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8195A - 具有弯曲塞绳的触头装置、具有触头装置的继电器以及组装继电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弯曲塞绳的触头装置、具有触头装置的继电器以及组装继电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8195A
CN102138195A CN2009801334007A CN200980133400A CN102138195A CN 102138195 A CN102138195 A CN 102138195A CN 2009801334007 A CN2009801334007 A CN 2009801334007A CN 200980133400 A CN200980133400 A CN 200980133400A CN 102138195 A CN102138195 A CN 102138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d
relay
contact
join domain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34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8195B (zh
Inventor
阿克塞尔.施奈德
托马斯.黑内尔
克里斯琴.马兰科
乔尔格.舒尔特海斯
艾伯特.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138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8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22Flexible 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contact and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relay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60Contact arrangements moving contact being rigidly combined with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24Parts rotatable or rockable outside coil
    • H01H50/28Parts movable due to bending of a blade spring or re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5Switch ma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开关高负载电流的继电器(43)的触头装置(1)。而且,本发明涉及用于开关高负载电流的具有触头装置(1)的继电器(43)。最后,本发明涉及用于组装开关高负载电流的继电器(43)的方法。为了能够以至少部分自动化的方式将触头装置(1)组装在继电器(43)中而无需其它用于塞绳(4)的保持装置,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塞绳(4),其由于其作为自支撑结构的形状而以固有的稳定的方式保持,以及提供一种方法,其具有其中塞绳(4)成形为以形成具有弯曲形状的自支撑结构的方法步骤。

Description

具有弯曲塞绳的触头装置、具有触头装置的继电器以及组装继电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开关高负载电流的继电器的触头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区域、能够相对于连接区域在开关方向移动的至少一个开关触头和具有弯曲形状并且连接至少一个连接区域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以传导负载电流的柔性塞绳。而且,本发明涉及用于开关高负载电流的继电器。最后,本发明涉及用于组装开关高负载电流的继电器的方法,其中所述继电器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区域和至少一个开关触头,塞绳至少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区域并连接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以传导负载电流。
背景技术
用于开关高负载电流的继电器的触头装置和具有上述的触头装置的用于开关高负载电流的继电器是广泛可用的。通常,继电器设置有将控制信号转换为运动的致动器。致动器可构造为线圈的形式,该线圈取决于电控制信号产生磁场,该磁场可以以吸引力或者排斥力的方式作用在继电器的衔铁上。根据控制信后而相应运动的衔铁连接到开关触头以传递运动并可以在开关方向将开关触头至少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一或者第二位置,开关触头可接触固定触头以传导负载电流。在许多继电器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控制信号在制动器上,开关触头保持在第一或者第二位置中的无负载位置。例如,开关触头的无负载位置通过衔铁弹簧预先设定,该衔铁弹簧以预张紧的方式集成在继电器中并保持开关触头在第一或者第二位置,如果没有控制信号的话。但是,如果在致动器上存在相应的控制信号,在每一情形下,开关触头克服衔铁弹簧的有效弹力而运动到另一位置。没有任何的相应控制信号,开关触头可以根据弹力再次返回到初始位置。
特别地,当打算开关例如超过30A的高负载电流时,要求线路具有大的横截面,其将高负载电流从固定触头导引到开关触头。在当前的继电器的情形中,所谓的塞绳,也就是包括多个薄的缆线的编绳,用作连接到连接区域的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和开关触头之间的线路。这些塞绳是柔性的,因此不会明显阻止开关触头相对于连接区域的运动。
如果塞绳以弯曲的方式延伸,通过塞绳产生的至多仅较小的力抵消开关触头的运动。但是,具有这样的塞绳的继电器由于塞绳的柔性不能以自动化的方式容易地进行组装,因为塞绳的连接区域不能在没有人工干预下定位和连接到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触头装置、继电器和用于组装继电器的方法,其中继电器可以高度自动化地组装。
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在上面的介绍中提及的触头装置得以实现在于塞绳以固有的稳定方式得以保持,因为它形成为自支撑结构。对于在介绍中提及的继电器,该目的根据本发明得以实现在于继电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触头装置。最后,该目的通过所述方法得以实现在于塞绳弯曲以形成自支撑结构。
由于塞绳的自支撑结构,触头装置可以定位在继电器中作为可一体管理的并自支撑的组件以使得它呈现至少相对于固定连接部的预定位置,并将它以自支撑方式保持。塞绳相对于它关于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的定位的单独的保持,其可以任选地手动进行,不是必需的。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通过各个构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构型是有利的并可以根据需要彼此组合。这些构型以及与这些构型相关的优点在下面提出。
根据第一构型,塞绳可以产生逆着弯曲作用而作用的回复力,塞绳可以弹性地预张紧。特别地,塞绳可以以仅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方式弯曲。回复力可以以固有的稳定方式形成塞绳,取决于塞绳的曲率半径,并且当曲率半径变得越小而变得越大。特别地,在以弯曲方式的塞绳的区域中,弹性预张紧可以通过塞绳自身产生。当塞绳具有大致圆形截面时,塞绳可以以自支撑方式维持它的形状,甚至在负载在不同方向作用的情形中。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对于该目的是特别有利的。
塞绳可以以弯曲方式逆着它产生的回复力固定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结果,回复力可以至少通过至少一个开关触头吸收以使得塞绳以弹性预张紧的方式接收和维持在触头组件中。
塞绳可以具有两个末端并可以形成凹口或者环,该凹口或者环直接远离其末端并展开。由于明显的非倾斜并且特别地至少部分地弯曲的形状,凹口或者环的形状将回复力以均一的方式分布在塞绳上并允许塞绳为固有地稳定的。
在塞绳以环状方式弯曲的情形中,其两个末端可以闭合在一起。如果塞绳弯曲为凹口的形式,塞绳的末端可安置为互相间隔开。对于环状以及凹口状构型的塞绳,塞绳的末端可以平行地并且在相同或者相反方向延伸。特别地,以凹口状或者环状方式成形的塞绳的末端也可以安置为非平行方式并可能以大致V状的方式安置。末端可以在V状的梢部区域彼此挨着或者间隔开。
为了能够将触头装置形成为自支撑的组件,塞绳的末端可以连接到设置在触头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开关触头。开关触头,特别地在不是在开关方向的方向,可以以大致不可位移的方式集成在触头装置中。回复力可以导向为大致垂直于开关方向并且至少一个开关触头可以安置在触头装置中以逆着塞绳的回复力或者张力作用。塞绳,在末端或者在塞绳经由其传递张力到触头装置的其余部分的区域之间,可至少部分地在一个方向延伸以便以弯曲的方式弯曲。因此,塞绳可以具有弯曲的形状并可以以固有的稳定方式维持在自支撑结构,而无需连接到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
连接区域可连接到固定连接部以仅当触头装置安装在继电器中时引导负载电流。构造为环状或者凹口状方式的塞绳结果可以具有形成自支撑结构的形状,即使当触头装置并未组装在继电器中时。
塞绳的连接区域可安置为大致在塞绳末端之间的中心处,并可以配置成用于连接到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塞绳因此可以直接牢固地连接到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而不必将其它部件连接到塞绳。而且,在连接区域和至少一个开关触头之间延伸的两塞绳部分是相等长度的,结果具有大致相同水平的电阻。
连接区域可以构造为塞绳的刚性构件部分。构造为具有刚性构件的连接区域具有例如这样的优点:它可以比单独的未成形的塞绳更好地适于固定连接部的几何形状,由此可以在连接区域和固定连接部之间产生具有改善的电传导性的连接。
连接区域可以在与至少一个开关触头间隔开最大距离的弯曲塞绳的一部分中延伸。该给予这样的优点:开关触头可以更容易地相对于连接区域运动并且连接区域可以更容易地由工具接近。
在其末端区域中,塞绳可以不同地特别地与塞绳的其它部分相反方向地弯曲。特别地,对于凹口状构型,塞绳的末端可以连接到两开关触头,并且例如围绕两保持销导引,所述两保持销比两开关触头具有彼此之间更小的距离,这产生甚至更大的回复力。
在至少一个连接区域中和/或在至少一个开关触头中,塞绳可大致以直线方式延伸并且塞绳的直线部分可以通过弯曲的中间部分连接。特别地,在开关触头的区域中的塞绳的直线路径允许塞绳的良好限定的取向。在连接区域的区域中的直线路径限制其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在塞绳具有以直线且固有稳定的方式构造的区域的情形中,特别地,塞绳的弯曲的中间部分或者塞绳弯曲部可以产生回复力并产生至少一个连接区域和至少一个固定触头之间的相对运动。
因此,塞绳在直线延伸部分是固有稳定的,塞绳还可在至少一个开关触头的区域中部分地构造为刚性构件。
为了将塞绳部分地再成形为刚性构件,塞绳可以例如通过利用导向通过至少一部分塞绳的高电流进行加热,并且在加热阶段过程中或之后进行压缩。塞绳的各个纤维因此以材料一体的方式连接到一起以使得塞绳的柔性在此降低,并且塞绳变为至少部分刚性的。由于再成形,刚性构件部分可以构造为以使得它们可以定位为在连接元件例如固定连接部上大致为平的,并且因此可以以有效的方式焊接到其上。
特别地,作为刚性构件,连接区域可以具有远离触头装置导向的面,并且该面可以构造为连接面,用于连接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以引导负载电流。在塞绳的末端上的刚性构件可以构造为触头件,其远离塞绳末端导向并且绳索或者塞绳末端经由其可以连接到开关触头以引导负载电流。
塞绳末端和开关触头可以连接到彼此以在每一情形下通过连接件引导负载电流。连接件可以具有牢固地连接到各自的开关触头的触头部分,并可例如焊接或者铆接到其上。而且,连接件可以具有连接带,该连接带可以以相对于触头部分倾斜的方式并大致远离开关触头地延伸。特别地,两个连接件的连接带可以彼此远离地导向并平行于连接到其上的塞绳末端的路径。连接带和触头部分之间的角度可以预确定弯曲的塞绳在开关方向的方向上远离衔铁定向的倾角。或者,连接件可形成为具有两个连接带,并可以为大致Y形状的。
由于连接带和触头部分的不同取向,连接带和触头部分之间的连接件可以形成为具有弯曲边缘。两连接件的弯曲边缘可以以镜像对称的方式和/或特别地相对对齐地延伸,并平行于连接开关触头的笔直的线路之一。
而且,触头装置可以具有衔铁和衔铁弹簧,该衔铁弹簧形成一定角度并具有至少一个邻接构件和至少一个开关构件,至少一个开关构件能够固定到衔铁并连接衔铁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以传递运动。该触头装置的组装可以更加容易地在继电器之外进行,因为衔铁、衔铁弹簧和开关触头在每一情形下可以以不可位移的方式连接到彼此,并且例如进行铆接,而不需要阻挡它的继电器的其它的部件。
至少一个开关触头可以通过形成超程弹簧的衔铁弹簧的一部分连接到衔铁。在其中衔铁弹簧的开关构件连接到衔铁和开关触头的区域之间的衔铁弹簧可以以大致直线的连结板状的方式形成为单一侧固定的弯曲梁,开关触头可以固定到其远离触头装置朝向的自由端以能够在开关方向弹性偏斜。由于开关触头的该弹性悬置,开关操作对开关触头的损坏至少可以降低,因为开关触头在开关操作过程中并不以受限导引的方式撞击对应的开关触头。如果在非连接状态下开关触头和对应的开关触头的间隔并不例如符合规定,该尺寸偏差可以由开关触头的弹性悬置吸收。此外,由于开关触头的可弹性偏斜的配置,所谓的重新弹开至少可以降低。最后,如果例如由于触头的腐蚀而在开关方向开关触头和固定触头之间测量的距离应当增大的话,超程弹簧的使用允许开关触头的自动监控。
如果存在多个开关触头,它们可以连接到公共的超程弹簧,或者分别连接到单独的超程弹簧。在开关触头和超程弹簧之间,连接件的触头部分可以以不可位移的方式安置和连接到开关触头和超程弹簧。
其中塞绳延伸的塞绳平面可相对于衔铁倾斜。由于塞绳平面的倾斜,特别地在开关方向关于衔铁倾斜,连接区域从触头装置的剩余部分间隔开并因此可以由连接工具容易地解决。而且,平行于塞绳平面从至少一个开关触头到连接区域测量的塞绳长度可以大于并不倾斜的塞绳,而没有塞绳在竖直方向凸出超过触头装置的剩余部分。结果,连接区域可构造为更大并通过高水平的自动化进行组装。而且,连接区域的连接面可平行于塞绳平面延伸,其进一步简化了组装。
触头装置可形成连续的工具通道,该通道可以在连接区域的两侧上大致垂直于连接区域或者塞绳平面的连接面延伸,并可以包括由触头弹簧形成的凹陷。所述凹陷可以例如安置在位于邻接构件和开关构件之间的衔铁弹簧的连接区域中,连接区域从而能够将邻接构件和开关构件连接在一起以传递弹力。在垂直于开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横向延伸的其路径中,连接区域可通过凹陷中断,并且凹陷可在邻接构件的方向和在开关构件的方向延伸。连接区域可以在凹陷的两侧上形成衔铁弹簧的角度并传递弹力。
衔铁可以具有用于连接区域的间隙以使得衔铁弹簧在竖直方向并不伸出超过衔铁。在衔铁的间隙的两侧的每一个上,衔铁的侧面可以具有保持凹槽,该保持凹槽在横向开口,并且通过该保持凹槽衔铁可以定位在继电器中。
由于塞绳的倾斜取向,工具通道可特别地以相对于开关方向倾斜的方式并大致相对于触头装置对角线地延伸。工具通道可至少部分地延伸通过衔铁弹簧的凹陷和通过衔铁的间隙。结果,工具通道提供用于连接工具的足够的空间以将塞绳的连接区域连接到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即使当触头装置插入在继电器中时。
如果触头装置具有两开关触头,它们可以在横向方向安置为相互间隔开。位于开关触头之间的塞绳平面的侧面,其在该倾斜中大致为梯形的,从而得以加宽,由此塞绳的固有稳定性可以进一步改善。每一开关触头可以连接到单独的超程弹簧,或者多个开关触头可以连接到公共的超程弹簧。一些或者全部的开关触头可以配置为具有超过一个表面或者开关表面,该表面大致垂直于开关方向定向。开关表面可以安置在连接件的两个侧面上,特别地,每一开关触头可以构造为切换触头。
如果触头装置插入到继电器中处于操作位置,打算牢固地连接到连接区域的连接面的固定连接部可以伸入到工具通道中。具有上面描述的触头装置的继电器因此可以更加容易地组装,因为触头装置可以插入在继电器中作为大致自支撑的组件。特别地,在衔铁已经经由保持凹槽定位在继电器中并通过接合保持凹槽的保持连结板得以保持之后,触头装置可以定位在继电器中处于操作位置。塞绳和/或衔铁弹簧可至少稍微偏斜并以非正向锁定的方式将保持凹槽连接到保持连结板。
现在,由于塞绳的自支撑结构,连接区域可以相对于固定连接部自动预定位,并且固定连接部可以容易地由连接工具接近,而塞绳不需要另一保持构件。当连接工具构造为焊接电极并且连接区域焊接到固定连接部时,在连接区域和固定连接部之间产生特别牢固的连接。对于焊接,第一焊接电极可以至少部分地导引通过在远离固定连接部朝向的连接区域的侧面上延伸通过间隙和凹陷的那部分工具通道,第二焊接电极可以在远离连接区域朝向的固定连接部的侧面上导引,从而两个焊接电极都能够以简单和直线的方式或者钳子状的方式得以形成。
当触头组件组装在继电器中时,连接区域和固定连接部的连接可以作为最后的操作步骤进行。
衔铁可以通过继电器的保持连结板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保持,并且根据控制信号移动,特别地关于连接保持凹槽的开关轴倾斜或者枢转。
衔铁弹簧的邻接构件可以弹性偏斜地邻接抵靠大致平行于开关方向取向的止停部,该止停部例如能够为用于接收和保持线圈的L形状的轭的一体部件。至少大致垂直于开关方向延伸的轭的侧面可以保持线圈在其远离衔铁朝向的末端上。
邻接构件的弹性偏斜产生弹力,该弹力可以经由衔铁弹簧的连接区域传递到开关构件。连接到衔铁以传递运动的开关构件可以将弹力传递到衔铁中,衔铁因此偏斜并特别地倾斜到预定的无负载位置。衔铁的位置可以根据控制信号而变化。弹性力的一部分可以移动衔铁以使得它可以通过保持凹槽以非正向锁定的方式连接到轭。邻接构件可以可位移地定位在止停部上,或者可以以不可位移的方式连接到其上。
如果邻接构件固定到止停部,并且例如焊接到其上,邻接构件在焊接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远离衔铁弹簧的连接区域导向的张力得以保持。张力可通过一种力进行变化,通过该力开关触头通过衔铁弹簧保持在其无负载位置。
继电器可包括固定连接部,该固定连接部在触头装置已经组装在继电器中之后可以伸入到工具通道中并可以连接到连接区域的连接面。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实施例和附图通过例子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特征可以彼此独立地组合,如在各个有利实施例中已经提出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触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实施例的触头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实施例与先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触头装置预组装在继电器中;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的实施例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触头装置的构造和功能。在该情形中,示意性地示出具有衔铁弹簧2、衔铁3和塞绳4的根据本发明的触头装置1。衔铁弹簧2包括邻接构件5和通过弯曲连接区域6连接到邻接构件5的开关构件7。邻接构件5示出为取向为平行于开关方向S。取向为相对于邻接构件5大致垂直的开关构件7平行于竖直方向H延伸。连接区域6在其平行于横向Q延伸的路径中具有凹陷8,该凹陷8至少部分地在邻接构件5的方向和开关构件7的方向延伸。在竖直方向H上定向的衔铁3的末端在其横向Q导向的路径中具有用于衔铁弹簧2和特别地连接区域6的间隙9,其连接区域6伸入到间隙9中。
开关构件7具有自由端10、11,其与竖直方向相反地导向,并且在自由端和连接区域6之间设置有四个连接点12-15,该连接点大致沿着横向Q安置。经由连接点12-15,开关构件7固定到衔铁3。在开关构件7的自由端10、11和连接点12-15之间,衔铁弹簧2构造为具有两个连结板(web)状的超程弹簧16、17。连结板状的超程弹簧16、17大致与竖直方向H相反地延伸,其自由端10、11能够在开关方向S弹性偏斜。
两开关触头18、19固定到自由端10、11,至少在开关方向S导向的开关触头18、19的表面20、21构造为引导负载电流并承受高开关电流。开关触头18、19在这个例子中以大致圆形-圆柱的方式构造。但是,开关触头18、19的形状还可不同于圆形-圆柱形式,特别地,在开关方向导向的开关触头18、19的表面20、21还可以弯曲的方式延伸。开关触头18、19可特别地形成为连接铆钉并铆接到衔铁弹簧2的开关构件7。在开关触头18、19和超程弹簧16、17的末端10、11之间,安置连接件22、23。连接件22、23将开关触头18、19连接到塞绳4的末端24、25,所述塞绳大致与竖直方向H相反地导向以引导负载电流。连接件22、23特别地具有连接带26、27,其在每种情形下固定到塞绳4以引导负载电流以及固定到直接与开关触头18、19之一接触的触头部分28、29以引导负载电流。大致在竖直方向H导向的连接带26、27至少部分地彼此远离地导向,并分别远离开关构件7和衔铁3倾斜。
塞绳4的末端24、25至少部分地构造为刚性构件30、31并连接到连接件22、23的连接带26、27。刚性构件30、31邻接抵靠连接带26、27的远离衔铁3面对的面32、33,并固定到其上,以引导负载电流。例如,刚性构件30、31可以焊接到面32、33。
塞绳末端24、25,特别地在刚性构件30、31的区域中,以大致直线和刚性的方式形成。
由于大致与连接带26、27对齐的刚性构件30、31的预定取向,塞绳4以凹口的方式变形。如果刚性构件30、31延伸为不远离彼此导向,而是彼此平行并特别地在相同方向导向,那么塞绳4可以弯曲为环的形式,并且环可以以与凹口相同的方式远离塞绳4的末端24、25张开。在刚性构件30、31的区域中,塞绳末端24、25具有预定的最小相互间隔。在其在竖直方向H延伸的路径中,弯曲塞绳4的侧部34、35之间的距离增大并在连接区域6附近达到在竖直方向H的最大值。在刚性构件30、31上方的竖直方向H,塞绳4至少部分地以弯曲的方式延伸并具有塞绳弯曲部36、37,该弯曲部形成为弯曲中间部分并以弯曲的方式向着彼此延伸。
在塞绳弯曲部36、37之间,塞绳4构造为连接区域38。连接区域38构造为以引导负载电流并至少部分地作为在塞绳弯曲部36、37之间延伸的刚性构件39。在刚性构件39的区域中,塞绳4还以大致直线的方式延伸。刚性构件39在横向Q延伸的宽度大致对应平行于横向Q延伸的凹陷8的跨度。
相对于开关构件7和衔铁3,塞绳4定向为至少部分地在开关方向S倾斜并限定塞绳平面L。与开关方向S相反地定心的刚性构件39的面在这个例子中以大致平面的方式构造并平行于塞绳平面L延伸。特别地,在开关方向S远离触头装置1朝向的刚性构件39的面构造为连接面40,用于将连接区域38连接到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以引导负载电流。
塞绳弯曲部36、37大致克服弹力弯曲,所述弹力是由塞绳4产生并通过塞绳末端24、25的刚性构件30、31和连接区域38的刚性构件39吸收。弹力特别地通过塞绳末端24、25的刚性构件30、31导向到连接件22、23中,弹力F1、F2作用在平行于横向Q并彼此远离地延伸的连接件22、23中。由开关构件7产生的相等且相反的保持力逆着弹力F1、F2而作用。
由于塞绳4的弯曲形状而在塞绳弯曲部36、37中产生的弹力F1、F2使得塞绳4形成为自支撑结构,该自支撑结构以固有的稳定方式保持塞绳4。
图2示出另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在功能和构造上与图1的实施例的元件对应的元件。为了简洁,将仅讨论与图1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触头装置1在该例子中以示意性侧视图示出。在这个视图中,可以看出,衔铁弹簧2形成一定角度,邻接构件5和开关构件7定向为相对于彼此大致垂直地延伸。但是,开关构件7和邻接构件5也可以定心为相对于彼此成锐角或者钝角。衔铁3定向为大致平行于开关构件7并通过连接点12-15固定到其上,所述连接点在该例子中是铆钉的形式。在超程弹簧16、17的区域,衔铁3构造为具有触头凹口41,触头凹口41同样允许超程弹簧16、17逆着开关方向S偏斜。由塞绳4限定的塞绳平面L在这个侧视图中以虚线示出。
在衔铁弹簧2中的凹陷8或者衔铁3的间隙9界定工具通道W,该工具通道W垂直于塞绳平面L延伸并通过通道边缘R1、R2表示。特别地,通道边缘R2的位置并不由触头装置1的部件限制。相反,工具通道W的直径,特别地在连接区域6和连接区域38之间,限定用于将刚性构件39连接到继电器的固定连接部42的工具的预定空间,其在该情形中示出为除了触头装置1之外。
在这个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以自支撑方式相对于衔铁弹簧2的开关构件7成倾角N延伸的塞绳4,即使没有凹陷8或者间隙9,工具通道W具有足够大的直径d以沿着工具通道W相对于刚性构件39和固定连接部42导引用于将连接区域38连接到固定连接部42的工具。但是,由于凹陷8和间隙9,连接工具可更容易地定位或者可以使用更大的工具。塞绳4和固定连接部42都不在竖直方向H伸出大致超过衔铁弹簧2的邻接构件5。
倾角N在该实施例中为大约30°;但是,它还可以大于或者小于30°,特别地,至少10°且直到90°或更大。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变得清楚的是,由于塞绳4的自保持和固有的稳定的自支撑结构,触头组件1可以以简单并且至少部分自动化的方式组装在继电器中,继电器在竖直方向H的高度不必通过塞绳4或者固定连接部42增大。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触头装置1的继电器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在功能和结构上对应于图1或者2的实施例的元件的元件。为了简洁,将仅讨论与图1和2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图3示出定位在继电器43中的触头装置1。继电器43包括致动器44,致动器44构造为线圈并将控制信号转化为衔铁3的运动。衔铁3将这些运动传递到衔铁弹簧2的开关构件7,特别地,传递到超程弹簧16、17和牢固地连接到其上的开关触头18、19。当相应的控制信号出现在致动器44上时,开关触头18、19平行于开关方向S偏斜。
邻接构件5弹性偏斜地邻接抵靠L形状的轭46的止停部45并经由连接区域6和开关构件7将该偏斜产生的弹力导向到衔铁中。开关触头18、19邻接抵靠固定触头48、49,开关触头18、19的表面20、21在开关方向S导向,所述固定触头48、49通过固定触头保持器47保持以引导负载电流。继电器43可配置为打开或者闭合构件。如果开关触头18、19每个具有超过一个表面20、21,所述表面可以在开关方向S和逆着开关方向S延伸,并且,如果对应数量的适当定向的固定触头48、49设置在继电器43中,继电器43也可以构造为切换继电器。
衔铁3在其平行于竖直方向H延伸的侧面具有保持凹槽50、51,保持凹槽50、51在横向Q开口。对应形成的轭46的保持连结板52、53接合在凹槽50、51中并固定衔铁3,防止分别在横向Q和竖直方向H的运动。
刚性构件39的连接面40经由独立地保持其对齐的自支撑塞绳4邻接抵靠面对连接区域38的固定连接部42的侧面。固定连接部42构造为固定的连接保持器54的延续部,该延续部大致在竖直方向H延伸并且在开关方向S倾斜,并分别平行于塞绳平面L和连接区域38的连接面40延伸。固定的连接保持器54在横向Q延伸并平行于竖直方向H取向。在平行于竖直方向H延伸的弯曲区域55中,固定的连接保持器54示出为逆着开关方向S倾斜。
图4示出继电器43的另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在功能和构造上对应于先前的附图的实施例的元件的元件。为了简洁,将仅讨论与已经描述过的附图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图4中,继电器43示出为具有插入的触头装置1。由于塞绳4的自支撑结构,连接区域38的刚性构件39预定位地邻接抵靠固定连接部42。导引过工具通道W的两个连接工具56、57将连接区域38挤压到固定的连接部42上,连接工具56、57从相反方向作用在刚性构件39或者固定连接部42上。连接工具56、57可例如为焊接电极,其将刚性构件39焊接到固定连接部42。
因为塞绳4由于其作为自支撑结构的形状以固有的稳定方式保持,并且刚性构件39因此预定位地邻接抵靠固定连接部42而无需外部辅助装置,连接工具56、57可以将连接区域38和固定连接部42连接在一起来以便以至少部分自动化的方式引导负载电流,并且,特别地,是在继电器43已经插入到焊接装置之后,而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开关高负载的继电器(43)的触头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区域(38);至少一个开关触头(18,19),该至少一个开关触头可以在开关方向(S)相对于所述连接区域(38)运动;以及柔性塞绳(4),该柔性塞绳具有弯曲形状并将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区域(38)连接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18,19)以引导负载电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绳(4)以固有的稳定方式保持,因为该塞绳形成为自支撑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绳(4)是弹性预张紧的。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触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绳(4)具有两个末端(24,25),并且所述塞绳(4)形成凹口或者环,该凹口或者环在远离所述塞绳的所述末端(24,25)取向的方向展开。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触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绳(4)的所述末端(24,25)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18,19)。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触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区域(38)安置在所述塞绳(4)上,大致位于所述末端(24,25)之间的中心处。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触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域(38)在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18,19)间隔开最大距离的一部分塞绳(4)中延伸。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触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绳(4)构造为在其末端(24,25)的区域中和/或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区域(38)的区域中的刚性构件(30,31,39)。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触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装置(1)具有衔铁(3)和衔铁弹簧(2),所述衔铁弹簧(2)形成一定角度并具有至少一个邻接构件(5)和至少一个开关构件(7),所述至少一个开关构件(7)固定到所述衔铁(3)并且所述衔铁(3)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18,19)以传递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18,19)通过形成超程弹簧(16,17)的所述衔铁弹簧(2)的一部分连接到所述衔铁(3)。
10.如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触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装置(1)形成连续的工具通道(W),该工具通道在所述连接区域(38)的两侧上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区域(38)的连接面(40)延伸并包括由所述超程弹簧(16,17)形成的凹陷(8)。
11.一种用于开关高负载电流的继电器(43),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10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触头装置(1)。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继电器(43),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43)包括牢固地连接到所述连接区域(38)的所述连接面(40)并伸入到所述工具通道(W)中的固定连接部(42)。
13.一种用于组装开关高负载电流的继电器(43)的方法,所述继电器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区域(38)和至少一个开关触头(18,19),其中塞绳(4)至少形成为具有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区域(38)并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触头(18,19)以引导负载电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绳(4)弯曲以形成自支撑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绳(4)以弯曲的方式克服它产生的回复力(F1,F2)而固定,所述回复力(F1,F2)以固有的稳定方式成形所述塞绳(4)。
15.如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头装置(1)定位在所述继电器(43)中处于操作位置时,所述连接区域(38)通过所述塞绳(4)的所述自支撑结构自动地预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固定连接部(42)的连接位置。
CN200980133400.7A 2008-08-26 2009-07-24 具有弯曲塞绳的触头装置、具有触头装置的继电器以及组装继电器的方法 Active CN102138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39704.0 2008-08-26
DE102008039704A DE102008039704A1 (de) 2008-08-26 2008-08-26 Kontaktanordnung mit gebogener Litze, Relais mit Kontakt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Relais
PCT/EP2009/059561 WO2010023045A1 (en) 2008-08-26 2009-07-24 Contact arrangement having a bent cord, relay having a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rela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8195A true CN102138195A (zh) 2011-07-27
CN102138195B CN102138195B (zh) 2014-08-13

Family

ID=41100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3400.7A Active CN102138195B (zh) 2008-08-26 2009-07-24 具有弯曲塞绳的触头装置、具有触头装置的继电器以及组装继电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32241B2 (zh)
EP (1) EP2342731B1 (zh)
JP (1) JP5320466B2 (zh)
CN (1) CN102138195B (zh)
DE (1) DE102008039704A1 (zh)
ES (1) ES2529468T3 (zh)
WO (1) WO20100230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0867A (zh) * 2017-06-21 2020-02-07 尹楚尔Ip有限责任公司 电开关及其开关叶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9756B2 (ja) * 2008-11-05 2014-11-05 クラリアント・ファイナンス・(ビーブイアイ)・リミテッド アルキルアルコール/アクロレインを使用したジアルキルホスフィン酸、−エステル及び−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らの使用
DE102008055916A1 (de) * 2008-11-05 2010-05-06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no-hydroxyfunktionalisierten Dialkylphosphinsäuren, -estern und -salzen mittels Allylalkoholen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2008055914A1 (de) * 2008-11-05 2010-05-06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no-hydroxyfunktionalisierten Dialkylphosphinsäuren, -estern und -salzen mittels Acroleinen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2008056341A1 (de) * 2008-11-07 2010-05-12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noaminofunktionalisierten Dialkylphosphinsäuren, -estern und -salzen mittels Acrylnitrilen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2008056342A1 (de) * 2008-11-07 2010-05-12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ialkylphosphinsäuren, -estern und -salzen mittels Acrylnitrilen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2008056339A1 (de) * 2008-11-07 2010-05-12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no-aminofunktionalisierten Dialkylphosphinsäuren, -estern und -salzen und ihre Verwendung
EP2352740B1 (de) * 2008-11-07 2014-09-24 Clariant Finance (BVI) Limite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ialkylphosphinsäuren, -estern und -salzen mittels acrylsäurederivaten und ihre verwendung
US8772519B2 (en) 2008-11-11 2014-07-08 Clariant Finance (Bvi) Limi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mono-allyl-functionalized dialkylphosphinic acids, salts and esters thereof with allylic compounds, and the use thereof
DE102008060035A1 (de) * 2008-12-02 2010-06-10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no-hydroxyfunktionalisierten Dialkylphosphinsäuren, -estern und -salzen mittels Vinylester einer Carbonsäure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2008060036A1 (de) * 2008-12-02 2010-06-10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no-carboxyfunktionalisierten Dialkylphosphinsäuren, -estern und -salzen mittels Vinylester einer Carbonsäure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2008064012A1 (de) 2008-12-19 2010-06-24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Halogenfreie Addukte von Alkylphosphonigsäurederivaten und diesterbildenden Olefinen, halogenfre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GB2482032B (en) 2010-07-16 2013-04-10 Kraft Foods R & D Inc Coffee products and related processes
DE102010063172A1 (de) * 2010-12-15 2012-06-21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Kontaktanordnung für ein Relais mit zwei Laststrompfaden und einem Querstrompfad und Relais mit Kontaktanordnung
WO2015107220A1 (en) * 2014-01-20 2015-07-23 Zettler Electronics Gmbh Contact arrangement for high power relay
JP2015191857A (ja) * 2014-03-28 2015-11-02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KR102531475B1 (ko) * 2016-02-02 2023-05-11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릴레이
JP2019067508A (ja) * 2017-09-28 2019-04-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および当該接点装置を搭載した電磁継電器
TWI680483B (zh) * 2019-07-03 2019-12-21 百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繼電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7743A (en) * 1984-05-09 1987-03-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ntact arrangement for a high breaking capacity relay
EP0281950A1 (de) * 1987-03-13 1988-09-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US5324901A (en) * 1989-10-24 1994-06-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ntact device for a changer relay
DE19522931A1 (de) * 1995-06-23 1997-01-02 Siemens Ag Relais für hohe Schaltleistungen
CN1196824A (zh) * 1995-08-07 1998-10-21 西门子电气机械元器件公司 极化电磁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30691A (en) * 1933-05-31 1936-02-11 Gen Electric Electric switch
FR2365872A1 (fr) * 1976-09-22 1978-04-21 Marechal Sa Expl Procedes Perfectionnements aux contacts electriques elastiques a pression en bout
FR2614143B1 (fr) * 1987-04-17 1992-09-04 Merlin Gerin Procede de fixation rigide d'une piece metallique sur un support thermoplastique et contact electrique en metal et en thermoplastique
DE8808401U1 (zh) * 1988-06-30 1988-08-18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De
FR2665026B1 (fr) * 1990-07-19 1992-09-18 Merlin Gerin Procede de connexion par soudage d'un conducteur flexible a un doigt de contact, et structure de contact electrique a plusieurs lamelles.
JPH0660787A (ja) * 1992-08-04 1994-03-04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開閉装置
DE4429552A1 (de) * 1994-08-19 1996-02-22 Siemens Ag Ankerhalterung für ein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US5805039A (en) * 1995-08-07 1998-09-08 Siemens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Inc.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3849197B2 (ja) * 1997-02-06 2006-11-2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2000195402A (ja) * 1998-12-25 2000-07-14 Mitsuba Corp 電磁継電器
US6958671B2 (en) * 2001-11-15 2005-10-25 Square D Company Electrical contactor with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resistivity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7743A (en) * 1984-05-09 1987-03-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ntact arrangement for a high breaking capacity relay
EP0281950A1 (de) * 1987-03-13 1988-09-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US5324901A (en) * 1989-10-24 1994-06-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ntact device for a changer relay
DE19522931A1 (de) * 1995-06-23 1997-01-02 Siemens Ag Relais für hohe Schaltleistungen
CN1196824A (zh) * 1995-08-07 1998-10-21 西门子电气机械元器件公司 极化电磁继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0867A (zh) * 2017-06-21 2020-02-07 尹楚尔Ip有限责任公司 电开关及其开关叶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2731A1 (en) 2011-07-13
US8432241B2 (en) 2013-04-30
US20110234340A1 (en) 2011-09-29
CN102138195B (zh) 2014-08-13
WO2010023045A1 (en) 2010-03-04
ES2529468T3 (es) 2015-02-20
DE102008039704A1 (de) 2010-03-04
JP2012501057A (ja) 2012-01-12
EP2342731B1 (en) 2014-11-26
WO2010023045A9 (en) 2010-05-06
JP5320466B2 (ja)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8195B (zh) 具有弯曲塞绳的触头装置、具有触头装置的继电器以及组装继电器的方法
EP1511052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3356088B2 (ja) 電気接続構造
CH694478A5 (de) Kontaktelement.
JP3896548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10086029A (zh) 连接器
JPH08222062A (ja) 接触子
JPWO2004114468A1 (ja) 接続端子
KR101494996B1 (ko) 전기 기관차용 가공 전선로 시스템의 서로 이어지는 급전 레일의 팽창 연결 장치
US6608542B2 (en) Switching relay with improved armature spring
US8487723B2 (en) Contact assembly for a relay and relay with contact assembly
EP3051562B1 (en) Spring Member for an Electric Switching Device such as a Cradle Relay
EP1018129B1 (de)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US6829404B2 (en) Optical switch
CN107919242A (zh) 具有直接电枢联接的电切换元件
US11776783B2 (en) Kit and method for the assembly of at least two variants of a relay and contact spring for a relay
JP2000164265A (ja) 電気接続構造
DE19933797A1 (de) Relais mit Wippanker
JPH06162901A (ja) 電磁継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man Bensheim

Patentee after: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Bensheim

Patentee before: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