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2423A - 无线lan系统、无线lan装置及设定信息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lan系统、无线lan装置及设定信息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2423A
CN102202423A CN2011100811582A CN201110081158A CN102202423A CN 102202423 A CN102202423 A CN 102202423A CN 2011100811582 A CN2011100811582 A CN 2011100811582A CN 201110081158 A CN201110081158 A CN 201110081158A CN 102202423 A CN102202423 A CN 102202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eless lan
lan apparatus
asymmetric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11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秀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ffalo Inc
Buffalo Technology Taiw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Buffal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ffalo Inc filed Critical Buffal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02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LAN系统、无线LAN装置及设定信息设定方法,可简化用于使与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关的设定信息被共享的用户操作。无线LAN系统具备:作为使用非对称协议的自动设定处理的一个当事方的母机;接入点(AP2~AP4),其具备作为另一个当事方的子机;接入点(AP1),其具备母机;以及无线终端,其具备子机。接入点(AP1~AP4)、无线终端具备接收执行自动设定的执行命令的执行接收部、以及根据所接收到的命令来执行自动设定处理的执行部。各个母机、子机在完成了一个自动设定时停止其动作。接入点(AP2~AP4)禁止在相同装置内在母机与子机之间完成自动设定。

Description

无线LAN系统、无线LAN装置及设定信息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网络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LAN(局域网)装置。
背景技术
开发出了一种设置多个接入点(无线母机)、遵循WDS(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无线分布式系统)在接入点之间对无线包进行中继的技术。为了进行无线通信,需要上述多个接入点与连接目的地之间共享与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关的设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遵循WDS的接入点中,也存在具备作为无线终端的无线子机(下面也仅称为子机)和对子机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无线母机(下面也仅称为母机)的类型(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根据与其它无线LAN装置的关系,具备母机和子机的接入点即能够作为母机也能够作为子机来运作,因此能够在母机与子机之间执行规定的非对称协议,从而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来共享设定信息。作为这种非对称协议,例如能够使用AOSS(AirStation One-Touch Secure System:一键式无线网络简单设置系统,巴比禄(BUFFALO)股份公司的注册商标)、WPS(Wi-Fi Protected Setup:Wi-Fi保护设置)。在AOSS、WPS中,当对具备母机和子机的接入点的母机或子机中的任一方以及与其对应的其它无线LAN装置的子机或母机发出了规定的命令时,执行非对称协议,从而能够进行网络设备的加密/认证等的无线连接信息的自动设定。
然而,为了进行三部以上的无线LAN装置的设定,用户需要选择成为母机与子机对的两个无线LAN装置,并在每对这样的无线LAN装置之间进行上述自动设定的命令操作。例如,在由仅具备母机的一个接入点(也称为第一接入点)、具备母机和子机的一个接入点(也称为第二接入点)、以及一个子机(也称为终端)构建无线LAN的情况下,用户需要选择第一接入点与第二接入点的子机来进行自动设定的操作命令,在该自动设定结束之后,选择第二接入点的母机与终端来进行同样的自动设定的操作命令。这样多次重复同样的操作对用户来说是较为麻烦的。特别是,如果具备母机和子机的接入点的数量较多,则该操作非常繁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03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429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具备三部以上无线LAN装置的无线LAN系统中,为了共享与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关的设定信息而使得操作变得简单化,其中,上述无线LAN装置中包括兼备使用了非对称协议的处理的当事方中的一方与另一方的功能的无线LAN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实现为以下的方式或实施例。
[应用例1]一种无线LAN系统,具备三部以上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LAN装置,该无线LAN系统具备:
至少一部第一无线LAN装置,该第一无线LAN装置具备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该第一通信单元作为使用非对称协议的非对称处理的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该第二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其中,该使用非对称协议的非对称处理能够使包含与上述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设定信息通过上述无线通信被共享;
一部第二无线LAN装置,其具备第三通信单元,该第三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以及
一部第三无线LAN装置,其具备第四通信单元,该第四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
其中,上述第一无线LAN装置至上述第三无线LAN装置均具备:
执行接收单元,其接收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以及
执行单元,其根据由上述执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命令,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当事方执行该非对称处理,
上述第一通信单元至上述第四通信单元均是在作为上述当事方而完成了一个上述非对称处理时,停止该非对称处理的动作,
上述第一无线LAN装置具备禁止单元,该禁止单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单元或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上述非对称处理时,禁止在同一上述第一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上述第一通信单元与上述第二通信单元之间完成上述非对称处理。
上述结构的无线LAN系统如果按照第二无线LAN装置、第一无线LAN装置中的一个装置的顺序依次发出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由于禁止在同一个第一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第一以及第二通信单元之间完成非对称处理,因此在成为非对称处理的当事方的对象的第二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第三通信单元与第一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第二通信单元之间执行非对称处理,从而能够在第二无线LAN装置与第一无线LAN装置之间共享设定信息。并且,在第一无线LAN装置为一部的情况下,在第二无线LAN装置与第一无线LAN装置之间共享了设定信息、而第三通信单元以及第二通信单元的非对称处理的动作停止之后,如果对第三无线LAN装置发出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则在第一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三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第四通信单元之间执行非对称处理,从而能够在第一无线LAN装置与第三无线LAN装置之间共享设定信息。另外,在第一无线LAN装置为多部的情况下,只要按照第二无线LAN装置、第一无线LAN装置中的各无线LAN装置、第三无线LAN装置的顺序依次对它们各发出一次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就能够与第一无线LAN装置为一部的情况同样、能够在连续地发出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的无线LAN装置之间共享设定信息。按照第三无线LAN装置、第一无线LAN装置中的各无线LAN装置、第二无线LAN装置的顺序依次对它们各发出一次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的情况也同样。因而,用户在构建无线LAN系统时,只要依次对各个无线LAN装置各发出一次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即可,从而能够简化用户操作。
[应用例2]根据应用例1所述的无线LAN系统,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还具备:第五通信单元,其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以及禁止接收单元,其接收禁止由上述第五通信单元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的禁止命令。其中,在上述禁止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述禁止命令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上述执行单元禁止由上述第五通信单元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的无线LAN系统,即使第二无线LAN装置具备作为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五通信单元,但只要禁止第五通信单元的非对称处理即可,在对第二无线LAN装置发出禁止命令之后,就能够按照第二无线LAN装置、第一无线LAN装置中的每个无线LAN装置、第三无线LAN装置的顺序依次对它们各发出一次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从而能够与应用例1同样,在连续地发出了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的无线LAN装置之间能够共享设定信息。
[应用例3]根据应用例1所述的无线LAN系统,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还具备:第五通信单元,其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以及判断单元,其判断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与外部网络之间是否存在连接。其中,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与上述外部网络相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上述执行单元禁止由上述第五通信单元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
即使第二无线LAN装置具备作为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五通信单元,但在第二无线LAN装置正与外部网络相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结构的无线LAN系统能够按照第二无线LAN装置、第一无线LAN装置中的每个无线LAN装置、第三无线LAN装置的顺序依次对它们各发出一次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与应用例1同样地,在连续地发出了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的无线LAN装置之间共享设定信息。
[应用例4]一种无线LAN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该无线LAN装置具备:
第一通信单元,其作为使用非对称协议的非对称处理的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该使用非对称协议的非对称处理能够使包含与上述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设定信息通过上述无线通信被共享;
第二通信单元,其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
接收单元,其接收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
执行单元,其根据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命令,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当事方执行该非对称处理,从而进行上述设定信息的共享;以及
禁止单元,其在上述第一通信单元或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上述非对称处理时,禁止在该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之间完成上述非对称处理,
其中,上述第一通信单元以及上述第二通信单元均是在作为上述当事方完成了一个上述非对称处理时,停止该非对称处理的动作。
上述结构的无线LAN装置通过将应用例1的第二无线LAN装置与第三无线LAN装置进行组合,起到与应用例1相同的效果。
[应用例5]根据应用例4所述的无线LAN装置,无线LAN装置的上述执行单元通过由上述第一通信单元进行的上述非对称处理和由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的上述非对称处理来对相同内容的上述设定信息进行共享。
上述结构的无线LAN装置使在第一通信单元和作为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的其它无线LAN装置之间进行共享的设定信息与在第二通信单元和作为非对称处理的一个当事方的其它无线LAN装置之间进行共享的设定信息为相同的内容。因而,在构建应用例1的无线LAN系统时,各无线LAN装置能够共享相同内容的设定信息。其结果,即使配置于第二无线LAN装置与第三无线LAN装置之间的第一无线LAN装置中的一个无线LAN装置变为无法通信的状态,也能够利用将该第一无线LAN装置去除后的中继路径来进行无线包的中继。
[应用例6]根据应用例5所述的无线LAN装置,在上述执行单元执行了上述非对称处理而使上述设定信息共享之后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新的执行命令的情况下,上述执行单元以与进行该设定而得到的设定信息相同的内容来进行新的上述设定信息的共享。
根据上述结构的无线LAN装置,即使发出了新的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也能够共享与上一次非对称处理中所设定的设定信息内容相同的设定信息,因此在对利用相同内容的设定信息构建的现有的无线LAN系统追加新的无线LAN装置的情况下,只要在现有的无线LAN装置的一部分与新无线LAN装置之间进行非对称处理,就能够以相同内容的设定信息构建组入了新无线LAN装置的无线LAN系统。因而,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应用例7]根据应用例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LAN装置,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能够从与上述无线LAN装置不同的其它无线LAN装置接收表示该其它无线LAN装置中的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状态的信息,在上述其它无线LAN装置正在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情况下,上述执行单元在完成一个该非对称处理之前使上述无线LAN装置中执行的上述非对称处理处于等待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的无线LAN装置,在其它无线LAN装置中正在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情况下,在完成一个该处理之前使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处于等待状态。因而,如果与发送表示非对称处理的执行状态的信息的无线LAN装置进行组合使用,则在利用应用例1所述的方法构建应用例1的无线LAN系统时,在根据之前发出的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而在两个无线LAN装置之间执行的非对称处理未完成的阶段,即使对下一个无线LAN装置发出了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也不会在不期望组合的无线LAN装置之间执行非对称处理。因而,用户不需估算发出执行命令的定时,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或者,即使用户在错误的定时发出了执行命令,也能够在所期望组合的无线LAN装置之间适当地执行非对称处理。
[应用例8]根据应用例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LAN装置,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能够从与上述无线LAN装置不同的其它无线LAN装置接收表示该其它无线LAN装置中的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状态的信息,该无线LAN装置还具备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将所接收到的上述执行状态的内容以能够被识别的方式进行通知。
根据上述结构的无线LAN装置,在其它无线LAN装置中正在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情况下,将其执行状态以能够被识别的方式进行通知。因而,只要与发送表示非对称处理的执行状态的信息的无线LAN装置进行组合来使用,用户就能够根据通知结果估算发出执行命令的定时,从而能够可靠地在所期望组合的无线LAN装置之间执行非对称处理,由此提高便利性。
[应用例9]根据应用例4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LAN装置,上述第一通信单元能够将表示上述无线LAN装置中的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状态的信息发送到与上述无线LAN装置不同的其它无线LAN装置。
通过将上述结构的无线LAN装置与应用例7或应用例8的无线LAN装置进行组合来使用,应用例7或应用例8的无线LAN装置能够起到应用例7或应用例8所述的效果。
[应用例10]根据应用例4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LAN装置,在上述无线LAN装置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存在多个上述当事方的对象的情况下,上述执行单元与该多个对象中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对较强的对象之间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
通常,构成其它无线LAN系统的无线LAN装置被设定得相对较远,因此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变弱。因而,根据上述结构的无线LAN装置,在用户为了构建应用例1的无线LAN系统而进行了对各个无线LAN装置依次发出执行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的作业时,即使其他用户为了构建其它无线LAN系统而正在进行执行非对称处理的作业,也能够避免与构成其它无线LAN系统的无线LAN装置之间执行非对称处理。
另外,本发明除了上述无线LAN系统、无线LAN装置以外,还能够实现为应用例11的设定信息共享方法、无线LAN装置所执行的设定信息共享程序、记录该程序的存储介质等。当然,也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附加应用例1至应用例10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LAN系统2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接入点AP2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自动设定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在母机中执行的自动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子机中执行的自动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作为第二实施例的在子机中执行的自动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作为变形例的无线LAN系统320的结构以及自动设定处理的概要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无线LAN系统;30:CPU;31:第一通信部;32:第二通信部;33:执行接收部;34:执行部;35:禁止部;40:快闪ROM;51:ROM;52:RAM;53:开关;54:LED;60:无线通信接口;61:无线母机接口;62:无线子机接口;AP1~AP4:接入点;STA:无线终端;RT:路由器;INT:因特网;PH1~PH4: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A.第一实施例:
A-1.接入点AP1的概要结构: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LAN系统2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无线LAN系统20具备接入点AP1~AP4、无线终端STA,构建遵循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接入点AP1是具备对子机(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母机功能以及对有线LAN和无线LAN进行连接的桥接功能的接入点,经由利用有线进行连接的路由器RT来连接于因特网INT。接入点AP2~AP4是具有母机功能和子机功能、由相同结构构成的接入点。另外,接入点AP1~AP4的母机功能包括在接入点之间对无线包进行中继的WDS(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功能。
无线终端STA在本实施例中是具备无线LAN卡或内置无线LAN模块的个人计算机。该无线终端STA能够与接入点AP4进行基础结构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还能够通过接入点AP1~AP4访问因特网INT。此外,上述网络结构不过是一例,无线LAN系统20只要包括具备母机功能的一部无线LAN装置、具备母机功能和子机功能的一部以上的无线LAN装置以及具备子机功能的一部无线LAN装置即可,能够适当地进行设定。例如,也可以具有与接入点AP1~AP3连接的无线终端;能够与接入点AP4连接的无线终端STA也可以是多部。
在图2中示出了接入点AP2的概要结构,其代表具有相同结构的接入点AP2~AP4。如图示,接入点AP2具备CPU 30、快闪ROM 40、ROM 51、RAM 52、开关5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60,各自通过总线而相互进行连接。
CPU 30通过将快闪ROM 40、ROM 51所存储的固件等的程序在RAM 52中展开并执行来控制接入点AP2的全部动作。另外,CPU 30利用规定的程序,也作为第一通信部31、第二通信部32、执行接收部33、执行部34、禁止部35而发挥功能。执行部34含有AOSS功能。这些功能部的详情在后面叙述。
开关53在本实施例中是用于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的一个手动开关,该AOSS自动设定与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关的设定信息。此外,开关53只要是用于对设定信息进行自动设定的接口即可,例如在CPU 30能够实现WPS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是WPS开关等。
无线通信接口60是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包括无线母机接口61和无线子机接口62。无线母机接口61作为母机而发挥功能,除了对子机所发送的无线包进行中继以外,还遵循WD S进行母机之间的无线包的中继。无线子机接口62作为子机而发挥功能,与母机交换无线包。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母机接口61以及无线子机接口62是由一个无线模块构成的,虚拟地作为两个逻辑设备而发挥功能。分别给该无线母机接口61以及无线子机接口62分配互不相同的逻辑MAC地址。后面,也将给无线母机接口61分配的MAC地址称为MAC1,将给无线子机接口62分配的MAC地址称为MAC2。但无线母机接口61和无线子机接口62也可构成为物理上相互分离的两个不同的模块。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母机接口61以及无线子机接口62都使用2.4GHz频带,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两者都使用5.0GHz频带,还可以是一个使用2.4GHz频带、另一个使用5.0GHz频带。
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2~AP4的不同在于:不具备无线子机接口62(包括不作为第二通信部32而发挥功能)、具备有线LAN接口,在其它方面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2~AP4相同。此外,接入点AP1也可以是具有AOSS功能的通用接入点。无线终端STA所安装的无线LAN卡或所内置的无线LAN模块具有AOSS功能,能够通过个人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另外,无线终端STA能够执行作为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详情在后面叙述)。此外,无线终端STA也可以是具有AOSS功能的通用无线终端。
A-2.自动设定处理:
对在接入点AP1~AP4、无线终端STA(下面,也将接入点AP1~AP4、无线终端STA总称为无线LAN装置)中执行的自动设定处理进行说明。在此的自动设定处理是指为了构建无线LAN系统20而遵循AOSS来对在进行连接的无线LAN装置之间共享的设定信息进行自动设定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信息含有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扩展服务集标识符)、加密方式、加密密钥(包括用于生成加密密钥的信息)。该遵循AOSS的自动设定处理是在接收到AOSS动作命令的母机与子机之间使用非对称协议而执行的。后面,也将遵循AOSS的处理称为简单设定。
为了进一步明确以下说明,首先,在下面对作为现有技术的简单设定的流程概要进行说明。
(1)当启动了子机侧的简单设定时,子机检索母机,与检索到的母机建立连接关系,对该母机发送初始化包IP。
(2)当母机侧的简单设定启动时,母机变为等待初始化包IP的等待状态,在接收到初始化包IP时,作为其响应对子机发送初始化响应包IRP。
(3)接收到初始化响应包IRP的子机对母机发送设定包CP。
(4)接收到设定包CP的母机对子机发送包含设定信息的设定响应包CRP。
(5)子机接收设定响应包CRP,对该设定响应包CRP所包含的设定信息进行设定。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来对本实施例的自动设定处理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实施例的自动设定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设定处理由阶段PH1~PH4构成。在阶段PH1中,由用户按照接入点AP1、AP2的顺序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下面也仅称为启动命令),由此在接入点AP1(母机)、接入点AP2的无线子机接口62(子机)之间进行AOSS动作。在阶段PH2中,再次由用户对接入点AP3发出启动命令,由此在接入点AP2的无线母机接口61(母机)与接入点AP3的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进行AOSS动作。同样地,由用户对接入点AP4、无线终端STA依次发出启动命令,由此在阶段PH3中,在接入点AP3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接入点AP4的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进行AOSS动作,在阶段PH4中,在接入点AP4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终端STA(子机)之间进行AOSS动作。
即,用户通过按照接入点AP1、AP2、AP3、AP4、无线终端STA的顺序对接入点AP1~AP4以及无线终端STA各发出一次启动命令,能够完成无线LAN系统20的连接设定。此外,在接入点AP1、AP2、AP3、AP4、无线终端STA的排序中,下面也将接入点AP1一侧称为上位侧,将无线终端STA一侧称为下位侧。下面,将用于实现上述设定动作的自动设定处理分为母机所执行的处理和子机所执行的处理来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作为母机的自动设定处理。作为母机的自动设定处理是由在阶段PH1~PH4中成为母机的接入点AP1~AP4使用无线母机接口所执行的处理。图4中示出了作为母机的自动设定处理的流程。下面,除了特别事先说明的情况,将作为母机的自动设定处理当做接入点AP2所执行的处理来进行说明。通过由用户按下接入点AP2的开关53来开始接入点AP2中的自动设定处理。当开始自动设定处理时,接入点AP2的CPU 30首先如图4所示那样,作为执行接收部33进行处理:检测开关53的按下来接收用户所进行的自动设定的命令(步骤S110)。在本实施例中,开关53是一个,因此一并接收无线母机接口61以及无线子机接口62这两方的自动设定的命令。此外,在接入点AP1中,由于仅具备无线母机接口,因此仅接收无线母机接口的自动设定的命令。当接收到自动设定的命令时,CPU 30启动无线母机接口61的简单设定(步骤S120)。此外,CPU 30作为执行部34进行处理来执行下面说明的无线母机接口61的简单设定的动作,而且CPU 30作为第一通信部31进行处理来控制简单设定中的作为母机的无线通信。
由此,作为简单设定的母机侧动作,控制无线母机接口61的CPU 30进入等待从收到AOSS动作命令的子机发送的初始化包IP的等待状态。在从子机发送的初始化包IP中,除了表示请求设定信息的数据以外,还包含与在设定信息的设定结束之前的期间内的加密通信中临时使用的加密密钥有关的信息等。
这样当开始作为母机的简单设定的动作时,CPU 30判断是否已从子机接收到了初始化包IP(步骤S130)。此外,通过后述的作为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不会从自身的子机、即接入点AP2所具备的无线子机接口62接收到初始化包IP(详情在后面叙述)。其结果,如果没有从子机接收到初始化包IP(步骤S130:“否”),则CPU 30在经过了规定期间之前重复步骤S130的判断(步骤S140:“否”)。然后,当在未接收到初始化包IP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期间时(步骤S140:“是”),CPU 30结束自动设定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从子机接收到了初始化包IP(步骤S130:“是”),则CPU 30判断是否从多个子机接收到初始化包IP(步骤S150)。在其结果是,在从多个子机接收到初始化包IP的情况下(步骤S150:“是”),从多个子机中选择一个(步骤S160)。具体地说,CPU 30从多个子机中选择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子机。
当从多个子机中选择了一个子机时(步骤S160)、或者在仅从一个子机接收到初始化包IP的情况下(步骤S150:“否”),CPU 30与该子机之间执行母机设定动作(步骤S170)。在此的母机设定动作是指以下说明的动作。具体地说,控制无线母机接口61的CPU 30首先对子机发送初始化响应包IRP作为对初始化包IP的响应。在该初始化响应包IRP中包含母机的IP地址等,接收到该响应的子机能够在之后指定发送目的地IP地址,从而与母机进行无线通信。当发送了初始化响应包IRP时,CPU 30以接收到由接收了初始化响应包IRP的子机所发送的设定包CP为契机来生成设定信息,并将包含该设定信息的设定响应包CRP发送到子机。
在本实施例中,在与上位的接入点已经结束了自动设定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在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2的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自动设定处理已结束的情况下,由CPU 30读取在该自动设定处理中无线子机接口62所设定的设定信息,从而发送包含与其内容相同的设定信息的设定响应包CRP。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在接入点AP1~AP4以及无线终端STA中共享相同内容的设定信息。如果构成为这样共享相同内容的设定信息的结构,则即使接入点AP2~AP4中的某一个变为无法通信的状态,也能够通过除去无法通信的接入点后的中继路径来进行无线包的中继。例如,即使AP3变为无法通信的状态,也只要将接入点AP4和接入点AP2设定在电波到达范围内,就能够在接入点AP2、AP4之间对无线包进行中继。
这样,当母机设定动作结束时,CPU 30停止作为母机的简单设定动作,从而结束自动设定处理。此外,CPU 30能够通过接收表示来自接收到设定响应包CRP的子机的设定信息的设定完成的无线包来容易地获知完成母机设定动作的定时。
接着,说明作为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作为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是由在阶段PH1~PH4中成为子机的接入点AP2~AP4和无线终端STA使用无线子机接口所执行的处理。图5中示出了作为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的流程。下面,除了特别事先说明的情况,将作为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当做接入点AP2所执行的处理来进行说明。通过由用户按下接入点AP2的开关53来开始接入点AP2中的自动设定处理。当开始自动设定处理时,接入点AP2的CPU 30首先如图5所示那样作为执行接收部33进行处理:检测开关53的按下来接收用户所进行的自动设定的命令(步骤S210)。在本实施例中,开关53是一个,因此一并接收无线母机接口61以及无线子机接口62这两方的自动设定的命令。在无线终端STA中,由于仅具备无线子机接口,因此仅接收无线子机接口的自动设定的命令。
当接收到自动设定的命令时,接入点AP2的CPU 30作为禁止部35进行如下处理:将无线通信接口60中作为母机侧的无线母机接口61的MAC地址(下面也称为MAC1)登记到无线子机接口62侧(步骤S220)。具体地说,CPU 30对无线母机接口61所使用的快闪ROM 40的规定区域中进行读取来获取MAC1,并登记在无线子机接口62所使用的RAM 52的规定区域中。当登记了MAC1时,CPU 30启动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步骤S230)。此外,CPU 30作为执行部34进行处理来执行下面说明的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的动作,而且CPU 30作为第二通信部32进行处理来控制简单设定中的作为子机的无线通信。
由此,作为简单设定的子机侧动作,控制无线子机接口62的CPU 30进行接入点检索处理(步骤S240)。在本实施例中,设为通过被动扫描来检索接入点。即,CPU 30在规定时间内监视接入点所发出的信标,登记所检测到的信标的接入点的MAC地址。但是,也可以通过主动扫描来进行接入点检索处理。
当进行接入点检索处理时,CPU 30判断是否检索到除自身所具备的母机、即接入点AP2的无线母机接口61以外的母机(接入点)(步骤S250)。此外,通过参照在上述步骤S220中登记过的MAC1,能够容易地判断所检索到的母机是否是自身所具备的母机。这样,如果构成为登记自身的母机的识别信息并根据该识别信息来将该自身的母机从简单设定的对象中排除,则能够禁止在接入点AP2所具备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完成简单设定。
如果判断的结果是没有检索到除无线母机接口61以外的母机(步骤S250:“否”),则CPU 30在经过了规定期间之前重复接入点检索处理(步骤S260:“否”)。然后,当在未检测到除自身所具备的母机以外的母机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期间时(步骤S260:“是”),CPU 30结束自动设定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了除自身的母机以外的母机(步骤S250:“是”),则CPU 30判断除自身的母机以外是否能够检测到多个母机(步骤S 270)。在其结果是,在检测到了多个母机的情况下(步骤S270:“是”)从多个母机中选择一个,与该母机之间建立基础结构模式下的连接关系(步骤S280)。在此,CPU 30从多个母机中选择RSSI最强的母机。
当从多个母机中选择了一个母机时、或者在仅检测到一个母机的情况下(步骤S270:“否”),CPU 30与该母机之间执行子机设定动作(步骤S290)。在此的子机设定动作是指以下说明的动作。具体地说,控制无线子机接口62的CPU 30首先对上述的初始化包IP进行广播。此外,CPU 30未与自身的母机、即接入点AP2所具备的无线母机接口61建立连接关系,因此该初始化包IP不会被自身的母机所接收。
当对初始化包IP进行了广播时,CPU 30接收由接收到初始化包IP的母机所发送的初始化响应包IRP。此外,该初始化响应包IRP是在上述步骤S170中被发送的包。当接收到初始化响应包IRP时,CPU 30对发送了初始化响应包IRP的母机发送设定包CP。当发送了设定包CP时,CPU 30接收由接收到该设定包CP的母机所发送的设定响应包CRP。当接收到设定响应包CRP时,CPU 30存储所接收到的设定响应包CRP所包含的设定信息,来对自身进行设定信息的设定。这样,当子机设定动作结束时,CPU 30停止作为子机的简单设定动作,从而结束自动设定处理。此外,当设定了设定信息时,接入点AP2能够使用该设定信息、使用无线子机接口62与接入点AP1进行基础结构模式下的通信,并且能够使用无线母机接口61进行WDS模式下的通信。
根据上述作为母机或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的流程来说明阶段PH1~PH4。在阶段PH1中,当用户对接入点AP1发出了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时,在接入点AP1中执行作为母机的自动设定处理。接着,当用户对接入点AP2发出了启动命令时,在接入点AP2中并行地分别执行作为母机和作为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此外,在该时刻下,不发出启动位于接入点AP2下位侧的无线LAN设备的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
当执行了上述处理时,接入点AP2的控制无线子机接口62的CPU 30,作为除自身的母机(无线母机接口61)以外的母机,仅检测到接入点AP1,因此通过上述自动设定处理来在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2的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完成简单设定。由此,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2的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的动作停止。
在该阶段PH1的处理结束的定时,开始阶段PH2。在阶段PH2中,当用户对接入点AP3发出了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时,在接入点AP3中并行地分别执行作为母机和作为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在该时刻下,只要未经过上述步骤S140的规定期间,接入点AP2的无线母机接口61就继续简单设定的动作。因而,与阶段PH1同样地,在接入点AP2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接入点AP3的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完成简单设定。由此,接入点AP2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接入点AP3的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的动作停止。
同样地,在阶段PH3中,当用户对接入点AP4发出了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时,在接入点AP3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接入点AP4的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完成简单设定。另外,在阶段PH4中,当用户对无线终端STA发出了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时,在接入点AP4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终端STA之间完成简单设定。
通常,用户将接入点AP1~AP4以及无线终端STA分别相隔规定距离来进行设定,因此在将这些无线LAN设备设置到实际的设置场所之后,通常为以下的情况:如果从上位侧的无线LAN设备起依次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则从发出一个启动命令到移动到发出下一个启动命令的无线LAN装置的设置场所来发出启动命令为止,上位侧的阶段的处理结束。因而,只要相对于用户的移动时间将上述步骤S140的规定期间设定得较为充分,那么即使不特别考虑用户对各个无线LAN设备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的定时,也能够连续地进行上述阶段PH1~PH4的处理。
A-3.效果:
上述结构的无线LAN系统20只要如上所述那样按照接入点AP1、AP2、AP3、AP4、无线终端STA的顺序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就能够在相互进行连接的无线LAN装置之间共享设定信息。因而,用户在构建无线LAN系统20时,只要对各个无线LAN装置依次各发出一次执行AOSS动作的执行命令即可,从而能够简化用户操作。
另外,构成无线LAN系统20的母机在存在多个简单设定的对象(子机)的情况下,与RSSI相对较强的子机之间进行母机设定动作。同样地,子机在存在多个简单设定的对象(母机)的情况下,与RSSI相对较强的母机之间进行子机设定动作。在此,在用户对构成无线LAN系统20的无线LAN装置依次发出执行AOSS的执行命令、从而进行无线LAN系统20的构建作业时,在其它用户正利用AOSS功能进行其它无线LAN系统的构建作业的情况下,构成无线LAN系统20的母机、子机有可能会检测到其它无线LAN系统的无线LAN装置。但是,如果构成为上述结构,则构成其它无线LAN系统的无线LAN装置通常被设定得相对较远,RSSI相对变弱,因此无线LAN系统20的母机或子机的RSSI相对较强,即能够与构成无线LAN系统20的对象之间进行简单设定。因而,能够避免与不期望的无线LAN装置之间执行简单设定。另外,能够避免有恶意的第三方从相对较远的场所加入到无线LAN系统20。
B.第二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作为第二实施例的接入点AP1~AP4、无线终端STA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接入点AP2~AP4发送信标的结构不同、以及自动设定处理的流程的一部分不同。下面,仅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事项的说明。
作为第二实施例的接入点AP2~AP4,在发送信标时,如果自身所具备的无线子机接口62正在进行简单设定的动作,则附加表示该意思的信息来发送信标。在以IEEE 802.11标准规定的信标帧中,准备了能够由制造商自由地进行设定的空白区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无线子机接口62正在进行简单设定的动作的情况下,在该空白区域中建立规定的标志。此外,只要在信标中附加能够判断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是否正在运行的信息即可,也可以附加表示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正在运行的信息(如果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顺序发出AOSS的启动命令,则具有与表示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正在运行的信息相同的含义)以代替上述结构。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以下的结构:在接入点不具备子机的情况下或在接入点所具备的子机不进行简单设定的动作的情况下,接入点AP1~AP4将表示该意思的信息附加到信标并发送信标。
图6中示出了以上述接入点AP2~AP4的结构为前提的、作为子机的自动设定处理的流程。此外,如果以按照接入点AP1~AP4、无线终端STA的顺序发出AOSS的启动命令为前提,则至少在接入点AP3、AP4以及无线终端STA中执行该处理即可。在图6中,对与第一实施例(参照图5)相同的处理内容附加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设在阶段PH2中由接入点AP3执行自动设定处理来进行说明。当开始作为第二实施例的自动设定处理时,接入点AP3的CPU 30接收用户发出的自动设定的命令(步骤S210)。然后,CPU 30将MAC1登记到无线子机接口62侧(步骤S220)。
当登记了MAC1时,CPU 30进行接入点检索处理(步骤S221)。该处理是与上述步骤S240相同的处理。当进行了接入点检索处理时,CPU 30判断在所检索到的接入点(在此是接入点AP2)中是否正在运行作为子机(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步骤S222)。对于在上述步骤S221中检测到的信标,通过参照上述标志来进行该判断。
其结果是,如果检测到的接入点AP2正在进行作为子机的动作、即正在进行阶段PH 1的简单设定的动作(步骤S222:“是”),则CPU 30在接入点AP2作为子机的动作结束之前重复接入点检索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接入点AP2并未正在进行作为子机的动作、即阶段PH1的简单设定的动作已结束(步骤S222:“否”),则CPU 30启动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步骤S230),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进行上述步骤S240~S290的处理。此外,上述步骤S240(接入点检索处理)与上述步骤S221是重复的,因此能够省略。
根据以上的说明明确可知,即使接收了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接入点AP3的CPU 30在其它接入点完成一个简单设定、即作为子机的简单设定之前也使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的启动处于等待状态。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作为母机的自动设定处理中,也构成为如下结构:控制无线母机接口61的CPU 30读取上述步骤S221的结果,由此在其它接入点作为子机的简单设定完成之前使无线母机接口61的简单设定的启动处于等待状态。根据上述结构,在由阶段PH1~PH4构成的自动设定处理中,即使用户在上位的阶段中的处理未结束的定时发出了启动下位侧的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也能够防止以用户所不期望的母机与子机的组合来进行简单设定。例如,在阶段PH1中,即使对接入点AP3发出了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也能够防止在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3的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进行简单设定。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示出了在其它接入点作为子机的简单设定结束之前,CPU 30使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的启动处于等待状态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而是将其它接入点作为子机的简单设定正在运作这一点进行通知的结构。具体地说,也可以构成为以下结构:在上述步骤S222中,如果所检测到的接入点正在进行作为子机的动作(步骤S222:“是”),则通知该意思。在本实施例中,使接入点AP3、AP4以及无线终端STA具备LED等发光装置,通过使发光装置发光来进行通知。但是,通知的方式并不限于利用该发光装置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在监视器等上显示动作状态来进行通知,还可以利用声音进行通知。
C.变形例:
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C-1.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入点AP1示为仅具备无线母机接口61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具备无线子机接口62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上述自动设定处理,只要设为具备在自动设定处理中禁止无线子机接口62的动作的结构即可。
例如,也可以将接入点AP1构成为具备接收禁止命令的接收单元的结构,该禁止命令用于在自动设定处理中禁止无线子机接口62的动作。作为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将接入点AP1构成为具备用于由用户输入禁止命令的开关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用户在输入了禁止命令之后,只要对接入点AP1发出启动AOSS的动作的启动命令就能够实现上述自动设定处理。
或者,在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最上位的接入点AP1通过有线与因特网INT等外部网络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接收到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时,由接入点AP1判断是否存在接入点AP1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如果判断为存在连接,则在自动设定处理中禁止无线子机接口62的动作。作为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由接入点AP1通过有线LAN接口发送DHCP-Discover消息,在接收到作为其响应的DHCP-Offer消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在一般家庭等较小规模的使用环境下,网关功能和DHCP功能大多与路由装置、网关服务器等一体化,因此通过构成为上述结构,能够根据是否存在对DHCP-Discover消息的响应来高精确度地判断是否存在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来进行是否存在接入点AP1与外部网络的连接的判断,例如,如果是除了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以外不使用有线LAN接口的环境下,则也可以是,通过检测是否存在线缆连接到有线LAN接口来进行该判断。
C-2.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从上位侧向下位侧,换言之,按照接入点AP1、AP2、AP3、AP4、无线终端STA的顺序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来执行一系列自动设定处理的结构,但是启动命令的顺序也可以是相反的。即,也可以按照无线终端STA、接入点AP4、AP3、AP2、AP1的顺序发出启动命令。这样,也能够通过对各无线LAN装置各进行一次启动命令来完成无线LAN系统20的连接设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相反,在各个接入点AP2~AP4中,发出设定信息一侧的无线母机接口61先于接收设定信息一侧的无线子机接口62执行简单设定,因此无法将自身所设定的设定信息传递到上位侧,各无线LAN装置之间的连接所涉及的连接设定变成了不相同的设定。此外,相对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为了按照无线终端STA、接入点AP4、AP3、AP2、AP1的顺序发出启动命令,只要对信标附加表示无线母机接口61正在进行动作的意思、无线母机接口61和无线子机接口62正在进行动作的意思的信息即可。
C-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包括多部(在上述的例中为三部)具备无线母机接口61和无线子机接口62的接入点的无线LAN系统20,但是在仅包括一部具备无线母机接口61和无线子机接口62的接入点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必考虑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的定时。使用图7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如图示,无线LAN系统320具备:接入点AP1,其仅具备无线母机接口;接入点AP2,其具备无线母机接口61和无线子机接口62;以及无线终端STA,其仅具备无线子机接口。接入点AP1与无线终端STA相互设置在对方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另外,对各无线LAN装置进行配置,使得接入点AP1与无线终端STA1的距离大于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2的距离。
在上述无线LAN系统320中,按照接入点AP1、AP2的顺序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在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2的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完成简单设定之前,即使对无线终端STA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无线终端STA在上述步骤S280中也会选择RSSI相对较强的母机,因此在接入点AP1与无线终端STA之间不会执行简单设定。即,无线终端STA会与接入点AP2的无线母机接口61进行简单设定。因而,如图7所示,能够在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2的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接入点AP2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终端STA之间进行简单设定,从而设定用于将接入点AP1与接入点AP2之间、接入点AP2与无线终端STA之间分别进行连接的设定信息。根据同样的理由,在几乎同时对接入点AP1、AP2以及无线终端STA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的情况下、从接收到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起到开始AOSS动作的启动为止设定了规定的等待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无线LAN系统320的设定信息进行设定。
C-4.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无线终端STA构成为仅具备无线子机接口62,但是也能够构成为除了无线子机接口62以外还具备无线母机接口61。在按照无线终端STA、接入点AP4、AP3、AP2、AP1的顺序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的情况下,也可以效仿变形例1的结构来附加禁止无线母机接口61动作的结构。
C-5.变形例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具备母机的无线LAN装置实现为接入点AP1~AP4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与规定的终端例如个人计算机进行连接的无线LAN卡、规定的终端所内置的无线LAN模块具备接入点AP1~AP4的功能。这样,即使不独立设置接入点,各无线LAN装置也能够既作为子机又作为母机进行动作。例如,能够自身作为子机来访问因特网INT,也能够作为母机来对其它无线LAN装置访问因特网INT时的无线包进行中继。
C-6.变形例6:
也可以构成为以下结构:通过上述自动设定处理在过去对各无线LAN装置设定了相同内容的设定信息之后,当被设定后的该母机接收到新的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时,该母机将与过去被设定的设定信息内容相同的设定信息发到子机。这样,在已经构建好的无线LAN系统中加入新的无线LAN装置的情况下,不需要对构成新的无线LAN系统的所有设备发出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来进行自动设定处理,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例如,在接入点AP2与接入点AP3之间插入与接入点AP2结构相同的接入点AP5的情况下,只要对位于新插入的接入点AP5的上位侧的接入点AP1、AP2与接入点AP5进行上述自动设定处理即可。并且,如果接入点AP2如上述的变形例1那样具备在自动设定处理中禁止无线子机接口62动作的结构,则只要对当前位于上位的接入点AP2与接入点AP5进行上述自动设定处理即可。
C-7.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将具有在上述步骤S220中登记的MAC1的母机(无线母机接口61)排除来建立与母机的连接关系(上述步骤S280),从而禁止在设置于相同的接入点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完成简单设定的动作,但是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步骤S280中,不排除无线母机接口61,而在上述步骤S290中,对从具有登记过的MAC1的无线母机接口61接收到的初始化响应包IRP不进行响应。
或者,也可以将图4所示的作为母机的自动设定处理构成为下面的结构。当接收到自动设定的命令时,CPU 30将无线通信接口60中作为子机侧的无线子机接口62的MAC地址即MAC2登记到无线母机接口61侧。当登记了MAC2时,CPU 30启动无线母机接口61的简单设定(上述步骤S 120)。当启动了简单设定时,CPU 30在上述步骤S130的判断中判断是否从除登记过的MAC2以外的MAC地址的子机接收到初始化包IP。作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禁止在设置于相同的接入点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完成简单设定的动作。
或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接入点AP2~AP4接收一个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而并行地执行无线母机接口61的处理和无线子机接口62的处理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通过使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子机接口62依次排他地进行动作来实现AOSS。例如,也可以接收一个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首先,仅针对无线子机接口62启动简单设定,在该简单设定完成之后,启动无线母机接口61的简单设定。作为上述结构,也禁止了在设置于相同的接入点的无线母机接口61与无线子机接口62之间完成简单设定的动作,同时能够从上位侧向下位侧依次对设定信息进行设定。此外,在从上位侧向下位侧依次对设定信息进行设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首先启动无线母机接口61的简单设定,在该简单设定完成之后,启动无线子机接口62的简单设定。
C-8.变形例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无线LAN装置构成为:具备开关53,检测用户按下开关53而接收启动AOSS动作的启动命令。但是,用于接收启动命令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利用遥控器接收通过红外线通信、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等发出的启动命令,还可以构成为:通过与各无线LAN装置相连接的有线LAN接收使用WEB浏览器等从计算机等发出的启动命令。或者,还可以构成为按照规定的协定、以预定的规定事件的产生为契机来内部接收由各无线LAN装置的CPU 30所发出的启动命令。例如,对于第一实施例,也可以构成为:以各无线LAN设备的电源接通为契机来内部接收启动命令。
C-9.变形例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在接入点AP1与除接入点AP1以外的母机或子机之间执行的非对称协议,遵循AOSS的安全信息的自动设定处理,但是上述非对称协议并不限定于遵循AOSS的处理,也能够使用WPS等而应用于网络设备的加密/认证等无线连接信息的自动设定处理等。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的结构要素中的除独立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要素以外的要素是附加的要素,能够适当省略或进行组合。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除了作为无线LAN系统、无线LAN装置的结构以外,还能够实现为设定信息共享方法、其程序、记录该程序的记录介质等。

Claims (11)

1.一种无线LAN系统,具备三部以上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LAN装置,该无线LAN系统具备:
至少一部第一无线LAN装置,该第一无线LAN装置具备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该第一通信单元作为使用非对称协议的非对称处理的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该第二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其中,该使用非对称协议的非对称处理能够使包含与上述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设定信息通过上述无线通信被共享;
一部第二无线LAN装置,其具备第三通信单元,该第三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以及
一部第三无线LAN装置,其具备第四通信单元,该第四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
其中,上述第一无线LAN装置至上述第三无线LAN装置均具备:
执行接收单元,其接收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以及
执行单元,其根据由上述执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命令,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当事方执行该非对称处理,
上述第一通信单元至上述第四通信单元均是在作为上述当事方而完成了一个上述非对称处理时,停止该非对称处理的动作,
上述第一无线LAN装置具备禁止单元,该禁止单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单元或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上述非对称处理时,禁止在同一上述第一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上述第一通信单元与上述第二通信单元之间完成上述非对称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LAN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还具备:
第五通信单元,其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以及
禁止接收单元,其接收禁止由上述第五通信单元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的禁止命令,
其中,在上述禁止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述禁止命令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上述执行单元禁止由上述第五通信单元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LAN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还具备:
第五通信单元,其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以及
判断单元,其判断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与外部网络之间是否存在连接,
其中,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与上述外部网络相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上述执行单元禁止由上述第五通信单元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
4.一种无线LAN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该无线LAN装置具备:
第一通信单元,其作为使用非对称协议的非对称处理的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该使用非对称协议的非对称处理能够使包含与上述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设定信息通过上述无线通信被共享;
第二通信单元,其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
接收单元,其接收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
执行单元,其根据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命令,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当事方执行该非对称处理,从而进行上述设定信息的共享;以及
禁止单元,其在上述第一通信单元或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上述非对称处理时,禁止在该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之间完成上述非对称处理,
其中,上述第一通信单元以及上述第二通信单元均是在作为上述当事方完成了一个上述非对称处理时,停止该非对称处理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LAN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执行单元通过由上述第一通信单元进行的上述非对称处理和由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的上述非对称处理来对相同内容的上述设定信息进行共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LAN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执行单元执行了上述非对称处理而使上述设定信息共享之后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新的执行命令的情况下,上述执行单元以与进行该设定而得到的设定信息相同的内容来进行新的上述设定信息的共享。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LAN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能够从与上述无线LAN装置不同的其它无线LAN装置接收表示该其它无线LAN装置中的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状态的信息,
在上述其它无线LAN装置正在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情况下,上述执行单元在完成一个该非对称处理之前使上述无线LAN装置中执行的上述非对称处理处于等待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LAN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通信单元能够从与上述无线LAN装置不同的其它无线LAN装置接收表示该其它无线LAN装置中的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状态的信息,
该无线LAN装置还具备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将所接收到的上述执行状态的内容以能够被识别的方式进行通知。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LAN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通信单元能够将表示上述无线LAN装置中的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状态的信息发送到与上述无线LAN装置不同的其它无线LAN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LAN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无线LAN装置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存在多个上述当事方的对象的情况下,上述执行单元与该多个对象中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对较强的对象之间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
11.一种设定信息设定方法,在具备三部以上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LAN装置的无线LAN系统中,使用能够将包含与上述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设定信息进行共享的非对称协议,通过上述无线通信,对上述三部以上的无线LAN装置进行上述设定信息的设定,
该无线LAN系统具备:
至少一部第一无线LAN装置,该第一无线LAN装置具备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该第一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该第二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
一部第二无线LAN装置,其具备第三通信单元,该第三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以及
一部第三无线LAN装置,其具备第四通信单元,该第四通信单元作为上述非对称处理的另一个当事方进行上述无线通信,
该设定信息设定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命令步骤,按照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上述第一无线LAN装置、上述第三无线LAN装置的顺序或者按照上述第三无线LAN装置、上述第一无线LAN装置、上述第二无线LAN装置的顺序依次发出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的执行命令;
执行步骤,根据上述执行命令,按照发出该执行命令的顺序依次在当前接收了该执行命令的两个无线LAN装置之间执行上述非对称处理;以及
禁止步骤,在上述第一通信单元或第二通信单元进行上述非对称处理时,禁止在同一上述第一无线LAN装置所具备的上述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之间完成上述非对称处理。
CN2011100811582A 2010-03-25 2011-03-25 无线lan系统、无线lan装置及设定信息设定方法 Pending CN1022024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9382 2010-03-25
JP2010069382A JP5150674B2 (ja) 2010-03-25 2010-03-25 無線lanシステム、無線lan装置、設定情報設定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2423A true CN102202423A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6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11582A Pending CN102202423A (zh) 2010-03-25 2011-03-25 无线lan系统、无线lan装置及设定信息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50674B2 (zh)
CN (1) CN1022024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5944A1 (zh) * 2015-08-28 2017-03-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域分体式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15168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接入点及其建立无线分布式系统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9944A (ja) * 2010-10-29 2012-06-07 Buffalo Inc 無線lanシステム、通信装置、設定情報の共有方法
JP2013115539A (ja) * 2011-11-28 2013-06-10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及び無線設定引継ぎ方法
JP6078314B2 (ja) * 2012-12-05 2017-02-08 株式会社イシ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構成情報を設定する方法
JP2014212498A (ja) * 2013-04-22 2014-1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設定装置、無線通信設定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設定プログラム
JP6545026B2 (ja) * 2015-07-21 2019-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43402A (ja) * 2016-02-10 2017-08-17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親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中継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12596A1 (ja) * 2018-07-12 2020-01-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8124A (ja) * 2005-07-15 2007-02-01 Sony Corp 中継装置
CN1965538A (zh) * 2004-06-09 2007-05-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频率分配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频率分配方法
JP2007150844A (ja) * 2005-11-29 2007-06-1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4965A (ja) * 2001-10-17 2003-04-25 Sony Corp リピー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5538A (zh) * 2004-06-09 2007-05-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频率分配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频率分配方法
JP2007028124A (ja) * 2005-07-15 2007-02-01 Sony Corp 中継装置
JP2007150844A (ja) * 2005-11-29 2007-06-1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5944A1 (zh) * 2015-08-28 2017-03-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域分体式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15168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接入点及其建立无线分布式系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50674B2 (ja) 2013-02-20
JP2011205292A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556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202423A (zh) 无线lan系统、无线lan装置及设定信息设定方法
US11902869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00322769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32210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5012799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による無線通信装置の接続先切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45783A (zh) 使用无线局域网的对等式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JP2008104076A (ja) 通信パラメータの設定方法、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196597B (zh) 无线局域网装置、协议执行方法
CN106063306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装置
JP5448434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H10135965A (ja) 無線通信方式
KR20090006587A (ko) 근거리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무선 인터넷 공유 방법 및시스템
US2024013774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1166353A (ja) 通信中継装置、通信中継方法、通信中継プログラム
JP6537037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JP2019161385A (ja)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627763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20005295A (ja) 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