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686A -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4686A
CN102124686A CN2009801320095A CN200980132009A CN102124686A CN 102124686 A CN102124686 A CN 102124686A CN 2009801320095 A CN2009801320095 A CN 2009801320095A CN 200980132009 A CN200980132009 A CN 200980132009A CN 102124686 A CN102124686 A CN 102124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nak
subframe
termina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20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4686B (zh
Inventor
D·拉森
D·阿斯特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to CN2014107768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860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24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4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9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用于从基站接收数据分组并向基站提供反馈的终端中的方法和布置。反馈有关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并可包括ACK/NAK。该方法包括在子帧中接收并解码来自基站的数据分组。还确立是否正确接收了接收的子帧内的任何数据分组并检测是否已经错过了预计要接收的任何子帧。进一步地,生成确认信息ACK/NAK,选择加扰ACK/NAK所用的加扰码。然后向基站发送加扰的ACK/NAK,有关接收的子帧内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中的方法和布置以及移动终端中的方法和布置。具体地说,它涉及向基站提供有关先前从基站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反馈。
背景技术
对3GPP无线通信系统中长期演进(LTE)的关键要求是无线电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通过无线电链路传输的频率灵活性。为了这个目的,支持1.4MHz与20MHz之间的载波带宽,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都是如此,使得可以使用成对的和不成对的频谱。对于FDD,下行链路、即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链路和上行链路即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链路使用所谓“成对频谱”的不同频率,并因此可同时传送。对于TDD,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相同频率的“不成对”频谱,并且不能同时传送。然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可以灵活方式共享时间,并通过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不同的时间量,诸如无线电帧的子帧数量,有可能适合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不对称业务和资源需要。
上面的不对称还导致FDD与TDD之间的很大差异。而对于FDD,在无线电帧期间,相同数量的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可用,对于TDD,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数量可以不同。在LTE中,时间被构造成10ms持续时间的无线电帧,并且每个无线电帧还被分成各1ms的10个子帧。这样的许多结果之一是,在FDD中,移动终端可以总是响应于数据分组而经受某固定处理延迟地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反馈。换句话说,每个下行链路子帧可关联到特定的后面的上行链路子帧,用于反馈生成,方式为这个关联是一对一的,即,每个上行链路子帧正好关联到一个下行链路子帧。然而,对于TDD,由于无线电帧期间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数量可能不同,因此一般不可能构造这种一对一的关联。对于下行链路子帧比上行链路子帧更多的典型情况,宁愿使得需要在每个上行链路子帧中传送来自多个下行链路子帧的反馈。
在LTE中,10ms持续时间的无线电帧被分成10个子帧,其中每个子帧1ms长。在TDD的情况下,子帧被指配给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即,上行链路传输与下行链路传输不能同时发生。而且,每个10ms无线电帧被分成两个5ms持续时间的半帧,其中每个半帧由5个子帧组成,如图1a所示。
无线电帧的第一子帧总是被分配给下行链路传输。第二子帧被分成三个特殊字段,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周期(GP)和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总持续时间1ms。
UpPTS用于探测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如果如此配置的话,则接收较短的随机访问前同步码。在UpPTS中不能够传送数据或控制信令。
GP用于在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的周期之间创建保护周期,并可配置成具有不同的长度,以便避免上行链路传输与下行链路传输之间的干扰,并且通常基于所支持的小区半径进行选择。由此,大的小区可受益于较长的保护周期,原因在于对于在较长距离上发送的信号,信号传播时间变得较长。
DwPTS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更像任何其它下行链路子帧,差异是它具有较短的持续时间。
支持给上行链路传输与下行链路传输不同地分配其余子帧,第一个半帧和第二个半帧具有同样结构的5ms周期的分配以及以不同方式组织半帧的10ms周期的分配。对于某些配置,整个第二个半帧被指配给下行链路传输。当前支持的配置使用如图1b所例证的5ms周期和如图1c所描绘的10ms周期。在5ms周期的情况下,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之比例如可以是2/3、3/2、4/1等。在10ms周期的情况下,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之比例如可以是5/5、7/3、8/2、9/1等。
在LTE的下行链路中,使用具有15kHz副载波间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频率维度,副载波被分组成资源块,每个含有12个连续副载波。资源块的数量取决于系统带宽,并且最小带宽对应于6个资源块。根据所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1ms子帧在时间上含有12个或14个OFDM符号。术语“资源块”还用于指半个子帧内的所有OFDM符号的二维结构。特殊的下行链路子帧DwPTS具有可变的持续时间,并且对于具有正常循环前缀的情况可以假设长度为3、9、10、11或12个OFDM符号,而对于具有扩展循环前缀的情况假设长度为3、8、9或10个符号。
在LTE的上行链路中,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也称为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预编码OFDM。基础的二维(时间和频率)数字学在副载波间隔、循环前缀长度和OFDM符号数量方面是相同的。主要差异是,要在某些OFDM符号中传送的已调制数据符号经受DFT,并且DFT的输出被映射到副载波。
为了改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两个方向上的传输性能,LTE使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的基本思想是,在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之后,终端尝试对它进行解码,并然后通过发送确认(ACK)向基站报告解码成功,或通过发送否定确认(NAK)报告解码不成功。在不成功解码尝试的后一种情况下,基站由此在后一上行链路子帧中接收NAK,并可重新传送错误接收的数据。
动态调度下行链路传输,即,在每个子帧中,基站传送关于哪些终端要接收数据以及哪些资源在当前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控制信息。到终端的这种控制信息消息被称为下行链路指配。下行链路指配由此含有到终端的关于将在哪些资源中发送随后的数据的信息,还有终端对随后的数据解码所必需的信息,诸如调制和解码方案。“资源”这里是指资源块的某个集合。在每个子帧中的前1、2或3个OFDM符号中传送这个控制信令。在单个下行链路子帧中发送到终端的数据经常被称为传输块。
终端由此可监听控制信道,并且如果它检测到寻址到它自己的下行链路指配,则它可试图对随后的数据解码。它也可响应于该传输生成反馈,形式为ACK或NAK,这取决于数据是否被正确解码。而且,根据基站在其上传送该指配的控制信道资源,终端可以确定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
对于LTE FDD,终端可响应于在子帧n中检测的下行链路指配,在上行链路子帧n+4中发送ACK/NAK报告。对于所谓多输入多输出(MIMO)多层传输的情况,在单个下行链路子帧中传送两个传输块,并且终端用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两个ACK/NAK报告进行响应。
向终端指配资源由调度器处理,调度器将业务和无线电条件考虑进去,以便有效地使用资源,同时还满足延迟和速率要求。可以逐个子帧地进行调度和控制信令。当前,在不同下行链路子帧中发送的下行链路指配之间没有相关性,即,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独立于其它子帧进行调度。
如上所述,终端在下行链路子帧中从基站接收数据的第一步骤是在下行链路子帧的控制字段中检测下行链路指配。在基站发送这种指配但终端无法对它解码的情况下,终端显然无法知道被调度了并因此在上行链路中没用ACK/NAK进行响应。这种情形被称为错过的(missed)下行链路指配。缺乏确认有时被称为中断的传输(DTX)。
如果基站能够检测到缺乏ACK/NAK,则它可将这种缺乏ACK/NAK解释为可发起随后的重传的错过的下行链路指配。通常,基站可至少重传错过的分组,但它也可调整某些其它传输参数。
对于FDD,终端可总是在4个子帧的固定延迟之后用ACK/NAK响应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而对于TDD,在上行链路子帧与下行链路子帧之间没有一对一关系。这在上面讨论了。由此,终端不能总是在上行链路子帧n+4中响应于子帧n中的下行链路指配而发送ACK/NAK,原因在于这个子帧可能不分配给上行链路传输。因此,每个下行链路子帧可与经受最小处理延迟的某个上行链路子帧相关联,意思是,在子帧n+k中报告响应于子帧n中的下行链路指配的ACK/NAK,其中k>3。而且,如果下行链路子帧数量大于上行链路子帧数量,则可能需要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响应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指配的ACK/NAK。对于给定上行链路子帧,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子帧数量取决于子帧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配置,并且对于不同的上行链路子帧配置可有所不同,如在表1中进一步例证的。
Figure BPA00001311183000051
表1
表1例证了与每个上行链路子帧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子帧数量。上行链路子帧被标记为UL,下行链路子帧被标记为DL。
由于可在下行链路子帧上独立给出下行链路指配,因此可为终端指配全都要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中进行确认的多个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由此,指配的下行链路子帧数量可超过上行链路子帧数量。因此,上行链路控制信令需要以某种方式支持在给定上行链路子帧中来自终端的来自多个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K反馈,诸如在图1d中所例证的。在图1d所描绘的示例中,要在一个单个上行链路子帧中报告响应于四个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的四个ACK/NAK。
在上行链路中,使用DFT-预编码的OFDM,也称为SC-FDMA。一个子帧含有两个时隙,其中每个时隙6个或7个符号。在每个时隙中,一个符号用于传输解调参考信号,而其他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和控制传输。
要在PUSCH上传送的数据被信道编码、加扰、调制并然后被分成M个符号的块,其中M是在时隙中分配的副载波数。每个M个符号的块然后经受DFT,并然后映射到在每个时隙中使用的载波。
而且,当在PUSCH上在上行链路中传送数据时,控制信令、诸如ACK/NAK反馈替代一些数据符号,这是因为由于对确保好的上行链路覆盖重要的单个载波属性而不能同时使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这可称为在DFT之前复用数据和控制,并转换(interpreted)为时间复用的形式。当出现ACK/NAK反馈时,编码的ACK/NAK位可简单地替代某些位置中的数据,通常靠近参考信号(RS),以便还在引起信道变化的高速度时获得好的性能。
图1e例证对于具有正常CP的情况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复用数据和ACK/NAK控制。通过将调制符号块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输出映射到副载波集合来生成数据块。在某些符号中,部分数据符号在对应的DFT并映射到副载波之前由控制信息、诸如编码的ACK/NAK位替代。
根据用于数据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可配置偏移确定从数据部分获取并分配用于传输ACK/NAK控制信息的位数或符号数。因此,有可能使eNodeB控制分配用于ACK/NAK传输的位数和编码的ACK/NAK位,然后简单地在对应的位置中改写(overwrite)数据。
当终端要传送单个位的ACK/NAK反馈时,它将用0或1对该位编码,并使用重复编码来构造适当长度的编码序列。然后加扰并调制编码的ACK/NAK序列,使得使用最大距离的两个星座点。实质上,这意味着ACK/NAK有效地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有时也称为倒相键控(Phase-Shift Keying,PRK),而其它符号可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正交幅度调制(QAM),诸如例如16QAM或64QAM。
当终端要传送两位的ACK/NAK反馈时,它将用(3,2)单纯码(simplex code)对这两个位编码,并然后使用编码位的重复来构造适当长度的编码序列。然后加扰和调制编码序列,使得对于ACK/NAK传输使用具有最大欧几里得距离的四个星座点。实质上,这意味着,使用QPSK调制传送ACK/NAK位,而可使用QPSK、16QAM或64QAM调制来传送数据。
简而言之,当终端已经检测到用于相关联下行链路子帧的下行链路指配时,它将生成根据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可配置偏移确定的长度的ACK/NAK编码序列。它然后将用编码的ACK/NAK符号替代一些数据符号。当没有指配,并因此没有ACK/NAK反馈时,终端将对应的资源用于数据传输。
存在一种需要注意一些的情况,并且那是在终端错过下行链路指配时。基站然后将预计终端传送ACK/NAK,而终端将传送随机数据。基站因此将需要执行DTX检测以区分随机数据与ACK或NAK。DTX->ACK的目标错误概率,即,数据被解释为ACK的概率大约是1e-2,而终端错过指配的目标概率大约是1e-2,意味着,终端错过分组并且eNodeB通过估计接收的ACK判断正确接收数据的概率大约是1e-4,这与NAK到ACK的目标错误率、即NAK被解释为ACK的概率一致。
基站由此可预计传送数据的某些位置中的ACK/NAK。为了这个目的,基站执行DTX检测,以便区分随机数据与ACK或NAK。
PUSCH上的DTX检测因此意味着基站需要区分随机数据与ACK或NAK。这可通过让基站将接收的信号与对于ACK(和NAK)可替换的不同信号相关并与阈限相比较来进行。对于足够大的幅度,可以断言ACK或NAK。它要求ACK/NAK序列的长度足够长。
解决上面问题的一种显然方式是允许终端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对于每个下行链路传输,传送多个单独的ACK/NAK位。然而这种协议相比一个或两个ACK/NAK报告的传输具有更差的覆盖。此外,允许从单个终端传送的ACK/NAK越多,在上行链路中需要预留的控制信道资源越多。为了改进控制信令覆盖和容量,有可能执行某种形式的ACK/NAK压缩或捆绑。这意味着,在给定上行链路子帧中要发送的所有ACK/NAK都被组合成更小的位数,诸如单个ACK/NAK报告。作为一个示例,只有当所有下行链路子帧的传输块都被正确接收并因此要被确认时,终端才可传送ACK。在任何其它情况下(意味着要传送用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的NAK),对于所有下行链路子帧发送组合的NAK。如上所述,对于TDD中的每个上行链路子帧,可关联下行链路子帧集合,而不是如同在FDD中一样关联单个子帧,对于其要在给定上行链路子帧中给予下行链路传输ACK/NAK响应。在捆绑的上下文中,这个集合经常被称为捆绑窗口。
图1f和图1g例证了两个不同的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分配,来作为可如何使用捆绑窗口的示例。在图1f和1g中,上行链路子帧含有向上指向的箭头,下行链路子帧含有向下指向的箭头,并且DwPTS/GP/UpPTS子帧既包括向下指向的箭头又包括向上指向的箭头。在所例证的示例中,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子帧数量K对于不同的子帧以及不同的不对称有所不同。
对于图1f中的4DL:1UL配置,每个半帧中的上行链路子帧与四个下行链路子帧相关联,使得K=4。
对于图1g中的3DL:2UL配置,每个半帧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与两个下行链路子帧相关联,由此K=2,而第二个与单个DL子帧相关联,K=1。
捆绑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允许与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不对称无关地重新使用与对于FDD相同的控制信道信令格式。缺点是下行链路效率上的损失。如果基站接收到NAK,则它无法知道多少以及哪些下行链路子帧被错误接收,以及哪些被正确接收。因此,它可能需要重传它们的全部
ACK/NAK捆绑的一个问题是,终端可错过在捆绑的响应中可能未指示的下行链路指配。例如,假设在两个连续下行链路子帧中调度终端。在第一子帧中,终端错过调度下行链路指配,并且不会知道它被调度了,而在第二子帧中,它的确成功地接收数据。因此,终端将传送ACK,基站将认为这对于两个子帧都成立,包括终端不知道的子帧中的数据。作为结果,数据将丢失。
丢失的数据需要由更高层协议处理,这通常要花比HARQ重传更长的时间,并且效率更低。实际上,终端仅当它错过在与上行链路子帧相关联的捆绑窗口期间发送的每个下行链路指配时,才不会在给定上行链路子帧中传送任何ACK/NAK。
为了这个原因,可引入表示捆绑窗口内先前和将来指配的下行链路子帧最小数的下行链路指配索引(DAI)。终端可当接收到多个下行链路指配时对指配数量计数,并将它与DAI中用信号通知的数量相比较,以看是否错过了任何下行链路指配。在调度器是纯粹因果的情况下,DAI仅表示先前在捆绑窗口内指配的下行链路子帧数量。对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具有ACK/NAK反馈的情况(其在没有数据要在上行链路中传送时使用),终端可以选择与最后接收的/检测的下行链路指配相关联的PUCCH反馈信道,并以这种方式发信号通知基站哪个是最后接收的下行链路指配。基站然后可在捆绑窗口的结束时检测终端是否错过了任何下行链路指配。
备选地,基站调度器可执行捆绑窗口内将来的下行链路子帧的部分调度,并向终端指示:除了先前指配的子帧数量,它是否还将接收一个或多个附加指配。因此,对于还将指配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的情况,DAI则表示先前指配数量再加上至少一个。终端然后通过检查最后接收的下行链路指配的DAI,不仅会知道先前的子帧数量,还将知道是否会还存在至少一个。因此,DAI含有先前指配加上最小数量的将来指配之和。
除了先前提到的两个备选,第三个备选是发信号通知捆绑窗口内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总数。图1h中例证了DAI的三个提到的备选使用。
处理错过的下行链路指配的备选解决方案可以是在上行链路中除了捆绑的ACK/NAK之外还发信号通知接收的下行链路指配数量。具有指配的下行链路子帧数量知识的基站然后可比较所报告的子帧数量,以判断终端是否错过了一个或多个指配。
用于PUCCH上多个ACK/NAK传输的一个候选解决方案是采用PUCCH资源选择。每个PUCCH格式1a或1b资源可携带用BPSK或QPSK调制的1位或2位信息。假设终端已经接收到D个下行链路子帧,并且与每个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相关联,它可确定PUCCH格式1b资源,其可携带1位或2位。然后,总的来说,假设用QPSK调制的PUCCH格式1b,终端可选择资源和在资源信号上携带的位,总共高达4D个不同消息。对于用BPSK调制的PUCCH格式1a,存在高达2D个资源。每个此类消息可表示D个不同子帧的ACK/NAK/DTX的组合。对于D=4,存在16个消息,这足以传达例如表示四个不同子帧的ACK或NAK/DTX的4位信息。实际上,总共4D+1个信号备选是可能的,原因在于附加备选根本不从终端发送任何信息,即,中断的传输DTX。
对于PUSCH,当前没有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由此,错过的下行链路指配一般将导致需要由更高层协议校正的块错误,这又对吞吐量和等待时间方面的性能有负面影响。还有,增大延迟可引起与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CP)的应用的不希望有的交互。
为了能够处理用于ACK/NAK捆绑的所有错误情况,尤其是当在PUSCH上传送捆绑的ACK/NAK时,调度器需要考虑在捆绑窗口内的将来指配。然而,这从调度器实现的角度来看可能是挑战,并且可能引起等待时间增大。这是因为不仅一个子帧的调度而且至少部分地还有一个将来子帧的调度需要更多的处理时间,并还访问可能不可用的HARQ反馈。优选的解决方案由此是使用DAI,使得它仅含有先前指配的子帧数量的计数器。
当出现ACK/NAK捆绑时,存在有问题的情况,也就是当要在数据信道PUSCH上传送捆绑的ACK/NAK时,与数据进行时间复用。终端然后无法通过选择ACK/NAK的PUCCH信道向终端指示哪个是最后接收的下行链路指配。
因此,在DAI含有关于将来指配的信息的意义上,调度则可以是非因果的。
当出现多个ACK/NAK的复用时,问题是,当前只定义ACK/NAK反馈的1位或2位的反馈,并且对于多于3位,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改进通信系统中性能的机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目的通过用于向基站提供有关在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信息或否定确认信息(ACK/NAK)的终端中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生成要发送到基站的ACK/NAK。还有,选择加扰码。用选择的加扰码加扰生成的ACK/NAK。进一步地,向基站发送加扰的ACK/NAK。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目的通过用于向基站提供ACK/NAK的终端中的布置来实现。ACK/NAK有关在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该布置包括生成单元。生成单元适合于生成要发送到基站的ACK/NAK。还有,该布置包括选择单元。选择单元适合于选择加扰码。该布置进一步包括加扰单元。加扰单元适合于用选择的加扰码加扰生成的ACK/NAK。还有,该布置附加地包括发送单元。发送单元适合于将加扰的ACK/NAK发送到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目的通过用于从终端接收有关先前在子帧中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ACK/NAK的基站中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从移动终端接收加扰的ACK/NAK。还有,该方法包括选择加扰码。进一步地,使用选择的加扰码解扰接收的加扰的ACK/NAK。又进一步地,确定解扰的ACK/NAK是否包括终端已经正确接收发送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分组并且未错过预计要由终端接收的子帧的肯定。附加地,如果不可能确定接收的ACK/NAK包括证实正确接收发送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data package)并且未错过预计要由终端接收的子帧的肯定信息ACK,则重新发送先前在与ACK/NAK相关联的子帧内发送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该目的通过用于从终端接收有关先前在子帧中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ACK/NAK的基站中的布置来实现。该布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单元适合于从终端接收加扰的ACK/NAK。进一步地,该布置包括选择单元。选择单元适合于选择加扰码。还有,该布置又进一步包括解扰器。解扰器适合于使用选择的加扰码解扰接收的加扰的ACK/NAK。附加地,该布置包括确定单元。确定单元适合于确定解扰的ACK/NAK是否包括终端已经正确接收了发送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并且未错过预计要由终端接收的子帧的确认。仍进一步地,该布置还包括发送单元。发送单元适合于在子帧内向终端发送和/或重新发送数据分组。
由于向ACK/NAK应用了加扰码,基站可避免或至少降低将否定确认误解释为确认的概率,或者可避免或至少降低将确认误解释为否定确认的概率。由此,降低了丢失信息和/或重新发送正确接收的信息的风险。由此,改进通信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参考例证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并且附图中:
图1a是根据现有技术例证无线电帧的示意性框图。
图1b是根据现有技术例证子帧分配的示意性框图。
图1c是根据现有技术例证子帧分配的示意性框图。
图1d是根据现有技术例证响应于四个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确认的示意性框图。
图1e是根据现有技术例证PUCCH上数据和ACK/NAK控制的复用的示意性框图。
图1f是根据现有技术例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的关联的示意性框图。
图1g是根据现有技术例证另一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的关联的示意性框图。
图1h是根据现有技术例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的关联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例证无线通信系统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例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的关联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例证无线电信号传输的组合信令和流程图。
图5是例证终端中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例证终端布置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例证基站中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例证基站布置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定义为基站中的方法和布置以及终端中的方法和布置,它们可以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实施。然而,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并不视为局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这个公开将是详尽而完整的,并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根据结合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可变得显而易见。然而要理解,附图只设计用于例证目的,并不作为限定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限制参考所附权利要求书。还要理解,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除了另外指出,否则它们只用于在概念上例证本文所描述的结构和过程。
图2描绘了无线通信系统100,诸如例如E-UTRAN、LTE、LTE-Adv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WCDMA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GSM/EDGE)、宽带码分多址(WCDMA)、全球互通微波接入(WiMax)或超移动宽带(UMB)。通信系统100可使用TDD,并且包括适合于在小区140内通过TDD无线电信道130彼此通信的基站110和终端120。
基站110例如可称为节点B、演进的节点B(eNodeB)、基站收发信台、访问点基站、基站路由器或能够通过无线电信道130与终端120通信的任何其它网络单元,例如取决于所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和术语。在其余的描述中,对于基站110将使用术语“基站”,以便便于理解本发明方法和布置。
终端120例如可由无线通信终端、移动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用户设备(UE)、膝上型计算机、计算机或能够通过无线信道130与基站通信的任何其它种类的装置表示。
基站110可至少对于某些上行链路子帧使用HARQ和ACK/NAK捆绑,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130传送数据分组。通过无线电信道130在子帧内在传输块中传输数据分组。为了这个目的,基站110调度要传送到终端120的多个子帧。如果从终端120接收到NAK消息,或检测到DTX,则基站110可重传否定确认的子帧,直到它们已经由终端120确认,或者直到时间段到期为止,该时间段可以是预先确定的时间段。
根据一些实施例,对于给定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关联从基站110传送到终端120的某数量个下行链路子帧,表示为K。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在与某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相关联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携带下行链路指配。在示范情况下,来自高达K个下行链路子帧的ACK/NAK可捆绑成一个上行链路单个子帧,即,使得捆绑窗口包括K个下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可以从1到K编号。在这个子帧集合内,基站110可向给定终端120指配下行链路传输。指配的子帧数量k′可以在0与K之间。
图3例证了用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的关联的实施例。由此,对于两个不同的UL:DL分配,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相关联。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子帧数量K对于不同的子帧以及不同的不对称有所不同。对于在底部的3DL:2UL配置,每个半帧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与两个下行链路子帧相关联(K=2),而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与单个下行链路子帧相关联(K=1)。
在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携带下行链路指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与某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相关联。例如,根据一些实施例,当来自K个下行链路子帧的ACK/NAK要捆绑成上行链路单个子帧时的情况,即,捆绑窗口包括K个下行链路子帧,并且对下行链路子帧从1到K编号。图3中例证了两个非限制性示例,以便于理解本发明方法。
终端120可尝试对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指配解码,并因此可跟踪在捆绑窗口期间检测的下行链路指配数量。对于终端120在其中接收下行链路指配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可将对接收的下行链路指配数量计数的计数器递增。
终端120可进一步地尝试对它已经在其中检测到下行链路指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传输块解码,并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估计是否正确接收到该传输块。
根据一些实施例,终端120可进一步地在从基站110发信号通知DAI的情况下将对接收的下行链路指配数量的计数器与从基站110发信号通知的DAI相比较,以至少确定是否错过了任何先前的下行链路子帧。
对于终端120知道它已经错过至少一个下行链路指配的情况,它可以选择用不连续传输(DTX)进行响应,这意味着没有给出响应。在这种情况下,备选地,终端120可以用NAK进行响应。进一步地,如果至少一个传输块的解码失败了,则它还可生成NAK,或者可能用DTX进行响应,并因此仅传送数据,而不传送ACK/NAK。
而且,对于终端120成功接收了所检测子帧中的所有检测的传输块的情况,可以生成ACK。而且,根据一些实施例,终端120还知道成功接收了多少子帧或传输块。
可以如下方式概括简要描述的本发明解决方案:定义用于加扰编码的ACK/NAK序列的多个加扰序列。这些加扰序列可在ACK/NAK捆绑模式中或在ACK/NAK复用模式中应用于ACK/NAK序列。在ACK/NAK捆绑模式中,终端120可基于最后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号或在捆绑窗口内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总数选择加扰序列。在ACK/NAK复用模式中,终端120可通过选择1个或2个编码位以及加扰码对信息进行编码。用D个加扰码,可传送表示ACK/NAK反馈的高达4D个不同的消息。在此给出并更详细讨论选择加扰码的这些不同方式:
ACK/NAK捆绑模式,基于最后接收的DL子帧号选择加扰码,单个ACK/NAK位
当操作在ACK/NAK捆绑模式中时,终端120可以用0和/或1对ACK或NAK编码,执行重复编码以生成正确长度N的序列,并然后基于最后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号选择加扰码,该子帧号可表示为k。因此,对于存在与上行链路子帧相关联的K个子帧的情况,然后可存在K个不同的加扰码。对于存在L<K个加扰码的情况,对于多个不同的最后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号,可使用相同的加扰码。
可从较短的长度构造不同的加扰码。正交码例如可以特定优点用于获得尽可能长的最小汉明距离,即,使得码集合中的所有码字之间的最小汉明距离获得Plotkin界(Plotkin bound),其是可获得的最长汉明距离。由此,可以减小错误率,即,对于NAK误解释为ACK的风险。
例如,可从大小为4的Hadamard矩阵的列中获取长度为4的四个正交码。然后,可重复该序列适当的次数,以与编码的ACK/NAK序列长度对齐。还有可能生成其它形式的序列,例如具有低互相关属性的长伪随机序列,或作为长度N的函数的序列。
有可能修改N、编码的ACK/NAK序列的长度被确定为MCS和可配置偏移的函数的方式,使得它是4的倍数和/或最小长度为4,以保证加扰码是正交的。
基站110然后例如可用对应于最后指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加扰码对对应的ACK/NAK位解扰并尝试解码。如果在基站110和终端120所用的加扰码之间存在不匹配,例如在终端120错过最后接收的下行链路指配的意义上,则加扰码可选择成使得与基于随机数据的情况相比,解扰的数据甚至与可能的ACK/NAK波形更不相关。当存在不匹配时,加扰码由此可选择成使传送的ACK/AK显现为随机数据。这类似于终端120用DTX进行响应的情况,在从DAI已经检测到已经错过了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之后没有ACK/NAK传输。由此,在相信已经检测到DTX的情况下,基站110可被触发以发起重新发送。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假设长度为K的K个正交二进制序列的集合。表2中例证了K=4的示例,其由此例证了用短正交加扰码加扰的示例。
Figure BPA00001311183000161
表2
而且,可能已经编码并重复单个ACK/NAK位,使得可以获得序列q’(0),q’(1),q’(2),…,q’(N-1)。然后,可以用序列ck()加扰这个序列,以生成加扰的ACK/NAK序列q(1),q(2),…,q(N-1)。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以描述本发明方法的备选方式来对此进行表达:
Set i,j to 0
while i<N
q(i)=q(i)+ck(j)      //模2加法
i=i+1;
j=(j+1)mod K;
endwhile
ACK/NAK捆绑模式,基于接收的下行链路指配数量选择加扰码
这个实施例类似于先前描述的实施例。代替基于最后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号选择加扰码,终端120基于接收的下行链路指配数量选择加扰码。
在MIMO操作中的ACK/NAK
对于MIMO操作的情况,存在两位的HARQ ACK/NAK反馈。终端120然后可用长度(3,2)单纯码对它们进行编码,并且实质上,重复多个这种长度为3的码字或将其级联成适当数量的编码位。
类似于先前的实施例,基于最后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号或在捆绑窗口内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总数,终端120可选择加扰码。为了保持加扰的编码序列正交,基本的短加扰码可通过首先重复每个元素三次并然后重复所得到的序列(其是三倍长的序列)足够的次数而得到扩展,以便将它与编码的ACK/NAK位的长度对齐。
由此,作为一个示例,可能已经编码并重复两个ACK/NAK位,使得生成序列q’(0),q’(1),q’(2),…,q’(N-1)。然后,可用序列ck()加扰这个生成的序列,以将加扰的ACK/NAK序列生成为q(0),q(1),q(2),…,q(N-1)。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描述本发明方法的备选方式对此进行表达:
Set i,j to 0
while i<N
q(i)=q(i)+ck(floor(j/3))    //模2加法,floor rounds
//朝向0
i=i+1;
j=(j+1)mod 3K;
endwhile
ACK/NAK复用
类似于以上描述的ACK/NAK捆绑的情况,对于K个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每个,原则上可存在三个可能的反馈:ACK、NAK或DTX。可假设,对于MIMO传输的情况,如果两位都是ACK,则两个ACK/NAK被组合成单个ACK,否则被组合成NAK。DTX对应于终端120在对应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未检测到任何下行链路指配的情况。
对于K个子帧,则原则上存在3^K个不同的可能消息。对于在NAK与DTX之间没有进行区分的情况,存在可传递到基站110的2^K个不同的消息。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假设可用某个块码仅仅对单个位的信息进行编码,并且可在用于加扰这个位的L个不同的加扰码之间进行选择。由此,可通过对单个位编码和加扰码选择来发信号通知2L个不同的位。
对于块码对两位编码的情况,可传送4L个不同的消息。注意,这假设编码并加扰的位序列的长度N足够长。
根据一些实施例,2^K或3^K个不同的可能解码结果中的每个都可与2L或4L个可能消息之一相关联。作为一个示例,可使用仅可对单个位编码的块码与L=2个不同加扰码的组合来传送2个子帧的ACK/NAK反馈。然后,可根据表3进行映射。
  两个子帧的ACK/NAK   加扰码,编码位
  AA   L=2,d=1
  AN   L=2,d=0
  NA   L=1,d=1
  NN   L=1,d=0
表3
表3例证了将2个子帧的ACK/NAK映射到单个编码位d以及加扰码的示例。例如,如果第一个子帧是ACK,并且第二个是NAK,则可以对值d=0的位编码并且用加扰码L=2加扰。
对于(例如用(3,2)单纯码)将两位d1、d2编码成长度N的序列的块码并重复码块的情况,可使用L=3的加扰码传送三个不同下行链路子帧的ACK/NAK。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例证无线电信号传输的组合信令和流程图。这个例证的目的是提供本发明方法和所涉及的功能性的一般性概览。
步骤410
基站110在子帧中向终端120传送数据包。根据一些实施例,接收的子帧可包含在捆绑窗口中。
步骤420
终端120接收传送的数据。根据一些实施例,在终端120中在接收的子帧内解码数据包。然后,可提取最后接收的子帧的子帧号。对于每个接收的子帧,对接收的子帧数量计数的计数器可递增。由此,可在提取的子帧号与计数的接收的子帧数量之间进行比较,以便确立是否错过预计要接收的任何子帧。
根据一些实施例,检测错过的子帧可选地可包括接收索引,该索引与包含在捆绑窗口内的子帧数量相关联,并将接收的索引值与所计数的接收的子帧数量相比较。
进一步地,可以确立是否不正确地接收接收的子帧内的任何数据包。确立是否未正确接收接收的子帧内的任何数据分组的步骤根据一些实施例可包括对接收的数据执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并将CRC的结果与接收的校验和(其与接收的数据相关联并由基站110在发送数据之前计算)相比较。
由此,可在终端120处生成确认信息ACK/NAK。确认信息可以是正确传输的肯定证实ACK。进一步地,确认信息可以是否定确认NAK,其中包括未正确接收某数据包或者已经错过了预计要接收的任何子帧的指示。
如果终端120错过已经从基站110发送到它的所有子帧,则结果是传输的中断DRX。
在用选择的加扰码执行加扰之前,可进一步地用长度单纯码(length simplex code)对生成的确认信息ACK/NAK进行编码以获得适当长度的确认信息。然后,加扰码可选择成使得可以用选择的加扰码对确认信息ACK/NAK进行加扰。
步骤430
向基站110传送生成并加扰的确认信息ACK/NAK。
步骤440
基站110从终端120接收加扰的确认信息ACK/NAK。进一步地,可以获得加扰码。所获得的加扰码可用于解扰接收的加扰的确认信息ACK/NAK。当解扰确认信息ACK/NAK时,可确定该确认信息是否是肯定确认ACK。如果它是肯定确认ACK,则在存在更多数据要发送到终端120的情况下该发送可继续发送后面的子帧。否则,可在步骤450执行重新发送。
步骤450
步骤450是可选的,并且仅当接收到否定确认NAK或检测到DRX时才执行。可将未接收到对于其的肯定确认ACK的数据重新发送到终端120。
图5是例证在终端120中执行的方法步骤501-506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旨在向基站110提供有关在子帧中从基站110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信息或否定确认信息ACK/NAK。终端120例如可以是移动终端,诸如例如移动蜂窝电话。可以假设,对于MIMO传输的情况,如果两位都是ACK,则两个ACK/NAK可以组合成单个ACK。否则,如果至少一位是NAK,则两个ACK/NAK可以组合成单个NAK,或备选地,组合成DTX。
为了适当地向基站110提供有关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反馈,该方法可包括多个方法步骤501-506。
然而,要注意,一些所描述的方法步骤是可选的,并且仅包含在一些实施例内。进一步地,要注意,可以任何任意时间顺序执行方法步骤501-506,并且可以同时或以改变的、任意重新排列的、分解的乃至完全相反的时间顺序执行它们中的一些,例如步骤501和步骤505乃至所有步骤。该方法可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501
生成要发送到基站110的ACK/NAK。
如果确立已经正确接收到接收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并且检测到未错过预计要接收的子帧,则生成的ACK/NAK可以是ACK,证实已经正确接收到接收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并且未错过预计要接收的子帧。
根据一些实施例,生成ACK/NAK的步骤包括:如果确立未正确接收到接收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和/或检测到已经错过了预计要接收的至少某子帧,则生成证实未正确接收到接收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和/或已经错过了预计要接收的至少某子帧的NAK。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发送有关包含在可选捆绑窗口内的所有子帧的ACK/NAK。
根据一些可选实施例,在用选择的加扰码执行加扰之前,可以用长度单纯码对ACK/NAK编码以获得适当长度的ACK/NAK。
步骤502
这个步骤是可选的,并且可以仅在一些实施例内执行。可以提取最后接收的子帧的子帧号。
步骤503
这个步骤是可选的,并且可以仅在一些实施例内执行。可以对从基站110接收的子帧数量计数。
步骤504
选择加扰码。可选地,加扰码可以是正交码。
可选地,可基于提取的最后接收的子帧号执行加扰码的选择。
然而,根据一些实施例,可基于接收的子帧的总数执行加扰码的选择。
然而,根据一些实施例,可进一步地基于要发送到基站110的确认信息执行加扰码的选择。由此,可通过将生成的ACK/NAK与加扰码的选择组合来生成有关多个接收的子帧的反馈。
步骤505
用选择的加扰码加扰生成的ACK/NAK。
根据一些实施例,将选择的加扰码与ACK/NAK加扰的步骤可包括使用模2加法将选择的加扰码加到生成的ACK/NAK。
然而,根据一些实施例,将选择的加扰码与ACK/NAK加扰的步骤可包括通过查找表将选择的加扰码与生成的ACK/NAK相关联。
步骤506
向基站110发送加扰的ACK/NAK。执行该发送以便向基站110提供有关接收的子帧内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反馈。
图6示意地例证了终端120中的布置600。终端120可以是移动终端,诸如例如移动电话。布置600适合于从基站110接收数据分组并向基站110提供有关在子帧中从基站110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信息或否定确认信息ACK/NAK。进一步地,布置600适合于执行方法步骤501-506。
为了执行方法步骤501-506,布置600包括多个单元,诸如例如生成单元601。生成单元601适合于生成要发送到基站110的ACK/NAK。进一步地,该布置600还包括选择单元604。选择单元604适合于选择加扰码。又进一步地,该布置600附加地还包括加扰单元605。加扰单元605适合于将选择的加扰码与ACK/NAK加扰。该布置600另外还包括发送单元606。发送单元606适合于向基站110发送加扰的ACK/NAK,以便向基站110提供有关接收的子帧内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反馈。
可选地,该布置600还可包括接收器单元610。接收器单元610适合于在子帧中从基站110接收数据分组。还有,该布置600可进一步地包括确立单元612。确立单元612适合于确立是否正确接收到接收的子帧内的任何数据分组。仍进一步地,该布置600附加地可包括检测单元611。检测单元611适合于检测是否错过了预计要接收的任何子帧。该布置600进一步地还可包括处理单元620。处理单元620例如可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器、微处理器或可解释和运行指令的其它处理逻辑来表示。处理单元620可执行用于输入、输出和处理数据的所有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缓冲和装置控制功能,诸如呼叫处理控制、用户接口控制等等。
要注意,为了清楚的原因,已经从图6中省略了用于执行根据方法步骤501-506的本发明方法不完全必要的终端120的任何内部电子器件。进一步地,要注意,包含在终端120中的布置600内的所描述单元601-640中的一些要被视为单独的逻辑实体,但不一定是单独的物理实体。仅举一例,接收单元610和发送单元606可包含在或共同排列在同一物理单元收发器内,其可包括传送器电路和接收器电路,其分别经由天线传送出局射频信号和接收入局射频信号。天线可以是嵌入式天线、可回缩天线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天线,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在终端120、基站110之间传送的射频信号可包括业务信号和控制信号,例如用于入局呼叫的寻呼信号/消息,其可用于确立和维护与另一方的语音呼叫通信,或与远程终端传送和/或接收数据,诸如SMS、电子邮件或MMS消息。
图7是例证在基站110中执行的方法步骤701-705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旨在从终端120接收有关先前在子帧中向那个终端120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信息或否定确认信息ACK/NAK。
为了适当地发送数据分组并从终端120接收有关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ACK/NAK,该方法可包括多个方法步骤701-705。
要注意,可以任何任意时间顺序执行方法步骤701-705,并且可以同时或以改变的、任意重新排列的、分解的乃至完全相反的时间顺序执行它们中的一些例如步骤703和步骤704乃至所有步骤701-705。该方法可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701
从终端120接收加扰的ACK/NAK。
步骤702
选择加扰码。
步骤703
使用选择的加扰码解扰接收的加扰的ACK/NAK。
步骤704
确定解扰的ACK/NAK是否包括证实终端120已经正确接收发送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并且未错过预计要由终端120接收的子帧的肯定。
步骤705
如果不可确定ACK/NAK包括证实正确接收到发送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并且未错过预计要由终端120接收的子帧的肯定,则重新发送先前在与解扰的ACK/NAK相关联的子帧内发送的数据分组。
图8示意地例证了基站110中的布置800。布置800适合于向终端120发送数据分组。例如可通过无线无线电传输来发送该数据包。终端120可以是移动终端,诸如例如移动电话。进一步地,布置800适合于从终端120接收有关先前在子帧中向终端120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信息或否定确认信息ACK/NAK。此外,布置800适合于执行方法步骤701-705。
为了执行方法步骤701-705,布置800包括多个单元,诸如例如接收单元801。接收单元801适合于从终端120接收加扰的ACK/NAK。还有,布置800进一步地包括选择单元802。选择单元802适合于选择加扰码。附加地,布置800还包括解扰器803。解扰器803适合于使用选择的加扰码对接收的加扰的ACK/NAK解扰。又进一步地,布置800此外还包括确定单元804。确定单元804适合于确定解扰的ACK/NAK是否包括终端120已经正确接收到发送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并且未错过预计要由终端120接收的子帧的确认。此外,布置800包括发送单元805。发送单元805适合于在子帧内向终端120发送和/或重新发送数据分组。
可通过图8中所描绘的基站布置800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图6中所描绘的终端布置600中的处理器,连同用于执行本发明解决方案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码,来实现用于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分组和发送/接收ACK/NAK确认的本发明机制。上面提到的程序码还可提供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形式为携带当加载到基站110或终端120中时执行本发明解决方案的计算机程序码的数据载体。一个此类载体可以是CD ROM盘的形式。然而,对于其它数据载体诸如记忆棒也是可行的。计算机程序码此外可提供为服务器上的纯程序码,并远程下载到基站110或终端120。
当使用表达“包括”或“包含”时,要解释为非限制性的,即,是指“至少由…组成”。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例。可以使用各种备选、修改和等效方案。因此,以上实施例不要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

Claims (13)

1.用于向基站(110)提供有关在子帧中从所述基站(110)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信息或否定确认信息“ACK/NAK”的终端(120)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生成(501)要发送到所述基站(110)的ACK/NAK,
选择(504)加扰码,
用选择的加扰码加扰(505)生成的ACK/NAK,以及
向所述基站(110)发送(506)加扰的ACK/NAK。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取(502)最后接收的子帧的子帧号,并且其中加扰码的所述选择(504)基于提取的最后接收的子帧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从所述基站(110)接收的子帧数量计数(503),并且其中加扰码的所述选择(504)基于接收的子帧的总数。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加扰码的所述选择(504)基于要发送到所述基站(110)的所述ACK/NAK。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501)ACK/NAK的步骤包括:
生成证实已经正确接收了所述接收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和/或未错过预计要接收的子帧的ACK,
或者生成证实未正确接收所述接收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和/或已经错过了预计要接收的至少某个子帧的NAK。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扰码是正交码。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的子帧包含在捆绑窗口中,并且其中发送有关包含在所述捆绑窗口内的所有子帧的ACK/NAK。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将生成的ACK/NAK与加扰码的所述选择组合来生成有关多个接收的子帧的反馈。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所述选择的加扰码加扰(505)所述ACK/NAK的步骤包括:使用模2加法将所述选择的加扰码加到所述生成的ACK/NAK。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所述选择的加扰码加扰(505)所述ACK/NAK的步骤包括:通过查找表将所述选择的加扰码与所述生成的ACK/NAK相关联。
11.用于向基站(110)提供有关在子帧中从所述基站(110)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信息或否定确认信息“ACK/NAK”的终端(120)中的布置(600),所述布置(600)包括:
生成单元(601),适合于生成要发送到所述基站(110)的ACK/NAK,
选择单元(604),适合于选择加扰码,
加扰单元(605),适合于用选择的加扰码加扰生成的ACK/NAK,以及
发送单元(606),适合于向所述基站(110)发送加扰的ACK/NAK。
12.用于从终端(120)接收有关先前在子帧中向所述终端(120)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信息或否定确认信息“ACK/NAK”的基站(110)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移动终端(120)接收(701)加扰的ACK/NAK;
选择(702)加扰码;
使用选择的加扰码解扰(703)接收的加扰的ACK/NAK;
确定(704)解扰的ACK/NAK是否包括证实所述终端(120)已经正确接收了发送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并且未错过预计要由所述终端(120)接收的子帧的肯定;以及
如果不可确定(704)所述ACK/NAK包括肯定正确接收到发送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分组并且未错过预计要由所述终端(120)接收的子帧的肯定ACK,则重新发送(705)先前在与所述解扰的ACK/NAK相关联的子帧内发送的数据分组。
13.用于从终端(120)接收有关先前在子帧中向所述终端(120)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接收状态的确认信息或否定确认信息“ACK/NAK”的基站(110)中的布置(800),所述布置(800)包括:
接收单元(801),适合于从所述终端(120)接收加扰的ACK/NAK;
选择单元(802),适合于选择加扰码;
解扰器(803),适合于使用选择的加扰码解扰接收的加扰的ACK/NAK;
确定单元(804),适合于确定所述解扰的ACK/NAK是否包括所述终端(120)已经正确接收发送的子帧内的所有数据包并且未错过预计要由所述终端(120)接收的子帧的肯定ACK;以及
发送单元(805),适合于在子帧内向所述终端(120)发送和/或重新发送数据分组。
CN200980132009.5A 2008-08-12 2009-02-18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Active CN102124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6841.1A CN104486048B (zh) 2008-08-12 2009-02-18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806708P 2008-08-12 2008-08-12
US61/088,067 2008-08-12
US61/088067 2008-08-12
PCT/SE2009/050177 WO2010019088A1 (en) 2008-08-12 2009-02-18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6841.1A Division CN104486048B (zh) 2008-08-12 2009-02-18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686A true CN102124686A (zh) 2011-07-13
CN102124686B CN102124686B (zh) 2015-01-14

Family

ID=407566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6841.1A Active CN104486048B (zh) 2008-08-12 2009-02-18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200980132009.5A Active CN102124686B (zh) 2008-08-12 2009-02-18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6841.1A Active CN104486048B (zh) 2008-08-12 2009-02-18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9369238B2 (zh)
EP (3) EP2314008B1 (zh)
JP (2) JP5345688B2 (zh)
CN (2) CN104486048B (zh)
AR (1) AR073038A1 (zh)
ES (2) ES2450758T3 (zh)
HK (1) HK1204721A1 (zh)
HU (1) HUE024468T2 (zh)
MX (1) MX2011001242A (zh)
NZ (1) NZ590607A (zh)
PL (2) PL2314008T3 (zh)
RU (1) RU2473174C2 (zh)
WO (1) WO201001908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8062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4180001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network node for harq ack/nack bundling on pusch in a dynamic tdd system
CN105723649A (zh) * 2013-11-07 2016-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安全数据的方法和用于接收安全数据的方法
WO2020132794A1 (en) * 2018-12-24 2020-07-02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iversity transmiss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617648B8 (pt) 2005-10-21 2020-06-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de executar um procedimento de acesso aleatório através de uma interface de rádio, terminal móvel e estação rádio base
DK2701330T3 (da) 2008-06-30 2019-08-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i e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8249010B2 (en) 2008-11-05 2012-08-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JP5199223B2 (ja) * 2008-12-30 2013-05-15 創新音▲速▼股▲ふん▼有限公司 Ack/nackバンドリング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8533554B2 (en) * 2009-04-23 2013-09-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HARQ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US8885479B2 (en) * 2009-05-07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retransmission feedback
US8379547B2 (en) * 2009-05-15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selec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ACK/NACK on PUCCH channel
US8433966B2 (en) * 2009-07-06 2013-04-30 Intel Corporation Acknowledgment channel design fo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CN101997570B (zh) * 2009-08-12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扰码的方法及装置
TWI628933B (zh) 2009-10-01 2018-07-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傳輸上鏈控制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WO2011085230A2 (en) 2010-01-08 2011-07-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KR101733489B1 (ko) 2010-01-17 2017-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268001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Lee Jung A Method of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AU2010355630B9 (en) * 2010-06-18 2015-08-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nhanc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ma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mode
US9294316B2 (en) * 2010-06-24 2016-03-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5583512B2 (ja) * 2010-08-06 2014-09-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857658B1 (ko) * 2010-09-15 2018-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082079A1 (en) * 2010-10-04 201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signaling in uplink data channel
JP5980789B2 (ja) * 2010-11-03 2016-08-31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時分割二重化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受信確認情報生成及び電力制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4927209B1 (ja) * 2010-11-05 2012-05-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427162B2 (ja) * 2010-11-26 2014-02-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制御情報検出方法
CN102769507A (zh) * 2011-05-03 2012-11-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确认或否认信息的方法
JP5680483B2 (ja) * 2011-05-26 2015-03-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
KR101970684B1 (ko) * 2012-02-28 2019-04-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03378949B (zh) * 2012-04-13 2016-08-1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检测方法以及装置
CN103391619B (zh) 2012-05-09 2016-12-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通信网络中进行ePDCCH资源元素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US8958331B2 (en) 2012-07-02 2015-02-17 Intel Corporation HARQ-ACK handling for unintended downlink sub-frames
US9075736B2 (en) 2013-01-07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ditional error protection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104956749B (zh) * 2013-01-29 2019-08-16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基站、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CN104518859B (zh) 2013-09-27 2019-06-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聚合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393485B (zh) 2013-09-27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EP3175570B1 (en) * 2014-07-29 2019-09-2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nveying number of required harq repetition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US10454739B2 (en) * 2015-01-23 2019-10-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SC-FDMA with two DFT-precoding stages
US20160226628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US9825799B2 (en) * 2015-04-03 2017-11-21 Caviu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arding unused points from constellation mapping rule using transceiver processing hardware (“TPH”)
EP3295699B1 (en) * 2015-05-14 2020-09-16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in listen before talk systems
DE112016007007T5 (de) 2016-06-22 2019-03-07 Intel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vollduplex-disposition
JP6758978B2 (ja) * 2016-07-22 2020-09-23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時分割デュープレックスモードのための改善型物理的アップリンクコントロールチャンネルフォーマットリソース割り当て
MX2019012655A (es) * 2017-04-24 2019-12-1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on,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WO2020085854A1 (ko) * 2018-10-25 2020-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harq 피드백과 관련된 정보에 기반하여 자원선택 윈도우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349609B2 (en) * 2018-11-05 2022-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enhancement for new radio-unlicensed
EP4000294A1 (en) * 2019-07-16 2022-05-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scrambling a transport blocked based on whether a previous transport block was successfully receive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9940B2 (en) * 2001-10-05 2012-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JP4062489B2 (ja) * 2002-02-07 2008-03-19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通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US7466666B2 (en) * 2003-06-18 2008-12-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orward ACK/NACK channel for CDMA system
US6930992B2 (en) * 2003-06-19 2005-08-16 Via Telecom Co., Ltd. Hybrid CDM/TDM signaling for packet acknowledgment
EP1646163B1 (en) * 2003-08-06 2013-04-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TE424066T1 (de) * 2004-01-22 2009-03-15 Panasonic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umschalten zwischen asynchronen und synchronen harq- wiederübertragungsmoden
EP1557967B1 (en) * 2004-01-22 2008-03-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HARQ retransmission timing control
US20050220042A1 (en) * 2004-02-26 2005-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grant information using a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in Node B controlled scheduling of an uplink packet transmission
JP4592545B2 (ja) * 2005-08-24 2010-1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8054796B2 (en) * 2006-12-08 2011-11-08 Nokia Corporation Uplink acknowledgment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08093644A1 (ja) * 2007-02-02 2008-08-07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JP5053067B2 (ja) 2007-02-02 2012-10-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US8296619B2 (en) * 2007-04-20 2012-10-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a temporary block flow to which a piggybacked ACK/NACK field is addressed
EP2213034B1 (en) * 2007-10-02 2014-08-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mproved ack/nack dtx detection and signalling of not receiving a downlink allocation grant message
US8848913B2 (en) * 2007-10-04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 gen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74865B2 (en) * 2007-10-25 2017-06-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665801B2 (en) * 2008-01-08 2014-03-04 Alcatel Lucent Allocating forward link resourc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over a shared forward link data channel without allocating reverse link resources for reverse link data transmission
KR100905385B1 (ko) * 2008-03-16 2009-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의 효율적인 전송방법
US8737517B2 (en) * 2008-03-26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and modulation to constrain the constellation size of ACK/NAK transmission on the data channel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8062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4180001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network node for harq ack/nack bundling on pusch in a dynamic tdd system
CN105340210A (zh) * 2013-05-10 2016-02-17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tdd系统中pusch上harq ack/nack捆绑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无线电网络节点
US9860026B2 (en) 2013-05-10 2018-01-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network node for HARQ ACK/NACK bundling on PUSCH in a dynamic TDD system
CN105340210B (zh) * 2013-05-10 2020-06-16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中国) 用于动态tdd系统中pusch上harq ack/nack捆绑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无线电网络节点
CN105723649A (zh) * 2013-11-07 2016-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安全数据的方法和用于接收安全数据的方法
US10182346B2 (en) 2013-11-07 2019-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ecurity data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same
CN105723649B (zh) * 2013-11-07 2019-04-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安全数据的方法和用于接收安全数据的方法
WO2020132794A1 (en) * 2018-12-24 2020-07-02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iversity transmissions
CN113302861A (zh) * 2018-12-24 2021-08-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集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302861B (zh) * 2018-12-24 2023-08-08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集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5591B2 (ja) 2015-09-30
EP2651067B1 (en) 2014-12-17
EP2314008B1 (en) 2013-12-25
PL2651067T3 (pl) 2015-06-30
EP2651067A1 (en) 2013-10-16
HUE024468T2 (en) 2016-01-28
HK1204721A1 (zh) 2015-11-27
EP2314008A1 (en) 2011-04-27
PL2314008T3 (pl) 2014-05-30
ES2533192T3 (es) 2015-04-08
CN104486048B (zh) 2019-01-22
US9369238B2 (en) 2016-06-14
NZ590607A (en) 2013-11-29
JP5345688B2 (ja) 2013-11-20
MX2011001242A (es) 2011-04-27
JP2014003627A (ja) 2014-01-09
WO2010019088A1 (en) 2010-02-18
EP2866372A1 (en) 2015-04-29
CN102124686B (zh) 2015-01-14
JP2011530950A (ja) 2011-12-22
RU2473174C2 (ru) 2013-01-20
RU2011109209A (ru) 2012-09-20
EP2866372B1 (en) 2019-07-31
US20110176443A1 (en) 2011-07-21
AR073038A1 (es) 2010-10-06
CN104486048A (zh) 2015-04-01
ES2450758T3 (es) 2014-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4686B (zh)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CN102132513B (zh)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CN102017504B (zh) 具有捆绑窗口中的所指配数据分组的信令的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JP5342563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移動端末、及びこの移動端末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DK2137864T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62994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843277A (zh)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CN105009499A (zh) 在自适应配置的tdd通信系统中的确认信息的传输
CN102164029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