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5648B - 电插座 - Google Patents

电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5648B
CN102165648B CN2009801385494A CN200980138549A CN102165648B CN 102165648 B CN102165648 B CN 102165648B CN 2009801385494 A CN2009801385494 A CN 2009801385494A CN 200980138549 A CN200980138549 A CN 200980138549A CN 102165648 B CN102165648 B CN 102165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plug blades
blades
inser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85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5648A (zh
Inventor
桥本昇
川本隆司
近藤真树
泷井利之
上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554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8682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554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853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101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6559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2165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5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5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5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01R13/6395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for wall or panel outle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座,此插座包括用于供电给插头的插座主体。插座主体具有插入表面,其中包括供具有插头外壳的插头的插头片插入的插头片插入槽,此插头外壳具有插头片从其突出的前表面及在插头片的插入方向上与前表面相反的后表面。插座包括配置于插座主体的门体。门体可在覆盖插头片插入槽的关闭状态与脱离插头片插入槽的开启状态之间移动。此外,门体具有当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使插头片保持插入插头片插入槽的保持部分。

Description

电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插座,以及一种具有插座主体的插座装置,此插座主体具有用于插入插头的插头片且供电给插头的插头片插入槽。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插座具有供电给插头的结构且借由将插头的插头片夹紧于安装在插座中的插头片支架来电连接至插头是众所周知的。在此种结构中,因为插头易受外力而从户外插座中拔出,导致由于拔出插头而意外地停止电装置的操作,或由于插头的插头片与插头片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使接触电阻增加而可能产生高热。
因此,为了克服插头从插座中被拔出的问题,有人提出了插头的防拔结构。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案早期公开第2001-185289号中,借由在插头连接至插座之后以预定角度旋转插头,且将配置于插座的插头片支架的突起插入到形成于插头的插头片的传输孔中,由此提出防止插头从插座中拔出的结构。
此外,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案早期公开第2004-63164号中,提供一种插座,包括:主体;插头片接收部分,用于接收借由穿过形成于主体的前表面中的插头片插入槽进入主体的插头的插头片;端子板(端子),用于接触借由穿过形成于主体中的电线插入孔进入主体的电线;以及连接单元,用于连接电线与端子板,其中插头片接收部分及连接单元与端子板一体形成。
发明内容
现今,当作户外插座的插座附接至例如房子的建筑物的外墙,且例如户外照明装置的电装置附接至此建筑物,或用于清洁车辆内部的吸尘器将连接至此插座。并且,最近户外插座可用于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因为户外插座常常用于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所以插头插入户外插座及插头拔出户外插座的次数增加。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案早期公开第2001-185289号所述的插座中,插头插入户外插座及插头拔出户外插座的次数较少,例如大约100次。尤其,插头片插入插座使插头片支架弹性变形且插头片支架的突起被插入到插头片的传输孔。若重复插头片支架的弹性变形,则插头片支架的弹性将恶化,因而插头片支架的突起无法插入插头片的传输孔。结果,若重复将插头插入插座及将插头拔出插座,则防止插头从插座拔出的功能(以下称为防拔功能)可能无法操作。因此,此插座的结构不适合插头插入插座及插头拔出插座的次数较多的上述用途,因而有必要改善其结构。
此外,在上述传统的插座装置中,插头片接收部分与端子总是电连接。因此,当插头插入插座装置及从插座装置拔出插头时,可能发生电弧放电且可能在插头的插头片与插头片接收部分之间产生火花。
因此,若在加油站或使用可燃性气体的地点(例如屋内厨房)使用这种传统的插座装置,则可能因电弧放电的火花而点燃可燃性气体,所以有安全方面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说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当插头插入插座及从插座拔出插头的次数增加时可阻止防拔功能恶化的插座。
有鉴于上述说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可燃性气体等等的地点也可安全地使用的插座装置。
以下,将说明用于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装置及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插座,包括用于供电给插头的插座主体,插座主体具有插入表面,其中包括有用于插入具有插头外壳的插头的插头片的插头片插入槽,插头外壳具有插头片从其突出的前表面及在插头片的插入方向上与前表面相反的后表面,上述插座包括:门体,配置于插座主体中,门体可在覆盖插头片插入槽的关闭状态与从插头片插入槽分开的开启状态之间移动,并且门体具有当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使插头片保持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的保持部分。
采用上述结构,当保持部分安装于门体时,相较于其中防拔装置安装于传统插头片与插头片支架之间的结构(如同日本专利申请案早期公开第2001-185289号),插头片支架不会过度地弹性变形,因而纵使插头的插头片插入插头片插入槽及将插头的插头片拔出插头片插入槽的次数增加,仍可阻止插头片支架的弹性恶化。因此,纵使插头插入插座及插头拔出插座的次数增加,当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片仍可维持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的状态。亦即,可阻止防拔功能恶化。
在插座中,偏置单元用于使门体偏向插头片插入槽,其中当插头的插头片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偏置单元可偏移门体使保持部分保持与插头接触,而且当插头的插头片未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偏置单元可偏移门体以覆盖插头片插入槽。
采用上述结构,因为偏置装置使保持部分维持与插头接触的状态,所以纵使保持部分由于外部的碰撞等等而尝试与插头分开,偏置装置仍然可使保持部分偏向插头。因此,可阻止当保持部分与插头分开时可能会导致的防拔功能恶化。
因为偏置装置的操作可维持门体的关闭状态,所以在开启门体之后可避免忘记关闭门体所产生的问题。因此,在插头未插入插座的状态下,可减少水等等渗入插头片插入槽的状况。借此,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阻止因保持部分与插头分开而导致的防拔功能恶化且可减少水等等渗入插头片插入槽。
在该插座中,保持部分可具有用于接触插头外壳的后表面的接触部分。
采用上述结构,当接触部分与插头外壳的后表面接触时,将调整插头以移向插入方向的正前方,亦即由插头片插入槽拔出插头的插头片的方向。因此,可进一步阻止防拔功能恶化。
在该插座中,门体可具有用于覆盖整个插头片插入槽的门主体,保持部分可具有倾斜部分,此倾斜部分在插头的插入方向上从门主体算起的突起量增加,并且当插头的插头片正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门体借由插头与倾斜部分的接触而在与插头片插入槽分开的方向上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若形成倾斜状的倾斜部分安装于保持部分,则当插头与倾斜部分借由插入插头而接触时,门体将在与插头片插入槽分开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可阻止倾斜部分阻挠插头插入插座。结果,当将插头的插头片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可平稳地相对于保持部分在插头的插入方向上进行移动且可轻易地进行插头插入插座的操作。
在该插座中,接触部分可配置成实质上“L”形且与插头接触,接触部分在插头插入方向上从倾斜部分延伸。
采用上述结构,若接触部分形成大致上“L”形,则当插头的插头外壳的后表面移动到对应于接触部分的位置时门体将借由偏置装置旋转,因而插头外壳的后表面与接触部分接触。因此,只有在借由偏置装置的操作将插头插入插座时,阻止插头的插头片从插头片插入槽中被拔出的防拔功能才得以进行。结果,可避免忘记进行防止插头从插座拔出的操作。
在该插座中,门体可具有覆盖插头片插入槽的实质上平板形的门主体,保持部分可具有倾斜部分,此倾斜部分在插头的插入方向上从门主体算起的突起量增加,并且当插头的插头片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将借由与插头接触的倾斜部分使插头片保持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
采用上述结构,倾斜部分借由偏置装置可具有强迫插头朝向插入方向的力。因此,在倾斜部分与插头接触的状态下,插头将偏向插入方向的内部。因此,可阻止防拔功能恶化。
在该插座中,当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门体可覆盖插头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采用上述结构,在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的状态下,因为门体覆盖插头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阻止水由其一部分渗入。因此,可改善插头及插座的防水效能。
在该插座中,插座主体的插入表面可具有在插头的插入方向上凹陷的凹槽部分,凹槽部分具有其中设有插头片插入槽的底表面及包围底表面的侧表面,当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插头的位置与侧表面相邻,并且当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保持部分被收容于凹槽部分。
采用上述结构,随着插头趋近凹槽部分的侧表面,当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时,可阻止使用者的手指与插头片接触。因此,可阻止当使用者的手与插头片接触时所发生的电击意外。在此,“趋近”距离表示使用者的手指无法插入凹槽部分的侧表面与插头之间的空间的距离。
此外,当用于接收保持部分的空间并未安装于插座主体时,若保持部分与插座主体接触,则当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门体与插座主体之间将形成空间,因而水可渗入此空间。并且,若用于接收保持部分的空间与凹槽部分分开地安装于插座主体,则插座主体的结构变复杂且插座的尺寸变大。针对这点,在本发明中,因为保持部分被收容于凹槽部分,所以可阻止门体与插座主体之间形成空间。此外,因为凹槽部分也具有用作收容保持部分的空间的功能,所以在插座主体中可省略用于收容单独的保持部分的空间,因而可阻止插座的尺寸变大。
在该插座中,弹性构件可配置于门体与插座主体当中至少一个中以便围绕插头片插入槽,其中当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弹性构件在插座主体中以压缩状态接触围绕插头片插入槽的周边部分。
采用上述结构,当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因为弹性构件与插座主体紧密地接触,所以可借由门体妥善地密封插头片插入槽。因此,当插头未插入插座时,可改善插座的防水性能。
在该插座中,当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保持部分可借由接触整个围绕插头片插入槽的周边部分来封锁插头片插入槽。
采用上述结构,当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若保持部分接触插头片插入槽的周边,则爪将执行当作插头片插入槽的盖子的功能。因此,当插头未插入插座时,可改善插座的防水效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插座装置,包括:主体,其表面具有用于插入插头的插头片的插头片插入槽;插头片接收部分,用于与插入插头片插入槽的插头片接触且维持插头片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端子,用于接触电源;开关,布置在插头片接收部分与端子之间的电路中;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插头的位置;以及控制器,用于根据位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开关,其中控制器包括:测定单元,用于根据位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确定插头的插头片是否与插头片接收部分接触以及插头的位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此规定范围是指主体的表面与插头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以及切换控制单元,当确定插头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时用于关闭开关,而且当确定插头的位置不在规定范围内时用于打开开关。
采用上述结构,若插头的插头片接触插头片接收部分且插头的位置在规定范围(主体的一个表面与插头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内,则电流在插头片接收部分与端子之间流动,而若插头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外,则切断插头片接收部分与端子之间的电流。因此,当插头的插头片与插头片接收部分接触时,或当插头的插头片与插头片接收部分分开时,不供电给插头片接收部分,因而当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时及当插头的插头片被从插头片接收部分拔出时,插头片与插头片接收部分之间不会发生电弧放电。因此,当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时及当插头的插头片被从插头片接收部分拔出时,可防止电弧放电发生,因而即使在使用可燃性气体等等的地点,也可安全地使用插座装置。并且,因为可防止由于电弧放电而损害插头片接收部分,所以可延长插头片接收部分的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给出的对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会变得更加明显,图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沿着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中的竖直方向截取的插座的截面结构的部视图。
图3A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的门体的透视结构的透视图。
图3B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的门体的正视结构的正视图。
图3C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的门体的侧视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中由竖直方向的下方观察的插座的透视结构的透视图。
图5A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的透视结构的透视图。
图5B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的侧视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中由竖直方向的下方观察的插座的透视结构的透视图。
图7A和图7B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中门体与插头之间的接触状态的侧视结构的侧视图。
图8A是插头被插入到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中的状态的透视结构的透视图。
图8B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中门体的保持部分与插头外壳的后表面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图。
图9是插头被插入到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中的状态下沿竖直方向截取的插座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10A是插头被插入到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座中的状态的透视结构的透视图。
图10B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座中门体的保持部分与插头外壳的后表面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图。
图11A是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由竖直方向的下方观察的插座的透视结构的透视图。
图11B是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沿竖直方向截取的插座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12A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由竖直方向的下方观察的插座的透视结构的透视图。
图12B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沿竖直方向截取的插座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装置的框图。
图14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装置的正视图。
图15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6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装置的框图。
图17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装置的侧视图。
图18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装置的用法的示意图。
图19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插座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是一种附接至建筑物(例如房子)的外墙的户外插座,以下将参考图1至图8B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户外插座1连接至外墙的墙壁表面,并且包括:插座主体2,其具有用于插入插头5的插头片5a(参阅图7A及图7B)的插头片插入槽21a(参阅图2);门体3,用于打开及关闭插头片插入槽;以及旋转装置4,其安装于门体3中用于执行门体3的打开及关闭操作。
以下,垂直于墙壁表面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从墙壁表面后退的方向称为“前”,而朝墙壁表面前进的方向则称为“后”。并且,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的方向称为“插入方向”。
作为基座的主体10安装于插座主体2中。具有插头片插入槽21a的插座块20附接至主体10。在插座块2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防水封装30附接至主体10。在防水封装3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安装有附接主体40,用于在该附接主体附接至墙壁表面时将户外插座1固定于墙壁表面。并且,在主体10的前后方向的前方安装有盖子主体50。
用于附接防水封装30的框架形状的框架主体11安装于主体10中。在框架主体11的竖直方向的上方,安装有朝前后方向的前方突起且从侧面看具有圆弧形状的盖子12。盖子12的侧表面的竖直方向的下端部分12b随着朝前后方向的后方行进而往竖直方向的下方倾斜。
用于形成插座块20的外框架的插座外壳21安装于插座块20中。在插座外壳21内,收容了用于容纳插头5的插头片5a的插头片支架22(参阅图2)、用于保持从墙壁表面带出的电线的锁紧弹簧(未示出)、以及用于释放锁紧弹簧的释放按钮(未示出)。
在插座外壳21中,安装有形成于插头5的插头片5a的插入表面21g中的插头片插入槽21a、以及用于将电线插入锁紧弹簧的电线插入槽。此外,借由螺栓(volt)附接至主体10的主体附接部分21c安装于插座外壳21中。
如上所述,防水封装30是附接至框架主体11的前后方向的后方的弹性构件。防水封装30使墙壁表面与主体10紧密地接触,因而阻止水(例如雨水)经由防水封装30与墙壁表面之间的空间渗入户外插座1。在防水封装30中,安装有用于配合到主体10的框架主体11的台阶状的配合部分31、以及前插入部分32,前插入部分32是用于将从墙壁表面所带出的电线朝插座块20插入的贯穿孔。
附接主体40被收容于防水封装30内。在附接主体40中,安装有借由螺栓(volt)(未示出)附接至墙壁表面的附接部分41、以及用于将电线朝前插入部分32及插座块20插入的后插入部分42。
门体3包括实质上平板形的门主体60及安装于门主体60的保持部分70。门主体60配置于盖子12的竖直方向的下方且在其竖直方向的下方开启及关闭盖子12的一部分。
旋转装置4在其竖直方向上与防水封装30的下部接触。旋转装置4包括:用作门体3的旋转中心的轴80;供轴80插入及穿过的弹簧构件81;以及用于保持轴80及弹簧构件81的保持构件90。本实施例的弹簧构件81使用扭力弹簧。
接下来,将参考图2说明户外插座1的内部结构。
如图2所示,插座块20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比主体10的框架主体11更前方之处,并且被收容于盖子12内。插座块20的一部分插入到插入端口12a,插入端口12a是安装于盖子12的竖直方向的下方的贯穿孔。具体地,在安装于插座块20的插座外壳21的侧表面的整个周围上的凸起形状的接合部分21d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接触的状态下,因为在插座外壳21的接合部分21d内,其前端侧的插入部分21e插入到插入端口12a中,则插座块20将被设置于盖子12。
并且,插入端口12a具有随着朝前后方向的前方行进而往竖直方向的上方倾斜的倾斜形状。因此,插座块20的形状随着朝竖直方向的下方行进而往前后方向的前方倾斜且附接至盖子12。在插座外壳21中,插头片插入槽21a形成于底表面21f1中,底表面21f1是对应于插入端口12a的表面。与在插入端口12a中一样,插头片插入槽21a随着朝前后方向的前方行进而往竖直方向的上方倾斜。
并且,在插入端口12a的竖直方向的下方,将旋转装置4安装成与插入端口12a相邻。门体3被附接至旋转装置4。
当插头5(参阅图7A及图7B)未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旋转装置4将操作门体3从竖直方向的下方覆盖插入端口12a(插入表面21g)(以下,门体3从竖直方向的下方覆盖插入端口12a的状态称为“关闭状态”)。具体地,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门体3将在插入方向的前表面12A侧(亦即插入表面21g的表面侧)覆盖插头片插入槽21a,插入方向是指在插入端口12a(插入表面21g)中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的方向。
当在关闭状态下要插头5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旋转装置4将操作门体3从插入端口12a(插入表面21g)的竖直方向的下方离开插入端口12a(插头片插入槽21a)(以下,门体3离开插入端口12a的状态称为“开启状态”)。
主体10的框架主体11在其前后方向的后方与防水封装30接触。防水封装30的外部尺寸被形成为几乎等于框架主体11的外部尺寸。附接主体40从其前后方向的后方与防水封装30接触。附接主体40的外部尺寸被形成为小于防水封装30的外部尺寸,并且附接主体40被收容于安装在防水封装3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的周壁33内。
螺栓插入部分11a安装于主体10的框架主体11中,该螺栓插入部分是用于插入螺栓以便固定在墙壁表面的贯穿孔。在防水封装30中,插入部分34是用于插入及穿过螺栓插入部分11a的贯穿孔,且安装在对应于螺栓插入部分11a的位置。在附接主体40中,螺栓插入部分43是与螺栓插入部分11a的贯穿孔相连通的贯穿孔,且安装在对应于螺栓插入部分11a及插入部分34的每一个的位置。借此,当在前后方向上被插入到主体10与墙壁表面之间时,防水封装30及附接主体40可保持其位置。
另外,盖子主体50被形成为从盖子12至竖直方向的下方覆盖盖子12。具体地,盖子主体50的前后方向的前表面51被形成为比盖子12的前后方向的前表面12A往竖直方向上更下方之处延伸。随着朝前后方向的后方行进则盖子主体50的侧表面52被形成为往竖直方向的下方延伸。更具体地,盖子12被形成为随着朝前后方向的后方行进,侧表面52的往竖直方向的下方延伸的量增加。侧表面52被形成为在与主体10的框架主体11接触的同时具有几乎等于框架主体11在竖直方向上尺寸的尺寸。
接下来,将参考图3A至图3C说明门体3的详细结构。在图3A至图3C中,在门体3附接至主体10的状态下,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称为“长度方向”。
如图3A所示,在门体3的门主体60中,在前后方向的后方安装有实质上圆柱形且供旋转装置4的轴80插入的轴插入部分61,并且在前后方向的前方安装有借由使用者的手旋转门体3的抓持部分62。此外,周壁63朝插入端口12a亦即往竖直方向的上方突出(参阅图2),并安装在门主体60的周边。在门主体6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部分的两边及在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一边,周壁63安装于每一边的整个长度上。
如图3C所示,抓持部分62被形成为从门主体60往竖直方向的下方突出。具体地,在抓持部分62中,安装有突起部分62a及肋62b,随着由门主体60朝前后方向的前方行进则突起部分62a往竖直方向的下方突出,并且肋62b安装在突起部分62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部分且用于增强突起部分62a。肋62b形成于突起部分62a的整个竖直方向,并且随着由突起部分62a的竖直方向的下方的端部朝门主体60行进,其在前后方向上从突起部分62a算起的宽度递增。
并且,在突起部分62a的竖直方向的下方的端部中,形成有从该端部往前后方向的前方突出的凸起62c。凸起62c形成于突起部分62a的整个长度方向。使用者的手指可轻易地扣住凸起62c。
如图3B所示,在前后方向的前方保持部分70一体地形成于门主体60中。保持部分70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配置的三个爪71及用于连接爪71的连接部分72。
在爪71中,在其前后方向的前方,形成有随着朝前后方向的后方行进而往竖直方向的上方倾斜的倾斜部分71a,并且在其前后方向的后方,形成有具有从倾斜部分71a的顶部朝竖直方向的下方的台阶形状的端部71b。在该端部71b中,形成有第一表面71b1及第二表面71b2,第一表面71b1是从倾斜部分71a的顶部往竖直方向的下方延伸的表面,而第二表面71b2则是从第一表面71b1的竖直方向的下端部往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表面。并且,随着在长度方向延伸时,连接部分72连接到爪71的前后方向的后方的端部。
接下来,将参考图2及图4至图7B说明根据插头5的插头片5a是否插入到插头片插入槽21a的门体3的状态。
首先,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未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亦即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将参考图2及图4至图5B说明门体3。
如图4所示,门体3的门主体60从竖直方向的下方覆盖插头片插入槽21a的整个表面。亦即,门主体60的外侧尺寸大于插头片插入槽21a。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门主体60的周壁63中,与盖子12的插入端口12a相对的表面的整个表面接触插入端口12a的周边。在这状态下,弹簧构件81(参阅图1)将施加使周壁63偏向插入端口12a的周边的力。因此,将阻止例如当门体3借由其本身的重量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时在周壁63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之间形成空间。
另外,在插座外壳21的插入表面21g中,形成有凹槽21f,该凹槽21f具有圆形平面同时在插头5的插头片5a的插入方向上向内凹陷,亦即沿图2的竖直方向的上方向内凹陷。凹槽21f包括用于形成插头片插入槽21a的底表面21f1以及延伸至插入方向的正前方(亦即竖直方向的下方)且包围底表面21f1的周边的侧表面21f2。插头5的插头外壳5b(参阅图7B)的一部分插入凹槽21f。
然而,如上所述,当保持部分70安装于门体3的门主体60时,必须在插座主体2侧安装保持部分70的接收部分。亦即,若保持部分70的接收部分未安装在插座主体2侧,则在周壁63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接触之前保持部分70先与插座外壳21接触,因而在周壁63与插入端口12a之间形成空间。结果,户外插座1的防水性能可能恶化。当在插座主体2侧安装有保持部分70的接收部分时,若形成仅收容保持部分70的专用结构,则插座主体2的形状变复杂且插座主体2的尺寸变大。
针对这点,在本实施例中,保持部分70被收容于配置于插座外壳21中的凹槽21f内。具体地,当保持部分70与底表面21f1之间形成空间时,保持部分70被收容于凹槽21f以避免保持部分70与底表面21f1之间的接触。因此,周壁63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可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
并且,因为凹槽21f容许插入插头5的插头外壳5b的一部分同时收容保持部分70,所以相较于如上所述的具有仅收容保持部分70的专用部分的结构,插座主体2可形成简单的形状且可阻止插座主体2的尺寸变大。
然而,一般而言,当形成用于覆盖插头片插入槽的门体以便开启及关闭时,使用者为了插入插头而开启门体且可能在拔出插头之后忘记关闭门体。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若靠近户外插座清洗车辆,则清洗车辆的水可能渗入插头片插入槽。
针对这点,在本实施例中,借由将弹簧构件81安装于旋转装置4,可使门体3总是偏向插入端口12a,因而可避免使用者忘记关闭门体3的问题。
并且,如图5A及图5B所示,当门体3处于与插入端口12a接触的状态时,凸起62c及门体3的突起部分62a在竖直方向的下方从盖子主体50往竖直方向的下方突出。因此,即使在门体3处于与插入端口12a接触的状态时,使用者的手指可扣住凸起62c因而可轻易地开启门体3。
接下来,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正在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将参考图6至图7B说明门体3。
如图6所示,当要将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到插头片插入槽21a时,在如图4至图5B所示的周壁63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接触的状态下,门体3将使周壁63离开插入端口12a的周边。具体地,使用者的手指(未示出)扣住凸起62c,并且门体3朝竖直方向的下方移动。此时,门体3绕轴80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在此,插头片插入槽21a包括用于插入插头5的插头片5a的一对电源端子5a1(参阅图7A及图7B)的实质上矩形的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以及用于插入插头5的插头片5a的接地端子5a2(参阅图7A及图7B)的实质上半圆形的接地端子插入槽21a3。
然而,在此种旋转的门体中,可考虑在盖子侧安装旋转装置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因为形成于门体中的突起配置在前后方向的后方,所以门体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同时从前后方向的后方往前方行进。在门体的此种操作中,因为应该从在前后方向上比门体的位置更后方之处插入插头,所以难以在保持门体旋转状态的同时插入插头。
针对这点,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旋转装置4安装于框架主体11且门主体60的凸起62c形成于前后方向的前方,所以门体3在从前后方向的前方往后方行进的同时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因此,因为在门体3中插头5可从前后方向的前方插入到插头片插入槽21a,所以插头5可轻易地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
并且,如图7A所示,当门主体60与用于形成插头5的外部框架的插头外壳5b重迭时,可移除保持门主体60的位置的手指(特别地,扣住凸起62c的手指)。在这种情况下,门主体60借由弹簧构件81(参阅图1)的恢复力的操作朝插入端口12a(参阅图2)旋转。亦即,门主体60在从前后方向的后方往前方行进的同时朝竖直方向的上方旋转。尤其地,在图7A中,保持部分70(或门主体60)与插头外壳5b的接触状态得到保持。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插头5的插头外壳5b被形成为实质上圆柱形。
在上述状态下,当朝插入方向的内侧插入插头5时,门主体60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同时借由保持部分70的倾斜部分71a往前后方向的后方推进一段等于从门主体60算起的倾斜部分71a的突出量的距离。如图7B所示,当倾斜部分71a的顶表面71a1与插头外壳5b接触时,除非插头外壳5b的前后方向改变否则门主体60不再旋转。
最后,当插头5的插头片5a完全地插入到插头片插入槽21a时,将参考图8A至图9来说明门体3。
被收容于插座块20的插头片支架22被安装成对应于插头5的插头片5a的每一个。具体地,插头片支架22包括用于从电源端子5a1的两侧面插入插头片5a的一对电源端子5a1的每一个的电源侧插头片支架,以及用于从接地端子5a2的两侧面插入插头片5a的接地端子5a2的接地侧插头片支架。每一个电源侧插头片支架与接地侧插头片支架在插入电源端子5a1与接地端子5a2时将弹性变形。电源侧插头片支架及接地侧插头片支架借由此弹性变形所导致的恢复力来保持电源端子5a1及接地端子5a2的每一个。
然而,根据如日本专利申请案公开第2001-185289号所示的在插头连接到插座之后将插头旋转一预定角度,在将形成于插座的插头片支架中的凸起插入形成于插头的插头片中的传输孔以预防插头从插座拔出的结构中,插头片支架的弹性变形量增加,并且若重复插头片支架的弹性变形,则插头片支架的弹性将恶化,因而插头片支架的凸起再也无法插入插头片的传输孔。结果,当重复插头的插入及拔出动作时,随着插头的防拔功能恶化,将无法执行防拔功能。
针对这点,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提供的是防拔装置不安装于插头与插头片支架之间的结构,亦即借由门体3的旋转来打开及关闭整个插头片插入槽21a的结构,所以可阻止插头5的插头片5a所导致的插头片支架22的弹性变形,因而可阻止如同日本专利申请案早期公开第2001-185289号所述的防拔功能恶化。
根据在插头连接到插座之后将如日本专利申请案早期公开第2001-185289号所示的插头旋转预定角度,在将设于插座的插头片支架中的凸起插入设于插头的插头片中的传输孔且从插座拔出插头的结构中,使用者可能忘记将插头旋转预定角度的操作。结果,当插头被拔出时,可能意外地停止电装置的操作,或当插头的插头片与插头片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时,接触电阻将增加因而可能产生高热。
针对这点,在本实施例中,当将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通过弹簧构件81,保持部分70自动固定插头5,因而可阻止插头被拔出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8A所示,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保持部分70的端部71b接触前表面5d(参阅图7B),其中插头片5a安装于插头外壳5b且后表面5c是在插入方向上相反侧的表面。因此,限定插头5只能移动到插入方向的正前方。
更具体地,如图8B所示,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与端部71b的第一表面71b1接触。并且,在三个爪的中央爪71中,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与其第一表面71b1接触,并且插头外壳5b的侧表面5e与其第二表面71b2接触。
然而,在插头5的插头片5a与插座外壳21的插头片支架接触的时间点,将经由插头片支架供电给插头片5a。此时,若使用者的手接触到插头片5a,则使用者可能受到电击。并且,当插头片5a未完全插入到插头片插入槽21a时,插头片5a将暴露于外,因而使用者的手可能接触到插头片5a。
针对这点,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1f形成于插座外壳21中,并且插头外壳5b插入凹槽21f中。因此,当将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到插头片插入槽21a时,插头片5a将插入凹槽21f,并且插头外壳5b及凹槽21f的周边使连通插头5的外部与插头片5a的空间变小。结果,可阻止使用者的手指经由此空间接触到插头片5a。
具体地,如图9所示,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用于连接插头外壳5b的前表面5d与后表面5c的侧表面5e将趋近凹槽21f的侧表面21f2。此种结构可阻止使用者的手指经由插头外壳5b的侧表面5e与凹槽21f的侧表面21f2之间的空间接触到插头片5a。并且,纵使插头片5a不完全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凹槽21f的侧表面21f2与插头外壳5b的侧表面5e将部分地重叠,因而阻止插头片5a暴露于外。因此,可阻止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插头片5a。
并且,若要在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的情况下拔出插头5,则借由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门体3同时往前后方向的后方行进,在端部71b与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分开的状态下,插头5被朝其插入方向的正前方拉动。因此,可轻易地分开端部71b与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并且可轻易地进行插头5的拔出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可具有下列的优点。
(1)根据本实施例,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门体3的保持部分70使插头片5a保持被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因此,相较于防拔装置安装于传统插头片与插头片支架之间的结构(如同日本专利申请案早期公开第2001-185289号),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插头片支架未过度地弹性变形,所以纵使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及拔出插头片插入槽21a的次数增加,仍然可阻止插头片支架的弹性恶化。因此,纵使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及插头5拔出户外插座1的次数增加,仍然可维持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的状态。
并且,因为门体3进行打开及关闭整个插头片插入槽21a的操作,所以当插头5未插入户外插座1时,门体3维持关闭状态,因此可阻止水渗入插头片插入槽21a。亦即,门体3兼具维持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的状态的功能与阻止水渗入插头片插入槽21a的功能。因此,相较于利用门体3及另一构件形成保持部分的结构,可减少户外插座1的组件的数目且可阻止户外插座1的尺寸变大。
(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端部71b安装于保持部分70,是与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接触的接触部分。因此,可阻止插头5朝其插入方向的正前方移动,亦即,可阻止插头5的插头片5a在从插头片插入槽21a拔出插头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可阻止由户外插座1拔出插头5。
并且,因为端部71b与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接触,所以不需要在插头外壳5b中形成用于接触端部71b的部分。因此,插头外壳5b可以是简单的形状。并且,若在插头外壳5b中形成用于接触端部71b的部分,则插头外壳5b必须是独特形状。亦即,插头5必须是户外插座1的专用零件。针对这点,在本实施例中,纵使插头5是通用零件,端部71b仍然可执行预防从户外插座1拔出插头5的功能。
并且,当在插头外壳5b中形成用于接触端部71b的部分时,特别是当形成用于接触端部71b的凸起时,若车辆辗过插头外壳5b或使用者踩到插头外壳5b,则凸起可能受损。结果,无法执行防止从户外插座1拔出插头5的功能。针对这点,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保持部分70安装于门体3中,所以纵使车辆辗过插头5或使用者踩到插头5,仍然可执行防止从户外插座1拔出插头5的功能。
(3)根据本实施例,当由前后方向的前方往后方行进时,从门主体60算起的突起量增加的倾斜部分71a形成于保持部分70中。因此,由于倾斜部分71a形成倾斜的形状,则当门体3与倾斜部分71a接触时,插头5被插入,且因此使门体3旋转。因此,倾斜部分71a可阻止插头5中的插头片5a的插入障碍。结果,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可平稳地进行插头5至保持部分70的插入方向位移。因此,插头5可轻易地插入户外插座1。
(4)根据本实施例,弹簧构件81安装于旋转装置4中,是用于使门体3偏向插头片插入槽21a的偏置单元,并且弹簧构件81偏移保持部分70以维持与插头外壳5b的接触状态。因此,在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的状态下,纵使保持部分70由于外部的碰撞而尝试脱离插头外壳5b,弹簧构件81仍然可使保持部分70偏向插头外壳5b。因此,可防止当保持部分70脱离插头外壳5b时从插头片插入槽21a拔出插头5的插头片5a。
(5)根据本实施例,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未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门体3具有偏移弹簧构件81以维持插头片插入槽21a的关闭状态的结构。因此,因为门体3借由弹簧构件81的操作来维持关闭状态,所以在开启门体3之后,可避免忘记关闭门体3的问题。因此,在插头5未插入户外插座1的状态下,可减少水等等渗入插头片插入槽21a。
(6)根据本实施例,端部71b的形状是与插头5接触的大致上“L”形,且从倾斜部分71a在插入方向上比倾斜部分71a更内侧处接续。因此,因为端部71b的形状实质上是“L”形,则当倾斜部分71a引导插头5的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移至对应于端部71b的位置时,门体3将借由弹簧构件81而旋转,因而端部71b与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接触。因此,借由弹簧构件81的操作将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可阻止从插头片插入槽21a拔出插头5的插头片5a。
(7)根据本实施例,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门体3覆盖插头5的插头外壳5b的侧表面的竖直方向的下方。因此,在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的状态下,可阻止水从插头外壳5b的侧表面的竖直方向的下方渗透。因此,可改善插头5及户外插座1的防水性能。
(8)根据本实施例,门体3随着从前后方向的前方往后方行进而绕轴80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因此,插头5由门体3的前后方向的前方插入户外插座1。因此,门体3可使插头5轻易地插入户外插座1同时维持开启状态。
(9)根据本实施例,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插头5趋近凹槽21f的侧表面21f2。因此,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可阻止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插头片5a。因此,可阻止当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插头片5a时所发生的电击意外。
并且,因为插头外壳5b与凹槽21f的侧表面21f2之间的间隙较小,所以当插头5的插头片5a插入插头片插入槽21a时,纵使插头5尝试倾斜,仍然因插头外壳5b与凹槽21f接触而维持插头5的姿势。因此,可轻易地进行将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的操作。
此外,在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的状态下,纵使插头5由于外部的碰撞而尝试倾斜,仍然因插头外壳5b与凹槽21f的侧表面21f2接触而维持插头5的姿势。因此,当插头外壳5b被倾斜时,可阻止端部71b与插头外壳5b互相分离,亦即可阻止防拔装置的功能恶化。
(10)根据本实施例,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保持部分70被收容于凹槽21f中。因此,可阻止在门体3与插座主体2的插入端口12a的周边之间形成空间。此外,因为凹槽21f还执行当作收容保持部分70的空间的功能,所以不需要在插座主体2中安装用于收容保持部分70的单独空间,因而可阻止户外插座1的尺寸变大。
(11)根据本实施例,突起部分62a形成于门主体60中。因此,借由使用者的手指扣住突起部分62a,可旋转门体3。
并且,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凸起62c具有从盖子主体50往竖直方向的下方突出的结构。因此,即使在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因为手指可轻易地扣住凸起62c,所以可轻易地旋转门体3。
(12)根据本实施例,盖子主体50具有覆盖其周边以便围绕插头片插入槽21a且从插头片插入槽21a延伸盖子主体50的竖直方向的下端部往竖直方向的下方的结构。因此,因为水(例如雨水等等)从户外插座1的竖直方向的上方沿着盖子主体50的表面向户外插座1的竖直方向的下方落下,所以可阻止水渗入插头片插入槽21a。
(13)根据本实施例,周壁63安装于门主体60中,在关闭门体3的状态下,周壁63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接触。因此,相较于接触门主体60的一个表面的结构,门体3可更确实地接触插入端口12a的周边。结果,在插头5未插入户外插座1的状态下,可改善户外插座1的防水效能。
(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插座是附接至建筑物(例如房子)的外墙的户外插座,以下将参考图10A及图10B予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只有门体3的保持部分的形状不同,且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所以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0A所示,安装于户外插座1A的门体3的门主体60中的保持部分91一体地形成在门主体60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位置,如同第一实施例。保持部分91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配置的三个爪92及用于连接各爪92的连接部分(未示出)。并且,三个爪92的排列与第一实施例的排列相同。
在爪92中,安装有前倾斜部分93及后倾斜部分94,前倾斜部分93的形状是随着从前后方向的前方往后方行进而从门主体60算起的突起量增加,后倾斜部分94与前倾斜部分93连接且其形状是随着从前后方向的前方往后方行进而从门主体60算起的突起量减少。当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A时,前倾斜部分93将执行引导插头5的功能。当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A时,后倾斜部分94将执行阻止从户外插座1A拔出插头5的功能。
尤其,当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A时,插头5的插头外壳5b与前倾斜部分93接触。在此状态下,当朝插入方向的内部移动插头5时,门主体60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因而前倾斜部分93朝竖直方向的下方移动。如图10B所示,当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A时,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及侧表面5e的连接部分5f与后倾斜部分94接触。借由弹簧构件81的操作后倾斜部分94施加在朝插入方向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插头5的力的分量。因此,可阻止从户外插座1A拔出插头5。
然而,由于插头外壳5b的制造误差、插头5的组装误差以及户外插座1A的主体10与插座块20的组装误差,不平衡可能发生在从插座外壳21的凹槽21f的底表面21f1到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连接部分5f)的距离处。
针对这点,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连接部分5f与后倾斜部分94接触,所以可调整门体3的旋转程度借以化解不平衡。尤其,当此种距离较短时,门体3朝竖直方向的上方旋转,因而维持连接部分5f与后倾斜部分94之间的接触。当此距离较长时,门体3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因而维持连接部分5f与后倾斜部分94之间的接触。
根据本实施例的户外插座1A,除了第一实施例的优点(1)至(13)之外,还可具有下列的优点。
(14)根据本实施例,当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A时,后倾斜部分94与插头外壳5b的连接部分5f接触。因此,纵使不平衡发生于从插座外壳21的凹槽21f的底表面21f1到插头外壳5b的后表面5c(连接部分5f)的距离处,仍然可维持后倾斜部分94与连接部分5f之间的接触。结果,纵使发生不平衡,仍然可阻止防拔装置的性能恶化。
(第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插座是附接至建筑物(例如房子)的外墙的户外插座,以下将参考图11A及图11B予以详细地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只有门体3的保持部分的形状不同,且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所以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1A所示,户外插座1B的保持部分95一体地形成在门主体60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保持部分95包括在长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爪96及用于连接爪96的连接部分。在此,爪96的侧视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形状几乎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爪96的长度方向的宽度H1大于第一实施例的爪71的长度方向的宽度。
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安装于每一个爪96的框架形状的顶表面97与每一个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周边接触。亦即,顶表面97以包围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形式接触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周边。因此,纵使水经由门体3与盖子12之间的间隙渗透,仍然由于顶表面97与每一个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之间的空间密封而阻止水的渗透。
如图11B所示,在关闭门体3的状态下,当爪96插入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时,爪96将在长度方向上与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开口端21a1接触。因此,阻止在长度方向上于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与爪96之间形成空间。
根据本实施例的户外插座1B,除了第一实施例的优点(1)至(13)之外,还可具有下列的优点。
(15)根据本实施例,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保持部分95将插入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因此,保持部分95的爪96执行当作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盖子的功能。因此,在插头5未插入户外插座1B的状态下,可改善户外插座1B的防水效能。
尤其,在爪96插入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状态下,爪96将与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开口端21a1接触,因而进一步阻止水渗入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因此,可进一步改善户外插座1B的防水性能。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同第一及第二实施例,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门主体60的周壁63将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接触。因此,户外插座1B兼具由于周壁63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之间的接触所提供的防水功能以及由于爪96插入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所提供的防水功能。结果,可进一步改善户外插座1B的防水性能。
(修改例)
根据本发明的户外插座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且可变成下列的修改例。此外,下列的修改例不只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予以组合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若门主体60的周壁63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互相接触,则将形成阻止水渗入插头片插入槽21a的防水结构。然而,本发明的防水结构并未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2A所示,在安装门主体60的周壁63的位置,可附接例如橡胶的可压缩的弹性构件98来代替周壁63。如图12B所示,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可压缩的弹性构件98将插入并压缩在门主体60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之间。因此,可改善门主体60与弹性构件98之间的黏着力以及弹性构件98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之间的黏着力。亦即,阻止门主体60与弹性构件98之间形成间隙以及弹性构件98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可改善户外插座1、1A以及1B的防水性能。
此外,弹性构件98可直接附接至周壁63。即使在这种结构中,仍然可改善户外插座1、1A以及1B的防水性能。
并且,弹性构件98可直接附接至插入端口12a的周边。即使在这种结构中,仍然可改善户外插座1、1A以及1B的防水性能。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具有与从门主体60移除周壁63的结构相同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中,凹槽21f形成于插座块20的插座外壳21中,然而凹槽21f可能不形成于插座外壳21中。即使在这种结构中,仍然可具有上述实施例的优点(1)至(8)与优点(11)至(15)。
在上述实施例中,门体3随着从前后方向的前方往后方行进而绕轴80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然而也可能是门体3随着从前后方向的后方往前方行进的同时朝竖直方向的下方旋转。即使在这种结构中,仍然可具有上述实施例的优点(1)至(7)与优点(9)至(15)。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1A以及1B的状态下,门体3将覆盖插头5的插头外壳5b的竖直方向的下部的一部分,然而门体3的结构并未局限于此。例如,当门主体60的周壁63的长度方向的两边往竖直方向的上方延伸时,在插头5插入户外插座1、1A以及1B的状态下,可形成门体3覆盖插头外壳5b的两侧表面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弹簧构件81用作偏置单元,然而其它的装置也可当作偏置单元。例如,借由将磁体附接至门主体60且将磁性材料制成的金属片附接至与磁体相对应的插入端口12a的周边,可形成维持门体3的关闭状态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借由弹簧构件81的操作,即使在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周壁63仍然具有朝竖直方向的上方偏置插入端口12a的周边的结构,然而也可能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周壁63不偏置插入端口12a的周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安装用于接合门体3及主体10的每一个的接合部分,可维持门体3的关闭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形成的倾斜部分71a的形状是随着从前后方向的前方往后方行进而从门主体60算起的突起量增加;然而,本发明的倾斜部分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形成随着从前后方向的前方往后方行进而从门主体60算起的突起量增加的弯曲形状的弯曲部分来代替倾斜部分71a。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倾斜部分71a及前倾斜部分93安装于保持部分70、91以及95;然而,也可从保持部分70、91以及95上省略倾斜部分71a及前倾斜部分93。
在第一及第三实施例中,安装有端部71b来作为接触部分;然而,本发明的接触部分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形成随着从前后方向的后方往前方行进而朝竖直方向的上方弯曲的弯曲部分来当作接触部分。
在第三实施例中,爪96插入到插头片插入槽21a的两个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中;然而,也可安装三个爪96且插入接地端子插入槽21a3。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同第一及第二实施例,门主体60的周壁63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接触,然而可从门主体60省略周壁63。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门主体60与插入端口12a的周边不互相接触,但是仍然可维持户外插座1B的防水效能。
在第三实施例中,当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若爪96与每一个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周边接触,则可形成阻止水渗入每一个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防水结构;然而,本发明的防水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每一个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可与爪96的一部分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爪96的宽度H1最好与每一个电源端子插入槽21a2的宽度几乎相同。即使在这种结构中,仍然可具有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优点(15)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中,插头5的插头外壳5b的形状实质上是圆柱形;然而,插头外壳5b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插头外壳5b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形状。
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持部分70、91以及95与门主体60一体地形成,亦即门主体60与保持部分70、91以及95形成为单一构件;然而,也可能门主体60与保持部分70、91以及95成为单独的构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借由弹簧构件81的操作,端部71b及后倾斜部分94维持应用于插头5的插头外壳5b的状态且具有防拔功能;然而,本发明的防拔功能并不局限于此。可使用维持保持部分70、91以及95应用于插头外壳5b的状态且具有防拔功能的结构。因此,例如接合爪可安装于保持部分中且可用于接合插头外壳5b。
在上述实施例中,插座可应用于户外插座1、1A以及1B;然而,本发明的插座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发明的插座可应用于室内插座。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插座装置(以下称为“插座”)P是用于从例如商用交流电(AC)电源的电源AC来供电的室内插座。
在本实施例的插座P中,使用插头200,如图15A至图15C所示。插头200包括由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材料所构成的主体201。线210从主体201的后端表面(图15B的右侧表面)拉出。在此,线210是其中三条涂布绝缘体的导线配置于一条绝缘管内的三蕊线,并且三条涂布绝缘体的导线当中两条用于连接电压电极,而剩下的一条则用于连接接地电极。
在主体201的前端表面(前端表面,即图15B的左表面201a)的前方,突伸出两个扁平形插头片202及一个圆杆形插头片203,合计为三个插头片。在此,插头片202是电压电极的插头片,并且插头片203是接地电极的插头片。在主体201中,两个插头片202连接至用于线210的电压电极的两条涂布绝缘体的导线的一端,而插头片203则连接至用于线210的接地电极的一条涂布绝缘体的导线的一端。
插头200因例如日本工业标准(JIS)的标准而受到广泛使用,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插座P具有主体101。主体101是由例如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材料所构成的且形状为长方体的树脂模制产品。两组三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安装于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图14中页面中的前表面)。亦即,本实施例的插座P是可同时使用两个插头200的所谓的双插座。插头片插入孔110a及110b是电压电极的插头片插入孔,并且插头200的电压电极的插头片202分别插入于此。此外,插头片插入孔111是接地电极的插头片插入孔,并且插头200的接地电极的插头片203插入于此。主体101以暴露其一个表面101a的状态埋入房子(未示出)的墙壁表面(内墙表面)以便安装插座P于房子的墙壁表面(内墙表面)。
用于插入电源AC的导线的导线插入孔(未示出)形成于主体101的另一表面(厚度方向的另一表面)。
如图13所示,主体101包括多个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所示的实施例中有两个)、端子103、多个开关104(所示的实施例中有两个)、多个位置检测单元105(所示的实施例中有两个)以及控制器106。此外,在下列的说明中,两个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按照需求予以区分为符号102A与102B,两个开关104按照需求予以区分为符号104A与104B,并且两个位置检测单元105按照需求予以区分为符号105A与105B。
插头片接收部分102具有与插入插头片插入孔110a及110b中的每一个插头片202接触的一对供电插头片支架102a及102b。插头片支架102a及102b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夹持插头片202的一对插头片接收弹簧。并且,插头片接收部分102包括与插入插头片插入孔111中的插头片203接触的接地插头片支架(未示出)。接地插头片支架包括用于夹持插头片203的一对插头片接收弹簧。插头片接收部分102的形状将根据要使用的插头200的插头片202及203的形状而形成为所需形状。众所周知的插头片接收部分可用作插头片接收部分102,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0021]-08P01128
端子103具有与插入导线插入孔的电源AC的导线连接的一对供电端子103a及103b。并且,端子103具有与接地导线连接的接地端子(未示出)。端子103中的一个端子103a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A及102B中的一个插头片支架102a电连接,并且另一端子103b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A及102B中的另一插头片支架102b电连接。亦即,两个插头片接收部分102A及102B平行地连接于端子103a及103b之间。并且,例如连接端子形状及传统公知的端子形状可用于一对供电端子103a及103b与接地端子,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开关104提供例如继电器的装置的控制信号(电信号)且可选择性切换关闭状态与开启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开关104A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A的一个插头片支架102a与端子103的一个端子103a之间。并且,开关104B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B的一个插头片支架102a与端子103的一个端子103a之间。开关104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的电路,借以转换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的电连接状态。
例如,位置检测单元105是微开关。例如,微开关包括:一对固定接触点(未示出);移动接触器(未示出),具有用于接触及脱离此对固定接触点的每一个的一对移动接触点;偏置弹簧(未示出),用于偏移移动接触器以便分开移动接触点与固定接触点;以及操控件105a(参阅图14及图15A),用于操控移动接触器。在位置检测单元105中,若操控件105a在抗拒偏置弹簧的压力的同时被按压一个预定量,则移动接触器的一对移动接触点将分别与一对固定接触点接触,因而此对固定接触点可由该移动接触器短路。
位置检测单元105用于检测插头200的位置。如图14所示,用于从主体101的外部突出位置检测单元105的操控件105a的开口112形成于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口112形成于一对插头片插入孔110a及110b之间的中间部分。
因此,当插头200连接到插座P时,插头200将按压操控件105a。若插头200按压操控件105a超过预定量,则位置检测单元105的一对固定接触点将短路。因此,可根据位置检测单元105的一对固定接触点是否短路来检测插头200的主体201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当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时,操控件105a的突出量被设定为从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算起,因而位置检测单元105的一对固定接触点将短路。在此,规定范围可视为插头200正常连接插座P的范围,而在本实施例中,规定范围是插头200的插头片202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接触的范围,且主体2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距离d(亦即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的主体201的前端表面201a之间的距离)为小于一预定距离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该预定距离是手指无法插入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间隙的距离。并且,手指无法插入的距离被设定为可满足根据例如插座P的安装地点或使用形式所需要的间隙的距离。例如,若插座P安装于房子内,则手指无法插入的距离将设定为小孩的手指无法插入的距离。
控制器106用于控制切换开关104A及104B,并且包括测定单元106a及切换控制器106b。控制器106例如是微电脑(微控制器,通常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其中储存于存储单元中的程序借由CPU予以执行且被测定单元106a及切换控制器106b使用。并且,控制器106包括利用电源AC的电力来产生其操作功率及开关104的驱动功率的电源单元(未示出)。因为电源单元从开关104与端子103之间获得电力,所以即使在开关104开启时电源单元仍然可获得电力。
测定单元106a监控两个位置检测单元105A及105B的每一个的一对固定接触点之间的电位差,并且确定一对固定接触点是否短路。若一对固定接触点短路,则测定单元106a确定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而若一对固定接触点未短路,则测定单元106a确定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外。亦即,测定单元106a根据位置检测单元105A及105B的每一个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插头200的位置是否在位置检测单元105的每一个的规定范围内。
切换控制器106b根据测定单元106a的测定结果输出两个开关104A及104B的每一个的控制信号,借以转换开关104A及104B的每一个的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尤其,若测定单元106a确定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则切换控制器106b将关闭开关104(从开启状态转换成关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电流在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流动,所以可由电源AC供电给插头片接收部分102。若测定单元106a确定插头200的位置不在规定范围内,则切换控制器106b开启开关104(从关闭状态转换成开启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断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的连接被中断,所以无法由电源AC供电给插头片接收部分102。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插座P包括主体101,主体101包括:插头片插入孔110a及110b,用于在其一个表面101a插入插头200的插头片202;插头片接收部分102,用于接触插头片202及维持插头片202插入插头片插入孔110a及110b;端子103,与电源AC连接;开关104,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的电路;位置检测单元105,用于检测插头200的位置;以及控制器106,具有测定单元106a及切换控制器106b且用于根据位置检测单元105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开关104。
接下来,将参考图15A至图15C说明本实施例的插座P的操作。并且,因为即使在插头200连接到主体101的两组插头片插入孔的任一组时仍然进行相同的操作,所以下列的说明只说明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操作,而位置检测单元105B的操作的说明将予以省略。
当插头200未连接到插座P时,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操控件105a接收偏置弹簧的压力且从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突出,如图15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位置检测单元105的一对固定接触点将短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测定单元106a确定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外,所以切换控制器106b将开关104A设定为开启状态。
其次,若自图15A所示的状态继续将插头200的插头片202、202以及203插入插座P的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则插头200的插头片202最后将接触插头片接收部分102。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开关104A处于开启状态,所以电弧放电不会发生于插头片202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之间。
在这状态下,当插头200插入时,主体201的前端表面201a将与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操控件105a接触。当插头200继续插入时,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操控件105a将在移动接触器趋近固定接触点的方向上移动同时抗拒偏置弹簧的压力。如图15B所示,当按压操控件105a一个预定量时,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一对固定接触点将短路。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测定单元106a确定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所以切换控制器106b将开关104A设定为关闭状态。因此,供电始于插头200由规定范围外移至规定范围内的时间点。因此,纵使插头200的插头片202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接触,当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外时,仍然不提供电位能给插头片202。因此,纵使使用者接触到插头片202,使用者仍然不会受到电击。当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时,将开始供电且提供电位能给插头片202。然而,规定范围内的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距离d是手指无法插入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间隙的距离。因此,使用者不会接触到插头片202,因而不会受到电击。
之后,纵使插头200插入,因为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一对固定接触点短路,所以开关104处于关闭状态。最后,插头200插入达到主体201与主体101接触(前端表面201a与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接触)的位置,由此完成插头200与插座P的连接。
在如图15C所示的状态下,若插头200的插头片202、202以及203从插座P的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拔出,则插头200对操控件105a的压力减弱。因此,在稍微拔出插头200的状态下,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操控件105a可借由偏置弹簧的压力移至移动接触器不会使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一对固定接触点短路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当移动接触器使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一对固定接触点短路时,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因而提供电位能给插头片202。然而,如上所述,规定范围内的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距离d是手指无法插入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间隙的距离。因此,使用者不会接触到插头片202,因而不会受到电击。
若移动接触器不使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一对固定接触点短路,则测定单元106a确定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外,因而切换控制器106b将开关104A设定为开启状态。因此,在插头200由规定范围内移至规定范围外的时间点将停止供电。因此,纵使使用者接触到插头片202,使用者也不会受到电击。
之后,纵使拔出插头200,位置检测单元105A的一对固定接触点之间的连接仍然被中断,因而开关104处于开启状态。最后,在插头200中,插头片202被释放至不接触插头片接收部分102的位置,因而插头200与插座P分开。在此,当插头片202不接触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时,开关104A处于开启状态,因而插头片202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之间不会发生电弧放电。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插座P中,插头200的插头片202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接触,并且当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距离d小于预定距离)内时,电流将在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流动,而当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外时,将切断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的电流。
因此,当插头200的插头片202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接触时,或当插头200的插头片202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分开时,将不供电给插头片接收部分102。因此,当插头200的插头片202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时,或当插头200的插头片202脱离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时,插头片202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之间不会发生电弧放电。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P在插头200的插头片202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时或在插头200的插头片202脱离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时可预防电弧放电发生,因而即使在使用可燃性气体的地点也可安全地使用插座P。并且,因为可预防电弧放电所造成的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损耗,所以可延长插座的寿命。
因此,本实施例的插座P的预定距离将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距离d(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的前端表面201a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手指无法插入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间隙的距离。因此,当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时,手指无法插入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间隙。因此,当插头200的插头片202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时,或当插头200的插头片202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拔出时,可预防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插头片202而使使用者受到电击,因而可安全地使用插座。
并且,当设定预定距离时,在考虑主体101的每一部分或插头200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最好将预定距离设定为具有些微边际。并且,当插头200的前端表面201a与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接触时,测定单元106a将确定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微开关作为位置检测单元105,然而,除了上述微开关之外,还可使用簧片开关或接近开关来作为位置检测单元105。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插座P是用于例如从电源AC来供电的户外插座。即使在本实施例的插座P中,也可使用如图15A至图15C所示的插头200,如同第一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插座P包括主体101、插头片接收部分102、端子103、开关104、位置检测单元105、控制器106、漏电检测单元107以及测试操控单元108。
本实施例的主体101形成为具有90°的扇区中心角的扇形盒子,如图17所示。在主体101中,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形成在与扇形(图17中未示出)的一个半径相对应的一个表面101a中(图17中的下表面),如同第四实施例。然而,在本实施例的主体101中,只形成一组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
并且,在主体101中,支撑部分113安装于与扇形的另一侧的半径相对应的另一表面中(图17中的左表面)。支撑部分113具有长方形板状且用于将主体101附接至墙壁表面W。并且,用于防水的盖子114安装于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中与支撑部分113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盖子114阻止例如水滴渗透到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内的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或插头200的插头片202及203的充电部分。
本实施例的插头片接收部分102包括电压电极的插头片支架102a及102b及接地电极的插头片支架(未示出),如同第四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的端子103包括端子103a和103b以及用于接地电极的端子(未示出),如同第四实施例。插头片支架102a与插头片支架102b分别连接到端子103a与端子103b。
本实施例的开关104包括一对切换装置104a及104b。切换装置104a及104b提供控制信号(电信号)给例如继电器的装置,并且是用于选择性转换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的装置。切换装置104a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的一个插头片支架102a与端子103的一个端子103a之间。并且,切换装置104b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A的另一插头片支架102b与端子103的另一端子103b之间。因此,开关104插入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的电路。因此,可转换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并且,因为切换装置104a及104b的操作连锁,开关104具有切换装置104a及104b都开启的状态与切换装置104a及104b都关闭的状态其中一种状态。
本实施例的位置检测单元105是微开关,如同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无负载的状态下,位置检测单元105被收容于主体101内,因而其操控件105a从设于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中的开口112突出至外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12形成于一对插头片插入孔110a及110b之间的中间部分中。
因此,即使在本实施例的插座P中,当连接插头200时,插头200将按压操控件105a。当插头200按压操控件105a超过一个预定量时,位置检测单元105的一对固定接触点将短路。在本实施例中,当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内时,如同第四实施例,位置检测单元105的一对固定接触点将短路,因而操控件105a从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算起的突起量被设定。
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06用于控制分别切换开关104的切换装置104a及104b且包括测定单元106a及切换控制器106b。测定单元106a及切换控制器106b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06还包括漏电切断单元106c。并且,控制器106例如是微电脑(微控制器,通常称为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执行储存于存储单元的程序,借以操作测定单元106a、切换控制器106b以及漏电切断单元106c。并且,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06包括电源单元(未示出),如同第四实施例。
当漏电发生时漏电切断单元106c将开启开关104。漏电检测单元107用于检测是否发生漏电。漏电检测单元107例如是零相转换器(ZCT)。插头片支架102a与端子103a之间的电路以及插头片支架102b与端子103b之间的电路都被插入漏电检测单元107。因此,漏电检测单元107根据两个电路之间的不平衡电流来产生检测输出。漏电切断单元106c利用漏电检测单元107的检测输出(例如利用检测输出的大小是否超过预定临界值)来确定是否发生漏电。若发生漏电,则漏电切断单元106c将输出控制信号到开关104的切换装置104a及104b的每一个且开启开关104。
然而,本实施例的插座装置包括用于在发生漏电时执行测试操作的测试操控单元108。测试操控单元108例如只有在操控时导通的按钮开关。因为漏电切断单元106c监控测试操控单元108的操控状态,所以当测试操控单元108受到操控(在接通时)时,漏电切断单元106c将输出控制信号到开关104的切换装置104a及104b的每一个且开启开关104。因此,测试操控单元108确定漏电切断单元106c是否正常操作(当漏电发生时是否正常执行漏电切断操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插座P中,如同第四实施例,若插头200的插头片202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接触且若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内,则电流将在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流动,而若插头200的位置在规定范围外,则将切断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与端子103之间的电流。并且,如同第四实施例,该预定距离将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距离d(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的前端表面201a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手指无法插入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与插头200之间的间隙的距离。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P可具有与第四实施例的插座P相同的优点。
此外,因为本实施例的插座P包括用于检测漏电的漏电检测单元107,所以当漏电检测单元107检测到漏电时,控制器106将控制漏电切断单元106c开启开关104。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插座P中,当发生漏电时将开启开关104,因而切断端子103与插头片接收部分102之间的电连接。因此,可预防漏电所导致的电击、火灾或电力损害,因而可安全地使用插座P。此外,漏电检测单元107及漏电切断单元106c可用于第四实施例的插座P。
本实施例的插座P用于例如对电动车C进行充电,如图18所示。在此,电动车表示安装有电池(可重复充电电池)及马达的车辆,并且包括安装内燃机(汽油引擎)及马达的所谓复合动力车以及插入式复合动力车。
用于供电的输入件安装于电动车C中。电动车输入件所需的形状或结构根据安装于电动车C的电池的规格来选择。并且,当用于将交流电(AC)转换成直流电(DC)且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未示出)安装于电动车C时,输入件被形成为用于连接到交流电(AC)电源(例如具有50赫(Hz)或60赫(Hz)频率及200伏特(V)电压的商用交流电(AC)电源)。
用于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线组S(以下简称为“线组”)被用来对电动车C的电池进行充电。
线组S是将与交流电(AC)电源相应的插座与电动车的输入件相连的电源线组。如图18所示的线组S包括:线(电源侧线)210,其内配置有插头200;线(负载侧线)230,其内配置有连接到车辆C的输入件的连接器220,以及漏电切断装置240,用于在发生漏电时通过连接电源侧的线210与负载侧的线230来切断线210与线230之间的电路。
并且,如图18所示的例子是插座P的使用实例,但是插座P的用途并不局限于电动车C的充电,插座P可用于其它几种用途(例如安装于公园的电灯)。
然而,本实施例的插座P例如是图19所示的插座。在图19中,图19的上方定义为主体101的上方,图19的下方定义为主体101的下方,图19的左侧定义为主体101的后方,并且图19的右侧定义为主体101的前方。
在如图19所示的插座P中,主体101的结构不同于图17的插座P的结构。并且,其它的结构类似于如图17所示的其它的结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9所示的主体101具有支撑部分113,如图17所示。并且,因为如图19所示的主体101具有其法线方向向下倾斜的一个表面101a,凹槽101b形成于所述一个表面101a中。凹槽101b的尺寸足以容纳插头200的主体201的前端部分。在凹槽101b的底部中,形成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未示出于图19),如同第四实施例。并且,一组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形成于如图19所示的主体101中,如同如图17所示的主体101。并且,开口112形成于一对插头片插入孔110a及110b之间的中间部分,而位置检测单元105的操控件105a则从开口112突出。
因此,在如图19所示的插座P中,可具有与如图17所示的插座相同的优点。
并且,如图19所示的插座P包括防水盖子115。防水盖子115具有其尺寸可覆盖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的矩形板状的平板部分115a。平板部分115a可旋转地附接至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的上端侧且使用主体101的宽度方向(图19的纸面的法线方向)作为旋转轴线方向。在此,平板部分115a的旋转范围是介于覆盖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的关闭位置(图19的虚线所表示的位置)与释放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的开启位置(图19的实线所表示的位置)之间的范围。并且,平板部分115a使用例如扭曲线圈弹簧的偏置单元且受到偏移而总是定位在关闭位置。为了将平板部分115a固定在关闭位置,因此在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的下端侧安装有固定件116。固定件116的形状是爪形,并且当平板部分115a定位在关闭位置时,固定件116的端部将扣住平板部分115a中与一个表面101a侧相反的表面的边缘,因而固定件116可将平板部分115a固定在关闭位置。
如上所述,因为防水盖子115总是定位在关闭位置,所以在未连接插头200的状态下,平板部分115a将覆盖主体101的一个表面101a。因此,可确实地防止水滴渗透到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内的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或插头200的插头片202、202以及203。
当插头200连接到如图19所示的插座P时,最好在防水盖子115由关闭位置移至开启位置之后,将插头200的插头片202、202以及203分别插入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平板部分115a被偏置成定位在关闭位置,所以平板部分115a将弹性地接触插头200的主体201的后端部分。在这状态下,防水盖子115执行与如图17所示的盖子114相同的功能。亦即,可阻止水滴渗透到插头片插入孔110a、110b以及111内的插头片接收部分102或插头200的插头片202及203。并且,防拔肋115b整体地突出于防水盖子115的平板部分115a中。防拔肋115b被形成为接触与插座P连接的插头200的主体201的后端表面。因此,当插头200连接到插座P时,可通过防拔肋115b来防止拔出插头200。
在前述说明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插座P,然而这仅用于绘示说明。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且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主体101的形状或插头片插入也110a、110b以及111的形状可对应于几种标准(例如,日本工业标准(JIS)C8303-1993等等)而形成。
虽然本发明已就实施例揭露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后附权利要求来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插座,包括用于供电给插头的插座主体,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外壳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插头片从该前表面突出,该后表面在所述插头片的插入方向上与所述前表面相反,所述插座主体具有插入表面,其中包括供所述插头的插头片插入的插头片插入槽,所述插座包括:
设在所述插座主体中的门体,所述门体在覆盖所述插头片插入槽的关闭状态与离开所述插头片插入槽的开启状态之间可移动,并且所述门体具有保持部分,当所述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所述插头片插入槽时用于使所述插头片保持被插入在所述插头片插入槽内,
其中所述门体具有用于覆盖整个所述插头片插入槽的门主体,所述保持部分具有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在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入方向上从所述门主体算起的突出量增加,并且当所述插头的插头片正插入所述插头片插入槽时,所述门体通过所述插头与所述倾斜部分的接触而在与所述插头片插入槽分开的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门体向所述插头片插入槽偏置的偏置单元,其中当所述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所述插头片插入槽时所述偏置单元偏置所述门体以使所述保持部分保持与所述插头接触,而且当所述插头的插头片未插入所述插头片插入槽时所述偏置单元偏置所述门体以覆盖所述插头片插入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具有用于接触所述插头外壳的所述后表面的接触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设成实质上“L”形且与所述插头接触,所述接触部分在所述插头插入方向上从所述倾斜部分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用于覆盖所述插头片插入槽的实质上平板形的门主体,所述保持部分还具有另一倾斜部分,所述另一倾斜部分在所述插头的插入方向上从所述门主体算起的突出量减少,并且当所述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所述插头片插入槽时,通过所述另一倾斜部分与所述插头的接触而使所述插头片保持被插入所述插头片插入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所述插头片插入槽时,所述门体覆盖所述插头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主体的所述插入表面具有在所述插头的插入方向上凹陷的凹槽部分,所述凹槽部分具有其中设有所述插头片插入槽的底表面及包围所述底表面的侧表面,当所述插头的插头片被插入所述插头片插入槽时所述插头定位成与所述侧表面相邻,并且当所述门体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保持部分被收容于所述凹槽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门体和所述插座主体中至少一个中以便围绕所述插头片插入槽的弹性构件,其中当所述门体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插座主体中以压缩状态与围绕所述插头片插入槽的周边部分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门体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保持部分通过接触围绕所述插头片插入槽的整个周边部分来封锁所述插头片插入槽。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门体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保持部分通过接触围绕所述插头片插入槽的整个周边部分来封锁所述插头片插入槽。
CN2009801385494A 2008-09-30 2009-09-25 电插座 Active CN102165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5424/2008 2008-09-30
JP2008255424A JP2010086823A (ja) 2008-09-30 2008-09-30 コンセント装置
JP255422/2008 2008-09-30
JP2008255422A JP5285377B2 (ja) 2008-09-30 2008-09-30 給電装置
JP2009110138A JP4965599B2 (ja) 2009-04-28 2009-04-28 コンセント
JP110138/2009 2009-04-28
PCT/IB2009/006937 WO2010038125A1 (en) 2008-09-30 2009-09-25 Electric outle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5648A CN102165648A (zh) 2011-08-24
CN102165648B true CN102165648B (zh) 2013-11-27

Family

ID=41346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85494A Active CN102165648B (zh) 2008-09-30 2009-09-25 电插座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65648B (zh)
TW (1) TWI407651B (zh)
WO (1) WO2010038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5041B2 (en) * 2011-05-18 2013-05-07 Casco Products Corporation Magnetic closure for electrical socket
WO2013094650A1 (ja) * 2011-12-22 2013-06-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3134927A (ja) 2011-12-27 2013-07-08 Fujitsu Component Ltd 配電装置
JP2017199582A (ja) * 2016-04-28 2017-11-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6771360B2 (ja) * 2016-11-01 2020-10-21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電気プラグ抜け防止治具およびその設置方法
JP7190532B2 (ja) 2020-06-15 2022-12-15 台達電子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電気自動車の電源アダプタ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07051A1 (de) * 1979-02-23 1980-09-04 Harting Elektronik Gmbh Elektrische steckvorrichtung mit verriegelbaren gehaeusehaelften
CN2306587Y (zh) * 1997-05-17 1999-02-03 朱代军 内缩式安全电源插座及防水接线盒
GB2351187A (en) * 1999-06-07 2000-12-20 Richard White Pivotable connector mount to reduce required depth of a connector housing
CN2470980Y (zh) * 2001-02-12 2002-01-09 蓝国书 电源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8989U (ja) * 1981-09-10 1983-03-14 株式会社林製作所 コンクリ−トバイブレ−タ用電源プラグ脱落防止装置
WO1993026062A1 (en) * 1992-06-16 1993-12-23 Dill Systems Corp. Magnetic circuits for communicating data
JPH09147980A (ja) * 1995-11-20 1997-06-06 Hitachi Ltd プラグの抜け止めカバー構造
JP4482249B2 (ja) * 2001-07-19 2010-06-16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抜け防止具
JP2004214064A (ja) * 2003-01-06 2004-07-29 Yoshinobu Ito 電源コンセント・プラグ接続セット
JP4396548B2 (ja) * 2005-02-28 2010-01-13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防水コンセン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07051A1 (de) * 1979-02-23 1980-09-04 Harting Elektronik Gmbh Elektrische steckvorrichtung mit verriegelbaren gehaeusehaelften
CN2306587Y (zh) * 1997-05-17 1999-02-03 朱代军 内缩式安全电源插座及防水接线盒
GB2351187A (en) * 1999-06-07 2000-12-20 Richard White Pivotable connector mount to reduce required depth of a connector housing
CN2470980Y (zh) * 2001-02-12 2002-01-09 蓝国书 电源插座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36936A 2006.02.07
JP特开2004-214064A 2004.07.29
JP特开2006-244719A 2006.09.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38125A4 (en) 2010-06-17
WO2010038125A1 (en) 2010-04-08
TWI407651B (zh) 2013-09-01
TW201021331A (en) 2010-06-01
CN102165648A (zh) 201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5648B (zh) 电插座
US5639256A (en) Feeder connector
JP3612439B2 (ja) 電源遮断装置
CN201174451Y (zh) 一种插座安全门装置及具有该安全门装置的插座
JP4226797B2 (ja) 電気接続箱
JP6147768B2 (ja) 絶縁保持具を含むプラグイン式サーキットブレーカアセンブリ
US8992239B2 (en) Lever fitting-type connector
US20120048617A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KR102107250B1 (ko) 서비스 플러그 유닛, 디바이스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자동차용 전력 차단 시스템
JP4690843B2 (ja) ブレーカ装置
KR20110061057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고전압 전원차단 안전플러그
JP3843074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KR100746787B1 (ko) 안전 잠금 장치를 구비한 분전함
JP2000082548A (ja) 回路遮断装置
CN201777205U (zh) 一种车载配电系统
CN103703588A (zh) 用于装接维修插头的结构
CN102222849A (zh) 防爆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
US9105414B2 (en) Plug-type power supply connector for a power input selector switch
CA3186642C (en) Safety socket module, and power strip and mobile cable reel comprising same
KR20150118336A (ko) 전기자동차용 전력 차단 시스템
CN201752057U (zh) 防爆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
US6872089B1 (en) Puncturing type cable coupling apparatus
CN216214830U (zh) 转接电缆仓
KR20170064237A (ko) 차량용 회전형 콘센트 어셈블리
JP2010086823A (ja) コンセン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2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