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0632A -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0632A
CN103460632A CN2012800128023A CN201280012802A CN103460632A CN 103460632 A CN103460632 A CN 103460632A CN 2012800128023 A CN2012800128023 A CN 2012800128023A CN 201280012802 A CN201280012802 A CN 201280012802A CN 103460632 A CN103460632 A CN 103460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coding mode
modulation coding
channel quality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28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0632B (zh
Inventor
鲍东山
姚惠娟
王竞
刘慎发
潘立军
王加庆
于晓燕
闫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ufront Wireless Tech Co ltd
Beijing Nufront Mobil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ufront Wireles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ufront Wireles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ufront Wireless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800128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606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60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0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检测信道质量,并将所述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在所述信道质量超过所述门限值时上报信道质量信息CQI信息;网络设备接收所述CQI信息,并根据所述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设备,可实现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 2011年 3月 31 日, 申请号为 201110081285.2, 发明名 称为 "一种基于信道质量指示反馈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与系统" 的在先申请的优 先权, 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均已在本申请中体现。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 2011年 7月 7日, 申请号为 201110188814.9, 发明名称 为 "一种基于信道质量指示反馈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系统及设备" 的在先申请 的优先权, 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均已在本申请中体现。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 2011年 7月 6日, 申请号为 201110188947.6, 发明名称 为 "一种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通信方法、 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的在先申请的优先 权, 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均已在本申请中体现。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 2011年 5月 19 日, 申请号为 201110130194.3, 发明名 称为 "一种通信系统" 的在先申请的优先权, 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均已在本申请 中体现。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 2012年 2月 10日, 申请号为 201210029880.6, 发明名 称为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设备" 的在先申请的优先权, 该在先申请 的全部内容均已在本申请中体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终端设 备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频谱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日益成为无线通信事 业发展的 "瓶颈"。对于无线通信系统而言, 最宝贵的就是频谱资源, 因此如何充分 开发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 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是关键。
实际的无线通信信道是时变衰落信道的性能(例如呑吐量)是不断变化的, 传 统的设计釆用固定的信息传输参数如: 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以及发射功率, 显然这不 能适应时变的信道。 因此提出了链路自适应技术, 所谓链路自适应技术是指在无线 通信系统中根据无线信道环境的变化而动态的调整发射和接收机的参数,如发射功 率、 调制方式、 编码速率、 重传次数以及数据帧长等等,使得无线信道资源得到最大 限度的利用。
信道质量信息( CQI ,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指示了在下行或上行方向, 确保合理的块错误率下, 估计的能够正确接受传输块的大小、 调制方式、 并行码的 个数等的信道质量信息指示。 终端测量当前无线接收环境, 预估当前所允许的最大 CQI值, 基站根据终端的 CQI建议选择合适的下行或上行信道传输格式, 包括传输 块的大小、 调制方式、 并行码的个数、 参考的功率校正值等, 进行链路自适应调整。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机制的方法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 方法,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 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 也不是要确定关键 /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 保护范围。 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 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 序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信道质量指示反馈实现链路 自适应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检测信道质量, 如果一旦超过门限值, 终端设备可以主动向网络设备 发送 CQI信息;
网络设备接收到各终端设备反馈的 CQI信息之后, 结合上层业务信息, 并根据 所反馈的 CQI信息, 在后续的终端设备的下行调度中确定其传输参数, 向相应的终 端设备发送数据。
反馈的资源获取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CQI 反馈信息直接和数据聚合在一起, 利用已分配的上行数据资源来传输; 或 终端设备在上行数据帧中, 携带一个 CQI上报的资源请求, 然后网络设备分 配资源, 终端设备再向网络设备发送 CQ I信息;
终端设备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码,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为 CQI反馈请求资源分配。 主动反馈是基于最近接收的物理层传输单元( PPDU ) 的信道估计或者下行探 测信道计算的。
终端设备反馈的 CQI信息在 MAC帧层封装,构成信道质量反馈帧, 包括 MAC 帧头、 帧体和 FCS, 其中帧体部分信息可以根据反馈类型指示, 反馈各个工作带宽 的 CQI信息。
所述各工作带宽的子信道的 CQI信息包括: MCS、 Nss、 编码类型和 SNR或 SINR。
所述各工作带宽的子信道的 CQI信息包括: MCS、 编码类型和 SNR或 SINR。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基于信道质量指示反馈实现链 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系统, 包括:
终端设备, 用于检测信道质量, 如果一旦超过门限值, 可以主动向网络设备发 送 CQI信息;
网络设备, 用于接收到各终端设备反馈的 CQI信息之后, 结合上层业务信息, 并根据所反馈的 CQI信息, 在后续的终端设备的下行调度中确定其传输参数, 向相 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包括: 终端设备检测信道质量, 并将所述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在所述信道质量超 过所述门限值时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网络设备接收所述 CQI信息,并根据所述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 传输模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上行数据传输资源, 上报所述 CQI 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噪比 S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 编码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包 括:
终端设备检测信道质量, 并将所述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在所述信道质量超 过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资源分配;
网络设备发送资源指示;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资源指示所指示的资源上艮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 CQI信息,并根据所述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 适的传输模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终端设备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资源请求, 以 请求资源分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资源请求, 通过携带在独立资源请求帧的方式发 送, 或, 通过随路资源请求形式捎带在上行数据帧的方式发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终端设备先发送调度请求序列,再发送资源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资源请求, 通过携带在独立资源请求帧的方式发 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资源指示具体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符 号偏移、 时长、 子信道映射和 CQI传输模式; 其中,
所述 CQI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 MCS和空间流数目指示 Nss。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噪比 S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 编码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 包括:
检测单元, 用于检测信道质量;
比较单元, 用于将所述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和,
上报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质量超过所述门限值时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上报单元利用上行数据传输资源, 上报所述 CQI 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噪比 S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 编码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处理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上行数据, 所述 CQI信息是 利用上行传输资源传输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噪比 S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 编码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 包括:
检测单元, 用于检测信道质量;
比较单元, 用于将所述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资源请求单元, 用于在所述信道质量超过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资源分配, 并接收 资源指示; 和,
上才艮单元, 用于利用所述资源指示所指示的资源上艮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请求单元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资源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资源请求, 通过携带在独立资源请求帧的方式发 送, 或, 通过随路资源请求形式捎带在上行数据帧的方式发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资源请求单元发送调度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资源请求单元先发送调度请求序列, 再发送资源 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资源请求, 通过携带在独立资源请求帧的方式发 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资源指示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符号偏 移、 时长、 子信道映射和 CQI传输模式; 其中,
所述 CQI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 MCS和空间流数目指示 Nss。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噪比 S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 编码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 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资源请求;
发送单元, 用于发送资源指示;
第二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处理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上行数据帧, 该上行数据帧携 带资源请求消息, 以请求资源分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调度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噪比 S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 编码方式。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实现上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技术方案, 通过 STA基 于阈值的主动反馈 CQI信息, 可实时跟踪反映信道变化, 有效地降低系统开销, 优 化系统性能; CAP可自适应地调度频谱资源, 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 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 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 并且其指示 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其它的益处和新颖 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 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 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主动反馈机制的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 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在特定场景下的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帧的结构示意 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在特定场景下的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帧的结构示意 图;
图 5是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帧的帧体部分示意图; 图 6是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反馈帧的帧体部分示意图; 图 7是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反馈帧的帧体部分示意图; 图 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 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主动反馈机制的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 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 12 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基于主动反馈机制的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 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 够实践它们。 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 逻辑的、 电气的、 过程的以及其他的 改变。 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 除非明确要求, 否则单独的组件和功能是可选的, 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 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 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 以及 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 在本文中, 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 地或总地用术语 "发明" 来表示, 这仅仅是为了方便, 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 一个的发明, 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实现上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 法, 能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链路自适应和其他的机制, 比如波束赋形和多用户 MU-MIMO等机制是密不可 分的。 都是为了适应信道变化、 提高链路和系统容量而釆用的自适应技术, 他们可 以共享一部分反馈结果, 或者响应端计算反馈结果是需要同时考虑的。 本发明仅考 虑了基于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链路自适应实现方法。
本发明中提到的网络设备例如接入点 AP、 中心接入点 CAP或基站或其它网络 设备, 终端设备例如用户站点 STA、 终端或其它终端设备, 以下均以网络设备为 CAP, 终端设备为 STA为例进行说明, 但不仅限于 CAP和 STA。
本发明中, 针对中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 链路自适应机制包括下行链路自适应 和上行链路自适应。其中下行链路自适应指从 CAP到 STA的方向上的链路自适应; 上行链路自适应指从 STA到 CAP的方向上的链路自适应。
下行链路自适应
在中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 下行数据传输支持链路自适应机制。 CAP可以根 据 STA反馈的 CQI信息, 自适应地为 STA选择不同的物理层传输参数, 该参数包 括: MIMO工作模式、 空间流数、 编码调制方式 MCS和发送功率等。
下行链路自适应支持的反馈机制包括以下三种: 周期性反馈机制、 基于请求- 响应的反馈机制和主动响应的反馈机制。
本发明主要针对主动响应的反馈机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釆用主动反馈机 制,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 S101、 STA信道质量, 如果一旦超过门限值, STA可以主动向 AP发送 CQI信息。 其中, 该门限值是 STA预先设置的。
较佳地, STA检测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 并将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在信道 质量超过门限值时上报, STA可以主动向 CAP上报 CQI信息。
较佳地, 反馈所需资源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 将 CQI 反馈直接和数据聚合在一起, 利用已分配的上行数据资源来传输; 第二种: STA在上行数据帧中, 携带相应 CQI上报的资源请求, 然后 CAP分 配资源, STA再向 AP发送 CQI信息;
第三种: STA通过发送调度请求序列, 发送资源请求, 为 CQI反馈请求资源分 配。 较佳地, STA通过先发送调度请求序列, 再发送资源请求, 为 CQI反馈请求资 源分配。
主动反馈是基于最近接收的物理层传输单元( PPDU ) 的信道估计或者下行探 测信道计算的。
较佳地, CQI信息可以封装成 MAC帧, 构成信道质量信息 CQI反馈帧。 CQI 反馈帧包括 MAC帧头、 帧体和 FCS, 其中帧体部分信息, 可以包括各个工作带宽 的 CQI信息。其中 CQI信息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调制编码方式(MCS,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 空时流数(Nss )、 编码类型 (LDPC/BCC )和 信噪比 (即信号噪声比)( SNR, Signal To Noise Ratio )或信干噪比 (即信号干扰 力口噪声比 ) ( SIN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 ) )。
较佳地, 例如图 2所示, CQI信息可包括: 调制编码方式(MCS )、 空时流数 ( Nss )、 编码类型 (LDPC/BCC )和信噪比 (SNR ) (或信干噪比 (SINR ) )。 较佳地,例如图 3所示, CQI信息也可以包括 MCS、编码类型和 SNR(或 SINR ), 而调制编码方式(MCS ) 中可以包括空时流数(Nss )。 其中, MCS用于标识所请 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用于标识终端推荐的编码方式。 SNR用于标识所 请求信道各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号噪声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信道各空间流上的 平均信号或干扰加噪声比。
较佳地, 例如图 4所示, CQI信息还可包括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 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较佳地, 假如系统支持 8个空间流传输, 而一个 MCS最多支持 4个空间流传 输, 因此需要两个 MCS, 如图 6所示, MCS也可以分为 2个, 即第一调制编码方 式 MCS1 , 表示请求信道码字 1的 MCS, 以及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MCS2 , 表示请求 信道码字 2的 MCS。 较佳地, CQI信息可以包括子信道映射、 MCS1、 MCS2、 编 码类型和 SINR。 该 CQI信息的内容如表 1所示:
表 1
当系统工作在 20MHz时, 信道质量反馈帧的帧体部分如图 3或 4或 5所示。 当系统工作在 40MHz聚合模式 1时,信道质量反馈帧的帧体部分如图 6所示。 当系统工作在 80MHz聚合模式 1时, CQI_FB帧体部分如图 7所示。
当系统工作在 40MHz聚合模式 2时, CQI_FB帧体部分如图 5所示。
当 80MHz系统工作在连续的 40MHz时, CQI_FB帧体部分如图 6所示。 当系统工作在连续的 80MHz时, CQI_FB帧体部分如图 5所示。
关于上面提到的聚合模式, 下面进行具体描述:
频谱聚合
本部分以 20MHz为基本信道带宽, 通过频谱聚合可支持 40MHz和 80MHz频 谱连续或非连续带宽。
聚合模式 1 : 各 20MHz子信道为独立信道, 20MHz, 40MHz和 80MHz STA 可被调度在一个或多个 20MHz子信道上独立传输;
聚合模式 2: 多个连续的 20MHz子信道聚合, 40MHz和 80MHz STA可在聚 合信道上频率域连续传输。
20MHz STA只能选择聚合模式 1 , 40MHz和 80MHz STA可选择聚合模式 1 或 2。
步骤 S102、 CAP接收到各 STA反馈的 CQI信息之后, 根据 CQI信息为下行 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较佳地, CAP接收到各 STA反馈的 CQI信息之后, 结合上层业务信息, 并根 据所反馈的 CQI信息,在后续的 STA的下行调度中确定其传输参数,向相应的 STA 发送数据。
为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系统, 包括:
用户站点 STA, 用于检测信道质量, 如果一旦超过门限值, STA 可以主动向 AP发送 CQI信息;
中心接入点 CAP, 用于接收到各 STA反馈的 CQI信息之后, 结合上层业务信 息, 并根据所反馈的 CQI信息, 在后续的 STA的下行调度中确定其传输参数, 向 相应的 STA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及相关操作流 程与前述方法实施方案中基本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技术方案,通过 STA基 于阈值的主动反馈 CQI信息, 可实时跟踪反映信道变化, 有效地降低系统开销, 优 化系统性能; CAP可自适应地调度频谱资源, 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具体地三种方式, 分别通过以下三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釆用主动反馈机 制, 如图 1所示,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 S201、 STA检测信道质量, 并将信道质量和预设的门限值比较, 在信道 质量超过门限值时上报 CQI信息。 其中, 该门限值是 STA预先设置的。
较佳地, STA检测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
较佳地, STA可以将 CQI 信息直接和上行数据聚合在一起, 上报 CQI信息。 较佳地, 利用已分配的上行数据资源上报 CQI信息。
本实施例二是在 CAP已预先给 STA分配好上行数据资源的情况下, 用于 STA 传输上行数据给 CAP。
其中, CQI信息, 其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 S202、 CAP接收到各 STA反馈的 CQI信息之后, 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
CQI信息, 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为实现上述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 备, 如图 8所示, 包括:
接收单元 11 , 用于接收上行数据和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处理单元 12, 用于根据所述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较佳地, 接收单元 11接收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与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聚合在一起。
为实现上述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 备, 如图 9所示, 包括:
检测单元 21 , 用于检测信道质量;
比较单元 22, 用于将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和,
上报单元 23, 用于在信道质量超过门限值时上报 CQI信息。
较佳地,上报单元 23可以将 CQI 信息和上行数据聚合在一起,上报 CQI信息。 为实现上述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 现链路自适应的系统, 包括如本实施例二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系统、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其 工作原理及相关操作流程与前述基于周期性反馈机制下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实施方案中基本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技术方案,通过 STA基 于阈值的主动反馈 CQI信息, 可实时跟踪反映信道变化, 有效地降低系统开销, 优 化系统性能; CAP可自适应地调度频谱资源, 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釆用主动反馈机 制, 如图 10所示,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 S301、 STA检测信道质量, 并将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在信道质量超 过门限值时请求资源分配。 较佳地, STA检测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 其中, 该门限 值是 STA预先设置的。
较佳地, STA利用已分配的资源,在向 CAP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中携带上报 CQI 的资源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较佳地, 该资源请求, 可以通过捎带在独立资源请 求帧的方式发送, 或者通过随路资源请求形式, 捎带在上行数据帧的方式发送。
步骤 S302、 CAP向 STA发送资源指示, 即给 STA分配资源。
较佳地, 该资源指示具体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符号偏移、 时长、 子 信道映射和 CQI传输模式; 其中, CQI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 MCS和空间流 数目指示 Nss。
步骤 S303、 STA接收资源指示, 利用资源指示所指示的资源上报 CQI信息。 其中, CQI信息, 其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三是在 CAP已预先给 STA分配好上行数据资源的情况下, 用于 STA 传输上行数据给 CAP。
步骤 S304、 CAP接收到各 STA反馈的 CQI信息之后, 根据该 CQI信息, 为 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为实现上述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 备, 如图 11所示, 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31 , 用于接收资源请求;
发送单元 32, 用于发送资源指示;
第二接收单元 33, 用于接收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处理单元 34, 用于根据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较佳地, 第一接收单元 31接收上行数据帧, 该上行数据帧携带资源请求消息, 以请求资源分配。
为实现上述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 备, 如图 12所示, 包括:
检测单元 41 , 用于检测信道质量;
比较单元 42 , 用于将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资源请求单元 43, 用于在信道质量超过门限值时请求资源分配, 并接收资源指 示 和,
上才艮单元 44, 用于利用资源指示所指示的资源上 CQI信息。
较佳地, 资源请求单元 43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资源请求消息, 以请求资 源分配。
为实现上述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 现链路自适应的系统, 包括如本实施例三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系统、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其 工作原理及相关操作流程与前述基于周期性反馈机制下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实施方案中基本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技术方案,通过 STA基 于阈值的主动反馈 CQI信息, 可实时跟踪反映信道变化, 有效地降低系统开销, 优 化系统性能; CAP可自适应地调度频谱资源, 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釆用主动反馈机 制, 如图 10所示,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 S301、 STA检测信道质量, 并将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在信道质量超 过门限值时请求资源分配。 较佳地, STA检测下行探测信道的信道质量。
较佳地, STA向 CAP发送调度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较佳地, STA可以通 过先发送调度请求序列, 再发送资源请求, 为 CQI反馈请求资源分配。 较佳地, 该 资源请求, 通过携带在上行数据帧的方式发送。
步骤 S402、 CAP向 STA发送资源指示, 即给 STA分配资源。
较佳地, 该资源指示具体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符号偏移、 时长、 子 信道映射和 CQI传输模式; 其中, CQI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 MCS和空间流 数目指示 Nss。
步骤 S303、 STA接收资源指示, 利用资源指示所指示的资源上报 CQI信息。 其中, CQI信息, 其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四是在 CAP已预先给 STA分配好上行数据资源的情况下, 用于 STA 传输上行数据给 CAP。
步骤 S304、 CAP接收到各 STA反馈的 CQI信息之后, 根据该 CQI信息, 为 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为实现上述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 备, 如图 11所示, 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31 , 用于接收资源请求;
发送单元 32, 用于发送资源指示;
第二接收单元 33, 用于接收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处理单元 34, 用于根据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较佳地, 第一接收单元 31接收调度请求, 该调度请求用于请求资源分配。 较佳地, 第一接收单元 31 先接收调度请求序列, 再接收资源请求, 该资源请 求用于为 CQI反馈请求资源分配。
为实现上述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 备, 如图 12所示, 包括:
检测单元 41 , 用于检测信道质量;
比较单元 42 , 用于将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资源请求单元 43, 用于在信道质量超过门限值时请求资源分配, 并接收资源指 示 和,
上才艮单元 44, 用于利用资源指示所指示的资源上 CQI信息。
较佳地, 资源请求单元 43发送调度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较佳地, 资源请 求单元 43可以通过先发送调度请求序列, 再发送资源请求, 为 CQI反馈请求资源 分配。
为实现上述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 现链路自适应的系统, 包括如本实施例四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系统、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其 工作原理及相关操作流程与前述基于周期性反馈机制下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实施方案中基本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技术方案,通过 STA主 动反馈 CQI信息, 可自适应地调度频谱资源, 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仅以中短距离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但不仅限于适用于中短距 离通信系统, 其他釆用本发明的方法实现的系统, 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技术方案, 通过 STA基于 阈值的主动反馈 CQI信息, 可实时跟踪反映信道变化, 有效地降低系统开销, 优化 系统性能; CAP可自适应地调度频谱资源, 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应该明白, 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实例。 基于 设计偏好, 应该理解, 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 范围的情况下得到重新安排。 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性的顺序给出了各种步骤 的要素, 并且不是要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或层次。
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 以简化本公开。 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 即, 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 案需要比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 相反, 如所附的权利 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 本发明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 因此, 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 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 为本发明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 当然, 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 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 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 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 因此, 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 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 修改和变型。 此外, 就说明书或 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 "包含", 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术语 "包括", 就如同 "包 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 此外, 使用在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 的任何一个术语 "或者" 是要表示 "非排它性的或者"。

Claims (34)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终端设备检测信道质量, 并将所述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在所述信道质量超 过所述门限值时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网络设备接收所述 CQI信息,并根据所述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 传输模式。
  2.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上行数据传输 资源, 上报所述 CQI信息。
  3.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 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4.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一调制 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5. 5.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终端设备检测信道质量, 并将所述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在所述信道质量超 过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资源分配;
    网络设备发送资源指示;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资源指示所指示的资源上艮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 CQI信息,并根据所述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 适的传输模式。
  6. 6.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 携带资源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7.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请求, 通过携带在独立资 源请求帧的方式发送, 或, 通过随路资源请求形式捎带在上行数据帧的方式发送。
  8. 8.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 以请 求资源分配。
  9.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先发送调度请求序列, 再发送资源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10. 10.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请求, 通过携带在独立资 源请求帧的方式发送。
  11. 11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指示具体包括以下信息中 的一个或多个: 符号偏移、 时长、 子信道映射和 CQI传输模式; 其中,
    所述 CQI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 MCS和空间流数目指示 Nss。
  12. 12.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 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13. 13.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一调 制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14. 14. 一种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检测单元, 用于检测信道质量;
    比较单元, 用于将所述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和,
    上报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质量超过所述门限值时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15. 15.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单元利用上行数据 传输资源, 上报所述 CQI信息。
  16. 16.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 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17. 17.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 一调制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18. 18.一种网络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处理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19. 19. 如权利要求 18所述的网络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上 行数据, 所述 CQI信息是利用上行传输资源传输的。
  20. 20. 如权利要求 18所述的网络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 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21. 21 .一种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检测单元, 用于检测信道质量;
    比较单元, 用于将所述信道质量和门限值比较;
    资源请求单元, 用于在所述信道质量超过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资源分配, 并接收 资源指示; 和,
    上才艮单元, 用于利用所述资源指示所指示的资源上艮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22. 22.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请求单元在发送上 行数据帧时携带资源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23. 23.如权利要求 22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请求, 通过携带在 独立资源请求帧的方式发送, 或, 通过随路资源请求形式捎带在上行数据帧的方式 发送。
  24. 24.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请求单元发送调度 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25. 25.如权利要求 24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请求单元先发送调 度请求序列, 再发送资源请求, 以请求资源分配。
  26. 26.如权利要求 25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请求, 通过携带在 独立资源请求帧的方式发送。
  27. 27.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指示包含以下信息 中的一个或多个: 符号偏移、 时长、 子信道映射和 CQI传输模式; 其中,
    所述 CQI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 MCS和空间流数目指示 Nss。
  28. 28.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 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29. 29. 如权利要求 28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分为第 一调制编码方式和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30. 30.一种网络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资源请求;
    发送单元, 用于发送资源指示;
    第二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信道质量信息 CQI信息;
    处理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 CQI信息为下行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31. 31 .如权利要求 30所述的网络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上行 数据帧, 该上行数据帧携带资源请求, 该资源请求用于请求资源分配。
  32. 32. 如权利要求 30所述的网络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调度 请求, 该调度请求用于请求资源分配。
  33. 33. 如权利要求 32所述的网络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先接收调 度请求序列, 再接收资源请求, 该请求用于请求资源分配。
  34. 34. 如权利要求 30所述的网络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QI信息包括以下信 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调制编码方式 MCS, 用于标识所请求频带的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类型, 用于标识 STA推荐的编码方式;
    信干噪比 SINR, 用于标识所请求带宽和空间流上的平均信干噪比; 和, 子信道映射, 用于标识反馈子信道的带宽和具体的对应的子信道号。
CN201280012802.3A 2011-03-31 2012-03-16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03460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80012802.3A CN103460632B (zh) 2011-03-31 2012-03-16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1285.2 2011-03-31
CN201110081285 2011-03-31
CN2011100812852 2011-03-31
CN201110130194.3 2011-05-19
CN201110130194 2011-05-19
CN2011101301943 2011-05-19
CN2011101889476 2011-07-06
CN201110188947 2011-07-06
CN201110188947.6 2011-07-06
CN201110188814 2011-07-07
CN2011101888149 2011-07-07
CN201110188814.9 2011-07-07
CN2012100298806 2012-02-10
CN201210029880 2012-02-10
CN201210029880.6 2012-02-10
CN201280012802.3A CN103460632B (zh) 2011-03-31 2012-03-16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PCT/CN2012/072438 WO2012130053A1 (zh) 2011-03-31 2012-03-16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0632A true CN103460632A (zh) 2013-12-18
CN103460632B CN103460632B (zh) 2018-04-13

Family

ID=469294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72529A Pending CN102752867A (zh) 2011-03-31 2012-03-06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201280012802.3A Active CN103460632B (zh) 2011-03-31 2012-03-16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72529A Pending CN102752867A (zh) 2011-03-31 2012-03-06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2752867A (zh)
WO (1) WO201213005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9863A (zh) * 2016-10-25 2017-04-0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ap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615805A (zh) * 2015-06-25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5250491A (zh) * 2021-04-26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1235B (zh) * 2015-03-04 2020-10-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调整编码调制方案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US10979183B2 (en) * 2015-10-09 2021-04-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rocedures for high efficiency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CN107979439B (zh) * 2016-10-22 2020-07-3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9327250A (zh) * 2017-07-31 2019-02-12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0034845B (zh) * 2018-01-1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无线传输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39145A1 (en) * 2004-04-30 2008-02-14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1521904A (zh) * 2009-04-01 2009-09-02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符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931A (zh) * 2006-10-30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类型选择方法、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系统
JP5182037B2 (ja) * 2008-11-25 2013-04-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39145A1 (en) * 2004-04-30 2008-02-14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1521904A (zh) * 2009-04-01 2009-09-02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符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5805A (zh) * 2015-06-25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7615805B (zh) * 2015-06-25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0784985B2 (en) 2015-06-25 2020-09-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LAN link adapt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6559863A (zh) * 2016-10-25 2017-04-0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ap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250491A (zh) * 2021-04-26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0632B (zh) 2018-04-13
WO2012130053A1 (zh) 2012-10-04
CN102752867A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4116B (zh)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3460632B (zh)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Bejarano et al. IEEE 802.11 ac: from channelization to multi-user MIMO
CN100550685C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系统
US8675768B2 (en) Unified design and centralized scheduling for dynamic SIMO, SU-MIMO and MU-MIMO operation for RL transmissions
CN101689904B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
EP203621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closed-loop multi-antenna system
EP323123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emi-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8873496B2 (en) Channel state feedback for multi-cell MIMO
CN101999210B (zh) 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1635608B (zh) 一种mcs选择方法、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US20090041148A1 (en) Open loop mu-mimo
US20090213802A1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05634572A (zh) 一种实现mimo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8633066A (zh) 通信方法及其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TW200922178A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data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WO2012054699A1 (en) Simultaneous feedback signaling for dynamic bandwidth selection
CN101647223A (zh) 改进的链路适配方法
CN105680987A (zh)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0561890C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068905A1 (zh) Comp模式下信道信息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19192A (zh) 报告信道质量信息
WO2008046845A2 (en) Downlink scheduling method for mimo/miso cellular systems with limited feedback signalling
WO2011046825A1 (en) An adaptive beam-forming and space-frequency block coding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mimo-ofdma systems
WO2018171436A1 (zh) 通信方法及其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