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5321B - 静电雾化装置及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静电雾化装置及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5321B
CN102145321B CN201110026546.0A CN201110026546A CN102145321B CN 102145321 B CN102145321 B CN 102145321B CN 201110026546 A CN201110026546 A CN 201110026546A CN 102145321 B CN102145321 B CN 1021453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entioned
dewfall
wind path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65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5321A (zh
Inventor
铃木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134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123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49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589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500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1094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45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5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3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57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using a gun or nozz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7/00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 A47L7/04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for using the exhaust air for other purposes, e.g. for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s in a room, for sterilisation of the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01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8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水分的雾化之前的时间以及连续雾化的开始之前的时间的静电雾化装置及电动吸尘器。其中,具备将在通过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而冷却了的绝缘片(97)上结露的水分至少从前端侧吸水、通过从前端侧的自然放电而向含有自由基的雾雾化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吸水性电极(91b),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包括具有导电性而不具有吸水性的电极主体(116)、和安装在该电极主体(116)的前端侧的具有吸水性的吸水电极部。

Description

静电雾化装置及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水分通过自然放电而雾化的静电雾化装置及具备它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静电雾化装置具备具有销状的多个吸水性电极的多孔质成形体、和对该多孔质成形体的基端侧供给水分的供水部。
作为该供水部,有储存水的箱状的结构、或者利用作为热电元件的珀尔帖元件供给结露的水分的结构。
并且,使多孔质成形体带电为预定的直流负电压,并且通过该多孔质成形体从供水部将水分利用毛细管现象吸起、或者将结露在珀尔帖元件的吸热侧的水分利用毛细管现象吸起,通过将该吸起的水分从吸水性电极的前端侧向含有自由基的雾雾化并使其向空气中飞散,进行除臭及除菌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及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2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169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84786号公报
但是,在将水分利用毛细管现象从吸水性电极的基端侧向前端侧吸起、将水分浸渍到吸水性电极整体上、通过前端侧的电场集中使水分雾化的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吸水性电极将足够量的水分吸起、将吸水性电极的含水率(吸水了的水分量相对于吸水性电极的可吸水量的比率)提高到某种程度,能够连续地产生雾。
但是,有在吸水性电极将水分吸起之前的期间不能产生雾的问题。
并且,在静电雾化装置中,希望进一步缩短这样的雾的连续产生之前的时间。
此外,为了高效率地产生雾,需要提高珀尔帖元件的冷却效率而使水分的结露变得可靠。例如,在配置在吸尘器主体的内部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情况下,虽然可以考虑将电动鼓风机的排气用于珀尔帖元件的冷却,但电动鼓风机的排气是一边将发热的电动机冷却一边通过电动鼓风机的内部之后的排气,由于包含有来自电动机的排热,所以不适合于冷却,并且散热板等妨碍排气的流动,有空气的流速下降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水分的雾化之前的时间及连续雾化的开始之前的时间的静电雾化装置以及具备它的电动吸尘器。
此外,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部件成本、并且能够在降低对由电动鼓风机的驱动而产生的空气的流速的影响的同时将热电元件的散热侧高效率地冷却的电动吸尘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静电雾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热电元件,具备吸热侧和散热侧;结露部件,覆盖该热电元件的吸热侧地配置;电极,被从基端侧供电,并且前端侧对置于上述结露部件且从上述前端侧吸水上述结露部件上结露的水分地配置,通过从上述前端侧的自然放电将由上述热电元件的吸热而被冷却的上述结露部件上结露的水分向含有自由基的雾雾化,上述结露部件被构成为:在上述热电元件的吸热侧面连接设有比该吸热侧面大的金属的传热板,并设有覆盖该传热板且实施了疏水加工的绝缘片,具有上述绝缘片的结露部件中的绝缘片与上述电极具有微小间隙地对置。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箱,具备集尘室及鼓风机室;电动鼓风机,吸入侧连通到该主体箱的上述集尘室地被收容在上述鼓风机室中;静电雾化装置,配置在上述主体箱中,使雾化了的水分作用于上述集尘部内的尘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电流流到热电元件中而将覆盖该热电元件的吸热侧的结露部件冷却,从而水分在该结露部件上结露,该结露了的水分凝聚而附着到对置于结露部件的电极的前端侧上,所以不用例如从电极的基端侧向前端侧吸起水分,就能够将附着在电极的前端侧的水分直接雾化。
此外,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对由电动鼓风机的驱动而产生的空气的流速的影响、并能够高效率地将热电元件的散热侧冷却的电动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2(a)~图2(c)是表示在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电极中电极主体与吸水电极部的体积比不同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前侧表示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后侧表示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放电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供水侧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具备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侧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静电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静电雾化装置的电极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的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具备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6是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将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一部分分解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8是将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另一部分分解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9是将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再另一部分分解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20是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另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21是表示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排气喷嘴的纵剖视图。
图22是表示上述排气喷嘴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表示上述吸尘器主体的内部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24是表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0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
在图10中,11表示所谓的卧式的循环式的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11具有作为风路形成体的管部12、和可拆装地连接该管部12的吸尘器主体13。
管部12具备连接在吸尘器主体13上的连接管部15、连通到该连接管部15的前端侧的具有柔性的软管体16、设在该软管体16的前端(上游)侧的手边操作部17、可拆装地连接在该手边操作部17的前端(上游)侧的延长管18、和选择性可拆装地连接在该延长管18的前端(上游)侧或上述软管体16的前端侧的手边操作部17的前端侧的作为吸入口体的地刷19。
在手边操作部17上,把持部21向软管体16侧突出,在该把持部21上,设有多个操作用的设定按钮22。
此外,吸尘器主体13如图9及图10所示,具备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为中空状的主体箱25,在该主体箱25的内部,从前部向后部依次形成有第1隔壁26、第2隔壁27、第3隔壁28及第4隔壁29,并且在第1隔壁26与第2隔壁27之间配置有作为第1尘埃分离机构的初次过滤器31,在第2隔壁27与第3隔壁28之间配置有第2尘埃分离机构的2次过滤器32。
因此,在主体箱25的内部,在第1隔壁26与初次过滤器31之间划分出构成集尘部的集尘室34,在初次过滤器31与第2隔壁27之间划分出第1吸气室35。
此外,在第2隔壁27与2次过滤器32之间划分出第2吸气室36,在2次过滤器32与第3隔壁28之间划分出第3吸气室37,在第3隔壁28与第4隔壁29之间划分出第4吸气室38,并且在第4隔壁29与主体箱25的后部之间划分出鼓风机室39。
进而,在主体箱25的内部,形成有构成将第2吸气室36与集尘室34气密性连接的连接风路的第1通气风路41,形成有构成将第1吸气室35与第4吸气室38气密性连接的连接风路的第2通气风路42,并且,形成有构成使鼓风机室39与第2吸气室36连通的连通风路的第3通气风路43。
因而,通过该第3通气风路43和第2吸气室36及第1通气风路41,形成从鼓风机室39向集尘室34侧循环的循环风路45。此外,在主体箱25的前部,形成有与管部12的连接管部15连接的主体吸入口47,在主体箱25的后部,形成有多个将鼓风机室39与外气连通的主体排气口48。
并且,在鼓风机室39中配置有电动鼓风机51,并且在电动鼓风机51的下方配置有驱动控制该电动鼓风机51的作为主体控制部的控制机构52,此外,在第3通气风路43、即循环风路45中,配置有静电雾化装置53。
主体箱25具备将集尘室34开闭的盖体55。进而,在该主体箱25的两侧,旋转自如地安装有行驶轮56(仅图示了一个),吸尘器主体13可在作为被清扫面的地面上行驶而构成。
第1隔壁26位于对置于主体吸入口47的后部的地方。此外,在该第1隔壁26上,安装有构成切换主体吸入口47与集尘室34的连通和切断的第1开闭机构的例如电磁阀等的常开的第1开闭阀61。
进而,在该第1隔壁26上,第1通气风路41的一端被气密性连通到集尘室34地连接着。
在第2隔壁27上,安装有构成切换第1吸气室35与第2吸气室36的连通和切断的第2开闭机构的例如电磁阀等的常开的第2开闭阀63。
在第3隔壁28上,安装有构成切换第3吸气室35与鼓风机室39的连通和切断的第3开闭机构的例如电磁阀等的常开的第3开闭阀65。
第4隔壁29具有对置于第3隔壁28的构成下部的对置部67、从该对置部67的上端部向前方以水平状突出的突出部68、和从该突出部68向上方延伸的伸出部69。
在对置部67上,形成有朝向第3隔壁28向前方突出的吸气筒部71。该吸气筒部71的作为前端部(上游端部)的前端部经由未图示的密封部件等抵接在第3隔壁28的后面,内部与第3开闭阀65气密性连接。
此外,在该吸气筒部71的下部,设有连通到第4吸气室38的开口部73。
突出部68是构成第3通气风路43的下侧的一部分的部分,载置有静电雾化装置53。此外,在该突出部68的下部,配置有上述2次过滤器32。
此外,初次过滤器31是将空气中的尘埃过滤而与空气分离的部件。因而,构成为将尘埃捕集到集尘室34内。
2次过滤器32例如是作为最终过滤器发挥功能的部件。即,该2次过滤器32能够将由初次过滤器31不能捕集的尘埃(细小灰尘)捕集,例如使用沿着上下方向具有裙褶(褶皱)的裙褶过滤器等的表面集尘过滤器。
此外,在2次过滤器32的后部,安装有通过对2次过滤器32施加振动等而将捕集在2次过滤器32上的尘埃除去的除尘机构75。
此外,上述第1通气风路41的另一端经由集尘室34及第1吸气室35的下侧从第2吸气室36的2次过滤器32的前部的位置向上方延伸,连通到第2吸气室36内。
进而,在该第1通气风路41内,安装有构成切换第2吸气室36与集尘室34的连通和切断的第4开闭机构的例如电磁阀等的常闭的第4开闭阀76。
第2通气风路42从第1吸气室35的初次过滤器31的后部的位置向下方延伸,经由第2吸气室36及第3吸气室37的下部而连通到第4吸气室38的下部。
此外,在该第2通气风路42内,安装有构成切换第1吸气室35与第4吸气室38的连通和切断的第5开闭机构的例如电磁阀等的常闭的第5开闭阀78。
第3通气风路43沿着第4隔壁29的突出部68形成,以使其从鼓风机室39的上部向前部延伸。
此外,在该第3通气风路43中,在第4隔壁29的伸出部69上安装有构成切换将该第3通气风路43与第2吸气室36的连通和切断的第6开闭机构的例如电磁阀等的常闭的第6开闭阀81。
电动鼓风机51在前端部具备吸气口83,在后端侧的外周具备排气口84。并且,电动鼓风机51在第4隔壁29的吸气筒部的后端部经由未图示的密封部件等气密地连接着吸气口83。
控制机构52被从商用交流电源、或二次电池等供电,与设定按钮22、电动鼓风机51、第1至第6的各开闭阀61、63、65、76、78、81、除尘机构75、以及静电雾化装置53等电连接。
并且,该控制机构52根据通过设定按钮22进行的作业者的设定操作而对电动鼓风机51的驱动例如进行相位角控制,并且分别控制第1至第6的各开闭阀61、63、65、76、78、81的开闭、以及静电雾化装置53的驱动等。
静电雾化装置53是产生包括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自由基)等的自由基的皮米尺寸(ピコサイズ)至纳米尺寸(ナノサイズ)的微细的雾M的装置。
例如,如图1至图6所示,例如合成树脂制的箱体89是可分割为作为放电部侧箱的雾化主体侧箱的第1箱86、收容在该第1箱86的内部的构成保持箱的第2箱87、和作为供水部侧箱的结露部侧箱即第3箱88而构成的筐体。
静电雾化装置53在箱体89的第1箱86及第2箱87中,以组件状一体地组装有保持电极部91的电极保持部92、作为供水部件的供水片93、和构成导电部的导电片94。
此外,在第3箱88中,以组件状一体地组装作为热电元件的珀尔帖元件95、构成热传导部件的传热板96、由树脂材料形成并构成结露部件(覆盖部件)的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片97、和散热板(散热器)98,构成静电雾化装置53。
第1箱86形成为第3箱88侧开口的例如四边形箱状,在该第1箱86的两侧,形成有一个及另一个开口部101(参照图5)、102。
此外,在第1箱86的上部的中央部,形成有用来将第2箱87及第3箱88卡止固定的上部固定部103。进而,在第1箱86的下部的中央部,形成有用来将第3箱88卡止固定的下部固定部104。
在第1箱86的下部固定部104的两侧方,以爪状向上方突出而形成有用来将第2箱87卡止固定的卡止固定部105(在图5中仅表示了一个)。
并且,第1箱86构成为,使通过循环风路45的空气从一个开口部101向另一个开口部102通过箱体39的内部。
此外,第2箱87如图3、图6及图7所示,形成为能够嵌合到第1箱86的内部中的例如四边形框状。即,在该第2箱87的中央部,形成有插通电极保持部92的电极部91的插通开口106。
此外,在该第2箱87的作为第3箱88侧的一主面的四角上,突出形成有作为用来推压供水片93的推压部的凸台部107。进而,在第2箱87的插通开口106的下部,以缝隙状开口形成有插通安装供水片93的插通部108。
此外,在第2箱87的插通开口106的另一主面侧的周围,形成有具有用来保持电极保持部92的阶差的保持部109。
并且,第2箱87通过上部固定部103及卡止固定部105以上下的位置卡止固定在第1箱86内。
此外,第3箱88如图1至图6所示,形成为覆盖第1箱86的开口的例如四边形框状,在由第1箱86的固定部103、104固定的状态下,与固定在第1箱86内的第2箱87大致平行地对置。
进而,在第3箱88的中央部,形成有安装珀尔帖元件95的例如四边形状的安装开口部111,在该安装开口部111的周围,形成有用来嵌合保持珀尔帖元件95的四方形框状的保持框部112。
此外,在该第3箱88的安装开口部111的第2箱87侧的位置上,形成有保持传热板96的保持阶差部113。
进而,在该第3箱88的相对于第2箱87相反侧,包围保持框部112的外侧以四边形框状形成有用来将散热板98嵌合保持在内部中的框部114。
这样,箱体89如图1、图4及图5所示,第1箱86及第2箱87被与电极部91(电极保持部92)、供水片93及导电片94一体地固定而构成放电部单元U1。
相对于此,第3箱88被与珀尔帖元件95、传热板96、绝缘片97及散热板98一体地固定而构成结露部单元U2。
此外,结露部单元U2由第1箱86的固定部103、104一体地卡止保持在放电部单元U1。
此外,如图1至图6所示,电极部91例如各具有多根作为电极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和作为电极的吸水性电极91b而配置构成,这些电极91a、91b构成为,通过从前端侧的自然放电而产生包括OH自由基的皮米尺寸至纳米尺寸的微细的雾M。
换言之,在各电极91a、91b的附近没有配置相反极。即,静电雾化装置53与具有相反极、通过电晕放电等产生雾的雾化装置相比,为抑制臭氧的产生、从根本上断绝从主体箱25的臭氧的漏出的结构。
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而将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及吸水性电极91b单称作电极91a及电极91b。
如图2中表示详细情况那样,电极91a一体地具备构成基端侧的电极主体116、和构成前端侧的吸水电极部117。
电极部91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前端侧的吸水电极部117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及水分的吸起特性,例如是由多孔质成形体或纤维体等形成的销状的棒状体。
此外,电极部91的电极主体116具有导电性、不具有吸水性。并且,在电极主体116的前端侧,形成有用来例如压入嵌合吸水电极部117的安装凹部119。
吸水电极部117为了使前端侧容易产生电场集中而形成为大致圆锥状、即前端侧相对于基端侧缩径的形状,具有吸水性、保水性、水分的吸起特性以及导电性,例如是由多孔质成形体或纤维体等形成的棒状体。
此外,该吸水电极部117的基端侧被压入嵌合到电极主体116的上述安装凹部119中,与电极主体116电连接。
并且,电极91a有长度大致相同、电极主体116与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相互不同的多个种类(例如图2(a)及图2(b)所示的吸水性电极91a1、91a2部分等)。
另外,这些图2(a)及图2(b)所示的电极91a的种类只不过是一例,电极主体116与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可以任意地设定。
即,在如图2(a)那样使电极主体116的体积比相对较大的(使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相对较小的)电极91a中,使雾M的产生之前的时间、以及雾M的连续产生之前的时间相对地缩短。
相对于此,在如图2(b)那样使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相对较大的(使电极主体116的体积比相对较小的)电极91a中,作为电极91a的可吸水量增加。
此外,电极主体116的体积比相对较大的(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相对较小的)电极91a(例如图2(a)所示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1)的比率、即电极91a整体中的根数相对较多的话,则使雾M的产生之前的时间、以及雾M的连续产生之前的时间相对地缩短。
另一方面,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相对较大的(电极主体116的体积比相对较小的)电极91a(例如图2(b)所示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2)的比率、即电极91a整体中的根数相对较多的话,作为电极91a整体的可吸水量增加。
因而,根据所要求的雾M的(连续)发生之前的时间及可吸水量设定电极主体116与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并且设定具有相互不同的体积比的电极91a各自的比率。
此外,图2(c)所示的电极91b由与电极91a的吸水电极部117同样的、具有吸水性、保水性、水分的吸起特性及导电性的部件形成,具有与电极91a同样的长度尺寸。
即,电极91b不具有对应于电极91a的电极主体116的部分,换言之在电极91b中电极主体116的体积比是0。
并且,在电极部91中,电极91a、91b分别以适当的比率配置。
即,如前面说明那样,如果使电极91a的比率相对较大,则使雾M的产生之前的时间、以及雾M的连续产生之前的时间相对地缩短,如果使电极91b的比率相对较大,则作为电极部91整体的可吸水量增加,所以根据所要求的雾M的(连续)产生之前的时间及可吸水量来设定电极91a、91b的比率。
另外,作为静电雾化装置53,能够做成不具有电极91b的结构、即做成仅具有电极91a的结构,但在使用电极91b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至少需要1个电极91a。
另外,电极91a、91b在电极部91中能够任意地配置,例如配置为使得越靠下侧则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变得越大(例如使图2(a)所示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1为最上部、使图2(b)所示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2在其下方、进而使图2(c)所示的电极91b为部分吸水性电极91a2的下方)。
即,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越大则可吸水量越大,所以构成为,在比较下侧的位置处能够吸水较多的水分。
此外,如图1至图6所示,电极保持部92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为对应于第2箱87的插通开口106的形状的梯形,通过将各电极91a、91b相互以大致等间隔插通,将这些电极91a、91b一体地保持。
供水片93由例如海绵等的、具有吸水性及保水性的部件形成。进而,该供水片93一体地具备密接在绝缘片97侧的吸水部121、一端部连接在该吸水部121的下部的作为连接部的插通部122、和连接在该插通部122的另一端部上的供给部123。
吸水部121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例如四边形状的窗部121a的四边形框状(画框状),在将放电部单元U1、结露部单元U2相互固定的状态下,通过第2箱87的各凸台部107在第3箱88的安装开口部111的周围压接在绝缘片97上。
即,该吸水部121位于第2箱87(放电部单元U1)与第3箱88(结露部单元U2)之间。
窗部121a是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吸水性电极91b的前端侧及绝缘片97分别探入的开口。
插通部122是插通到第2箱87的插通部108中的部分。因而,该插通部122位于供水片93的下部。
供水部123是夹持在导电片94与第1箱86之间的部分,构成为,使其将由吸水部121吸起的水分经由插通部122向导电片94运送。
导电片94由具有吸水性及保水性的部件形成,密接在电极保持部92的背面侧、即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吸水性电极91b(特别是吸水性电极91b)的基端侧,与这些电极91a、91b的基端侧电连接。
此外,该导电片94的突出部94a插通在形成于第1箱86的上部的导出开口部125中而突出到箱体89的外部,该突出部94a电连接在对电动鼓风机51(图9)等供电的商用交流电源、或从二次电池等产生例如-10~-4kV、优选的是-6kV左右的负电压的未图示的直流电源部上。
因而,该导电片94构成为,被来自直流电源部的电压从基端侧对各电极91a、91b供电,使这些电极91a、91b(电极部91)带电为负。
此外,珀尔帖元件95是将电能变换为热能的元件,是具有作为吸热侧的吸热侧面95a和作为散热侧的散热侧面95b的热交换器。
并且,该珀尔帖元件95的导线95c、95d插通在形成于第3箱88的上部的导出孔127、128中而电连接在未图示的电源等上,例如通过由控制机构52(图9)控制电流,能够进行温度控制。
进而,该珀尔帖元件95安装在第3箱88的安装开口部111,以使吸热侧面95a探入第2箱87侧。
传热板96由例如铝等的传热性良好的金属等的部件形成为比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侧面95a大的四边形平板状,用作为散热用部件的散热用硅等固定在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侧面95a上,热连接在该吸热侧面95a上。
此外,该传热板96在嵌合保持在第3箱88的保持阶差部113上的状态下与第3箱88的第2箱87侧的主面为大致同面。
绝缘片97形成为比安装开口部11大的四边形状的薄膜层状,抵接在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侧面95a、这里抵接在传热板96上,并且覆盖该传热板96而粘贴在第3箱88的第2箱87侧的主面上。
即,该绝缘片97配置为,使其通过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而被冷却,使得水分不会直接结露在吸热侧面95a或传热板96等上,防止吸热侧面95a或传热板上反复发生水分的结露及干燥等而腐蚀或损伤,即保护珀尔帖元件95及传热板96不受水分损害。
在此状态下,绝缘片97的外缘部位于比安装开口部111靠外方。
进而,该绝缘片97至少对作为与传热板96(珀尔帖元件95)相反侧的结露面的表面97a实施了用来提高结露的水滴的高度的疏水加工(撥水加工),构成为,即使结露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的水分是少量的,也会可靠地使其凝聚而高效率地向各电极91a、91b的前端侧供给。
并且,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在将放电部单元U1、结露部单元U2相互固定的状态下,各电极91a、91b的前端侧经由预定的微小间隙而在窗部121a对置,并且在这些电极91a、91b对置的位置的周围、即安装开口部111的外方、换言之在传热板96的周围的位置上,供水片93的吸水部121被压接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
这里,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与各电极91a、91b的前端侧的预定的微小间隙是各电极91a、91b的前端侧接触在结露于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的水分凝聚而成长的水滴W上的程度(0.5mm左右)的间隙,为了提高各电极91a、91b的前端侧处的电场集中的效率、将水分更高效率地雾化而形成。
此外,该预定的微小间隙具有将通过结露而凝聚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的水滴瞬间接触在各电极91a、91b的前端侧上而从各电极91a、91b侧向绝缘片97(传热板96、珀尔帖元件95)侧的热传导切断、将绝缘片97的表面97a维持为低温而防止结露时的损失、防止珀尔帖元件95的冷却能力的下降的功能。
散热板98由例如铝等的传热性良好的金属等的部件形成,通过作为散热用部件的散热用硅等固定在珀尔帖元件95的散热侧面95b上,热连接在散热侧面95b上。
该散热板98只要具有预定的热性能,使用任意的形状及材质都可以,但具有相对于珀尔帖元件95向相反侧突出的多个翅片98a。
这些翅片98a例如以相互大致相等的间隔分离而以栅格状排列,形成为,使其暴露在鼓风机室39(循环风路45)内的空气中。
这样,静电雾化装置53以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侧面95a、绝缘片97及供水片93的吸水部121分别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角度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垂直方向而配置在第3通气风路43的突出部68上,构成为,使结露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的水分更大地成长,将该水分可靠地向吸水部121吸水。
即,第2箱87及第3箱88分别以垂直状卡止固定在第1箱86上。
接着,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
在图9所示的控制机构52中,设定有例如为了清扫被清扫面而使用的通常的清扫模式、和清扫初次过滤器31、2次过滤器32的除尘模式。
另外,以下假设除尘模式在例如清扫模式的结束之后进行,但也可以是例如在清扫模式的开始之前进行的结构、在清扫模式的开始之前及结束之后分别进行的结构、或者在清扫作业中断预定时间以上时进行的结构等,构成为在任意的定时进行都可以。
在清扫模式中,在能够从例如经由未图示的电源线连接的商用电源、或内置在主体箱25中的二次电池等供电的状态下,控制机构52首先作为准备而将第1开闭阀61、第2开闭阀63及第3开闭阀65分别维持为开阀状态,将第4开闭阀76、第5开闭阀78及第6开闭阀81分别维持为闭阀状态。
在此状态下,控制机构52以经由图10所示的设定按钮22输入的作业者希望的动作模式驱动电动鼓风机51,并且使预定的电流流到图1所示的珀尔帖元件95中,将珀尔帖元件95进行温度控制。
珀尔帖元件95对应于流过的电流而从吸热侧面95a吸热并从散热侧面95b散热。在该散热侧面95b中,通过经由热连接在该散热侧面95b上的散热板98向鼓风机室39(图9)内散热而促进散热,因此,珀尔帖元件95从吸热侧面95a高效率地吸热,相对于外界气温产生急剧的温度差。
此时,热连接在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侧面95a上的传热板96被冷却到与吸热侧面95a大致相等的温度,覆盖该传热板96的绝缘片97也同样被冷却。
因而,包含在向箱体89的内部进入的鼓风机室39(图9)内的空气中的水分结露在具有疏水性的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
并且,作业者把持图10所示的把持部21,使地刷19等在被清扫面上移动,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
此时,含有尘埃的空气在管部12中从前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后,被从主体吸入口47向主体箱25内吸入。并且,如图9所示,首先,通过打开的第1开闭阀61到达集尘室34,接着被初次过滤器31分离为较大的尘埃即粗尘和空气。因此,分离后的粗尘被捕集到集尘室34中。
此外,通过初次过滤器31流入到第1吸气室35中的空气通过打开的第2开闭阀63流入到第2吸气室36中,被2次过滤器32分离为较小的尘埃即细尘和空气。
因此,细尘被捕捉到2次过滤器32的上游侧的面32a上,另一方面,通过该2次过滤器32流入到第3吸气室37中的空气通过打开的第3开闭阀65、再通过吸气筒部71而被电动鼓风机51从吸气口83吸入。
并且,被从电动鼓风机51的排气口84流出到鼓风机室39中的排气经由主体排气口48被排出到主体箱25(吸尘器主体13)的外部。另外,图9中的实线A1表示上述空气的流动。
另一方面,在除尘模式中,如果为了结束清扫而作业者操作预定的设定按钮22,则控制机构52首先作为准备而将第1开闭阀61、第2开闭阀63及第3开闭阀65分别维持为闭阀状态,并且将第4开闭阀76、第5开闭阀78及第6开闭阀81分别维持为开阀状态。
然后,控制机构52进行对静电雾化装置53的导电片94通电(静电雾化装置53开启)、并且使电动鼓风机51驱动的输入控制。假设此情况下的电动鼓风机51的输入例如在清扫模式中比对电动鼓风机51施加的最大的输入低。
这里,在静电雾化装置53中,如图1所示,结露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的水分凝聚,该凝聚了的水分成长出的水滴W附着到经由间隙与绝缘片97的表面97a对置的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的吸水电极部117及吸水性电极91b各自的前端侧上。
在这些电极部91上,经由导电片94分别被施加高压的负电压,所以在部分吸水性电极91a的吸水电极部117及吸水性电极91b的前端侧产生电场集中而引起自然放电。
在部分吸水性电极91a的吸水电极部117及吸水性电极91b的前端侧,通过超过由表面张力及毛细管现象直接附着的水分的表面张力的电气作用,产生皮米尺寸至纳米尺寸(500pm~5,000pm左右)的眼睛看不到的雾M(图9),直接分裂并飞散。
作为这样结露了的水滴W附着到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的吸水电极部117及吸水性电极91b各自的前端侧时的过渡性现象产生雾M后,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吸水性电极91b的水含有率(吸水的水分量相对于可吸水量(吸水电极部117或吸水性电极91b的体积)的比率)随时间增加而成为预定的水含有率以上时,开始雾M的连续产生(连续雾化)。
即,从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相对较小的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依次连续产生雾M,然后从吸水性电极91b连续产生雾M。
此外,在凝聚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的水分的量较多的情况下,其一部分如图8的箭头X1所示,被从绝缘片97的表面97a吸水到供水片93的吸水部121中,从该吸水部121如箭头X2所示那样经由插通部122及供给部123被向导电片94运送,被吸起到该导电片94上而运送到各吸水性电极91b的基端侧。
该水分被各吸水性电极91b利用毛细管现象随时间被向前端侧吸起而雾化,成为雾M(图9)而飞散。
即,即使是过量地结露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的水分,也由供水片93不会漏水地有效地利用。另外,在将由供水片93的吸水部121吸水的水分向吸水性电极91b的基端侧运送时,由于被从吸水部121经由插通部122向供给部123运送,所以供给路径较长,在运送水分时需要时间。
但是,由于供水片93的保水性能较高,所以将水分向吸水性电极91b可靠地运送,此外即使在大量的水分结露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的情况下也防止漏水等,使用环境及(连续)使用时间的宽度扩大。
此时,如果将吸水性电极91b配置在电极部91的最下部(最接近于插通部122的位置),则经由供水片93及导电片94的供水时间被缩短。
并且,将飞散的雾M经由开口部101、102释放到通过图9所示的箱体89内的循环风路45内的空气中。
进而,随着电动鼓风机51的驱动,其吸气负压依次作用于吸气筒部71内、开口部73、第4吸气室38、第2通气风路42、第1吸气室35、集尘室34、第1通气风路41、第2吸气室36及第3通气风路43,由此,从电动鼓风机51的排气口84出到鼓风机室39中的排气经由第3通气风路43向第2吸气室36流入。
结果,如图9中的虚线A2所示,电动鼓风机51的排气经由循环风路45向集尘室34侧循环,雾M飞散直到达到循环风路45、集尘室34、第1吸气室35、第2通气风路42、第4吸气室38及吸气筒部71的各角落。
对于以上那样循环的排气,供给由静电雾化装置53生成的含有OH自由基的微细的雾M,所以该雾M在循环的过程中不会沿其厚度方向通过2次过滤器32,沿着该2次过滤器32的上游侧(清扫模式时的上游侧)的面32a从上方朝向下方流动,再经由第1通气风路41流入到集尘室34中。
此时,电动鼓风机51的排气被吹在2次过滤器32的上游侧的面32a上,将捕集到该面32a上的细尘向下方吹散。
此外,控制机构52使除尘机构75驱动而对2次过滤器32施加振动,将捕集在该2次过滤器32上的细尘从该2次过滤器32除去。
此时,由于细尘在循环的排气的流动下不会被吸附到2次过滤器32上,所以被除尘机构75的驱动容易地除去。该除去后的细尘浮游在第2吸气室36中,雾M作用于该浮游的细尘。
进而,循环的排气通过从集尘室34经由第2通气风路42在2次过滤器32中一边迂回一边经由第4吸气室38及吸气筒部71的开口部73被吸入到电动鼓风机51的吸气口83中,不会沿厚度方向通过2次过滤器32。
换言之,电动鼓风机51的吸气负压从其后侧(下游侧)对2次过滤器32作用,细尘不会吸附到2次过滤器32的上游侧的面32a上。
因此,2次过滤器32被除尘机构75容易地除尘,该被除去的细尘乘着通过第2吸气室36的排气的流向集尘室34移动。
以上,包含在由静电雾化装置53生成的雾M中的OH自由基反复作用于被从2次过滤器32除去而移动到集尘室34中的浮游尘(细尘)、以及捕集在集尘室34内的粗尘,所以能够提高雾M与尘埃的接触的机会,能够有效地进行杂菌的分解、即除菌(杀菌)、以及除臭。
特别是,由于通过在循环风路45内循环的排气将捕集在2次过滤器32的上游侧的面32a上的尘埃(细尘)吹散,所以进一步提高雾M作用于尘埃的机会,能够有效地进行杂菌的分解、即除菌(杀菌)、以及除臭。
另外,这些除菌作用及除臭作用也对2次过滤器32本身作用。
并且,控制机构52如果判断为从除尘模式开始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10秒左右,则使除尘机构75停止。在开始了除尘模式的清扫高结束后的阶段中,捕集在2次过滤器32上的细尘还没有固结,没有成为具有较强的附着力的状态,所以能够将捕集在2次过滤器32上的细尘充分地除去。
进而,控制机构52如果判断为从除尘模式开始时刻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20秒~30秒左右,则使向静电雾化装置53的导电片94及珀尔帖元件95的供电以及向电动鼓风机51的供电分别停止,结束除尘模式。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极部91具备在没有吸水性的电极主体116的前端侧具有吸水电极部117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在这些部分吸水性电极91a中,能够使相对于结露水滴的产生量的可吸水量比吸水性电极91b等相对地降低(能够使对于相同量的吸水的水含有率相对地增加)。
因而,在这些部分吸水性电极91a中,水含有率相对地变高,所以能够缩短到达发生连续雾化的预定的水含有率所需要的时间,能够缩短连续雾化的开始时间。
进而,由于具有电极主体116与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电极(例如部分吸水性电极91a1、91a2、吸水性电极91b),所以即使在因环境条件而提取的水分相对较少时等,也越是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相对较小者(例如部分吸水性电极91a1)则水含有率越迅速地增加,所以能够直接开始连续雾化。
当提取的水分相对较多时等,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相对越大(例如部分吸水性电极91a2、吸水性电极91b)则可吸水量越大,所以能够充分地吸收水分,能够将水分有效地雾化。
因而,即使在多种环境条件(例如湿度较大地不同(变动幅度较大)的环境条件)下也能够可靠地对应。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循环风路45等的细节部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
即,只要是在通常的清扫模式中经由集尘室34吸入空气、在除尘模式中能够使电动鼓风机51的排气向集尘室34循环的风路结构,各吸气室、各通气风路、各开闭阀等的配置及个数等可以任意地设定。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作用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该第2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53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散热板98的翅片98a的前端部安装有空冷风扇129的结构。
该空冷风扇129电连接在未图示的电源等上,由例如控制机构52控制驱动。
并且,通过空冷风扇129向散热板98的翅片98a间强制地送入空气,促进通过散热板98的散热、即通过珀尔帖元件95的散热侧面95b的散热,更高效率地温度控制珀尔帖元件95。
即,由于能够通过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侧面95a高效率且迅速地将空气冷却,所以能够更高效率且迅速地使水分结露在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那样,做成将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的电极主体116的前端部和吸水电极部117的基端部分别形成为平面状、将它们通过导电性的粘接剂等粘接固定而电连接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3说明第4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作用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该第4实施方式是将配置有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53的电动吸尘器11做成了不是循环式的、所谓的旋风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形态。
在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箱25的内部,形成有可拆装地安装在集尘室34内的作为集尘部的集尘装置即旋风分离装置125、和作为从作为该旋风分离装置125的下游侧的上侧连通到鼓风机室39内的电动鼓风机51的吸气口83的通气风路的第1通气风路126。
旋风分离装置125具有在内部中划分出尘埃收容室131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集尘部主体132,在该集尘部主体132的前部,突出形成有前端侧连通到主体吸入口47、后端侧连通到尘埃收容室131的吸气开口部133。
此外,在集尘部主体132的后部,突出形成有连通到第1通气风路126的作为外气取入风路的第2通气风路134。
在尘埃收容室131的内部中,安装有通过使从吸气开口部133吸入的含有尘埃的空气沿着外周旋绕而将尘埃分离的圆筒状的旋风分离部136。
在该旋风分离部136的外周上形成有开口137,在该开口137中,安装有作为第1尘埃分离机构的初次过滤器138。此外,在尘埃收容室131(集尘部主体132)的上端部,安装有作为第2尘埃分离机构的2次过滤器139。
初次过滤器138是将含有尘埃的空气中的尘埃例如过滤而与空气分离的。
此外,2次过滤器139是作为最终过滤器发挥功能的。即,该2次过滤器139能够捕集不能由初次过滤器138捕集的尘埃(细尘)。
第2通气风路134作为开闭机构而经由电磁阀等常闭的开闭阀141与尘埃收容室131内连通。进而,在该第2通气风路134,在下部开口形成有将外气、这里是集尘室34内的空气向第2通气风路134内取入的外气口142。
并且,该第2通气风路134经由连通开口144与第1通气风路126连通,将该连通开口144闭塞而安装着静电雾化装置53。
这里,静电雾化装置53配置为,将散热板98插入到第1通气风路126内地第3箱88的外缘部无间隙地嵌合在连通开口144,使放电部单元U1侧位于第2通气风路134内。
另一方面,第1通气风路126也可以其一部分形成在例如盖体55的内部等中。
接着,说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动作。
在清扫模式中,在能够从经由未图示的电源线连接的商用交流电源、或内置在主体箱25中的二次电池等供电的状态下,控制机构52首先作为准备而将开闭阀141维持为闭阀状态。
在此状态下,控制机构52以经由设定按钮22输入的作业者的希望的动作模式驱动电动鼓风机51,并且使预定的电流流到珀尔帖元件95,对珀尔帖元件95进行温度控制。
此外,通过向电动鼓风机51吸入的空气在通过第1通气风路126内时通过散热板98内,能够进行通过散热板98的有效的散热。结果,包含在向箱体89的内部进入的空气中的水分结露到具有疏水性的绝缘片97的表面97a上。
并且,作业者把持把持部21,使地刷19等在被清扫面上移动,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
此时,含有尘埃的空气在管部12中从前端侧向基端侧移动后,被从主体吸入口47向主体箱25内吸入。
并且,含有尘埃的空气首先通过从吸气开口部133向集尘部主体132的内部的尘埃收容室131沿着集尘部主体132的内周面流入,在旋风分离部136的周围旋绕,通过离心力被分离为较大的尘埃即粗尘和空气。因此,分离后的粗尘下落而被收容到尘埃收容室131内。
此外,通过了初次过滤器138后的空气通过再通过2次过滤器139而被分离为较小的尘埃即细尘和空气。因此,细尘被捕捉到2次过滤器139上,另一方面,通过了该2次过滤器139的空气经由第1通气风路126被从吸气口83吸入到电动鼓风机51中。
并且,从电动鼓风机51的排气口84流出到鼓风机室39中的排气经由主体排气口48被向主体箱25(吸尘器主体13)的外部排出。另外,用图13中的实线A3表示上述空气的流动。
另一方面,在除尘模式中,如果为了结束清扫而作业者操作预定的设定按钮22,则控制机构52首先作为准备而将开闭阀141维持为开阀状态。
然后,控制机构52进行对静电雾化装置53的导电片94通电(静电雾化装置53开启)、以及使电动鼓风机51驱动的输入控制。此情况下的电动鼓风机51的输入例如设为比在清扫模式中对电动鼓风机51施加的最大的输入低。
这里,静电雾化装置53通过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使皮米尺寸至微米尺寸(500pm~5,000pm左右)的眼睛看不到的雾M直接使其分裂而飞散。该飞散的雾M经由开口部101、102被释放到第2通气风路134内的空气中。
进而,随着电动鼓风机51的驱动,其吸气负压依次作用于第1通气风路126、尘埃收容室131、第2通气风路134及外气口142,由此,外气从该外气口142向第2通气风路134内流入。
结果,如图中的虚线A4所示,空气被吸入到外气口142、第2通气风路134、尘埃收容室131及第1通气风路126中,从静电雾化装置53产生的雾M飞散到第2通气风路134、尘埃收容室131及第1通气风路126的各个角落。
以上,由于对吸气供给由静电雾化装置53生成的含有OH自由基的微细的雾M,所以该雾M作用于被捕集到位于集尘室34内的旋风分离装置125的尘埃收容室131内的尘埃,通过并且分别沿厚度方向通过各过滤器138、139,分别作用于捕集在这些过滤器138、139上的尘埃。
结果,能够进行杂菌的分解、即除菌(杀菌)、以及除臭。这些除菌作用及除臭作用对过滤器138、139自身也作用。
并且,控制机构52如果判断为从除尘模式的开始时点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20秒~30秒左右,则使向静电雾化装置53的导电片94及珀尔帖元件95的供电及向电动鼓风机51的供电分别停止,结束除尘模式。
这样,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53配置在除尘模式下的风路中,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吸尘器主体13与循环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内部的风路结构简单化,能够便宜地制造,并且控制机构52中的控制也变得容易。
并且,如以上说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电流流到珀尔帖元件95,将覆盖作为该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侧的传热板96的绝缘片97冷却而使水分结露在该绝缘片97的表面97a,该结露的水分凝聚而附着在对置于绝缘片97的表面97a的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的吸水电极部117及各吸水性电极91b的各自的前端侧上,所以不是从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吸水性电极91b的基端侧向前端侧将水分吸起,能够将至少从前端侧吸水的水分通过来自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吸水性电极91b的前端侧的自然放电而直接雾化。
即,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前端侧将水分雾化的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吸水性电极91b,能够使水分直接附着在其前端侧而吸水,所以能够缩短从使水分结露(从驱动静电雾化装置53)到雾M的飞散为止的时间,换言之,能够将结露现象与雾化现象的时间差几乎消除,立即起效性良好。
并且,通过使由上述静电雾化装置53产生的雾M作用于捕集到电动吸尘器11的集尘室34中的尘埃,能够将捕集到集尘室34中的尘埃除菌及除臭。
即,在电动吸尘器11的情况下,一般将尘埃积存到集尘室34中直到捕集一定量,所以在该尘埃中容易发生杂菌及异味,但由于通过上述静电雾化装置53能够进行除菌及除臭,所以即使在将尘埃长期积存到集尘室34中的情况或者将尘埃大量积存到集尘室34中的情况下等,也能够抑制恶臭。
特别是,由于电动吸尘器11一般其驱动(通电)时间较短,所以通过使用上述静电雾化装置53,即使是较短的驱动时间也能够将结露的水分直接且可靠地(连续)雾化,所以使用方便性变好。
此外,由于将循环风路45内的水分、换言之将大气中的水分凝聚而供给到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吸水性电极91b上,所以作为电动吸尘器11能够不选择场所而使用,并且不需要供水。
即,由于能够做成无供水(无维护)的结构,所以省去了作业者等进行供水的工夫,使用范围扩大等,使用方便性变好。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的电极主体116与吸水电极部117的体积比也可以在所有的部分吸水性电极91a中设为一定。
此外,各吸水性电极91的前端侧也可以接触在绝缘片97上而对置。
进而,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侧、绝缘片97及供水片93的吸水部121只要是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角度的状态,也可以不以垂直状配置。
此外,在例如吸尘器主体13在使用时倾斜或摆动的电动吸尘器11的情况下等,只要至少在使用状态下的某个状态下,珀尔帖元件95的吸热侧、绝缘片97及供水片93的吸水部121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角度的状态,就能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并且,作为电动吸尘器11,可以使用将地刷19连接在吸尘器主体13的下部的立式、或手持式等任意的型式,吸尘器主体13内的细节部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
即,也可以不是具有循环风路45的电动吸尘器11,作为集尘部也可以使用旋风集尘装置等。
进而,静电雾化装置53可以使用于电动吸尘器11以外的任意的电气设备、例如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空调)或空气清洁机等中。
进而,参照图14至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
在图15、图23及图24中,410是所谓的卧式的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410是具备静电雾化装置411的结构。并且,该电动吸尘器410具有作为吸入风路体(风路形成体)的管部412、和可拆装地连接该管部412的吸尘器主体413。
图14至图20所示的静电雾化装置411是通过产生含有OH自由基等的自由基的皮米尺寸至纳米尺寸的微细的雾而具有除臭及除菌等的效果。
并且,该静电雾化装置411被分割为例如作为供水部的结露部即作为冷却单元的结露单元415、和作为放电部的针单元即放电单元416。
结露单元415具备作为第1箱的空冷风路箱即上箱418、和安装在该上箱418的下部的作为结露部主体的结露单元主体419。
上箱418由例如合成树脂等的部件形成,具有覆盖结露单元主体419的上部的作为第1箱主体的上箱主体421、和从该上箱主体421的一侧突出的筒状的风路喷嘴422。
上箱主体421形成为在下侧形成有开口部424、上侧被闭塞的盖状,在内部中划分有通过开口部424与外部连通的空间部425。
此外,在该上箱主体421的另一侧,在与作为风路划分部的风路喷嘴422大致一条直线上突出形成有筒状的连通风路部426。该连通风路部426连通到空间部425,朝向下方开口。
此外,风路喷嘴422形成为长条状,经由螺钉428、428一体地固定在上箱主体421上。进而,在该风路喷嘴422的一端上,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的排出口429。
并且,该风路喷嘴422与空间部425连通。因而,风路喷嘴422、空间部425和连通风路部426相互连通。
另一方面,结露单元主体419在作为第2箱的固定部件即中箱431上,安装固定有传热部432和作为散热体的散热板(散热器)433。
中箱431由例如合成树脂等的部件形成为上侧开口的箱状(有底方筒状),与上箱418构成作为结露部箱体的结露单元箱体434。
此外,在该中箱431(结露单元箱体434)的平板状的底部435,形成有四边形状的作为安装开口部的露出开口部436,在该中箱431的一侧部,形成有切口开口部437、437。
进而,在中箱431的底部435上,遍及从露出开口部436的周围到各切口开口部437、437,朝向上方突出形成有在内方嵌合传热部432的壁状的隔壁部438。
并且,在该中箱431的下部,突出形成有限制结露单元415与放电单元416的相对的位置的作为限制部的限制肋板440。
此外,传热部432具有作为热电元件的珀尔帖元件445、和热连接在该珀尔帖元件445上的作为传热部件的传热板446。
珀尔帖元件445是将电能变换为热能的元件,是在由例如陶瓷等的具有绝缘性的部件形成的成为吸热侧的四边形状的吸热侧面445a、和由例如陶瓷等的具有绝缘性的部件形成的成为散热侧的四边形状的散热侧面445b之间、具有热连接在这些吸热侧面445a及散热侧面445b上的半导体部445c的热交换器。
此外,该珀尔帖元件445以吸热侧面445a为下侧而粘接固定在中箱431上。即,该珀尔帖元件445使吸热侧面445a对置于底部435而安装在中箱431上。在此状态下,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面445b位于与隔壁部438的上端部同面、或者比隔壁部438的上端部靠上方。
并且,该珀尔帖元件445的电连接在半导体部445c上的导线445d、445e插通形成于中箱431的切口开口部437、437,这些导线445d、445e相互缠绕在连接器447上而电连接在未图示的电源部等上,通过控制电流,能够进行温度控制。
传热板446由例如铝等的传热性良好的金属等的部件形成为四边形平板状,通过具有传热性及绝缘性的作为散热用部件的硅粘接剂等的粘接剂固定在珀尔帖元件445的吸热侧面445a上,固定在该吸热侧面445a上而热连接在该吸热侧面445a上。
此外,该传热板446通过粘接剂无间隙地嵌合固定在露出开口部436上,下面从中箱431(结露单元箱体434)的底部435向下方(放电单元416侧)露出而成为与该底部435的下面435a大致同面。
换言之,珀尔帖元件445的吸热侧从底部435探入放电单元416侧。进而,该传热板446的下面与底部435的下面435a一起由作为结露部件(覆盖部件)的树脂部件(绝缘部件)即绝缘片453覆盖。
绝缘片453形成为比露出开口部436大的四边形状的薄膜层状,在接触在珀尔帖元件445的吸热侧面445a、这里接触在传热板446上的状态下,覆盖该传热板446,粘贴在中箱431的底部435的下面435a上。
即,该绝缘片453配置为,使其通过珀尔帖元件445的吸热而被冷却,使得水分不会直接结露在吸热侧面445a或传热板446等上,防止吸热侧面445a或传热板上反复发生水分的结露及干燥等而腐蚀或损伤,即保护珀尔帖元件445及传热板446不受水分损害。
在此状态下,绝缘片453的外缘部位于比露出开口部436靠外方。进而,该绝缘片453对至少作为与传热板446(珀尔帖元件445)相反侧的结露面的表面453a实施了用来提高结露的水滴的高度的疏水加工,构成为,即使结露在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上的水分是少量的,也能够可靠地使其凝聚。
此外,散热板433由例如铝等的传热性良好的金属等的部件形成,与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面445b热连接。该散热板433只要具有预定的热特性,可以使用任意的形状及材质,但例如一体地具有板状的散热主体433a、和从该散热主体433a以翅片状突出的翅片部433b。
散热主体433a形成为四边形状,通过作为散热用部件的散热用硅等固定在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面445b上。
翅片部433b形成为例如板状,相互以大致等间隔离开,沿着散热主体433a的长度方向地配置。此外,这些翅片部433b从中箱431向上方突出,通过在将上箱418和结露单元主体419相互安装的状态下插入到上箱418的开口部424而位于空间部425内。
另一方面,放电单元416具备作为第3箱的放电部箱体即作为风路形成部的下箱455、组装在该下箱455上的作为高压电源输入部的连接部456、作为供水部件的供水片457、作为导电部件的导电片458及电极部459、和连接在下箱455上的作为排气部的排气喷嘴460。
下箱455由例如合成树脂等的部件形成为上侧开放的有底方筒状,通过多个螺钉463与上箱418沿上下方向连结,从上下夹持中箱431(结露单元主体419)。
即,该下箱455与结露单元箱体434连接,与该结露单元箱体434一起构成风路箱464。因而,风路箱464由上箱418、中箱431及下箱455构成。
此外,在该下箱455的一侧,突出形成有与该下箱455的内部空间部465连通的圆筒状的喷嘴连接部466。进而,在该下箱455的另一侧,沿着上下方向分别形成有筒状的外气吸入部467和空气流通部468。
外气吸入部467与下箱455的内部的内部空间部465连通,在将单元415、416相互固定的状态下,上侧被形成在上箱418的上箱主体421的另一侧的封塞部469闭塞,下侧为朝向下方开口的外气吸入口470。
此外,空气流通部468位于下箱455的外部,在上侧被插入并气密地连接着上箱418的上箱主体421的连通风路部426的下部。因而,该空气流通部468的下部为朝向下方开口的吸入口472。
连接部456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等的部件形成为L字状,一端侧插入固定在形成于下箱455的底部475上的缝隙状的孔部475a中,并且另一端侧沿着下箱455的底部475地配置。
并且,该连接部456的插入在孔部475a中的一端侧经由导线477电连接在配置于放电单元416的外部的高压电源部476上。该高压电源部476例如是产生-10~-4kV、较佳的是-6kV左右的直流负电压的。
供水片457由例如海绵等的、具有吸水性及保水性的部件形成为沿着下箱455的底部475的形状的形状、即四边形状,载置在下箱455的底部475上。
此外,在该供水片457上形成有切口部457a,在该切口部457a上嵌合着连接部456。即,该供水片457避开连接部456而配置在下箱455的底部475上。
此外,导电片458由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及导电性的部件形成为四边形状,配置在供水片457上,并使其覆盖连接部456,与该连接部456电连接。
并且,电极部459具有多个电极478、和保持这些电极478的作为保持部的电极保持部479。
各电极478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及水分的吸起特性,例如是由多孔质成形体、或者纤维体等形成的毡状且销状(圆柱状)的棒状体。此外,这些电极478为了使前端侧容易发生电场集中而形成为大致圆锥状、即前端侧相对于基端侧被缩径的形状。
并且,各电极478构成为,在从高压电源部476经由连接部456及导电片458供给的负的高电压作用下,通过从前端侧的自然放电而产生含有OH自由基的皮米尺寸至纳米尺寸的微细的雾(离子雾)。换言之,在各电极478的附近没有配置相反极。
此外,电极保持部479由例如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为四边形状,将各电极478压入而保持。
并且,通过将压入了该各电极478的电极保持部479安装到下箱455的内部中,各电极478的基端侧与导电片458接触,与该导电片458电连接,并且在将单元415、416相互固定的状态下,将各电极478的前端侧与珀尔帖元件445的吸热侧(传热板446(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的距离设定为预定的距离。
这里,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与各电极478的前端侧的距离是接触在结露于表面453a上的水分凝聚而成长的水滴上的程度、例如0.5mm左右,设定为提高各电极478的前端侧处的电场集中的效率、将水分高效率地雾化的距离。此外,构成为,通过形成该距离的间隙,结露在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上而凝聚的水滴瞬间接触在各电极478的前端侧上,由此将从各电极478侧向绝缘片453(传热板446、珀尔帖元件445)侧的热传导切断,将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维持为低温而防止结露时的损失,防止珀尔帖元件445的冷却能力的下降。
此外,图20至图22所示的排气喷嘴460是用来将由电极478产生的雾向外部释放的,具有释放部490、和安装在该释放部490上的方筒状的喷嘴罩部491,为双层喷嘴构造。
释放部490具有例如上侧开口的大致有底方筒状的释放部主体492、和一体地连接在该释放部主体492的上部上的大致方筒状的释放喷嘴493。
释放部主体492在侧部开口形成有与下箱455的喷嘴连接部466气密地连接的圆筒状的连接口部494,该连接口部494与内部连通。
此外,释放喷嘴493与释放部主体492气密地连接,上侧(下游侧)的截面积(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形成得比下侧(上游侧)的截面积(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小,在上端部开口形成有缝隙状的细长的释放口495。
该释放口495例如开口面积形成得比连接口部494的开口面积(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小。
进而,喷嘴罩部491覆盖释放喷嘴493的外部而下部固定在释放部主体492的上部。在此状态下,喷嘴罩部491在与释放喷嘴493的外部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即通气部B。
此外,在该喷嘴罩部491的上部,开口形成有位于释放口495的周围(附近)且上方的排气开口部496。进而,在该喷嘴罩部491的侧部,开口形成有经由通气部B与排气开口部496连通的外气导入口497。
并且,通气部B具有比外气导入口497的开口面积(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小的截面积(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
即,喷嘴罩部491构成为,使得提高从外气导入口497导入到内部的外气的流速、并经由通气部B以喷射状流到释放口495的周围(附近)、从排气开口部496排气。
因而,图14至图20所示的静电雾化装置411在将单元415、416相互固定的状态下,在风路箱464的内部形成有作为从吸入口472经由空气流通部468、连通风路部426、空间部425及风路喷嘴422向排出口429到达的空冷风路(散热板冷却风路)的气密的分支风路498。
与该分支风路498另外地,在风路箱464的内部形成有从外气吸入口470经由外气吸入部467、内部空间部465、喷嘴连接部466及排气喷嘴460的释放部490向释放口495到达的气密的释放风路499。
即,散热板433位于分支风路498内,电极478位于释放风路499内。
进而,散热板433的翅片部433b沿着分支风路498、换言之沿着通过分支风路498的气流方向配置,防止妨碍通过该分支风路498的空气的流动而产生噪音或紊流等。
此外,图24所示的管部412具备连接在吸尘器主体413上的连接管部101、连通在该连接管部101的前端侧的具有柔性的软管体102、设在该软管体102的前端侧的手边操作部103、可拆装地连接在该手边操作部303的前端侧的延长管304、和选择性可拆装地连接到该延长管304的前端侧、或者软管体302的前端侧的作为吸入口体的地刷305。
在手边操作部303上,把持部307向软管体302侧突出,在该把持部307上,设有多个操作用的设定按钮308。
此外,如图23及图24所示,吸尘器主体413具备可拆装地具备作为集尘部的集尘装置即集尘杯311的主体箱312。
集尘杯311是使含有尘埃的空气在内部旋绕而将尘埃离心分离的、所谓旋风集尘装置,形成为圆筒状,底部能够开闭。
此外,在该集尘杯311的作为上游侧的前部,形成有与该集尘杯311的内部连通的作为集尘部吸气口的杯吸入口313,在作为集尘杯311的下游侧的后部,突出形成有与该集尘杯311连通的筒状的连通部314。
此外,主体箱312一体地具有中空状的箱主体部316、从该箱主体部316的前部下侧向前方突出的作为集尘部拆装部的杯安装部317、和位于该杯安装部317的上方、从箱主体部316向前方以环状突出的手柄部318。
并且,在杯安装部317的上方、且箱主体部316与手柄部318之间的位置上,形成有用来拆装集尘杯311的大致圆形状的拆装开口319。
在箱主体部316的内部,以使吸气侧朝向上方的状态配置有电动鼓风机321,在该电动鼓风机321的上方,形成有与集尘杯311连通的风路部322。
此外,在箱主体部316的内部,收容有控制电动鼓风机321的驱动的控制机构323,并且配置有用来对电动鼓风机321及控制机构323等供电的未图示的电源部。
进而,在箱主体部316的两侧部,旋转自如地安装有大径的行驶轮325(仅图示了一个)。并且,在箱主体部316上,形成有未图示的主体排气口。
电动鼓风机321是具备内转子型的电动机327、受该电动机327旋转驱动的离心风扇328、将来自该离心风扇328的排气向电动机327侧整流的整流板329、以及覆盖离心风扇328的风扇罩330等的周知的风扇马达。
在位于上侧的风扇罩330的中心具备吸入口331,在位于下侧的电动机327的外部具备排气口332,由罩体333覆盖,通过例如弹性支撑装置334弹性地支撑在该罩体333上。
进而,该电动鼓风机3121与罩体333一起经由缓冲部件335支撑在主体箱312上。
吸入口331分别与风路部322及离心风扇328的吸入侧气密地连接,构成为,将通过了该风路部322的空气向离心风扇328的内部吸入。
排气口332是从吸入口331被向离心风扇328的内部吸入的空气受整流板329整流而通过电动机327的内部后被排气的开口部。
此外,罩体333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在上侧具有与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口331连通的罩吸气口337,在下侧具有与电动鼓风机321的排气口332连通的未图示的气密连接的罩排气口,例如被上下分割。
另外,该罩体333不是必须的结构,分割构造也能够任意地设定。此外,在罩吸气口337的上部,安装有用来经由该罩吸气口337将吸入口331与风路部322气密地连接的圆筒状的密封部件338。
进而,该罩体333的内部、即电动鼓风机321的排气口332(排气侧)经由细长的管(圆筒)状的连接部件339(图15)与静电雾化装置411的排气喷嘴460的外气导入口497(图15)气密地连接。
即,构成为,电动鼓风机321的排气在提高了流速的状态下被向排气喷嘴460的外气导入口497(图15)导引。
并且,该罩体333的内部、即电动鼓风机321的排气口332经由罩排气口与向主体箱312的箱主体部316的主体排气口连通的排气风路340连通。该排气风路340形成在电动鼓风机321(罩体333)及电源部等的周围。
此外,弹性支撑装置334是用来抑制伴随着电动鼓风机321的旋转的振动(旋转振动)向外部的传递、并且将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侧对风路部322气密地压接的施力机构。
以放射状具备多个螺旋弹簧343,内周侧固定在电动鼓风机321的周围,并且外周侧固定在罩体333(主体箱312)上。
此外,缓冲部件335例如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具有弹性的部件形成,抑制从罩体333向主体箱312的振动及噪音等的传递。
风路部322一体地具有气密地连接到电动鼓风机321侧的连接风路部345、和气密地连接到集尘杯311侧的导风部346。进而,该风路部322载置固定在罩体333的上部。
连接风路部345下侧开口而形成,下端部压接在密封部件338的上侧而气密地连接。
此外,导风部346构成风路部322的上部前侧,沿左右宽度方向形成为长条状,向前侧(上游侧)朝向上方倾斜。进而,该导风部346的作为前端部的上端部、即上游侧经由衬垫等的气密部件349气密地连接在形成于箱主体部316的前部的开口部348上。
在该开口部348上,经由气密部件349气密地连接着集尘杯311的连通部314的下游侧。因而,通过这些风路部322、连通部314、集尘杯311及管部412构成气密地连接到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口311的吸入风路350。
即,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侧经由吸入风路350与集尘杯311连通。
这里,导风部346如图15所示,在一侧具有通过内部的空气的流速相对较大的(空气的压力相对较小的)高速流路部346a,在另一侧具有通过内部的空气的流速相对较小的(空气的压力相对较大的)低速流路部346b。
高速流路部346a位于分别对置于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口331(罩体333的罩吸气口337)的前方上侧、以及集尘杯311的连通部314的后方的地方。
因而,该高速流路部346a是通过了集尘杯311的连通部314的空气以直进状向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口331(罩体333的罩吸气口337)通过、换言之风路阻力相对较小的流路部。
此外,低速流路部346b的位置在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口331(罩体333的罩吸气口337)的前方上侧且向侧方偏移、并且在集尘杯311的连通部314的后方且不对置于该连通部314的位置(相对于连通部314向侧方偏移)。
因而,该低速流路部346b是通过了集尘杯311的连通部314的空气一边弯曲一边向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口331(罩体333的罩吸气口337)通过的、换言之风路阻力相对较大的流路部。
并且,配置在导风部346的后方(吸入风路350的外方且排气风路340内)的静电雾化装置411,释放口495气密地连接在高速流路部346a上,吸入口472气密地连接在低速流路部346b上。
即,该静电雾化装置411,分支风路498相对于吸入风路350以旁通状分支形成,为了使该分支风路498不易受到通过吸入风路350内的空气的动压,所以沿着相对于通过吸入风路350的空气的流动交叉(正交)的方向配置。
此外,该静电雾化装置411的排气喷嘴460与排气风路340连通。
此外,控制机构323具有用来控制电动鼓风机321的驱动的晶体管(双向可控硅)等的控制元件、以及作为控制机构主体的微型计算机等,根据通过设定按钮308设定的动作模式而使电动鼓风机321驱动。
此外,被构成为,控制静电雾化装置411的珀尔帖元件445的电流值,配置在风路部322的导风部346的后方,被来自电动鼓风机321的排气风冷却。
即,该控制机构323配置在电动鼓风机321的排气风路340中。
并且,电源部例如是卷绕有用来从商用交流电源取得电源的电源线的线卷轴、或者具备多个(二次)电池的电池组等。
另一方面,杯安装部317具有集尘杯311的下侧嵌合的作为集尘部承接部的承接凹部即杯承接部353、和在该杯承接部353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的主体连接部354。
杯承接部353是从下侧支撑集尘杯311的部分,位于箱主体部316的前方。
主体连接部354在上端部沿着前后方向具有主体吸入口351。构成为,在该主体吸入口351上气密地连接着管部412的连接管部301。
此外,构成为,主体吸入口351的后部气密地连接在安装于杯承接部353上的集尘杯311的杯吸入口313上。因而,主体连接部354构成为,使其将管部412与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侧经由集尘杯311气密地连接。
接着,说明上述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
在静电雾化装置411的组装时,在将结露单元415和放电单元416分别独立地组装后,用上箱418和放电单元416的下箱455从上下夹持结露单元415的中箱431而相互组装。
首先,结露单元415如图16至图18所示,将传热板446及珀尔帖元件445粘接固定在中箱431上,并使传热板446热连接在珀尔帖元件445的吸热侧面445a上。
此时,传热板446嵌合在中箱431的露出开口部436中,其下面与中箱431的底部435的下面435a为大致同面。
此外,将散热板433安装到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面445b上。接着,使珀尔帖元件445的导线445d、445e的前端侧插通到切口开口部437、437中而向中箱431的外方突出,电连接在电源部等上。
另一方面,放电单元416首先如图19所示,对于下箱455依次安装连接部456、供水片457及导电片458,并且安装将电极478压入到电极保持部479中而预先组装的电极部459。
然后,在上箱主体421上连接着风路喷嘴422的上箱418、与下箱455之间,从上下夹持中箱431,通过螺钉463将上箱418与下箱455在上下方向上相互连接。
此时,各电极478的前端侧经由预定的距离对置于珀尔帖元件445的吸热侧(传热板446(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此外,如图14所示,上箱418的连通风路部426的下端气密地连接在空气流通部468上而划分分支风路498,并且通过上箱418的闭塞部469将外气吸入部467的上部闭塞。
进而,通过将下箱455的喷嘴连接部466与将释放部490及喷嘴罩部491预先组装成的排气喷嘴460的连接口部494气密地连接,划分出图20所示的释放风路499。
并且,将分支风路498的吸入口472与图15所示的风路部322的低速流路部346b连通连接,并且将分支风路498的排出口429与风路部322的高速流路部346a连通连接。
由此,将分支通路498与吸入风路350连接,将排气喷嘴460的外气导入口497与电动鼓风机321的排气侧通过连接部件339连通连接,并且将放电单元416的连接部456通过高压电源部476和导线477电连接。
此外,将释放风路499的外气吸入口470与排气风路340的外部、例如吸尘器主体413(主体箱312)的外部气密地连接。
在此状态下,由于静电雾化装置411位于排气风路340内,所以释放风路499的释放口495、以及排气喷嘴460的排气开口部496分别连通到排气风路340。
即,释放风路499横跨外气和排气风路340地连接。
接着,说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清扫时,例如将电源线连接到未图示的插座上等,成为能够对控制机构323及电动鼓风机321供电的状态,使用者通过把持图24所示的把持部307并操作希望的设定按钮308,控制机构323以设定的动作模式驱动电动鼓风机321(的电动机327)。此外,控制机构323驱动静电雾化装置411。
电动鼓风机321在电动机327的驱动下离心风扇328旋转,经由与该离心风扇328气密连接的吸入口331、罩吸气口337、风路部322、开口部348及连通部314向集尘杯311作用负压。
进而,经由与该集尘杯311的杯吸入口313连通的主体吸入口351,向气密连接在该主体吸入口351上的管部412(的连接管部301、软管体302、延长管304及地刷305)作用负压,将作为被清扫面的地面上的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
此时,电动鼓风机321虽然通过驱动而要沿与旋转方向交叉的径向(中心轴方向)产生振动,但这样的振动成分通过由为大致水平状的各螺旋弹簧343的伸缩将电动鼓风机321调心而被吸收,抑制了向主体箱312(罩体333)的振动的传递。
并且,被吸入的含有尘埃的空气经由管部412被从主体吸入口351经由杯吸入口313向集尘杯311的内部沿着切线方向吸入,通过产生沿着该集尘杯311的内周面旋绕的旋绕流,将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离心分离。
被离心分离后的尘埃在自重作用下落下到集尘杯311内而被捕集,分离了尘埃后的空气经由连通部314被从开口部348向风路部322的导风部346吸入。
然后,空气沿着导风部346向后方下侧流动,在流入到风路部322的连接风路部345中时通过膨胀而被消音。
进而,被经由气密地连接在风路部322的连接风路部345上的电动鼓风机321的罩吸气口337及吸入口331向离心风扇328内吸入。
并且,被向离心风扇328吸入的空气被向离心风扇328的外周方向吹出,一边被整流板329整流一边向电动机327内流入,将电动机327的内部冷却并被从排气口332向电动鼓风机321的外部排出。
进而,经由罩体333的罩排气口被向箱主体部316内排气,一边将控制机构323等冷却一边被从主体排气口向主体箱312的外部排气。
另一方面,静电雾化装置411通过由控制机构323控制流到珀尔帖元件445中的电流,对珀尔帖元件445进行温度控制。珀尔帖元件445根据流过的电流而从吸热侧面445a吸热并从散热侧面445b散热。
这里,分支风路498因为通过电动鼓风机321的驱动而吸入的空气的流速的差而变得低速流路部346b中的压力相对地变得比高速流路部346a中的压力大,所以通过文丘里效应,从连通到低速流路部346b的吸入口472侧向连通到高速流路部346a的排出口429侧生成不经由电动鼓风机321的低温的(冷的)气流。
热连接在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面445b上的散热板433由于位于气流产生了的分支风路498内,所以通过由通过该分支风路498内的低温的气流散热而促进了散热,高效率地进行吸热,因此,珀尔帖元件445从吸热侧面445a高效率地吸热,相对于外气温度产生急剧的温度差。
并且,热连接在珀尔帖元件445的吸热侧面445a上的传热板446被冷却到与吸热侧面445a大致相等的温度,覆盖该传热板446的绝缘片453也同样被冷却。
因此,在释放风路499(内部空间部465)的内部的空气中含有的水分结露在具有疏水性的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上。
然后,控制机构323经由高压电源部476对静电雾化装置411的导电片458通电(静电雾化装置411开启)。
在静电雾化装置411中,结露在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上的水分凝聚,该凝聚的水分成长出的水滴附着到经由间隙对置于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的各电极478的前端侧。
在这些电极478上,被从高压电源部476分别经由导电片458及连接部456施加高压的负电压,所以在电极478的前端侧发生电场集中而引起自然放电,通过超过由表面张力及毛细管现象直接附着在这些电极478的前端侧的水分的表面张力的电作用,直接分裂出并飞散皮米尺寸至纳米尺寸(500pm~5,000pm左右)的眼睛看不到的雾。
这样结露的水滴附着到各电极478各自的前端侧,电极478的水含有率(吸收的水分量相对于可吸水量(电极478的体积)的比率)随时间增加,当成为预定的水含有率以上时开始雾的连续产生(连续雾化)。
此外,凝聚在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上的水分中的、没有附着到电极478上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滴下,被供水片457及导电片458吸起、运送到电极478的基端侧。
该水分被各电极478利用毛细管现象随时间而向前端侧吸起、雾化,成为雾而飞散到释放风路499中。
即,即使是过量地结露在绝缘片453的表面453a上的水分,也能由供水片457及导电片458不漏水而有效地利用。
此时,在风路499中,来自电动鼓风机321的排气向经由连接部件339连接的排气喷嘴460的喷嘴罩部491流入。
通过一边提高该流入的空气的流速一边经由位于释放口495的周围(附近)的通气部B从排气开口部496向上方以喷射状排气(箭头B1)到排气风路340内,以吹雾效果将释放风路499内的空气从释放口495向排气风路340吸出(箭头B2)。
因而,在释放风路499中,从与外气连接的外气吸入口470向释放口495产生不经由电动鼓风机321的电动机327的低温的(冷的)气流,将飞散到该释放风路499中的雾向排气风路340内释放,与来自电动鼓风机321的排气一起从主体排气口向主体箱312的外部排气。
这样,通过排气喷嘴460引发从释放风路499的释放口495的雾的释放。
并且,如果清扫结束,则通过使用者操作预定的设定按钮308,停止电动鼓风机321及静电雾化装置411的驱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5实施方式,将静电雾化装置411的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这里是热连接在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的散热板433配置到分支风路498内。
即,通过在形成于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侧、连通到集尘杯311的吸入风路350中的、在流速不同的位置上具有吸入口472和排出口429的分支风路498内配置,通过文丘里效应,能够不由静电雾化装置411妨碍在吸入风路350中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减轻对由电动鼓风机321的驱动产生的空气的流速的影响)、并且不另外使用冷却用的风扇等的其他部件,而高效率地导入到分支风路498中。
结果,能够防止紊流及噪音的发生、以及电动鼓风机321的吸入性能的下降,并且不受电动鼓风机321的电动机327的排热的影响,能够通过更低温的气流将分支风路498内的散热板433冷却,所以能够将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高效率地冷却。
另外,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静电雾化装置411只要是使热连接在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的散热板433位于分支风路498内、将凝聚在珀尔帖元件445的吸热侧的水分通过来自电极478的自然放电而雾化的结构就可以,能够做成任意的结构。
此外,使散热板433位于分支风路498中,但也可以例如使珀尔帖元件445的散热侧面445b本身位于分支风路498中。
标号说明
11  电动吸尘器
13  吸尘器主体
34  集尘室
51  电动鼓风机
53  静电雾化装置
91a 部分吸水性电极
91b 吸水性电极
95  珀尔帖元件
97  绝缘片(结露部件)
116 电极主体
117 吸水电极部

Claims (7)

1.一种静电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电元件,具备吸热侧和散热侧;
结露部件,覆盖该热电元件的吸热侧地配置;
电极,被从基端侧供电,并且前端侧对置于上述结露部件且从上述前端侧吸水上述结露部件上结露的水分地配置,通过从上述前端侧的自然放电将由上述热电元件的吸热而被冷却的上述结露部件上结露的水分向含有自由基的雾雾化,
上述结露部件被构成为:在上述热电元件的吸热侧面连接设有比该吸热侧面大的金属的传热板,并设有覆盖该传热板且实施了疏水加工的绝缘片,
具有上述绝缘片的结露部件中的绝缘片与上述电极具有微小间隙地对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具备多个电极,该多个电极将结露在上述结露部件上的水分从至少配置在上述前端侧的吸水部吸水、通过从该前端侧的自然放电而向含有自由基的雾雾化;
上述电极的至少一个电极具备:
具有导电性而不具有吸水性的电极主体、
和设在该电极主体的前端侧的具有吸水性的吸水电极部而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电元件的吸热侧、上述结露部件及上述吸水电极部被配置为至少在使用状态下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角度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露部件在至少对置于上述电极的前端侧的一侧的面上实施了疏水加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具备上述电极主体与上述吸水电极部的体积比不同的多个种类。
6.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箱,具备集尘室及鼓风机室;
电动鼓风机,吸入侧连通到该主体箱的上述集尘室地被收容在上述鼓风机室中;
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装置,配置在上述主体箱中,使雾化了的水分作用于上述集尘室内的尘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鼓风机的上述吸入侧介由吸入风路连通到上述集尘室;
上述静电雾化装置具备在上述吸入风路中的流速不同的位置上分别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上述热电元件的散热侧所位于的分支风路。
CN201110026546.0A 2010-01-25 2011-01-25 静电雾化装置及电动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3424A JP5612320B2 (ja) 2010-01-25 2010-01-25 静電霧化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013424/2010 2010-01-25
JP2010124951A JP5558924B2 (ja) 2010-05-31 2010-05-31 静電霧化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124951/2010 2010-05-31
JP150072/2010 2010-06-30
JP2010150072A JP2012010944A (ja) 2010-06-30 2010-06-30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5321A CN102145321A (zh) 2011-08-10
CN102145321B true CN102145321B (zh) 2014-06-25

Family

ID=4441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654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321B (zh) 2010-01-25 2011-01-25 静电雾化装置及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294874B1 (zh)
CN (1) CN102145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0977A (ja) * 2012-08-23 2014-03-06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4207741B (zh) * 2014-09-19 2016-08-1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脉冲静电式宠物毛分类吸毛器
CN105476551A (zh) * 2015-11-18 2016-04-13 黄叶玉 一种电动化雾器
JP7450172B2 (ja) * 2017-09-28 2024-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食器洗い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8027A (zh) * 2003-12-22 2007-01-1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静电雾化装置
CN101309756A (zh) * 2005-11-15 2008-11-1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静电雾化装置与静电雾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33797B8 (en) * 2004-04-08 2009-04-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Electrostatic atomizer
JP4788594B2 (ja) * 2006-12-25 2011-10-0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JP2008238061A (ja) * 2007-03-27 2008-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静電霧化装置
JP5302624B2 (ja) * 2008-03-26 2013-10-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8027A (zh) * 2003-12-22 2007-01-1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静电雾化装置
CN101309756A (zh) * 2005-11-15 2008-11-1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静电雾化装置与静电雾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238061A 2008.10.09
JP特开2009-254786A 2009.11.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87232A (ko) 2011-08-02
KR101294874B1 (ko) 2013-08-08
CN102145321A (zh)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1535B1 (ko) 공기 조화기
ES2770044T3 (es) Depurador de aire y electrodomésticos que tienen una unidad de procesamiento de aire
CN101240912B (zh) 空调机
US20060053819A1 (en) Modular dehumidifier
CN102145321B (zh) 静电雾化装置及电动吸尘器
US20120255140A1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JP6367445B2 (ja) 加湿空気清浄機
KR100343036B1 (ko) 전기집진기를 포함한 전열교환형 환기장치
JP540594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612320B2 (ja) 静電霧化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KR101817092B1 (ko) 공기청정기
KR20090086142A (ko) 공기 조화기
JP5558924B2 (ja) 静電霧化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4202822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556313B1 (ko) 환기시스템
RU2459668C1 (ru) Электростатическое распы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09246325U (zh) 用于空气除尘过滤的环保设备
KR20190092779A (ko) 습도 조절 기능을 갖는 미세먼지 공기청정기
KR101081081B1 (ko) 공기 조화기
JP2012011093A (ja) 電気掃除機
JP498556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125743A (ja) 加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清浄機
JP2003265382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220741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전기 집진기 설치 구조
JPH11281078A (ja) 空気調和装置室内機付設用の空気清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