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葛根,桂枝,玄参,独活,车前子,羌活,苦杏仁,薄荷,升麻,紫花地丁,竹茹,牵牛子,川楝子,蛇床子,苍术,柴胡,龙胆,连翘,虎杖,当归,党参,熟附子,泽泻,猪苓,山药,白术,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葛根20-40份,桂枝5-15份,玄参20-30份独活5-15份,车前子10-30份,羌活5-15份,苦杏仁5-15份,薄荷5-15份,升麻10-20份,紫花地丁10-20份,竹茹5-15份,牵牛子10-30份,川楝子5-15份,蛇床子5-15份,苍术5-15份,柴胡10-20份,龙胆10-20份,连翘10-20份,虎杖5-15份,当归10-30份,党参20-40份,熟附子10-20份,泽泻10-20份,猪苓5-15份,山药20-40份,白术10-3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葛根30份,桂枝10份,玄参25份,独活10份,车前子20份,羌活10份,苦杏仁10份,薄荷10份,升麻15份,紫花地丁15份,竹茹10份,牵牛子20份,川楝子10份,蛇床子10份,苍术10份,柴胡15份,龙胆15份,连翘15份,虎杖10份,当归20份,党参30份,熟附子15份,泽泻15份,猪苓10份,山药30份,白术20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外感表证,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等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痰饮、蓄水证。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用于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等证。
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痛,外感风寒引起的表证等。
车前子:甘、寒,归肺、肾、肝经。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用于小便淋涩,暑湿泄泻,痰热咳嗽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风寒湿痹,肩臂疼痛等。
苦杏仁:苦、微温,归肺、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外感咳嗽喘满,肠燥便秘。
薄荷:辛、凉,归心、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麻疹不透,咽喉肿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崩漏下血等。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肝、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肿疔疮,乳痈肠痈,丹毒肿痛,蛇毒咬伤等。
竹茹:甘、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所致的咳嗽或心烦不眠,胃热呕吐等。
牵牛子:苦、寒,归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用于水肿、痰饮喘咳。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等。
川楝子: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行气止痛,杀虫疗癣。用于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
蛇床子:辛、苦、温,归肾经。杀虫止痒,温肾壮阳。外用于湿疹、疥癣,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湿。用于湿滞中焦证,风湿痹证,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
龙胆: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尿赤,肝火头痛、目赤耳聋、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等。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肺热咳嗽等。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心肝血虚、痈疽疮疡。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益气、生津、养血。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头晕心悸等。
附子: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证,寒痹证,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胀痛,泄泻等。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用于脾胃虚弱证,肺肾虚弱证,阴虚内热,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的消渴证。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胎动不安等。
本病病机为阴血不足,内有食滞,复感外邪,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隐疹候》指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瘾疹。明确指出了风寒、风热客于皮肤,或表虚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
本发明中葛根、桂枝、羌活、薄荷、升麻、柴胡、玄参、紫花地丁、龙胆、连翘、苦杏仁疏风止痒、清热燥湿,苍术、独活、虎杖、竹茹、牵牛子散风祛湿,川楝子、蛇床子杀虫止痒,当归、党参、山药、附子补气养血、温中正气,车前子、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全方既有疏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又有凉血润燥、活血消疹之效,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凉血而又护阴,达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目的。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于2008年至2010年临床观察慢性荨麻疹89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89例患者中,女性31例,男性5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发病时间多在2个月到4年,平均年龄40.3岁。
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医病征诊断标准》
(1)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明显;
(2)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
(3)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4)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5)皮疹经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为慢性荨麻疹。
纳入标准:
(1)临床诊断符合慢性荨麻疹,但不包括胆碱能性、药物性荨麻疹、单纯性皮肤划痕症;
(2)年龄在18-50岁之间;
(3)病史3个月以上,每周至少症状发作3次以上或每2天发作一次。
排除标准:
(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阿司咪唑、氯雷他定停药时间小于4周;
(2)其他H1-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受体激动剂,镇静剂、阿司匹林类制剂或局部皮质类固醇停药时间小于2周;
(3)全身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停药时间小于4周;
(4)患有心脏病,严重肺、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5)患有自身免疫病、慢性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吸毒、酗酒者。
3、治疗方法
3.1处方:葛根30g,桂枝10g,玄参25g,独活10g,车前子20g,羌活10g,苦杏仁10g,薄荷10g,升麻15g,紫花地丁15g,竹茹10g,牵牛子20g,川楝子10g,蛇床子10g,苍术10g,柴胡15g,龙胆15g,连翘15g,虎杖10g,当归20g,党参30g,熟附子15g,泽泻15g,猪苓10g,山药30g,白术20g。
3.2制备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3.3服用方法:每次1剂,每日1次。
4、治疗结果:
4.1治愈标准:痊愈:用药后风团完全消退,瘙痒消失,停药1个月后无复发;
显效:用药后风团完全消退,瘙痒消失,停药1周后复发;
有效:发作次数减少,瘙痒减轻;
无效:风团、瘙痒未减轻。
4.2结果:89例患者中,治愈58例(65%),有效25例(28%),显效6例(7%),总有效率100%。本发明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是经过临床试验来证明的,效果明显,疗效突出。
5、典型病例
5.1女,32岁,全身出现皮疹,反复发作一年余,曾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药。2008年11月27日就诊,当时在腰部仍有没退的苍白风团,患者自觉瘙痒、畏寒、乏力。诊见舌苔薄白,脉细。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服用本发明药物。一周后复诊,症状减轻。再服一月,症状消失。第三个月停药后症状未再发作,一年随访未复发。
5.2女,29岁,2009年3月28日就诊。患者诉近4年来,全身皮肤出现风团,时起时消,早晚较剧,服抗过敏药物后即减轻,停药后复发。最近3天来又发作,痒甚,自觉与食物、季节无关。现无其它不适,饮食尚可,二便调和。查体:躯干、四肢散发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红色风团样皮疹,周围红晕,触之硬,部分皮疹融合成大片,可见搔痕血痂。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3天后,皮疹全部消退,未见新生。继服中药1月,1天1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5.3男,46岁,2009年4月8日初诊。有慢性荨麻疹病史2年余,此次因食辛辣后发作,全身风团瘙痒,服用本发明药物3剂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1个月瘙痒及皮损消失,回访至今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