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1758A - 光盘记录方法、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光盘记录装置、主机装置、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及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光盘记录方法、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光盘记录装置、主机装置、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及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1758A
CN102171758A CN200980139622XA CN200980139622A CN102171758A CN 102171758 A CN102171758 A CN 102171758A CN 200980139622X A CN200980139622X A CN 200980139622XA CN 200980139622 A CN200980139622 A CN 200980139622A CN 102171758 A CN102171758 A CN 102171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optical disc
data
disc recording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96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惠介
岛田宏道
薮野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71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17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 blocks are arranged within multiple radial zones, e.g. Zone Bit Recording or Constant Density Recording discs, MCAV discs, MCLV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记录方法、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光盘记录装置、主机装置、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及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以与半径位置相应的记录速度记录记录数据的光盘记录处理,具备使用模式选定处理,在该使用模式选定处理中,基于至少包括所述记录数据的容量、各使用模式的使用区域中的记录速度及各使用模式的层间移动次数在内的规定条件,以总记录时间较短的方式,从所使用的记录层数不同的多个种类的使用模式之中,选定将所述光盘的数据区中包含的规定的能记录区域以规定的使用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使用模式,按照由所述使用模式选定处理所选定出的使用模式,进行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Description

光盘记录方法、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光盘记录装置、主机装置、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及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BD-R、BD-RE等的光盘记录数据的光盘记录方法及光盘记录装置、对该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控制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及主机装置,尤其涉及对光盘分配记录数据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以记录数据的记录终止位置为数据区(data zone)的最外周的方式计算记录开始地址,通过在计算出的记录开始位置开始记录数据的记录,可高速地再现记录数据。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盘记录再现装置,在因主轴电动机的转矩或转速的限制,不能以针对高倍速记录对应光盘的内周所指定的线速度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仅对比规定位置更靠外的外周侧的数据区进行记录。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134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6-15571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自数据区的外周侧开始优先顺序地用于记录,所以与从光盘的内周向外周顺序记录记录数据的情况相比,记录记录数据消耗的实际记录时间变短。
可是,在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进行记录的情况下,通过优先使用数据区的外周侧即便能够缩短实际记录时间,但聚焦位置的切换及记录学习等消耗的时间却变长,从而导致总记录时间变长。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因为仅在数据区中比规定的数据记录开始位置更靠外的外周侧的区域进行记录,所以与使用内周侧的区域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实际记录时间,但是聚焦位置的切换及记录学习等所消耗的时间变长,从而导致总记录时间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缩短对光盘记录记录数据的总记录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处理,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以与半径位置相应的记录速度记录记录数据,该光盘记录处理特征在于,具备使用模式选定处理,在该使用模式选定处理中,基于至少包括所述记录数据的容量、各使用模式的使用区域中的记录速度及各使用模式的层间移动次数在内的规定条件,以总记录时间较短的方式,从所使用的记录层数不同的多个种类的使用模式之中,选定将所述光盘的数据区中包含的规定的能记录区域以规定的使用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使用模式。按照由所述使用模式选定处理所选定的使用模式,进行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根据所述第1实施方式,按照以记录数据的记录所需的总记录时间较短的方式选定出的使用模式,进行记录数据的记录。
另外,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处理,对具有至少一个记录层的光盘记录记录数据,该光盘记录处理特征在于,具备:区域分割处理,沿半径方向对所述光盘的各记录层的数据区进行分割从而确定多个分割区域;和优先级决定处理,基于各分割区域的特性,决定由所述区域分割处理所确定出的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从由所述优先级决定处理所决定出的优先级高的分割区域开始,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根据所述第2实施方式,从基于各分割区域的特性决定出的优先级高的分割区域开始,顺序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因此,例如通过将线速度高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设定得较高,使得记录快速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处理,是通过将由用户指示了记录的记录数据发送至光盘记录装置的主机装置进行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处理,其特征在于,具备:容量确定处理,确定所述记录数据的容量;和容量通知处理,将由所述容量确定处理所确定出的记录数据的容量通知给所述光盘记录装置。
根据所述第3实施方式,收到记录数据的容量的通知的光盘记录装置能够基于所通知的记录数据的容量,来确定记录数据的使用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处理,是通过向以CAV控制方式记录数据的光盘记录装置发送由用户指示了记录的记录数据的主机装置进行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处理,其特征在于,具备:能记录区域确定处理,基于由光盘记录装置从光盘读出的信息,来确定该光盘的数据区中的能记录区域;和使用区域确定处理,从由所述能记录区域确定处理所确定出的能记录区域中,将不包括最内周的区域确定为使用区域。以在由所述使用区域确定处理所确定出的使用区域中记录所述记录数据的方式,对所述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指示。
根据所述第4实施方式,因为线速度慢的光盘的最内周不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所以可快速地进行记录数据的记录。
另外,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处理,是通过根据用户的指示对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数据的再现指示的主机装置进行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处理,其特征在于,具备连结信息接收处理,在该连结信息接收处理中,在成为所述再现指示的对象的数据被分割然后记录至多个分割区域的情况下,从光盘记录装置中接收表示所述分割区域的再现顺序的数据连结信息,以按照所述连结信息接收处理中所接收到的数据连结信息示出的再现顺序再现所述多个分割区域的方式,对所述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所述再现指示。
根据所述第5实施方式,在不具有按照数据连结信息示出的再现顺序再现多个分割区域的功能的光盘记录装置中,能够按照数据连结信息示出的再现顺序再现多个分割区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因为按照以记录数据的记录所需的总记录时间较短的方式选定出的使用模式进行记录数据的记录,所以缩短了总记录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从基于各分割区域的特性决定出的优先级高的分割区域开始,顺序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因此,例如通过将线速度高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设定得较高,从而能够快速地进行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光盘记录装置能够基于所通知的记录数据的容量来确定记录数据的使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因为线速度慢的光盘的最内周未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所以可快速地进行记录数据的记录,可缩短记录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在不具有按照数据连结信息示出的再现顺序再现多个分割区域的功能的光盘记录装置中,能够按照数据连结信息示出的再现顺序再现多个分割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记录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说明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数据记录区域分配处理所选定的使用模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主机装置120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101的数据区的逻辑地址空间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记录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6的(S1004)中的主机装置12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6的(S1004)中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8的(S1201)中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101的L0、L1、L2各层的能记录区域的半径位置与线速度之间关系的曲线的例子。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8的(S1207)中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6的(S1005)中的光盘记录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向光盘记录记录数据的现有方法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现有方法中的在补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由数据记录区域分配处理所选定的使用模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200的构成的框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采用了ZCLV控制方法情况下的光盘101的分割区的说明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在对未记录状态的光盘101进行记录情况下所确定的使用区域及使用顺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在对光盘101进行记录数据的补记情况下所确定的使用区域及使用顺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在对光盘101进行记录数据的补记情况下所确定的使用区域及使用顺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相当于图9的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相当于图9的图。
图2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在(S3211)所确定的分割区域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在对未记录状态的光盘101进行记录情况下在(S3212)所决定的使用顺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在对光盘101进行记录数据的补记情况下在(S3212)所决定的使用顺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在(S3211)所确定的分割区域的说明图。
图2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将数据区内的规定区域分割成分割区域1、2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主机装置420的框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图6的(S1004)中的主机装置42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9(A)是说明在对未记录状态的光盘101进行记录情况下的使用区域和各分割区域的使用优先级的例子的说明图;图29(B)是说明在对光盘101进行记录数据的补记情况下的使用区域和各分割区域的使用优先级的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记录系统具备: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对光盘101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现;主机装置120;输出部140,输出由主机装置120进行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和输入部150,用于用户向主机装置120输入数据。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结构>
如图2所示,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具备:主轴电动机102、光拾取器103、伺服控制部104、激光控制部105、信号处理部106、存储器107、系统控制器108、能记录区域判别部109、数据分割部110、记录时间运算部(使用模式选定部)111、地址变换部112、及接口113。另外,由信号处理部106、存储器107、系统控制器108、能记录区域判别部109、数据分割部110、记录时间运算部111、及地址变换部112构成了间接控制光拾取器103的控制装置114。该控制装置114通过执行光盘、磁盘或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包括所有种类的ROM(只读存储器))等的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来实现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功能。此外,控制装置114也可在将信息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读入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之后执行该程序。
主轴电动机102使光盘101转动。
光拾取器103具备:发出激光的激光二极管(LD:Laser Diode)、对被光盘反射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反射光检测光电探测器、对由上述LD输出的激光本身进行受光的前光光电探测器(将双光电探测器归总为受光元件)、及由所述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所通过的物镜。光拾取器103输出反射光信号以及激光信号,该反射光信号表示由反射光检测光电探测器检测出的反射光的强度,该激光信号表示由前光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激光本身的强度。
伺服控制部104进行主轴电动机102的转动控制,并且对光拾取器103的追踪及聚焦进行控制。
激光控制部105对光拾取器103的激光输出的强度进行控制。
信号处理部106通过处理从伺服控制部104收到的信号,生成用于控制追踪、聚焦、主轴电动机转速的信号。将所生成的信号反馈至伺服控制部104。另外,接收由光拾取器103输出的激光信号,向激光控制部105反馈激光控制用的信号。此外,接收由光拾取器103输出的反射光信号,向系统控制器108输出基于该反射光信号的再现信号。
存储器107存储由系统控制器108指示保持的数据、或者经由系统控制器108由各模块指示保存的数据。
系统控制器108对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各模块进行控制。
能记录区域判别部109经由系统控制器108接收存储器107所记录的光盘管理信息,并基于该光盘管理信息确定光盘101的数据区中的能记录区域。在这里,光盘管理信息是表示在被装入的光盘101中是否存在已经记录的数据、即光盘101是已记录还是未记录的信息、或者已经记录的数据的记录位置(例如,开始位置)、尺寸(容量)、形式等的信息。并且,经由系统控制器108对存储器107进行指示保存表示所确定的能记录区域的信息(以下,称为“能记录区域确定信息”)。
数据分割部110经由系统控制器108从存储器107接收由能记录区域判别部109所保存的能记录区域确定信息。然后,基于由接收到的能记录区域确定信息表示的能记录区域、和对光盘101有记录指示的数据(记录数据)的容量,分割记录数据使得能向能记录区域记录。
记录时间运算部111针对在上述记录数据的记录中按照规定的使用顺序使用规定的能记录区域的多种使用模式,基于经由系统控制器108接收到的光盘101的能记录区域中的线速度(记录速度)、记录数据的容量、层间寻道次数(层间移动次数)及参数调整次数,导出总记录时间。然后,选定所导出的总记录时间最短的使用模式。
地址变换部112针对以记录时间运算部111选定的使用模式所使用的各记录层,确定表示记录开始位置的物理开始地址和表示记录终止位置的物理终止地址,并作为变换信息保存至存储器107。然后,基于存储器107中保存的变换信息,将经由系统控制器108从主机装置120接收到的存取逻辑地址变换成光盘101的物理地址。另外,将光盘101的物理地址变换成存取逻辑地址。
接口113被用于系统控制器108和主机装置120之间的通信。
<光盘101的结构>
如图3所示,成为数据记录的对象的光盘101具有逆磁道路径(Opposite Track Path)方式的3个记录层。从内周向外周进行记录的记录层和从外周向内周进行记录的记录层交替地重叠。将各记录层的序号设为L0、L1、L2。各记录层被分割成内区(Inner Zone)、数据区(Data Zone)、外区(Outer Zone),用户记录的数据被分配给数据区。内区及外区分别具有未图示的记录学习用的区域、盘管理区域、及控制信息区域。记录学习用的区域用于在对光盘101记录数据之前学习数据记录所需的激光功率、光盘101的状态或适合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状況的写策略、也就是记录脉冲的图案。在盘管理区域记录数据存取所需的信息和缺陷扇区的信息。在控制信息区域中预先记录与光盘101相关的信息,被用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控制。
<主机装置120的结构>
如图4所示,主机装置120具备:用户接口121、系统控制器(容量确定部)122、存储器123、接口124、及光盘记录再现装置控制部125。主机装置120的功能通过使计算机执行光盘、磁盘或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包括所有种类的ROM(只读存储器))等的信息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来实现。详细地说,主机装置120的功能既可以由设备驱动程序来实现使得在各种各样的应用中能够利用,又可以通过各个应用程序来实现。
用户接口121被用于主机装置120和用户之间的数据通信。
系统控制器122对主机装置120的各模块进行控制。
存储器123存储由系统控制器122指示保存的数据、或经由系统控制器122由各模块指示保存的数据。
接口124被用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和主机装置120之间的数据通信。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控制部125控制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并具备主处理部(容量通知部)126、及能记录区域确定部127。
主处理部126进行各种信息处理。
能记录区域确定部127基于接收到的光盘的管理信息,确定光盘101的数据区中的能记录区域。
<逻辑地址空间>
图5是表示数据区的逻辑地址空间的说明图。在由主机装置120识别出的地址空间的记录位置,分配着不依赖于光盘101所具有的记录层的数目及光盘101的物理布局的连续的地址。在对光盘101的数据区整体连续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因为光盘101为逆磁道路径方式,所以按照L0最内周→L0最外周→L1最外周→L1最内周→L2最内周→L2最外周的顺序分配逻辑地址。
<光盘记录系统的动作>
以下,说明光盘记录系统以CAV控制方式将记录数据记录于光盘101情况下的动作。
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中装入光盘101时,主轴电动机102使光盘101转动,光拾取器103将激光照射到光盘101。然后,通过伺服控制部104进行追踪、聚焦,进而通过被称为自旋加速(spin up)的动作(以下,称为“自旋加速动作”)以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可进行记录再现动作的状态下起动。当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开始自旋加速动作时,将处于起动中的情况通知给主机装置120。在该自旋加速动作中,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读出光盘101中的盘管理区域及控制信息区域的信息,并作为光盘管理信息保存至存储器107。另外,能记录区域判别部109接收存储器107中所记录的光盘管理信息,并基于该光盘管理信息来确定光盘101的数据区中的能记录区域,将表示所确定的能记录区域的信息作为能记录区域确定信息保存至存储器107。
在该状态下,开始了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
(S1001)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将在上述自旋加速动作中读出的光盘101的信息即上述光盘管理信息和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相关的驱动信息,发送至主机装置120。主机装置120接收这些光盘管理信息和驱动信息,由存储器123进行保存。然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控制部125基于该光盘管理信息,确定光盘101中所记录的数据的容量或形式、表示数据的记录位置的地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可实现的记录倍速等,并经由用户接口121将这些信息中的必要信息输出至输出部140。
(S1002)然后,当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50的输入向主机装置120进行动作指示时,主机装置120的系统控制器122将与该动作指示相应的动作指示信号发送至光盘记录再现装置控制部125,光盘记录再现装置控制部125的主处理部126接收该动作指示信号。另外,作为上述动作指示用户进行记录指示的情况下,通过对输入部150的输入来指定以几倍速实施记录。用户指定在(S1001)中输出至输出部140的可实现的记录倍速中包含的记录倍速。另外,在进行记录指示时,系统控制器122确定指示记录的数据(记录数据)的容量及通过用户指定的记录倍速。
(S1003)接着,主处理部126基于动作指示信号判别用户的动作指示是记录指示和再现指示中的哪个指示。在用户的动作指示是记录指示的情况下进入(S1004),在是再现指示的情况下进入(S1005)。
(S1004)光盘记录系统进行数据记录处理。
(S1005)光盘记录系统进行数据再现处理。
<数据记录处理>
在这里,对(S1004)的数据记录处理进行说明,在(S1004)中首先进行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
(S1101)首先,在主机装置120中,主处理部126从存储器123中接收光盘管理信息和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相关的驱动信息,并存储向光盘101记录数据时可实现的记录倍速。
(S1102)接着,能记录区域确定部127基于光盘管理信息,将仍未记录数据的区域确定为能记录区域,主处理部126导出开始记录记录数据的存取逻辑地址。
(S1103)接着,主处理部126从系统控制器122中接收由用户进行记录指示的记录数据的容量以及由用户所指定的记录倍速。该记录数据的容量及记录倍速是在从用户收到记录指示时由系统控制器122确定的。
(S1104)接着,主处理部126向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通知在(S1102)中导出的存取逻辑地址和在(S1103)中接收到的记录数据的容量及记录倍速,并且指示数据记录。
接着,当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从主机装置120收到(S1104)的指示时,开始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记录处理。另外,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将伴着记录指示从主机装置120发送来的存取逻辑地址、记录数据的容量、及由用户所指定的记录倍速保存至存储器107。以下,对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记录处理进行说明。
(S1201)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对用于记录记录数据的使用区域进行确定。更详细而言,针对各使用区域,确定表示记录开始位置的开始物理地址和表示记录终止位置的终止物理地址。另外,对使用区域的使用顺序进行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并不是对一个记录层确定多个使用区域,所以使用区域的使用顺序是记录层的使用顺序。然后,地址变换部112从存储器107中读出从主机装置120发送来的存取逻辑地址(开始逻辑地址),并将该存取逻辑地址变换成第一次进行记录的使用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关于(S1201)的详细处理见后述。
(S1202a)系统控制器108自存储器107读出由地址变换部112所确定的各使用区域(记录层)的开始物理地址及终止物理地址和使用顺序。在这里,设定i=1。然后,在要使用的各记录层实施记录学习。也就是说,在记录中使用多个记录层的情况下,在多个记录层中实施记录学习。
(S1202b)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从由第i次进行记录的使用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示出的记录开始位置起,开始数据记录。
(S1203)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中,与记录数据的记录动作并行地,系统控制器108确认是否直至第i个使用区域的终止物理地址为止记录结束。如果到终止物理地址未完成记录,则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反复进行(S1203)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到终止物理地址完成了记录则进入(S1204)。
(S1204)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中断记录。
(S1205)系统控制器108确认全部记录数据的记录是否完成。如果未完成记录则进入(S1206),如果完成了记录则进入(S1207)。
(S1206)设定i=i+1,对接下来进行记录的使用区域、即第i次进行记录的使用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进行寻道,并返回到(S1202b)。
(S1207)系统控制器108将终止物理地址保存至存储器107,进行被分割记录的数据的连结处理。关于在此的详细处理见后述。
<数据记录区域分配处理>
在这里,参照图9的流程图,对(S1201)中的详细处理进行说明。
(S1211)地址变换部112从存储器107中读出能记录区域确定信息,并确定L0、L1、L2各层的能记录区域。
(S1212)地址变换部112从存储器107中读出记录数据的容量和记录倍速,并基于所读出的记录倍速导出表示L0、L1、L2各层的能记录区域的半径位置和线速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10示出在此导出的曲线的例子。在该曲线中,主轴电动机的转速一定,随着半径位置从内周向外周行进而线速度变高。
接着,记录时间运算部111将规定的能记录区域以规定的使用顺序使用于上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使用模式确定成多个种类。然后,针对所确定的各使用模式,基于由地址变换部112导出的曲线来计算实际记录时间。
详细而言,记录时间运算部111确定所使用的记录层的数目彼此不同的使用模式。具体地说,确定以下(A)、(B)、(C)的使用模式中的、所使用的记录层的全部能记录区域的容量比记录数据的容量大的使用模式,其分别是:
(A)使用L0、L1、L2中的任意一个层的能记录区域的使用模式;
(B)使用L0、L1、L2中的任意两个层的能记录区域的使用模式;
(C)使用L0、L1、L2所有层的能记录区域的使用模式。
另外,确定了满足以下条件的使用模式。
(a)所使用的能记录区域的线速度在未使用的能记录区域的线速度以上。因此,以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故所使用的能记录区域为如下的区域,该区域包括能记录区域的最外周、且不包括与在该使用模式中未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的能记录区域相比处于内周侧的区域。
(b)在按照所确定的使用模式进行了记录的情况下,不进行记录方向相同的记录层间的直接层间移动、即从L0向L2的直接层间移动。也就是说,进行的所有层间移动为向相对于层间移动前的记录层而言扫描方向相反的记录层进行的层间移动。
另外,在光盘101的数据区未记录数据的情况下,在所使用的各记录层中确定所使用的区域容量彼此相等的使用模式。另一方面,在光盘101的数据区已经记录了数据的情况下,以各记录层所使用的能记录区域的容量为(S1102)中由能记录区域确定部127所确定的该记录层的能记录区域的容量以下的方式,确定使用模式。
(S1213)记录时间运算部111针对在(S1212)中计算出实际记录时间的所有使用模式,进行记录中断时间的预测。记录中断时间是对寻道时间(seek time)、和作为用于记录的参数的调整时间的记录学习时间分别进行预测并合计而成的。各使用模式的寻道时间,基于聚焦位置切换时间、半径位置移动速度、该使用模式所需的半径位置移动距离及聚焦位置切换次数算出。上述聚焦位置切换时间和半径位置移动速度被预先计测并保存至存储器107中。各使用模式的记录学习时间,基于实施一次记录学习所需的时间和该使用模式所需的记录学习次数算出。实施一次记录学习所需的时间被预先计测并保存至存储器107。当所使用的记录层为2个以上时,虽然存在以不同的使用顺序使用相同的记录层的多种使用模式,但是寻道时间仅针对这些使用模式中的、以半径位置移动距离最短的次序使用记录层的使用模式算出。另外,存在多个半径位置移动距离最短的次序时,仅针对先使用层序号小的记录层的使用模式算出。记录学习次数与所使用的记录层的数目相同。
(S1214)记录时间运算部111针对在(S1212)导出实际记录时间的所有使用模式,算出将(S1212)中算出的实际记录时间和(S1213)中算出的记录中断时间合计之后的总记录时间。
(S1215)记录时间运算部111选定在(S1214)中算出的总记录时间最短的使用模式。在总记录时间最短的使用模式为多个的情况下,选定记录中断时间最短的使用模式。
在此,对该选定方法进行说明。记录时间运算部111首先针对使用一个记录层的上述使用模式(A)和使用2个记录层的上述使用模式(B)进行选择动作,选择上述总记录时间最短的使用模式。然后,在选择了使用模式(A)的情况下,作为总记录时间最短的使用模式而选定该使用模式(A)。另一方面,在选择了使用模式(B)的情况下,进一步针对使用模式(B)和使用模式(C)进行上述选择动作。然后,将由该选择动作选择出的使用模式作为总记录时间最短的使用模式进行选定。
此外,在记录层数为4个以上的数m的情况下,同样也可通过选择动作选择在记录数据的记录中使用n个(n为自然数)记录层的第1使用模式和使用(n+1)个记录层的第2使用模式之中的、总记录时间更短的使用模式,来进行使用模式的选定。也就是说,也可开始反复动作,用于反复所述选择动作直至按从1开始依次增1的顺序使n增大至n=m-1为止,在该反复动作中的所有选择动作中选择了第2使用模式的情况下,选定使用m个记录层的使用模式;另一方面,在所述反复动作中的规定选择动作中选择了第1使用模式的情况下,选定初次选择了第1使用模式的选择动作中的第1使用模式。
(S1216)地址变换部112将(S1215)中所选定的使用模式下所使用的能记录区域确定为使用区域。详细而言,确定各使用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终止物理地址,作为用于将存取逻辑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变换信息,保存至存储器107。另外,确定(S1215)中所选定的使用模式下的使用区域的使用顺序,并将其保存至存储器107。然后,地址变换部112基于存储器107中保存的变换信息,将由主机装置120发送的存取逻辑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
然后,在图8的(S1202)~(S1206)中,按照在(S1215)中所选定的使用模式进行记录数据的记录。在使用多个记录层的使用模式下进行记录数据的记录的情况下,数据分割部110分割记录数据并分配给各记录层。
另外,记录数据被记录至未记录数据的能记录区域,而未记录至已经记录有数据的区域。
<数据连结处理>
接着,参照图11的流程图,对(S1207)中的详细处理进行说明。
(S1221)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基于在记录数据的记录中所使用的各使用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和终止物理地址之差,导出各使用区域的数据尺寸。
(S1222)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在光盘101的盘管理区域记录连结数据,以便能够将分割记录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磁道进行再现。所谓连结信息表示在记录数据的记录中所使用的使用区域及该使用区域的使用顺序,具体而言是按照使用顺序排列使用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及数据尺寸的信息。
如图3所示,例如在光盘101的3个记录层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的情况下,作为连结信息,依次记录记录层L0的开始物理地址、记录层L0中记录的数据的数据尺寸、记录层L1的开始物理地址、记录层L1中所记录的数据的数据尺寸、记录层L2的开始物理地址、记录层L2中所记录的数据的数据尺寸。另外,在所使用的层为1个的情况下,记录1组开始物理地址及数据尺寸,在所使用的层为2个的情况下,记录2组开始物理地址及数据尺寸。
如上述,因为在光盘101的盘管理区域记录了连结信息,所以能够在再现所记录的记录数据时,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地址变换部112从光盘101中读取连结信息,并基于该连结信息将从主机装置120发送来的存取逻辑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
当数据连结处理终止时,地址变换部112使盘管理区域中所记录的连结信息与从主机装置120接收到的存取逻辑地址相关联,并将表示对所指示的存取逻辑地址进行了数据记录的信号发送至主机装置120,从而记录处理完成。
<数据再现处理>
进而,对图6的(S1005)的数据再现处理进行说明。在(S1005)中,进行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S1301)主机装置120的主处理部126从存储器123接收光盘管理信息,并掌握处于数据区的数据磁道的结构。
(S1302)主机装置120的主处理部126将向被再现指示的数据磁道存取的存取逻辑地址和数据尺寸发送至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并对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指示数据再现。
(S1303)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根据在(S1302)中从主机装置120发送来的存取逻辑地址进行数据的再现,然后将再现数据及表示再现完成的信号发送至主机装置120,主机装置120接收这些信息,由此数据再现处理终止。
图3表示通过(S1201)的数据记录区域分配处理所选定的使用模式的例子。在该图中,在未记录的光盘101的3个记录层中,Data区的最外周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记录数据被三等分记录。也就是说,在记录数据的记录中所使用的各记录层中,彼此相等的容量的区域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这种情况下,地址变换部112将L0的开始物理地址703、L0的终止物理地址706、L1的开始物理地址705、L1的终止物理地址702、L2的开始物理地址701、及L2的终止物理地址704作为变换信息保存至存储器107。然后,按照记录层L0、记录层L1、记录层L2的次序进行使用,L0的开始物理地址703成为全部数据记录开始地址,L2的终止物理地址704成为全部数据记录终止地址。图13是对光盘记录数据的现有方法。在该图中,从光盘101的内周侧向1个记录层进行记录。详细而言,记录数据自L0的最内周起开始分配,601成为全部数据记录开始地址,602成为全部数据记录终止地址。将图3与图13的现有方法进行比较可知,因为在图3中使用了记录速度快的包括光盘101的数据区的最外周的连续区域、还使用了所使用的记录层数不同的多个种类的使用模式中算出的总记录时间最短的模式,所以与图13的方法相比缩短了记录时间。
图14表示对在数据区已经记录了数据的光盘101补记记录数据情况下、在(S1201)所选定的使用模式的例子。在该图的光盘101中,在补记记录数据之前,已经进行了图13现有数据记录方法下的记录和图3使用模式下的记录。并且,该光盘101的剩余区域、即未记录数据的区域被分配给记录数据的补记。另外,在光盘101的3个记录层中,数据区的未记录区域中包括最外周的连续区域被分配给记录数据的记录,且将记录数据分割为三部分记录。按照记录层L0、记录层L1、记录层L2的次序进行使用,L0的开始物理地址801成为全部数据记录开始地址,L2的终止物理地址802成为全部数据记录终止地址。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按照总记录时间最短的使用模式进行记录数据的记录,所以缩短了总记录时间。
另外,因为记录数据被记录于外周侧,所以抑制了主轴电动机的转速,削减了消耗电力,并且以CAV控制方式或ZCLV控制方式再现情况下对记录数据的存取时间也变短。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将成为数据记录的对象的光盘101假设为逆磁道路径方式,但也可设为并行磁道路径方式。这种情况下,在上述(S1212)中的使用模式确定中只要不考虑下述条件即可,也就是上述(b)的条件即不进行记录方向相同的记录层间的直接层间移动的这种条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S1212)中,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基于记录倍速,导出表示半径位置和线速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并基于该曲线算出实际记录时间。但是,实际记录时间的计算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可对应的记录倍速为1种,则不进行上述曲线的导出动作,为了导出实际记录时间而参照预先存储的曲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向包括能记录区域的最外周的区域分配记录数据。也就是说,以实际记录时间最短的方式分配记录数据。可是,并不限于此,只要与按照自能记录区域的内周侧开始的顺序分配记录数据的图13所示的情况相比,以实际记录时间较短的方式进行分配即可。
另外,如果是从数据记录的开始至终止实际记录时间以外所需的时间,则也可将寻道时间和记录学习时间以外的时间包括在记录中断时间内。
另外,虽然从主机装置120向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发送存取逻辑地址、记录数据的容量、及记录倍速,但所发送的信息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如,也可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对应记录倍速为1种的情况下,不发送记录倍速。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的数据记录区域分配处理及数据连结处理并不限定于针对光盘整个面以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也可适用于针对光盘的一部分区域以CAV以外的控制方式进行记录、仅针对剩余区域以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通过多个处理部实现了控制装置114的功能,但是用于实现该功能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通过单芯片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实现。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记录系统,取代实施方式1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而具备图15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200。光盘记录再现装置200如图15所示,除了具备实施方式1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区域分割部201及优先级决定部202。另外,光盘记录再现装置200不具备数据分割部110及记录时间运算部111。另外,由信号处理部106、存储器107、系统控制器108、能记录区域判别部109、地址变换部112、区域分割部201及优先级决定部202构成了间接控制光拾取器103的控制装置214。该控制装置214通过执行光盘、磁盘或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包括所有种类的ROM(只读存储器))等的信息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实现光盘记录再现装置200的功能。此外,控制装置214也可在将信息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读入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之后执行。
区域分割部201经由系统控制器108从存储器107接收由能记录区域判别部109所保存的能记录区域确定信息。然后,在半径方向分割由接收到的能记录区域确定信息所确定的能记录区域,来确定多个分割区(分割区域)。
优先级决定部202决定由区域分割部201所确定的各分割区的优先级。
在这里,图16示出采用ZCLV控制方法情况下的光盘101的分割区。分割区是从区0至区4的5个区,区0被分配在光盘的内区,区4被分配在外区,区1至区3被分配在数据区。各分割区的记录再现以一定的线速度进行。区0、区1以低速度进行记录再现,区2以中速度进行记录再现,区3、区4以高速度进行记录再现。各分割区的开始地址被预先保存至存储器107,通过从存储器107中读出开始地址来确定各分割区。在图17、图18、图19中,也与图16同样地,光盘101的记录区域沿着半径方向被分割为区0至区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系统在以ZCLV控制方式将记录数据记录至光盘101的情况下,取代上述实施方式1的(S1212)~(S1216)的处理,而进行图20所示的(S2211)、(S2212)的处理。关于其他的处理,因为与实施方式1的光盘记录系统以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情况下的动作相同,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S2211)区域分割部201确定在分割之后的记录数据的记录中使用的使用区域。
详细而言,首先区域分割部201从存储器107中读出记录数据的容量。然后,按照区3、区2、区1的顺序、即自线速度高的分割区开始的顺序,将各分割区内的能记录区域确定为记录记录数据的使用区域。该确定的进行使得所确定的使用区域的容量的合计成为从存储器107读出的记录数据的容量部分。在一个分割区内,按照L0、L1、L2的顺序将能记录区域确定为使用区域。也就是说,使用区域的确定按照区3的L0、区3的L1、区3的L2、区2的L0、区2的L1、区2的L2、区1的L0、区1的L1、区1的L2的顺序进行。
图17是对未记录状态的光盘101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使用区域的例子,按照自L0的区3的开头地址顺序确定为使用区域,直至L1的区3中途为止的区域被确定为使用区域。
图18是在对已经进行了图13现有方法的记录和图17所确定的使用区域的记录的光盘101进行补记情况下、所确定的使用区域的例子。从L1的区3中途起至L2的区3中途为止的区域作为使用区域被确定。
图19是对图18中所确定的使用区域已经记录了数据的光盘101进行补记时的使用区域的确定的例子。从L2的区3中途起至最后的区域和从L0的区2中途起至L2的区2中途为止的区域作为使用区域被确定。
(S2212)优先级决定部202对所确定的各使用区域的物理开始地址和物理终止地址进行确定。另外,按照以L0的内周→L0的外周→L1的外周→L1的内周→L2的内周→L2的外周这种顺序进行记录的方式,决定所确保的使用区域的优先级即使用顺序。然后,将各使用区域的物理开始地址及物理终止地址、和使用区域的使用顺序,作为将存取逻辑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时用到的变换信息,保存至存储器107。
在图17中,全部数据记录开始地址为902,全部数据记录终止地址为901。在图18中,全部数据记录开始地址为1002,全部数据记录终止地址为1001。在图19中,全部数据记录开始地址为1104,全部数据记录终止地址为1103,从1101至1102执行寻道处理。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系统的其他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线速度高的分割区被优先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所以缩短了总记录时间。
另外,因为记录数据被记录在外周侧,所以抑制了主轴电动机的转速,削减了消耗电力,并且以CAV控制方式或ZCLV控制方式再现情况下对记录数据存取的存取时间变短。
另外,通常存在如下的倾向,即:根据记录对象的记录层和光拾取器103之间的记录层是已记录还是未记录的情况记录状态产生偏差等、记录对象的记录层越远离光拾取器103则记录质量越差。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在一个分割区内从接近光拾取器103的记录层起被优先使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所以在远离光拾取器103的记录层以低质量记录记录数据的可能性变低。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虽然将成为数据记录的对象的光盘101设为逆磁道路径方式,但也可设为并行磁道路径方式。这种情况下,在上述(S2212)中,例如按照以L0的内周→L0的外周→L1的内周→L1的外周→L2的内周→L2的外周这种顺序进行记录的方式来决定使用顺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虽然数据区具有记录再现速度不同的3个分割区,但是数据区中所包含的分割区的数目可以是2个或4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虽然在光盘101的数据区中以线速度向外周侧变高的方式排列着分割区,但在分割区按其他顺序排列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从线速度高的分割区开始顺序确定为使用区域,从而可获得总记录时间缩短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虽然在上述(S2212)中使用区域的使用顺序被决定为L0的内周→L0的外周→L1的外周→L1的内周→L2的内周→L2的外周这一顺序,但是只要是在数据区内能正确地扫描的顺序即可,故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虽然在上述(S2211)中在一个分割区内按L0、L1、L2的顺序能记录区域作为使用区域来确定,但是确定顺序并不限定于此。另外,也可将其他分割区内的能记录区域确定为使用区域,直至在一个分割区内所有记录层的能记录区域作被确定为使用区域。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通过多个处理部实现了控制装置214的功能,但是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通过单芯片LSI实现。
实施方式3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盘记录系统中,在(S1104)中,主机装置120不将记录数据的容量通知给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系统在以CAV控制方式将记录数据记录至光盘101的情况下,取代上述实施方式2的(S1211)、(S2211)、(S2212)的处理,而进行图21所示的(S3211)~(S3213)的处理。
(S3211)区域分割部201通过沿着半径方向分割数据区,将2个分割区确定为分割区域。
图22表示在光盘101的数据区所确定的分割区域的例子。数据区被分割成:以CAV控制方式下的线速度与Data区整体的平均线速度相等的半径位置作为分割点的、低优先级区和高优先级区的2个分割区。1601是分割点的半径位置。并且,高优先级区的L0、L1、L2各层中的开始地址被保存至存储器107。此外,在图23、图24中,也与图22同样地,数据区被分割成低优先级区和高优先级区。
(S3212)优先级决定部202以外周侧的分割区的优先级比内周侧的分割区高的方式,决定各分割区的优先级。在图22的例子中,决定出高优先级区的优先级比低优先级区的优先级高。也就是说,优先级决定部202以线速度高的分割区的优先级比线速度慢的分割区的优先级高的方式决定优先级。
接着,优先级决定部202从存储器107中读出能记录区域确定信息。进而,针对多个分割区决定使用顺序。该使用顺序是按照以自优先级高的分割区开始顺序被使用的方式来决定的。另外,针对优先级相等的分割区,按照以从里面侧的记录层的分割区开始顺序被使用的方式来决定。
在图22中,按照高优先级区比低优先级区先使用的方式,决定使用顺序。另外,在同一分割区内,按照以L0、L1、L2的顺序使用的方式来决定。也就是说,使用顺序为高优先级区的L0、L1、L2、低优先级区的L0、L1、L2这样的顺序。
图23是未记录状态的光盘101中的分割区的使用顺序的例子,在该使用顺序中,L0的高优先级区为第1,L1的高优先级区为第2,L2的高优先级区为第3,L0的低优先级区为第4,L1的低优先级区为第5,L2的低优先级区为第6。
图24是对在图23的使用区域进行了记录的光盘101进行补记情况下的分割区的使用顺序的例子,由于L0的高优先级区已经记录了,所以无法使用。在该使用顺序下,L1的高优先级区为第1,L2的高优先级区为第2,L0的低优先级区为第3,L1的低优先级区为第4,L2的低优先级区为第5。
(S3213)地址变换部112确定(S3212)中决定了使用顺序的各分割区所包含的能记录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及终止物理地址。在随后的处理中,各分割区的能记录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及终止物理地址、能记录区域的使用顺序(分割区的使用顺序),作为实施方式2中的使用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及终止物理地址、使用区域的使用顺序对待。
另外,地址变换部112将被第1个使用的能记录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设定为记录开始物理地址。然后,将记录开始物理地址、各能记录区域的开始地址及终止地址,作为用于向存取逻辑地址的物理地址变换的变换信息保存至存储器107。
之后,地址变换部112从存储器107中读出从主机装置120发送来的存取逻辑地址(开始逻辑地址),并将该存取逻辑地址变换成第1个使用的能记录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即记录开始物理地址。
然后,根据在(S3212)中决定的使用顺序进行记录数据的记录。在图23及图24的例子中,在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的各记录层中,一个分割区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
另外,在(S1205)中,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的存储器107中未保存记录数据的容量。因此,系统控制器108通过确认来自主机装置120的数据记录的通知,来决定是否终止数据记录。在未终止的情况下进入(S1206),在终止的情况下进入(S1207)。
关于其他处理,由于与实施方式2的光盘记录系统以ZCL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的动作相同,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系统的其他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2相同,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线速度高的分割区被优先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故缩短了总记录时间。
另外,记录数据被记录至光盘101的外周侧,故抑制了主轴电动机的转速,从而削减了消耗电力,并且以CAV控制方式或ZCLV控制方式进行再现情况下对记录数据存取的存取时间变短。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以在远离光拾取器103的记录层难以再现记录数据的状态进行记录的可能性变低。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虽然区域分割部201以线速度与数据区整体的平均线速度相等的半径位置作为分割点将数据区2分割,但是分割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25所示,按自外周侧开始的顺序,将光盘101的数据区的外周部分分割成分割区1、分割区2、分割区3、……。在该情况下,在该图中按照带括号的数字示出的顺序、即记录层L0的分割区1、记录层L1的分割区1、记录层L2的分割区1、记录层L0的分割区2、记录层L1的分割区2、记录层L2的分割区2、记录层L0的分割区3、记录层L1的分割区3、记录层L2的分割区3、……的顺序进行记录。另外,逻辑地址如图25下侧的表所示。
在这里,如图26所示,考虑将数据区内的规定的区域A沿着半径方向分割成具有相同面积的分割区域1、2的情况。此外,图26表示光盘101的四分之一区域。
在这里,将分割区域1的面积设为S1,将分割区域2的面积设为S2,将分割区域1的半径方向的宽度设为w1,将分割区域2的半径方向的宽度设为w2,将分割区域1的外周缘的半径位置(距离光盘101中心的距离)设为r。
S1及S2用以下的[数学式1]和[数学式2]表示。
[数学式1]
S1=π{r2-(r-w1)2}
[数学式2]
S2=π{(r-w1)2-(r-w1-w2)2}
另外,基于上述[数学式1]和[数学式2],w2用以下的[数学式3]表示。
[数学式3]
w 2 = r - w 1 - r 2 - 4 r &CenterDot; w 1 + 2 w 1 2
在这里,对2个记录层的分割区域1记录记录数据时的总记录时间为对同一记录层的区域A(分割区域1及分割区域2)记录记录数据时的总记录时间以下的条件,用以下的[数学式4]表示。在这里,v是光拾取器103的半径方向扫描速度。
[数学式4]
w 2 - w 1 v &GreaterEqual; t m
在[数学式4]中,tm是进行2个记录层间的移动所需的时间,包括层间跳转时间。
另外,通过将[数学式3]代入到[数学式4],导出了以下的[数学式5]。
[数学式5]
w 1 &GreaterEqual; 1 2 v 2 &CenterDot; t m 2 + r &CenterDot; v &CenterDot; t m - v &CenterDot; t m
在本变形例中,区域分割部201从数据区的外周侧开始顺序地设定各分割区的宽度w1’,使得该分割区的宽度w1’、和与该分割区相同面积且与内周侧相邻的相邻区域的宽度w2’满足以下的[数学式6]。根据上述[数学式4],如果[数学式6]中的t是比上述tm大的值,则可获得分割带来的记录时间缩短效果。
[数学式6]
w 2 &prime; - w 1 &prime; v = t
例如,在v为0.0575[mm/s]、数据区的最外周位置的半径位置为58.5[mm]、[数学式6]的t为1[s]的情况下,区域分割部201将光盘101的数据区分割成以下的表1所示的区1~区24。表1表示各区的宽度和内周缘的半径位置。例如,区1是宽度1.777[mm]的圆环状的区域,该内周缘距盘中心的距离为56.723[mm]。
[表1]
头扫描速度(v)   0.0575[mm/s]
优势时间(tm)   1[s]
最外周位置 58.5[mm]
  区   宽度[mm]   开始位置[mm]
  1   1.777   56.723
  2   1.749   54.974
  3   1.721   53.253
  4   1.693   51.560
  5   1.665   49.896
  6   1.637   48.259
  7   1.609   46.650
  8   1.581   45.069
  9   1.553   43.516
  10   1.525   41.991
  11   1.497   40.495
  12   1.469   39.026
  13   1.441   37.585
  14   1.413   36.171
  15   1.385   34.786
  16   1.357   33.429
  17   1.330   32.099
  18   1.302   30.798
  19   1.274   29.524
  20   1.246   28.278
  21   1.218   27.059
  22   1.191   25.869
  23   1.163   24.706
  24   1.135   23.571
区1的宽度能够基于上述[数学式5],通过将v、t、r的值代入以下的[数学式7]中而算出。
[数学式7]
w 1 &prime; = 1 2 v 2 &CenterDot; t 2 + r &CenterDot; v &CenterDot; t - v &CenterDot; t
另外,在t被设定为2[s]的情况下,区域分割部201将光盘101的数据区分割成以下的表2所示的区1~区17。
[表2]
  头扫描速度(v)   0.0575[mm/s]
  优势时间(tm)   2[s]
  最外周位置   58.5[mm]
  区   宽度[mm]   开始位置[mm]
  1   2.480   56.020
  2   2.424   53.596
  3   2.369   51.227
  4   2.314   48.913
  5   2.258   46.655
  6   2.203   44.452
  7   2.147   42.305
  8   2.092   40.213
  9   2.037   38.176
  10   1.982   36.194
  11   1.927   34.267
  12   1.872   32.395
  13   1.817   30.578
  14   1.762   28.816
  15   1.707   27.109
  16   1.653   26.457
  17   1.598   23.859
另外,在v为0.115[mm/s]、数据区的最外周位置的半径位置为58.5[mm]、t被设定为2[s]的情况下,区域分割部201将光盘101的数据区分割成以下的表3所示的区1~区13。
[表3]
  头扫描速度(v)   0.115[mm/s]
  优势时间(tm)   2[s]
  最外周位置   58.5[mm]
  区   宽度[mm]   开始位置[mm]
  1   3.442   55.058
  2   3.332   51.726
  3   3.223   48.503
  4   3.114   45.389
5 3.005 42.384
  6   2.896   39.487
  7   2.788   36.699
  8   2.680   34.020
  9   2.572   31.448
  10   2.464   28.983
  11   2.357   26.626
  12   2.250   24.376
  13   2.143   22.233
如上述表1~3所示那样,在本变形例的分割方法中,分割区的半径方向的宽度从最外周向内周侧逐渐变窄。
通过以本变形例的方法进行(S3211)中的分割区域的确定,能可靠地获得记录时间缩短效果。
另外,并不限于对光盘整个面以CAV控制方法进行记录的情况,也可对光盘的一部分区域以CAV以外的控制方法进行记录、仅对剩余区域以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下,针对以CAV控制方法进行记录的区域以本变形例的方法确定分割区域。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虽然优先级决定部202基于分割区的半径位置即分割区的线速度决定了各分割区的优先级,但也可基于各分割区中的能记录区域的容量进行决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虽然将数据区分割成2个分割区,但也可分割成3个以上的分割区。
另外,不一定使外周侧的分割区优先级变高。例如,也可使不包括数据区的最外周的分割区的优先级变比包括最外周的分割区的优先级高。在多数光盘中,包括最外周的分割区与内周侧的分割区相比,记录失败的可能性高。这是因为:一般在光盘的外周侧容易体现光盘的翘曲或形变的影响,进而在通过涂覆色素形成光盘的记录层的情况下在外周侧容易产生色素不均。在对这样的光盘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如上述通过优选使用不包括最外周的分割区,能够提高记录精度。另外,在记录中切换转动控制方式的情况下,此时的切换处理需要时间从而存在总记录时间变长这样的问题,但是在包括最外周的分割区中含有转动控制方式的变化位置的情况下,如上述通过优先使用不包括最外周的分割区,则不怎么需要在记录中进行转动控制方式的切换处理。
另外,也可考虑线速度及记录精度双方,使数据区的不包括最外周及最内周的分割区的优先级比包括最外周的分割区及包括最内周的分割区的优先级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虽然将成为数据记录的对象的光盘101设为逆磁道路径方式,但也可设为并行磁道路径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以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但在以CLV控制方式、ZCLV控制方式、ZCAV控制方式等的其他主轴电动机控制方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也可基于各分割区域的特性来决定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虽然在(S3212)中针对优先级相等的分割区按照以L0、L1、L2的顺序被使用的方式来决定使用顺序,但使用顺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根据记录数据所需的传输率的大小来设定使用顺序。另外,也可基于磁道扫描方向以寻道时间较短的方式设定使用顺序。
实施方式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盘记录系统,取代实施方式1的主机装置120而具备图27所示的主机装置420。主机装置420如图27所示,除了实施方式1的主机装置120的结构以外,还具备区域分割部421、半径位置确定部422、优先级决定部423、及数据分割连结部424。另外,取代实施方式1的主处理部126而具备主处理部(连结信息接收部)426。
区域分割部421将光盘101的数据区的能记录区域分割成记录数据的使用区域和不记录数据的不使用区域。也就是说,确定用于记录数据的使用区域。
半径位置确定部422基于光盘管理信息,确定与存取逻辑地址对应的光盘101中的半径位置。
优先级决定部423决定由区域分割部421所确定的使用区域的使用优先级。
数据分割连结部424分割对光盘101记录的记录数据,且连结从光盘101读出的分割数据。
另外,本实施方式4的光盘记录系统取代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而具备光盘记录再现装置400。光盘记录再现装置400与图2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对比可知,不具备数据分割部110及记录时间运算部111,地址变换部112与现有技术同样地将经由系统控制器108从主机装置420接收到的存取逻辑地址,以图5示出的对应关系变换成物理地址。例如,在逻辑地址自0开始的情况下,将逻辑地址0变换成L0最内周的物理地址。
本实施方式的主机装置420在用户的动作指示是记录指示的情况下,在图6的(S1004)中取代图7及图8的处理,执行图28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以下,对图28的流程图的动作进行说明。
(S4101)主处理部426从存储器123中接收光盘管理信息,能记录区域确定部127基于由主处理部426接收到的光盘管理信息来确定能记录区域。
(S4102)系统控制器122确定由用户所记录指示的记录数据的容量,并发送至主处理部426。
(S4103)区域分割部421根据主处理部426的指示,将能记录区域分割成使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的使用区域和不使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的不使用区域。换言之,区域分割部421从能记录区域中确定使用区域。该分割是按照使用区域的容量成为合计记录数据的容量和数据连结信息的容量之后的容量的方式进行的。另外,作为使用区域,确定了包括由半径位置确定部422确定出半径位置的能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分、且不包括能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分的区域。
在这里,数据连结信息是主机装置420将被分割记录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磁道来识别所需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4中,各分割数据的开始地址、分割数据容量、分割数据的连结顺序及判别代码作为数据连结信息,被记录至记录数据之前的区域。判别代码是用于识别记录数据和数据连结信息的代码,在再现光盘101所记录的数据的情况下由主机装置420对其参考。
(S4104)优先级决定部423决定用于记录的使用区域的使用优先级。使用优先级是按照开始逻辑地址越小其越高的方式决定的。与使用区域相关的信息(分割区域的数目、各分割区域的开始逻辑地址、各分割区域的终止逻辑地址、使用优先级)被保存至存储器123。
图29表示在逻辑地址空间所确定的使用区域和构成该使用区域的各分割区域的使用优先级。图29(A)表示对未记录状态的光盘101记录记录数据情况下的使用区域、和构成该使用区域的各分割区域的使用优先级。使用优先级为(1)、(2)的顺序。图29(B)表示对已经记录一些数据的光盘101补记数据情况下的使用区域、和构成该使用区域的各分割区域的使用优先级。使用优先级为(1)、(2)、(3)的顺序。
(S4105)主处理部426从存储器123中读出与使用区域相关的信息,并确认是否分割使用区域,在分割了使用区域的情况下,判断出需要分割记录数据。此时,进入(S4106)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未分割使用区域的情况下,判断出不需要分割记录数据。此时,进入(S4107)的处理。
(S4106)数据分割连结部424按构成使用区域的各分割区域的大小,来分割记录数据。分割后的各分割区域和与各分割数据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的次序、容量)被保存至存储器123。在图29(A)中,因为使用区域被分割成2个分割区域,所以按各分割区域的大小将记录数据分割成2个。在图29(B)中,因为使用区域被分割成3个分割区域,所以按各分割区域的大小将记录数据分割成3个。
(S4107)系统控制器122从主处理部426中接收数据记录信息(光盘101所记录的数据、光盘记录逻辑地址),对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发送该数据记录信息并进行数据记录的指示。在(S4106)中进行了数据分割情况下,以使用区域所含有的多个分割区域按照自使用优先级高的分割区域开始顺序被用于记录的方式进行上述指示。在图29(A)中,按照以(1)、(2)的顺序被使用的方式进行指示,在图29(B)中,按照以(1)、(2)、(3)的顺序被使用的方式进行指示。
(S4108)系统控制器122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400中接收数据记录完成的通知,对光盘记录再现装置400指示记录数据连结信息的记录。由此,在使用区域(记录数据)之前的区域中记录数据连结信息。图29示出数据连结信息的记录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户的动作指示是再现指示的情况下、且成为再现指示的对象的数据被分割从而记录于多个分割区域的情况下,在图6的(S1001)中,光盘记录再现装置400除了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动作之外,作为表示所述分割区域的再现顺序的信息,从光盘101中读出所述数据连结信息。然后,主机装置420的主处理部426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400中接收所述数据连结信息,主机装置420的数据分割连结部424基于由主处理部426接收到的数据连结信息,与连结顺序关联地进行将分割数据作为一个数据磁道的处理。另外,在图12的(S1302)中,主处理部426按照数据连结信息示出的再现顺序,对光盘记录再现装置400进行分割数据的再现指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采用了CAV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因为记录数据被记录至光盘101的外周侧即线速度高的区域,所以缩短了记录时间。另外,再现记录数据所需的再现时间也缩短了。
另外,在采用了CLV控制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记录数据的记录时及再现时的主轴电动机的转速变少,故削减了消耗电力且主轴电动机的工作声音也被抑制得较小。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包括能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分且不包括能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分的区域被作为使用区域确定。但是,作为使用区域确定的区域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按照记录再现时间或主轴电动机的转速成为期望值的方式确定使用区域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由各分割数据的开始地址、分割数据容量、分割数据的连结顺序及判别代码构成了数据连结信息。可是,只要通过参照数据连结信息能将被分割记录的记录数据作为一个数据磁道进行再现即可,数据连结信息的格式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在使用区域之前的区域中记录了数据连结信息,但数据连结信息的记录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另外,数据连结信息并不限定于与分割数据分离的数据,也可以是在分割数据本身中所组入的信息。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在(S1222)中所记录的连结信息是按照使用顺序排列使用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及数据尺寸的格式。可是,只要通过参照连结信息能将被分割记录的记录数据作为一个数据磁道进行再现即可,连结信息的格式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2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2、图15示出的结构,只要可实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200的各部的功能,就可以是其他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主机装置120、42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4、图27示出的结构,只要是可实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主机装置120、420的各部的功能,就可以是其他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光盘10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3、图5等示出的结构。例如,光盘101的记录层的数目并不限定于3层,只要是2层以上即可。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记录方法、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光盘记录装置、主机装置、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及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作为对光盘分配记录数据的技术等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0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光盘记录装置)
101 光盘
103 光拾取器
111 记录时间运算部(使用模式选定部)
114 控制装置
120 主机装置
122 系统控制器(容量确定部)
126 主处理部(容量通知部)
127 能记录区域确定部
200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201 区域分割部
202 优先级决定部
214 光拾取器
400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420 主机装置
421 区域分割部(使用区域确定部)
426 主处理部(连结信息接收部)

Claims (41)

1.一种光盘记录方法,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以与半径位置相应的记录速度记录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用模式选定步骤,在该使用模式选定步骤中,基于至少包括所述记录数据的容量、各使用模式的使用区域中的记录速度及各使用模式的层间移动次数在内的规定条件,以总记录时间较短的方式,从所使用的记录层数不同的多个种类的使用模式之中,选定将所述光盘的数据区中包含的规定的能记录区域以规定的使用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使用模式,
按照由所述使用模式选定步骤所选定出的使用模式,进行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使用模式选定步骤中,
执行选择动作,用于基于所述规定条件,选择使用n个记录层的第1使用模式及使用(n+1)个记录层的第2使用模式中的任一个,其中n为自然数,
在所述光盘的记录层数m为3以上时,开始反复动作,用于反复所述选择动作使n从1开始依次加1直至增至n=m-1为止,
在该反复动作中的所有选择动作中选择了第2使用模式的情况下,选定使用m个记录层的使用模式,
另一方面,在所述反复动作中的规定的选择动作中选择了第1使用模式的情况下,选定初次选择了第1使用模式的选择动作中的第1使用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光盘的一部分或整个面以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下,
在所述使用模式中被使用的能记录区域包括所述光盘的数据区的能记录区域的最外周,且不包括与该使用模式中未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的能记录区域相比处于内周侧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总记录时间包括寻道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总记录时间包括记录中所使用的参数的调整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使用模式选定步骤所选定的使用模式中进行的层间移动,是向相对于层间移动前的记录层扫描方向相反的记录层移动的层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表示已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使用区域和该使用区域的使用顺序的连结信息记录至所述光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地址变换步骤,在该地址变换步骤中,将记录数据的开始逻辑地址变换成以由所述使用模式选定步骤选定出的使用模式初次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的开始物理地址,
在通过所述地址变换步骤所得到的开始物理地址示出的记录位置,开始记录数据的记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盘的数据区中未记录数据的情况下,在被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各记录层中,容量彼此相等的区域被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能记录区域确定步骤,在该能记录区域确定步骤中,基于从光盘读出的信息来确定光盘中的各记录层的能记录区域,
在所述光盘的数据区中已经记录了数据的情况下,将容量与通过所述能记录区域确定步骤所确定的各记录层的能记录区域的容量相应的记录数据记录至各记录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盘的数据区中已经记录了数据的情况下,对未记录数据的区域进行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12.一种光盘记录方法,对具有至少一个记录层的光盘记录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区域分割步骤,沿半径方向对所述光盘的各记录层的数据区进行分割从而确定多个分割区域;和
优先级决定步骤,基于各分割区域的特性,决定由所述区域分割步骤所确定的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
从由所述优先级决定步骤所决定出的优先级高的分割区域开始,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分割区域的特性是各分割区域的线速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能记录区域确定步骤,在该能记录区域确定步骤中,基于从光盘读出的信息来确定光盘的数据区中的能记录区域,
所述各分割区域的特性是各分割区域中的能记录区域的容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使用多个记录层来记录所述记录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记录层中存在多个优先级相等的分割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优先级决定步骤中,基于各分割区域属于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的哪个记录层,来对该多个分割区域决定使用顺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记录层中存在多个优先级相等的分割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优先级决定步骤中,基于各分割区域所属的记录层中的轨道扫描方向,来对该多个分割区域决定使用顺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优先级决定步骤中,按照越是外周侧的区域优先级越高的方式决定优先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的一部分或整个面以CAV控制方式记录所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
在所述区域分割步骤中,按从数据区的外周侧开始的顺序,以该分割区域的宽度w1和与该分割区域相同面积且与内周侧相邻的相邻区域的宽度w2之差除以光拾取器的半径方向扫描速度由此求出的时间比记录层的移动所需的时间还长的方式,来确定各分割区域的宽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的一部分或整个面以CAV控制方式记录所述记录数据的情况下,
在所述区域分割步骤中,以分割区域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从外周侧向内周侧逐渐变窄的方式确定分割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优先级决定步骤中,在光盘的各记录层,使不包括数据区的最外周及最内周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比包括所述最外周的分割区域及包括最内周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高。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最外周的分割区域与不包括所述最外周及最内周的分割区域相比记录失败的可能性高。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最外周的分割区域包含转动控制方式变化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使用多个记录层来进行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被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各记录层中,在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中使用一个分割区域。
2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地址变换步骤,在该地址变换步骤中,基于由所述优先级决定步骤所决定的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将记录数据的开始逻辑地址变换成由所述优先级决定步骤所决定出的优先级最高的分割区域的开始物理地址,
在由所述地址变换步骤的变换所取得的开始物理地址示出的记录位置,开始记录数据的记录。
2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盘的数据区中已经记录了数据的情况下,对未记录数据的区域进行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28.一种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是通过将由用户指示记录的记录数据发送至光盘记录装置的主机装置进行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量确定步骤,确定所述记录数据的容量;和
容量通知步骤,将由所述容量确定步骤所确定出的记录数据的容量通知给所述光盘记录装置。
29.一种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是通过主机装置进行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该主机装置向对光盘的一部分或整个面以CAV控制方式记录数据的光盘记录装置发送由用户指示记录的记录数据,所述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特征在于,具备:
能记录区域确定步骤,基于由光盘记录装置从光盘读出的信息,来确定该光盘的数据区中的能记录区域;和
使用区域确定步骤,从由所述能记录区域确定步骤所确定的能记录区域中,将不包括最内周的区域确定为使用区域,
以在通过所述使用区域确定步骤所确定的使用区域中记录所述记录数据的方式,对所述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指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优先级决定步骤,在该优先级决定步骤中,针对构成由所述使用区域确定步骤所确定的使用区域的各分割区域,决定使用优先级,
按从通过所述优先级决定步骤所决定出的使用优先级高的分割区域开始,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方式,对所述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指示。
31.一种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是通过根据用户的指示对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数据的再现指示的主机装置进行的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结信息接收步骤,在该连结信息接收步骤中,在成为所述再现指示的对象的数据被分割然后记录在多个分割区域的情况下,从光盘记录装置接收表示所述分割区域的再现顺序的数据连结信息,
以按照所述连结信息接收步骤中所接收到的数据连结信息示出的再现顺序再现所述多个分割区域的方式,对所述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所述再现指示。
32.一种光盘记录装置,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以与半径位置相应的记录速度记录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用模式选定部,该使用模式选定部基于至少包括所述记录数据的容量、各使用模式的使用区域中的记录速度及各使用模式的层间移动次数在内的规定条件,以总记录时间较短的方式,从所使用的记录层数不同的多个种类的使用模式之中,选定将所述光盘的数据区中包含的规定的能记录区域以规定的使用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使用模式,
按照由所述使用模式选定部所选定的使用模式,进行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33.一种光盘记录装置,对具有至少一个记录层的光盘记录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区域分割部,沿半径方向对所述光盘的各记录层的数据区进行分割从而确定多个分割区域;和
优先级决定部,基于各分割区域的特性,决定由所述区域分割部所确定的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
从由所述优先级决定部决定出的优先级高的分割区域开始,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
34.一种主机装置,将由用户指示记录的记录数据发送至光盘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量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数据的容量;和
容量通知部,将由所述容量确定部所确定的记录数据的容量通知给所述光盘记录装置。
35.一种主机装置,向对光盘的一部分或整个面以CAV控制方式记录数据的光盘记录装置发送由用户指示记录的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记录区域确定部,基于由光盘记录装置从光盘读出的信息,确定该光盘的数据区中的能记录区域;和
使用区域确定部,从由所述能记录区域确定部所确定的能记录区域中,将不包括最内周的区域确定为使用区域,
以在所述使用区域确定部确定出的使用区域中记录所述记录数据的方式,对所述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指示。
36.一种主机装置,根据用户的指示对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数据的再现指示,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结信息接收部,该连结信息接收部在成为所述再现指示的对象的数据被分割然后记录在多个分割区域的情况下,从光盘记录装置接收表示所述分割区域的再现顺序的数据连结信息,
以按照所述连结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数据连结信息示出的再现顺序再现所述多个分割区域的方式,对所述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所述再现指示。
37.一种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在光盘记录装置中让控制装置执行,该控制装置按照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以与半径位置相应的记录速度记录记录数据的方式控制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记录控制程序使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使用模式选定步骤,基于至少包括所述记录数据的容量、各使用模式的使用区域中的记录速度及各使用模式的层间移动次数在内的规定条件,以总记录时间较短的方式,从所使用的记录层数不同的多个种类的使用模式之中,选定将所述光盘的数据区中包含的规定的能记录区域以规定的使用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使用模式;和
控制步骤,以按照所述使用模式选定步骤中所选定的使用模式进行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方式控制所述光拾取器。
38.一种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在光盘记录装置中让控制装置执行,该控制装置以对具有至少一个记录层的光盘记录记录数据的方式控制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记录控制程序使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区域分割步骤,沿半径方向对所述光盘的各记录层的数据区进行分割从而确定多个分割区域;
优先级决定步骤,基于各分割区域的特性,决定由所述区域分割步骤所确定的各分割区域的优先级;和
控制步骤,以从所述优先级决定步骤中决定出的优先级高的分割区域开始顺序用于所述记录数据的记录的方式控制所述光拾取器。
39.一种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在主机装置中执行,该主机装置将用户指示记录的记录数据发送至光盘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使所述主机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容量确定步骤,确定所述记录数据的容量;和
容量通知步骤,将由所述容量确定步骤所确定的记录数据的容量通知给所述光盘记录装置。
40.一种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在主机装置中执行,该主机装置向对光盘的一部分或整个面以CAV控制方式记录数据的光盘记录装置发送由用户指示记录的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使所述主机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能记录区域确定步骤,基于由光盘记录装置从光盘读出的信息,确定该光盘的数据区中的能记录区域;
使用区域确定步骤,从由所述能记录区域确定部所确定的能记录区域中,将不包括最内周的区域确定为使用区域;和
记录指示步骤,按照在由所述使用区域确定部所确定的使用区域中记录所述记录数据的方式,对所述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指示。
41.一种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在主机装置中执行,该主机装置根据用户的指示对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数据的再现指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使主机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连结信息接收步骤,在成为所述再现指示的对象的数据被分割然后记录在多个分割区域的情况下,从光盘记录装置接收表示所述分割区域的再现顺序的数据连结信息;和
再现指示步骤,以按照所述连结信息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数据连结信息示出的再现顺序再现所述多个分割区域的方式,对所述光盘记录装置进行所述再现指示。
CN200980139622XA 2008-10-08 2009-06-11 光盘记录方法、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光盘记录装置、主机装置、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及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 Pending CN1021717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2023 2008-10-08
JP2008262023 2008-10-08
PCT/JP2009/002638 WO2010041357A1 (ja) 2008-10-08 2009-06-11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制御方法、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ホスト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1758A true CN102171758A (zh) 2011-08-31

Family

ID=42100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9622XA Pending CN102171758A (zh) 2008-10-08 2009-06-11 光盘记录方法、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光盘记录装置、主机装置、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及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82156A1 (zh)
JP (1) JPWO2010041357A1 (zh)
CN (1) CN102171758A (zh)
WO (1) WO201004135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9040A (zh) * 2015-12-16 2016-04-27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在嵌入式录像设备上动态控制光盘刻录速度的方法
CN106104687A (zh) * 2014-07-18 2016-11-0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
CN111223499A (zh) * 2014-02-28 2020-06-02 忆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读取信息的读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8737A (ja) * 2010-07-09 2012-01-26 Sony Corp 光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EP3039679A1 (en) * 2013-08-28 2016-07-06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c spin speed profile for an optical disc
WO2016009606A1 (ja) * 2014-07-18 2016-01-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10090015B2 (en) 2014-09-03 2018-10-02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6346880B2 (ja) * 2014-10-17 2018-06-2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673A (ja) * 1990-04-25 1992-01-10 Canon Inc 情報記録方法
JPH05128732A (ja) * 1991-10-30 1993-05-25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方法
JP3374921B2 (ja) * 1991-12-03 2003-0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方法
JP3112625B2 (ja) * 1994-10-14 2000-1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再生装置
US6292625B1 (en) * 1996-09-30 2001-09-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suitable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AV data on/from disc, recorder and reproducer for the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isc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P2000293947A (ja) * 1999-04-08 2000-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方法
JP3812378B2 (ja) * 2001-07-12 2006-08-23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329401B2 (ja) * 2003-05-15 2009-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KR101077848B1 (ko) * 2003-07-01 2011-10-31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다중층 기록매체에 정보를 기록하는 방법, 및 이중층기록매체에 기록하는 장치
JP4264374B2 (ja) * 2004-03-26 2009-05-13 日立コンピュータ機器株式会社 相変化光ディスクの初期化装置及び初期化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3499A (zh) * 2014-02-28 2020-06-02 忆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读取信息的读取方法
CN111223499B (zh) * 2014-02-28 2021-08-10 忆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读取信息的读取方法
CN106104687A (zh) * 2014-07-18 2016-11-0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
CN105529040A (zh) * 2015-12-16 2016-04-27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在嵌入式录像设备上动态控制光盘刻录速度的方法
CN105529040B (zh) * 2015-12-16 2018-05-15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在嵌入式录像设备上动态控制光盘刻录速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41357A1 (ja) 2010-04-15
US20110182156A1 (en) 2011-07-28
JPWO2010041357A1 (ja)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1758A (zh) 光盘记录方法、光盘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光盘记录装置、主机装置、光盘记录控制程序、及光盘记录装置控制程序
CN101197147B (zh) 设置信息存储介质的区域的方法及再现方法
CN101714368B (zh) 信息记录介质和光记录再生装置
CN101197142B (zh) 在信息存储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设备
CN1757062B (zh) 设置信息存储介质的区的方法
KR101035098B1 (ko) 이중층 기록가능형 디스크에 정보를 기록하는 기록방법 및 기록장치
WO2006006811A1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819785B (zh) 在多个记录层上记录数据的方法
KR100667766B1 (ko)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기록/재생 방법
KR101058046B1 (ko) 복수의 기록층을 구비한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KR101044951B1 (ko) 복수의 기록층을 구비한 정보 저장 매체의 기록/재생 방법
CN103477389A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使用该介质的信息再现与记录方法
CN101452713A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装置和光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