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6449A -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的物理层小区id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的物理层小区id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6449A
CN102196449A CN2011100360959A CN201110036095A CN102196449A CN 102196449 A CN102196449 A CN 102196449A CN 2011100360959 A CN2011100360959 A CN 2011100360959A CN 201110036095 A CN201110036095 A CN 201110036095A CN 102196449 A CN102196449 A CN 102196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ell base
pcid
femto cell
g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60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6449B (zh
Inventor
王晓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6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6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4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的物理层小区ID分配方法,能够将PCID自动地设定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限数量的PCID、并且使相邻的基站的PCID不同。将有限数量的PCID预先分为赋予宏小区基站的PCID和赋予毫微微小区基站的PCID,对于申请了赋予PCID的毫微微小区基站,中央设备参照存储了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多个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区域信息、GCID、PCID的表,来确定发送了消息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区域和该区域中使用的PCID,在该区域中选择未使用的PCID,分配给申请了赋予PCID的毫微微小区基站。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的物理层小区ID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参数设定方法,尤其涉及向基站分配物理层小区ID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能够通过便携式电话接入因特网,便携式电话不仅进行语音通话,也可以在日常的各种场合中有效使用。另外,由于便携式电话的性能提高,面向便携式电话的因特网上的内容也增加,因此,数据通信量也飞跃地增加。而且,提供了数据专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不仅便携式电话,数据通信专用的终端、内置有通信终端功能的PC(以下,将它们称为移动终端)等也已经出现。
无线通信是利用具有在空间中传播的性质的电波的通信。电波被建筑材料等吸收或者反射,因此在室内等特定空间中电波的功率减弱。另外,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作为基站而设置了覆盖半径数公里的区域的宏小区基站(覆盖区域大的大输出的基站装置)。因此,在从基站向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下行链路(Forward Link)中,存在在室内等中由于链路品质的恶化导致无法获得足够的吞吐量的问题。另外,在作为从移动终端向基站的通信的上行链路(Reverse Link)中,移动终端向数公里外的基站发送电波,因此存在必须提高发送功率来通信从而移动终端的消耗功率增大的问题。
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因特网接入正在普及,在移动终端成为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接入终端的当前,在夜间等在自家中也利用移动终端来向因特网进行接入的用户也增加。在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前所述,难以使良好的电波环境遍布到室内的角落,因此,除了宏小区基站以外,在自家等的室内还设置小型的毫微微小区基站(覆盖区域最大为半径数十米左右的小输出的基站)的系统正在引人关注。通过设置毫微微小区基站并与引入到自家等中的光纤通信线路连接来利用,即使在宏小区基站的电波难以到达的室内也可以使吞吐量提高,舒适地进行动态图像的阅览或下载。对于移动终端来说,通过接入距离近的毫微微小区基站,还抑制了发送功率,存在通过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都能够在良好的电波状况下通信的优点。
毫微微小区基站,为了实现向家庭的普及,小型化和低价格化取得了进展,不需要专用的设置场所。但是,当设置毫微微小区基站时,与一般的基站相同,必须确定设置场所的位置信息。另外,必须防止宏小区基站以及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之间的相互干扰。由于这样的条件,一般在基站设置中为了设定或调整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
【专利文献1】WO2009/158519A1
【非专利文献1】3GPP标准3GPP TS 36.211 V9.0.0 6.11章
在被称为第3.9代无线通信系统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中,为了避免系统内的基站的干扰并区别各基站,定义了物理层小区识别码(PCID: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和全球小区识别码(GCID:Global Cell Identity)这样的识别码。
在此,对PCID和GCID进行说明。
所谓PCID是LTE标准中的扩频码。根据PCID来区别各基站(小区)的信号,进行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收发的信号的编码和解读。当不具有所规定的PCID时,无法进行移动终端和基站间的通信。即,PCID是通信用的基站的名称。另外,这些ID在通信协议的物理层(Physicallayer)中使用,因此被称为物理层小区识别码(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一个基站必定具有一个PCID。在LTE标准中合计存在504个PCID(非专利文献1)。将这些PCID分为168个组,在各个组中具有0到2的合计3个PCID。
GCID是Global Cell Identity的简称。在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Generaion Partnership Project)标准(非专利文献13GPP标准3GPP TS 36.211)中将其称为CGI(Cell Global Identification)。在本发明中作为GCID来进行说明。GCID是基站的识别码。各个基站具有各自的GCID。GCID是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的值,包含不同运营商的基站在内,各基站的GCID不重复。
如前所述,在3GPP的LTE的规定中,PCID仅规定了504个。必须在宏小区基站和今后预见到向家庭普及的毫微微小区基站中分配并利用这504个PCID。现实中,宏小区基站和毫微微小区基站的数量已经超过此数量。因此,在相邻的基站中利用不同的PCID,同时与远方的基站轮转使用相同的PCID。但是,若毫微微小区基站今后急速普及,则会成为在1个宏小区基站中共存数十~数百个毫微微小区基站的状况。
当相邻的基站彼此具有相同的PCID时,移动终端无法区别这些相邻基站,因此也无法通信。因此,包含毫微微小区基站在内,必须恰当地分配基站的PCID,使得与相邻的基站的PCID不同。另外,由于毫微微小区基站没有设置场所的制约地设置在家庭内,因此进行设置时的设定工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和用户来说都花费工夫。另外,在设置一次后,用户也会考虑使毫微微小区基站移动到别的场所。对于用户来说,关于设置和移动其数量增大,因此希望可以自动设定PCID的机制。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以下方法:为了解决由于例如毫微微小区基站那样的家庭eNB的追加而导致的PCID不唯一、发生PCID重复的问题,对扩频码生成单元进行扩展,使扩频码支持1024或者其以上。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成为超过LTE标准的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其目的在于,关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PCID,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有限数量的PCID并且能够自动地设定成相邻的基站的PCID不相同。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多个宏小区基站、多个毫微微小区基站、和经由网络与所述多个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连接的中央设备,所述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各个基站被赋予全球小区识别码GCID(GCID:Global Cell Identity)和物理层小区识别码PCID(PCID: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来被管理,其中,所述全球小区识别码GCID是全球范围内唯一的识别码,所述物理层小区识别码PCID是用于无线终端识别从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有限数量的识别码,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预先分为赋予宏小区基站的PCID和赋予毫微微小区基站的PCID,中央设备具有第一表和第二表,其中,所述第一表存储了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多个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区域信息、GCID、PCID,所述第二表存储了有限数量的PCID在无线通信系统内的使用状态的信息,申请赋予PCID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对中央设备发送申请赋予PCID消息,该申请赋予PCID消息包含:该毫微微小区基站周围的宏小区基站的GCID、该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以及若存在能够接收到电波的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时该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中央设备当接收申请赋予PCID消息时,参照第一表来确定发送了消息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区域和该区域中使用的PCID,并选择在该区域中未使用的PCID将其发送到毫微微小区基站。
另外,当不存在区域中未使用的PCID时,参照第二表来选择使用频率低的PCID,将其发送到毫微微小区基站。
根据本发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有限数量的PCID,并且可以将基站的PCID自动设定成相邻的基站的PCID不相同。由于相同的PCID的基站不相邻,因此可以保证更高速、稳定的通信品质。
通过自动设定PCID,用户自己就可以设定毫微微小区基站,便利性提高。当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置时也可以自动地设定PCID,因此带来设置操作的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
图2说明宏小区基站和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位置关系以及基站的覆盖范围的一例。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PCID空间的分配例。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PCID自动设定的处理内容的时序图。
图5是说明毫微微小区基站的设定模式中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毫微微小区基站的服务模式中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基站中的GCID定期发送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中央设备中的PCID赋予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中央设备中的消除毫微微小区基站间的干扰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10表示中央设备的数据库的结构例。
图11是毫微微小区的基站状态迁移图。
图12是消除毫微微小区基站相互干扰的时序图。
符号说明
11、12宏小区基站;21、22、23毫微微小区基站;31核心网络;
32、34O&M装置;33专用网;35中央设备;36因特网;37、38、39IPGW;
40外部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应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表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
在图1中,宏小区基站11、12经由专用网33与核心网络31以及在核心网络上连接的中央设备35相连。另外,毫微微小区基站21~23,经由IP网关37~39以及因特网36,与核心网络31以及在核心网络31上连接的中央设备35相连。在追加的基站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2和23设定为已有的基站。核心网络31还与外部网络40连接。运行维护(O&M: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装置32是进行核心网络31的运行维护的装置,O&M34与中央设备35连接,具有毫微微小区基站的运行维护以及信息输入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设毫微微小区基站21是在家庭或者办公室等中新设置的毫微微小区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22和23分别是已有的毫微微小区基站,进行以下的说明。
图2说明宏小区基站和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位置关系以及基站覆盖范围的一例。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宏小区基站11和毫微微小区基站21、22、23的位置关系以及各基站的覆盖范围的一例。
在图2中,以11’表示宏小区基站11的覆盖范围。另外,分别以21’、22’、23’表示三个毫微微小区基站的覆盖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2、23是已有的毫微微小区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21是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23’表示增设毫微微小区基站21之前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3的覆盖范围。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PCID空间的分配例。
如前所述,在3GPP标准的LTE系统中,PCID的数量达到504。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分为宏小区基站和毫微微小区基站这两种。为了防止所述的相互干扰,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将PCID分为如下两部分来使用的方法。即,将从0到503的504个PCID分为宏小区基站的PCID空间51和毫微微小区基站的PCID空间52这两部分。若将宏小区基站使用的宏小区基站的PCID空间51设为0~N,则毫微微小区基站可以使用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PCID空间52成为N+1~503。由此,将毫微微小区基站使用的PCID和宏小区基站使用的PCID分离,不会重复,因此完全避免了由于使用相同PCID而产生的相互干扰。
接着,说明PCID的自动设定方法。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PCID自动设定的处理内容的时序图。
作为进入图4的时序图之前的状态,首先,毫微微小区基站在接通电源时成为自我诊断模式,进行各功能模块的检查。此后,迁移到设定模式。在图4中示出了新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1在电源接通后迁移到设定模式后的时序。
处于设定模式61状态下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1,与通常的终端同样地搜索由位于周围的宏小区基站11发送的信号。毫微微小区基站21,当检测出由位于周围的宏小区基站11发送的信号时开始同步处理,尝试接收由宏小区基站11正在报知的信息。在宏小区基站11报知的信息中包含M-GCID(Macro GCID:宏小区基站的GCID)信息(S101)。
另外,毫微微小区基站21搜索由位于周围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发送的信号。毫微微小区基站21检测出由毫微微小区基站23发送的信号。毫微微小区基站21进入与毫微微小区基站23进行同步的同步处理,尝试接收由毫微微小区基站23正在报知的信息。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3报知的信息中包含F-GCID(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GCID)(S102)。在毫微微小区基站中预先设定了F-GCID。该值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
毫微微小区基站21包含在S-1中接收到的M-GCID信息、在S-2中接收到的相邻F-GCID信息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1的F-GCID,将PCID Request命令通过核心网络发送到中央设备35(S103)。
与网络连接的中央设备接收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1发送来的PCID Request命令,首先认证PCID Request命令中包含的GICD(M-GCID和F-GCID)是否是连接了中央设备35的核心网络31的GCID。当判断出不是核心网络31的GCID时,中央设备35认为认证失败,拒绝通过PCID Request命令进行的登录申请。
当PCID Request中包含的GCID(M-GCID和F-GCID)是连接了中央设备35的核心网络31的GCID,中央设备35认证成功时,中央设备检索数据库,从检索结果中选择难以发生干扰的PCID(S104)。在图8中详细说明该选择方法。中央设备35将选择出的PCID登录在数据库中。另外,中央设备35向发送了PCID Request命令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1发送包含选择出的PCID的PCID Request Response命令(S105)。毫微微小区基站21从中央设备35接收到PCID后,将获得的PCID存储在存储器中。然后,切换到服务模式。
图5是说明毫微微小区基站的设定模式中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毫微微小区基站在开始设定模式中的处理后(S501),首先使接收定时器启动,等待接收M-GCID或者F-GCID(S502)。毫微微小区基站判断是否已经接收到M-GCID(S503),当未接收到M-GCID时,在定时器未满的情况下返回S502,继续等待接收M-GCID或者F-GCID。在定时器期满的情况下(S504)发出表示无法接收PCID的警报(S505),使设定模式结束(S506)。
在接收到M-GCID时,毫微微小区基站尝试接收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F-GCID(相邻F-GCID)(S507)。在接收到时,毫微微小区基站生成PCID申请消息(M-GCID+F-GCID+(相邻F-GCID)+PCID Request)(S509)。当无法接收相邻F-GCID时,生成PCID申请消息(M-GCID+F-GCID+PCIDRequest)(S510)。然后,向中央设备发送PCID申请消息(S511)。发送后启动接收定时器,等待来自中央设备的PCID Request Response(S512)。在接收定时器期满(S514)的情况下,发出表示无法接收PCID的警报(S515),使设定模式结束(S506)。当接收来自中央设备的PCID Request Response并被赋予PCID时(S513),结束设定模式,转移到服务模式(A)。
接下来,说明毫微微小区基站的服务模式中的处理内容。
图6是说明毫微微小区基站的服务模式中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记载了与图5(A)相接的流程。
毫微微小区基站开始服务,当成为服务模式时成为能够连接终端的状态(S516)。然后,作为中断操作,定期地发送F-PCID(S517)。
接着,对基站的GCID定期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图7是说明基站的中断操作、即GCID定期发送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关于该处理,毫微微小区基站和宏小区基站进行相同处理。
首先,设定发送定时器(S701),然后使定时器开始(S702)。判定定时器是否期满(S703),在定时器未满时返回图6的主处理。当定时器期满时发送GCID(S704)。此后,返回发送定时器设定(S701),开始定时器(S702),进入下一次循环。
接着,说明中央设备中的PCID赋予处理的处理内容。
图8是说明中央设备中的PCID赋予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中央设备从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1接收由PCID Request和宏小区基站11的M-GCID、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23的F-GCID(如图5中S510所示,有时不包含)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1的F-GCID构成的PCID申请消息(S801)。接收到PCID申请消息的中央设备,根据GCID进行PCID加入认证(S802)。当认证失败时,中央设备对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发送加入拒绝消息。
当认证成功时,根据M-GCID确定所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地域。(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M-GCID来确定增设毫微微小区基站21在11’中)在本实施例中,中央设备具有图10中举例表示的数据库。中央设备检索图10的数据库(S804),确定在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为区域11’)中使用的PCID、和空闲(未使用)PCID。当具有空闲PCID时,从空闲PCID中选择任意的PCID,分配给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S806)。当没有空闲PCID时,选择所使用的PCID中使用频率低的PCID,分配给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S807)。此后,发送分配给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PCID(S808)。
在S801中还接收到相邻F-PCID时,转移到图9所示的(B)的处理。在S801中未接收到相邻F-PCID时,结束分配操作。
接下来,说明用于消除所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和已有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干扰的处理。
图9是说明中央设备中的消除毫微微小区基站间的干扰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在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1发送到中央设备的PCID申请消息中包含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23的GCID时,中央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确认该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PCID和电波强度(S901)。然后,当需要减弱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23的电波强度时,设定为减弱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电波强度(例如使其减少10%)(S902)。此后,中央设备将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1复位(S903)。复位后,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1再次转移到设定模式,执行图8所示的流程,将PCID申请消息发送到中央设备。
来自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PCID申请消息中不包含相邻基站的信息时,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和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相互的干扰消除处理结束。在复位后发送来的PCID申请消息中包含相邻基站的信息时,再次执行干扰消除处理流程,进行第二次调整,例如使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电波强度进一步减少10%。通过数次自动调整,如图2所示,已有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3的电波覆盖区域从223’缩小到23’,可以消除针对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1的干扰。
同样,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1对毫微微小区基站23进行干扰时(221’),也可以通过此方法来消除干扰。
实际上,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复位伴随着再设定,因此,当受到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干扰时进行再设定的基站必然接收其GCID并报告给中央设备。
图10表示中央设备中的数据库的结构例。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数据库中针对每个区域存储了宏小区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以及这些基站的GCID、PCID的信息。已经设定的基站的信息,定期地检索系统参数并更新信息。数据库1当增设毫微微小区基站时,在PCID申请时追加更新GCID。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表示,当将基站10、11、12、13设为宏小区基站,将基站100、101、21、22、23、31、110设为毫微微小区基站时,存在4个宏小区基站和7个毫微微小区基站,其中,在宏小区基站10的区域中存在两个毫微微小区基站100、101。另外,在宏小区基站11的区域中存在3个毫微微小区基站21、22、23,在宏小区基站12的区域中存在1个毫微微小区基站31,在宏小区基站13的区域中存在1个毫微微小区基站110。
中央设备还具有针对每个PCID记录了使用频率的数据库2。中央设备在该表中记录使用各PCID的频率,当赋予新的PCID时对其进行参照。PCID总数如前所述,在LTE标准中是504个,在No栏中记录PCID的序号,在PCID栏中记录PCID值,在使用频率栏中记录使用频率。
中央设备参照所述数据库1以及2,通过图8所示的方法向发送了PCID申请消息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分配PCID。
图11表示毫微微小区基站的状态迁移图。
毫微微小区基站,当接通电源并调试(67)后,成为设定模式(61)。在设定模式下接收PCID时(64),迁移到服务模式(62)。从服务模式返回设定模式的条件取决于电源OFF/ON或者复位(65)。
图12表示消除毫微微小区基站间的干扰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2通过时序图表示了图9中说明的毫微微小区基站间的干扰消除处理。当中央设备通过来自增设毫微微小区基站的PCID申请消息接收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时,中央设备为了不干扰增设毫微微小区基站,发送减弱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电波强度的指示,此后向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指示复位。复位后从增设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再次接收PCID申请消息,重复同样的处理,直到该消息中不包含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为止,由此消除毫微微小区基站间的干扰。

Claims (8)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多个宏小区基站、多个毫微微小区基站、和经由网络与所述多个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连接的中央设备,所述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各个基站被赋予全球小区识别码GCID和物理层小区识别码PCID来被管理,其中,所述全球小区识别码GCID是全球范围内唯一的识别码,所述物理层小区识别码PCID是用于无线终端识别从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有限数量的识别码,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有限数量的PCID预先分为赋予宏小区基站的PCID和赋予毫微微小区基站的PCID,
所述中央设备具有第一表和第二表,其中,所述第一表存储了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多个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区域信息、所述GCID、所述PCID,所述第二表存储了所述有限数量的PCID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内的使用状态的信息,
申请赋予PCID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对所述中央设备发送申请赋予PCID消息,该申请赋予PCID消息包含:该毫微微小区基站周围的宏小区基站的GCID、该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以及若存在能够接收到电波的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时该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
所述中央设备当接收该申请赋予PCID消息时,参照所述第一表来确定发送了消息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区域和该区域中使用的PCID,并选择在所述区域中未使用的PCID将其发送到所述毫微微小区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不存在区域中未使用的PCID时,所述中央设备参照所述第二表来选择使用频率低的PCID,将其发送到所述毫微微小区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申请赋予PCID消息中包含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时,所述中央设备对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发送使电波强度减小预定的一定量的指示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设备在对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发送使电波强度减小的指示消息后,对发送来所述申请赋予PCID消息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发送复位指示消息,使该毫微微小区基站再次检测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以及发送申请赋予PCID消息。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PCID分配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多个宏小区基站、多个毫微微小区基站、和经由网络与所述多个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连接的中央设备,所述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各个基站被赋予全球小区识别码GCID和物理层小区识别码PCID来被管理,其中,所述全球小区识别码GCID是全球范围内唯一的识别码,所述物理层小区识别码PCID是用于无线终端识别从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有限数量的识别码,所述PCID分配方法的特征在于,
申请赋予PCID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对所述中央设备发送申请赋予PCID消息,该申请赋予PCID消息包含:该毫微微小区基站周围的宏小区基站的GCID、该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以及若存在能够接收到电波的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时该相邻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
所述中央设备当接收该申请赋予PCID消息时,参照存储了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多个宏小区基站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区域信息、所述GCID、所述PCID的第一表,来确定发送了消息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区域和该区域中使用的PCID,并选择在所述区域中未使用的PCID将其发送到所述毫微微小区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CID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不存在区域中未使用的PCID时,所述中央设备参照存储了所述有限数量的PCID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内的使用状态的信息的第二表,来选择使用频率低的PCID,将其发送到所述毫微微小区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PCID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申请赋予PCID消息中包含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GCID时,所述中央设备对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发送使电波强度减小预定的一定量的指示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ID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设备在对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发送使电波强度减小的指示消息后,对发送来所述申请赋予PCID消息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发送复位指示消息,使该毫微微小区基站再次发送相邻的毫微微小区基站的检测以及申请赋予PCID消息。
CN201110036095.9A 2010-03-12 2011-02-09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的物理层小区id分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6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5287 2010-03-12
JP2010055287A JP5298051B2 (ja) 2010-03-12 2010-03-12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の物理レイヤセルid割り当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6449A true CN102196449A (zh) 2011-09-21
CN102196449B CN102196449B (zh) 2014-05-07

Family

ID=4456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609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6449B (zh) 2010-03-12 2011-02-09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的物理层小区id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23920A1 (zh)
JP (1) JP5298051B2 (zh)
CN (1) CN1021964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0021A (zh) * 2011-10-21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907368A (zh) * 2011-12-27 2014-07-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基站装置和识别号确定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5583B2 (ja) * 2012-08-07 2016-06-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小規模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022973A4 (en) * 2013-07-19 2017-06-21 Appcard,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ellular-based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within a vicinity
JP2016116188A (ja) * 2014-12-18 2016-06-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装置及び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064139B2 (en) * 2015-12-26 2018-08-28 Intel IP Corporation Context-assisted thermal management scheme in a portable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5848A (zh) * 2007-07-05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蜂窝网络基站同步的方法、系统和基站
CN101379772A (zh) * 2006-03-07 2009-03-04 英特尔公司 多跳无线网状网中的ofdma资源分配
CN101505476A (zh) * 2009-03-12 2009-08-12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蜂窝通信系统及其小区过滤方法
WO2010005217A2 (en) * 2008-07-07 2010-01-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ndover procedur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ter power of femto base st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9151A (ja) * 1999-08-26 2001-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識別子管理装置及び識別子割当て方法
KR101344760B1 (ko) * 2008-04-30 2013-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 블럭 송수신 방법및 장치
US8654623B2 (en) * 2008-06-25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under an extended 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 space
UA99537C2 (en) * 2008-07-01 2012-08-27 Кве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Network element configuration scheme
CN101742484B (zh) * 2008-11-07 2013-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物理地址的分配方法和基站
US20100291934A1 (en) * 2009-05-14 2010-11-18 Motorola, Inc. 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 assign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60306B2 (en) * 2009-07-27 2012-09-0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mobility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77289B1 (ko) * 2009-10-09 2015-1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물리적 셀 식별자를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9772A (zh) * 2006-03-07 2009-03-04 英特尔公司 多跳无线网状网中的ofdma资源分配
CN101075848A (zh) * 2007-07-05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蜂窝网络基站同步的方法、系统和基站
WO2010005217A2 (en) * 2008-07-07 2010-01-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ndover procedur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ter power of femto base st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05476A (zh) * 2009-03-12 2009-08-12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蜂窝通信系统及其小区过滤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0021A (zh) * 2011-10-21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2149809A1 (zh) * 2011-10-21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440021B (zh) * 2011-10-21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907368A (zh) * 2011-12-27 2014-07-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基站装置和识别号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3070A (ja) 2011-09-29
US20110223920A1 (en) 2011-09-15
JP5298051B2 (ja) 2013-09-25
CN102196449B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2777B (zh) 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197676B (zh) 无线电传送/接收装置和方法、及终端、基站以及系统
CN102726098B (zh) 运营商公共陆地移动网标识下发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5165041B (zh) 无线通信中基于网络的蜂窝小区标识冲突检测
KR10133687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불연속 동작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96449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的物理层小区id分配方法
CN103765953A (zh) 提供多级邻近指示和小小区发现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24844A (zh) 网络流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581854A (zh)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5580486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宏小区与小型小区之间的切换操作的设备和方法
CN103841607A (zh) 一种网关重定位的方法、移动管理实体及宿主基站
CN104054373A (zh) 基站、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记录介质
CN109691165A (zh) 识别无线通信网络中潜在相邻的网络节点
WO2013131234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relaying traffic in d2d communications
CN101904203A (zh) 用于使移动终端能够由至少一个基站来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EP2625885A1 (en) Relay nodes
CN103916921A (zh) 移动终端及其异系统小区的重选方法
CN111836357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873568A (zh) 一种小区属性的获取方法和设备
CN104115518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基站和通信控制系统
CN101483912A (zh) 一种中继站初始注册的方法
CN108235827A (zh) 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
US11310728B2 (en) Management of system information area
US954942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asing gateway capacity in LTE mode Femto cell system
CN107302781A (zh) 基于双模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设备、基站、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