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0758B - 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0758B
CN102130758B CN201110076585.1A CN201110076585A CN102130758B CN 102130758 B CN102130758 B CN 102130758B CN 201110076585 A CN201110076585 A CN 201110076585A CN 102130758 B CN102130758 B CN 102130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cqi
data retransmission
class
trans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65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0758A (zh
Inventor
郭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hongxing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765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0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0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0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0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0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基站依据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结果对用户终端作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或双流传输的预判决;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时,在单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双流传输时,根据双流和重传数据流的信道质量,在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和新数据流,或者在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本发明通过比较重传数据流的CQI要求与当前信道预测CQI的差异,将基站预判决的信道质量计算结果进一步放在重传中考虑,在保证数据流重传成功率的情况下,解决了重传时未能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和提高系统吞吐量有限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下单双流传输转换时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进行信号的传输可以抑制信道的衰落,有利于提高信道容量以及频谱利用率。相对于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MIMO技术通过空间分集技术或者空间复用技术获得系统容量的极大提升,能够充分利用信道的空间特性,提升无线链路的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在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MIMO技术,不仅可以克服用户终端(UE)单天线接收机缺少分集增益和多小区联合检测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空间分集或者空间复用大大提升下行吞吐量,进而提高下行链路性能。
MIMO系统中,一般采用自适应单双流切换模式。由于信道及干扰环境的影响,如果单独使用MIMO技术两种方式(空间分集方式、空间复用方式)中的一种,则存在局限和弊端。因此系统普遍考虑混合应用MIMO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方式,即自适应的数据流传输模式切换,其能够在MIMO系统中,在单流和多流(通常为双流)模式之间进行自适应切换,分别获得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从而很好的提升系统的性能。
在单双流传输自适应切换模式下,每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基站节点(NodeB)通过对前1个或几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的终端上行信号的信道估计,依据当前信道状况及吞吐量最大化准则作出单流或双流传输的判决。终端接收单流或双流数据块,根据每个数据块循环冗余校验(CRC)分别生成ACK/NACK确认信息并反馈给基站。基站在调度后对调度到的重传用户做数据流重传。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采用得较多的一种简单的数据流重传选择方法是:在只有一个数据流需要重传时,不考虑当前信道状况,直接进行单流的重传;在双流需要重传时,不考虑当前信道状况,对两流同时进行重传。
这种方法处理简单,但存在如下缺陷:
在只有一个数据流需要重传的时候,考虑当前的信道状况,如果当前信道适合传输双流,可以挑选一个合适的流作为重传,另外一个流用作新数据块的传输。如果按照传统情况下的策略,则没有考虑到信道时变特性的影响,未能充分利用信道容量,提高系统吞吐量有限。
当两流都需要重传时,很可能此时信道干扰较重,如果这时再强行对两流同时进行重传,则不能保证重传的成功率,反而浪费了信道资源。
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目前已经在流数判决的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是从上可以发现,其实这种TDD系统特有的优势并没有继续推广到重传选择的策略中来,所以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来做研究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在保证重传成功率的情况下,更好地解决了未能充分利用信道容量、提高系统吞吐量有限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站依据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结果对所述用户终端作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或双流传输的预判决;
B、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时,在所述单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
C、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双流传输时,根据所述双流和重传数据流的信道质量,在所述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和新数据流,或者在所述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
优选的,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C11、在被调度到的用户只有一个重传数据流需要传送的情况下,将所述双流中预测信道质量指示CQI较小的一个流标记为第一流,将所述预测CQI较大的另一流标记为第二流;
C12、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一流CQI进行第一比较,若第一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则在第一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二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C13、若第一比较的结果不符合预期,则进行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二流CQI的第二比较,当第二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时,在第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一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C14、当第二比较的结果不符合预期时,通过空间分集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
优选的,所述步骤C12具体为:
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所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减去所述第一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1,得到d1=SINR’-SINR_1,若d1小于预定值,则在第一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在第二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优选的,所述步骤C13具体为:
若第一比较的结果不符合预期,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所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减去所述第二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2,得到d2=SINR’-SINR_2,若d2小于预定值,则在第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在第一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优选的,所述步骤C还包括以下步骤:
C21、在被调度到的用户有二个重传数据流需要传送的情况下,将所述双流中预测CQI较小的一个标记为第一流,将所述双流中预测CQI较大的另一个标记为第二流,并将二个重传数据流中CQI较小的一个标记为第一重传数据流,将二个重传数据流中CQI较大的另一个标记为第二重传数据流;
C22、将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二流CQI进行第三比较,若第三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则将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一流CQI进行第四比较,若第四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进行所述二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二流CQI的第五比较;
C23、若第五比较结果符合预期,则在第一流上传送第一重传数据流,在第二流上传送第二重传数据流。
优选的,所述步骤C还包括以下步骤:
C24、若所述第三比较的结果不符预期,通过空间分集传送所述第二重传数据流;
C25、若所述第四比较的结果不符预期,在所述第二流上传送第一重传数据流,在所述第一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C26、若所述第五比较的结果不符预期,在所述第一流上传送第一重传数据流,在所述第二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优选的,所述步骤C22具体为:
C221、用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1减去所述第二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2,得到d3=SINR’_1-SINR_2,若d3小于预定值,则第三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
C222、若第三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用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1减去所述第一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1,得到d4=SINR’_1-SINR_1,若d4小于预定值,则第四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
C223、若第四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用所述第二重传数据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2减去所述第二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2,得到d5=SINR’_2-SINR_2,若d5小于预定值,则第五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
优选的,所述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
B11、在被调度到的用户有两个重传数据流需要传送的情况下,将所述两个重传数据流中CQI较小的一个流标记为第一重传数据流,将两个重传数据流中CQI较大的另一个流标记为第二重传数据流,将所述单流标记为第一流;
B12、将所述第二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一流CQI进行第六比较,若第六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则在第一流上传送所述第二重传数据流;
B13、若第六比较的结果不符合预期,则在第一流上传送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预判决模块,用于依据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结果对所述用户终端作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或双流传输的预判决;
重传选择模块,用于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时,选择在所述单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的重传方式,否则,根据所述双流和重传数据流的信道质量,选择在所述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的重传方式,或者在所述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和新数据流的重传方式。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选重传方式,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重传数据流。
优选的,所述重传选择模块还包括:
标记单元,用于在被调度到的用户只有一个重传数据流需要传送的情况下,将所述双流中预测信道质量指示CQI较小的一个流标记为第一流,将所述预测CQI较大的另一流标记为第二流;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一流CQI进行第一比较,若第一比较结果不符合预期,则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二流CQI进行第二比较。
选择单元,用于在第一比较结果符合预期时,选择在第一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二流上传送新数据流的重传方式,在第二比较结果符合预期时,选择在第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一流上传送新数据流的重传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基站根据当前信道实时状况及最大化吞吐量的准则做适合单流传输还是双流传输的预判决,通过比较重传数据流的CQI要求与当前信道预测CQI的差异,将预判决的信道质量计算结果进一步放在重传中考虑,这样在保证数据流重传成功率的情况下,解决了重传时未能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和提高系统吞吐量有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重传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时单双流传输自适应切换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只有一个重传数据流情况下重传选择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两个重传数据流情况下重传选择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选择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重传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基站侧发射机是8天线,用户终端侧接收机是2天线,因此当前方法最多可以传输两流数据,基站侧基于预编码方式进行波束赋形,自适应的选择单流或双流发送。下面结合引入MIMO技术后的时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TD-HSDPA)系统,说明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基站依据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结果对用户终端作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或双流传输的预判决;
步骤S102,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时,在单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
步骤S103,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双流传输时,根据双流和重传数据流的信道质量,在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和新数据流,或者在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时单双流传输自适应切换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终端测量下行信道的质量参数,并反馈给基站。
用户终端(UE)接收到基站侧通过高速下行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下发的数据后,根据主从传输块(TB)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分别生成ACK/NACK信息,并通过信道估计结果分别对主从TB块的传输信道质量作出量化,生成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然后通过相应的上行反馈控制信道(如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反馈给基站。
上行反馈控制信道不进行空间复用,而采用延迟发射分集方式进行传输。UE的两根发射天线必须保持相同的发射功率,但采用不同的中间训练序列偏移(Midamble Shift)进行发射,以便基站侧准确的估计出空时信道冲击响应矩阵。
步骤S202,基站根据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及用户上报的CQI对小区内所有用户作出单双流传输的预判决。
基站侧依据当前的信道估计结果,考虑当前信道特性及吞吐量最大化原则作出单流或双流传输的预判决,这里的单双流预判决是针对所有小区内所有在线用户的。
本实施例采用自适应单双流预编码且功率固定分配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为:
对于任一终端,基站根据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上行信道,例如上行控制信息反馈信道HS-SICH的信道估计结果获取主从两个波束赋形权值及其特征值,并结合UE反馈的CQI信息,确定该UE当前调度时刻能否支持主从TB块双流模式传输以及主从TB块对应的功率分配比例,并最终确定单位码道单位功率归一化条件下的用户CQI,设定步骤为:
(1)计算瞬时空间相关矩阵RH=HH·H,其中H为基站不定期通过上行反馈控制信道估计出的信道矩阵空时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将RH进行平滑滤波,得到空间相关矩阵
(2)对空间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特征值λp、λs和up、us
(3)通过上一步骤的计算结果,结合UE反馈的CQI信息,计算主从TB块信道载干比归一化到满发射功率时对应的载干比;
(4)计算当前时刻可能的主TB块发射功率占用户总发射功率的比例分别为1和0.5时对应的主从TB块信道载干比预测值,即纯单流以及双流时主从TB块功率平均分配时主从TB块载干比的预测值;
(5)根据TB块信道载干比预测值查表得到主从TB块的传输块大小TBSp_pred和TBSs_pred
(6)根据下式确定ap,n以及主TB块大小和调制方式,可能的辅TB块大小和调制方式。
a p , n = arg a p , n max [ TB S p - pred ( a p , n ) + TBS s - pred ( a p , n ) ]
如果计算出的ap,n的值为1,则该用户预判决为单流传输,否则,为双流传输。
步骤S203,依据调度算法选择调度用户。
基站侧按照现有媒体接入控制子层MAC-hs综合调度算法(考虑原型算法、重传、服务质量QoS加权等)对所有用户进行调度,确定出Ku个被调度用户序列,其中包括当前的重传用户和新传用户。
步骤S204,依据算法对调度到的重传用户进行单流或双流传输的选择。
本步骤在后文会详加解释,此处不再过多叙述。
步骤S205,依据重选选择结果进行单流或双流传输。
如果步骤S204确定当前是双流模式传输,则Node B按照确定的TB块大小、调制方式、功率分配比例,进行主从TB块发射;如果步骤S204确定当前是单流模式传输,则Node B只进行主TB块传输;重传用户调度编码调制格式集合(MCS)格式与上次传输保持一致,新传用户需要进一步进行MCS的选择来确定发射TB块大小和调制方式。
双流时主块和辅块的功率平均分配,单流时采用多天线分集发送。终端侧接收机接收数据时,最好采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检测方式,以便消除噪声和干扰。
其中,步骤S201、S202、S203、S205是现有技术,此处不加详述。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只有一个重传数据流情况下重传选择流程图,如图3所示,重传选择的步骤如下:
步骤S301,用户只有一个重传数据流。
基站判断当前调度的用户有几个重传数据流待重传,如果只有一个数据流需要重传,执行步骤S302。
步骤S302,判断当前预判决是单流传输还是双流传输。
若基站侧通过步骤S202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单流传输,则执行步骤S303,若基站侧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双流传输,则执行步骤S304。
步骤S303,进行单流重传。
被调度的用户只有一个数据流需要重传,而且基站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单流传输,则在此单流上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S304,计算重传流与CQI较小的预测流的CQI差值。
在基站侧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双流传输的情况下,基站选出预测的CQI较小的一个流标记为流1即第一流,CQI较大的另外一流标记为为流2即第二流,两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分别记为SINR_1,SINR_2,待重传的数据流CQI对应的SINR记为SINR’。计算d1=SINR’-SINR_1。其中预测值SINR_1的计算方法可参照步骤S202中的计算过程。重传流的CQI由终端通过HS-SICH信道上报获得,重传流的CQI到SINR’的映射可以通过查CQI到SINR映射表来完成,一般为10%误块率对应的SINR。
步骤S305,将步骤S304得到的CQI差值和阈值进行比较。
考虑到除了当前信道每流的SINR以外,每次重传过程中会有一定大小的重传合并增益,所以设定了阈值即预定值d=M*N,其中M为数据块已传输次数,取值1,2,3…;N为重传合并增益。将步骤S304计算得到的干扰噪声比的差值d1与阈值d进行第一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若d1小于阈值,则执行步骤S306,否则执行步骤S307。
步骤S306,用流1进行重传,流2进行新传。
在流1上进行此流的重传,在流2上按照流2的预测CQI、SINR_2,挑选空闲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发送新的待传送给用户的数据流,即用流2发送新流。
步骤S307,计算重传流与另外一预测流的CQI差值。
计算d2=SINR’-SINR_2,其中预测值SINR_2的计算方法可参照步骤S202中的计算过程。重传流的CQI由终端通过HS-SICH信道上报获得,重传流的CQI到SINR’的映射可以通过查CQI到SINR映射表来完成,一般为10%误块率对应的SINR。
步骤S308,比较步骤S307得到的CQI差值和阈值。
阈值即预定值d=M*N,其中M为数据块已传输次数,取值1,2,3…;N为重传合并增益。
将步骤S307得到的差值d2和阈值进行第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若d2小于阈值,则执行步骤S309,否则执行步骤S310。
步骤S309,在流1进行新传,流2进行重传。
在流2上进行此流的重传,在预测流1上按照预测CQI、SINR_1,挑选空闲进程发送新传。
步骤S310,进行单流重传。
不进行双流的传输,改为只进行单流的重传。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两个重传数据流情况下重传选择流程图,如图4所示,有两个重传数据流情况下重传选择的步骤如下:
步骤S401,用户有两个重传流。
基站判断当前调度的用户有几个重传数据流待重传,当被调度到的用户有两个数据流需要重传的时候,执行步骤S402。
步骤S402,判断当前预判决是单流还是双流传输。
若基站侧通过步骤S202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单流传输,则执行步骤S403,若基站侧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双流传输,则执行步骤S407。
步骤S403,计算重传流中CQI较大的一个流与预测的单流的CQI的差值。
重传的两个流中CQI较小的记为重传流1即第一重传数据流,其SINR记为SINR’_1,CQI较大的记为重传流2即第二重传数据流,其SINR为SINR’_2,单流预测的CQI标记为SINR。计算d6=SINR’_2-SINR。
步骤S404,比较步骤S403中得到的差值和阈值。
将步骤S403中得到的差值和阈值即预定值进行第六比较得到第六比较结果,其中阈值的计算方法如上所述。若d6小于阈值,则执行步骤S405,否则执行步骤S406。
步骤S405,重传流2进行重传,重传流1此次不传。
步骤S406,重传流1进行重传,重传流2此次不传。
步骤S407,计算重传流中CQI较小的一个流与预测流中CQI较大的一个流的CQI差值。
在基站侧通过步骤S202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双流传输时,基站将待重传的CQI较小的数据流标记为重传流1即第一重传数据流,CQI较大的待重传的数据流标记为重传流2即第二重传数据流,SINR分别记为SINR’_1,SINR’_2。将当前预测的两数据流中CQI较小的流标记为流1即第一流,CQI较大的流标记为流2即第二流,分别对应SINR_1,SINR_2。计算d3=SINR’_1-SINR_2。
步骤S408,比较步骤S407得到的差值和阈值。
将步骤S407得到的差值和阈值进行第三比较得到第三比较结果,若d3小于阈值,执行步骤S409,否则执行步骤S410。
步骤S409,单流发送。
重传流2进行重传发送,重传流1此次不发送。
步骤S410,计算重传流中CQI较小的一个流与预测流中CQI较小的一个流的CQI差值。
计算重传流中CQI较小的一个流与预测流中CQI较小的一个流的CQI差值,d4=SINR’_1-SINR_1。
步骤S411,比较步骤S410得到的差值和阈值。
将步骤S410得到的差值d4和阈值进行第四比较得到第四比较结果,若d4大于阈值,则执行步骤S412,否则执行步骤S413。
步骤S412,重传流1在预测流2重传,预测流1发送新传。
步骤S413,计算重传流中CQI较大的一个流与预测流中CQI较大的一个流的CQI差值,即d5=SINR’_2-SINR_2。
步骤S414,比较步骤S413得到的差值和阈值。
将步骤S413得到的差值d5和阈值进行第五比较得到第五比较结果,若d5小于阈值,则执行步骤S415,否则执行步骤S416。
步骤S415,重传流1在预测流1上重传,重传流2在预测流2上重传。
步骤S416,重传流1在预测流1上重传,预测流2发送新传。
重传流1在预测流1上重传,预测流2上按照预测CQI、SINR_2,挑选空闲进程发送新传。
其中两流SINR的预测值SINR_1和SINR_2计算方法可参照步骤S202中的(1)到(4)计算过程。重传CQI由终端通过HS-SICH信道上报获得,其到SINR’的映射可以通过查CQI到SINR映射表来完成,一般的为10%误块率对应的SINR。考虑到除了当前信道每流的SINR以外,每次重传过程中会有一定大小的重传合并增益,所以设定了阈值即预定值d,其中d=M*N,M为数据块已传输次数,取值1,2,3…;N为重传合并增益。
从以上流程可知,当只有单流进行重传时,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考虑了判决双流后的情况,可以看到如果两流中至少有一条信道条件比较好,则用其中一条传输重传数据的同时,为了充分实现信道的容量,另一条也可以用来传输该用户新的数据。
当有两条流都需要进行重传时,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天线信道的条件,并在信道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重传两流。和之前不同的是,这个过程将重传数据流的SINR与天线预测SINR进行对比,分别选出最合适的信道进行两流重传数据的发送;如果当前天线信道条件不足以重传两流,但是适合其中一流重传数据发送,则同时发送一条重传和新传数据,这样做的是既兼顾了重传正确率,又没有浪费信道资源;而如果当前两条天线的SINR都比较低,各自都不能保证重传正确率,则只发送一流,这个时候就将两条天线进行合并,从而可以实现空间分集。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选择系统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预判决模块1、重传选择模块2、发送模块3。其中,重传选择模块2包括标记单元4、比较单元5、选择单元6。
预判决模块1,用于依据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结果对用户终端作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或双流传输的预判决;重传选择模块2,用于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时,选择在单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的重传方式,否则,根据双流和重传数据流的信道质量,选择在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的重传方式,或者在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和新数据流的重传方式。发送模块3,用于按照所选重传方式,向用户终端发送所述重传数据流。
当被调度到的用户只有一个数据流需要重传的时候,若基站侧通过预判决模块1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单流传输,则重选选择模块2选择在此单流直接进行数据重传;若基站侧通过预判决模块1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双流传输,重传选择模块2的标记单元4选出预测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较小的一个流标记为流1即第一流,CQI较大的另外一流标记为为流2即第二流,两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分别记为SINR_1,SINR_2,待重传的数据流CQI对应的SINR记为SINR’。重传选择模块2的比较单元5计算d1=SINR’-SINR_1。选择单元6进行重传方式的选择,将d1与阈值即预定值进行第一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若d1小于阈值,则选择在流1上进行此流的重传,在预测流2上按照预测CQI、SINR_2,挑选空闲HARQ进程发送新传;反之,比较单元5重新计算d2=SINR’-SINR_2。选择单元6将d2和阈值进行第二比较,若d2小于阈值,则选择在流2上进行此流的重传,在预测流1上按照预测CQI SINR_1,挑选空闲进程发送新传;反之,不进行双流的传输,选择只进行单流的重传。其中,阈值d=M*N,M为数据块已传输次数,取值1,2,3…;N为重传合并增益。发送模块3按照重传选择模块2选择的重传方式发送重传数据流。
当被调度到的用户有两个数据流需要重传的时候,若预判决模块1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单流传输,则标记单元4将单流预测的CQI标记为SINR,重传的两个流中CQI较小的记为重传流1即第一重传数据流、SINR’_1,CQI较大的记为重传流2即第二重传数据流、SINR’2。比较单元5计算d6=SINR’2-SINR,选择模块6将d6和阈值进行第六比较,若d6小于阈值,则选择重传流2进行重传,重传流1此次不传;反之,则选择重传流1进行重传,重传流2此次不传。
当被调度到的用户有两个数据流需要重传的时候,若预判决模块1预判决当前用户适合双流传输,则标记单元4将待重传的CQI较小的数据流标记为重传流1即第一重传数据流,CQI较大的待重传的数据流标记为重传流2即第二重传数据流,分别对应SINR’1,SINR’2,将当前预测的两数据流中CQI较小的流标记为流1即第一流,CQI较大的流标记为流2即第二流,分别对应SINR_1,SINR_2。比较单元5计算d3=SINR’1-SINR_2,选择单元6将d3和阈值进行第三比较,若d3大于阈值,则此次只发送单流,选择模块6选择重传流2进行重传发送;若d3小于阈值,则此次改为单流发送,选择重传流2进行重传,重传流1此次不传。若d3大于阈值,则比较单元5重新计算d4=SINR’1-SINR_1,选择单元6将d4和阈值进行第四比较,若d4大于阈值,此次发送双流,重传流1在预测流2上重传,预测流1上按照预测CQI SINR_1,挑选空闲进程发送新传;若d4小于阈值,则比较单元5重新计算d5=SINR’2-SINR_2,选择单元6将d5和阈值进行第五比较,若d5小于阈值,则此次发送双流,选择重传流1在预测流1上重传,重传流2在预测流2上重传;若d5大于阈值,则此次发送双流,重传流1在预测流1上重传,预测流2上按照预测CQI SINR_2,挑选空闲进程发送新传。其中,阈值即预定值d=M*N,M为数据块已传输次数,取值1,2,3…;N为重传合并增益。发送模块3按照重传选择模块2选择的重传方式发送重传数据流。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比较重传数据流的CQI要求与当前信道预测CQI的差异,将预判决的信道质量计算结果进一步放在重传中考虑,这样在保证数据流重传成功率的情况下,解决了重传时未能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和提高系统吞吐量有限的问题。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数据发送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基站依据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结果,考虑当前信道特性及吞吐量最大化原则,对所述用户终端作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或双流传输的预判决; 
B、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时,在所述单流上传送被调度到的用户的重传数据流; 
C、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双流传输时,根据所述双流和所述重传数据流的信道质量,在所述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和被调度到的用户的新数据流,或者在所述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 
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C11、在被调度到的用户只有一个重传数据流需要传送的情况下,将所述双流中预测信道质量指示CQI较小的一个流标记为第一流,将所述预测CQI较大的另一流标记为第二流; 
C12、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一流CQI进行第一比较,若第一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则在第一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二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C13、若第一比较的结果不符合预期,则进行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二流CQI的第二比较,当第二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时,在第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一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其中,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结果包括:用户终端根据主从传输块TB的循环冗余校验分别生成的ACK/NACK信息,和用户终端通过信道估计结果分别对主从TB块的传输信道质量作出量化生成的CQI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 
C14、当第二比较的结果不符合预期时,通过空间分集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12具体为: 
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所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减去所述第一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1,得到d1=SINR’-SINR_1,若d1小于预定值,则在第一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在第二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13具体为: 
若第一比较的结果不符合预期,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所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减去所述第二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2,得到d2=SINR’-SINR_2,若d2小于预定值,则在第二流上传送重传数据流,在第一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以下步骤: 
C21、在被调度到的用户有二个重传数据流需要传送的情况下,将所述双流中预测CQI较小的一个标记为第一流,将所述双流中预测CQI较大的另一个标记为第二流,并将二个重传数据流中CQI较小的一个标记为第一重传数据流,将二个重传数据流中CQI较大的另一个标记为第二重传数据流; 
C22、将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二流CQI进行第三比较,若第三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则将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一流CQI进行第四比较,若第四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进行所述二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二流CQI的第五比较; 
C23、若第五比较结果符合预期,则在第一流上传送第一重传数据流,在第二流上传送第二重传数据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以下步骤: 
C24、若所述第三比较的结果不符预期,通过空间分集传送所述第二重传数据流; 
C25、若所述第四比较的结果不符预期,在所述第二流上传送第一重传数据流,在所述第一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C26、若所述第五比较的结果不符预期,在所述第一流上传送第一重传数据流,在所述第二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22具体为: 
C221、用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1减去所述第二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2,得到d3=SINR’_1-SINR_2,若d3小于预定值,则第三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 
C222、若第三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用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1减去所述第一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1,得到d4=SINR’_1-SINR_1,若d4小于预定值,则第四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 
C223、若第四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用所述第二重传数据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2减去所述第二流CQI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_2,得到d5=SINR’_2-SINR_2,若d5小于预定值,则第五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 
B11、在被调度到的用户有两个重传数据流需要传送的情况下,将所述两个重传数据流中CQI较小的一个流标记为第一重传数据流,将两个重传数据流中CQI较大的另一个流标记为第二重传数据流,将所述单流标记为第一流; 
B12、将所述第二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一流CQI进行第六比较,若第六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则在第一流上传送所述第二重传数据流; 
B13、若第六比较的结果不符合预期,则在第一流上传送所述第一重传数据流。 
9.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数据发送重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判决模块,用于依据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结果,考虑当前信道特性及吞吐量最大化原则,对所述用户终端作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或双流传输的预判决; 
重传选择模块,用于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单流传输时,选择在所述单流上传送被调度到的用户的重传数据流,以及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双流传输时,根据所述双流和所述重传数据流的信道质量,选择在所述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或者在所述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和被调度到的用户的新数据流;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选重传方式,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重传数据流; 
其中,所述的当预判决结果为当前适合双流传输时,根据所述双流和所述重传数据流的信道质量,选择在所述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或者在所述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和被调度到的用户的新数据流包括: 
在被调度到的用户只有一个重传数据流需要传送的情况下,将所述双流中预测信道质量指示CQI较小的一个流标记为第一流,将所述预测CQI较大的另一流标记为第二流; 
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一流CQI进行第一比较,若第一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则在第一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二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若第一比较的结果不符合预期,则进行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二流CQI的第二比较,当第二比较的结果符合预期时,在第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一流上传送新数据流; 
其中,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结果包括:用户终端根据主从传输块TB的循环冗余校验分别生成的ACK/NACK信息,和用户终端通过信道估计结果分别对主从TB块的传输信道质量作出量化生成的CQI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选择模块还包括: 
标记单元,用于在被调度到的用户只有一个重传数据流需要传送的情况下,将所述双流中预测信道质量指示CQI较小的一个流标记为第一流,将所述预测CQI较大的另一流标记为第二流;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一流CQI进行第一比较,若第一比较结果不符合预期,则将所述重传数据流CQI与所述第二流CQI进行第二比较;
选择单元,用于在第一比较结果符合预期时,选择在第一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二流上传送新数据流的重传方式,在第二比较结果符合预期时,选择在第二流上传送所述重传数据流、在第一流上传送新数据流的重传方式。 
CN201110076585.1A 2011-03-29 2011-03-29 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130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6585.1A CN102130758B (zh) 2011-03-29 2011-03-29 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6585.1A CN102130758B (zh) 2011-03-29 2011-03-29 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0758A CN102130758A (zh) 2011-07-20
CN102130758B true CN102130758B (zh) 2015-04-01

Family

ID=4426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6585.1A Active CN102130758B (zh) 2011-03-29 2011-03-29 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0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307A (zh) * 2012-01-16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的自适应harq方法和装置
US9351201B2 (en) * 2012-03-08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data loss during a serving cell change in a multi-flow HSDP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752091A (zh) * 2012-06-29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单双流传输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4094246A1 (en) * 2012-12-19 2014-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imo transmission
CN103905102B (zh) * 2012-12-27 2017-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协作多点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4427517B (zh) * 2013-08-30 2018-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评估方法及装置
US10321350B2 (en) * 2014-08-19 2019-06-11 Cambium Networks Limited Rate adapt algorithm for a wireless connection
WO2022183324A1 (zh) * 2021-03-01 2022-09-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无线传输装置发送信息方式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141A (zh) * 2007-08-03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流数目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1610527A (zh) * 2009-06-24 2009-12-2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td-hspa+mimo系统的s-parc单双流选择方法
CN101924619A (zh) * 2009-06-16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lte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7071A4 (en) * 2005-01-26 2010-10-20 Internet Broadcasting Corp B V MULTI-DIFFUSION IN LAYERS AND EXACT ATTRIBUTION OF BANDWIDTH AND PRIORIZATION OF PACKE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141A (zh) * 2007-08-03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流数目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1924619A (zh) * 2009-06-16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lte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和装置
CN101610527A (zh) * 2009-06-24 2009-12-2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td-hspa+mimo系统的s-parc单双流选择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icient HARQ Protocol for SIC based DL CoMP";Fujitsu;《3GPP TSG-RAN1 #56-BIS R1-091496》;2009032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0758A (zh) 201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0758B (zh) 一种mimo系统中单双流重传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JP5249322B2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方法
US201800346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06850151B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重发的收发方法和装置
EP2946511B1 (en) Outer-loop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adaptation
US8671322B2 (en) Management of ARQ detection threshold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719110B1 (en)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s
US800503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ve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45153A1 (en) Multiuser sector micro diversity system
JP491714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TW200302642A (en)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015125A1 (en) Methods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etwork nod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computer programs
JPWO2006095904A1 (ja) 再送方法、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アンテナ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1300611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joint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rq protocols with user scheduling for use with multiuser mimo in the downlink of wireless systems
US20100146358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Relating t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420645B (zh)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分组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08024435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CN102571168B (zh) 无线信号处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2064925B (zh) 一种自适应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60632A (zh)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2237987B (zh) 空间复用模式下harq重传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0801071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transmission grant of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user equipment in a network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06806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CN105471544A (zh) 信道质量/状态指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04969484A (zh) 确定移动设备的集群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4

Address after: 210012 Nanjing, Yuhuatai District, South Street, Bauhinia Road, No. 68

Patentee after: Nanjing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