施例中与CDMA、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及/或可用于在接入节点与移动节点之间、接入节点与中继站之间及/或中继站与移动节点之间提供无线通信链路的各种其它类型的通信技术一起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接入节点实施为使用OFDM及/或CDMA建立与移动节点及/或中继站的通信链路的基站。在各种实施例中,将移动节点实施为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据助理(PDA)或包含接收器/发射器电路及逻辑及/或例程来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其它便携式装置。

Claims (30)

1.一种操作扇区化通信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以及
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循环的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其间所述第一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同时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向接入终端发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抑制从所述第二扇区发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其间所述第二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
7.一种扇区化通信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经配置以:
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以及
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
以及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扇区化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循环的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扇区化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其间所述第一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扇区化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
同时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向接入终端发射。
11.一种扇区化通信装置,其包括:
用于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的装置,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扇区化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循环的时间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扇区化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其间所述第一中继站向接入终端发射的时间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扇区化通信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同时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扇区向接入终端发射的装置。
15.一种用于扇区化通信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括:
用于致使至少一个计算机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扇区向第一中继站发射的代码;以及
用于致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扇区向第二中继站发射的代码,所述第一及第二时间间隔是不重合的时间间隔。
16.一种操作接入终端的方法,其包括:
根据第一调度与第一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一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
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接入点同步的第二接入点的越区切换;以及
根据第二调度与所述第二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二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所述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不与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识别符及所存储的调度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调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接入点是邻近的中继站。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所述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是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且
其中所述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中继站时隙。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接入终端时隙。
21.一种接入终端,其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经配置以:
根据第一调度与第一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一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
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接入点同步的第二接入点的越区切换;以及
根据第二调度与所述第二接入点通信,所述第二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所述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不与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重合;
以及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入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识别符及所存储的调度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调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接入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接入点是邻近的中继站。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接入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所述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是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且
其中所述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中继站时隙。
25.一种接入终端,其包括:
用于根据第一调度与第一接入点通信的装置,所述第一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
用于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接入点同步的第二接入点的越区切换的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第二调度与所述第二接入点通信的装置,所述第二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所述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不与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重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入终端,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识别符及所存储的调度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调度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接入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接入点是邻近的中继站。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接入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所述接入点-接入终端时隙是中继站-接入终端时隙;且
其中所述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中继站时隙。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接入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调度进一步包含基站-接入终端时隙。
30.一种用于接入终端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括:
用于致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根据第一调度与第一接入点通信的代码,所述第一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
用于致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接入点同步的第二接入点的越区切换的代码;以及
用于致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根据第二调度与所述第二接入点通信的代码,所述第二调度包含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所述第一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不与所述第二调度中的接入点-接入终端通信时隙重合。
CN200980145535.5A 2008-11-18 2009-11-13 中继通信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2217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272,993 2008-11-18
US12/272,993 US8594008B2 (en) 2008-11-18 2008-11-18 Relay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PCT/US2009/064377 WO2010059516A2 (en) 2008-11-18 2009-11-13 Relay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7214A true CN102217214A (zh) 2011-10-12
CN102217214B CN102217214B (zh) 2014-05-14

Family

ID=41818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5535.5A Active CN102217214B (zh) 2008-11-18 2009-11-13 中继通信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94008B2 (zh)
EP (1) EP2359494B1 (zh)
JP (2) JP5449386B2 (zh)
KR (1) KR101354028B1 (zh)
CN (1) CN102217214B (zh)
TW (1) TW201106733A (zh)
WO (1) WO2010059516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75998A1 (en) * 2016-12-16 2018-06-2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co-located transceivers o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94996A0 (en) * 2008-10-30 2011-08-01 Mariana Goldhamer A method for depoying heterogeneous bas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5251776B2 (ja) 2009-07-27 2013-07-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GB2498341B (en) * 2012-01-10 2014-03-19 Canon Kk Multi-recep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74266B (zh) * 2013-02-04 2017-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1850776B1 (ko) 2017-02-03 2018-04-20 충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릴레이 네트워크에서의 릴레이 위치 선정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0692B2 (ja) 1993-07-14 1997-03-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通話中チャネル切替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H09238100A (ja) 1996-02-29 1997-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中継装置
US6069885A (en) * 1996-12-30 2000-05-30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igh speed services u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230014B1 (en) 1998-10-08 2001-05-08 Ericsson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handoff of communications with a mobile station from a first radio transceiver to a second radio transceiver
JP3625412B2 (ja) 2000-04-03 2005-03-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中継用通信チャネル切替方法
JP2005026816A (ja) 2003-06-30 2005-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システム
US20050070287A1 (en) * 2003-09-26 2005-03-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oft/softer hando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237605B2 (ja) 2003-11-04 2009-03-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4135629B2 (ja) 2003-12-05 2008-08-2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用の信号中継装置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信号中継方法
CN101064911B (zh) * 2006-04-28 2012-08-2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系统的切换控制方法、中继站和基站
JP4707144B2 (ja) 2006-06-10 2011-06-22 株式会社Kddi研究所 Ofdma方式の中継通信方法、基地局、中継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805751B2 (ja) * 2006-08-18 2011-1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917149B2 (en) 2006-08-18 2011-03-29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126392B2 (en) 2006-08-18 2012-02-28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multi-radio wireless network
JP4934724B2 (ja) 2006-09-01 2012-05-16 シー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再利用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基地局システム
TWI326537B (en) * 2006-10-13 2010-06-21 Acer Inc A scheduling method for relay-assis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system thereof
US20080240054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Sumeet Sandhu Relay schedu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289894B2 (en) * 2008-09-15 2012-10-1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 relay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8190083B2 (en) * 2008-11-18 2012-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system including relay station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75998A1 (en) * 2016-12-16 2018-06-2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co-located transceivers o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US10567151B2 (en) * 2016-12-16 2020-02-1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co-located transceivers o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3769A (ja) 2013-12-05
KR20110086754A (ko) 2011-07-29
US8594008B2 (en) 2013-11-26
US20100124185A1 (en) 2010-05-20
CN102217214B (zh) 2014-05-14
WO2010059516A3 (en) 2010-09-16
KR101354028B1 (ko) 2014-01-23
JP5449386B2 (ja) 2014-03-19
JP2012509615A (ja) 2012-04-19
EP2359494B1 (en) 2015-09-09
JP5646017B2 (ja) 2014-12-24
EP2359494A2 (en) 2011-08-24
WO2010059516A2 (en) 2010-05-27
TW201106733A (en)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7387B (zh) 用于包含中继站的系统中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88545B (zh) 在中继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461301B (zh) 在多分量载波系统中指示分量载波的动态分配的方法
Wang et al. Data-drive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ultra-dense small cells: An affinity propagation clustering approach
CN104365126B (zh) 用于动态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40008B (zh) 无线网络中半双工和全双工台的链路利用技术
CN102026209B (zh) 一种传输信息和配置子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217214B (zh) 中继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07008150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frame to support multilink in multi-hop relay cellular network
CN102017736A (zh) 提供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两者的使用的对等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5407474A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基站
CN101919180A (zh) 无线多跳中继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CN102781109B (zh) 无线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25185B (zh) 中继蜂窝网络的干扰抑制方法、基站和网络系统
CN102246571B (zh) 资源调度方法、调度器和基站
CN105337646A (zh) 多天线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16372A (zh) 方法、设备和系统
RU2008107082A (ru) Способ выделения каналов мн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доступа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cdma)
AboHashish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for relay deployment in multi-user LTE-advanced networks
Marsan et al. Towards mobile radio access infrastructures for mobile users
AboHashish et al. Towards energy efficient relay deployment in multi‐user LTE‐A networks
Almoghathawi et al. Optimal Location of Base Stations for Cellular Mobile Network Considering Changes in Users Locations
CN101164366A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多个频带上进行散列的方法和设备
KR101118130B1 (ko) Fa의 선택적 제어가 가능한 중계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fa 제어 방법
JP2011120112A (ja) 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負荷分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