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7955A - 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7955A
CN102197955A CN2011100469260A CN201110046926A CN102197955A CN 102197955 A CN102197955 A CN 102197955A CN 2011100469260 A CN2011100469260 A CN 2011100469260A CN 201110046926 A CN201110046926 A CN 201110046926A CN 102197955 A CN102197955 A CN 102197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lid
bolt
mentioned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69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7955B (zh
Inventor
渡边利行
村上靖浩
木暮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filed Critical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7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7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7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7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使密封部件缩小,因盖体的倾斜或晃动而产生的施加于密封部件的力的不均匀减少,容器主体内的空气难以泄漏。将可自由拆装的中栓设置于容器主体,将来自泵的空气的中栓空气送入路和容器内空气的中栓排气路设置于中栓。在盖体设置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夹设于蒸气孔和中栓排气路之间,用于防止排气泄漏。密封部件夹设于排气孔和中栓空气送入路之间,用于防止空气泄漏。通过减小密封部件,因盖体的倾斜或晃动而产生的施加于密封部件的力的不均匀减少,容器主体内的空气难以泄漏。因此,在注出操作时,注出量不减少,能得到稳定的注出量。

Description

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式热水壶(air pot)等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容器,在收纳内容液的容器主体的上部设置中栓,在该中栓的下部设置扬水管,在该中栓的上部设置与扬水管连通的注出口,进一步在设置于中栓上方的盖体的下面部形成中空部,使设置于盖体内的气泵的吐出口经由中空部与容器主体连通,并在中空部形成与大气连通的蒸汽排出孔,并且设置对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开闭阀,另一方面,在操作开闭阀的操作杆上,设置在操作该操作杆使开闭阀关闭蒸汽排出孔之后将对电机进行控制的开关设为关闭的开关操作部,然后,在热水蓄留于容器主体的状态下,蒸汽经由中栓的空气通过孔、盖体的蒸汽排出孔而排出到盖体与中栓之间。另一方面,公知的技术中,在注入热水时,通过开关操作而启动气泵,空气通过盖体的蒸汽排出孔、中栓的空气注入口向容器主体内供给,从而使热水在扬水管中上升而从注出口被注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18851号公报
现有技术中,在排出容器主体内的蒸气、空气泵工作而向容器主体内供给空气时,盖体的蒸气排出孔、中栓的空气注入口在上述蒸气、空气的任一情形下兼用,在操作开关操作部时,上述蒸气和空气在盖体的蒸气排出孔、中栓的空气注入口冲突,可能无法顺畅地将热水注出。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为,注出时向容器内送入空气而将容器内的内容液注出,若注出时空气从容器内泄漏而容器内的压力下降,则无法将内容液注出。
因此,例如,在构成为使盖下板向容器内侧凸出、并且在凸部安装密封部件而使空气不泄漏至外部的情况下,由于密封部件大,因为盖的倾斜或晃动而施加于密封部件的力不均匀,空气容易泄漏,在注出操作时注出量减少的可能性大。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点在于:通过减小中栓和盖体间的来自空气泵的空气路中的密封部件,从而使得由于盖体的倾斜或晃动而产生的施加于密封部件的力不均匀减少,容器主体内的空气难以泄漏。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其设置成,利用电动式气泵将空气送入容器主体内,从而排出上述容器主体内的内容液,并且设置有将上述容器内和大气连通起来的排气路,在该排气路上设置开闭阀,并且使该开闭阀与上述气泵的开关的操作体联动,其中,在对上述容器主体的口部进行开闭的盖体上,设置来自上述空气泵的空气的盖体空气送入路和用于从上述容器内排出气体的盖体排气路,将可自由拆装的中栓设置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口部,将来自上述空气泵的空气的中栓空气送入路和用于从容器内排出气体的中栓排气路设置于该中栓,在上述盖体和上述中栓之间设置密封部件,将上述盖体空气送入路和盖体排气路、以及上述中栓空气送入路和中栓排气路连通。
技术方案2的发明涉及的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在上述中栓排气路,设置在翻倒之际防止流水的翻倒流水防止阀。
技术方案3的发明涉及的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将与设置于上述盖体内的锁合操作部联动的锁合爪设置成从形成于上述盖体的盖下板的贯通部向下方突出,并且将该锁合爪设置成能够与设置在上述容器主体侧的锁合爪用卡合片卡合,设置与上述锁合爪一体地相对于上述贯通部滑动而对该贯通部进行闭塞的罩部。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将可自由拆装的中栓设置于容器主体,将来自空气泵的空气的中栓空气送入路和容器内空气的中栓排气路设置于中栓,在盖体和中栓之间设置密封部件,将设置于盖体的盖体空气送入路和容器内空气的盖体排气路、以及设置于中栓的中栓空气送入路和容器内空气的中栓排气路被连通,从而,可减小连通用的密封部件。通过减小密封部件,使得由于盖体的倾斜或晃动而产生的施加于密封部件的力的不均匀减少,容器主体内的空气难以泄漏。因此,在注出操作时,注出量不减少,可得到稳定的注出量。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因为翻倒时内容液从排气路流出,所以通过在中栓的中栓排气路设置在翻倒时堵塞通路的翻倒流水防止阀,能够减少翻倒时的流水。此外,通过在中栓内设置翻倒流水防止阀,与在盖体内设置阀相比,从阀到盖下板的蒸气出口为止的容量变大,所以在翻倒时,可延迟水从盖下板的蒸气出口到流出的时间。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话,通过将用于堵塞盖下板的贯通部用的罩部与在关闭盖体之际固定盖体和容器主体的锁合爪设为一体,从而,在注出时以及忘记安装中栓而关闭盖体时,蒸气难以通过贯通部而进入盖体的内部。盖体的内部的电子部件或金属很难生锈。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整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中栓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盖体的整体剖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盖体的锁合操作部周围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阀壳周围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注出操作体被按压的状态下内压低时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注出操作体被按压的状态下内压高而将热水注出时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密封部件周围的简要剖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简要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简要剖视图。
符号说明:
3~口部;5~容器主体;8~空气泵;9~盖体;9B~盖下板;9C~贯通部;12~中栓;20~锁合操作部;21~锁合爪;21B~罩部;22~锁合爪用卡合片;24~注出操作体;27~蒸气孔(盖体排气路);29~排气路(盖体空气送入路);31A~开关;32、33~密封部件;34~排气孔;35~中栓排气路;36~中栓空气送入路;37~翻倒流水防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此外,以下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不是本发明的必要构件。
[实施例1]
图1~图10表示实施例1,电动式热水壶1具备:容器主体5,其具备收纳水等液体的有底的内筒2、以及在该内筒2的外侧将口部3与内筒2相互连接起来且兼做外装的有底的外筒4;大致水平且大致圆板状的肩部件6,该肩部件6又称作除水部件等,其结合成对外筒4的外周上端侧和容器主体5的口部3之间进行覆盖;中空的盖体9,其内设具备电动式隔膜(未图示)的气泵即电动式的泵8且开闭自如地安装于肩部件6的上表面;中栓12,其在上部设置用于使内筒2内的液体排出的扬水管10,并且在上部具备与扬水管10连通的注水管11,并对口部3装拆自如地进行密闭;以及U字形状的提手13,其将两端转动自如地连结到肩部件6。
容器主体5为将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内筒2和外筒4之间设为真空部14的真空双层结构,外筒4的下表面嵌接有合成树脂制的底部件4A,该底部件4A的外缘从外筒4的边缘向后侧突出的后侧突出长度M形成得比从外筒4的边缘向前侧突出的前侧突出长度L大。此外,以肩部件6的口部3侧为中心大致水平地设置接受盘部15,设在其前部的嘴部16在前端设有供注水管11插通的口孔17。
另外,在比中栓12的上表面的中心靠前侧的位置,以隔着注水管11的方式设有由左右一对突起构成的装拆用提手18,另一方面,在中栓12下表面的后侧,以除去扬水管10侧和中央部的方式向下方稍稍突出地设置朝下的中空凸处19。
此外,在以口部3侧为中心的接受盘部15的嘴部16侧设有锁合爪用卡合片22,该锁合爪用卡合片22与和杆状的锁合操作部20联动的锁合爪21卡合,其中,锁合操作部20表露于盖体9的表面。锁合操作部20包括:以其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为支点的铰链轴21A、将前侧作为力点的抓取部20B、以后侧为作用点的作用部20C,因此,在向盖体9安装锁合操作部20时,由于抓取部20B的下方设有作为垫部9E的垫板,抓取部20B不会落入盖体9,而作用部20C侧则可以落入盖体9,并且如图2所示,该锁合操作部20被设置成因抓取部20B的转动而朝向斜上方时停止。而且,如图6所示,锁合操作部20的抓取部20B常态下与垫部9E卡合。这是因为抓取部20B被弹簧21A向俯卧方向施力而造成的,该弹簧21A对与锁合操作部20联动而能够与锁合爪用卡合片22卡合的锁合爪21总是向后方施力。
另外,上端被弹簧21A向后方施力的锁合爪21,沿上下方向贯通由形成在盖下板9B上的贯通孔构成的贯通部9C,并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将其下端卡合于锁合爪用卡合片22。进而,在锁合爪21上一体地设置由板状覆盖物构成的罩部21B,该罩部21B总是对贯通部9C的上部开口进行闭塞。该罩部21B的长度形成为至少与将贯通部9C的前后长度和行程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相同或比其大,并且罩部21B的宽度形成为与贯通部9C的宽度相同或比其大。因此,无论锁合爪21位于贯通部9C的前部或后部,罩部21B都能在贯通部9C的间隙中滑动而总是对该贯通部9C的间隙进行闭塞。
内设泵8的盖体9被可装拆的铰链部件23摆动自如地枢支承,并且通过锁合爪21能够开闭自如地固定于肩部件6。
另外,在盖体9的大致中央能上下移动地设有按钮状的注出操作体24,该注出操作体24的操作面25表露于盖上表面9A。在注出操作体24的下方且在注出操作体24与盖下板9B之间设有蒸汽排出用开闭阀26,该盖下板9B被设置成对盖体9的下表面开口部进行全面的闭塞。蒸汽排出用开闭阀26能够在蒸汽排气路29的途中进行开闭,该蒸汽排气路29将设置于盖下板9B的构成蒸汽入口的蒸汽排气路即蒸汽孔27作为一次侧,并将在盖下板9B开口设置的构成蒸汽出口的孔状的蒸汽排出路28作为二次侧。蒸汽孔27设在以与口部3大致对置的方式形成在盖下板9B上的朝向下方的凸处9D的前部。蒸汽排出部28在盖下板9B中位于比口部3靠嘴部16侧的位置,由与中栓12的上表面对置且邻接的多个孔28A形成。另外,在比该多个孔28A靠前方的位置,装拆用提手18设在中栓12上。
此外,在盖体9内部安装有泵8,并且在盖体9内部的后侧配置有收纳电池30的电池收纳部30A。另外,在注出操作体24的周边的下方设有泵8的开关31A,当按压注出操作体24时,通过与该注出操作体24联动而能够使开关31A动作。上述泵8、电池收纳部30A、开关31A等电气部件设在除凸处9D的上表面以外的部位,泵8、电池30、开关31A串联连接。
另外,在具备后述的密封部件32、33的盖体9的盖下板9B,与排气孔27邻接地设有作为空气出口的盖体空气送入路即排气孔34,该排气孔34经由管34A与使一次侧大气开放后的泵8的二次侧连接。排气孔34以与口部3对置的方式设在凸处9D的铰链部件23侧。
上述中栓12在其前侧设置注水管11,在大致中央设置内筒2内的蒸汽的中栓排气路35,在后侧设置作为空气出口的中栓空气送入路36。中栓排气路35由在中栓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大致一直线状贯通的贯通孔形成,在其途中设有由翻倒时防止流水的、由止回阀构成的翻倒流水防止阀37,在中栓12的上表面的中栓排气路35与蒸汽孔27对置。此外,中栓空气送入路36贯通中空凸处19,其上端与排气孔34对置。
进而,在凸处9D上的蒸汽孔27的周围,以包围该蒸汽孔27的方式设有俯视为圆环状的上述排气泄露防止用密封部件32,盖关闭时,排气泄露防止用密封部件32的下端密接到中栓12的上表面而对中栓排气路35的上端开口周围进行密封,由此能够将蒸汽孔27和中栓排气路35气密地连接起来。此外,在凸处9D上的排气孔34的周围,以包围该排气孔34的方式设有俯视为圆环状的上述空气泄露防止用密封部件33,盖关闭时,空气泄露防止用密封部件33的下端密接到中栓12的上表面而对中栓空气送入路36的上端开口进行密封,由此能够将排气孔34和中栓空气送入路36气密地连接起来。
此外,在上述蒸汽孔27的正上方,设置蒸汽排出用开闭阀26的有底圆筒状的阀壳38,该阀壳38也被称作阀盒等。在该阀壳38的下表面沿上下方向设有蒸汽排出一次侧孔39,并且在该蒸汽排出一次侧孔39的上端开口边缘设有作为第一阀座的阀座40,该阀座40为平面圆环状。为了提高气密性,该阀座40由橡胶、弹性体、弹性合成树脂等弹性部件40A形成。此外,在阀壳38的另一侧的侧面设有蒸汽排出二次侧孔41。而且,在阀座40的上方设有能够开闭该阀座40的阀体42。该阀体42为金属制的重锤体,且为直径比阀座40大的球体,对于阀体42,在不按压注出操作体24的通常时与阀座40对置并与该阀座40分离地配置于阀座40上方而开阀,而在注出操作体24被按压时阀体42落座于阀座40而闭阀。因此,经由保持器43保持阀体42的下部,以将阀体42设置成与阀座40对置并成为悬空状态。该保持器43为下方呈开口的有盖的圆筒体,在该圆筒体的内表面,以相同的高度环绕设置有构成第二阀座的、向内侧稍稍突出的突起部44,并且该突起部44的上表面形成为越靠上方直径越大的锥形面44A,而且在该锥形面44A载置阀体42。此外,保持器43的侧面外周能够在阀壳38的侧面内周滑动而上下移动,并且设置止动部45以使保持器43在最上位停止。另外,在该载置的状态下,在阀体42的上部和保持器43的盖部之间形成间隙46,该间隙46具有阀体42的直径的5%以上的上下方向长度,优选为具有10%以上的上下方向长度。另外,在该载置状态下,阀体42的下部突出到比锥形面44A还靠下方的位置,从而在保持器43下降时阀体42的下部能够落座到阀座40。并且,在阀座40侧进而阀壳38的下表面与阀体42进而保持器43之间夹设弹性体即弹簧47,以使阀体42的下部总是与阀座40分离,在实施例中,弹簧47为螺旋弹簧,以松动配合的方式将阀体42夹设在阀壳38的下表面和保持器43的圆筒部之间。
另外,在注出操作部24和位于其下方的保持器43之间设有中继部件48,该中继部件48外嵌在阀壳38的外周部,同时在中继部件48的盖部设有朝向下方的凸部48A,该凸部48A与保持器43的上部43B的盖部接触而能够对保持器43的上部43B的盖部进行直接按压。另外,在注出操作体24和保持器43的上部43B之间夹设有弹簧49,在实施例中弹簧49为沿上下方向伸缩的螺旋弹簧。从而,当对注出操作体24进行按压操作时,该按压力能够经由中继部件48传递到保持器43。此外,在中继部件48设有用于对开关31A进行按压操作的联动部24A。
在上述蒸汽的排气路29上的阀壳38的二次侧孔41和蒸汽排出路28之间,夹设有蒸汽排出用管50。另外,图中,符号51为注出操作体24的锁合/锁合解除按钮,符号52为设在扬水管的途中的翻倒流水防止阀。
进而,基于图7对上述开闭阀26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设置于盖下板9B的蒸汽排出一次侧孔39上设有阀壳38,在该阀壳38的侧面设有蒸汽排出二次侧孔41。阀壳38为将分成上中下三部分的部件组装成一体的壳体,下部38A为圆板状且在其平面中央设有阀座40;中央部38B在其下部侧设置蒸汽排出二次侧孔41并且是上方直径大的圆筒状;上部38C为外嵌安装于中央部38B的上部且沿上下贯通的圆筒状,其外周设有用于固定到盖体9的固定用片38D。另外,图中38E为设在上部38C的上方且连通内外的连通部。保持器43是将分成上下二部分的部件组装成一体的部件,在内周设置突起部44且沿上下方向开口的下部43A,具有能够在中央部38B的内表面自如上下移动地滑动的圆筒状,其内径形成得比阀体42的直径大,阀体42能够在保持器43内稍稍浮动。在实施例中,进行滑动的面积不是整个外周而是部分外周,因此能够降低滑动阻力。另外,突起部44的内径形成得比球体状阀体42的直径小,因此在落座时阀体42不会脱落。另一方面,保持器43的上部43B为盖状,其外缘的内侧外嵌安装下部43A,并且外缘的外侧被设置成能够与止动部45卡合,通过与该止动部45卡合,限制保持器43因弹簧47的按压而过度上升。另外,在阀体42落座到锥形面44A的状态下,阀体42和上部43B的中央侧之间形成间隙46。其中,由于上部43B的外缘在中央部38B的上部内表面滑动,因此保持了气密性,其结果,从蒸汽排出一次侧孔39流入的蒸汽能够没有泄露地向蒸汽排出二次侧孔41排出。另外,螺旋形状的弹簧47将其轴芯(未图示)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弹簧47夹设在下部38A的上表面和下部43A的下表面的外缘侧之间,该弹簧47的内径比阀体42大,阀体42能够穿过弹簧47,在落座到锥形面44A的状态下,阀体42的中心大致配置于弹簧47的轴芯上。止动部45为环状,在上部38C的上部开口的内缘以朝向该开口的轴芯的方式向内侧进行安装。另外,如图8所示,与注出操作体24向下方的按压联动,借助中继部件48将按压力通过38C的上部开口向上部43B传递,由此保持器43与阀体42一起被压下,这样通过保持器43的下降,阀体42落座到阀座40而进行闭阀。于是实现注出。
另一方面,在闭阀状态下,内筒2的内压上升到比规定的压力大时,阀体42周围将形成空间,内筒2内的压力高时阀体42产生微动,降低内筒2的压力。然后经由蒸汽排出二次侧孔41并沿着蒸汽的排气路29排出蒸汽。因此,注出时内筒2的内压不会成为设定以上的压力,能够将注出流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并注出内容液。
接着,对上述结构说明其作用。在开盖时,在将与盖上表面9A处于大致同一平面的锁合操作部20的、与抓取部20B相反侧的作用部20C向下方按压,从而使抓取部20B以枢轴20A为中心向斜前方立起的状态下,若捏住抓取部20B并向后方拉动,则作用部20C克服弹簧21A的作用力而使锁合爪21向前方移动,脱离与锁合爪用卡合片22的卡合状态,进而将抓取部20B向上方抬起,从而能够经由铰接部件23使盖体9向上方立起。
然后,抓取装拆用提手18从口部3拔出中栓12后,使用水壶(未图示)等将热水经由口部3收纳到内筒2。
接着,抓取装拆用提手18以将扬水管10插入到内筒2的方式将中栓12插入口部3,进而抓取抓取部20B进行闭盖。此时,锁合爪21通过弹簧21A而能够与锁合爪用卡合片22卡合。此外,在闭盖时,排气泄露防止用密封部件32的下端密接到中间12的上表面而对蒸汽的中栓排气路35的上端开口的周围进行封闭,由此将蒸汽孔27和中栓排气路35气密地连接,同时空气泄露防止用密封部件33的下端密接到中栓12的上表面而对中栓空气送入路36的上端开口周围进行封闭,由此能够将排气孔34与中栓空气送入路36气密地连接。
另外,在关闭盖9之后的保温时,由于阀体42与阀座40分离,通过蒸汽排出路28,使内筒2内的蒸汽经由中栓排气路35、排气泄露防止用密封部件32、蒸汽的排气路29并经过阀体42的周围向外部排出,从而内筒2内维持常压。其中,通过蒸汽的排气路29的蒸汽,在蒸汽排出用管50中经过,并通过设在盖下板9B的蒸汽排出部28的孔28A排出到盖下板9B与中栓12、接受盘部15之间的间隙,排出到该间隙的蒸汽被冷却而变成水滴并滞留于该部位,或极小部分蒸汽成为低温蒸汽而通过间隙向大气中开放。
接着,操作锁合/锁合解除按钮51按压已解除锁紧的注出操作体24时,保持器43下降,阀体42落座到阀座40而闭阀,其结果,内筒2成为密闭状态。此外,通过按压注出操作体24,经由联动部24A使开关31A关闭,电动式气泵8进行工作,利用排气孔34,从排气孔34经过空气泄露防止用密封部件33、中栓空气送入路36将压缩空气压送到处于密闭状态的内筒2,使内筒2的内压上升。通过该压送,内筒2的内压上升,内筒2中收容的水经由扬水管10、注水管11排出。
而且,此时内筒2内的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在由重锤体构成的阀体42的上部形成由间隙46构成的空间,由此阀体42进行微动,从而能够将内筒2内的压力下降到适当的压力。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容器主体5设置可自由拆装的中栓12,在中栓12设置来自泵8的空气的中栓空气送入路36和容器内空气的中栓排气路35,在盖体9和中栓12之间设置密封部件32、33,使将设置于盖体12的盖体空气送入路即排气孔34和容器内空气的盖体排气路即蒸气孔27、以及设置于中栓12的中栓空气送入路36和中栓排气路35连通,从而能够减小被连通用的密封部件32、33。这样,通过减小密封部件32、33,因盖体9的倾斜或晃动而产生的施加于密封部件32、33的力的不均匀减少,并且容器主体5内的空气难以泄漏。因此,在注出操作时,注出量不减少,能得到安定的注出量。
此外,通过在中栓12的中栓排气路35设置翻倒时进行闭塞的翻倒流水防止阀37,可减少翻倒时的流水。此外,通过在中栓12内设置翻倒流水防止阀37,与在盖体9内设置阀相比,从翻倒流水防止阀37到盖下板9B的蒸气排出部28为止的容量变大,所以可延迟在翻倒时水从盖下板9B的蒸气排出部28流出为止的时间。
进而,将与设置于盖体9的上表面板9A的锁合操作部20联动的锁合爪21设置成比形成于盖下板9B的贯通部9C向下方突出,并且将该锁合爪21设置成能够与设置于容器主体5侧的锁合爪用卡合片22卡合,设置与锁合爪21一体地相对于贯通部9C滑动而闭塞该贯通部9C的罩部21B,从而,在锁合爪用卡合片22和锁合爪21为锁合状态或非锁合状态中的任一状态时,贯通部9C均被罩部21B覆盖而被闭塞,所以注出时以及忘记安装中栓12而关闭盖体9时,蒸气均难以进入盖体9内部,盖体9内部的电子部件或金属不易生锈,能提高耐久性。
此外,将装拆中栓12时的提手18设在中栓12的上表面且配置在避开蒸汽排出路28的前方,由此易于利用提手18装拆中栓12,而且来自蒸汽排出路28、中栓排气路35的蒸汽不会与手接触。此外,在中栓12的下面侧朝向内筒2的内侧突出地设置空洞的朝向下方的凸处9D,由此,能够提高中栓12的保温性能。此外,对底部件4A的外缘从外筒4的边缘的突出长度而言,底部件4A的后侧的突出长度M形成得比其前侧长度L大(L<M),由此能够防止在打开盖体9时容器主体5向后方翻倒。
进而,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设置于盖下板9B侧的、设有蒸汽排出一次侧孔39的阀座40上,设置与上方连通并开口的阀壳38,同时设置与阀座40对置且能够升降的阀体42,设置成能够进行开阀、闭阀,在阀壳38内自如升降地设置阀体42和保持器43,并且该保持器43设有作为第二阀座的突起部44并且在下部开口,上述阀体42的下部能够落座到阀座40而与之相邻且落座到突起部44而被保持,进而,在阀座40侧和保持器43之间夹设弹簧47,该弹簧47总是对保持器43向上方施力而在常态时作用成开阀。另一方面,想要注出时,从注出操作体24向下方按压的按压力能够经由中继部件48传递到保持器43。该阀壳38的侧面的下部设有蒸汽排出二次侧孔41,该蒸汽排出二次侧孔41与蒸汽的排气路29连接。通过这种结构,在利用泵8对内筒2内进行加压而将内容液注出的电动式热水壶中,在操作注出操作体24时泵8进行工作,并且压力调整用的阀体42封闭蒸汽孔27端部的阀座40,由此能够使内筒2的压力在调整后升高,从而注出内容液。这样,在按压注出按钮即注出操作体24时,保持器43下降,由金属球构成的阀体42载置到阀座40上而进行封闭,此时在重锤体的周围形成空间,在内筒2内的压力高时产生重锤体微动,从而降低内筒2内的压力。此外,在按压注出操作体24时,保持器43下降而封堵阀座40,与此几乎同时按压与电动泵8连接的开关31A,使泵8启动,从而对内容液加压。因此,当按压注出操作体24时,能够将注出流量维持到一定范围并注出内容液。
此外,通过将与注出操作体24联动的筒状的保持器43和被该筒状的保持器43保持且由重锤体构成的阀体42向下按压,使阀体42封堵阀座40。
并且,在由重锤体构成的阀体42所封堵的阀座40上设置弹性部件40A。这样,就阀座40的弹性部件40A而言,阀座40为树脂时,由于树脂表面的微小的凹凸,即使阀体42不进行微动,内筒2内的压力比大气压高时空气也会稍稍漏出而使内筒2内的压力下降,造成注出量减少。通过将阀座40设为弹性部件40A,在阀体42和弹性部件40A密接时,微小的凹凸所造成的影响减少,能够抑制内容液低温时的注出量的减少。此外,由于注出热水时内筒2的压力高,阀体42产生微动使压力下降,因此即使使用弹性部件,注出量也不会变得过大。从而,通过使用弹性部件40A,能够将注出流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此外,在阀壳38和保持器43之间夹设弹性体,除注出时以外阀体42与阀座40分离而成为开阀状态,从而将内筒2内的蒸汽的压力向大气压中开放。由此,在筒状的保持器43中插入有例如金属球、三角锥状等各种阀体42,保持器43通过弹簧47这样的弹性体的斥力而保持在与阀体40分离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使在内筒2内收纳了热水的情况下,内筒2内的压力也不会上升,内容液也不会自然注出。
此外,当放开注出操作体24时,由于弹簧47等弹性体的斥力,筒状的保持器43被推升,阀体42从阀座40分离,因而内筒2的压力不会上升,不会自然注出。另外,弹簧47等弹性体的斥力(弹性)只是用于推升并保持阀体42,因此比按压手动式隔膜泵的力小,因此按压注出操作体24的力可以远小于手动隔膜泵式的热水壶。
并且,通过将具备泵8、开闭阀26的蒸汽的排气路29、开关31A及其注出操作体24设置在盖体9内部的中空部,电气部件将全部位于盖体9内。如果形成为能够从容器主体5拆卸盖体9的结构,那么如果在清洗容器主体5时拆下盖体9的话,水便不会侵入电气部件,能够对容器主体5进行水洗。
[实施例2]
以下,对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1表示实施例2,实施例2中兼用实施例1的密封部件32、33,以包围盖体12侧的蒸汽孔27和排气孔34的方式在盖体9的下表面设置排气泄露及空气泄露防止兼用密封部件32′,在被该密封部件32′包围的内侧,将兼做实施例1中的中栓排气路35和中栓空气送入路36的中栓排气及中栓空气送入兼用路35′的上端,配置在中栓12的上表面;蒸汽能够通过中栓排气及中栓空气送入兼用路35′、密封部件32′、蒸汽孔27排出,另一方面,空气可通过排气孔34、密封部件32′、中栓排气及中栓空气送入兼用路35′导入到内容器。
[实施例3]
图12表示实施例3,兼做实施例1的盖体9侧的蒸汽孔27、排气孔34的27和排气孔34的下端开口27′,以包围该下端开口部27′的方式在盖体9的下表面设置排气泄露及空气泄露防止兼用密封部件32″,在被该密封部件32″的下端包围的内侧,将兼做实施例1的中栓排气路35和中栓空气送入路36的中栓排气及中栓空气送入兼用路35′的上端,配置在中栓12的上表面,蒸汽能通过中栓排气及中栓空气送入兼用路35′、密封部件32″、下端开口部27′、蒸汽孔27排出,另一方面空气能通过排气孔34、下端开口部27′、密封部件32″、中栓排气及中栓空气送入兼用路35′导入到内容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能应用到各种用途。

Claims (3)

1.一种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其被设置成利用电动式气泵将空气送入容器主体内,从而排出容器内的内容液,并且设置有将上述容器内和大气连通起来的排气路,在该排气路上设置开闭阀,并且使该开闭阀与上述气泵的开关的操作体联动,该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对上述容器主体的口部进行开闭的盖体上,设置来自上述空气泵的空气的盖体空气送入路和用于从上述容器内排出气体的盖体排气路,将可自由拆装的中栓设置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口部,将来自上述空气泵的空气的中栓空气送入路和用于从容器内排出气体的中栓排气路设置于该中栓,在上述盖体和上述中栓之间设置密封部件,将上述盖体空气送入路和盖体排气路、以及上述中栓空气送入路和中栓排气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栓排气路设置在翻倒之际防止流水的翻倒流水防止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将与设置于上述盖体内的锁合操作部联动的锁合爪设置成从形成于上述盖体的盖下板的贯通部向下方突出,并且将该锁合爪设置成能够与设置在上述容器主体侧的锁合爪用卡合片卡合,设置与上述锁合爪一体地相对于上述贯通部滑动而对该贯通部进行闭塞的罩部。
CN201110046926.0A 2010-03-23 2011-02-24 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Active CN102197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6935A JP5099606B2 (ja) 2010-03-23 2010-03-23 電動加圧注出式液体容器
JP2010-066935 2010-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7955A true CN102197955A (zh) 2011-09-28
CN102197955B CN102197955B (zh) 2015-07-22

Family

ID=4465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6926.0A Active CN102197955B (zh) 2010-03-23 2011-02-24 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99606B2 (zh)
CN (1) CN1021979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5500A (zh) * 2018-02-05 2019-08-1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压力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5999B2 (ja) 2012-03-23 2013-12-25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電動式エアーポッ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8851A (en) * 1976-08-05 1978-02-21 Zojirushi Vacuum Bottle Co Electric airpot
JPS57194427U (zh) * 1981-06-03 1982-12-09
JPS5832748U (ja) * 1981-08-29 1983-03-03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魔法瓶などの液体容器
JPS5867220A (ja) * 1981-10-16 1983-04-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湯沸器
US20070240768A1 (en) * 2006-01-31 2007-10-18 Thermo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Lifting pipe for pump type liquid container
CN200994698Y (zh) * 2007-01-24 2007-12-26 高汝培 一种电热开水瓶的顶盖上的气囊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8851Y2 (zh) * 1973-02-05 1978-05-19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8851A (en) * 1976-08-05 1978-02-21 Zojirushi Vacuum Bottle Co Electric airpot
JPS57194427U (zh) * 1981-06-03 1982-12-09
JPS5832748U (ja) * 1981-08-29 1983-03-03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魔法瓶などの液体容器
JPS5867220A (ja) * 1981-10-16 1983-04-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湯沸器
US20070240768A1 (en) * 2006-01-31 2007-10-18 Thermo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Lifting pipe for pump type liquid container
CN200994698Y (zh) * 2007-01-24 2007-12-26 高汝培 一种电热开水瓶的顶盖上的气囊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5500A (zh) * 2018-02-05 2019-08-1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压力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115500B (zh) * 2018-02-05 2022-02-1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压力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4158A (ja) 2011-10-06
JP5099606B2 (ja) 2012-12-19
CN102197955B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6890B2 (en)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for inkjet printer
EP1786645B1 (en) Dual function valve for fuel tanks
CN102197954A (zh) 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CN100562433C (zh) 墨容器和喷墨记录设备
PL194065B1 (pl) Zespolony zawór wielofunkcyjny
CN103224087B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CN101457722B (zh) 燃料截止阀
US7163023B2 (en) Fuel vapor vent valve floa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2197955A (zh) 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CN106461107B (zh) 阀装置
KR102376699B1 (ko) 연료탱크용 밸브장치
JP2009526701A (ja) 二重遮断給油バルブ
CN101843451B (zh) 电动式气压壶
US11584133B2 (en) Ink tank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771015B (zh) 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CN200992019Y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
CN201105537Y (zh) 墨盒
CN115217610A (zh) 排气加注结构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JP4536611B2 (ja) シングルシール構造のフロートバルブ開弁構造
CN2900171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US11001138B2 (en) Fill limit vent valve for fuel tank
CN114599905A (zh) 阀装置
CN217081579U (zh) 一种倾倒阀及其油箱
JP5329443B2 (ja) 流体保持用容器
JP3805737B2 (ja) 燃料タンクのキャ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MOSH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4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410

Address after: 215331 No. 55, Jinyang Road, East Industrial Zone, Ku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Applicant after: Housewar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31 No. 55, Jinyang Road, East Industrial Zone, Ku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Applicant before: Housewares Co. Ltd.

Co-applicant before: Thermos K.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