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6041B - 力加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力加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56041B CN102156041B CN201110061669A CN201110061669A CN102156041B CN 102156041 B CN102156041 B CN 102156041B CN 201110061669 A CN201110061669 A CN 201110061669A CN 201110061669 A CN201110061669 A CN 201110061669A CN 102156041 B CN102156041 B CN 1021560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ading device
- gear
- force loading
- screw element
- fo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力加载装置,力加载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限定有容纳腔;螺纹件,螺纹件形成有螺纹孔且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传动杆,传动杆可旋转地安装在容纳腔内且传动杆的前端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外螺纹,传动杆的前端螺纹配合在螺纹孔内以通过旋转驱动螺纹件前后移动;顶杆,顶杆的后端设置在容纳腔内而顶杆的前端伸出容纳腔,且顶杆可前后移动;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螺纹件与顶杆之间;和驱动件,驱动件与传动杆的后端相连以驱动传动杆旋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可以确保在力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力均匀,且能实现对力的精确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力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的静刚度试验中,力加载装置的力加载方式及其精度直接影响着被测机械设备的静刚度试验值的准确性,对于测量结果是否能直接反映机械设备的实际受力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静刚度试验时,要求力的加载过程要平稳,加载时用力均匀,加载尽量准确,被测对象(如主轴)不应产生刚性位移,从而确保所测变形为在力的作用下被测对象的弹性变形。这就要求力加载装置既要有较好的顺应性,又要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已有的力加载装置采用以下两种力加载方式:一种是螺旋加力,另一种是液压加力。这两种力加载方式是通过在螺旋机构或液压机构的前端连接一个S型压力传感器来实现力的加载、卸载及测量。由于螺旋机构和液压机构本身在施力过程中必定伴随着刚性的位移,并且在力的控制上很难实现均匀、平稳运行。在静刚度试验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1、在力加载过程中可能产生刚性位移,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被测对象的弹性变形;2、在力加载和卸载过程中不能实现对力的精确控制,可调性比较差。因此,测量结果往往波动性较大,尤其在回程(力卸载)上力的不均匀性表现地更突出,不能较好地反应被测对象的静刚度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在力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实现对力的精确控制、且不使被测物体产生刚性位移的力加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力加载装置,所述力加载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限定有容纳腔;螺纹件,所述螺纹件形成有螺纹孔且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传动杆的前端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外螺纹,所述传动杆的前端螺纹配合在所述螺纹孔内以通过旋转驱动所述螺纹件前后移动;顶杆,所述顶杆的后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而所述顶杆的前端伸出所述容纳腔,且所述顶杆可前后移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螺纹件与所述顶杆之间;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杆的后端相连以驱动所述传动杆旋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通过在所述螺纹件与所述顶杆之间设置所述弹性件,从而可以对被测物体施加弹性力,这样可以使所述被测物体不产生刚性位移。而且,所述力加载装置通过压缩和释放所述弹性件来进行力的加载和卸载,这样可以确保在力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力均匀,且可以现实对力的精确控制。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力加载装置进一步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顶杆与所述弹性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力加载装置进一步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弹性件和力传感器之间。通过在所述弹性件和力传感器之间设置所述垫块可以避免由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力传感器线性接触而造成的所述力传感器受力不均匀,从而可以提高静刚度测量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筒体,所述顶杆、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螺纹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箱体,所述箱体安装在所述筒体的后端且与所述筒体内部连通,所述传动杆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传动杆的前端伸入到所述筒体内以与所述螺纹件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箱体且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箱体;转轮,所述转轮安装在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上;和其中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杆的后端相连以驱动所述传动杆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传动杆的后端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圆柱齿轮,所述第一圆柱齿轮安装在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圆柱齿轮安装在所述传动杆的后端;和第三圆柱齿轮,所述第三圆柱齿轮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齿轮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力加载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螺纹件在所述外壳内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限位件,其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的槽孔,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螺纹件相连且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容纳在所述槽孔中。这样可以使所述螺纹件沿着所述槽孔移动,从而不仅可以保证所述螺纹件沿直线运动,而且可以限制所述螺纹件的行程,避免加载的力超过加载极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件为碟簧。由于碟簧的刚度大,可以以较小的变形来承受较大的载荷,因此利用碟簧作为所述弹性件可以提高所述力加载装置的力加载性能,即所述力加载装置可以加载更大的力,从而向被测物体施加更大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碟簧为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通过设置多个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的碟簧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力加载装置的力加载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杆,所述顶杆具有空腔,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安装有止挡件,且所述连接杆的前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碟簧以伸入所述顶杆的空腔内且所述连接杆的前端在所述空腔内可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碟簧以对合或者叠合方式设置。由于碟簧的刚度大,可以以较小的变形来承受较大的载荷,而且碟簧具有变刚度的特性,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设置所述多个碟簧,这样可以使碟簧的特性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从而可以使所述力加载装置具有多个等级的力加载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纹件为筒状,所述螺纹件的前端敞开且所述螺纹孔贯通所述螺纹件的后端壁形成。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的等轴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力加载装置100、外壳110、容纳腔111、筒体112、箱体113、槽孔114、第一轴承115、第二轴承116、轴承座117、119、轴衬衬套118、螺纹件120、限位件121、传动杆130、凸起131、顶杆140、空腔141、螺钉142、弹性件150、驱动件160、旋转轴161、转轮162、第一齿轮163、第二齿轮164、第一圆柱齿轮165、第二圆柱齿轮166、第三圆柱齿轮167、键168、第三圆柱齿轮轴169、力传感器170、垫块180、连接杆190、止挡件191、1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100。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100包括外壳110、螺纹件120、传动杆130、顶杆140、弹性件150和驱动件160。外壳110内限定有容纳腔111。螺纹件120形成有螺纹孔且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容纳腔111内。传动杆130可旋转地安装在容纳腔111内且传动杆130的前端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外螺纹,传动杆130的前端螺纹配合在所述螺纹孔内以通过旋转驱动螺纹件120前后移动。顶杆140的后端设置在容纳腔111内而顶杆140的前端伸出容纳腔111,且顶杆140可前后移动。弹性件150设置在容纳腔111内且位于螺纹件120与顶杆140之间。驱动件160与传动杆130的后端相连以驱动传动杆130旋转。
在本发明中,“前端”是指在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靠近所述被测物体的端部,“远端”是指在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远离所述被测物体的端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未利用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弹性件150可以与螺纹件120和/或顶杆140接触,也可以不与螺纹件120和/或顶杆140接触。而在利用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弹性件150分别与螺纹件120和顶杆140紧密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100通过在螺纹件120与顶杆140之间设置弹性件150,从而可以对被测物体施加弹性力,这样可以使所述被测物体不产生刚性位移。而且,力加载装置100通过压缩和释放弹性件150来进行力的加载和卸载,这样可以确保在力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力均匀,且可以现实对力的精确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力加载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力传感器170,力传感器170可以设置在容纳腔111内并位于顶杆140与弹性件150之间。力传感器170可以用于测量力加载装置100对被测物体施加的初始力、每次加载后的力和每次卸载后的力。力传感器170也可以设置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并在利用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与顶杆140相接触,即顶杆140顶在力传感器170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力传感器170可以固定在顶杆140。具体地,可以通过螺钉142将力传感器170固定在顶杆14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未利用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力传感器170可以与顶杆140和/或弹性件150接触,也可以不与顶杆140和/或弹性件150接触。而在利用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力传感器170分别与顶杆140和弹性件150紧密接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力加载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垫块180,垫块180可以设置在弹性件150和力传感器170之间。通过在弹性件150和力传感器170之间设置垫块180可以避免由弹性件150与力传感器170线性接触而造成的力传感器170受力不均匀,从而可以提高静刚度测量的准确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未利用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垫块180可以与弹性件150和/或力传感器170接触,也可以不与弹性件150和/或力传感器170接触。而在利用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力传感器170分别与弹性件150和力传感器170紧密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0可以包括筒体112和箱体113。顶杆140、弹性件150和螺纹件120可以分别设置在筒体112内。箱体113可以安装在筒体112的后端且可以与筒体112内部连通,传动杆130可以可旋转地安装在箱体113内且传动杆130的前端可以伸入到筒体112内以与螺纹件120配合。其中,容纳腔111可以包括筒体112内的空间和箱体113内的空间。具体地,筒体112和箱体113可以一体地形成。筒体112还可以设置有用于连接力加载装置100的支撑架的限位槽,从而可以方便地安装所述支撑架。
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杆130可以通过轴承、以及轴承座或者轴衬衬套可旋转地安装在箱体113内。具体地,轴承可以套装在传动杆130上,且轴承可以通过轴承座或者轴衬衬套固定在箱体113的壁上。为了使传动杆130更稳固地安装在箱体113内,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可以在传动杆130上套装第一轴承115和第二轴承116,且第一轴承115可以通过轴承座117固定在箱体113的后壁上,第二轴承116可以通过轴衬衬套118固定在箱体113的前壁上。其中,箱体113的后壁是指在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箱体113的远离所述被测物体的壁,箱体113的前壁是指在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100测量被测物体的静刚度时箱体113的靠近所述被测物体的壁。
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杆130的后端可以设置有凸起131,凸起131可以抵靠在轴承座117上,这样可以使传动杆130不前后移动,而是可以使传动杆130通过旋转驱动螺纹件120前后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驱动件160可以包括旋转轴161和转轮162。旋转轴161可以可旋转地安装在箱体113上,旋转轴161的第一端可以伸入箱体113且旋转轴161的第二端可以伸出箱体113。转轮162可以安装在旋转轴161的第二端上。其中,旋转轴161的第一端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传动杆130的后端相连以驱动传动杆130旋转。具体地,旋转轴161可以通过轴承、以及轴承座或者轴衬衬套可旋转地安装在箱体113上。具体地,轴承可以套装在旋转轴161上,且轴承可以通过轴承座或者轴衬衬套固定在箱体113的壁上。为了使旋转轴161更稳固地安装在箱体113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可以在旋转轴161上间隔开地套装多个轴承,且所述多个轴承可以通过轴承座119固定在箱体113上。具体地,转轮162可以焊接在旋转轴161的第二端上以驱动旋转轴161旋转,转轮162还可以通过键168固定在旋转轴161的第二端上以驱动旋转轴161旋转。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齿轮163和第二齿轮164。第一齿轮163可以安装在旋转轴161的第一端,第二齿轮164可以安装在传动杆130的后端并可以与第一齿轮163啮合。这样,转轮162可以驱动旋转轴161旋转,旋转轴161可以通过啮合的第一齿轮163和第二齿轮164驱动传动杆130旋转。具体地,第一齿轮163和第二齿轮164都可以是锥齿轮。通过利用锥齿轮传动可以改变力的传递方向,从而方便力的加载和卸载,并可以避免装配力加载装置100时各个部件之间产生干涉。第二齿轮164的转动力矩可以大于第一齿轮163的转动力矩,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力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对力的精确控制。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圆柱齿轮165、第二圆柱齿轮166和第三圆柱齿轮167。第一圆柱齿轮165可以安装在旋转轴161的第一端,第二圆柱齿轮166可以安装在传动杆130的后端,第三圆柱齿轮167可以安装在箱体113内并且可以分别与第一圆柱齿轮165和第二圆柱齿轮166啮合。这样,转轮162可以驱动旋转轴161旋转,旋转轴161可以通过依次啮合的第一圆柱齿轮165、第三圆柱齿轮167和第二圆柱齿轮166驱动传动杆130旋转。具体地,第三圆柱齿轮167可以通过第三圆柱齿轮轴169安装在箱体113内,第三圆柱齿轮轴169可以通过轴承和轴承衬套可旋转地安装在箱体113的壁上。第二圆柱齿轮166的转动力矩可以大于第三圆柱齿轮167的转动力矩,第三圆柱齿轮167的转动力矩可以大于第一圆柱齿轮165的转动力矩,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力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对力的精确控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包括两个啮合的圆柱齿轮来实现传动,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依次啮合的圆柱齿轮来实现传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弹性件150可以是碟簧。由于碟簧的刚度大,可以以较小的变形来承受较大的载荷,因此利用碟簧作为弹性件150可以提高力加载装置100的力加载性能,即力加载装置100可以加载更大的力,从而向被测物体施加更大的力。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碟簧可以是沿前后方向A(图2、图3、图6和图7中的箭头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通过设置多个沿前后方向A并排设置的碟簧可以进一步提高力加载装置100的力加载性能。具体地,所述多个碟簧可以以对合方式或者叠合方式设置。由于碟簧的刚度大,可以以较小的变形来承受较大的载荷,而且碟簧具有变刚度的特性,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设置所述多个碟簧,这样可以使碟簧的特性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从而可以使力加载装置100具有多个等级的力加载性能。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改变所述多个碟簧的组合方式来改变力加载装置100的力加载性能。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碟簧的厚度和数量来改变力加载装置100的力加载性能。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力加载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限制螺纹件120在外壳110内沿前后方向A移动的限位件121,其中外壳110上可以设置有沿前后方向A延伸预定长度的槽孔114,限位件121的一端可以与螺纹件120相连且限位件121的另一端可以容纳在槽孔114中。这样可以使螺纹件120沿着槽孔114移动,从而不仅可以保证螺纹件120沿直线运动,而且可以限制螺纹件120的行程,避免加载的力超过加载极限。具体地,限位件121可以是螺钉,其中所述螺钉的螺纹部可以通过螺纹配合与螺纹件120相连,所述螺钉的头部可以容纳在槽孔114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力加载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连接杆190,顶杆140可以具有空腔141,连接杆190的后端可以安装有止挡件191,且连接杆190的前端可以依次穿过所述多个碟簧以伸入顶杆140的空腔141内且连接杆190的前端可以在空腔141内可移动。通过设置连接杆190可以使所述多个碟簧更好地装配组合,避免所述多个碟簧在力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可能发生相对位移。而且通过在连接杆190的后端安装止挡件191,可以在力的卸载过程中防止连接杆190脱离所述多个碟簧。具体地,止挡件191可以固定在螺纹件120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连接杆190的前端可以安装有止挡件192。具体地,止挡件191和止挡件192可以是螺母。
在力加载装置100还包括垫块180和/或力传感器170时,连接杆190还可以穿过垫块180和/或力传感器170,从而可以使所述多个碟簧、垫块180和力传感器170更好地装配组合,避免所述多个碟簧、垫块180和力传感器170在力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可能发生相对位移。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螺纹件120可以是筒状,螺纹件120的前端敞开且所述螺纹孔贯通螺纹件120的后端壁形成。具体地,螺纹件120可以是螺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100可以确保在力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力均匀,且可以现实对力的精确控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限定有容纳腔;
螺纹件,所述螺纹件形成有螺纹孔且能够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传动杆的前端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外螺纹,所述传动杆的前端螺纹配合在所述螺纹孔内以通过旋转驱动所述螺纹件前后移动;
顶杆,所述顶杆的后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而所述顶杆的前端伸出所述容纳腔,且所述顶杆能够前后移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螺纹件与所述顶杆之间;和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杆的后端相连以驱动所述传动杆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顶杆与所述弹性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弹性件和力传感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筒体,所述顶杆、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螺纹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内;
箱体,所述箱体安装在所述筒体的后端且与所述筒体内部连通,所述传动杆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传动杆的前端伸入到所述筒体内以与所述螺纹件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箱体且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箱体;
转轮,所述转轮安装在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上;和
其中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杆的后端相连以驱动所述传动杆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和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传动杆的后端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圆柱齿轮,所述第一圆柱齿轮安装在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
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圆柱齿轮安装在所述传动杆的后端;和
第三圆柱齿轮,所述第三圆柱齿轮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齿轮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螺纹件在所述外壳内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限位件,其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的槽孔,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螺纹件相连且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容纳在所述槽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碟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为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所述顶杆具有空腔,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安装有止挡件,且所述连接杆的前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碟簧以伸入所述顶杆的空腔内且所述连接杆的前端在所述空腔内能够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碟簧以对合或者叠合方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件为筒状,所述螺纹件的前端敞开且所述螺纹孔贯通所述螺纹件的后端壁形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61669A CN102156041B (zh) | 2011-03-15 | 2011-03-15 | 力加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61669A CN102156041B (zh) | 2011-03-15 | 2011-03-15 | 力加载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56041A CN102156041A (zh) | 2011-08-17 |
CN102156041B true CN102156041B (zh) | 2012-10-10 |
Family
ID=44437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616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6041B (zh) | 2011-03-15 | 2011-03-15 | 力加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560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87196B (zh) * | 2018-01-15 | 2019-11-22 | 清华大学 | 超声系统负载与谐振频率关系的测试装置 |
CN114020058B (zh) * | 2021-11-03 | 2023-05-16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 一种内力加载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76259A (zh) * | 2005-12-02 | 2006-05-24 | 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 高刚度预加载系统 |
CN2876750Y (zh) * | 2006-03-17 | 2007-03-07 | 燕山大学 | 机械式伺服加载器 |
CN101285386A (zh) * | 2008-05-09 | 2008-10-15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盾构掘进模拟的扭矩和力加载装置 |
CN101581627A (zh) * | 2009-06-25 | 2009-11-18 | 浙江大学 | 链条张紧器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
CN101649743A (zh) * | 2009-09-09 | 2010-02-17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土压平衡式盾构的可调推进机构 |
-
2011
- 2011-03-15 CN CN201110061669A patent/CN10215604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76259A (zh) * | 2005-12-02 | 2006-05-24 | 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 高刚度预加载系统 |
CN2876750Y (zh) * | 2006-03-17 | 2007-03-07 | 燕山大学 | 机械式伺服加载器 |
CN101285386A (zh) * | 2008-05-09 | 2008-10-15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盾构掘进模拟的扭矩和力加载装置 |
CN101581627A (zh) * | 2009-06-25 | 2009-11-18 | 浙江大学 | 链条张紧器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
CN101649743A (zh) * | 2009-09-09 | 2010-02-17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土压平衡式盾构的可调推进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56041A (zh) | 2011-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30637B (zh) | 行星滚柱丝杠动态性能通用测试平台 | |
CN107717405B (zh) | 一种推力滑动轴承间隙及接触斑点调整装置及方法 | |
KR101221554B1 (ko) | 고하중 수윤활 볼베어링의 내구성 시험장치 | |
CN106908237B (zh) | 机床主轴拉刀机构可靠性试验装置 | |
CN110160777B (zh) | 一种测量塑料齿轮行星减速器寿命的实验装置 | |
CN103175644B (zh) | 可变载滚珠丝杠摩擦力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 | |
CN102156041B (zh) | 力加载装置 | |
KR101709233B1 (ko) | 기어박스의 충격 내구성 시험장치 | |
CN109572638B (zh) | 踏板冲程传感器的设置结构体 | |
JP2018094567A (ja) | 電動プレス | |
CN110884680A (zh) | 一种弹射起飞舰载机前起落架转弯寿命试验装置 | |
US20120192655A1 (en) |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mponent and material tests on samples | |
CN102419225B (zh) | 一种板簧弹力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检测板簧的检测方法 | |
CN211042700U (zh) | 一种高精度rv减速器综合测试装置 | |
CN210464927U (zh) | 用于变速器总成的接触斑点及传递误差综合测试台架 | |
CN108254115B (zh) | 一种摆线针齿啮合受力测试装置 | |
CN209820727U (zh) | 一种用于机械环境检测的振动实验装置 | |
CN113125151A (zh) | 精密丝杠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 |
CN205449455U (zh) | 汽车操纵杆总成综合性能试验装置 | |
CN202433190U (zh) | 一种新型变速器同步器试验换挡力标定装置 | |
CN101526452B (zh) | 自动转塔式电子布氏硬度计主轴测量单元 | |
CN203572673U (zh) | 一种多功能负载模拟试验台 | |
CN203476684U (zh) | 自动变速器电子泵测试装置 | |
CN102997797A (zh) | 三坐标机双齿轮无侧隙消隙系统 | |
CN106198224A (zh) | 载荷加载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6 Address after: 100084 Tsinghua Yuan,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o-patentee after: Chuangyuan advanced (Beij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0084 Haidian District 100084-82 mailbox in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