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3222A - 涡轮压缩机及涡轮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涡轮压缩机及涡轮制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13222A CN102213222A CN2011100835445A CN201110083544A CN102213222A CN 102213222 A CN102213222 A CN 102213222A CN 2011100835445 A CN2011100835445 A CN 2011100835445A CN 201110083544 A CN201110083544 A CN 201110083544A CN 102213222 A CN102213222 A CN 1022132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eller
- shaft
- rotary shaft
- compressor
- cool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5 investment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fluid-drive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053—Shaf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6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mounting compressor rotors on shaf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涡轮压缩机,该涡轮压缩机具有叶轮以及与所述叶轮连接的旋转轴,其中,该涡轮压缩机具有:定位部,在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对所述叶轮和所述旋转轴进行定位;以及旋转限制部,设于与所述定位部不同的位置,限制所述叶轮与所述旋转轴的绕所述轴线的相对旋转,所述旋转限制部具有:叶轮侧限制部,与所述叶轮一体成形;以及轴侧限制部,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成形并与所述叶轮侧限制部卡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压缩机及涡轮制冷机。本申请根据2010年4月6日在日本国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87857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对水等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或冷冻的制冷机,公知具有通过叶轮的旋转对冷却介质进行压缩并排出的涡轮压缩机的涡轮制冷机。旋转轴与叶轮连接,马达等的驱动部直接或经由多个齿轮与旋转轴连接。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旋转轴传递到叶轮,叶轮旋转。叶轮与旋转轴的连接使用如下构造:在形成于叶轮的贯通孔中插入旋转轴,通过与旋转轴螺合设置的紧固部件来紧固、固定叶轮。
并且,为了从旋转轴向叶轮适当地传递旋转驱动力,设有用于限制叶轮与旋转轴的相对旋转的构造。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349484中,在叶轮和旋转轴上分别设置键槽,使用在彼此对置的键槽中插入的键部件,从而限制叶轮与旋转轴的相对旋转。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2-349484所示的构造中,需要独立于叶轮和旋转轴来准备键部件。因此,构成涡轮压缩机的部件数量增加,制造的劳力和成本增加。
并且,有时通过在将叶轮安装于旋转轴的状态下进行机械加工(例如钻孔加工)这样的所谓的共开加工,来成形分别设于叶轮和旋转轴的键槽。但是,在这种加工方法中,需要交替进行组装作业和加工作业,制造工序复杂,制造的劳力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制造的劳力和成本的涡轮压缩机以及具有该涡轮压缩机的涡轮制冷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涡轮压缩机具有叶轮以及与所述叶轮连接的旋转轴,其中,该涡轮压缩机具有:定位部,在与旋转轴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对叶轮和旋转轴进行定位;以及旋转限制部,设于与定位部不同的位置,限制叶轮与旋转轴的绕轴线的相对旋转,旋转限制部具有:叶轮侧限制部,与叶轮一体成形;以及轴侧限制部,与旋转轴一体成形并与叶轮侧限制部卡定。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涡轮压缩机中,与轴线正交的面中的轴侧限制部的截面的外周形状由第一圆弧和直径比第一圆弧的直径小的第二圆弧形成,第一圆弧绕轴线配置多个并向径向外侧鼓出,第二圆弧内接于相邻的第一圆弧,连结所述多个第一圆弧并向径向外侧鼓出。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涡轮压缩机中,多个第一圆弧绕轴线等间隔地配置。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涡轮压缩机中,叶轮借助与旋转轴螺合设置的紧固部件而被紧固于旋转轴,旋转限制部设于叶轮中的被紧固部件紧固的一侧的相反侧。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涡轮压缩机中,叶轮成形为,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外径比一端部的外径小,定位部设于比另一端部靠近一端部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涡轮制冷机具有:冷凝器,使压缩后的冷却介质冷却液化;蒸发器,使液化后的冷却介质蒸发而从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从而对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以及压缩机,对由所述蒸发器蒸发的冷却介质进行压缩并供给到冷凝器,其中,作为压缩机,具有上述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涡轮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通过分别在叶轮和旋转轴上一体成形的叶轮侧限制部和轴侧限制部来构成旋转限制部,所以,能够减少涡轮压缩机的部件数量。并且,能够简化具有这种旋转限制部的叶轮和旋转轴的制作工序。因此,在涡轮压缩机以及具有该涡轮压缩机的涡轮制冷机中,具有能够削减制造的劳力和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的水平剖视图。
图3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叶轮与旋转轴的连接构造的概略图。
图3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叶轮与旋转轴的连接构造的概略图。
图3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叶轮与旋转轴的连接构造的概略图。
图4是图3B中的轴侧限制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用于以下说明的各附图中,为了令各部件为能够识别的大小而适当变更各部件的比例尺。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S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S1例如为了生成空调用冷却水而设置在大厦或工厂等,如图1所示,该涡轮制冷机S1具有冷凝器1、节能器2、蒸发器3以及涡轮压缩机4。
向冷凝器1供给压缩后的气体状态的冷却介质即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通过对该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进行冷却液化而形成冷却介质液体X2。如图1所示,该冷凝器1经由供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流动的流路R1与涡轮压缩机4连接,经由供冷却介质液体X2流动的流路R2与节能器2连接。另外,在流路R2中设置有用于对冷却介质液体X2进行减压的膨胀阀5。
节能器2临时贮存由膨胀阀5减压后的冷却介质液体X2。该节能器2经由供冷却介质液体X2流动的流路R3与蒸发器3连接,经由供在节能器2中产生的冷却介质的气相成分X3流动的流路R4与涡轮压缩机4连接。另外,在流路R3中设置有用于进一步对冷却介质液体X2进行减压的膨胀阀6。并且,流路R4与涡轮压缩机4连接,以便向涡轮压缩机4所具有的后述的第二压缩段22供给气相成分X3。
蒸发器3使冷却介质液体X2蒸发而从水等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从而对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该蒸发器3经由供由于冷却介质液体X2蒸发而产生的冷却介质气体X4流动的流路R5与涡轮压缩机4连接。另外,流路R5与涡轮压缩机4所具有的后述的第一压缩段21连接。
涡轮压缩机4对冷却介质气体X4进行压缩而形成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如上所述,该涡轮压缩机4经由供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流动的流路R1与冷凝器1连接,经由供冷却介质气体X4流动的流路R5与蒸发器3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涡轮制冷机S1中,经由流路R1供给到冷凝器1的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被冷凝器1液化冷却而成为冷却介质液体X2。冷却介质液体X2在经由流路R2供给到节能器2时,被膨胀阀5减压,在减压状态下临时贮存在节能器2中后,在经由流路R3供给到蒸发器3时,进一步被膨胀阀6减压,在进一步减压的状态下被供给到蒸发器3。被供给到蒸发器3的冷却介质液体X2被蒸发器3蒸发而成为冷却介质气体X4,经由流路R5被供给到涡轮压缩机4。被供给到涡轮压缩机4的冷却介质气体X4被涡轮压缩机4压缩而成为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再次经由流路R1被供给到冷凝器1。
另外,冷却介质液体X2贮存在节能器2中时产生的冷却介质的气相成分X3经由流路R4被供给到涡轮压缩机4,与冷却介质气体X4一起被压缩,作为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经由流路R1被供给到冷凝器1。
而且,在这种涡轮制冷机S1中,利用蒸发器3冷却介质液体X2蒸发时,从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由此进行冷却对象物的冷却或冷冻。
接着,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有特征部分的涡轮压缩机4。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4的水平剖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4具有马达单元10、压缩机单元20以及齿轮单元30。
马达单元10具有:马达12,具有输出轴11,并且该马达12是用于驱动压缩机单元20的驱动源;以及马达壳体13,包围所述马达12并且设置有上述马达12。另外,作为驱动压缩机单元20的驱动源,不限于马达12,例如也可以是内燃机。
马达12的输出轴11被固定于马达壳体13的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5支承为旋转自如。
压缩机单元20具有:第一压缩段21,吸入冷却介质气体X4(参照图1)并进行压缩;以及第二压缩段22,进一步对由第一压缩段21压缩后的冷却介质气体X4进行压缩并将其作为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参照图1)排出。
第一压缩段21具有:第一叶轮23(叶轮),对从轴向供给的冷却介质气体X4赋予速度能量并向径向排出;第一扩散器21a,将由第一叶轮23对冷却介质气体X4赋予的速度能量转换为压力能量从而进行压缩;第一涡旋室21b,将由第一扩散器21a压缩后的冷却介质气体X4导出到第一压缩段21的外部;以及吸入口21c,吸入冷却介质气体X4并将其供给到第一叶轮23。
另外,第一扩散器21a、第一涡旋室21b以及吸入口21c由包围第一叶轮23的第一叶轮壳体21d形成。
在压缩机单元20内设有遍及第一压缩段21和第二压缩段22地延伸的旋转轴24。第一叶轮23与旋转轴24连接,通过向旋转轴24传递马达12的旋转动力而进行旋转。另外,第一叶轮23与旋转轴24的连接构造在后面详细叙述。
并且,在第一压缩段21的吸入口21c设置有多个吸入导流翼21e,该吸入导流翼21e用于调节第一压缩段21的吸入容量。各吸入导流翼21e通过固定于第一叶轮壳体21d的驱动机构21f以能够变更自冷却介质气体X4的流动方向的外观上的面积的方式旋转自如。并且,在第一叶轮壳体21d的外部设置有翼驱动部25,该翼驱动部25与驱动机构21f连接,使各吸入导流翼21e旋转。
第二压缩段22具有:第二叶轮26,对由第一压缩段21压缩后并从轴向供给的冷却介质气体X4赋予速度能量并向径向排出;第二扩散器22a,将由第二叶轮26对冷却介质气体X4赋予的速度能量转换为压力能量,从而进行压缩,并作为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排出;第二涡旋室22b,将从第二扩散器22a排出的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导出到第二压缩段22的外部;以及导入涡旋室22c,将由第一压缩段21压缩后的冷却介质气体X4导入第二叶轮26。
另外,第二扩散器22a、第二涡旋室22b以及导入涡旋室22c由包围第二叶轮26的第二叶轮壳体22d形成。
第二叶轮26以与第一叶轮23背面贴合的方式固定于上述旋转轴24,通过向旋转轴24传递马达12的旋转动力而进行旋转。在第二叶轮26形成有贯通其旋转轴线方向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中插入设置有旋转轴24。并且,第二叶轮26使用热装或压入而固定于旋转轴24。
第二涡旋室22b与用于向冷凝器1(参照图1)供给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的流路R1(参照图1)连接,向流路R1供给从第二压缩段22排出的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
另外,第一压缩段21的第一涡旋室21b和第二压缩段22的导入涡旋室22c经由与第一压缩段21和第二压缩段22分开设置的外部配管(未图示)连接,经由所述外部配管向第二压缩段22供给由第一压缩段21压缩后的冷却介质气体X4。上述流路R4(参照图1)与该外部配管连接,经由外部配管向第二压缩段22供给在节能器2中产生的冷却介质的气相成分X3。
旋转轴24在第一压缩段21与第二压缩段22之间的空间20a中被第三轴承27和第四轴承28支承为旋转自如,该第三轴承27固定于第二叶轮壳体22d,该第四轴承28固定于第二叶轮壳体22d中的靠齿轮单元30侧的端部。
齿轮单元30向旋转轴24传递马达12的旋转动力,该齿轮单元30具有:平齿轮31,固定于输出轴11;小齿轮32,固定于旋转轴24并与平齿轮31啮合;以及齿轮壳体33,收纳平齿轮31和小齿轮32。
平齿轮31具有比小齿轮32大的外径。因此,通过平齿轮31与小齿轮32啮合协动,相对于输出轴11的转速而旋转轴24的转速增加,向旋转轴24传递马达12的旋转动力。另外,不限于这种传递方法,也可以以相对于输出轴11的转速而使旋转轴24的转速相同或减少的方式设定多个齿轮的直径。
齿轮壳体33与马达壳体13和第二叶轮壳体22d分开成形,并且,连接马达壳体13和第二叶轮壳体22d。在齿轮壳体3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平齿轮31和小齿轮32的收纳空间33a。
并且,在齿轮壳体33上设有油罐34,该油罐34回收并贮存对涡轮压缩机4的滑动部供给的润滑油。
接着,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即第一叶轮23与旋转轴24的连接构造。图3A~图3C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叶轮23与旋转轴24的连接构造的概略图,图3A是水平剖视图,图3B是图3A的A-A线的剖视图,图3C是图3A的B-B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A中,将旋转轴24的中心轴线表记为轴线L。
如图3A所示,第一叶轮23具有:成形为大致圆锥状的轮毂23a、以及在所述轮毂23a的外周面上沿周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翼部23b(各个翼形状未图示)。另外,轮毂23a成形为大致圆锥状,所以,第一叶轮23成形为另一端部23d的外径比一端部23c的外径小。
并且,轮毂23a具有在轴线L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3e。
旋转轴24具有第一轴部24a、以及直径比所述第一轴部24a小的第二轴部24b。第二轴部24b插入设置于轮毂23a的贯通孔23e中。
在第二轴部24b的端部形成有外螺纹部24c,螺母29(紧固部件)螺合设置于该外螺纹部24c。通过将螺母29螺合紧固于外螺纹部24c,轮毂23a由第一轴部24a的端面与螺母29夹持,紧固于旋转轴24。即,通过螺母29的螺合,第一叶轮23紧固、固定于旋转轴24。
在轮毂23a与第二轴部24b的连接部位设有定位部C1和旋转限制部C2,该旋转限制部C2设于与所述定位部C1不同的位置。
定位部C1是用于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对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进行定位的构造,其设置于比另一端部23d靠近一端部23c的位置。定位部C1具有设于轮毂23a的叶轮侧定位部23f、以及设于第二轴部24b的轴侧定位部24d。
叶轮侧定位部23f是贯通孔23e中的一部分,与轴线L正交的面中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另外,从叶轮侧定位部23f到另一端部23d侧的贯通孔23e的内径与叶轮侧定位部23f的内径相同。
轴侧定位部24d成形为圆柱状,其外径成为能够紧密贴合地嵌入叶轮侧定位部23f中的大小。通过将轴侧定位部24d紧密贴合地嵌入叶轮侧定位部23f中,能够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对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进行定位。另外,轴侧定位部24d与外螺纹部24c之间的第二轴部24b的直径成形为小于轴侧定位部24d的直径。
如上所述,第一叶轮23成形为另一端部23d的外径比一端部23c的外径小,所以,第一叶轮23的重心位于比另一端部23d靠近一端部23c的位置。并且,定位部C1也设置于比另一端部23d靠近一端部23c的位置,旋转轴24能够在其重心侧支承第一叶轮23,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旋转的第一叶轮23。
旋转限制部C2是用于限制第一叶轮23与旋转轴24的绕轴线L的相对旋转的构造,其设于第一叶轮23中的被螺母29紧固的一侧的相反侧(即一端部23c侧)。旋转限制部C2具有与轮毂23a一体设置的叶轮侧限制部23g、以及与第二轴部24b一体设置的轴侧限制部24e。
叶轮侧限制部23g是贯通孔23e中的一部分,与轴线L正交的面中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并且,叶轮侧限制部23g的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叶轮侧定位部23f的内径大。
轴侧限制部24e的与轴线L正交的面中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成为能够隔开预定间隙(未图示)地嵌入叶轮侧限制部23g中的大小。
并且,叶轮侧限制部23g和轴侧限制部24e各自的截面形状为彼此相似的形状。因此,成为如下形状:使轴侧限制部24e嵌入叶轮侧限制部23g中,使其绕轴线L旋转,从而与叶轮侧限制部23g卡定。
进而,更加详细地说明与轴线L正交的面中的轴侧限制部24e的截面形状。图4是图3B中的轴侧限制部24e的放大图。
如图4所示,与轴线L正交的面中的轴侧限制部24e的截面的外周24f的形状由第一圆弧24g和第二圆弧24h形成,第一圆弧24g绕轴线L设置3个,第二圆弧24h分别设于相邻的第一圆弧24g之间。
第一圆弧24g绕轴线L等间隔地配置3个,并向径向外侧鼓出地设置。第二圆弧24h是比第一圆弧24g的直径小的圆弧,其内接于相邻的第一圆弧24g,从而连接所述相邻的第一圆弧24g,并向径向外侧鼓出。并且,第二圆弧24h的弧的长度比第一圆弧24g的弧的长度短。
这里,对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关于第一叶轮23,例如使用精密铸造法使轮毂23a和翼部23b一体成形。接着,在轮毂23a形成贯通孔23e。在贯通孔23e的形成中,最初通过钻孔加工等形成了叶轮侧定位部23f后,通过机械加工(例如使用立铣刀的切削加工)形成叶轮侧限制部23g。在叶轮侧定位部23f的形成中,从一端部23c到另一端部23d形成与叶轮侧定位部23f相同内径的孔部。并且,叶轮侧定位部23f的内径的精度被管理成收敛于预定精度内。另一方面,叶轮侧限制部23g的加工精度比叶轮侧定位部23f的加工精度要求低。最后,根据叶轮侧定位部23f的位置,对翼部23b的径向外侧的端面进行加工、调节,第一叶轮23的制作完成。
旋转轴24使用车床等的切削加工来成形。第一轴部24a、轴侧定位部24d、以及轴侧定位部24d与端部之间的第二轴部24b均使用一般的车床加工来成形。并且,由于轴侧限制部24e的外周24f由第一圆弧24g和第二圆弧24h形成,所以以预定的比使车床加工机的转速与切削工具(车刀)的推拉周期同步,由此,还能够使用车床加工来成形轴侧限制部24e。另外,轴侧定位部24d的外径的精度被管理成收敛于预定精度内。另一方面,轴侧限制部24e的加工精度比轴侧定位部24d的加工精度要求低。最后,在第二轴部24b的端部形成外螺纹部24c,旋转轴24的制作完成。
因此,构成旋转限制部C2的叶轮侧限制部23g和轴侧限制部24e分别与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一体成形。因此,不使用独立于它们的旋转限制用部件(键部件等),就能够限制第一叶轮23与旋转轴24的相对旋转。另外,叶轮侧限制部23g与第一叶轮23一体成形,卡定于叶轮侧限制部23g的轴侧限制部24e与旋转轴24一体成形,所以不需要进行将第一叶轮23安装于旋转轴24的状态下的机械加工(共开加工等)。
并且,叶轮侧限制部23g和轴侧限制部24e的加工精度比轴侧定位部24d等的加工精度要求低,并且,轴侧限制部24e能够通过车床加工在与轴侧定位部24d等相同的工序中成形,所以,能够削减制作的劳力和成本。
接着,对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的组装进行说明。
从一端部23c侧将旋转轴24的第二轴部24b插入第一叶轮23的贯通孔23e中。轴侧定位部24d紧密贴合地嵌入叶轮侧定位部23f中,从而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对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进行定位。接着,在从第一叶轮23的另一端部23d侧突出的外螺纹部24c螺合紧固螺母29,将第一叶轮23紧固而固定于旋转轴24。
当旋转轴24在预定方向(马达12(参照图2)的旋转驱动方向)旋转时,轴侧限制部24e卡定于叶轮侧限制部23g,限制第一叶轮23与旋转轴24的绕轴线L的相对旋转。
并且,如上所述,轴侧限制部24e的截面中的外周24f由第一圆弧24g和第二圆弧24h形成,叶轮侧限制部23g成为与轴侧限制部24e相似的形状。因此,在截面形状弯曲成圆弧状的周面中,叶轮侧限制部23g和轴侧限制部24e彼此抵接。由此,在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的任一方中,均能够缓和由于旋转限制而产生的应力集中,能够降低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轴侧限制部24e中的第一圆弧24g绕轴线L等间隔地配置,所以,能够确保在组装了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的状态下的绕轴线L的良好的平衡。即,能够使组装了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的状态下的重心位置位于与轴线L相同的位置或其附近。由于能够确保良好的平衡,所以能够降低组装后的平衡调节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限制部C2设于一端部23c侧,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于另一端部23d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限制部C2设于一端部23c侧,所以能够使外螺纹部24c的直径与另一端部23d侧的第二轴部24b的直径大致相同,与将旋转限制部C2设于另一端部23d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更大的螺母29,能够增大其紧固力。
以上,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的组装完成。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涡轮压缩机4的动作。
首先,马达12的旋转动力经由平齿轮31和小齿轮32传递到旋转轴24,由此,压缩机单元20的第一叶轮23和第二叶轮26旋转。
当第一叶轮23旋转时,第一压缩段21的吸入口21c成为负压状态,冷却介质气体X4从流路R5经由吸入口21c流入第一压缩段21。流入第一压缩段21内部的冷却介质气体X4从轴向流入第一叶轮23,被第一叶轮23赋予速度能量并向径向排出。从第一叶轮23排出的冷却介质气体X4通过第一扩散器21a将速度能量转换为压力能量从而被压缩。从第一扩散器21a排出的冷却介质气体X4经由第一涡旋室21b导出到第一压缩段21的外部。然后,导出到第一压缩段21外部的冷却介质气体X4经由未图示的外部配管供给到第二压缩段22。
供给到第二压缩段22的冷却介质气体X4经由导入涡旋室22c从轴向流入第二叶轮26,被第二叶轮26赋予速度能量并向径向排出。从第二叶轮26排出的冷却介质气体X4通过第二扩散器22a将速度能量转换为压力能量从而进一步进行压缩而成为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从第二扩散器22a排出的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经由第二涡旋室22b导出到第二压缩段22的外部。然后,导出到第二压缩段22外部的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经由流路R1供给到冷凝器1。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分别与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一体成形的叶轮侧限制部23g和轴侧限制部24e来构成旋转限制部C2,所以能够减少涡轮压缩机4的部件数量。并且,能够简化具有这种旋转限制部C2的第一叶轮23和旋转轴24的制作工序。因此,在涡轮压缩机4以及具有该涡轮压缩机4的涡轮制冷机S1中,具有能够削减制造的劳力和成本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于该例子。上述例子所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形状和组合等是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限制部C2的与轴线L正交的面中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四边形以上的大致多边形。并且,上述截面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状或长孔形状。即使是这种截面形状,为了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通过车床加工来成形轴侧限制部24e,也优选采用由彼此不同的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形成截面的外周的形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弧24g绕轴线L等间隔地配置,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不同的间隔来配置。
并且,轴侧限制部24e通过车床加工来成形,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通过车床加工而成形了第一轴部24a和轴侧定位部24d后,通过机械加工来成形轴侧限制部24e。另外,该情况下,轴侧限制部24e的截面中的外周形状不需要由多个圆弧形成,只要是能够与叶轮侧限制部23g卡定的形状即可。
Claims (9)
1.一种涡轮压缩机,该涡轮压缩机具有叶轮以及与所述叶轮连接的旋转轴,其中,
该涡轮压缩机具有:定位部,在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对所述叶轮和所述旋转轴进行定位;以及旋转限制部,设于与所述定位部不同的位置,限制所述叶轮与所述旋转轴的绕所述轴线的相对旋转,所述旋转限制部具有:叶轮侧限制部,与所述叶轮一体成形;以及轴侧限制部,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成形并与所述叶轮侧限制部卡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轴线正交的面中的所述轴侧限制部的截面的外周形状由第一圆弧和直径比所述第一圆弧的直径小的第二圆弧形成,所述第一圆弧绕所述轴线配置多个并向径向外侧鼓出,所述第二圆弧内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圆弧而连结所述多个第一圆弧并向径向外侧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圆弧绕所述轴线等间隔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利用与所述旋转轴螺合而设置的紧固部件而紧固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限制部设于所述叶轮中的被所述紧固部件紧固的一侧的相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成形为,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外径比一端部的外径小,所述定位部设于比所述另一端部靠近所述一端部的位置。
6.一种涡轮制冷机,该涡轮制冷机具有:
冷凝器,使压缩后的冷却介质冷却液化;
蒸发器,使液化后的所述冷却介质蒸发而从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从而对所述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以及
压缩机,对在所述蒸发器中蒸发的所述冷却介质进行压缩并供给到所述冷凝器,
其中,
作为所述压缩机,具有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压缩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成形为,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外径比一端部的外径小,所述定位部设于比所述另一端部靠近所述一端部的位置。
8.一种涡轮制冷机,该涡轮制冷机具有:
冷凝器,使压缩后的冷却介质冷却液化;
蒸发器,使液化后的所述冷却介质蒸发而从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从而对所述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以及
压缩机,对在所述蒸发器中蒸发的所述冷却介质进行压缩并供给到所述冷凝器,
其中,
作为所述压缩机,具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压缩机。
9.一种涡轮制冷机,该涡轮制冷机具有:
冷凝器,使压缩后的冷却介质冷却液化;
蒸发器,使液化后的所述冷却介质蒸发而从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从而对所述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以及
压缩机,对在蒸发器中蒸发的所述冷却介质进行压缩并供给到所述冷凝器,
其中,
作为所述压缩机,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轮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87857A JP2011220146A (ja) | 2010-04-06 | 2010-04-06 | ターボ圧縮機及びターボ冷凍機 |
JP2010-087857 | 2010-04-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13222A true CN102213222A (zh) | 2011-10-12 |
Family
ID=44708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835445A Pending CN102213222A (zh) | 2010-04-06 | 2011-04-02 | 涡轮压缩机及涡轮制冷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239695A1 (zh) |
JP (1) | JP2011220146A (zh) |
CN (1) | CN102213222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4216A (zh) * | 2012-07-18 | 2012-10-17 | 无锡杰尔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离心鼓风机的高速转子结构 |
CN104075476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 涡轮制冷机 |
CN109915410A (zh) * | 2019-04-18 | 2019-06-21 | 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离心风机多级叶轮安装结构 |
CN111971456A (zh) * | 2018-06-06 | 2020-11-20 | 株式会社Ihi | 涡轮叶轮 |
CN112119221A (zh) * | 2018-05-15 | 2020-12-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涡轮压缩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56270B2 (ja) * | 2012-08-28 | 2017-01-1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ーボ圧縮機及びターボ冷凍機 |
KR101869906B1 (ko) * | 2016-06-01 | 2018-07-13 | (주)엠프로텍 | 나사결합 및 가이드(센터링)를 이용한 샤프트와 임펠러의 조립을 위한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04624A1 (en) * | 1994-09-28 | 1996-04-03 | Ishikawajima-Harim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 Turbo compressor |
CN1212320A (zh) * | 1997-09-19 | 1999-03-31 |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 用于高速涡轮机的压气机叶轮固定装置 |
CN1329699A (zh) * | 1998-12-03 | 2002-01-02 | 美国标准公司 | 叶轮与轴的联接部 |
US20090196741A1 (en) * | 2008-02-06 | 2009-08-06 | Minoru Tsukamoto | Turbo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or |
CN101504004A (zh) * | 2008-02-06 | 2009-08-12 | 株式会社Ihi | 涡轮压缩机和制冷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41432A (en) * | 1945-12-14 | 1948-05-11 | Gen Electric | High-speed rotor |
-
2010
- 2010-04-06 JP JP2010087857A patent/JP2011220146A/ja active Pending
-
2011
- 2011-04-02 CN CN2011100835445A patent/CN102213222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4-05 US US13/079,921 patent/US2011023969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04624A1 (en) * | 1994-09-28 | 1996-04-03 | Ishikawajima-Harim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 Turbo compressor |
CN1212320A (zh) * | 1997-09-19 | 1999-03-31 |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 用于高速涡轮机的压气机叶轮固定装置 |
CN1329699A (zh) * | 1998-12-03 | 2002-01-02 | 美国标准公司 | 叶轮与轴的联接部 |
US20090196741A1 (en) * | 2008-02-06 | 2009-08-06 | Minoru Tsukamoto | Turbo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or |
CN101504004A (zh) * | 2008-02-06 | 2009-08-12 | 株式会社Ihi | 涡轮压缩机和制冷机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4216A (zh) * | 2012-07-18 | 2012-10-17 | 无锡杰尔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离心鼓风机的高速转子结构 |
CN104075476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 涡轮制冷机 |
CN112119221A (zh) * | 2018-05-15 | 2020-12-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涡轮压缩机 |
US11480194B2 (en) | 2018-05-15 | 2022-10-25 | Lg Electronics Inc. | Turbo compressor |
CN112119221B (zh) * | 2018-05-15 | 2024-05-3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涡轮压缩机 |
CN111971456A (zh) * | 2018-06-06 | 2020-11-20 | 株式会社Ihi | 涡轮叶轮 |
CN109915410A (zh) * | 2019-04-18 | 2019-06-21 | 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离心风机多级叶轮安装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220146A (ja) | 2011-11-04 |
US20110239695A1 (en) | 2011-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13222A (zh) | 涡轮压缩机及涡轮制冷机 | |
JP5157501B2 (ja) | 冷凍機 | |
JP5109696B2 (ja) | 冷凍機 | |
JP5167845B2 (ja) | ターボ圧縮機及び冷凍機 | |
JP5262155B2 (ja) | ターボ圧縮機及び冷凍機 | |
EP3023645B1 (en) | Turbo compressor and turbo refrigerator | |
WO2014034337A1 (ja) | 接続端子の取付構造、ターボ圧縮機及びターボ冷凍機 | |
US9714662B2 (en) | Turbocompressor and turborefrigerator for simplified labor and reduced cost | |
JP5515990B2 (ja) | ターボ圧縮機及びターボ冷凍機 | |
US9188135B2 (en) | Axial flow compressor | |
US20110219809A1 (en) | Turbo compressor and turbo refrigerator | |
US8959949B2 (en) | Turbo compressor | |
JP5029396B2 (ja) | インレットガイドベーン及びターボ圧縮機並びに冷凍機 | |
JP5136096B2 (ja) | ターボ圧縮機及び冷凍機 | |
US9206818B2 (en) | Axial flow compressor | |
US20110219813A1 (en) | Turbo compressor and turbo refrigerator | |
US8739561B2 (en) | Turbo compressor, turbo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urbo compress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