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1255A - 一种崭新的具有平整炉顶面的节能燃气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崭新的具有平整炉顶面的节能燃气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1255A
CN102141255A CN2011100466205A CN201110046620A CN102141255A CN 102141255 A CN102141255 A CN 102141255A CN 2011100466205 A CN2011100466205 A CN 2011100466205A CN 201110046620 A CN201110046620 A CN 201110046620A CN 102141255 A CN102141255 A CN 102141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burner
cooker
burning
inner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66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1255B (zh
Inventor
孙一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660,23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590526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1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1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燃气炉的创新燃烧器包括有混合燃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器,分散燃气的燃气分散器,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包括有较小的气体入口、较大的气体出口、和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的一逐渐扩展的空间。燃烧器的上部结构包括喷口通道被一可拆卸和移开的可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所围绕而达到聚焦热能于炊具的效果。该装置被在炉顶部的面板所掩盖,从而使得燃气炉有平整炉顶面的美观的视觉效应。该装置有用来支撑炊具和包括保护炊具把柄不受到加热的炊具支撑器,一个内盘和一个围绕了内盘的有多个孔洞的外围。内盘有较小的底端开口的底边、较大的顶端开口的顶边,和众多的在内盘较低部位比在较高部位有较稠密分布的孔洞。

Description

一种崭新的具有平整炉顶面的节能燃气炉
本发明有关于烹调用燃气炉,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因有顶部面板而具有平整炉顶面的美观和节能的燃气炉。
背景技术
简言之,燃气炉及其所配置的器件是众所周知的。以下13个美国专利和公开的专利申请是最接近本发明的参考文件。
美国专利编号1,156,087在1915年10月19日授权予库佰弗的名为“煤气炉的火焰围罩”公开了一种圆柱形的管子,其被用作为煤气炉燃烧器的火焰围罩来节能。
美国专利编号2,166,442在1939年7月18日授权予凯尔的名为“烹调煤气炉”公开了一连接燃烧器的圆周边和炉台底面的圆环形的薄壁结构。该结构的作用是引导火焰热量流向炉栅口。
美国专利编号3,187,742在1965年6月8日授权予鲍获的名为“燃烧器的炉栅和火焰挡板的联合体”公开了一种炉栅的平面联合体结构,其被用来阻止对锅柄的加热。
美国专利编号6,851,419在2005年2月8日授权予雷纳的名为“便携式露营用炉子”公开了一改进的露营用炉子。
美国公开的专利申请编号2005/0115556在2005年6月2日公开了卡尔胜的专利申请名为“用于对户外油炸火鸡用锅的挡风和保温的装置”。其可容纳众多不同形状和体积的包括了炊具和燃烧器的户外烹调用器具。
美国公开的专利申请编号2004/0045542在2004年3月11日公开了以张等人的专利申请名为“户外烹煮器”。该申请陈述了一便携式户外烹煮器,其包括了一燃烧器和挡风装置。
美国公开的专利申请编号2005/0109330在2005年5月26日公开了以佰世却等人的专利申请名为“烹调用炉,包括可翻转用的具有两烹调器支持面的搁架及其使用方法”。其为一户外用的煤气炉,包括中空的环状圈,支撑部件和一燃烧器的总装。
美国专利编号4,850,335在1989年7月25日授权于范氏渥斯等人名为“有排气结构的煤气炉的燃烧器”公开了用于煤气炉的燃烧器。其包括了一围绕燃烧器顶部的废气排放部件,该部件具有朝斜上方伸展的环形薄壁墙。
美国专利编号6,851,420在2005年2月8日授权于杰尼斯(杰尼斯专利)名为“具有定向喷口的燃烧器”公开了一改进的燃烧器,其有若干相同的结构部份。在各部份里的燃烧器喷口都平行并与一设定的方向相交。
美国专利编号6,093,018在2000年7月25日授权于阿佛肖勒姆名为“煤气燃烧器”公开了一改进的煤气燃烧器。该燃烧器综合了控制二次空气的导入和混合的方法。
此外,也有众所周知的具有二到三个火焰燃烧圈的煤气燃烧器,在每个燃烧圈上都有众多传统的侧向气体喷口。例如美国专利编号6,132,205在2000年10月17日授权于哈雷特的名为“具有多个燃烧圈的封闭式的煤气燃烧器”。该燃烧器的二个处在中心位置的燃烧圈被用来加温。而第三个处在外围的燃烧圈,在其他的燃烧圈的协同之下被用来烹调食物。
当今家用的燃气炉,根据燃烧器在炉台面上的安装结构,可分为全封闭式的和开启式的燃烧器的装配。前一种所述的装配可以用两个美国专利来描述。第一个专利编号5,923,756是在1994年6月28日授权于哈默等人名为“全封闭燃烧器的装置”和第二个专利编号6,505,621是在2003年1月14日授权于善波门的名为“全封闭煤气燃烧器的装置”。
从以上叙述的有关于烹调用燃气炉的器件来看,可知在现有的技术中还缺乏了一种能控制火焰热量定向地从火焰燃烧器到在使用中炊具的传递的装置。该装置是拆卸式的,可安置在燃气炉的台面上来围绕一个燃烧器的上部结构,同时又支撑一炊具。这样在烹调时从火焰产生的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形态可以被完全地控制,即该装置能把热量聚焦到炊具上,从防止热量的损失来提高对炊具的加热效率。为了这个目的,美国专利7,708,006(006专利)公开了该发明的一种拆卸式的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该发明还用实验结果证明了在应用该装置与现有的具有侧向指向的气体喷口的燃烧器相配合之后,可在烹调时显著地增加火焰的加热效率。
然而、必须明确的是,对于达到增加加热效率的目的来说,应用该装置只是一被动的方案。这是指该装置对节能的贡献只是在于控制已生成火焰的热量传递而已。
由上述的杰尼斯和哈雷特的专利可知,在西方市场上流行的通常是圆形的,或者是长方形的侧向的气体喷口。这些喷口径向地分布在一燃烧圈的外围。这样,应用现有的燃烧器就造成了混合可燃气体在冲出燃烧器的众喷口后向各侧向流动的现象。因而,在各喷口处形成的相应的火焰中心也朝相应的侧向燃烧。当然这种现象最为明显的时候,是在喷口处的混合气体里的燃气具有被燃气炉的使用者所选择的最大流速(或压力)的时候。
再由杰尼斯专利中的图2和2a可见,当火焰的顶部与喷口有一距离时,火焰的顶部是指向相应的斜上方。这是因为可燃混合气体流出喷口后,在气体上所作用的压力迅速地消失了的缘故,因而急剧地减弱了气体的侧向运动。
在一炊具被安置在该火焰的上方时,与火焰的那种自然的形状相比,由现有的侧向喷口所控制的火焰的形状是被存在的炊具所改变了。这种现象已在美国006专利中有所讨论,即处在炊具底部之下的火焰的燃烧朝着相应的侧向而延长。这是缘于炊具的底部阻挡了火焰顶部向上燃烧的通道。从而逼使处在炊具下的火焰为了逸出而向侧向的更加延伸。
可见,当可燃混合气体里的燃气具有所供给的最大流速(或压力)时,这种火焰的横向延长同时也达到了最大的程度。在这种状态时,即使应用了本发明的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之后,还有两种主要的缺点。他们会负面地影响到对炊具的加热效率,特别是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最广泛和最可能地被使用的直径在15厘米到20厘米之间的炊具的加热效率。
所述的第一种缺点是,部份的火焰上部的以辐射热和对流热为代表的热量会在他们传递到炊具的底部之前就从由炊具底部和该装置的顶端所组成的间隙中向外逃逸,这就造成了热能的损失。这样的热能损失是必然发生的。因为具有固定尺寸的装置在实际上不能照顾到在烹调时包括可燃混合气体的最大流速在内的所有的状况。事实上该装置的尺寸包括内盘顶端开口的直径在内,是在考虑了与应用该装置在烹调时的最可能情况后择优设计的。该情况包括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其中又包括对被最广泛和最可能地使用炊具尺寸的适应性,和节约能源程度的因素。
所述的第二种缺点是,火焰上部的大部份被迫向外延伸去接触炊具的底面,而那些被接触的部份是都朝着炊具底面的外圆周的。这就造成了由炊具底面的中心向外延伸的大面积的“冷温区域”,从而影响到加热效率。另外,如果炊具的底面放置在高于火焰顶部可以达到的位置时,火焰的延长现象更会加剧火焰的冷却现象。这是因为具有最高温度的火焰顶部不能直接接触到炊具底面的缘故。可见,该种火焰的冷却现象对于在烹调时要取得的高加热效率来讲必然是负面的。
必须理解的是,按照上述对损失热能的第一种缺点的解释,除了燃烧器喷口的横向指向的因素外,另外的火焰(外)圈的过大尺寸因素也能造成在烹调时的热能损失。甚至在那些过大尺寸的燃烧圈具有向上的喷口时,这种热能损失也必然会发生。在以上的结论中,火焰圈的过大尺寸是指与本发明装置的径向尺寸和那些最广泛和最可能地被使用炊具的径向尺寸不相符合而言。例如在亚洲包括在中国市场上的煤气炉的大多数燃烧器有双火焰圈的结构。其中有一处在中央的小尺寸的内火焰圈和一处在外围的大尺寸的外火焰圈。然而外火焰圈的尺寸通常都非常大,其中最大的直径可达12.5厘米。使用那种外火焰圈在烹调时必然造成热能的损失。
这样为进一步改进在烹调时的加热效率,必须着眼于具有新型喷口通道和最佳尺寸的燃烧器的(外部的)火焰圈。其可被用来结合已发明的能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从而最优化地适应那些具有最广泛和最可能地被使用尺寸的炊具。
为此、针对上述的两种缺点,美国专利申请号12/313,940(940专利申请)公开了具有新型气体喷口通道和优选直径的(外)火焰圈,其并与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相结合,来恰如其分地适应那些具有最广泛和最可能地被使用尺寸的炊具。该喷口通道具有相对于外火焰圈所处平面的一个上扬角度的结构,故能引导可燃混合气体沿该上扬角度方向的流动。从而保证了在喷口通道出口处的火焰中心的稳定性、即来防止火焰中心脱离燃烧圈,和火焰中心围绕喷口通道出口反复跳跃的现象。
显而易见,与在006专利中已公开的那种拆卸式的能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所提供的被动的技术方案相比,对燃烧器喷口包括其指向在内的结构改动和确定外火焰圈的最佳尺寸,对于提高火焰加热效率来说是一种主动的技术方案。这样940专利申请在结合这两种方案之后就提出一个在烹调时提高火焰加热效率的较好的技术方案。
940专利申请还公开了选择具有大热容量的陶瓷材料来制作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对于提高在烹调时的热效率来讲也是一种有效的因素。
但是,940专利申请未能公开一完整燃烧炉的主要结构,包括了与节能和美观两项议题有关的结构。第一个是有关于燃烧器的下部结构,因其有助于在烹调中节约燃气。第二个是有关于燃气炉有顶部面板的结构,因其可以被用来掩盖向上安置的控制热量传递装置而使得燃气炉有平整的炉顶面。这样的具有平整炉顶面的燃气炉可以融入一个要求器具有美观效应和优异功能的现代化厨房。这意味着如果不掩盖该装置的话,燃气炉就不具有显著的市场价值。这是因为该装置的竖向视觉效应与安置燃气炉柜台的顶部的平面视觉效应不相一致,而不具备美化厨房的功效。
必须看到上述的两项议题对于一个具有市场价值的燃气炉来讲有同样的重要性,因为配备了燃气炉的厨房是一居家的主要场所,与一个家庭的主要活动息息相关。
家用燃气炉是人们广为使用的器具。使用燃气炉耗费了巨大数量的燃气,同时也制造了巨大数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其是整个人类社会制造的具有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当今社会对发明不但能节能而且有助美观厨房的新型燃气炉有明显的需求。使用这种新型燃气炉可以使得公众能从节约燃气来降低支出和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从提升一现代化厨房的美观程度的层面上来享受现代的生活方式和乐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崭新的具有平整炉顶面的美观和节能的燃气炉,其包括有炉顶部面板的燃气炉外壳,创新燃烧器,和可拆卸和移开的可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创新燃烧器包括有混合燃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装置,分散燃气的燃气分散装置,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燃烧器的上部结构包括喷口通道被可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所围绕而达到聚焦热能于炊具的效果。该装置被在炉顶部的面板所掩盖,从而使得燃气炉有平整炉顶面的美观的视觉效应。可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有用来支撑炊具和包括保护炊具把柄不受到加热的炊具支撑器,一个内盘,和一个围绕了内盘的外围。
本发明对于提供的燃气炉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燃气炉必须具有的美观的视觉效应。达到这个目的是依赖于燃气炉的结构,包括应用了顶部面板。因其可掩盖竖向安置的可控制热量传递装置而使得安置在厨房柜台上的燃气炉有平整炉顶面的视觉效应,从而与厨房的包括柜台顶部的横向平面在内的主视觉效应相协调来起到了美观厨房的效果。
第二个目的是应用本发明的燃气炉在烹调中来提高火焰对炊具的加热效率,从而能节约燃气和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气体即二氧化碳气体。为达到高的加热效率,燃气炉的主要部件分别作出了下述的贡献。
其一、因为可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能把火焰的热量聚焦到炊具上,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能控制有合适角度的火焰的类形,他们就阻止了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损失。其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所具有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导致了具有相同的向斜上方指向角度的火焰,而其顶部直接地接触了炊具的底部。从而使得在燃气有较大到最高的流量时、热传导成为对炊具加热的主要形式。这对于金属炊具的热传递来说特别是有优越性的,因为金属是热的良传导体,而在此情况下具有最高温度的火焰顶部是直接接触了金属炊具的底部。其三、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降低了可燃混合气体在喷出气体喷口通道时的流速,使得较多的环境空气作为二次空气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来提高可燃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的程度,因而形成具有较高温度的火焰来取得较高的对炊具的加热效率。同时、相应产生的具有低流速的包含有燃烧废气和空气的热介质增加了在烹调时与炊具接触的时间,也就附加地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其四、分散燃气的燃气分散装置和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气体混合装置提高了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均匀度,从而保证了可燃混合气体的充分燃烧。
本发明的创新燃烧器具有双火焰燃烧圈(火圈)的结构,包括一较大尺寸的外火圈和一较小尺寸的内火圈。如就其可拆卸性而言、外火圈包括有一圆环形顶盖和一底部结构。底部结构包括有一在其上部的、向上开口的、宽的横向圆环形凹槽。该凹槽被用作为在燃烧器中部的、用于接收可燃混合气体的圆环形气体接收器。圆环形顶盖和圆环形气体接收器可匹配连接,和有相应的锁定结构。这样连接的顶盖和气体接收器可以被定义为外火圈的上部结构,其被安置有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在圆环形气体接收器的底部、连接了向下指向的两个相同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其被用作为相应的在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外火圈底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和又连接了向下指向的两个相同的并有相应底面的支柱。
底部两侧的燃气空气引入管是具有“T”形纵切面的空心圆筒状物体,包括有一个在上部的圆环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空心圆筒,贯穿该圆筒的是一个在上部的圆柱形孔洞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圆锥台形孔洞。
本发明的气体喷口通道的第一实施方案包括有较小的气体入口、较大的气体出口、和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的一逐渐扩展的空间,空间的纵切面包括是圆形或者是非圆形的。该喷口通道的变形包括有具有一较小气体入口的一较小空间连接了具有一较大出气口的和一向斜上方向指向的内表面的一逐渐扩展的较大空间。
内火圈包括了一圆形顶盖和底部结构。底部结构的组成是由一个在其上部的空心圆柱体同轴和向下地连接了一个在其下部的空心圆筒,其被用作为内火圈的燃气空气引入管。这样空心圆柱体处在内火圈的中部位置,和燃气空气引入管处在内火圈的底部位置。另外、空心圆柱体和顶盖可匹配连接和有相应的锁定结构。而匹配连接的顶盖和空心圆柱体可被定义为内火圈的上部结构,其被安置有相同于外火圈的喷口通道的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贯穿燃气空气引入管是具有一个在上部的圆柱形孔洞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圆锥台形孔洞的空心圆筒。
本发明的创新燃烧器包括有三种不同的实施方案。每种方案燃烧器的差别只在于其的锁定结构和安置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的的位置。
第一实施方案燃烧器外火圈的锁定结构包括了在气体接收器内环墙顶部上的圆环状的内搁板和圆环形顶盖内环墙底部的向下突出的底圆环。气体喷口通道是安置在圆环形顶盖的外环墙上,沿外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底圆环面在内的部分外环墙。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也可同时安置在顶盖的外环墙和气体接收器外环墙上,因而同时切割了顶盖外环墙的底圆环面和气体接收器外环墙的顶圆环面。内火圈的的锁定结构包括了在空心圆柱体环墙顶部上的圆环状的内搁板和圆形顶盖环墙底部的向下突出的底圆环。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是安置在圆形顶盖的环墙上,沿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底圆环面在内的部分环墙。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也可同时安置在顶盖的环墙和空心圆柱体的环墙上,因而同时切割了顶盖环墙的底圆环面和空心圆柱体环墙的顶圆环面。
第二实施方案燃烧器外火圈的锁定结构包括了在气体接收器外环墙顶部上的向斜上方指向的顶圆环面、即是倒置圆锥台形的顶面和圆环形顶盖外环墙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外圆环面、即是倒置圆锥台形的外圆环面。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是安置在气体接收器的外环墙上,沿外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倒置圆锥台形的顶面在内的部分外环墙。内火圈的的锁定结构包括了在空心圆柱体环墙顶部上的倒置圆锥台形的顶面和圆形顶盖环墙的倒置圆锥台形的外圆环面。气体喷口通道是安置在空心圆柱体的环墙上,沿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倒置圆锥台形顶面在内的部分环墙。
第三实施方案燃烧器的内、外火圈的锁定结构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案燃烧器的相同。内、外火圈的气体喷口通道是安置在相应的圆形、圆环形顶盖的顶部上,沿着顶盖顶部的一圆周径向和间隔地排列并贯穿了相应的顶部圆板、圆环。
本发明燃烧器的顶盖上包括有一侧向圆环形突出的边缘,其具有向斜上方向指向的圆环形底面,而该突出边缘的底环面是沿着对应的众喷口通道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方向。此外,还包括有一向下开口的圆环槽安置在该突出边缘与顶盖环墙的连接之处。
本发明的混合燃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有一空心圆筒有贯穿其中的一个在上部的圆柱形孔洞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圆锥台形孔洞,和任何的可产生气体涡流的、不阻挡气体流动的空心结构。
本发明的分散燃气的燃气分散装置包括有具有一圆锥体形状的、即有一底锥尖连接了四片相同的向斜上方指向的侧翼的分散器;具有一圆锥体形状的、即有一底锥尖连接了侧翼的和有外圆环来连接侧翼顶边的分散器;具有一圆锥体形状的、即有一底锥尖连接了至少二片侧翼的分散器;和任何的可分散气体的、不阻挡气体流动的结构。上述的侧翼可有像飞机螺旋桨那样的外形特征。
本发明上述三种方案的燃烧器并不被限制于仅有圆形的结构,实际上任何对称的结构形状都是合适的。
本发明的燃气炉包括有双燃烧器的实施方案,燃气炉包括有一下部结构连接了一上部结构的燃气炉外壳。外壳的下部结构是有一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容器,包括了底面和多个穿透其四边形围墙的孔洞。外壳的上部结构包括有一向上指向的补充墙,两块顶部面板,和一个结合成一体的板状结构。燃气炉外壳的变形包括有一个向上开口的长方体的容器,两块顶部面板,和一块可拆卸的、固定在该容器的内侧面上的燃烧器接收平板。外壳的另一种变形包括有两顶部面板,结合成一体的板状结构,和一向上开口的长方体的容器。
板状结构包括有一个封闭的长方形的顶部边框来向内连接了一个封闭的、用来支撑两顶部面板的四边形的内搁板,内搁板并向内连接了一封闭的四边形的向下的边墙,边墙在其底边连接了横向的燃烧器接收平板。众多的边孔被安置在接近四边形向下边墙和接收平板的连接处。接收平板包括两组相同的的圆形结构,每组圆形结构包括了具有边孔和中央孔的中央突起圆台用来承受和支撑燃烧器、内圆环形凹槽用来聚集在烹调时溅落的液体、中间的突起圆环、和外圆环形凹槽用来支撑外围和炊具支撑器又限制他们在槽内的移动。
顶部面板包括有大的中央孔,和可选择应用的、众多的小的边孔。顶部面板的变形包括有大的中央孔,和有众多孔洞贯穿了面板的正前面、正后面和一侧面的向下的边框。面板的又一变形包括有大的中央孔,和有连接在面板的正前面、正后面和一侧面边缘上的众多向下的短的延伸结构,比如像是向下的短柱。另外、高温橡胶件也可以分别被安置在延伸结构的底端。
本发明的可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包括有多个(三个或以上)用来支撑炊具和包括保护炊具把柄不受到加热的炊具支撑器,一个内盘,和一个围绕了内盘的外围。内盘是一中空的向斜上方伸展的薄壁圆环墙,具有一较小尺寸的底端开口的底边和一个较大尺寸的顶端开口的顶边。内盘被众多的用作为气体流通的孔洞所贯穿,然而相对于在内盘较上部位的较稀疏的孔洞分布,在内盘较下部位有较稠密的孔洞分布。在一优选的结构下,该内盘有内凹曲面包括抛物面的圆环形形状。内盘的变形还包括有在顶边和底边上的卷边或边框。外围包括外表面、内表面、顶边和底边,众多的孔洞贯穿了该外围。内盘和外围具有圆形的或对称的形状,可以由耐用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来制作,也可以用陶瓷材料来制作。
炊具支撑器包括有“T”形的形状。其包括一具有底端的竖向支柱,支柱的顶端连接了一向上的横向板状结构,在板状结构的顶端连接了一向斜下方向倾斜的横向板状结构就形成了平直的支撑器的顶边。横向的向上板状结构的宽度是远大于竖向支柱的宽度,可用作为热阻挡板,在烹调时来防止炊具的把柄受到不必要的加热。作为向斜下方向倾斜的横向板状结构的变形可以是向斜下方向倾斜的径向窄条形结构,具有同竖向支柱相同的宽度。作为向上的横向板状结构的变形可以是向上的窄条形结构,进而形成了支撑器的变形是一竖向支柱连接了一向斜下方向倾斜的径向窄条的结构。所述的炊具支撑器包括有分散的多个炊具支撑器,分散的多个炊具支撑器也可以制作成一整合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多个支撑器按外围的外侧柱面的圆周相距分布而同时连接了一个在上部和一个在下部的横向安置的圆环。在上部的圆环是连接在竖向支柱的顶部稍下处,在下部的圆环是固定在竖向支柱底端的稍上处。有整合结构的炊具支撑器的优点之一是附加地加强了外围,包括特别是用陶瓷材料制作的外围的机械强度,使得外围具有增强结构性能的机理。
外围的底边和支撑器的底端是处在燃烧器接收平板的外圆环形凹槽之中。内盘包围了燃烧器的上部结构。内盘的底边被安置成高于并与内圆环形凹槽的中心圆周对齐。内盘和外围的顶边被可拆卸地整合在一起后,再被安置在顶部面板的中央孔中,并与面板的顶面相对齐。这样顶部面板就在视觉上掩盖了外围和内盘,从而使得本发明燃气炉具有一平整的炉顶面。平整炉顶面的视觉效应与安装燃气炉柜台的平整顶面视觉效应相一致。
本发明燃气炉的第二实施方案设计了炊具支撑器的顶边与顶部面板的顶面相对齐,这样包括炊具支撑器的顶边在内都被面板所掩盖而达到燃气炉的彻底的平面视觉效应。
在安置本发明的可拆卸和可移去的燃烧器时,其在底部两侧的燃气空气引入管穿过了燃烧器接收平板的中央突起圆台的相应的两边孔,燃烧器在底部中央的引入管穿过了圆台的中央孔,这样内、外火圈的上部结构就被安置在圆台之上。在这种状态下,与突起圆台的顶面相接触的包括有外火圈的两个支柱的底面,在两侧引入管中部的横向圆环面,和内火圈的空心圆柱体的底圆环面,于是就形成了在外火圈的气体接收器的圆环形底面和中央突起圆台的顶面之间的间隙。该间隙可让二次空气由外向内、流向内火圈来支持从内火圈的喷口通道里流出的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
本发明燃气炉有优化的气体流动的途径。接近外壳底面的环境空气通过在外壳下部结构上的孔洞而进入到外壳的下部结构内,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一次空气流入燃烧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其余的空气继续向上地流过燃烧器接收平板的边孔,其中部分的空气用作为二次空气参与从内、外火圈流出的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其余的未被利用的空气向上通过面板的中央孔流走。而燃烧产生的废气则通过内盘的顶端开口而流走。可知上述的燃气炉的孔洞结构带来一种理想的气体流动的类型:底部的冷的环境空气向上和向燃烧器流动,而热空气和废气向上流走。该流动的类型与燃烧可燃物所产生的自然的气体流动的类型相一致。
本发明的燃气炉还包括有单个燃烧器或多个(三个或以上)燃烧器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燃烧器与燃烧器接收平板有面接触或点接触的模式。
本发明也实用性地设定了十九厘米来作为一内盘顶边的优选直径。设定八厘米作为一最大的园周直径,在该园周上座落了众多喷口通道的出气口。这两个设定的直径是相关于另一优选的从喷口出气口的最高位置到一炊具底面的距离为2.5厘米到3厘米和具有最普遍和最可能地被使用炊具的径向尺寸为15厘米到20厘米。
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用陶瓷材料来制作内盘和外围。陶瓷材料包括了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碳化钛,氧化镁和氧化硅,或者是他们的组合,也包括了由纤维增强的陶瓷复合材料。
在以后章节的详细叙述,讨论和对权利要求的请求并参照了附图之后能对本发明创造性的结构和目的有更清楚地认识。
附图说明
特别要指出的以下公开的结构图仅是为了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现叙述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的控制火焰热量传递装置的透视图。该装置含有一圆环形凹面中空的内盘和一四边形的外围及其可附加的炊具支撑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的控制火焰热量传递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说明应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垂直剖面图。其公开了内盘是安置在炉面上而围绕一火焰燃烧器的上部结构。四边形外围也是放置在炉面上来围绕内盘同时又支撑了一炊具。为了清楚地表现其应用,该图只显示了装置的右半边的剖面图,及用虚线来表示空气和废气的流动。此外,该图没有显示燃烧器的整个结构,包括其用于混合一次空气和燃气的结构。可知燃气包括了城市的管道煤气、管道天然气、和瓶装的液化气体。
图4是本发明控制火焰热量传递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透示图。
图5是向上安置板片变形的正视图,其变形是指每块向上板片的底边至少有一个向下的支柱。
图6是有众多新型喷口通道的燃烧器的上部结构的纵向剖面图,上部结构是指安置在炉台面上的燃烧器结构。
图6A是放大了图6所示结构的一部份,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新型喷口通道的结构和位置。该种喷口通道径向地沿园周分布因而切割了作为燃烧器上部结构之一的顶盖的底环面。
图6B是放大了的部份顶盖结构的示意图,用来说明新型喷口通道的另一实施方案。
图6C是放大了的部分顶盖结构的示意图,用来说明新型喷口通道的还有的一种实施方案。其中所示的向上安置的喷口通道是按园周分布、排列在顶盖的顶部。
图6D是放大了的部份顶盖结构的示意图,用来说明处在顶盖顶部园周的侧向环状突出边缘,和在环状突出边缘与顶盖环墙交接处的向下开口的环形凹槽。
图7A是本发明燃气炉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7B是由图7A所表示的燃气炉的底面的正视图。
图8A是燃气炉第一实施方案的纵向剖面图,其沿着图7A中的直线A-A展开。该剖面图没有展示连接燃气开关和燃气炉的供气喷嘴的结构。
图8B是燃气炉第二实施方案顶部的纵向剖面图。与图8A显示不同的是该实施方案中的炊具支撑器的顶边与燃气炉顶部面板的平面对齐。
图9A是燃气炉第一实施方案的横向剖面图,其沿着图7A中的直线B-B和C-C展开。
图9B是燃气炉第二实施方案顶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燃烧器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剖面图,其沿着图7A中的直线A-A展开。该燃烧器包括了在中央的内火焰燃烧圈(内火圈)和在外围的外火焰燃烧圈(外火圈),被安置在燃气炉的燃烧器接收板上。
图10B是图10A所显示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剖面结构分解图。
图10C是相比于图10A所显示的、本发明燃烧器的第一实施方案沿着图7A中的B-B直线展开的剖面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燃烧器第一实施方案的底视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燃烧器第一实施方案的包括有外火圈的中部气体接收器的正视图,和内火圈的中部空心圆柱体的正视图。
图12的正视图显示的是一块板状结构,其是本发明燃气炉的外壳的上部结构的一部份。
图13A是燃气分散器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13B是燃气分散器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燃烧器第二实施方案的包括有外火圈的中部气体接收器的正视图,和内火圈的中部空心圆柱体的正视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燃烧器第二实施方案沿着图7A中的A-A直线展开的剖面图。
图15B是由图15A所显示的燃烧器第二实施方案的剖面结构分解图。
图16A是本发明的燃烧器第三实施方案沿着图7A中的A-A直线展开的剖面图。该方案是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变形,其中新型气体喷口通道穿过了外火圈的圆环形顶盖的顶部和内火圈的圆形顶盖的顶部。
图16B是由图16A所显示的燃烧器第三实施方案的剖面结构分解图。
图17A是两顶部面板的一种变形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其中包括了众多的空气通孔来作为环境空气流向燃烧器的上部结构的通道。
图17B是两顶部面板的空气通道的又一种变形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法
虽然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经参考附图后会在以下叙述,但是必须明确的是这些具体实施仅代表本发明精神和目的的许多种具体表现中的少数例子而已。众多的对这具体实施的变形和改良对于具有在同一知识领域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变形和改良都与本发明有联系,因而这些变形和改良都被确认为是包含在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所表达的精神目的和设想之中。
本发明的公开包括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有关于可控制由传统燃烧器产生的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该燃烧器具有侧向的气体喷口。第二部份是有关于具有新型气体喷口通道和合适尺寸的(外)火圈的燃烧器,其与上述的装置相结合。第一、二部份的公开同940专利申请相同。第三部份是有关于一完整燃气炉的主要结构。该炉的创新燃烧器有混合燃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器,分散燃气的气体分散器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燃烧器被上述的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所围绕而达到聚焦热能于炊具的效果。而燃气炉的顶部面板掩盖了该装置,从而使得燃气炉有平整炉顶面的美观的视觉效应。
第一部份:用于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拆卸式装置。
从美国专利编号5,323,759的图1和美国专利编号6,505,621的图2所示的已有煤气炉的炉面结构,可以看到其缺少一个拆卸式的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该装置可放置在炉面上并围绕一燃烧器的上部结构来增加火焰对炊具的加热效率,又有支撑炊具和防止对炊具把柄加热的功效。
众所周知火焰热量的传递是通过辐射和对流的两途径来实行的。所以在本发明的可控制热量传递装置的作用之下,热量的辐射和对流的形态可以得到完善的控制,因而可对炊具实施有效的加热。这样本发明就可以达到增进火焰对炊具的加热效率的目的。
图1,2和3介绍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拆卸式装置100。该装置是由安置在炉面166上的一圆环形曲面中空内盘102和一四边形外围130所组成。内盘102被安置成去围绕一个燃烧器的上部结构178,而其本身又被该外围130所围绕。同时外围130又支撑一具有底面174的炊具168,该炊具168是安置在燃烧器之上。
如图2所示,内盘102是一中空的向斜上方伸展的薄壁圆环墙,有一外表面106,内表面108,顶端开口的圆周边缘110和底端开口的圆周边缘112。内盘从底端圆周边缘112起向上和向外延伸到顶端圆周边缘110,所以顶边110的尺寸大于底边112的尺寸,同时他们都有同一的中心旋转轴114。当沿着从旋转轴114到内表面108的方向来看的话,内盘102有一圆环形的凹曲的内表面108。当然最佳的方案是,这个凹曲的内表面是对应于中心旋转轴114的一个抛物面。
应该明确的是,具有这种圆环形内凹曲面或者圆环形内抛物面的内盘是特别按照本发明的目的控制火焰的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形态所设计的。
这种形状的内盘102能够把包括由火焰产生的背离炊具底面174的、向外和向下的辐射热量再反射回该炊具的底部。在上述的向外和向下的热辐射的方向是相对于安置在火焰之上的炊具底面而言。众所周知,热的辐射是从一热源的中心射向周围三维空间。这样由火焰产生的热辐射中有部分是向下和向外的,这就意味着这部分的热辐射没有直接用来加热炊具。在安置有本发明的圆环形的内盘102以后,向下和向外辐射的热量可以再被反射回去加热炊具,这是本发明、相比于没有本发明的内盘所造成低的加热效率,能够取得高的加热效率的原因之一。
再如图2所示,内盘102又有分成了两组的、众多贯穿了内盘的孔洞116。在第一组中的孔洞是均匀地分布在内盘的一较高位置的圆周118上,该圆周的位置接近于内盘的顶部圆周边缘110。在第二组中的孔洞是均匀地分布在内盘的一较低位置的圆周120上,该圆周的位置接近于内盘的底部圆周边缘112。但是如图所述,孔洞116在内盘的两圆周118和120上有不同的分布密度。
这种不均匀的孔洞分布可由在图中的在两个相邻孔洞间的不同的距离“A”和“B”来描述。距离A是在较低位置圆周120上的两个相邻孔洞间的距离,距离B是在较高位置圆周118上的相邻两孔间的距离,距离A明显是小于距离B。所以本发明内盘的又一个结构特征是,在该内盘较低部位的孔洞比在较高部位的孔洞有较稠密的分布。其实质是在较低部位孔洞的总面积要大于在较高部位孔洞的总面积。应该明确,这种不均匀孔洞分布的特征是本发明为了控制火焰热量的对流而特别设置的。而火焰热量的对流又是凭借了空气的对流。可知,这种空气的对流发生在包括火焰所占用空间在内的火焰周围的空间。
在空气对流时,具有较低温度的空气有较大的比重,因而占据了较下部位的空间。与此相反,具有较高温度的空气有较小的比重,因而占据了较上部位的空间,当然也包括了火焰所占据的空间。这种比重的特征决定了空气自然对流的形式:即冷的空气有比较低的温度从火焰的周围空间,经由占据较低部位的空间通道流向火焰,去参与火焰的燃烧。热的空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其占据较高的空间部位,从火焰向上流去。
这样本发明的设置在内盘较下部位较稠密分布的孔洞,对用作为二次空气的、有较低温度的环境空气向燃烧器的上部结构178的流动提供了较小的阻力。二次空气对于燃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中所含的氧气对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而形成火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可知该可燃混合气体是在燃烧器内由一次空气和供给的燃气的混合而形成的。
图2所叙述的四边形外围130是由四片相同的向上安置的有高度“H2”的板片132所组成。每块板片有横向顶边138和底边140,外表面134和内表面136。四块板片依次连接而形成有四边形顶边,底边和中心对称轴142的外围130。另外有众多的孔洞144均匀地分布在每一块板片上。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包括能控制空气对流的形态,可知贯穿了四边形外围的孔洞144的数目要比贯穿了内盘的孔洞116的要多。其实质是在外围上孔洞的总面积要大于在内盘上孔洞的总面积。
再由图2来看,每块向上安置的板片在顶边138中间的位置上有一向上的延伸结构146。该结构由顶边152,还有相同高度“H3”的第一和第二向上的侧边148和150所组成。如图所述,两侧边的高度“H3”是低于每块板片的高度“H2”。另外向上延伸结构的顶边152长于两侧边148和150的边长,这样向上延伸146具有热阻挡的功能。
在炊具安置在燃烧器之上后,可以设想向上延伸结构146能够阻挡由火焰产生的向外、流向该延伸结构的热流。如果不存在该结构的话,这向外流动的热流可以转变为向上流动的热流。这样该向上流动的热流可以对一安置在火焰之上,并且与该向上流动的热流取向交叉的物体及部件加热。如图3所述,炊具168是放置在四边形外围的向上延伸结构146之上,炊具的把柄170是与结构顶边152的中心和外围的对称轴142处在同一垂直面上。这样向上延伸结构146可以防止炊具把柄170受到不必要的加热。
由图3所示,除了这个功能外,这种向上延伸结构146是由本发明设计成能支撑有平底面174的炊具,或者具有凸底面的如炒锅之类的炊具。
再由图2来看,在每一向上板片的内表面136上有第一组的处在较上和较下部位的固定用结构162和164。在较上部位的固定用结构162是在靠近并低于板片的横向顶边138的位置上,而在较下部位的固定用结构164是在靠近向上板片的横向底边140的位置上。同时两固定用结构与向上延伸的第一侧边148对齐。同样的也有在内表面136上的第二组的固定用结构163和165。在较上部位的固定用结构163是处置在接近横向顶边138,在较下部位的固定用结构165是处置在接近横向的底边140。他们并与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边150对齐。
可知上述的固定用结构、例如半圆形圆环是用来在外围上固定相同的第一和第二拆卸式的附加的炊具支撑154和156。这样,小尺寸的炊具在烹调时可安置在附加的炊具支撑上。
如图2所述,第一附加炊具支撑154具有像倒置的“U”的形状,由一横向的顶部154a和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向下结构154b和154c所组成。支撑154可由金属扁条或圆棍来制作。
当使用炊具支撑154时,第一向下结构154b被插入在第一板片132的第一组的固定用结构162和164中,而第二向下结构154c被插入在第二板片132的第二组的固定用结构163和165中。如图所述,第二板片按顺时针方向下紧连着第一板片132,该顺时针方向是根据外围的对称轴142而言,又第一和第二板片形成90度角的连接。在上述的连接下,第一炊具支撑的顶部154a和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板片的两顶边138向上的投影形成一直角三角形,该顶部154a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相同地、可安装第二炊具支撑156。由图1所示,这就造成第一和第二炊具支撑的顶部154a和156a相平行且有较窄的间隔。此时小尺寸的平底锅可以很方便地被放置在该两平行的顶部上。
可以确信,由于存在在相应板片上的第一组的固定用结构162和164和第二组的固定用结构163和165,可选择的附加炊具支撑有多种变形的形状。但是按照本发明精神和目的、这种形式的变化是没有限制的。事实上,任何一种形式的炊具支撑都是合适的,只要其是拆卸式的、又是可以由应用固定用结构来被安装在四边形外围上的。
另外固定用结构162,164,163和165能够被安置在每块向上板片的外表面134上。还有按照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在每块相同的向上板片132上可有至少一个固定用的结构。
图3说明了应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的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圆环形凹面的中空内盘102首先被安置在燃气炉的炉面166上去围绕一燃烧器的包括有顶盖的上部结构178。四边形的外围130再被安置在炉面166上去围绕该内盘。这样的安置使得内盘的旋转轴114与四边形外围的对称轴142重合,并且还对准了上部结构顶盖180的中心位置。在顶盖180的环墙上有沿着圆周分布的众多侧向的气体喷口182。除此之外,一具有圆柱形外表面176的炊具168的底面174是放置在外围的每个向上延伸结构的顶边152上。在这样的安置下,内盘顶边110的位置是高于燃烧器的上部结构顶盖180的位置,而且外围的四边形顶边即是板片的顶边138是被放置的至少同内盘的顶边110一样高的位置。
另外由向上延伸结构146所造成的在四边形的顶边138和炊具的底面174之间的间隙172有足够的高度。该间隙172允许由火焰燃烧产生的热的废气和空气不受阻挡地向外流出,并继续沿着炊具的外表面176向上流动。这样就可以通过加热外表面来加热炊具168。可以想像由于存在着足够高的间隙172,就不会产生对热气体而言的一个向外的压强,这种向外压强可以使火焰喷出间隙172而造成火焰在间隙外的燃烧。如那样的话,在外围之外的火焰不能最大程度地用来对炊具168的加热。因此,外围有足够高度的向上延伸结构146对于提高在烹调时的加热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火焰的理论认为,其顶部有最高的温度。其底部有最低的温度,并且在那里存在着火焰的核心。在火焰的核心里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是在氧气的参与之下发生的。另外按照随处可见的对燃烧器机械结构的描述,火焰的核心是连接着燃烧器的喷口,因为在那里流出了有压力的可燃混合气体。又如在前述的空气流动中,具有较低温度的环境空气有较大的比重,其作为二次空气通过在较低的空间部位,从火焰的四周向火焰的底部流动去参与火焰的燃烧。
本发明的拆卸式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正是遵循了这些众所周知的火焰理论,通过控制火焰热量的辐射和对流的型态来取得在烹调时的高加热效率。
为此、图3还阐述了由内盘102所控制的热的对流包括空气对流的型态。具有最低温度的二次空气190从燃烧器的四周198流向火焰184的底部188去介入火焰的燃烧。该二次空气190首先通过外围的孔洞144,其次再主要通过分布在内盘较下部位靠近底边112的密集分布的孔洞116。
部分进入内盘的空气参与了从燃烧器顶部喷出的可燃混合气体183的燃烧而形成火焰184,产生火焰废气的燃烧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直至火焰的顶部186,而火焰的顶部是在炊具的底面174之下。一部分进入内盘的空气190没有介入燃烧,但被加热然后继续向上流动,成为具有最高温度的热空气196。该温度与燃烧产生废气的温度相同。在这情形下,热空气196和火焰的顶部186先对炊具的底面174加热。然后热空气196和火焰燃烧产生的废气189从火焰的顶部186通过间隙172向外流出,向上沿着炊具的圆柱形外表面176流动而远离火焰184。同时其也通过对炊具外表面的加热而继续对炊具168的加热。这样在烹调时,可以通过控制热的对流的型态而达到对炊具高效率的加热。而在这被控制的热的对流中,热空气196和废气的流动,都是围绕在炊具的底面174和外表面176而进行的,
在评价上述的火焰热的对流对高效率加热的贡献时,本发明的内盘102极大地控制了火焰热的对流包括空气对流的型态。其一是密集分布在内盘102较下部位的孔洞,对较低温度的二次空气190流向燃烧器的上部结构178提供了较小的流动阻力。该二次空气中的氧气对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来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有助于达到可燃气体的完全燃烧。其二是在内盘内的热空气196和燃烧产生的废气189被内盘102所包围而被迫向上流动。他们首先对炊具的底面174加热,然后通过间隙172流出而连续地对炊具外表面176加热。
这种被控制的热的对流的形态对于在烹调时要取得的高加热效率来说是极端重要的,特别是在燃烧器顶盖180和炊具的底面174之间只有非常有限的空间高度的情形下。从燃烧器的喷口中喷出的有压力和高流速的可燃混合气体183立刻与二次空气中的氧气相结合而燃烧。燃烧产生的火焰废气具有向上的高速度,但是炊具的底面174阻挡了包括废气和空气在内的热气流的向上流动的途径。在这种情形下,正常的、如前所述的热对流的自然型态会被破坏而造成大部分的热气体侧向地向外流动。同时有部分的热气体可能向下朝着炉面166运动。这样如果炉面上没有安置本发明的内盘的话,就会导致对炊具的低的加热效率,而与本发明所取得的高的加热效率成鲜明对比。
另外还可以确认的是,除了上述的由内盘102控制的热的对流的型态外,由外围130提供的有足够高度的间隙172也对高的加热效率起到了重要的贡献。因其促成了所取得的被控制的热的对流的型态。
除了控制热的对流的型态外,本发明的内盘102也能控制如前所叙述的热辐射的型态。这种控制的热的辐射也对烹调中的高效加热起到了作用。
众所周知热辐射是从一个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指向具有较低温度的周围环境。所以在烹调中被加热的内盘的外表面106总是向外发射出辐射热。但是由于存在着四边形的外围130,因其围绕了内盘102,所以由内盘的外表面106向外的辐射热被外围130所阻挡。这样外围130就作为一个保温墙来帮助维持在燃烧器的上部结构178的周围区域内的高温,然而该区域都处在炊具的底面174之下,这样四边形外围130对高的加热效率有附加的贡献。
以上叙述的在烹调时对由本发明装置能取得的高加热效率的原理性解释,可以由测试的结果来证实。该测试的结果例举在本公开的例证(I)部分。
另外,从以上公开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可以看到其可有多种的结构变化,比如一卷边或者边框可以加在内盘的顶边110和底边112来加强内盘102的机械强度。
同时该内盘102并不被限制于仅是圆环形的结构。实际上任何对称的结构形状都是合适的。例如,该内盘102可以是多边形的,比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同样的理由,外围130也可以是任何对称的多边形的。
图5解说了向上安置板片132的变形132’。相比于上述的板片132,该变形有至少一个向下的支柱139,其是安置在每块向上安置板片132’的底边140’上。该支柱139用以支撑该板片,从而支撑整个外围。另外,一高温橡胶件141可以安装在每个支柱139的底部,用以保护炉面的光滑表面,使其免于摩擦损伤。
本发明的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100所包括的内盘102和外围130最好用耐用的金属或者金属合金,包括铁和钢来做成。另外,可以对内盘的内、外表面108和106做合适的表面处理,包括表面涂层。表面处理有助于对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型态的控制,以及增加该装置的耐用性。表面处理可以包括化学的、电化学的、或者陶瓷的方法。处理的表面的颜色最好是黑色或者白色。同样地、外围的内、外表面即是板片的内、外表面136和134也可做上述的表面处理。
图4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200,其包括了中空的环形凹面的内盘202和圆柱形的外围230。
可以确认,内盘202同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内盘102一模一样,所以内盘202的每一结构不会再被叙述。内盘202的结构在图4中由有3位数的数字来代表。对于内盘202的一结构因其相同于在内盘102中的同一结构,标记该结构的数字当中的第一和第二位的数字与在内盘102中的数字相同。不同的是第三位的数字更换成200,而不是在内盘102中的100。
如图所述,圆柱形外围230有高度为“H12”,并有一外侧柱面234即外表面,内侧柱面236即内表面,顶端圆周形开口的顶边238,底端圆周形开口的的底边240,以及外围的一旋转轴242。在组合时,该旋转轴242与内盘的旋转轴214重合一致。再者,众多的孔洞244均匀地分布并穿透了外围。按照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在外围230上孔洞的数目是多于在内盘202上孔洞的数目。
在外围的顶边238上有至少三个相同的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向上延伸结构246。该结构246有横向的顶边252和具有相同高度“H13”的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侧边248和250。当然该侧边的高度“H13”是设计成低于外围的高度“H12”。另外,向上延伸结构的横向顶边252的长度长于两侧边248和250的长度。
延伸结构246具有以下的三个功能:第一是支撑有平底或凸底的炊具;第二是对包括火焰的废气和空气的热对流提供一个向外和向上流动的途径;第三是作为一热阻板来阻挡热量对炊具把柄的加热。
外围还有固定用的结构。图4叙述了分布在外围的内侧柱面236上的第一组的在较上部位的固定用结构262和在较下部位的固定用结构(图中没有画出),例如像是半圆形的钩子。两固定用结构被安置成平行于并且向右方靠近一向上延伸结构246的垂直中线247。另外,在较上部位的固定用结构262是在接近于外围顶边238的位置,而在较下部位的固定用结构接近于外围底边240的位置。同样的第二组的处在较上部位的固定用结构263和较下部位的固定用结构(图中没有画出)是被安置成平行于并且向左方靠近该垂直中线247。固定用结构263又被安置成接近于顶边238,在较下部位的固定用结构是接近于底边240。
这种包括半圆形钩子在内的固定用结构是用来在圆柱形外围上固定三个相同的可附加的炊具支撑256,258和260,用以在烹调时支撑小尺寸的炊具。从图4可知,第一炊具支撑256有像倒置的“U”的形状,有一横向顶部256a和相同的第一向下结构256b和第二向下结构(图中没有画出)。
当安装第一炊具支撑256时,该支撑的第一向下结构256b是首先被插入到在靠近第一个向上延伸结构246的第二组的两固定用结构中。然后第二向下结构是被插入到在靠近第二个向上延伸246的第一组的两固定用结构中。由图所示,第二个向上延伸246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第一向上延伸246之后。同样地也能如此安装第二和第三炊具支撑258和260。因此、三个横向顶部256a,258a和260a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支撑结构,而可以方便地放置和支撑小尺寸的炊具。
必须说明的是,把固定用结构安置成紧靠每一向上延伸的垂直中线247,就可以得到一个最小尺寸的等边三角形的炊具支撑结构来支撑小的炊具。
显而易见,这种固定用结构可以放置在外围230的任何合适的地方,只要是能由这些固定用结构来固定炊具的附加支撑。另外,每一组固定用结构可含有至少一个结构。
由于存在第一和第二组的固定用结构,多种附加的炊具支撑可由以上叙述的例子变形而成,所以本公开不再对他们作重复的描述。
还有,如同图5所示的支柱139和橡胶件141,外围230在底边240上也可有用以支撑外围和保护炉面的至少三个向下的支柱和相应的在底部的高温橡胶件。
实例(I)
以下公开的是本发明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用在燃烧器上的实例。提供该实例仅仅是为了证实上述的本发明能提高加热效率的阐述,而不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制。然而为了缩减篇幅,以下的公开只叙述实例的结果。有关于实例的详细情况可以查看美国专利申请号12/313,940。
表一:对实验和对照样本测试的结果
  试验   样本   炊具   时间(分)   时间差别(分)   是对照样本的%   增加的效率%
  1   实验   茶壶   18.75   -4.50   81.44   +18.56
  2   对照   茶壶   24.25
  3   对照   铝锅   24.67
  4   实验   铝锅   21.08   -3.59   85.44   +14.56
由表一列出了的依次测试的结果证明了相比于应用商业燃气炉的燃烧器所需要的时间,应用了本发明的装置后对有较小和较大容积的炊具的加热都提高了至少百分之14.6以上的加热效率。增加加热效率的结果证明,对于节约燃气而言,控制火焰的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型态是至关重要的。测试的结果同时也证明,使用了本发明的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极大地降低了在烹调时所消耗的燃气和所产生的有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
在上述的公开中,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的论述是针对了炉面安装有封闭式燃烧器结构的燃气炉。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本发明也适合于炉面安装有开启式燃烧器结构的燃气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上述的外围130或230可以是一个延长的结构,可用来围绕两个并排排列的燃烧器。
又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内盘102或202和所对应的外围130或230可以被制作成一体化的结构。对于一体化的内盘102和外围130的结构而言,内盘的顶端圆周边缘110同时与外围的每一向上板片132相连接。其连接处包括137如图2所述,是在每一向上板片内表面136上,该连接处137定位在向上板片132的垂直中线和稍低于其顶边138的平行线的相交处。一体化的内盘的旋转轴114和外围的对称轴142相重合,这样内盘102和外围130各自都能站立在炉面上。
对于第二实施方案的一体化的结构而言,内盘202的顶端圆周边缘210包括是连接在处在外围230内表面236的较上部位的一圆周上。该圆周平行于外围的的顶端圆周边缘238,这样内盘的旋转轴214和外围的旋转轴242相重合。除此之外,一体化的模型可有更多的在结构上的改变。
一种改变是,将外围130或者230缩小成多个支撑炊具的部件。这众多的部件具有支撑炊具,防止对炊具把柄的加热和对热气体提供一个向外及向上离去的间隙的功能。在这原则下,比如四边形外围130或者圆柱形外围230,可以缩小成具有至少三根相同的向上窄条。他们按照均等间隔与圆环形的内盘相连接,每一个窄条具有相同长度的横向顶边152。另外,每一个窄条具有同向上板片132一样的最高高度,同时其底部是支撑在炉面上。这样三根窄条的顶边可以用来支撑一炊具,并且防止对炊具把柄的加热。
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只包含有圆环形曲面中空的内盘。在这种结构之下,该内盘是放置在炉面上围绕燃气炉的一火焰燃烧器的上部结构,而已有的商品化栅栏被用来支撑炊具。
至于选择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该装置而言,陶瓷材料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其中包括了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碳化钛,氧化镁和氧化硅,或者是他们的组合。选择陶瓷材料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热学性质,包括极高的融点,大的热容量,低的热导率和热胀性。其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包括硬度,抗压强度以及抗腐蚀性能在内的耐用度。此外,陶瓷材料的破裂韧性可由纤维增强的陶瓷复合材料来得到极大的改进,该复合材料是应用了纤维增强的制造工艺而制成的。陶瓷材料的这些性质满足于对制造该装置所需材料的要求。
这样,对于维持在炊具底部以下空间的高温来说,用陶瓷材料来制作的包括内盘和外围的装置有正面的效应。这对本发明所要取得的在烹调时的高加热效率也具有优越性。
第二部份:具有新型气体喷口通道和合适尺寸的(外)火焰燃烧圈的燃烧器。
可以理解,以上公开的装置是结合了现有的具有侧向指向喷口的可燃气体的燃烧器。该种喷口的结构特征已在本公开的“叙述现有技术”一节中给予叙述。此外也已叙述该喷口的两种主要的缺点以及对于要取得的高加热效率所具有的负面效应,其中包括特别在可燃混合气体里的燃气具有最大流量(压力)时的最为极端的火焰横向延长的现象。
这样,对于在应用最广泛和最可能地被使用尺寸的炊具时要取得的高加热效率,特别是又在应用具有最大流量的的燃气所产生的火焰时,本发明的一种合适的对策就是让火焰沿着一个相对于横向的角度方向去燃烧。在这种状态下,火焰的燃烧方向是从对应的气体喷口到炊具的底面的方向,而火焰的顶部是直接接触了炊具底面。这就消除了现有燃烧器的火焰向横向方向延长的现象所造成的包括了大面积的冷温区域和冷却效应在内的缺点。在这种对策下,本发明改变了现有的商品化的燃烧器喷口包括他们的指向在内的结构。
图6显示了本发明的燃烧器的上部结构300,其具有众多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314。该安置在燃气炉炉台面上的上部结构300是由一顶部的可拆卸的圆盖302和一固定在炉台面166上的向上的中空颈部340所组成。而圆盖302的安置是向下来吻合该中空的颈部340。
圆盖有一横向的圆形顶部304来连接了一向下的圆筒形环墙306,因而具有在圆盖内部的向下开口的内凹空间330。该边墙有外侧环面308、内侧环面310和横向的底圆环面312。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向下开口的竖槽314。竖槽按圆盖环墙的圆周径向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圆盖底圆环面312在内的部份边墙306。中空颈部340是含有一中间燃气通道344和顶圆环面346的圆环形墙342,该中间通道用来通过具有压力的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体360。中空颈部的顶圆环面346与圆盖302的底圆环面312相吻合,因此、颈部的中间通道344可与圆盖的内凹空间330相连接。
由图6和图6A所示,该新型喷口通道来源于具有狭窄宽度的向下开口的竖槽314。竖槽有具有一较大的向外开口326的一较大的逐渐扩展的空间314a连接了具有一较小的向内开口322的一较小的空间314b。向外的开口326和向内的开口332是分别安置在环墙的外侧环面308和内侧环面310上。较小空间314b具有一侧向的对称轴332,还有一代表为顶端的长方形内表面324、和两向下的侧面328,进而形成向下的开口320。
扩展的空间314a还具有一代表为顶端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316、一横向排列的向下的底部开口318、和相同的向下的两侧面。这样,以较小空间的对称轴322为参照,向斜上方指向的顶端内表面316有一角度“D”。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角度“D”为45度。此外向下的两侧面具有如图6A中所示的、较大空间314a的竖向剖面的直角梯形的形状。
继续由图6和图6A所示,较大空间的内表面316的一处在高端的侧边316a连接了顶盖环墙306的外侧环面308。另一低端的侧边316b连接了较小空间314b的内顶面324。在这种结构下,内顶面324的长度表示了该竖槽314的宽度。另外,较大空间的横向向下开口318连接了较小空间的向下开口320而形成了竖槽314的底端开口,其径向地切割了顶盖的底圆环面312。
这样,当顶盖302被安置成与中空颈部340相吻合后,那些竖槽就转化为相应的本发明的新型体气喷口通道314,其中竖槽的向外开口就是通道的气体出口326,而竖槽的向内开口就是通道的气体入口322。
由图6可见,当具有压力的可燃混合气体360进入到主要由圆盖302的内凹空间330组成的燃烧器上部结构的一内空腔后,气体360首先通过了本发明新型通道的较小空间314b,然后进入到较大的逐渐扩展的空间314a。其中较小空间314b的指向是与侧向的对称轴322的指向一致。
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可以理解到得是,在进入颈部的中央通道的可燃混合气体360中的燃气具有燃气炉使用者所选定的一压力(或流速)时,可燃混合气体360在较小空间314b中有较快的流速,而其在较大扩展空间内有逐渐变慢的较慢的流速。这是因为相比于较小空间314b的较小的纵切面,该较大空间314a具有与出口326平面相平行的逐渐扩大的较大的纵切面。在这种结构的主导下,可以引成混合气体在较大空间314a内具有较慢速度的稳定流动。这样当该混合气体在新型喷口通道的气体出口326位置上被由一电子点火装置(没有显示)点燃时就形成了稳定的火焰中心。
另外,来自火焰周围空间的二次空气通过了可控制火焰热量传递装置的孔洞来参与火焰的燃烧,即其也支持了形成该稳定的火焰中心。这样本发明,特别在供给的可燃混合气体具有最大压力时,能形成有稳定中心的火焰。
再必须理解的是,火焰中心的燃烧会沿着新型通道314的内表面316所具有的45度优选的角度,这也就引导了整个火焰也会沿着该角度方向燃烧。在烹调时,这种有角度指向的火焰将直接接触到炊具的底面来有效地加热炊具。这种推理可以由下面表二中列举的实验结果来证实。
实例(II)
以下公开的是本发明用在燃气炉燃烧器上的实例。提供该实例仅仅是为了证实上述的本发明能提高加热效率的阐述,而不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制。然而为了缩减篇幅,以下的公开只叙述实例的结果。有关于实例的详细情况可以查看美国专利申请号12/313,940。
表二:对实验样本(I-Cap)和对照样本(C-Cap)测试的结果
  试验   样本   炊具   时间(分)   时间差别(分)   对照样本的%   增加效率%
  1   C-Cap   茶壶   10.38
  2   C-Cap   茶壶   10.50
  3   I-Cap   茶壶   9.38   -1.14   89.09   10.91
在表二中列举的实验结果证明,使用本发明的内盘与具有新型喷口通道的燃烧器相结合能取得提高百分之10.91的加热效率。该效率是确信的,特别是根据了当测试两次参照样本的结果只存在非常小的百分比误差百分之0.6的事实。
可以理解到,具有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316的扩展的较大空间314a不仅减缓了可燃混合气体的流速,而且还改变了可燃混合气体的流向。使其从通过进气空间314b到扩展的空间314a时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零度角度到45度的角度方向。这样对于本发明来说,由改变进气空间314b的指向来改变气体流向的其他技术方案也是存在的。在为了取得可燃混合气体有角度流动的目的下,以下来讨论不同于上述公开的种种方案。
图6B公开了不同于在图6A中所示的喷口通道314的、本发明新型喷口通道的另一种实施方案314’。在这种方案中,进气空间314’b的指向相对于水平方向有一角度“G”。该角度可由其对称轴332’来表示。相应的,这种喷口通道314’就变成了穿透顶盖环墙306的一通孔。这样较大逐渐扩展空间314’a的内底面318’相对于顶盖的底环面有一角度“E”,而该空间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316’有一角度“F”。由图可见,角度“F”大于角度“E”。根据这种结构特征,可以理解到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无论如何改变较小进气空间314’b的指向角度,该较大扩展的空间的气体出口326’必须大于该较小空间的气体入口322’,和角度“F”总是大于角度“E”,应用这种结构是包括为了能形成稳定的火焰中心。
还有由图6C所示,又一种新型喷口通道314”是向上地和按圆盖的一圆周径向和间隔地分布在圆盖302的横向顶部304。具有向上对称轴332”的新型喷口通道314”由一较小的空间314”b连接了一较大的扩展的空间314”a。作为进气用的较小空间314”b与对称轴332”的方向取向一致,其相对于横向有一90度的角度。并且该进气空间的气体入口322”连接了该上部结构的内凹区域330”。该扩展的较大空间314”a也是向上指向的。其具有在顶盖顶部304表面上的气体出口326”,和两个向斜上方伸展的内表面316”。
从图6A到图6C所示的结构类型,可以理解到本发明的新型喷口通道也可具有圆形的结构特征。具体地讲,图6C所示的喷口通道314”含有一有倒置的对称圆锥台形状的扩展空间314”a同轴和向下地连接了一有圆柱形作为进气用的较小空间314”b。而在图6A中所显示的喷口通道314可由上述的通道314”的一半并有向下开口的结构所取代。至于对在图6B中所示的喷口通道314’来说,该较大的扩展空间314’a可以是一个非对称的倒置的圆锥台连接了一较小的圆柱形的空间314’b。
从图6A到图6C,本发明还公开了新型喷口通道的较小空间改变其指向的结构特征。该指向从相对于横向的零度改变到九十度。这种指向的改变也就对应了喷口通道的位置从处在顶盖的环墙到顶盖的顶部的结构改变。
从一优选的技术方案来看,喷口通道的位置可以归纳为三类:(1)如果该较小空间的角度“G”是在零度到四十五度之间,喷口通道可处置在顶盖的环墙306上;(2)如果该角度“G”是四十五度时,通道可处置在顶盖顶部304与顶盖环墙306的交界处;和(3)如果该角度是大于四十五度到九十度时,通道可处置在顶盖的顶部304。然而如同前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不管该方案如何改变较小空间的指向角度和喷口通道的位置,该包含有一向斜上方指向内表面的较大的扩展空间的气体出口必须大于该较小空间的气体入口。
除此之外,其他的结构改变也是存在的。由图6A可见,除了由该较大的扩展空间314a连接较小空间314b的结构之外,该新型喷口通道只是该扩展的空间、即该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的另一头316b延伸而连接到环墙的内侧环面310。这样,该通道是一扩展的空间包含有一较大的气体出口,一较小的气体入口和一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
再者,除了将其处置在顶盖302上的选择之外,也可将该新型喷口通道处置在中空颈部的环墙342上来取得相同的效果。还有,该新型喷口通道可以同时处置在顶盖302和颈部340上。在那种结构中,喷口通道同时切割了顶盖的底圆环面312和颈部的顶圆环面346。然而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可供选择的结构的细节、对于一个在燃气炉制造业里具有技术水准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发明不再对其作重复的描述。
图6D公开了有关顶盖302的结构变型。一圆环型横向突出的边缘344是处在顶盖边墙306的外侧环面308上,并与顶盖顶部304的顶端相对齐。该边缘的底面348是一圆环,其与所有喷口通道314的向斜上方向指向的内表面316的指向一致。这样当火焰沿着该斜上方向指向的角度燃烧时,就不会因受到该突出边缘存在的影响而改变角度。另外,一向下开口的圆环槽或空腔346是处置在该突出边缘344与顶盖环墙的交接处。
突出边缘344是设计用来防止在烹调中因有汤汁溅落所可能造成的熄灭火焰的现象。向下的环槽346是用来稳定微弱的火苗。该火苗是由燃气炉使用者所选择的最小流速(或压力)时的燃气而引成的。
可以看到,按照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由图6D公开的顶盖结构的变型也可与由图6B所示的喷口通道的变型同时结合起来引成一种新的顶盖结构。
然而,还是按照在前述章节“现有技术背景”中分析的第一种可能造成热量损失的理由,可以推理到一燃烧器的(外)火圈具有超大尺寸时,甚至在该火圈的喷口是向上处置时,也能造成热量的损失。这样的推理是基于一现实的因素,即最普遍和最可能地被使用的炊具的直径尺寸具有一范围,例如从15公分到20公分。这种尺寸也就决定了内盘102或202顶端圆周边缘的最佳尺寸。这样具有一固定尺寸的控制火焰热量传递的装置就不能阻止由于过大尺寸的(外)火圈所造成的热量的损失。
所以,对于旨在取得在烹调时最佳加热效率来说,取得(外)火圈的尺寸,内盘顶端圆周边缘的尺寸和炊具的尺寸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公开的实验结果的数据,用来证实以上有关协调火圈,内盘顶端和炊具的尺寸一致性的重要性的分析。
实例(III)
以下公开的是本发明用在煤气炉燃烧器上的实例。提供该实例仅仅是为了证实上述的本发明能提高加热效率的阐述,而不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制。然而为了缩减篇幅,以下的公开只叙述实例的结果。有关于实例的详细情况可以查看美国专利申请号12/313,940。
表三:对实验样本(实)和对照样本(对照)测试的结果
  试验   样本   炊具   时间(分)   时间差别(分)   对照样本的%   增加的效率%
  1   对照   锅   6.17
  2   实一   锅   5.93   -0.24   96.1   3.9
  3   实二   锅   4.77   -1.40   77.3   22.7
  4   实三   锅   5.02   -1.15   81.4   18.6
表三中例举的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实验样本实三中应用了具有本发明的喷口通道的圆环形顶盖,商品燃烧器的原状态(即对照样本)产生了显著的热量损失为百分之18.6。根据原有商品顶盖的结构特征,可以分析到,造成热量损失的第一个原因是缘于过大尺寸的外火圈。其产生的火焰所组成的最外火焰环墙的直径至少大于10.5公分。第二个原因缘于其线形的气体喷口。
或者可以说,从对照样本和实验样本实三所组成的对比测试显示了合适的火圈尺寸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对于提高火焰的加热效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该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包括具有一较小气体入口的一较小的空间连接了具有一较大气体出口的和一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的一较大的扩展的空间。这就使得可燃混合气体在该扩展空间里逐渐减缓了其流速。具有较低流速的可燃混合气体在气体出口、再在与二次空气的参与之下所引成的火焰,相比于现有商品火圈所形成的火焰,可具有彻底的燃烧反应。进而使得在使用本发明制造的圆环形顶盖的实验样本实二和实三中所形成的火焰可具有较高的火焰温度。这样导致了在加热水时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若与测试实验样本实三的结果相比,测试实验样本实二显示了有额外的百分之4.1的节能。这是由于本发明可控制热量传递装置200的贡献,因其控制了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型态。有意义的是,相比于对照样本,实验样本实一的测试显示了几乎是与百分之4.1相同的百分之3.9的节能效果。而在实验样本实一和对照样本的测试中都涉及了现有商品顶盖产生的向上火焰的形态。因而可以断定,这在实验样本实一中的百分之3.9的节能,同样是源于应用了本发明装置200的缘故。
再从相比于应用了本发明装置的在实例(I),和(II)中的较大程度的节能(大于百分之14.6,和百分之10.9)和在实例(III)中由实二与实三相比的较小程度的节能(百分之4),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向斜上方指向的和向上指向的本发明燃烧器新型喷口通道相比,侧向指向的气体喷口造成了极其显著的热能损失。
以上列举的实验结果与理论推测相一致。即就是本发明的新型喷口通道极大地增强了在烹调中火焰的加热效率,因其控制了火焰的型态,从而防止了大量的热能损失。此外,本发明的装置依然贡献了部份的节能。这样,实验的结果就证明了,本发明与可控制热量传递装置相结合的有新型喷口通道的燃烧器是对在烹调时取得最佳加热效率的一个完整和较好的技术方案。
另外,必须理解的是,从以上公开的实验结果中,本发明可以制定一组结构系数。该组系数十分有助于建立有关于优化结构的装置和燃烧器的上部结构,再根据具有最广泛和最可能地被使用炊具的尺寸,从而来取得在烹调时最佳的加热效率。该组数据包括内盘顶端圆周边缘的优化直径为19公分,一(外)火圈上的所有喷口通道的出口所对应的一最大圆周的直径为8公分。而这二种直径的数值是对应了所述燃气出口的一高点位置到炊具底面的优化距离为2.5公分到3公分,和最广泛和最可能地被使用的炊具有直径为15公分到20公分。
该直径8公分的最大圆周是根据在实例(III)中的结果而推理的。该圆周是沿着在外火圈的能产生向上燃烧火焰的每一新型喷口通道出气口326”的中心322”所形成的。然而必须理解的是,该最大直径8公分也适用于一(外)火圈的有如图6A中所述的出口326的喷口通道314,而这些处置在燃烧器上部结构的喷口通道控制了火焰所具有的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包括了45度的角度。再根据上述的最优化距离2.5公分到3公分和可燃混合气体具有最大压力(或流速)时的条件,可以预计到生成的一环形向斜上方指向的火墙的顶圈直径约为14公分。这预计的14公分的直径仍然小于以上所指定的最可能和最广泛地被使用炊具的15公分到20公分的直径。这样,可以有效率地来加热这种选定尺寸的炊具。
再者,必须清楚的是在烹调中具有中等到较高压力的可燃混合气体是被最广泛和最可能地使用的。其时所产生的环型火墙顶端的直径会小于预计的14公分,和可以预期取得令人满意的节能效果。这种预测是根据在实例(I)中所提供的内盘另外地防止了热能的损失的实验结果来推理的。
还有在可燃混合气体具有小到中等压力时,也可期待满意的节能效果。因为在该时,本发明的可控制热量传递装置是十分明显地防止了热能的损失。
人们还必须理解到,如果按照上述的系数组(不计炊具的系数),并在使用了具有突出底部的中式炒锅时,也可预期得到令人满意的节能效果。这是因为,与圆柱形锅所具有的较小的底面积并有在底表面和外侧面的90度的连接的结构特征相比,炒锅的外表面通常具有较大的面积和光滑的曲线。这样、当应用了本发明与可控制热量传递装置相结合的有新型喷口通道的燃烧器后,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在火焰直接接触到炒锅之后,经燃烧产生的具有较高温度的废气和空气以及火焰的顶部都会沿着炒锅的突出外表面流动或燃烧。这样炒锅就会得到有效地加热。
在决定了上述的系数组之后,还有优化其他结构系数的机会。比如象调整那些出口的和入口的尺寸,以及调节喷口通道的较大扩展空间的指向,来取得一种最佳的节能效果。
第三部份:具有平整炉顶面的美观和节能的燃气炉。
图7A所示的按装图显示了在一厨房柜台顶部安置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新型燃气炉400,其被安装成略高于柜台顶部的顶面。然而可见在该图里显示的柜台仅限于用于安装燃气炉的部份,具有正前面的长边404,正后面的长边406,在近端的横向短边408和在远端的横向短边410。该炉包括有双燃烧器的结构和两块可移去的对称的顶部面板412和420。两面板有相应的两个大的中央孔414和421,和可选择应用的、众多的小的边孔416和417。
在两个中央孔中分别安置着两个相同的可拆卸和可移去的可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492和492a。这样该两块顶部面板412和420分别掩盖了包括有竖直安置的外围506和506a在内的该两装置,使得该燃气炉有几乎与柜台顶部的顶面402对齐的炉顶面,从而产生了一平整炉顶面的视觉效应。这种效应与同厨房柜台顶部平面所产生的视觉效应相一致,起到了美观厨房的效果。这样本发明燃气炉就同时具有装饰厨房的美观价值和包括节约燃气在内的使用价值。
燃气炉有由图7A,7B,8A,9A和12所显示的长方体形的外壳,由可选择应用的下部结构430连接了上部结构434而成。一用于引导燃气的可弯曲的软管从该上部结构中引出。该下部结构具有一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容器的形状,包括了在顶部的、向外的横向翻边431,底面432,和多个穿透下部结构的四边形围墙的孔洞433。
燃气炉外壳的上部结构434包括了一可选择应用的向上指向的补充墙450,两块顶部面板412和420,和一个结合成一体的板状结构418。板状结构有一个封闭的长方形的顶部边框401。该边框具有足够的宽度,被用来向下接触厨房柜台的顶部从而支撑了整个燃气炉。该边框包括了正前面的长边缘426,正后面的长边缘428,在远端的横向短边缘424,和一个在近端的沿水平面伸展的平板,其有一横向的短边缘,被用作为边框的在近端的横向短边缘422。
平板被用作为燃气开关板436,在其上面有两个相同的燃气开关的旋钮470和470a。并可通过在板上的两个孔洞469和469a来安置相应的燃气开关的转动轴。可见、燃气开关又具有处在开关板下的相应的燃气开关的实体。除此之外,边框401包括开关板436被设计成与两顶部面板相对齐。
边框401向内连接了一个封闭的、用来支撑两顶部面板的四边形的内搁板419。由图12所示,内搁板包含了一处在近端的横向短段落423,并向内连接了一封闭的四边形的向下的边墙,包括了一正前面的长边墙440,正后面的长边墙442,在远端的横向短边墙448,和在近端的横向短边墙444。其中在近端的短边墙444是向外连接了内搁板的处在近端的横向短段落423。
补充墙450是可以拆卸的。当沿着竖直方向去观察该墙时、特别由图7A所示,其的横切面呈现了具有一个向左转动了90度的字母“U”的形状。补充墙在沿着边框的在近端的横向短边缘422方向上有一向上的片墙。该片墙在其相应的正面和背面的两竖向边缘上、向边框的在远端的横向短边缘424的方向平行地延伸,而形成与该片墙有90度连接的相应的正面片墙450a和背面片墙(图中没有表示)。正面片墙450a在其竖向边缘上置有向外的突出452,被用来连接正前面的长边墙440。同样的该补充墙的背面片墙连接了正后面的长边墙442。由图12可知,在近端的横向短边墙444连接了相应的正前面和正背面的长边墙440和442,所以补充墙450是同时连接了这三边墙440,442和444。另外,补充墙还包括了在其底部的向外的横向边缘451,被用来连接下部结构430的顶部的横向翻边431。
由图9A所示,补充墙450顶边是被安置和紧固在横向短边缘422的内测和一限位装置456之间。该限位装置被安置在接近横向短边缘422的位置、并向上连接到燃气开关板436的底面。除此之外,另外可用包括像螺丝和螺帽之类的紧固件来连接该限位装置456和补充墙450的顶部。
除了上述的外壳结构以外,燃气炉也可有下述的替代方案的外壳。一种外壳是一个向上开口的长方体的容器,具有:在顶部的向外边框,两块顶部面板,和一块可拆卸的、固定在该容器的内侧面上的燃烧器接收平板458。另一种外壳包括有两顶部面板412和420,结合成一体的板状结构418,和一向上开口的长方体的容器。该容器开口的尺寸大于板状结构418的四边形边墙的尺寸,所以长方体的容器是向上去包围了该边墙。此时容器顶部的向外边框连接了板状结构边框401的底面。可知、对于在燃烧炉制作领域里有经验的人来说,上述的两种燃气炉外壳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公开不再叙述他们的详细的结构。
图8A,9A和12公开了在板状结构418中的燃烧器接收平板458的结构。该平板是由冲压而成,包括有被安置在平板的第一个一半部份的中心位置、即接近于边框的在近端的横向短边墙444的第一组的圆形结构。在圆形结构中,有一承受和支撑燃烧器的中央突起圆台460,其有两个较大的边孔462和一个较小的中央孔464。另外、圆台被一用来聚集在烹调时溅落液体的内圆环形凹槽465所围绕。
在圆形结构中,还有一外圆环形凹槽467来围绕了内圆凹槽465。当外围和支撑器的底部被安置在之中时,外圆环形凹槽467可被用来支撑外围506和具有“T”型外形的炊具支撑器514,同时又限制他们的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突起圆环466来分隔上述的两凹槽。这样两凹槽就可分别具有上述的不同功能。
在平板458的第二个一半部份的中心、即靠近边框的的横向短边墙424位置上、有第二组的圆形结构。其具有同第一组圆形结构相同的组成,包括了一具有边孔462a和中央孔464a的中央突起圆台462a、内圆环形凹槽465a、中间的突起圆环466a和外圆环形凹槽467a。
图8A,9A,10A到10C,和11A,11B公开了本发明燃气炉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可拆卸的燃烧器526,被可移去地安置在中央突起圆台460上。该燃烧器具有双火焰燃烧圈(火圈)的结构,包括一较大尺寸的外火圈528和一较小尺寸的内火圈552。如就其可拆卸性而言、外火圈528包括有一圆环形顶盖530和一底部结构。底部结构包括有一在其上部的、向上开口的、宽的横向圆环形凹槽。该凹槽被用作为在燃烧器中部的、用于接收可燃混合气体的圆环形气体接收器574。在接收器的底部、连接了向下指向的两个相同的空心圆柱体结构587,用作为相应的在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底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和又连接了向下指向的两个相同的并有相应底面610的支柱608。
由图所示,圆环形顶盖530和气体接收器574相吻合。顶盖530是一向下开口的圆环形凹槽,包括了圆筒状的外环墙532和内环墙536来围绕了一中央通孔538。一横向圆环539连接了内、外环墙的顶部,而形成了顶盖的顶面540和一向下开口的圆环形空腔541。顶部圆环539又向外侧伸展而形成顶盖的环状突出边缘531,该边缘具有一向斜上方向、即同时向外和向上指向的底环面546。
外环墙532包括了圆筒状的外侧环面534、内侧环面535、和一横向的底圆环面533。由图10B所示,众多相同的向下开口的窄槽542沿外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底圆环面533在内的部分外环墙。每个相同的窄槽542是一个向外逐渐扩展的空间,包括了一坐落在底环面上的、横向的向下的长方形开口549,坐落在内侧环面上的较小的向内的开口543,坐落在外侧环面上的较大的向外的开口544,和两个相同的向下的侧面550。再由该图所示,向外开口544的高度是大于向内开口543的高度,所以窄槽542还包括了一向斜上方指向的内顶面545,其并与顶部环状突出边缘的底环面546对齐和连接。这样该窄槽的两个向下的侧面具有如图10B所示的直角梯形的形状。可以理解到、窄槽与底圆环面包括有非直角的相交方式,但是由有直角的相交而形成具有矩形纵切面的窄槽是本发明气体喷口通道首选的实施方案。
内环墙536包括了一在下部的横向圆环面537,其与外环墙的底圆环面533对齐。此外、在圆环面537上,还有一向下突出的具有底圆环面548的底圆环547。
外火圈中部的气体接收器574包括了圆筒状的外环墙575和内环墙579来围绕一中央通孔573。内、外环墙的底部又分别连接了一横向圆环583而形成了接收器的横向底圆环面584和一宽的、向上开口的圆环形的空腔586。外环墙575包括了一横向的顶部圆环面576,圆筒状的内侧环面578和外侧环面577。内环墙579包括了圆筒状的内、外侧环面581和580,和横向的顶部圆环面582。在内环墙的顶部上、还有一圆环状的内搁板585,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内环墙的顶部圆环面582和内侧环面581连接。在理想状态下,内搁板的径向切面呈一直角的形状。可以理解到,内搁板585与顶盖的向下突出的底圆环547相吻合。他们被用来锁住圆环形顶盖530和底部结构的圆环形气体接收器574,进而可形成外火圈528。所以该吻合的圆环状内搁板和圆环可广义地被定义为外火圈的锁定结构。
由图10A到10C,11A和11B所示,两个相同的、在左、右侧边的底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587被安置成向上来连接在气体接收器的底圆环面584上的、在相应的3点钟和9点钟的位置。两个相同的支柱608是被安置成向上来连接在相应的6点钟和12点钟的位置。
每个燃气空气引入管587是具有“T”形纵切面的空心圆筒状物体,包括有一个在上部的具有外侧环面588的圆环593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空心圆筒590。因为圆环593比圆筒590有较大的直径,这就形成了在引入管中部的横向圆环面589、即圆环593的底面,来用作为圆环连接圆筒的界面。圆环593包括有一圆筒状的内侧环面来包围一中央孔洞。当引入管587向上连接气体接收器574时,该中央孔洞就向上连接了在接收器底部圆环583上的、在3点钟或者9点钟位置上的一个孔洞。
圆筒590包括了一底部的圆环面596和一圆筒状的外侧环面591。贯穿该圆筒的是一个在上部的圆柱形孔洞592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圆锥台形孔洞600,相应地形成了一圆筒状的内侧环面594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具有内圆周边缘602的横向内圆环面604。该内圆环面是连接圆柱形孔洞592和圆锥台形孔洞600的界面。内圆周边缘602包围了一圆孔,其是圆锥台形孔洞的顶端。在圆筒底端的内圆周边缘603也包围了一圆孔,其是圆锥台形孔洞的底端。如图所示、内圆周边缘602的直径是小于底端的内圆周边缘603的直径。
可以理解到,本发明给三个孔洞设计了一个相同的直径,包括了空心圆筒590的在上部的圆柱形孔洞592,在引入管上部的圆环593的中央孔洞,和在接收器底圆环583的3点钟或9点钟位置上的孔洞。所以上述的三个孔洞就串联而成为一个延伸了的竖向的圆柱形孔洞592,相应地也就有了一延伸了的圆柱形的内侧环面594。特别由图10B和11B所示,在内侧环面594的顶端上的两个相对的圆周点切向地、分别连接了气体接收器的外环墙的内侧环面578和内环墙的内侧环面581。这样接收器中的横向的圆环形空腔586就向下连接了延伸的竖向的孔洞592,为燃气800通过燃气空气引入管587流入接收器的圆环形空腔586提供了一流通通道。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中的延伸了的圆柱形孔洞592具有最大的可允许的直径。然而、在具体制作燃烧器时,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该孔洞可以有多种可选择的直径。
除此之外,在孔洞592中还同轴地安置了用于分散燃气的一个燃气分散器636。由图13特别所示,分散器636具有一圆锥体的形状,包括一底锥尖640连接了四片相同的向斜上方指向的侧翼638。每两相邻的侧翼之间有90度的角度,和每一侧翼有圆弧形的顶边639,这样四片侧翼的顶边形成了一圆周与孔洞圆柱形的内侧环面594相吻合。该分散器被安置成其底锥尖与内圆周边缘602的圆心对齐,同时又与引入管的旋转轴对齐。如果以压入配合的安置方式,则众侧翼的顶边639与孔洞的内侧环面594紧密接触。如果以松动配合的安置方式,则需要在内侧环面594上添置附加的限位装置来支持该分散器,以防止其进一步地下滑。
与图13A公开的分散器相比较,图13B公开了改进的燃气分散器636a,包括了一附加的外圆环641用来连接每一侧翼的顶边639。该圆环641与圆柱形孔洞592的直径相匹配,以便利于分散器636a的安装及维修。
由图10A和10C所示,圆环形顶盖530被设计成与中部的圆环形气体接收器574相匹配:顶盖的底环面533和接收器的顶环面576相吻合,而顶盖的向下突出的圆环547和接收器的圆环形内阁板585可匹配连接。这样连接的、在外火圈顶部的圆环形顶盖530和在中部的圆环形气体接收器574可以被定义为外火圈的上部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众多的向下开口的窄槽542就转变成相应的具有向斜上方指向内顶面545的气体喷口通道,而每一窄槽的向内和向外的开口就是每一喷口通道的相应的较小的气体入口543和较大的气体出口544。除此之外,顶盖的向下开口的圆环形空腔541连接了圆环形气体接收器的向上开口的圆环形空腔586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形空腔,可让进入该空腔的由燃气和一次空气组成的可燃混合气体环状地流向每一个喷口通道的气体入口543。
内火圈包括了一圆形顶盖554和底部结构。底部结构的组成是由一个在其上部的空心圆柱体614同轴和向下地连接了一个在其下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626,这样空心圆柱体614处在内火圈的中部位置。另外、空心圆柱体614和顶盖554相匹配。
圆形顶盖554由一顶部圆板558向下连接了一圆筒形环墙560,因而具有向下开口的扁平的圆柱形空腔571。圆板又向外侧伸展而形成了具有向斜上方指向的底环面557的顶部环状突出边缘556。环墙560包括了圆筒形的外侧环面561,内侧环面的562,处在下部的横向圆环面563,和沿着内侧环面的向下延伸、即是连接了部分圆环面563的一底部圆环572。
此外、众多相同的向下开口的窄槽566沿环墙的圆周径向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圆环面563在内的部分环墙,和穿透了部分的内侧环面562。每个相同的窄槽566具有与窄槽542相同的结构:包括了两个向下的侧面,坐落在圆环面563上的横向的向下的长方形开口,在外侧环面上的向外的开口568,和在内侧环面上的向内的开口567。由图所示,开口568的高度大于开口567的高度,所以每个窄槽566包括了一向斜上方指向的内顶面569,来对齐和连接了顶盖边缘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底环面557。
空心圆柱体614有一围绕了中心内孔618的圆柱形环墙616,其包括有横向的顶圆环面619,底圆环面622,圆筒状的外侧环面620和内侧环面621,和一在顶部的横向的圆环形的内搁板624。内搁板的顶环边和底环边分别连接了环墙的顶圆环面619和内侧环面621。可以理解到,在装配内火圈时,顶部的圆形的内搁板624连接了内火圈顶盖的底部圆环572,并与其相吻合。这样吻合的内搁板624和底圆环572可以广义地被定义为内火圈的锁定结构。
由图10B,10C,11A和11B所示,内火圈的空心圆柱体614是处在由外火圈的气体接收器574所围绕的中央通孔538的中心位置,并通过四根相同的横向连接杆625同轴地连接了该接收器,所以连接杆分别连接了空心圆柱体的外侧环面620和气体接收器内环墙的外侧环面580。四根连接杆按中央通孔538的径向排列,相邻的每两根连接杆相隔90度,并且分别指向中央通孔的四个方向。该方向分别由在外侧环面580和620上的、在相应的3、3;6、6;9、9;和12、12点钟的位置所规定。此外空心圆柱体的底圆环面622与连接在气体接收器底部的两个支柱的底面610和在两侧的燃气空气引入管中部的横向圆环面589相对齐。
作为上述的应用四根连接杆625的连接方式的变形,用至少两根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也是可行的:他们相隔了180度来连接空心圆柱体和环状气体接收器。
图10A到10C,和11A和11B公开了,内火圈的底部的空气燃气引入管626同轴和向上地连接了内火圈中部的空心圆柱体的底圆环面622。该引入管626是具有空腔结构的的圆柱体,包括了横向的底圆环面627和圆筒形的外侧环面628,然而该外侧环面628的直径是小于空心圆柱体的外侧环面的直径。此外、在穿透引入器626的空腔结构中,有一个在上部的圆柱形孔洞629和相应的内侧环面630。因孔洞629和中心内孔618有相同的直径,所以内侧环面630向上对齐和连接了空心圆柱体的内侧环面621,并形成了一个延伸了的孔洞629。
该孔洞629再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在引入管下部的圆锥台形孔洞631,而形成了内侧环面630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具有较小内圆周边缘632的横向的内圆环面634,所以圆环面634是连接孔洞629和631的界面。孔洞631还有在底部的较大的内圆周边缘633,而该较小和较大内圆周边缘632和633所围绕的圆孔是圆锥台形孔洞的相应的顶端和底端。
在圆柱形孔洞629中,有一同轴安置的燃气分散器642。其与分散器636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只不过具有较小的顶锥角和较短的侧翼。所以本公开不再重复叙述该分散器的结构。
当用圆形顶盖554连接空心圆柱体614时,相应的底部圆环572吻合了顶部的圆环状内阁板624,而吻合连接的顶盖和空心圆柱体可被定义为内火圈的上部结构。此时、众多的向下开口的窄槽566就变成相应的具有向斜上方指向的内顶面569的气体喷口通道,而他们的向内和向外的开口就是相应的喷口通道的较小的气体入口567和较大的气体出口568。并且顶盖的空腔571连接了圆柱体的中心内孔618而形成了一顶部闭合的圆柱形的空腔,可以让进入该空腔的由燃气和一次空气组成的可燃混合气体流向每个喷口通道的气体入口567。
图8A,9A,10A,10C和12公开了用燃烧器接收平板的中央突起圆台460来安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可拆卸和可移去的燃烧器526。此时、燃烧器在底部两侧的燃气空气引入管587穿过了圆台的相应的两边孔462,燃烧器在底部中央的引入管626穿过了圆台的中央孔464。这样内、外火圈的上部结构就被安置在圆台460之上。
在这种状态下,与突起圆台的顶面相接触的有两个支柱相应的底面610,在两侧引入管中部的横向圆环面589,和内火圈的空心圆柱体的底圆环面622,于是就形成了在外火圈的气体接收器的圆环形底面584和中央突起圆台的顶面之间的间隙612。由图10A和10C可清晰地看到,该间隙612可让二次空气804由外向内、流向内火圈522来支持从内火圈的喷口通道里流出的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
由图8A所示,在中央突起圆台460的下面安置了一支撑供气喷嘴的装置486。该装置支撑了在两侧的供气喷嘴482和在中央的供气喷嘴475,他们分别与燃烧器的在两侧和中央的气体引入管587和626一一对应。而且、在两侧的供气喷嘴482的顶面和中央通孔同轴地对齐了相应的引入管的底圆环面596和处在相应的引入管中的燃气分散器636的底部尖端640。同样地、在中央的供气喷嘴的顶面476和中央通孔同轴地对齐了引入管的底圆环面627和处在引入管中的燃气分散器642的尖端。
必须理解到,虽然以上的公开叙述了供气喷嘴的顶端与引入管的底端的相应的位置关系,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在生产该燃气炉时可相应地向下变动供气喷嘴482和475的位置。同样地必须理解到,每一供气喷嘴可以有它专用的支撑装置。该装置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支柱,被用来与接收板458相连接。
图7A,7B,8A和9A叙述了在本发明燃气炉中是如何来连接炉内的燃气管道。首先由燃气炉的软管726分别连接了在厨房里的城市供气接口和一在炉内的主要的横向供气管472。该供气管被安置成平行并接近板状结构的横向短边缘422的内侧。供气管472同时连接了两个相同的、有相应的开关旋钮470和470a的燃气开关的实体,但在图9A中只显示了一个处在前面的实体471。该两个开关的实体被安置在一横向支撑454之上,而支撑的两端被固定在相应的补充墙450和近端边墙444上。由图可见,开关的实体471通过连接了在内部的两根燃气管道478和474来连接相应的在中央的和在两侧的供气喷嘴,从而来控制输送到相应喷嘴的燃气。更详细的说明是,管道478先连接了一横向的气体分配管道480,然后由该管道分别连接了在两头的供气喷嘴482。
可以理解到,除了开关旋钮470指向“关”的位置以外,开关实体471总是处在“开”的状态并控制用一固定的、小的流量对中央的供气喷嘴475提供燃气,所以内火圈552被用来加热食物。然而开关实体471不仅可控制“开”和“关”的状态,而且可用可变的流量来对在两侧的供气喷嘴482输送燃气。当旋钮470被转动时,根据其指向的角度位置,输送的燃气的流量可在最小到最大的范围内变化。所以外火圈528被用来烹调食物。
根据本发明燃气炉的第一实施方案400,图7A,8A和9A包括公开了对相同的两燃烧器526和526a分别配备了相同的可拆卸和可移去的控制火焰热量传递装置492和492a。每个相同的装置492包括了一内盘496,一外围506和多个炊具支撑器514,他们是可拆卸式地被装配在一起。内盘496的结构与由图2叙述的内盘102相同,所以它的结构不会再被叙述。
由图所示,内盘包括有围绕一较大的顶端开口的一较大的顶边502,围绕了一较小的底端开口的较小的底边504,和众多的贯穿了内盘较上和较下部位的、用作为空气通道的孔洞500。外围506与外围230相像,只是缺少了至少三个向上支撑246。外围506包括了围绕了相应的顶端和底端开口的顶边510和底边512,并有众多的穿透了外围的孔洞508。然而、外围众孔洞的面积大于内盘众孔洞的面积。
作为由图2叙述的外围的四个向上延伸146的变形或由图4叙述的外围的至少三个向上延伸246的变形,本发明燃气炉应用了多个(三个或以上)相同的、有“T”形形状的炊具支撑器514。他们按外围的圆周相距地、可拆卸地、并可通过包括诸如螺丝和螺帽之类的紧固件固定在外围506的外侧环面上。每个相同的支撑器514包括了一具有底端524的竖向支柱522。当支柱522和外围506被安置在燃烧器接收板中的外圆环形凹槽467中时,该支柱顶端的位置是略高于外围的顶边510。又见,支柱的顶端连接了一向上的横向板状结构518,在板状结构的顶端连接了一向斜下方向倾斜的横向板状结构516。这样两板状结构的连接处就形成了该炊具支撑器的一平直的顶边520。由图8A和9A所示,该向上的板状结构518的宽度是远大于该竖向支柱522的宽度。这样该横向的板状结构518可用作为热阻挡板,在烹调时来防止炊具的把柄受到不必要的加热。
该分散的多个炊具支撑器也可以制作成一整合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的多个支撑器按圆周相距分佈而同时连接了一个在上部和一个在下部的横向安置的圆环。在上部的圆环是连接在竖向支柱522的顶部稍下处,在下部的圆环是固定在竖向支柱底端的稍上处。该种有整合结构的炊具支撑器的优点之一是附加地加强了外围,包括特别是用陶瓷材料制作的外围的机械强度,这是因为当其与外围相连接以后使得外围具有增强结构性能的机理。
另外、炊具支撑器的向上和向斜下方的横向板状结构518和516可以制作成具有同外围506相同的包括圆弧形在内的结构特征。应用本发明的炊具支撑器特别是为了配合包括用陶瓷材料制作的用作为保温墙的外围。该“T”形的用金属或者金属合金制作的炊具支撑器是支持炊具的最佳结构,其平直的顶边520可用于支撑有平底面的炊具。而其斜向倾斜的板状结构516可支撑有凸底面的包括中式炒锅在内的炊具,也可用于支撑小尺寸直径的平底炊具。作为向斜下方向倾斜的横向板状结构516的变形,其可以是向斜下方向倾斜的径向窄条形结构。作为更进一步的变形,炊具支撑器的向上的横向板状结构518也是向上的窄条形结构,进而形成了支撑器的变形是一竖向支柱连接了一向斜下方向倾斜的径向窄条的结构。除此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另加的可拆卸的炊具支撑:诸如在本公开第一部分叙述的支撑256,258和260也适用于以上公开的燃气炉。
图8A和9A所示的是如何安置内盘496,外围506和炊具支撑器514。外围的底边512和支撑器的底端524是处在外圆环形凹槽467之中,并被阻止了他们在凹槽内的移动。这是因为本发明可在凹槽里设计有限制外围和炊具支撑器移动的结构。内盘496包围了燃烧器的上部结构,该结构包括有外火圈顶部的圆环形顶盖530和中部的气体接收器574,内火圈的顶部圆盖554和中部的空心圆柱体614。另外,内盘和外围的顶边502和510被可拆卸地整合在一起后,再被安置在燃气炉顶部面板的中央孔414中,并与该可移动面板的顶面相对齐。这样顶部面板412就在视觉上掩盖了外围506和内盘496,从而使得本发明具有一平整的燃气炉的顶面。该平整顶面的视觉效应与安装燃气炉柜台的平整顶面视觉效应相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炊具支撑器的向上和斜向的两板状结构518和516是处在顶部面板的平面之上。然而根据在940专利申请的优化的结构来看,该两板状结构只是高出外围1公分、即也只高出面板412的顶面1公分。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本发明燃气炉的平面的美观视觉效应。可以理解到,这个方案的优点是任何具有大直径的平底炊具可以被放置在该支撑器的顶边而不会造成堵住由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热空气的出路的弊端。
作为本发明燃气炉的第二实施方案400A,图8B和9B公开了“T”形的炊具支撑器的顶边520被设计成与顶部面板412的顶面相对齐。在实施这个方案时,只需要增加众边墙440,442,444和448和补充边墙450的高度,来达到对燃气炉的上部结构434的改型。该实施方案的优点是,包括炊具支撑器的顶边在内都被面板所掩盖而达到燃气炉的彻底的平面视觉效应。其缺点是在使用超大直径尺寸的平底炊具时,因其底面的直径等于或者大于中央孔414的直径,所以必须移去顶部面板412。然而可以理解到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之中,使用这种超大尺寸炊具的机会是比较少的,而且移走顶部面板也很方便,所以这两种实施方案400和400a都是本发明所推荐的。
内盘496的底边504被安置成高于并与内圆环形凹槽465的中心圆周对齐。这样在烹调中如有汤水溢出时,汤水首先会被内盘496所盛受而沿着其内表面流下,然后被收集到内圆环形凹槽之中。这样本发明的燃气炉就可以从容易清洗内圆环形凹槽和可移去的内盘,而具有容易清洗的优点。此外内盘496还可以有附加的结构,使其可拆卸地与外围506整合在一起。例如内盘在顶边502上有向外翻出的边框,该边框可被挂在外围的顶边510之上,而使内盘与外围整合。又如,可以应用一些可拆卸的紧固件来穿过靠近外围和内盘顶边510和502的地方来达到整合的目的。
可以理解到,根据在006专利中公开的只有内盘的第二实施方案,本发明燃气炉也可应用该装置只有内盘496的方案。此时该内盘又是可拆卸地同整合的炊具支撑器相连接,比如将内盘顶边的外翻边框挂在整合的炊具支撑器的较上部的横向圆圈上。
同样地、与第二燃烧器526b相配合的第二个装置492a可以被安置在接收平板的第二个中央突起圆台460a上。因其的安置相同于以上所述的两个实施方案,所以就不再被重复叙述。
如前所述,本发明燃气炉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有关于燃气炉的美观效应。达到这个目的是依赖于本发明燃气炉的结构,包括应用了两顶部面板412和420。因其可掩盖竖向的控制热量传递装置而使得安置在厨房柜台上的燃气炉有平整顶面的视觉效应,从而与厨房的包括柜台顶部的横向平面在内的主视觉效应相协调。
第二个目的是提高火焰对炊具的加热效率,从而在烹调中能节约燃气和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气体即二氧化碳气体。为达到高的加热效率,必须要解决左右这个目的的有关问题。
第一问题有关于如何减少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损失。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依靠应用了可拆卸和移开的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因为该装置能把火焰的热量聚焦到炊具上,和该气体喷口通道能控制有合适角度的火焰的类型。
第二个问题有关于如何使得热传导成为在对炊具加热的热量传递中的主要形式。解决这个问题是应用了具有向斜上方指向内表面的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这样从该喷口通道形成的、即具有同该通道相同的向斜上方指向角度的火焰的顶部就直接地接触了炊具的底部,从而使得在应用燃气有较大到最高的流量时、热传导成为对炊具加热的主要形式。这对于特别由金属制成的炊具的有效的热传递来说是有优越性的,因为金属是热的良传导体,而在此情况下具有最高温度的火焰顶部是直接接触了金属炊具的底部。与此相反、热辐射和热对流成为现有技术的燃气炉的热传递的主要的形式,因而不具有对金属炊具的有效热传递。这是因为其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因素,包括火焰的横向延长、冷却效应、和由金属制成的炊具是辐射热的不良吸收体。
第三个问题有关于在燃烧时如何通过增加供应二次空气来提高可燃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的程度。解决这个问题可从降低可燃混合气体在喷出气体喷口时的流速的概念来着手,在实际上可应用本发明的新型气体喷口通道来降低流速。因为该喷口通道由具有向斜上方指向的内顶面而具有与气体流向正交的、逐渐增大的喷口通道的纵切面。这种空间特征使得可燃混合气体在喷口通道内流动时逐渐降低了流速,因而也就形成了在喷口通道出口处的可燃混合气体所具有的低的流速。
具有低流速的可燃混合气体对于提高加热效率有两大优点。第一是使得较多的环境空气作为二次空气来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这个优点对于取得可燃混合气体的充分燃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相比于燃烧的速率,供应二次空气的速率是在燃烧可燃混合气体的反应动力学里的制约因素。此外相比于由不充分燃烧而形成的火焰、较为充分的燃烧而形成的火焰具有较高的温度,因而可取得较高的对炊具的加热效率。第二、由此而产生的包含有废气和空气的热介质也具有相应的低的流速,这就增加了在烹调时该热介质与炊具接触的时间,因而也就附加地增加了加热的效率。
以上阐述的三个问题已在由940专利申请的公开中得到了解决,并已有能提高加热效率23%的实验结果。这样由图7A所显示的一种实施方案,本发明在两顶部面板412的周边上设置了相应的可选择应用的、众多的边孔416和417,其被用作为向燃烧器上部结构提供作为二次空气的环境空气的通道来达到可燃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包括美观在内的精神和目的,除了上述的安置在两顶部面板上的空气通道之外,还有另外的实施方案。由图17A所述,众多的孔洞415贯穿了第一块面板412’的处在正前面的向下的边框412a。这样当边框412a的底部被安放在燃气炉的板状结构的搁板419上时,众孔洞415就可被用作为环境空气流向燃烧器上部结构的通道。相同地、在第一块顶部面板的正后面和右边(即接近燃气开关板436)也连接了具有孔洞的向下的边框。因第二块顶部面板420’和第一块顶部面板镜面对称,所以众孔洞也贯穿了第二块面板的向下的边框,包括了图示的在其正面边框420a上的孔洞425。
与图17A所示的孔洞结构不同,图17B公开了连接在第一块顶部面板412”的正面边缘412x上的众多向下的短的延伸结构413,比如像是向下的短柱。当这些延伸结构的底部被安置在板状结构的内搁板419上时,就形成了为环境空气流向燃烧器上部结构的通道。同样的延伸结构(没有图示)也连接在该板的正后面边缘412z和右面边缘412y上。该延伸结构也可以被安置到第二块顶部面板420”的边缘上。另外、在图5中公开的高温橡胶件141也可以分别被安置在延伸结构的底端来保护内搁板光滑的表面。按照以上结构的设想,本发明可在内搁板419上设计特殊的结构,比如像是凹槽来限制有上述结构的顶面板412’,412”,420’和420”的移动,同时来保持充分的空气的流动。此时、如有需要的话,上述的顶部面板的表面可以被设计成略高于四周边框401的表面高度。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增加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均匀度,因均匀混合的可燃气体是取得充分燃烧的基本要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应用了可以广义地被定义为燃气分散装置的燃气分散器636和642,和广义地被定义为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有燃气空气引入管中的圆锥台形孔洞连接圆柱形孔洞的结构。
图8A和10A叙述了应用燃气空气引入管587的、关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功能。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燃气800自从供气喷嘴482喷出后,在引入管587的圆锥台形孔洞600中流向圆柱形孔洞592时,增加了向上流动的流速。这是因为圆锥台形孔洞的、在垂直于燃气800流动方向上的横向剖面逐渐减小了其面积的缘故。再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增加了流速的燃气800所产生的负压吸引了处在引入管587附近的环境空气802进入了该管的圆锥台形孔洞600中,该吸入的空气既是所谓的一次空气。这样就形成了燃气800和一次空气802的最初的混合,而产生了生成物气体:包括有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物,和未被混合的燃气和一次空气。
然而、当生成物气体流过两孔洞的界面604而进入到圆柱形孔洞592后,与其的在圆锥台形孔洞中的流速相比,其急剧地降低了向上流动的速度。这是源于、由内圆周边缘602所代表的较小的横向切面的面积突然转变为圆柱形孔洞592的较大的横向切面的面积的变化。此时在圆柱形孔洞592内、靠近横向的内圆环面604处就产生了气体的涡流。而形成涡流的现象加剧了燃气800和一次空气802的混合,有利于产生均匀混合的可燃气体。
至于另外的用于制造燃气空气引入管587的方法是,可预先制造好一空心圆柱体,其具有上述的圆锥台形孔洞600。然后将该圆柱体压入预先做好的另一圆柱体的圆柱形孔洞592之中来制成所述的在两侧的燃气空气引入管587。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的圆锥台形孔洞连接圆柱形孔洞的结构,其他的多种结构也可用来形成气体的涡流,比如像是孔洞粗糙的内表面和在孔洞的竖向内表面上安置的众多横向的突出物。所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任何结构都是合适的,只要是他们能促进产生气体的涡流来增强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另外、这些结构需不能有显著地阻挡气体的流动。在这种规定下,可以广义地定义这些结构为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气体混合装置。
根据上述的气体流动的途径,本发明设计了如同在图7B中所公开的众多孔洞433,他们是被安置在燃气炉外壳的下部结构430的边墙上,被用来为环境空气既是一次空气的流向燃烧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636和587的通道。
又知,在初入上述的圆锥台形孔洞中时,向上流动的燃气800是沿着该孔洞的旋转轴密集分佈,然后逐渐和自然地向侧向分散。因为在本发明中应用了燃气分散器636,沿着旋转轴密集分佈的向上流动的燃气800就首先会被分散器的底部尖端640,接着被其的侧翼638强制分散。这样产生了分散了的燃气,有利于其与一次空气的混合。
在本发明中应用燃气分散器是有利的,特别是有利于在应用液化汽时、来取得均匀和充分混合的可燃混合气体。这是因为相比于城市煤气的较小的平均分子量,液化气具有较大的平均分子量,所以他们从有压力的容器流进燃烧器后不容易被自然地分散。这就是在应用现有的燃气炉时,经常因不良的燃气空气混合状况而造成不充分燃烧的原因。在燃气分散器的作用之下,本发明燃气炉可以解决液化气不充分燃烧的现象,从而使其适用于液化气和城市煤气。
上述公开的燃气分散器636可有多种变形。第一,其可有至少二片侧翼。第二,至少二片的每一片侧翼有像飞机螺旋桨那样的外形特征。第三,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任何机械结构都是适合的,只要其能分散,但不能显著地阻挡气体的流动。在这种意义上,上述的结构可以广义地被定义为燃气分散装置。
可以理解到、本发明的新型的燃气喷口通道不仅仅于被安置在火圈的顶盖上。如同在本公开的第二部分中所叙述的那样,他们还可以被安置在包括“燃烧器的中空颈部340的环墙342”上来得到同样的效果。由图15A和15B所述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燃烧器650,包括了较大的外火圈651和较小的内火圈714。他们拥有上述的有关于喷口通道安置的位置特征。
外火圈651包括了一圆环形顶盖652和一底部结构。底部结构有一用于接收可燃烧混合气体的圆环形气体接收器672,其中气体接收器和圆环形顶盖相吻合。接收器在其底部连接了向下指向的两个相同的支柱710,和在左侧边和右侧边的燃气空气引入管696。由图10B和15B所述可见,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外火圈528的不同的部件只是第二实施方案的外火圈的、在其顶部的圆环形顶盖652和在其中部的圆环形气体接收器672。这意味着在外火圈651底部的支柱710,和燃气空气引入管696、包括了安置在其中的燃气分散器636,都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外火圈528中的相应的部件相同。因此,为了缩减篇幅本公开不会再重复叙述这些相同的部件。
顶盖652是一个有倒置圆锥台形的向下开口的圆环形凹槽。其包括有围绕了一中央通孔653的圆筒状的外环墙656和内环墙664,一横向圆环654连接了内、外环墙的顶部而形成的圆环形顶面655,一向下开口的圆环形空腔670,和有一向斜上方向的底环面的、在顶部的侧向环状突出边缘660。
内环墙664包括有一内侧环面666,外侧环面668,和横向的底圆环面669。外环墙656包括了一倒置圆锥台形的外环面658、即是一向斜上方向指向的环面。该外环面对齐和连接了顶部的侧向环状突出660边缘的底环面。外环墙656还包括了一内侧环面535,其向下拦截了外环面658而形成了顶盖底部的外圆周边缘663。可见、外圆周边缘与内环墙的底圆环面669相对齐。
外火圈中部的圆环形气体接收器672包括了圆筒状的外环墙674和内环墙686来围绕一中央通孔673。内、外环墙的底部又分别连接了一横向圆环692而形成了接收器的横向底圆环面693和一向上开口的圆环形空腔685。内环墙686包括了圆筒状的内、外侧环面689和688,和横向的顶圆环面690。外环墙674包括了圆筒状的内侧环面676,外侧环面675,和顶端的向斜上方向指向的圆环面678。该圆环面678和圆环形顶盖的外环面658相吻合,而形成了在接收器顶部的一倒置圆锥台状的空间。这样在装配外火圈651时,该空间可被用来锁住圆环形顶盖652和气体接收器672。
众多相同的向上开口的窄槽680沿外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顶端圆环面678在内的部分外环墙。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外火圈的窄槽542相似,每个相同的窄槽680是一个向外逐渐扩展的空间,包括了一横向的长方形内底面683,坐落在内侧环面上的较小的向内的开口682,坐落在外侧环面上的较大的向外的开口681,和两个相同的向上的侧面687。由该图所示,向外开口681的高度是大于向内开口682的高度,所以每个窄槽680还包括了一在顶端圆环面678上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开口的顶面684。在这样的结构下,该窄槽的两个向上的侧面具有如图15B所示的直角梯形的形状。
再由图15A和15B所示,当用圆环形顶盖652来与圆环形气体接收器672相配合时,因顶盖的倒置圆锥台形的外环面658与接收器顶端的倒置圆锥台形的圆环面690相匹配而形成顶盖的绝大部分坐落在接收器顶部的倒置圆锥台状的空间里,进而就锁住了圆环形顶盖。所以相匹配的顶盖的外环面658和接收器顶端的圆环面690就可被定义为外火圈651的锁定结构,而锁定了的圆环形顶盖652和气体接收器672就可被定义为外火圈的上部结构。
在这种状态下,顶盖外环墙的外圆周边缘663向下对齐并连接了接收器外环墙的内侧面676的顶端和众窄槽680的向内开口682的顶端。这样众窄槽就转变成相应的具有向斜上方指向内表面684的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680,而窄槽的向内和向外的开口就是喷口通道相应的气体入口682和气体出口681。除此之外,顶盖的向下开口的圆环形空腔670连接了气体接收器的向上开口的圆环形空腔685而引成了一闭合的圆环形空腔,使得从底部引入管696而来的燃气和一次空气所形成的可燃混合气体进入该空腔而环状型地流向每一个喷口通道的气体入口682。
由图15A和15B所示,内火圈714包括了一圆形顶盖716和一底部结构,该底部结构是由一在其上部的空心圆柱体730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在其下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744。可见、顶盖716和空心圆柱体730相匹配,这样空心圆柱体处在内火圈的中部位置。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内火圈522相比,第二实施方案的内火圈714只是不同于在其顶部的顶盖716和中部的空心圆柱体730。这意味着第二实施方案的内火圈的底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744和在其中安置的燃气分散器642都相同于第一实施方案的内火圈552中的相应的部件,所以他们不会被重复叙述。另外,在第二实施方案中连接空心圆柱体730和气体接收器672的方式相同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连接空心圆柱体614和气体接收器574的方式。所以该连接方式不会被重复叙述,包括不会重复叙述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如何形成空气间隙694,因其相同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所形成的空气间隙612。
圆形顶盖716具有一个倒置圆锥台的形状。其由一个有一顶面722的顶部圆板721向下连接了一个有倒置圆锥台形的外环面718的圆形环墙717,从而形成了顶盖的向下开口的扁平的圆柱形空腔724和具有向斜上方指向的底环面的顶部的侧向环状突出边缘723,并且顶部边缘的底环面对齐和连接了倒置圆锥台形的外环面718。此外、环墙717还包括了一内侧环面719,其向下拦截了外环面718而形成了顶盖底部的外圆周边缘720。
空心圆柱体730是一围绕了中心内孔736的圆柱形环墙731,包括有横向的底圆环面735,圆筒状的外侧环面732和内侧环面733,和由顶端的向斜上方向指向的圆环面734而形成的一倒置圆锥台状的空间。众多相同的向上开口的窄槽737沿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顶端圆环面734在内的部分环墙。与外火圈的窄槽680相同,每一个相同的窄槽737是一个向外逐渐扩展的空间,包括了一横向的长方形的内底面740,坐落在内侧环面上的较小的向内的开口739,坐落在外侧环面上的较大的向外的开口738,和两个相同的向上的侧面728。由该图所示,向外的开口738的高度是大于向内的开口739的高度,所以每个窄槽737还包括了一在顶端圆环面734上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开口的顶面741。
由图15A所示,当用圆形顶盖716来与空心圆柱体730相配合时,因顶盖的倒置圆锥台形的外环面718与圆柱体的顶端的倒置圆锥台形的圆环面734相匹配,而形成顶盖的绝大部分坐落在圆柱体顶部的倒置圆锥台状的空间里,进而就锁住了圆形顶盖。所以相匹配的顶盖的外环面718和圆柱体顶端的圆环面734就可被定义为内火圈714的锁定结构,而锁定了的圆形顶盖和空心圆柱体就可被定义为内火圈的上部结构。
在这种状态下,顶盖环墙的圆周边缘720向下对齐并连接了空心圆柱体的内侧环面733的顶端和众窄槽的向内开口739的顶端。这样众窄槽就转变成相应的具有向斜上方指向内表面741的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737,而窄槽的向内和向外的开口就是喷口通道相应的气体入口739和气体出口738。除此之外,顶盖的向下开口的圆形空腔724连接了空心圆柱体的向上开口的圆环形空腔748而引成了一顶部闭合的圆形空腔,使得从底部引入管744而来的燃气和一次空气所形成的可燃混合气体进入该空腔后而流向每一个喷口通道的气体入口737。
从图6C的燃气喷口通道还可以被安置在燃烧器顶盖的顶部304的叙述中,可以理解到本发明有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燃烧器。该燃烧器可由上述的两种实施方案的燃烧器526和650之一经改变而成。
由图16A和16B所示。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燃烧器650’包括有较大的外火圈651’和较小的内火圈714’。燃烧器650’是根据了第二实施方案燃烧器650经改变后得到的,所以它与燃烧器650的不同仅在于喷口通道的结构和其所处置的位置。为了缩短篇幅,以下的公开的不会再重复叙述那些与燃烧器650的部件有相同结构的部分。另外,这些相同结构的部件在图16A和16B中被标注成有相同的号码但有附加一辟“,”的记号。
外火圈651’的圆环形顶盖652’包括了众多的具有向上扩展空间的孔洞760,他们是从属于两个实施方案的新型喷口通道。这些孔洞760沿着顶盖顶部的一圆周径向和间隔地排列并贯穿了顶部圆环654’。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每个相同的喷口通道760是具有一倒置等腰梯形形状的窄孔,它包括有第一条向外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侧边762,第二条向内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侧边764,一个处在顶盖顶面上的较大的横向顶端开口766,一个较小的在底端的横向开口768连接了向下开口的圆环形空腔670’和两个相同的向上安置的侧面(未显示)。每个侧面具有等腰梯形的,类同于在图16A和16B中显示的通道的纵切面的形状。在第二实施方案中,每个相同的通道760具有一倒置的圆锥台的形状,包括有一个较小的横向底圆孔768来连接向下开口的空腔760’,一个较大的在顶盖顶面上的横向圆孔766,和一环状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
内火圈714’的圆形顶盖716’包括有众多用作为喷口通道772的孔洞。他们与在外火圈的喷口通道760有相同的形状,并沿圆周径向和间隔地排列并贯穿了顶部圆板721’。作为第一实施方案,每一个喷口通道772是一个窄孔,包括有第一条向外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侧面776,第二条向内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侧边776,一个处在顶盖顶面上的较大的横向顶端开口778,一个较小的在底端的横向开口780连接了向下开口的圆形空腔724’和两个相同的向上安置的侧面(未显示)。作为第二实施方案,每个相同的通道772具有一倒置的圆锥台的形状,包括有一较小的横向底圆孔780用来连接向下开口的圆形空腔724’,一个较大的横向顶圆孔778,和一向斜上方指向的环状的内表面774。
虽然上述三种方案燃烧器的喷口通道主要是以窄槽为例来公开的,但本发明的喷口通道也可有在第二部份中所述的包括具有圆形的结构。
可以理解到,如同前述的第一实施方案燃烧器526的功能,上述的第二、三实施方案的燃烧器650’具有相同的功能来分散然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以取得理想的混合气体的均匀度。除此之外,有上述三种方案燃烧器的燃气炉都可有在940专利申请中公开的优化的尺寸系数:包括了内盘顶端开口的顶边的优化直径为19公分,外火圈上所有喷口通道出口所对应的最大圆周的直径为8公分,喷口通道出口的一高点位置到炊具底面的优化距离为2.5公分到3公分,和最广泛地被使用的炊具的直径为15公分到20公分。
每个上述的燃烧器都包括了一到二个电子打火器用来点燃可燃的混合气体,而电子打火器的结构随处可见。此外,每个燃烧器可有单一火焰燃烧圈的结构,包括上述的外火圈和内火圈中的一个。另外,上述的三个方案中的内,外火圈的相应的圆环形顶盖和圆形顶盖都可有类似于在图6D中所公开的圆环形向下开口的空腔346,但它不会被重复叙述。
同时、上述三种方案燃烧器并不被限制于仅是有圆形的结构。实际上任何对称的结构形状都是合适的,例如燃烧器可以是多边形的,比如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
可以理解到上述的两种实施方案的燃气炉400和400A为单独使用的型号,所以包括有其外壳中的下部结构430和补充墙450。但是如果本发明燃气炉组合了一个在下部的烤箱的话,就可省去该公开的下部结构和补充墙。
再可以理解到,虽然上述的燃气炉的实施方案是以双燃烧器为例来公开的,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有多个(三个或以上)燃烧器的燃气炉。例如,一燃气炉可有四个燃烧器,每个燃烧器被其所有的可控制热量传递装置所围绕。相应地、可有一个延伸了的顶部面板来掩盖两个并列的装置,该延伸了的面板可由图7A所述的两顶部面板结合而成。
再可有选择的是,本发明只是有单一燃烧器的燃气炉。在这种方案中,该炉只有一套相应的部件:包括有一个燃烧器526(650或者650’),内圈496,外圈506,单一的顶部面板,一个燃气开关,多个炊具支撑器514和一外壳。该外壳具有前述外壳的所有的结构特征,但只具有前述外壳的一半的长度,如同燃气炉400的正前面的长边缘426的一半那样。可知、具有多燃烧器或单一燃烧器的燃气炉只牵涉到外壳相应部件的延长或缩短,这对于在燃气炉行业里有经验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公开不会叙述这些相应的部件。
还可以理解到,使用本发明燃气炉在烹调时,两顶部面板因热传导的原因可能会发烫,这是包括因为由一个或两个在使用中被加热了的燃烧器的部分热量会通过板状结构418、包括其的承受两面板的内搁板419来传导到两面板上。所以如果顶部面板的温度是安全使用燃气炉的一个考量的话,由图12所示,本发明可附加地在燃烧器接收板458上设计有众多的边孔459。这些边孔459被安置在接近四边形向下边墙40,42,444和448和燃烧器接收平板458的连接之处。因此这些边孔增加了板状结构的热传导的阻力来消除安全使用燃气炉的疑虑。同时这些边孔也用作为通道来向相应的燃烧器526,650和650’的上部结构输送二次空气。
上述的有边孔的构思同时也给出了两顶部面板不具有如同图7A中所述的边孔416和417的又一实施方案。在这方案中有关于气体流动的途径是,接近外壳底面432的环境空气,通过在下部结构上的孔洞433而进入燃气炉外壳的下部结构430内。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一次空气800。其余的空气继续和向上地流过边孔459,其中部分的空气用作为二次空气参与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其余的未被利用的空气向上通过两面板的中央孔414和421流走。而燃烧产生的废气则通过内盘496的顶端开口而流走。可知上述的孔洞结构带来一种理想的气流流动的类型:底部的冷的环境空气向上和向燃烧器流动,而热空气和废气向上流走。该类型与燃烧可燃物所产生的自然的气体流动的类型相一致。
本发明还可应用如图17B所示的具有向下支撑的顶部面板,因其所有的支撑可以产生额外的热传导的阻力。一个进一步的方法是将面接触的模式改变成点接触的模式,其针对了前述的面接触的模式:中央突出圆台460的表面接触了燃烧器526的气体接收器支柱的底面610,引入管中部的横向圆环面589和空心圆柱体的底圆环面622。在该方法中在中央突起圆台460和460a的表面上增加了众多的有尖锐顶端的向上突起结构来形成点接触的模式。相反地、众多有尖锐底端的向下突起结构可以加在燃烧器526的上述的表面上。以上所述的方法也可应用于第二和第三实施方案的燃烧器650和650’。此外,还可以理解到,作为斜向倾斜的横向板状结构516的变形的、前述的斜向倾斜的径向窄条形结构也包括是为了减少对顶部面板的热传导目的的一种方法。相同地、作为横向板状结构518的变形的前述的窄条形结构也包括是为了减少对顶部面板的热传导目的的又一种方法。
这样如有需要的话,在实施了上述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之后,顶部面板的平整顶面不仅仅有助于厨房的美观,而且在烹调时还可用来摆放各种炊具。
当然虽有以上的公开,但本发明无意被任何特殊形式或安排或任何特殊的具体化或任何特殊的应用所限制。因为在不偏离以上叙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目的下,他们可以被改换成多种特制的形式和关系。而以上叙述的装置和方法,仅是为了叙述和公开一种或若干种可操作的具体化并没有展示本发明可以展示和操作的所有的众多形式的改变。

Claims (11)

1.一种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包括:
a)顶部面板,其特征是:包括有大的中央孔;
b)燃烧器,其特征是:包括有混合燃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装置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和
c)可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炊具支撑器,一个内盘,和一个围绕了内盘的外围。
2.一种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包括:
a)顶部面板,其特征是:包括有大的中央孔;
b)燃烧器,其特征是:包括有混合燃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装置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和
c)包括有炊具支撑器,一个内盘。
3.一种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包括:顶部面板,其特征是:包括有大的中央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崭新的燃烧炉,其特征是:还包括:
a)燃烧器,其特征是:包括有混合燃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装置和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和
b)可控制热量传递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炊具支撑器,一个内盘,和一个围绕了内盘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还包括:
a)所述的顶部面板,其特征是:还包括众多的小的边孔,该顶部面板的变形包括有大的中央孔,和有众多孔洞贯穿了面板的正前面、正后面和一侧面的向下的边框,该顶部面板的又一变形包括有大的中央孔,和有连接在面板的正前面、正后面和一侧面边缘上的众多向下的短的包括向下短柱的延伸结构,该延伸结构的底端被安置有高温橡胶件;
b)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是还包括分散燃气的燃气分散装置,所述的燃烧器包括有一较大尺寸的外火圈和一较小尺寸的内火圈的双火焰燃烧圈(火圈)的结构,外火圈包括有一圆环形顶盖和一底部结构,底部结构包括有一在其上部的、向上开口的、宽的横向圆环形凹槽,该凹槽被用作为在燃烧器中部的、用于接收可燃混合气体的圆环形气体接收器,圆环形顶盖和圆环形气体接收器可匹配连接,和有相应的锁定结构,连接的顶盖和气体接收器可以被定义为外火圈的上部结构,其被安置有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在圆环形气体接收器的底部、连接了向下指向的两个相同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其被用作为相应的在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外火圈底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和又连接了向下指向的两个相同的并有相应底面的支柱,底部两侧的燃气空气引入管是具有“T”形纵切面的空心圆筒状物体,包括有一个在上部的圆环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空心圆筒,贯穿该圆筒的是一个在上部的圆柱形孔洞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圆锥台形孔洞,气体喷口通道包括有较小的气体入口、较大的气体出口、和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的一逐渐扩展的空间,该空间的纵切面包括是圆形或者是非圆形的,该喷口通道的变形包括有具有一较小气体入口的一较小空间连接了具有一较大出气口的和一向斜上方向指向的内表面的一逐渐扩展的较大空间,内火圈包括了一圆形顶盖和底部结构,底部结构的组成是由一个在其上部的空心圆柱体同轴和向下地连接了一个在其下部的空心圆筒,其被用作为内火圈的燃气空气引入管,空心圆柱体处在内火圈的中部位置,和燃气空气引入管处在内火圈的底部位置,空心圆柱体和顶盖可匹配连接和有相应的锁定结构,匹配连接的顶盖和空心圆柱体可被定义为内火圈的上部结构,其被安置有所述的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贯穿燃气空气引入管是具有一个在上部的圆柱形孔洞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圆锥台形孔洞的空心圆筒,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是包括有一较大尺寸的外火圈和一较小尺寸的内火圈的双火焰燃烧圈(火圈)的结构,所述的混合燃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有所述的一空心圆筒有贯穿其中的一个在上部的圆柱形孔洞向下和同轴地连接了一个在下部的圆锥台形孔洞,和任何的可产生气体涡流的、不阻挡气体流动的空心结构,所述的分散燃 气的燃气分散装置包括有具有一圆锥体形状的、即有一底锥尖连接了四片相同的向斜上方指向的侧翼的分散器;具有一圆锥体形状的、即有一底锥尖连接了侧翼的和有外圆环来连接侧翼顶边的分散器;具有一圆锥体形状的、即有一底锥尖连接了至少二片侧翼的分散器;和任何的可分散气体的、不阻挡气体流动的结构,所述的侧翼可有像飞机螺旋桨那样的外形特征,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任何对称的结构;
c)所述的炊具支撑器,其特征是包括有“T”形的形状,该炊具支撑器包括一具有底端的竖向支柱,支柱的顶端连接了一向上的横向板状结构,在板状结构的顶端连接了一向斜下方向倾斜的横向板状结构就形成了平直的支撑器的顶边,横向的向上板状结构的宽度是远大于竖向支柱的宽度,作为向斜下方向倾斜的横向板状结构的变形可以是向斜下方向倾斜的径向窄条形结构,具有同竖向支柱相同的宽度,作为向上的横向板状结构的变形可以是向上的窄条形结构,进而形成了支撑器的变形是一竖向支柱连接了一向斜下方向倾斜的径向窄条的结构,所述的炊具支撑器包括有分散的多个(三个或以上)炊具支撑器,所述的分散的多个炊具支撑器制作成一整合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多个支撑器按外围的外表面的圆周相距分布而同时连接了一个在上部和一个在下部的横向安置的圆环,在上部的圆环是连接在竖向支柱的顶部稍下处,在下部的圆环是固定在竖向支柱底端的稍上处,有整合结构的炊具支撑器附加地加强了外围,包括特别是用陶瓷材料制作的外围的机械强度,使得外围具有增强结构性能的机理;
d)所述的内盘,其特征是一中空的向斜上方伸展的包括有内凹曲面或抛物面的薄壁圆环墙,具有一较小尺寸的底端开口的底边和一个较大尺寸的顶端开口的顶边,该内盘被众多的用作为气体流通的孔洞所贯穿,然而相对于在内盘较上部位的较稀疏的孔洞分布,在内盘较下部位有较稠密的孔洞分布,该内盘是由耐用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来制作的,该内盘的变形包括有在顶边和底边上的卷边或边框,该内盘的变形还包括任何对称的结构;和
e)所述的内盘和炊具支撑器被制作成一体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还包括:
a)所述的外火圈的锁定结构包括在气体接收器内环墙顶部上的圆环状的内搁板和环形顶盖内环墙底部的向下突出的底圆环。所述的气体喷口通道是安置在环形顶盖的外环墙上,沿外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底圆环面在内的部分外环墙,所述的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也可同时安置在顶盖的外环墙和气体接收器外环墙上,因而同时切割了顶盖外环墙的底圆环面和气体接收器外环墙的顶圆环面,所述的内火圈的的锁定结构包括了在空心圆柱体环墙顶部上的圆环状的内搁板和圆形顶盖环墙底部的向下突出的底圆环,所述的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是安置在圆形顶盖的环墙上,沿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底圆环面在内的部分环墙,所述的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也可同时安置在顶盖的环墙和空心圆柱体的环墙上,因而同时切割了顶盖环墙的底圆环面和空心圆柱体环墙的顶圆环面;
b)所述的外火圈的锁定结构还包括在气体接收器外环墙顶部上的向斜上方指向的顶圆环面、即是倒置圆锥台形的顶面和圆环形顶盖外环墙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即是倒置圆锥台形的外圆环面,所述的新型的气体喷口通道是安置在气体接收器的外环墙上,沿外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倒置圆锥台形的顶面在内的部分外环墙,所述的内火圈的的锁定结构包括了在空心圆柱体环墙顶部上的倒置圆锥台形的顶面和圆形顶盖环墙的倒置圆锥台形的外圆环面,所述的气体喷口通道是安置在空心圆柱体的环墙上,沿环墙的圆周经向地和间隔地排列、并切割了包括倒置圆锥台形顶面在内的部分环墙;
c)所述的内、外火圈的气体喷口通道还包括是安置在相应的圆形、圆环形顶盖的顶部上,沿着顶盖顶部的一圆周径向和间隔地排列并贯穿了相应的顶部圆板、圆环;和
d)所述的燃烧器的的圆形、圆环形顶盖上包括有一侧向圆环形突出的边缘,其具有向斜上方向指向的圆环形底面,而该突出边缘的底环面是沿着对应的众喷口通道的向斜上方指向的内表面方向,还包括有一向下开口的圆环槽安置在该突出边缘与顶盖环墙的连接之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还包括:
a)所述的燃气炉包括有一下部结构连接了一上部结构的燃气炉外壳,外壳的下部结构是有一 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容器,包括了底面和多个穿透其四边形围墙的孔洞,所述的外壳的上部结构包括有一向上指向的补充墙,顶部面板,和一个结合成一体的板状结构,所述的燃气炉外壳的变形包括有一个向上开口的长方体的容器,顶部面板,和一块可拆卸的、固定在该容器的内侧面上的燃烧器接收平板,所述的外壳的另一种变形包括有顶部面板,结合成一体的板状结构,和一向上开口的长方体的容器;和
b)所述的板状结构包括有一个封闭的长方形的顶部边框来向内连接了一个封闭的、用来支撑两顶部面板的四边形的内搁板,内搁板并向内连接了一封闭的四边形的向下的边墙,边墙在其底边连接了横向的燃烧器接收平板,众多的边孔被安置在接近四边形向下边墙和接收平板的连接处,接收平板包括两组相同的的圆形结构,每组圆形结构包括了具有边孔和中央孔的中央突起圆台用来承受和支撑燃烧器、内圆环形凹槽用来聚集在烹调时溅落的液体、中间的突起圆环、和外圆环形凹槽用来支撑外围和炊具支撑器又限制他们在槽内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还包括:
a)外围的底边和支撑器的底端是处在燃烧器接收平板的外圆环形凹槽之中,内盘包围了燃烧器的上部结构,内盘的底边被安置成高于并与内圆环形凹槽的中心圆周对齐,内盘和外围的顶边被可拆卸地整合在一起后,再被安置在顶部面板的中央孔中,并与面板的顶面相对齐,顶部面板就在视觉上掩盖了外围和内盘,从而使得本发明燃气炉具有一平整的炉顶面,平整炉顶面的视觉效应与安装燃气炉柜台的平整顶面视觉效应相一致;
b)所述的燃气炉还包括炊具支撑器的顶边与顶部面板的顶面相对齐,这样包括炊具支撑器的顶边在内都被面板所掩盖而达到燃气炉的彻底的平面视觉效应;和
c)在安置所述的可拆卸和可移去的燃烧器时,燃烧器在底部两侧的燃气空气引入管穿过了燃烧器接收平板的中央突起圆台的相应的两边孔,燃烧器在底部中央的引入管穿过了圆台的中央孔,这样内、外火圈的上部结构就被安置在圆台之上,在这种状态下,与突起圆台的顶面相接触的包括有外火圈的两个支柱的底面,在两侧引入管中部的横向圆环面,和内火圈的空心圆柱体的底圆环面,这就形成了在外火圈的气体接收器的圆环形底面和中央突起圆台的顶面之间的间隙,该间隙可让二次空气由外向内、流向内火圈来支持从内火圈的喷口通道里流出的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所述的燃烧器与燃烧器接收平板包括有面接触或点接触的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还包括:
a)所述的燃气炉有优化的气体流动的途径,接近外壳底面的环境空气通过在外壳下部结构上的孔洞而进入到外壳的下部结构内,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一次空气流入燃烧器的燃气空气引入管。其余的空气继续向上地流过燃烧器接收平板的边孔,其中部分的空气用作为二次空气参与从内、外火圈流出的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其余的未被利用的空气向上通过面板的中央孔向上流走,而燃烧产生的废气则通过内盘的顶端开口而向上流走,该流动的类型与燃烧可燃物所产生的自然的气体流动的类型相一致;和
b)所述的燃气炉的燃气炉还包括有单个、或两个、或多个(三个或以上)的燃烧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还包括:
a)所述的内盘顶边的优选直径为十九厘米,该燃烧器的上部结构含有一(外部的)火焰燃烧圈,该燃烧圈上有一最大直径为八厘米的园周,在该园周上座落了该众多喷口通道的出气口,该优选直径和最大直径是相关于一优选的从喷口出气口的最高位置到一炊具底面的距离为2.5厘米到3厘米和具有最普遍和最可能地被使用炊具的径向尺寸为15厘米到20厘米;和
b)该内盘或外围是用陶瓷材料来制作的,所述的陶瓷材料包括了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碳化钛,氧化镁和氧化硅,或者是他们的组合,所述的陶瓷材料也包括了由纤维增强的陶瓷复合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崭新的燃气炉,其特征是:还包括:
a)该外围包括外表面、内表面、顶边和底边,众多的孔洞贯穿了该外围,该外围是由金属或金属合金来制作的,该外围包括具有对称的形状;和
b)所述的内盘和外围被制作成一体化。 
CN201110046620.5A 2010-02-22 2011-02-19 一种具有平整炉顶面的节能燃气炉 Active CN102141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60,234 2010-02-22
US12/660,234 US8590526B2 (en) 2007-06-11 2010-02-22 Gas stove having improved burners incorporated with removable flame heat transfer regulating apparatus concealed by top plates of the stov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1255A true CN102141255A (zh) 2011-08-03
CN102141255B CN102141255B (zh) 2014-02-12

Family

ID=444089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6620.5A Active CN102141255B (zh) 2010-02-22 2011-02-19 一种具有平整炉顶面的节能燃气炉
CN20112004726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8530U (zh) 2010-02-22 2011-02-19 一种崭新的具有平整炉顶面的节能燃气炉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4726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8530U (zh) 2010-02-22 2011-02-19 一种崭新的具有平整炉顶面的节能燃气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21412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4363A (zh) * 2019-01-24 2019-05-17 吴联凯 一种节能大锅灶燃烧器
CN112341200A (zh) * 2020-09-15 2021-02-09 山东冠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微孔碳化硅陶瓷燃烧器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2237Y (zh) * 1997-01-07 1998-09-23 林洪生 一种燃气炉具
CN2872146Y (zh) * 2006-01-25 2007-02-21 刘一宪 一种燃烧器低陷的燃气灶
CN201203104Y (zh) * 2008-05-14 2009-03-04 叶忻泉 油烟下排式组合灶具
CN101440972A (zh) * 2007-06-11 2009-05-27 孙一慧 一种拆卸式用于煤气炉燃烧器的火焰热量控制装置
CN201344574Y (zh) * 2008-12-22 2009-11-11 夏志生 下排式油烟机灶具一体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2237Y (zh) * 1997-01-07 1998-09-23 林洪生 一种燃气炉具
CN2872146Y (zh) * 2006-01-25 2007-02-21 刘一宪 一种燃烧器低陷的燃气灶
CN101440972A (zh) * 2007-06-11 2009-05-27 孙一慧 一种拆卸式用于煤气炉燃烧器的火焰热量控制装置
CN201203104Y (zh) * 2008-05-14 2009-03-04 叶忻泉 油烟下排式组合灶具
CN201344574Y (zh) * 2008-12-22 2009-11-11 夏志生 下排式油烟机灶具一体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4363A (zh) * 2019-01-24 2019-05-17 吴联凯 一种节能大锅灶燃烧器
CN112341200A (zh) * 2020-09-15 2021-02-09 山东冠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微孔碳化硅陶瓷燃烧器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1255B (zh) 2014-02-12
CN202188530U (zh) 201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6215B2 (en) Diffusion cap burner for gas cooking appliance
CN201539902U (zh) 一种拆卸式用于煤气炉燃烧器的火焰热量控制装置
CN106224958B (zh) 一种家用燃气灶具燃烧器
US8590526B2 (en) Gas stove having improved burners incorporated with removable flame heat transfer regulating apparatus concealed by top plates of the stove
CN106678797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4026671U (zh) 一种双腔红外线燃烧器
CN202188530U (zh) 一种崭新的具有平整炉顶面的节能燃气炉
EP2390569B1 (en) A burner for professional or domestic gas cookers, particularly of the type of vertical-flame burners adapted for cooking with woks and the like
CN201992654U (zh) 一种中心火盖及应用该中心火盖的节能燃烧器
CN101818896B (zh) 与可控制热量传递装置相结合的有新型喷口通道的燃烧器
KR102177026B1 (ko) 업소용 가스레인지의 화구 구조체
KR101680073B1 (ko) 고화력 가스버너용 불탑
CN2913864Y (zh) 节能环保燃烧器及燃气炉灶
CN106122961A (zh)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WO201706296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urning a lean, pre-mixed flame
CN106500137B (zh) 燃气灶及燃气系统
KR101019559B1 (ko) 휴대용 가스렌지의 고화력용 헤드
CN206973552U (zh) 一种双内环高效燃烧器
KR100871937B1 (ko) 조리용 버너
US20190086077A1 (en) Gas burner assembly for a cooktop appliance
CN205119063U (zh) 一种家用灶具花形大火盖以及配合所述花形大火盖的燃烧器
CN204922984U (zh) 一种蓄热体及安装有该蓄热体的燃烧器
CN216844675U (zh)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CN2404001Y (zh) 旋流式燃气燃烧和红外辐射加热炉
KR20150055708A (ko) 주방용조리기구의 가스연료절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