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810B - 通信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4810B
CN102124810B CN2009801314465A CN200980131446A CN102124810B CN 102124810 B CN102124810 B CN 102124810B CN 2009801314465 A CN2009801314465 A CN 2009801314465A CN 200980131446 A CN200980131446 A CN 200980131446A CN 102124810 B CN102124810 B CN 1021248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tina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request
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14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4810A (zh
Inventor
朝生雅人
片山研一
田中威津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24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4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8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4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与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通信控制系统连接、并与包含在专用网中的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时,进行流量更少的通信。通信控制系统(2)能与移动通信网(N1)和专用网(N2)连接,包含:通信请求转送部(21),其转送为了生成确定了包含在移动通信网(N1)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而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其从移动通信终端(10)接收信息发送请求,该信息发送请求包括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发送目的地地址、和指定包含在移动通信网(N1)中的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其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以及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其向变更后的转送目的地发送信息发送请求。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终端的经由移动通信网的通信中,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而向基站请求与特定的通信目的地的连接。该连接请求从基站经由包含在移动通信网中的无线控制装置(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发送到分组交换装置(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GGSN:Gateway GPRSSupport Node)。然后,在分组交换装置中,通过参照包含在连接请求中的APN,选择与该APN连接时使用的移动通信网所包含的网关,对该网关进行路由选择。由此,移动通信终端沿着去往在分组交换装置中选择的网关的路线发送信息,由此可以与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通信环境的完善,连接到由构建在家庭内及大楼内的无线LAN等构成的、不同于移动通信网的网络(专用网)的设备不断增加。因此,研究了各种在与移动通信网(移动电话网)连接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到与专用网连接的设备的情况下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移动通信终端经由移动电话网对与专用网连接的设备进行通信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4041号公报
关于移动通信终端为了进行经由移动通信网的通信而连接的基站,以往的主流的做法是将该基站设置在室外并具有半径为数百米~十几千米的通话区域,但是,出于确保通话区域彼此间的边界区域及大楼内部等电波强度微弱且通话困难的场所的电波强度等目的,推进了具有家庭内及大楼内等小通话区域的小型基站装置的设置。因此,近年来在用户住宅内设置了由小型基站装置和路由器构成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该小型基站装置用于进行移动通信终端经由移动通信网的通信,该路由器将上述专用网和移动通信网连接。并且,已使用了如下的方法:在用户住宅内进行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通信时,移动通信终端与用户住宅内的通信控制系统连接,然后与移动通信网内的无线控制装置连接。
但是,在移动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时,如上所述,需要经由在分组交换装置中选择的网关来收发信息。并且,由分组交换装置选择的网关包含在移动通信网中。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在移动通信终端的信息的发送目的地是该移动通信终端连接的通信控制系统所能连接的专用网中所包含的通信设备(服务器)的情况下,仍必须沿着经由在通信开始时由分组交换装置选择的、包含在移动通信网中的网关的路线来发送信息,流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信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与由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小型基站装置和路由器构成的通信控制系统连接,在与包含在专用网中的通信设备(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能进行流量少的通信。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能够连接到包含移动通信网在内的多个网络,并且移动通信终端经由本系统与移动通信网之间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控制系统包括: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其转送为了在该移动通信终端与移动通信网之间生成确定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而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其从通过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转送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而生成了通信路径的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信息发送请求,该信息发送请求包含:包含在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的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以及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其将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请求中包含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以及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单元,其向在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中变更后的转送目的地,发送信息发送请求。
在以上通信控制系统中,转送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与移动通信网之间生成确定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然后,接收从生成了通信路径的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信息发送请求。这里,在上述通信控制系统中,在该信息发送请求中所包含的发送目的地包含在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的情况下,在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中,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包含在不同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然后,根据变更后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从通信控制系统向转送目的地发送。因此,该信息发送请求不被转送到在预先生成的通信路径中指定的、包含在移动通信网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而经由包含在不同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被发送到发送目的地。这样,对于通信控制系统能连接的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包含的装置,能够不经由构成在移动通信网内的通信路径而发送信息发送请求,因此能以较少流量进行通信。
这里,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可以是这样的方式,该通信控制系统还具有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单元,该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将通信控制系统能连接的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包含的通信设备的地址、和从通信控制系统经由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连接到该通信设备时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关联起来的信息,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参照由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在该地址与存储在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单元中的包含在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的通信设备的地址一致的情况下,将通过发送请求接收步骤接收到的发送请求中包含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
在如上的通信控制系统中,通过预先在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单元将通信控制系统能连接的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包含的通信设备的地址、和在经由不同的网络连接该通信设备时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关联起来的信息的方式,由此能可靠地通过上述通过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变更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而实施流量的减少。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可以为以下方式: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将由包含在信息发送请求中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信息发送请求从移动通信终端经由根据从该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而生成的将特定装置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发送、并由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
如上所述,在将经由指定特定装置作为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中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不同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情况下,针对经由该通信路径发送的信息发送请求,可以不参照该信息发送请求中所记载的信息,而一律地变更转送目的地。因此,能可靠地通过较少的处理来实现流量的减少。
此外,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可以是以下的方式:在由包含在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请求中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是特定装置的情况下,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将由包含在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请求中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
在该情况下,对于包含指定特定装置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的信息发送请求,即使为了将该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包含在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而在移动通信终端与通信控制系统之间设置了转送目的地不同的多个通信路径的情况等下,也可以通过参照包含在信息发送请求中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来判断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能够进行流量少的通信。
并且,可以是以下的方式:通信控制系统具有终端确定信息存储单元,该终端确定信息存储单元相关联地存储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的信息、和用于在经由通信控制系统能够连接的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进行的通信中确定移动通信终端的地址,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参照终端确定信息存储单元,将包含在信息发送请求中的用于确定发送了信息发送请求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信息,变更成用于在经由通信控制系统能够连接的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进行的通信中确定移动通信终端的地址。
为了将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到包含在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的发送目的地,针对表示主叫者的信息,也需要将其变更成与不同网络对应的信息。如上的通信控制系统中,在终端确定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了将确定移动通信终端的信息与经由不同网络的通信所使用的地址相关联起来的信息,在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中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在经由不同网络的连接中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时,将确定主叫者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信息也变更成在经由了不同网络的连接中确定移动通信终端的地址。因此,在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用于对包含在不同网络中的发送目的地发送信息的处理,由此能高效地进行用于进行流量较少的通信的处理。
这里,作为有效实现以上作用的结构,具体而言,可列举在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中包含指定特定APN的信息的方式。此外,作为有效实现以上作用的另一结构,具体而言,可列举通信路径生成请求是PDP上下文启动请求的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可以是以下方式,该通信系统构成为包含上述通信控制系统和设置在移动通信网内的通信路径生成装置,其中,通信路径生成装置具有通信路径生成单元,该通信路径生成单元接收从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转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根据该通信路径生成请求,在移动通信终端与移动通信网之间生成确定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将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发送到通信路径生成装置,通信路径生成单元根据从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生成将特定装置设为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
如上述通信系统那样,由于具有通信路径生成装置,该通信路径生成装置根据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通信生成请求,预先生成在经由不同网络的连接中使用的特定通信路径,由此能更适当地通过通信控制系统进行通信控制,即针对包含指定上述特定装置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的信息发送请求,将其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包含在不同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
这里,可以是这样的方式,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向通信路径生成装置发送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以及用于确定通信控制系统的信息,通信路径生成单元根据从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和用于确定通信控制系统的信息,生成将特定装置设为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
如上所述,通过还根据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通信控制系统的信息来生成将特定装置指定为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由此例如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通信控制系统生成不同的通信路径,能够根据移动通信终端及通信控制系统的连接环境来适当减少流量。
这里,作为有效取得以上作用的结构,具体而言,列举通信路径生成装置包含SGSN而构成的方式。
另外,如下所示,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还可以记述为通信控制方法的发明。这只是种类不同,实质上是同一发明,取得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即,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是通信控制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该通信控制系统能够连接到包含移动通信网在内的多个网络,并且移动通信终端经由本系统与移动通信网之间进行通信,其中,该通信控制方法包含: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步骤,转送为了在该移动通信终端与移动通信网之间生成确定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而从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信息发送请求接收步骤,从通过在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步骤中转送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而生成了通信路径的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信息发送请求,该信息发送请求包含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包含的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以及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转送目的地变更步骤,将包含在通过信息发送请求接收步骤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请求中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以及信息发送请求发送步骤,向在转送目的地变更步骤中变更后的转送目的地,发送信息发送请求。
这里,作为有效实现以上作用的结构,具体而言,可列举在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中包含指定特定APN的信息的方式。此外,作为有效实现以上作用的另一结构,具体而言,可列举通信路径生成请求是PDP上下文启动请求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与由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小型基站装置和路由器构成的通信控制系统连接,在作为包含在专用网中的通信设备(服务器)的情况下,能进行流量少的通信的通信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BB路由器、HGW、线路终端装置、RNC、SGSN、GGSN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保持在基站装置中的地址池地址与移动通信终端的地址之间的关联的表。
图4是示出保持在基站装置中的Request-URL、与经由专用网连接到由该Request-URL确定的装置时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之间的关联的表。
图5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的、到开设移动通信终端10用于进行分组通信的通信路径为止的处理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的、到将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到通信设备为止的处理的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的、到开设移动通信终端10用于进行分组通信的通信路径为止的处理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的、到将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到通信设备为止的处理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移动通信终端10向通信设备50发送U-Plane数据的处理中的协议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在附图说明中对同一要素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结构和它们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由通信控制系统2和终端连接系统3构成。通信控制系统2由基站装置(Home Node B)20和BB(Broad Band:宽带)路由器30构成,具有能够与移动通信网N1和专用网N2连接的功能。此外,终端连接系统3是包含在移动通信网N1中的系统,由线路终端装置65、RNC70、SGSN75和GGSN80构成。
通信控制系统2是对移动通信终端10与移动通信网N1之间的通信进行中介的系统。此外,通信控制系统2可以连接到不同于移动通信网N1的专用网N2。通信控制系统2还连接到包含在专用网N2中并与通信设备50连接的HGW(Home Gateway,家用网关)40。作为通信设备50,例如可列举家电设备等,具有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进行动作的功能、根据用户的指示提供信息的功能等。另外,通信设备50还可以具有连接到不同于专用网N2的网络的功能。
另一方面,终端连接系统3是发挥如下通信路径生成装置的功能的系统:该通信路径生成装置生成在移动通信终端10经由通信控制系统2与移动通信网N1连接进行通信时的通信路径。此外,终端连接系统3可以连接到包含在移动通信网N1中的WAP-GW(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Gateway:无线应用协议网关)60。该WAP-GW60具有将移动通信网N1和外部网络连接的功能,是在移动通信终端10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而与包含在外部网络中的设备进行连接时经由的装置。另外,还可以取代WAP-GW而使用其他的具有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功能的装置。
通信控制系统2可连接的移动通信网N1例如是覆盖广范围区域的用于进行移动通信终端10的分组通信的网络。此外,通信控制系统2可连接的专用网N2例如是设置在用户住宅内并包含用户住宅内的家电设备(例如通信设备50)等的网络。这里,假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2可连接的专用网N2是构筑在住宅内的网络。该情况下,由基站装置20和BB路由器30构成的通信控制系统2设置在用户住宅内。并且,用户在住宅内对处于基站装置20的服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操作而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由此向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通信设备50发送信息(例如,对通信设备50指示了一些动作)的情况下,进行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所涉及的处理。
另外,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与基站装置20之间通过无线通信交换信息。此外,在基站装置20与BB路由器30之间、BB路由器30与HGW 40之间、HGW 40与通信设备50之间、BB路由器30与线路终端装置65之间、线路终端装置65与RNC 70之间、RNC 70与SGSN 75之间、SGSN 75与GGSN 80之间、GGSN 80与WAP-GW 60之间,分别经由有线网络连接。另外,在基站装置20与BB路由器30之间、BB路由器30与HGW 40之间、HGW 40与通信设备50之间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接下来说明通信系统1所包含的各装置的功能。
移动通信终端10是由用户使用,用于与移动通信网N1连接进行移动通信的装置,具体而言,例如实现为便携电话、PDA等具有通信功能的装置。
这里,说明在移动通信终端10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时所执行的处理。在移动通信终端10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时,首先,为了生成确定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从移动通信终端10向基站装置20发送指定了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这里,所谓由移动通信终端10指定的APN,是指在进行特定的分组通信时对通过该分组通信连接的网络及提供商等进行识别的字符串。例如,通信设备50可连接到互联网,利用与移动通信网N1连接的特定的ISP(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网络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由此移动通信终端10可以与通信设备50进行通信。此时,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与通信设备50之间进行通信时,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用于确定上述ISP的APN。另外,该APN通过由用户等输入而预先存储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中。此外,通过移动通信终端10与移动通信网N1连接,由此在与包含在其他网络中的设备(例如通信设备50)进行通信时,通常,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出的信息需要经由对移动通信网N1和其他网络进行连接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WAP-GW 60)向发送目的地发送。在移动通信网N1与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并包含在其他网络中的发送目的地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预先通过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通信路径生成请求,由此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与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WAP-GW 60)之间生成通信路径。
然后,在生成了通信路径之后,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指定了发送目的地和转送目的地(目标地址)的信息发送请求。在该信息发送请求中包含针对发送目的地设备(通信设备50)的信息(例如,针对通信设备50的动作指示)。该信息发送请求经由通信路径被发送给发送目的地,由此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与发送目的地之间进行经由移动通信网N1的通信。这里,在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中,发送目的地是使用Request-URL而指定的。此外,作为转送目的地,指定对通过预先生成的通信路径确定的装置进行确定的信息。即,在移动通信终端10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时进行如下处理:首先,通过发送指定了APN的通信路径生成要求来生成通信路径,之后,经由通信路径向使用Request-URL所指定的发送目的地发送信息发送请求。
其中,一旦生成了指定了APN的通信路径,则到中止使用该通信路径(中止与移动通信网N1的连接)为止,使用同一通信路径来收发信息。
接下来,说明构成通信控制系统N2的基站装置20和BB路由器30。如图2所示,基站装置20和BB路由器30构成为具有CPU 101、RAM 102、ROM 103、通信模块104以及辅助存储装置105等硬件的计算机。通过使这些构成要件动作来发挥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功能。
首先,说明基站装置20。如图1所示,基站装置20构成为具备通信请求转送部21、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以及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
通信请求转送部21发挥对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进行转送的通信请求转送单元的功能。通信路径生成请求是为了生成用于在移动通信终端10经由移动通信网进行通信时使用的、指定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而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该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中包含对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确定的信息和指定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即APN。通信请求转送部21将该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到BB路由器30。
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发挥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的功能,其从通信请求转送部21生成了通信路径的移动通信终端10接收信息发送请求,该信息发送请求包括:在不同于移动通信网N1的网络即专用网N2中包含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以及将在通信请求转送部21中确定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到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
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发挥如下的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的功能:参照从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将由包含在信息发送请求中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关于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对包含在信息发送请求中的转送目的地的变更,参照后述的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来进行。
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还具有如下功能:将包含在信息发送请求中的对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确定的信息,变更成在经由专用网N2的通信中对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确定的地址。参照后述的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来进行由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进行的对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的变更。将由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对转送目的地和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进行变更后的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到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
另外,在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中,还包含指定了不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设备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发送请求。在该情况下,在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中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请求虽被发送到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但在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中不进行关于变更转送目的地的处理,就发送到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关于判断是否要对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进行变更的处理在后文中描述。
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发挥如下的终端确定信息存储单元的功能:将在移动通信网N1中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和在专用网N2中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地址关联起来存储。这是因为,在经由移动通信网N1的通信中用作主叫者地址(源地址)的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在专用网N2不能用作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因此,为了与专用网N2连接向发送目的地发送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需要重新准备在专用网N2中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
具体而言,存储在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中的信息是如图3所示的表。在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中,预先将与能在专用网N2中使用的特定移动通信终端不关联的地址保存为地址池地址。然后,将用于确定处于基站装置20的服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分配给地址池地址,由此保存对在经由专用网N2的通信中使用的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确定的信息。在图3中,例如对于在移动通信网N1中由IP地址“10.1.1.1”确定的移动通信终端10,关联着专用网N2中的地址池地址“192.0.1.1”。另外,作为在移动通信网N1中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而在图3示出的IP地址,是根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设置协议)及GGSN80等赋予的信息。另外,该IP地址相当于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处理中使用的主叫者用地址。此外,对于地址池地址“192.0.1.2”,示出了没有关联特定的移动通信终端。该情况下,在从由“10.1.1.1”确定的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的发送目的地是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设备(例如通信设备50)的情况下,由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将用于确定作为信息发送请求的发送源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变更成“192.0.1.1”。
另外,通过基于DHCP的地址池地址的提供,将上述地址池地址和位于基站装置20属下的移动通信终端10关联起来。此外,该处理可以在任意定时进行。例如,可以在移动通信终端10位于基站装置20的服务范围内的时刻、接收到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的时刻,将移动通信终端10与地址池地址关联起来。并且也可以是下述情况:在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了信息发送请求之后,判断为由该信息发送请求所指定的发送目的地是与专用网N2连接的装置,且在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中进行转送目的地的变更。此外,可以采用一旦将地址池地址和移动通信终端10关联起来以后直到移动通信终端10移动到服务范围之外为止都保持该关系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结束了使用曾经生成的通信路径的时刻解除该关联(再次设为空地址)的方式。此外,地址池地址与基站装置20下属的移动通信终端10之间的关联不限于基于DHCP的动态处理。例如,还可以预先将用于确定考虑到与基站装置20连接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例如,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SDN Number:电话号码)及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特定的地址池地址相关联起来。
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作为存储如下信息的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单元发挥功能,该信息将通信控制系统2能连接的不同于移动通信网N1的专用网N2所包含的通信设备地址、与在从通信控制系统2经由专用网N2连接该通信设备时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关联起来。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相关联地保存有作为用于确定由移动通信终端10指示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的Request-URL、与用于确定在经由专用网N2连接该发送目的地时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转送目的地地址。在图4中示出了,例如在经由专用网N2连接由Request-URL“http://www.hgw.ne.jp/home1”指定的发送目的地时,由地址“192.0.0.1”确定的装置是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
基站装置20预先掌握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设备(例如,通信设备50),在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中相关联地存储着经由移动通信网N1连接该装置时的Request-URL、和用于确定不经由移动通信网N1连接由该Request-URL确定的设备时作为转送目的地的专用网N2的装置的信息。另外,在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中不保存与不能从通信控制系统2经由专用网N2连接的(即,不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设备相关的转送目的地信息。因此,在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中,可以通过确认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中包含的发送目的地(Request-URL)是否保存在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中,来判断该发送目的地是否是能经由专用网N2连接的设备。
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作为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单元发挥功能,其针对从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将信息发送请求发送至由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变更后的转送目的地。另外,具有如下功能:即使在由于移动通信终端10的发送目的地不包含在专用网N2中因而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不进行转送目的地的变更的情况下,也向在信息发送请求中示出的转送目的地转送信息发送请求。
接下来,说明BB路由器30。BB路由器30具有如下功能:接收从基站装置2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根据包含在信息发送请求中的转送目的地确定发送路径,如后述的那样,向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HGW 40和包含在移动通信网N1中的线路终端装置65中的任一个发送相应的信息发送请求。
接下来,说明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HGW 40和通信设备50。
HGW(Home Gateway:家用网关)40是连接以移动通信网N1为首的外部网络和专用网N2的装置。HGW 40与BB路由器30连接,并且还连接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设备(通信设备50)。
通信设备50是连接到HGW 40的设备(服务器)。如上所述,通信设备50可列举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家电设备等。
接着,说明构成终端连接系统3的线路终端装置65、RNC 70、SGSN 75和GGSN80。如图2所示,线路终端装置65、RNC 70、SGSN 75和GGSN 80构成为具有CPU 101、RAM 102、ROM 103、通信模块104以及辅助存储装置105等硬件的计算机。通过使这些构成要件动作来发挥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功能。
线路终端装置65是对用户住宅内线路和移动通信网N1进行连接的装置,该用户住宅内线路对基站装置20、BB路由器30、HGW 40和通信设备50之间进行连接,具有通过对相互不同的线路的信号进行转换(IPsec(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Internet Protocol:网际网络安全协定))来对用户住宅内线路和移动通信网N1进行连接的功能。
RNC 70是与多个基站连接,进行移动通信终端10到各基站之间的无线线路的设定及基站间的越区切换的控制等的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中仅示出了与一台基站装置20连接的例子。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RNC 70也可以经由线路终端装置65以及BB路由器30与基站装置20连接。
SGSN 75是设置在移动通信网N1中,对位于移动通信网N1的服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位置登记等及访问管理等的装置,例如保持着移动通信终端10的MSISDN等。此外,GGSN 80是对移动通信网N1中的分组通信进行控制的装置。具体而言,GGSN 80具有将从SGSN 75发送来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到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功能。
WAP-GW 60是对移动通信网N1和其他网络进行连接的装置。是在移动通信终端10通过与移动通信网N1连接而与包含在其他网络中的设备(例如,通信设备50)之间进行通信时,被指定为经由移动通信网N1与通信设备50连接时的转送目的地的装置。
通过上述线路终端装置65、RNC 70、SGSN 75和GGSN 80发挥功能,根据从移动通信终端10经由基站装置20和BB路由器30发送来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生成以WAP-GW 60为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其具体的处理在后文中描述。
接下来,使用图5和图6的时序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通信控制方法。以下说明的关于通信控制的处理,例如以操作移动通信终端10的用户为了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而操作移动通信终端10为契机而开始。
首先,在图5中说明在根据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而生成用于将移动通信终端10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的通信路径时的处理。这里,关于生成通信路径而从移动通信终端10向终端连接系统3发送的信息是仅用于通信路径生成的信息,被称为C-Plane数据。
首先,从移动通信终端10向构成终端连接系统3的SGSN 75发送PDP(PacketData Protocol: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启动请求。PDP上下文启动请求是向终端连接系统3请求用于进行经由移动通信网N1的分组通信的通信路径生成的请求,相当于通信路径生成请求。在PDP上下文启动请求中,包含用于确定作为主叫者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例如,P-TMSI(Packet-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及IMSI)、和用于确定在进行分组通信时连接的提供商等的APN。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PDP上下文启动请求被基站装置20的通信请求转送部21转送(S11a: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步骤),并发送到SGSN 75(S11b)。
在SGSN 75中,根据从基站装置20的通信请求转送部21发送来的PDP上下文启动请求,向GGSN 80发送PDP上下文生成请求,该PDP上下文生成请求包含移动通信终端10的MSISDN和用于确定该SGSN 75的信息(SGSN 75的地址)(S12)。
在GGSN 80中,根据由SGSN 75发送来的PDP上下文生成请求,提供要赋给移动通信终端10的主叫者用地址(S13)。这里,由GGSN 80提供的主叫者用地址相当于图3所示的用户地址。并且,根据APN选择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了WAP-GW60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在GGSN 80与WAP-GW 60之间,进行网关地址的取得处理(S14)。这是生成在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信息发送请求时指定WAP-GW 60作为转送目的地时使用的地址的处理。GGSN 80向SGSN 75通知通过上述处理生成了PDP上下文的情况(S15)。当接收到PDP上下文生成响应时,SGSN 75向RNC 70进行无线载体的设定请求(S16)。这是用于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与RNC 70之间经由特定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指示。
RNC 70根据由SGSN 75发送的无线载体设定请求向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链路设定请求(S17)。基站装置20根据该无线链路设定请求,与BB路由器30、HGW 40、线路终端装置65和RNC 70之间进行通信,由此进行无线链路和无线载体的设定处理(S18)。之后,基站装置20向RNC 70进行用于移动通信终端10经由基站装置20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的设定已完成的通知作为无线链路设定响应(S19)。RNC 70根据从基站装置20通知的无线链路设定响应,向SGSN 75进行无线载体设定响应,通知已进行了与分组通信相关的处理(S20)。SGSN 75将通过上述处理完成了移动通信终端10涉及的通信路径生成处理(PDP上下文启动)的情况作为PDP上下文启动响应通知给移动通信终端10(S21)。此时,向移动通信终端10通知WAP-GW 60的信息,作为在进行分组通信时使用的主叫者用地址和特定转送目的地(Gateway)。通过上述一系列处理,生成了确定WAP-GW 60作为在移动通信终端10经由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时使用的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另外,利用以上处理生成的通信路径具有以下路线:经由进行了上述通信路径生成涉及的处理的所有装置(基站装置20、BB路由器30、线路终端装置65、RNC 70、SGSN 75和GGSN 80),到达WAP-GW 60。
接下来,使用图6说明在经由通过图5所示的处理生成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时的处理。每当从移动通信终端10指定作为发送目的地的设备并发送分组数据时,都进行图6所示的经由通信路径的通信。
移动通信终端10向基站装置20发送U-Plane数据(S31)。该U-Plane数据相当于从移动通信终端10向特定的发送目的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通信设备50)发送信息发送请求。在该U-Plane数据中包含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表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和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作为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使用在图5所示的生成通信路径的处理中被通知的主叫者用地址。此外,使用与通信设备50相关联的Request-URL,作为表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并且,作为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使用在图5所示的生成通信路径的处理中被通知的WAP-GW 60的地址。
基站装置20的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接收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U-Plane数据(信息发送请求接收步骤),并发送到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部23。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部23参照从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发送来的U-Plane数据中所包含的、作为表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的Request-URL,判断是否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S32)。如上所述,根据存储在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中的Request-URL与包含在U-Plane数据中的Request-URL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
这里,在判断为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的情况下,参照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在经由专用网N2连接发送目的地时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HGW 40)(S33:转送目的地变更步骤)。并且,即使对于用于确定作为主叫者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也参照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而变更成在经由专用网N2进行通信时使用的地址(S34)。并且,即使对于在移动通信网N1中确定通信设备50时使用的Request-URL,也改写成在专用网N2中确定通信设备50的信息(DNS改写处理)。另外,在HGW 40中解决DNS的情况下,不需要基站装置20中的DNS改写处理。然后,在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中进行了用于经由专用网N2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通信设备50发送U-Plane数据(信息发送请求)的以上处理之后,U-Plane数据被发送到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
在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中,参照从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中包含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向相应的转送目的地发送U-Plane数据。在本实施方式的U-Plane数据的情况下,示出了HGW 40作为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因此在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中向HGW 40发送该U-Plane数据(S35:信息发送请求发送步骤)。并且,由HGW 40将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U-Plane数据(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到作为发送目的地的通信设备50(S36)。由此,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与通信设备50之间进行U-Plane数据的通信(S37)。
图9示出了此时图6所示的从移动通信终端10向通信设备50发送U-Plane数据涉及的处理的协议栈。在图9中示出了随着从左往右,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信息发送请求怎样地变化。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装置20中,U-Plane数据的记载在IP层的用于确定主叫者的信息(源地址)根据存储在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中的信息,被从由SGSN 75提供的地址,变更成在专用网N2中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地址池地址。此外,U-Plane数据的记载在IP层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目标地址)被从指定WAP-GW 60的信息,变更成指定与由Request-URL指定的通信设备50相关联的HGW 40的信息(图4所示的转送目的地地址)。
这里,在图6中虽未图示,在与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U-Plane数据对应地、从通信设备50向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处理。即,从通信设备50向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信息被经由专用网N2从通信设备50向HGW40发送,并且经由BB路由器30向基站装置20发送。并且,在基站装置20中,将移动通信终端10的主叫者地址(地址池地址)和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确定HGW 40的信息)改写成由预先生成的通信路径规定的主叫者地址(由GGSN 80提供的主叫者用地址)和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确定WAP-GW 60的信息)之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移动通信终端10。由此,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中,能识别出经由预先生成的通信路径从通信设备50发送来信息的情况,以与经由通常的通信路径的通信同样的方式对该信息进行处理。
另外,在基站装置20的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的判断(S32)中,在包含于U-Plane数据中的Request-URL与存储在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中的Request-URL不一致的情况下,推测由包含在U-Plane数据中的Request-URL确定的设备不包含在专用网N2中。因此,在基站装置20的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中,判断为对该U-Plane数据不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不进行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的变更涉及的处理,向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发送U-Plane数据。然后,由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向由包含在U-Plane数据中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指定的转送目的地(WAP-GW 60)发送U-Plane数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参照在基站装置20中包含在U-Plane数据(信息发送请求)中的Request-URL(确定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在由该Request-URL确定的通信设备50与专用网N2连接的情况下,将确定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从WAP-GW 60改写成HGW 40,向作为变更后的转送目的地的HGW 40转送U-Plane数据。因此,从基站装置20发送来的U-Plane数据从BB路由器30不经由移动通信网N1而转送到HGW 40之后,发送到通信设备50。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情况下,进行经由终端连接系统3生成的、以WAP-GW 60为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的通信。即,在基站装置20中,不参照包含在U-Plane数据(信息发送请求)中的Request-URL而转送到由U-Plane数据表示的转送目的地。根据现有的通信控制方法,在从移动通信终端10向通信设备50发送了信息发送请求的情况下,从基站装置20转送的信息发送请求通过经由BB路由器30、线路终端装置65、RNC 70、SGSN 75和GGSN 80的包含在移动通信网N1内的通信路径,被发送到WAP-GW 60。并且,经由GGSN 80、SGSN 75、RNC 70、路线终端装置65和BB路由器30,通过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HGW 40发送到通信设备5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作为发送目的地的通信设备50经由专用网N2连接到由基站装置20和BB路由器30构成的通信控制系统2的情况下,与经由现有的通信路径的通信控制方法相比,能够通过由于不经由移动通信网N1而相应地变短的路径,向通信设备50发送信息。因此,能够以较少的流量从移动通信终端10向通信设备50发送信息。
此外,如上所述能不经由移动通信网N1而与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通信设备50连接,因此对于使用移动通信终端10的用户而言,能减少由于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而产生的费用,因此能便宜地进行分组通信。
并且,在上述通信控制方法中,由基站装置20掌握着是否经由专用网N2连接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通信设备50。因此,移动通信终端10的处理可以与经由通常的通信路径的通信同样地进行,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因此,上述通信控制方法可以仅通过变更基站装置20的处理来实现。
并且,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从处于用户住宅内的基站装置20的服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终端10向同样构筑在用户住宅内的专用网N2所包含的通信设备50进行连接时,能够不经由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因此,对于管理移动通信网N1的运营商而言,由于经由移动通信网N1的通信减少,因此具有减轻移动通信网N1中的处理负荷的效果。
此外,基站装置20具有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通信控制系统2预先掌握了对能从通信控制系统2经由专用网N2进行连接的通信设备50进行确定的Request-URL、和对经由专用网N2连接该通信设备50时使用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进行确定的信息,由此能高效地变更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更有效地实现流量少的通信控制方法。
并且,基站装置20具有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预先保存对从通信控制系统2经由专用网N2连接到通信设备50时的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确定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变更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由此能由基站装置20进行在移动通信网N1和专用网N2的不同网络之间收发信息涉及的处理(解决DNS名称)。因此,能由基站装置20进行用于从移动通信终端10经由专用网N2的通信的预处理。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相同。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以下方面。即,在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了指定了特定APN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的情况下,利用由包含在终端连接系统3(通信路径生成装置)中的SGSN 75和GGSN 80构成的通信路径生成单元,生成以特定装置为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这里,特定装置是指,在指定了该装置作为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的转送目的地的情况下,将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装置(即HGW 40)的装置。并且,在移动通信终端10经由该通信路径向基站装置20发送了信息发送请求的情况下,无需在基站装置20中参照发送目的地地址(Request-URL),即可改写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以下,使用图7和图8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
首先,使用图7说明根据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来连接移动通信终端10经由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用的通信路径时的处理。
首先,从移动通信终端10向构成终端连接系统3的SGSN 75发送PDP(PacketData Protocol: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启动请求。这里,作为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PDP上下文启动请求中包含的、指定发送目的地的APN,例如可列举用于仅进行关于专用网N2的通信的连接目的地信息等。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PDP上下文启动请求在基站装置20的通信请求转送部21中被接收(S51a: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步骤),进而向SGSN 75发送(S51b: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步骤)。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中,还一并向SGSN 75发送用于确定基站装置20的信息。
在SGSN 75中,根据从基站装置20的通信请求转送部21发送的PDP上下文启动请求,向GGSN 80发送包含移动通信终端10的MSISDN、用于确定基站装置20的信息、以及用于确定该SGSN 75的信息(SGSN 75的地址)的PDP上下文生成请求(S52)。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GGSN 80中存储有将在开设特定通信路径(变更成在进行经由专用网N2的通信时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的通信路径)时的APN、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以及用于确定基站装置20的信息相关联起来的表。于是,参照由SGSN 75发送的PDP上下文生成请求,根据包含在PDP上下文生成请求中的APN、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MSISDN)和用于确定基站装置20的信息与存储在GGSN 80中的将APN、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以及基站装置20相关联起来的表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开设进行转送目的地变更的特定通信路径(S53)。并且,在与存储在GGSN 80中的对应表一致的情况下,生成对在PDP上下文启动响应时发送给移动通信终端10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进行确定的信息(表示上述特定转送目的地的信息)以及主叫者用地址(S54)。这里生成的对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进行确定的信息不一定是对在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而与通信设备50进行通信时用作转送目的地的WAP-GW 60进行确定的信息,也可以是指定虚拟装置的信息。因此,在该处理时不需要与WAP-GW 60之间进行网关地址取得涉及的处理,这一点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此外,主叫者用地址也可以为虚拟信息。
接着,GGSN 80向SGSN 75通知利用以上处理生成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作为PDP上下文生成响应(S55)。当接收到PDP上下文生成响应时,SGSN 75参照包含在该PDP上下文生成响应中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和APN,判断是否需要对基站装置20进行转送目的地变更指示(S56)。作为进行该判断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如下方法:在SGSN 75侧预先掌握在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是指定上述的特定装置的信息的情况下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判断从GGSN 80发送来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是否符合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的情况。
在SGSN 75中判断为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的情况下,向基站装置20指示由GGSN80生成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以及在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中指定了上述的特定转送目的地的情况下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其他转送目的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HGW 40)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指示(S57)。并且,向RNC 70进行用于生成通信路径的无线载体设定请求(S58)。另外,针对基站装置20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指示与无线载体设定请求一起被发送到RNC 70。RNC 70根据由SGSN 75发送的无线载体设定请求,对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链路设定请求(S59)。并且,基站装置20中,接收包含在无线载体设定请求中的来自SGSN 75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指示(S60),保持包含在转送目的地变更指示中的由GGSN 80生成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以及在信息发送请求中发送了上述的特定转送目的地的情况下用于确定待变更的转送目的地(HGW 40)的信息。并且,以该转送目的地变更指示的接收为契机,在发送了包含由GGSN 80生成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的信息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开始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改写成HGW 40的处理。
接着,根据无线链路设定请求和转送目的地变更指示,与BB路由器30、HGW 40、线路终端装置65和RNC 70之间进行通信,由此进行无线链路和无线载体的设定处理(S61)。之后,基站装置20向RNC 70通知已完成了用于移动通信终端10经由基站装置20连接到移动通信网N1的设定,作为无线链路设定响应(S62)。RNC 70根据从基站装置20通知的无线链路设定响应,向SGSN 75进行无线载体设定响应,通知已进行了分组通信涉及的处理(S63)。SGSN 75向移动通信终端10通知已利用上述处理完成了移动通信终端10的通信路径生成处理(PDP上下文启动),作为PDP上下文启动响应(S64)。此时,向移动通信终端10通知在进行分组通信时使用的主叫者用地址和指定特定转送目的地的信息(由GGSN 80生成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通过上述的一系列处理,生成了在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经由移动通信网N1的通信时使用的通信路径。
接着,使用图8说明在经由利用图7所示的处理生成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时的处理。
移动通信终端10向基站装置20发送U-Plane数据(信息发送请求)(S71)。这里,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U-Plane数据中包含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主叫者用地址)、表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Request-URL)以及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由GGSN 80生成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
基站装置20的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接收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U-Plane数据(信息发送请求接收步骤),发送到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部23。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部23参照从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发来的U-Plane数据中包含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根据是否与预先由GGSN 80生成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一致,来判断是否要进行转送目的地变更(S72)。在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与由GGSN 80生成的信息一致的情况下,根据从SGSN 75发送来的转送目的地变更的指示,将该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在进行经由专用网N2的通信时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HGW 40)(S73:转送目的地变更步骤)。并且,即使对于用于确定作为主叫者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也参照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变更成在经由专用网N2进行通信时使用的地址(S74)。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相同,根据需要还将在移动通信网N1中确定通信设备50时使用的Request-URL,改写成在专用网N2中确定通信设备50的信息(DNS改写处理)。在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中,进行了用于经由专用网N2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通信设备50发送U-Plane数据(信息发送请求)的以上处理之后,将U-Plane数据发送到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
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参照从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发送的信息发送请求中包含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将U-Plane数据发送给相应的转送目的地。在本实施方式的U-Plane数据的情况下,示出了HGW 40作为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因此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将该U-Plane数据经由BB路由器30发送给HGW 40(S75:信息发送请求发送步骤)。并且,由HGW 40将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U-Plane数据(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到作为发送目的地的通信设备50(S76)。由此,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与通信设备50之间进行U-Plane数据的通信(S77)。
这样,即使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在包含基站装置20的通信控制系统2中,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用于经由专用网N2与通信设备50进行通信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因此与现有的经由在移动通信网N1内生成的通信路径的通信相比,也能减少流量。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在终端连接系统3中生成通信路径时,根据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APN,判断是否进行转送目的地的变更,根据该结果生成将指示转送目的地的变更的特定连接目的地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然后,对于经由该通信路径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在基站装置20中仅参照信息发送请求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由此判断是否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根据该结果,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在进行经由专用网N2的连接时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因此,基站装置20即使不参照Request-URL也能通过仅参照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来判断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即,对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信息发送请求,可以减少在基站装置20中进行的关于变更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参照在基站装置20的信息发送请求接收部22中接收到的U-Plane数据所包含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判断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的情况。该处理是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与基站装置20之间设置多个通信路径的情况下,由于需要确定是经由哪个通信路径进行的通信路径而进行的处理。因此,在基站装置20与移动通信终端10之间设置的通信路径是一个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以上处理。例如,在基站装置20与移动通信终端10之间设置的通信路径是如上所示将指示转送目的地的变更的特定连接目的地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在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中进行的是否变更转送目的地的判断中(S72),如果能确认该信息发送请求是从生成将特定连接目的地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的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请求,则可以判断为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因此,可以对从该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一律变更转送目的地。该情况下,无需参照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信息发送请求所包含的信息,即可变更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能进一步减少转送目的地的变更涉及的处理。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可以取各种方式。
例如,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构成为具有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终端确定信息存储部24、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和信息发送请求发送部26,但也可以构成为将上述功能分散在BB路由器30中。
此外,也可以将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包含于终端连接系统3中的各装置所具有的功能的一部分分散在其他的装置中。使用第二实施方式说明分散情况下的一例,例如列举以下结构:为了开设特定通信路径(变更成在进行经由专用网N2的通信时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的通信路径),将现有的由GGSN 80进行的处理设为由基站装置20来进行。该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处理,即在GGSN 80中保持将开设特定通信路径(变更成在进行经由专用网N2的通信时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的APN、用于确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信息、以及用于确定基站装置20的信息关联起来的表,根据包含在PDP上下文生成请求中的信息是否与上述表一致,来在GGSN 80中判定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图7的S53)的处理,但是也可以设为在SGSN 75中判定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相当于图7的S53的判定)的方式。并且,在SGSN 75中判定为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的情况下,将该结果通知给具有进行与开设特定通信路径相关的处理的功能的基站装置20,由此在基站装置20中进行与开设特定通信路径相关的处理。
此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根据Request-URL或APN判断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的结构,但也可以使用其他信息来判断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作为可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变更转送目的地的信息,例如可列举目标地址(目标IP地址)、发送目的地或转送目的地的端口号、QoS(服务质量)等。此外,例如也可以设为仅对属于特定组的用户变更转送目的地的方式。对于用于判断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的作为判断基准的信息,可以预先由管理者等生成,可以由基站装置20保持,也可以保持在SGSN75或GGSN 80中。对作为判断基准的信息进行保持的装置(基站装置20、SGSN 75、GGSN 80等)参照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PDP上下文启动请求)及信息发送请求(U-Plane数据)中包含的上述信息(目标地址等),判断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在SGSN 75、GGSN 80中保持作为判断基准的信息的情况下,在为了根据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0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在移动通信终端10、基站装置20、SGSN 75和GGSN 80之间连接通信路径而进行的通信的任一时刻,保持作为判断基准的信息的装置(SGSN 75、GGSN 80)根据从其他装置发送的信息判断是否要变更转送目的地,将该结果通知给基站装置20,由此基站装置20能够改写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的U-Plane数据所包含的转送目的地地址(根据需要还改写主叫者地址)。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站装置20的转送目的地变更部23中,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成包含在专用网N2中的HGW 40,与此同时进行将主叫者地址变更成在连接到专用网N2进行通信时的地址的处理,但是该处理不一定需要由包含基站装置20的通信控制系统2进行。另外,由于在连接到专用网N2时需要改变主叫者地址,因此在通信控制系统2不进行上述处理的情况下,该处理由HGW 40进行。
并且,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HGW 40作为对以移动通信网N1为代表的外部网络和专用网N2进行连接的装置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不经由HGW 40而从通信控制系统2的BB路由器30直接连接到通信设备50的方式。该情况下,在HGW 40中进行的用于连接不同网络(例如,移动通信网N1和专用网N2)的处理由通信控制系统2(基站装置20或BB路由器30)、或者通信设备50来进行。
此外,还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组合起来使用。例如,如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那样,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与终端连接系统3之间,预先生成以变更转送目的地为前提的通信路径。另一方面,在基站装置20中,在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中存储将未与被认为在经由了该通信的通信中连接的专用网N2连接的设备、与在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来的针对该设备的信息发送请求时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关联起来的表。并且,经由以变更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为前提的通信路径,从移动通信终端10发送了指定了未与专用网N2连接的设备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参照存储在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部25中的信息,由此将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变更为在不经由专用网N2而经由移动通信网N1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该结果,还可以设为还向不与专用网N2连接的设备发送信息发送请求的方式。该情况下,对于根据信息的发送目的地而连接到专用网N2的设备,能够利用由于不经由移动通信网N1而流量少的路径来发送信息。
此外,以上实施方式中,作为包含在移动通信网N1中的各装置和基站装置20,以在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作为下一代通信系统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超级3G)。在将上述实施方式应用于LTE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基站装置20的功能和RNC 70的功能的装置(基站装置:Home eNode B),作为相当于基站装置20的装置。此外,使用MME(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作为具有SGSN 75中对C-Plane数据进行控制的功能的装置,并使用Serving-GW(GateWay)作为具有对U-Plane数据进行控制的功能的装置。并且,使用PDN-GW(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作为相当于GGSN80的装置。
标号说明
1、通信系统;2、通信控制系统;3、终端连接系统;10、移动通信终端;20、基站装置;30、BB路由器;40、HGW;50、通信设备;60、WAP-GW;65、线路终端装置;70、RNC;75、SGSN;80、GGSN。

Claims (13)

1.一种通信控制系统,该通信控制系统能够连接到包含移动通信网在内的多个网络,并且移动通信终端经由本系统与移动通信网之间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控制系统包括:
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其转送为了在该移动通信终端与所述移动通信网之间生成确定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而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
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其从通过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转送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而生成了通信路径的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信息发送请求,该信息发送请求包含:包含在与所述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的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以及将作为所述转送目的地的装置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
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其将所述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信息发送请求中包含的所述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所述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以及
信息发送请求发送单元,其向在所述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中变更后的所述转送目的地,发送所述信息发送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通信控制系统还具有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单元,该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将所述通信控制系统能连接的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包含的通信设备的地址、和从所述通信控制系统经由与所述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连接到该通信设备时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关联起来的信息,
所述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参照由所述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在该地址与存储在所述转送目的地信息存储单元中的包含在与所述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的通信设备的地址一致的情况下,将通过所述发送请求接收步骤接收到的所述发送请求中包含的所述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所述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将由包含在所述信息发送请求中的所述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所述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所述信息发送请求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经由根据从该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而生成的将特定装置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通信路径发送、并由所述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由包含在所述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信息发送请求中的所述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是特定装置的情况下,所述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将由包含在所述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信息发送请求中的所述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所述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系统具有终端确定信息存储单元,该终端确定信息存储单元相关联地存储用于确定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信息、和用于在经由所述通信控制系统能够连接的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进行的通信中确定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地址,
所述转送目的地变更单元参照所述终端确定信息存储单元,将包含在所述信息发送请求中的用于确定发送了所述信息发送请求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信息,变更成用于在经由所述通信控制系统能够连接的与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进行的通信中确定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中包含指定特定APN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是PDP上下文启动请求。
8.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构包含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和设置在移动通信网内的通信路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装置具有通信路径生成单元,该通信路径生成单元接收从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转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根据该通信路径生成请求,在移动通信终端与所述移动通信网之间生成确定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
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将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发送到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装置,
所述通信路径生成单元根据从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发送的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生成将所述特定装置设为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向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装置发送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以及用于确定所述通信控制系统的信息,
所述通信路径生成单元根据从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单元发送的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和用于确定所述通信控制系统的信息,生成将所述特定装置设为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装置包含SGSN。
11.一种通信控制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该通信控制系统能够连接到包含移动通信网在内的多个网络,并且移动通信终端经由本系统与移动通信网之间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控制方法包含:
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步骤,转送为了在该移动通信终端与所述移动通信网之间生成确定了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而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通信路径生成请求;
信息发送请求接收步骤,从通过在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转送步骤中转送通信路径生成请求而生成了通信路径的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信息发送请求,该信息发送请求包含与所述移动通信网不同的网络中包含的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以及将所述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指定为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
转送目的地变更步骤,将包含在通过所述信息发送请求接收步骤接收到的所述信息发送请求中的所述转送目的地指定信息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变更成包含在所述不同的网络中的作为转送目的地的装置;以及
信息发送请求发送步骤,向在所述转送目的地变更步骤中变更后的所述转送目的地,发送所述信息发送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中包含指定特定APN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路径生成请求是PDP上下文启动请求。
CN2009801314465A 2008-08-12 2009-06-26 通信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4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8131 2008-08-12
JP2008-208131 2008-08-12
PCT/JP2009/061759 WO2010018713A1 (ja) 2008-08-12 2009-06-26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810A CN102124810A (zh) 2011-07-13
CN102124810B true CN102124810B (zh) 2013-12-11

Family

ID=4166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144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4810B (zh) 2008-08-12 2009-06-26 通信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396027B2 (zh)
EP (1) EP2315489A4 (zh)
JP (1) JP5192047B2 (zh)
KR (1) KR20110039564A (zh)
CN (1) CN102124810B (zh)
BR (1) BRPI0917941A2 (zh)
CA (1) CA2734041A1 (zh)
MX (1) MX2011001589A (zh)
WO (1) WO20100187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24686A1 (en) * 2013-07-16 2015-01-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cure simple pairing through embedded vehicle network access device
CN106647400B (zh) * 2016-12-26 2020-08-28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运动的方法及装置
US10812337B2 (en) 2018-06-15 2020-10-20 Vmware, Inc. Hierarchical API for a SDDC
US10942788B2 (en) 2018-06-15 2021-03-09 Vmware, Inc. Policy constraint framework for an sddc
EP4078901A4 (en) 2020-04-01 2023-10-11 VMWare, Inc. AUTOMATIC DEPLOYMENT OF NETWORK ELEMENTS FOR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ELEMENTS
US11803408B2 (en) 2020-07-29 2023-10-31 Vmware, Inc. Distributed network plugin agents for container networking
US11863352B2 (en) 2020-07-30 2024-01-02 Vmware, Inc. Hierarchical networking for nested container clusters
US11606254B2 (en) 2021-06-11 2023-03-14 Vmware, Inc. Automatic configuring of VLAN and overlay logical switches for container secondary interfaces
US20230231741A1 (en) 2022-01-14 2023-07-20 Vmware, Inc. Per-namespace ip address management method for container networks
US11848910B1 (en) 2022-11-11 2023-12-19 Vmware, Inc. Assigning stateful pods fixed IP addresses depending on unique pod identity
US11831511B1 (en) 2023-01-17 2023-11-28 Vmware, Inc. Enforcing network policies in heterogeneous system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4720A2 (en) * 2002-10-08 2004-04-2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via an access network
WO2007015075A1 (en) * 2005-08-01 2007-02-08 Ubiquisys Limited Private access point containing a sim c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5149A1 (ja) * 2003-08-29 2005-03-17 Fujitsu Limited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JP4377786B2 (ja) 2004-09-22 2009-1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化機器、サーバ装置、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466434B2 (ja) * 2005-03-30 2010-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経路制御方法および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
DE202005021930U1 (de) * 2005-08-01 2011-08-0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aseroptische Auskoppelkabel und vorverbundene Baugruppen mit Toning-Teilen
WO2007061121A1 (en) * 2005-11-22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route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route optimization control device
GB2434505B (en) * 2006-01-18 2010-09-29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JP4769669B2 (ja) * 2006-09-07 2011-09-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ipに準拠す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モバイルノード及び方法
US20100061296A1 (en) * 2006-11-01 2010-03-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Packet transfer control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home agent used in its method
JP5032582B2 (ja) * 2006-11-16 2012-09-2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ゲートウェイ選択機構
JP4478700B2 (ja) * 2007-05-28 2010-06-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ベースipモビリティプロトコル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ルータ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US8345604B2 (en) * 2007-06-07 2013-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ectuating establishment of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tunnels for util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8824305B2 (en) * 2008-07-09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ging schemes for local network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4720A2 (en) * 2002-10-08 2004-04-2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via an access network
WO2007015075A1 (en) * 2005-08-01 2007-02-08 Ubiquisys Limited Private access point containing a sim c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34041A1 (en) 2010-02-18
MX2011001589A (es) 2011-05-10
WO2010018713A1 (ja) 2010-02-18
KR20110039564A (ko) 2011-04-19
CN102124810A (zh) 2011-07-13
BRPI0917941A2 (pt) 2015-11-17
EP2315489A1 (en) 2011-04-27
US8396027B2 (en) 2013-03-12
JPWO2010018713A1 (ja) 2012-01-26
JP5192047B2 (ja) 2013-05-08
EP2315489A4 (en) 2016-05-25
US20110194494A1 (en) 201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4810B (zh) 通信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3856995B (zh) 用于移动性管理的伪线
JP4550879B2 (ja) モバイルIP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ポリシーに基づくUMTSのQoSとIPのQoS管理のためのメカニズム
JP4616732B2 (ja)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CN100454886C (zh) 在作为基于业务的策略(sblp)的执行点的网络网关处的数据分组过滤
US200500038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a bearer for a wireless connection
TW201029346A (en) Mobile unit having internet protocol functionality
HK1044432A1 (zh) 在移動終端設備和互通功能之間建立分組網絡呼叫
US11595830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gatewa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45998A (zh) 接入网络切换方法、锚点管理设备、移动接入设备
CN102695236B (zh)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系统
SE518479C2 (sv) Kommunikationssystem som stödjer trådlös kommunikation av paketdata och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relaterande därtill
CN102100036A (zh) 用于分段的包在基于包的通信网络上的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97157A (zh) 地址分配方法、地址分配系统、移动节点及代理节点
CN105874756B (zh) 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JP3674570B2 (ja) サーバおよび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ip)アドレスの通知方法
CN107770087A (zh) 物联网基于连接数量的路由器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107901B (zh) 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JP4741401B2 (ja) 情報転送装置
JP2010136165A (ja) 小型基地局
CN102365845A (zh) 本地路由实现方法及系统、网络设备
JP6976199B2 (ja) 情報処理サーバ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KR100470688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호전환 방법
RU2005125203A (ru) Способ и сеть мобильной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й радиосвязи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пакетных данных
JP3750921B2 (ja) 移動体通信におけるデー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