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9440B - 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9440B
CN102299440B CN201110061031.4A CN201110061031A CN102299440B CN 102299440 B CN102299440 B CN 102299440B CN 201110061031 A CN201110061031 A CN 201110061031A CN 102299440 B CN102299440 B CN 102299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end
contact
terminal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10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9440A (zh
Inventor
李显虎
裵泰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99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9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9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94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resilient arms contacting the same counterpa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器。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电池,该至少一个接触焊盘具有设置在电池的相邻表面上的第一焊盘部和第二焊盘部。被构造成将电池电连接到终端机体的连接装置包括导电柔性端子,该柔性端子具有受到偏压而接触电池的第一和第二焊盘部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该移动终端还包括被构造成支承柔性端子的绝缘底座。柔性端子的一端连接到绝缘底座,而柔性端子的另一端是自由端。柔性端子被构造成当在离开电池的第一焊盘部的方向上向柔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施加力时增大第1二接触部对电池的第二焊盘部的接触压力。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便携式移动终端易于携带并且可以执行一个或更多个功能,如支持语音和视频电话呼叫、输入和/或输出信息或存储并入其中的数据。由于移动终端已经变得多功能化,因此很多移动终端可以用于拍摄静止或运动图像,播放音乐或视频文件,玩游戏或接收广播,因而这些移动终端被实现为集成的多媒体播放器。
为了实现这样复杂的功能,已经在具有多媒体能力的移动终端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做出了各种新的尝试。例如,提供了用户界面环境以使得用户可以容易且方便地获取或选择功能。
在移动终端中安装有可充电电池以向移动终端供电。电池是可拆装的以便于更换。为此,提供了电池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将电池电连接至移动终端。该连接结构通常配置有具有斜面(bias)的端子以便于与电池接触,从而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但是,当电池或移动终端受到外部冲击时,由于这种外部冲击的惯性,端子的偏置力可能瞬间和即刻地与电池从接触状态分开,从而造成移动终端进入“关机”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且部分内容将从说明书中显现,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来了解。通过书面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
在所附附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前述目的和构造。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在本申请中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到本说明书中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中: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的正面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立体图。
图4是例示与图2和图3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终端机体分离的电池盖和电池的立体图。
图5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终端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6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例示图6中示出的被分离为柔性端子和绝缘底座的电池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例示图6中示出的绝缘底座的截面图。
图9是例示图6中示出的电池连接装置的截面图。
图10是例示在将电池安装到移动终端期间电池的接触部开始与柔性端子接触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例示电池的接触部完全与柔性端子接触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概念性地例示在其上安装了电池的情况下当在接触部的方向上受到外部冲击时施加到柔性端子的接触部的力的操作状态图。
图13是概念性地例示在其上安装了电池的情况下当在不同接触部的方向上受到外部冲击时施加到柔性端子的接触部的力的操作状态图。
图14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装置的另一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15是例示完全安装在图14的电池连接装置上的电池的截面图。
图16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装置的又一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17是例示完全安装在图16的电池连接装置上的电池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在下面的描述中用于所公开的组成要素的后缀“模块”或“单元”只是为了更加容易地进行本说明书的描述,并且后缀本身并不提供任何特殊含义或功能。
本文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掌上/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便携式游戏装置、MPS播放器、电子书、导航装置等类似装置。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框图。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但是,图1示出的构成要素并不是必需的,因此可以利用比所列出的要素更少或多的要素来实现移动终端。在下文中将依次对这些要素进行描述。
无线通信单元110一般包括使得能够在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或使得能够在移动终端100与移动终端100所在的网络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因特网模块113、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和位置信息模块115。
广播接收模块111通过广播频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频道可以包括卫星频道和/或地面频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指生成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是指接收预先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发送给移动终端100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以是电视广播信号、收音广播信号、和数据广播信号以及具有数据广播信号与电视广播信号或收音广播信号相结合的形式的广播信号。
广播相关信息可以是指与广播频道、广播节目或广播服务提供方相关的信息或其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提供,在此情况下,可以由移动通信模块112接收广播相关信息。
广播相关信息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广播相关信息可以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电子节目指南(EPG:electronic programguide)和手持式数字视频广播(DVB-H:digital video broadcast-handheld)的电子服务指南(ESG:electronic service guide)的形式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形式存在。
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接收使用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的广播信号。具体地说,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接收使用如下数字广播系统的数字广播信号: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DMB-T: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terrestrial)、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DMB-S: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satellite)、仅媒体前向链路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VB-H)或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T: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broadcast-terrestrial)。广播接收模块111被配置成适合于提供广播信号的每一种广播信号和上述的数字广播系统。通过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到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在移动通信网络上向和/或从基站、外部终端、或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信号可以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而包括语音呼叫信号和/或各种类型的数据信号。
无线因特网模块113是用于支持无线因特网接入的模块。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内置在移动终端内或安装在移动终端100外。无线因特网模块可以使用包括WLAN(无线局域网)、(无线宽带)、(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或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无线因特网接入技术。
短距离通信模块114是用于支持短距离通信的模块。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可以利用诸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联合(IrDA)、超宽带(UWB)或等短距离通信技术。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的模块。位置信息模块的一个代表性示例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
继续参照图1,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处理在视频电话呼叫或图像拍摄模式中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诸如静止图像和/或视频的图像帧。经过处理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
经过相机121处理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者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0发送到外部装置。根据使用移动终端的环境,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相机121。
麦克风122在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呼叫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或其他语音接收模式时通过麦克风接收外部的音频信号,并且将音频信号处理为电子语音数据。可以将经过处理的语音数据转换成在电话呼叫模式中能够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而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并输出。麦克风122可以实现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算法以消除在接收外部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产生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输入数据。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配置成包括键盘、薄膜开关(dome switch)、触摸板(静压式/电容式触摸板)、滚轮(jog wheel)、拨动开关(jog switch)、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用户输入装置。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诸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闭合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移动终端100的取向之类的当前状态,并且产生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感测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是滑盖式电话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该滑盖式电话的打开或闭合状态。此外,感测单元140执行与是否从电源单元190供电、或外部装置是否连接到接口单元170相关联的感测功能。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
输出单元150被配置成提供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或告警信号的输出。因此,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告警单元153、触觉模块154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输出装置。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或输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过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呼叫模式中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呼叫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呼叫模式或图像拍摄模式中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拍摄到的图像和/或接收到的图像、UI或GUI。
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或及3维(3D)显示器中的至少一种显示器。显示单元151可以具有透明或光学透射型显示器以使得能够通过显示单元看到移动终端100的外部,这样的显示单元被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的例子可以包括透明OLED(TOLED)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透明显示器。在这种构造下,用户可以透过被终端机体的显示单元151占据的区域看到位于终端机体背面的物体。
根据移动终端100的构造方案,可以将显示单元151实现为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显示器。例如,多个显示单元151可以分开或集成为一体地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一个表面上,或者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不同表面上。
如果显示单元151和触敏传感器(称为触摸传感器)形成相互层结构,则可以将该结构称为触摸屏。具有触摸屏构造的显示单元151既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又可以用作输出装置。触摸传感器可以被实现为触摸薄膜、触摸片、触摸板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触摸表面。
触摸传感器142可以被配置成将施加到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的变化或从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产生的静电电容的编号转换成电输入信号。另外,触摸传感器142可以被配置成不仅感测触摸的位置和触摸的面积,而且还感测触摸的压力。
当触摸传感器感测到触摸输入时,相应的信号被发送到触摸控制器(未示出)。触摸控制器可以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并将相应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以知道显示单元151的哪个区域被触摸。
继续参照图1,接近传感器141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由触摸屏覆盖住的内部区域中或者设置在触摸屏附近。接近传感器141是利用电磁场或红外线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检测是否存在正在接近将要感测的表面的物体或者检测是否存在位于将要感测的表面附近的物体的传感器。接近传感器141具有比接触式传感器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加增强的效用。
接近传感器141可以包括光学透射式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磁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接近传感器。当把触摸屏实现为电容式触摸屏时,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感测指针对触摸屏的接近。因此,可以将触摸屏(触摸传感器)归类为接近传感器。
此后,为了方便起见,将把指针与触摸屏接近地定位但没有接触到触摸屏的状态称为“接近触摸”,而将把指针实际接触到触摸屏的状态称为“接触触摸”。与触摸屏上的接近触摸相对应的指针的位置对应于在指针的接近触摸期间指针与触摸屏垂直的位置。
接近传感器141感测接近触摸和与感测到的接近触摸相关的接近触摸模式(例如,距离、方向、速度、时间、位置、移动状态等)信息,并且可以将感测到的接近触摸模式输出到触摸屏上。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呼叫接收模式、呼叫发起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或广播接收模式等模式中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到的或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的音频数据。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输出存储在存储器160中的音频数据。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输出与在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相关的音频信号(例如,接收到呼叫时的声音、接收到消息时的声音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听筒、扬声器、蜂鸣器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音频输出组件。
告警单元153输出通告从移动终端100发生的事件的信号。从移动终端100发生的事件可以包括呼叫接收、消息接收、按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告警单元153不仅可以输出视频或音频信号,而且还可以输出其他类型的信号,如通过振动来通告事件的发生的信号。由于可以通过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来输出视频或音频信号,因此可以将显示单元151和音频输出模块152归类为告警单元153的一部分。
触觉模块154可以产生用户能够感知的各种触觉效果(例如,振动)。由触觉模块154产生的振动可以具有可控的强度、可控的模式或其他可控的特征。例如,可以按照合成方式或顺序方式输出不同的振动模式。
触觉模块154可以产生多种触觉效果,不仅包括振动,而且还包括对着正(触摸)接触的皮肤表面垂直移动的针排列、通过出气孔或进气孔喷出或吸入空气的力量、皮肤表面的触摸、与电极是否接触、诸如静电力的刺激产生的效果、利用吸热装置或发热装置再现冷或热感觉、或由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触觉效果装置产生的其他触觉效果。
触觉模块154可以被配置成通过用户的直接接触或用户利用手指或手的肌觉来发送触觉效果(信号)。根据移动终端100的构造,可以将触觉模块154实现为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装置。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器180的处理和控制的程序。另选地,存储器160可以临时地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数据、消息、静止图像、视频等)。存储器160还可以存储与在触摸屏上进行触摸输入时输出的各种振动模式和音频相关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利用任意类型的适合存储介质来实现,这些适合的存储介质包括:闪存型、硬盘型、多媒体卡微型存储器、存储卡型(例如,SD存储器或DX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存储器、磁盘、光盘等、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存储装置。另外,移动终端100可以操作在因特网上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器。
通常可以实现接口单元170以连接移动终端与外部设备。接口单元170使得可以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向移动终端100中的各个组件传送电力、或从移动终端100向外部装置发送数据。接口单元170可以例如包括有线/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耦接具有身份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输入/输出(I/O)端口、耳机端口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它接口装置。
接口单元170可以包括被构造成用于存储认证对移动终端100的使用权限所需的各种信息的芯片的身份模块171。该身份模块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UIM)、订户识别模块(SIM)、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身份模块。身份模块(此后称为“身份装置”)可以实现为智能卡类型。因此,身份装置可以通过端口连接到移动终端100。
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支架相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充当从外部支架向移动终端100提供电力的通道,或者可以充当向移动终端100传送用户从支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的通道。从支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者电力可以起到用于辨认移动终端100被正确地安装在支架上的信号的作用。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电话呼叫、数据通信、视频呼叫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它通信相关的控制和处理。控制器180可以包括提供多媒体回放的多媒体模块181。多媒体模块181可以构造成控制器180的一部分或构造成单独的组件。控制器180可以执行图案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进行的文字或绘图输入识别为文本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提供移动终端100的各种组件所需的电力。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工作。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正面立体图。本文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100被构造为直板式移动终端。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直板式移动终端,相反还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结构,诸如滑盖式(slide-type)、折叠式(folder-type)、旋转式(swivel-type)、旋盖式(swing-type)和本领域中公知的两个或更多个机体彼此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其它移动终端设计。
终端机体包括形成了终端的外部的壳体(壳、罩、盖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壳体分成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至少一个中间壳体可以设置在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之间。壳体可以例如通过合成树脂的注模成型来形成,或者可以由诸如不锈钢(STS)、钛(Ti)或其它适当金属材料制成。
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单元152、相机121、用户输入单元130(例如,131、132)、麦克风122、接口单元170等可以设置在终端机体上(如设置在前壳体101上)。显示单元151可以占用前壳体101的主要部分。音频输出模块152与相机121设置在与显示单元151的两端中的一端相邻的区域上,并且第一操作单元131和麦克风122设置在与显示单元151的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相邻的区域上。第二操作单元132和接口单元170以及其他装置可以设置在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的侧表面上。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操作为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并且可以包括多个操纵单元131和132。操作单元131、132可以被共同地设计成操作部,并且可以采用任意触觉方法以允许用户利用触觉输入来执行操作。
可以按照各种方式来设置通过操纵单元131、132输入的内容。例如,第一操作单元131可以用于接收诸如开始、结束或滚动之类的命令,并且第二操作单元132可以用于接收诸如控制从音频输出模块152输出音量级别或用于将显示单元151切换到触摸识别模式之类的命令。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100的背面立体图。参照图3,可以将第二相机121’安装到终端机体的后表面(即,安装到后壳体102上)。第二相机121’具有与相机121(图2)的图像拍摄方向大体相反的方向,并且可以具有与相机121不同的分辨率。
例如,相机121可以优选地具有相对低的像素数以便于用户在视频呼叫期间拍摄他或她自己的脸部的图像以发送到另一方,而第二相机121’可以具有相对大的像素数以便于拍摄不立即发送到另一方的一般对象的图像。相机121和第二相机121’可以按照旋转和/或弹出的方式安装在终端机体中。
闪光灯123与反射镜124可以与第二相机121’相邻地设置。闪光灯123在利用第二相机121’来拍摄对象的图像时将光照射向对象。在用户利用第二相机121’拍摄他或她自己的图像(在自拍模式中)时,反射镜124使用户能够看到他或她的脸部的反射。
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也可以设置在终端机体的后表面上。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用于与音频输出模块152(图2)一起实现立体声功能。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还可以用于在电话呼叫期间实现免提电话模式。
用于接收广播信号的天线116可以设置在终端机体的侧表面上。天线116可以构成广播接收模块111(图1)的一部分,并且可以构造成从终端机体拉出。
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电的电源单元190可以安装在终端机体上。电源单元190可以构造为集成在终端机体中,或者可以直接从终端机体的外部拆装。
下面,将更加详细地描述能够从电池向移动终端100传输稳定的电力的连接装置。图4是例示移动终端100的与移动终端的机体分离的电池和电池盖的立体图,以示出用于将电池电连接到终端机体的连接结构的一个示例。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用于接收电力的电池210。电池210可以容纳在如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表面上的电池安装部200的安装部中。电池安装部200可以具有比其外围更加凹入的形状以在后壳体102的表面上容纳电池210。电池安装部200可以包括第一端表面202、第二端表面203和在电池安装部200的第一端表面202与第二端表面203之间延伸的表面204。
可以设置可拆装的电池盖230以在将电池安装在电池安装部200中时遮住电池210和电池安装部200的开口。电池盖230与电池210可以分开(如图4所示那样并且被称为内置式),或者电池盖230可以与电池210集成为一体(未示出,被称为外部包装式)。电池盖2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锁定片231以便于将电池盖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到终端机体的后表面。锁定片231可以根据电池盖的材料和电池盖的打开与闭合方向而形成为各种形状。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在水平方向(与终端机体的后表面平行)上推压电池盖230时,电池盖230处于闭合状态,而如果在垂直方向上拉拔电池盖230,则可以解除该闭合状态。例如,当在离开移动终端的电池安装部200的第二端表面203并朝向移动终端的电池安装部200的第一端表面202的方向移动电池盖230时,电池盖230处于闭合状态。
用于将电池210电连接到移动终端100的电池连接装置240的位置可以基于在哪个方向上将电池210插入电池安装部200或与移动终端中设置的电路板的关系来确定。电池连接装置240可以包括例如以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电柔性端子250。柔性端子250的柔性和形状便于柔性端子与电池210的接触焊盘221(图5)之间的接触。
终端机体包括电池移动限制部件以限制电池210的移动,从而帮助避免在移动终端100受到冲击力(如掉落)影响时失去电池与终端机体之间的电连接。电池移动限制部件的一个组件是电池安装部20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安装部200具有与电池210的形状大致对应的大致长方形的凹部,从而限制电池210在朝向电池安装部的第一端表面202或第二端表面203的纵向方向上的移动,或者限制电池210在横穿纵向的横向方向上的移动。终端机体还包括远离安装部200的表面204从该安装部的边缘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tab)201。例如,该至少一个突出部201可以从电池安装部200的第一端表面202向着电池安装部的第二端表面203突出。
电池210包括第一端表面215、第二端表面216和位于在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之间的表面217。当把电池210安装到移动终端100的电池安装部200中时,电池的第一端表面215对应于电池安装部200的第一端表面202,电池的第二端表面216对应于电池安装部200的第二端表面203,并且电池的表面217对应于电池安装部200的表面204。电池210包括与从移动终端100的电池安装部200的边缘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201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凹槽211。
可以在从电池安装部的第二端表面203朝向电池安装部的第一端表面202的方向上将电池210插入移动终端100的电池安装部200中。按照这种方式,当把电池210安装在电池安装部200中时,电池210的纵向移动和横向移动受到移动终端100的电池安装部200的第一端表面202、第二端表面203、第一侧表面205和第二侧表面206的限制。另外,电池210朝向电池安装部210的表面204的移动受到电池本身的表面217的限制,并且离开电池安装部210的表面204的移动受到终端机体的至少一个突出部201与电池210的至少一个凹槽211的限制。
当电池210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200中时,电池210连续地受到柔性端子250的偏置力。如将要描述的那样,柔性端子250被构造成在冲击力被施加于电池210或终端机体时保持电池210与移动终端100的终端机体之间的电连接,从而避免电池与柔性端子之间的接触状态发生改变。
图5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端子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电池210具有其中包括了电池芯的壳体213。其中集成了与电池210的连接相关联的结构和电池芯的保护电路的连接相关的结构的成型部212设置在壳体213的侧面(如在电池210的第一端表面215处)。用于连接到柔性端子250(图4)的接触焊盘221设置在成型部212的侧面。基于制造商的标准,可以设置彼此绝缘的多个接触焊盘221。接触焊盘221可以设置在电池210的表面中的凹槽中以避免与外部导体短路。
参照图5,每个接触焊盘221都可以包括接近电池210的表面217的第一焊盘部221b和接近电池的第一端表面215的第二焊盘部221a。换言之,该结构便于各个接触焊盘221通过第一焊盘部221b和第二焊盘部221a连接到相应的柔性端子250,由此与针对各个接触焊盘仅设置了一个接触焊盘部的端子相比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电源连接。
设置卸压部件214以在电池芯中形成过大压力时解除压力。卸压部件214可以构造成当形成过大压力时破裂或裂开,从而避免电池210由于压力突然增加而爆炸。
图6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装置240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7是例示图6的分离成柔性端子250和绝缘底座260的电池连接装置240的立体图。图8是例示图6的绝缘底座260的截面图。图9是例示图6的电池连接装置240的截面图。
如图6所示,电池连接装置240可以包括可以由导电金属制成的柔性端子250和支承柔性端子250的绝缘底座260。柔性端子250可以如通过表面安装或连接器电连接到终端机体中设置的电路板(未示出)或类似组件。
柔性端子250可以制造成长且平坦的条带,并且可以包括第一接触部252和第二接触部255。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被构造成与电池210的第一焊盘部221b偏置地接触,并且柔性端子250的第二接触部255被构造成与电池210的第二焊盘部221a偏置地接触。柔性端子250还包括接近第一接触部252的第一端部256和接近第二接触部255的第二端部258。
柔性端子250的第一端部256或第二端部258中的一个连接到绝缘底座260,并且柔性端子250的另一端是自由端。例如,柔性端子250的第一端部256可以固定到绝缘底座260,并且形成为使得当在离开电池210的第一焊盘部221b的方向上向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施加力时,柔性端子250的第二接触部255对电池的第二焊盘部221a的接触压力增大。
以通过插入、粘接、成型或在本领域中公知的其他方法而将柔性端子250的第一端部256固定到绝缘底座260,同时柔性端子的第二端部258是自由端且未固定到绝缘底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柔性端子250的第一端部256固定到绝缘底座260的凹槽262(图7和图8),并且柔性端子250可以包括初始弯曲部251(图7)以便于向电池210的接触焊盘221施加偏置接触力。当把电池210安装在终端机体的安装部200中时,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和第二接触部255可以受到电池210上的接触焊盘221的按压并变形。
绝缘底座260可以包括容纳槽261以便于由电池造成的柔性端子250的变形。绝缘底座260的容纳槽261容纳柔性端子250的连接部257,连接部257连接第一接触部252和第二接触部255。
当电池210没有被安装在终端机体的安装部200中时,柔性端子250仅固定到绝缘底座260,并且可以被构造成不从容纳槽261接收任何力。但是,在将电池210安装到安装部200中时,柔性端子250的、连接柔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252和第二接触部255的连接部257在容纳槽261中变形。
连接部257具有预定形状,该预定形状有利于在将电池210安装到终端机体的安装部200中的过程中在使得柔性端子250的第二接触部255与电池210的第二焊盘部221a发生接触的方向上弯曲。参照图7和图9,连接部257包括第一弯曲部253和第二弯曲部254。第一弯曲部253形成为在变形前状态中具有锐角,并且第二弯曲部254形成为在变形前状态中具有钝角。第一弯曲部253被构造成使得第一弯曲部253的锐角在安装电池210期间减小,并且第二弯曲部254被构造成使得第二弯曲部254的钝角在安装电池期间增大。
容纳槽261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从而在没有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在容纳柔性端子250的连接部257的同时不阻碍柔性端子250的连接部257的变形或移动。容纳槽261包括形成接触表面263的成角度的内壁,接触表面263被构造成与柔性端子250的第二弯曲部254接触。柔性端子250的第二弯曲部254被构造成在将电池安装到移动终端的期间沿该成角度的内壁移动,这导致在将电池210安装到安装部200中的期间第一弯曲部253的锐角减小。
将参照图10到图13来描述具有柔性端子250和绝缘底座260的电池连接装置240的操作。图10是例示了在将电池安装到终端机体的安装部200中的过程中电池的接触焊盘221开始接触柔性端子250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1是例示了在将电池安装到终端机体的安装部200中的过程中电池的接触焊盘221与柔性端子250完全接触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2是概念性地例示了在安装了电池的情况下当在第一接触部252的方向上施加外部冲击时被施加到柔性端子250的力的操作状态图。图13是概念性地例示了在安装了电池210的情况下当在第二接触部255的方向上施加外部冲击时被施加到柔性端子250的力的操作状态图。
如图10所示,可以在诸如朝向电池安装部200的第一端表面202的水平方向上将电池210插入电池安装部200中。在此过程中,电池210的接触焊盘221轻轻地按压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当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被按压时,连接部257和第二接触部255围绕固定端部256在顺时针方向上稍稍变形。接着,柔性端子250的第二弯曲部254沿着绝缘底座260的接触表面263滑动,从而造成柔性端子250的第二接触部255由于接触表面263的倾斜而与电池210的第二焊盘部221a发生接触。
当把电池210完全安装到终端机体的安装部200中时,凭借电池的向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施力的第一焊盘部221b,柔性端子的第二接触部255被迫使与第二焊盘部221a接触,从而保持电池与终端机体之间的电连接。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在将电池安装到终端机体的安装部200中的同时继续保持与电池210的第一焊盘部221b的接触状态。
随着电池210被安装在终端机体的安装部200中,安装部的侧表面(包括第一端表面202、第二端表面203、第一侧表面205和第二侧表面206)限制了电池远离柔性端子250的第二接触部255的移动。凭借电池210的位于在从安装部200的第一端表面202的边缘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201和安装部的表面204之间的电池210的第一端表面215,电池的第一端表面215远离安装部的表面204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限制了电池从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移开。因此,柔性端子250持续地向接触焊盘221提供柔性偏置力,从而保持电池210与终端机体的电连接状态。
图12示出了如来自外部冲击的外力,该外力在离开电池210的第一焊盘部221b的方向上被施加于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该力可以造成柔性端子250充分变形,从而导致柔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252与电池210的第一焊盘部221b分离开。但是,柔性端子250的连接部257的第二弯曲部254沿着形成接触表面263的成角度的壁移动,导致柔性端子250的第二接触部255对电池的第二焊盘部221a的接触压力增大。因此,强力按压第二焊盘部221a的第二接触部255可以降低第一接触部252处的电断开的风险。
相反,如图13所示,当如来自外部冲击的外力在离开电池210的第二焊盘部221a的方向上被施加于柔性端子250的第二接触部255时,该力可以造成柔性端子250充分地变形,从而导致柔性端子的第二接触部255与电池的第二焊盘部221a分离开。但是,利用第二弯曲部254作为作用点而发出与被施加到第二接触部255的力方向相反的力,从而在围绕第二弯曲部254的顺时针旋转方向上施加了杠杆作用的力。这种旋转动作造成柔性端子250的第一接触部252向着电池210的第一焊盘部221b移动,从而增大了第一接触部252对第一焊盘部221b的接触压力。因此,强力按压第一焊盘部221b的第一接触部252可以降低第二接触部255处的电断开的风险。
图14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的连接装置的另一个示例的截面图,并且图15是例示完全安装在图14的电池连接装置上的电池的截面图。在该示例中,柔性端子350与图7至图13中示出的柔性端子250在形状上不同,并且绝缘底座360的容纳槽361的形状也与图7至图13中示出的容纳槽261的形状稍稍不同。但是,柔性端子350与柔性端子250在以下方面相似:柔性端子350的第一端部356固定到容纳槽361,并且柔性端子350的第二端部358是自由端。
参照图14,柔性端子350的第一接触部352和第二接触部355之间的空间可以包括接近第一接触部352的第一弯曲部353和接近第二接触部355的第二弯曲部354。容纳槽361的内壁可以包括第一接触表面363和第二接触表面364,第一接触表面363被构造成接触第一弯曲部353,而第二接触表面364被构造成接触第二弯曲部354。第一接触表面363与第二接触表面364之间的角度是锐角。
当把电池210安装在电池安装部200中时,电池的第一焊盘部221b与柔性端子350的第一接触部352发生接触,并且在朝向安装部的表面204的方向上在第一接触部352上施加力。当在第一接触部352上施加力时,第一弯曲部353沿着容纳槽361的第一接触表面363向下和向右移动。当柔性端子350的第二弯曲部354与容纳槽361的第二接触表面364发生接触时,第二接触部355朝着电池210的第二焊盘部221a提供偏置力,该偏置力造成第二接触部355对电池210的第二焊盘部221a的接触力增大。结果,第一接触部352和第二接触部355都可以保持对电池210的接触焊盘221的很强的接触力。
当在朝向柔性端子350的第二接触部355的方向上施加如来自外部冲击的外力时,柔性端子350的第一接触部352对电池210的第一焊盘部221b的接触力增大。相反,当在朝向柔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352的方向施加如来自外部冲击的外力时,柔性端子350的第二接触部355对电池210的第一焊盘部221b的接触力增大。
图16是例示电池的连接装置的又一个示例的截面图,并且图17是例示完全安装在图16的电池连接装置上的电池的截面图。在该示例中,柔性端子450的形状与图7至图15中示出的柔性端子250和350在形状上不同,并且绝缘底座460的容纳槽461的形状也与图7至图15中示出的261和316的形状不同。图16和图17示出了支承部件470,设置支承部件470是为了允许柔性端子450在容纳槽461内围绕支承部件旋转。
柔性端子450的第一接触部452和第二接触部455之间的空间可以包括接近第一接触部452的第一弯曲部453和接近第二接触部455的第二弯曲部454。第一弯曲部453与第二弯曲部454之间的部分可旋转地被支承部件470支承住。支承部件470具有纵向结构并且横跨绝缘底座460的容纳槽中延伸。
例如,支承部件470的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支承柔性端子450,该表面具有弯曲的凸起截面(如圆周弧形截面),并且柔性端子450的、被构造成与支承部件接触并由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具有弯曲的凹入截面(如圆周弧形截面)。在将电池210安装到电池安装部200的过程中,第一弯曲部453或第二弯曲部454都未与容纳槽461的内壁发生接触。
当电池210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200中时,电池的第一焊盘部221b与柔性端子450的第一接触部452发生接触,并且在朝向电池安装部的表面204的方向上在第一接触部452上施加力。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接触部452上的力造成第二弯曲部454在逆时钟方向围绕支承部件470旋转,从而造成第二接触部455向着与电池210到的第二焊盘部221a接触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二接触部455可以向着电池210的第二焊盘部221a提供偏置力,该偏置力使得第二接触部455对电池210的第二焊盘部221a的接触力增大。结果,第一接触部452与第二接触部455都可以保持对电池210的接触焊盘221的很强的接触力。
当在朝向柔性端子450的第二接触部455的方向上施加如来自外部冲击的外力时,柔性端子450的第一接触部452对电池210的第一焊盘部221b的接触力增大。相反,当在朝向柔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452的方向施加如来自外部冲击的外力时,柔性端子450的第二接触部455对电池210的第二焊盘部221a的接触力增大。
如本文所述,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当柔性端子的任一个接触部在离开电池的焊盘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柔性端子的另一个接触部对电池的相应焊盘部的偏置力增大。因此,不管作用于移动终端的冲击力的方向如何,都可以保持电池与终端机体之间的稳定电连接。
前述实施方式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并不应当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教导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
前面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替换、修改以及变型是显而易见的。在权利要求中,装置加功能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这里被描述为执行所述的功能的结构,并且不仅涵盖结构等同物,还涵盖等同结构。

Claims (21)

1.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提供电力的电池,该电池包括:
位于所述电池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之间的表面;和
至少一个接触焊盘,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接近所述电池的所述表面设置的第一焊盘部和接近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一端表面设置的第二焊盘部;
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被构造成当所述电池被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中时,将所述电池电连接到所述移动终端的终端机体,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导电柔性端子,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接近第一端并受到偏压而接触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一焊盘部的第一接触部和接近第二端并受到偏压而接触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二焊盘部的第二接触部;以及
绝缘底座,其被构造成支承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连接到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绝缘底座,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中的另一个是自由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都被构造成当在离开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二焊盘部的方向上向所述第二接触部施加力时,增大所述第一接触部对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一焊盘部的接触压力,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都被构造成当在离开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一焊盘部的方向上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施加力时,增大所述第二接触部对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二焊盘部的接触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柔性端子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连接部;并且
所述绝缘底座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容纳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部,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移动终端中的过程中,当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一焊盘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施加力时,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迫使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二焊盘部发生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包括被形成为具有锐角的第一弯曲部和被形成为具有钝角的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锐角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移动终端中的过程中减小;并且
所述第二弯曲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所述钝角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移动终端中的过程中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绝缘底座的所述容纳槽包括形成接触表面的成角度的内壁,所述接触表面被构造成与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第二弯曲部接触;并且
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第二弯曲部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移动终端中的过程中沿着所述容纳槽的所述成角度的内壁移动,从而减小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弯曲部包括接近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的第一弯曲部和接近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的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弯曲部的角度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移动终端中的过程中减小;并且
所述第二弯曲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弯曲部的角度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移动终端中的过程中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绝缘底座的所述容纳槽包括形成被构造成与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接触的第一接触表面的第一成角度的内壁和形成被构造成与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第二弯曲部接触的第二接触表面的第二成角度的内壁;
介于所述第一成角度的内壁与所述第二成角度的内壁之间的角是锐角;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一弯曲部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移动终端中的过程中沿着所述容纳槽的所述第一成角度的内壁移动;并且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二弯曲部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移动终端中的过程中沿着所述容纳槽的所述第二成角度的内壁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横跨(cross)所述绝缘底座的所述容纳槽延伸的纵向支承部件;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包括接近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的第一弯曲部和接近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的第二弯曲部;并且
所述柔性端子的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并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的、被构造成接触并支承所述柔性端子的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所述部分的表面具有弯曲的凸出截面;并且
所述柔性端子的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并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所述部分具有弯曲的凹入截面,并且被构造成围绕所述支承部件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柔性端子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在至少一个位置处接触所述容纳槽的内壁。
11.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电池,其被构造成向所述移动终端提供电力,所述电池包括:
位于所述电池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之间的表面;和
至少一个接触焊盘,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接近所述电池的所述表面设置的第一焊盘部和接近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一端表面设置的第二焊盘部;
终端机体,其具有用于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容纳所述电池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
第一端表面,其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中时接近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一端表面设置;
第二端表面,其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中时接近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二端表面设置;以及
表面,其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中时接近所述电池的所述表面设置;以及
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在所述终端机体的所述安装部内接近所述安装部的所述第一端表面,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电池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时将所述电池电连接到所述终端机体,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导电柔性端子,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在将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中时接近第一端并受到偏压而接触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一焊盘部的第一接触部和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时接近第二端并受到偏压而接触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二焊盘部的第二接触部;以及
绝缘底座,其被构造成支承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连接到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绝缘底座,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中的另一个是自由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都被构造成当在朝向所述安装部的所述第一端表面的方向上向所述第二接触部施加力时,增大所述第一接触部对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一焊盘部的接触压力,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端子中的每一个都被构造成当在朝向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施加力时,增大所述第二接触部对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二焊盘部的接触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柔性端子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连接部;并且
所述绝缘底座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的容纳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部,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终端机体的所述安装部的过程中,当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一焊盘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施加力时,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迫使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焊盘的所述第二焊盘部发生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包括被形成为具有锐角的第一弯曲部和被形成为具有钝角的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锐角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中的过程中减小;并且
所述第二弯曲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所述钝角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中的过程中增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绝缘底座的所述容纳槽包括形成接触表面的成角度的内壁,所述接触表面被构造成与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第二弯曲部接触;并且
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第二弯曲部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中的过程中沿着所述容纳槽的所述成角度的内壁移动,从而减小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锐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弯曲部包括接近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的第一弯曲部和接近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的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弯曲部的角度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中的过程中减小;并且
所述第二弯曲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弯曲部的角度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中的过程中增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绝缘底座的所述容纳槽包括形成被构造成与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接触的第一接触表面的第一成角度的内壁和形成被构造成与所述柔性端子的所述第二弯曲部接触的第二接触表面的第二成角度的内壁;
介于所述第一成角度的内壁与所述第二成角度的内壁之间的角是锐角;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一弯曲部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的过程中沿着所述容纳槽的所述第一成角度的内壁移动;并且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二弯曲部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安装部的过程中沿着所述容纳槽的所述第二成角度的内壁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的所述容纳槽内的纵向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第一端表面和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表面平行地延伸;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包括接近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的第一弯曲部和接近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的第二弯曲部;并且
所述柔性端子的、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并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的、被构造成接触并支承所述柔性端子的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所述部分的表面具有弯曲的凸出截面;并且
所述柔性端子的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并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所述部分具有弯曲的凹入截面,并且被构造成围绕所述支承部件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终端机体还包括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第一端表面的、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表面的边缘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以及
当所述电池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时,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一端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和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表面之间;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被构造成限制所述电池离开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表面的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柔性端子被构造成在将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终端机体的所述安装部的过程中在至少一个位置处接触到所述容纳槽的内壁。
CN201110061031.4A 2010-06-28 2011-03-14 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9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61475 2010-06-28
KR1020100061475A KR101635029B1 (ko) 2010-06-28 2010-06-28 이동 단말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9440A CN102299440A (zh) 2011-12-28
CN102299440B true CN102299440B (zh) 2014-08-27

Family

ID=44544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103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9440B (zh) 2010-06-28 2011-03-14 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16610B1 (zh)
KR (1) KR101635029B1 (zh)
CN (1) CN1022994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73800U (zh) * 2011-11-18 2012-08-0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高频转接器
US8840430B2 (en) 2012-07-31 2014-09-23 Harri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392975B1 (ko) * 2012-11-12 2014-05-08 재단법인대구경북과학기술원 무정지 배터리 교환 시스템
US9711014B2 (en) * 2013-09-06 2017-07-18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haptic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ransitions in audio signals
US9576445B2 (en) 2013-09-06 2017-02-21 Immersion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haptic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an envelope in audio signals
US9619980B2 (en) 2013-09-06 2017-04-11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haptic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audio signals
CN106061224B (zh) * 2016-07-28 2019-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KR102355943B1 (ko) * 2017-03-31 2022-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접속 장치
CN114444643A (zh) * 2019-04-17 2022-05-06 苹果公司 无线可定位标签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603A (zh) * 2005-10-14 2007-04-18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电池电源连接装置及其移动通信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0396B1 (en) * 1996-11-04 2003-02-19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elephone handset
SE516165C2 (sv) * 1999-02-18 2001-11-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ortabel elektrisk apparat med en urkopplingsbar strömkälleenhet
KR200237123Y1 (ko) 2001-03-05 2001-09-28 김지환 핸드폰의 인터페이스 커넥터용 배터리 접속단자구조
GB2377825A (en) * 2001-07-19 2003-01-22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Device with expansion adaprot slotted into battery
JP4495923B2 (ja) * 2003-06-13 2010-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KR100664114B1 (ko) * 2004-03-03 2007-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io 리셉터클 조립체
JP4665408B2 (ja) * 2004-03-04 2011-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電池室構造
KR20060030939A (ko) * 2004-10-07 2006-04-12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배터리팩 착탈장치
TWM320751U (en) * 2007-04-27 2007-10-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Battery connector
KR200444511Y1 (ko) 2008-07-21 2009-05-18 금비전자(주) 휴대폰 배터리 충전거치대의 충전단자 접속구조
KR200448504Y1 (ko) 2009-07-14 2010-04-21 주식회사 협진아이엔씨 휴대폰용 접속단자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603A (zh) * 2005-10-14 2007-04-18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电池电源连接装置及其移动通信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16610B1 (en) 2011-09-13
KR101635029B1 (ko) 2016-06-30
CN102299440A (zh) 2011-12-28
KR20120000937A (ko)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9440B (zh) 移动终端的电池连接器
US8542154B2 (en) Portable terminal
EP2367292B1 (en) Watch type mobile terminal
KR101873407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9337882B2 (en) Mobile terminal
US10658733B2 (en) Mobile terminal
EP2663056B1 (en) Mobile terminal
US9001507B2 (en) Mobile terminal
KR20120108827A (ko) 인쇄회로기판 어셈블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1604704B1 (ko) 와치형 이동 단말기
US9461384B2 (en) Connection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03002079A (zh)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EP365126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0804047B2 (en) Mobile terminal
KR20130119169A (ko) 이동단말기
KR101873406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649648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463825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750341B1 (ko) 카메라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1657498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559773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KR20100033805A (ko) 휴대단말기
KR20120075088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607972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709531B1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