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5183B - 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5183B
CN102215183B CN201010141529.7A CN201010141529A CN102215183B CN 102215183 B CN102215183 B CN 102215183B CN 201010141529 A CN201010141529 A CN 201010141529A CN 102215183 B CN102215183 B CN 102215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data
soft information
unit
rn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15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5183A (zh
Inventor
王永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415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15183B/zh
Priority to EP10848711.7A priority patent/EP2515572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2839 priority patent/WO2011120251A1/zh
Priority to JP2013501594A priority patent/JP5537728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215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5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5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5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盲检测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子帧配置参数分别计算多个子通道处理所需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多个子通道,用于根据计算单元得到的结果并行进行盲检测处理。通过本发明,能够提高UE下行PDCCH盲检测的效率,保证了实时性的要求,并提高了LTE终端系统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的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上行和下行的各种调度信息和某些控制信息。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在一个或者多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上传输,其中CCE为RE(ResourceElement,资源单元)的一种组合。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需要检测一系列PDCCH候选集合,所有UE被要求监测公共空间和UE专属空间。文献3GPP TS36.213.9.1.1规定了UE在各种情况下需要监控的候选集次数,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一个搜索空间是一系列CCE的集合,其中集合的大小可以是1,2,4或者8个CCE。公共搜索空间被一个小区中所有的UE监控,并且只支持聚合度为4和8的两种集合等级;UE专属搜索空间支持所有的集合等级,在一个小区中只有部分UE需要监控它。从表1中还可以知道PDCCH候选集的个数都是2的整数倍,即2、4或者6。
在一个子帧中,当eNB(基站)在未知信道质量的情况下,高层无法确定PDCCH format,此时UE需要对各种聚合度下的所有搜索空间进行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盲检测。对于每一种PDCCHformat,UE需要计算各种DCI可能的CCE位置,在所有的候选集中进行盲检测。
现有技术的盲检测实现方法是eNB和UE均固定PDCCH format,即eNB在PDCCH生成的过程中分配指定的聚合度L,UE侧则在这个预先指定的L下进行DCI检测。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在增加DCI类型和聚合度L时若要实现所有DCI格式的盲检测,将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现有的盲检测技术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现有的盲检测技术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的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盲检测装置及方法,其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包括: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子帧配置参数分别计算多个子通道处理所需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多个子通道,用于根据计算单元得到的结果并行进行盲检测处理。
优选地,计算单元根据候选集数量分别计算每个候选集的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优选地,每个子通道进一步包括:解速率匹配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单元得到的结果分别读取每个候选集的软信息数据,并对读取的软信息数据分别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译码单元,用于对经过解速率匹配单元处理的数据进行咬尾卷积译码处理;解扰单元,用于对经过译码单元处理的数据进行CRC和RNTI解扰处理,并将正确解扰处理得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存储到后级存储器。
优选地,解扰单元进行CRC和RNTI解扰处理进一步用于:对经过译码单元处理的数据非CRC部分进行本地CRC校验,将校验结果与相应的RNTI值进行异或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与经过译码单元处理的数据中的CRC比特位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存储相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先进先出单元,其设置于解速率匹配单元和译码单元之间。
优选地,子帧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传输模式、帧结构类型、软信息总长度、RNTI值、UE专属空间各聚合度下的搜索起始位置、待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类型以及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
优选地,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空间搜索优先级、公共空间聚合度搜索优先级、UE专属空间聚合度搜索优先级、默认搜索优先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包括:根据预先配置的子帧配置参数分别计算多个子通道处理所需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多个子通道根据计算结果并行进行盲检测处理。
优选地,多个子通道根据计算结果并行进行盲检测处理进一步包括:多个子通道分别根据计算结果分别读取每个候选集的软信息数据,并对读取的软信息数据分别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多个子通道分别对经过解速率匹配处理的数据进行咬尾卷积译码处理;多个子通道分别对经过译码处理的数据进行CRC和RNTI解扰处理,并将正确解扰处理得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存储到后级存储器。
优选地,子帧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传输模式、帧结构类型、软信息总长度、RNTI值、UE专属空间各聚合度下的搜索起始位置、待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类型以及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多通道并行流水处理PDCCH盲检测,能够提高UE下行PDCCH盲检测的效率,保证了实时性的要求,并提高了LTE终端系统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公共空间和UE专属空间搜索优先级的控制处理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公共搜索空间内L=4和L=8两种聚合度搜索优先级的控制处理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UE专属空间内L=1、2、3、4四种聚合度搜索优先级的控制处理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软信息地址计算和软信息数据读取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的优选结构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RC与RNTI解扰处理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的优选处理方案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采用多通道(两个通道或者两个通道以上)并行流水处理方式,并灵活配置所需参数,对于每一种聚合度下的DCI检测,分配一个专门的状态来进行PDCCH软信息数据读取的控制,根据检测优先级来对各种状态进行相应的调度,实现了搜索优先级可控的所有DCI的盲检测。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盲检测装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的框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计算单元10和多个子通道20。
计算单元10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子帧配置参数分别计算多个子通道处理所需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其中,子帧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传输模式、帧结构类型(例如:FDD(频分双工)或TDD(时分双工)、软信息总长度、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值、UE专属空间各聚合度下的搜索起始位置、待检测的DCI类型以及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
通过检测优先级来对各种状态进行相应的调度,能够实现搜索优先级可控的所有DCI的盲检测,下面结合图2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进行控制处理的具体过程。
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包括有空间搜索优先级,而空间搜索优先级包括公共空间优先检测以及UE专属空间优先检测。参考图2,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公共空间和UE专属空间搜索优先级的控制处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202,获取搜索空间优先级参数;
步骤S204,判断是否为公共空间优先检测,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否则执行步骤S212;
步骤S206,进行公共空间DCI检测;
步骤S208,判断是否需要在UE空间检测,若是则执行步骤S210,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S210,进行UE专属空间DCI检测,流程结束。
步骤S212,进行UE专属空间DCI检测;
步骤S214,判断是否需要在公共空间检测,若是则执行步骤S216,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S216,进行公共空间DCI检测,流程结束。
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还包括有公共空间聚合度搜索优先级,参考图3,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公共搜索空间内L=4和L=8两种聚合度搜索优先级的控制处理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302,获取公共空间优先级参数;
步骤S304,判断是否为L=4优先,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否则执行步骤S312;
步骤S306,进行公共空间L=4聚合度下DCI检测;
步骤S308,判断L=8时是否需要检测,若是则执行步骤S310,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S310,进行公共空间L=8聚合度下DCI检测,流程结束。
步骤S312,进行公共空间L=8聚合度下DCI检测;
步骤S314,判断L=4时是否需要检测,若是则执行步骤S316,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S316,进行公共空间L=4聚合度下DCI检测,流程结束。
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还包括有UE专属空间聚合度搜索优先级,参考图4,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UE专属空间内L=1、2、3、4四种聚合度搜索优先级的控制处理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402,获取UE专属空间优先级参数;
步骤S404-S408,首先进行最高优先级对应聚合度下DCI检测,然后进行次高优先级对应聚合度下DCI检测,按照优先级次序进行对应聚合度下DCI检测,最后进行最低优先级对应聚合度下DCI检测。
此外,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默认搜索优先级。
计算单元10根据预先配置的子帧配置参数分别计算多个子通道处理所需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计算单元10进行软信息地址计算和软信息数据读取的处理参考图5,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502,根据CCE起始位置计算各子通道搜索空间在RAM中的起始地址;
步骤S504,根据当前聚合度读取一定长度的软信息数据;
步骤S506,判断解速率匹配是否完成,若没完成,则循环执行本步骤,否则,执行步骤S508;
步骤S508,判断搜索次数是否达到候选集个数,若否,则执行步骤S510,否则,执行步骤S512;
步骤S510,计算各子通道下一候选集软信息在RAM中的起始位置,并继续执行步骤S504;
步骤S512,判断所有聚合度是否检测完毕,若否,则执行步骤S514,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S514,进行下一优先级对应聚合度下DCI检测,并执行步骤S502。
多个子通道20用于根据计算单元10得到的结果并行进行盲检测处理。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的优选结构的框图,如图6所示,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每个子通道(子通道0-n)分别包括以下单元:解速率匹配单元210,译码单元220,解扰单元230,具体地:
解速率匹配单元210根据计算单元10得到的结果分别读取每个候选集的软信息数据,并对读取的软信息数据分别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译码单元(即图6所示的Viterbi译码单元)220对经过解速率匹配单元210处理的数据进行咬尾卷积译码处理。解扰单元(或称为CRC、RNTI解扰单元)230对经过译码单元220处理的数据进行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检验)和RNTI解扰处理,并将正确解扰处理得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存储到后级存储器(RAM)。解扰单元230对经过译码单元处理的数据非CRC部分进行本地CRC校验,将校验结果与相应的RNTI值进行异或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与经过译码单元处理的数据中的CRC比特位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存储相应的下行控制信息。具体地,解扰单元230的工作流程请参考图7。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RC与RNTI解扰处理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702,对译码后的数据进行本地CRC校验;
步骤S704,根据输入参数判断当前DCI类型;
步骤S706,用可能的RNTI值进行解扰;
步骤S708,判断是否正确解扰,若是则执行步骤S712,否则执行步骤S710;
步骤S710,判断所有RNTI是否解扰完毕,若是则本流程结束,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706;
步骤S712,存储检测到的DCI信息,本流程结束。
如图6所示,在解速率匹配单元210和译码单元220之间还设置有先进先出(FIFO)单元240,FIFO单元240用于进行速率控制以实现整个链路的流水处理。
另外,在图6中还设有后级控制逻辑单元,其用于控制将解扰单元230的输出结果存储到后级存储器(RAM)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子通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2个、3个或4个等,下面以2个子通道为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一
在LTE UE FDD中,带宽为20MHz,待检测的DCI类型有DCI0和DCI1A,CCE总数为64,UE专属空间L=1时搜索空间起始CCE为1,L=2时搜索空间起始CCE为2,L=4时搜索空间起始CCE为4,L=8时搜索空间起始CCE为8,不设置任何搜索优先级(即按照默认优先级进行),采用2个子通道并行处理。
步骤1:PDCCH软信息地址计算单元计算各子通道软信息数据在RAM中的起始位置,首先判断搜索优先级,没有设置优先级时按照默认的搜索顺序,先在Common空间中进行检测,然后在UE专属空间进行检测。在Common空间,先进行L=4时的检测,然后再进行L=8时的检测;在UE专属空间,则按照默认的L=1,2,4,8的顺序进行检测。在Common空间,当L=4,第一次搜索时,子通道0的CCE搜索起始位置为0,而子通道1的CCE搜索起始位置为4,第二次搜索时,子通道0的CCE搜索起始位置变为8,而子通道1的CCE搜索起始位置则变为12。当L=8时,两个子通道各自只需要进行一次搜索,子通道0的CCE搜索起始位置为0,子通道1的起始位置为8。在UE专属空间,当L=1和2时,候选集次数等于6,两个子通道并行处理各自需要进行3次处理,当L=4和8时,两个子通道只需要进行一次处理。根据协议,如果CCE位置出现越界的情况,那么必须折回到零CCE位置进行检测。在读取软信息数据时,并不关心DCI的原始bit长度,在各种聚合度下所需读取的软信息数据长度按照表2进行。软信息地址计算和软信息数据读取整个流程参考图5,在RAM数据读取过程中,还要判断是否有越界的情况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RAM读地址需要返回到软信息初始地址中。从RAM中读出的数据发送给解速率匹配单元。
表2
  PDCCH format   CCE数量   RE组数   PD CCH比特数
  0   1   9   72
  1   2   18   144
  2   4   36   288
  3   8   72   576
步骤2:解速率匹配单元接收从RAM中读出的软信息,结合相应的参数进行解速率匹配,最终得到三路输出数据,并把这三路数据暂存在FIFO中。解速率匹配完成时,通知Viterbi译码单元数据准备好,待FIFO中数据读取完毕之后,再通知PDCCH软信息地址计算单元可以读取下一候选集数据。
步骤3:Viterbi译码单元从FIFO中读出相应长度的数据进行译码,译码结果发送给CRC和RNTI解扰单元。
步骤4:CRC、RNTI解扰单元接收Viterbi译码单元输出的数据,参考图7所示的处理流程对输出数据的非CRC部分进行本地CRC校验,然后再将校验结果与可能的RNTI值进行异或操作,并将结果与译码结果中的CRC比特位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记录相应的DCI信息。各种DCI存在的RNTI加扰方式从表3中查出,由表3可知,在公共空间,DCI0和DCI1A存在五种可能的加扰方式,即SI-RNTI,P-RNTI,RA-RNTI,C-RNTI以及T-C-RNTI,解扰时需要遍历这五种RNTI值;在UE专属空间,DCI0和DCI1A存在两种RNTI加扰方式,即C-RNTI和T-C-RNTI,解扰时用这两种RNTI值遍历即可。正确检测出来的DCI信息发送到后级RAM中暂存起来。至此,DCI0和DCI1A的检测流程完成。
表3
Figure GSA00000055355100101
实施例二
在LTE UE TDD中,带宽为20MHz,待检测的DCI类型有DCI0和DCI1A,CCE总数为64,UE专属空间L=1时搜索空间起始CCE为1,L=2时搜索空间起始CCE为2,L=4时搜索空间起始CCE为4,L=8时搜索空间起始CCE为8,优先级设置为UE专属空间优先,并且UE专属空间内各种聚合度的优先顺序为L=4、8、1、2,即先进行聚合度为4的搜索,然后顺序进行聚合度为8、1、2的搜索,公共空间按照默认优先级进行检测,采用2个子通道并行处理。
步骤1:PDCCH软信息地址计算单元计算各子通道软信息数据在RAM中的起始位置,参考图2,首先判断搜索优先级,按照先UE专属空间后公共空间的顺序进行检测。在UE专属空间内,参考图4判断搜索优先级,先进行聚合度为4的检测。当L=4时,候选集个数等于2,因此两个子通道各自只需要进行一次处理,CCE起始位置等于4,那么子通道0对应的软信息起始地址偏移值为4*72,即288,子通道1对应的软信息起始地址偏移值为(4+4)*72,即576。计算得到两个子通道各自起始地址之后,分别从对应RAM中取出4个CCE的软信息,即288个软信息数据,发送给各自通道的解速率匹配模块。在从RAM中读取数据的时候,要实时判断RAM地址是否越界,越界的话则折回0地址开始进行数据读取。当解速率匹配完成之后,接着进行L=8时的检测,并重复上述地址计算过程。对于L=1和2的情况,每个子通道需要分别处理三次。待UE专属空间全部检测完毕之后,再在公共空间中按照默认优先级进行检测。在读取软信息数据时,并不关心DCI的原始bit长度,在各种聚合度下所需读取的软信息数据长度按照表2进行。软信息地址计算和软信息数据读取整个流程参考图5,在RAM数据读取过程中,还要判断是否有越界的情况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RAM读地址需要返回到软信息初始地址中。从RAM中读出的数据发送给解速率匹配单元。
步骤2:解速率匹配单元接收从RAM中读出的软信息,结合相应的参数进行解速率匹配,最终得到三路输出数据,并把这三路数据暂存在FIFO中。解速率匹配完成时,通知Viterbi译码单元数据准备好,待FIFO中数据读取完毕之后,再通知PDCCH软信息地址计算单元可以读取下一候选集数据。
步骤3:Viterbi译码单元从FIFO中读出相应长度的数据进行译码,译码结果发送给CRC和RNTI解扰单元。
步骤4:CRC、RNTI解扰单元接收Viterbi译码单元输出的数据,参考图7所示的处理流程对输出数据的非CRC部分进行本地CRC校验,然后再将校验结果与可能的RNTI值进行异或操作,并将结果与译码结果中的CRC比特位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记录相应的DCI信息。各种DCI存在的RNTI加扰方式从表3中查出,由表3可知,在UE专属空间,DCI0和DCI1A存在两种RNTI加扰方式,即C-RNTI和T-C-RNTI,解扰时用这两种RNTI值遍历即可;在公共空间,DCI0和DCI1A存在五种可能的加扰方式,即SI-RNTI,P-RNTI,RA-RNTI,C-RNTI以及T-C-RNTI,解扰时需要遍历这五种RNTI值。一旦正确检测到某种DCI,马上通知前级PDCCH软信息地址计算单元放弃当前正在进行的读数操作,并转换为其余待检测DCI软信息数据的读取操作。正确检测出来的DCI信息发送到后级RAM中暂存起来。至此,带优先级控制的DCI0和DCI1A的检测流程完成。
实施例三
在LTE UE FDD中,带宽为20MHz,待检测的DCI类型有DCI2A,CCE总数为64,UE专属空间L=4时搜索空间起始CCE为4,并且通过优先级控制只进行L=4时的检测,采用2个子通道并行处理。
步骤1:PDCCH软信息地址计算单元计算各子通道软信息数据在RAM中的起始位置,首先判断搜索优先级,只在UE专属空间内进行聚合度为4的检测。当L=4时,候选集个数等于2,因此两个子通道各自只需要进行一次处理,CCE起始位置等于4,那么子通道0对应的软信息起始地址偏移值为4*72,即288,子通道1对应的软信息起始地址偏移值为(4+4)*72,即576。计算得到两个子通道各自起始地址之后,分别从对应RAM中取出4个CCE的软信息,即288个软信息数据,发送给各自通道的解速率匹配模块。在从RAM中读取数据的时候,要实时判断RAM地址是否越界,越界的话则折回0地址开始进行数据读取。软信息地址计算和软信息数据读取整个流程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在RAM数据读取过程中,还要判断是否有越界的情况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RAM读地址需要返回到软信息初始地址中。从RAM中读出的数据发送给解速率匹配单元。
步骤2:解速率匹配单元接收从RAM中读出的软信息,结合相应的参数进行解速率匹配,最终得到三路输出数据,并把这三路数据暂存在FIFO中。解速率匹配完成时,通知Viterbi译码单元数据准备好,待FIFO中数据读取完毕之后,再通知PDCCH软信息地址计算单元可以读取下一候选集数据。
步骤3:Viterbi译码单元从FIFO中读出相应长度的数据进行译码,译码结果发送给CRC和RNTI解扰单元。
步骤4:CRC、RNTI解扰单元接收Viterbi译码单元输出的数据,参考图7所示的处理流程对输出数据的非CRC部分进行本地CRC校验,然后再将校验结果与可能的RNTI值进行异或操作,并将结果与译码结果中的CRC比特位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记录相应的DCI信息。各种DCI存在的RNTI加扰方式从表3中查出,由表3可知,在UE专属空间,DCI2A只存在一种RNTI加扰方式,即C-RNTI,解扰时用这种RNTI值解扰即可。正确检测出来的DCI信息发送到后级RAM中暂存起来。至此,DCI2A的检测流程完成。
上述实施例以2个子通道为例进行描述,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3个、4个或更多的子通道,其具体处理过程与2个子通道类似,此处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通过采用多通道并行处理PDCCH盲检测,因此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保证了实时性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盲检测方法。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802,根据预先配置的子帧配置参数分别计算多个子通道处理所需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子帧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传输模式、帧结构类型、软信息总长度、RNTI值、UE专属空间各聚合度下的搜索起始位置、待检测的DCI类型以及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
步骤S804,多个子通道根据计算结果并行进行盲检测处理。
下面结合图9对图8所示的流程进一步说明。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的优选处理方案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902,获取子帧配置参数;
步骤S904,根据子帧配置参数分别计算各个子通道软信息起始位置地址;
步骤S906,每个子通道分别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
步骤S908,解速率匹配完成并且数据已经发给下一处理单元;
步骤S910,判断是否所有候选集都已解速率匹配完毕,若否,则执行步骤S910,否则,执行步骤S922;
步骤S912,根据候选次数计算下一搜索空间的软信息起始位置地址,并继续执行步骤S906;
步骤S914,每个子通道分别进行咬尾卷积译码处理;需要说明,步骤S914和步骤S910为并行处理,没有执行上的先后次序;
步骤S916,每个子通道分别进行CRC和RNTI解扰处理;
步骤S918,每个子通道分别进行DCI信息存储处理;
步骤S920,判断是否所有候选集都已处理完毕,若否,则执行步骤S916,否则执行步骤S922;
步骤S922,判断是否所有DCI处理完毕,若是则本流程结束,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924;
步骤S924,进行下一类型DCI检测,并执行步骤S90。
综上所示,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多通道并行流水处理PDCCH盲检测,能够提高UE下行PDCCH盲检测的效率,保证了实时性的要求,并提高了LTE终端系统整体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子帧配置参数分别计算多个子通道处理所需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所述多个子通道,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得到的结果并行进行盲检测处理;
所述计算单元根据候选集数量分别计算每个候选集的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每个所述子通道进一步包括:
解速率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得到的结果分别读取所述每个候选集的软信息数据,并对读取的软信息数据分别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
译码单元,用于对经过所述解速率匹配单元处理的数据进行咬尾卷积译码处理;
解扰单元,用于对经过所述译码单元处理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检验CRC和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解扰处理,并将正确解扰处理得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存储到后级存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扰单元进行CRC和RNTI解扰处理进一步包括:
所述解扰单元对经过所述译码单元处理的数据非CRC部分进行本地CRC校验,将校验结果与相应的RNTI值进行异或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与经过所述译码单元处理的数据中的CRC比特位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存储相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先进先出单元,其设置于所述解速率匹配单元和所述译码单元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带宽、传输模式、帧结构类型、软信息总长度、RNTI值、用户设备UE专属空间各聚合度下的搜索起始位置、待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类型以及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空间搜索优先级、公共空间聚合度搜索优先级、UE专属空间聚合度搜索优先级、默认搜索优先级。
6.一种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子帧配置参数分别计算多个子通道处理所需软信息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所述多个子通道根据计算结果并行进行盲检测处理;
所述多个子通道根据计算结果并行进行盲检测处理进一步包括:
所述多个子通道分别根据计算结果分别读取每个候选集的软信息数据,并对读取的软信息数据分别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
所述多个子通道分别对经过解速率匹配处理的数据进行咬尾卷积译码处理;
所述多个子通道分别对经过译码处理的数据进行CRC和RNTI解扰处理,并将正确解扰处理得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存储到后级存储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带宽、传输模式、帧结构类型、软信息总长度、RNTI值、UE专属空间各聚合度下的搜索起始位置、待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类型以及搜索优先级配置参数。
CN201010141529.7A 2010-04-01 2010-04-01 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2215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1529.7A CN102215183B (zh) 2010-04-01 2010-04-01 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EP10848711.7A EP2515572A4 (en) 2010-04-01 2010-05-17 Blind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PCT/CN2010/072839 WO2011120251A1 (zh) 2010-04-01 2010-05-17 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JP2013501594A JP5537728B2 (ja) 2010-04-01 2010-05-17 ブラインド検出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1529.7A CN102215183B (zh) 2010-04-01 2010-04-01 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5183A CN102215183A (zh) 2011-10-12
CN102215183B true CN102215183B (zh) 2014-06-11

Family

ID=44711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1529.7A Active CN102215183B (zh) 2010-04-01 2010-04-01 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15572A4 (zh)
JP (1) JP5537728B2 (zh)
CN (1) CN102215183B (zh)
WO (1) WO20111202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494B (zh) * 2011-08-18 2015-07-2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校验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3731236B (zh) * 2012-10-15 2017-02-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盲检的方法
CN104125035B (zh) * 2013-04-23 2017-05-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Dci误检测筛查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80343B (zh) * 2014-01-13 2017-02-15 重庆邮电大学 Td‑lte系统中sib1译码中的phich资源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JP6441785B2 (ja) * 2015-12-03 2018-12-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7889226B (zh) * 2016-09-29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时序的方法和设备
CN111680467A (zh) * 2020-06-08 2020-09-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5g终端模拟器pdcch盲检测的fpga设计方法
CN114064252A (zh) * 2020-07-30 2022-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ci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02531B (zh) * 2020-09-30 2024-05-28 芯象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道盲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038186B (zh) * 2022-08-09 2022-11-01 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te系统的盲检方法及装置
CN115052358B (zh) * 2022-08-15 2022-11-15 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dcch盲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9106A (zh) * 2007-09-11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分配及盲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73664B1 (en) * 2006-02-24 2019-01-23 Sun Patent Trust Resource block candidate selection technique employing packet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209937B2 (en) * 2007-06-28 2015-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liable decoding of a high-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KR101448309B1 (ko) * 2007-09-28 2014-10-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 모니터링 방법
US8687745B2 (en) * 2007-12-13 2014-04-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ind decoding
US9001791B2 (en) * 2008-01-31 2015-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ction of time division duplex downlink/uplink configuration
US8326292B2 (en) * 2008-06-03 2012-12-04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edicate searching space i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1505498B (zh) * 2009-03-17 2014-0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系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9106A (zh) * 2007-09-11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分配及盲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15572A4 (en) 2018-01-24
JP5537728B2 (ja) 2014-07-02
EP2515572A1 (en) 2012-10-24
CN102215183A (zh) 2011-10-12
JP2013524581A (ja) 2013-06-17
WO2011120251A1 (zh) 201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5183B (zh) 盲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2056198B (zh) 一种下行信道传输及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38310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and downlink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JP2020504525A (ja) Dciブラインド検出のためにue idを凍結ビットに埋め込むスクランブル系列設計
CN105897373B (zh) 一种在下行控制信道传送传输块的方法和系统
US201302051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false detec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US9814031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1053851A2 (en) Reducing blind decodings for communication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EP3565166B1 (en) Method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vice
WO2011047506A1 (zh) Pdcch的盲检测方法、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EP2753126A1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blind detec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equipment
US20230096674A1 (en) Blind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dcch candidate, user equipment,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751649B (z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309957A (zh) 确定是否继续检测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US954489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arching for a control channel
CN106937381A (zh) 网络侧设备及下行数据传输方法
US20200022146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964437A (zh) 一种用于动态调度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29573B (zh) 一种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850126A (zh)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040476A (zh) 一种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888329B (zh) 一种指示纠错编码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KR101631534B1 (ko) 블라인드 디코딩
WO202207750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memory for schedu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7713988A (zh) 一种dci大小调整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TE Corpora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Blind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