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8872B - 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8872B
CN102208872B CN2011101512658A CN201110151265A CN102208872B CN 102208872 B CN102208872 B CN 102208872B CN 2011101512658 A CN2011101512658 A CN 2011101512658A CN 201110151265 A CN201110151265 A CN 201110151265A CN 102208872 B CN102208872 B CN 102208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magnetic reset
anode
electric capacity
switch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12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8872A (zh
Inventor
吴红飞
夏炎冰
刘薇
邢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1101512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8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8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8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8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88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属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共用RCD磁复位支路直流变换器由两路正激变换器输入并联或者串联、输出串联构成。两路正激变换器共用磁复位支路,所用器件数量少;两路正激变换器的变压器激磁能量仅有一小部分被RCD磁复位支路消耗,大部分激磁能量回馈到电源输入端,变换效率高;两路正激变换器交错工作,可以有效减小输出滤波电路的体积重量;两路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管占空比可以大于0.5,可以适应极宽的输入电压变化范围,且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低;本发明所述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适用于输入电压宽范围变化,且对可靠性、变换效率、功率密度具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合。

Description

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两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属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正激变换器是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中十分重要的一类,相对于反激变换器,正激变换器输出功率不受变压器储能的限制,因此更适用于中大功率应用场合;相对于全桥、半桥变换器,正激变换器不存在开关管桥臂直通的危险,具有高可靠性,因此正激变换器在工业、航空航天电源等对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场合获得了广泛应用。正激变换器包括多种类型,如双管正激、RCD正激等类型。双管正激变换器具有开关管电压应力低、变压器激磁能量回馈电源输入端、效率较高等优点,但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管最大占空比只能为0.5,导致副边整流二极管的应力高、输出电压/电流脉动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在输入电压宽范围变化的场合应用。RCD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的占空比不受限制,但开关管电压应力高,且变压器激磁能量全部被磁复位电阻消耗掉、效率较低,而且同样存在副边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高、输出电压/电流脉动大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0410016336.3提供了一种电阻、电容、二极管复位双管正激变换器,能够实现开关管占空比扩展,使占空比在较宽范围内变化,且仅有部分激磁能量被磁复位电阻消耗、变换效率较高,但无法解决副边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高、输出电压/电流脉动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输入电压宽范围变化场合的应用。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两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 
2、技术方案: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2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第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如附图1所示,所述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由两路正激变换器输入串联输出串联并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构成,变换器由输入直流源(Vin)、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1)、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输出滤波电感(Lo)、输出滤波电容(Co)和负载(Ro)构成,其中第一变压器(T1)由第一原边绕组(NP1)和第一副边绕组(NS1)构成,第二变压器(T2)由第二原边绕组(NP2)和第二副边绕组(NS2)构成; 
其中:输入直流源(Vin)的正极分别连于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1)的正端和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负端、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一端和第一原边绕组(NP1)的同名端,第一原边绕组(NP1)的非同名端分别连于第二原边绕组(NP2)的同名端、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1)的负端和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2)的正端,第二原边绕组(NP2)的非同名端分别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阳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2)的负端和输入直流源(Vin)的负极,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阴极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正端和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另一端,第一副变绕组(NS1)的同名端连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输出滤波电感(Lo)的一端,输出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正端和负载(Ro)的一端,负载(R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负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二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分别连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一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 
第二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如附图2所示,所述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由两路正激变换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构成,变换器由输入直流源(Vin)、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第二磁复位 电容(Cc2)、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第二磁复位二极管(Dc2)、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第二磁复位电阻(Rc2)、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输出滤波电感(Lo)、输出滤波电容(Co)和负载(Ro)构成,其中第一变压器(T1)由第一原边绕组(NP1)和第一副边绕组(NS1)构成,第二变压器(T2)由第二原边绕组(NP2)和第二副边绕组(NS2)构成; 
其中:输入直流源(Vin)的正极分别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输入直流源(Vin)的负极分别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负端、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一端和第二原边绕组(NP2)的同名端,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正端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另一端和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阴极,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阳极分别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一原边绕组(NP1)的非同名端,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二磁复位电容(Cc2)的负端、第二磁复位电阻(Rc2)的一端和第一原边绕组(NP1)的同名端,第二磁复位电容(Cc2)的正端分别连于第二磁复位电阻(Rc2)的另一端和第二磁复位二极管(Dc2)的阴极,第二磁复位二极管(Dc2)的阳极分别连于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和第二原边绕组(NP2)的非同名端,第一副变绕组(NS1)的同名端连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输出滤波电感(Lo)的一端,输出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正端和负载(Ro)的一端,负载(R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负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二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分别连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一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 
本发明的特点和技术效果: 
(1)两路正激共用磁复位支路,使用器件数目少、拓扑结构简洁、成本低; 
(2)大部分变压器激磁能量回馈电源输入端,损耗小、效率高; 
(3)开关管电压应力低、可靠性高; 
(4)开关管的占空比可以大于0.5,适用于电压宽输入范围变化的应用场合; 
(5)两路正激输出串联,有效减小副边整流管的电压/电流应力,减小输出电流/电压脉动,减小输出滤波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由两路正激变换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构成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工作于占空比D<0.5时的主要波形图;图中:DS1、DS2分别是第一、第二开关管的驱动信号,ON表示开关管开通,OFF表示开关管关断;iDc1是第一磁复位二极管的电流;iS1、iS2分别是第一、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电流,流出为正值;vNP1、vNP2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原边绕组的电压,其中:第一和第二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为正,非同名端为负;vS1、vS2分别是第一、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源极间的电压;t0~t6表示时间。 
图4~图9分别为本发明第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工作于占空比D<0.5时开关模态1~开关模态6的等效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在占空比D≥0.5时的主要波形图; 
图11~图16分别为本发明第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工作于占空比D≥0.5时在开关模态1~开关模态6的等效电路原理图 
图1、图2、图4~图9及图11~图16中的标号名称:Vin为输入直流源;S1、S2、S3、 S4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关管;Dc1、Dc2为第一、第二磁复位二极管;Cc1、Cc2为第一、第二磁复位电容;Rc1、Rc2为第一、第二磁复位电阻;T1、T2分别为第一、第二变压器;NP1、NS1分别为第一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NP2、NS2分别为第二原边绕组、第二副边绕组;C1、C2分别为第一、第二输入分压电容;D1~D4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二极管;Lo为输出滤波电感;Co为输出滤波电容;Ro为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3~附图16说明本发明第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如附图1所示,所述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由两路正激变换器输入串联输出串联并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构成,变换器由输入直流源(Vin)、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1)、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输出滤波电感(Lo)、输出滤波电容(Co)和负载(Ro)构成,其中第一变压器(T1)由第一原边绕组(NP1)和第一副边绕组(NS1)构成,第二变压器(T2)由第二原边绕组(NP2)和第二副边绕组(NS2)构成; 
其中:输入直流源(Vin)的正极分别连于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1)的正端和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负端、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一端和第一原边绕组(NP1)的同名端,第一原边绕组(NP1)的非同名端分别连于第二原边绕组(NP2)的同名端、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1)的负端和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2)的正端,第二原边绕组(NP2)的非同名端分别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阳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2)的负端和输入直流源(Vin)的负极,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阴极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正端和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另一端,第一副变绕组(NS1)的同名端连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输出滤波电感(Lo)的一端,输出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正端和负载(Ro)的一端,负载(R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负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二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分别连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一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 
第二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如附图2所示,所述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由两路正激变换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构成,变换器由输入直流源(Vin)、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第二磁复位电容(Cc2)、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第二磁复位二极管(Dc2)、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第二磁复位电阻(Rc2)、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输出滤波电感(Lo)、输出滤波电容(Co)和负载(Ro)构成,其中第一变压器(T1)由第一原边绕组(NP1)和第一副边绕组(NS1)构成,第二变压器(T2)由第二原边绕组(NP2)和第二副边绕组(NS2)构成; 
其中:输入直流源(Vin)的正极分别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输入直流源(Vin)的负极分别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负端、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一端和第二原边绕组(NP2)的同名端,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正端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另一端和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阴极,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阳极分别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一原边绕组(NP1)的非同名端,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二磁复位电容(Cc2)的负端、第二磁复位电阻(Rc2)的一端和第一原边绕组(NP1)的同名端,第二磁复位电容(Cc2)的正端分别连于第二磁复位电阻(Rc2)的另一端和第二磁复位二极管(Dc2)的阴极,第二磁复位二极管(Dc2)的阳 极分别连于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和第二原边绕组(NP2)的非同名端,第一副变绕组(NS1)的同名端连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输出滤波电感(Lo)的一端,输出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正端和负载(Ro)的一端,负载(R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负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二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分别连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一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 
下面以附图1所示的第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为例,结合附图3~附图16说明其具体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在分析前先作如下假设:(1)所有开关管及二极管均为理想器件;(2)分压电容C1和C2足够大且相等,可以将它们看作Vin/2的电压源;(3)开关管S1和S2占空比大小相等且交错导通,开关管的占空比记为D。 
分别对占空比D<0.5和D≥0.5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D<0.5 
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共有六个工作模态,主要波形图如附图3所示。 
开关模态1(对应于[t0,t1],其等效电路如附图4所示):t0时刻,S1开通,S2关断,Dc1导通,变换器通过T1向副边传递能量,T1的磁化电流从0开始变大,T2的磁化电流通过共用RCD磁复位支路和T1继续去磁,D2、D3截止,D1、D4导通。在该模态,T1原边绕组电压为Vin/2,S2的电压应力为Vin+VCc1,其中VCc1为第一磁复位电容Cc1上的电压。 
开关模态2(对应于[t1,t2],其等效电路如附图5所示):t1时刻,S1仍导通,S2仍关断,Dc1中的电流降为0,T2完成磁复位,变换器仍通过T1向副边传递能量,D2、D3截止,D1、D4导通。在该模态,T1原边绕组电压为Vin/2,T2原边绕组电压被箝位在0,S2的电压应力为Vin/2。 
开关模态3(对应于[t2,t3],其等效电路如附图6所示):t2时刻,S1关断,S2仍关断,Dc1导通,T1的磁化电流通过共用RCD磁复位支路和T2开始去磁,磁化电流减小,D1、D3截止,Lo通过D2、D4进行续流。在该模态,S1的电压应力为Vin/2+VCc1,S2的电压应力为Vin/2。 
开关模态4(对应于[t3,t4],其等效电路如附图7所示):t3时刻,S2开通,S1仍关断,Dc1导通,变换器通过T2向副边传送能量,T1的磁化电流流经共用RCD磁复位支路和T2继续去磁,D1、D4截止,D2、D3导通。在该模态,T2原边绕组电压为Vin/2,S1的电压应力为Vin+VCc1。 
开关模态5(对应于[t4,t5],其等效电路如附图8所示):t4时刻,S2仍导通,S1仍关断,Dc1中的电流降为0,T1完成磁复位,变换器仍通过T2向副边传递能量,D1、T4截止,D2、D3导通。在该模态,T1原边绕组电压被箝位在0,T2原边绕组电压为Vin/2,S1的电压应力为Vin/2。 
开关模态6(对应于[t5,t6],其等效电路如附图9所示):t5时刻,S2关断,S1仍关断,Dc1导通,T2的磁化电流通过共用RCD磁复位支路和T1开始去磁,磁化电流减小,D1、D3截止,Lo通过D2、D4进行续流。在该模态,S1的电压应力为Vin/2,S2的电压应力为Vin/2+VCc1。 
(2)D≥0.5 
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共有六个工作模态,主要波形图如附图10所示。 
开关模态1(对应于[t0,t1],其等效电路如附图11所示):t0时刻,S1开通,S2处于导通状态,Dc1截止,变换器通过T1、T2同时向副边传递能量,T1的磁化电流从0开始变大,T2的磁化电流继续增大,D1、D3导通,D2、D4截止。在该模态,T1、T2原边绕组电压均为Vin/2。 
开关模态2(对应于[t1,t2],其等效电路如附图12所示):t1时刻,S2关断,S1仍处于导通状态,Dc1导通,变换器通过T1向副边传递能量,T1的磁化电流继续增大,T2的磁化电流流过共用RCD磁复位支路和T1进行去磁,D1、D4导通,D2、D3关断。在该模态,T1原边绕组电压为Vin/2,S2的开关应力为Vin+VCc1。 
开关模态3(对应于[t2,t3],其等效电路如附图13所示):t2时刻,T2的磁化电流降为0,T2磁复位结束,S1仍开通,S2仍关断,变换器通过T1向副边传递能量,T1的磁化电流继续增大,D2、D3截止,D1、D4导通。在该模态,S2承受Vin/2电压。 
开关模态4(对应于[t3,s4],其等效电路如附图14所示):t3时刻,S2再次开通,S1仍导通, 变换器通过T1、T2共同向副边传递能量,Dc1截止,D1、D3导通,D2、D4截止。在该模态,T1、T2原边绕组电压均为Vin/2。 
开关模态5(对应于[t4,t5],其等效电路如附图15所示):t4时刻,S1关断,S2仍处于导通状态,Dc1导通,变换器通过T2向副边传递能量,T1的磁化电流流过共用RCD磁复位支路和T2进行去磁,D2、D3导通,D1、D4截止。在该模态,S1电压应力为Vin+VCc1。 
开关模态6(对应于[t5,t6],其等效电路如附图16所示):t5时刻,T1的磁化电流降为0,T1磁复位结束,S2仍开通,S1仍关断,变换器通过T2向副边传递能量,T2的磁化电流继续增大,D1、D4截止,T2、D3导通。在该模态,S1承受Vin/2电压。 
假设变压器匝比NP1∶NS1∶NP2∶NS2=1∶n∶1∶n,其中n为大于0的任意数值,根据输出滤波电感的伏秒平衡关系可知,负载两端电压Vo=nDVin,其中D可以在0~1之间变化,而不存在传统正激变换器的占空比限制问题,因此输入电压Vin也可以在极宽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2)

1.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由输入直流源(Vin)、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1)、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输出滤波电感(Lo)、输出滤波电容(Co)和负载(Ro)构成,其中第一变压器(T1)由第一原边绕组(NP1)和第一副边绕组(NS1)构成,第二变压器(T2)由第二原边绕组(NP2)和第二副边绕组(NS2)构成;
其中:输入直流源(Vin)的正极分别连于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1)的正端和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负端、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一端和第一原边绕组(NP1)的同名端,第一原边绕组(NP1)的非同名端分别连于第二原边绕组(NP2)的同名端、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1)的负端和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2)的正端,第二原边绕组(NP2)的非同名端分别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阳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2)的负端和输入直流源(Vin)的负极,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阴极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正端和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另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同名端连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输出滤波电感(Lo)的一端,输出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正端和负载(Ro)的一端,负载(R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负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二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分别连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一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
2.一种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变换器由输入直流源(Vin)、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第二磁复位电容(Cc2)、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第二磁复位二极管(Dc2)、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第二磁复位电阻(Rc2)、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输出滤波电感(Lo)、输出滤波电容(Co)和负载(Ro)构成,其中第一变压器(T1)由第一原边绕组(NP1)和第一副边绕组(NS1)构成,第二变压器(T2)由第二原边绕组(NP2)和第二副边绕组(NS2)构成;
其中:输入直流源(Vin)的正极分别连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输入直流源(Vin)的负极分别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负端、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一端和第二原边绕组(NP2)的同名端,第一磁复位电容(Cc1)的正端分别连于第一磁复位电阻(Rc1)的另一端和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阴极,第一磁复位二极管(Dc1)的阳极分别连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一原边绕组(NP1)的非同名端,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分别连于第二磁复位电容(Cc2)的负端、第二磁复位电阻(Rc2)的一端和第一原边绕组(NP1)的同名端,第二磁复位电容(Cc2)的正端分别连于第二磁复位电阻(Rc2)的另一端和第二磁复位二极管(Dc2)的阴极,第二磁复位二极管(Dc2)的阳极分别连于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和第二原边绕组(NP2)的非同名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同名端连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输出滤波电感(Lo)的一端,输出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正端和负载(Ro)的一端,负载(Ro)的另一端分别连于输出滤波电容(Co)的负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于第二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分别连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一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
CN2011101512658A 2011-06-08 2011-06-08 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8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512658A CN102208872B (zh) 2011-06-08 2011-06-08 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512658A CN102208872B (zh) 2011-06-08 2011-06-08 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8872A CN102208872A (zh) 2011-10-05
CN102208872B true CN102208872B (zh) 2013-11-27

Family

ID=4469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126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8872B (zh) 2011-06-08 2011-06-08 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8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0990B (zh) * 2016-09-20 2018-08-21 太原理工大学 双变压器结构的有源嵌位正激dc/dc变换器拓扑电路
CN107171564A (zh) * 2017-07-02 2017-09-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
CN107276393B (zh) * 2017-07-25 2023-10-20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源电路
CN111342663B (zh) * 2020-01-16 2021-03-05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的假负载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10270A (zh) * 2021-04-09 2021-06-04 重庆星座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正激变换器电路
CN113300611B (zh) * 2021-07-28 2022-04-19 佛山市联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功耗调整电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37536A1 (de) * 1985-10-22 1987-04-23 Walter Hirschmann Eintakt- sperr- oder durchflusswandler mit geringer sperrspannung fuer den schaltertransistor
CN101635510A (zh) * 2009-08-21 2010-01-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复合式正激直流变换器
CN201690365U (zh) * 2010-05-25 2010-12-29 上海纳杰电气成套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可调整的变换器用拓扑电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37536A1 (de) * 1985-10-22 1987-04-23 Walter Hirschmann Eintakt- sperr- oder durchflusswandler mit geringer sperrspannung fuer den schaltertransistor
CN101635510A (zh) * 2009-08-21 2010-01-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复合式正激直流变换器
CN201690365U (zh) * 2010-05-25 2010-12-29 上海纳杰电气成套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可调整的变换器用拓扑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CD Reset Switch Forward DC/DC Converter;Yilei Gu;《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2004. PESC 04. 2004 IEEE 35th Annual》;20040625;1465–1469 *
Yilei Gu.RCD Reset Switch Forward DC/DC Converter.《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2004. PESC 04. 2004 IEEE 35th Annual》.2004,1465 – 1469.
周平森,王慧贞.并-串组合型双管正激变换器的研究.《电力电子技术》.2004,第38卷(第4期),38-4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8872A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8872B (zh) 共用rcd磁复位支路正激直流变换器
CN104143919A (zh) 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03595259B (zh) 双变压器串并联隔离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91608A (zh) 一种高效率低成本正反激dc-dc变换器拓扑
CN103490619B (zh)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N105245113B (zh) 一种抗直通软开关推挽llc谐振变换器
CN105281576A (zh) 准谐振半桥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51198A (zh) 一种交错并联反激驱动电源
US8847511B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ing circuit
KR101444553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CN100379137C (zh) 零电压开关复合式交错并联双管正激三电平直流变换器
CN100438286C (zh) 双管双正激升压式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2223076A (zh) 一种应用于Buck类DC/DC开关电源中的磁隔离反馈电路
CN105553272A (zh) 一种抗直通半桥llc谐振变换器
CN103595258A (zh) 一种升压型软开关谐振变换器及其定频控制方法
CN101604917A (zh) 采用无源辅助网络的零电压开关全桥直流变换器
CN103457460A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电压转移技术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CN101355305B (zh) 多功能有源箝位变结构型双管正反激直流变流器
CN104619076A (zh) 一种无电解电容交错并联反激led驱动电源
CN102412715A (zh) 一种抑制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尖峰电压的电路
CN103887987A (zh)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的多重倍压高增益高频整流隔离变换器
CN104283419A (zh) 一种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CN103595257B (zh) 一种隔离型软开关降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33181A (zh) 一种双变压器并串联式llc谐振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23315A (zh) 一种Boost升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