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5938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5938A
CN102185938A CN2010106120263A CN201010612026A CN102185938A CN 102185938 A CN102185938 A CN 102185938A CN 2010106120263 A CN2010106120263 A CN 2010106120263A CN 201010612026 A CN201010612026 A CN 201010612026A CN 102185938 A CN102185938 A CN 102185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sion
portable terminal
grounding parts
terminal according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20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5938B (zh
Inventor
郑允硕
崔祐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85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5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5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59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机体;安装在终端机体中的印刷电路板PCB;以及内置天线,该内置天线连接到PCB并被配置成发送和接收信号,其中,内置天线包括:形成在PCB上的接地部;辐射体,该辐射体连接到接地部并且被配置成可在第一频带工作,并且向PCB馈送信号;以及接地扩展部,该接地扩展部从接地部开始沿至少一个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成扩大接地部的接地表面以使内置天线包括比第一频带低的第二频带作为工作频带。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多个频带可操作的内置天线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是一种能够携带的设备,并且具有诸如语音和视频呼叫通信、输入和输出信息、存储数据之类的一种或更多种功能。
随着这些功能变得更加多样化,移动终端能够支持诸如拍摄图像或视频、再现音乐或视频文件、玩游戏、接收广播信号等更加复杂的功能。通过综合地和集总地实现这样的功能,可以将移动终端实现为多媒体播放器或多媒体装置的形式。
近来,随着与高速通信相关的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能够发送和接收超过语音通信能力的大容量数据,因此,移动终端中的天线所采用的频带也同样增加。
为此,肯定有必要增大移动终端的天线安装空间,但是,天线安装空间的增大与移动终端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凑且纤薄的趋势相悖。因而,需要能够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满足期望的天线性能并同时实现使天线能够在多个频带中工作的天线性能的天线结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修改对天线应用的接地部来提供能够在附加频带中工作的天线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机体;安装在所述终端机体的内部的印刷电路板(PCB);以及连接到所述PCB的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内置天线包括:形成在所述PCB上的接地部;连接到所述接地部并被配置成在第一频带工作的辐射体;以及接地扩展部,其从所述接地部开始沿至少一个方向延伸并扩大所述接地部的接地表面,使得所述内置天线能够包括比所述第一频带低的第二频带作为工作频带。
所述接地扩展部可以包括:第一扩展部分,其从所述接地部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特定长度;和第二扩展部分,其从所述第一扩展部分的端部开始弯曲并沿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是所述终端机体的厚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所述终端机体的长度方向。
金属构件可以安装在所述机体上以形成第二扩展部分,并且与所述金属构件相连接的连接端子设置在电路板上以形成所述第一扩展部分。
所述金属构件可以在所述机体内部沿所述机体的侧面设置在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上。
所述机体可以包括前壳体和与所述前壳体接合起来以限定内部空间的后壳体,并且所述金属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以形成从所述机体露出的镶边。
所述辐射体可以设置成与所述接地部分开,并且所述第一扩展部分的长度可以与所述接地部与所述辐射体之间的间隔相对应。
所述第二扩展部分可以在与所述接地部保持特定间隔的状态下延伸特定长度,或者可以以弯曲形状或螺旋形状延伸。
所述第一频带可以包括多个频带,并且所述第二频带可以是比所述多个频带中的最低频带低的低频带。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机体;安装在所述终端机体的内部的印刷电路板(PCB);以及连接到所述PCB并被配置成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内置天线包括:形成在所述PCB上的接地部;辐射体,所述辐射体连接到所述接地部,并且被配置成在第一频带工作和向所述PCB馈送所述信号;以及接地扩展部,所述接地扩展部从所述接地部开始沿至少一个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接地扩展部扩展所述接地部的接地表面以使所述内置天线能够包括比所述第一频带低的第二频带作为工作频带。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当所述PCB与所述金属构件由螺丝固定时,所述PCB与所述金属构件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应用范围将从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中显现。但是应当理解,由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自变化和修改通过此详细说明将对于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变得明显,因此仅通过例示方式给出了指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和具体示例。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仅作为例示给出且因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示出的内置天线的构造的概念图;
图5是示出了当把接地扩展部应用于接地部时和未把接地扩展部应用于接地部时对反射损失的测量的曲线图;
图6和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地扩展部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地扩展部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9是接地扩展部的长度上的仿真反射损失的曲线图;
图10A和图10B例示了根据第二扩展部分的长度的电流分布;
图11是示出了在接地扩展部的第一扩展部分的长度上的仿真反射损失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了在第二扩展部分和接地部之间的间隙存在和不存在情况下的仿真反射损失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13A和图13B例示了根据第二扩展部分和接地部之间的间隙的存在和不存在的电流分布;
图14是示出了第一扩展部分的宽度上的仿真反射损失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分解图;以及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在以下描述中,诸如“模块”、“部”或“单元”等用于表示要素的后缀的用法仅仅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其本身不具有任何重要含义。
本发明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计算机、数字广播接收机、PDA(个人数字助手)、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等。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立体图。
构成终端机体110的外观的壳体(罩、外壳、盖等)包括前壳体111和后壳体112,各种电子部件可以安装在由前壳体111和后壳体112形成的空间中。
在前壳体111与后壳体112之间可以附加地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壳体。
这些壳体可以通过注塑合成树脂来形成,或者可以由诸如不锈钢(STS)、钛(Ti)等金属材料制成。
在终端机体110上可以设置显示单元113、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14、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第一操作单元116和第二操作单元117、音频输入单元118、接口119等。
显示单元113可以包括以可视的方式表示信息的液晶显示器(LCD)模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块等。
显示单元还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以允许用户以触知的方式输入信息。这里,显示单元113可以显示诸如数字、字符、符号等可视信息以允许输入电话号码等,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在显示单元113上显示的可视信息来输入信息。
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14可以被实现为听筒或扬声器。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14设置在终端机体110的一端以被设置成靠近用户的耳朵。
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可以以摄像机模块等形式来实现,以允许拍摄用户等的图像或视频。
第一操作单元116和第二操作单元117可以接收命令输入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第一操作单元116和第二操作单元117可以采用任意形式的操作单元,只要用户能够以触知的方式操作这些操作单元即可。
例如,可以将操作单元实现为能够接收用户以按压或触摸的方式输入的信息或命令的薄膜开关或触摸板,或者可以以利用轮、滚轮或操纵杆来转动按键的方式来实现操作单元。
在功能方面,第一操作单元116可以配置成输入诸如开始(START)、结束(END)、滚动(SCROLL)等命令,而第二操作单元117可以配置成具有调节从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14输出的声音的大小的功能和启用或停用显示单元113的触摸识别模式的功能。
音频输入单元118可以配置成例如麦克风的形式以接收用户的语音、其它声音等。
接口119可以是用于移动终端100与外部设备相互交换数据等的通道。例如,接口119可以是耳机的有线/无线接入端子、短距离通信端口(例如,IrDA端口、蓝牙端口、无线LAN端口等)、以及用于向移动终端供电的电源端子中的至少一个。
接口119可以是用于容纳诸如用于存储信息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用户身份模块(UIM)卡、存储卡等外部卡的卡槽。
图2是图1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立体图。
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终端110的后表面上设置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0。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0面向与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见图1)所面对的方向大体相反的方向。另外,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0可以是具有与第一视频单元115的像素不同像素的摄像机。
例如,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可以使用相对较低的像素(较低的分辨率)来工作。因此,可以在用户在视频呼叫等期间能够对其脸部进行拍摄并且将拍摄的图像发送给另一方时使用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另一方面,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0可以使用相对较高的像素(较高的分辨率)来工作,使得该第二视频输入单元可以用于用户获得供以后使用的较高质量的照片。
闪光灯121和镜122可以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0相邻地设置。当利用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0拍摄时,闪光灯121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0协同工作。镜122可以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0协作以允许用户在自拍模式中对其自身进行拍照。
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23可以附加地设置在终端机体110的后表面上。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23可以与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14(见图1)一起实现立体声功能,并且在免提电话模式中可以用于呼叫通信。
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电的电源单元125(见图8)安装在后壳体112上,并且电源单元125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可充电的电池125。电池盖126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后壳体112上以盖住电池125。
除了用于呼叫目的的天线以外,还可以在终端的一侧设置广播信号接收天线124等。天线124可以被安装成能够从终端机体110伸出。
图3是图2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4是示意性示出图3中示出的内置天线的构造的概念图。
印刷电路板(PCB)130安装在前壳体111和后壳体112之间。电子部件131安装在PCB 13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以操作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例如,显示模块113a安装在PCB 130的一个表面上,而无线通信模块、控制器等可以安装在PCB130的另一个表面上。
内置天线140连接到PCB 130的一侧以发送或接收无线电信号。内置天线140可以包括接地部141、辐射体142和接地扩展部143。
接地部141可以具有在PCB 130上形成的导电板的形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地部141被表示为形成在PCB 130的内部,并且绝缘材料形成在接地部141的外侧。
辐射体142用于辐射无线电波,并且配置成在PCB 130上执行馈送。辐射体142提供了能够在第一频带可操作的物理条件。即,辐射体142提供了使得导电金属能够辐射第一频带的无线电波的物理条件。例如,辐射体142可以具有特定长度(例如,第一频带的波长的1/2、1/4等的长度)以与第一频带的无线电波谐振,并且可以将辐射体142构图成在托架(carrier)144上具有特征形状以保证这种长度。
托架144允许将辐射体142安装于其上,从而支撑辐射体142。托架144可以构造成具有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内部空间相称的特定形状以安装在壳体(例如,前壳体111和后壳体112)的内部中,并且可以包括能够被固定到壳体或PCB 130的结构以使其保持牢固、固定的状态。
辐射体142包括与PCB 130的端子135接触的接地部件145和与PCB 130的端子136接触的馈送部146。辐射体142借助接地部件145与接地部141电连接。另外,辐射体142还被构造成通过馈送部146在PCB 130上执行馈送。
接地扩展部143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从接地部141开始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延伸。由于接地扩展部143用于扩大接地部141的接地表面,因此天线140可以包括第二频带(这里,第二频带是指比第一频带低的频带)。
接地扩展部143可以将导体接合到接地部141,或者可以在制造接地部141时与接地部141一起形成。
终端机体110的内部区域可以包括彼此相邻设置的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在此情况下,接地部141与辐射体14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处。
接地扩展部143可以形成在第一区域101中,并且一对接地扩展部143可以形成在接地部141的两侧。在此情况下,可以分别将该一对接地扩展部143表示为第一和第二扩展部分。第一和第二扩展部分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地扩展部143可以连接到接地部141的端部,即,连接到与第二区域102相向的端部,并且朝着第二区域102延伸。
参照图4,接地扩展部143可以包括第一扩展部分143a和第二扩展部分143b。
第一扩展部分143a可以从接地部141的一侧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特定长度。第一扩展部分143a可以从接地部141的端部延伸,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被示为沿着第一机体110的厚度方向。
第二扩展部分143b从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端部开始弯曲,以向着第二方向延伸。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被示为沿着终端机体110的长度方向,并且第二扩展部分143b可以向着第二区域102延伸,即,向着辐射体142延伸。第二扩展部分143b可以在与接地部141保持特定间隙的状态下延伸特定长度。
图5是示出了当把接地扩展部应用于接地部时和未把接地扩展部应用于接地部时对反射损失的测量的曲线图。
在图5的曲线图中,通过连接圆点而形成的曲线示出了其中没有采用接地扩展部143的情况,而通过连接四边形点形成的曲线示出了其中采用接地扩展部143的情况。
参照图5,辐射体142能够可操作的第一频带可以包括多个频带,该多个频带例如可以包括CDMA/GSM 850(824MHz~894MHz)、GSM 900(880MHz~960MHz)、PCS(1850MHz~1990MHz)、WiMax(3.4GHz~3.6GHz)以及WLAN(5.15GHz~5.85GHz)中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频带。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频带包括所有这些频带。
由接地扩展部143扩展出的第二频带可以是比该多个频带中最低频带低的低频带。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额外地产生了比第一频带的最低频带CDMA/GSM 850(824MHz~894MHz)低的低频带LTE(746MHz~805MHz)。
参照图5,注意到,在应用了接地扩展部143时,与没有应用接地扩展部143的情况相比,反射损失在LTE频带中减少。在内置天线可操作的基准反射损失是-5dB(此后对所例示的曲线图的说明将基于此)时,可以应用接地扩展部143以额外地形成LTE频带(746MHz~805MHz)中的频带,因此可以在相应的频带中操作天线140。
对接地扩展部143的应用可以得到扩大接地部141的接地表面的效果。因而,可以扩展内置天线140的大致长度,并且在接地部141处流动的电流可以沿第一和第二扩展部分143a和143b平滑地流动。这些电流的流动是造成LTE频带(746MHz~805MHz)中的输入阻抗的变化的关键因素。通过调节接地扩展部143的长度(L),可以得到天线140的阻抗匹配特性。稍后将对此进行说明。
图5中被用作第一和第二频带的示例的频带仅仅是示例性的。第一和第二频带可以根据期望天线在其中工作的频带来不同的设置。
图6和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地扩展部的结构的概念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地扩展部可以被修改成具有各种形状和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L形。
与本发明的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地扩展部相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地扩展部153和163还可以包括第一扩展部分153a和163a和第二扩展部分153b和163b。
如图6所示,第二扩展部分153b具有弯曲形状。即,第二扩展部分153b可以以反复弯曲的结构延伸。例如,如图7所示,第二扩展部分163b可以以螺旋形状延伸。
由于第二扩展部分153b和163b被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形状,因此可以进一步加长接地扩展部153和163。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在终端机体110的长度有限或者当接地扩展部153和163的部署空间不足时,该结构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保证接地扩展部153和163的长度。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地扩展部的结构的概念图。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地扩展部173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从接地部171延伸的第一扩展部分173a和从第一扩展部分173a的端部弯曲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扩展部分173b。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一方向是终端机体110的宽度方向。与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是,第二方向被示为终端机体110的长度方向。
第一扩展部分173a和第二扩展部分173b可以具有从接地部141延伸的各种形状的结构。
此外,当在接地部141的两侧形成一对接地扩展部分173a和173b时,这一对接地扩展部分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即,它们可以是对称的,或者它们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接地扩展部分173a和173b中的一个(例如,第一扩展部分)可以被形成为具有‘L’形,而接地扩展部分173a和173b中的另一个(例如,第二扩展部分)可以被形成为弯曲形状或螺旋形状。
图9是接地扩展部的长度上的仿真反射损失的曲线图。
图9的曲线图示出了当在图4所示的接地扩展部143的结构的基础上将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长度(L)设置为46mm、56mm、66mm和76mm时的反射损失。
参照图9,注意到,通过调整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长度,可以得到第二频带的阻抗匹配特性。但是,在此情况下,接地扩展部分143b的长度(L)的持续增加并不总实现期望的频带匹配。当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长度比特定长度长时,例如,当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长度是76mm时,反而减少了期望的频带的带宽。
图10A和图10B例示了根据第二扩展部分的长度的电流分布。
图10A示出了其中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长度(L)是46mm的情况,并且图10B示出了其中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长度(L)是76mm的情况。
接地部141的表面电流经过第一扩展部分143a平滑地流到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端部。但是,当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长度(L)是76mm时,表面电流从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端部反向地流动,妨碍了期望的频带中的带宽。
因而,必须根据期望的频带来适当地设置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长度。
图11是示出了在接地扩展部的第一控制部分的长度上的仿真反射损失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11的曲线示出了当在图4示出的接地扩展部143的基础上将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长度(H)设置为4mm、5mm和6mm时的反射损失。
辐射体142位于与接地部141隔开特定空间(S)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辐射体142与接地部141之间的空间(S)被设置为4mm或5mm。
如图11的曲线图所示,注意到,无休止地增加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长度(H)并不保证对天线140的阻抗特性的改进,并且在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长度(H)与辐射体142和接地部141之间的空间(S)相对应或与空间(S)相似时,可以得到最优的反射损失特性。
因而,为了获得最优的反射损失特性,优选的是,将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长度(H)与辐射体142相对于接地部141的高度相匹配。此外,为了使终端机体110的厚度减到最小,优选的是,将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长度(H)与辐射体142相对于接地部141的高度相匹配。
图12是示出了在第二扩展部分和接地部之间的间隙存在和不存在情况下的仿真反射损失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13A和图13B例示了根据第二扩展部分和接地部之间的间隙的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的电流分布。
图4中例示的结构示出了在保持与接地部141的特定间隙(G)的同时延伸的第二扩展部分143b。图12示出了间隙(G)的存在与否对天线140的反射损失的影响。通过将圆形的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对应于其中没有形成间隙(G)的情况,而实线表示了其中形成了间隙(G)的情况。图13A和图13B示出了其中在第二扩展部分143b和接地部141之间形成了间隙(G)的情况和其中在第二扩展部分143b和接地部141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的情况。
根据图12的曲线图,当在第二扩展部分143b和接地部141之间形成间隙(G)时,发生双谐振以实现改进LTE频带的带宽的效果。至于电流分布,还可以注意到,接地部141的表面电流经过第一控制部分143a平滑地流到第二扩展部分143b的端部。
但是,当在第二扩展部分143b与接地部141之间没有形成间隙(G)时,双谐振现象没有发生,因此不能实现改进带宽的效果。可以将此解释成在宽度方向上增加了接地部141的接地表面的面积,而没有增加接地部141的接地表面的长度。另外,从电流分布可以看出,接地扩展部143中的电流方向在与接地部141的电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分布,因此不能实现改进带宽的效果。
因而,可以注意到,为了获得改进带宽的效果,期望在第二扩展部分143b和接地部141之间形成间隙(G)。
图14是示出了第一扩展部分的宽度上的仿真反射损失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14的曲线图示出了当基于图4中示出的接口扩展部143的结构将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宽度(W)设置成4mm、19mm、34mm、49mm和65mm时的反射损失。
根据图14的曲线图,注意到,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宽度(W)从4mm逐渐增加,减少了双谐振特性以削弱改进带宽的效果。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宽度(W)的增加用于获得在宽度方向上增大接地部141的接地表面的面积的效果,并且也可以针对图12的情况来确认这种现象。
因此,可以注意到,最适合的结构将会是其中将第一扩展部分143a的宽度设置成特定长度或更短并且第二扩展部分143b在保持与接地部141的特定间隙(G)的状态下延伸的结构。
现在将描述把接地扩展部143实际应用于终端的实施方式。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分解图。
参照图15A,金属构件234安装在终端机体200上以形成接地扩展部的第二扩展部分。金属构件234被形成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板件,并且在终端机体200内沿终端机体200的侧面设置在终端机体200的长度方向上。具体地说,金属构件234安装在前壳体211或后壳体212的内表面上。
可以将与金属构件234相连的连接端子239设置在电路板230上以形成第一扩展部分。可以将连接端子239形成为在金属构件234被按压时弹性地变形。例如,连接端子239可以由夹子或弹针(pogo pin)等实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当电路板230与金属构件234通过螺丝固定时,电路板230与金属构件234可以电连接。
参照图15B,构成第二扩展部分的金属构件334形成了从终端机体300露出的翼缘(girth)。即,第二扩展部分可以是在外部安装在机体上的金属装饰物或金属线。如图所示,金属构件334可以设置在接合起来以限定终端机体的内部空间的前壳体311和后壳体312之间。
在前壳体311的侧面处形成开口,并且金属构件334被配置成盖住该开口。金属构件334的端部突出到终端的内部,并且将与金属构件334的端部相连接的连接端子339设置在电路板330上。连接端子339可以是导电橡胶等,并且与突出的金属构件334的端部一起构成第一扩展部分。
如以上参照图15A和图15B所述那样,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地扩展部可以按照与终端相关的各种形式来实现。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参照图16,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181、操作单元116和117、图像输入单元115和120、音频输入单元118、显示单元113、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23、感测单元186、接口119、广播接收模块185、存储器184、电源单元125以及控制器180。
控制器180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呼叫、数据通信、视频呼叫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
无线通信模块181通过天线向移动通信基站发送无线电信号或从移动通信基站接收无线电信号。例如,无线通信模块181包括发送单元183和接收单元182,该发送单元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负责语音数据、字符数据、图像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发送/接收并调制待发送的信号并发送经过调制的信号,该接收单元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
操作单元116和117提供输入的键入数据以控制终端的操作。
图像输入单元115和120可以处理在视频呼叫模式或图像拍摄模式中由图像传感器获取的诸如静止图像或视频的图像帧。可以将处理后的图像帧转换成能够在显示单元113上显示的图像数据,并接着将其输出到显示单元113。
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经过图像输入单元115和120处理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84中,或者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81发送到外部。
音频输入单元118可以在电话呼叫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中通过麦克风来接收外部的音频信号,并且将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处理成为电子语音数据。在电话呼叫模式中,将处理后的语音数据转换成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8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形式,并且接着将转换后的数据发送给无线通信模块181。在记录模式中,输出经过处理的语音数据以在存储器184中进行存储。
音频输入单元118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噪声去除(或抑制)算法以去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显示单元113可以输出在移动终端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呼叫模式中时,显示单元113可以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显示与呼叫或其他通信相关联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呼叫模式或图像拍摄模式中时,显示单元113可以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显示拍摄到的图像、UI、GUI等。
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23可以对从无线通信模块181接收到的或在存储器184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进行转换,并且在呼叫信号接收模式、电话呼叫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模式中输出经过转换的数据。
另外,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23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听得见的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音、消息接收音)。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23可以包括扬声器、听筒、蜂鸣器等。
感测单元186检测移动终端的当前状况(或状态)(如移动终端的打开/闭合状态)、移动终端的位置、用户是否接触到移动终端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的感测(控制)信号。例如,感测单元186可以执行关于电源单元125是否供电或接口119是否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感测功能。
接口119可以充当和与移动终端相连的至少一个外部设备的接口。例如,外部设备可以包括有线/无线耳机、外部电源充电器、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卡槽(例如,用于容纳存储卡、用户识别模块/用户身份模块(SIM//UIM)卡等)。接口119可以用于从外部设备接收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并将接收到的输入传送到移动终端内的一个或更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将数据从移动终端传送到另一个外部设备。
存储器184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器180所执行的处理和控制的程序等,或者可以临时地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止图像、视频等)。
另外,存储器184存储对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的操作进行控制的程序。
存储器184可以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存储介质,这些存储介质包括硬盘、卡式存储器(例如,SD或XD存储器等)、闪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
广播接收模块185可以接收通过卫星或地面装置发送的广播信号,将接收的广播信号转换成能够输出到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23以及显示单元113的广播数据格式,并且将转换后的数据输出到控制器180。此外,广播接收模块185可以接收与广播相关的辅助数据(例如,电子节目指南(EPG)、频道列表等)。经过广播接收模块185转换的广播数据和辅助数据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84中。
电源单元125被提供内部或外部电力,并且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提供元件的操作所需要的电力。
如上所述,由于在接地部处形成了接地扩展部,因此可以在低频带实现宽带特性。
此外,由于在结构上改变了终端的天线的接地部,因此在没有物理地扩展终端的情况下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得期望的天线性能。
由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特性的情况下将示例性实施方式实现为多种形式,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描述的任何细节,除非另有规定,而应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宽泛地进行理解。因此,所附权利要求希望包含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或落入该范围的等同物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19)

1.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机体;
印刷电路板PCB,其安装在所述终端机体的内部;以及
内置天线,其连接到所述PCB并且被配置成发送和接收信号,
其中,所述内置天线包括:
形成在所述PCB上的接地部;
辐射体,所述辐射体连接到所述接地部,并且被配置成在第一频带工作并向所述PCB馈送所述信号;以及
接地扩展部,所述接地扩展部从所述接地部开始沿至少一个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成扩展所述接地部的接地表面以使所述内置天线包括比所述第一频带低的第二频带作为工作频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接地扩展部包括:
第一扩展部分,其具有第一长度并且从所述接地部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和
第二扩展部分,其从所述第一扩展部分的与所述接地部相向的端部开始弯曲并沿第二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终端机体的厚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终端机体的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金属构件,其安装在所述终端机体上以形成所述第二扩展部分;和
与所述金属构件连接的连接端子,其设置在所述PCB上以形成所述第一扩展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金属构件在所述终端机体的内部沿所述终端机体的侧面设置在所述终端机体的长度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机体包括前壳体和与所述前壳体接合起来以限定内部空间的后壳体,并且所述金属构件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以形成从所述机体露出的镶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连接端子被配置成在所述金属构件被按压时弹性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所述PCB与所述金属构件被固定时,所述PCB与所述金属构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辐射体与所述接地部分开,并且所述第一扩展部分的所述第一长度对应于所述接地部与所述辐射体之间的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扩展部分的长度与所测出的所述辐射体距所述接地部的高度相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扩展部分具有第二长度并从所述第一扩展部分开始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扩展部分与所述接地部之间的空间被保持。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扩展部分以弯曲形状或螺旋形状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包括多个频带,并且所述第二频带是比所述多个频带中的最低频带低的低频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多个频带包括GSM/CDMA850频带、GSM 900频带、PCS频带、WiMax频带和WLAN频带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频带,并且所述第二频带包括LTE频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接地扩展部包括在所述接地部的两侧形成的第一扩展部分和第二扩展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扩展部分和所述第二扩展部分被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或不同的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接地部位于第一区域处,并且所述辐射体位于第二区域处,并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终端机体的内部相邻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接地扩展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接地扩展部连接到所述接地部的与所述第二区域相向的端部,并且朝着所述第二区域延伸。
CN201010612026.3A 2009-12-30 2010-12-29 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5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134762A KR20110078048A (ko) 2009-12-30 2009-12-30 휴대 단말기
KR10-2009-0134762 2009-12-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5938A true CN102185938A (zh) 2011-09-14
CN102185938B CN102185938B (zh) 2014-04-30

Family

ID=43827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202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5938B (zh) 2009-12-30 2010-12-29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25740B2 (zh)
EP (1) EP2343772B1 (zh)
KR (1) KR20110078048A (zh)
CN (1) CN1021859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9746A (zh) * 2015-05-22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程序下载方法
CN112640402A (zh) * 2018-09-06 2021-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5g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7367B2 (ja) * 2008-12-12 2013-01-16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端末及び筐体一体アンテナ
KR101899971B1 (ko) * 2011-11-16 2018-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TWI539663B (zh) 2014-03-19 2016-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裝置
US10122090B2 (en) 2015-12-21 2018-11-06 Google Llc Anntena configuration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10693238B2 (en) 2015-12-30 2020-06-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ual band antenna with integrated conductive bezel
CN112151939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WO2023240548A1 (en) * 2022-06-16 2023-12-21 Thomson Licensing Antenna assembly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5029A1 (en) * 2000-08-28 2004-07-01 Joseph Maoz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low-frequency op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antennas
WO2006134402A1 (en) * 2005-06-16 2006-12-21 Antenova Limited Resonant devices to improve antenna performance in handsets and data terminals
WO2007084051A1 (en) * 2006-01-23 2007-07-26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plurality of frequency bands
WO2009037353A1 (en) * 2007-09-20 2009-03-26 Nokia Corporatio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 printed wiring board for use i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3034B2 (en) * 2005-09-19 2011-03-08 Fractus, S.A. Antenna set, portable wireless device, and use of a conductive element for tuning the ground-plane of the antenna set
US7505006B2 (en) * 2006-06-08 2009-03-17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arrangement
KR101452764B1 (ko) 2008-03-25 2014-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5029A1 (en) * 2000-08-28 2004-07-01 Joseph Maoz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low-frequency op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antennas
WO2006134402A1 (en) * 2005-06-16 2006-12-21 Antenova Limited Resonant devices to improve antenna performance in handsets and data terminals
WO2007084051A1 (en) * 2006-01-23 2007-07-26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plurality of frequency bands
WO2009037353A1 (en) * 2007-09-20 2009-03-26 Nokia Corporatio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 printed wiring board for use i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9746A (zh) * 2015-05-22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程序下载方法
CN106299746B (zh) * 2015-05-22 2019-07-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程序下载方法
CN112640402A (zh) * 2018-09-06 2021-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5g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12640402B (zh) * 2018-09-06 2022-11-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5g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3772A1 (en) 2011-07-13
EP2343772B1 (en) 2014-03-05
US20110156962A1 (en) 2011-06-30
KR20110078048A (ko) 2011-07-07
US8525740B2 (en) 2013-09-03
CN102185938B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5938B (zh) 移动终端
US8406828B2 (en) Mobile terminal
KR101909604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8548539B2 (en) Casing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US8542154B2 (en) Portable terminal
EP3226348B1 (en) Mobile terminal
US8525739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02299440B (zh) 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器
KR101373332B1 (k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CN108448228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110012795A1 (en) Portable terminal
KR20160125831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9755743B (zh) 天线和终端
KR20110010416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30106213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10131750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4245257A (zh) 一种耳机结构及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KR101899971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216698739U (zh) 天线结构及终端设备
KR20090017907A (k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KR101404744B1 (ko) 루프 안테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114725651A (zh) 天线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KR101984596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50019120A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20120056672A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