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3585A - 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3585A
CN102203585A CN2009801427995A CN200980142799A CN102203585A CN 102203585 A CN102203585 A CN 102203585A CN 2009801427995 A CN2009801427995 A CN 2009801427995A CN 200980142799 A CN200980142799 A CN 200980142799A CN 102203585 A CN102203585 A CN 102203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osion
pipeline
optical fiber
inspection metho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27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久和
多田丰和
长秀雄
町岛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3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35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1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22Details, e.g. general constructional or apparatus details
    • G01N29/24Probes
    • G01N29/2418Probes using optoacoustic interaction with the material, e.g. laser radiation, photoacoustic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1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measuring variable
    • G01N2291/017Doppler techniqu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c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检查方法使得在提供有隔热材料的管道中容易地和经济地检查腐蚀成为可能。所述检查方法是在提供有隔热材料的管道中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方法,包括向所述管道提供光纤多普勒传感器;并通过使用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检查所述管道中的腐蚀。

Description

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corrosion under insulation)的检查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在提供有隔热材料(heat insulator)的管道中容易地和经济地检查腐蚀的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由碳钢、低合金钢等制造的管道中发生的保温层下腐蚀是管道泄漏的主要原因,并且是长期运行下的化工厂中应该仔细监控的重要退化现象之一。
通常,一个工厂铺设总计长达数十千米的极大长度的管道,并且这种管道通常用隔热材料覆盖。因此,为了对保温层下腐蚀(下文可以称为CUI)实施目视检查,必须除去所述隔热材料。这种隔热材料的除去(拆除)需要大量的工时和巨大的花费。而且,除去所有隔热材料之后的目视检查通常的结果是每1000个管只在两个或三个管中发现腐蚀。这是非常低效的。因此,存在开发CUI检查技术的需求,通过该技术能够对需要严格防爆的工厂设备中的管道实施检查而不需要拆除所述隔热材料。
迄今为止,已经开发了各种用于管道的CUI检查的非破坏性指导技术(non-destructive instruction technique)。例如,已经开发了射线照相检查(radiograph inspection)、使用导波的超声波探伤(ultrasonic flaw detection)等并用于实践之中。
射线照相检查是其中通过使用放射源和面对所述放射源的传感器测量射线通过隔热材料和管道的透过强度,从而评价所述管道是否存在损坏的检测方法。而且,所述射线照相检查能够通过使用具有放射源和传感器的扫描仪沿所述管道的轴向方向扫描所述管道而提供管道的腐蚀薄化图(thinning map)。这样,所述射线照相检查能够提供关于管道腐蚀的视觉信息而不从所述管道除去隔热材料(非专利文献1)。
超声波探伤是其中导波(超声波)通过管道长距离传播并探测从横截面已经发生改变处返回的回波,从而评估所述管道是否存在损坏的测试方法。其中导波通过管道传播的超声波探伤使得管道中的长距离检查成为可能,从而允许快速检查管道(非专利文献2)。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
Shunei KAWABE “Inspection on thinning in piping by using guide waves” (gaidoha wo mochiita haikan genniku kensa gijutsu), The piping engineering, Japan Industrial Publishing Co., Ltd., 2008年6月, p. 19-24。
非专利文献2
Yoshiaki NAGASHIMA, Masao ENDO, Masahiro MIKI, Kazuhiko MANIWA, “Automated Inspection on crude oil piping by using RT” (RT wo mochiita genyu haikann jidou kensa), Inspection Engineering, Japan Industrial Publishing Co., Ltd, 2006年1月, p.18-2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这些常规的检查技术只适用于受限的状况。
更具体地,为了获得整个管道的腐蚀薄化图,所述放射照相检查需要通过扫描仪轴向地扫描所述管道。因为这个原因,所述放射照相检查只适用于管道中的直管。而且,所述放射照相检查系统,例如具有放射源和传感器的扫描仪,需要空间进行安装。因此,所述放射照相检查的应用被例如化工厂的复杂管道中的复杂性和窄管道缝隙所限制。
另一方面,所述超声波探伤的不利之处在于回波(echoes)产生自任何横截面变化(不仅包括管道中的腐蚀薄化部分,而且包括管道中的连接部分和法兰部分),而所述超声波探伤能够通过导波经由所述管道的长距离传播在长达数米的距离中探测缺陷。因此,事先不知道所述管道的形状,所述超声波探伤就不能精确地评估所述管道中是否存在损伤。此外,来自连接部分或法兰部分的回波的回波强度很大。这将导致回波的连接,从而产生由于回波的连接而无法探测的部分。而且,所述超声波探伤需要从管道除去隔热材料。
此外,这些常规检查技术适用于检查管道中是否发生腐蚀,但不适用于实时监控管道从而实时评估腐蚀的发展水平。
考虑到以下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用于有效地、容易地和经济地检查保温层下的管道中的腐蚀的检查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人努力地研究以建立用于有效地、容易地和经济地检查保温层下的管道的腐蚀的检查方法。作为努力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可以通过使用光纤多普勒传感器(fiber optical Doppler sensor)探测来自管道的腐蚀部分处的剥落(flaking)或开裂(cracking)(下文中可以将这种腐蚀部分称为腐蚀锈瘤 (corrosive tubercle)(在日文中称为sabi-kobu)的声发射(其是弹性波,并且在下文可以称为“AE”)来探测管道中的腐蚀。本发明基于该发现。
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提供有隔热材料的管道中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管道提供光纤多普勒传感器;和通过使用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检查所述管道中的腐蚀。
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在-200℃到250℃这样的宽温度范围是可使用的。因此,通过使用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所述检查方法能够在各种探测条件下应用于探测CUI。此外,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是防爆的,因此从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不会产生电火花。因此,即使在具有防爆区域的工厂(例如石油化工厂)中也能够持久地(即非暂时性地)提供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这使得实施由腐蚀产生的AE的实时探测成为可能。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实施对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而且,这使得监控AE发生的累计次数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如上所述,设置为使得通过使用提供到述管道的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探测管道中的腐蚀。结果,根据本发明的检查方法使得有效地、容易地和经济地实施对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
图1是示出光纤中多普勒效应的框图。
图2
图2是示出振动测试设备(oscillation measuring device)的框图。
图3
图3是示出探测到的AE的频率和谱功率(spectrum power)之间关系的波形图。
图4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实体模型管道(mock-up piping)的横截面图。
图5
图5是绘出了实施例1中腐蚀的早期阶段中AE产生的次数和AE产生的累计次数的图。
图6
图6是示出了实施例2中通过位于3900 mm距离处的FOD传感器探测到的AE产生的次数的图。
图7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如何将FOD传感器连接到法兰部分的前视图。
图8
图8是绘出了实施例3中与FOD传感器连接的管部分和法兰部分中AE产生的次数,和管部分和法兰部分中AE产生的累计次数的图。
图9
图9是绘出了实施例4中处于腐蚀中间阶段和后期阶段的管道中AE产生的次数,和腐蚀的中间阶段和后期阶段中AE产生的累计次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应该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案。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在从A到B的范围中”的表述是指“不小于A,但不大于B”。
在该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是通过使用连接到管道的光纤多普勒(FOD)传感器探测来自管道的AE,从而检查所述管道中的腐蚀的方法。
可以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所述管道的任何部分,只要所述FOD传感器能够与管道的表面接触。为了所述FOD传感器更好的灵敏度起见,优选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所述管道的管部分。该“管部分”指的是“除了形状不连续部分(shape-wise discontinuous portions)例如阀、法兰、分支等以外的管道部分”。同时,与覆盖除了法兰部分以外的管道其它部分的隔热材料相比,覆盖所述法兰的隔热材料可以容易地除去(拆除)。因此,考虑到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所述法兰部分或在所述FOD传感器的维护或检查中从所述法兰部分除去隔热材料所需的极少劳动和低成本,可以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法兰部分。
可以将所述FOD传感器以任何方式连接到管道,条件是所述FOD传感器与所述管道的表面接触。例如,可以通过使用U型螺栓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管部分,而通过使用夹具可以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法兰部分。而且,可以通过使用可商购获得的粘合介质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管道,所述粘合介质可以是例如可用于超声波探伤的sonny coat(产品名称:由Nichigo Acetylene Co., Ltd.制造)、粘合剂例如Aron-Alpha(产品名称:由Konishi Co., Ltd.制造)等。此外,可以以下面的方式建立化工厂:使得在将隔热材料连接到管道上之前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所述管道。作为选择,可以在建立化工厂之后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所述管道。简而言之,可以在实施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之前的任何时间将所述FOD传感器连接到所述管道。
对于保温层下腐蚀,为了能够有效地检查这种长距离管道,优选向管道提供多个所述FOD传感器。在连接到管道的所述FOD传感器的数量方面没有特殊限制,条件是所述FOD传感器能够适当地探测来自所述管道的AE。因此,可以根据条件例如将要检查的管道的长度来决定所述FOD传感器的个数。
根据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允许通过测量AE发生的累计次数从腐蚀的发展水平的角度评估所述腐蚀。因为所述FOD传感器具有非常高的耐久性,所以优选向所述管道持久地提供所述FOD传感器以节省用于从管道除去隔热材料的劳动和花费。
在下文中,详细地描述了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本发明检查方法中采用的FOD传感器和AE探测方法。
[1.FOD传感器]
所述FOD传感器是利用光纤的多普勒效应的传感器。所述FOD传感器能够探测入射到所述光纤的光的频率变化。如此,所述FOD传感器能够探测施加到所述光纤的应变(例如弹性波、应力变化等)。
这里,参考图1解释所述“光纤的多普勒效应”,图1是用于解释光纤的多普勒效应的框图。例如,设定当光纤1接收具有声速C和频率f0的光波时,所述光纤1被以伸长速度v拉长长度L。假设由于多普勒效应所述入射光的频率因此从f0被调制到f1,则调制后的频率f1可以通过使用多普勒方程表示为式(1):
Math.1
其中f0是入射光的频率,f1是调制后的频率,C是声速,和v是光纤的伸长速度。如果式(1)中所述调制将入射光的频率f0按fd调制到f1,那么光纤的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fd可以表示为式(2):
Math. 2
Figure 743527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f0是入射光的频率,fd是光纤的频率调制,C是声速,和v是光纤的伸长速度。使用式(3)(其是波的公式),光纤的频率调制fd可以表示为式(4):
Math. 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f0是入射光的频率,C是声速,和λ是波长。
Math.4
其中f0是入射光的频率,f1是调制后的频率,C是声速,t是时间,L是光纤的长度,和dL/dt是光纤随时间的长度变化。式(4)说明光纤的伸长速度可以作为光波的频率调制而被探测到。也就是说,通过监控光纤的频率调制fd,能够探测施加到光纤上的应变(弹性波、应力变化等)。
而且,将所述FOD传感器构造为使得光纤盘绕起来从而在式(4)中具有大的L值。采用大的L值,所述FOD传感器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并且在所有方向都是灵敏的。
[2.AE探测方法]
为了探测AE,本发明的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采用包括所述FOD传感器的振动测量设备。在下文中,参考图2中的框图描述所述包括FOD传感器的振动测量设备。除了所述FOD传感器3以外,所述振动测量设备主要包括连接到所述FOD传感器3的光纤4、用于将输入光提供给所述光纤4的光源,和用于探测在来自所述光源5的输入光和来自所述光纤4的输出光之间产生的频率调制的探测器6。
所述光源5是使用半导体、气体等的激光器。所述光源5能够向所述光纤4发射激光束(相干光)。来自所述光源5的输入光在其波长方面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在可见光范围或红外谱带中。优选所述光源5是波长为1550nm的半导体激光器,因为这种半导体激光器容易获得。
所述探测器6能够探测在来自所述光源5的输入光和来自所述光纤4的输出光之间产生的频率调制。优选所述探测器6是能够探测AE的低噪声类型。
所述振动测量设备进一步包括AOM(声光调制器)7、用于将部分输入光传送到所述AOM 7的半透明反射镜8(其中所述输入光在所述AOM 7处被调制)和用于向所述探测器6传送被所述AOM 7调制过的输入光的半透明反射镜9。所述AOM 7具有常规公知的构造,并且能够将输入光的频率f0调制到频率(f0+fM),其中fM是频率的变化量并且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当所述FOD传感器3接收由于剥落、开裂等(由管道中的腐蚀引起)而产生的AE时,从所述光源5通过所述光纤4输入到所述FOD传感器3的频率为f0的光波被调制到频率(f0-fd)。所述被调制的光波通过所述光纤4被提供到所述探测器6。所述探测器6根据光外差干涉法(optic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ry)探测调制分量(modulation component)(所述光纤的频率调制)fd。这样探测到的所述调制分量fd通过FV转换器(没有示出)转换成电压V。所述振动测量设备输出所述电压V。
根据频率分析,将从所述振动测量设备输出的电压V的原始波形数据转换成图3中绘制的提取数据(extracted data),其中纵轴表示频率而横轴表示谱功率。所述频率分析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在本发明的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中,优选将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提供到管道的法兰部分。从提供有隔热材料的法兰部分除去隔热材料是容易的。因此,从法兰部分除去隔热材料不需要大量的工时和巨大的花费。因此,能够容易地和经济地实施对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而且,如果将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持久地连接到管道,则能够容易地实施所述传感器的维护和检查。
在本发明的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中,优选向管道提供多个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对1Hz-1MHz的宽范围中的频率敏感。同时,由腐蚀导致的AE产生是相对低频率的弹性波,在从可听频率(audible frequencies)到500kHz的范围内,并且大面积传播。因此,通过向管道提供多个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探测整个管道中的腐蚀成为可能。而且,不像放射照相检查,这不需要扫描整个管道。因此,采用这种配置能够有效地实施检查。
在本发明的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中,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探测频率为10kHz-150kHz的声发射。较低的频率传播得更远。因此,为了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更好的探测效率的原因,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探测较低的频率。这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光纤多普勒传感器具有更宽广的可检测区域。结果,可以更有效地实施对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
而且,本发明的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优选地包括监控声发射产生的累计次数,从而评估腐蚀的发展水平。这使得对腐蚀发展水平实施实时评估成为可能。因此,采用管道的腐蚀更严重的部分优先于管道的腐蚀较不严重的部分的优先次序维修管道成为可能。这样,可以根据腐蚀的发展水平维修管道。
实施例
在腐蚀的早期阶段、中间阶段和后期阶段评估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下文可以称为CUI)的检查方法。腐蚀的阶段根据腐蚀锈瘤的情况确定。腐蚀是其中氢氧化铁(FeOOH)、铁氧化物(Fe2O3、Fe3O4等)薄薄地粘附在金属表面上的状态。腐蚀锈瘤是其中所述腐蚀与进一步提供到那里的水分、氧化物等形成锈瘤的状态。
在这里,腐蚀的早期阶段被定义为其中腐蚀锈瘤仍未形成,但是能够视觉确认粘附在管道表面上的腐蚀的状态。
腐蚀的中间阶段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其中腐蚀锈瘤形成并且腐蚀更广泛地分布的状态。在所述中间阶段中,所述腐蚀更深地侵蚀到管道中。所述状态“腐蚀更广泛地分布”是其中腐蚀完全地覆盖管道表面的面积是10cm2或更大的状态。而且,可以通过检查腐蚀锈瘤是否形成来确认腐蚀是否更深地侵蚀到管道中。
腐蚀的后期阶段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其中腐蚀进一步深深地侵蚀到管道中并且腐蚀锈瘤开裂的状态。这里,其中“腐蚀锈瘤开裂”的状态是其中在腐蚀锈瘤的表面上视觉确认具有1mm或更长的线性裂缝的状态。
在下文中,描述了关于CUI探测方法的评估的实施例。
[实施例1:腐蚀早期阶段中对AE探测的评估]
(1.实体模型管道的制备)
为了评估使用FOD传感器的CUI探测方法,首先制备了如图4中示出的实体模型管道。
将隔热材料13附着到长度为5m的碳钢制造的管10上。通过所述管10循环被加热设备12加热的硅油。为了有效地造成CUI,腐蚀被人工加速。更具体地,如下所述产生腐蚀。将纯水连续地从滴加设备11滴到所述管10的表面,滴加的量被精细地调节从而在所述管道10上重复地产生湿润状态和干燥状态(即产生日语中所谓的“nuregawaki”状态)。除了该水滴加以外,将食盐施加到所述管10的表面。此外,为了加速腐蚀,将通过所述管10循环的硅油加热到60℃-70℃。
(2.AE探测的评估)
腐蚀的人工加速开始约1个月后,在腐蚀的早期阶段评估AE探测。所述FOD传感器是可商购获得的盘绕类型(coiled-up type)的FOD传感器(由Lazoc Inc.制造, LA-ED-S65-07-ML),其通过盘绕计量长度为65m的光纤AE制造。如图4中所示,通过使用U型螺栓将所述FOD传感器14牢固地连接到距离在此处人工制造腐蚀(即在此处滴加纯水处)的被腐蚀部分300mm的管部分。
AE测量开始3小时之后开始加热所述硅油。所述硅油的油温达到70℃之后,将油温在70℃保持16小时。然后,停止加热硅油以使油温冷却到环境温度。这里,该油温是用于加热所述硅油的所述加热设备12处显示的温度。而且,在AE测量期间,无论是否加热所述硅油,都保持所述硅油通过所述管10循环。
图5示出了显示AE测量结果的图。在图5中,柱状图示出了每小时AE产生的次数。线图示出了AE产生的累计次数。从图5中的图形能够理解,在腐蚀的早期阶段能够充分地探测AE。而且,当通过所述管10循环的硅油的油温的上升时,AE产生的次数显著增加。然后,在连续加热所述硅油一段时间后,AE产生的次数出现减少。但是,响应于随后的所述硅油的温度下降,AE产生的次数再次增加。这显示单位时间AE产生的次数响应管道表面的干燥度(或湿润度)的变化并且响应温度变化而增加。
此外,根据频率可以将产生的AE分为三种模式:大于100kHz、50kHz-100kHz和10kHz-50kHz。因此,证明所述FOD传感器对宽频率范围的AE敏感。
[实施例2:对于AE可探测距离的评估]
(1.实体模型管道的制备)
在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的实体模型管道中,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人工制造腐蚀并加速。
(2.AE探测的评估)
除了以下不同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评估AE探测:在人工加速腐蚀开始约3个月后,在处于腐蚀中间阶段的实体模型管道上实施所述评估,并且通过使用U型螺栓将所述FOD传感器牢固地连接到分别距离被腐蚀部分(滴加纯水处)2000mm、3000mm和3900mm的实体模型管道的管部分。这里,评估使用距离被腐蚀部分如此之远的所述FOD传感器是否能够实施AE探测和能够多有效地实施AE探测。
图6示出了距离被腐蚀部分3900mm连接的FOD传感器的AE探测结果。在图6中,所述柱状图示出了每30min的 AE产生的次数。
从图6中的图形可以看出,在腐蚀的中间阶段,如同实施例中1在腐蚀的早期阶段得到的结果,同样根据频率可以将产生的AE分成3种模式:大于100kHz、50kHz-100kHz和10kHz-50kHz。发现在这三种模式中,探测到50kHz-100kHz的频率多于其它频率。此外,证实了即使通过在最远的距离(即离被腐蚀部分3900mm的距离)使用所述FOD传感器,以及通过在离被腐蚀部分2000mm和3000mm的距离使用所述FOD传感器,也能够足够灵敏地探测AE。
[实施例3:管部分和法兰部分之间对于AE探测的对比]
(1.实体模型管道的制备)
在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的实体模型管道中,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人为地制造腐蚀并加速。
(2.AE探测的评估)
除了以下不同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评估AE探测:在人工加速腐蚀开始约5个月后,在处于腐蚀后期阶段的实体模型管道上实施所述评估,并且将所述FOD传感器分别连接到距离被腐蚀部分(滴加纯水处)3900mm的管部分和距离被腐蚀部分3950mm的法兰部分。将在所述管部分处的AE探测结果与法兰部分处的AE探测结果进行对比。通过使用U型螺栓将连接到所述管部分的所述FOD传感器牢固连接到其上,并且通过使用夹具17将连接到所述法兰部分的所述FOD传感器牢固连接到其上,从而将所述FOD传感器14连接到法兰部分16更靠近被腐蚀部分的一侧,如图7中所示。
图8示出了其中将使用连接在管部分和法兰部分的FOD传感器的AE探测结果彼此对比的图形。在图8中,所述柱状图示出了每30min 的AE产生的次数和所述线图示出了AE产生的累计次数。从图8的图形,确认通过使用连接到法兰部分的FOD传感器可以良好地探测AE,即使连接到管部分的FOD传感器比连接到法兰部分的FOD传感器更灵敏。
[实施例4:腐蚀发展水平和AE产生次数的评估]
(1.实体模型管道的制备)
在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的实体模型管道中,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人为地制造腐蚀并加速。
(2.AE探测的评估)
除了以下不同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评估AE探测:在人工加速腐蚀开始约3个月后,在处于腐蚀中间阶段的实体模型管道上实施所述评估,和在人工加速腐蚀开始约5个月后,在处于腐蚀后期阶段的实体模型管道上实施所述评估,并通过使用U型螺栓将所述FOD传感器牢固地连接到各个实体模型管道中距离被腐蚀部分(滴加纯水处)3900mm的管部分。对处于腐蚀后期阶段的所述实体模型管道从AE测量开始起直到360min计数AE产生的次数,而对处于腐蚀中间阶段的实体模型管道从AE测量开始起仅直到240min计数AE产生的次数。
图9示出了其中将处于腐蚀中间阶段的管道中AE产生的次数和处于腐蚀后期阶段的管道中AE产生的次数彼此比较的图形。在图9中,所述柱状图示出了每30min 的AE产生的次数和所述线图示出了AE产生的累计次数。而且,箭头指出了从AE测量开始起240min时,处于腐蚀后期阶段的管道中AE产生的累计次数与处于腐蚀中间阶段的AE产生的累计次数之间的差。
从图9的图形看出,处于腐蚀后期阶段的管道中AE产生的次数明显大于处于腐蚀中间阶段的管道中AE产生的次数。特别地,从AE探测开始起240min时,处于腐蚀后期阶段的管道中AE产生的累计次数是处于腐蚀中间阶段的管道中AE产生的累计次数的约10倍。这证明当腐蚀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时,换句话说,当腐蚀锈瘤体积增大时,AE产生显著地增加。由此可以理解,可以通过监控AE产生的累计次数(其与腐蚀的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评估腐蚀的发展水平。
已经如此描述了本发明,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以很多方式变化。不认为此类变化背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所有此类改变都意图是包括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能够有效地、容易地和经济地探测保温层下腐蚀。而且,本发明的检查方法使得能够使用连接到管道的法兰部分的FOD传感器探测AE。这能够显著减少安装、维护或检查所述FOD传感器时从管道除去隔热材料所需的费用。此外,本发明的检查方法使得通过监控AE产生的累计次数从腐蚀的发展水平方面评估腐蚀成为可能。由于所述FOD传感器是具有良好耐久性的防爆传感器,所以它们可以持久地提供到具有大规模管道设施的化工厂,并进一步提供到具有防爆区域的工厂(例如石油化工厂)。因此,本发明合适地可应用于其中需要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各种工业。
附图标记列表
1光纤
2光源
3光纤多普勒传感器(FOD传感器)
4光纤
5光源
6探测器
7AOM
8半透明反射镜
9半透明反射镜
10管
11滴加设备
12加热设备
13隔热材料
14光纤多普勒传感器(FOD传感器)
16法兰部分
17夹具

Claims (5)

1.在提供有隔热材料的管道中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管道提供光纤多普勒传感器;和
通过使用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检查所述管道中的腐蚀。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检查方法,其中向所述管道的法兰部分提供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
3.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检查方法,其中向所述管道提供多个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检查方法,其中所述光纤多普勒传感器探测频率为10 kHz-150 kHz的声发射。
5.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检查方法,其包括:
监测声发射发生的累计次数,从而评价腐蚀的发展水平。
CN2009801427995A 2008-10-30 2009-10-29 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 Pending CN1022035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9795 2008-10-30
JP2008279795A JP2010107362A (ja) 2008-10-30 2008-10-30 保温材下腐食検査方法
PCT/JP2009/068938 WO2010050617A1 (en) 2008-10-30 2009-10-29 Inspection method for inspecting corrosion under insul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3585A true CN102203585A (zh) 2011-09-28

Family

ID=41479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27995A Pending CN102203585A (zh) 2008-10-30 2009-10-29 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05532A1 (zh)
EP (1) EP2362939A1 (zh)
JP (1) JP2010107362A (zh)
KR (1) KR20110074929A (zh)
CN (1) CN102203585A (zh)
SG (1) SG195570A1 (zh)
WO (1) WO20100506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6522A (zh) * 2015-12-21 2016-05-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保温管可靠性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80937A (ja) * 2009-10-09 2011-04-2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保温材下腐食の検査方法
DE102010030131B4 (de) * 2010-06-15 2011-12-29 Dow Deutschland Anlagengesellschaft Mbh Handgerät sowie Verfahren zum Untersuchen eines korrosionsanfälligen metallischen Gegenstands auf Korrosion
JP5577194B2 (ja) * 2010-09-01 2014-08-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保温材下腐食検出装置および保温材下腐食検査方法
EP2668435B1 (en) 2011-01-25 2018-03-07 RNS Technologies BV Insulatio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to detect water in an insulation composition
JP6470583B2 (ja) * 2015-02-17 2019-02-13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Ae法を用いた劣化モニタリング方法および劣化モニタリング装置
GB201601609D0 (en) 2016-01-28 2016-03-16 Univ Cranfield Corrosion detection system
JPWO2021010407A1 (zh) * 2019-07-16 2021-01-21
RU2760919C1 (ru) * 2021-04-09 2021-12-01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ИПИгазпереработка" (АО "НИПИГАЗ")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льтразвуковой диагностики теплоизолированных поверхностей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и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0969A (en) * 1998-12-02 2000-08-0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laser ultrasonic system
JP2003232782A (ja) * 2002-02-07 2003-08-2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エミッション法を用いた欠陥部位検出装置
US20080163700A1 (en) * 2007-01-09 2008-07-1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ensor system for pipe and flow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a pipeline configured for flowing hydrocarbon mix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6600A (en) * 1973-12-26 1976-03-30 Lockheed Aircraft Corporation Acoustic emission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corrosion
US4297885A (en) * 1979-10-24 1981-11-03 Conoco Inc. Acoustic emission for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materials
DE3235369A1 (de) * 1982-09-24 1984-03-29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Fiberoptisches doppler-anemometer
US5526689A (en) * 1995-03-24 1996-06-18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Acoustic emission for detection of corrosion under insulation
JPH08324698A (ja) * 1995-06-01 1996-12-10 Nippon Torekusu Kk タンクロ−リの油種識別装置
RU2168169C1 (ru) * 2000-09-28 2001-05-27 ЗАО "Нефтегазкомплектсервис" Акустико-эмисс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объектов
KR20040019319A (ko) * 2001-06-27 2004-03-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센탄카가쿠기쥬츠 인큐베이션센터 진동 계측 장치 및 진동 계측 방법
JP4471862B2 (ja) * 2004-04-07 2010-06-02 秀雄 長 弾性波検出装置
JP4453565B2 (ja) * 2004-05-10 2010-04-21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地中埋設管の腐食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250559A (ja) * 2005-03-08 2006-09-21 Tokyo Gas Co Ltd センサ取付用補助部材及びセンサ取付方法
JP2006250823A (ja) * 2005-03-11 2006-09-21 Enviro Tech International:Kk 地下タンクの腐食損傷評価システム
CA2503275A1 (en) * 2005-04-07 2006-10-07 Advanced Flow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oustic fluid flow measurement
US7711217B2 (en) * 2007-04-13 2010-05-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ctive sensor, multipoint active sensor, method for diagnosing deterioration of pipe, and apparatus for diagnosing deterioration of pipe, and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deterioration of pip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0969A (en) * 1998-12-02 2000-08-0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laser ultrasonic system
JP2003232782A (ja) * 2002-02-07 2003-08-2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エミッション法を用いた欠陥部位検出装置
US20080163700A1 (en) * 2007-01-09 2008-07-1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ensor system for pipe and flow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a pipeline configured for flowing hydrocarbon mixtur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6522A (zh) * 2015-12-21 2016-05-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保温管可靠性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50617A1 (en) 2010-05-06
SG195570A1 (en) 2013-12-30
US20110205532A1 (en) 2011-08-25
JP2010107362A (ja) 2010-05-13
KR20110074929A (ko) 2011-07-04
EP2362939A1 (en)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3585A (zh) 用于检查保温层下腐蚀的检查方法
JP6788163B2 (ja) マルチモード音響信号を用いた金属構造体における変化の検出および監視
Ghavamian et al. Detection, localisation and assessment of defects in pipes using guided wave techniques: A review
US8091427B2 (en)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method using guided wave
US10345221B1 (en) Ultrasonic corrosion coupon probe
US8521453B1 (en) Wireless sensor and data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integrity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US10996203B2 (en) Detection, monitor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location of changes in metallic structures using multimode acoustic signals
JP2004301540A (ja) 非破壊検査方法および非破壊検査装置
US20120265450A1 (en) Method for inspecting corrosion under insulation
Heinlein et al. Blind trial validation of a guided wav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pipework
CN112154324B (zh) 使用多模声学信号来检测、监控和确定金属结构中变化的位置
Ju et al. Monitoring of corrosion effects in pipes with multi-mode acoustic signals
Jacques et al. Design and in situ validation of a guided wave system for corrosion monitoring in coated buried steel pipes
Evans et al. Permanently installed transducers for guided wave monitoring of pipelines
Dhutti et al. IPERM: A guided wave pipeline monitoring tool for oil & gas industry
Riahi et al. Health monitoring of aboveground storage tanks’ floors: A new methodology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Chen et al. Monitoring the Cumulative Process of Corrosion Defects at the Elbow of a Welded Pipe Using Magnetostrictive-Based Torsional Guided Waves
Hussels et al. AGIFAMOR—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acoustic and fibre optic sensors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pipes
Galvagni et al. A permanently installed guided wave system for pipe monitoring
Xu et al. Efficient generation of realistic guided wave signals for reliability estimation
Adamowski et al. Monitoring of corrosion in pipes using an array of ultrasound transducers
Turcu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tion of Magnetostrictive Sensors for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Piping Systems.
Royer Integrated Inspection and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for Buried Pipe Assessments
Galbraith A new inspection technology for detecting corrosion under insulation
SUETSUGU et al. Inspection Technique for CUI (Corrosion under Insulation) by Using Fiber Optical AE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